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经典大题例题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经典大题例题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如图,用相同的滑轮组将重分别为G 1和G 2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 1和F 2,机械效率分别是η1和η2。

若G 1>G 2,不计绳重及摩擦,则( )A .F 1>F 2,η1>η2B .F 1<F 2,η1<η2C .F 1<F 2,η1>η2D .F 1>F 2,η1<η2答案:A同一滑轮组绳的有效股数n 相同,动滑轮重相同,若不计绳重与摩擦的影响,由F =1n (G +G 动)可知,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所用的拉力越大,由G 1>G 2可知,两次所用的拉力的关系为F 1>F 2,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W 有W 总×100%=Gℎ(G +G 动)ℎ×100%=G G +G 动×100%=11+G 动G ×100% 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大,所以,两次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关系为η1>η2,故BCD 不符合题意,A 符合题意。

故选A 。

2、物理学中把机械对重物施加的力与人对机械施加的力的比值叫作机械效益MA,用于比较不同机械的省力程度,现用图示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描述滑轮组的机械效益MA与物体重力G、机械效率η与机械效益MA的关系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A.B.C.D.答案:CA.物重为G,动滑轮重力为G动,人对机械施加的力为F,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为n。

不计绳重和摩擦,整个过程只克服动滑轮重力做额外功。

则机械效益MA=GF=G1n(G+G动)=nGG+G动=n1+G动G由以上关系式可知,MA与G不成正比,故A错误;B.由A推导的关系式可知,物体重力G增大时,机械效益MA也随之增大,但随着物重G增大,MA应变化得越来越慢,故B错误;CD.由MA=GF可知F=G M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GnF=GnGMA=MAn由以上关系式可知η与MA成正比,故C正确,D错误。

人教版初中物理 运动和力 单元、章节试题

人教版初中物理  运动和力 单元、章节试题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1、物体的叫做机械运动。

或者说物体相对于物体的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是我们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事先为的哪个物体;或者说被是我们作为的物体。

3、我们可以选择物体作为参照物,但原则上不选它作为参照物。

因为如果选择我们研究的物体做参照物,将失去意义。

4、由于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来说的,所以运动和静止是的。

都具有性。

5、太阳东升西落是以为参照物的。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者是以作参照物的,后者是以作参照物的。

6、小王和小李在火车站看到一列正在进站的火车,小王说火车是静止的,小李说火车是运动的,他们()A、小王说得对B小李说得对C、小王说得不对D、两人都说得对7、汽车上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的。

以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8、乘坐快速火车我们会看到车旁的高山、树木飞速向后退去,这是因为我们把作为了参照物的原因。

9、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同时从同一个地方顺风赶往A地,到了A地,甲说“今天无风”乙说“今天逆风”,丙说“今天顺风”,甲乙丙三人的车速()A、甲最快B、乙最快C、丙最快D、三人一样快10、同一高楼上有甲乙丙三台电梯正在下降,甲电梯上的人看到乙电梯在上升,乙电梯上的人看到丙电梯也在上升,丙电梯上的人看到甲电梯在。

下降速度最慢的是电梯。

11、直升飞机上的驾驶员,看到地面上的房屋快速上升,说明直升飞机在。

如果驾驶员看到地面上的河流在下降,说明直升飞机在。

12、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甲和乙都在向东行驶,如果我们以甲为参照物,那么乙在向行驶。

13、甲、乙、丙都在向南行驶,且V甲大于V乙,V乙大于V丙,如果我们以乙为参照物,那么甲在向行驶;丙在向行驶。

14、湖中有两艘船、岸上有一农家正在做饭,我们看到农家甲乙的炊烟的飘动方向和湖中甲乙两船上的旗帜的飘动方向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且V甲大于V风B、甲船一定向左运动,C、甲船一定是静止的D、乙船一定向右运动,且V乙大于V风15、空中加油时,战斗机相对于加油机是的。

