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大作业

合集下载

北航5系发动机原理大作业

北航5系发动机原理大作业

发动机原理大作业班级_1305xx_ 姓名_xxx_ 学号_1305xxx_此程序由C语言编写,程序运行结果截屏如下,程序输出文件为excel格式,将输入文件和源代码放在一个文件夹中,运行程序后可得到一个名为“输出结果”的txt文件(此外由于软件本身对计算结果的位数取舍问题导致与所给参考答案的输出结果略有差异)。

输入文件中包含所有需要输入的参数,仅有数字,不能加进去文字,且数字顺序不能变(即每个参数的位置不能变)输入文件中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数字的含义如下,需要改变某个参数只需对相应未知的数字进行改变即可:1.6(飞行Ma )11(飞行高度H)π)13(压气机增压比cη)0.82(压气机效率c1500(燃烧室出口总温*T)4η)0.99(燃烧效率bσ)0.94(燃烧室总压恢复系数bη)0.89(涡轮效率tσ)0.95(尾喷管总压恢复系数cη)0.99(转子机械效率m1.4(空气比热比k)c)1.005(空气定压热容pk)1.3(燃气比热比gc)1.224(燃气定压热容pg0.28706(气体常数R)R)0.28706(气体常数g42900(燃油低热值H)u0.08(冷空气流量占进口空气流量的比例 )80(进口空气流量)0.55(压气机进口Ma)0.3(燃烧室进口Ma)1(涡轮导向器出口Ma)1(尾喷管出口Ma)附:程序源代码:#include <stdio.h>#include <math.h>#include <windows.h>floatf[23]={0.1},T0,P0,V0,T1X,P1X,T2X,P2X,Ma2,XGMi,P3X,T3X,Lc,f2,f3,F,f4a,f5,f9,P4X,T4X,T4aX,P4aX,T 5X,P5X,PAt,C,Kgx;floatP9X,T9X,P9,T9,Ma9,C9,V9,qm2,qm3,qm3a,qm4,qm4a,qm5,qm9,qmf,Fs,A2,A3,A4a,A9,FT,sfc,LMD 2,LMD3,LMD4a,LMD9,over;int main(){system("mode con cols=148 lines=200");int i=0,j;void fadongji(float x);FILE *p; //声明文件指针p=fopen("输出结果.txt","w+");//新建文件,文件名自定,保存路径自定注意\必须为\\转义字符FILE *fp=fopen("状态参数输入.txt","r");if(!fp){printf("can't open file\n");return -1;}printf("输入参数如下: \n\n");fprintf(p,"输入参数如下\n\n");while(!feof(fp)){fscanf(fp,"%f",&f[i]);printf("输入参数%4d\t%4f\n",i,f[i]);fprintf(p,"输入参数%4d\t%4f\n",i,f[i]);i=i+1;}printf("\n");fclose(fp);Ma2=pow(f[0],2);Kgx=f[12]-1;if (f[1]<=11){T0=288.15-6.5*f[1];P0=101325*pow(1-f[1]/44.308,5.2553);}else{T0=288.15-6.5*f[1];P0=0.227*exp((11-f[1])/6.338);}V0=f[0]*sqrt(f[10]*1000*f[14]*T0);T1X=T0*(1+Ma2*(f[10]-1)/2);P1X=P0*pow(1+(Ma2*(f[10]-1)/2),(f[10]/(f[10]-1)));if (f[0]<=1){XGMi=0.97;}else{XGMi=0.97*(1-0.075*pow(f[0]-1,1.35));}T2X=T1X;P2X=XGMi*P1X;fadongji(f[2]);printf("输出参数如下: ");printf("\n\n截面\t\t压力(Pa)\t\t温度(K)\t\t流量(kg/s)\t\t面积(m^2)\t\t油气比\t\t速度系数\tMa\n");printf("\n大气环境\t%f\t\t%f\t\t---\t\t\t---\t\t\t---\n",P0,T0);printf("\n滞止参数\t%f\t\t%f\t\t---\t\t\t---\t\t\t---\n",P1X,T1X);printf("\n压气机进口\t%f\t\t%f\t\t%f\t\t%f\t\t%f\t%f\t%f\n",P2X,T2X,qm2,A2,f2,LMD2,f[19]); printf("\n燃烧室进口\t%f\t\t%f\t\t%f\t\t%f\t\t%f\t%f\t%f\n",P3X,T3X,qm3a,A3,f3,LMD3,f[20]); printf("\n涡轮导向器进口\t%f\t\t%f\t\t%f\t\t---\t\t\t%f\t\t\n",P4X,T4X,qm4,F);printf("\n涡轮导向器出口\t%f\t\t%f\t\t%f\t\t%f\t\t%f\t%f\t%f\n",P4aX,T4aX,qm4a,A4a,f4a,LMD4a,f[21]);printf("\n涡轮出口\t%f\t\t%f\t\t%f\t\t---\t\t\t%f\t\t\n",P5X,T5X,qm5,f5);printf("\n尾喷管出口\t%f\t\t%f\t\t%f\t\t%f\t\t%f\t%f\t%f\n",P9X,T9X,qm9,A9,f9,LMD9,f[22]); printf("\n飞行速度(m/s)\t%f\n",V0);printf("\n飞行马赫数\t%f\n",f[0]);printf("\n飞行高度(km)\t%f\n",f[1]);printf("\n推力(N)\t\t%f\n",FT);printf("\n单位推力(N/kg)\t%f\n",Fs);printf("\n耗油率kg/(N.h)%f\n",sfc);printf("\n排气速度(m/s)\t%f\n",V9);fprintf(p,"\n\n输出参数如下: ");fprintf(p,"\n\n截面\t\t压力(Pa)\t\t温度(K)\t\t流量(kg/s)\t\t面积(m^2)\t\t油气比\t\t速度系数\t\t Ma\n");fprintf(p,"\n大气环境\t%f\t\t%f\t\t---\t\t\t---\t\t\t---\n",P0,T0);fprintf(p,"\n滞止参数\t%f\t\t%f\t\t---\t\t\t---\t\t\t---\n",P1X,T1X);fprintf(p,"\n压气机进口\t%f\t\t%f\t\t%f\t\t%f\t\t%f\t%f\t%f\n",P2X,T2X,qm2,A2,f2,LMD2,f[19]);fprintf(p,"\n燃烧室进口\t%f\t\t%f\t\t%f\t\t%f\t\t%f\t%f\t%f\n",P3X,T3X,qm3a,A3,f3,LMD3,f[20]);fprintf(p,"\n涡轮导向器进口\t%f\t\t%f\t\t%f\t\t---\t\t\t%f\t\t\n",P4X,T4X,qm4,F);fprintf(p,"\n涡轮导向器出口\t%f\t\t%f\t\t%f\t\t%f\t\t%f\t%f\t%f\n",P4aX,T4aX,qm4a,A4a,f4a,LMD4a,f[21]);fprintf(p,"\n涡轮出口\t%f\t\t%f\t\t%f\t\t---\t\t\t%f\t\t\n",P5X,T5X,qm5,f5);fprintf(p,"\n尾喷管出口\t%f\t\t%f\t\t%f\t\t%f\t\t%f\t%f\t%f\n",P9X,T9X,qm9,A9,f9,LMD9,f[22]);fprintf(p,"\n飞行速度(m/s)\t%f\n",V0);fprintf(p,"\n飞行马赫数\t%f\n",f[0]);fprintf(p,"\n飞行高度(km)\t%f\n",f[1]);fprintf(p,"\n推力(N)\t\t%f\n",FT);fprintf(p,"\n单位推力(N/kg)\t%f\n",Fs);fprintf(p,"\n耗油率kg/(N.h)%f\n",sfc);fprintf(p,"\n排气速度(m/s)\t%f\n",V9);fprintf(p,"\n\n");f[2]=1.5;printf("\n\n增压比为1.5-60的范围内,单位推力与耗油率随增压比的变化关系如下:\n\n"); printf("增压比\t\t单位推力\t耗油率\n");fprintf(p,"增压比为1.5-60的范围内,单位推力与耗油率随增压比的变化关系如下:\n\n"); fprintf(p,"增压比\t\t单位推力\t耗油率\n");for(j=1;j<=118;j++){fadongji(f[2]);printf("%f\t%f\t%f\n",f[2],Fs,sfc);fprintf(p,"%f\t%f\t%f\n",f[2],Fs,sfc);f[2]=f[2]+0.5;}return 0;}void fadongji(float x){P3X=f[2]*P2X;T3X=T2X*(1+(pow(f[2],(f[10]-1)/f[10])-1)/f[3]);Lc=f[11]*(T3X-T2X);F=(f[13]*f[4]-f[11]*T3X)/(f[5]*f[16]-f[13]*f[4]);C=(1-f[17])*(1+F)+f[17];P4X=f[6]*P3X;T4X=f[4];T4aX=T4X*(((1-f[17])*(1+F)+f[11]*f[17]*T3X/(f[13]*T4X))/((1-f[17])*(1+F)+f[17])); P4aX=P4X;T5X=T4aX*(1-f[11]*(T3X-T2X)/(C*f[9]*f[13]*T4aX));PAt=pow(1-(1-T5X/T4aX)/f[7],-f[12]/(f[12]-1));P5X=P4aX/PAt;P9X=f[8]*P5X;T9X=T5X;P9=P0;Ma9=sqrt(2/Kgx*(pow(P9X/P9,Kgx/f[12])-1));T9=T9X/(1+Kgx/2*Ma9*Ma9);C9=sqrt(f[12]*1000*f[15]*T9);V9=C9*Ma9;qm2=qm3=f[18];qm3a=qm3*(1-f[17]);qm9=qm3*C;qm5=qm9;A9=qm9*sqrt(T9X)/(0.03968*P9X);FT=qm9*V9-qm3*V0+A9*(P9-P0);Fs=FT/qm3;qmf=qm3*(1-f[17])*F;qm4=qm3a+qmf;qm4a=qm3+qmf;sfc=3600*qmf/FT;f2=f3=0;f4a=qmf/qm4a;f5=qmf/qm5;f9=qmf/qm9;LMD2=sqrt((f[19]*f[19]*(f[10]+1)/2)/(1+f[19]*f[19]*(f[10]-1)/2));LMD3=sqrt((f[20]*f[20]*(f[10]+1)/2)/(1+f[20]*f[20]*(f[10]-1)/2));LMD4a=sqrt((f[21]*f[21]*(f[10]+1)/2)/(1+f[21]*f[21]*(f[10]-1)/2));LMD9=sqrt((f[22]*f[22]*(f[10]+1)/2)/(1+f[22]*f[22]*(f[10]-1)/2));A2=qm2*sqrt(T2X)/(0.04042*P2X*pow((f[10]+1)/2,1/(f[10]-1))*pow(1-LMD2*LMD2*(f[10]-1)/(f[1 0]+1),1/(f[10]-1))*LMD2);A3=qm3*sqrt(T3X)/(0.04042*P3X*pow((f[10]+1)/2,1/(f[10]-1))*pow(1-LMD3*LMD3*(f[10]-1)/(f[1 0]+1),1/(f[10]-1))*LMD3);A4a=qm4a*sqrt(T4aX)/(0.03968*P4aX*pow((f[10]+1)/2,1/(f[10]-1))*pow(1-LMD4a*LMD4a*(f[10] -1)/(f[10]+1),1/(f[10]-1))*LMD4a);}状态参数输入txt文本:将此输入文件与源程序代码文件放入同一文件夹运行。

