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研究方法复习题

合集下载

植物地矿质营养复习题

植物地矿质营养复习题

植物的矿质营养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矿质营养;2、灰分元素;3、必需元素;4、大量元素;5、微量元素;6、有利元素;7、水培法;8、砂培法;9、气栽法;10、营养膜技术;11、离子的被动吸收;12、离子的主动吸收;13、单盐毒害;14、离子对抗;15、平衡溶液;16、生理酸性盐;17、生理碱性盐;18、生理中性盐;19、胞饮作用;20、表观自由空间;21、叶片营养;22、诱导酶;23、可再利用元素;24、还原氨基化作用;25、生物固氮;26、初级共运转;27、次级共运转;28、易化扩散;29、通道蛋白;30、载体蛋白;31、转运蛋白;32、膜片-钳技术;33、植物营养临界期;34、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35、反向传递体;36、同向传递体;37、单向传递体;38、硝化作用;39、反硝化作用;40、交换吸附;41、外连丝;42、缺素症。

二、缩写符号翻译1、AFS;2、Fd;3、Fe-EDTA;4、NiR;5、NR;6、WFP;7、GOGAT;8、GS;9、GDH; 10、NFT; 11、PCT; 12、FAD。

三、填空题1、在植物细胞内钙主要分布在中。

2、土壤溶液的pH对于植物根系吸收盐分有显著影响。

一般来说,阳离子的吸收随pH的增大而;阴离子的吸收则随pH的增大而。

3、所谓肥料三要素是指,和三种营养元素。

4、参与光合作用水的光解反应的矿质元素是,和。

5、参与吲哚乙酸代谢的两个矿质元素是和。

6、在植物体内充当氨的解毒形式、运输形式、临时贮藏形式的两种化合物是和。

7、在植物体内促进糖运输的矿质元素是,和。

8、亚硝酸还原酶的两个辅基分别是,和。

9、硝酸还原酶的三个辅基分别是,和。

10、植物体缺钼往往同时还出现缺症状。

11、对硝酸还原酶而言NO3- 既是又是。

12、应用膜片-钳位技术现已了解到质膜上存在的离子通道有、和等离子通道。

13、作为固氮酶结构组成的两个金属元素为和。

14、离子跨膜转移是由膜两侧的梯度和梯度共同决定的。

第1部分 植物营养学概述复习题

第1部分 植物营养学概述复习题

14、植物根际营养学:研究根-土界面微域中养分、水分及其 它物质的转化规律和生物效应;植物-土壤-微生物及环境 因素之间物质循环、转化的机制及调控措施。 15、同等重要律: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数量不论多 少都是同等重要的;生产上要求平衡供给养分。 16、不可替代律:植物的每一种必需营养元素都有特殊的功能, 不能被其它元素所代替;生产上要求全面供给养分。 17、有益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或为某 些植物种类、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 必需的元素。
二、选择题
1、提出碳素营养学说是( A ) A. 索秀尔de Saussure B. 海尔蒙特van Helmont C. 鲁伯特· 波义尔Robert Boyle D. 步森高 Boussingault 2、提出氮素营养学说是( D ) A. 西尼比尔 Sene-bier B. 海尔蒙特van Helmont C. 鲁伯特· 波义尔Robert Boyle D. 步森高 Boussingault 3、提出腐殖质营养学说是( B ) A. 西尼比尔 Sene-bier B. 泰伊尔Von Thaer C. 鲁伯特· 波义尔Robert Boyle D. 李比希Liebig 4、提出矿质营养学说是( D ) A. 伍德沃德Wood-ward B. 泰伊尔Von Thaer C. 鲁伯特· 波义尔Robert Boyle D.李比希Liebig 5、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植物营养的先驱者是(ABCD) A. 伍德沃德Wood-ward B.西尼比尔 Sene-bier C.索秀尔de Saussure D.萨克斯Sachs
4、矿质营养学说的意义是什么? 答:(1) 理论意义: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营养学说”,说明了植物营 养的本质,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维持土壤肥力的 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 (2) 实践意义: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创立和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农业产量的增加上有重大贡献,学说的确立具有划时代意义。 5、简述李比希的成就与不足。 答:(1) 李比希的成就:确立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建立了植物营养学科,促 进了化肥工业的兴起;提出养分归还学说和最小养分律,对合理施肥至今 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施肥要有针对性,平衡施肥;把化学应用于农业, 使化学融合于农业科学之中。 (2)李比希的不足:尚未认识到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豆科作物在提高 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过于强调矿质养分作用,对腐殖质作用认 识不够。 6、评定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是什么? 答:(1) 必要性: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 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2)专一性:这种元素的功能不 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 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3)直接性: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 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 用。

植物营养研究法

植物营养研究法

一、名词解释:1、处理:为了研究某个因素的效应或几个因素的关系及其综合效应,人为的使试验因素处于不同水平或试验因素间不同水平的组合,称为试验不同处理。

2、单一差异原则:方案中除了欲比较研究的因素外,其他因素应相对一致,处于良好状态,以排除非试验因素的干扰。

3、误差:观察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4、完全方案:每个试验因素的每个水平的相互组合,所有因素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不漏信息。

5、水平:一个试验因素不同质的或量的存在状态,就叫试验因素的不同水平。

6、因素:要揭露事物的客观规律,就必须研究作用于与事物的的诸因素的效应,被研究的因素称试验因素。

二、判断:1、不完全方案是完全方案的部分实施(对)2、田间试验的处理数不能太多,一般应控制在3-4个为宜(对)3、在田试验中,长方形小区有利于降低由于土壤肥力不均衡带来的局部误差,因此,在设置小区时,小区的长宽比应越大越好(错)4、在溶液培养试验中,绝大多数作物的适宜营养液浓度应控制在0.5-3.0uS/cm范围。

(错)三、问答题1、田间试验中,试验误差来源有哪些土壤肥力的不均匀性试验材料的不一致性田间操作的差异病虫害、鸟兽害等环境条件差异2、营养液培养试验中,营养液的配置原则是什么?营养液中必须含有植物所需的全部营养元素营养液中各种化合物必须是植物根部可以吸收的形态;营养液中各种化合物的数量及比例应符合植物正常生长要求;营养液中无机盐类构成的总盐分浓度及酸碱反应是符合植物生长要求的组成营养液的各种化合物,在栽培过程中应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其有效性营养液中化合物的总体,在被吸收过程中造成的生理酸碱反应是较平稳的四、设计题氮肥是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肥源之一,氮肥利用率的测定方法有示踪法和差减法两种。

现有尿酸,硫酸铵,硝酸铵,碳酸氢铵,氯化铵五种氮肥,现采用差减法测定氮肥利用率植物营养研究法笔记整理l 植物营养研究基本方法:生物方法控制生长条件部分控制:温室全控制:人工气候箱、生长箱不控制:自然条件:大田试验培养试验:在人工控制光、温、水、热等生长条件下,用特定的容器给予特定原营养条件而进行的生物试验。

植物营养学复习材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材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材料一、植物营养学1. 含义: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营养作用,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二、肥料 (fertilizers):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钾对植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钾充足,不但能使植物产量增加,而且可以改善植物品质,如: 1. 油料植物的含油量增加2. 纤维植物的纤维长度和强度改善3. 淀粉植物的淀粉含量增加4. 糖料植物的含糖量增加5. 果树的含糖量、维C和糖酸比提高,果实风味增加6. 橡胶单株干胶产量增加,乳胶早凝率降低钾--通常被称为�D 品质元素‖ 第二节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一、植物营养研究的早期探索1. 尼古拉斯(Nicholas)--15世纪,首位从事植物营养研究的人(植物吸收养分与吸收水分的过程有关)2. 海尔蒙特(Van Helmont)--1643年-1648年,柳条试验3. 渥特沃(John Woodward)--土和盐都有营养作用4. 格鲁伯(J. R. Glauber)--硝有营养作用5. 泰伊尔(Von Thaer)--19世纪初期,�D腐殖质营养学说‖ 该学说认为:土壤肥力决定于腐殖质的含量,因此腐殖质是土壤中植物养分的唯一来源,矿物质不过起间接作用,以加速腐殖质的转化和溶解,使之成为易被植物吸收的物质。

二、植物营养学的建立和李比希(Liebig)的工作 1. 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1840年,《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19世纪中、后期,磷肥和钾肥生产先后建立并得到发展; 20世纪初合成氨生产出现,氮肥生产迅速发展。

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 养分归还学说要点:①随着植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②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③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植物营养研究法考试题

植物营养研究法考试题

以下是一些关于植物营养研究方法的考试题示例:1.什么是植物营养研究方法?列举并解释其中的几种方法。

2.描述一下盆栽试验在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并提供一个具体的例子。

3.什么是植物组织培养?说明其在植物营养研究中的意义和应用。

4.解释植物营养诊断的概念,并列举几种常用的植物营养诊断方法。

5.什么是土壤分析?描述土壤分析在植物营养研究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6.说明植物营养吸收试验的目的和步骤,并简要介绍其中的一种试验方法。

7.解释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并提供一个实例说明。

8.什么是植物营养元素缺乏症状?列举几种常见的植物营养元素缺乏症状及其特征。

9.介绍植物组织解剖学在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并解释其中的一种常用技术。

10.简述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叶绿素荧光测量方法,包括其原理和应用领域。

11.解释静态肥液培养法在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原理和应用。

12.什么是植物叶片解剖学?说明其在植物营养研究中的重要性。

13.列举几种常用的植物根系观测和研究方法,并描述其中一种方法的步骤。

14.解释植物营养生理学的概念,并提供一个例子来说明其在研究中的应用。

15.什么是植物营养胁迫?列举几种常见的植物营养胁迫类型,并描述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6.描述植物营养吸收速率测定的原理和常用的测定方法。

17.解释植物组织分析的概念和目的,并列举几种常用的植物组织分析方法。

18.什么是植物营养pH?说明pH在植物营养研究中的作用和测定方法。

19.列举几种常用的植物营养元素测定方法,并解释其中一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20.解释原核蓝菌素吸收法在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原理和应用。

21.什么是植物营养模拟实验?说明模拟实验在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22.描述植物营养调查的步骤和方法,并解释调查结果对农业的意义。

