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北京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工程设计

分析北京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工程设计
分析北京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工程设计

论文摘要:从市政基础设施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如何建设的角度,遵循历史保护区保护的原则,针对北京南池子历史保护区存在的交通状况及防灾能力差,保护四合院及文物古迹多,现况街区基础设施较差等共性新题目,提出了充分利用其周边地形及各种现况基础设施,公道布设各种市政管线及站点;在规范答应的范围内难以达到时,充分利用各专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其它手段,并在有关专家、上级主管部分的指导下和各专业部分的支持下,经充分讨论审查顺利完成了市政工程综合设计和工程实施工作。

论文: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管线综合设计;北京市

0前言

北京,正如梁思成先生所歌颂的一样,是“古代中国都市发展的结晶”。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分三批规定了4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其总面积占旧城总面积的40%。

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探究工作由市规委组织规划院、市政管委、市政治理处、市政院、市自来水团体、燃气团体、供电公司、路灯治理处、通讯治理局、通讯公司、歌华有限等十多家单位共同完成。笔者参和了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南池子试点片的市政工程综合设计。

l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概况

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包括南池子、东华门大街两个片区。该区位于旧皇城内东南部,北起东华门大街,南至长安街,西邻故宫后河和劳动人民文化宫,东接南河沿大街。总面积34.5hm,其中重点保护区面积30.2hm2,建设控制区面积4.3hm2,现况居住用地19.92hm2,区内自然院落600多个,原有居民4351户,户籍人口9130人,人口密度为265人/hm2(图1)。

现况南池子大街为机动车由南向北单向行驶,东华门大街和南河沿大街机动车双向行驶。街区内部有大小胡同17条,死胡同多且曲折,有场地临时建筑,不能满足消防车、紧急救护车的通行要求。保护区内大部分为旧城形式的四合院及部分后建的居民住宅,区内还有普渡寺、皇史残、普胜寺等文物保护单位及市政协、市房管局、欧美同学会、东城贸易学校等单位,具有一定车流量。

1.2市政设施状况

街区内的现况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基本配套齐全的建筑物只占2o%左右。现况雨污合流,合流管经常出现堵塞;现况无热气、自然气管线。

2市政基础设施设计概要

街区内部市政基础设施的公道布局是小区规划实现的重要环节。

2.1道路交通设计概要

根据规划,结合拆迁,满足道路交通和市政管线布设需要。

(1)道路横断

道路横断面宽度不小于3m,由于道路宽度较窄,为方便道路雨水排除,道路路拱坡度采用1.5%,一面坡,两侧设置平缘石,较低一侧设雨水口。道路两侧除保存原有树木外一般不设绿化带,不设人行道。胡同内道路宽度为3~6m。

(2)道路控制标高

建筑室内地坪标高高于院落外地面0.3m,竖向设计参照现况道路标高完成。

2.2市政管线设计概要

市政管线设计本着“满足居民现代生活需求,进步居民生活质量,保护历史文化”的原则,公道布置市政管线。因道路较狭窄,不考虑敷设中水管线及热力管线,居民采用燃气采热或电采热。该工程中市政管线有:雨、污水、给水、燃气、电力、电信、有线及路灯缆等八种管线。

2.2.1给水

根据试点片周边现况给水管线情况,拟从南池子大街及南河沿大街两处引进给水,对宽度小于4m的胡同采用dn100给水管,其余采用dn200给水管。dn 100给水管小区内每个路口均需设置消火栓,消火栓可置于路口四周平面布置不太紧张的地方。另经调查,普渡寺院内本身已设置消防管道及6个消火栓,其中4个消火栓分设于普渡寺院内四角,普渡寺内消防既可相对独立,又可和其四面居民区消防相结合。2.2.2雨水

根据《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危改试点片外部市政工程排水规划方案》,该街区属于御河下水道的流域范围。将该区雨水分东、西两个方向分别经普渡寺西巷、灯笼库胡同及磁器库胡同等,终极排进南池子大街现况合流管和南河沿大街现况御河下水道内。确定街区内雨水排除以管道为主,路面径流为辅。雨水管线设计参数:重现期p=1a,径流系数=0.70。道路横坡采用1.5%,一面坡向,管道位于道路单面坡的内侧,雨水口串联。根据《恢复菖蒲河(金水河~南河沿大街)工程规划》以及《菖蒲河公园市政工程雨污水设计》等相关资料。对街区外部的市政雨水管线进行了公道的改造方案设计。

2.2.3污水

根据相关规范,南池子试点片内生活用水定额采取240l/cap/d(均匀日),浇洒道路、绿地和其它市政用水按综合生活用水定额的20%考虑,则保护区内人均综适用水定额为290l/cap/d。污水定额按用水定额的85%考虑。根据该街区内规划的居住人口数目进行污水量计算,d300管道可满足污水排除要求。

由于道路狭窄,化粪池及进水管置于院落内。小区内污水管管径为d=300mm,污水经普渡寺西巷、灯笼库胡同管排人南池子大街现况d=500污水管内。

2.2.4电力

电力设计终极方案在试点片的北部和南部建设两个地下变电室。根据市政府决定,以排挤缆线全部人地的原则,采用直径为10~150管道。

2.2.5电信、有线电视

电信:由灯笼库胡同自西向东引进,为12孔,交接箱设在灯笼库胡同东北角的设备用房内,交接箱后电信按6孔设计。

有线电视:区域信号由磁器库胡同引进,交接设备设在灯笼库胡同东北角的设备用房内。有线电视按2孔设计,和电信置于同一位置。

2.2.6照明

路灯缆埋设最浅,一般置于道路侧边距建筑物0.3m的位置,埋设在建筑物基础之上。

路灯的设置可考虑采用.a.挂墙形式;b.在院落门及建筑凹处设置灯杆;c.在道路侧边设置灯杆。

2.2.7自然气

未考虑热力管的引进,居民可利用燃气或电进行采热。

设计自然气中压管线从南池子大街由普渡寺西巷接进该设计区域内。在普渡寺西巷a区的西侧设自然气调压箱。经调压后的低压自然气引至各使用点。

3市政工程综合设计中的非凡处理

该市政工程综合设计中采用的规范主要是《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建标002179号)。

