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人员设备放射防护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放射科电磁防护管理制度

放射科电磁防护管理制度

放射科电磁防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放射科的电磁防护管理,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维护放射科设备的正常工作,根据《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放射科电磁防护管理制度适用于放射科各类电磁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

第三条本制度内容包括:电磁设备的购置和使用管理、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电磁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电磁辐射监测和个人防护等内容。

第四条放射科负责人是本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全面负责电磁防护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第五条放射科的工作人员应当根据本制度的要求,严格遵守相关电磁防护管理规定,确保放射科的电磁工作安全进行。

第二章电磁设备的购置和使用管理第六条放射科电磁设备的购置应当经过医院设备管理部门的审核和批准,使用前应当经过相关技术人员的检验和调试,并制定使用和维护计划。

第七条放射科的电磁设备使用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患者的安全。

第八条放射科应当建立和完善电磁设备的档案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购置台账、领用记录、维修记录等内容。

第九条电磁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应当严格按照设备操作手册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寿命。

第三章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第十条放射科应在医院规定的区域内设置电磁设备的防护区域,标明相关警示标识,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第十一条放射科应当配备相应的电磁防护器材,确保医务人员的个人安全,如铅衣、铅眼镜、铅手套等。

第十二条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当做好日常的电磁辐射防护工作,如佩戴相关防护器材、定期参加电磁辐射防护培训等。

第十三条放射科电磁设备的使用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进行操作,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第四章电磁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第十四条放射科应当建立和完善电磁设备的定期检查和保养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寿命。

