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心理解读原则
绘画心理培训学员感悟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绘画心理培训学员感悟画出内心世界的捷径从事心理咨询的这两年,我深刻地明白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一个人的个性结构的主要部分和真实特征都存在于人的潜能意识中,在意识层面回答问题时,很难流露出隐藏在内心中的问题,所以就需要通过其他方式与当事人进行交流并进入其潜意识领域。
在刚刚从事心理咨询时,我常选择量表作为我的辅助工具,但是我发现量表会无形地隐藏很多问题,很多来访者因为旁观者效应或者社会赞许效应选择他觉得比较好的答案,而不是真实的答案。
为此,我开始查询新的方法,也由此接触到了绘画投射测验,一种更简单、快速,直接反映心理状态的技术,是通过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捷径。
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我开始在网上查询绘画投射课程的介绍,在比较了他们的专业性,性价比和课程安排后,最后决定选择已经创立十年之久的并且只专注于心理学的培训机构——京师博仁。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他们最新推出了刘伟老师的绘画投射测验课程。
听说刘伟老师是两年前了,我的一个朋友在北京一个社工机构工作,她之前参加过刘老师的绘画培训,现在自己工作上有了很大突破已经成为社工主任,我有了解到刘老师是江苏大学的教授,国家人社部“绘画投射测验分析师能力测评”首席专家,还是公安部、司法部的心理培训特聘专家,这让我对课程有了更高的期待。
开课的第一天,刘伟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阿玛斯坑洞理论和宇宙全息理论。
老师重点讲述了全息理论,全息理论是绘画投射测验分析的唯一科学依据,是一个非常神奇的理论,它是指事物间所具有的全息关系的特性和规律的学说。
本质上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性。
听起来有些宏观,可是老师用具体的例子加深我们对理论的理解。
比如说落叶,落叶在自然界中代表着一种凋零,象征着一种结束。
所以说如果我们看到一个人画了落叶,就基本可以判断出他现阶段情绪低落。
又比如一个人画了尖状物,在自然界中尖状物通常用作攻击工具,所以可以简单判断出他性格方面或现阶段具有一定的攻击性。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浅谈小班幼儿的绘画教学
浅谈小班幼儿的绘画教学摘要:幼儿绘画教育是全面教育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绘画应该是儿童自由探索和表现、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的感情活动。
幼儿园绘画教学的指导思想应该坚持三条基本原则:一是创造条件让幼儿自由自主的表现;二是启发幼儿的审美和创造;三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绘画;教学孩子和绘画似乎是一体的,开始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对颜色、画面感兴趣,从他们能够执笔起,只要有条件,就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绘画中。
实际上,不论孩子创造表达的视觉形象多么粗糙或是简单,他们的绘画过程都是在用自己的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情色彩。
故我认为绘画是孩子生活和存在的方式之一。
幼儿的绘画教学主要是幼儿在观察形状,颜色,结构的基础上,充分的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手部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为了使幼儿更好的发展绘画能力,我不断钻研幼儿美术的学习,根据年龄特点、半学期的教学研究,总结一些对幼儿园小班的绘画教学的粗浅的看法和认识。
一、绘画兴趣培养,让幼儿自由自主的表现在小班,幼儿刚入园还不习惯有组织的活动,对于绘画也不太了解是怎么样的一回事,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的不习惯到习惯,对绘画产生兴趣。
此时的幼儿对颜色鲜艳的物体颇感兴趣,对直观的事物印象也是比较深刻,但是此时的想象力也不丰富,手部动作不灵活,也不协调,针对这一特点,在小班绘画教学中,首先要注重绘画工具的认识,而后正确的使用。
在幼儿认识基本的红黄蓝绿黑白的基本颜色的基础上,鼓励在作画时大胆选用不同的颜色不定,进行涂鸦,观察幼儿的主要表现,有面的平涂,有像画毛线的无线的画圈,还有在同一块地方,不停的画上不同的颜色。
此时的幼儿的绘画状态时最佳状态,也很乐意参加,这就表明的绘画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较好的展现。
兴趣是关键,兴趣也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纽带,也是为以后学习绘画做好了铺垫。
二、创造条件,让幼儿自由自主的表现首先,要有和谐的环境氛围。
认识未知的自己-五维绘画心理分析
利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将绘画心理分析结果以直观、易懂的方式 呈现,便于用户理解。
跨学科的研究与应用
神经科学
结合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深入探索绘画与大脑活动的内在联系。
心理学与其他学科
将绘画心理分析与其他心理学分支以及社会科学、医学等领域相结 合,拓展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
艺术与科学
促进艺术与科学的交流与融合,推动绘画心理分析在艺术创作、教 育和治疗等领域的应用。
色彩的运用技巧
作画者对色彩的运用技巧也能反映其心理状态,如色彩的搭配、对比和 过渡等,可以揭示作画者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线条分析
线条的流畅性
线条的流畅程度可以反映作画者 的心理状态,如流畅的线条代表 内心的平和与自信,而断断续续 的线条则可能表示内心的矛盾和
不安。
线条的方向与力度
线条的方向和力度可以反映作画 者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如水 平线条可能表示稳定和沉着,而 垂直线条可能表示积极和进取。
提升审美能力
通过对绘画作品的分析,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 品的深层含义和审美价值, 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
人才选拔
团队建设
在招聘过程中,通过五维绘画心理分析可 以了解应聘者的性格特点、工作风格和价 值观,为企业选拔合适的人才提供依据。
通过分析团队成员的绘画作品,可以了 解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和潜在问题 ,有助于企业进行团队建设和优化。
创意性
通过分析画作的创意性,可以探究作画者的创造力和个性特点, 如有创意的构图和表现方式可能表示独特的审美观和思维方式。
03 五维绘画心理分析的应用 场景
心理咨询与治疗
诊断心理问题
通过五维绘画心理分析,可以快 速识别个体的心理状态和潜在的 心理问题,为心理咨询和治疗提
美术鉴赏与批评
1、黄金分割比例:毕达哥拉斯学派2、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3、元代赵孟頫提出的批评观点之一是”古意”观,“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意”;之二是”书画用笔同法”论;之三是钱选提出的”士气”说。
