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的认识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67的认识》教案

《67的认识》教案

《67的认识》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5、教学反思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演示等活动,使学生熟练地数出 6、7 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12 教学重难点121 教学重点理解 6 和 7 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会比较 6 和 7 的大小。

122 教学难点区分 6 和 7 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如展示一些数量为 6 和 7 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6 和 7 的认识。

142 新授1421 数一数展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图中数量是 6 和 7 的物体。

如 6 个小朋友在打扫教室,7 张桌子等。

1422 摆一摆让学生用小棒摆出 6 和 7,加深对这两个数字的认识。

1423 写一写教师在黑板上示范 6 和 7 的写法,学生在练习本上模仿书写。

1424 数的顺序通过计数器,让学生明确 5 再添上 1 是 6,6 再添上 1 是 7。

1425 比较大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 6 和 7 的大小。

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也可以用数的顺序来比较。

1426 序数意义通过排队、摆图形等活动,让学生理解 6 和 7 的序数意义。

143 巩固练习安排一些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如数数、写数、比较大小、区分基数和序数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44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 6 和 7 的认识。

14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如让学生数一数家中数量是 6 或 7 的物品,写一写 6 和 7 等。

中班数学教案67的形成

中班数学教案67的形成

中班数学教案67的形成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认识数字67,并能正确书写和拼读。

2. 了解数字67的大小和顺序关系。

3. 通过游戏和练习,巩固数字67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准备1. 课件、数字卡片、数字棋盘、小球、墨水笔等教具。

2. 课堂布置:将数字卡片和数字棋盘分发给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老师展示数字卡片,问学生是否认识这个数字,并引导学生猜测这个数字是多少。

- 老师将答案写在黑板上,并告诉学生这个数字是67,68。

- 老师让学生一起大声读出这两个数字,并让学生观察数字的形状和大小。

2. 学习数字67(15分钟)- 老师将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模仿老师的发音,大声读出数字67。

- 老师帮助学生理解数字67的大小关系,通过比较其他数字的大小,让学生发现数字67比66大,比68小。

- 老师提供一些实际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数字67的含义。

例如:班级有67个学生,学生们可以站成67个一组进行练习。

- 老师与学生一起拼读和书写数字67,帮助学生记住这个数字的形状和发音。

3. 游戏互动(20分钟)- 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张数字棋盘和一些小球。

- 每个小组的学生依次掷两个骰子,并根据掷出的点数,在棋盘上寻找和标记数字67的位置。

- 学生可以用小球填充数字67的位置,直到找到全部的67。

最快找到全部数字67的小组获胜。

- 游戏结束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游戏中数字67的相关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4. 拓展练习(15分钟)- 老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 练习内容包括:写出数字67的正确形状、比较数字大小、填充数字棋盘等。

- 老师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检查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

5. 总结(5分钟)- 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重点强调数字67的大小和顺序关系。

- 老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巩固数字67的学习成果。

《6和7认识》教学反思

《6和7认识》教学反思

《6和7认识》教学反思引言在本次教学中,我选择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使用游戏《6和7认识》作为教学工具。

本文将对我选择这种教学方法的原因以及实施的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背景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经常面临着教学内容难以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

尤其是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如6和7,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实际应用的相关场景。

因此,我决定尝试使用游戏作为教学工具,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选择《6和7认识》的理由我选择了《6和7认识》这个游戏作为教学工具,有以下几个原因:1.游戏的内容与学习目标相符合:游戏中的任务需要学生根据提示,选出正确的数字6或7。

这与我要教授的内容非常吻合,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数字6和7的认识。

2.游戏具有趣味性:游戏的设计非常有趣,让学生可以在玩游戏的同时学习知识。

这将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3.游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游戏中有计时和得分的设定,学生们会因为追求更好的成绩而积极参与。

这将促使他们更加专注和努力地参与教学活动。

实施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游戏介绍:我首先向学生们介绍了《6和7认识》这个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并解释了游戏与学习目标的相关性。

2.规则说明:我详细讲解了游戏的规则,包括如何选择正确数字、计时和得分的方式等。

3.分组竞赛:我将学生们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进行竞赛。

这样可以增加整个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并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

4.游戏实践:每个代表上台后,会显示一个数字,代表需要选出数字为6和7的卡片。

代表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选出正确数字并计分。

5.讨论和总结:每次游戏结束后,我会与学生们一起讨论游戏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总结游戏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6.游戏巩固:教学结束后,我会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玩游戏,巩固他们对数字6和7的认识。

