无线通信技术概述 PPT

合集下载

无线通信技术课件

无线通信技术课件

六. 接收机组成(二)
6.低频放大器:由小信号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组成, 放大调制信号,向扬声器提供所需的推动功率。 超外差接收机:包括混频器,本机振荡,中频放大器 等组成。 为了加强大家对无线电信号接收原理的理解,下面 用动画对电视机接收情况作简单介绍。
七.其它通信系统
无论采用何种调制方式,发射机和接收机都包括上述 各模块,区别主要在于调制器和解调器上。 数字通信系统,其调制信号为数字信号,相应的调制 为数字调制。
1~10m
30~300MHz
10~1000cm
300~3000MHz
超高频 (UHF) 特高频 (SHF) 极高频 (EHF)
1~10cm
3~30GHz
1~10mm
30~300GHz
直线传播
3. 接收设备
接收是发射的逆过程
( 1 )接收天线:将空间传播到其上的电磁波 → 高频电振荡 (2)接收机:高频电振荡
本讲导航
教学内容
1.2 无线电通信系统(二)
1.3 收音机电路
1.4 非线性单元电路的任务功能、分析方法及其课程特点
教学目的
1.了解接收机的组成及其他通信系统 2.了解收音机的典型电路
3.了解非线性单元电路的任务功能、分析方法及其课程特点
教学重点
接收设备的功能、原理和组成
六. 接收机组成(一)
300~3000KHz
地波,天波
短波波段 (SW)
超短波波段 (VSW) 分米波波段 (USW) 厘米波波段 (SSW) 毫米波波段 (ESW)
10~100m
3~30MHz
高频 (HF)
甚高频(YHF)
天波,地波 直线传播 对流层散射 直线传播 散射传播 直线传播

《无线通信介绍》课件

《无线通信介绍》课件

3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物联网将进一步融合进人们的生活,实现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应用。
总结
1 无线通信的优势
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便捷性、灵活性和大规模覆盖能力,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2 无线通信的挑战
无线信号受限于传输距离和环境影响,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技术水平。
3 未来发展的方向
无线通信将与其他领域的技术相互融合,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RFID
RFID(射频识别) 技术通过无线电信号 实现对物品的自动识 别和跟踪,广泛应用 于物流和供应链管理 中。
无线通信的应用
1 移动通信
无线通信技术使移动电话成为可能,并推动 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2 无线网络
通过无线局域网(WLAN)和无线路由器等 设备,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
3 物联网
结束语
通过本次《无线通信介绍》的PPT课件,相信大家对无线通信的概念、技术 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未来,无线通信将继续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创 造更多可能性。
《无线通信介绍》PPT课 件
欢迎来到《无线通信介绍》的PPT课件。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介绍无线通 信的定义、历史发展以及常用技术和应用。同时,还会探索无线通信的未来 和发展方向。
什么是无线通信
定义
无线通信指通过无线电波或红外线等无线媒介进 行信息的传输和交流。
历史发展
无线通信起源于19世纪末的无线电技术,经过 不断发展和创新,如今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
无线通信常用技术
蜂窝网络
蜂窝网络是一种基于 无线通信技术的移动 通信网络,通过将地 理区域划分为多个蜂 窝单元,实现全面覆 盖和高效通信。

无线通信基础PPT课件PPT47页

无线通信基础PPT课件PPT47页

1.3.2 语音编码(信源编码)
第 35

语音编码的基本方法:波形编码和参量编码
混合编码: 在混合编码的信号中,既含有若干语音特征参量信息又
含有部分波形编码信息。
规则脉冲激励线性预测编码(RPE-LPC)、矢量和激 励线性预测编码(VSELP)等属于混合编码。在数字移 动通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X 第36页,共47页。
X 第25页,共47页。
1.3.1 基本概念
第 25