发动机工作原理和结构

发动机工作原理和结构

发动机工作原理和结构发动机是一种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热机装置,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动力,驱动机械装置的运行。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将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可概括为热能→动能→机械能的能量转换过程。

它通过燃烧燃料来释放大量热能,使其膨胀并推动活塞产生动能,在活塞的推动下,曲轴转动,将单向运动转化为连续的旋转运动,进而传送给传动装置,最终传输到车轮或其他设备上,从而实现机械运动的目的。

接下来是发动机的结构。

常见的发动机主要分为两类:内燃机和外燃机。

内燃机可以再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

汽油机主要由气缸、活塞、气门、气门系统、点火系统、供油系统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在压缩空气的辅助下,喷入燃油,然后由点火系统点燃混合气,燃烧后释放热能推动活塞运动。

柴油机的结构与汽油机相似,但燃烧顺序和点火方式有所不同。

柴油机的工作原理是在气缸内先将空气压缩至高温高压,再喷入燃油,使燃油自燃燃烧。

外燃机主要包括蒸汽机和燃气轮机。

蒸汽机是利用燃烧燃料产生蒸汽来推动活塞或转动涡轮,从而产生机械能。

燃气轮机是将高温高压的燃气喷入涡轮中,由涡轮驱动转子转动,从而产生机械能。

在发动机的结构中,气缸是一个核心部件。

活塞在气缸内往复运动,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气缸上通过气门和进排气系统实现气缸内气体的进出和循环,从而实现连续的燃烧。

活塞连在曲轴上,靠活塞环与气缸配合,将活塞运动转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曲轴是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连杆将活塞推动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最终实现能量的传递和传动。

此外,发动机还包括供油系统、点火系统和冷却系统等辅助结构。

供油系统用于将燃料输送给发动机进行燃烧。

点火系统通过电火花点燃燃料,使其燃烧。

冷却系统则通过冷却液将发动机的热量带走,并保持发动机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综上所述,发动机是一种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

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热能→动能→机械能的能量转换过程实现。

发动机工作原理

发动机工作原理

发动机工作原理一、引言发动机是现代交通工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的能量驱动车辆运行。

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对于维护和修理车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包括四冲程发动机和两冲程发动机。