效果评估在本次教学中,使用《6和7认识》作为教学工具的效果较好。

以下是我对教学效果的评估:1.学生参与度较高:学生们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参与度,积极选择数字并计分。

数学67的认识教学反思(四篇)

数学67的认识教学反思(四篇)

数学67的认识教学反思在教学这一课时, 我进行我充分的准备, 教学效果不错。

现在就这一课的教学进行如下的反思:一、结合情境, 引导操作在教学的过程中风结合主题图, 创设教学的情境,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打操作, 充分感受“一图两式”的解题方法。

把教材中小朋友摆小棒的图, 变成学生喜欢的卡通小动物。

由小动物在草地上荡秋千的画面, 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在这一环节中, 让学生初步感受“一图两式”, 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两道不同的算式。

二、独立操作, 形成概念第一个环节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一图两式”。

第二个环节是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直观图, 自己独立列式计算。

这样做, 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到看直观的图列式, 由易到难, 由具体到抽象, 既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操作空间和充足的思考时间, 又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用数字的意识。

三、合理安排教材内容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认知的规律, 合理安排教材的内容。

在教学设计中, 我把6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 先教学加法, 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

这样, 学生就能够在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 进一步学习减法。

然后再用练习题进行巩固。

四、由易到难在巩固“6.7的加减法”的基础上,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在情景图中寻找有用的信息, 并学会选择相应的数学信息, 解决问题。

1、先以生动、美丽的“秋游”的故事情境出现, 让学生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 大胆地探索, 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同生活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切实感受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让学生明确大括号和问号所表示的意义, 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2.许多学生在观察了插图后都能较快地用算式表示出图意, 由于是生活中的实景, 学生容易理解, 所以能较快地列出算式。

但学生只能简单地将物体的数量与数字相对应, 合起来用加法做, 而吃掉、用去等都用减法表示, 所以在观察完主题图后, 引导学生从主题图过渡到板书上, 一方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使学生更清楚地将物体的数量与数字相对应。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在一次校级上课比赛中,我执教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百分数的认识〉这一内容。

课后,学生喜笑颜开,而且还不停地念着“XX是XX的百分之几”?听课老师也谈论着课堂的精彩。

面对这两种情景,对于执教老师的我,也沉浸在愉快之中。

冷静反思,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

一、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在执教《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中,我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百分数概念的引入(出示大量含有百分数的素材让学生感知)——概念的形成(在解决推选足球选手的问题中形成)——概念的强化(在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例如:姚明加盟NBA 联赛的第一年,投篮命中率为498%。

)——概念的运用(创设问题情景:同学们估计一下,听课老师对这节课的满意率为多少?),每一个题材的选取,我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了观察比较、探索研究、归纳总结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到了数学就在身边。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予学生。

在《黄爱华与活的数学课堂》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是有学生主体参与的。

换句话说,没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不是成功的教学。

在执教《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中,从学习目标的拟定到评价,我都是让学生主体参与。

“同学们,对于百分数,你想了解些什么?”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我想知道什么叫百分数?”、“我想知道百分数在什么时候用?”、“我想知道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这一系列的疑问经过整理后,不就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吗?在课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学们,课已经上了大半,现在自我评价一下吧,你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几的学习目标?”;课后,我再一次让学生用百分数评价自己的知识目标的完成情况,并用百分数描述自己的情感态度:愉快()%、紧张()%、遗憾()%。

一年级上册《67的加减法的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67的加减法的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67的加减法的应用》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6,47页内容。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准确分析题意。

2、技能目标:会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促动学生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能提出适宜的数学问题,准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

【教学准备】:卡片智慧星贴画(板书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同学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对,是秋天,秋姑娘呀,正忙着给勤劳的人们送去丰收和喜悦呢!美丽的秋姑娘也给咱们每个小组送来了一份礼物呢?(出示水果图形算式卡片,算式的数分别和小组数相符)大家能根据算式猜一猜,这些礼物各属于哪个小组吗?2、师:刚刚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都用到了哪些知识呢?(生齐:6和7的加减法)师:利用这些知识,还能够解决哪些问题呢?好,现在咱们还是随秋姑娘一起去大自然中转一转,看一看吧!(出示插图,导入新课)【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复习6和7的加减法运算,为后面的学习应用做铺垫】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把看到的内容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2、继续观察图画,把你看到的内容和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组长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记录,然后师生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在相互交流中,给每位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水平的机会,同时做到知识共享,这观察、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感悟体验的过程,能够使学生从中感悟到自然美、家乡美,进而激发起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各小组代表分别说出本组的疑难问题。