教科初中物理八下《12第十二章机械能》PPT课件

教科初中物理八下《12第十二章机械能》PPT课件
关系时,要控制高度相同,物体的质量不同,所以应选择图甲和图丙进行对比实验; 在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时,要控制物体的质量相同,高度不同,所以应选 择图甲和图乙进行对比实验,这利用了控制变量法。同时,在此实验中,用小球砸入 沙坑中的深浅程度来体现重力势能的大小,这利用了转换法。 • 【答案】
(1)丙 (2)乙 (3)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 常见易错现象
• ①认为物体水平匀速运动,动能和重力势能一定不变(根据 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因素分析,物体水平匀速运动,高 度、速度不变,但质量有时发生变化,如飞机喷撒农药等) ;②认为机械能守恒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可以由容易 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③混淆机械能守恒和能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忽略一 切阻力,能量守恒 是指不同形式能量总和,它包含机械能 、内能等)。
典型例题解析
• 【例5】如图所示,小球先后从倾角分别为 30°和60°的光滑斜面由静止开始从顶端 滑到 底端,它滑到底端时的速度大小分别
为v1和v2,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B )
• A. v1>v2 B. v1=v2 • C. v1<v2 D.无法确定
• 【例6】(2014,昆明)草原发生大面积蝗灾时,农业部门利用飞机喷洒农药消 灭蝗虫。当飞机在某一高度水平匀速飞行喷洒农药时,它的( )
• A.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 B.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 C.机械能保持不变 • D.机械能一定减少
• 一、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1)在同一平面上,运动的铁球将木块撞得越远,说明铁球 的动能就越大,这里应用了转换法;
• (2)让不同的铁球在斜面同一位置释放是为了控制不同的铁 球在撞击木块时速度相同;让同一铁球在斜面不同的位置 释放是为了控制同一铁球在撞击木块时速度不同;应用控 制变量法探究铁球的动能大小与其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梳理单选题1、用四个滑轮和两根相同的绳子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用它们匀速提起货物,在绳自由端施加竖直的拉力分别为F甲和F乙,物重分别为G甲和G乙,物体被提升高度分别为h甲、h乙,不计绳重及摩擦,则()A.若F甲=F乙且G甲=G乙,则乙的机械效率比较低B.若F甲=F乙且h甲=h乙,则甲的机械效率比较低C.若G甲=G乙且滑轮重均相同,则甲的机械效率比较低D.若F甲=F乙且滑轮重均相同,则乙的机械效率比较低答案:DA.甲、乙图绳子的有效段数(n)分别为3、2,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甲=W有甲W总甲=G甲ℎF甲×s甲=G甲ℎF甲×3ℎ=G甲3F甲①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乙=W有乙W总乙=G乙ℎF乙×s乙=G乙ℎF乙×2ℎ=G乙2F乙②若F甲=F乙且G甲=G乙,乙的机械效率大于甲的机械效率,故A不符合题意;B.由①②知,机械效率与提升物体的高度无关,若F甲=F乙,根据①②,因不知G甲与G乙的大小关系,故无法确定甲、乙机械效率大小,故B不符合题意;C.不计绳重及摩擦,则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的功为额外功的唯一来源,因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故甲、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W有W总=GℎGℎ+G动ℎ=GG+G动③若G甲=G乙且滑轮重均相同,可知甲、乙的机械效率相同,故C不符合题意;D.甲、乙图绳子的有效段数(n)分别为3、2。

不计绳重及摩擦,则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F=G+G动n则提升物体的重力为G=nF-G动若F甲=F乙且滑轮重均相同,则可知,甲滑轮组提升物体的重力较大,根据③式有η=GG+G动=11+G动G故可知甲的机械效率比乙高,故乙的机械效率比较低,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所示的各种工具,正常使用时省力的是()A.定滑轮B.动滑轮C.筷子D.船桨答案:BA.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使用时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故A不符合题意;B.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若不计轮重和摩擦,可以省一半的力,故B符合题意;C.筷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故C不符合题意;D.船桨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故D不符合题意。

初中物理第十二章

初中物理第十二章

动.这里的“总”是指“一直”的意思,“或”指两种状态必
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 (4)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
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惯性是一切物体都有的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 3.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没有受力无关. 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是惯性的量度.
互的.
答案:运动状态 相互
【备选例题】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 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表.你认为正确的
观点有______.(只填序号)
正方
1.两个物体相接触,就 一定有力的作用
反方
2.两个物体相接触,不 一定有力的作用
3.两个物体不接触,一 定没有力的作用
观点 5.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 独存在
【方法技巧】惯性现象的解释 (1)确定研究对象;(2)明确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3)外力作 用在哪一个物体 (或物体的某一部分)上时,这个物体(或物体 的某一部分)运动状态改变;(4)哪一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 分)由于惯性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5)产生了哪种变化.
【中考警示】(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是力,力 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但单独一个 物体却有惯性.(2)只能说一个物体具有惯性,不能说物体受到 惯性、受惯性作用或惯性力.(3)区分惯性与惯性现象,惯性现
1、2
3、4
5、6、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当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 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 7、8
9、10
对一个运动的物体不施加任何力的作用时,物体仍 将运动且会一直运动下去,即物体不受力,仍然能 处于运动状态,对物体施加一个力的作用时,物体 的形状或者运动状态可能发生改变,故力是改变物 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汇总大全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汇总大全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汇总大全单选题1、如图所示,小华用滑轮组水平向左匀速拉动A物体,A物体5s内移动了100cm,且A物体与水平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12N,已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拉力F大小为4NB.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6m/s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3WD.拉力F在5s内对滑轮组做的额外功为3J答案:AB.动滑轮上有三段绳子,则n=3,5s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绳=ns物=3×100×10-2m=3m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 绳=s绳t=3m5s=0.6m/s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AC.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有用功W有=fs物=12N×100×10-2m=12J拉力做的总功W总=W有η=12J80%=15J拉力F大小F=W总s绳=15J3m=5N拉力F做功的功率P=W总t=15J5s=3W故A错误,符合题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拉力F在5s内对滑轮组做的额外功W额=W总-W有=15J-12J=3J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图是小华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体验中国传统农耕“春稻谷”的示意图。

