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德性研究:目标、内容及策略
2024教师师德师风学习计划范文(6篇)
2024教师师德师风学习计划范文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一、爱岗敬业、献身教育-师德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
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
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
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二、师德的核心-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师德的新发展-更新观念、努力创新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
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
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
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四、师德的人格力量-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
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
教师德性研究:目标、内容及策略
o
C O
莹
4 0
收 本 稿 文 日 系 期 江 苏 省 教 育 科 学 “ 十 一 五 ” 规 划 立 项 课 题 “ 基 于 和 谐 价 值 追 求 的 教 师 德 性 生 活 行 动 研 究 ” 的 研 究 成 果 。 : 2 01 2 ~1 2 —1 2
作者简介 : 陈育彬 南 通市 第 二 中学 ( 江苏南通 , 2 2 6 0 0 2 ) 校 长兼 党总 支 书 记 , 南 通 市 学科 带 头人 。
万元 私 产大 洋 建校 , 故 以 其 名 命 意 学 校 。 此 后 实
践中 , 我 校 逐 步形 成 了 “ 以德 立 校 、 以智 化 人 ” 的
人 文 脉 绪 并 一 直 延 续 至 今 。 新 形 势 下 如 何 提 炼 出 有 我 校特 色 的 教师 德性 行 为要 求 , 是 我 们 今 天 要 进 一 步 总结研 究 的。其 次 , 这 一研 究 是改 变社 会 转 型 时 期 教 师 行 为 失 范 的 需 要 。社 会 转 型 时 期 部 分 教 师 身 上 出 现 了体 罚 与 变 相 体 罚 学 生 、 有 偿 家
中图分类 号 : G4 5 1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3 — 9 0 9 4 ( 2 0 1 3 ) 0 2 — 0 0 4 0 — 0 5
;
蠢 譬 本 一 课 、 研 题 究 是 的 基 缘 于 起 我 及 校 研 “ 究 以 目 德 标 立 校 、 以 智 化 人 ” 的 烈 求 为 。 的 人 领 向 们 师 导 常 性 力 说 和 , 教 “ 模 学 师 仿 高 首 性 为 先 , 师 要 、 提 身 有 升 正 端 教 为 正 师 范 的 对 ” 品 . 学 行 生 、 健 有 道 全 着 德 行 强 的
[德育导师工作计划]德育研究工作计划
[德育导师工作计划]德育研究工作计划德育导师工作计划。
德育研究工作计划。
一、研究目标。
1. 深入了解学生的德育需求和问题,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探索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和品德修养。
二、研究内容。
1. 调研学生德育需求和问题,包括学生的价值观、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
2. 分析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师的德育教育水平、德育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情况。
3. 研究国内外德育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探索适合本校的德育教育模式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
1. 采取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学生德育需求和问题的数据。
2. 进行文献资料搜集和分析,了解国内外德育教育的最新发展和研究成果。
3. 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和交流活动,与其他学校的德育导师和专家进行交流和学习。
四、研究成果。
1. 撰写德育研究报告,对学生德育需求和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
2. 提出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改进方案和建议,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3. 发表学术论文,分享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促进学校德育教育的提升。
五、工作计划。
1. 第一阶段,调研学生德育需求和问题,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预计耗时2个月。
2. 第二阶段,分析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文献资料搜集和分析,预计耗时1个月。
3. 第三阶段,研究国内外德育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总结研究成果,预计耗时2个月。
4. 第四阶段,撰写德育研究报告,提出改进方案和建议,预计耗时1个月。
5. 第五阶段,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学术研讨会和交流活动,预计耗时1个月。
六、预期效果。
1. 深入了解学生的德育需求和问题,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提出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改进方案和建议,促进学校德育教育的提升。
3. 发表学术论文,提升学校德育导师的学术影响力和专业水平。
教师德育指导工作方案
教师德育指导工作方案引言:教师德育指导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德育工作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人格。
本文将从理念、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探讨教师德育指导工作方案。
一、理念:教师德育指导工作的理念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
在德育指导工作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目标:教师德育指导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人格。
通过德育指导,让学生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有责任感、有担当,能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
三、内容:教师德育指导工作的内容包括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品德培养、学习习惯培养等。
在道德教育方面,教师应通过讲解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等方式,传授道德知识,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
在品德培养方面,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友爱互助、忠诚正直、团结协作等品质。
在学习习惯培养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方式:教师德育指导工作的方式可以多样化。
一方面,可以通过讲授课程,引导学生反思道德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另一方面,可以开展讲座、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学生参与讨论,增加德育指导的互动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班内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评价:教师德育指导工作的评价应多样化,并注重提供具体的反馈。
评价包括定期综合评价和日常评价。
定期综合评价可以通过考试、测评、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发展进行评价。
日常评价可以通过教师观察、学生自评等方式,对学生的道德表现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结论:教师德育指导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德育指导的开展,能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人格。
在实施教师德育指导工作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形成全面发展的人格。
教师德育工作规划
教师德育工作规划导言:教师德育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本文旨在探讨教师德育工作的规划与实施,以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一、明确德育目标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德育目标。
优秀的德育工作要基于全面的教育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品质、文化品质和身体品质。
通过明确德育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制定相应的德育计划。
二、营造德育环境德育环境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基础。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宽容的德育氛围。
学校可以建立德育示范班级,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组织德育活动;家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引导他们做有责任心的人。
三、制定德育计划德育计划是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德育需求和发展阶段,制定德育计划,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德育计划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人格和品质。
四、建设德育团队德育团队是保证德育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结合德育工作的需要,建设合理的德育团队。
团队成员可以包括年级主任、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等,他们要具备专业素养和过硬的德育能力,共同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
五、加强德育培训德育工作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素质和丰富的教育知识。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德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德育思维和能力。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德育理论、德育技巧和案例分析等,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的德育水平。
六、设计德育课程德育课程是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上加强德育内容的设计,提供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德育资源。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七、关心学生成长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应注重了解学生的特点、需求和困惑,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
通过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和个别辅导,教师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师德的教育目标与成果
师德的教育目标与成果导言:师德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公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师德的教育目标和成果,以期提高教育专业人员的教育素质和道德水平。
一、师德的教育目标1. 培养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师德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教师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职业使命感,明确自己的教育责任和使命,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技能。