第十五条放射科应当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查和调试。

放射科线辐射防护管理规定

放射科线辐射防护管理规定

X线辐射防护管理制度为加强放射科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放射科诊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科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依据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特制定放射科X线辐射防护管理规定,适用于全省各级各类医院放射科.1、放射科X线辐射防护工作由科主任负责,科室制定兼职人员协助主任做好X线辐射防护工作.2、放射科工作人员要增强放射防护意识和责任性,在放射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科室定期组织对放射科诊疗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查.3、X线检查设备必须有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放射技术和放射诊断工作人员必须按要求具备相应的资质;各级各类人员应熟悉放射设备的主要结构和安全性能,确保设备安全,防止意外放射事件的发生.4、放射科各X线检查室、控制室的辐射防护必须达到国家要求;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配备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用品.5、在放射检查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在登记室、X线检查室设置告示牌.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X 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5周至15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在放射检查中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摄片、透视、介入治疗等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和小光圈.6、操作人员在放射检查前应关闭检查室门窗,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检查室;确实因病情需要,必须陪同检查者,应给予必要防护用品,陪同人员应尽量远离X线球管.7、技术人员要严格执行各种放射设备操作规程,确保影像质量,减少废片,避免重复照射.有条件的单位尽可能采用数字化X线检查,减少辐射.8、放射科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佩戴个人计量仪,接受专业及放射防护培训;定期健康检查,医院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操作规程1.定期检查X线机和防护设备的性能,及时处理所发现的问题.2.工作中尽量使用各种防护设施和辅助防护用品,最大限度的减少投照剂量.3.在不影响诊断的原则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厚滤过和小照射野进行工作.4.在进行X线检查时,除检查人员外,其他人员一般不应留在机房内.如果确实需要在机房内携扶病人也应有相应的防护措施.5.移动或携带式X线摄影时,X现工作者必须X线管2米以上,并注意周围人员和自身的防护.6.放射粒子插植过程中,要严格按规程操作,杜绝粒子散落或丢失,如发现丢失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岗位职责1.机房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并负有对机器使用、保管、清洁维护之责任.凡参与使用的其他人员同样负有责任.2.机房内保持清洁整齐、严禁会客.非本科人员不得擅自动用机器.进修实习人员经考核证明其已了解机器操作规程后方可参与操作.严格遵守投照技术操作规程,使用中要密切注意仪表指示和机械功能状态,遇有异常是立即停机并报告机修人员.使用者应参与检修,只有在机修人员认可已恢复正常时才能投入使用.3.对病员接诊应热情、耐心、及时、尽量缩短候诊时间,摆位准确、标准.注意对病人的必要防护,对危重病人或行动不便者应及时检查并观片后才可嘱患者离开,以避免因重拍而致病人往返不变.4.投照前应仔细审阅申请单,核对姓名、病历号、X线号、投影部位和位置,插片前特别注意左、右号是否正确.技术条件选定、胶片规格使用等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投照条件记录完整并签名,与DR操作人员密切配合,及时了解X线片情况,随时调整条件,保证摄片质量.5.在使用碘对比剂时,工作结束后再观察15分钟,及时发现迟反应.6.每日对机器使用及工作状态,使用者等项目进行质控记录,使用后及时关机.下班时关闭电源.安全保卫制度1.各种电器必须在下班前关闭,机房内禁止易燃、爆物品存放,禁止吸烟,对室内电源电器应定期检查防患于未然.工作人员必须学习使用消防器材,各种消防器材需定期检查更新.2.科室所有门窗均采取安全防盗措施,保险柜由专人管理,大门、机房门钥匙由专人负责,加强工作人员的防盗防破坏教育.3.辐射装置机房无人时,要关好门窗,关闭电源、水源.设备检修维护制度一、设备定期维护每三个月进行一次1.设备机械性能维护:配重块安全装置检查,各机械限位装置有效性检查,各种运动运转检查,操作完整性检查.2.设备电气性能维护:各种应急开关有效性检查,透视曝光参数KV、MA、MAS检查.3.剂量监测:每六个月进行一次.4.每日对CT进行一次水膜检查.二、日常维护每日进行1.每日开机后线检查机器是否正常:有无提示错误等,如有必须先排除.2.对于X线机和CT开机前必须先WARMUP后才能工作.每日共组完后,必须清洗机器上的赃物和血迹等.人员培训制度1.定期组织辐射工作相关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及相关文件.2.按期组织辐射工作人员参加环保部门组织的有关辐射安全和防护知识的培训与学习.台帐制度管理1.科室对铅衣、铅橡皮等防护用具进行登记,分别放置于各检查室固定位置,并且加强放射粒子的管理,保险柜以及放射粒子要双人负责,注意合理交接.2.白班、夜班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门、窗及防护用具的使用情况进行交接班.3.如果发现辐射防护门、窗及防护用具有使用异常或损坏情况,应立即报告科室射线防护小组,并进行记录.检测方案1.成立科室射线防护小组负责射线装置的检测工作.2.每两年检测一次,请环保或卫生监督部门进行射线装置实验室周围辐射水平进行检测,照射量率无固定人员者不大于10R/h,有固定人员停留者不大于2R/h,保证射线装置辐射安全.3.工作人员照射剂量每季度监测一次,剂量限值:有效剂量为20mSv/年,连续3个月内一次或多次接受的总剂量当量不能超过年剂量限值的一半.。

放射诊疗设备状态及防护检测制度

放射诊疗设备状态及防护检测制度

放射诊疗设备状态及防护检测制度
1、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的设备,应当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检测机构对其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启用。

2、定期进行稳定性检测、校正和维护保养,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检测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状态检测。

3、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检验或者校准用于放射防护和质量控制的检测仪表。

4、放射诊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应当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

不合格或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放射诊疗设备不得购置、使用、转让和出租。

5、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防护设施进行放射防护检测,保证辐射水平符合有关规定或者标准。

6、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配戴个人剂量计。

7、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定期进行专业及防护知识培训,并分别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8、医疗机构应当制定与本单位从事的放射诊疗项目相适应的质量保证方案,遵守质量保证监测规范。

9、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
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有明确的医疗目的,严格控制受照剂量;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并事先告知患者和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10、医疗机构在实施放射诊断检查前应当对不同检查方法进行利弊分析,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诊断技术。