23.解释植物营养动力学的概念和应用,包括动态吸收试验和传输模型等方面。

24.什么是植物微量元素?列举几种常见的植物微量元素,并描述其在植物生长中的功能。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植物营养肥料矿物质营养学说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二、填空1、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肥料具有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等作用。

3、肥料按组分分为有机肥和无机肥;按来源分为农家肥和商品肥;按主要作用分为直接肥和间接肥;按肥效快慢分为速效肥和迟效肥。

4、海尔蒙特于1640年,在布鲁塞尔进行了著名的柳条试验。

5、李比希是德国著名的化学家,国际公认的植物营养科学的奠基人。

6、英国洛桑农业试验站是由鲁茨在1843年创立的。

7、李比希创立的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在理论上否定了腐殖质营养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矿物质营养;在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8、根据李比希的养分归还学说,归还土壤养分的方式应该是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9、最小养分律告诉我们,施肥应有针对性,应合理施用。

10、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生物田间试验法、生物模拟法、化学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核素技术法和酶学诊断法。

三、简述题:我国肥料资源有何特点?肥料利用存在什么问题?第二章大量营养元素1、名词解释(1)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2)营养元素间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代替律(3)营养元素间的相互相似作用(4)活性氧2、填空题(1)一般新鲜植物含有70%-95%的水分,5%-30%的干物质。

干物质中绝大部分是有机质,约占干物质重的90%-95%;矿物质只有5%-10%左右,也称为灰分。

(2)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16种,根据质量分数的高低,将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分为大量营养元素、中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

氮、磷和钾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

(3)作物吸收的氮素形态主要是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

(4) 作物缺氮时,叶色转淡,生长缓慢,植株矮小,症状首先出现在下部叶子,而后逐渐向上蔓延。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

《土壤肥料学》植物营养与肥料部分复习要点绪论1.植物营养学的概念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营养作用,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 肥料的含义和作用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称为肥料。

肥料具有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等作用。

3.李比希三个学说的要点和意义(1)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要点: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意义:①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②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创立和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养分归还学说要点: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②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③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3)最小养分律要点:①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所制约。

也就是说,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②最小养分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如果增施不含最小养分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益。

意义: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矛盾,表明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肥。

李比希是植物营养学科杰出的奠基人!第八章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1.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定义)及种类标准:①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②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

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一性;③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直接性。

川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试题

川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试题

四川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试题(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植物营养学:研究~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有益元素:在非必需营养元素中有一些元素,对特定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益,或为某些种类植物所必需的元素。

土壤供氮能力:指当季作物种植时土壤中已积累的氮和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所矿化释放的氮量总和。

土壤养分容量因素:土壤中养分的总量,表示土壤供应养分潜在能力的大小。

土壤养分强度因素:存在土壤溶液中有效养分的浓度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数量最少的养分控制。

矿质营养学说:植物的原始养分只能是矿物质(而非腐殖质)。

报酬递减律:指单增加某种养分因素的单位量所引起的产量增加,与充分供给该养分因素时的最高产量和现在产量之差成比例的法则。

归还学说:为保持地力,应向土壤中归还被植物吸收的元素的学说。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植物需要养分的绝对数量最多,吸收速率最快,肥料的作用最大,增产效率最高时期。