3.1实施目标和原则

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减短各种管线在道路上的展设长度,但仍导致部分管线之间的间隔低于规范要求。对于违反规范要求的情况需要经过探究论证,以便于保证将来运行治理的平安性。论证着重于管线间距、检查井尺寸以及市政站点等三方面,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由于该工程中道路狭窄,在综合设计中除遵循一般的原则外,在管线综合设计中还遵循了以下原则:

(1)污水由于埋设最深,置于路中设置,管材宜采用upvc、hdpe等具有抗渗、抗漏能力较强的塑料管或胶圈承插口混凝土管,并使用砂基础。

(2)雨水排除采用管道形式,一般靠路边设置,且埋设较浅。管材宜采用upvc、hdpe等塑料管或胶圈承插口混凝土管,采用砂基础。

(3)路灯照明在“难于安装灯杆的狭窄街道宜采用悬索布置”方式或墙挂布置方式,尽可能不设灯杆。

(4)电信和有线同一合槽布置。

(5)给水设置消火栓,消火栓井内径一般按1200mm考虑,若平面位置很紧张而又必须设置消火栓时,要求其井径缩小一号。

(6)燃气按市规会2002271号“有关探究燃气规范中有关新题目专家论证会议纪要”执行外,在燃气管线距给水管线及电力缆较近处,遇消火栓井、给水闸井或电力检查井时,燃气管线需做局部调整或加套管从井室中穿进。3.2重要节点探究

为了满足居民现代生活的需要,该工程中布置了多达8种市政管线。由于道路狭窄,部分管线无法满足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建标2002179号)和《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所规定的管线之间及其和建(构)筑物之间净距的一般性规定的非凡情况。

3.3检查井尺寸

(1)污水检查井:一般为内径900mm的检查井。

(2)电信检查井:大部分按900mm×1200mm考虑。

(3)电力检查井:由于电力检查井较大,部分雨水管线需要走电力检查井井室上方;e区电力进户处检查井平面尺寸比较紧张,检查井需要缩小。

3.4市政站点

燃气调压箱位于普渡寺西巷、a区西侧。按燃气设计要求,调压箱距建筑物净距应该不小于4.0m,距道路净距不小于2.0m。该工程无法满足规范间隔要求,采用设置防爆墙以保证平安。

4针对具体新题目采取的办法

(1)本次项目的占地面积约6.4hm。其中a~k共11个区的施工先于或同步于市政基础设施的施工。

(2)由于该街区内道路狭窄,市政管线种类多,为保证市政管线的平安展设,雨水的排除和道路设计进行了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地势以减小管径,尽量利用地面径流、雨水口串联等形式以节约水平空间。

通过多种雨水排除方案的比较,确定将该区雨水分东、西两个方向分别经普渡寺西巷、灯笼库胡同及磁器库胡同等,终极排进南池子大街现况合流管和南河沿大街现况御河下水道内。由于街区道路狭窄,化粪池及其进水管和具体设计的建筑设计商榷,置于院落内。

(3)在h、j区有地下停车库,出进口分别设在普渡寺的东南和西南墙外,并设有螺旋车道出进口。螺旋道外顶最小覆土约1.12m,部分管线设于螺旋道上部通过,综合设计中尽量避免大管径管线及埋设深的管线穿行。

(4)将电力规划设计方案中的设有8个箱式变压器的方案和电力设计商榷,确定为南、北侧各设变电室一座,并在普渡寺西巷设总地下电力管道。由于电力线缆在安装上的技术要求,变电室电力管道要分别设两层,在进进变电室前需设站前井,该种站前井(该工程中又是三通井)在地下井构筑物中是最大最深的一种。为此在布置管线的平面时,尽量避让电力站前井的位置。

(5)将电信及有线电视同路由展设,即同位不同井。

(6)因该工程中道路宽度为3~6m,其水平位置紧张,管线布置较紧凑,如遇井室和相邻管线冲突可局部调整或从井室上方穿过。

(7)管线综合中只考虑了路灯缆的位置。路灯的安装方式及位置由路灯治理处根据道路实际情况及照明要求等相关规范,灵活布置。

5专家论证意见

为了既满足居民现代生活的需要,又做到平安可靠,北京市规委和东城区房屋治理局先后于2003年1月l6日及3月8~9日两次组织专家,对上述管线水平间距、检查井及市政站点进行了充分论证。

(1)管线采取工程技术办法后,适当调整净距是公道可行的,其管线布置满足施工、运行的平安要求,可作为开展试点片市政工程规划设计的依据。(2)优先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a.建议燃气管道采用聚乙烯pe管(无热力管线条件下)或钢管(钢管应进步防腐等级),增加壁厚、减少接口数目,局部加套管或隔墙以及加强质量检验等有效办法。

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93》(2002年局部修订条文)5.6.3条规定,调压箱(柜)选址可行。

b.建议普渡寺西巷四、普渡寺西巷五供水管线进一步优选管材,优化设计。应加强建筑物工程防护,确保供水管线平安运行和建筑物平安。

c.建议电信、有线电视等管道采用upvc管材,同一路由,综合布管。

(3)专家以为,在今后的历史文化保护区改造

过程中,市政规划应和建筑修建性详规同步进行;应及时总结经验,形成相关的设计、施工、治理规定,指导其它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改造;应同一组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治理、设计和施工。

通过两次专家论证,原则同意我院所做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试点片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方案,采取有效工程技术办法保证市政管线及建筑物平安。

6工程建设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在北京市规委、东城区房屋治理局、各专业设计主管部分及施工单位的通力合作下,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试点片的市政基础设施的施工得以顺利进行。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体现出了

团结致、协同作战的精神。2003年5月开始动迁,2003年8月正式进住,使用期已达一年之久,社会各方面评价较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北京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试点片危改工程建成后,区域内部以普渡寺为核心,形成环路,消除了断头胡同,车行顺畅。

各种管线均接进住宅,大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各种站点位置布置公道,达到了设计效果。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7月l0日北京下了罕见的大雨,由于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雨水管线设计的公道性,区内道路使用正常,未见大量积水。