辐射监测制度

辐射监测制度
辐射监测制度
根据国家关于辐射安全管理规定,为了保障社会公众利益,保护工作人员健康,促进X线诊断技术的健康发展,结合医院实际,特对我院X线机设备制定如下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执行和落实国务院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家环保总局第31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法》及《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规定。
3、配置1台γ射线检测仪:定期(每半年)对射线装置机房经的射线进行检测。(设备厂家:上海申核电子仪器有限公司,型号:FD-3013H)
2、切实保证射线装置及安全防护设施的正常运行,保障社会公众利益,保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二、监测方法
1、环境监测:每年定期请有资质的单位对我院放射科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进行辐射监测。
2、个人剂量检测:每位辐射工作人员工作期间佩带个人剂量,原件定期(每3个月)送至有资质的公司更换检测,并按要求每季度提供(对个人照射计量)一份检测报告。

放射防护制度与工作制度

放射防护制度与工作制度

放射防护制度与工作制度一、放射防护制度1. 放射防护的目标和原则放射防护制度的目标是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免受放射性危害,确保放射工作的安全。

放射防护原则包括:正当化、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

2. 放射防护用品放射防护用品包括铅帽、铅围脖、铅眼镜和铅衣等。

工作人员每人发放一套个人防护用品,受检者防护用品每个机房准备一套。

3. 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要穿戴防护用品后,方可进入机房工作。

对受检者非照射部位,要配合医务人员穿戴铅防护用具。

4. 特殊受检者的防护措施儿童、孕妇在受检时,应尽量避免X射线的照射。

如果必须进行检查时,必须下腹部盖上铅衣,防止性腺和胎儿接收过量的射线。

5. 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放射科备有铅防护用品,患者可以无条件提出使用。

使用这些铅防护用品,能有效地保护胎儿、性腺、甲状腺和眼睛。

6. 放射防护培训和教育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接受放射防护培训,了解放射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放射防护意识和责任性。

二、放射科工作制度1. 辐射安全责任放射科X线辐射防护工作由放射科主任负责,科室指定兼职人员协助科主任做好X 线辐射防护工作。

2. 放射防护原则放射科工作人员在放射诊疗工作中应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确保辐射安全。

3. 放射诊断人员的资质要求放射诊断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熟悉放射设备的主要结构和安全性能,确保设备安全。

4. 辐射防护设施和要求放射科各X线检查室、治疗室、控制室的辐射防护必须达到国家要求。

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配备工作人员和受检查防护用品。

5. 受检者的告知和保护在放射检查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在登记室、X线检查室设置告示牌,对育龄妇女腹部进行放射检查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6. 辐射事故的处理放射科应制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发生辐射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三、总结放射防护制度和工作制度是放射科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院放射科安全防护与质量保证制度

医院放射科安全防护与质量保证制度

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射科安全防护与质量保证制度为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特制订放射科放射安全防护与质量保证制度:一、科主任负责放射诊疗工作的质量保证和安全防护。

其主要职责是:(一)组织制定并落实科室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二)定期组织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监测和检查;(三)组织本科室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接受专业技术、放射防护知识及有关规定的培训和健康检查;(四)制定本科放射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五)记录本科室发生的放射事件并及时报告院主管科室和院领导。

二、科室的放射诊疗设备和检测仪表,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科室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的设备,应当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对其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启用;(二)定期进行稳定性检测、校正和维护保养,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状态检测;(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检验或者校准用于放射防护和质量控制的检测仪表;(四)科室的放射诊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应当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

不合格或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放射诊疗设备不得购置、使用、转让和出租。

三、医院应当定期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防护设施进行放射防护检测,保证辐射水平符合有关规定或者标准。

四、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配戴个人剂量计。

五、医院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定期进行专业及防护知识培训,并分别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六、医院应当制定与本单位从事的放射诊疗项目相适应的质量保证方案,遵守质量保证监测规范。

