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2专题《五人墓碑记》学案二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五人墓碑记》同步教案
《五人墓碑记》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知识,学习古汉语,熟读课文并背诵五六两节;2.理解并掌握课文言实词,如:声发易顾加遇明3.辨清课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4.整理“之、其、而、则、或、即、既”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知识,学习古汉语,诵读翻译。
2理解并掌握课文言实词,如:声发易顾加遇记文本研习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末文学家。
崇祯初年,他组织“复社”,以继承东林(顾宪成、高攀龙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讽议朝政,阉党称他们为“东林党”,被残酷镇压)传统自居,•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议论朝政,影响很大。
张溥是知识分子中进步阶层的代表,他所领导的“复社”活动,在当时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二、时代背景:明王朝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设立了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由上到下地建立了一整套特务统治。
这些机构的组织者,大多是皇上宠信的宦官。
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达七年之久。
此时,魏阉党羽遍布天下,异己排斥殆尽。
明神宗(万历帝)时,统治者又向各地派出大批“税监”加征税赋。
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多次进行抗暴斗争。
本文所写,就是其中一次。
三、解题:应天巡抚周起元得罪于魏阉而被免职。
已削职乡居的周顺昌,同情周起元而当众辱骂魏阉,魏因此怀恨在心。
天启四年,苏州丝绸工业不堪剥削而罢工。
魏阉死党、巡抚毛一鹭把“煽动”罢工的罪名强加于周顺昌。
天启七年,魏阉用圣旨逮捕了周顺昌,并趁机勒索,激起人民极大愤慨。
于是趁毛一鹭等人逮捕周顺昌之机,群起反抗。
他们毁官府,杀缇骑,毛一鹭躲进厕所才免一死。
这次斗争被镇压后,朝庭在苏州大肆捕人,颜佩韦等五人挺身而出,慷慨就义。
不到一年,魏阉被明思宗贬往凤阳看陵,走在途中,畏罪自杀。
周顺昌冤案始得昭雪。
苏州乡绅吴默等人收葬颜佩韦等五人尸体于虎丘山塘的魏生祠──普惠祠内,并立了墓碑。
四、朗读课文。
1.给生字注音阉yan 旌jing 湮yan 皦jiao 缇ti 抶chi溷hun 傫lei 詈li 逡qun 冏jiong 2.区别下面各组字的形音义,先注音后组词。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2专题《五人墓碑记》(第2课时)word教案
五人墓碑记第二课时一.昨天我们重点学习了1-4段关于他们的精神,今天来详细解读一下。
1.我们再读一边课文1—4段,感悟他们的这种杀身成仁的精神。
2.学生翻译第1自然段,要求能脱离翻译本。
注意的词语:盖:发语词当:在……的时候之,取独而:连词,表结果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注意的句子:五人者,盖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判断句:……者,……者也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被动句:于,被,表示被动小结:这段交待为五人建墓立碑的经过和目的。
学生翻译第2自然段注意的词语:墓:名作动,筑墓而:表顺承止:通“只”有:通“又”徒:这类人疾病:名作动,生病不足道:不值得称道之:①结构助词,的②取独皦皦:通“皎皎”,这里指名声显要,被人记挂小结:运用对比,赞颂五人的壮举。
学生翻译第3自然段注意词语:之:①取独②结构助词,的③代词,代周顺昌望:农历每月十五日行为士先者:品行是读书人榜样的人声义:伸张正义,声,名作动,声援,声张赀:通“资”,钱财而:表修饰哀:同情,这里引申为哭泣抶:鞭打,笞打仆:使动,使……倒下抚:动词,作……的巡抚使:主使痛心:痛恨于心溷藩:厕所按:①握着②追究以:①来,表目的②以……的身份③地,表修饰④以……罪名注意语句:谁为哀者:谁为他们哭泣,省略句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判断句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判断句请于朝:于朝请,向朝廷请示,倒装句小结:这段文字记叙了苏州暴动的起因和经过。
学生翻译第4自然段注意的词语:当:接受詈:骂以:地,表修饰颜色:脸色(古今意)少:稍微五十金:五十两银子函:盒子,这里用作动词,用盒子装卒:终于,最后全:完完全全小结:这一自然段追叙五人牺牲的壮烈情景,突出他们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气慨。
三.这四段文字记叙五人与阉党斗争的经过与慷慨就义的情景。
1.大家思考:作者在叙述描写时是围绕他们的哪一点来写的?坚持正义。
2.用课文的那句话来归纳?激于义而死焉者也3.文中那些内容来写“激于义”的。
高三语文:必修三学案《五人墓碑记》学案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资料《五人墓碑记》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识记基本的文言基础知识。
2.辨析掌握文言虚词“为”的用法。
3.学习颁奖词的写作方法,积累写作素材。
【使用说明】1、本学案复习范围:《五人墓碑记》,一课时2、重难点分析:本文复习的重点是文言虚词“与”的用法探究和颁奖词的写作与积累。
【梳理·巩固】一、基础知识梳理并识记(一)解释加点的实词1.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2.去.今之墓而葬焉3.按.诛五人4.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5.慷慨得志之徒.6.况草野..之无闻者欤7.在丙寅三月之望. 8.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9.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10.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11.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12.大阉亦逡巡..畏义13.视.五人之死 14.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15.且矫诏..一击,不敢复有株治....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16.卒以吾郡之发愤17.而又有剪发杜门.. 18.忠义暴.于朝廷19.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墓道..之下 20.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二)指明通假并解释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2.独五人之皦皦3.敛赀财以送其行(三)指明活用类型并解释1.以旌其所为2.去今之墓而葬焉3.其疾病而死4.缇骑按剑而前5.抶而仆之6.买五人之头而函之7.不能容于远近8.人皆得以隶使之9.安能屈豪杰之流 10.亦以明死生之大(四)找出下列语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