1、通信系统与通信网
(2)数字通信系统
数字调制和解调:数字调制把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从低
频搬到高频,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频带信号。数字解 调是在接收端恢复数字基带信号。
同步与数字复接:同步使收、发两端的信号在时间上保持
步调一致。数字复接是依据时分复用基本原理把若干个 低速数字信号合并成一个高速的数字信号,以扩大传输 容量,提高传输效率。
式中, ma=Um为U调cm幅度
X 第16页,共47页。
1.2.1 幅度调制
第 16

1、双边带调幅(AM)
Ucm
1/2ma Ucm
1/2ma Ucm
c
c c
(c)
单音调制的双边带调幅波(AM)的波形与频谱
X 第17页,共47页。
1.2.1 幅度调制
第 17

2、单边带调制(SSB)
(a)话音信号频谱
X 第26页,共47页。
1.3.1 基本概念
第 26

1、通信系统与通信网
(3)通信网
双向、多点通信
X 第27页,共47页。
1.3.1 基本概念
第 27

2、信息速率、信噪比、误码率与信道容量

新版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课件.ppt

新版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课件.ppt

参考文献
[1] J.D. Taylor. Introduction to Ultra Wideband Radar Systems[M]. Boca Raton: CRC, 1995. [2] FCC. FCC Notice of Proposed Rule Making, Revision of Part 15 of the Commission’s Rules
多径衰落的统计特性
图4 UWB信号的信道冲激响应曲线
精品课件
UWB无线室内信道特性
路径损失和阴影衰落特性
路径损失表示为:

PL(d )(dB)

C0
10 nΒιβλιοθήκη log10(4d
)

X
C0是参考距离的路径损失, 是信号中心频率对应的波
长,d是收发天线间的距离,X表示阴影衰落。
图3 一种频谱利用率高的UWB窄脉冲的时域波形和频域波形
精品课件
UWB通信的信号形式
调制载波形式
调制载波形式通过调制载波, 将UWB信号搬移到合 适的频段进行传输, 从而可更加灵活、有效地利用 频谱源。
调制载波系统的信号处理方法与一般通信系统采用 的方法类似, 技术成熟度高, 在目前的工艺条件下, 比基带窄脉冲形式更容易实现高速系统。
述了每簇中电波(rays)的到达。
簇到达的时间分布:
p(Tl | Tl1) exp[(Tl Tl1)], l 0
簇中路径到达的时间分布:
p( k,l | (k1),l ) exp[( k,l (k1),l )], k 0
信道冲激响应模型:
/papers/MultiBand_OFDM_Physical_Layer_Proposal_for_IEEE_80 2.15.3a_Sept_04.pdf[DB/OL]. 2004-9-14. [5] R.Roberts. XtremeSpectrum CFP document. /groups/802/15/pub/2003/ Mar03/03154r0P802-15_TG3aXtremeSpectrum-CFP-Document.pdf[DB/OL]. 2003-3. [6] J.R.Foerster, A.Molisch. A Channel Model for Ultrawideband Indoor Communication[DB/OL]. /reports/docs/TR2003-73.pdf[DB/OL]. 2004-7-2 [7] J.Kunisch, J.Pamp. Measurement Results and Modeling Aspects for the UWB Radio Channel[A]. UWBST(C). Baltimore:IEEE, 2002. 19–24. [8] R.J.M.Cramer, R.A.Scholtz, M.Z.Win. Evaluation of an Ultrawide-band Propagation Channel[J]. IEEE Trans on Antennas Propagation, 2002, 50(5):561-570. [9] D.Cassioli, M.Z.Win, A.R.Molisch. A Statistical Model for the UWB Indoor Channel[A].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C]. Israel:IEEE, 2001. 1159–1163. [10] L.Rusch, C.Prettie, D.Cheung, Q.Li, M.Ho. Characterization of UWB Propagation from 2 to 8 GHz in a Residential Environment[DB/OL]. /technology/ultrawideband/pres_tech.htm. 2004-2-20. [11] Sumit Roy, Jeff R.Foerster, V.Srinivasa Somayazulu, Dave G.Leeper. Ultrawideband Radio Desigan:the Promise of High-speed, Short-range Wireless Connectivity[J].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2004,92(2),:295-311.