七、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有明确的医疗目的,严格控制受照剂量;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并事先告知患者和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放射科质量控制与保证方案

放射科质量控制与保证方案

放射科质量控制与保证方案一、引言放射科作为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负责进行各种放射诊断和治疗工作。

为确保放射科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方案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射科质量控制与保证方案的内容和要求。

二、质量控制1. 设备质量控制1.1 仪器校准:定期对放射科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1.2 设备维护: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及时修复故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1.3 设备更新:根据科技发展和临床需求,及时更新放射科设备,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2. 图象质量控制2.1 暗室质量控制:定期检查和调整暗室的照明条件和温湿度,确保图象质量的稳定性。

2.2 暴光指数控制:定期检查和校准暴光指数,确保图象的准确度和一致性。

2.3 图象评价:定期进行图象评价,包括对图象的分辨率、对照度、噪声等进行检查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 人员培训与质量控制3.1 专业知识培训:定期组织放射科医师和技术人员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培训课程,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3.2 质量控制培训:定期组织放射科人员参加质量控制培训,提高质量控制意识和操作技能。

3.3 质量控制考核:定期对放射科人员进行质量控制考核,评估其质量控制能力和水平。

三、质量保证1. 放射安全保证1.1 辐射防护:建立和执行辐射防护措施,包括定期检测和监测辐射剂量,确保放射科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1.2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和实施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告、紧急处理和事故调查等,确保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2. 患者安全保证2.1 临床操作规范:制定和执行放射科临床操作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诊疗质量。

2.2 患者知情允许:确保患者对放射科诊疗的知情允许,包括告知患者的辐射风险和可能的不良反应等。

3. 数据质量保证3.1 数据采集与管理:建立科学的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确保放射科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 数据备份与存储: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存储,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辐射工作场所监测制度

辐射工作场所监测制度

辐射工作场所监测制度一、一切伴有辐射的实践或者者设施,都应根据具体情况,按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制定出相应的辐射监测计划,开展辐射监测。

监测结果应定期向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部门报告,发现特殊情况时应随时报告。

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部门也应对这些辐射工作单位进行抽样性的监测。

二、个人监测1、辐射工作单位务必对第一类工作条件下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监测。

工作人员可能受到、x、高能射线或者者中子照射时,应佩带相应的个人剂量计。

当内照射可能较大时,应定期进行内照射监测。

个人监测结果要逐个记录、存档,其储存时间很多于停止辐射工作后30年。

2、在事故或者者应急情况下,根据情况可对有关人员与少数有代表性的公众成员进行个人监测。

3、工作人员离开开放型放射源工作场所时,应该进行体表放射性污染检查。

三、工作场所监测1、为检验工作环境在连续操作时是否符合辐射安全要求,鉴别是否有特殊或者者紧急情况发生,工作场所应进行常规监测。

根据辐射源的特点与操作方式,常规监测应对工作场所中的辐射水平、空气中放射性核素的浓度与表面污染水平等进行监测。

在可能出现高水平照射或者者事故照射的场合,务必配置能够自动报警的连续监测装置。

测量结果,连同测量条件、测量方法与仪器、测量时间等一同记录并妥状况储存。

2、在实践或者者设施的运行过程中,会使工作人员所在环境的剂量当量率发生较大改变的岗位,应进行操作监测。

3、当工作环境安全操纵的资料不够充分,或者者操作过程可能出现特殊时,应进行特殊监测。

四、辐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1、对辐射工作人员的医学监督根据通常职业医学原则进行。

其目的是:评价职工健康情况;提供原始健康状况的资料;与确保职工的健康情况在开始从业时与从业期间都能习惯他们的工作。

2、对第一类工作条件下的工作人员务必进行常规医学监督。

3、从事辐射工作前的健康检查内容包含医学史的询问,特别是先前的辐射照射史与各类毒物接触史的调查:通常医学检查;末梢血化验检查;与根据工作与健康情况,由负责医师提出的其他有关检查。

