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双江镇历史人物
超越一姓一族的黄兴家风

光辉足迹·追寻_本刊记者出长沙城,沿浏阳河东行35里,便可到达辛亥革命元勋黄兴位于长沙县黄兴镇凉塘的故居。
1874年10月25日,他出生在这里。
黄兴与孙中山合称“孙黄”,他一生戎马倥偬,恪守“笃实”“无我”的人生信条,并以此教育子女,赢得生前身后名。
1912年秋,黄兴的长子黄一欧和长女黄振华由湖南都督府资送赴美留学。
为此,黄兴为黄一欧题写“笃实”二字,希望他为人处世谦虚谨慎,笃实厚重。
后来,又写了“无我”赠予黄振华。
自此,“笃实”“无我”的家训便确立了下来。
湖南省委党校教授汪太理说,黄兴的家风内涵非常丰富,与其他家族的家风不太一样,它不是立足于一姓一族的兴旺发达,而是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且放眼全球,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庶几近之,这个非常令人敬佩。
黄兴的长孙——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常委、民革湖南省委副主委,现任黄兴研究会会长的黄伟民告诉记者:“我们做孙辈的都没有见过爷爷,但他留下的家训对我们影响很深,‘笃实’‘无我’意思是做人要实事求是,干事要脚踏实地,要牺牲小我成全大我。
他的一生完全实践了这样的人生信条,我们也一直努力这样做。
”黄伟民每次说起祖父的事迹时都异常骄傲。
面对外界对祖父的不同声音,他很平静。
他说:“评价历史人物,本就该百家争鸣,这也符合祖父包容的胸襟。
”正所谓“褒贬不计,功过有天,但问耕耘,莫问收获”。
“毁家”革命黄兴原名轸,从小就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
1892年,他和地方绅士廖星舫的女儿廖淡如结婚。
同年,儿子黄一欧出生。
1896年,女儿黄振华出生。
黄兴读书一直成绩很好,得到授业老师的好评。
1898年,黄兴被选拔进入武昌两湖书院,他在12次大考中6次排名第一,院长梁鼎芬对他赞不绝口,称其“品学兼优,智虑精明,文似东坡,字工北魏,诗尤豪气磅礴”。
黄兴的家里比较富裕。
黄振华在一次采访中介绍,她5岁的时候,家里共有9位佣人,其中3位轿夫、2位传达、2位厨师、2位女工。
家境优渥、学业有成,如果沿着学而优则仕的道路走,可谓最是稳妥;但他却不在乎这些,面对积贫积弱的国家,他的理想是挽救民族危亡。
李象鹍——清代进士长沙李氏名人

李象鹍——清代进士长沙李氏名人
李象鹍,原名象鸣,字云皋,号双圃,别号渔樵散人,湖南长沙人。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壬寅七月初十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府长沙县清泰都十甲,即今长沙县福临镇境内。
五岁入私塾读书。
十岁同兄李象鹄读书。
十六岁中秀才(郡廪生),入岳麓书院读书。
1804年,参加嘉庆甲子科湖南乡试,中第四十四名举人。
1811年,参加嘉庆辛未科会试,中三甲第四名进士。
钦点翰林院庶吉士。
1814年,散馆授职翰林院检讨。
充文颖馆提调,治河方略总纂,国史馆纂修。
1819年,任嘉庆庚辰科会试同考官。
1821年,道光壬午年,京察一等记名。
旋任直隶宣化府知府。
1824年,调任正定府知府。
1825年,调任保定府知府。
1826年,升任直隶通永道道台。
1827年,调任河南粮盐道道台。
1829年,丁父忧,回家守孝三年。
1833年,授江西吉南赣宁道道台。
1836年,擢升江苏按察使。
1837年,升任江苏布政史。
1838年,调任贵州按察使。
1844年,乞假归乡,不许。
1845年,入京奉旨,以三品京堂候补。
仍乞假归乡,终许。
1849年,己酉十一月二十二日卒,葬长沙市浏阳门外阿弥岭加爵陇山上。
敕授儒林郎,诰授中宪大夫,诰授荣禄大夫。
崇祀乡贤祠。
著有《棣怀堂随笔》十一卷,《云湖合编》又名《馆阁诗赋钞》一卷。
[历史名人]长沙县十大历史名人——黄兴
![[历史名人]长沙县十大历史名人——黄兴](https://img.taocdn.com/s3/m/4366def4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0f.png)
[历史名人]长沙县十大历史名人——黄兴黄兴介绍:黄兴(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汉族,原名轸,改名兴,字克强,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曾用名李有庆、张守正、冈本、今村长藏。
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
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
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和领袖,以字克强闻名当时,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
1916年10月31日,黄兴病故于上海。
1917年移柩长沙,同年4月15日,受民国元老尊以国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
著作有《黄克强先生全集》、《黄兴集》、《黄兴未刊电稿》及《黄克强先生书翰墨绩》刊行。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任陆军总长。
袁世凯称帝时,任讨袁总司令。
早年求学:黄兴1893年入长沙城南书院,22岁时考中秀才,1898年调长沙湘水校经堂,复选调武昌两湖书院深造,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毕业于武汉两湖书院,次年春被湖广总督张之洞选派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学习。
他喜好军事,课余曾请日本军官讲授军事课程,每天清晨必练习骑马、射击,为日后领导武装起义准备了条件。
投笔从戎:光绪二十九年,为抗议沙皇俄国侵占我国东北,与同学二百余人组织拒俄义勇队(后改为学生军、军国民教育会)。
同年回国,在长沙邀集陈天华、宋教仁等二十余人,成立革命团体华兴会,被公推为会长。
随后联络会党,仪定于次年秋乘慈禧过70岁生日时在长沙起义。
事泄,黄兴逃亡日本。
光绪三十一年,在日本结识孙中山,大力支持孙筹组革命组织同盟会,任同盟会庶务(相当于协理),成为会中仅次于孙的领袖,随后即将主要精力放在发展革命分子、组织武装起义上。
他亲自掌握留日陆军学生的入会工作,从中选拔坚定分子组织“丈夫团”,为武装起义准备力量。
领导义军:光绪三十三年至河内,先后参与或指挥了钦州、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州、廉州、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都遭失败。
宣统元年(1909年)秋,受孙中山委托,在香港成立同盟会南方支部,策划在广州新军中发动起义。
湖南的近代历史事件人物