无线通信基本技术PPT课件

无线通信基本技术PPT课件

3.2 信道编码
3.2.1
1. 信道编码是为了保证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克服信道中 的噪声及干扰而专门设计的一类抗干扰技术和方法。它根据一 定的规律在待发送的信息码元中加入一些必要的监督码元。在 接收端利用这些监督码元与信息码元之间的规律,发现和纠正 差错,以提高信息码元传输的可靠性。待发送的码元称为信息 码元,人为加入的多余码元称为监督码元。信道编码的目的是 试图以最少的监督码元为代价,以换取最大的可靠性的提高。
以最简单的(7,3)线性分组码为例,其信息码元每3位 一组进行编码,即输入信息位长度k=3,编码器输出码组长度 n=7,监督位长度n-k=7-3=4,因此编码效率为 k 3 。
n7
(1) (7,3)
设输入信息为
输出码元为
u=(u0 u1 u2)
c=(c0 c1 c2 c3 c4 c5 c6)
解: 系统可用的语音信道的带宽=0.9×(826-810)= 14.4 MHz,用户数=1150
14.4 MHz 最大的语音信道带宽= 1150 ≈12.5 kHz
频谱效率=1.68 (b/s)/Hz
最大的信道数据率=1.68×12 500 b/s=21 kb/s FEC编码比率=0.5
最大的净数据率=21×0.5 kb/s=10.5 kb/s 这样,需要的语音编码器的数据速率等于或小于10.5 kb/s
美国TDMA蜂窝系统(IS-54)运用8 kb/s的VSELP语音 编解码器,将模拟系统(AMPS)的容量提高了3倍。 CDMA蜂窝系统(IS-95)中所采用的是CELP(码激励线性 预测编码)方式。由于CDMA系统内部具有抗干扰能力和扩 展带宽的能力,所以可以运用低比特率语音编解码器,而无 需考虑对于传输误差的影响。表3-1给出的是部分移动通信 系统中所采用的语音编码类型和它所输出的数据比特率。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PPT课件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PPT课件
负责接收由AP所发射信号的CLIENT端设备
Wi-Fi的技术优势
❖ 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广
基于蓝牙技术的电波覆盖范围非常小,半径大约只有15 m 而Wi-Fi的半径则可达100 m左右
❖ 传输速度非常快 可以达到11 Mb/s
❖ 厂商进入该领域的门槛比较低
Wi-Fi技术的应用
❖ 手持设备(大部分) ❖ PC ❖ 小型办公网络 ❖ 智能家居 ❖ 物联网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 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
❖ 发展、应用及特点
❖ 研究开发实例
基本概念
有线通信
借助线缆线路传送信号的通信方式
数据传输介质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etc
无线通信 仅利用电磁波而不通过线缆进行的通信方式
一般意义上,只要通信收发双方通过电磁波(红外、无线电微 波)传输信息,并且传输距离限制在较短的范围内,通常
蓝牙技术的应用
语音/数据接入
将一台计算机通过安全的无线链路连接到通信设备上 完成与广域网的连接
外围设备互联
将各种设备通过蓝牙链路连接到主机上
个人局域网(PAN) 主要用于个人网络与信息的共享与交换
Wi-Fi(wireless fidelity)技术
Wi-Fi是一种能够将个人电脑、手持 设备(如Pad、手机)等终端以无线 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
它是一个无线网路通信技术的品牌, 由Wi-Fi联盟(Wi-Fi Alliance)所持有
目的是改善基于IEEE802.11标准的无 线网路产品之间的互通性
IEEE 802.11b标准
IEEE 802.11b标准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WLAN标准,发布于1999年9月
主要目的 提供WLAN接入,也是目前WLAN的主要技术标准