4、基于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这一观点,关于美术批评的标准也就建立起来了。
模仿的观点、数学品质的形式美的观点、道德的观点,在此后的美术批评中被不断的探索5、中世纪艺术批评分为三个方式:神秘美学,图像的收集和“画像诀法”。
6、十七、十八世纪美术批评思潮主要有以下几种:理性主义的批评思潮(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情感注意、浪漫主义批评思潮(在反对理性主义的批评思潮中出现)。
7、亚里士多德: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8、贺加斯:“精细的蛇形曲线”是最美的线9、康德指出了纯粹美与依存美的区别。
10、中世纪美学家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形式是构成美的第一特征。
11、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前卫艺术相对的是庸俗文化,艺术即媒介《走向更新的拉奥孔》12、精神分析学是当代艺术研究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心理学,其创立者是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特·弗洛伊德。
他对艺术的研究主要基于他对人类深层心理现象的发觉。
“力比多”的升华理论是我们理解精神分析学应用于艺术分析的主要基础性本能13、弗洛伊德将主体的人格分为三类:本我(是最原始的部分,是本能冲动和欲望产生的地方)、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对本我的欲望进行监督)、超我(代表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负责指导自我、限制本我)。
意识的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
14、阿恩海姆:一生致力于“格式塔心理学”;具有倾向性的紧张力,《艺术与视知觉》,视知觉规律(简化)造成简化的条件:a、人类大脑领域所存在的向最简单结构发展的趋势;b、唤起知觉经验之刺激物的简化;c、由知觉对象所传达的意义;d、知觉对象与其传达的意义之间的关系;e、个别观察者的精神状态。
案例——幼儿的绘画心理
案例——幼儿的绘画心理高碑店市第二幼儿园大三班赵静绘画活动后幼儿的自由交谈中,芦笛拿着自己的画高兴地走到何飞扬面前问:“你猜我画的是什么?”“是怪兽!”“不对!”“是变形飞机!”“不对,再猜!”芦笛有些不耐烦了。
飞扬又说道:“是太空飞船吧!”刚才还高兴的芦笛听后立刻就不高兴了,说了一声“又不对”,拿着画走了。
分析5~6岁幼儿想像的有意性相当明显,他们力求使想像的形象符合客观逻辑,所以,就会非常关注作品的“像”与“不像”。
芦笛三次让飞扬猜自己画的是什么,当所听到的答案和自己实际的想法不一致时,就用“不高兴”、“拿着画走了”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无论是对自然景物的欣赏,还是对大师作品的欣赏活动,教师都要鼓励幼儿想像和表达。
同时,要增加情节画的比例和内容的开放性,给予幼儿自由想像的空间,比如“假如我是小鸟”、“我听到的《野蜂飞舞》”、“蓝色的配合”等主题绘画。
作为评价主体之一的教师要改变评价标准,消除评判性的语言,如“你们猜这个小朋友画的什么”、“你猜对了”、“你猜的不对”。
要多给予幼儿讲述作品情节的机会,转移幼儿对具体形象“像”与“不像”的关注。
总之,把握幼儿的绘画心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观察、解读幼儿行为的水平。
教师要运用实践性、客观性、科学性、教育性与群众性原则实地观察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并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将观察到的幼儿真实的、情境性的行为进行细腻的叙述。
教师把幼儿作为观察记录的对象和主体,通过语言、行为、作品三种观察途径,了解幼儿情绪情感表现,还特别注重过程性的描述,小到幼儿美术活动中的一瞥一笑、一个眼神。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同样汲取经验和成长的养分,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
2010年4月。
论布洛的“心理距离说”
论布洛的“心理距离说”作者:郭言喆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02期摘要:英国美学家爱德华·布洛于1912年提出了“心理距离说”,与诸多美学家不同,布洛采用扼要、生动的直接比喻阐释审美感受,并尝试将“心理距离”作为解读一切审美和艺术现象的原则。
从哲学视角看,布洛的学说建立起一种主客的二元互动,却没能解决二者共存的问题。
本文首先对距离说的渊源进行梳理,并解释何为“心理距离”,阐明距离的“肯定性”与“否定性”间的“内在矛盾”,最后剖析在“内在矛盾”中审美有无功利性的统一。
关键词:布洛心理距离内在矛盾功利性一、距离说的渊源“距离”一词在西方哲学思想中多有讨论。
早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数字是万物的本原,“没有一门艺术的产生不与比例有关,而比例正在于数之中。
雕塑和绘画中存在某种比例,由于这种比例,它们达到完满的和谐”①。
所以,在美学上,艺术和美的创造的本质可以通过数的比例关系,即一种距离说明。
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天体音乐”理论进一步引申出适度的比例关系能够产生和谐的美感效果,认为和谐感来自于主体的一种距离感,是“距离”从外在实存向人的感性过渡的一次转变。
德漠克利特则开始把适度的尺寸感运用到审美愉快或审美快感的依据方面,“任何人如果跨越了尺寸,最令人愉快的东西也会变成最令人厌恶的”。
尺寸感即距离感,可见距离感在这里已成为美的鉴别标准。
另外,由于德漠克列特在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上持“模仿论”,主体感觉经验上的适度,也就是事物的恰当比例的模仿或认同,“恰当的比例对一切事物都是好的,过犹不及,在我看来都不好”②。
这是美学史上通过距离的一种形式即恰当的比例表达美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的早期理论表述。
另外,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的观点与“距离”有一定的关联——人的情感有过度、中间和不足三种状态,而只有“中间”才是最完满的状态,甚至认为它和过度与不足两端之间的距离,即真理所在,“对真的东西来说,中道就是真,中间性就是真理性”。
房树人绘画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矫正不良青少年的手段之一。
•
5.利用其艺术疗法的作用,促进精神病人的康复。
• (二)、优点:
• 1.具有主动性、构成性、非言语性的 特点,避免反应内容在言语化过程中变形, 更能具体地了解被测者的人格特征,捕捉 到难以言表的心理冲突。
• 2.能初步了解被测者的智力水平,而 不象WAIS测验那样有诸多局限性,并且不 易造成心理创伤体验。
图面影像的解译
• 尺寸大小的最大意义在 以诠释画者对自我的认 知。五岁以上的小孩子, 在8.5 ×11英吋的图画 纸上,若所画的单一人 物图形超过9英吋(22公 分左右高),则可能蕴含 着幼稚、夸张及补偿性 防御和一种觉得无力和 无效的情感伪装,这方 面行为的人,可能较具 侵略性和恐吓性。
• 图面影像的解译
•
14.(特殊的房子时)你怎么会想到画这样的房子?