作物营养临界期:植物生长过程中对营养失调最为敏感的时期。

离子间的拮抗作用:在溶液中一种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

离子间的协助作用:在溶液中一种离子的存在能促进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

根际:根周受植物生长、吸收、分泌显著影响的微域土壤,其生物活性较高。

硝化作用:铵态氮在微生物等作用下被氧化成硝态氮的过程。

反硝化作用:硝态氮在微生物等作用下被还原成氮气或氮氧化物的过程,也称为脱氮作用。

养分循环(nutrient resorption ):指在轫皮部中移动性较强的矿质养分,通过木质部运输和轫皮部运输形成自根至地上部之间的循环流动。

质外体( Apoplast):是由细胞壁和细胞间隙所组成的连续体。

共质体( Symplast):是由细胞的原生质(不包括液泡)组成,穿过细胞壁的胞间连丝把细胞与细胞连成一个整体,这些相互联系起来的原生质整体称为共质体。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复习题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复习题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方差分析:将总变异剖分为各个变异来源的相应部分,从而发现各变异因子在总变异中相对重要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2.统计数:描述样本特征数,是总体特征数的近似值或估计值; 3.交互作用:不同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效应称为因素的交互作用; 4.灭菌培养:又称无菌培养,在没有微生物的情况下设置的试验; 5.回归分析:处理相关关系中变量与变量间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方法;6.总体特征数:描述总体特征的数值如平均数等称为总体总征数;也称参数;7.统计假设检验:对试验效应能否确立所做的一种数学判断方法,也称假设检验或统计检验;8.协方差分析: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将协变量的影响大小估计出来,并把它们从试验误差和试验处理效果中分离出去,使试验结果得到正确的估计,这种方法叫协方法分析;9.隔离培养:又叫分根培养,是将植物培养在被隔离的不同营养环境中进行栽培试验的方法;10.根际:是指受植物根系生理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生物特征上不同于原土体的特殊土区;一般是指距根表数毫米的土区;11处理:为了研究某个因素的效应或几个因素的关系及其综合效应,人为的使试验因素处于不同水平或试验因素间不同水平的组合,称为试验不同处理;二、填空题1.误差的种类包括偶然误差、系统误差 ;2.变量的种类包括连续性变量、非连连续性变量 ;3.抽样的方法有随机抽样、顺序抽样、典型抽样 ;4.据试验研究的因素可将试验分为单因素试验、复因素试验、综合试验几种;5.植物营养的模拟研究方法包括土培、砂培、水培、隔离培养、灭菌培养等;6.隔离培养的种类包括固体—固体、液体—固体、液体—液体 ;7.误差的表示方法有极差、标准差、方差、变异系数 ;8.抽样的方法有随机抽样、顺序抽样及典型抽样 ;9.平均值的意义是在无系统误差时是近似真值,反映变异事物的集中性 ;10.据试验因素来分,试验研究的种类包括单因素试验、复因素试验及综合试验11.土壤开氏定氮消化过程中,一般用加速剂加快消化,在加速剂中,增温剂为K2SO4,氧化剂为CUSO4,催化剂为SE;12.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时,应进行以下主要参数选择最适的浓度范围灵敏度检测限波长空气-乙炔火焰条件;13.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以多种形态存在,一般可分为4种化学形态,为别为水溶态交换态螯合态矿物态;14.石灰性土壤含游离碳酸钙、镁,是盐基饱和的土壤,一般只作交换量的测定;15.硫氰酸钾测钼的原理是再KSCN存在下,用SnCL2还原钼成5价;1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分四个部分光源原子化系统分光系统检测系统;三、简答题1.简述裂区设计的主要内容及与复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有何不同;裂区设计实质是多层随机区组设计的组合,相当于复因素随机区组的试验;但复因素试验中的各个因素没有主副之分,其变异的精度是相同的,但裂区设计则的主区与副区,主区与副区因素变异的精度不同; 2.逐步回归与多元回归有何区别与联系逐步回归与多元回归都是用来配置多元回归方程式的方法,多元回归首先将全部的自变量都包含进方程中,然后再通过统计检验,逐个把检验不显着的自变量从方程中剔除出去,当自变量多时,该方法工作繁重;逐步回归则是从全部自变量中先挑选一个自变量组成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然后逐个增加直到多元,每引入一个自变量就作一次检验; 3.植物营养的模拟试验与大田试验有何区别和联系大田试验是指在田间条件下,以作物生长发育的各种性状、产量和品质指标对直接或间接影响生长发育的诸因素进行试验研究的方法,其试验结果可以直接指导生产,能反映当地农业生产真实情况,不需要特殊设备,适于开展群众性科学研究;但试验结果受地区性因素影响,且田间的许多因素难以控制和分开,就需要利用模拟研究的方法;模拟试验可以根据试验的目的与农作物的要求,创造对农作物生长最适宜的环境条件来研究各种因素对农作物的影响;它必须与田间研究相结合,才能做出正确的结论;4.协方差分析的概念及意义;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将协变量的影响大小估计出来,并把它们从试验误差和试验处理效果中分离出去,使试验结果得到正确的估计,这种方法叫协方法分析;其意义:1能降低试验误差,控制试验条件的均匀性2能对不同变异来源的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3能估计缺失的数据;5.在进行方差分析时,缺区估计与没有缺区有何区别与联系缺区估计在进行方差分析时,1其误差自由度比没有缺区时少1,总自由度也比没有缺区时少1;这样有缺区时进行方差分析计算出来的误差方差就变大了;2有缺区时进行多重比较时所用的标准误差也有变化,即比没有缺区时增大了;6.如何选择多重比较的方法当试验因素间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交互作用的存在,就可选用最小显着差数法LSD法,但当试验因素间有交互作用的存在时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时容易产生a错误,这里就得用新复极差法又叫邓肯法,SSR 法;7.逐步回归与多元回归有何区别与联系逐步回归与多元回归都是用来配置多元回归方程式的方法,多元回归首先将全部的自变量都包含进方程中,然后再通过统计检验,逐个把检验不显着的自变量从方程中剔除出去,当自变量多时,该方法工作繁重;逐步回归则是从全部自变量中先挑选一个自变量组成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然后逐个增加直到多元,每引入一个自变量就作一次检验; 8.如何对非连续性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非连续性的数据要进行方差分析应该先对数据进行转换,使其成为连续性数据后再与一般的连续性数据一样进行方差分析;非连续性数据包括三种,1成数或百分数进行反正弦的转化;2计数资料进行平方根的转换;3对数资料进行对数转换;9.偏回归系数与偏相关系数有何区别与联系偏相关系数与偏回归系数的意义相似,偏回归系数是在其他m-1个自变量都保持一定时,指定的某一自变量对于因变量的效应,偏相关系数则表示在其它m-2个变量都保持一定时,指定的两个变量间相关的密切程度;其都有正负;五、论述题:1、以过磷酸钙为例,说明磷在土壤中的固定机制;当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水分不断从周围向施肥点汇集,过磷酸钙发生水解和解离,形成一水磷酸一钙饱和溶液;使局部土壤溶液中磷酸离子的浓度比原来土壤溶液中的高出数百倍以上,与周围溶液构成浓度梯度,使磷酸根不断向周围扩散,磷酸根解离出的H+引起周围土壤PH下降,把土壤中的铁、铝、钙溶解出来;磷酸根想周围扩散过程中,在石灰性土壤上,发生磷酸钙固定,在酸性土壤上发生磷酸铁和磷酸铝固定;在酸性土壤上水溶性磷酸还可以发生专性吸附和非专性吸附2、论述种植绿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1,提高土壤肥力,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的含量并能更新土壤有机质2,绿肥作物根系发达,可利用难溶性养分,从如让深层吸收,富集和转化土壤养分3,能提供嘉多的新鲜有机物与钙素等养分,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4,有利于水土保持,绿肥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覆盖度大,可减少径流,保持水土5,促进农牧结合,绿肥大多是优质牧草,为发展畜牧业提供饲料,牲畜粪肥可为农业提供有机肥源,提高土壤肥力3、论述氮在土壤中损失的主要途径,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1主要损失途径是氨的挥发,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脱氮;2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是:根据土壤条件合理分配氮肥,根据土壤的供氮能力,在含氮量高的土壤少施用氮肥,质地粗的土壤要少量多次施用,减少氮的损失;根据作物营养特性和肥料性质合理分配氮肥,需氮量大得多分配,铵态氮在碱性土壤上要深施覆土,增加土壤对铵的吸附,减少氨的挥发和硝化作用,防止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脱氮,硝态氮不是宜在水田施用,淹水条件易引起反硝化脱氮;氮肥与有机肥及磷钾肥配合施用,养分供应均衡,提高氮肥利用率;施用缓效氮肥,使氮缓慢释放,在土壤中保持较长时间,提高氮肥利用率;4.试比较钙和磷在根部吸收的部位、横向运输、纵向运输、再利用程度和缺素症出现的部位等方面的特点;吸收部位: 钙主要在根尖; 磷主要在根毛区横向运输: 钙为质外体; 磷为共质体纵向运输: 钙只在木质部运输; 磷既能在木质部也能在韧皮部运输再利用程度: 钙不能再利用; 磷再利用程度高缺素症部位: 钙首先在蒸腾作用小的部位出现; 磷则在老叶首先出现5.列出土壤中养分向根表迁移的几种方式,并说明氮磷钙各以那种方式为主它们在根际的分布各有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①迁移方式: 截获、质流、扩散②氮以质流为主: 土壤吸附弱,移动性强磷以扩散为主: 土壤固定强,土壤溶液中浓度低,移动性弱③氮的根际亏缺区比磷大的多;6.试述石灰性土壤对水溶性磷肥的固定机制和提高磷肥利用率的关键与途径;①固定机制: 二钙→八钙→十钙②关键:A 减小与土壤的接触B 增大与根系的接触③途径 A 制成颗粒肥料B 集中施用: 沟施、穴施、分层施用C 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D 与生理酸性肥料配合施用E 根外施肥7.分别说明氮肥在旱地施用时,氮素损失的途径有哪些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相应措施是哪些①途径: 挥发、淋失、反硝化②措施 A 分配硝态氮肥B 铵态氮肥深施覆土C 氮肥与其它肥料配合施用8、简述NO3-N吸收与同化过程,影响因素10分1 以NO3-形式主动吸收2 经过硝酸还原作用分两步还原为NH4+,然后同化为氨基酸,再进一步同化;3 影响因素:1硝酸盐供应水平当硝酸盐数量少时,主要在根中还原;2、植物种类木本植物还原能力>一年生草本 ;一年生草本植物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其还原强度顺序为:油菜>大麦>>>苍耳3、温度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高,所以也可提高根中还原NO3--N 的比例; 4、植物的苗龄在根中还原的比例随苗龄的增加而提高; 5、陪伴离子 K+能促进NO3-向地上部转移,所以钾充足时,在根中还原的比例下降;而Ca2+和Na+为陪伴离子时则相反; 6、光照在绿色叶片中,光合强度与NO3-还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9、在/玉米、小麦/轮作体系中,磷肥应如何分配为什么10分1 小麦/玉米轮作,优先分配在小麦上,因为小麦需磷高于玉米、小麦生长期温度的,对磷的需要量高;2 小麦/水稻轮作,优先分配在小麦上,因为小麦需磷高于水稻、小麦在旱地,磷的有效性低于水稻季;10、举6种元素,说明养分再利用程度与缺素症发生部位的关系10分氮磷钾镁,再利用能力强,缺素先发生在老叶; 铁锰锌,再利用能力低,缺素先发生在新叶硼和钙,再利用能力很低,缺素先发生在生长点11、什么是酸性土壤,酸性土壤的主要障碍因子是什么10分1 酸性土壤是低pH土壤的总称,包括红壤、黄壤、砖红壤、赤红壤和部分灰壤等;2 主要障碍因子包括:氢离子毒害、铝的毒害、锰的毒害、缺乏有效养分12、双子叶植物及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对缺铁的适应机理是什么20分双子叶植物和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在缺铁时,根细胞原生质膜上还原酶活性提高,增加对Fe3+的还原能力,质子和酚类化合物的分泌量加大,同时增加根毛生长和根转移细胞的形成,其适应机理称作机理Ⅰ;1 Fe3+的还原作用机理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缺铁时植物根系表面三价铁的还原能力显着提高;2 质子分泌:机理Ⅰ类植物根细胞原生质膜上受ATP酶控制的质子泵受缺铁诱导得以激活,向膜外泵出的质子数量显着增加,使得根际pH值明显下降酸化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增加根际土壤和自由空间中铁的溶解度,提高其有效性;二是创造并维持根原生质膜上铁还原系统高效运转所需要的酸性环境;3 协调系统:对机理Ⅰ植物而言,缺铁不仅诱导根细胞原生质膜上还原酶的形成与激活,而且诱导质子泵的激活,这两个过程之间不论是在发生的时间,还是在发生的部位上,都是密切配合、协同起作用的;这一协同系统保证了植物在缺铁时,特别是在高pH环境中,也能有效地还原Fe3+ ;13、氮肥的损失途径有哪些如何提高氮肥的利用率20分1 途径: 挥发、淋失、反硝化2 措施1 硝态氮肥防止淋失2 铵态氮肥深施覆土3 氮肥与其它肥料配合施用4缓控释肥料5合理施肥量1.植物营养田间研究:在田间条件下研究植物营养及其行为规律、供应状况和调控方法;特点:试验条件最接近农业生产要求,能较客观地反映生产实际,所得结果对生产有直接的指导意义;2.总体:总体指的是同质事物的全体;3.样本: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这部分个体的总和叫做样本或抽样总体;4.试验因素:指在试验中必须加以考察的因;;5.水平:试验因素在试验中的不同数量水平或质量水平;6.处理:因素的每一个水平或各因素不同水平的组合称为处理;7.重复:试验中同一处理的试验单元数8.区组:将整个试验空间分成若干个各自相对均匀的局部,每一个局部叫做区组;9.误差:观察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10.随机误差:由试验单元、管理方法、测试仪器、操作方法等方面不可识别的、大小方向不同的微小差异所造成的观察值和真值间的差异,具有随机性,所以称为随机误差;11.系统误差:指由于管理方法、测试仪器等方面有可辨别的差异,从而使观察值与真值间发生一定方向的系统偏离称为系统误差; 12.错误误差:试验中由于试验人员粗心大意所发生的差错,如记录、测量错误等;真值:在一条件下,事物所具有的真实数值;由于偶然因素不可避免的存在和影响,真值是无法测得;13.平均值:用无数个数据平均后求得得近于真值的平均;;14.方差:观察值与平均值之间的离均差平方的平均数;15.均方:总体方差一般不易求得,通常用样本进行估计;样本方差称为均方;16.标准差:方差的正平方根;17.科学试验的主要步骤:试验设计阶段:包括选题、设计试验方案、准备试验材料和环境;试验实施阶段:正确进行试验操作,保证试验的一致性,观察试验结果,收集数据;试验分析阶段:检查核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解释试验结果,作出科学结论、总结试验为今后的研究及生产提供;18.科学试验的实施内容:据试验目的和任务、试验方案和试验方法作好试验场所、器材、工具的准备工作;认真布置试验;作好试验的管理工作;完成计划观察记载项目和各项目测定工作;19.试验研究的基本要求:代表性、准确性、重现性;20.试验方案设计的原则: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有严密的可比性:要遵循单一差异原则设底肥,对照;要提高试验效率;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的统一性;21.肥料试验方案制定的要点:试验题目力求探索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试验因素力求精练、水平设置合理;试验处理力求简明可比;试验方案中设置对照;22.因素的简单效应:指在复因素试验中,一个试验因素在另一个试验因素的某一水平上的试验效应,称为这个因素的简单效应 ;23.因素的主效应;指同一因素各简单效应的平均值称为该因素的主效应或平均效应;24.因素的交互效应:不同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效应称为这些因素的交互效应;就是指不同因素综合效应与各因素单独效应的差值;这种交互作用涉及多个因素;25.完全实施方案:将各因素不同水平一切可能的组合均作为试验处理,这种设计方案称为完全实施方案;优点:每个因素和水平都有机会相互搭配,方案具有均衡可比性和正交性;因素间不产生效应混杂,提供的试验信息较多;缺点:完全实施方案的处理数随着试验因素和因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处理数过多会给试验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完全实施方案只适于因素和水平不太多的试验;26.不完全实施方案:用完全实施方案的一部分处理构成试验方案就得到不完全实施方案;不完全实施方案可以是均衡方案,也可以是不均衡方案;27.正交表的性质:每一列不同数字出现次数相同;任何2列构成的有序数出现次数相同;28.正交表的特点:整齐排列、规律可比;均衡散布均匀分散;简单易行;29.正交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明确试验目的,确定试验指标;挑选因素,确定水平;选正交表先看水平再看因素;表头设计把因素安排到正交表列位上;设计实施方案对号入座;认真进行试验,观察收集数据;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验证;30.植物营养田间试验研究的方法设计的设计原则:设置重复;随机排列;局部控制;31.重复:指同一处理在试验中出现的次数;设置重复的目的:为了减少试验误差;估计随机误差,进而对试验效应,试验条件系统误差,模型误差作出统计检验;扩大试验范围;32.随机排列的目的:任何处理都有同等机会分配给任何一个田间小区;方法:抽签法抓阄法;随机数字法;33.局部控制的目的:减少试验误差;方法: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区组内安排各处理的一个重复小区,不同处理在同一区组内随机排列,由于同一区组内各处理的试验条件比较一致,从而降低误差因为区组之间的误差可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得出,从而把实际的误差项减少,这种用区组来控制试验条件差异,减少试验误差的方法叫做局部控制; 34.植物营养田间试验研究的方法设计的设计内容:小区形状;小区面积;重复;对照区设置;保护行的设置;重复区和小区的排列35.小区:指安排一个处理的一小块地段;36.对照区设置的目的:便于在田间对各种处理进行观察时作为衡量处理优劣的标准;用以统计和矫正试验地的差异;37.保护行的设置目的:保护试验材料不受外来因素的损害;防止靠近试验田周围的小区受到空旷地特殊环境的影响即边际效应使处理间有正确的比较;38.常用的田间试验设计方法:顺序排列试验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裂区设计;正交设计;39.随机区组设计:将试验地划分成若干区组,使不同处理小区在区组内随机排列;如果同一区组包括了全部处理,则一个区组就是一个重复,这种区组设计称为完全随机区组设计;40.随机区组设计的步骤:确定区组方位原则:按由土壤肥力变异大的方向确定区组;用抽签法或查随机表的方法实现区组、区组内不同处理小区排列的随机化;随机数字法确定区组和区组内小区排列的方法;41.拉丁方设计的步骤:选择拉丁标准方首行首列均为顺序排列;按一定随机数字对标准方行列两个方向进行字母的随机变换;得到码值方案,对其中码值赋予具体处理内容,可得到拉丁方实施方案;42.裂区设计:把试验小区进一步划分为裂区的设计方法;被分裂的原小区叫主区,分裂后的新小区叫副区;43.正交设计的目的:是解决复因素试验中由于处理数过多而产生的试验因素与区组效应的混杂问题;44.并列正交设计的基本方法:先列出正交表;列出交互作用表;完成列的合并,改造正交表;把相应因素水平安排到改造好的正交表中;45.植物营养田间研究的实施步骤:试验地的选择与准备;试验布置拟订种植计划书、试验地的区划、施肥与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和考种;分析样本的采取与样品制备46.试验地的条件:除了面积和形状代表性;地势平坦;广泛的一致性;不受特殊条件影响;47.田间管理的目的:要保证肥料一定要发挥肥效如注意灌溉排水;要控制非试验因素的影响,若不一致则试验结果之间就没有可比性;田间条件下根系研究方法:挖掘法,整段标本法,土钻法,剖面网格观察法;48.模拟培养试验又叫培养试验,它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用特制的容器如盆钵、玻璃缸、塑料桶、水泥池等…栽培农作物,并进行各种科学试验的方法;49.培养试验的特点: 1、土壤一般取自土壤的耕作层,作物只能从耕作层的土壤中吸收养分; 2、由于人为控制了盆钵中土壤的水分和温度,所以土壤中养分的释放过程和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情况,均与田间条件有所不同;3、培养试验所用的土壤结构与自然土壤结构不同;4、培养试验的施肥量大于田间一倍至数倍;5、人为供水对土壤结构的影响与田间不同 6、培养试验几乎没有氮肥的淋失.50.模拟研究的种类:盆钵模拟研究;植物短期培养模拟试验研究;控制模拟条件的其它研究方法;51.土壤培养的模拟研究方法的任务:研究农作物对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吸收利用问题;不同土壤中肥料效果的初步评价;环境条件特别是土壤水分对农作物根系吸收养分的影响;农作物对肥料的利用率;各种新型化肥往往要先在土培试验中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取得初步结果再扩大到田间研究;52.溶液培养试验:植物生长介质为含有营养成分的水溶液的盆栽试验有水培和砂培;53.溶液培养模拟研究的特点:植物生长的环境是液相,植物生长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都靠人工供给,营养液中养分的形态,种类、浓度,供应时间均由人工控制;盆钵中养分分布是均匀的;液相环境缺乏空气,必须定期向溶液中补充空气,需要有通气装置;营养液的浓度会发生改变营养液中有些可溶性盐的浓度随溶液pH而改变,其中某些盐类会因溶解度降低而沉淀在盆底;营养液缓冲性能小,由于植物对溶液中养分不平衡的吸收,溶液pH会发生剧烈变化,因此,须每天测定并调整溶液的pH;水培需要固定架固定植株;54.溶液培养模拟研究的任务:研究植物的矿质营养问题,离子间的相助与拮抗,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农作物的产量生理学等,植物的抗逆生理;55.所有营养液必须满足以下4个基本要求:1含有植株生长必需的全部营养元素;2营养物质应是有效养分,养分的数量和比例能保证植物生长的需要;3在植物生长发育期内能维持适宜植物生长的pH;4营养液是生理平衡溶液;56.配制营养液的原则与依据:选用3种或几种可溶性盐类,在一定的全盐浓度下,改变各种盐类浓度比例,从而组成生理平衡溶液;以农作物收获组成物中的营养成分为依据,从而确定营养液组成;模拟植物根际土壤溶液浓度而配制不同种类营养液;57. 配制营养液的注意事项:1、确定各种营养液时,应以植物的需要。