《无线通信基本技术》课件

《无线通信基本技术》课件

W i-Fi
无线局域网技术,用于无线互 联和上网。
蓝牙
用于短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各 种设备和传输数据。
无线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和挑战
1 频谱管理
有效管理不同频段的使用,以免干扰和提高通信质量。
2 安全性
保护通信隐私,防止数据泄露和安全漏洞。
3 容量和速度
实现高容量和高速率的数据传输,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
未来无线通信的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实现高速低延迟的通信。
物联网的扩展
物联网设备将变得更加智能和互联,实现更多领域的应用。
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
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将在娱乐和教育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结论和展望
无线通信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将在未来继续发展,推动社会进 步和创新。
无线通信基本技术
无线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探索无线通信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在现代社会 中的重要性。
无线通信的发展历程
1
20世纪50年代
2
移动电话诞生,使人们不再局限于有
线通信。
3
20世纪初
电报和无线电技术的出现奠定了无线 通信的基础。
21 世纪初
3G和4G技术的普及,加速了无线通信 的发展。
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
物联网
通过无线通信技术连接智能设备,实现智能 家居和智慧城市。
卫星通信
通过卫星网络提供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覆盖, 支持远程通信。
移动通信
无线电信号的传输使人们能够方便地进行电 话通话和信息传递。
军事通信
无线通信技术在军事领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用于指挥和战术通信。
主要的无线通信标准和协议
5G
下一代无线通信标准,具有更 高的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无线通信基本技术课件

无线通信基本技术课件

技术原理
TDMA将时间划分为多个小段,每个用户使用一 个小段进行通信的多址技术。
特点
TDMA可以提高频谱利用率,但需要精确的同步 和定时控制。
3
应用场景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GSM和IS-136,以及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UMTS。
码分多址接入(CDMA)
技术原理
CDMA使用不同的码序 列对用户进行区分,多 个用户可以在同一频段 上同时进行通信。
无线通信发展
无线通信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末,从最初的无线电报开始,逐 渐发展到现在的移动通信、卫星 通信、微波通信等领域。
无线通信的种类和特点
无线通信种类
无线通信包括移动通信、卫星通信、 微波通信等,其中移动通信是最为广 泛使用的无线通信方式。
无线通信特点
无线通信具有灵活、便捷、无需线路 等优点,可以实现在不同地点之间的 信息交换,同时也有着易受干扰、稳 定性较差等缺点。
03
无线多址接入技术
频分多址接入(FDMA)
技术原理
FDMA是一种将无线电频 谱划分为多个小段,每个 用户使用一个小段进行通 信的多址技术。
特点
FDMA具有实现简单、稳 定性高的优点,但频谱利 用率较低。
应用场景
早期的移动通信系统,如 第一代和第二代移动通信 系统。
时分多址接入(TDMA)
1 2
应用场景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MIMO和Beamforming 技术。
04
无线通信关键技术
智能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技术简介
智能天线是一种基于信号传播方向和相位信息进行信号处 理的技术,能够实现对无线信号的定向接收和发射。
技术原理
智能天线通过在多个维度上接收信号,并利用信号处理算 法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加权合并,以增强所需信号、抑制 干扰信号。