湖南的近代历史事件人物中国近代历史十分曲折和耐人寻味,近代建筑是曲折近代历史的见证场所和文化载体。
近代百年之中,基督福音传入中国,今天店铺给大家带来了湖南的近代历史事件人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湖南的近代历史事件人物一:曾国藩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原名子城,派名传豫,今湖南双峰人。
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23岁取秀才,入县学;24岁入岳麓书院,中举人;1838年,入翰林院,学习程朱理学,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后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升礼部右侍郎、署兵部左侍郎。
曾两次上疏,为清廷出“教诲、甄别、保举、超擢”之策,为朝延赏识。
其时,太平军从广西进军湖南,围长沙,克武昌,轻取沿江州县,江南大震。
曾国藩奉命在湖南帮办团练以抗拒太平军。
曾以罗泽南的乡勇为基础,“别树一帜,改弦更张”,组成一支地主阶级武装。
利用封建宗法关系作为维系湘勇的链条,士兵由营官招募。
每营士兵只服营官一人,整个湘勇只服从曾国藩一人,形成严格的封建隶属关系,战斗力很强。
他驻衡州,造战船,劝捐助饷,大事训练,成为镇压太平军、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重要支柱。
曾国藩治学严谨,崇尚儒学,其学术思想以程朱理学为主体,把中国封建文化归纳为“义理、词章、经济、考据”四门学问,有独特见解,对当时和以后都有一定影响。
其著述多收入《曾文正公全集》。
湖南的近代历史事件人物二:彭德怀彭德怀(1898—1974)原名得华,号石穿;1898年10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石潭镇乌石寨彭家围子;1974年11月29日14时25分在北京含冤辞世;前妻刘坤模(1910—?),后娶浦安修(1918—1991)为妻,无子女。
彭德怀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吴文炳烈士事迹

吴文炳,长沙县双江镇(原尊阳乡)人,1887年9月6日生。
辛亥革命爆发后,其带头推翻帝制,推行义举办校。
1926年加入共产党。
他参与开展农协运动,办农民夜校,建自卫武装。
妻子吴杨氏和儿子吴学谦也分别加入共产党、共青团。
“马日事变”后,全家和农协会员们一道坚持地下斗争。
1928年春,吴文炳在长沙县委书记吴本德指导下组建长沙游击队,任大队长兼书记,并在双江华坡和金井河畔办起两个农会哨棚。
县团防局多次围捕,并勾结土豪劣坤血洗尊阳区,致使100多革命者惨遭杀害。
吴文炳带领游击队惩处了当地3个罪大恶极的土豪劣坤,他告诫游击队:“革命不怕流血牺牲”。
一日夜,吴文炳召集队员开会。
不料叛徒告密,他们被团防局包围,20多人被捕,关押在司门口监狱。
敌人欲从吴文炳口中获取长沙县地下党的情况,对他进行威逼利诱审讯。
但吴文炳视金钱名利如粪土,痛骂敌人一番。
敌人对吴文炳进行三次酷刑拷打。
他的鲜血染红墙壁,仍是一言不语。
敌人将其儿子吴学谦等三名队员一并押进刑室,欲以骨肉亲情来刺激吴文炳。
但四颗赤心同仇敌忾,视死如归。
吴文炳和儿子及两名队员终被敌人杀害。
1930年7月,尊阳区成立农民赤卫队,吴文炳之妻继承夫志,继续革命后勤工作。
同年9月,其妻吴杨氏也被“铲共义勇队”杀害了。
双江镇人文资源概况

长沙县双江镇特色人文资源概况一、饮食文化双江镇地处边远,远离了城市喧嚣,保存了众多原汁原味的美食,在这里一菜一羹都是用心烹制,背后饱含着双江人民的人情关怀,体现着不一样的人文情愫。
1、红薯粉皮,顾名思义,是用红薯粉为原料制作的粉皮,说它是粉皮,那是因为形状像动植物的皮,每张粉皮都是圆形,直径大约40厘米左右,厚度约为1毫米。
红薯粉皮,味道纯正,清凉爽口,是人们喜食的下酒佳肴,并且营养丰富。
2、红薯片的生产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红薯片是选用优质的红薯为主要原料,结合传统工艺生产而成。
其片薄,纯净光亮,整齐柔韧,洁白透明,入口即食,吃起来爽滑耐嚼,风味甘甜独特。
民间因无文字记载制作红薯片的说法。
实际上也很难究其是谁发明的,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而逐步流传到了现在的传统饮食工艺。
3、栗子豆腐,不得不提的山野美食。
我这里说的“栗子”不是大家熟知的板栗,这是一种山上杂木树上生长的天然野坚果,生长周期需要一年,我们通常叫它“石栗子”。
“豆腐”也不是豆子做的,而是粘米。
栗子豆腐纯天然的农家小吃,它的食用方式很多,可以油炸、煎炒、做汤,虽带微微涩味,但贵在新鲜、天然。
特别是用火焙后,轻微的涩味已经去除,再去食用味道更是妙不可言。
4、白玉豆腐,独特的风味。
农户自家种植的黄豆,不洒农药,不施化肥。
这样的豆子,晒干后取若干,在农家后院的石磨上磨成细细的豆浆,然后在炉灶上用柴火蒸成嫩嫩的豆腐老,趁热拌入一定比例的熟石膏再倒入专门的木箱中,冷却后便压成雪白细嫩的白玉豆腐。
这样的豆腐,用手指压一压,就像是十七岁少女的肌肤,极富弹性,即便不下锅,生吃一块,入口及化,豆腐性凉,吃罢,顿让人觉得神清气爽。
5、油豆腐是双江镇饮食文化资源中的一朵奇葩,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可上溯至宋朝,与罗代黑猪齐名,怀南先师是其鼻祖。
怀南先师因见识到面粉经油炸可以转变成其他美食,那豆腐经油炸也应该是可以变成美食的,于是他动手实践,无数次试验,反复总结经验,最终成就了今天盘中餐佳肴——油豆腐。
湖南省历代陈姓名人