小华若要更省力,下列做法可行的是()A.支点不动,脚在杆上的位置前移B.将支点靠近人,脚在杆上的位置不动C.将支点靠近人,同时脚在杆上的位置前移D.将支点远离人,同时脚在杆上的位置后移由题知,阻力F2大小不变,若要更省力,即减小F1,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 F2l2可知,可以增大l1或减小l2或同时增大l1和减小l2。

A.支点不动,脚在杆上的位置前移,减小了l1,l2不变,F1将增大,故A错误;B.将支点靠近人,脚在杆上的位置不动,l1减小,同时l2增大,F1将增大,故B错误;C.将支点靠近人,同时脚在杆上的位置前移,l1减小,l2增大,F1将增大,故C错误;D.将支点远离人,同时脚在杆上的位置后移,减小l2同时增大l1,F1将减小,故D正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课件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课件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3.等臂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物理实验室中,我们使用的天平就是等臂杠杆。
托盘天平
物理天平
定滑轮
三类杠杆的对比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概 动力臂大于阻 动力臂小于 动力臂等于阻 念 力臂的杠杆 阻力臂的杠 力臂的杠杆

特 省了力, 费了力, 不省力也不
点 但费了距离 但省了距 费力
也称作___杠__杆__原__理_______.
(三)生活中的杠杆
1、省力杠杆
F1
O
动力臂l1 阻力臂l2
F2
由 F1l1=F2l2 ∵l1>l2 ∴F1< F2
这是省力杠杆
省力杠杆的特点
F1 B’
A’
O
Ah
S=4h hB F1
由 F1l1=F2l2 ∵l1>l2 ∴F1< F2
这是省力杠杆
F2 F2
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的方向 (转动效果)相反
阻力作用线
支点到阻 力作用线 的距离
L2阻力臂 O支点
杠杆绕着转 动的固定点
F1动力
使杠杆转 动的力
F2阻力 阻碍杠杆 转动的力
L1动力臂 支点到动 力作用线 的距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动力作用线
画力臂
l1
O
l2
F2
F1
请作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力臂的作图要点:
(1)找到力的作用
提问:总结上面图中杠杆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1 . 硬棒
杠杆:一根硬棒,在力
归 纳
2 . 绕固定点转动 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o 结
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 论
3. 有力作用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大单元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大单元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大单元设计第十二单元《简单机械》单元概述【单元内容】本章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最后一章,涉及前面所学的力和功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一方面,要从力的角度认识简单机械;另一方面,还要从功的角度认识简单机械。

关于平衡状态,初中物理课程仅涉及二力平衡和杠杆平衡。

《课标》对杠杆平衡有新的要求,即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其中既有实验探究的要求,又有知识方面的要求,而且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被列为学生必做实验。

本章涉及的概念有简单机械中的杠杆、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和机械效率(包括总功、有用功、额外功),涉及的物理规律有杠杆的平衡条件。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正确、合理地使用杠杆、滑轮,以达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目的;能从生活和生产实际出发、选择不同类型的杠杆、滑轮,以达到省力或方便的目的。

【课标要求】本章内容包括: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第二个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是该主题下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中的部分内容。

2.2.3 知道简单机械。

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第三个主题“能量”,是该主题下的二级主题“机械能”中的部分内容。

3.2.3 知道机械效率。

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途径。

例3 测量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单元学习目标】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杠杆的五要素。

2、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计算;3、能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4、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能说出机械效率的含义,知道机械效率是小于1的。

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通过实验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物体重力的大小有关。

【单元情境】2005年7月30日,美国宇航员史蒂夫·罗宾逊在机械臂的铺目下,对发现号航天飞机的隔热层进行维修的情景。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机械的发展,展现人类的伟大智慧。

初中物理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初中物理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RJ八下P80图12.1-7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4.搬运砖头的独轮车,车箱和砖头所受的总重力G=1 000 N,独轮车的有关 尺寸如图所示。轴心是支点,手施
加的向上的力F为动力,车箱和砖头的总重力
G为阻力,因此,动力臂l1=1 m,阻力臂l2=0.3 m。
第1节 杠杆 第2节 滑轮 第3节 机械效率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O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O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动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_F_1_作用线的距离l1
阻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l2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
F Gl2 1000N 0.3m 300N
l1
1m
RJ八下P80图12.1-8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2节 滑轮
RJ八下P81图12.2-1 有什么科学道理?
大人利用滑轮将重物吊 到二楼,孩子想帮忙, 却把自己吊了上去。想 想看,为什么会出现这 样的笑话?你能解释其 中的道理吗?
RJ八下P80图12.1-5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2.在图中分别画出钳子、自行车手闸这两个杠杆(图中深色部分)工 作时的支点、动力和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
O O
RJ八下P80图12.1-6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3.如图为指甲剪的示意图,它有几个杠杆?分别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 杆?
3.如图所示,指甲剪由3个杠杆组成,分别 是ABC、OBD和OED。其中,ABC是 省力杠杆,OBD和OED是费力杠杆。
RJ八下P79图12.1-4 赛艇的桨是杠杆