7结语

北京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危改工程的完成和具体实施,只是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中40片之一,其在技术上采取的新工艺、新办法的结合是较为完美的,同一组织施工以及各单位的协同作战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通过该工程的顺利实施,我们可从中得到以下设计经验:在积极推进首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要针对其所处在地理位置和环境的特征,非凡是在旧城区搞建设时,应认真探究和处理保护和开发的矛盾,充分利用周边现有的设施,以减少管线展设长度、降低工程造价,在设计阶段应在可靠的技术办法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各种条件.使道路纵断及横断面设计和雨水、污水重力流管线的设计进行充分结合,考虑施工条件的限制,实现以人为本,进步居民生活质量,取得最佳的效益。

历史文化名城-北京

洛阳师范学院 期末作业(论文) 解读历史文化名城—北京 年级: 2011级 学号:110544126 姓名: 孟凡飞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过程控制方向) 指导老师: 王静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目录 目录 (2) 摘要 (3) 第1章引言 (3) 第2章北京的地理环境 (3) 2.1地理位置 (3) 2.2气候环境 (3) 3古近北京 (3) 3.1古代北京 (3) 3.2近代北京 (4) 4.北京的符号 (4) 4.1天安门 (4) 4.2故宫 (4) 4.3天坛 (5) 4.4长城 (5) 4.5圆明园 (5) 4.6四合院、胡同 (5) 结束语 (5) 参考文献 (6)

解读历史文化名城—北京 摘要:北京在西周时成为周朝的诸侯国之一的燕国的都城。自中国金朝起成为古代中国首都——中都。自元代起,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称大都。由于忽必烈是蒙古大汗国的大汗,蒙古文称为“汗八里”,意为“大汗之居处”。元大都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明朝自成祖后开始对北京进行大规模扩建,明朝时期北京成为第一个汉族王朝的首都。清朝在延续明北京城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修缮和扩建。至清末北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当之无愧!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北京;都城;首都 1.引言 我国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许多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古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也是属于世界人民的。北京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是历史的记录与再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资源。 2北京的地理环境 2.1地理位置 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环绕。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2.2气候环境 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2007年为例,全年平均气温14.0℃(北京市气象局)。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7、8月有大雨。 3古今北京 3.1古代北京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区的琉璃河镇,遗址尚存。又封尧之后人(一说黄帝后人)于蓟,在今北京西南。后燕国灭蓟国,迁都于蓟,统称为燕都或燕京。 秦代设北京为蓟县,为广阳郡郡治。 汉高祖五年,本市被划入燕国辖地。元凤元年复为广阳郡蓟县,属幽州。本始元年因有

北京历史文化知识竞赛试题

北京历史文化知识竞赛试题 北京历史文化荟萃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价值文化、方法文化和艺术文化,是一座知识、思想、智慧的宝库!所以,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分享2017年北京历史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7年北京历史文化知识竞赛试题一、选择题 1、北京市总面积约有( ) A、1.68万平方千米 B、16.8万平方千米 C、0.168万平方千米 D、168万平方千米 2、与北京市接壤的省、市是( ) A、河北省、辽宁省 B、河北省、天津市 C、天津市、河南省 D、河北省、山东省 3、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北京的西北部燕山山脉带来茂密的绿化和灵动的清泉,被北京人称为上风山水,也坐落着海拔达到2303米的北京最高峰( ) A、百花山 B、大海坨山 C、黑坨山 D、东灵山 4、不到长城非好汉,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令世人敬仰感叹的奇迹,八达岭长城,它是位于( ) A、太行山余脉 B、燕山山脉 C、阴山山脉 D、吕梁山脉 5、北京的气候是四季分明的,那么北京的气候是属于(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湿润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6、北京是块人杰地灵的宝地,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在北京建都,请选出正确的朝代( ) A、辽、金、元、明、清 B、唐、宋、元、明、清 C、西周、辽、金、元、明 D、隋、唐、宋、元、明 7、资料显示北京是中共中央、全国人大会和国务院所在地。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也驻在北京。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各人民团体的中央机构都在北京办公。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的各个国家,都在北京设立了驻华使馆等机构据此说明北京的职能之一是( ) A、全国的文化中心 B、全国的经济中心 C、全国的政治中心 D、全国的军事中心 8、资料显示北京是全国科学、教育、文化和体育机构最为集中的城市,这里有科研院所500多个,高等院校80多所,还有众多的博物院、展览馆、图书馆、剧院和体育场(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都位于北京据此说明北京的职能之一是( ) A、全国的文化中心 B、全国的交通中心 C、全国的政治中心 D、全国的经济中心 9、北京市区总体规划的市区应是( ) A、西起石景山,东到定福庄 B、西起南苑,东到清河 C、西起定福庄,东到石景山 D、东起南苑,西到清河

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景山八片保护区保护规划

编制起止时间: 2000.7—2000.12 建设部2002年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 项目负责人:张广汉 主要参加人: 王川赵中枢赵燕菁 赵霞王小舟黄鹭新 张枫刘雪娥何子英 范颖李骐莉郭玉娟一、项目内容简介 景山东街、景山西街、景山 前街、景山后街、陟山门街、地 安门内大街、文津街、五四大街 八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北京 皇城北部中轴线上,规划范围总 面积140.45公顷,其中重点保护 区为127.47公顷,建设控制区 12.98公顷。规划区是皇城的重 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性质由元代 的皇家御苑、明代为皇宫服务的 后勤供应的衙署厂库、到清代以 后逐渐演变为以居住为主的街 区。规划街区的功能性质为体现 古都北京历史风貌的重要组成 部分,以居住、旅游为主的历史 文化保护区。 二、保护规划的原则 规划原则:①保护历史的真 实性、完整性和历史延续性;② 重点突出整体风貌特色的保护; ③保护与合理使用相结合,完善 设施,保持街区活力;④居民 参与;⑤循序渐进原则。 三、创新与特色 1. 规划在对保护区的历史 变迁、用地、人口、建筑和市政 设施条件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 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 合北京旧皇城的特点并借鉴国 内外保护历史街区的先进经验, 确定保护的内容和原则。 2. 规划根据建筑质量、建 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分类 与评价,将建筑分为文物类建 筑、保护类建筑、改善类建筑、 保留类建筑、更新类建筑和沿街 整饰类建筑六类,对每一幢建筑 提出具体的保护整治要求。 3. 规划将保护传统街区特 色和真实的历史遗存,与改善街 区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紧密 结合。如在保护街巷、胡同传统 空间环境前提下,以解决交通 “可达性”而非“通畅性”为目 标组织保护区的内外交通;对于 较窄的街道,规划建议采用综合 管沟或套管浅埋等方式综合解 决市政设施;一般民居的房屋修 缮,按照每家每户都有厨房和厕 所、客卧分开的原则更新内部设 施,外部修缮。 4. 以院落为单位进行人 口、建筑和局部构件、古树名木 的详细调查,根据院内居民需要 可以逐院实施规划,循序渐进, 逐步实施,便于操作和管理。 建筑的保护和更新方式规划图

