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竹罐疗法是先把竹罐放在中药锅内煮

合集下载

中药竹罐治疗颈肩综合征患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中药竹罐治疗颈肩综合征患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PainQuestionnaire,devisedtomeasureneckpainanddisabili
ty[J].BrJRheumatol,1994,33(5):469474. [6]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7:9899. [7] 侯俊叶,苏靖,胡中洲.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
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
技出版社,2007:62. [3] 刘燕,洪珍兰.颈椎病针刀术后护理[J].护理研究,2013,
27(2):160161.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
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5] LeakAM,CooperJ,DyerS,etal.TheNorthwickParkNeck
·139·
中药竹罐治疗颈肩综合征患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孙 丽 陈前琼 苏雅婕 张亚楠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竹罐治疗颈肩综合征患者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将 2016年 9月—2018年 4月在酒泉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 科就诊的 60例肩颈综合征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竹罐进行拔罐,对照组采用玻 璃罐进行拔罐,两组均留罐 10min,10次为 1个疗程;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VAS评分)、压痛点评分及治疗效 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压痛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竹罐治疗颈肩综合征的效果优于普通的拔罐,可以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药竹罐;颈肩综合征;效果;护理

坛洛卫生院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坛洛卫生院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坛洛中心卫生院目录中药制剂操作规范 (03)针灸操作技术规范 (04)灸法操作技术规范 (05)推拿疗法操作规范 (08)拔罐疗法操作规范 (09)敷贴疗法操作规范 (12)刮痧疗法操作规范 (13)微波治疗仪操作规范...................。

. (16)颈腰椎牵引治疗操作规范........................。

(17)坛洛中心卫生院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一、中药制剂操作规范1、汤剂(1)制备处方调剂—-药味复核—-编号——下罐(砂罐)加水超过药面3-5厘米-—浸泡(20—30分钟或更长)——加热煎煮——过滤去渣(一般)—-合并滤液(或浓缩至需要量)——装瓶(2)注意事项:①加水量、煎煮时间,均视药材质地而适当掌握。

②特殊药可作特殊处理,如先煎、后下、单煎、烊化、冲服、包煎、另煎、兑服等均应严格执行制备规范.2、酒剂(1)制备配料(按要求进行炮制)称量、复核——浸渍(30分钟)-—取液(上清液和煮渣合并)矫味-—静置(14分钟)——滤清、灌装(2)注意事项:①浸渍时,要加规定量白酒密闭。

②每日搅拌1—2次,一周后每周搅拌1次。

③药物要切碎以增加溶出率。

二、针灸操作技术规范1、掌握好各种手法的操作,熟练提插、捻转的基本功。

2、选择正确的体位,便于取穴、操作,使病人感觉文舒服,防止发生意外。

3、针具必须高压消毒,仔细检查针具,坚持一针一穴,用于某些传染病患者的针具,必须另外放置,严密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4、施术部位规范消毒,医生的手指应在施术前用肥皂水洗擦干净.5、施术前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减轻病人的精神负担,做到态度和蔼、语言亲切、举止文明。

6、注意针刺的各个环节,如进针、留针、行针、出行等,出针后要检查针具、针数,防止遗漏.7、防止意外情况,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针、血肿、气胸等发生,一旦发生应及时、准确处理,如情况危急应报告有关部门。

8、施灸或拔罐时,不要烧伤病人的肌肤及衣物,防止火灾的发生。

壮医药物竹罐治疗规范

壮医药物竹罐治疗规范

壮医药物竹罐治疗一、概念壮医药物竹罐治疗是用煮沸之壮药水加热特制之竹罐,再将竹罐趁热吸拔于治疗部位上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具有祛风毒、除湿毒、化瘀毒,散寒毒或清热毒,消肿痛,通调龙路、火路气机等功效。

二、适应症本疗法的适应症较广泛,各科疾病均可应用,主要用于寒毒、瘀毒所致之病症。

主要用于发旺(风湿病)、痧病、各种原因引起的核嘎尹(腰腿痛)、颈椎病、肩背酸痛、麻抹(麻木)、肢体麻木、“甭裆呷”(半身不遂)、肌肤麻木不仁、肌肤痹冷疼痛不适、骨折愈后瘀积、“林得叮相”(跌打损伤)、“巧尹”(头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