无线通信技术精品PPT课件

无线通信技术精品PPT课件

20射还与障碍物表面的粗糙度有关。表 面越粗糙,越容易引起散射。 例如,
– 在户外,树木和路标都会导致移动电话信号 的散射。
– 在室内,椅子、书籍和计算机都会导致无线 Lan信号的散射。
2020/11/30
13
反射、衍射和散射
2020/11/30
与此同时,无线电通信逐渐被用于战争。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 大战中,它都发挥了很大的威力,以致有人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称
之为“无线电战争”。
2020/11/30
3
10.1概述
二、无线通信的特点
1.传输环境的复杂性 2.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任何有形介质 3.接收信号的时变多径 4.多个无线电载波同存于同一空间 5.频率资源有限,需统一划分
14
10.2 无线传播环境及其特性
10.2.1 天线基本知识
1. 天线方向性 2.天线增益 3. 波瓣宽度 4. 天线的极化
2020/11/30
15
天线方向性
天线的基本功能是把从馈线输入的能量向周围 空间辐射出去,辐射的无线电波强度随空间方 位不同而不同,根据天线辐射强度的空间分布 特点可分为无方向性、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
7
全向传播与定向传播
定向传播(directional)
– 天线把所有的能量集中于一 小束电磁波
2020/11/30
全向传播(Omnidirectional)
– 信号沿所有方向传播
– 可被所有的天线接收
– 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不必在物理
上对准
8
无线信号传播
理想情况下,无线信号在从发射器到接 收器间的一条直线上传播,称为“视线” (line of sight, LOS)
米,电文内容为——“海因里斯·赫兹”;在1897年5月18日,意大利的马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介绍ppt(48张)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介绍ppt(48张)