北京的传统文化

北京的传统文化 高二一班岳婷 24 北京的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而且用法极为灵活,往大了扩展,就是皇宫、王府,往小了缩,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辉煌的紫禁城与郊外的普通农民家都是四合院。此外,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 北京的胡同 老北京,老胡同,已经成为北京文化的一个象征。到北京不到北京的胡同看看,那您可太遗憾了。全世界所有的城市都有街、巷,称谓大体相同,某某街、某某道,而只有北京叫“胡同”。北京的胡同里蕴含着浓郁的平民气息,多彩的百姓风情,像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儿。 北京的京剧 京剧起源于四个地方的剧种:一是原来流行于安徽省一带的徽剧;二是流行于湖北的汉剧;三是流行于江苏一带的昆曲;四是流行于陕西的秦剧,又叫梆子。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互相影响,逐渐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北京土语,逐渐融合发展。 京剧是流传北京、河北、天津及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在国外,它往往代表着中国的戏曲艺术,所以又被称为“国粹”。 北京的小吃 北京的风味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堪称有口皆碑。清代《都门竹枝词》云:“三大钱儿卖好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炸糕甜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这些小吃都在庙会或沿街集市上叫卖,人们无意中就会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称之为“碰头食”。

读北京历史文化有感

读《北京历史文化》有感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文化名城,也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北京以其悠远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物古迹遗存闻名中外,在被推出的中国七大古都中,名列前茅。 北京历史悠久,它作为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重镇,名称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顺天府等等。 北京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也有更多具有北京特色的东西,如:京剧,四合院,京味的小吃,还有我们不能不说的京腔。 北京的主要景点有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天坛、北海、颐和园、圆明园、长城等等。 北京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各种类型的演出、国际性的展会等一应俱全。京剧被誉为中国的“国粹”,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华丽的戏服、动听的唱腔、百变的脸谱,令人印象深刻。著名的长安大戏院、湖广会馆、老舍茶馆、中国京剧院、梅兰芳大剧院和中国国家大剧院等都常有传统的京剧演出。 四合院是老北京城最主要的民居建筑,一座座青瓦灰砖的四合院之间形成的窄巷,就是著名的老北京胡同。穿过蜿蜒曲折的胡同,走进迷人的四合院,会让人真正领略到老北京的风韵。 世界上许多历史文化古城所以能经久不衰地延续并发展下来,一个内在的核心要素是这些城市始终代表着它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把其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留传给后代。不研究古代文化,不懂得和不悉习珍惜、保护历史遗产,就不可能创造出真正新的、现代的城市文化。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我相信,北京会以她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和昂扬的姿态走向未来。让我们期待更加美好的北京!

北京市历史会考复习提纲解析

会考复习提纲解析 1.北京人(七上第1课) 地点:房山周口店猿人遗址 时间:距今70至20万年前 特点:群居,会使用天然火,靠采集和狩猎生活,外貌还有点像猿,直立行走,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练习 1.下面这些描述,符合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A. 一群人围在一起吃米饭 B. 群中的妇女使用骨针为大家缝制衣服 C. 在合力围捕到一头鹿后,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D. 晚上住在洞穴中,洞口附近燃着一堆火 2.下列各项叙述中,与右边图像人物情况不符的是 A. 直立行走 B. 人工取火 C. 使用打制石器 D. 过群居生活 3.北京人虽然还有许多和古猿的相似之处,但却被称为人,是因为 A. 会使用火 B. 会直立行走 C. 会说话 D. 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时间:两宋(南宋) 表现: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农业(粮食)、手工业(瓷都景德镇、哥窑、丝绸等)、商业发展(苏州、杭州),“赋税仰给东南”。 原因:北方战乱,北民大量南迁; 南宋朝廷号召;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相对安定。 练习 1.我国人口南方超过北方是在 A.南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2.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后完成于 A.东晋 B.隋朝 C.南宋 D.明朝 4.两宋之际,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躲避北方战火 B.南宋朝廷号召 C.南方相对稳定 D.金政权压迫 5.下列关于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两宋时,棉布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著名土特产 C.瓷器成为当时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用具 D.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3.丝绸之路(七上第9课) 时间:西汉 人物: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目的:第一次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 影响: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密切了与西域的联系,西汉政府后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南阁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南阁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南阁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文本) 目录 一、总则 1-1、规划依据 1-2、保护工作回顾 1-3、规划范围 1-4、规划原则和目标 1-5、规划指导思想 1-6、基本工作方针 1-7、规划期限 二、保护框架规划 2-1、历史文化价值的评价 2-2、保护框架的构成要素 2-3、保护框架的结构 三、保护层次与保护范围 3-1、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范围划定 3-2、重点保护区的划定 3-3、传统风貌协调区范围的划定 3-4、自然风貌协调区的划定 四、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层次与保护范围 4-1、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 4-2、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 4-3、文物建筑保护细则 五、土地利用规划 5-1、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5-2、土地利用规划原则 5-3、土地利用规划规模 5-4、土地利用规划 六、保护与整治方法 6-1、保护工作原则与方法 6-2、保护方法分类 6-3、民居保护细则七、建设控制规划 7-1、目的 7-2、适用范围 7-3、高度控制 八、空间景观保护规划 8-1、景观资源构成 8-2、重要人文景观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8-3、村落环境与景观保护及整治 8-4、自然山水景观保护 九、道路交通系统调整规划 9-1、规划策略 9-2、道路交通规划 9-3、传统街巷规划 9-4、村落传统街巷空间整治 十、生态与环境规划 10-1、生态目标与措施 10-2、环境整治对策 10-3、环境控制措施 十一、旅游发展规划 11-1、旅游发展策略 11-2、旅游发展目标 11-3、旅游路线规划 十二、水系整治规划 12-1、水系整治策略 12-2、九曲溪 12-3、里槽坑 12-4、村西水道 12-5、村东水道 十三、基础设施规划 13-1、给水与消防 13-2、雨水和污水