1.郡之贤土大夫请于当道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3.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4.吴之民方痛心焉5.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6.非常之谋难于猝发7.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二、自主巩固翻译下列文言句子并标出得分点(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2)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3)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苏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2专题《五人墓碑记》教案
高中语文第2专题《五人墓碑记》教案苏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掌握词类活用现象及判断技巧。
教学重点:理解和区分活用类型。
教学难点: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教学手段:学案、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作业评价:1、一组罗宇杰、七组朱泓宇未完成学案,各扣1分2、完成得较好的组:2、4、5、6、8各加1分3、完成得最好的组:3(王诗雯、王良彬、罗佳妮、郑静)加2分六、巩固反馈:(1)“貌”:名词,状语,表面上(答“礼貌”错)(2)“疾病”:名词,动词,患疾病(3)“夜”:名词,状语,夜晚(4)“前”:名词,动词,走山前(答“向前”错)(5)“抚”:名词,动词,抚慰(答“安抚”也对)(6)“日”:名词,状语,每天(答“天天”也对)(7)“株”:名词,状语,用株连的方式(或动,动,株连)(8)“哀”:动,为动词,为······哀叹(9)“分”:名词,状语,按照职分(10)“道”:名词,动词,取道(11)“先”:形容词,名词,表率(12)“屈”:动词,使动词,使······屈身(13)“轻”:形容词,意动词,认为······轻,轻视(14)“前”:名词,动词,走上前(15)“重”:形容词,名词,重大作用七、布置作业:背诵默写《五人墓碑记》五、六段附:课堂演练①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草”“露”本来是词,此处作 _语,意为 _②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本来是词,此处作 _语,意为 __③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墓”本来是词,此处活用为 _词,意为 __④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函”本来是词,此处活用为 _词,意为 ____ ____⑤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序”本来是词,此处活用为 _词,意为 ______⑥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之《五人墓碑记》复习教案 苏教版必修3
《五人墓碑记》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能口述作者的相关知识〔天如、西铭、七录斋、《七录斋集》、应社、复社〕;2.能给24个加点字注音;3.能写出“除、去、按〞等12个实词的意思;;4.能写出“有、皦、赀〞三个通假字的用法和意义;5.能写出“行为、私人、颜色、非常、首领、痛心〞等古今异义词的用法和意义;6.能写出“墓、疾病、先、前、仆、函、远近、隶、屈、明、大〞等词的活用情况和意义;7.能写出“当、盛、发、徒、卒、私〞这六个词在句中的不同意思;8.能辨析“以、而、焉、之、其、于、为〞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9.能准确辨析课文中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
10.能准确翻译文中的三句话。
课前预习作业一.文学常识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明末政治活动家、文学家。
自幼勤学,书斋名为“七录斋〞。
著有《七录斋集》。
天启年间,在太仓组织成立应社;崇祯时,与同乡张采等了组织爱国社团复社。
二.拼写以下24个字词的拼音。
张溥.(pǔ) 蓼.〔liǎo〕洲祠.(cí) 湮.(yān)没皦皦.〔jiǎo〕赀.(zī) 缇骑..(hùn)〔fān〕傫.〔lěi〕然..(tí)〔jì〕抶.〔chì〕溷藩詈.(lì) 缙.(jìn)绅.(shēn) 矫诏.〔zhào〕逡.巡(qūn) 投缳.(huán)赠谥.〔shì〕褒.〔bāo〕美户牖.(yǒu) 扼腕.〔wàn〕社稷.〔jì〕冏.〔jiǒng〕三.解释以下12个加点实词的意思。
1.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清除,整理2.去.今之墓而葬焉距离3. 按.诛五人追究,查办4.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并合在一起的样子5.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6.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改变7.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顾惜8. 大阉亦逡巡..畏义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9. 视.五人之死比照10.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惋惜;空四.找出以下句子中的三个通假字并解释。
《五人墓碑记》教案(第2课时)
《五人墓碑记》教案年级组别高一年级语文组审阅(备课组长)审阅(学科校长)主备人使用人授课时间课题苏教版语文必修三专题二《五人墓碑记》(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学会从作品语言入手,了解作品时代背景,准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抗争经过及五人的英勇气概。
过程与方法积累第三、四、五段古代汉语知识,如重点实词、虚词,常见的特殊句式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五人就义的意义,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教学重点通过积累文言知识点,以及正反对比的写作手法,了解抗争经过及五人的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了解五人就义的意义,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教学方法“三学一教”四步教学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一明标自学过程设计二次备课一、导入教师根据各班情况,复习重点字词。