湖南省历代陈姓名人茶陵人陈光问,唐天复元年(901)进士,时年69岁,授秘书省正字;沅江人陈起,宋景祐元年(1034)进士,终永州州判,所至皆有政声;零陵(今永州)人陈遘,宋元丰二年(1079)进士,靖康元年(1126)以资政殿学士光禄大夫知中山府,以死抗金兵;宜章人陈峒,南宋淳熙六年(1179)率农民起义;茶陵人陈泰,元延祐二年(1315)进士,任龙泉主簿,能诗善文;陈亮,明洪武元年(1368)为御史大夫;巴陵(今岳阳)人陈文仲,元至正三年德庆总管理万户,加光禄大夫、枢密院使;茶陵州人陈谦,明洪武三年(1370)进士,卒于泸州知州任上;陈南宾,元至正七年(1347)进士,明晋蜀府长史;湘潭人陈佑文,明洪武间湖州知府;常德人陈文质,官至广东佥事;蓝山人陈绍平,明洪武三十年进士,终迁浙江布政司参政;武冈人陈实,明宣德举人,累官至刑部郎中,出为镇江知府;临武人陈经,明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官终陕西按察使佥事;永明卫(今江永)人陈铨,明成化十七年进士,迁至四川副使;武陵人陈洪谟,明弘治九年(1496)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陈仲录,明嘉靖五年(1526)进士,官至山东按察使;曾孙陈之恪,明万历举人,累官至处州知府;仲录孙陈维国,清顺治九年(1652)进士,以授徒为业;华容人陈能,明正德九年(1514)进士,广西右参政;澧县人陈飏言,明书法家;郴州人陈缟,明正德举人,官升监察御史;攸县人陈五簋,明末诗人,著《憩岳吟》;武陵人陈思育,明嘉靖四十四年进士,以礼部左侍郎致仕;陈仲命,明隆庆举人,升江西佥事;其孙陈觐圣,清顺治十五年进士,著《乐余草堂集》;桂阳州(今桂阳)人陈尚伊,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终江西布政司左参政;零陵(今永州)人陈涧,明隆庆二年进士,升温、处兵备副使;祁阳人陈荐,明隆庆五年进士,终以户部尚书总督漕运,廉洁自守;衡阳人陈宗契,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晋太常寺卿,著《醒耳吹》;陈圣典,明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历官云南参政、江西副使;零陵人陈桢,博学,著《水云窝集》等;陈纯德,明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擢御史巡按山西,督畿辅学政;龙阳(今汉寿)人陈一揆,参与纂修《湖广通志》,有《沧浪集》等著作问世;攸县人陈之駓,学识贯通经史子集,时誉"楚南四家"之一;湘潭人郭金台,幼依舅氏姓郭,嗣子复陈姓,著《石村文集》等多种书;其孙陈鹏年,清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历官武英殿修书总裁,河道总督兼摄漕督,为官清正廉洁,诗古文词、书法名于一时,卒谥恪勤;其子陈树萱,官终户部左侍郎,陈树蓍,以父荫授刑部郎中,后官长芦盐使,终鸿胪卿;武陵人陈养元,清康熙间举人,署理太平知府,著《鹿山诗文集》;益阳人陈雅琛,清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天津知府,政余究心经史,古文名于一时;祁阳人陈大受,清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历官安徽、江苏、福建巡抚,终太子太保署直隶总督转两广总督,勤政恤民,卒谥文肃;其子陈辉祖,乾隆二十年(1755)以荫生授户部员外郎,官终闽浙总督兼浙江巡抚,后二年以牟利营私,责令自尽;大受侄陈率祖,清雍乾年间,善画山水花卉;其女陈发祥,亦为画家;道州(今道县)人陈文宣,官温州镇总兵;武陵人陈在玑,清乾隆十六年进士,历官尉氏知县、长沙教授,著《精斋文集》;龙山人陈元复,清画家;衡山人陈方恺,有文名,著《周易原书》等书;武陵人陈长镇,清乾隆十三年进士,充武英殿纂修,著《白云山房诗集》等;茶陵人陈安兆,著《大学疑思辨断》等书;攸县人陈梦元,清乾隆十九年进士,淡于宦途,以著述自娱;郴州人陈昭谋,清乾隆举人,分修《湖南通志》,主讲东山书院;长沙人陈士雅,清乾隆五十二年进士,历任朗江、石鼓、城南书院山长,著有《考古辨正》等书;武陵人陈楷礼,清嘉庆间举人,纂修《常德府志》,有《洞庭湖志》等书传世;衡山人陈梅,清嘉庆九年(1804)举人,署临安知府,能廉介自守;武陵人陈世昌,清嘉庆六年举人第一名,蒲州府同知,著《亲雅堂诗文集》;善化(今长沙)人陈新,清慈善家;其子陈岱霖,嘉庆二十五年进士,历任兵部郎中、监察御史;茶陵州人陈源兖,清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官吉安、广信、池州知府;长沙人陈炳元、陈得胜,武陵人陈大富,清泉(今衡南)人陈忠德,麻阳人陈开选,湘乡人陈致祥、陈东友、陈福万,湘军将领;衡山人陈焯墀,清道光间举人,直隶州知州,补用道;安福(今临澧)人陈盛韶,清道光三年进士,历官知县、同知,著《问俗录》等;武陵人陈启迈,清道光二十一年进士,官直隶布政使,旋巡抚江西;长沙人陈洪钟,清道光二十年进士,官刑部郎中,出任宜昌、施南知府;陈文黻,因军功授留坝厅同知;陈启泰,清同治七年(1868)进士,官终江苏巡抚,擅书法,精音韵考据;桂阳州人陈士杰,办团练,以军功升至浙江巡抚;湘乡人陈湜、陈济清,湘军重要将领;宁远人陈名钰,累军功署新疆按察使;新化人陈天华,反清先驱,著《猛回头》、《警世钟》等书;浏阳人陈作新,1911年湖南军政府副都督,旋被立宪派杀害,年仅25岁;衡山(今衡东)人陈范,辛亥革命前后报界闻人;其长女陈撷芬,创办中国近代第一份妇女刊物《女报》,自任主笔,第一个白话文女作家;湘阴人陈树藩,拥谭延闿统治湖南,先后任财政司(厅)长、官矿督办等职;其长子陈嘉佑,任北伐军湘军第一路司令,建国湘军第五军军长,1931年"9·18"事变后,鼓吹反蒋抗日;其堂侄陈嘉会,同盟会会员,随黄兴投身辛亥革命;陈嘉勋,同盟会会员,任上海交通大学训导长、湖南大学训导长、文学院院长、代理校长;嘉会次子陈崇武,国民革命军天水行营中将参谋长兼运输处长,奉令炸毁黄河大铁桥以阻日军渡河;长沙人陈文玮,创立商办湖南全省铁路有限公司、湖南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宁乡人陈家鼎,湘乡人陈方度,辛亥革命前后政治活动家;湘阴人陈炳焕,1920年卒于湖南财政厅厅长任上;湘乡人陈荆,反清志士;常德人陈强,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抗日战争时在长沙从事抗日救亡工作;醴陵人陈茂监,土木工程专家;湘乡人陈方度,护法期间,任两湖游击司令及第四路军司令;陈子博,早期湖南青年团组织书记;浏阳人陈清河、陈昌,平江人陈茀章、陈连军,麻阳人陈佑魁,耒阳人陈芬,醴陵人陈恭、陈觉,湘阴人陈毅安,长沙人陈启科、陈树湘,宜章人陈东日,桂东人陈奇,常德人陈昌厚、陈协平,茶陵人陈韶、陈冬尧,革命先烈;新化人陈润霖,辛亥革命时任湖南都督府教育司司长;醴陵人陈盛芳,土木工程专家;湘乡人陈松藤,《申报》、《大公报》编辑,后行医;江华人陈为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武陵人陈瑾昆,平江人陈长簇,法学家;益阳人陈天倪,经学家;麻阳人陈渠珍,有"湘西王"之称;湘乡人陈介,1935年任国民政府外交部常务次长;耒阳人陈耆芳,全国劳动模范;桑植人陈伯陶,民国长沙市市长,省人民政府参事;安化(今涟源)人陈浴新,国民革命军中将,省人民政府委员;衡山(今衡东)人陈衡哲,女,历史学家、作家;长沙人陈奎生,体育教育家;陈润泉,1949年任省立一中校长;陈子展,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武陵人陈友浩,人体解剖学家;浏阳人陈熹,园艺学家;益阳人陈建勋,中国基督教信义会全国总会副主席;湘潭(今株洲)人陈大榕,创办《湖南日报》,1949年去台湾;平江人陈再励,广西省副省长;长沙人陈科美,教育学家;陈康白,中国科学院秘书长;陈树人,无线电专家;陈公培,国务院参事;平江人陈立,工业心理学家;攸县人陈逵,翻译家、诗人;茶陵人陈希云,粮食部党组书记;醴陵人陈明仁,民国湖南省代主席,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湘乡人陈赓,无产阶级军事家;其子陈知庶,驻港部队副司令员;新宁人陈琮,财政学家;湘潭人陈仲明,合作经济学家;攸县人陈健民,佛学家;安福(今临澧)人陈采夫,中国远征军少将,省水利厅副厅长;长沙人陈汉平,台湾"财政部"常务次长;陈礼瓒,公路工程专家;醴陵人陈粹劳,省政府参事;宜章人陈光,广东军区司令员;长沙人陈士衡,电磁测量专家;湘乡(今双峰)人陈芸田,湖南省人大常委会第六、七届副主任;陈旭麓,历史学家;湘乡人陈一诚,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衡山人陈囗,女,数学家;衡山(今衡东)人陈少梅,国画家;桑植人陈有维,台湾"空军二级上将"副总参谋长;平江人陈棣华,新化人陈正湘,茶陵人陈外欧、陈志彬、陈浩,资兴人陈新华,澧县人陈明、陈本梴,攸县人陈旭榜,浏阳人江文(原名陈辉侃),长沙人陈德明,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湘潭人陈绍闻,经济史学家;长沙人陈贲,石油地质专家;陈正仁,细菌学、免疫学家;陈永倞,舞台美术设计专家;陈光宇,兵器专家;陈寿祖,材料工程专家;陈祜鑫,寄生虫学家;石门人陈士林,民族语言学家;湘潭人陈思聪,内科专家;陈德维,企业经济学家;慈利人陈能宽,金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新宁人陈贻焮,古典文学家;常德人陈又遵,政协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平江人徐敏,原名陈廷玉,女,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醴陵人陈一吾,水稻育种专家;湘乡人陈星旦,应用光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浏阳人陈文新,女,土壤微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邵阳人陈白一,工笔画家;新宁人陈昌笃,地植物学家;龙山人陈佩薰,女,鱼类学家;长沙人陈恭敏,话剧编剧、评论家;陈耀祖,分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令荐,电器设备与自动控制专家;陈光健,国家计委副主任;湘乡人陈庆云,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文囗,数学家;益阳人陈曲侯,昆虫学家;湘阴人陈晃明,工程光学专家;陈芜,剧作家;常德人陈昌曙,哲学家;临武人陈世廉,微波技术专家;常德人陈立英,女,云南省副省长;邵阳(今隆回)人陈早春,出版家;长沙人陈仲沪,数学家;陈蓉,女子射击运动员;陈铁迪,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陈倜嵘,激光学家;新化人陈远耀,病理学家;陈远荫,有机高分子化学家;长沙(今望城)人陈希孺,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宁乡人陈谷嘉,中国哲学史学家;陈晏清,哲学家;澧县(今津市)人陈岳武,林木遗传育种专家;桃源人陈蒲清,寓言学家;澧县人陈彰嘉,政协湖南省第八届副主席;醴陵人陈传淼,数学家;长沙人陈漱渝,鲁迅研究专家;邵阳(今新邵)人陈宏观,应用力学家;邵阳人陈望衡,美学家;衡阳人琼瑶,原名陈喆,女,作家;临澧美籍人陈文嘉,能源专家;长沙人陈翠婷,女子体操运动员;等等。
信仰的力量雨花先烈事迹选编

