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导学案》
《邓稼先》导学案
授课教师:
2023-12-26
目
CONTENCT
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课文内容解读 •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 思考与讨论题目设计 • 实践活动策划与实施 • 课程评价与反馈机制建立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邓稼先生平及成就
生平简介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 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被誉为“两弹元勋”。
事件三
邓稼先在研制核武器过程中, 不顾个人安危,多次亲临现场 指导,为科研事业献出了自己 的生命。
时代背景与历史意义
时代背景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 防安全挑战。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决定 研制自己的核武器。
历史意义
邓稼先及其团队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 颗原子弹和氢弹,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 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也 成为了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宝贵财富。
03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核物理知识普及
原子核结构
放射性同位素
了解原子核的组成和基本性质,如质 子、中子等。
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特性、应用和防 护措施。
核反应与核能
掌握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基本原理,以 及核能在军事、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科学家精神品质探讨
01
02
03
爱国情怀
学习邓稼先等科学家的爱 国情怀,了解他们为国家 和民族做出的贡献。
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在艰苦条件下坚持科研,为 国家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当今社会,我 们如何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你 认为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时,我们应该如何铭记 像邓稼先这样的科学家的付出?
《邓稼先》导学案
《邓稼先》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能力:1、识记积累重点字词(音形义)。
2、识记作者常识。
3、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和赞颂邓稼先献身国家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
学习重难点重点: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和赞颂邓稼先献身国家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难点: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播法知识链接:(1)、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1945年抗战胜利时,从西南联大毕业,1947年通过赴美研究生考试,进入美国印第安纳洲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成绩突出,不足两年边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校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荣获若贝尔物理学奖。
与稼先从小就有着深厚的情谊。
在清华园是邻居。
两人的父亲是深交的老友。
少年的杨振宁和邓稼先一起打弹珠、爬树。
后来又同在北平崇德中学读书,在西南联大又是校友。
(3)、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分自传和他传,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
人物传记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
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彷徨.()..元勋.()殷.红()选聘.()宰.割()鲜.为人知()锋芒毕露.()鞠躬尽瘁.()妇孺.皆知()2、释词(在课文中勾画并释义)可歌可泣鲜为人知当之无愧马革裹尸层出不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家喻户晓截然不同锋芒毕露2.整体把握情节,理清思路,(小组讨论:概括文章六个部分的大意)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感情(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2)第二部分作者交代了邓稼先的求学生涯,按时间顺序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对他的精神的歌颂,当我们惊叹于邓稼先所取得的成就时,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为国家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呢?二、合作探究案(一)对文章进行深层研究,重点学习第三部分1.默读并划出表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性格和为人的句子或词语。
《邓稼先》导学案(含答案)
《邓稼先》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教育背景、科学成就和社会贡献。
深入理解邓稼先在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特别是他在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研制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引导学生通过提问、讨论和分享的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认识到科学家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
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点。
难点:深入理解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
分析文章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学习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的方式,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提前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启发,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在互动交流中,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标记不理解的词句,查阅相关资料或向同学请教。
学生尝试概括邓稼先的主要贡献和影响力,形成自己的初步认识。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与邓稼先相关的话题(如他的科学精神、爱国情怀、对后世的影响等),进行深入探讨,并准备展示。
角色扮演:选取几名学生扮演邓稼先或其他相关人物,通过对话或表演的形式,展现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精神风貌。
思维导图: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的思维导图,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互动交流:各组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分享对邓稼先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文章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学生提问、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邓稼先》导学案
2、了解人物传记: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一般有两类,一类是(),一类是()。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3、给下列加点字加拼音
河水萦( )带至死不懈( )鞠躬尽瘁( )元勋( )宰( )割风悲日曛( )彷( )徨( )鲜()为人知妇孺()皆知谣()言筹()划邓稼()先马革裹()尸殷()红殷()切奠( )基
4、你认为邓稼先的哪些精神或品质值得终身学习?