初中物理力和运动的关系

初中物理力和运动的关系
动,要使探测器改为向正x 偏负y 60°的方向以原来的 速率v平动,则可( A )
(A)先开动P1 适当时间,再开动 P4 适当时间 ( B)先开动 P3 适当时间,再开动P2 适当时间 ( C)开动P4 适当时间 ( D)先开动P3 适当时间, 再开动P4 适当时间
例1: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 起来,今对a球持续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 角的恒力,对b球持续施加一个向右偏上 30角的恒力,最后达到平衡,表示平衡 状态的图可能是: ( A )
例2:如图所示匀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场强大小
为E,三个质量分别为m、2m 、3 m的小球A、B、C,
(其中B球带正电Q,A、C两球不带电)用绝缘线连接
悬于O点,问(1)当三球均处于静止状态时, A、B之间的
细线的张力等于多少?(2)当把OA段细线剪断的瞬间, A
、B之间的细线的张力又等于多少?
解: (1)对BC整体,受力如图:
4.F= - kx
静止 匀速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减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曲线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
简谐运动
力的作用效应
1.力的静力学效应---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的动力学效应
•力的瞬时作用效应----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 力的时间累积效应---使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
• 力的空间累积效应---使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
S2= vt2+1/2×a2 t22 11=10 t2+1/2×2×t22
t2=1s
∴t=t1+t2=2s
N
A
N
ff m
Bv
g

m
g
93年高考:一平板车,质量M=100千克,停在水 平路面上,车身的平板离地面的高度 h=1.25米, 一质 量m=50千克的小物块置于车的平板上,它到车尾端的 距离b=1.00米,与车板间的滑动摩擦系数 m=0.20,如 图所示.今对平板车施一水平方向的恒力,使车向前行 驶,结果物块从车板上滑落.物块刚离开车板的时刻,车 向前行驶的距离 S0=2.0米.求物块落地时,落地点到车 尾的水平距离S,不计路面与平板车间以及轮轴之间的 摩擦.取g=10米/秒2.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集体备课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集体备课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集体备课主讲人: 陈留坤组员: 李富斌陈发忠陈模芬杨永刚第一节运动的描述【教材分析】这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

机械运动的引出,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

学生对运动并不陌生,但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并不容易,这方面学生有体验,如:乘坐火车就经常出现判断上的失误。

教材从生活实际(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理性认识),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科学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本节内容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想象、讨论等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物理学知识。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教材分析】《运动的快慢》是人教版物理实验教材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二节内容。

本节知识引入了速度这个物理量,并且进行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本节最后指出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并用简单通俗的语言,粗浅地交代了什么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为了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小资料,让学生比较地直观了解一些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

同时课本中还通过一个想想议议和科学世界,让学生了较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大全

学问点1:杠杆1.概念: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假如能围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一点(支点)、二力(动力、阻力)、两力臂(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围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2)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1”表示;(3)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2”表示;(4)动力臂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间隔,一般用“L1”表示;(5)阻力臂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间隔,一般用“L2”表示。

补充:(1)动力与阻力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2)力臂的画法:作用点到力作垂线,用带双箭头的实线表示。

学问点2:杠杆平衡1.概念:杠杆在动力与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

4.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表达为:F1L1=F2L2。

学问点3:杠杆的分类1.省力杠杆:其特点是L1>L2,F1<F2,省力但费间隔。

举例:起瓶器、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等2.费劲杠杆:其特点是L1<L2,F1>F2,费劲但省间隔。

间隔:人的前臂、镊子、筷子、火钳、理发剪刀、钓鱼杆、船桨等。

3.等臂杠杆:其特点是L1=L2,F1=F2,不省力也不省间隔,能变更力的方向。

举例:天平、杆秤、案秤等。

(通俗的讲:省事的大多是费劲的,比方吃饭的筷子,火钳等;省气的大多是省力杠杆,比方钢丝钳等。

)4.推断是省力杠杆或者费劲杠杆的方法:(1)比拟力臂长短。

(2)比拟力的大小。

(3)比拟间隔的长短。

学问点4:定滑轮(常见的简洁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

滑轮是变形的杠杆)1.概念:运用时轮轴固定不变的滑轮叫定滑轮。

2.本质:等臂杠杆。

3.特点:运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变更动力的方向。

4.对志向的定滑轮:若不计轮轴间摩擦,则拉力F=G 物。

绳子自由端挪动间隔 S F (或速度v F )等于重物挪动的间隔 S G (或速度v G )学问点5:动滑轮1.概念:运用时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一、运动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发生变化的过程。