信仰的力量雨花先烈事迹选编《信仰的力量——雨花先烈事迹选编》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英勇的先烈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献身。
其中,雨花先烈的事迹至今仍然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激励着我们坚守信仰、追求真理。
下面,就让我们回顾一下雨花先烈的生动事迹吧。
雨花先烈,即卫立煌,湖南衡山人。
他出身贫寒,但不甘平庸的他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努力奋斗。
他眼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类解放的渴望,因此决定投身革命事业。
他坚定了信仰,相信只有通过彻底的改革,人民才能走向幸福。
1907年,卫立煌考入了湖南自强学堂,这为他的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
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呼吁独立、民主,为革命事业发声。
1915年,卫立煌赴上海进入同盟会,为实现国家独立而奋斗。
他曾积极参与“胜利会”的活动,为革命播撒种子。
1917年,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面对时局的变化,卫立煌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投身于农民运动。
通过深入农村调查,他了解到了农民的困境与需要,深入人民之中,唤起他们的觉醒和抗争的意识。
他深知,只有农民真正觉醒,革命的胜利才能得以实现。
1927年春,南昌起义爆发,卫立煌积极参与并成为起义领导者之一,以实际行动向国内外宣告革命的决心。
起义虽然遭遇失败,但卫立煌依然奋不顾身地指挥战斗,最终带领少数积极分子成功突围,为今后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
之后的岁月,卫立煌一直积极投身于党的建设和革命斗争中。
他先后担任中共南下各级领导职务,带领人民策应抗日战争,为保卫国家利益和人民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2年,他因执行任务被敌人俘虏,面临生死考验。
他被关押在日军占领区,处境危险。
但他坚守信念,丝毫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任务,甚至在困境中取得了一些战果。
1943年12月,卫立煌烈士坚贞不屈,英勇就义。
他的事迹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下被很好地保密,但他的精神永远熠熠生辉。
他的信念和行动,展示了信仰的力量无惧恐惧,也为后人树立了伟大的榜样。
岳麓山红色人物事迹

岳麓山红色人物事迹众多,以下是其中几位著名人物的事迹简介:
黄兴(1874-1916):原名轸,字克强,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现黄兴镇)。
他是中国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的先驱和领袖,中华民国创建人之一。
黄兴在1902年赴日留学,后与陈天华、宋教仁等创建华兴会,1905年与孙中山一同创建中国同盟会。
他积极参与并指挥了多次起义,包括震撼中外的黄花岗起义。
辛亥革命爆发后,他担任战时总司令,为革命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黄兴在1916年因病去世,享年42岁,1917年被国葬于长沙岳麓山。
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宝庆(今邵阳市洞口县)人。
他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
蔡锷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
蔡锷在1916年因病去世,年仅34岁。
次年,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他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
焦达峰、陈作新:他们都是清末湖南浏阳人,积极参与革命活动。
在辛亥革命中,他们领导了湖南新军起义,建立了湖南军政府。
然而,不久后焦达峰、陈作新被反动势力杀害,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此外,在岳麓山红色人物中还有张辉瓒等人。
张辉瓒在1930年与红军作战时兵败被俘并被处决,国府追授他为上将并在岳麓山择地落葬。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张辉瓒通常被视为反面教材。
以上仅是岳麓山红色人物事迹的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金井镇双江中心小学清明公祭活动

缅怀英烈,祭奠英魂
——金井镇双江中心小学清明公祭活动
4月2日,晴空万里,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长沙县金井镇双江中心小学组织学生在长沙县烈士陵园革命烈士
纪念碑前,举行“缅怀英烈,祭奠英魂”清明公祭活动。
据悉,该校100多名师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向革命先烈敬献花圈和象征和平的小白花,之后在陵园解说员林师傅的带领下,学习英烈英勇事迹和抗战历史,在享誉三湘的吴文炳烈士墓前鞠躬默哀。
本次活动以“缅怀先烈,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结合市教育局“红旗飘飘,引我成长”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爱国主义
精神,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是一次意义深刻的国防教育活动。
活动过后,学生纷纷表示,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革命烈士前赴后继,勇于抗争,勇于牺牲换来的革命果实,他们将继承革命先烈的红色精神,努力学习,勤奋进取,做一个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中国人,将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金井镇双江中心小小学通讯员:周静)。
长沙县双江镇历史人物轶事