对这些问题,先由学生解决,教师做适当补充讲解。

4、教学大括号和问号:①师:图中还有哪些你以前没见过的数学符号?你知道它们代表什么意思吗?②找几名同学结合图画内容试着说说看。

中班数学教案数物结合67

中班数学教案数物结合67

中班数学教案数物结合67教案标题:中班数学教案——数物结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2.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帮助幼儿理解数字的概念;3. 培养幼儿的集中注意力和观察力;4. 培养幼儿对大小、多少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数显卡片: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卡片,分别印上相应数量的点,如红色卡片上印1个点,黄色卡片上印2个点,蓝色卡片上印3个点;2. 小球: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球,每种颜色各10个;3. 数字卡片: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卡片,分别印上1、2、3三个数字;4. 网格图:画有10个格子的网格图,每个格子上分别填上红、黄、蓝三种颜色;5. 鲜花模板:纸上印有鲜花的模板,模板上有不同数量的鲜花图案。

三、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数显卡片,引导幼儿观察,问幼儿看到了什么。

然后,教师将红色卡片上的点全部翻面,再次问幼儿看到了什么。

通过观察,让幼儿认识数字1。

2. 数物结合:教师将三种颜色的小球放入一个袋子中,每次抓出不同数量的小球,让幼儿分辨并用相应的颜色卡片进行搭配。

3. 数字认知: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按照顺序排列。

鼓励幼儿帮助其他同学,共同完成数字的排列。

4. 多少和大小的认知:教师展示网格图,每个格子上都有红、黄、蓝三种颜色。

教师出示不同的颜色卡片,让幼儿找到相应颜色的格子,并数一数这种颜色的格子有多少个。

然后,教师提问幼儿哪个颜色的格子最多,哪个颜色的格子最少。

5. 实物操练:教师给每位幼儿发放一张鲜花模板,上面印有不同数量的鲜花图案。

让幼儿按照图案,用不同颜色的小球贴在相应位置上。

然后,教师让幼儿统计每个图案上有多少个鲜花。

6. 小结:教师归纳整理今天的学习内容,再次强调数字1、2、3的概念,以及大小、多少的认知。

四、教学反思:通过数物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幼儿园67加法教案

幼儿园67加法教案

幼儿园67加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课程学习,在掌握数字0~9的基础上,能顺序朗读67以内的数字。

2.通过课堂互动游戏,巩固学生对67以内数字的认识。

3.学习加法的概念,初步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

4.通过练习66+1、65+2、64+3等形式的加法运算,培养学生对加法的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认识67以内的数字。

2.掌握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加数为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2.深入理解加法的概念和本质。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5分钟)•让学生回忆并朗读0~9的数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认识67以内的数字(10分钟)•将数字1~67写在黑板上,带领学生朗读。

•将数字随机打乱,让学生顺序读出来。

•将数字分为两组,让学生区分哪些数字在十位上,哪些在个位上。

3. 认知加法(10分钟)•引出加法概念,即“两个数相加等于它们的和”。

•通过实物(如纸片、小球)进行加法演示,让学生感知加法的本质。

•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加法的例子,如1+2=3、4+2=6等。

4. 加法练习(25分钟)•拿出加法口诀卡片,让学生学着背诵。

•将66+1、65+2、64+3等形式的加法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算出答案。

•通过举例让学生学着用手指计算,如4+3,就是将手指向后推3个,那么指尖就是答案7了。

•分发加法练习本,让学生在课后回家练习。

5. 课堂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加法的运算方法。

五、教学评估1.检查学生是否能够顺序朗读67以内的数字。

2.监测学生对加法运算的掌握情况,是否能够熟练和准确地进行加法运算。

3.检查学生通过本节课能不能深入理解加法概念和本质。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学生深入了解了加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能够根据要求进行加法计算,并能够顺序朗读67以内的数字。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堂互动游戏设置不够丰富和灵活,加法练习题数量较少等,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作出改善。

67的形成中班数学教案

67的形成中班数学教案

67的形成中班数学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对数字6和数字7的认识和理解;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3. 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

【教案内容】教学重点:数字6和数字7的形成教学难点:数字6和数字7的认识1. 导入新知识(5分钟)幼儿园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数字,它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猜猜看是哪两个数字呢?(等待幼儿回答)是数字6和数字7,它们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数字67。