•
15.(不可理解的部分)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
16.这张画上还想涂些什么?
•
17.你是否成功地按自己的设想画?什么部分难画?画得好不好?
• T关于树
• 1.这是什么树(常绿树、落叶树)? 2.这是种在什么地方的树? • 3.是孤零零一棵呢?还是森林中的一棵? 4.这画上的天气如何? • 5.有风吗?如果有风,会从什么方向吹向什么方向? • 6.有太阳吗?如果太阳升起,会从哪儿升起? • 7.这棵树的树龄有多少? 8.这是活树,还是枯树?(何时,如
• 严密的观察被测者在绘画过程中是连续性描绘还是 停顿性描绘。描画过程中情绪状态怎样,是平稳的, 还是烦燥的;是心安理得的,还是烦恼的;对绘画 是合作的,还是抵制的。
〔询问阶段〕
• H关于房子
•
1.这间房子是在城里,还是在郊外?
绘 画 心 理 分 析2018 第1部分
美国艺术治疗协会
AATA有艺术治疗专业领域的训练课程培训,培养专业的艺术治疗师,并建立专业的资格登记制度
珍妮 雷恩
20 世纪 70 年代一位叫珍妮雷恩的女性 将 格式塔心理学 理论与治疗技术 应用在绘画艺术治疗中。
她将患者所有的绘画作品统一观察分析 找出作品中存在的统一绘画模式,与患 者在现实生活中地行为模式相比较,从
过度使用红色,可能与愤怒情绪有关 过度使用暗色系,可能与忧虑情绪有关 过度使用一些颜色 过度使用鲜艳颜色,可能有急躁症倾向 过度使用很淡的,几乎看不清的颜色,可能想要隐藏自己 如是单色或两种颜色,整体来说表示淡漠 一幅画中使用颜色 如是三色至五色,则是正常的,大多数人的选择 的多少 如超过五色,则要寻找原因,因为超过五色,图画会显得繁 复,可能有一种急躁症倾向,需要过问具体原因
比语言丰富、表现力更强
绘画心理分析快速查阅知识
线条特征
长的线条 表示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有时会压抑自己
短的线条
短而断续的线条表示冲动 强调横向直线代表无力、害怕、自我保护倾向或女性化 强调竖向直线代表自信、果断 强调曲线可能代表厌恶常规 线条过于僵硬代表固执或攻击性倾向 不断改变笔触的方向代表缺乏安全感
断续、弯曲的笔触
绘画心理分析的历史背景
古埃及时代
相传古埃及时代英霍蒂普,就已经 运用艺术绘画的活动来治疗精神病 患者。
庄子
我国庄子早在其著作中主张,透过 对艺术的对照,用艺术的冥想使人 超越自我。
早期的绘画心理
1880 年意大利人 隆布洛索 在医 院通过艺术活动来缓解患者的身心 障碍 19 世纪 90 年代初期,心理学家 弗
患者发现存在潜意识的东西,而不必消除其防卫,治疗 师所做的工作是创造一种有利于升华的物理环境和心理
心理咨询画画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咨询画画测试题及答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画画测试是一种常用的工具,它能够帮助咨询师了解个体的内心状态和潜意识。
通过观察绘画作品的细节和符号,咨询师可以获取客户的情感、思维方式和潜在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心理咨询画画测试题,及其可能的答案解读。
1. 画一个自然场景,包括天空、地面和水。
这个测试题旨在了解个体对自然的感知和表现方式。
通过观察个体绘画的细节和色彩运用,咨询师可以推测个体对环境的态度和情绪状态。
例如,如果绘画中的天空呈现明亮的蓝色,地面充满绿色植被,水流清澈,可能说明个体心情愉悦、积极向上。
2. 请画一朵花,并给花起一个名字。
这个测试题目的目的是了解个体对美的表达和情感内涵的理解。
通过观察绘画中的花朵形状、颜色和名字的选择,咨询师可以推测个体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感受和评价。
例如,如果绘画中的花朵形状优雅、颜色丰富多彩,名字中包含积极正面的词语,可能反映个体的情感状态较为稳定和积极。
3. 请画一个你最喜欢的动物,并解释你选择它的原因。
这个测试题目旨在了解个体对动物的情感联想和自我投射。
通过观察绘画中动物的特征和解释的原因,咨询师可以推测个体自我认同和情感需求。
例如,如果个体选择了一只狗,并解释因为它忠诚可靠,可能说明个体在寻求安全感和亲密关系。
4. 请画一幅你对未来生活的想象。
这个测试题目的目的是了解个体对未来的期待和社会情境的理解。
通过观察绘画中的元素和场景,咨询师可以推测个体对未来发展的态度和预期。
例如,如果绘画中呈现了一个充满阳光的城市,人们快乐地生活和工作,可能反映个体对未来的乐观和追求幸福的愿望。
通过以上几个心理咨询画画测试题的答案解读,我们可以看出,个体的绘画作品能够反映出其内心的情感、动机和期待。
咨询师应该综合考虑绘画的构图、色彩运用、图案符号和解释等因素,结合个体的背景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同时,咨询师需要遵循保密原则,与个体进行敏感和建设性的对话,在共同探索中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应对困难。
第三章 心理辅导的常用技术
1 沙盘游戏概述
• 静默见证者的态度
• 关注来访学生无意识世界的表现,帮助来访学生自由、投入地创造并进入一 个良性互动的精神世界
• 共感理解的态度
• 对言语的理解 • 对制作沙游作品的过程以及所摆放的玩具有“共同的情景”之感
• 母性原理的态度
5.放弃 6.调整 7.制作时间 8.成员的退出
2 沙盘游戏的制作方法
• 向来访学生介绍沙盘游戏
• 可以给来访学生简单介绍一下沙盘游戏,或让来访学生先接触一下沙 • 指导语:“请用架子上的玩具,在沙箱里做个什么,做什么都可以。”
• 制作沙游作品
• 对来访学生的表现,如玩具的选用、摆放、移动轨迹,作品的修改等做好记录