按照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等时间内,位移相等的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可以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来描述。

例如,一个物体以每秒10米的速度向东运动,那么它的速度大小是10米/秒,方向是东方向。

2. 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等时间内,位移不等的运动。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可以用加速度来描述。

例如,一个物体以初始速度为5米/秒,加速度为2米/秒²向东运动,那么它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用速度-时间图线表示。

3.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沿曲线路径运动的过程。

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随着时间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

例如,一个物体做圆周运动,它的速度的大小是恒定的,但方向不断变化,指向圆心。

二、力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改变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按照力的性质和作用对象不同,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1. 接触力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直接接触产生的力。

常见的接触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 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例如,一个物体的质量是10千克,那么它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大小是10×9.8=98牛顿。

- 弹力是指物体之间发生形变后产生的力。

例如,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力就是弹力。

- 摩擦力是指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力,它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相对静止时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

2. 非接触力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

常见的非接触力有万有引力、电磁力等。

- 万有引力是指物体之间由于质量而产生的吸引力。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 电磁力是指物体之间由于电荷而产生的力。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归纳运动和力有什么关系?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运动和力的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帮到你。

运动和力知识点一:运动的描述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运动和力知识点二:运动的快慢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Ⅱ 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

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 v2>v>v1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Ⅲ实验中数据的记录: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2第1节杠杆课件 (4)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2第1节杠杆课件 (4)



5.图中,杠杆有可能平衡的是( D )
A
B
C
D
6.一个杠杆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这两个力的大小一定相等 B.这两个力的力臂一定相等 C.力臂较长的那个力较大 D.两个力和各自力臂的乘积一定相等
7.如图所示是脚踩式垃圾箱的示意图,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C )
当阻力比较小时,人们会选用费力杠杆。 人 体 内 的 杠 杆
“给我一个立足点,我就能移动地球。”这是希 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一句名言。实际上,用杠杆移 动地球是不可能的。但是这反映了阿基米德发现杠 杆规律后的兴奋心情。
几乎每一台机器中都少不了江杆,就是在人体 中也有许许多多的杠杆在起作用。拿起一件东西, 弯一下腰,甚至翘一下脚尖都是人体的杠杆在起作 用,了解了人体的杠杆不仅可以增长物理知识,还 能学会许多生理知识。
F
G2
则= :50LK1=6g0+KG6g0G1K+2Gg2×1L.6 m
G2 =0.873m
O
肩膀对扁担的支持力:
F=G1+G2
G2
=110Kg×10N/kg =1100N
则:扁担对肩膀的压力F/=F=1100N
(2)甲乙两个人合挑100Kg的重物,扁担长为1.6m,重物挂在 距甲64cm处,则甲、乙肩膀受到的压力为多少?
F1
F2
(1)确定支点,标记为O
L1
(2)确定动力、阻力,画出
力的作用线 (延长线用虚线) O
(3)从支点作动力、阻力
L2
作用线的垂线(用实线),
标力臂
归纳: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 四标签, 关键是抽象为数学的点到线的垂直 距离。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四节力教案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四节力教案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四节《力》教学设计庄河市第二十一中学李其格课题第四节《力》课型新授教材分析《力》是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二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遵从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从效果中感知力,最后达到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力的目的,为我们学习后续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是步入力学殿堂的重要台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从力的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探究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教学难点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教学方法实验法、引导发现法、讲解法教具橡皮筋、钢尺、气球、钩码、橡皮泥、圆柱体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投影出示“力”字,让学生用力字组词。

这么多“力”中,力的含义各不相同,在物理学中,什么是力呢?学生回答:力量、能力、力气、注意力、理解力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新课教学1、力的作用效果分组实验:让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对物体分别施加力的作用,观察思考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了什么效果?从学生的回答“力可以使物体由静止到运动和由运动到静止”中,引导分析其中速度的变化过程,并强调这也体现出力的作用效果,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力的两个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学生实验、观察、回答通过学生亲身体会力的作用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多媒体播放视频:汽车试驾排球运动员发球踢足球等及时反馈练习:根据图片甲、图片乙回答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学生观看学生回答2、力的概念(1)、借助之前的实验介绍什么是施力物体,什么是受力物体,并引出力的概念。

(2)、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013年初中物理第一轮中考复习教学设计(第十二章)

2013年初中物理第一轮中考复习教学设计(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复习教学设计一、知识网络二、识记巩固1.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时,被 选作标准 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位置的改变 叫做机械运动。

相对于参照物,物理意义瞬时速度 物理意义物理意义 实验探究 物体的简单运动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平均速度的测量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机械运动运动描述的相对性 运动的分类速度公式定义 单位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 实验原理公式测量仪器力运动和力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惯性定律)惯性的概念 运动和力的关系二力平衡 运动和力平衡的概念二力平衡的概念 二力平衡的条件力的基本概念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单位:牛顿(N )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某物体的位置 改变了 ,则该物体是 运动 的;物体的位置 不变 ,则该物体是静止 的。