三、禁忌症(一)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不易止血者,如血友病、白血病、紫癜。

(二)有脑血管、心血管、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三)体质虚弱、极度消瘦,皮肤没有弹性者。

(四)精神病患者或精神高度紧张、狂躁不安、抽搐不能合作者。

(五)孕妇。

(六)以下部位不宜拔罐:拔罐部位皮肤破损溃烂,或有静脉曲张、癌肿者;口唇、眼、耳、鼻、乳头、疤痕、前后阴、心前区等部位;显浅动脉分布处,如腹股沟动脉搏动处、足背动脉搏动处、前上端两侧的颈动脉搏动处等部位;孕妇腰骶部、小腹部及合谷、三阴交等穴位。

四、操作步骤与要求(一)施术前准备1.竹罐、电磁炉、不锈钢锅或其他锅具,消毒毛巾,长镊子、一次性注射针头、一次性医用外科手套、复合碘皮肤消毒液、医用棉签、无菌纱布、棉球。

2.药物: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壮药。

3.药液准备:将药物装入布袋,加水浸药至少30分钟,然后加热煮沸20~30分钟,滤出药液备用,用于浸煮竹罐。

(二)环境要求治疗室内清洁、安静,光线明亮,温度适宜,避免吹风受凉。

(三)术前护理备齐用物,说明治疗的意义和注意事项,进行精神安慰与鼓励,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使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操作。

(四)部位选择根据病症选取适当治疗部位或穴位。

(五)体位选择选择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体位,以坐位或卧位为宜。

(六)消毒术者消毒:术者采用七步洗手法常规清洗双手,戴一次性医用外科手套。

中药竹罐艾灸疗法治未病

中药竹罐艾灸疗法治未病

中药竹罐艾灸疗法治未病竹罐疗法是中华医学遗产之一,早在南北朝时代,便有用牲畜的犄角制成管筒来治病的方法,叫做角法。

后因当时南朝是位居于江南一带产竹的地区,因此逐渐用竹罐取代兽角。

角法至唐代时逐渐盛行,王焘所著《外台秘要》第十三卷引崔氏方中就有记载,而在当时广大民众中间就有“刮痧拔罐,病好一半”的俗语。

竹,是世界上最具生命力的植物之一,在东方的古老传说中,它被奉为生命之树。

早在数百年前,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医学家就已经认识到了竹的神奇力量,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曾经提及,竹元素具有提高免疫力、滋润皮肤、抗疲劳、抗衰老的功效。

现代科技通过对竹子富含的竹叶黄酮、竹叶多酚等大自然中首屈一指的天然有机抗氧化物的认识,验证了竹元素在抗衰老、抗应激、抗疲劳方面的作用,除此之外,竹子中富含的多种营养,还能显著增强人体对不良环境和疾病的抵抗力。

竹子在生长过程中,无虫、无蛀、无腐蚀,在大自然中有很好的自我保护性,说明竹子是自身具有天然的抗菌性和抑菌性的物质,同时能抵抗外界病虫害,科学实验表明,将培植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有害细菌放在竹制品上一小时,细菌消失了 48%,同样数量的细菌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棉、木纤维中能够大量繁衍,而竹纤维上的细菌在24小时后即被杀死75%左右。

竹子自身能产生负氧离子,竹纤维中负氧离子浓度高达 6000个/立方厘米,相当于郊外田野的负氧离子浓度含量,负氧离子能有效的增加血液的含氧量。

竹纤维内部特殊的超细微孔结构, 可以在水中瞬时润胀,使其具有强劲的吸附能力,能快速吸收并储藏水份,因此自古以来是中医进行药气拔罐的首选。

利用原生态竹子材料做成特制竹罐。

配合秘制中药配方把竹罐进行蒸煮,将药物分子充分导入竹罐纤维当中,使药物成分和竹罐溶为一体,在拔罐的真空负压环境下将药物分子快速充分的导入病患处,配合艺轩堂秘制药油套盒和刮痧、艾灸疗法,中药竹罐在热敷、药效、拔罐负压的综合作用下,把痰状暗红色血瘀从毛细血管内直接吸到罐内,这种拔罐方法比普通的拔罐功效提高几倍,对病症斩草除根,并且不伤害皮肤,罐口处皮肤不红不紫,没有粗大毛孔,避免了再次感受风寒。