你们能想象一下数字6和数字7是什么样子吗?请大家用手指在空中画出数字6和数字7的形状。

2. 数字6的认识(10分钟)幼儿园老师: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数字6。

请大家看黑板上的数字6,它是由一条直线和一个圆圈组成的。

现在你们拿起彩笔,用手指在纸上画出数字6的形状。

画完后,你们可以拿出红蓝黄三种颜色的小方块,用这些小方块拼出数字6的形状。

3. 数字7的认识(10分钟)幼儿园老师:接下来,我们要认识数字7。

请大家看黑板上的数字7,它是由一条竖直的直线和一个弯曲的横线组成的。

现在你们拿起彩笔,用手指在纸上画出数字7的形状。

画完后,你们可以拿出红蓝黄三种颜色的小方块,用这些小方块拼出数字7的形状。

4. 数字67的形成(15分钟)幼儿园老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数字6和数字7,那么数字67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大家打开教材的第10页。

教材上有一个大大的数字6和一个小小的数字7,你们注意到了吗?现在请大家用手指触摸一下教材上的数字6和数字7,感受它们的形状和画法。

接下来,拿出你们之前画好的数字6和数字7的形状,把它们放在一起,形成数字67。

5. 数字67的游戏(15分钟)幼儿园老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叫做“找数字67”。

我会把几张数字卡片放在教室的不同角落,你们要找到数字卡片上的数字6和数字7,并组成数字67。

找到后,请拿着卡片来到黑板前,把它们贴在正确的位置上。

6. 巩固练习(10分钟)幼儿园老师:现在,请大家拿出练习本翻到第5页,完成练习本上关于数字6和数字7的练习题。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6和7的加减法。

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的环节中展开学习活动。

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成功之处:1、在教学6、7加减法时,我首先复习6、7组成,目的是为后续学习6、7的加减法做铺垫,利用拍手的方式把学生很快引入课堂学习中来。

结合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充分感受一图两式。

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接下来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结合情境图独立地解决得数是7的加法问题,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

并让同学进行讲解怎样看图列式的,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看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从感知中树立一图两式的概念。

这样处理,既给学生提供了观察的时间又有充足的思考余地,而且还有意识地渗透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数学思想。

2、在教学设计中,我把6 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

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

在最后的练习中,出现了看一幅图列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的练习(3+3=6,6-3=3),使学生能够整体、全面地理解巩固新知识。

不足之处:1、对于4+2和2+4的同一幅图,设计意图是根据一样的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不同的算式。

但是在教学中有些学生还是不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原因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看图的过程中,叙述问题语言表达的不够精炼、准确,有的学生没听清,所以教师又重新开始复述。

让学生从理解到体验明白一图两式的由来。

2、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一图两式,本节课学生对加法的理解比较透彻。

但对减法的理解,还有个别学生分不清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原因是在教学时间分配上,理解减法的时间较少,对减法部分还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说说一图两式的列式根据,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时间应该相应减少。

数学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四篇)

数学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四篇)

数学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对前几节课的一次应用。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将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同生活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并初步体会到原来数学是一门有用的学科,它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

所以在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图画所表达的意思,知道所求问题的所在。

教材从易到难,先教学用加法列式解决问题。

在书本创设的情境中,我先让孩子们根据看到的信息(左边___个小朋友,右边___个小朋友)接着,就让小朋友认识了这两个符号,因为大括号和问号比较熟悉和形象,小朋友也掌握得较快,也能根据图意很快列出算式。

接着,要教学用减法解决问题了,这是一个教学难点,需要学生一定的逆向思维。

也是一样的,先从创设的情境入手,我引导小朋友们解释图意:一共有___个向日葵,已经摘了___个,还剩下几个?当让学生列算式时,有一部分小朋友就写成7—4=3,我发现其实他们并未理解题目的意思,如果这题是自由列式,我相信很多小朋友将会列成3+4=7。

一个原因是答案过于显而易见,不能让孩子们感觉到问题的所在,还有一个原因是对于难点的教学,我并未让孩子们亲自去探索新知,去试着理解题意的不同。

对于第一个外因,我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孩子学会收集信息,根据知道的信息来提出问题,这样来贯穿全课,可能孩子才能准确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第二个原因,我想,我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我得先让同学们比一比两幅图中大括号和问号位置的区别;然后再让他们想想问号的位置不一样了,书本老师的问题是不是也不一样了呢;接着,经过分组讨论,说出图中隐含的问题,最后在根据问题列算式。