二、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四冲程发动机是目前最常见的发动机类型,它包括四个冲程:进气冲程、压缩冲程、燃烧冲程和排气冲程。

1. 进气冲程进气冲程是发动机的第一个冲程,它通过打开进气门,将空气和燃料混合物进入气缸。

这个过程中,活塞向下运动,形成负压,吸入混合气。

2. 压缩冲程压缩冲程是发动机的第二个冲程,它通过关闭进气门,将活塞向上运动,将混合气压缩。

在这个过程中,混合气被压缩,使其温度和压力升高。

3. 燃烧冲程燃烧冲程是发动机的第三个冲程,它通过点火系统点燃混合气,产生爆炸。

爆炸的能量推动活塞向下运动,驱动曲轴旋转。

4. 排气冲程排气冲程是发动机的最后一个冲程,它通过打开排气门,将燃烧产生的废气排出气缸。

在这个过程中,活塞向上运动,将废气排出。

以上四个冲程循环不断重复,驱动发动机的连续运转。

三、两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两冲程发动机相对于四冲程发动机来说结构更简单,但效率较低。

它只有两个冲程:工作冲程和排气冲程。

1. 工作冲程工作冲程是两冲程发动机的第一个冲程,它通过混合气和润滑油的进入,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在这个过程中,混合气被压缩并点火,产生爆炸推动活塞。

2. 排气冲程排气冲程是两冲程发动机的第二个冲程,它通过打开排气口,将燃烧产生的废气排出气缸。

在这个过程中,活塞向上运动,将废气排出。

两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相对简单,但由于没有压缩冲程,效率较低。

四、发动机工作原理的应用发动机工作原理的应用广泛,不仅用于汽车,还用于飞机、船舶、发电机等领域。

1. 汽车发动机汽车发动机根据车辆的需求和性能要求,可以选择使用四冲程发动机或两冲程发动机。

四冲程发动机通常用于普通乘用车,而两冲程发动机通常用于摩托车等小型车辆。

发动机 工作原理

发动机 工作原理

发动机工作原理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往复活塞或旋转活塞将空气与燃料混合物压缩,产生高温高压,使燃料在点火时燃烧,产生爆炸力,推动活塞或转子移动,从而输出机械功。

具体来说,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包括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

在进气冲程中,空气或燃料混合物被吸入气缸,活塞从上止点移动到下止点,气缸内压力降低,产生真空度,气缸内压力降到进气压力以下,通过化油器或汽油喷射装置雾化的汽油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由进气道和进气门吸入气缸内。

在压缩冲程中,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气缸内压力逐渐升高,将可燃混合气压缩,使其温度和压力升高。

在做功冲程中,可燃混合气被点燃,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移动,通过连杆、曲轴、飞轮等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

在排气冲程中,活塞向上移动,将燃烧后的废气从气缸内排出。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发动机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按燃
料不同可以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按工作循环不同可以分为四冲程发动机和二冲程发动机;按冷却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水冷式发动机和风冷式发动机;按气缸数目不同可以分为单缸发动机和多缸发动机;按进气方式不同可以分为自然吸气发动机和强制进气发动机等。

总之,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是现代工业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动力设备之一。

发动机四冲程工作原理

发动机四冲程工作原理

发动机四冲程工作原理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而四冲程发动机是目前最常见的内燃机之一。

它通过四个冲程完成一次工作循环,包括进气、压缩、爆燃和排气四个过程。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发动机四冲程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来看进气冲程。

在进气冲程中,活塞向下运动,活塞下端的活塞环将气缸从外部大气中吸入混合气。

同时,进气门打开,使得气缸内的压力低于外部大气压力,从而使得混合气能够顺利进入气缸内。

进气冲程完成后,进气门关闭。

接着是压缩冲程。

在压缩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将进气冲程中吸入的混合气压缩至气缸顶部。

同时,点火系统点燃混合气,使得混合气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

这一过程使得活塞上端的活塞环能够密封气缸,防止气体泄漏。

然后是爆燃冲程。

在爆燃冲程中,点火系统点燃混合气,使得混合气燃烧。

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从而驱动曲轴旋转。

这一过程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汽车前进。

最后是排气冲程。

在排气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气缸。

同时,排气门打开,使得气缸内的压力高于外部大气压力,从而使得废气能够顺利排出气缸外。

排气冲程完成后,排气门关闭,整个工作循环重新开始。

通过以上四个冲程的循环工作,发动机能够不断地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推动汽车运行。

四冲程发动机以其结构简单、稳定可靠、燃油经济等优点,成为目前内燃机的主流之一。

总结一下,发动机四冲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进气、压缩、爆燃和排气四个冲程循环工作,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汽车运行。

这一工作原理不仅是汽车发动机运行的基础,也是汽车行驶的动力来源。

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为我们理解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您对发动机四冲程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对汽车的工作原理有更清晰的认识。

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工作原理的了解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总结5篇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总结5篇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总结5篇第1篇示例:汽车发动机是汽车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汽车的心脏,是驱动汽车行驶的动力源。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燃油与空气在气缸内的混合燃烧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来产生燃烧产生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从而驱动汽车前进。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四冲程循环来完成的。

四冲程循环是指气缸在工作时,活塞上下往复运动共经历四个过程,包括进气、压缩、爆燃和排气四个过程。

这四个过程依次进行,将燃油燃烧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

在进气冲程中,汽缸进气门打开,活塞向下运动,汽缸内部空气因此而被吸入。

在压缩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气缸的气门全部关闭,汽缸内的空气被压缩,温度和压力提高。

在压缩末端阶段,点火塞发出高压电火花,点燃气体混合物,完成爆燃工作。

在爆燃冲程中,点火塞点燃空气和燃油混合气,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下行。

在排气冲程中,活塞再次向上运动,推出燃烧产物,气缸内部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循环。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与性能受很多因素影响,如点火正时、燃油混合比、气缸压缩比、气缸结构等。

油气混合比的偏差会导致燃烧不充分和排放增加;点火正时的不准确会降低燃烧效率;气缸的压缩比不合理会影响动力输出等。

汽车发动机需要精准的控制和优化设计才能实现最高效的工作。

现代汽车发动机逐渐向高速、高效、低排放的方向发展。

为了提高发动机功率和燃油效率,汽车制造商在工作原理上进行了许多创新。

采用了涡轮增压技术、缸内直喷技术、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等,使得发动机工作更加高效。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燃油与空气混合燃烧产生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从而驱动汽车前进。

人们对发动机性能的需求不断提高,汽车工程技术也在不断迭代更新。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汽车发动机将会更加高效、环保和安全。

第2篇示例: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是汽车最重要的动力装置。

它通过燃烧燃料产生动力,驱动汽车前进。

北航航空发动机原理大作业

北航航空发动机原理大作业

北航航空发动机原理大作业航空发动机是飞机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它负责提供动力以便飞机能够在空中顺利飞行。

北航航空发动机原理大作业旨在深入研究航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包括结构、工作循环、燃烧过程以及相关技术等方面。