汪氏中药竹罐疗法操作流程

汪氏中药竹罐疗法操作流程

汪⽒中药⽵罐疗法操作流程汪⽒中药⽵罐疗法操作流程⼀、准备物品1顾客冲澡,准备物品:⽵罐、中药包、点刺笔、笔套针头、电磁炉、不锈钢盆。

经络刷、刮痧板、刮痧油、棉⽚、棉签、碘伏、⽩纸、指套、托盘⼆个(⼀个给顾客看,⼀个不给顾客看)。

试管刷,夹⼦,脸盆、⼀次性床单。

⼆操作流程1给顾客喝⼀杯红糖⽔。

2放药包,放⽵罐,加冷⽔在不锈钢盆⾥⾯⽔要淹没⽵罐,⽤⽕锅键⼤⽕煮开(电磁炉只有⽕锅键可以调节⽕⼒的⼤⼩),⾄始⾄终⽔要淹没⽵罐。

煮开后开调成中⽕,直⾄操作结束。

3确定拔罐部位:按照相关的⾻骼定位,找到压痛点和阳性反应物。

4打开病患部位⽑细⾎管(除肩颈部位刮痧,肌⾁⽐较平坦的地⽅都⽤经络刷刷红)碘伏消毒⽪肤。

5在确定好的拔罐部位,点刺每个⽵罐⾥⾯点刺三针,点刺的时候⼀针与⼀针之间的时间间隔半秒钟(每个⽵罐⾥⾯的点刺成三⾓形分布)。

6上罐(每个部位点刺好5到6个⽵罐就开始上罐)注意1)上罐时⼀定迅速要磕净馆内的⽔分。

2) 迅速放在点刺好的针孔上,⼿扶在⽵罐上⼀秒钟中就吸住了。

3)⽵罐掉落地下不可以再放进药锅。

7定罐20分钟8取罐:准备2个托盘,铺上⽩纸,⼀个给顾客看,⼀个不给顾客看。

取罐的时候,左⼿轻轻压着罐⼝的⽪肤放进⽵罐⾥⾯⼀点空⽓,右⼿扶住⽵罐罐⼝向上,让淤⾎流到⽵罐中。

找有特⾊的2到3个磕到⽩纸上让顾客看看,泡沫代表风寒,⾎块代表淤阻、不畅通、⽔代表湿⽓。

9碘伏再次消毒⽪肤后,⽤⽑⼱沾取药汁热敷拔罐部位。

保鲜膜包上⼩太阳照射(红外灯照射也⾏)或者热⽔袋放到保鲜膜上也可,15分钟。

10擦⼲患处,安抚放松,在做的患处,垫⼀块⼲净纸⼱。

喝红糖⽔⼀杯,结束。

顾客回家后注意事项:1注意保暖,不能直接吹风。

2不能吃⽣冷、寒凉⾷物不喝啤酒(啤酒的原材料是⼤麦芽,⼤麦芽缩筋,痛证⼀般在中医归为筋缩证)3适当⾷补,以⾼蛋⽩易消化⾷物(如当归乌鸡汤,清炖⽺⾁,吃⾁喝汤)4注意休息,不能过度劳累。

汪萍 2010年12⽉5⽇上午11时郑州原创于郑州。

壮医药物竹罐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壮医药物竹罐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壮医药物竹罐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壮医药物竹罐治疗护理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基本要求、操作流程、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本文件适用于壮医药物竹罐治疗护理技术操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7〕22 号《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壮医药物竹罐治疗 medicated bamboo cupping of zhuang medicine将竹罐置于煮沸的壮药药液中加热,再将竹罐趁热吸拔于人体特定的穴位或部位上,利用其负压吸力、药力及热力的共同作用,以达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壮医外治法。

3.2 武火 strong fire圆珠状火星。

3.3 文火 slow fire指疾病过程中人体脏腑功能阴盛阳衰、正气不足、偏于寒的证候。

3.4 阴证 yin syndrome指疾病过程中人体脏腑功能阴盛阳衰、正气不足、偏于寒的证候。

3.5 阳证 yang syndrome指疾病过程中人体脏腑功能阳盛阴衰、邪气亢盛、正气不虚、偏于热的证候。

4 适应证和禁忌证4.1 适应证适用于内科、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用于寒毒、瘀毒所致的病症,如兰奔(眩晕)、巧尹(头痛)、发旺(风湿病、痹病)、贫痧(痧病)、活邀尹(颈椎病)、核尹(腰椎病)、旁巴尹(肩周炎)、麻邦(半身不遂)等。