二、自学指导一1、齐读第三节,解决第三节中的文言知识先:形作名,这里“表率”之意。
赀财:钱,款子。
赀通“资”。
前:方位名词作动词。
走上前或向前。
谁为:为谁,倒装句。
或:谁为(之),省略句。
仆:使…倒下,动词的使动用法。
抚:名作动词,巡抚,抚慰。
私人:心腹,亲信,党羽;此指毛一鹭。
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
所由使:由他主使。
由:介词。
“所由”是介宾词组倒置。
痛:恨。
痛心,即“痛于心”,在心里恨。
既而:不久以后。
乱:形作动,作乱,暴动。
傫然:并合在一起的样子。
傫:捆缚。
2、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一说这次暴乱的经过(提示: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明确:起因:周公被逮,士人声义发展:缇骑厉斥,众不能堪英勇抗暴高潮:吴民痛心,噪而相逐结局:中丞请示,按诛五人自学指导二:齐读第四节,解决第四节中的文言知识当刑:临刑。
当:面对,对着。
詈:骂。
颜色:面容,脸色。
古今异义,色彩少:稍微,略微。
发:“拿出”之意。
函:名作动,用匣子装。
卒:最终,终于。
全乎:完整的样子。
自学指导三:齐读第五节,解决第五节中的文言知识缙绅:士大夫,做官的人。
苏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2专题《五人墓碑记》学案
高中语文第2专题《五人墓碑记》学案苏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课文言实词,整理“之、其、而、则、或、即、既”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2、辨清课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积累文言常识。
3.、了解本文夹叙夹议、正反对照揭示主题的写作方法。
【学法指导】结合课下注释和手中材料翻译全文。
一、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今江苏太仓县)人。
晚明政治活动家和文学家。
张溥自幼勤学,读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七录斋”。
张溥青年时候正是魏忠贤阉党专政,东林党人受到残酷镇压的时代。
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以继承东林为己任,结纳社会上有节气、有操守、有学识的士大夫知识分子,重视发现和推举有操守的学者,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
他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章,内容充实,风格朴质,著有《七录斋集》。
2、背景简介: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权,他排斥异己,杀戮大臣,暴虐无道,形成了“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的局面。
应天巡抚周起元得罪魏阉而被免职。
已削职乡居的周顺昌,同情周起元而当众辱骂魏阉,魏因此怀恨在心。
天启四年,苏州丝绸工业不堪剥削而罢工。
魏阉死党、巡抚毛一鹭把“煽动”罢工的罪名强加于周顺昌。
天启六年,魏忠贤派爪牙到苏州逮捕周顺昌,并趁机勒索,激起人民极大愤慨。
于是趁毛一鹭等人逮捕周顺昌之机,群起反抗。
他们毁官府,杀缇骑,毛一鹭躲进厕所才免一死。
这次斗争被镇压后,朝廷在苏州大肆捕人,市民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
次年,崇祯帝即位,罢黜魏忠贤,并贬往凤阳看陵,走在途中,畏罪自杀。
阉党失败,周顺昌冤案始得昭雪。
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烈士,苏州乡绅吴默等人收葬颜佩韦等五人尸体于虎丘山塘的魏生祠──普惠祠内,并立了墓碑,称为“五人之墓”。
3、文体简介:碑记,又称“碑志”,刻在墓碑上,用于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死者功德。
二、辨形正音蓼.洲()被逮.()皦皦.()赀.财()逡.巡畏义()缇.骑.()溷.藩()傫.然()詈.之()投缳.道路()猝.发()抶.打()缙.绅()户牖.()蹈.死不顾()阉.党()矫.诏()佯.狂()扼腕.()暴.于朝廷()社稷.()匹.夫()钩.党()冏.卿()高爵.显位()张溥.( ) 废祠.()淹.没()曷.故()赠谥.褒美()三、基础知识:1、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古今字①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语文必修3苏教版专题二版块二《五人墓碑记》精品教案(二(第1课时)
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版专题二板块二《五人墓碑记》精品教案(二(第1课时)导语设计名言导入生命的价值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著名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毛泽东曾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这些名言,仿佛仍在我们心中回荡。
为什么有的人虽生犹死,而有的人却虽死犹生?怎样的生命才最有价值?明代张溥先生的《五人墓碑记》也同样记述了五义士就义的壮举,义士的悲壮故事对生与死的问题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感受英雄的壮举、豪杰的正气。
文本解读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1)作家简介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
江苏太仓人。
明崇祯进士,选庶吉士。
自幼发奋读书,明史上记有他“七录七焚”的佳话。
与同乡张采齐名,合称“娄东二张”。
两人相互砥砺,崇尚节气,切磋文理,立志改革世风日下的文坛。
天启四年(1624年),二人在苏州创建应社。
天启六年(1626年),撰写《五人墓碑记》,痛斥阉党。
崇祯元年(1628年),与张采一起,在太仓发起了驱逐阉党骨干顾秉谦的斗争,所撰散文,脍炙人口,因此,“二张名重天下”。
崇祯二年(1629年),组织和领导复社与阉党作斗争,复社的声势震动朝野。
张溥一生著作宏丰,编述三千余卷,涉及文、史、经学各个学科,精通诗词,尤擅散文、时论。
(2)《七录斋集》的由来张溥读书有一个习惯:每读一篇文章,总是先抄录下来,背诵一遍,然后烧掉。
随后重抄一遍,再背诵,再烧。
如此反复7次,把这篇文章背熟。
因而他的书房名为“七录斋”,他的文集名为《七录斋集》。