本文将围绕这些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航空发动机的结构一般包括压缩机、燃烧室、涡轮和喷管等组成部分。

首先,压缩机负责将来自外界的空气加压,使其增加密度,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然后,在燃烧室中燃烧燃料与氧气的混合物,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

接着,燃气驱动涡轮旋转,通过轴向流动推动涡轮转子。

最后,高速的喷气流通过喷管喷出,产生向后的推力,推动飞机向前飞行。

航空发动机的工作循环一般采用布雷顿循环。

该循环由四个过程组成: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在进气过程中,空气被压缩机压缩,增加了密度和温度。

接着,燃料被喷射到燃烧室中,与压缩空气混合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然后,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驱动涡轮旋转,将一部分动能转化为机械功,用于驱动压缩机和其他系统工作。

最后,燃烧产物通过喷口排出,形成喷气流,产生推力。

航空发动机的燃烧过程是发动机组成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燃烧室是燃烧过程的主要场所,其中燃料与空气发生充分混合和燃烧。

燃烧的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性能和效率。

为了实现燃烧的充分,燃烧室通常具有特殊的结构设计,如喷嘴、涡流室和火花塞等。

喷嘴的作用是将燃料细小雾化,并与空气充分混合,以促进燃烧。

涡流室则通过旋转气流的方式,使燃料和氧气更好地混合,并提高燃烧效率。

火花塞则在适当的时间点产生火花,引燃燃料,使燃烧开始。

航空发动机还涉及到多种相关技术。

例如,超音速进气技术可以通过进气道中的激波冷却进气空气并提高压力,提高发动机的性能。

燃烧室冷却技术可以通过将冷却剂喷射到燃烧室壁面,降低燃烧室温度,延长发动机寿命。

另外,航空发动机还涉及到调节和控制系统,如油门控制、温度控制和故障监测等,以确保发动机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北航 航空发动机原理大作业

北航 航空发动机原理大作业


总压 Pt 5
Pt 45 [1 (1
Tt 5 ) / TL ] ] kg 1 Tt 4c
kg
8).混合室出口参数
外涵流量 W52
B W , C p6 1 B
C pg
W52 Cp W5 W 1 52 W5 Pt 5 W52 Pt 22 W5 W 1 52 W5
kg 1 kg
1] , T9 Tt 9 (1
kg 1 Ma9 2 )1 2
出口速度 C9 Ma9 kg R T9 出口面积 A9
W9 Tt 9 , ( K 0.0397) ,喉道面积 A8 A9 q(9 ) K P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9 q(9 )
Tt 4 a C p W3 1 Tt 3 C pg W4 Tt 4 C pg W45 C p W3 (Tt 3 Tt 22 ) C pg W45 mH
总温 Tt 45 Tt 4 a
,总压 Pt 45
Pt 4 a
T [1 (1 t 45 ) / TH ] kg 1 Tt 4 a
涵道比: B 0.42 , 压气机增压比: CH 6.0 涡轮前燃气温度: Tt 4 1658K 风扇效率:CL 0.88[1] 燃烧室恢复系数: b 0.98[3] 高压涡轮效率:TH 0.89[5] 风扇增压比: CL 4.3 总增压比: c 25.8 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 i 0.97 压气机效率:CH 0.89[2] 燃烧效率:b 0.99[4] 低压涡轮效率:TL 0.90[6]
3600 W f W9 C9 ,耗油率 sfc Fs W
10).总体性能参数 燃油量 W f W3a f , 单位推力 Fs

北航航空发动机原理3大作业

北航航空发动机原理3大作业

九京航空航夭大爭BE 丨HANG UNIVERSITY航空发动机原理川大作业—发动机设计点热力计算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设计要求1•完成一台发动机的设计点热力计算1)完成发动机循环参数的选取2)完成发动机各部件设计参数(包括冷却空气量及其分配关系)的选取3)说明以上参数选取的具体理由和依据4)完成发动机各部件进出口截面参数(流量总)完成发动机各部件进出口截面参数(流量、总温、总压)的计算5)完成发动机总性能(推力、耗油率)的计算,并满足给定的要求(误差并满足给定的要求(误差土2%)2•题目:分排涡扇发动机,高度11km,马赫数,标准大气条件下,发动机推力2500daN,耗油率耗油率()二.设计参数1.设计点参数设计点物性参数空气比热Cp: Kg燃气比热Cpg: Kg空气绝热指数k:燃气绝热指数kg:气体常数R:287J/燃油低热值Hu:42900KJ/Kg设计点飞行参数飞行高度:H=11km 飞行马赫数:MaO二标准大气温度(11Km)TO:标准大气压强(11Km): 227004.部件效率和损失系数部件效率和损失系数(近似值)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风扇绝热效率:n CL=增压级效率:n CH=高压压气机效率:n CH=主燃烧室效率:n b=主燃总压恢复系数b=高压涡轮效率:n TH=低压涡轮效率:n TL=尾喷管总压恢复系数e=高压轴机械效率:n mH=三•循环参数的初步选取范围1•涵道比随着涵道比B的增加,当单位推力一定时,存在最佳涵道比Bopi,使sfc达到最小值,而%随涵道比单调增加,因此B过大或者过小会使sfc达不到要求,且B过大会使涡轮前温度超温,当单位推力较小时,sfc随B的变化曲线在口::「附近较为平坦,因此减小B,并不严重增加SfC,但可使涡轮前总温T t4显著降低。

根据资料查得的发动机参数,初始可取涵道比B=6~12。

2•涡轮前温度U根据现有涡轮材料和冷却技术水平,涡轮前温度最高能达到2200K,且在亚声速飞行时,涡轮前温度过高会使耗油率增加。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发动机是一种能够将物理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它是现代交通工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十分复杂,下面将为您简要介绍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它的运作机制。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围绕着燃烧和汽缸的运作展开。

其中最常见的是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它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汽油机主要由气缸、活塞、曲轴、火花塞和燃油系统等部分组成。

当发动机启动时,曲轴开始转动,活塞向下移动,使气缸内的空气燃料混合物被压缩。

然后,火花塞会产生火花,引燃混合物,从而释放燃烧产生的能量。

这个过程会导致气缸内部的压力急剧上升,推动活塞往下移动。

而活塞的运动则通过连杆传递给曲轴,最终转化为机械能。

而柴油机与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有所不同。

柴油机没有火花塞,燃料是通过高压喷射系统以及压缩的空气来实现点火的。

当活塞下行时,气缸内的空气被压缩,其中的温度达到点燃柴油所需的火花温度。

然后,高压喷射系统会向气缸内喷射柴油,柴油即刻点燃。

燃烧产生的能量将活塞推回上行方向,进而转动曲轴并产生机械能。

无论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它们的工作原理都离不开燃料的压缩和燃烧。

这种燃烧释放出的能量将推动活塞,使曲轴转动。

然而,不同类型的发动机在燃油的喷射和点火方式上存在一些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发动机实现这种往复循环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曲轴来产生连续的旋转运动。