植物营养复习题

植物营养复习题

植物营养复习题本章复习题:1.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和以及植物与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 肥料具有、和等作用。

3. 李比希创立的营养的本质是;在实践上,促进了和的发展,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 根据李比希的养分归还学说,今后归还土壤养分的方式应该是。

5. 最小养分律告诉我们,施肥应该6. 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第八章1. 氮素是植物体中、等的组成成分。

2. 植物吸收的氮素以形态的和为主,也可以吸收少量形态的氮。

3. 旱地植物吸收NO3- 以吸收为主,被吸收的NO3-在同化之前,必需先还原为。

4. 植物在吸收NH4+时,会释放等量的,因此,介质的pH 值将会5. 酰胺具有、等作用。

6. 植物的喜铵性和喜硝性是由和同决定的。

7. 植物在营养生长期缺氮通常表现为6. 植物的喜铵性和喜硝性是由和同决定的。

7. 植物在营养生长期缺氮通常表现为。

8. 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在特性方面有何区别?9. 请用连线为如下植物选择一种适宜的氮肥:水稻烟草马铃薯甜菜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钠硝酸铵10. 尿素属会在的作用下为铵态氮和二氧化碳。

而铵态氮又会进一步氧化为,从而影响尿素的肥效。

11. 尿素作根外追肥施用时,浓度宜在肥料中缩二脲的含量不能大于。

12. 长效氮肥可分为13. 怎样测定氮肥利用率?我国的氮肥利用率约为多少?14. 如何根据气候条件合理分配氮肥?15.如何根据土壤肥力条件合理分配氮肥?16. 如何根据作物需肥特性合理分配氮肥?17. 如何根据氮肥特性合理分配氮肥?18. 怎样估算氮肥的用量?目前氮肥适宜用量的范围是多少?19. 为什么提倡氮肥深施?具体如何实施?20. 氮肥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有什么好处?21. 为什么氮肥要与磷肥或钾肥配合施用?第九章本章复习题:1. 钾素通常被称为作物的( )(A.有益元素;B.品质元素;C.生命元素)。