我的疑惑:
三、检查预习、导学反馈
四、分组合作,问题探究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以来的历史?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这一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3、在文中找一找: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他忠厚朴实,诚真坦白,他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邓稼先是一位无私奉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有胆有识,身先士卒,对祖国、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五、交流展示,总结升华
①结合教材内容,各学习小组分别展示。②展示过程中,学生可采取多种形式,如将问题提前写在黑板上板演讲解、或边板演边讲解、或在原座位讲解。其他小组的同学可提出相关问题让展示的同学解答,展示小组的同学也可提出相关问题让其他小组回答,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点评,帮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邓稼先》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邓稼先》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1《(第1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了解文中所引古诗文的大意。
2、能概括六个部分的大意,并理清作者的思路。
3、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4、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难点︰能概括六个部分的大意。
学习方法:自读,点拨【预习积累】1、作者简介2、邓稼先人物介绍3、《吊古战场文》译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
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
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
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
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1、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把词语补充完整。
筹划彷徨鲜为人知yùn育仰mù直肠ái shǔzhì友任人可可当之芒露家户妇()皆知马尸,死而后已至死不然不同出不穷3、解释下列词语,并任选两个造句。
【可歌可泣】:【家喻户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锋芒毕露】:【知人之明】:【马革裹尸】: 【至死不懈】:【任人宰割】:造句(1)(2)三、整体感知1、课文按小标题分为六部分,总结概括每部分的具体内容。
(写到课本上)概括文段的内容可以用以下方法:A、用文段的中心句;B、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语,用自己的话连缀成句子;C、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完全用自己的话概括。
(记到笔记本上)2、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四、合作探究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你欣赏奥本海默打断别人的作法吗?3.“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邓稼先》 导学案
《邓稼先》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杰出贡献。
2、体会邓稼先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3、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2)梳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概括其精神品质。
2、难点(1)理解作者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2)体会文中饱含深情的语言,感受作者对邓稼先的赞美与崇敬之情。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与李政道共同获得 195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邓稼先简介邓稼先(1924 年 6 月 25 日—1986 年 7 月 29 日),安徽怀宁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四、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邓稼(jià)先元勋(xūn)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尽瘁(cuì)选聘(pìn)无垠(yín)殷(yān)红鲜(xiǎn)为人知2、解释下列词语。
(1)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2)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知。
(3)锋芒毕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
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4)妇孺皆知:妇女、小孩全都知道。
指众所周知。
3、阅读课文,概括文章六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突出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的品格。
第四部分:作者为邓稼先成功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而感到骄傲。
第五部分: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身先士卒、不怕牺牲,成功研制出氢弹。
第六部分:总结全文,对邓稼先的功绩高度评价。
五、合作探究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答: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导学案导学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邓稼先的成长经历和科研成就。
2. 能理解《邓稼先》这篇课文的大意,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
3. 能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方法和感情色彩。
4. 能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文章,解答问题。
【导学过程】导学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国有很多杰出的科学家、工程师等。
举个例子,你们熟悉的,给大家谈一谈。
2. 邓稼先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之一。
请你们了解一下邓稼先的成就和他的一生。
导学二:阅读课文1. 请同学们读第一部分课文,谈谈邓稼先的成长经历和他的科研成就。
2. 小组赛:分组讨论,完成第一部分的问题。
(1)邓稼先从小立志做什么?(2)邓稼先读了哪些书?还看了哪些科技杂志、报纸?(3)邓稼先是怎么发明栓扣气球的?导学三:学习重点词汇和短语1. 同学们,请你们读第二部分课文,找出重点词汇和短语,并说出他们的意思。
导学四:分析文章结构和描写方法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并回答以下问题:1. 第二部分主要描述了哪些情景和人物?2. 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描写方法?3. 通过这样的描写,你能了解邓稼先的什么品质?导学五:品析人物形象和感情色彩1. 请同学们分析文章中的邓稼先和其他人物,以及作者的写法,谈谈你们的感想。
2. 请你比较邓稼先和同学们认识的其他科学家,说说你们的想法。
【导学小结】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思考题:1. 我们了解了邓稼先的成长经历和他在科学研究上的成就。