4.2 禁忌证如下:——孕妇、出血性疾病、严重糖尿病、心功能不全、极度消瘦、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局部皮肤破溃或皮疹、疤痕、高度水肿及体表大血管处禁用;——过度疲劳、过饥或过饱禁用。

5 基本要求5.1 操作人员应为注册护士、医生,并经过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

5.2 操作环境安静整洁、光线充足,必要时用屏风或围帘遮挡。

中药竹罐在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应用

中药竹罐在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应用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月第19卷第4期·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中风是中医里的病名,中医认为患者发生中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的气血逆乱、脑部溢血以及脑脉痹阻等造成的。

患者在发生中风后会表现出突然昏厥的症状,同时患者很大程度会出现口舌歪斜、肢体麻木以及半身不遂等症状。

这种疾病具有起病快、变化快的特点,同时由于患者的神经功能受到了相应的损伤,大部分患者在中风后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的情况,因此,中风后很大程度上会造成患者发生肢体功能障碍的现象,严重时还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中风的概率也越大,所以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常规的治疗方式有针灸、艾灸以及平衡火罐等,然而以上几种治疗方式的治疗时间较长且治疗效果也不是很好[2]。

基于此,本次研究中就中药竹罐在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9 年7 月至2020 年7 月收治的360 例中风后肢体出现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80 例。

其中,观察组男性95 例,女性85 例,年龄在52~84(75.27±2.54)岁;对照组男性93 例,女性87 例,年龄在53~83(75.43±2.35)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实验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发生中风且伴有肢体功能障碍者;(2)通过检查诊断为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

排除标准:(1)排除有严重心脏疾病的患者;(2)排除患有急性传染病(尤其为急性传染性皮肤病)、高热抽搐、出血倾向疾病、活动性结核、急腹症者;(3)排除治疗部位皮下有大血管、骨骼凹凸不平、较大瘢痕上、乳头、毛发较多处者;(4)排除治疗部位出现皮肤过敏、烫伤以及溃疡等现象者;(5)排除某些年老体虚、久病虚弱者;(6)排除患有糖尿病的者;(6)排除儿童以及机体耐受性差者。

药罐理疗、竹罐理疗、汪氏中药竹罐疗法

药罐理疗、竹罐理疗、汪氏中药竹罐疗法

药罐理疗、竹罐理疗、汪氏中药竹罐疗法壮医的药物竹罐疗法是流传于广西和云南民间两千多年的传统疗法。

药罐法的治疗原理是用煮沸的中药液浸泡竹罐,然后事先把需要拔罐的部位的皮肤刺破,将竹罐吸拔于治疗部位,以疏通气机,达到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散寒止痛,拔毒消肿的目的,常用于风湿痹痛、腰腿痛、肩背酸痛、肢体麻木、跌打损伤、头痛等疾病。

药罐疗法集刺络、拔罐、热疗、药疗与一身,所以见效快、疗效好,自古以来就被众多医家所推崇。

最近经过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的发掘和整理,通过专家的技术鉴定,药罐疗法荣获了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