长沙县双江镇历史人物轶事“恐不堪”每天将一大摞砖搬进搬出陶渊明《命子诗》云:“在我中晋,业融长沙。
桓桓长沙,伊勋伊德。
天子畴我,专征南国。
功遂辞归,临宠不惑。
孰谓斯心,而可近得。
肃矣我祖,慎终如始。
直方二台,惠和千里。
”诗中“我祖”即为陶渊明曾祖父、堪称东晋一代名臣的陶侃。
陶侃是江西鄱阳人,可他似乎注定此生功在长沙,与长沙结下了不解之缘。
年轻时,陶侃得到庐江太守张夔的赏识,出任督邮、县令和郡主簿等官职,表现出非凡的才干。
其时,长沙太守万嗣因事到庐江,见陶侃才干非凡,钦佩万分,说:“君今后必当有大名。
”万嗣命其子与陶侃结为朋友,从此,陶侃与长沙有了第一次交集。
311年,杜弢领10万流民在长沙举行起义,席卷湖湘,直逼荆州。
313年,已官至武昌太守的陶侃率部与义军激战武昌,使荆州转危为安,因之升为荆州刺史。
次年,陶侃统军入湘,直抵长沙。
为减少长沙百姓的战争之苦,陶侃并不急于进攻,而是“屯兵于城西”,与义军隔江对峙。
陶侃在岳麓山结庭以居,并手植杉树,世称“杉庵”,故址在今岳麓书院内濂溪祠旁。
陶侃并不急于攻打杜弢,而是做了一件与战事似乎毫不相干的事情。
他在自己家里放了一大摞砖,每天早上的时候把砖搬到外面,傍晚的时候又把砖搬进来。
手下见了,觉得这样每天搬来搬去自讨苦吃也太奇怪了,问陶侃为什么这么做。
陶侃回答说:“过尔优逸,恐不堪。
”言下之意就是“我不能过分悠闲安逸,每天以此来锻炼自己的体力。
”“陶侃运甓”的典故自然被誉为心有大志、不沉溺于安逸,坚持不懈、励志勤力的可贵和难得。
但现代文学大家林语堂一语道破天机,说陶侃的每天搬砖是一项真正的“健身运动”。
两年后,义军内乱,陶侃乘机重兵攻打。
杜弢兵败,陶侃进驻长沙,居贾谊故居料理军政事务。
由于连年战乱,长沙已是地荒人稀,经济凋敝。
一次,陶侃出游,路见一人手持一把未熟的禾稻,便询其缘由,此人回答:“行路所见,随意取之而已。
”陶侃一听,大怒说,你既不种田,而以偷人禾稻为乐,乃令随从“执而鞭之”。
抗日英雄杨闇公事迹汇总

在近现代时期,中国一直面临列强的欺凌,许多爱国志士为了挽救危急存亡的中国,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为国家的发展强大而努力奋斗。
外敌未清除之时,蒋介石等人公然背叛革命,残忍地杀害了许多爱国的革命者,他们用鲜血与牺牲唤醒国人的斗志,彻底让中国人民看清反动派的真面目。
1927年3月31日,反动军阀刘湘趁着中国共产党在重庆举办“重庆各界反对英美枪击南京市民大会”时,指挥军队进行残忍的血腥大屠杀,许多爱国人士都被残忍杀害。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杨闇公不幸被捕,而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杀害,年仅29岁。
(备注:北伐军攻占南京后,民众举行庆祝集会,英国军舰突然开炮轰击,造成2000多人死伤。
)杨闇公,1898年出生在重庆潼南县双江镇,他从小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立志救国。
15岁进入南京军官教导团学习并加入国民党,当时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残害爱国人士,独揽国家大权。
杨闇公对袁世凯的行为非常不满,于是开始从事反袁斗争。
杨闇公认为救亡图存不仅仅只靠脑袋想一想就行,自己还需要有过硬的本事,于是决定前往日本留学深造。
1920年,22岁的杨闇公从日本留学归国,他在日本接触到很多先进的思想,并且转而信仰共产主义,他确信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挽救中国。
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开始,杨闇公就已经看到国民党内部的严重问题,导致中国革命不成功、不彻底。
回国后,杨闇公在重庆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启蒙宣传活动,还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4年,杨闇公与吴玉章等人在成都成立中国青年共产党,他担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组织部长。
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洗礼后,杨闇公毅然转而选择信仰共产主义,并积极从事革命活动。
不久后,杨闇公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还与吴玉章、童庸生等人一起整顿和改组四川国民党组织,实现了四川省内的国共合作。
杨闇公在四川地区组织领导开展反帝反军阀的斗争,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
不久后,杨闇公被选为中共四川地方委员会书记,还担任地委军委书记。
关于党史教育评估报告【四篇】

关于党史教育评估报告【四篇】【篇一】党史教育评估报告今年以来,长沙县史志档案局在省、市党史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存史、资政、育人功能,围绕体制机制、宣传教育、编撰编研等认真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考核激励并重,工作机制不断健全优化考核机制,继续面向全县各单位实行史志档案工作综合年检,将党史工作纳入镇(街)、科局领导班子绩效考核范围,在党史资料征集、宣传教育等方面进一步细化、量化任务,将其作为年末评先评优的依据。
创新激励机制,3月起面向全县开展“最美史志档案人”评选活动。
评选出双江镇党史联络员吴乐华等9名基层史志档案工作先进个人,并颁发了“最美史志档案人”证书和奖金,有效调动了广大党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挖掘整合资源,党史宣教不断创新突出报刊媒体宣传。
继续在《星沙时报》上连载《长沙县史话》,已连载110期。
在《湖南日报》专栏《湘江·湖南故事》发表《刘思齐的1950》《代号“象”——周竹安暗战长沙》(之一、之二、之三)、《1932虹口公园爆炸事件》(提供炸弹的是长沙县白沙人宋式骉)、《少将来到战败国——戴坚》(戴坚,长沙县安沙人,时任国民党军队荣誉二师少将师长)等10多篇文章。
整合史志资源,在《长沙县年鉴》的综录部分开辟《传奇人物》《名人故里》《秀美山川》栏目,刊载许光达等党史人物和杨开慧纪念馆、影珠山等红色景点内容,增强年鉴的史料性和可读性。
依托县史志档案网,力促党史信息化建设,及时上传各类党史文章、短讯、图片等50多篇(幅);在《中国档案报》《湖南日报》《长沙晚报》以及省、市《党史工作简讯》刊发党史工作信息20多条。
积极推进党史“八进”活动。
建党93周年前夕,向联系点阳雀新村党支部捐赠《中国长沙县历史》(一、二、三卷)230套,并发放到每个党员手中,深受好评。
向县实验中学赠送《长沙县百年风云人物》《追寻历史的足迹——长沙县历史图册》等党史书籍10多本,为其筹划党史展览提供指导和支持。
长沙双江镇历史名人