3.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于 参照物 而言的。

所以说运动是绝对 的,而运动的描述是 相对 的。

4.运动的分类:按轨迹分:A. 曲线运动 和 直线运动 。

直线运动分为: 匀速 直线运动和变速 直线运动。

5.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实验探究方案:A. 一定时间比路程 B. 一定路程比时间 。

方法: 控制变量法 。

6.速度的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

定义:物体在 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 路程 叫做速度。

公式:v =S /t 。

变形公式: S =vt 、 t =S /v 。

单位:国际单位是m/s ;常用单位是 km/h 。

1m/s= 3.6 km/h7.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运动轨迹是 直线 ,并且速度大小 不变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象: s -t 图和v —t 图由s -t 图可知甲的速度 大于 乙的速度,由v -t 图可知甲的速度 大于 乙的速度。

8.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描述物体在 一段时间(或 一段路程 )的运动快慢。

公式:t s v /=。

9.瞬时速度定义:运动物体在 某时刻(或某位置) 的速度。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解题技巧总结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解题技巧总结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解题技巧总结单选题1、甲装置中,空吊篮A重25N,B处绳子承受的拉力足够大,C处绳子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0N。

小壮将A提升到高处,施加拉力F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乙,A上升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丙。

忽略绳重、摩擦、空气阻力。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动滑轮所受的重力为15NB.在1~2s内克服滑轮重做的额外功为30JC.此装置最多能匀速运载160N重的货物D.此装置运载货物最高机械效率为92.5%答案:DA.由图可知,在1~2s内吊篮匀速上升,此时拉力为20N,该滑轮组n=2,则忽略绳重、摩擦、空气阻力,动滑轮的重力G=nF1−G A=2×20N-25N=15N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在1~2s内克服滑轮重做的额外功W额=G动ℎ=G动vt=15N×2m/s×1s=30J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C处绳子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0N,当拉力最大时,运载货物的重力最大G 大=nF大-G动-G A=2×100N-15N-25N=160N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运载货物的重力最大时,机械效率最高,此装置运载货物最高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100%=G大ℎ(G大+G吊篮+G动)ℎ×100%=160N160N大+25N+15N×100%=80%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某人将一箱书搬上楼,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把所有的书一起搬上楼;二是先搬一部分上楼,再搬剩下的部分。

假设他上楼的速度相同,第一种方法搬书的功率为P1,效率为η1,第二种方法搬书的功率为P2,效率为η2,则()A.P1=P2,η1=η2B.P1>P2,η1>η2C.P1<P2,η1<η2D.P1>P2,η1=η2答案:B这箱书的重力一定,上楼的高度前后不变,根据W=Gh可得,两次所做的有用功(克服书的重力做的功)相等;方法一所做的额外功为一次克服人的重力所做的功,方法二所做的额外功为两次克服人的重力所做的功,因此方法二的额外功大于方法一的额外功,则方法二的总功大于方法一的总功,即方法一做功少一些,根据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可得,有η1>η2因上楼的速度相同,方法二需要上楼两次,则方法二上楼所用的时间是方法一的两倍,则根据功率的计算公式可得,两种方法搬书的功率分别为P1=W有+W人t=2W有+2W人2tP2=W有+2W人2t比较可知P1>P2综上所述,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2011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2011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简化关键词,找准研究对象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是不同的;反过来,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定了,它一定是针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的。

在古诗词中,由于语言叙述方式不同,情景不同,所以给参照物的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某一句诗词,我们一定要注重简化关键词,明确研究的对象是谁,然后看该对象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哪个物体运动或静止;了解了这些内容,判断就比较容易了。

例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句诗中,“两岸青山相对出”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孤帆一片日边来”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分析] 这是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其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可简化为“青山出”,运动的物体是青山,这是以小船作为参照物而言的;“孤帆一片日边来”可简化为“帆来”,帆是运动的,这是相对于青山或岸边而言的。

[答案] 小船;山或岸边。

例2 小明假期乘火车去旅游。

“火车开动”前后他一直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地看着火车窗外的景物,他发现火车外的“树木正在飞快地后退”。

这段话中有三处加了引号,这三处加引号的说法中各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分析]“火车开动”的意思是“火车动”,火车与车站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故选车站上的物体做参照物可以判断火车是否开动,如选择房子、树木、站台等都可以;“一动不动”的意思是指小明在车厢里是静止的,这时他与车厢内物体间的位置没有改变,故选择车厢内的物体做参照物都可以,如车窗、车内座椅、小桌等;“树木正在飞快地后退”可简化为“树木退”,树是运动的,树木与列车的位置在改变,故选择车窗为参照物较好。

[答案]“火车开动”是以房子(或树木、站台)等为参照物;“一动不动”是以车窗(或车内座椅、小桌)等为参照物;“树木正在飞快地后退”是以火车为参照物。

例3 (2005年益阳)“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通用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笔记重点大全