因此,曲轴的设计和工作原理也是发动机运转的关键。

曲轴上的连杆与活塞相连,将活塞的线性运动转化为连续的旋转运动。

这种旋转运动将通过曲轴的输出轴传递给车辆的传动系统,驱动车轮转动。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十分复杂且多样,不同类型的发动机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工作模式。

然而,无论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它们共同的原理是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车辆运行。

总结来说,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压缩和燃烧两个关键过程。

通过燃料的点燃和释放的能量,推动活塞来往运动,最终转化为连续的旋转运动,驱动车辆前进。

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发动机是一种能够将燃料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它是车辆运行的核心。

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四个步骤:吸气、压缩、爆燃和排气。

首先,在吸气阶段,发动机通过活塞向下移动,气门打开,使气缸内的空气燃料混合物进入。

这个过程通常在活塞下行时进行。

其次,在压缩阶段,活塞开始向上移动,并将气缸内的空气燃料混合物压缩。

这个过程将使燃料更易于点燃,并提高燃烧的效率。

然后,在爆燃阶段,发动机会利用火花塞点火来引发燃料混合物的爆炸。

当燃料燃烧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将推动活塞向下移动。

这个过程将转化为机械能,并通过连杆和曲轴传递给车轮。

最后,在排气阶段,活塞再次向上移动,并把已经燃烧完的废气排出到排气管中。

通过排气阀门的打开,废气将被推出发动机,并进入排气系统。

这是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通过连续地进行吸气、压缩、爆燃和排气的循环,发动机能够持续地提供动力,驱动车辆行驶。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发动机是现代交通工具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负责将燃料转化为能量,驱动车辆行驶。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内燃机的方式实现的,下面将详细介绍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1. 原理概述: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四个步骤: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在这个过程中,发动机利用活塞在气缸内的往复运动来完成各个步骤。

2. 进气:在进气阶段,发动机通过进气门吸入空气和燃料混合物。

进气门会打开,活塞则会向下运动,形成负压,使混合物进入气缸。

同时,进气门关闭,以防止混合物逆流。

3. 压缩:在压缩阶段,活塞开始向上运动,将进入气缸的混合物压缩。

这个过程会使混合物的温度和压力升高,使其更容易燃烧。

压缩比决定了发动机的效率和动力输出。

4. 燃烧:在燃烧阶段,当活塞达到最高点时,点火系统会引发火花,点燃混合物。

燃烧产生的高温和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驱动曲轴转动。

这个过程释放出的能量将被转化为机械能,推动车辆运动。

5. 排气:在排气阶段,活塞再次向上运动,将燃烧产生的废气推出气缸,通过排气门排出。

同时,进气门开始打开,准备进行下一个循环。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涉及到多个部件的协同工作,包括曲轴、连杆、气缸、活塞、气门、点火系统等。

这些部件的精确设计和合理配合,决定了发动机的性能和效率。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还与燃料的选择和供给方式有关。

不同类型的发动机使用不同的燃料,如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天然气发动机等。

燃料通过喷油系统或喷射系统被供给到气缸中,以便进行燃烧。

总结: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内燃机的方式实现的,包括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发动机利用活塞在气缸内的往复运动来完成各个步骤。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与多个部件的协同工作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燃料的选择和供给方式的影响。

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维护车辆。

简述发动机工作原理

简述发动机工作原理

简述发动机工作原理
发动机是一种将燃料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常见的内燃机是一种发动机类型,它内部燃烧燃料,并通过爆炸推动活塞,进而产生动力。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步骤:吸气、压缩、爆炸和排气。

1. 吸气:活塞向下移动,拉开气门,使空气和燃料进入发动机的气缸。

气门关闭后,活塞开始向上移动,压缩混合气。

2. 压缩:活塞向上移动时,压缩混合气,使其体积变小,压力和温度增加。

3. 爆炸:当活塞到达顶点时,火花塞产生火花,引发混合气的燃烧。

燃烧会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移动。

4. 排气:活塞再次向上移动,推出燃烧产生的废气。

排气门打开,废气被排出到排气管中。

这个过程是循环进行的,每个气缸根据需求进行独立工作。

多个气缸的内燃机可以提供更大的输出功率。

总的来说,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进而产生机械能。

内燃机有很多种类,如汽油机和柴油机,但基本的工作原理是相似的。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总结9篇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总结9篇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总结9篇第1篇示例:汽车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是整个汽车动力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它通过燃烧燃料来产生动力,驱动汽车运行。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总结为四个步骤:进气、压缩、点火和排气。

首先是进气阶段。

汽车发动机需要大量的空气来支持燃烧,进气活门打开使空气通过进气道进入气缸内。

这时燃料喷射系统会将适量的燃料喷入气缸内,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

接着是压缩阶段。

发动机活塞向上移动,压缩可燃混合气,使其压缩到很高的压力。

这个步骤的目的是增加可燃混合气的压力和温度,为后面的点火提供条件。

第三步是点火阶段。

在活塞压缩至最高点时,火花塞会发射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

这时可燃混合气被点燃,产生爆发,使活塞向下运动,驱动曲轴转动。

最后是排气阶段。

随着活塞向下运动,排气活门打开,废气在活塞排出气缸。

废气通过排气管排出汽车,为下一个循环做准备。

这四个步骤不断重复,驱动曲轴转动,从而使车轮转动,实现汽车的行驶。

整个过程需要精密的机械装置和高效的燃烧系统,才能顺利进行。

不同类型的发动机有着不同的工作原理,比如传统的内燃机、涡轮增压发动机、混合动力发动机等。

每种类型的发动机都有其特点和优势,适用于不同的汽车需求。

汽车发动机是汽车动力系统的核心,它的工作原理决定了汽车的性能和燃油效率。

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也将不断创新,为汽车行业带来更加高效环保的动力解决方案。

第2篇示例: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是整个汽车动力系统的核心部件。

它通过燃烧汽油或柴油等燃料,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汽车运行。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虽然复杂,但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四个步骤:进气、压缩、点火和排气。

首先是进气阶段。

汽车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包括进气管、进气门、进气歧管等部件。

在进气阶段,活塞向下运动,汽缸内的气门打开,外部空气通过进气门进入汽缸内。

进气管中的进气门组织器会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的变化,调节气门的开度,使气缸内进入的混合气体达到最佳比例,从而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发动机系统工作原理

发动机系统工作原理

发动机系统工作原理
发动机系统是现代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负责产生动力并驱动车辆运行。

它的工作原理包括燃烧过程、冷却系统和润滑系统等多个方面。

首先,燃烧过程是发动机系统的关键。

发动机通过燃烧汽油或柴油来释放能量。

燃油被喷射到气缸内与空气混合,然后被火花塞点燃。

燃烧产生的能量推动活塞向下移动,产生机械能,并将能量传递给曲轴。

曲轴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车轮的驱动力,推动车辆行驶。

其次,发动机系统还包括冷却系统。

由于发动机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热量,为了防止发动机过热造成损坏,冷却系统起到关键的作用。