盘点长沙双江镇历史名人长沙县双江镇人杰地灵,近代以来,名人辈出,下面小编查阅各种资料,来个历史人物轶事传奇大盘点吧!一、吴文炳长沙县双江镇(原尊阳乡)人,1887年9月6日生。
辛亥革命爆发后,其带头推翻帝制,推行义举办校。
1926年加入共产党。
他参与开展农协运动,办农民夜校,建自卫武装。
妻子吴杨氏和儿子吴学谦也分别加入共产党、共青团。
“马日事变”后,全家和农协会员们一道坚持地下斗争。
1928年春,吴文炳在长沙县委书记吴本德指导下组建长沙游击队,任大队长兼书记,并在双江华坡和金井河畔办起两个农会哨棚。
县团防局多次围捕,并勾结土豪劣坤血洗尊阳区,致使100多革命者惨遭杀害。
吴文炳带领游击队惩处了当地3个罪大恶极的土豪劣坤,他告诫游击队:“革命不怕流血牺牲”。
一日夜,吴文炳召集队员开会。
不料叛徒告密,他们被团防局包围,20多人被捕,关押在司门口监狱。
敌人欲从吴文炳口中获取长沙县地下党的情况,对他进行威逼利诱审讯。
但吴文炳视金钱名利如粪土,痛骂敌人一番。
敌人对吴文炳进行三次酷刑拷打。
他的鲜血染红墙壁,仍是一言不语。
敌人将其儿子吴学谦等三名队员一并押进刑室,欲以骨肉亲情来刺激吴文炳。
但四颗赤心同仇敌忾,视死如归。
吴文炳和儿子及两名队员终被敌人杀害。
1930年7月,尊阳区成立农民赤卫队,吴文炳之妻继承夫志,继续革命后勤工作。
同年9月,其妻吴杨氏也被“铲共义勇队”杀害了。
二、吴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二部副部长)吴彪(1910—)原名吴德彪。
湖南省长沙县人。
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五军团第十三师三十八团政治处宣传队中队长,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八十九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
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上干科政治协理员,大队政治教导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干部学校政治部副主任兼政教科科长,乌丹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独立三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四十八军一四四师副政治委员。
新田县志人物篇

新田县志人物篇人物传记上部《新田县志》立传42人,分别是王鼎铭、赵文凤、张荣祖、肖荣芳、蒋先烈、徐任、蒋先云、程启汉、张汉涛、何援华、宋觉、乐炳元、黄亨明、曾令钧、曾令铨、谢瑞光、郑作民、谢翰周、文凤池、杨怀超、黎英、陆锡光、陈醒吾、谢厚藩、唐荣豪、肖明、廖新喜、刘惕恒、谢义伟、胡松林、曹茂琮、蒋鸣波、陈玉元、何宗芬、谢望初、刘大松、陈宾如、曹艳春、朱志翔、蒋治英、陈冬瑞、陈兴礼等。
本次续志选择7人,以出生先后为序,立传如下:黄守弼(980-1051年),北宋宁远县新田营村(今新田县龙泉镇)人。
黄守弼从小聪颖过人。
其父黄知述,北宋太平兴国2年(977年)授进士,官至大理寺少卿。
黄守弼少年时期随父在京城上学,饱读诗书,才华横溢。
北宋大中祥符辛亥年(1011年)考中进士,入翰林院,官授学士。
他为人敦厚、耿直,博学多才,忠心皇室,深得真宗胜任,擢用其掌管朝廷文书档案。
1021年,宋仁宗即位,广纳贤才,励精图治,黄守弼得到重用,职任尚书、度支员外郎、集贤校理,负责起草诏书和朝廷重要文稿,汇编谏议和奏章。
1027年,郴州连年灾荒,民不聊生。
宋仁宗命黄守弼兼任郴州知事,赈灾救灾,治理郴州。
黄守弼在郴州任上多年,亲自主管农事,发动乡民兴修水利,广种桑麻,种树种果,圈养牲畜,同时,薄征赋税,稳农安民。
经过几年休养生息,发展生产,昔日灾害不断,一片荒凉之地的郴州,变得富庶起来,绿树成林,牛羊成群,稻花飘香,五谷丰登,经济繁荣,社会安宁。
黄守弼也因此而深得乡民爱戴,尊称他“黄公”。
1039年,黄守弼时年59岁,解甲归田。
宋仁宗颁诏嘉奖,恩赐绯鱼袋,敕建御书台,入祀乡贤祠,以表彰他对朝廷的忠心和勤政爱民的品质。
现龙泉镇东门桥村有御书台故址。
黄守弼归隐田园,回到家乡。
家乡人为他在翰林山(今青云公园)修建了翰林楼(又名翰林精舍),开办文明书院。
黄守弼在这里安度晚年,传道授业,研读诗文,教育儿女。
他育有黄世杰、黄世京、黄世府、黄世潜、黄世永五个儿子,个个聪明好学,发奋读书,先后考中进士,为国效力。
湖南古代名人故事

湖南古代名人故事
湖南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地,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古代名人。
以下是一些湖南古代名人的故事:
郴州贺知章:贺知章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以其才华横溢和清正廉洁而闻名。
据说他曾经在贫困的时候,将贫苦百姓的米袋倒空,自己却仍然保持清廉,展示了他高尚的品德。
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学府之一,位于湖南长沙。
它是南宋时期建立的,培养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才。
岳麓书院的故事流传甚广,其中最有名的是宋代文学家陆游曾在此留下了“梅花香处,可尽世间所有读书声”这句名言。
望城杨氏兄弟:杨氏兄弟是清代望城县的一对著名文学家。
他们的父母早逝,兄弟俩相依为命,勤奋读书,后来成为了当地的文学名人。
他们的故事被流传至今,成为了人们学习奋进和团结互助的榜样。
耒阳杨冠卿:杨冠卿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以其优秀的文章和治理能力而闻名于世。
他在位于湖南的耒阳县期间,为当地民众办实事,改善了农田水利,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他的政绩和诗文被后人称颂。
这些古代湖南名人的故事展示了他们的才华、品德和对社会的贡献。
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湖南文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人们追求卓越和奉献,成为湖南地区的骄傲。
湖南氏族源流邓