你还有什么疑问和想法?2. 你认为邓稼先在成长过程中的品质有哪些?他是如何发明栓扣气球的?【当堂检测】1. 邓稼先从小立志做什么?2. 邓稼先读了哪些书?还看了哪些科技杂志、报纸?3. 邓稼先是怎么发明栓扣气球的?4. 第二部分主要描述了哪些情景和人物?5. 通过对课文中人物形象和感情色彩的分析,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课后作业】1. 请你写一篇关于《邓稼先》的读后感,以及对他的敬佩之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 邓稼先导学案
1 邓稼先【课文学习目标】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学习本文精心剪裁,巧妙布局的特点。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长句短句交错使用的作用。
4、学习写人物传记。
5、学习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1、背景资料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
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记叙。
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
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邓稼先》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邓稼先》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1.《邓稼先》导学案 (第一课时)班级:主备教师:丁琳备课组长:秦金平领导批阅:上课时间:2013年月日教师寄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要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分子,学习科学家的奉献精神。
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平实的特点和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2.理清作者思路,深入理解本文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学习邓稼先的品质,树立民族自豪感和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重(难)点预见: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学习流程:一、情境导入二、目标展示三、自学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懈( ) 聘( ) 垠( ) 殷红( ) 元勋( ) 鲜( )为人知鞠( )躬尽瘁( ) 孕( )育罗布泊( ) 黯( ) 曛( ) 铤( )2.解释下列词语。
(1)可歌可泣:(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3)当之无愧:(4)家喻户晓:(5)截然不同:(6)马革裹尸:(7)层出不穷:四、自学指导1.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后来“两弹”中的原子弹,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1947年通过赴美研究生考试;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不足两年他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邓稼先-杨振宁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邓稼先-杨振宁》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邓稼先和杨振宁两位杰出科学家的生平及其对中国科学事业的贡献;2. 理解邓稼先和杨振宁分别在哪些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并且了解他们的科研理念和方法;3. 思考并讨论邓稼先和杨振宁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的启示及影响。
导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邓稼先和杨振宁这两位科学家的印象;2. 展示图片:展示邓稼先和杨振宁的图片,让同学们猜测他们是谁;3. 引出问题:你们知道邓稼先和杨振宁都是什么样的科学家吗?他们有哪些重要的成就?二、学习(20分钟)1. 分组阅读:分成小组,让同学们阅读《邓稼先》和《杨振宁》的生平介绍,并总结重要内容;2. 汇报讨论:每组轮流汇报所读内容,并进行讨论交流;3. 教师点评:教师介绍邓稼先和杨振宁的科研成就以及对中国科学事业的贡献。
三、思考(15分钟)1. 讨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邓稼先和杨振宁的成功经验有哪些?他们的科研理念和方法有何特点?2. 分组讨论: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并总结邓稼先和杨振宁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己的看法进行分析。
四、总结(10分钟)1. 学习反思: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邓稼先和杨振宁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有何启示?2.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邓稼先和杨振宁的成就及其影响,并提出具体的启示及建议。
五、课堂延伸(10分钟)1. 自主学习:让同学们自主查找和了解其他科学家的成功经验,并与邓稼先、杨振宁进行比较;2. 学习反思:同学们回答如下问题:你认为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你将如何运用这些成功经验来提升自己?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邓稼先和杨振宁这两位杰出科学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他们的成功经验有了更多的反思和思考。
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汲取经验,不断努力学习,追求卓越,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邓稼先和杨振宁两位杰出的中国科学家的生平及贡献。
2. 理解他们在中国现代科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邓稼先导学案
理解邓稼先的科学精神与爱国情怀是学习的重点。他不仅是杰出的科学家,更是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爱国者。
把握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与科学成就,特别是他在核武器研制方面的突出贡献,是学习的难点。
三、预习检测题
一、填空题
1.《邓稼先》的作者是________,这是一篇________类型的文章。
3.细节描写:课文中对邓稼先的工作场景、生活细节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如他在实验室里日夜工作的情景,以及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定眼神。这些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邓稼先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4.抒情与议论相结合:作者在叙述邓稼先事迹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以及对他的精神和品质的赞扬。这种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既增强了文章的情感色彩,也提升了文章的思想深度。
5.结构严谨:课文在结构上层次分明,逻辑清晰。作者通过合理的段落划分和过渡句的使用,使文章各部分之间衔接自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严谨的结构安排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脉络。
《邓稼先》这篇课文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来展现邓稼先的伟大精神和卓越贡献,使文章既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具有生动的艺术表现力。
A.对邓稼先的敬仰和怀念
B.对中国科技的批判
C.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
D.对个人英雄主义的赞美
三、简答题
1.请简述邓稼先的主要生平事迹。
2.课文《邓稼先》是如何评价邓稼先的科学态度和人格魅力的?