2.基础积累字音蓼.洲(liǎo)逆阉.(yān)旌.旗(jīnɡ)湮.没(yān)皦.皦(jiǎo)赀.财(zī)缇.骑(tí jì)抶.仆(chì)溷藩..(qūn xún)投缳.(huán)..(hùn fān)曷.(hé)逡巡赠谥.(shì)户牖.(yǒu)詈.骂(lì)冏.卿(jiǒng)废祠.(cí)缧.然(lěi)缙.绅(jìn)猝.发(cù)词义以旌其所为:“旌”,表彰,表扬。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五人墓碑记》教案
临清市第三高级中学语文编写人:黄汝君审稿人:甄春青《五人墓碑记》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2.了解本文跌宕多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3.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教学重点】1.夹叙夹议,运用对比方式进行议论,同时兼用抒情的写法。
2.在熟读的基础上,掌握本文涉及到的实词及文言句式,进一步巩固词类活用,以增强语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1.本文叙述和议论之间的转承结合。
2.运用注释,系统了解有关历史背景,并由此领会五人牺牲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文是一篇墓碑记。
墓碑记在古代文体中属于杂记,因为它必须说到死者生平中的重要事迹,要抒发作者对死者的悼念之情,有时还要由叙入议,谈一点作者的感受,因此它常常是将记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而本文跟一般的墓碑记又有所不同:它有着浓郁的政治色彩。
因为五位义士是在反阉党斗争中牺牲的,作者站在当时的进步社团复社的政治立场上,在歌颂他们“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同时,又严厉地批判了阉党的罪恶行径及附逆者的卑劣品质——这种对比的论述方式是贯穿全文始终的。
议论,这是本文的核心。
困难在于:学生对明朝天启年间因宦官专权而造成政治极端黑暗的情形不甚熟悉,如不经反复诵读,很难进入作者的思想感情境界,对本文“感慨淋漓,激昂尽致”的特点也就不容易体会得真切。
2.教学方法。
根据本文特点,必须要求学生全文诵读,才能卓有成效地实现“教学目的”中所列的三条要求。
为此,本文拟采用诵读教法,而辅之以评点。
诵读要求读出语气,以此导入作者的思想感情境界;还要读出层次感,以此帮助学生体会行文的发展变化。
个别难词难句的解释可以穿插在诵读和评点之间进行。
预习时宣布教学目的以引起学生注意,知所遵循。
3.课时安排。
本文用3课时。
分配如下: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及文章背景,诵读第1、2段。
语文必修3(苏教版)2-1-2 五人墓碑记
第2课时五人墓碑记研习梳理【字词梳理】1.正音蓼.蓝()废祠.()皦皦.()敛.()赀.()财缇.()骑.()抶.而扑之()鞭笞.()呵.斥()傫.然()詈.骂()矫.诏()逡.巡()投缳.()佯.狂()户牖.()扼.腕()溷.藩()湮.没()答案:蓼liǎo,祠cí,皦jiǎo,敛liǎn,赀zī,缇tí,骑jì,抶chì,笞chī,呵hē,傫lěi,詈lì,矫jiǎo,逡qūn,缳huán,佯yánɡ,牖yǒu,扼â,溷hùn,湮yān。
2.辨音逮.捕()湮没.()逮.住()没.戏()答案:dài,dǎi;mî,mãi。
3.辨形()巡(qūn)()号(shì)()工(jùn)自()(yì)()峭(jùn)洋()(yì)英()(jùn)怙恶不()(quān)答案:逡,竣,峻,俊,悛;谥,缢,溢。
【文言整理】1.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同)(2)敛赀.财以送其行(同)(3)亦曷.故哉(同)答案:(1)“又”(2)“资”(3)“何”2.词类活用(1)去今之墓.而葬焉()(2)缇骑按剑而前.()(3)买五人之脰而函.之()(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5)人皆得以隶.使之()(6)不能容于远近..()(7)亦以明.死生之大.()(8)安能屈.豪杰之流()答案:(1)墓,名词作动词,修墓(2)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3)函,名词作动词,用木匣子装(4)抚,名词作动词,担任巡抚(5)隶,名词作状语,像奴仆那样(6)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处、近处(7)明,形容词作动词,表明;大,形容词作名词,重大意义(8)屈,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3.古今异义(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义:今义:路中间(2)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义:今义:属于个人或以个人身份从事的;非公家的(3)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义:今义:带头人(4)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义:今义:异乎寻常的;特殊的;十分(5)颜色..不少变古义: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6)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五人墓碑记》最新同步教案
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五人墓碑记》最新同步教案《五人墓碑记》教案【总体学习目标】1.学习全文,掌握课文中重点字、词、句的用法和意思;2.积累如下重要实词:去、声、相、发、按、逮、矫、视、私、徒;3.理解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以及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4.学习并能够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学习重难点】1.几个长句的停顿;2.几个疑难句子的翻译;3.掌握文中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4.积累重要实词【学法指导】了解一些背景知识;用好课本注释及工具书,读懂全文,准确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知识链接】1.五义士:颜佩韦(商人,为人慷慨,喜打抱不平)、杨念如(阊门外鬻衣)、沈扬(牙侩)、马杰(练武玩棒)、周文元(周顺昌的轿夫)。
颜佩韦等人过去互不相识,而且除周文元外,其它四人同周顺昌也毫无交往,在周顺昌被捕时,他们完全出于义愤自发参加斗争。
五人被捕后,对自己的作为,理直气壮,毫不隐讳。
天启六年七月中,苏州城布满警卫,戒备森严,就在阊门外吊桥上,五义士大骂魏忠贤和毛一鹭,从容就义。
临刑时,几万市民含泪同五人诀别。
2.周顺昌:(1584~1626),字景文,号蓼洲,苏州吴县人。
万历进士,任福州推官,后升吏部文选员外郎。
为人正直、清廉,疾恶如仇,对民间疾苦多所关注,后辞官还乡。
原应天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指斥魏阉并为之送行。
天启五年,被迫害的“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周顺昌又与他“周旋累日”,还把女儿许配魏大中的孙子。
魏忠贤获悉此事后指使东厂特务罗织罪名,借机陷害。
天启六年三月,周顺昌被逮到北京,在狱中受尽酷刑,同年六月十七日被拷死狱中,年四十三岁。