放射科防护整改措施

放射科防护整改措施

放射科防护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放射科是医院中负责进行放射性检查和治疗的部门,而放射性物质的使用也带来了辐射安全的风险。

为了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放射科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整改措施。

二、防护设施的建设1. 防护室的建设放射科应设立防护室,室内应具备辐射防护墙壁、地面和天花板,以降低辐射的泄漏。

防护室的门应具备辐射防护装置,确保辐射不会泄漏到室外。

2. 防护装备的配备放射科必须配备合适的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手套、面罩、护目镜等。

这些装备能有效减少医务人员接触到放射性物质的风险。

3. 辐射监测仪器的安装放射科需安装辐射监测仪器,及时监测辐射水平。

这些仪器应定期校准,确保准确可靠。

三、工作流程的规范1. 放射性物质的存储与管理放射科应制定详细的放射性物质存储与管理方案,确保放射性物质的安全使用和储存。

同时,必须建立放射性物质的台账,记录物质的进出和使用情况。

2. 操作规程的制定放射科应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明确各项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医务人员在进行放射性检查和治疗时,必须按照规程操作,确保安全。

3. 定期维护与检修放射科的设备和防护设施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与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防护效果。

维护和检修记录应详细记录,便于追溯和管理。

四、培训与教育1. 培训计划的制定放射科应制定培训计划,包括新员工培训和定期培训。

新员工培训应包括辐射防护知识的传授和操作规程的讲解。

定期培训应包括最新的防护技术和操作规程的更新。

2. 培训材料的准备放射科应准备相关的培训材料,包括辐射防护知识手册、操作规程手册等。

这些材料应详细、易懂,方便医务人员学习和参考。

3. 培训效果的评估放射科应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医务人员对辐射防护知识和操作规程的掌握程度。

评估结果可用于改进培训计划和提升培训质量。

五、事故应急预案放射科应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类事故的处理措施和责任人。

同时,应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六、监测与评估1. 辐射剂量的监测放射科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辐射剂量的监测,确保其辐射暴露在安全范围内。

放射科防护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

放射科防护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

放射科防护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一、放射科防护管理制度1、建立由分管领导负责的放射科防护组织。

2、从事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体检。

3、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进行放射防护知识和法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4、从事放射工作人员佩带个人剂量计。

5、配备受检者和工作人员防护用品。

6、放射工作场所设置警示标志和工作指示证。

7、工作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相关规定。

8、正确采用时间防护。

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9、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放射工作场所。

二、CT机房管理工作制度CT是高度精密的大型设备,必须实行严格的管制。

1、保持温度(20±2℃),温、湿度电源不符合要求应立即停机,采取有效的措施。

2、保持良好的清洁度,定时清洁地面及机器。

工作人员及病人进入机房应换本室专用拖鞋,机房内不准随便堆放杂物,室内物品应放置整齐。

3、医技人员使用机器,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其他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操作机器,发现机器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维修人员并做好记录。

4、维修人员要做到每日有检查,每周小检查,每月大检查。

5、工作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认真负责,认真填写工作日志。

6、非CT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CT室,重症患者可由家属或医务人员陪同进入机房,以免发生意外,陪伴应佩戴铅围裙以免不必要的射线照射。

7、CT室内应备急救药品和器械。

三、X线辐射防护管理制度为加强放射科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放射科诊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科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依据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特制定放射科X线辐射防护管理规定,适用于全省各级各类医院放射科。

1、放射科X线辐射防护工作由科主任负责,科室制定兼职人员协助主任做好X线辐射防护工作。

2、放射科工作人员要增强放射防护意识和责任性,在放射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

科室定期组织对放射科诊疗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查。

3、X线检查设备必须有《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放射技术和放射诊断工作人员必须按要求具备相应的资质;各级各类人员应熟悉放射设备的主要结构和安全性能,确保设备安全,防止意外放射事件的发生。