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大部分小朋友还是做对了,还是有一部分小朋友还会想当然,将应该用减法的题写成加法,或者不用总数减,而用大数减小数。

他们并不会特意的去看问号所在的位置,做题容易跟着感觉走,第一印象对他们来说尤其深刻。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读数字6和7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读数字6和7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读数字6和7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识别数字6和72.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写出数字6和73.能够简单地进行数字6和7的大小比较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二、教学内容数字6和7的认读和写法,大小比较。

三、教学准备1.数字6和7的卡片(纸质或卡片)2.白板和白板笔3.认识数字6和7的教具(如算盘、计数器等)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认识并学习数字6和7。

让幼儿们自由讨论数字6和7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 学习数字6和7的写法(10分钟)•展示数字6和7,并向幼儿们介绍数字6和7的写法,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演示写法、呈现出拟人化的形状、化繁为简地让幼儿容易理解。

•要求幼儿们在纸上练习写数字6和7,鼓励幼儿互相观摩、模仿和提出意见。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引导幼儿掌握数字6和7的写法。

3. 认识数字6和7(15分钟)•通过数字卡片、算盘、计数器等教具,教师帮助幼儿们快速认识数字6和7,让幼儿们边玩边学。

•教师可利用教具,教幼儿们如何分辨6和7,让幼儿们通过比较、分类、识别的方式巩固认识数字6和7。

4. 数字6和7的大小比较(10分钟)•教师用数字卡片向幼儿展示数字6和7的大小关系,并用计数器向幼儿展示同上一种颜色的计数器是一组,教导幼儿体验数字6和7的不同数量级大小关系。

5. 拓展游戏(10分钟)•教师给幼儿们出游戏,让幼儿们在玩耍中巩固数字6和7的认识与运用。

游戏可以是“数数字”、“找数字”等。

6.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的数学教育课,幼儿们习得了数字6和7的认识和写法,巩固了数字6和7的大小比较。

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发现了幼儿在写数字方面存在着一些困难,还需要在后续教育中多加强练习。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巩固数字的启蒙基础,让幼儿习得乐观、进取的学习态度和认知能力。

此外,针对不同幼儿的差异性,需要在日常教育中进行针对性的特殊教育,让每位幼儿都能在数学领域中充分发挥潜力。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加减法的运算可以说是最为基础和关键的部分。

而在最近的教学中,67 的加减法这一章节给我带来了不少的思考和启示。

还记得在刚开始教授 67 的加减法时,我满心期待着孩子们能够轻松理解和掌握。

然而,实际的教学过程却并非如我所愿那般一帆风顺。

在课堂上,我先通过直观的教具,比如小棒、计数器等,向孩子们展示了 67 的组成。

然后,我开始引入加法的概念,比如 6 + 1 = 7,7 1 = 6 这样的简单算式。

我以为通过这样直观的演示,孩子们能够很快明白其中的道理。

可是,当我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练习时,问题就出现了。

有的孩子掰着手指头数半天也数不清楚,有的孩子则一脸茫然,不知道从何下手。

这让我意识到,我的教学方法可能还不够生动、不够贴近孩子们的思维方式。

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我发现,我在讲解的时候,速度可能有点快,没有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和理解。

而且,我只是单纯地进行了讲解和演示,没有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去思考和探索。

为了改进教学效果,我决定调整教学策略。

在接下来的课堂上,我不再急于让孩子们做题,而是先和他们一起玩了一个小游戏。

我拿出一些水果卡片,上面分别写着 6 和 7,然后让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拿着 6 的卡片,一组拿着 7 的卡片。

接着,我让他们互相交换卡片,看看能组成哪些加法和减法算式。

孩子们一下子就来了兴趣,纷纷积极参与。

在游戏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小女孩,这次表现得特别活跃。

她不仅很快地算出了算式,还主动帮助旁边的同学。

看到她那认真的样子,我心里特别欣慰。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对 67 的加减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之后的练习中,大部分孩子都能够准确地算出答案,而且速度也比之前快了很多。

但是,还是有个别孩子掌握得不够好。

我又专门为他们进行了一对一的辅导,耐心地引导他们理解每一个步骤。

经过这次教学经历,我深深地明白了,教学不能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更要关注孩子们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兴趣。

数学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数学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数学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背景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加减法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知识点。

因此,在小学时期就需要深入浅出地讲解和教授加减法。

而数学67是一本小学数学教材,被广泛使用。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数学67的加减法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