北京胡同与传统文化

从北京胡同看传统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张少婷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相应地,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旅游的行列,旅游内容呈现多样化,从地质地理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到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和人文活动,丰富多彩。传统文化作为遗址遗迹与人文活动结合的一个旅游资源,正被越来越加以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开发,在满足人们精神享受的同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北京胡同游作为传统文化旅游的一朵奇葩,其由盛到衰,又由衰到盛的经历带给我们很多思考。 一、胡同伴我成长 作为一名北京人,红墙故宫、灰瓦胡同一直都是我心中最深的依恋和骄傲。即使北京城如今早已成为了一座现代化大都市,即使摩天大楼上遍布的光幕玻璃使人们目眩神迷,即使五彩霓虹包围的城市日日充斥着动感和奔放,然而静静伫立在城中央那一片古老的矮房和小巷却永远不会脱离每一个北京人的记忆。那一片宁静的湖、古老的瓦、飘动的柳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无论时光飞旋过多少个年头,都不会改变的安宁。那是北京的根,盘亘在我们心中的根。 记得小时候,我最爱坐在老式自行车的后面,让爸爸带着我穿行于北京老城区,伴着车轮嘎吱嘎吱的响声,听路旁小贩的吆喝。“卖豆汁儿喽”“炸酱面!来了您呐”“糖葫芦儿,一块一串儿咧”,一句句,一声声,老北京城的生机盎然仿佛便从每一个缝隙渗了出来,挡也挡不住。一年又一年,我坐着自行车,走过了故宫,走过了后海,走过了这一片红墙灰瓦。如今,我也常常坐着四个轮子的汽车跑到老城,踏过并不平坦的青石路回忆儿时的感觉。 细数我对老北京的记忆,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一片片幽深的胡同。从前,骑车路过的时候爸爸常常会告诉我那些胡同的名字,于是诸如羊肉胡同、武定侯胡同、丰盛胡同、拐棒胡同等等各式各样的名称便时时在脑海中跳跃。其实小时候我并不十分热爱探寻这些灰暗的小巷子,小小的我总觉得它们徒有好玩的名字,实际却又长又窄,破旧而且拥挤,远不如大街和马路整洁有气魄,白天车水马龙,夜里华灯串串,繁华热闹。然而爸爸却乐此不疲,兴趣盎然。现在想来,那时的我还没有看到胡同中雕刻着岁月时光的牌匾,没有看到灰色砖瓦墙里隐藏的历史画卷,没有看到胡同中炊烟升起时老奶奶满足的笑脸,更没有看到奔跑的孩童身上满溢的欢畅喜悦。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老北京胡同中蕴藏的深沉底蕴还未在我心中扎根。 引起我对胡同看法转变的是2006年1月和爸妈去逛前门的大栅栏。因为前门胡同在2005年开始拆改,计划2008年建成以民族传统商业、文化休闲、旅游、餐饮等结合的特色商业区,除重要文物建筑被保护、修缮外,其余建筑都要拆除,到时整片胡同将从这里消失。爸爸是带我来向北京最著名的胡同区告别的。还记得当时,大部分胡同已被拆除,只留有大栅栏商业街以及大江胡同和小江胡同几处人去楼空的旧址。凄冷的寒风中,残存的瑞蚨祥、内联升、阳平会馆带给我的是莫名的萧索与哀伤。那些儿时的记忆一股脑涌进脑海,都说白

北京历史文化题目[精品文档]

北京历史文化知识 试题 一、单选题(请从每小题的A、B、C、D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或最佳的答案;不选、多选或选错不给分) 201.目前考古发掘显示,至少在( A )多万年前北京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类劳动、生息、繁衍的身影。 A.50万 B.30万 C.20万 D.10万 202.( A )的出现揭开了北京地区人类历史的序幕。 A.“北京人” B.“新洞人” C.“山顶洞人” D.“田园洞人” 203.考古工作者在王府井南口东方广场工地( C )年发现了一处古人类活动遗址。 A.1929年 B.1958年 C.1996年 D.1998年 204.考古工作者在平谷盆地发现了主要代表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遗址,统称( B )文化。 A.东胡林 B.上宅 C.雪山 D.夏家店下层

205.在夏、商王朝统治时期,北京及以北地区同时有几个部族存在其中孤竹、( B )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成为商王朝北方的附属国。 A.匈奴 B.燕亳 C.鲜卑 D.东胡 206.考古工作者在房山区琉璃河镇(B )村发现了北京地区迄今最早的古城址。 A.周口店 B.董家林 C.东胡林 D.上宅 207.西周的( B )是召公奭的封国,实际到此地就封的是他的长子克。 A.蓟 B.燕 C.幽州 D.涿郡 208.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第(D )次出巡,曾到过蓟城,以后经无终,到达碣石。 A.一 B.二 C.三 D.四 209.西汉时期,原依附匈奴的乌桓、鲜卑各族转而归附汉朝,朝廷在( D )设乌桓校尉府加强管理。 A.上谷 B.渔阳 C.幽州 D.蓟城 210.东汉时期,渔阳太守( B )在今顺义东北兴修水利,

(整理)北京旅游文化与历史.