《湖南氏族源流(邓氏部分)》一、长沙邓氏长沙罐山邓氏始迁祖斌公,明成化17年(1481)由江西南昌迁善化,落业罐山。
三传为隆公,生子五:朝祖、朝武、朝金、朝暘、朝銮。
金、暘、銮三房之后无传。
祖、武二房族谱始修于清乾隆4年(1739),道光24年(1844)续修。
派歌:朝廷添元启,学世祖文思,功立太常纪,名传金榜知,绍先承邓序,裕后振宗支,爵让徽猷贵,政留广爱奇。
长沙格塘邓氏鼻祖禹公,字仲华,汉封高密侯。
始迁祖均祥公,明进士,任湖南邵阳县知县,敕授文林郎,世居长邑新康都格塘。
浏阳南山桥邓氏系出友忠公派,友忠公之六世孙谦亨,宋末由荐辟任隆兴总管,建三贤书院,欧阳圭斋先生为之记。
谦亨公生五子:杞、桂、椿、柏、梓。
桂,字狮岸,元时偕弟梓由江西奉新县迁湖南浏阳县,梓衍浏北白洲邓家桥。
桂居浏阳南山桥,裔孙居浏北连溪镇南山桥及平岗洞等地。
宗祠在南山桥。
至1930年,男丁290余人,女口160余人。
班序:狮达伯应汝,梓宗志惟仁,正显崇守德,本贵再明伦,继序彰全盛,绍先文武同,盈庭诗礼训,万世振家声。
浏阳茨山冲邓氏系出谦亨公五子梓(一作紫),梓生世显,世显之子立夫生应福,明时由江西迁浏阳北乡。
后裔世居沙市街茨山冲及长沙七家冲等地。
宗祠在茨山冲。
至1930年,男女丁口30余人。
浏阳白洲邓氏系出谦亨公五子梓(一作紫),梓之子世显生明夫,明夫生三子:南高、应荣、义卿。
南高、义卿二公子孙居长沙南城;应荣,字十四,于明洪武初由江西奉新县迁居浏阳白洲段,应荣公之子汝珪子三:梓琦、梓珊、梓琳,后裔居华果园、湖背屋、淳口段、下神山、上字口、彰家坡、大屋山、枫林洞、云峰台山麓、长春埠、廓下横垣坡七里桥、团塘栗家湾、鰕龙塅及浏南、长沙等地。
至1930年,男女丁口1200余人。
班序同南山桥。
浏阳团塘邓氏系出应荣公子汝珪,汝珪之子梓珊之长子宗义,字制宜,明正德间由油榨塘迁居团塘,生四子:志韬、志瑞、志端、志先。
裔孙居浏北团塘、高陂段、栗家湾、渡头园等地。
长沙杨林文氏信国天祥之裔