它在植物体内的形态与氮和磷( )(A.一样;B.相似;C.不同),主要以( )(A.有机态;B.离子态;C.螯合态)为主。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2、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3、必需营养元素:对于植物生长具有必需性、不可替代性和作用直接性的化学元素.4、有益元素:某种元素并非是植物必需的,但能促进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5、被动吸收:不需要代谢能的扩散作用,离子吸收运动的方向顺电化学势梯度.6、扩散作用:分子或离子顺化学势或电化学势梯度转运的现象.带电离子的扩散取决于电化学梯度;分子的扩散则取决于化学势梯度.7、协助扩散:分子或离子经细胞膜转运机构(通道蛋白、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的转运现象.8、主动吸收:需要代谢能、逆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离子转运.9、截获:养分在土壤中不经过迁移,而是根系生长过程中,直接从与根系接触的土壤颗粒表面吸收养分.10、质流: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土体之间出现明显的水势差,土壤水分由土体向根表流动,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着水流向根表迁移.11、扩散:当根系截获和质流不能向植物提供足够的养分时,在根系表面出现一个养分耗竭区,使得土体与根表产生了一个养分浓度梯度,养分就沿着这个养分浓度梯度由土体向根表迁移,这就是养分的扩散作用.12、拮抗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作用,13、协助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14、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15、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起最大效能的时期.16、根外营养:植物除可从根部吸收养分之外,还能通过叶片(或茎)吸收养分.17、矿质养分的再利用:植物某一器官或部位中的矿质养分可通过韧皮部运往其它器官或部位,而被再度利用.18、趋肥性:根系的生长和分布在施肥点周围或有机肥周围,根系密集,而在养分缺乏的地方根系较少.19、有机肥料:天然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或发酵而成的一类肥料.20、硝化作用:土壤中的NH4+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由微生物转化为NO3-的过程.21、反硝化作用:土壤中的NO3-在通气不良好的条件下由微生物转化为气态N损失的过程.22、氨挥发:氨自土表或水面(水田)逸散到大气造成氮素损失的过程.23、氮肥利用率:作物吸收的肥料N量占所施肥料中总N量的百分率.24、非专性吸附在酸性条件下,有些黏土矿物,或铁、铝胶体表面质子化后带正电荷,而吸附磷酸根等阴离子.25、专性吸附:铁、铝氧化物及其水化氧化物对磷的吸附.26、复混肥料:时含有氮、磷、钾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养分的肥料.27、混成肥料:由几种单元肥料或单元肥与复合肥经加湿造粒而成的肥料.28、掺合肥料(BB肥):由几种颗粒大小较一致的单元肥料或复合肥料经简单混合而成.29、有机肥料:是农村中就地取材,就地积制的自然肥料的总称.30、厩肥:家畜粪尿和各种垫圈材料混合积制而成的肥料.31、堆肥:是以作物秸秆为主,掺入人、畜粪尿积制而成的肥料.32、沤肥:利用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加入人畜粪尿沤制而成的肥料.33、植物营养的连续性: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连续不断地从外界吸收养分,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36、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所制约.37、限制因子律:增加一个因子的供应,可以使作物生长增加.但在遇到另一个生长因子不足时,即使增加前一个因子,也不能使作物增产,直到缺少的因子得到满足,作物产量才能继续增长.38、报酬递减律:在技术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作物的总产量是增加的,但单位施肥量的增产量却是依次递减的.39、肥料效应函数:在配方施肥过程中,作物产量与施肥量之间存在着一种数量依变关系,表达这种关系的数学方程称.40、肥料效益的边际分析:研究作物配方施肥过程中肥料投入成本与产品产出利润变化规律的一种经济效益.二、填空题1.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7种.水稻除了需要所有植物都必需的元素外,还需要硅.132.土壤中养分向根部迁移的途径有截获、质流、扩散三种形式.313.作物营养临界期大多发生在幼苗期,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大多发生在生长最旺盛和形成产量的时期.3584.土壤酸、碱性影响作物根系对养分吸收,在酸性环境,植物吸收阴离子较多;在碱性环境,吸收阳离子较多.(在酸性环境下植物会更多的吸收阴离子,同时抑制阳离子吸收,放出OH-,使环境向中介点移动.在碱性环境中更多吸收阳离子,抑制阴离子交换,向外放出较多H+,同样使外部环境向中性移动.这也明确解释出植物的逆境抗性,突出适应性,说明了植物吸收物质是溶液PH变化的原因.)5.根系吸收养分的主要形态是水溶性离子.23 696.根系吸收养分最多、最快的部位是根毛区 .337.植物吸收氮的形态主要是硝态氮、铵态氮.1078.目前化学氮肥的利用率一般为20-50%左右.1339.影响碳酸氢铵挥发的因素有温度、含水量和结晶粒度.12710.在中性和微碱性土壤上,长期大量施用硫酸铵有形成较多的硫酸钙,使土壤板结.12811.尿素(酰胺态氮肥)比其它氮肥更适合于作根外追肥.13112.施用碳酸氢铵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是深施.12713.在石灰性土壤上,由于有足够的碳酸钙存在,因此在这种土壤上长期施用硫酸铵不会增加土壤酸性.12814.不宜作种肥的氮肥是碳酸氢铵、氯化铵、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127 129 130 13115.施入土壤中的氮素,其损失部分的去向是铵态氮的挥发、硝态氮的淋失及其反硝化作用脱氮、地表径流.13316.植物吸收磷的主要形态是正磷酸盐.14217.过磷酸钙的利用率一般为10-20%.18.在油菜一水稻或绿肥一水稻轮作中,磷肥的重点应分配在油菜、绿肥作物上.16019.钙镁磷肥宜选择酸性土壤施用154.20.过磷酸钙的有效性与土壤酸碱性关系密切,一般土壤反应在微酸性至中性范围内,相对有效性最高.15321.钾在植物体内存在的形态主要是K2O.22.影响土壤固定钾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粘土矿物种类.17823.草木灰中钾的主要形态是K2CO3.24.在干旱年份,常出现棉花红叶茎枯病,这是缺钾元素.25.在植物体内已知有60多种酶需要一价阳/钾离子来活化.16826.氯化钾中氧化钾的含量是≥60%.18127.硫酸钾中氧化钾的含量是 50-52%.18228.草木灰高温燃烧,钾的有效性低.18429.钙与细胞膜的透性有关,缺钙时质膜的透性增加.23330.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主要以难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形态存在.31.植物吸收的硼形态是硼酸(H3BO3).19032.常作根外追肥的硼肥有硼砂、硼酸.196(叶面喷施)33.常作根外追肥的锌肥有硫酸锌.20434.容易产生锰毒害的是强酸性质土壤和淹水条件土壤.22035.豆科作物缺钼(Mo)营养元素时,瘤很少而固氮能力减弱.21336.缺锌使植株矮小、叶小节间短、呈簇生状,因缺锌不能合成色氨酸.19837.植物吸收锌的形态是Zn2+.19738.植物吸收钼的形态是 MoO42-.21339.复混肥有效养分含量的表示法用阿拉伯数字,并按N-P2O5-K2O顺序标出N、P2O5、K2O在复混肥料中所占的百分率.25240.掺合复合肥可以克服化合复合肥养分比例固定的缺点.25141.从养分看复合肥的优点是性质稳定.25142.目前克服化合复合肥养分比例固定的缺点可以用单质肥料调节.26643.总养分含量≥30%为中浓度复合肥.25244.三元肥料总养分含量 25-30%,为低浓度复合肥.25245.为了克服复合肥的缺点,今后研究适合当地不同土壤,作物要求的专用型复合肥品种.25246.对一般土壤和作物,可选用通用型的三元复合肥料.2524.人粪尿因含氮多相对磷、钾少,常作氮肥施用.27048.新鲜人尿中有机态氮的主要形态是尿素.28349.人粪尿贮存的目的是人粪尿中大量有机态养分要分解(贮存腐熟)后才易被作物吸收;杀死粪便中的病菌、虫卵.28450.人粪尿加入石膏的作用主要是稳定氮素.(人粪尿里添加石膏,石膏中蕴含的硫酸钙与人粪尿中的氨发生化学反应,能生成硫酸铵,从而起到稳定氮素的目的.)51.从马粪性质看是属于热性肥料.28852.从牛粪性质看是属于冷性肥料.28753.新鲜牲畜尿比人尿中的有机态氮较难分解,主要牲畜尿含尿酸形态的氮较多.284-8954.腐熟人粪尿中氮素形态是碳酸铵,氨基酸、氨、CO2、有机酸、碳酸、甲烷.28455.复杂的有机物质经微生物作用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的过程称生物降解.56.由有机物的矿物质化过程中形成的中间产物,再通过某些微生物的作用合成为比原来更复杂的腐殖质称为腐殖化过程.57.豆科植物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是由于它们能与根瘤菌共生形成根瘤.31758.豆科绿肥增施磷肥的作用是调节土壤中N/P比值,协调土壤氮、磷供应,从而充分发挥绿肥的肥效,提高后茬作物产量.33959.C/N比值是植物性物质分解时,对提供土壤有效氮的重要指标.60.堆肥材料的含水量应掌握在最大持水量60-70%.30661.堆肥中加入石灰的作用是中和酸性物质调节pH和促进微生物分解活动.30662.现代农业化学的奠基人是李比希,提出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归还学说和最小养分律三个学说.463.肥损失的途径有挥发、固定、淋湿等.64.为了满足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要求,作物全生育期需要在不同时间采用不同方式施肥,这些施肥方式有基施、种施、追施.(播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肥; 播种同时施肥;在植物生长发育期间施肥.)65.缺钙时,番茄出现脐腐病,苹果出现苦痘病;缺硼时,油菜“花而不实”,花椰菜出现褐心病.191、19366.复合肥料发展趋势是浓缩化、复合化、液体化、缓效化和专用化.67.配方施肥是指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68.目前农业生产中经常施用的磷肥或含磷肥料有水溶性:过磷酸钙、冲过磷酸钙、氨化过磷酸钙,弱酸性:钙镁磷肥、钢渣磷肥、沉淀磷肥、脱氟磷肥,难溶性:磷矿粉、鸟类磷矿粉、骨粉,施用的硼肥有硼酸、硼砂、制硼酸后的残渣.151 19669.最适合做叶面肥的氮肥是酰胺态氮肥[尿素CO(NH2)2].13170.养分离子向根表迁移的方式有截获、质流、扩散.3171.作物缺钾首先表现在老叶,而缺硼首先表现在新叶.36272.硝态氮被根系吸收后,在植物体内经过硝酸还原酶的作用,转化为NH3,才能进一步同化为氨基酸和蛋白质,其中该酶含有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钼作为辅基才具有活性.21373.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有2个时期对作物营养最为关键,这2个关键时期是营养临界期和营养最大效率期.74.常见的有机肥有:粪尿肥、堆沤肥、绿肥、杂肥.75.植物吸收磷营养的形态是正磷酸盐、吸收铁的形态是硫酸亚铁.76.影响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有养分浓度、温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土壤pH值、养分离子的理化性质.77.作物吸收NH4+使根际变酸,吸收 NO3-使根际变碱.(填“酸、碱”)78.