北京旅游文化与历史 一·北京历史 公元前1040年,在今天的宣武区广安门一带北京正式建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北京有850余年的建都史,元、明、清三代均定都于此。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 旧石器时代(70万年前-1万年前) 回到50万至70万年前的北京。那时的北京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在北京西南郊的山洞里生活着北京猿人,他们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火的原始人类之一。有了火,文明就开始了。 汉代(公元前206年-220年) 2200多年前的秦朝统一了中国后,这时北京是个闻名的大城。西汉末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不断向四面八方扩展。大约在1700年前北京有了第一座佛寺,即潭柘寺。 隋代(581-618年)和唐代(618-907年) 隋朝统一中国后开凿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运河的北部终点就是北京,此时北京被称为涿郡,拥有13万人口。公元645年,唐太宗集大军于北京,自水陆两路攻打辽东高丽。却久攻不下,后被迫退回北京。回到北京城,唐太宗为追念阵亡冻死的士兵,下令修建了悯忠寺(即法源寺)。此时的北京被称作幽州,不仅是军事重镇,也是贸易中心。 宋、辽金时期(960-1234年) 唐朝以后,政治陷入混乱,北方少数民族日益壮大。公元907年,契丹人耶律阿保机建立了辽朝,北京作为陪都城被称为南京,城址在今天的白云观一带。公元1153年(金),东北少数民族首邻海陵王定都北京,名为金中都。如今的牛街礼拜寺和卢沟桥都是这个时代遗留下来的。 元代(1271-1368年)

公元1215年(元),崛起的蒙古族在成吉思汗的统领下攻占北京。他的继承者忽必烈建立“大元”,在北京建元大都,北京第一次成为统一国家的首都。 明代(1368-1644年) 公元1399年,北平的燕王朱棣举兵南进,夺取了建文帝朱允的帝位。朱棣认为北平乃“龙兴之地”,可北控大漠,南扼中原,于是迁都北平,并改北平为北京。朱棣在元朝皇城基础上改建扩建。如今北京的绝大多数古典建筑如故宫(紫禁城)等,都是明代的遗物。 清代(1644-1911年) 满族人进北京后,大兴土木修建园林。公元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烧毁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公园-圆明园,并将东交民巷改名“使馆街”。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站在北京城中心的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首都定为北京。从此,这座历经3000年坎坷的不朽城市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全新时期。 二·“老北京”特色 胡同是最具北京特色的民居之一,最早起源于元朝,“胡同”一词在蒙古语中是“小街巷”的意思。北京的大小胡同星罗棋布,数目达到7000余条,每条都有一段掌故传说。胡同的名称五花八门,有的以人物命名,如文丞相胡同;有的以市场、商品命名,如金鱼胡同。 北京最古老的胡同是三庙街,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最长的胡同就是东西交民巷,全长6.5公里;最短的胡同是一尺大街(今杨梅竹斜街西段),长不过十几米;最窄的胡同要数前门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宽仅0.7米。北京胡同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苍桑,是老北京人生活的象征,要体验老北京的味道,胡同游是必不可少的。 北京是一座千年古都,其建筑布局保留着最典型的中国古代城市特征:方正的、围绕一

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景观设计方案

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景观设计方案 作者:甘泉来源:网络添加日期:10年04月24日 一、项目背景 宽窄巷子位于成都市中心区,为青羊区所辖。北以支矶石街与宽巷子中间划线并纳入成都画院北墙为界,南以井巷子为界,东以长顺上街与宽窄巷子东街口为界,西以下同仁路与宽窄巷子西街口为界,规划面积100亩。 成都自秦朝建城以来,历代都是城郭以内兼有大城、少城城恒的重城。清代进关后实行种族隔离制度,满汉不杂居,于是成都少城就成为驻守成都的八旗子弟的聚居地,故又称满城。宽、窄巷子为清代少城三十三条兵丁胡同的其中两条。 满城是一个有中轴线和城墙的城池格局与兵营的完美结合体;现已成为现代建筑和明、清建筑共存的地区。宽窄巷子就存在于有着古老历史的少城之中,她与大慈寺、文殊院并列为成都市最主要的三个历史文化保护区。独特的街巷空间;“鱼脊骨”形的道路格局;安静闲适的居住环境;清新恬静的居住氛围;丰富多变的庭院空间;淡雅朴素的建筑造型;类型丰富的近代住宅建筑都是宽窄巷子与众不同的地方。她的存在承载了老成都很多历史的记忆。 然而历史在进步,城市也在发展,物换星移,老城曾经的喧闹与繁华今天都已风光不再。人口增加,交通发展,原有的街道模式和民居型制已产生了很大改变,由于年久失修,宽巷子、窄巷子不仅建筑大多已十分破败,而且由于外来人口的大量拥入,昔日的四合院已经变成了大杂院。文人的风雅,小巷的风光,时代的印记,已在渐渐的逝去。在这个西部大都市里,宽、窄巷子的居民没有天然气、没有厕所、做饭烧蜂窝煤、雨季担心危墙坍塌……成都,正快速撕毁最能准确叙述和表现它价值的其中一页。这些都是我们不想也不愿意见到的,可是确实因为历史她在改变着…… 人的生命需要相同的血脉得以延续,城市的延续也需要其独有的“脉”使其永生。我们的城市在进步的同时已经丢失了太多的东西,我们不能留给后人一个被切断的历史。这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思考,在历史文脉中注入新的生命,赋予城市以新的内涵,历史的记忆得以延续。宽窄巷子怎样才能够在城市在进步的同时延续历史的“脉”呢? 怎样解决城市发展与延续历史文脉的矛盾呢? 我们的设计师面对这些疑问,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毫无疑问,我们不想将这些遗迹从城市的版图上抹去,宽窄巷子作为文化遗产,本身是不能再生和不可复制的。本次景观设计着重留住城市记忆,重塑历史氛围。因为缺乏历史记忆的建设,修建得再漂亮,也是人为臆造的一个文物赝品或流通商品,失去了文化遗产的价值。对于历史,我们不想他就只能在发黄的纸片上追忆; 我们也不想一些有意义的传统生活场景被破坏,城市也因此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历史形成的街道、胡同等等城市形态作为完整表达

[历史]2017年高考真题_北京卷(解析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 12.2016年,在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屋、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1.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2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3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4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123 B.124 C.234 D.134 13.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 B.兵部员外郎 C.知府 D.枢密副使 14.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 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 15.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右图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晴,其容 A.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 B.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C.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