问题分析1. 缺乏足够的实际案例在数学67的教材中,加减法的教学大多是通过抽象的数字和运算符进行的,缺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案例。

这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加减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场景。

2. 缺乏足够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常是按照教材的内容逐步讲解,而学生则是被动地听讲和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缺乏足够的互动,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3. 缺乏足够的练习加减法属于基础的数学运算,需要进行大量练习才能巩固和掌握。

然而,在数学67的教学中,练习的时间和数量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改进加减法的教学质量:1. 增加实际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实际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通过菜单、收据等实际物品演示加减法的使用方法。

2. 推行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增加互动环节,以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例如,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和解决加减法问题,通过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3. 增加练习时间和数量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材应该提供足够的练习题和练习时间,以便学生进行多次练习。

同时,老师也应该金口玉言,鼓励学生多练习、积累实践经验和技巧。

总结数学67是一本优秀的小学数学教材,但在加减法的教学上存在问题。

为了改进教学质量,可以采取增加实际案例、推行互动式教学和增加练习时间和数量等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使加减法教学更加生动和有趣。

幼儿认识数字65,66,67,68,69,70教案

幼儿认识数字65,66,67,68,69,70教案

幼儿认识数字65,66,67,68,69,70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读出数字65-70。

2. 能够辨认并写出数字65-70。

3.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数字拼图、黑板、白板笔。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课(5分钟)1. 老师拿出数字卡片,向幼儿展示数字65,询问幼儿是否认识这个数字。

2. 引导幼儿在数字拼图上找出数字65,并与幼儿一起读出数字65。

3. 重复以上步骤,逐个向幼儿介绍数字66-70,并鼓励幼儿跟读。

Step 2:数字辨认(20分钟)1. 老师把数字卡片打乱,逐一向幼儿展示数字,要求幼儿准确说出数字名称。

2. 老师拿出数字拼图,要求幼儿找出对应的数字卡片,辨认数字的正确性。

3. 在黑板或白板上画出数字,让幼儿辨认并说出数字名称。

Step 3:数字写作(20分钟)1. 老师向幼儿展示数字卡片,要求幼儿在黑板或白板上写出数字。

2. 老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要求幼儿按照顺序排列,并读出数字的名称。

Step 4:巩固练习(10分钟)1. 老师出示数字卡片,要求幼儿快速说出数字名称。

2. 老师读出一串数字,要求幼儿快速找出对应的数字拼图。

Step 5:结束活动(5分钟)1. 评价幼儿在本次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幼儿继续学习数字。

2. 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数字,认识更多数字。

3. 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学习了数字65-70的读音、书写和辨认,巩固了数字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同时,本次活动注重了师生互动,增强了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加强幼儿数字意识的培养,以更好地帮助幼儿提高数字认知能力。

67的加减法的应用 教案 教学反思 说课

67的加减法的应用 教案 教学反思 说课

单元第六单元课型新授课课题 6、7的加减法的应用有4个小朋友在捉蝴蝶,有2个小朋友在捉蛐蛐。

(2)看着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最后老师抽出“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这个问题。

)(3)谁能根据上面小朋友的回答,用三句话完整的说说图意。

生汇报:草地上有4个小朋友捉蝴蝶,2个小朋友捉蛐蛐,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找2~3个学生回答。

)仔细观察这幅图,什么地方要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在两部分小朋友下面画了一个大括号,在大括号下面写上“?”。

老师指图说明:这个地方就表示要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要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我们在图上用一个新的符号来表示:它的名字叫大括号。

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呢?(就是把两边的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总共、总数的意思,并用手势表示)。

还有一个新朋友:“?”,“?”表示什么呢?就是提出问题,表示是多少,是几。

它们两个站在一起表示什么呢?大括号下面画“?”表示把两边的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总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就像刚才小朋友说到的第三句话那样。

谁能再来看图用三句话完整地说一说图意呢?(找2名学生回答。

)(4)谁能用学过的本领解决这个问题?生解答:4﹢2=6,(师板书)草地上共有6人,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这里的4、2、6分别表示什么?(5)练习:《蝴蝶图》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不但认识了“大括号”和“问号”这两个新朋友,还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

蝴蝶也想来考考大家,有信心吗?(出示:蝴蝶图)瞧!蝴蝶的问题来了,谁来说说蝴蝶提的是什么问题?你能解答吗?(生答师板书算式)2.学习减法应用题。

(1)小朋友回答的真棒,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要带小朋友去看大哥哥摘向日葵(出示:向日葵图)这回,向日葵也给我们提出了问题。