2 心理格板的使用方法
• 解释
• 让来访学生叙述自己的故事,解释自己的摆放,对自己的内心进行自 由的探索
• 家庭
• 若家人在场,可以让家人分别摆出他们心中的关系,但在摆放时彼此 回避
• 每人的摆放位置和说明要做好拍照和记录
2 心理格板的使用方法
• 讨论
• 以下问题可作参考:
• (1)摆完以后,有什么感受? • (2)木偶人的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的远近各有什么含义? • (3)为什么家庭是这个样子? • (4)从不同角度看,有无新的发现? • (5)自己在家庭中是否舒服?是否期望有什么改变与调整? • (6)若把自己放在其他人的位置上会有什么感觉?有无新的体会?把其他的人做
1.摆放顺序 2.每次摆放情况 3.拍照 4.互动
5.放弃 6.调整 7.制作时间 8.成员的退出
2 沙盘游戏的制作方法
个体沙游 制作方法
制作方法
绘画疗法
绘画疗法---心理治疗的艺术途径你可以相信吗?通过你随手画的一幅简单图画就可以了解你的内心世界,你的信手涂鸦是在泄露你直接的内心想法。
这就是神奇的图画心理学天地。
人类先有图画后有文字,儿童也是先学绘画再学文字的。
一幅图画胜过千言万语---因为图画传递的信息比语言更丰富,读图是最简单、最能直接了解人们内心世界的方法。
作者的任何一个涂鸦、画幅的大小、用笔的轻重、空间配置、颜色、构图等都有着特定的代表意义,都在传递着他的个体信息。
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天然的作画者、天然的解读者。
这里面包括我,也包括你。
然而什么是绘画疗法呢?绘画疗法是心理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语言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疏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
无论是成年和儿童都可以在方寸之间呈现完整的表现,又可以在“欣赏自己”的过程中满足心理需求。
作为一种“玄妙”的语言,咨询师可以通过绘画解读其心灵密码,透析深度困扰人们的“症结”。
作为心理诊疗的一个有效工具,真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述说不清能看清”。
用绘画的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其功效是巨大独特的。
绘画方法的原理有三个:绘画是潜意识的表达;绘画的语言丰富、内涵清晰;绘画应用的是投射技术。
一个人的情感埋藏越深,则离其意识越远,寻找相应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的可能性就越低。
然而,情感的困扰却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将其赋予可见的形式。
绘画作为情感表达的工具,能够反映出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是将潜意识的内容视觉化的过程。
人们对绘画的防御心理较低,不知不觉中就会把内心深层次的动机、情绪、焦虑、冲突、价值观和愿望等投射在绘画作品中,有时也可以将早期记忆中被隐藏或被压抑的内容更快地释放出来,并且开始重建过去。
因此,图画所传递的信息远比语言丰富,表现力更强。
而且,在绘画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9绘画疗法
绘画疗法摘要: 绘画疗法是以绘画作为治疗师和患者间的中介物来进行治疗的。
目前, 我国关于这一心理治疗方法的研究和应用都比较少。
本文简单介绍了绘画疗法的理论基础、作用机理、实际操作、应用现状及疗效, 并初步提出绘画疗法以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心理治疗绘画疗法艺术途径1.引言绘画疗法( DrawingTherapy,DT) 最早起源于20 世纪初对精神病艺术家的研究, 如Jaspers、Riese 等对凡高作品的研究。
1922 年Prinzhorn 发表《疯者艺术》,1956 年Jakab 提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绘画特点, 均对精神疾病和绘画的关系做了探讨[ 1] 。
由于此方法是以绘画为中介来进行治疗的, 故称绘画疗法。
目前, 绘画疗法在西方国家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成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主要技术之一。
但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报道还比较缺乏。
为此, 本文从绘画疗法的理论基础、作用机理、操作实施、应用现状及疗效等对这一技术作简单的介绍和探讨。
2. 绘画疗法的理论基础绘画疗法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形式是以大脑两半球分工和心理投射理论为基础的。
神经生理学家Sperry 的裂脑实验证实[ 2], 左半球同抽象思维、象征性关系以及对细节的逻辑分析有关, 右半球则是图像性的, 与知觉和空间定位有关, 具有音乐的、绘画的、综合的集合———空间鉴别能力。
这表明音乐、绘画、情绪等心理机能同属右半球所掌控。
同时, 对精神分裂症侧化损害[ 3]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右半球功能亢盛,表现为情感活动异常,主要是负性情感的体验。