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 16.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外压迫哦,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义。”这一论述 A.阐明了的新三义理论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17.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图7),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1 “宝岛回归” 2 “家园沦陷” 3 “血战台儿庄” 4“全民族抵抗的枪声” 5 “中共七大召开” A.12345 B. 43512 C.23451 D.24351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来源:北京文博查看次数:4117 时间:2004-7-27 14:48:00 【大中小】【打印】【关闭】 根据北京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在北京市政府批准实施《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控制范围规划》的基础上,自2000年7月起,组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12家单位,共同编制了《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这项《规划》制定了统一的规划原则、标准和要求,对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进行了详细的现状调查、评估分类和规划编制。经过公众参与、两轮规划方案预审及专家审议,《保护规划》已正式获得北京市政府的批准。 1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 保护区的分布与特色 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总用地面积为1038ha,约占旧城总用地面积的17%。其中重点保护区用地面积649ha,建设控制区用地面积389ha。加上已由北京市政府批准的旧城内200多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其建设控制地带,保护与控制地区总用地面积达2383ha,约占旧城总用地面积的38%。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有14片分布在旧皇城区内。南北长街、西华门大街、南北池子、东华门大街、景山东、西、后街、地安门内大街现已演变为以传统居住形态为主的街区,文津街、景山前街、五四大街是旧城内重要的传统文化街;陟山门街是连接北海、景山的一条具有特色的小街。这些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旧皇城传统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街区内或街的两侧分布着一些著名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保留着大量的四合院住宅,成为故宫、中南海、北海、景山的重要“背景”。 另有7片分布在旧皇城外的内城。西四北头条至八条、东四三条至八条、南锣鼓巷地区建于元代,是胡同系统保留最为完整的传统居住区;什刹海地区是融水面风光、王府、寺庙与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地区;国子监地区是以重要文物和寺庙建筑为中心,以传统四合院为衬托的街区;阜成门内大街一直为重要的交通干道,沿街寺庙众多;东交民巷是1900年以后西方列强的使馆区。 还有4片分布在外城。大栅栏、鲜鱼口地区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商业街区。鲜鱼口街东的草厂三条至九条有北京旧城中密集的南北走向胡同,是传统居住区,东、西琉璃厂是传统商业文化街。 2 保护规划的原则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针对重点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分别制定了不同的保护原则。 1)重点保护区的保护规划原则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作业

我最想去的五个历史文化名城 第一个当然是首都北京。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央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政治、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中心和管理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与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其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为“蓟”。北京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央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政治、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中心和管理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与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其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为“蓟”。北京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最想旅游的地方:紫禁城、明十三陵、圆明园、八达岭长城、天坛等历史文化名域。最想见到的是紫禁城雄健、宏伟以及一些独特的景色。明十三陵坐落于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

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该陵园建于1409~1644年,距今已有300~500多年历史。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明代时,于途中的沙河镇北,建有七孔石造"朝宗桥"。在镇东,则筑有壮丽的"巩华城"。该城原为嘉靖皇帝祭陵时中途休息的行宫,现仅存遗址。圆明园的建造艺术(虽然经八国联军抢掠,保存无几。)八达岭长城的雄伟、壮观。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早在元明时期,这里就以其优美自然的田园景色成为“壮观神州第一”的著名游览胜地。今之万寿山,元朝名瓮山,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装满宝物的石瓮而得名。山前有湖名瓮山泊。公元1292年(元朝至元二十九年),科学家郭守敬开挖通慧河,将昌平及西山一带泉水汇引湖内,注入宫墙,接济漕运,瓮山泊始成为调济京城用水的蓄水库。由此至明,环湖先后建有多座颇具影响的寺观,其中尤以湖西北岸的“大承天护圣寺”规模最巨,楼宇恢弘,汉白玉钓台延入湖中,元朝皇帝常至此泛舟游幸,捕鱼垂钓。明朝时,瓮山泊改称西湖,“环湖十里,为一郡之胜地”。每年桃红柳绿时,京

传统文化历史知识

传统文化历史知识 【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年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六子XXXXX】《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历史文化保护区管线综合设计

历史文化保护区管线综合设计 论文摘要:从市政基础设施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如何建设的角度,遵循历史保护区保护的原则,针对北京南池子历史保护区存有的交通状况及防灾水平差,保护四合院及文物古迹多,现况街区基础设施较差等共性问题,提出了充分利用其周边地形及各种现况基础设施,合理布设各种市政管线及站点;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难以达到时,充分利用各专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其它手段,并在相关专家、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和各专业部门的支持下,经充分讨论审查顺利完成了市政工程综合设计和工程实施工作。 论文关键词: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管线综合设计;北京市 前言北京,正如梁思成先生所歌颂的一样,是“古代中国都市发展的结晶”。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分三批划定了4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其总面积占旧城总面积的40%。 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研究工作由市规委组织规划院、市政管委、市政管理处、市政院、市自来水集团、燃气集团、供电公司、路灯管理处、通信管理局、通信公司、歌华有限等十多家单位共同完成。作者参与了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南池子试点片的市政工程综合设计。 l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概况 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包括南池子、东华门大街两个片区。该区位于旧皇城内东南部,北起东华门大街,南至长安街,西邻故宫后河和劳动人民文化宫,东接南河沿大街。总面积34.5hm,其中重点保护区面积30.2hm2,建设控制区面积4.3hm2,现况居住用地19.92hm2,区内自然院落600多个,原有居民4351户,户籍人口9130人,人口密度为265人/hm2(图1)。 1.1路网交通状况及文物古迹状况现况南池子大街为机动车由南向北单向行驶,东华门大街和南河沿大街机动车双向行驶。街区内部有大

