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网络社会情绪及其化解疏导的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当前网络社会情绪及其化解疏导的调查分析
当代中国的社会心态仍处于不断调整、适应、分化的动态过程之中。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非理性情绪的集散地。

由多种主客观因素引发、集聚、演化并逐渐累积下来的社会情绪,在网上蔓延扩散,而这些,并不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甚至不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幸福生活的需要。

目前主要社会情绪积聚在物价上涨过快、收入差距过大、社会不公等方面。

社会情绪蔓延的主体主要集中在农民工群体、失地农民群体、失业职工群体、收入低下阶层群体方面;社会情绪针对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党和政府机关,以及富人、特权阶层方面;从社会情绪宣泄的渠道看,人们越来越多地借助于高科技技术和网络;从社会情绪发展的趋势看,主体群扩大,且越来越趋向于群体性与冲突化。

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我们应完善制度生成机制,以科学合理的政策设计和实施调节社会心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赢得民心;构建社会调节网络,并充分重视网媒所具有的引导作用。

标签:网络;社会情绪;化解疏导
在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的新形势下,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种利益诉求和不断凸显的社会矛盾,疏导分流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情绪,占领舆论高地,培育人民群众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要任务。

近阶段,我们在综合分析各方面网络舆情信息的基础上,对当前社会尤其是网络上存在的社会情绪、社会状态等方面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

一、多元因素引发多元化的情绪蔓延扩散
(一)主要社会情绪积聚
1.对物价上涨过快不满。

2011年春节后第一天,媒体就爆出新闻“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多上涨,1月CPI涨幅或超5%”。

在新的一年,许多人带着期待,希望物价能够回落,但现实打破了这一幻想,人们对市场的失望逐渐在转化为对政府调控能力的质疑。

物价水平的不断上涨,在2011年注定将持续成为公众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广大居民普遍关心的是物价上涨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更担心物价上涨会导致生活水平的大幅度下滑。

在这些涨价的物品中,人们最关心的是食品、住房等,这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其次是石油、暖气等,这些是消费品。

物价到底上涨到了什么程度?还会继续上涨吗?对居民造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物价上涨有何利弊?这些问题都让老百姓感觉不安。

2.对收入差距过大不满。

收入分化的现象不仅发生在城市和农村之间,也发生在行业之间。

贫富分化越发明显,各地频发工潮,更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丛亚平和李长久的报告认为,中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5,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在一篇文章中说,这个数字是0.47。

不管是哪个数字,情况都显示中国的贫富分化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

3.仇官仇警仇富心理严重。

有媒体分析,中國大陆群众仇官、仇警、仇富心态愈来愈严重,极易引发群体事件。

在互联网上,只要是涉及官、警、富的负面信息,总会非理性地急速扩散,迅猛传播,进而引发更多的负面联想,矛头和诟病对象直接指向党和政府。

不少媒体和相关人士开始关注“仇富仇官”心理,因为这个问题似乎在当下的社会比较严重和突出。

4.对社会不公现象不满。

近来,“富二代”、“官二代”与“贫二代”、“农二代”等热词蹿红网络。

从被指“欺实马”的杭州飙车撞人案,到一些地方公务员招考为干部子弟“量身定做”招录条件等公共事件不断刺激着社会各界的神经,将“官”与“民”、“富”与“穷”、“强”与“弱”的社会断裂与对立展示得淋漓尽致。

在这些事件中,当事人的“身份标签”成了不少民众价值判断的主要依据,事实真相以及对错反而成了次要问题。

这种看似非理性的社会心理背后,其实是民众对于阶层固化与权力世袭的焦虑与愤恨,尤其是对于社会底层人群向上流动日趋困难而特权阶层权力代际传递不断增强不满的情绪宣泄。

5.“读书无用论”蔓延。

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人口和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目前,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与农民工工资差距在逐渐缩小,“读书无用论”再起波澜。

读书无用论是一个富有感染力的悲情文本,它每每出现,总会或多或少引发人们的议论与共鸣。

在河南的一些农村,即使非偏远山区,也出现了许多在小学、初中就辍学的孩子。

受经济大潮影响,农民大批外出务工,部分农民认为读不读书都无所谓,上学的目的还是为了赚钱,不如早点外出打工,早点增加收入、养家糊口,甚至早点成家立业。

只要能识票子、能生孩子、能传宗接代就够了。

因此造成部分学生完不成初中学业,过早离开了学校。

(二)社会情绪多元化明显
总体来说,我国社会当前正处在快速转型过程中,社会情绪呈现出多元性、复杂性等特点。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情绪蔓延的主体主要集中在农民工群体、失地农民群体、失业职工群体、收入低下阶层群体方面。