到崇祯元年才得以昭雪,赠太常卿,谥忠介。
3.张溥与复社: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现江苏省太仓县人)。
崇祯四年进士,“复社”的创始人和领袖。
复社成立于熹宗天启末年,是和阉党斗争的东林党的继续,他们自认为东林党的继起者。
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6课五人墓碑记教学案苏教版必修3(new)
第6课五人墓碑记(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今江苏省太仓县)人。
崇祯四年进士。
他曾和同乡张采等组织复社,继承东林党人的传统,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影响很大。
主要作品著有《七录斋集》,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评价晚明政治活动家和文学家。
张溥出身官宦门第,唯因婢妾所生,排行第八,故“不为宗党所重,辅之家人遇之尤无礼,尝造事倾陷诩之”,当面称他“塌蒲屦儿”,意为“下贱人所生,永远不出息".张溥遭此侮辱,勤奋好学,读书必手抄,抄后读过即焚去,如此反复七遍,冬天手冻裂,以热水浸暖继续再练。
后来他把他的书房命名为“七录”。
张溥写诗文的思路灵敏快捷,各方来征求诗文的人,张溥连草稿也不起,当着客人的面挥笔就写,一会儿就完成了,因此张溥在当时很有名气。
(一)背景链接本文写的是明末天启六年三月苏州百姓反抗阉党的斗争。
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权,阉党当政.天启六年,魏忠贤又派爪牙到苏州逮捕周顺昌,苏州百姓群情激愤,奋起反抗,发生暴动。
事后统治者大范围搜捕暴动百姓,百姓首领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
次年崇祯皇帝即位,罢黜魏忠贤,魏忠贤畏罪自缢,阉党失败,周顺昌得以昭雪.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义士,苏州百姓把他们合葬在城外虎丘山前面山塘河大堤上,称为“五人之墓”。
张溥于崇祯元年写下了这篇《五人墓碑记》。
(二)常识整理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有一月尔。
2018-2019学年语文苏教版必修3学案:02+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逆阉.( ) 皦.皦( ) 敛赀.( )溷.藩( ) 逡.巡( ) 投缳.( )赠谥.( ) 户牖.( ) 冏.卿( )【答案】 yān jiǎo zī hùn qūn huán shì yǒujiǒnɡ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独五人之皦皦( )(2)敛赀财以送其行( )【答案】 (1)“皦皦”通“皎皎”,明亮的样子(2)“赀”通“资”,钱财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而又有剪发.杜门( )发.其志士之悲哉( )(2)徒⎩⎨⎧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3)视⎩⎨⎧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4)行⎩⎨⎧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其辱人贱行.( )敛赀财以送其行.( )(5)按⎩⎨⎧ 缇骑按.剑而前( )按.诛五人( )以一平板按.其面( )(6)被⎩⎨⎧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将军身被.坚执锐( )(7)望⎩⎨⎧ 三月之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登轼而望.之( )深失所望.( )(8)除⎩⎨⎧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爆竹声中一岁除.() (9)于⎩⎨⎧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且立石于.其墓之门()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0)之⎩⎪⎨⎪⎧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四海之.大(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由是观之.( )佯狂不知所之.者( )(11)以⎩⎨⎧以.旌其所为(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谈笑以.死(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 (12)其⎩⎨⎧ 以旌其.所为(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答案】 (1)动词,拿出/动词,发动/名词,头发/动词,抒发 (2)名词,指同一类人/副词,空,徒然 (3)动词,比较/动词,看,端详 (4)名词,品行/名词,品行/动词,走,上路 (5)动词,用手压或握/动词,追究,查办/动词,按压 (6)介词,表示被动/动词,遭受,蒙受/动词,同“披”,穿在身上 (7)农历每月的十五日/动词,盼望/动词,遥望,远望/名词,希望 (8)动词,清理,修整/动词,授官/动词,清除,去掉/动词,逝去,过去 (9)介词,被/介词,向/介词,在/介词,对于 (10)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结构助词,的/音节助词,无实义/动词,往,到 (11)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用/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因为 (12)代词,代指五义士/代词,指自己的/指示代词,那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去今之墓.而葬焉( ) (2)其疾病..而死( ) (3)缇骑按剑而前.( ) (4)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 (5)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 (6)安能屈.豪杰之流( ) (7)不能容于远近..( ) (8)人皆得以隶.使之( ) (9)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 ) (10)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 (1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12)众不能堪,抶而仆.之()(13)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14)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答案】(1)名词作动词,筑墓(2)名词作动词,患病(3)名词作动词,走上前(4)名词作动词,用木匣子装,这里是用棺材收殓的意思(5)形容词作动词,老死(6)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倾倒(7)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人(8)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9)形容词作动词,表明;形容词作名词,重大意义(10)形容词作名词,先导、表率(11)名词作动词,伸张(1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13)名词作动词,抚慰(14)形容词用如动词,激动振奋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路中间。