长沙杨林文氏信国天祥之裔长沙杨林文氏自丙三公从江右迁湘,瓜绵瓞衍,子孙繁多,业己历二十五、六代,各房族人计约二万余人,人才辈出,民国中将文强一生经历坎坷、富有传奇色彩,国学名家文怀沙一百零五岁依然风流倜傥,更有当今众多文氏青年俊彦,倡修家谱,筹缮祖墓,众志成城,图强奋进,实为我文家人之楷模。
源流长沙杨林文氏,始祖春元公,讳时,仕后唐庄宗,授帐前指挥使,宦留永新钱市固塘。
至五世卿公,字春旸,任吉州守,家庐陵永和秀水沟文家庄。
传数世至文山公(天祥),文山公七世孙钦煌公,于明洪武初迁长沙府,子三:丙一立业于益阳紫梁岩;丙二立业于攸县沙陵坡;丙三立业于善化杨林冲(今属长沙县),后迁金马桥,传五世枝分为志高、志聪、志诚、志和、志能、志良、志青七房。
(中华文氏宗亲网注:善化,旧县名,宋元符元年(1098年)划出长沙县东南部部分地区置善化县,与长沙县同城分治。
民国元年(1912年)废。
大致以南北分界,南为善化,北为长沙。
今长沙县的何田、五美、干杉、黄兴镇、跳马等地,郊区的黎托、洞井、大托铺等地,望城县的坪塘、白泉、望城坡、白箬铺等地,均为善化县地。
杨林冲原属七都,民国改为五区、六区,曾历长沙县白箬乡、望城金良乡,长沙市望城区黄金镇。
)清康熙辛亥族谱序家有乘,犹国有史,正名分,彰大义,其系关,顾不重乎哉?我祖天祥公者,洪都吉安府庐陵县傅家庄人也。
为大宋元老,从容就义,名耀丹青。
传至钦煌公,生三子,同徙湖广长沙府,丙一公立业于益阳紫梁岩,次丙二公立业于攸县沙陵坡,季丙三公立业于善化杨林冲,我族之始祖也。
后迁惊马桥,逐以文家洲名焉。
一传季鸣公,又传景福、景财、景富公,始生隆公、显公、正公,隆、显二公遂生九子,立土分产,各有所授,名为九大房,长志高、二志聪、三志诚、四志和、五志能、六志良、七志清、八志斌、九志荣,八、九不幸绝祀,止存七支,遂尔苗裔繁衍,祠兴谱立。
先人之昭穆攸分,后人之尊卑定位。
内无灭视之心,外无冒称之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江镇历史名人双江镇人杰地灵,近代以来,名人辈出,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吴彪将军就出生于我镇山笔村山边坳组,还有出生于双江村梯公楼组的罗季元大校(62年病逝时军衔),十四大、十五大期间原中组部副部长杨建生出生于双江镇石井村王家桥组,国画大师徐悲鸿夫人、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女士亦出生于双江镇团山村铁向坡组,原国民党高级将领——袁守谦先生亦出生于双江镇石板村湾里屋组,当代仍有不少双江镇籍优秀同志工作在省市县及其部门的领导岗位。
全镇乞今旅外华侨还有50余户。
主要旅居于台湾、香港等。
吴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二部副部长)吴彪(1910—)原名吴德彪。
湖南省长沙县人。
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五军团第十三师三十八团政治处宣传队中队长,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八十九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
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上干科政治协理员,大队政治教导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干部学校政治部副主任兼政教科科长,乌丹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独立三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四十八军一四四师副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驻波兰人民共和国大使馆武官,军委情报部办公室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二部副部长、顾问。
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吴彪将军中国驻波兰使馆首任武官驻苏联使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的第一个驻外大使馆。
为了取经,彭明治大使、杨棋良参赞、武官吴彪等分别向王稼祥大使和参赞了解使馆机构设置、人员分工、工作运转等情况。
受益不少。
吴彪将军(1910—1997),原名吴德彪、吴敏攻,湖南省长沙市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1964年晋升少将。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吴彪少将生平经历吴彪,1910年出生,湖南省长沙市人。
原名吴德彪、吴敏攻。
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吴彪历任红5军团13师38团政治处宣传队中队长、红四方面军红30军89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
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和长征。
(二)1938年,吴彪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结业后,历任抗大第2分校上干科政治协理员、大队教导员。
1943年,吴彪进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三)抗战胜利后,吴彪任冀察热辽军区干部学校政治部副主任兼政教科科长、乌丹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独立3师政治部主任。
1948年11月,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33师及东北军区冀察热辽军区独立8师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兵团第48军144师,吴彪任144师副政委。
1949年3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兵团第48军144师奉命改称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第48军144师,吴彪仍任144师副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吴彪参加了辽沈、平津、湘赣等战役战斗。
(四)新中国成立后,吴彪历任中国驻波兰大使馆武官、军委情报部办公室主任、总参谋部2部副部长、2部顾问。
吴彪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7年3月12日,吴彪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年。
夫人,朱虹吴彪将军故事驻波兰首任将军大使彭明治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第二天苏联政府发来照会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并且互派大使。
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国政府。
此后一批国家开始承认新中国并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
苏联驻华大使罗中,是新中国迎来的第一位外国大使。
从1950年1月开始捷克斯洛伐克驻华大使魏斯柯普夫、朝鲜驻华大使李周渊、匈牙利驻华公使夏法朗柯、罗马尼亚驻华大使鲁登科、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等使节相继来华赴任。
在此情形下尽快建立我国驻这些国家的大使馆并派遣大使就成为人民政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曾说“世界上每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都挑选最忠诚、最可靠、最有才干的分子从事外交活动我们的外交干部无非有这几个来源首先从军队中调军队干部经过战争的考验是最靠得住的二是从地方干部中选调他们有领导工作的经验也是很靠得住的三是从地下党中选调他们文化水平较高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中锻炼过来也是可靠的。
”当周恩来着手建立外交干部队伍的时候就已经物色好了将要出任驻外使节的主要人选。
一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为此陆续应召回京。
时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兼南宁警备司令员的彭明治就是其中之一。
解放军总参谋部某部原顾问。
吴彪同志是湖南长沙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队长、干事、政治指导员等职,参加了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宣传股长、协理员、教导员等职,参加了冀中“五一”反“扫荡”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师副政委等职。
参加了大乌兰、保卫承德、锦西阻击战、隆化、怀来、解放北京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我驻波兰使馆首任武官、总参某部办公室主任、副部长、顾问等职。
1964年由大校晋升为少将。
他曾当选为政协第五次全国委员会委员。
吴彪同志,因病于1997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吴彪将军故事驻波兰首任将军大使彭明治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第二天苏联政府发来照会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并且互派大使。
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国政府。
此后一批国家开始承认新中国并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
苏联驻华大使罗中,是新中国迎来的第一位外国大使。
从1950年1月开始捷克斯洛伐克驻华大使魏斯柯普夫、朝鲜驻华大使李周渊、匈牙利驻华公使夏法朗柯、罗马尼亚驻华大使鲁登科、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等使节相继来华赴任。
在此情形下尽快建立我国驻这些国家的大使馆并派遣大使就成为人民政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曾说“世界上每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都挑选最忠诚、最可靠、最有才干的分子从事外交活动我们的外交干部无非有这几个来源首先从军队中调军队干部经过战争的考验是最靠得住的二是从地方干部中选调他们有领导工作的经验也是很靠得住的三是从地下党中选调他们文化水平较高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中锻炼过来也是可靠的。
”当周恩来着手建立外交干部队伍的时候就已经物色好了将要出任驻外使节的主要人选。
一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为此陆续应召回京。
时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兼南宁警备司令员的彭明治就是其中之一。
彭明治是我军高级将领中为数不多的在20世纪20年代就认识周恩来的人之一。
1925年从黄埔军官学校军士教导队毕业的彭明治就是由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介绍到著名的叶挺独立团当班长的。
彭明治在战争年代四次负伤经过血与火的考验成为我军有名的战将。
接列周恩来的命令时彭明治正在广西指挥剿匪。
但是军令如山倒彭明治收拾行装迅速北上。
来交部彭明治立刻向周恩来报到接着就参加了外交部办公厅举办的大使培训班。
该班是根据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指示开办的请了国内的专家何思敬、王铁崖等给将军外交家讲国际法胡济邦、阎宝航等老外交工作者讲外交文书和外交礼节。
此外还举办了外交文书展览。
展品有国书、颂辞、照会、备忘录、电报、会谈纪要等各式各样的文件。
这些文件将军们谁也没有见过所以大家看得格外仔细逐字逐句地琢磨。
黄镇大使的夫人朱霖突然冒出一句“这国书不就是介绍信嘛”彭明治接了一句“还真的跟介绍信一样呢。
”他们的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室内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此外外交部还请了苏联驻华大使、匈牙利驻华大使等介绍本国情况还组织将军们学习跳舞、学习穿西装打领带还到北京饭店学吃西餐和摆台常识。
培训之后他们还到外交部有关司进行了实习彭明治被分到了苏联东欧司。
毛泽东对我国的将军外交家们是十分重视他在中南海勤政殿接受外国使节递交国书时特邀将军们前往观摩。
将军们躲在屏风后面隔着缝隙观看人家怎样握手、怎么递交、怎么谈话、怎么告别。
后来毛泽东在接见将军大使时说“你们是新中国的首批驻外大使都是从军队里调来的高级干部。
都是将军。
将军当大使好现在建国伊始百废待举各个部门、各个行业都需要干部。
我们同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需要大批干部。
解放军向来是我们生长干部的地方…’彭明治壮着胆子说“主席我们不懂外语。
怕搞不好外交工作。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的高级干部中懂外语的很少。
那也不能不派大使啊暂时不懂外语也口以当好大使。
汉代的班超、张骞不是也不懂外语吗但他们出使西域。
非但能够不辱使命而且功绩卓著。
”彭明治笑着连连点头。
毛泽东又幽默地说“将军当大使好好在哪里?首先,你们出去我们放心。
”周恩来笑着插话“革命军人嘛政治觉悟高立场坚定纪律性强。
”在接见中毛泽东还很认真地说“你们这些将军出国当大使不算转业可以保留军籍。
恩来你看怎么样”周恩来点头说“同意。
”接见快结束时周恩来郑重地提醒大家外事工作授权有限。
所以你们要经常向国内请示汇报外交无小事切不可掉以轻心。
1950年6月8日,毛泽东正式任命彭明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波兰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同时任命的还有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谭希林、驻罗马尼亚大使王幼平等。
经过认真的准备之后彭明治等将军大使以他们独特的风采迈出国门走上国际外交舞台。
这批平均年龄只有岁左右的“将军大使”走上世界外交舞台之后立即引起外交界的广泛关注。
这既是因为他们代表着“一个古老而甫告诞生、外界既熟悉又不甚了解的社会主义大国”又因为他们将一种全新的外交风格带上了世界外交舞台。
他们向世界打开了一扇门从那里人们了解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外交。
二1950年7月12日下午,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办公室召集即将出国赴任的大使黄镇、耿飚、谭希林、王幼平、彭明治等开会商讨与大使出国相关的一些问题。
会上,周恩来语重心长地向大使们叮嘱道“外交是由武打变为文打战略战术是一样不过要灵活运用。
……我们的队伍要整齐使馆组织要严肃一切事情慎重处理加强纪律性。
开始时我们无经验。
就得特别慎重。
……任何外交政策的提议必须要向我请示。
必要时我再向毛主席请示或交中央讨论。
技术的可由办公厅处理组织的与政策的要向上级请示。
新的问题要经过讨论有旧案可循的可当即答复。
……去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不同从国际关系上说资本主义国家是敌性国家我们同他们就是要用和平斗争方式进行外交战。
具体说对资本主义国家不是一律的他们之间有矛盾我们要利用这些矛盾。
”大使们认真地听着周恩来的谆谆教诲。
周恩来把原则性的东西讲完之后大使们还就一些具体问题向周恩来请示周恩来一一作答。
彭明治向周恩来请示大使的着装周恩来说“中山装好毛主席也穿中山装去赴宴。
便装不要太鲜艳。
可以以西服为便装目的是在于不要显得太突出”周恩来还建议大使夫人们的服装以旗袍为主同时又要求大使们尽量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