氮肥种类很多,根据其形态可分为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和缓效氮肥等.三、问答题:1、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1)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2)体内营养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3)施肥手段:良好生长环境(4)植物遗传特性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2、说说确定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答;三条标准(1)必要性:缺少这种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2)不可替代性:缺少这种元素后,植物会出现特有的症状,而其它元素均不能代替其作用,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会减轻或消失.(3)直接性:这种元素是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3、叶面营养有何优缺点:答优点:叶面施肥见效快,效率高,可防止养分在土壤中被固定,并可同时施用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在作物生长期间缺乏某种元素,叶面喷施可弥补根系吸收养分的不足;在土壤养分有效性较低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叶面施肥通常是一种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有效途径.缺点:肥效短暂,每次施用养分总量有限,又易从疏水表面流失或被雨水淋洗;有些养分元素(如钙)从叶片的吸收部位向植物其它部位转移相当困难,喷施的效果不一定好.4、根际微生物的作用是什么?答:(1)改变根系形态,增加养分吸收面积;(2)活化与竞争根际养分;(3)改变氧化还原条件;(4)菌根与土襄养分有效性.5、铵态氮肥的共同特性是什么?答:(1)铵态氮肥易被土壤胶体吸附,部分进入粘土矿物晶层.(2)铵态氮易氧化变成硝酸盐.(3)在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损失.(4)高浓度铵态氮对作物容易产生毒害;(5)作物吸收过量铵态氮对钙、镁、钾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6、硝态氮的共同特性是什么?答:(1)易溶于水,在土壤中移动较快.(2)NO3-N吸收为主吸收,作物容易吸收硝酸盐(3)硝酸盐肥料对作物吸收钙、镁、钾等养分无抑制作用.(4)硝酸盐是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不能被土壤胶体所吸附.(5)硝酸盐容易通过反硝化作用还原成气体状态(NO、N2O、N2),从土壤中逸失.7、钾对作物产品质量的作用主要有哪些?答:①能促使作物较好地利用氮,增加蛋白质的含量,并能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②使核仁、种子、水果和块茎、块根增大,形状和色泽美观;③提高油料作物的含油量,增加果实中VC含量;④加速水果、蔬菜和其他作物的成熟,使成熟期趋于一致;⑤增强产品抗碰伤和自然腐烂能力,延长贮运期限;⑥增加棉花、麻类作物纤维的强度、长度和细度,色泽纯度.8、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主要有哪些?答:(1)根据气候条件合理分配和施用氮肥;(2)根据土壤条件合理分配和施用氮肥;(3)根据氮肥特点合理分配和施用氮肥;(4)根据作物种类、品种特性合理分配和施用氮肥;(5)氮肥深施;(6)与有机肥、磷、钾肥配合施用;(7)与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配合施用.9、普通过磷酸钙在施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过磷酸钙集中施用在固磷能力强的土壤上,减少磷与土壤的接触,增加与根系的接触;利于磷的扩散与吸收.常用的方法有沟施、穴施、苗床施肥、带状施肥等.(2)过磷酸钙与有机肥配合施用;(3)在强酸性土壤上,施肥前,用石灰中和土壤酸性.(4)根外施肥.10、提高土壤磷肥利用率的途径?答:(1)根据作物及轮作制度合理施用磷肥;在水旱轮作中,重点在旱作;在小麦-玉米轮作中,重点在小麦;磷肥优先施用在敏感作物上(2)根据土壤条件合理施用磷肥,磷肥首先施用在缺磷土壤上;水溶性磷肥施用在石灰性和中性土壤上;弱酸溶性磷肥和磷矿粉施在酸性土壤上(3)磷肥与有机肥、氮肥、钾肥配合施用(4)提高磷肥施用技术: 在固磷能力强的土壤上,采取集中施肥技术,在固磷能力弱的土壤上,采取分散施肥的方法.11、钾在植物中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答:(1)维持细胞膨压,促进植物生长;(2)调节气孔的运动;(3)提高酶活性;(4)、促进光合作用和同化物的运输;(5)钾可促进淀粉的合成;(6)促进脂肪代谢;(7)促进氮代谢;(8)提高作物的抗逆性.12、作物的缺钾症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生长停滞,叶色变暗;抗旱力下降;从老叶的叶尖和叶缘开始出现带白色的、黄色的或橙色的褪绿斑点或条带.有些品种可以出现分布不规则的褪绿斑点.但所有情况下,症状都是从叶梢开始,而基部常常仍然保持绿色.褪绿区坏死,组织死亡,叶片干枯早落,病症蔓延到幼嫩叶片,最后真个植株可能死亡,植株根系发育不良,常常腐烂,易感染病害,作物的产量、品质下降.13、微肥施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对症施肥:根据作物需求施微肥;根据土壤供肥特性施肥(2)微量元素肥料与其它肥料配合施用;(3)严格控制用量;(4)力求施用均匀.14、植物钙的缺乏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植物缺钙症首先从根尖、茎尖等部位发生.植物缺钙一般表现为生长停滞、植株矮小、未老先衰;幼叶卷曲、发脆、叶缘发黄,并逐渐坏死;根系小、根尖半透明、肿胀;顶部停止生长、侧原基增生、回枯;豆科植物根瘤形成受到抑制,果实易腐烂,荚果空壳.15、复混肥料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有哪些?答:优点(1) 养分全面,含量高;(2) 物理性状好,便于施用;(3) 副成分少,对土壤无不良影响;(4)配比多样性,有利于针对性的选择和施用;(5)降低成本,节约开支;缺点:(1)许多作物在各生育阶段对养分的要求有不同的特点,各地区土壤肥沃度以及养分释放的状况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养分比例相对固定的二元复合肥料难以同时满足各类土壤和各种作物的要求.(2)各种养分在土壤中移动的规律各不相同,因此复混肥料在养分所处位置和释放速度等方面很难完全符合作物某一时期对养分的特殊需求(难于满足不同养分最佳施肥技术的要求).16、举例说明混合肥料混合配制的原则是什么?答:(1)混合后物理性状不能变坏——吸湿性不要太高,如尿素与普钙混合后易潮解;(2)混合时肥料养分不能损失或退化,如铵态氮肥与碱性肥料混合易引起氨的挥发损失;(3)肥料在运输和机施过程中不发生分离,如粒径大小不一样的不能相混;(4)有利于提高肥效和施肥功效.17、肥料混合施用的原则是什么?答:(1)混施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必须适合于作物营养和土壤肥力状况的需要;(2)混合后要能到达相得益彰的效果,使肥料的物理性状得到改善;(3)要有利于互为增效,不能使其中任何一种肥料的肥效降低,真正实现“一施多效”的预期.18、微量元素肥料混合施用的原则是什么?答:(1)锌肥不要与氨水等碱性较强的肥料混施,最好也不要同过磷酸钙可溶性磷肥混施,以免形成磷酸锌沉淀,降低肥效;(2)微量元素肥料之间混合施用时,浓度和用量不要超过规定量,微量元素肥料最好不要同草木灰混用;(3)各种微肥在与土杂肥混合施用时,要注意逐渐稀释,充分和匀,最好是先同少量细泥土和匀后再与土杂肥一起充分拌和;(4)微肥兑水喷施,或与粪水混施时,应先将其兑少量水进行溶解,再入清水、粪水中并充分搅拌后施用,以免造成烧种烧苗现象.19、说说复混肥料的发展趋势.答:(1)高效化:平均有效养分浓度约为40%;(2)液体化:土壤—结合滴灌、喷灌技术使用;叶面肥—国内外发展均很快;(3)多成分和多功能化:集肥料、农药、除草剂或生长素为一体;(4)缓效化:长效复肥、长效-速效复肥;(5)专用化:针对性强,主要在经济作物、高档蔬菜、林木果树及庭园草地施用.20、有机肥为何要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答:(1)未腐熟的有机肥中养分多是迟效性的,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2)未腐熟的有机肥C/N高,施入土壤与作物争氮;(3)未腐熟的有机肥能传播病菌、虫、卵等.21、秸秆还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增施氮磷肥,调节C/N;(2)切碎耕翻,严密覆土,防止跑墒;(3)翻压量,肥地多,薄地少;(4)酸性土上加适量石灰,以中和产生的有机酸;(5)带有病菌虫卵的秸秆不宜直接还田.22、结合叶面营养的特点说明在农业生产中如何有效利用根外营养对植物进行营养管理?答:叶面营养特点:(1)叶面施肥见效快,效率高,可防止养分在土壤中被固定,并可同时施用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赤霉素;(2)在作物生长期间缺乏某种元素,叶面喷施可弥补根系吸收养分的不足.(3)在土壤养分有效性较低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叶面施肥通常是一种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有效途径.(4)肥效短暂,每次施用养分总量有限,又易从疏水表面流失或被雨水淋洗.(5)有些养分元素(如钙)从叶片的吸收部位向植物其它部位转移相当困难,喷施的效果不一定好.影响根外营养的因素及应用注意事项:(1)矿质养分的种类;叶片对钾的吸收速率依次为:KCl>KNO3> K2HPO4;对氮的吸收为尿素>硝酸盐>铵盐,所以应注意对肥料品种的选择.(2)矿质养分的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矿质养分进入叶片的速率和数量随浓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浓度过高会灼伤叶片.(3)叶片对养分的吸附能力角质层厚的叶片很难吸附溶液.避免高温蒸发和气孔关闭时期,以及加入表面活性剂,对改善喷施效果很有好处.(4)植物的叶片类型及温度双子叶植物叶面积大,叶片角质层较薄,溶液中的养分易被吸收.单子叶植物则相反.对单子叶植物应适当加大浓度或增加喷施次数.温度对营养元素进入叶片有间接影响.温度下降,叶片吸收养分减慢.但温度较高时,液体易蒸发,也会影响叶片对矿质养分的吸收.四、判断题⨯√1、作物根外追肥主要用于微量元素肥料.(√)2、在作物体内容易移动的元素缺乏时,首先从老组织出现症状.(√)3、植物被动吸收养分,要消耗代谢能量.(⨯)4、旱地中耕松土,水田落干晒田,可以促进作物吸收养分.(√)5、在酸性土壤上长期施用氯化铵和硫酸铵会增加土壤酸度,但硫酸铵使土壤酸化的程度大于氯化铵.(√)6、NH4-和NO3-都是植物易吸收的氮素养分,因此两种形态氮进入植物后都能直接参与同化.(⨯)7、作物缺氮时,往往首先从老叶开始变黄.(⨯)8、氮肥施用过多,作物生育期延迟.(√)9、氮素营养不足时,作物成熟期延迟.(⨯)10、为了提高磷肥肥效,因此在酸性土壤上各种磷肥都必需集中施用.(⨯)11、石灰的碱性可以中和过磷酸钙的酸性,因此两者混合施用效果好.(⨯) 中和失效12、磷矿粉施在石灰性土壤上可以充分发挥其肥效.(⨯)156宜施在酸性土壤上13、水稻叶色深绿、发暗、分孽少或不分孽,成熟延迟,这是缺磷.(√)14、国家对过磷酸钙成品级别有一定要求,四级品有效磷(P2O5)含量为14%.(⨯) 12%15、在水旱轮作中,旱地改为水田后土壤磷中的有效性降低.(⨯)161水改旱,有效磷含量在旱地只有水田含量的1/2左右16、过磷酸钙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易被土壤固定,在土壤中移动性小.(√)15217、过磷酸钙无论作基肥、种肥和追肥,都以集中施用为好.(⨯)15318、在酸性土壤上,氯化钾酸化土壤的速度比硫酸钾快.(√)在石灰性土壤上存在大量碳酸钙19、钾在植物体糖代谢中的作用是促进淀粉水解,提供单糖含量. (⨯)174能促进碳水化合物合成,降低糖含量20、在质地不同的粘土和砂土上,施入等量的钾肥,砂土上的钾肥肥效比粘土高.(√)18721、马铃薯和烟叶施用氯化钾比硫酸钾好.(⨯)182忌氯作物。