放射科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范本

放射科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范本

放射科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放射科的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工作,确保医疗影像的质量和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的放射科工作。

二、放射科质量控制管理2.1 设备检测与校准2.1.1 放射科设备在安装后首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测与校准。

设备的校准应定期进行。

2.1.2 检测与校准包括设备性能检测、剂量校准、空气质量检测等内容。

具体检测和校准要求可参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进行。

2.1.3 检测与校准记录应详细记录,存档备查。

2.2 影像质量控制2.2.1 影像质量控制应包括设备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影像质量的评估与监控等。

日常检查与维护应由专人负责,评估与监控应由专业人员进行。

2.2.2 影像质量评估与监控可采用各种方法,如定期评估曝光剂量、查看图像质量指标、比对同类设备的影像质量等。

2.2.3 影像质量控制应定期进行,具体周期可根据设备的情况和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2.3 人员培训与继续教育2.3.1 放射科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接受过相关培训和考核,并持有合格证书。

2.3.2 放射科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培训班,了解最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2.3.3 放射科负责人应建立完善的培训记录,保证人员培训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

三、放射科安全防护管理3.1 放射设备安全使用3.1.1 放射设备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人员操作,操作人员应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安全技术培训。

3.1.2 放射设备的操作室和周围区域应具备相应的防护设施,如防护屏、防护门、防护围栏等。

3.1.3 放射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防护屏、防护门等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2 放射物管理3.2.1 放射物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采购、使用和储存,确保放射物的安全。

3.2.2 放射物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与考核。

放射科放射工作场所及个人剂量监测制度

放射科放射工作场所及个人剂量监测制度

放射科放射工作场所及个人剂量监测制度放射科工作场所及个人剂量监测制度、CT工作场所的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必须按规定佩戴好个人剂量监测计。

、个人剂量监测计必须佩戴在工作衣左胸口,如穿铅防护服时可佩戴在左衣领上。

三、CT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当量每年不大于20MSV四、个人剂量监测计必须按照实际接受剂量,不得随意放在CT机房内。

五、CT工作人员下班,不得将戴有剂量监测计的工作服放在CT机房内。

六、个人剂量检测按委托检测部门的要求定期(90 天/ 次)进行个人剂量计的检测。

七、定期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对放射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一年一次)。

八、发现工作人员有超剂量照射时,应及时配合有关部门查明原因,及时整改。

九、放射科工作人员工作调动时,应将个人剂量档案资料转入所调入单位的放射防护部门,并向有关部门备案。

放射科安全防护与质量保证制度为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特制订放射科放射安全防护与质量保证制度、科主任负责放射诊疗工作的质量保证和安全防护。

其主要职责是:(一)组织制定并落实科室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二)定期组织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监测和检查(三)组织本科室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接受专业技术、放射防护知识及有关规定的培训和健康检查;(四)制定本科放射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五)记录本科室发生的放射事件并及时报告院主管科室和院领导。

二、科室的放射诊疗设备和检测仪表,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科室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的设备,应当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对其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启用; (二)定期进行稳定性检测、校正和维护保养,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状态检测; (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检验或者校准用于放射防护和质量控制的检测仪表(四)科室的放射诊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应当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

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制度(完整版)

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制度(完整版)

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制度(完整版)XXX的辐射(放射)科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同时也非常注重安全防护管理。

以下是我们的安全防护制度和职责: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机构及其职责我们设立了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辐射安全和防护管理制度,并进行监督和检查。

该机构由医院领导、辐射科负责人和安全专家组成。

射线装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我们的射线装置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他们需要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以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操作设备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我们的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包括设备检修维护制度、设备使用登记制度等,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人员培训制度我们的人员培训制度包括对射线装置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以及对其他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教育。

辐射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预案我们有完善的辐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以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

射线装置工作人员辐射监测方案我们的射线装置工作人员需要接受定期的辐射监测,以确保他们的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研究培训制度及记录我们的研究培训制度包括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教育,同时我们也会记录他们的研究和培训情况。