超宽带的特点
5、定位精度高
➢ 由于脉冲超宽带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因此可以用于各种环境 下的测距和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与信号的频谱宽度直接相关, 频谱越宽,时间分辨率越高。脉冲超宽带发射极短的基带窄脉 冲信号具有很高的定位精度,其带宽通常在数GHz,所以理论 上其定位精度可达厘米量级。研究表明,与GPS全球定位系统 相比,超宽带技术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
➢ 可以应用在:穿墙雷达、安全监视、透地探测 雷达、工业机器人控制、监视和入侵检测、道 路及建筑检测、贮藏罐内容探测等。
(1)
(2)
探地雷达 穿墙成像
墙内成像 监视系统
医疗成像
室内UWB设备辐射掩蔽能好
➢ 超宽带技术可以与现有的其他通信系统共享频谱。超宽带通信 使用的频谱范围从3.1GHz到10.6GHz,频谱宽度高达 7.5GHz,通过发射功率的限制,避免了对其他通信系统的干 扰。从上图 中可以看到,超宽带信号的最高辐射功率为41.3dBm,这仅仅相当于一台个人计算机的辐射。这样在很 低的功率谱密度下共享频谱的方式,在频谱资源非常紧张的今 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也是超宽带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之一.
技术
GPS
Bluetooth IEEE802.11
UWB
定位精度 5-20m
3m
3m
15cm
超宽带的特点
6、保密和安全性能好
➢ 超宽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非常小,淹没在环境 噪声和其他信号中,同时又具有极宽的带宽, 很难被基于频谱搜索的侦测设备检测到。
➢ 同时超宽带系统可以采用多种扩频多址方式, 包括:跳时扩频、跳频扩频、直接序列扩频等, 在接收端必须采用与发射端一致的扩频码才能 正确的解调数据,这使得使非合法用户很难获 取合法用户的传输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 性非常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牙协议的最初版本为IEEE802.15.1,对应于蓝牙1.1实现, 速度为1Mbps,由SIG负责开发,后期又发展了多个版本。
- 21 -
1.3.1 蓝牙技术——特点
蓝牙工作在2.4GHz的 ISM频 段,全球大多数国家ISM频段 的范围是2.4-2.4835GHz。
蓝牙采用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技术,支持异步数据信道、三路 语音信道以及异步数据与同步语 音同时传输的信道。
网络的融合化
包括核心网、接入技术,以及业务的融合 核心网的融合表现为移动与固定网络,通信、计算机与广 电网,以及信息通信网与基于传感器和RFID的物联网融合。
无线通信终端的信息个人化
移动智能终端将是移动智能网与IP技术的进一步融合
无线通信技术的跨行业创新应用
多个学科,如健康、生物、环境、信息之间彼此关联
越洋通信、中距离通信、地 下岩层通信、远距离导航
船用通信、业余无线电通信、 移动通信、中距离导航 远距离短波通信、国际定点 通信 电离层散射、流星余迹通信、 人造电离层通信、对空间飞 行体通信、移动通信 小容量微波中继通信、对流 层散射通信、中容量微波通 信 大容量微波中继通信、数字 通信、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对流层散射通信、 微波接力通信、波导通信
- 27 -
1.3.2 WiFi技术——特点
IEEE802.11b的无线电波覆盖半径最 远可达300米,Vivato公司推出的新型 交换机能把目前WiFi无线网络的通信 距离扩大到约6.5公里。 覆盖范围广 传输速度快 IEEE802.11b速度为11Mbps, IEEE802.11a/g为54Mbps, IEEE802.11n为300Mbps。
- 20 -
1.3.1 蓝牙技术——起源
蓝牙的英文名称为Bluetooth,取自中世纪欧洲丹麦的一个
开国皇帝Harald Blatand(英文解释为Bluetooth)的名字。
这个开国皇帝实名为Harald Gormson,由于特别喜欢吃蓝 梅致使牙齿染成了蓝色,因此获得了Blatand的外号。他为 统一四分五裂的瑞典、丹麦、芬兰立下了汗马功劳,爱立信 公司如此为蓝牙命名,大有全球通用,一统天下的意思。
1.1 无线通信技术简介
利用电磁波信号在自由空间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
通信方式
近年来在信息通信领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
与“有线”方式相比,具有不用架线、灵活性强的优点 移动通信——在移动中实现的无线通信
-4-
1.1 无线通信技术简介
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历史 无线通信技术种类 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 32 -
1.3.3 UHF无线数传技术——特点
稳定性高
UHF信道是一种传输特性比较稳定的信道,不依靠电离层传
播,没有短波存在的明显的衰落现象,信道质量比较稳定。
读写距离远
UHF无线数传技术的读写距离可达100-1000米。
通信速率较高
nKbps~n*100Kbps
- 33 -
1.3.3 UHF无线数传技术——应用
馈线与天线、调制器、解调器等。
- 15 -
1.2.2 信道
无线信道类似于车道
无线信道是无线信号的载体
无线信号即公路上的车辆
- 16 -
1.2.3 调制与解调
调制解调定义:
调制是把数字信号转换成方便传输的模拟信号 解调是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两者合称调制解调
调制解调分类:
按调制信号形式:可分为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 按载波信号的种类:可分为脉冲调制、正弦波调制和强度调制
- 18 -
1.3.1 蓝牙技术
Bluetooth 全球数据与语音无线传输的开放性规范(IEEE802.15) 低成本、低功耗、短距离无线连接标准 工作在全球开放的2.4GHz ISM(Industry Science Medicine)频段
• • •
由ITU-R(国际通信联盟无线电通信局)定义 主要开放给工业、科学、医疗三个主要机构使用 无需授权许可,只要遵守一定的发射功率(一般 不低于1W)且不要对其他频段造成干扰即可。
1.3.1 蓝牙技术——应用
蓝牙技术可以在包括移动电话、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掌上电脑)、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 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 蓝牙技术主要用于点对点的文件传输,通过彼此之间的配对连接, 进行信息交换。 目前蓝牙技术的应用非常普遍,产品涉及到PC、移动电话等信息 设备和A/V设备、汽车电子、家用电器和工业设备等领域,如各种无线设 备(如PDA、手机等)、图像处理设备、消费娱乐产品、汽车产品、家用 电器、楼宇无线局域网、医疗健身设备、玩具等。
工作在全球开放的2.4GHz ISM(Industry Science Medicine)频段
- 26 -
1.3.2 WiFi技术——起源
WiFi技术最早于1997年提出,称IEEE802.11标准。 WiFi是WiFi联盟(WiFi Alliance)制造的基于IEEE802.11标准 的WLAN设备的商标。 WiFi联盟成立于1999年,称WECA( Wireless Ethernet Compatibility Alliance,无线以太网相容联盟),2002年 10月正式改为WiFi Aliiance。 继802.11标准之后,又出现了多个版本的标准,统称为WiFi。

