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渔歌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歌子》教学设计
一.导入
出示图片猜古诗。
在祖国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我们曾和李白一起独坐敬亭山,体会“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心境;我们曾和刘禹锡一起观望洞庭的美景,感受“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景象;我们也曾和白居易一起忆江南,领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风采。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张志和的《渔歌子》,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首词带给我们的魅力。
二.初读古诗
1.检查生字词。
指导箬笠、蓑衣。
根据偏旁来看。
2.指生读古诗,生评价。
3.出示停顿再自由练习读词。
4.师范读,指生再读。
三.品读感悟
1.你从这首词当中看到什么颜色?生自由答。
通过这些颜色我们知道描写的一定是春天,春天来了,青山、绿水、白鹭、红花、青箬笠、绿蓑衣,单看这些颜色,张志和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热闹的春天美景。
2.考完你们的眼神,该考一考你们的耳朵了,从这首词中听到什么声音?展开想象,自由发挥,生答。
3.讨论:刚才你们看到了五彩缤纷的颜色,也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你们觉得这首词美吗?美在哪里?可以是一处景,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等等。
给你们三分钟时间,同桌讨论一下,把你找到的美分享给同桌。
预设:
(1)生:西塞山美。
下雨的时候,山上有云雾的,山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朦朦胧胧的......师:真是山色空蒙雨亦奇啊!简直就是仙境,就是人间天堂啊!(2)生:白鹭美。
就在这烟雨蒙蒙的西塞山前,还有一群白鹭在飞。
师:这一青一白,一动一静,多么生动的画面!能用你的朗读变现这份美吗?一行白鹭上青天,多么悠闲自在啊!难怪渔翁不须归呢!
(3)画面中还有哪些美景让我们留恋?桃花流水。
出示图片,看到的怎样的桃花?桃花夹两岸,流水绕青山,这一静一动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呢!能用朗读把这份美表达出来吗?“春携连宵雨,桃花次第开”,看来这桃花也开在你心中了。
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西塞山前花这么多,诗人笔下只有桃花流水呢?出示诗句,这是李白在山中居住时写下的诗句。
桃花顺着流水窅然而去,诗人说这里“别有天地非人间”。
“非人间”那不是人间,那是什么?(人间仙境、人间天堂、世外桃源)中国的诗人真是有意思啊,他们总是喜欢用桃花流水来代替心中最向往的地方。
那此时此刻,你觉得这“桃花流水”的西塞山对张志和来说意味着什么?(“世外桃源”。
)
(4)这世外桃源的地方还有什么美让你心动?鳜鱼。
鳜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好自在呀!流水中只有鳜鱼吗?还有小鱼、小蝌蚪....水面上可能还会有鸭子呢,不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吗?
小结:这青的山,白的鸟,红的花,绿的水,吹面不寒的微风,细如牛毛的小雨,真是让人感觉像是走进了画中一般,难怪他的好朋友颜真卿夸赞他:词中有画,画中有词啊!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你开心吗?开心的时候我们脸上往往会带着笑容,下面我们一起开心的、带着微笑的表情一起美美的读这首词。
评:瞧,带着表情读以后,你们的声音和语调都发生了变化,读的真好!
四.升华感情
1.身处在这么美的春景中,诗人想回家吗?哪个词体现了?板书(不须归)仅仅是不想回家吗?我们一起走进张志和。
出示张志和的资料。
读完资料,作者仅仅是不想回家吗?指生答。
师:是啊,他厌倦了官场的生活,他再也不愿意回到官场了,只希望陶醉在这如画风景中,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2.为了劝兄弟回来,哥哥张松龄作了这样一首诗。
师生互动:
(1)志和弟弟啊松龄哥哥啊
(2)回来吧,我这里有高官厚禄,你那里有什么呀?生答
(3)回来吧,我这里有享用不完的荣华富贵,你那里有什么呀?生答
(4)乐是风波钓是闲生......