这说明右半球功能损害影响患者情绪机能。
由此, 绘画疗法认为以言语为中介的疗法在矫治由不合理认知或信念所引起的心理疾病时有疗效, 但在处理情绪障碍、创伤体验等以情绪困扰为主要症状的心理问题时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心理学家Ley认为“一个人不能用左半球的钥匙去开右半球的锁。
” [ 4]因此, 同属右半球控制的绘画艺术活动可以影响和治疗患者的情绪机能障碍。
绘画六大原则
绘画六大原则绘画六大原则:揭示绘画艺术的精髓与灵魂绘画,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对世界的理解。
在绘画创作过程中,有六大原则被广泛认可并遵循,它们分别是:构思立意、构图布局、明暗对比、色彩运用、观察研究和艺术个性。
这六大原则不仅是绘画技艺的精髓,更是绘画艺术的灵魂。
一、构思立意构思立意是绘画创作的起点,它要求画家在创作前对作品的主题、内容和意义进行深入思考。
构思立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
一个好的构思立意应该具有独特性、新颖性和深刻性,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二、构图布局构图布局是绘画创作中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画面的整体结构和视觉效果。
构图布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原则,如平衡、对比、节奏等。
画家需要通过巧妙的构图布局来引导观众的视线,突出主题,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三、明暗对比明暗对比是绘画中表现立体感和空间感的重要手段。
通过运用明暗对比,画家可以塑造出物体的形态和质感,营造出丰富的光影效果。
明暗对比的运用需要恰到好处,既要突出主题,又要保持画面的和谐统一。
四、色彩运用色彩是绘画中最为直观和感性的元素,它能够直接触动观众的情感。
色彩运用要求画家对色彩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能够根据不同的主题和氛围选择合适的色彩。
同时,色彩运用也需要注重色彩的搭配和对比,以营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五、观察研究观察研究是绘画创作的基础,它要求画家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入的研究精神。
画家需要通过观察研究来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和美好瞬间,提炼出具有艺术价值的元素。
同时,观察研究也能够帮助画家更好地理解和表现自然和人物的特点和神韵。
六、艺术个性艺术个性是绘画创作中最为宝贵的品质,它体现了画家的独特风格和创造力。
每个画家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风格,这样才能在绘画领域中脱颖而出。
艺术个性的形成需要画家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积累丰富的艺术经验和技巧。
综上所述,绘画六大原则是绘画艺术的精髓和灵魂。
中学生房树人绘画心理分析活动策划方案
中学生房树人绘画心理分析活动策划方案目录一、活动背景与目的 (3)(一)活动背景 (3)(二)活动目的 (4)二、活动目标 (5)(一)总体目标 (6)(二)具体目标 (7)三、活动对象 (8)(一)活动对象介绍 (9)(二)参与对象选择 (9)四、活动内容与流程 (11)(一)活动内容 (13)1. 房树人绘画活动 (14)2. 心理绘画分析讲解 (15)3. 互动交流环节 (17)(二)活动流程安排 (17)1. 活动前期准备 (19)2. 活动现场布置 (20)3. 活动正式开始 (21)4. 活动结束与总结 (23)五、活动所需物资与场地 (24)(一)物资清单 (24)(二)场地需求 (25)六、活动组织与人员分工 (26)(一)组织架构 (26)(二)人员分工与职责 (27)七、活动宣传与推广 (27)(一)宣传渠道选择 (28)(二)宣传文案设计 (29)(三)推广计划实施 (30)八、活动预算与评估 (32)(一)活动预算编制 (32)(二)活动效果评估方法 (33)九、活动风险及应对措施 (34)(一)风险点识别 (35)(二)风险应对措施 (36)十、附件 (37)(一)房树人绘画评分标准 (38)(二)心理绘画分析指导手册 (39)一、活动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角色和元宇宙概念不断涌现,中学生群体对虚拟世界展现出浓厚的兴趣。
房树人作为备受瞩目的虚拟角色,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充满想像力的故事吸引了许多学生的关注。
本活动以此为契机,以绘画为媒介,引导中学生们深入理解房树人的形象和故事,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通过创作过程,探索内心世界中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认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让中学生们了解“房树人”的文化内涵,感受其所代表的虚拟世界魅力。
利用绘画媒介,引导学生们表达自身情感,探索内心世界,增强自我认知。