想一想,这幅图你能看懂吗?能像刚才那样用三句话讲给大家听吗?先互相说给自己的同桌听,比一比看谁说得最清楚,最完整。

谁愿意说给大家听?(2)提问: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总共有多少棵向日葵?找一找“?”在哪,表示什么?6、7的加减法的应用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一共的意思。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教学《6和7的认识》一课后,我更加体会到兴趣对于孩子们学习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以“趣”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

一、创设新颖、有趣的动画人物情境。

用课件出示第42页主题图,围绕大扫除这已情境贯彻于课堂的始终,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课堂环节设计合理,内容充实。

通过学具和计数器等地辅助学习,使学生在轻轻松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巩固知识。

三、关注细节,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及思想品质的教育。

“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而且观察主题图时,我教育引导学生要讲卫生、爱集体,学会与他人分工合作。

在小组活动中,我告诉孩子们:只有团结、努力才会有更多收获。

在书写6、7时,适时纠正、指导学生的写字姿势。

从课堂效果看,达到了预设的要求,但也存在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数学课的教学,应处于不断学习和摸索中,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我要适时掌握。

二、对于本课相关知识的复习应想得更周到。

逸夫小学刘丽娟《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数出数量6、7的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教材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教材,有师生进行打扫教室的情境图,计数器,尺子图,数金鱼图,还有利于学生从图像抽象出数的点子图。

由于教材呈现的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7岁的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一节课呈现内容、形式太多,学生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题教学效果就会差,所以我设计了课件演示、卡片等形式,刚入学的学生没有上过课件上的数学课,所以教学效果比较活跃。

学生在认识6、7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6、7,将简单的认识6、7变成生活中的6、7,这样学习起来更有兴趣,认识数序、比较大小,学生因在幼儿班学过,所以这部分教学内容很轻松的完成,在练习时给予鼓励,使学生学习的热情再次高涨,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分析
《6和7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重要内容,通过教学,学生
应该能够掌握数字6和数字7的认识、表示和计算方法。

具体包括:(1)能够准
确说出数字6和7;(2)能够用手指、物体、数字卡片等多种方式表示数字6和7;(3)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掌握有关数字6和7的基本加法口诀。

二、教学过程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教师讲解、示范、生动
有趣的数字游戏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互动中取得成功体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效果评估
经过教学,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正确区分数字6和数字7,并且掌握了表示和计
算数字6和7的基本方法,部分学生还能够灵活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然而,也有
个别学生在数字6和数字7的认知上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巩固和训练。

四、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后续的教学中,我们将重点关注那些在数字6和7的认知上存在困难的学生,采取更多的个性化辅导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同时,我们也会更加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思考,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激情。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反思,我们认识到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能仅
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

只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探索和发现,他们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会继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7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一:
上了《6和7的认识》后,我更加体会到兴趣对于孩子们学习促进作用。

在教学中我以趣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

一、创设新颖、有趣的童话情境。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教材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素材,有师生打扫教室的情境图、尺子、数金鱼图,还有利于学生从图像抽象出数的点子图、小棒图。

由于教材呈现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的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6、7岁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如果我们在一节课内呈现的内容、形式、太多了,所以我设计了七个小矮人这一众所周知的童话形象引入本课,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学习《6和7的认识》。

二、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低年级的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外,关键的一点是要让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不是枯燥的。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1、动脑的乐趣。

在学生已经摆出6个圆片的情况下,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摆出7个圆片。

让学生们猜一猜,摆的最快的小朋友是怎样摆的。

通过学生动脑操作、叙述,使他们充分感知6与7的联系。

2、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课中我设计了听口令做动作这一游戏使学生明确基数与序数的区别。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快乐,但也存在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在基数序数意义的区别这一环节。

虽然我让学生以活动形式,渗透基数与序数的含义,但二者的区别学生只是浮于表面上的感知。

反思教学,如果让学生对前6名同学蹲下,第6名学生举手进行反复强调就可以让学生能更进一步的明确二者的区别。

67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二:
《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

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

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选择儿童身边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接受。

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对此,谈一谈我在执教《6和7的认识》一课时的几点做法。

一、生活需要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

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也会有着数学因素的内容。

如果我们教学时让数学走进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
数学因素,并充分应用于教学,就能化难为易,使学生接受认识。