这些群体由于身份地位、收入等方面都处于下层,从心理上特别容易滋生社会不满情绪。

以大河网大河论坛为例,针对民生、投诉几个版块发帖人的调查显示,他们中农民占33.8%,学生占9.3%,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占28.1%,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仅为2%。

而这类版块中,有相当一部分为投诉腐败、占地等内容的帖子。

必须看到,大河论坛每天的点击量已达50余万次,发帖量已近10万余篇,在全国省级新闻网站中名列前茅,因而这种投诉类帖文占主导的现象,不容忽视。

其次,社会情绪针对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党和政府机关,以及富人、特权阶层方面。

因为受体制性因素影响,我国社会三大部门结构还不完善,政府组织、企业组织、社会组织还不能各司其职、功能互补,政府还在某种程度上集裁判员和运动员、调节者和经营者的角色于一身,承担了过多的责任,因而很容易成为社
会情绪宣泄的焦点,使政府的社会公信力受到影响n,。

另外,富人阶层因为与贫穷阶层的差距拉大,社会分化较为严重,成为社会隋绪的次焦点。

再次,从社会情绪宣泄的渠道看,人们越来越多地借助于高科技技术和网络。

现在不少社会情绪往往都通过网络进行宣泄和动员,通过网络进行疏导和联络,通过网络发布各种有利于己而不利于彼的信息,有的还通过虚拟世界同现实的物质世界相对比,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社会情绪扩大化,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影响舆论和群众,影响现实社会。

特别是近年,微博日渐兴起,但针对微博的管理目前还处于真空状态,其管理现状让人忧虑。

最后,从社会情绪发展的趋势看,主体群扩大,且越来越趋向于群体性与冲突化。

受近年“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现象的影响,一些矛盾主体在表达诉求的过程中,往往故意采取扩大情绪、激化矛盾、诉诸冲突的方式,以引起轰动效应求得解决。

种种激化的社会矛盾又互相影响,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氛围。

(三)形成原因复杂多变1.利益诉求渠道长期不畅导致社会情绪恶化。

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和任何时代,都会存在民众利益诉求问题。

心理疏导源自利益疏导,有效疏通民意诉求渠道,是安抚、改善、调整社会情绪的必要手段。

当利益疏导的正当渠道被堵塞之后,公众的社会情绪便会发生急剧变化,他们会产生失望、愤怒的感觉,随之,他们就会寻找其他方式表达利益诉求,正常的利益期待就演化成为恶化的社会隋绪。

2,城镇化及大规模人群流动易造成冲突混乱情绪。

社会学研究表明,人的迁徙、迁居会带来价值观念碰撞、文化冲突和生活方式不适等诸多变化。

当迁徙的人群适应了当地的新文化后,眼界会更加开阔。

反之,如若难以接受和融入当地文化,他们便很可能产生强烈的不适感,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疾患。

在我国,城镇化过程还将持续推进,城乡差异、异乡文化都容易造成人们的心态失衡。

许多网友或者事件参与者,是事件本身的无利益攸关者,但这些从互联网获取信息的网络受众,群体无意识地参与社会事件,并助推了社会事件产生的影响,凸显了众多网络和社会的游民参与对这些事件后果的延展以及对中国当下思想和社会稳定的威胁。

3.国内外文化交锋和新型媒体发展冲击主流价值观。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渗透到我国社会之中,直接冲击我国主流价值观。

目前,以手机、互联网为主的新兴媒体在社会价值观西化过程中推波助澜,对塑造良好社会心态产生消极影响。

二、当前互联网上主流健康思想仍为主导
总体来看,与前些年的热衷于“围观”、“拍砖”等情绪化表达不同,随着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逐渐成熟,以及全社会的积极努力,注重强化对网络舆论的引导,网民意愿的表达也日趋理性,并由单纯关注热点事件本身,逐步发展为“举一反三”、“呼吁建议”等,体现出网络民意的进步,以及当前中央对网络舆论引
导把控、分析研判的成熟。

(一)网民日渐趋于理性
目前大部分网民能客观公正地分析事件,推动事情良性发展。

网络发展的初期,低龄网民的娱乐性需求较为明显,而随着网民群体年龄结构的“成熟化”趋势的形成,越来越多的网民希望通过互联网关注社会进步、利益诉求,权利意识、公民意识也在随着互联网的进步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以中部地区发展为例,以前湖北、河南等地网民喜欢在荆楚网论坛、大河网论坛互相发帖攻击,甚至经常出现谩骂等情况,但近两年,网民们开始认识到,对骂不能解决问题,发展才是道理,于是这两家论坛上探讨如何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帖子多了,恶意拍砖谩骂的情况几乎消失不见。