通过分享和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理解,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手画我心:绘画心理分析技术
的参考。
• (二) 过程分析:凭绘画了解来访者的情况况如何变化
•
(三) 疗效分析:绘画能够明显表示来访者的人格水准能保持
到什么程度。
绘画分析的运用
• 情绪创伤障碍的干预
• 特殊群体社交技能的干预 • 暴力行为的干预 • 对青少年成长的干预
图画技术的局限
1、缺乏本土的研究数据。 2、对分析者要求较高。 3、评估标准化比较弱。
人像画分析:整体
(一)人物整体信息
• 11、把整个人(物)都涂黑、图暗:有可能是情绪困扰 对涂黑人的暗恋、对涂黑人或物的担忧 • 12、旋转的人形: • 迷失方向 与众不同
人像画分析:头部
• (二)头部
• 1、大头或头部占全身比重比例较大:
对儿童画来说,这是常见的、正常的;
绘画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 (三)图画所传递的信息量远比语言丰富
• (四)图画创作中的升华机制对个体心灵整合的意义
图画技术和一般人格测试的区别
1、有可能测试不易测出的人们潜意识。 2、测试一般无明确的情境。
3、没有文字理解要求。
4、本身具有治疗意义
绘画分析的运用
• (一) 状况分析:分析来访者投射到绘画的心理状态,做为诊断
• 亲子关系。
• 家庭动态图的动态发展
六 岁女孩的家庭画
9 岁男孩的家庭画
10岁男孩的家庭画
绘画心理分析类型
画人
学校动力图
学生在学校中人际关系及 情绪情感
绘画心理分析类型
画树
画树也叫“树木人格图”。
画树时给出的指导语是:“请 画一棵树。”
画树可以考察一个人的成长历
程,反映一个人对成长的感受。。
画面的解译
• 如图像呈现的是小于2英
“形、情、质、引”——幼儿绘画作品分析四要素案例解析
1 4 0
j
秘| 黪 簸 蘑§ 拳 簿薯魏
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镬|
搿
小学科学 I 圃
— — —
~—~——————
- 、
~ ~
~ 一一一 一 一
一一 ————— —一/
幼 儿 对 事 物 的感 受 、 理解 以及表达 自 己 认 识 和 情 感 的 方式 是有 别与 成 人 的 。 幼 儿的 思 维 是 大 胆 的 、 自由 的 和 富 有 创 造 性 的, 幼儿 绘 画 中独 特 的 构 图 、 笔触 、 内 容 和 色 彩 往 往 蕴 含 着 丰 富 的 想 象 和情 感 。 成 人 应 对 幼 儿 的 艺 术 表 现 给 予 充 分 的 理 解 和 尊重 , 保护其 想象 与创造 的萌芽 , 不 能用 成 人 的审 美 标 准去 评 判 幼 儿 , 更 不 能 对 幼 儿进行千篇一律 、 整齐划一 的训练。因此 , 想象 力和创 造 力的体现也 是评 价幼 儿绘 画作 品 的一 一 个重要方面。 最后 , 绘 阃 作 品 是 否 体 现儿 童 化 的 独 特 性 幼 儿 通 过 自 己 的 想 象 不 断 地 去 捕 绘 自己 的 内心 世 界 , 一 幅好 的 作 品 所 表 现 出 的主题 、 情 节 就 比较 突 m , 能 表现 f f J 与 众 不 同 的观 察 角 度 和 理 解 纬 度 , 体 现 出儿 童 犬真活泼 的个性。 _ 3 4岁的幼 儿只能观察 口常生活 中所接 触的事 物 的表面或 明显 的特 征 ,容 易 对 局部 的 事 物 发 生 兴 趣 , 因 此 幼 儿 的绘 画 作 品 很 少 考 虑 整 体 布局 。 而 是随性地突 某一局部 ; 5~ 6岁幼儿随着 大脑皮质 的兴奋和意志机能不断增强 . 不 仅 能 比较 准确 地认 识 事 物 的 表 面 特 征 , 还 能 发 现 事 物 的 内在 联 系 , 凶 此 这 个 时 期 的 幼 儿 绘 无 论 是 内 容 还 是 表 现 形 式 都 非 常 大胆 、 活泼, 主 题 突 m 的 同 时 还 能 表 现 与 其 它 事 物 的 关 联 。 分 析 幼 儿 绘 画 作 品 时, 能 够 寻 找 到 与幼 儿 年 龄 相 符 的表 现 手 法 和 内容 也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
绘画疗法在小学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2015.12
测测你的分析能力
• 你看到了什么?
• 男,19岁,大一
• 男,22岁,大三
从不太寻常、极具特征的部分进行分析
有可能是一种攻击性倾向,可能
画
非常大
因内心的无力感而表现出的外在 的防御机制,表现出情绪化、躁
面
动的倾向。
大
小
表现出对自我评价较低,拘谨、
非常小 胆怯和害羞的倾向,可能缺乏安
全感,情绪低落,有退缩倾向。
• 自画像
• 画面比例 太小
• 画面比例 太大
• 女,22岁
绘画心理治疗
(六)色彩搭配反常,越反常 越说明心理健康的程度越差。
绘画心理治疗
• 儿童绘画色彩的秘密
绘画心理治疗
• (一)过度使用黑色或者紫色说明孩子出现生理或者心理 方面的问题,需要家长关注了。
绘画心理治疗
• (二)一般情况下孩子会使用红色或者橙色等暖色系来 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心情
绘画心理治疗
绘画心理分析
• (二)在绘画中应用越多的红色和 黄色,表明绘画者真实作答的可能 性会更大,即掩饰的越少。
• (三)越多的应用蓝色和绿色,则 处于较高的自我控制水平,掩饰性 较强。
• (四)而棕色和黑色则反映了对情 绪的自我压抑状态。
绘画心理分析
(五)绘画越是将某种颜色 加重,一次次重复画,越反 映出焦虑的情绪。
“您可以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只是尽量尝试画一个 完整的人,不要画漫画和火柴人。”
每当你画好一幅画时,请给它取一个名字!