冷却液在水泵的驱动下流过发动机的散热器,并通过散热器中的空气将热量散发出去。

冷却液随后返回到发动机中,继续循环使用,保持发动机的温度在可控范围内。

此外,润滑系统也是发动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动机中的各个运动部件需要充分润滑,以减少摩擦和磨损,并保持工作的顺畅。

润滑系统通过泵将机油送到发动机各个部件的摩擦表面,形成一个油膜来减少摩擦;同时,由于燃烧产生的高温,机油还能起到冷却的作用,防止零件过热。

使用周期性更换机油和保持合适的润滑油位,可以确保发动机系统长时间高效运转。

综上所述,发动机系统通过燃烧过程产生动力,并通过冷却系
统和润滑系统保持工作的正常、可靠。

这些方面的协同工作使得发动机能够为汽车提供强大的动力驱动,推动车辆行驶。

发动机转动的原理

发动机转动的原理

发动机转动的原理发动机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其原理为利用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并将气体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推动车辆或其他设备进行工作。

发动机的运转原理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吸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这些步骤的连续循环使发动机能够持续运行,并提供足够的动力。

首先是吸气阶段。

在内燃机中,活塞向下运动,形成一个负压区域。

气门会打开,使空气-燃料混合物进入燃烧室。

对于柴油机,只有空气进入燃烧室。

接下来是压缩阶段。

活塞开始向上运动,将空气-燃料混合物或纯空气压缩至极高的压力。

压缩使混合物中的燃料分子更加紧密,增加了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为下一步的燃烧提供条件。

然后是燃烧阶段。

在压缩结束后,发动机通过点火系统引燃混合物。

点火系统会在气缸中产生一个电火花,将混合物点燃。

燃烧的结果是产生大量的高温高压气体,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并转化为机械能。

最后是排气阶段。

完成燃烧之后,活塞再次向上运动,将废气排出燃烧室并进入排气管。

同时,气门会打开,新鲜空气进入燃烧室,为下一个工作循环做准备。

发动机的旋转运动是通过连杆和曲轴机构实现的。

活塞通过连杆与曲轴相连接,当气体的能量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曲轴就开始转动。

曲轴的旋转运动被传递给传动系统,进而推动整个车辆或者其他设备进行工作。

至于燃料的供给问题,汽油发动机通常采用喷射系统,通过喷油嘴将汽油雾化成细小的颗粒,与空气混合后进入燃烧室。

柴油发动机则直接通过高压喷油泵将柴油喷入燃烧室。

这些喷射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燃料的供给量,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发动机需求。

必须指出的是,以上所述的是内燃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而另一种常见的发动机类型是外燃发动机,如蒸汽发动机。

外燃发动机通过燃烧燃料产生蒸汽,并利用蒸汽的动力推动活塞。

不同于内燃发动机,外燃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涉及到蒸汽的产生和控制。

总结起来,发动机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并将气体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从而实现推动车辆或其他设备进行工作的目的。

汽车发动机原理作业和标准答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作业和标准答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作业第一章1-1 研究理论循环的目的是什么?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相比,主要作了哪些简化?答:研究理论循环的目的:(1)用简单的公式来阐明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各基本热力参数的关系,以明确提高以理论循环热效率为代表的经济性和以循环平均压力为代表的动力性的基本途径。

(2)确定循环热效率的理论极限,以判断实际发动机工作过程的经济性和循环进行的完善程度以及改进潜力。

(3)有利于分析比较发动机各种热力循环方式的经济性和动力性。

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相比,主要作了如下简化:(1)假设工质是理想气体,其物理常数与标准状态下的空气物理常数相同;(2)假设工质是在闭口系统中作封闭循环;(3)假设工质的压缩及膨胀是绝热等熵过程;(4)假设燃烧是外界无数个高温热源定容或定压向工质加热。

工质放热为定容放热。

1-3 试分析影响循环热效率、循环平均压力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循环热效率有:(1)压缩比εc;(2)等熵指数k;(3)压力升高比λp(4)初始膨胀比ρ0影响循环平均压力的主要因素:上述四个因素,以及进气终点压力P de。

此外还有如下限制:(1)结构条件的限制;(2)机械效率的限制;(3)燃烧方面的限制;(4)排放方面的限制。

1-7 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答:发动机的指示指标:发动机的指示指标用来评定实际循环的质量,它是以工质对活塞作功为基础的指标。

主要有如下指标:指示功Wi;平均指示压力p mi ;指示功率P i;指示热效率ηit ;指示燃料消耗率b i 。

1-8 什么是发动机的有效指标?主要有哪些?答:发动机的有效指标:发动机的有效指标是以曲轴对外输出的功率为基础,代表了发动机整机的性能。

主要有如下指标:(1)动力性指标:有效功率Pe;有效转矩Ttq;平均有效压力p me ;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Cm。

(2)经济性指标:有效热效率ηet ;有效燃料消耗率b e 。

(3)强化指标:升功率P L;比质量m e;强化系数p me C m。

发动机原理课程大作业

发动机原理课程大作业

发动机原理课程作业题目: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姓名班级:学号:一、前言(绪论)1.1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是提供燃烧场所,把燃料燃烧后气体作用在活塞顶上的膨胀压力转变为曲轴旋转的转矩,不断输出动力。

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实现工作循环,完成能量转换的主要运动零件。

在作功冲程,它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活塞往复运动、曲轴旋转运动而转变为机械能,对外输出动力;在其他冲程,则依靠曲柄和飞轮的转动惯性、通过连杆带动活塞上下运动,为下一次作功创造条件。

1.2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曲柄连杆机构由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三部分组成。

机体组是构成发动机的骨架,是发动机各机构和各系统的安装基础,其内、外安装着发动机的所有主要零件和附件,承受各种载荷。

因此,机体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其主要部分为气缸体,它是发动机各个机构和系统的装配基体,是发动机中最重要的一个部件。