植物营养学复习思考题 (2)

植物营养学复习思考题 (2)

第一章绪论1 、植物营养学包括哪些研究领域?2 、植物营养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3 、哪些元素为植物必需元素?必需元素的确定标准。

4 、正常植物中各种养分元素含量的范围是多少?第二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1 、名词解释:自由空间、水分自由空间、杜南自由空间、阳离子交换量、离子通道、载体、质子泵2 、离子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的区别是什么?3 、NO3- 、H2PO4- 、K+ 、Ca2+ 、Na+ 的跨膜运输有何异同?4 、Nernst 方程有什么意义?5 、质子泵在离子跨膜运输中有何意义?6 、养分吸收动力学参数Km 、Vmax 是什么意义?不同浓度下,养分吸收曲线有何不同?7 、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养分的吸收?8 、什么是养分的临界期、养分最大效率期?9 、叶面营养有哪些特点?10 、在哪些情况下应用根外施肥技术效果较好?11 、影响叶面追肥效果的因素有哪些?第三章养分的运输与分配1 、名词解释:质外体、共质体、根压、伤流液、交换吸附、再吸收、养分再利用2 、木质部汁液与韧皮部汁液的特性有何差别?3 、养分的再利用有何意义?根据养分再利用程度将元素分类。

4 、试述养分再利用程度与缺素症发生部位的关系。

第四章土壤养分供应1 、名词解释:生物有效性养分、截获、质流、扩散、累积、亏缺、根际2 、影响养分移动性的因素有哪些?3 、根毛特性与养分吸收有何关系?4 、土壤氮、磷养分浓度高低对植物根系生长有何影响?5 、影响根际pH 值变化的因素有哪些?6 、什么是根分泌物,主要包括哪些成分?7 、根际微生物如何影响养分有效性?第五章氮素营养与氮肥1 、简要说明禾本科作物植株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含氮量变化特点。

2 、硝酸还原酶的形成特点及其主要成份是什么?3 、简述NO3-N 吸收与同化过程,影响因素。

4 、简述NH4+ 的吸收机理及其对根际pH 值的影响。

5 、有哪些酶参与氮同化过程?其英文缩写是什么?6 、NH4HCO3 、NH4NO3 、CO(NH2)2 的入土转化与施用注意事项。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要点: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意义:①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②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创立和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养分归还学说要点: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②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③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养分归还方式:一是通过施用有机肥料,二是通过施用无机肥料。

二者各有优缺点,若能配合施用则可取长补短,增进肥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之路。

3、最小养分律(1843年)要点:①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所制约。

也就是说,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②而最小养分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如果增施不含最小养分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益。

意义: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矛盾,表明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肥。

李比希的功绩——①确立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建立了植物营养学科,从而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兴起。

②提出养分归还学说和最小养分律对合理施肥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③把化学应用于农业,使化学融合于农业科学之中;④推行新教学法,重视实践和人才培养;李比希观点认识的不足与局限性:①尚未认识到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②对豆科作物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③过于强调矿质养分作用,对腐殖质作用认识不够;李比希是植物营养学科杰出的奠基人!五、植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一)调查研究:查阅资料、调查座谈会、现场观察(二)试验研究1、生物田间试验法: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进行,是植物营养学科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试验条件最接近农业生产要求,能较客观地反映生产实际,所得结果对生产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田间自然条件有时很难控制,不适合进行单因素试验。

植物营养学试题(大学考试及考研必备)

植物营养学试题(大学考试及考研必备)

• 5. 养分在植物的木质部导管与导管周围的薄壁细胞之间存在
• 着 再吸收 和 释放 的相互关系。
• 6.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在轫皮部中的移动性与其再利用程
• 度大小有关,如 N.P.K.Mg
的移动性较强,故其再
• 利用程度也较大,缺素症会先在 老叶 出现;
• 而 Ca .B 是最难移动的元素,故其再利用程度很小,缺

• 第四章复习题:
• 1. 钾素通常被称为作物的(生命元素)。它在植物体内的形态与氮和磷(不同),主 要以(.离子态)为主。
• 2. 钾对植物具有多方面的营养作用,如能 促进酶的活化 、促进光能的利用, 增强光合作用 、 促进能量代谢 、 促进糖代谢,并能增强植物抵抗 抗 旱 、 抗高温 、抗盐 抗寒 、 抗病 、 抗倒伏 等功能。
1.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 营养 ,研究植物对营养物 质 吸收 、 运输 、 转化 和 利用 的规律,以及植物与 环境 之间 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 肥料具有 改善土壤性状 、 提高作物产量 和 改善产品品质 等作用。
3. 李比希创立的 矿质营养学说 学说,在理论上否定了 腐殖质营养 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 矿物质 ;在实践上,促
定、生物固定 • 13. 如何根据土壤特性合理分配磷肥? • 1. 酸性土壤 难溶性磷肥 • 2.酸性土壤、有效磷低的非酸性土壤 枸溶性磷肥 • 3、各种土壤中性或碱性土更好 水溶性磷肥
• 15. 磷肥分哪几类?如何据此合理分配与施用?
• 第一类:水溶性磷肥 集中施用、分层施用、与 有机肥料混合施用、作根外追肥
• 5. 养分在植物的木质部导管与导管周围的薄壁细胞之间存在
• 着 再吸收 和 释放 的相互关系。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 第五章 根和根际的植物营养研究-1-2学时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  第五章 根和根际的植物营养研究-1-2学时

(3)土壤溶液联合培养法
(三)原位定位提取法
作业、练习题
• 常用的根系的参与及其研究方法有哪些?
• 设计一个方法提取我们课程第一个土培试验的根 系分泌物。
第一节 根系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根分泌物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根际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丛枝菌根真菌的研究方法
一.根际——是指受植物根系生理活动的影响,在物理、 化学、生物特性上不同于原土体的特殊土区。 根际范围很小,一般指距根表数毫米,1-2 mm
根长=11/14×交叉点数×方格间距
(3)根长测试仪 (4)计算机扫描,软件分析 :可同时获得根系的各种系数
a
b
a
b
Root Hair Microanaபைடு நூலகம்ysis System
a
b
c
d
e
f
(五)根表面积 1.意义:表征根系吸收能力的最好参数之一
2.测定方法 (1)直接法 A:直接法:测出根的平均直径和长度,计算表面积 B:测出体积,计算表面积,测出的是根系总面积
• 影响根分泌物释放的因素 养分胁迫对植物根分泌物的影响 专一性根分泌物的释放与植物 的营养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山龙眼科植物和白羽扇豆在缺磷条件下可形成浓密的 簇生根,这些簇生根向生长介质中分泌大量的柠檬酸。 在低 磷的石灰性土壤上,白羽扇豆簇生根周围有大量白色沉淀产 生,柠檬酸钙含量达95%以上。植物损伤因子和机械阻力对 根分泌物的影响 植物在生长期间,培养介质对根面可产生足够的损伤,从而增加 根的分泌量。 微生物对根分泌物的作用 根分泌物为根际微生物提供了能源和碳源,反之,根际微生 物的存在也大大促进了植物根分泌物的释放。(a)根际微生物 影响根细胞的膜透性;(b)微生物可能使根的代谢活动受到影 响;(c)微生物对根分泌物的吸收;(d)改变了根际养分的生物 有效性。 植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

植物营养学考研题库

植物营养学考研题库

植物营养学考研题库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如何吸收和利用养分的科学,它对于农业生产和植物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可能在考研中出现的植物营养学题目及其解答。

一、选择题1. 植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氮B. 磷C. 钾D. 碳答案:D2. 植物吸收养分的主要方式是: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扩散D. 主动运输答案:D3. 植物体内氮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A. 氨态氮B. 硝态氮C. 尿素D. 氨基酸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植物对氮、磷、钾三种主要元素的需求特点。

答:氮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之一,主要参与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磷元素参与植物的能量代谢和细胞分裂,对植物的根系发展和果实成熟有重要作用。

钾元素则有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水分调节,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2. 描述植物营养缺乏时可能出现的症状。

答:植物营养缺乏时,可能会出现叶片颜色变化、生长缓慢、叶片变小、叶尖或叶缘枯死等症状。

例如,氮缺乏时植物叶片会发黄;磷缺乏时,植物叶片呈现暗绿色或紫色;钾缺乏时,叶片边缘可能会出现枯黄。

三、论述题1. 论述植物营养元素的分类及其生理功能。

答:植物营养元素根据其在植物体内需求量的大小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等,它们在植物体内含量较高,是构成植物体的主要元素,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

微量元素包括铁、锰、铜、锌、硼、钼等,虽然在植物体内含量较低,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样不可或缺,它们参与酶的活性中心,影响植物的代谢途径。

2. 论述植物营养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答:植物营养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等条件的能力。

良好的土壤肥力可以保证植物获得充足的养分,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土壤中的有机质、矿物质和微生物等都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理施肥、改良土壤结构和增加有机质含量等措施,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满足植物的营养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方差分析:将总变异剖分为各个变异来源的相应部分,从而发现各变异因子在总变异中相对重要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2.统计数:描述样本特征数,是总体特征数的近似值或估计值。

3.交互作用:不同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效应称为因素的交互作用。

4.灭菌培养:又称无菌培养,在没有微生物的情况下设置的试验。

5.回归分析:处理相关关系中变量与变量间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方法。

6.总体特征数:描述总体特征的数值如平均数等称为总体总征数。

也称参数。

7.统计假设检验:对试验效应能否确立所做的一种数学判断方法,也称假设检验或统计检验。

8.协方差分析: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将协变量的影响大小估计出来,并把它们从试验误差和试验处理效果中分离出去,使试验结果得到正确的估计,这种方法叫协方法分析。

9.隔离培养:又叫分根培养,是将植物培养在被隔离的不同营养环境中进行栽培试验的方法。

10.根际:是指受植物根系生理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生物特征上不同于原土体的特殊土区。