具考证,壮医中药竹罐疗法早在八百余年以前就传播到河南滑县(古代的滑国),经过数代人的传承和发扬,形成新的流派。

河南流派的中药竹罐的内径只有大拇指粗,俗称拇指罐,拇指罐口径较小,拔罐时皮肤凸入罐内较少,所以虽然罐的吸力大但痛苦小,并且拔罐部位基本不受局限。

煮罐药物中含有乳香、没药等具有胶性的药物,不但利于罐口的密封,而且煮后竹罐晾干后不容易开裂,很适合干燥的北方的气候。

另外煮罐药方中还含有芳香开窍的药物,煮罐时气味芬芳,透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

六大特点:1、吸力大疼痛小汪氏中药竹罐疗法中多采用内径和拇指大小差不多的竹罐,因此俗称“拇指罐”。

竹罐内的水蒸气冷却成水,产生的负压要比闪火罐法大的多,但由于竹罐口径较小,皮肤凸入罐内较少,所以基本上没有疼痛的感觉,还可以拔在身体上更多的部位。

2、排瘀彻底血液一旦离开身体就会因冷却而凝固,蚊子和蚂蝗在吸血前是先向人体内吐一些抗凝血的唾液,然后才能喝个饱。

瘀血则更容易凝结成块。

煎煮竹罐的中药具有去风、活血的作用,热药汽有效地延缓瘀血的凝固,恰如蚊子和蚂蝗吸血一样,可以有效地将瘀血排出体外。

《纸上的瘀血图片》3、绝不交叉传染精美设计的竹罐套装保证了竹罐一人一套,泻血笔使用的针和套都是一次性的,彻底杜绝交叉传染。

4、独特的围热效应《围热效应照片》中药竹罐的围热效应是汪女士对这一疗法的独到的发现。

中药竹罐疗法

中药竹罐疗法

中药竹罐疗法竹罐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遗产--拔罐疗法中的一种,在隋唐的医籍《外台秘药-卷四十》中就有关于用竹罐吸拔的详细描述,此法沿用至今已上千年,属中医外治法之一。

是以专门选制的1~2年生坚固的细毛竹(斑竹)节,在剥去其外表皮(篾青)后半机械加工制成一端有节密闭、一端开口的不同规格的竹罐(竹管)。

通过中药煎煮后,罐内遗留膨胀的热气,气体在冷却过程中产生负压,大气压使罐口吸附于人体不同部位或经穴,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以达到温经散寒、活血通络、驱邪止痛、去瘀排毒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目前,我科已开展该技术,现为使各位同仁能够更清楚的认识竹罐疗法,以便在临床中更好的应用,特将该项目技术的原理、优点、临床应用、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做一个全面介绍。

一、中药竹罐疗法的作用原理正常的血液循环可以给全身各器官、组织和细胞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同时运走二氧化碳和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从而保持机体内环境的恒定和新陈代谢、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

然而,当正常组织在感受寒凉等刺激或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局部软组织长时间的牵拉之后,便会造成局部组织的代谢障碍,血液循环速度减慢,有些致痛物质就会长时间残留在组织间,从而引起疼痛。

竹罐疗法产生的作用属于一种动脉性充血(或称填空性充血),主要表现是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局部血液含量增多,器官或组织轻度肿胀,体积略增大,此症状很快或一段时间之后可自行消失。

这种改变对于机体是有利的,由于局部小动脉扩张、血流加快、温度升高,物质代谢增强,使局部的血液循环中氧及营养物质供应增多,并运走淤积的代谢产物。

另外,竹罐疗法在应用时一般与药物相配合,既可以直接通过负压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亦可以通过吸拔起皮肤时透过张开的毛孔将药物蒸汽渗透到局部组织,起到局部的熏蒸作用,形成双重功效,加强治疗作用。

用中药煎煮的竹罐,药物与拔罐相结合,达到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调整气血、扶助正气、祛除病邪之目的。

中药竹罐疗法集拔罐、热疗、药疗于一身,施罐无痛、见效快、疗效好,自古以来就被众多医家所推崇。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拔罐法(拔水(药)罐法)(5篇)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拔罐法(拔水(药)罐法)(5篇)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拔罐法(拔水(药)罐法)(5篇)篇1: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拔罐法(拔水(药)罐法)拔水(药)罐法又称为煮罐法,一般使用竹罐。

① 用物准备竹罐数个、长镊子、湿冷毛巾、用纱布包好的中药(药物可根据病情而定,一般为祛风活血的药物)、煮锅内放水。

② 操作方法◆ 煮锅内放水或放水后加入中药包。

◆ 煮沸后将完好无损的竹罐数个投入锅中,煮5~10分钟。

◆ 用长镊子夹住罐底,罐口朝下夹出,甩去罐中水珠。

◆ 迅速用湿冷的毛巾紧扪罐口(可降低温度,以免烫伤),立即将罐扣在所拔部位。

◆ 留罐10~20分钟,每次可拔数罐至数十罐。

篇2: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拔罐法(拔火罐法)拔火罐法① 用物准备治疗盘、玻璃罐或陶罐、竹罐(根据所拔部位,选择大、中、小罐),95%酒精棉球或纸片、火柴、止血钳、弯盘。

② 点火方法◆ 闪火法[如图所示]用止血钳夹住95%酒精棉球,用火点燃,在罐内中段绕1~2圈后,立即退出,迅速将罐扣于所选部位。

此法较为安全,是比较常用的拔罐方法。

◆ 投火法[如图所示]篇3: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放血法古称“刺络”、又称“刺血法”;今有人称之为“放血疗法”。