气缸体有水冷式缸体和风冷式气缸体。

水冷式气缸体一般与上曲轴箱铸成一体。

气缸体有直列、V形和水平对置三种形式,在汽车上常用直列和V形两种。

为了材料上的经济性,广泛采用缸体内镶入气缸套来形成气缸工作表面。

这样,缸套可用耐磨性较好的合金铸铁或合金钢制造,以延长气缸使用寿命,而缸体可用价格较低的普通铸铁或铝合金材料制造。

活塞组由活塞、活塞环、活塞销等组成。

活塞呈圆柱形,上面装有活塞环,借以在活塞往复运动时密闭气缸。

上面的几道活塞环称为气环,用来封闭气缸,防止气缸内的气体漏泄,下面的环称为油环,用来将气缸壁上的多余的润滑油刮下,防止润滑油窜入气缸。

活塞销呈圆筒形,它穿入活塞上的销孔和连杆小头中,将活塞和连杆联接起来。

连杆大头端分成两半,由连杆螺钉联接起来,它与曲轴的曲柄销相连。

连杆工作时,连杆小头端随活塞作往复运动,连杆大头端随曲柄销绕曲轴轴线作旋转运动,连杆大小头间的杆身作复杂的摇摆运动。

曲轴飞轮组主要由曲轴、飞轮和一些附件组成,它一般采用优质中碳钢或中碳合金钢等强度、冲击韧性和耐磨性较好的材料模锻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动机原理大作业110511 11051136题目:1、编制一个单轴涡轮喷气发动机设计点性能计算程序,要求:输入给定的发动机状态参数(最好以文件的形式输入),可以正确的得到发动机各截面的总温、总压、质量流量,特征截面的流通面积,发动机推力、单位推力、耗油率。