苏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2专题《五人墓碑记》词类活用现象学案
高中语文第2专题《五人墓碑记》词类活用现象学案苏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了解“词类活用”的相关知识。
2、学会判断词语活用类型。
【学法指导】先了解“词类活用”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判断后边的词类活用现象。
一、名词的活用现象(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1、名词后面跟宾语(名词或者名词短语),这个名词就变成了动词。
如:“一狼洞.其中”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
2、名词前面有"乃、将、已、未"等状语,这个名词就可能活用成了动词。
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3、名词前面有"敢、能、欲(要)"等能愿动词,这个名词就可能活用成了动词。
如: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二)名词活用为使动词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中山狼传》例: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即使江东父兄可怜我使我继续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例: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所以大王不如使苏代向东去(回齐国),秦国一定怀疑齐国,而不相信苏代了]例: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修起房屋,四周墙壁一百方丈,将一座座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三)名词活用为意动词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做宾客)《伤仲永》例: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
[现在我还活着,而人们都欺侮我的兄弟,假使我死后,都会把他当作鱼肉了(任意宰割)]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况且我和你在江岸沙洲上捕鱼、打柴,把鱼虾当成伴侣,把鹿看作朋友)例:孟尝君客.我。
(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四)名词作状语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能做状语的,在文言文中,名词作状语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在朝廷上)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例: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之(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 教案
《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掌握本文重点实词“发、徒、私、行、明”等;掌握本文重点虚词“之、其、为”等;辨识课文中活用的词,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文言实虚词并熟练运用【教学过程】一、课前延伸(预习学案)二、课内探究(一)自主学习1.检查预习。
检查预习(提问重点..字词句,然后课件呈现预习学案答案)2.明确目标,安排自学。
(由学案知识转化为应对问题的能力)目标(1)归纳重点词:发、为(从课文中找出原句并解释)目标(2)(07年年某某卷)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07年某某卷)吾社之行为.士先者(06年某某卷)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05年某某)四海之.大,有几人欤(05年某某卷)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目标(3)综合应用1.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
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
”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
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阜而著之外阜也,君奚患焉?”(选自《吕氏春秋·权勋》)①假道于虞以伐虢①向虞国借道去讨伐虢国②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②如果收下了我的宝玉不借道于我③必不吾受也③一定不会收下我们的(东西)译文:从前,晋献公派荀息去向虞国借路以便攻打虢国。
荀息说:“请用垂棘之璧和屈地所产的良马作为礼物赠给虞公,这样去要求借路,一定会可以得到允许。
”晋献公说:“垂棘之璧是先君传下来的宝贝;屈地所产的良马是我的骏马。
如果他们接受了我们的礼物而又不借给我们路,那将怎么办呢?”荀息说:“不会这样,他们如果不借路给我们,一定不会接受我们的礼物;如果他们接受我们的礼物而借路给我们,这就好像我们把垂棘之璧从内府转藏到外府,把屈地产的良马从内厩牵出来关到外厩里。
有什么好担忧呢?”2..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语文必修3苏教版专题二版块二《五人墓碑记》精品教案(二(第2课时)
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版专题二板块二《五人墓碑记》精品教案(二(第2课时)导语设计合作探究1.在课文中画出转换行文角度的过渡句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明确:第1段的最后一句:“呜乎,亦盛矣哉!”用抒情方式结束叙事以引起议论。
第2段的最后“独五人之激缴,何也?”一句设问引起叙事。
第3段的开头“予犹记……”,其作用领起叙事。
第5段的开头“嗟乎!”,表示上文(第3、4段)的叙事已终结,由此转入大段议论。
第6段的开头“由是观之”,承接上文(第5段)的议论并进一步展开。
2.本文与其他墓碑记有什么不同?明确:墓碑记在古代文体中属于杂记,因为它必须说到死者生平中的重要事迹,要抒发作者对死者的悼念之情,有时还要由叙入议,谈一点作者的感受,因此它常常是将记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而本文跟一般的墓碑记又有所不同:它有着浓郁的政治色彩。