绘画心理治疗
• 第一部分 概述
• 绘画是一种非语言的表达,我们可以从个体的 绘画作品中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了解他的情绪、
罗恩菲尔德儿童美术教育思想
罗恩菲尔德儿童美术教育思想罗恩菲尔德(V,Lowenfeld)是美国美术教育家,其代表作是1962年出版的《创造性与心理成长》(cre ative And Mental Grouch)。
他认为儿童美术发展经历以下阶段。
1、涂鸦期(2—4岁)是基于肌肉运动的最早的图画,随后成为心理活动的表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绘画要经历一个从乱线涂鸦、有控制涂鸦到命名涂鸦的过程。
乱线涂鸦是一种无控制的涂抹,各种各样的涂鸦包括无序乱涂、纵向乱涂和画圈;儿童在涂抹的过程中获得动觉经验;有控制的涂鸦表现为重复性画线或涂抹;命名涂鸦则是将涂鸦所获的图形与某个事物联系起来,并用该事物的名称来给自己的涂鸦之作命名。
2、前图式期(4—7岁)。
此阶段,儿童观察事物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并开始对事物进行象征性描绘,例如用圆圈代表人的头。
儿童所画的图形没有表现出远近、立体感,而且将自己看不到却知道的东西也画出来。
3、图式期(7-9岁)。
儿童在这一阶段的绘画表现为用几何线条的图式来表现视觉对象,图画的内容受个人经验和兴趣的影响。
儿童所画图画有以下特点:突出自己认为重要的部位;符号和图式的运用经常发生变动;表现出空间感。
4、写实萌芽阶段(9—11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绘画开始脱离图式,转向对事物进行写实。
图画中具有一定的空间感,表现出一定的透视关系,出现重叠形式,开始运用色彩来进行表现。
5、拟写实阶段(11、12-14、15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绘画从自发的活动过渡到理性的活动。
儿童在绘画时,力图逼真地表现事物,但并不十分逼真和完整。
图画中出现明暗透视,且能根据远近和心境来运用色彩。
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审视成人或者艺术家的美术作品,并且临摹一些艺术晶,对美术作品的评价中,已经包括对艺术风格的感受。
6、青少年艺术阶段(15—17岁)。
这一阶段儿童对艺术审美的敏感性和批判性都有所增强,多数学生丧失了对美术的兴趣,少数人能摆脱这一困境,向艺术性绘画发展。
“魔法壶”绘画心理测试在学校心理危机防控中的应用探究
“魔法壶”绘画心理测试在学校心理危机防控中的应用探究发布时间:2021-11-12T07:09:10.449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27期作者:肖文静何伯勤[导读] 透过“魔法壶”绘画心理测试可以了解学生面对外界刺激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从而甄别出潜在心理危机风险的学生,进而采取“早发现、早介入、早预防”的原则肖文静何伯勤广州市番禺区大石小学摘要:透过“魔法壶”绘画心理测试可以了解学生面对外界刺激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从而甄别出潜在心理危机风险的学生,进而采取“早发现、早介入、早预防”的原则,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和教育。
关键词:绘画心理测试、危机防控、魔法壶绘画作为表达性艺术治疗的一种常用形式,是集艺术创作、笔迹分析、心理测评及咨询访谈为一体的心理辅导与危机防控干预技术。
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老师、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与治疗专兼职工作者的认可和青睐,已经被逐步融入于亲子互动、学校教育教学、学生活动和危机防控中。
一、心理绘画是一种可操作性很强的心理辅导与危机防控干预技术心理绘画用非语言的象征性工具表达出个体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能有效地筛查出群体中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理困扰及心理疾病。
它具有如下几种优势。
首先,心理绘画的用途广泛。
由于它是一种非语言性的投射工具,它不受测试者文化背景、语言、年龄和绘画技巧的限制,特别是对不善于表达、非常内向的特殊人群都有比较明显的适用性。
其次,心理绘画操作程序简单易行。
只需准备一张纸,一支铅笔就可以实施。
没有繁杂的要求,测验用时较短,却可以通过研究和分析绘画作品的整体,绘画的过程,以及图画的时间,绘画的内容,分析测试者的人格和内在心理状态,获得较丰富的信息。
再次,心理绘画能有效地打破心理防御。
不仅目的性比较隐蔽,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在测试过程中,测试者容易在无戒备、无防御的状态下,尽情表达真实的自我和内心冲突,更有可能显现出其潜意识层面的内容,从而为我们筛查出潜在的心理状态不良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绘画分析的一般原则