3.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邓稼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理解。
四、中心思想
课文《邓稼先》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邓稼先一生事迹的叙述,展现了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卓越成就和无私奉献精神,同时表达了对邓稼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邓稼先》导学案1
《邓稼先》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自主先学】
1、查找关于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
2、给下列汉字注音
鞠()瘁()勋()氢()
聘()垠()萦()挚()
殷()凛()铤()撑()
3、解释词语
宰割:彷徨:
仰慕: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
4、速读训练:快速浏览课文一遍,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合作交流】
1、课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2、从文中找到表现邓稼先优秀品质的语句加以分析。
【总结提升】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检测反馈】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鲜为人知()任人宰割()大厦()至死不懈()截然不同()孕育()2.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①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___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
②那是中华民族________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
③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的。
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________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⑤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晋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当时他是美国________的人物。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1课《邓稼先》导学案
第一单元 杰出人物1 邓稼先 第1课时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重点) 2.分析人物的精神品质,感悟爱国情怀。
(难点)【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自主学习】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元勋.(xūn ) 鲜.为人知(xiǎn ) 孕.育(yùn ) 谣.言(yáo ) 昼.夜(zhòu ) 鞠躬尽瘁.(cuì) 罗布泊.(pō) 曛.(xūn ) 选聘.(pìn ) 至死不懈.(xiè) 邓稼.先(jià) 铤.(tǐnɡ) 殷.红(yān ) 妇孺.皆知(rú) 无垠.(yín ) 萦.带(yín ɡ)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
当之无愧:毫无愧疚地接受(名声、荣誉等)。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
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
已,止。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喻,明白、了解。
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
层,重复。
穷,穷尽。
3.作者链接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邓稼先》导学案完美版
《邓稼先》导学案答案:第一课时:1、第一部分:在今一百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上推出邓稼先。
中国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长期鲜为人知的邓稼先对祖国、对人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赞扬了两弹元勋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从而突出表现邓稼先的旗帜、品格和奉献精神。
第四部分:作者得知中国的原子弹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深深为中华民族而自豪,为50年的朋友邓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在荒凉的沙漠,凭借他的物理直觉,数学见地,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在从出不穷的问题面前,邓稼先率领部下,身先士卒,不怕牺牲,“我不能走”,并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曲,作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
第六部分:引述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总的评价邓稼先,也是全文的总结。
2、第一部分是引子,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介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续和扩展,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了他的贡献之大,也是第二部分的扩展。
第五部分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遗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也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3、作者热情赞美了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功勋,2、“吊古战场文”翻译――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
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
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
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
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答案:讨论后明确:1、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的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任务。
2.18 《邓稼先》导学案
《邓稼先》导学案【学习目标】1、勾画课文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其含义。
2、把握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3、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学习重点】1、勾画课文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其含义。
2、把握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学习难点】3、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导学方法】导读法、文献法;自主探究法;圈点批注法【学习过程】一、预习反馈1.通过查找书籍或网络资料,了解本课的写作背景、人物介绍、作者介绍。
(1)识记文学常识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功勋奖章。
《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他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读一读字音元勋.奠.基选聘.谣.言昼.夜昆仑.挚.友鲜.为人知至死不懈.鞠躬尽瘁.妇孺.皆知当之无愧.马革裹.尸燕.然勒功萦.带黯曛..嫣.红铤.而走险夐.不见人...3、写一写字形4、记一记词义(1)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
()(2)指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
()(3)很少有人知道。
()(4)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5)形容锐气和才干全部显露出来。
()二、问题导学1.三分钟时间速读课文,将每一部分中对邓稼先进行评价的勾画出来,想一想每一部分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邓稼先怎样的形象?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六部分:2、请同学们通过思考探究以下问题,说一说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1)速读第一部分,思考: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2)精读第三部分,圈点勾画表现奥本海默与邓稼先截然不同的个性、品质的关键句子,为什么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着写(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部分,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引用《吊古代战场文》和《中国男儿歌》,为什么说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高奉献的儿子?(3)画出六部分的结构图3、秒点品读悟情(1)跳读课文,勾画出能体现全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句子,并字斟句酌地揣摩、品味其中的深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导学案
年级:七年级(下)主备人:朱玉侠审核人:孙恒杰
【教学目标】
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奉献精神.
2.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思想内容;品析文章美点妙处。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导语:(由美国欲用激光清理太空垃圾的真正用意导入,见参考资料: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二、知识链接: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邓稼先,1924年,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
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
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使在担任院长重任以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
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
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邓稼先虽然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度负责任的精神,总是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
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危险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
3.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4.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
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三、词语积累:署名()交瘁()元勋()无垠()黯兮()挚友()鲜为人知()马革裹尸: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可歌可泣: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
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
当之无愧: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截然不同: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家喻户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层出不穷: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四、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
2.说说六部分各述的大意。
3.各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五、质疑讨论:(分组讨论)
1.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怎样阐释这两句话?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六、重点精读第五部分集中写了邓稼先之所以成为“两弹元勋”,是由于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以及甘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同时这一部分语言的含金量也最大,有古诗文引用、有排比的运用、有环境描写、有人物的生动事例,也有对邓稼先的心理探求。
第二课时
一、美点析读
1.快速阅读课文,用小圆圈标示出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然后发言讨论:
2.跳读课文,用波浪线标示出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闪亮登场发言。
二、精读探究
1.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
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
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
2.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记得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在一首写给邓稼先的词中说:“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是的,就是凭着这种不图名利、精忠报国的品格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为我们新生的共和国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今天我们的国家仍然生活在别人的威胁下,我们比起欧美国家还有差距,同学们只有象邓稼先那样赤诚报国,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繁荣富强!
四、布置作业
学习了本文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谈一下自己的感受,谈一下自己的理想
参考资料:
《吊古战场文》译文如下: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
河水像飘带一样弯曲流动。
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
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