因为五位义士是在反阉党斗争中牺牲的,作者站在当时的进步社团复社的政治立场上,在歌颂他们“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的同时,又严厉地批判了阉党的罪恶行径及附逆者的卑劣品质——这种对比的论述方式是贯穿全文始终的。
3.文章的几个部分是怎样扣住文题展开叙议的?明确:第1段以“且立石于其墓之门”,点出墓碑;第2段写“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再次提及五人墓葬;第3段写吴民抗暴及五人受诛,以“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收结全段,极其巧妙地将笔锋转到题面上来;第4段写五人临刑的“意气扬扬”“断头置城上”“卒与尸合”,末句以“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十分自然地将文意钩回到题面上来。
第5、6两段,分别以“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和“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作进一步的点题。
全文紧扣题目,前后呼应,逐层深入,值得借鉴。
能力提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一定要遵循“扬弃”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本文思想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都有哪些?请作适当分析。
明确:1.进步性(1)作者站在反对阉党、支持群众抗暴斗争的政治立场上,歌颂五义士“激于义而死”的斗争精神,同时也看到了群众斗争的巨大力量,歌颂群众的伟大斗争,这是很可贵的。
苏教必修三《五人墓碑记》word教案2
五人墓碑记教案一、教学目标(一)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二)通过评点了解本文跌宕生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三)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作者构思这篇墓碑记的出发点是什么?分析:《五人墓碑记》是一篇墓碑记。
这种文体,通常是记述死者的姓氏、籍贯、出身、经历、生卒、年寿及其子孙的大概情况的。
如果按照这种文体的一般写法,那就容易写得平淡无奇,立意不高。
作者突破了一般程式,大胆地取舍,立足于历史斗争的高度,突出赞颂苏州民众,特别是五位义士反抗阉党的斗争精神,深刻阐发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重大意义,对这场抗暴斗争给予了高度评价,实际上为这场斗争做了个总结,这就是作者构思这篇墓碑记的出发点。
(二)本文与其它墓碑记有什么不同?分析:墓碑记在古代文体中属于杂记,因为它必须说到死者生平中的重要事迹,要抒发作者对死者的悼念之情,有时还要由叙入议,谈一点作者的感受,因此它常常是将记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而本文跟一般的墓碑记又有所不同:它有着浓郁的政治色彩。
因为五位义士是在反阉党斗争中牺牲的,作者站在当时的进步社团复社的政治立场上,在歌颂他们“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同时,又严厉地批判了阉党的罪恶行径及附逆者的卑劣品质——这种对比的论述方式是贯穿全文始终的。
议论,这是本文的核心。
(三)在课文中划出转换行文角度的过渡句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第1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呜乎,亦盛矣哉!”用抒情方式结住叙事以引起议论。
第2自然段的最后“独五人之曒曒,何也?”一句设问引起叙事。
第3自然段的开头“予犹记……”,其作用领起叙事。
第5自然段的开头“嗟夫”,表示上文(3、4自然段)的叙事已终结,由此转入大段议论。
第6自然段的开头“由是观之”,承接上文(5自然段)的议论并进一步展开。
(四)本文思想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都有哪些?分析:1.进步性:(1)作者站在反对阉党,支持群众抗暴斗争的政治立场,歌颂了五义士“激于义而死”的斗争精神,同时也看到了群众斗争的巨大力量,反映、歌颂群众的伟大斗争,这是很可贵的。
《五人墓碑记》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五人墓碑记》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五人墓碑记》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五人墓碑记》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五人墓碑记》的基本情节、主旨和文学特色。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自我意识,提高情感认知和自我决策能力。
二、教法措施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大量阅读、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锤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实践教学法:通过参观墓葬、写作和演讲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五人墓碑记》的基本情节和主旨。
2.《五人墓碑记》的文学特色和背景知识。
3.《五人墓碑记》的阅读和分析技巧。
4.《五人墓碑记》的写作与表达。
四、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了解并探究学生有关墓地和死亡的文化与认知背景。
提问:为什么人们建造墓地?你对死亡有什么想法?2.阅读教学(1)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并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
(2)带领学生深入分析主人公的性格、言行和命运,以及小说的主题和文学特色。
(3)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小说中各种隐喻、象征和反思,比如“枫叶”、“银杏”等自然景观,以及“鬼魂”、“蝉”等文化或宗教符号。
3.写作教学(1)以《五人墓碑记》为主题,让学生自由创作短篇小说、诗歌或散文,写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2)鼓励学生根据小说情节和文学特色,进行表达和演讲,以提高学生的口语和表达能力。
4.实践体验(1)组织学生参观墓地,感受人生短暂、生死相依的主题,了解人类对死亡与命运的各种印记。
(2)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人类命运与社会关怀类的志愿者活动,体验志愿者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笔试成绩:分析学生对小说情节、主题、文学特色的把握和理解情况。