古今对此法十分重视,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提出:“宛陈则除之,去血脉也”。

放血法是指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等刺破络脉(浅表静脉),放出少量血液,使内蕴热毒随血外泄,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通经活络、镇吐止泻的作用。

适应范围及用物准备① 适应范围◆ 高热、中暑、急性咽喉肿痛、目赤红肿(红眼病、天行赤眼)、头痛等。

◆ 昏厥、中风闭证。

◆ 顽癣、疖肿、丹毒等。

② 用物准备治疗盘:消毒盒内放三棱针或小尖刀、2%碘酒、75%酒精、或碘伏、棉签、消毒干棉球。

操作方法点刺法点刺法又称“速刺法”。

① 概念在腧穴部位迅速点刺出血为点刺法。

中医竹罐传统煮沸方法风险分析及CSSD标准化处理

中医竹罐传统煮沸方法风险分析及CSSD标准化处理

中医竹罐传统煮沸方法风险分析及 CSSD标准化处理北京市 100029【摘要】目的 CSSD对中医竹罐标准化处理的意义。

方法由消毒供应中心采用消毒清洗机集中标准化清洗消毒,统一密闭式下收下送,并对清洗各环节各流程进行监测,以达到高水平消毒,防控感染,保障医疗安全。

结果 CSSD对中医竹罐标准化处理较传统煮沸消毒方法,集中供应,流程规范,规避传统方法的风险。

结论采用此方法符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及《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要求,集中消毒供应,建立CSSD对中医竹罐的标准化处理流程。

【关键词】中医竹罐;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处理我院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目前开展中医水罐疗法,采用均为竹罐。

开展科室较多,门诊及病房均开展此项中医操作。

如脑病科、康复科、推拿科、针灸科等。

中医竹罐疗法相传是神医华佗所发明。

采用竹罐长约8cm~10cm、口径1.5cm~4cm,与拇指大小相似,俗称"拇指罐"。

使用方法为:将竹罐放入中药锅内煮沸,然后寻经取穴,在适当的穴位上将皮肤扎针刺破,把已经加热的竹罐从药锅内捞出,趁热拔在患处。

通过药力、热力和竹罐的吸力将患处的瘀血顺利地排出来,使气血畅通,消除病痛。

此项疗法具有以下优点:一、患者疼痛感觉轻、且不会留下难看的印记。

二、中药煮沸竹罐的热力,有利于瘀血的吸出。

三、用来煎煮竹罐的中药具有祛风、活血作用。

中药竹罐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颈椎病,颈肩综合症,肩周炎,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脂,高血压、月经不调等。

在临床工作中,因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得到患者认可,应用广泛。

1.感染风险分析1.1在拔罐过程中,因竹罐从药锅中取出时,温度较高,可能因罐口温度过高造成皮肤烫伤;1.2在刺络拔罐法中,局部皮肤出血,血液留存罐中,形成血罐。

如清洗消毒不彻底,给患者本人及其他患者均增加感染风险。

1.3患者可能因疾病原因或操作不当引起拔罐部位的皮肤水泡或破损。

常用外治法

常用外治法
常用外治方法简介
• 针法 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其意义在于通行经 脉。
• 灸法 常与针刺相搭配,作用是温通经脉,温经散 寒。
• 重灸 即将艾炷直接放在穴位皮肤上燃烧的一种方 法。根据刺激量的大小和瘢痕形成与否分有 瘢痕灸和无瘢痕灸二种。
• 穴位注射 根据不同的病证,可选取不同的药物。如丹 参、香丹、黄芪、当归、参附、参麦等。
• 药罐 中药竹罐——传统疗法奇葩。中药竹罐疗法 是先把竹罐放在中药锅内煮,再趁热拔在患 处,通过药力、热力和竹罐的吸力将邪气从 穴位处透发出来。
• 手指点穴 对于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胃炎等疾病有特效。

中药竹罐应用与护理操作流程及考核表

中药竹罐应用与护理操作流程及考核表

中药竹罐【概念】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拔罐法与中药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以竹罐或木罐为工具,药液煎煮后,利用高热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竹罐吸附于施术部位,这样既可起到拔罐时的温热刺激和机械刺激作用,又可发挥中药的药理作用,从而提高拔罐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选择不同的中草药。