(二)自觉抵制网上“三俗”
近年,网民的力量正成为反“三俗”的中坚。

许多网民都能从道德上自觉约束自己,从损害中主动规避。

网民对电视节目和影视作品“三俗”现象的意见、呼声,诸如对“电视相亲节目由演员、模特、节目主持人、‘富二代’、‘成功人士’等有特殊身份的人为嘉宾占据荧屏”、“由社会形象不佳或有争议的人物担当主持人”等表达出的反感以及对新版《红楼梦》林黛玉裸死情节的批评等等,都传递着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判断和对公序良俗的呼唤与主流价值观的维护。

(三)利用網络宣传中国
互联网的跨地域、超容量、多媒体、交互性特点,使许多网民从最初的小范围联络发展到开始利用网络的这些优势宣传中国的发展成就,宣传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面貌、新变化。

从河南看,近期网上关于中原经济区宣传舆论的主导方向,广大河南网民对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期盼,彰显当前网络舆论中爱国、爱家乡、爱民族声音的强大。

(四)传播互相救助精神
在百度搜索“网络救助”,可找到相关网页约214万篇。

网络爱心的传递,如今不再虚拟,已经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和现实反响。

由网友引导的网络救助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一个新公益时代正在到来。

“‘自杀直播’者被救”、“抢救吞药痴情男”等网络救助案例层出不穷,网络救助正在放大每一颗慈善的心。

三、全媒体融合占领网上舆论制高点
当前,网络言论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从源头上卡住负面情绪的传播,解决深层次矛盾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是党和政府面临的紧迫任务。

笔者认为,要加强对网络媒体的支持、管理和控制,要在政策和资金两方面倾斜于新闻网站。

网络媒体自身更应该在一些负面事件中保持理性分析和冷静的态度,积极组织策划,联合传统媒体,及时了解事实,迅速公布真相,有力批驳谣言,占领网上舆论制
高点,进行有效正确的引导。

(一)完善制度生成机制
以科学合理的政策设计和实施调节社会心态。

有了好政策,才会有好心情。

制度和政策是民众切身利益的根本保障,具有稳定性、可靠性,是促成社会情绪转变的重要措施。

在制度和政策制定上,要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愿望,深入了解他们的利益需求,细致掌握社会心态状况,这样决策才能合民意、安民心、顺民气,才能切实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二)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以党心赢得民心。

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与党的宗旨水火不容。

发生在少数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身上的腐败案件,对社会情绪的形成造成极其恶劣影响,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形成大众性的逆反情绪。

要始终不渝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常在细微之处花心思、多在见实效上用功夫,尽可能推进各项社会事务透明公开,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让群众找到“当家做主”的感觉,以“阳光操作”塑造群众的阳光心态。

(三)构建社会调节网络
充分总结利用和创新发展我们党多年来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能对心理疏导和社会情绪调节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为不良社会情绪“泄火”、“减压”。

从现实和长远需要看,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心理咨询、疏导机构势在必行。

要通过加强心理疏导技术培训,掌握心态调节方法和技能,造就一支社会心理工作者队伍,形成覆盖广泛的社会心理工作网络。

(四)重视网媒引导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又一新兴媒体。

网络媒体的表现充分展示了其自身的自觉与成熟进步。

应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服务、促进人民生活发展的广阔平台。

(五)利用技术手段过滤
目前不少网站开始实行定时开放版主全职管理模式等,并利用技术手段对互动性栏目设置敏感字、关键字过滤,坚决删除虚假信息。

对虚假违规违法内容及时删帖,为防止事态扩大,以至被不法分子甚至敌对势力利用起到了关键作用。

(六)培养网上意见领袖
网络意见领袖们的言论在网友中有相当高的威信,不少网民对官方发布的网络热点事件的舆情持有怀疑、抵触等情绪,但对网络意见领袖们言论的态度则不同。

因此,主流网络媒体、政府机关应努力培养自己的网络意见领袖,充分发挥他们在网友中的影响力。

实践证明,以主流的声音特别是主流论坛的政论、时评来影响“公众”舆论非常有效。

权威的言论可以及时地帮助网友把对舆论客体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

言论栏目现在已逐步成为国家与地方一些重点新闻网站引导网络舆论的重要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