(5)小结:面对哥哥的声声呼唤,弟弟还是不舍放下这安闲恬淡的生活,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心志平和”,所以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
齐读诗。
3.那眼前高飞的白鹭啊,那漫山遍野粉红的桃花啊,还有那潺潺的流水呀,如何不让他陶醉呢?如何不让他流连忘返呢?斜飞细雨中,他一遍遍浅吟低唱——读
4.同学们,诗词更在于以声传情,也因此被经常传唱,你们听,我们可以跟着乐曲一起唱一唱,把词中的情怀传送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
五.作业
张志和一共写过五首渔歌子,这节课我们只学习了其中一首,课下搜集另外四首读一读,背一背。
《渔歌子》学情分析
依据课标、词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设计上,以品读词之美,领悟
词之情为主线;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抓住词眼、想象画面、联系背景,让学生有层次、由浅入深地细细斟酌,从读中领会张志和追求的“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境界,感受诗词的魅力。
效果分析
因为去年执教四年级且这首词出现在下册的课本里,所以在本次共同体“古诗词教学优化策略”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中,我选择了自以为比较熟悉的《渔歌子》。
在海小同仁们的帮助下,我在反思中不断完善教案,尤其是得到对诗词颇有
研究的李建光校长的殷切指导,我更是感觉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在备课以及上课后的点滴体会:
一、以读代讲,感受诗歌语言美
在初次备课时,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词中如画的美景,我花了一大半的时间
对“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进行咬文嚼字的品析、解读、阐释,而整节课的“读”却是流于形式,仓促结束,效果可想而知。
仍然记得评课时李校长说的那句话:“在语文教学中,‘读’占据首要地位,特别是古诗词教学,一定要有
一半的时间是学生在读,追求在读中悟,悟中读。
”一席话惊醒梦中人,在修改时,我确定了用“读”贯穿起整个课堂。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注意采用了多种“读”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感受词之美。
首先,我在读之前出示温馨提示,让学生明白,读词的第一步是读正确,然后找准停顿点、字正腔圆地读,以此感受古诗词的韵味。
接着,在学生品味词中美景
后,通过个别读、师生合作读、引读、赛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景之美。
最后,在体会词人的写作背景后,适当延伸,引导学生读出词人的悠闲自得,提升情感,这时读出韵味就水到渠成啦!
二、发挥想象,再现诗歌画面美
古人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在教学中,我合理利用这“无形画”,发
挥学生想象力,再现诗歌画面美。
《渔歌子》教材分析
《渔歌子》是语文出版社2001版六年级下册中的一首词。
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读来让人分明感受到作者那种恬淡、闲适的隐土心情。
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夫,而是水乡二月桃花汛期之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空中白鹭,两岸桃花,色泽鲜明而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澹泊、悠然脱俗的情趣。
评测练习
1.《渔歌子》的体裁不是诗,而是__________。
2.这首词前三句写景,时间是在________季,地点是在____________。
作者写景时十分注重色彩的描写,如鹭的颜色是__________,桃花的颜色是
___________,箬笠和蓑衣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给人秀丽、清新之感。
3.词的最后一句写人,生动地表现了渔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生活情趣。
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4.我能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桃红水碧、鹭飞鱼肥的江南美景。
5.默写。
渔歌子
【唐】张志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所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中,我紧抓情感主线,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词的意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发现美景,体会诗中美景
词中所描绘的江上渔舟,两岸红桃,雨中青山,天空白鹭,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所以在教学时我通过图片、录相充分地让学生进入到景美人爱的意境,让学生与诗人产生共鸣,更深刻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师生互动,营造轻松气氛
课堂是师生一起探究新知的一个领域,而学生学习的精神面貌又取决于课堂的气氛,因此我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将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情、感动融于其中,不露痕迹却不忘引导,学生也在笑声中、沉思中、感动中一起领悟。
三、谈话交流,拓展加深体会
以往教学诗词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通过逐字逐句理解意思,但这样显得呆板而枯燥,我先让学生读词圈出景物,理解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再通过想象画面对词入座落实了字形、词义,整体结合起来,又把整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
避免了单调地解释诗意。
再让学生由画中提到的景物想开去,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让词的内容内化为每个学生心中的画面。
通过学生的用心感受,对词有新的
认识以后,再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而结尾的拓展,学生也能比较容
易地抓住重点的字词进入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通过对
比也更加深对该词的理解。
四、悟写结合,拓宽想象空间
一篇教材要尽量大的发挥它在本位上的教学价值,而该词就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从单调的字面表达到色彩明丽的直观画面,从枯燥的文献资料到词中对话的深刻体会,这都是学生发挥想象,让
思想深入其中的过程。
为此,我在课上积极让学生图文结合,充分展开想象,使每幅生动的画面内化为语言,很好的巩固了内化语言的功效。
《渔歌子》课标分析
《渔歌子》是一首传唱悠远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展示了一幅色彩艳丽、动静结合的美丽画卷。
“诗言志、词传情”,在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的背后,寄托了作者厌倦官场上的明争暗斗,喜爱自由、热爱自然的情怀。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是这样阐述与教材内容相关目标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标年段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其中,“激发想象力,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