通用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笔记重点大全

通用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笔记重点大全单选题1、一根轻质杠杆可绕O点转动,在杠杆的中点挂一重物G,在杠杆的另一端施加一个方向始终保持水平的力F,如图所示,力F使杠杆从所示位置慢慢抬起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力F和它的力臂l F、重力G和它的力臂l G的变化情况是()A.F增大,l F增大B.F减小,l F增大C.G不变,l G减小D.G不变,l G增大2、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ls内将重为10N的物体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0.2m,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为4N,不计绳重和滑轮轴间的摩擦。

在上述过程中,下列物理量计算结果正确的是()A.动滑轮的重量为1NB.总功功率为2WC.额外功为0.4J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3、如图所示,在长为L轻质杆OB的中点A处,悬挂有重为G的物体M,在端点B施加方向始终跟杆垂直的拉力F,杆从虚线位置沿逆时针方向缓慢转至图示位置的过程中,拉力F的大小()A.不断增大B.不断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4、分别使用图中四种装置匀速提升同一重物,不计滑轮重、绳重和摩擦,最省力的是()A.B.C.D.5、如图所示,正在使用的四种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瓶盖起子B.托盘天平C.羊角锤D.筷子6、如图所示,滑轮组下面悬挂一重为12N的物体,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该物体在10s内被匀速提升了0.5m,拉力F的大小为5N。

关于该滑轮组,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1mB.有用功为0.6JC.总功为5JD.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7、如图,重为G的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从斜面的底部移到顶部,设沿斜面移动的距离为s,高为h,拉力为F,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

则斜面的机械效率为()A.Gℎfs B.GℎFsC.Gℎ(F+f)sD.Gℎ(F−f)s8、如图,一端细一端粗的直棒,直棒上AB两处各放相同的蜡烛,然后在O点支起来并使直棒在水平位置平衡,O恰为AB的中点,同时点燃这两支蜡烛,当两支蜡烛都燃烧掉一半之后,直棒将()A.A端上升B.仍然平衡C.B端上升D.无法判断9、如图所示,重为800N的物体在100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0.1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匀速直线运动了20s,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为4mB.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120NC.额外功的功率为12WD.若物体的重力和运动速度不变,只增大水平地面的粗糙程度,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会降低10、把质量相等的A、B两物体挂在如图所示滑轮组下面,不计绳重、滑轮重和摩擦,放手后()A.A、B均静止B.无法确定A、B的运动情况C.A上升D.A下降11、如图所示,用剪刀将一张纸片缓慢地一刀剪断的过程中,阻力臂l阻和动力F动的变化情况是()A.l阻不变,F动变大B.l阻不变,F动不变C.l阻变大,F动变大D.l阻变大,F动不变12、如图所示,木板A放在一水平面上,用16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使足够长的木板A以0.3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物体B相对于地面静止,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若不计滑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滑轮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板A与地面的摩擦力为2NB.滑轮向右移动的速度为0.3m/sC.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为2N,方向水平向左D.绳子拉木板的功率为2.4W13、如图所示,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玻璃板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分别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甲、F乙拉在长短不同的两端的中央位置,使该端抬离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甲>F乙,因为甲方法的动力臂短B.F甲<F乙,因为乙方法的动力臂长C.F甲>F乙,因为乙方法的阻力臂短D.F甲=F乙,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14、如图所示为一衣帽架,往该衣帽架上不同位置挂同一较重的背包,衣帽架最有可能会倾倒的是()A.B.C.D.15、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滑轮安装成甲、乙两种装置,分别匀速提升同一重物G,若不计摩擦和绳重,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F1=F2B.使用甲装置可省力C.F3=F4D.使用乙装置可改变力的方向多选题16、如图所示是“六桨客船”,节选自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的图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划水的船桨是一个费力杠杆B.划水的船桨对水的作用力改变了客船的运动状态C.客船上的乘客越多时,船受到的水的浮力越大D.停止划桨后,客船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17、如图所示,用甲、乙两种滑轮提升同一物体,手以相同的速度拉动绳子,将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单元检测试题
说明:1.本卷满分100分 2.时量 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 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记分 答案
1. 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30次的照相机拍摄到的四个物体的闪光照片,图中箭头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其中做匀速运动的物体是 (C )
A B C D
2、下图的情景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A )
A B C D
3、猴子能狗轻松地倒挂在树枝上,当其倒挂在树枝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时( A ) A.树枝对猴子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和树枝对猴子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D.猴子很轻,其重力不需要平衡就能够静止在空中
4. 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工件的长度,将其一端与10 cm 处的刻度线对准,另一端恰好与24 cm 的刻度线对齐,此工件的长度应记为 ( B )
A.14 cm B.14.00 cm C.0.14 m D.0.140 m 5. 有关误差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 .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消除
B .测量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灭误差
C .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
D .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 6. 从斜坡上滚下的小球,当它滚到理想的光滑平面上后将( B ) A .立即保持静止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做加速直线运动 D.做减速直线运动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7.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直接由猜想得到的
B、直接由日常经验得到的
C、直接由实验得到的
D、通过分析事实、概括、推理得出的
8. 以下所给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B )
A.正在进站的火车B.放在不太光滑的滑梯上的木块匀速直线下滑C.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D.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
9. 起重机吊着货物时,货物所受重力G和拉力F之间的关系为( D )
A、货物匀速上升时,F>G
B、货物匀速下降时F<G
C、只有当货物静止时F=G
D、上述三种情况,都应为F=G
10. 以下各图下方关于该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鱼线的拉B.瓶对海绵C.球拍对球D.脚踢球使球飞出力使钓鱼杆的压力使海的作用力改变去,说明力是维
发生形变绵发生形变球的运动方向持运动的原因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32分)
11.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竹排江中游”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
“青山两岸走”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