2.实践表现:观察学生参观墓地、进行实践活动和演讲的表现和创新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第2专题《五人墓碑记》学案二
苏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课文言实词,整理“之、其、而、则、或、即、既”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2、掌握文言句式。
【学法指导】结合课下注释和手中材料翻译全文。
一、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今江苏太仓县)人。
晚明政治活动家和文学家。
张溥自幼勤学,读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七录斋”。
张溥青年时候正是魏忠贤阉党专政,东林党人受到残酷镇压的时代。
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以继承东林为己任,结纳社会上有节气、有操守、有学识的士大夫知识分子,重视发现和推举有操守的学者,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
他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章,内容充实,风格朴质,著有《七录斋集》。
2、背景简介: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权,他排斥异己,杀戮大臣,暴虐无道,形成了“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的局面。
应天巡抚周起元得罪魏阉而被免职。
已削职乡居的周顺昌,同情周起元而当众辱骂魏阉,魏因此怀恨在心。
天启四年,苏州丝绸工业不堪剥削而罢工。
魏阉死党、巡抚毛一鹭把“煽动”罢工的罪名强加于周顺昌。
天启六年,魏忠贤派爪牙到苏州逮捕周顺昌,并趁机勒索,激起人民极大愤慨。
于是趁毛一鹭等人逮捕周顺昌之机,群起反抗。
他们毁官府,杀缇骑,毛一鹭躲进厕所才免一死。
这次斗争被镇压后,朝廷在苏州大肆捕人,市民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
次年,崇祯帝即位,罢黜魏忠贤,并贬往凤阳看陵,走在途中,畏罪自杀。
阉党失败,周顺昌冤案始得昭雪。
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烈士,苏州乡绅吴默等人收葬颜佩韦等五人尸体于虎丘山塘的魏生祠──普惠祠内,并立了墓碑,称为“五人之墓”。
3、文体简介:碑记,又称“碑志”,刻在墓碑上,用于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死者功德。
二、辨形正音
三、基础知识:
1、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古今字
①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同,意为 ________________
②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同,为 __________
③蹈死不顾,亦曷故哉?同,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①吾社之行为
..士先者。
意为 ______________
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意为 ______________
③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意为 ______________
④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
..之谋,难于猝发意为 ______________
⑤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以老于户牖之下意为 ______________
⑥吴之民方痛心
..焉意
为 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句式类型:
(1)谁为哀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钩党之捕遍于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 (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_______________ (4)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_______________ (5)中丞匿于溷藩以免_________________ (6)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_______________ (7)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_______________ (8)不能容于远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延_______ (10)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________________ (11)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______ (12)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____________ (13)激于义而死焉者也________________ (14)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________________ (15)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_______(16)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____________ (17)斯固百世之遇也。
_________________(18)予犹记周公之被逮______________ (19)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第一段:
(1)解释加点词语: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
者也。
至于
..()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
..(),即.()除.()逆阉
()废祠
..()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
()旌.()其所为
..(),亦盛矣哉!
..()。
呜呼
(2)判断划线句式:
①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重点语句:
①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文段大意:叙述五人的___________及建墓立碑的___________蕴含了作者对五人的____________之情,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