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我们的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确保了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辐射(放射)设备操作规程和使用制度我们的辐射(放射)设备操作规程和使用制度确保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我们的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包括设备检修、维护制度等,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设备检修、维护制度我们的设备检修、维护制度确保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辐射(放射)科组织管理制度我们的辐射(放射)科组织管理制度确保了科室的正常运行和管理。

登记室管理制度我们的登记室管理制度确保了患者的信息安全和隐私。

资料存档保管制度我们的资料存档保管制度确保了患者的信息安全和隐私。

放射诊疗单位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制度范本

放射诊疗单位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制度范本

放射诊疗单位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制度范本1. 引言鉴于放射诊疗的特殊性和潜在风险,为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本制度旨在规范放射诊疗单位的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工作。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放射诊疗活动的单位,旨在保障医疗质量和保护人身安全。

2. 质量控制2.1 设备质控2.1.1 设备校准与验证放射诊疗设备的校准与验证应遵循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设备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校准与验证应定期进行,并有详细的记录及文件归档。

2.1.2 设备质量保证放射诊疗设备应定期进行质量保证测试,包括线性加速器输出剂量、射线束质量等。

设备的质量保证测试记录应完整并妥善保存。

2.2 医学影像质控2.2.1 影像设备校准与验证医学影像设备的校准与验证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确保设备输出的图像具有良好的质量和准确性。

校准与验证应定期进行,并有详细记录及文件归档。

2.2.2 图像质量保证医学影像设备的图像质量应定期进行质量保证测试,包括清晰度、对比度、空间分辨率等指标。

图像质量保证测试的结果应记录并妥善保存。

3. 安全防护3.1 放射防护3.1.1 设施防护放射诊疗单位应确保设施的防护措施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

包括但不限于:建立防护标识、设立辐射防护区域、使用合适的屏蔽材料等。

3.1.2 个人防护放射诊疗人员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包括但不限于:铅衣、铅手套、头罩等。

个人防护用品应定期检查,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3.2 辐射监测与评估放射诊疗单位应建立辐射监测与评估制度,定期对设施内的环境辐射进行监测和评估。

监测和评估结果应记录并妥善保存,如超过国家相关标准,应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风险。

3.3 废物管理放射诊疗单位应建立废物管理制度,包括废弃放射性物质的分类、收集、储存、转运和处理。

废物管理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废物的安全处理和环保要求。

4. 人员培训与教育4.1 人员培训计划放射诊疗单位应建立人员培训计划,包括新员工培训、定期培训和特殊工作场景培训等。

放射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置方案

放射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置方案

放射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置方案
一、放射防护措施
1.人员防护
(1)控制射线源的辐射:减小放射源的射线强度,采取减弱射线
能量和时间的措施,例如加厚屏蔽材料、控制辐射区域内人员停留
时间等。

(2)戴防护用品:根据射线的不同特性,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如穿防护服、戴头盔、手套等。

2.设备防护
(1)屏蔽射线源:在射线源周围设置屏蔽物阻挡射线,如混凝土、钢板等。

(2)安装监测仪器:对射线源的辐射强度进行监测,随时调整防
护措施。

3.环境防护
(1)排放和治理:对放射性物质和废水废气进行排放和处理,避
免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2)监测和控制:对环境中的辐射进行监测和控制,保护周围居
民和自然环境。

二、应急处置方案
1.应急预案的制定
(1)建立应急管理制度:成立应急管理小组,制定应急预案。

(2)编制详细预案:包括应急事件类型、应急部门组织机制、任
务分工、调度方式、应急资源准备等。

2.应急响应措施
(1)启动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放射事故,启动应急预案,立即组
织应急处置部门。