空间波:沿直线传播的无线电波,它包括由发射点直接到达 接收点的直射波和经地面反射到接收点的发射波, 微波的电视和雷达多采用空间波方式传播。
- 14 -
1.2.2 信道
信道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理解 狭义信道即信号传输的媒质,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广义信道还包括有关的转换器,如发送设备、接收设备、
线
短波

电 波 划
微 波 米 波 分 米 波 厘 米 波 毫 米 波
空间波
0.1m-1m
空间波
1cm-10cm
空间波
1mm-10mm
空间波
- 13 -
1.2.1 电磁波
无线电波由于波长不同,形成了三种不同方式的传播特性:
• •
地波:沿地球表面空间向外传播的无线电波,中、长波均 利用该方式传播。 天波:依靠电离层的反射作用传播天线的电波,短波多利用 该方式传播。
-5-
1.1.1 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历史
1896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标志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诞生
无线通信初期,受技术条件限 制,大量使用长波及中波通信 20世纪20年代初,短波通信开
马可尼
始出现,目前对应急通信和军
用通信依然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6-
1.1.1 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历史
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五个阶段:

按移动性分:固定接入和移动接入技术。
3.5GHz无线接入MMDS (多路微波分配系统)、 LMDS(区域多点传输服务)
GPRS、WPAN、WLAN、 WiMAX、WWAN
-9-
1.1.3 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联合化和一体化
联合各种技术手段,采用一体化的思路建设无线通信网络
宽带化
更宽的网络带宽和更高的通信速率
-7-
1.1.2 无线通信技术种类

按传输距离分:近距离、短距离、中距离和长距离无线通信 技术。
≤1m
1m~几百m
几百m~几Km
可至几百Km
RFID、NFC
红外、蓝牙、 WiFi、HomeRF、 UWB、UHF无 线数传、Zigbee
微波通信
GPRS、GSM、 3G
-8-
1.1.2 无线通信技术种类
- 19 -
1.3.1 蓝牙技术——起源
蓝牙技术诞生于1994年,是由瑞典爱立信公司开发的低功耗、
低成本的无线接口,为建立手机及其附件之ecial Interest Group,特别兴趣
小组,技术联盟)——爱立信、英特尔、东芝、诺基亚和 IBM将蓝牙无线技术的理念推向全球。
WiFi最主要的优势在于 无需布线,可以不受布线 条件的限制,因此非常适 合移动办公用户的需要。
WiFi技术 特点
无线接入
较低的厂商 进入门槛
业务可集成
WiFi技术在OSI(开放系 统互联)参考模型的数据 链路层上与以太网完全 一致,所以可以利用已 有的有线接入资源,迅 速部署无线网络,形成 无缝覆盖。
- 29 -
1.3.2 WiFi技术——应用
- 30 -
1.3.2 WiFi技术——应用
- 31 -
1.3.3 UHF无线数传技术
UHF:300~3000MHz ,特高频,波长相对较短,天线尺寸相对较小,容易
操作
UHF无线数传技术:工作于UHF频段的数据传输技术,在收发过程中,用 户可以在链路上传输任意比特编码的信息,而不必关注协议的任何限制。 UHF频段包含2.4GHz免费ISM频段,以及我国的免申请发射接收频率 (433MHz/868MHz/915MHz),这些频率都可以直接使用而不需要申 请执照。
(如对非相干光调制等)。 按调制方式:可分为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复合调制 和多级调制。 按解调方式:可分为包络检波法(仅适用于幅度调制)和同步检 波法(适用于大部分调制)。
- 17 -
1.3 典型无线通信技术
蓝牙技术 WiFi技术 UHF无线数传技术 GPRS技术
不带协议
- 10 -
1.2 无线通信技术基础

电磁波 信道 调制解调
- 11 -
1.2.1 电磁波
电磁波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和磁场在空间以波的
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
- 12 -
1.2.1 电磁波
波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