一般是指距根表数毫米的土区。

11处理:为了研究某个因素的效应或几个因素的关系及其综合效应,人为的使试验因素处于不同水平或试验因素间不同水平的组合,称为试验不同处理。

二、填空题1.误差的种类包括偶然误差、系统误差。

2.变量的种类包括连续性变量、非连连续性变量。

3.抽样的方法有随机抽样、顺序抽样、典型抽样。

4.据试验研究的因素可将试验分为单因素试验、复因素试验、综合试验几种。

5.植物营养的模拟研究方法包括土培、砂培、水培、隔离培养、灭菌培养等。

6.隔离培养的种类包括固体—固体、液体—固体、液体—液体。

7.误差的表示方法有极差、标准差、方差、变异系数。

8.抽样的方法有随机抽样、顺序抽样及典型抽样。

9.平均值的意义是在无系统误差时是近似真值,反映变异事物的集中性。

10.据试验因素来分,试验研究的种类包括单因素试验、复因素试验及综合试验11.土壤开氏定氮消化过程中,一般用加速剂加快消化,在加速剂中,增温剂为(K2SO4),氧化剂为(CUSO4),催化剂为(SE)。

12.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时,应进行以下主要参数选择(最适的浓度范围)(灵敏度)(检测限)(波长)(空气-乙炔火焰条件)。

13.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以多种形态存在,一般可分为4种化学形态,为别为(水溶态)(交换态)(螯合态)(矿物态)。

14.石灰性土壤含游离(碳酸钙、镁),是盐基(饱和)的土壤,一般只作(交换量)的测定。

15.硫氰酸钾测钼的原理是再KSCN存在下,用SnCL2还原钼成(5)价。

1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分四个部分(光源)(原子化系统)(分光系统)(检测系统)。

三、简答题1.简述裂区设计的主要内容及与复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有何不同。

裂区设计实质是多层随机区组设计的组合,相当于复因素随机区组的试验。

但复因素试验中的各个因素没有主副之分,其变异的精度是相同的,但裂区设计则的主区与副区,主区与副区因素变异的精度不同。

2.逐步回归与多元回归有何区别与联系?逐步回归与多元回归都是用来配置多元回归方程式的方法,多元回归首先将全部的自变量都包含进方程中,然后再通过统计检验,逐个把检验不显著的自变量从方程中剔除出去,当自变量多时,该方法工作繁重。

逐步回归则是从全部自变量中先挑选一个自变量组成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然后逐个增加直到多元,每引入一个自变量就作一次检验。

3.植物营养的模拟试验与大田试验有何区别和联系?大田试验是指在田间条件下,以作物生长发育的各种性状、产量和品质指标对直接或间接影响生长发育的诸因素进行试验研究的方法,其试验结果可以直接指导生产,能反映当地农业生产真实情况,不需要特殊设备,适于开展群众性科学研究。

但试验结果受地区性因素影响,且田间的许多因素难以控制和分开,就需要利用模拟研究的方法。

模拟试验可以根据试验的目的与农作物的要求,创造对农作物生长最适宜的环境条件来研究各种因素对农作物的影响。

它必须与田间研究相结合,才能做出正确的结论。

4.协方差分析的概念及意义。

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将协变量的影响大小估计出来,并把它们从试验误差和试验处理效果中分离出去,使试验结果得到正确的估计,这种方法叫协方法分析。

其意义:(1)能降低试验误差,控制试验条件的均匀性(2)能对不同变异来源的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3)能估计缺失的数据。

5.在进行方差分析时,缺区估计与没有缺区有何区别与联系?缺区估计在进行方差分析时,(1)其误差自由度比没有缺区时少1,总自由度也比没有缺区时少1。

这样有缺区时进行方差分析计算出来的误差方差就变大了。

(2)有缺区时进行多重比较时所用的标准误差也有变化,即比没有缺区时增大了。

6.如何选择多重比较的方法?当试验因素间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交互作用的存在,就可选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法),但当试验因素间有交互作用的存在时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时容易产生a错误,这里就得用新复极差法(又叫邓肯法,SSR法)。

7.逐步回归与多元回归有何区别与联系?逐步回归与多元回归都是用来配置多元回归方程式的方法,多元回归首先将全部的自变量都包含进方程中,然后再通过统计检验,逐个把检验不显著的自变量从方程中剔除出去,当自变量多时,该方法工作繁重。

逐步回归则是从全部自变量中先挑选一个自变量组成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然后逐个增加直到多元,每引入一个自变量就作一次检验。

8.如何对非连续性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非连续性的数据要进行方差分析应该先对数据进行转换,使其成为连续性数据后再与一般的连续性数据一样进行方差分析。

非连续性数据包括三种,(1)成数或百分数进行反正弦的转化;(2)计数资料进行平方根的转换;(3)对数资料进行对数转换。

9.偏回归系数与偏相关系数有何区别与联系?偏相关系数与偏回归系数的意义相似,偏回归系数是在其他m-1个自变量都保持一定时,指定的某一自变量对于因变量的效应,偏相关系数则表示在其它m-2个变量都保持一定时,指定的两个变量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其都有正负。

五、论述题:1、以过磷酸钙为例,说明磷在土壤中的固定机制。

当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水分不断从周围向施肥点汇集,过磷酸钙发生水解和解离,形成一水磷酸一钙饱和溶液。

使局部土壤溶液中磷酸离子的浓度比原来土壤溶液中的高出数百倍以上,与周围溶液构成浓度梯度,使磷酸根不断向周围扩散,磷酸根解离出的H+引起周围土壤PH下降,把土壤中的铁、铝、钙溶解出来。

磷酸根想周围扩散过程中,在石灰性土壤上,发生磷酸钙固定,在酸性土壤上发生磷酸铁和磷酸铝固定。

在酸性土壤上水溶性磷酸还可以发生专性吸附和非专性吸附2、论述种植绿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提高土壤肥力,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的含量并能更新土壤有机质2,绿肥作物根系发达,可利用难溶性养分,从如让深层吸收,富集和转化土壤养分3,能提供嘉多的新鲜有机物与钙素等养分,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4,有利于水土保持,绿肥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覆盖度大,可减少径流,保持水土5,促进农牧结合,绿肥大多是优质牧草,为发展畜牧业提供饲料,牲畜粪肥可为农业提供有机肥源,提高土壤肥力3、论述氮在土壤中损失的主要途径,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

1)主要损失途径是氨的挥发,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脱氮。

2)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是:根据土壤条件合理分配氮肥,根据土壤的供氮能力,在含氮量高的土壤少施用氮肥,质地粗的土壤要少量多次施用,减少氮的损失;根据作物营养特性和肥料性质合理分配氮肥,需氮量大得多分配,铵态氮在碱性土壤上要深施覆土,增加土壤对铵的吸附,减少氨的挥发和硝化作用,防止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脱氮,硝态氮不是宜在水田施用,淹水条件易引起反硝化脱氮;氮肥与有机肥及磷钾肥配合施用,养分供应均衡,提高氮肥利用率;施用缓效氮肥,使氮缓慢释放,在土壤中保持较长时间,提高氮肥利用率。

4.试比较钙和磷在根部吸收的部位、横向运输、纵向运输、再利用程度和缺素症出现的部位等方面的特点。

吸收部位: 钙主要在根尖; 磷主要在根毛区横向运输: 钙为质外体; 磷为共质体纵向运输: 钙只在木质部运输; 磷既能在木质部也能在韧皮部运输再利用程度: 钙不能再利用; 磷再利用程度高缺素症部位: 钙首先在蒸腾作用小的部位出现; 磷则在老叶首先出现5.列出土壤中养分向根表迁移的几种方式,并说明氮磷钙各以那种方式为主?它们在根际的分布各有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①迁移方式: 截获、质流、扩散②氮以质流为主: 土壤吸附弱,移动性强磷以扩散为主: 土壤固定强,土壤溶液中浓度低,移动性弱③氮的根际亏缺区比磷大的多。

6.试述石灰性土壤对水溶性磷肥的固定机制和提高磷肥利用率的关键与途径。

①固定机制: 二钙→八钙→十钙②关键:A 减小与土壤的接触B 增大与根系的接触③途径 A 制成颗粒肥料B 集中施用: 沟施、穴施、分层施用C 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D 与生理酸性肥料配合施用E 根外施肥7.分别说明氮肥在旱地施用时,氮素损失的途径有哪些?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相应措施是哪些?①途径: 挥发、淋失、反硝化②措施 A 分配硝态氮肥B 铵态氮肥深施覆土C 氮肥与其它肥料配合施用8、简述NO3-N吸收与同化过程,影响因素(10分)1 以NO3-形式主动吸收2 经过硝酸还原作用分两步还原为NH4+,然后同化为氨基酸,再进一步同化。

3 影响因素:(1)硝酸盐供应水平当硝酸盐数量少时,主要在根中还原;(2)、植物种类木本植物还原能力>一年生草本。

一年生草本植物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其还原强度顺序为:油菜>大麦>向日葵>玉米>苍耳(3)、温度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高,所以也可提高根中还原NO3--N 的比例。

(4)、植物的苗龄在根中还原的比例随苗龄的增加而提高;(5)、陪伴离子 K+能促进NO3-向地上部转移,所以钾充足时,在根中还原的比例下降;而Ca2+和Na+为陪伴离子时则相反;(6)、光照在绿色叶片中,光合强度与NO3-还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9、在小麦/玉米、小麦/水稻轮作体系中,磷肥应如何分配?为什么?(10分)1 小麦/玉米轮作,优先分配在小麦上,因为小麦需磷高于玉米、小麦生长期温度的,对磷的需要量高。

2 小麦/水稻轮作,优先分配在小麦上,因为小麦需磷高于水稻、小麦在旱地,磷的有效性低于水稻季。

10、举6种元素,说明养分再利用程度与缺素症发生部位的关系(10分)氮磷钾镁,再利用能力强,缺素先发生在老叶。

铁锰锌,再利用能力低,缺素先发生在新叶硼和钙,再利用能力很低,缺素先发生在生长点11、什么是酸性土壤,酸性土壤的主要障碍因子是什么?(10分)1 酸性土壤是低pH土壤的总称,包括红壤、黄壤、砖红壤、赤红壤和部分灰壤等。

2 主要障碍因子包括:氢离子毒害、铝的毒害、锰的毒害、缺乏有效养分12、双子叶植物及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对缺铁的适应机理是什么?(20分)双子叶植物和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在缺铁时,根细胞原生质膜上还原酶活性提高,增加对Fe3+的还原能力,质子和酚类化合物的分泌量加大,同时增加根毛生长和根转移细胞的形成,其适应机理称作机理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