(2)隔离现场和人员:封锁和管控周边区域,防止进一步扩散。

(3)组织医疗救治: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防止辐射后遗症。

3.应急资源调度
(1)调配人员和装备:根据应急预案,调度应急队伍和装备。

(2)组织人员转移:将受影响人员转移到安全区域。

(3)处理放射性物质:清除放射性物质污染,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以上就是放射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置方案,以确保我们的生命安全。

放射科防护整改措施

放射科防护整改措施

放射科防护整改措施引言概述:放射科是医院中一个重要的科室,但由于其特殊性质,放射科工作人员容易受到辐射的影响。

为了确保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放射科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放射科防护整改措施,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一、设备维护和更新1.1 定期检查设备:放射科设备使用频繁,需要定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辐射泄漏的可能性。

1.2 更新设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放射科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及时更新设备可以提高辐射防护的效果,减少辐射对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影响。

1.3 培训维护人员:设备维护人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工作流程规范2.1 制定规范操作流程:放射科工作人员应该遵守规范的操作流程,减少操作失误导致的辐射泄漏。

2.2 建立标准操作程序:放射科应该建立标准的操作程序,包括辐射防护措施、工作流程等,确保每个工作人员都能正确操作设备。

2.3 定期演练: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

三、个人防护措施3.1 佩戴防护装备:放射科工作人员应该佩戴符合标准的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护目镜、手套等,减少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3.2 定期体检:放射科工作人员应该定期进行辐射相关的体检,及时发现身体异常情况,保障身体健康。

3.3 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四、环境监测和控制4.1 辐射监测:对放射科工作环境进行定期的辐射监测,确保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4.2 环境控制:对放射科工作环境进行环境控制,包括通风系统、辐射屏蔽等,减少辐射对环境的影响。

4.3 废物处理:对放射科产生的废物进行正确的处理,避免辐射废物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五、应急预案和演练5.1 制定应急预案:放射科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件处理流程、人员疏散方案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

《辐射工作场所监测制度》

《辐射工作场所监测制度》

《辐射工作场所监测制度》一、一切伴有辐射的实践或设施,都应根据具体情况,按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制定出相应的辐射监测计划,开展辐射监测。

监测结果应定期向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部门报告,发现异常情况时应随时报告。

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部门也应对这些辐射工作单位进行抽样性的监测。

二、个人监测1、辐射工作单位必须对第一类工作条件下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监测。

工作人员可能受到、x、高能射线或中子照射时,应佩带相应的个人剂量计。

当内照射可能较大时,应定期进行内照射监测。

个人监测结果要逐个记录、存档,其保存时间不少于停止辐射工作后30年。

2、在事故或应急情况下,根据情况可对有关人员以及少数有代表性的公众成员进行个人监测。

3、工作人员离开开放型放射源工作场所时,应该进行体表放射性污染检查。

三、工作场所监测1、为检验工作环境在连续操作时是否符合辐射安全要求,鉴别是否有异常或紧急情况发生,工作场所应进行常规监测。

依据辐射源的特点和操作方式,常规监测应对工作场所中的辐射水平、空气中放射性核素的浓度以及表面污染水平等进行监测。

在可能出现高水平照射或事故照射的场合,必须配置可以自动报警的连续监测装置。

测量结果,连同测量条件、测量方法和仪器、测量时间等一同记录并妥状况保存。

2、在实践或设施的运行过程中,会使工作人员所在环境的剂量当量率发生较大改变的岗位,应进行操作监测。

3、当工作环境安全控制的资料不够充分,或操作过程可能出现异常时,应进行特殊监测。

四、辐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1、对辐射工作人员的医学监督根据一般职业医学原则进行。

其目的是:评价职工健康情况;提供原始健康状况的资料;以及确保职工的健康情况在开始从业时和从业期间都能适应他们的工作。

2、对第一类工作条件下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常规医学监督。

3、从事辐射工作前的健康检查内容包括医学史的询问,特别是先前的辐射照射史和各种毒物接触史的调查:一般医学检查;末梢血化验检查;以及根据工作和健康情况,由负责医师提出的其他有关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