【定位】颈肩痛:阿是穴、肩井、大椎、天宗等四肢麻木:肩井、曲池、阿是穴【煮药罐法】将中药用纱布包好,放入锅内浸泡半小时,煮沸1小时左右,将药袋取出,将竹罐放入煮后的药液中煮3~5分钟。

或者将竹罐与药液共煮,直到煮沸后半小时。

【拔罐】用长镊子将药罐出快速将水甩净,灌口向下放到毛巾上,捂住灌口待温度适宜后趁热迅速将灌口置于穴位上,使之吸牢。

【留罐】4~8分钟,每日一次,一次可拔6~10余罐,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

【起罐】先用一只手握住罐具,使之稍稍倾斜。

用另一只手拇指或食指在灌口边缘下压皮肤,使气体进入罐内,将罐具取下。

(注意罐内不要留药渣,拔罐时以拔罐者手感不烫为宜,以免烫伤患者皮肤)【适应症】(1)内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如面瘫、脑梗死、带状疱疹的后遗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结石、产后尿潴留。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胆囊炎、直肠脱垂、湿热痢。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哮喘、流感发热。

风湿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强制性脊柱炎、纤维肌痛综合征。

(2)骨科疾病:骨质增生、腰椎后关节紊乱、坐骨神经炎、急性腰扭伤、陈旧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落枕、腰肌劳损、腰3横突综合征、膝关节炎、肩周炎、腹、背、颈肌筋膜炎、颈椎病、梨状肌综合征、颞颌关节功能紊乱。

(3)皮肤性疾病:带状疱疹、白癜风、神经性皮炎等。

(4)妇科疾病:痛经、附件炎等。

(5)儿科疾病:小儿喘咳。

(6)传染科疾病:腮腺炎。

(7)精神科疾病:失眠、疲劳综合征。

【禁忌症】1.首先,要确定拔罐者的体质,如体质过于虚弱者就不宜拔罐,因为拔罐中有泻法,反而使虚者更虚,达不到治疗的效果。

药物罐相关知识

药物罐相关知识

药物罐【定义】药物罐法是在拔罐前后在拔罐部位配合药物外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中医罐疗中的特色疗法之一。

目前临床常用药罐疗法主要分4类:储药罐、煮药罐、抹药罐、药物贴敷法。

储药罐法:是将拔罐法与中药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于罐中加入一定量的中药液,然后采用闪火法或抽气法将罐拔在所选穴位上的一种罐法。

这样既可起到拔罐时的温热刺激和机械刺激作用,又可发挥中药的药理作用,从而提高拔罐的治疗效果。

煮药罐法:即以某些药物配伍组成成方,以布包做袋包,用水煮半小时左右,再将完好的竹罐放在锅内煮沸1~3分钟,然后用镊子将罐口朝下夹出来,把水甩干净,口向下,迅速投入另一手持的毛巾中,把水吸干,立即扣在需要治疗的部位上,即可吸附于皮肤上的一种罐法。

抹药罐法:在所选穴位上涂抹中药液,然后再拔罐的一种罐法。

药物贴附法:是用大小适宜的某些药物浸泡酒精后或是将浸有药液的药棉贴在罐内壁,用火点燃后,迅速扣在应拔部位或穴位上的一种罐法。

【目的与作用】拔罐: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鼓动筋脉气血濡养脏腑组织器官,温煦皮毛,同时使衰弱的脏腑机能得以振奋,鼓动正气。

药物:调补肝肾,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祛风除湿,豁痰破瘀,柔筋止痛。

【适应症】内科疾病:面瘫、脑梗死、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骨科疾病:骨质增生、急性腰扭伤、腰突症、肩周炎、颈椎病、落枕、筋膜炎等。

皮肤科疾病:带状疱疹、白癜风、神经性皮炎等。

妇科疾病:痛经、附件炎。

儿科疾病:小儿哮喘。

精神科疾病:失眠、疲劳综合征。

【禁忌症】1、有出血倾向的疾病禁用药罐,如血小板减小症、白血病、过敏性紫癜。

2、新伤骨折、瘢痕、恶性肿瘤、局部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局部弹性差者禁用。

3、妇女月经期下腹部慎用;妊娠期下腹部、腰骶部、乳房处禁用。

4、心、肾、肝严重疾病及抽搐者禁用。

5、皮肤过敏、外伤、溃疡处禁用。

6、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不宜用7、醉酒、过饱、过饥、过劳、大渴、大汗、大出血等不宜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竹罐疗法是先把竹罐放在中药锅内煮,然后将患处的皮肤用韩国进口无痛采血笔刺破,再趁热拔在患处,通过药力、热力和竹罐的吸力将患处的瘀血顺利地排出来,是一种民间密而不传的传统疗法。