周玉仁教授曾经说过: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在孩子们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又用得上的学科,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

因此,要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1、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
一提数学二字,人们总是认为数学最贴近我们的就是计算,却忽略了数学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了激发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因,首先就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

我在教学这节课时就设计了生活中的数这个环节(片段二),让学生仔细地看,充分地说,使学生不仅认识6、7这两个数,还体验到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的数,为什么平时我们没有注意到呢?由此,引起学生的重视,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思维不拘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思维得以拓展。

2、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其实,生活中每件小事都能帮助学生学数学,并不需要我们刻意去设计。

例如本课中,教材就利用了一个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开展学习(片段二)。

这虽是一个普通的情景,但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我就先让学生体会这种和谐的氛围,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在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的同时,也注重生活传递给我们的情感体验。

这样设计远比开门见山直接数数、认数效果要好的多。

3、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从而体现数学的意义与价值。

在学生对6和7的序数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设计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片段三),这个环节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通过这个游戏,既加深了学生对基数、序数意义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特别是在第3个问题抛出时,学生的发散思维令人吃惊,有的学生从老鹰开始数,有的学生从鸡妈妈开始数,还有的学生是倒着数的,出现了多种数数方法,而这些灵活的方法正是生活中需要用到的。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游戏中也有数学问题,并成功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把整节课推向高潮。

总之,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承。

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和已有知识经验,才能学好数学。

而学好数学就能更好地在生活中再创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与能力。

生活经验 (解决)→ 数学问题 (获得)→ 数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

二、数学学习需要活动,让数学活动进入课堂。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在《6和7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以活动贯穿始终,有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片段一)、还有培养观察的能力、协作精神的数学游戏,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

但是,活动的频繁安排有时也会使课堂显得杂乱。

试讲时,我安排了摆小棒、数算珠、涂点子图、填尺卡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反而使学生眼花缭乱,减弱了活动的热情。

因此,我舍弃了数算珠的活动,将涂点子图、填尺卡设计成小组合作学习,既节约了时间,又丰富了活动的形式,并将小组合作学习紧接在摆小棒的环节之后,使操作活动相对集中,避免杂乱,零散。

另外,数学活动具有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如果失去了数学思考,活动则毫无意义。

我设计的这两个活动主要想让学生通过涂、填等活动感受6、7的大小关系,渗透知识点的教学。

新课程改革象一股春风,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教师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钻研,努力探索,为新的课程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67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三: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因,就应该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

我在教学这节课时就设计了生活中的数这个环节让学生仔细地看,充分地说,使学生不仅认识6、7这两个数,还体验到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的数,为什么平时我们没有注意到呢?由此,引起学生的重视,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思维不拘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思维得以拓展。

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6的组成,我进行以下几个层次的教学:观察第一幅图,让学生说说:一共有几个气球,小朋友的两只手上分别有几个气球?通过交流认识到6可以分成5和1或者1和5,比较发现这种两种数的组成两部分交换位置而已,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对。

观察第二幅图,让学生怎样对数的分与合来表示。

第三层次观察第三幅图后说说怎样对数的分与合来表示,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里只能把6分成3和3呢?
在学习7的组成时,我让学生动手去把7个方块,自己去分一分,说一说,并通过板书写出7的分与合,学生由于受到经验与思维的限制,学生不可能有序地说出所有的分成,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地排一排,读一读。

可以说教学6的分成是通过情境图的逐步的观察与思考获得的,而7的分成是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获得的,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经历一个类推的过程。

在复习6、7的组成之后进行新授内容时我把6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

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

减法和加法的教学过程一样,先培养学生理解图意,学会列减法算式,之后根据六的分解进行计算。

学习7的减法时,模仿6的分解,根据7的分解,列7的减法算式。

67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四: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进行我充分的准备,教学效果不错。

现在就这一课的教学进行如下的反思:
一、结合情境,引导操作
在教学的过程中风结合主题图,创设教学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打操作,充分感受一图两式的解题方法。

把教材中小朋友摆小棒的图,变成学生喜欢的卡通小动物。

由小动物在草地上荡秋千的画面,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初步感受一图两式,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两道不同的算式。

二、独立操作,形成概念
第一个环节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一图两式。

第二个环节是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直观图,自己独立列式计算。

这样做,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到看直观的图列式,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既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操作空间和充足的思考时间,又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用数字的意识。

三、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认知的规律,合理安排教材的内容。

在教学设计中,我把6和7的加减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