利用绘画做投射测验时,要强调的是,若没有仔细考虑到作画者的年纪、发展阶段、认知能力、倾向和精神方面的损伤的可能性,那是十分危险的。
再者,当我们以一般领域的概念,来做为了解图面多蕴含的意义时,这种的分析将会是粗略的。
再次的提醒,画面解读者,图样或绘画的判定,尚须考虑到作画者个人过去的历史、行为和其他有效资讯。
此外,缺乏专业性的绘画技巧,并不会影响到作品投射的分析,而是整体的细节考虑引导我们做某些层面的假设。
不要只是针对一张画而随意的下结论,从一系列的绘画投射性测验中,才能建立更高可信度的推论。
关于绘画任务的行为观察
个人、特别是儿童,面对画纸、画笔和绘画投射测试者时,他们的态度、方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儿童和面谈者的互动及其他言词或非语言的行为皆有所关联。
Rubin提到,儿童非语言的肢体表达,还是可以清楚地传递重要的信息,如眼光闪闪躲躲的谈话、注视着大人要求赞同、责备、处罚或允许。
孩子如何面对新的状况,将让我们知悉他们的应变能力和面对压力的处理,及环境的驾驭力。
孩子的沉默或唠叨,高兴或冷峻、犹豫或即兴,活力和忧虑等层级将显现出他们更进一步的和外在世界接触的指数。
此外,小孩子是否能够普遍性的接受他们生活中所发生的事物,如觉得力不从心的受害儿童会因此而变得抱怨。
或许我们会注意到小孩子会接受我们所给他们的纸张方向(如垂直),相反地若受创伤的小孩则懂得去辨识侵略者,他们可能会将纸张转成水平位置。
画面影像的解译
图形位置
图画可作为环境的反射,如精神上受创儿童,因为过度焦虑而无法自我控制,将画面所表现的物体凌乱地散落在整张纸上。
这些精神上受创儿童,发展出强迫性的防卫心理,他们无法节制内心的痛苦,和将所描绘的线条和物体精确地摆放在应有的位置上。
图形摆放在纸中间是正常和暗示作画者有适度的安全感,这种画面表示,作画个体为“自我管理”和“自我为中心”的人。
图像摆放在中线上方,则有不切实际的目标。
习惯将图像固定的画在图纸某一边,提示我们关于绘画者个人的态度,画在纸的右边,暗示着理性程度、自我控制能力,和以环境为导向的行为及受事实原理强烈的规范者。
此外,这种那个摆放方式的人,将思考专注于未来,而不是当下。
物体画在左边者,则可能暗示着,冲动的个性,自我迷恋,思考专注于过去。
图形大小
画面上物体的大小,也有其重大的意义。
物体所占画面的尺寸和摆放位置一样,皆是较少受意识控制的。
尺寸大小的最大意义在于可以用以解释绘画者对自我的认知。
五岁以上的小孩子,在8.5 ×11英寸的纸张上,若所画的单个人物图形超过9英寸(22cm左右),则可能蕴含着幼稚、夸张及补偿性防御和一种觉得无力和无效的情感伪装,这方面行为的人,可能较具侵略性和恐吓性。
相反地,假如图像呈现的是小于5cm左右,则可推论,绘画者有强烈的不适当、低劣、低自尊、没有自我感。
这些个体,不论是小孩或成人,则无法防卫、抵抗,一旦他们的自我意识被打破、进入时,则显得焦虑和沮丧。
细节描绘
画面的细节描绘,在做画面分析时,也是另一种的检视,它反应了个体知觉和对外在世界的兴趣。
Hammer 相信不完全的细节描绘,暗示着内在空虚、低活力、沮丧和内向型的个性。
Ogdon 在查看该类资料时,发现到过度的细节描绘,呈现着一种不正常的强烈架构环境的需要。
正常小孩子对画面主题,会有一定的细节描绘,但不会加上不需要的细节或删掉重要的部分。
擦拭
对于绘画分析中,对图面的擦拭也应列入评判的范围。
正常和适量的修改擦拭,反应弹性和具有批判自己作品的能力。
当擦拭的动作使得纸张破裂或画面受损时,那可能暗示作画者陷入了一种冲突性的问题内。
过度的擦拭,则表示着,犹豫、不确定、泛普遍性的对自己的不满。
擦拭次数过多,常出现于受创伤的儿童,因为创伤导致自我的不信任和自尊的动摇。
线条和笔触的特色
A、运笔方向特色:
1、水平移动的强调暗示着虚弱、恐惧、自我保护或女性化特征。
2、垂直移动的强调暗示男性的自信、决心和过动的可能。
3、曲线的强调,暗示着健康的个性,可能暗示着对传统的厌恶。
4、刚硬直线的强调,暗示着僵硬或攻击的倾向。
5、不断的改变线条方向,暗示着没有安全感。
焦虑、不确定、压抑和胆小。
B、笔触的运用
1、固定、果决的特性暗示着安全、堅定、野心的个体。
2、犹豫不决的方向、模糊线条、中断的笔触暗示着不安全、犹豫不决的倾向。
3、连续的直线笔触,和果敢肯定的人有关
4、连续的曲线笔触
a、迟钝、犹豫不决的人
b、依赖性、情绪化倾向
c、女性和顺从
C、笔触的长度:
1、长的线条,表示着控制的行为,有时时压抑的现象。
2、短、不连续的笔触暗示着冲动、兴奋的倾向。
3、非常短的曲线、速写笔触暗示着焦虑、不确定、压抑和胆小。
偏向纸张一旁
A、偏向纸的边缘,则可能是一种没有安全感的概念。
矮木和花
A、矮木和花可能暗示着某些人。
彩绘玻璃
A、彩绘玻璃可能暗示着:
1、罪恶感或变脏。
2、对美的精神追求。
十、阶梯及走道
A、踏板或步道可能暗示着喜欢社会性的交往。
欢迎別人的造访。
B、踏板或朝向空白的墙壁,暗示着进入的矛盾。
C、比较正确、及容易画的走廊,暗示者熟练及操弄于社会性。
D、长的走廊或阶梯朝向房子,暗示防止他人的进入。
墙壁
A、厚实的墙壁暗示着强健的自我。
B、单薄的墙暗示着:
1、虛弱的自我。
2、易受伤害的自我。
C、过度强调水平空间,暗示着需要稳定
D、过度强调垂直空间,过度的幻想化生活。
E、墙面剥落的墙,暗示不完整的个体特性。
窗
A、沒有窗户暗示退却和有偏执倾向的可能。
B、很多窗户暗示开放和渴望和外面环境接触。
C、有窗帘的窗子暗示着:
1、注重家庭的美丽。
2、保留他人的进入。
D、非常小的窗子
1、心理上难以接近。
2、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