中药竹罐为什么能吸出瘀血?血一旦离开身体就会因冷却而凝固,所以蚂蝗和蚊子在吸血前都是先向人体内吐一些抗凝血的唾液,然后才能喝个饱。

蚕丝竹罐可以顺利吸出瘀血是因为:一、用来煎煮竹罐的中药具有去风、活血的作用,可以延缓血凝固的速度;二、竹罐是热的,热可以阻止血液的凝固;三、竹罐随着降温吸力是逐渐增加的,就像太极拳一样用的蚕丝劲,防止血栓在吸出体外的过程中因力量过猛而抽断。

煮罐药方传子不传女?煮罐的药方一直是祖传秘方,十分保密,向来是传子不传女,因此掌握这个药方人非常少,所以掌握这个疗法的人也十分稀少。

下面介绍壮医中药竹罐方:壮医药物竹罐拔罐①药液及药罐制备:取壮族民间验方 (杜仲藤 30g,三钱三 30g,五爪风 3os,八角枫 30g,臭牡丹 40g,五加皮 40g,鸡屎藤 30g,四方藤 50g,宽筋藤 50g,透骨消 50g,苏木 30g,艾叶30g),加水 5000ml,煮沸后将事先制备好的金竹罐 (口径 1~5cm,长度 lOcm),投入药液中同煮lOmin左右,每剂药可使用 3天。

②选穴:以痛为腧,选腰背部阿是穴、肾俞、委中等穴为主。

阿是穴必须准确定位,以按压最痛点为佳,痛连下肢者,顺疼痛放散部位选穴,如承扶、殷门、承山、环跳、髀关、伏兔、足三里等。

③操作方法:用长镊子将药罐捞出,甩净水珠,趁热吸拔于选定的施术部位上,15~20min 起罐,起罐后用消毒棉球擦干净,用湿药巾热敷拔罐部位 (药巾为消毒毛巾浸于热药液,取出拧半干而成)。

重症者可于拔罐 5min后取罐,针刺放血,再行拔罐,方法如前所述。

每天 1次,每次 15~20min,10天为 1个疗程。

2.2 壮药酒外擦以我院制剂武打将军酒外擦或外敷疼痛部位,每天 1次,每次 15~20min,10天为 1 个疗程,与药罐拔罐治疗间隔4~6h后进行。

3 疗效观察3.1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3个疗程内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活动自如;有效:3个疗程内疼痛明显减轻;无效:3个疗程内疼痛无改变或有加重。

3.2 治疗结果本组 80例患者,最短 2天见效,最长治疗 3个疗程 (30天)。

经统计,显效 46例,有效 2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 91.25%。

表明壮医药物竹罐拔罐加壮医药酒外擦可以有效地消除或缓解多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痛。

见表 1。

表1 各种腰腿痛治疗情况 4 讨论腰腿痛是多种疾病的共有症状,病因十分复杂。

中医认为,腰腿痛多为感受外邪,经脉闭阻,或气滞血瘀,或肾亏体虚、肾府失养所致。

壮医认为,腰腿痛是由于毒邪内侵,人体龙路、火路不通所致。

壮医治疗以祛邪通路,宣畅气机为法。

本组所选壮药,杜仲藤祛风除湿逐痹,三钱三除痹通瘀止痛,五爪风祛风除湿,八角枫祛风除湿、散瘀止痛,臭牡丹祛风除湿、解毒散瘀,五加皮祛风除湿、强筋壮骨,鸡屎藤行气止痛、祛风除湿,四方藤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宽筋藤祛风除湿、舒筋活络,透骨消祛风除湿,苏木活血通经、祛瘀止痛,艾叶理气血、逐寒湿。

全方各药配伍,具有温经散寒通路、活血祛瘀止痛功效,加上煮热之竹罐吸拔,产生药物和温热的协同刺激。

我院院内制剂武打将军酒由飞龙掌血、龙血竭、三七、骨碎补等泡制而成,功能活血祛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配以外擦可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