北京历史文化题目

其中孤竹、(B )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成为商王朝北方的附属国。 A.匈奴 B.燕亳 C.鲜卑D冻胡 206.考古工作者在房山区琉璃河镇(B)村发现了地区迄今最早的古城址。 A.店 B.董家林 C.东胡林 D.上宅 207.西周的(B )是召公龜的封国,实际到此地就封的是他的长子克。 A.蓟 B.燕 C.幽州 D.涿郡 208?公元前215年始皇第(D )次出巡,曾到过蓟城,以 后经无终,到达碣石。 A — B.二 C.三 D.四 209?西汉时期,原依附匈奴的乌桓、鲜卑各族转而归附汉朝, 朝廷在(D )设乌桓校尉府加强管理。 A.上谷 B.渔阳 C.幽州 D.蓟城 210?东汉时期,渔阳太守(B )在今顺义东北兴修水利, 开辟稻田八千余项。

A?郭僅 B.堪 C.操 D.袁绍 211 ?西晋时晋武帝以尚书(B )都督幽州诸军事,使四境无虞,频岁丰稔,士马强盛。 A.卫瑾 B.华 C.唐彬D?王浚 212.公元352-357年十六国(C)族建立的前燕以蓟城为国都共计5年,这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第一次在地区建都。 A.羯 B.氐 C.鲜卑 D.乌桓 213.隋炀帝以(B )为重点,兴建了永济渠、驰道、临朔宫三项重大的工程。 A.固安 B.涿郡C眉平D.渔阳 214?唐朝时,蓟城通称(B ),依然是北方军事镇,其军事、政治地位进一步上升。 A.易州城 B.幽州城 C.燕台 D.平州 215?公园752年诗人(D)到幽州城时,写下了“十月到幽州,戈延若罗星。”的诗句 A.王勃 B.子昂 C.白 D.贾岛

216?今法源寺保存着一块“唐搁忠寺重藏舍利记”碑,是(B )景福元年刻的。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玄宗 D.唐昭宗 217?公园938年辽太宗下诏大契丹改国号为大辽,以幽州为(C )。 A.燕京 B. C. D.京师 218.作为陪都,辽中央政府在这里设有行使(C)权力的军政机构。 A.地方 B.郡级C冲央 D.州级 219?继业是北宋名将,他的气节深为宋、辽人民敬仰,辽国在辽国境(C)修建“令公祠”以示纪念。 A.良乡 B.妫州 C.古北口 D.幽州 220.生活在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是我国古老游牧族(A )的后裔 A.肃慎 B.匈奴 C.鲜卑 D.乌桓 221.1153年,完颜亮下诏将金朝国都自迁至(B ),初名圣都,不久改成中都。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中国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一、先秦时期的历史发展 距今50万年的周口店 “北京猿人” (一)先秦时期--原始社会 ?先秦时期--中国古代传说 ?盘古——开天地 ?女娲——造人类 ?伏羲——画八卦 ?燧人——钻木取火 ?神农(炎帝)——教稼穑创医药 ?黄帝(轩辕)——造屋宇、作舟车、制衣服 ?嫘祖——养蚕缫丝 ?仓颉——造字 ?伶伦——造律吕 ?大挠——作甲子 ?尧、舜、禹——禅让制“禅始不禅终” (二)先秦时期--奴隶社会 1、夏:(前2070年至1600年) 启废“禅让制”,用“世袭制”替代,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2、商:(前1600年至前1046年) 青铜铸造业/甲骨文文字 代表:四羊方尊(精美的艺术品) 司母戊大方鼎(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3、周:(前1046至前771年西周--前771年221年东周)

公元前841年,周公、召公共同执掌朝政, 史称“共和行政”——中国确切纪年开始 商在公元前1600年灭夏 出现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青铜器的冶炼和 铸造技术达到了 很高的水平 司母戊大方鼎 平王东迁为界分为西周和东周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朝,共近八百年的历史,以平王东迁为界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 二、封建社会 ?(一)确立和初步发展?a?a春秋战国、秦、 ?1、春秋战国(前771年至前476年、前475至前221年) ?春秋五霸:一说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另一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百家争鸣: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秦穆公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2、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前221年至前206年) 秦始皇的主要事迹: 政治上: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确立中央集权 和地方行政机构 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

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名城历史文化和风貌的体现,而其中的历史建筑是构成历史文化街区的主体,历史建筑的数量也是确定历史文化街区最重要的依据. 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建议. 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措施以修缮和改善为主,即不改变其外部历史风貌,对其内部结构,空间布局,内部设施,使用功能做适当的变动,以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鼓励有利于保护的各种使用功能,引用市场机制解决历史建筑的保护、维修、臵换等,探索出适用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新路. 项目概况 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开封市老城区东偏北的区域,是老城区内划定的两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相邻周边用地多为未经改造的低层民居,建筑风格及色彩,空间尺度上较为协调,保持着良好的古城风韵.双龙巷传统民居保护区以北方古城传统四合院住宅形式为主,是清末民初民用建筑的典范,较好地保留了当时的居住格局,在开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具有相当重要地位.

居住在双龙巷的居民几乎人人皆知双龙巷的故事,相传宋代皇帝赵匡胤, 匡义两兄弟曾住该巷,古代皇帝称真龙天子,故得名后人在双龙巷西口两侧各筑一龙头以示纪念.后开封城几遭破坏,现在仅存在的一个龙头为清代所建,其表面虽已斑驳,却依然是附近居民的骄傲. 保护范围及价值 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是域,其核心保护区范围北至水车胡同,轱辘湾街一线,南至朝阳胡同,东至塘坊口街,南聚奎街,屈家胡同一线,西护面积16l7公顷.建设控制区范围北至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延寿寺街,南至财政厅东街,平等街一线,东至内环东路,西至北道门,右司官口,北兴街一线,面积侣.8 公顷. 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是以双龙巷、双井巷为代表的开封古城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传统居住街区. 历史建筑集中,风貌相对完整.留存较多的有传统特色和文革历史特色的民居院落,有关于赵匡胤、史可法等传说。规划要点搬迁区内所有工厂,为街区保护提供发展用地.恢复僧忠亲王祠、史可法祠等历史古迹.最大范围的保护双龙巷街区历史风貌完整的区域,积极修缮历史建筑,改善居住环境.划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为保护建筑,重点修缮,并整治建设周边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尤其道路改造及宅院内部给排水工程改造. 公认的三个历史街区的核定标准:历史真实性、生活真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