两岸竹排或江水
12. 晓亮同学今年15岁了,身高1.72 ,他的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km,他骑自行车的
平均速度是15 km/h,则他骑自行车上学所需的时间为h。

m、0.1
13. 如下图,当电风扇工作时,空气会由静止流动起来,这说明力能;
同时小车将向_____运动(填“左”或“右”),原因是;
类似的装置可应用在某些交通工具上,试举一例。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喷气式飞机
14.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长度是。

0.1cm, 3.30cm
15. 踢飞的足球碰到墙壁后,在墙壁上留下了一个圆斑,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碰到
墙壁后又被反弹回来,说明力还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

形状、运动状态
16.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45 m 的路程用了30 s 的时间,则它在前15 s 内的速度为___________m/s ,通过的路程是______m 。

1.5 22.5 17. 一列火车的车厢长为30 m ,在列车未开动时,某乘客以2 m/s 速度从车厢一端走到另一端需
要_15__s ;当列车以13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乘客仍以2 m/s 速度从车厢一端走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为__15__s 。

18. 生活中,有时可借助一些特定的距离,再利用一个测________器材,就可粗略地测出某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某汽车中有一乘客,看见路边标牌写有124 km ,此时乘客开始用手表计时,此时时间如图A 所示,当乘客看到路边标牌显示125 km 时,手表上显示如图B ,则该车在此路段的车速是________ km/h.
1212
9
9
6
63
3
答案:时间 90
三、解答与计算(19题6分, 20题8分, 共14分)
19. 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街道上匀速行驶,下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10分钟)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32.4k m /h)
20. (8分)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测得相同的物理课本长度的四
个数据,请认真分析图中数据,算出物理课本较精确的长度,并说
明你的理由.
甲同学 乙同学 丙同学 丁同学 25.2 cm
25.3 cm
35.6 cm
25.1 cm
124因为第三组数据偏差太大,是错误测量值,所以不是该物体正确值,故不能计算.
TART 车费发票 车号码R-1289 日期06--(W-28 上车10:00 下车10:10 单价1.00元 里程5.4 km 金额10.00元
四、探究与实验(每题6分, 共24分)
(1) 以t 为横坐标,S 为纵坐标,画出S ——t 图象。


22.
伽利略等科学家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让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比较小车在不同平面的运动情况。

(1)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小车所受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路程越 速度减小得越 (2)伽利略的猜想:如果表面绝对光滑,所受阻力为零,它会 ; (3)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 。

(1)长,慢;(2)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3)使小车进入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23、小明发现了以下现象:将原来静止着的空车推动很容易,但用同样的力很难推动一辆载重
车。

一般小汽车从静止加速到100km /h ,只需十几秒的时间,而满载的货车加速就慢得多。

时间(t )
(1)由此可以初步得到假说:物体受力一定时,它的质量越_________,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

(2)给你一块木块、一个砝码、一个大钩码和一根细线、一个滑轮、一个秒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在光滑的桌面上检验你的假说是否正确。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3)若你的假说是正确的,你将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钩码通过定滑轮分别拉着木块、木块和钩码从桌子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记下所用时间t1和t2。

(3)t1<t2
24.某小组的同学用如图11的装置来研究物体受力情况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实验中的
物体重力分别为1牛、2牛,同学们实验测出物体在各种状态下的测力计示数。

经过多次
实验序号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重力(牛)测力计示数(牛)
1 静止不动
1
1
2 匀速上升(或下降) 1
3 突然上提 1.6
4 上升中又突然停止0.8
5 静止不动
2
2
6 匀速上升(或下降) 2
7 突然上提 2.8
8 上升中又突然停止 1.6
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的数据及相关的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突然上提或上升中又突然停止时,测力计的示数不等于物体的重力。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及相关的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和5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结论是:______。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与4和7与8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结论是______。

(1)当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的重力。

(2)3与4和7与8
(3)(a)当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b)当物体受到不平衡力作用时,物体作加速或减速运动。

图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