2、在增压比为1.5-60的范围内,计算单位推力与耗油率随增压比的变化关系。

解:程序:#include<stdio.h>#include<math.h>double e=2.71828;int main(){ floatMa,H,PIc,YITAc,T4,YITAb,SIGMAb,YITAt,SIGMAc,YITAm,k,cp,kg,cpg,R,Rg,Hu,Derta,qm3, Lmd2,Lmd3,qLmd2,A2,qLmd3,A3,Lmd4a,qLmd4a,A4a,Lmd9,qLmd9,A9,f1;floatT0,p0,V0,T1,p1,SIGMAi,T2,p2,p3,T3,qm3a,Lc,f,p4,qm4,T4a,p4a,qm4a,qm5,T5,PIt,p5,p 9,T9,P9,Ma9,t9,c9,V9,qm9,F,Fs,sfc,Ma2=0.55,Ma3=0.3,Ma4a=1,ma9=1;FILE *fp=fopen("in.txt","r");if(!fp){printf("can't open file\n");return -1;}while(!feof(fp)){fscanf(fp,"%f %f %f %f %f %f %f %f %f %f %f %f %f %f %f %f %f % f %f",&Ma,&H,&PIc,&YITAc,&T4,&YITAb,&SIGMAb,&YITAt,&SIGMAc,&YITAm,&k,&cp, &kg,&cpg,&R,&Rg,&Hu,&Derta,&qm3);}fclose(fp);if(H<=11){T0=288.15-6.5*H;p0=101325*pow(1-H/44.308,5.2553);}if(H>11){T0=216.7;p0=0.227*pow(e,(11-H)/6.338);}V0=Ma*sqrt(k*R*1000*T0);T1=T0*(1+(k-1)/2*Ma*Ma);p1=p0*pow(1+(k-1)/2*Ma*Ma,k/(k-1));if(Ma<=1) SIGMAi=0.97;if(Ma>1) SIGMAi=0.97*(1-0.075*pow(Ma-1,1.35));T2=T1;p2=SIGMAi*p1;Lmd2=sqrt(((k+1)/2*Ma2*Ma2)/(1+(k-1)/2*Ma2*Ma2));qLmd2=pow((k+1)/2,1/(k-1))*Lmd2*pow((1-(k-1)/(k+1)*Lmd2*Lmd2),1/(k-1));A2=qm3*sqrt(T2)/qLmd2/p2/0.04042;p3=PIc*p2;T3=T2*(1+(pow(PIc,(k-1)/k)-1)/YITAc);Lmd3=sqrt(((k+1)/2*Ma3*Ma3)/(1+(k-1)/2*Ma3*Ma3));qLmd3=pow((k+1)/2,1/(k-1))*Lmd3*pow((1-(k-1)/(k+1)*Lmd3*Lmd3),1/(k-1));qm3a=qm3*(1-Derta);A3=qm3a*sqrt(T3)/qLmd3/p3/0.04042;Lc=cp*(T3-T2);p4=SIGMAb*p3;T4=1500;f=(cpg*T4-cp*T3)/(YITAb*Hu-cpg*T4);qm4=qm3*(1-Derta)*(1+f);T4a=T4*(((1-Derta)*(1+f)+cp*Derta*T3/cpg/T4)/((1-Derta)*(1+f)+Derta));f1=(cpg*T4-cp*T3)/(YITAb*Hu-cpg*T4)*qm3a/qm3;p4a=p4;qm4a=qm3*((1-Derta)*(1+f)+Derta);Lmd4a=sqrt(((k+1)/2*Ma4a*Ma4a)/(1+(k-1)/2*Ma4a*Ma4a));qLmd4a=pow((k+1)/2,1/(k-1))*Lmd4a*pow((1-(k-1)/(k+1)*Lmd4a*Lmd4a),1/(k-1 ));A4a=qm4a*sqrt(T4a)/qLmd4a/p4a/0.03938;Lc=cp*(T3-T2);qm5=qm4a;T5=T4a*(1-cp*(T3-T2)/(((1-Derta)*(1+f)+Derta)*YITAm*cpg*T4a));PIt=pow(1-(1-T5/T4a)/YITAt,-kg/(kg-1));p5=p4a/PIt;p9=SIGMAc*p5;T9=T5;P9=p0;Ma9=sqrt(2/(kg-1)*(pow(p9/P9,(kg-1)/kg)-1));Lmd9=sqrt(((k+1)/2*ma9*ma9)/(1+(k-1)/2*ma9*ma9));qLmd9=pow((k+1)/2,1/(k-1))*Lmd9*pow((1-(k-1)/(k+1)*Lmd9*Lmd9),1/(k-1));t9=T9/(1+(kg-1)/2*Ma9*Ma9);c9=sqrt(kg*Rg*1000*t9);V9=c9*Ma9;qm9=qm5;A9=qm9*sqrt(T9)/qLmd9/p9/0.03938;F=qm9*V9-qm3*V0;Fs=F/qm3;sfc=3600*(cpg*T4-cp*T3)*qm3*(1-Derta)/F/(YITAb*Hu-cpg*T4);FILE *fq=fopen("out1.txt","w");while(!feof(fq)){ fprintf(fq,"┌一────┬────┬────┬────┬────┬────┬────┬──┐\n");fprintf(fq,"│截面│压力pa │温度K │流量kg/s│面积m^2 │油气比│速度系数│Ma │\n");fprintf(fq,"├一────┼────┼────┼────┼────┼────┼────┼──┤\n");fprintf(fq,"│大气环境│%7.2f│%6.2f │──│──│──│││\n",p0,T0);fprintf(fq,"├一────┼────┼────┼────┼────┼────┼────┼──┤\n");fprintf(fq,"│滞止参数│%7.2f│%6.2f │──│──│──│││\n",p1,T1);fprintf(fq,"├一────┼────┼────┼────┼────┼────┼────┼──┤\n");fprintf(fq,"│压气机进口│%7.2f│%6.2f │%5.2f │%8.6f│0 │%8.6f│%4.2f│\n",p2,T2,qm3,A2,Lmd2,Ma2);fprintf(fq,"├一────┼────┼────┼────┼────┼────┼────┼──┤\n");fprintf(fq,"│燃烧室进口│%7.0f │%6.2f │%5.2f │%8.6f│0 │%8.6f│%4.2f│\n",p3,T3,qm3a,A3,Lmd3,Ma3);fprintf(fq,"├一────┼────┼────┼────┼────┼────┼────┼──┤\n");fprintf(fq,"│涡导进口│%7.0f │%6.2f │%8.5f│──│%8.6f│││\n",p4,T4,qm4,f);fprintf(fq,"├一────┼────┼────┼────┼────┼────┼────┼──┤\n");fprintf(fq,"│涡导出口│%7.0f │%6.2f │%8.5f│%8.6f│%8.6f│%8.6f │%4.2f│\n",p4a,T4a,qm4a,A4a,f1,Lmd4a,Ma4a);fprintf(fq,"├一────┼────┼────┼────┼────┼────┼────┼──┤\n");fprintf(fq,"│涡轮出口│%7.1f│%6.2f │%8.5f│──│%8.6f│││\n",p5,T5,qm5,f1);fprintf(fq,"├一────┼────┼────┼────┼────┼────┼────┼──┤\n");fprintf(fq,"│尾喷管出口│%7.1f│%6.2f │%8.5f│%8.6f│%8.6f│%8.6f │%4.2f│\n",p9,T9,qm9,A9,f1,Lmd9,ma9);fprintf(fq,"├一────┼────┼────┼────┼────┼────┼────┼──┤\n");fprintf(fq,"│飞行速度│%7.3f│││││││\n",V0);fprintf(fq,"├一────┼────┼────┼────┼────┼────┼────┼──┤\n");fprintf(fq,"│飞行Ma │%4.1f │││││││\n",Ma);fprintf(fq,"├一────┼────┼────┼────┼────┼────┼────┼──┤\n");fprintf(fq,"│飞行高度│%2.0f │││││││\n",H);fprintf(fq,"├一────┼────┼────┼────┼────┼────┼────┼──┤\n");fprintf(fq,"│推力│%8.2f│││││││\n",F);fprintf(fq,"├一────┼────┼────┼────┼────┼────┼────┼──┤\n");fprintf(fq,"│单位推力│%7.3f│││││││\n",Fs);fprintf(fq,"├一────┼────┼────┼────┼────┼────┼────┼──┤\n");fprintf(fq,"│耗油率│%8.6f│││││││\n",sfc);fprintf(fq,"├一────┼────┼────┼────┼────┼────┼────┼──┤\n");fprintf(fq,"│排气速度│%8.3f│││││││\n",V9);fprintf(fq,"└一────┴────┴────┴────┴────┴────┴────┴──┘\n");break;}fclose(fq);floatPI[118],Fsn[118],sfcn[118],c[136],p3n[118],Fn[118],T3n[118],p4n[118],fn[118],qm4n [118],T4an[118],p4an[118],qm4an[118],qm5n[118],T5n[118],PItn[118],p5n[118],T9n [118],p9n[118],Ma9n[118],t9n[118],c9n[118],V9n[118],qm9n[118];inti=0;FILE *fp1=fopen("in1.txt","r");if(!fp1){printf("can't open file\n");return -1;}while(!feof(fp1)){fscanf(fp1,"%f",&c[i++]);}fclose(fp1);for(i=0;i<118;i++) PI[i]=c[i];Ma=c[118];H=c[119];YITAc=c[120];T4=c[121];YITAb=c[122];SIGMAb=c[123];YITAt=c[124];SIGMAc=c[125];YITAm=c[126];k=c[127];cp=c[128];kg=c[129];cpg=c[130];R=c[131];Rg=c[132];Hu=c[133];Derta=c[134];qm3=c[135];if(H<=11){T0=288.15-6.5*H;p0=101325*pow(1-H/44.308,5.2553);}if(H>11){T0=216.7;p0=0.227*pow(e,(11-H)/6.338);}V0=Ma*sqrt(k*R*1000*T0);T1=T0*(1+(k-1)/2*Ma*Ma);p1=p0*pow(1+(k-1)/2*Ma*Ma,k/(k-1));if(Ma<=1) SIGMAi=0.97;if(Ma>1) SIGMAi=0.97*(1-0.075*pow(Ma-1,1.35));T2=T1;p2=SIGMAi*p1;for(i=0;i<118;i++){p3n[i]=PI[i]*p2;T3n[i]=T2*(1+(pow(PI[i],(k-1)/k)-1)/YITAc);p4n[i]=SIGMAb*p3n[i];T4=1500;fn[i]=(cpg*T4-cp*T3n[i])/(YITAb*Hu-cpg*T4);qm3a=qm3*(1-Derta);qm4n[i]=qm3*(1-Derta)*(1+fn[i]);T4an[i]=T4*(((1-Derta)*(1+fn[i])+cp*Derta*T3n[i]/cpg/T4)/((1-Derta)*(1+fn[i])+D erta));p4an[i]=p4n[i];qm4an[i]=qm3*((1-Derta)*(1+fn[i])+Derta);qm5n[i]=qm4an[i];T5n[i]=T4an[i]*(1-cp*(T3n[i]-T2)/(((1-Derta)*(1+fn[i])+Derta)*YITAm*cpg*T4an[i] ));PItn[i]=pow(1-(1-T5n[i]/T4an[i])/YITAt,-kg/(kg-1));p5n[i]=p4an[i]/PItn[i];p9n[i]=SIGMAc*p5n[i];T9n[i]=T5n[i];P9=p0;Ma9n[i]=sqrt(2/(kg-1)*(pow(p9n[i]/P9,(kg-1)/kg)-1));t9n[i]=T9n[i]/(1+(kg-1)/2*Ma9n[i]*Ma9n[i]);c9n[i]=sqrt(kg*Rg*1000*t9n[i]);V9n[i]=c9n[i]*Ma9n[i];qm9n[i]=qm5n[i];Fn[i]=qm9n[i]*V9n[i]-qm3*V0;Fsn[i]=Fn[i]/qm3;sfcn[i]=3600*(cpg*T4-cp*T3n[i])*qm3*(1-Derta)/Fn[i]/(YITAb*Hu-cpg*T4);} FILE *fq1=fopen("out2.txt","w");while(!feof(fq1)){ fprintf(fq1,"┌一───┬一─────┬一─────┐\n");fprintf(fq1,"│增压比│单位推力N/kg│耗油率kg/N.h│\n");for(i=0;i<118;i++){fprintf(fq1,"├一───┼一─────┼一─────┤\n");fprintf(fq1,"│%4.1f │%8.3f │%8.6f │\n",PI[i],Fsn[i],sfcn[i]);}fprintf(fq1,"└一───┴──────┴──────┘\n");break;}fclose(fq1);return 0;}输入文件:输出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