2.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师德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以关爱、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同时,教师要依法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
3. 培养正面的教育方式师德教育的目标还包括培养正面的教育方式。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师德的教育成果1. 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师德教育的成果之一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通过师德教育,教师能够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水平,不断更新知识和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效果。
2. 学生成长的全面发展师德教育的成果还体现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
教师的良好师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 形成和谐的教育环境师德教育的成果也可以体现在形成和谐的教育环境上。
教师的良好师德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结语:师德的教育目标和成果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议题,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公民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教师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正面的教育方式,能够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和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和谐的教育环境。
希望本文对于教育专业人员的师德教育工作有所启迪。
2024年教师师德师风学习计划(三篇)
2024年教师师德师风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1.深入学习和领会中央和地方有关教育方针政策,提高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和把握。
2.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升师德修养水平,做到以身作则。
3.加强师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的整体形象。
二、学习计划1.每月安排一次集体学习活动,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专题讲座、学习班等形式进行学习。
2.每周至少分配一定时间进行个人学习,阅读相关专业书籍、期刊论文,关注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
3.每学期开展一次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邀请校领导、学科带头人等进行现场指导,加深对师德师风的认识和理解。
4.每年评选先进教师和优秀班主任,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先进事迹宣传,提升全体教师的师德意识。
5.定期举办教师座谈会,组织教师交流经验、分享教学方法和心得体会,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成长。
三、学习内容1.加强教育方针政策学习,了解国家和地方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了解最新的教育政策,掌握正确的教育观念。
2.学习教育法律法规,熟悉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和适用范围,提高依法办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3.学习教育心理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特点,提高对学生的关爱和理解,做到因材施教。
4.学习教育伦理学,强化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师生关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5.学习教育管理知识,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合理安排课程、活动和考试,使教育工作有序进行。
四、学习方法1.利用网络资源,浏览相关网站、平台,下载学习资料,参加在线学习活动,与同行进行交流。
2.参加教育教学研讨会、学术论坛等,与学界专家交流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定期与同事进行互动交流,相互学习和借鉴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共同提高。
4.积极参与教师培训和进修班,提升自身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实践技能。
五、学习效果评估1.学习过程中定期进行自我评估,总结学习成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2024年教师个人德育工作计划5篇
2024年教师个人德育工作计划5篇篇1一、指导思想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学校工作计划为依据,以提高学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目标,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道德的人”为宗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切实有效的德育工作。
二、工作目标1. 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2. 提高学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构建和谐校园。
三、工作内容1.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学生德育工作的主体,他们的师德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
因此,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2. 注重学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针对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特点,开展切实有效的德育工作。
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感受道德的力量。
3.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宣传,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4. 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社会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要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表现和家庭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工作措施1. 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 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德育工作计划,明确目标和措施。
3.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加强组织协调和指导监督。
4. 加强考核评价。
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对德育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推动德育工作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学校教师德育工作计划参考5篇
学校教师德育工作计划参考5篇学校教师德育工作计划参考5篇时间:2024-03-22 04:58:09 小姚24561由分享工作计划只是给未来工作设定的一个大体框架,当然还是需要每个月、每一周、每一天的合理安排和具体实施,而它所起到的是督促、提示作用。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校教师德育工作计划,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学校教师德育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以学校德育教育的思路为指导,班主任的中心工作为重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开展富有儿童情趣的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积极探索个性培养的途径。
二、班级现状分析:本班本学期共有__人,其中男生__人,女生__人。
经过去年一年的接触,对学生的特点以及各方面情况有较深的了解,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守纪方面的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的方面。
卫生习惯的养成还有待于提高,大多数学生不敢大胆发言,班干部不敢大胆负责,管理方法有待提高,所有这些都是本学期班级工作的重点。
三、主要工作及目标:1、通过各种途径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
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3、抓好班级的纪律,重点做好“培优补差”的工作。
4、结合“三八”等各种节日及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爱国和尊敬父母的教育。
5、加强安全教育,利用晨会、集会、黑板报等形式,开展安全知识教育。
在平时多深入了解学生,及时发现问题,铲除隐患,确保学生安全。
6、认真做好两操,开展有益、健康的课间活动。
7、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学校的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比如假日活动收费,这些都需要家长的支持。
只有取得了家长的信任,我们班主任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四、具体工作措施:(一)常规教育方面1、充分利用班队会及晨会的时间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幼儿教师师德修养目标预设及措施
幼儿教师师德修养目标预设及措施一、目标预设1. 增强自身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热爱幼教事业,关心爱护幼儿,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努力。
2.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坚持保教并重,提高保教质量。
3.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包括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育技能等,以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4. 尊重家长,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5. 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影响幼儿。
二、措施1. 加强职业道德学习: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培训讲座、观看优秀视频等形式,学习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
2. 提升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了解幼儿教育最新研究成果,掌握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
可以参加培训、远程学习、自学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
3. 增强教育技能:通过实践反思、观摩优秀教育活动、与同行交流等方式,提高教育技能。
同时要注重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要设计适合他们的教育活动。
4. 尊重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权利,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不歧视、不偏袒、不嘲讽他人。
5.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工作压力和挑战,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将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
6. 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园合作关系,及时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园的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7. 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注重工作细节,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如按时上下班、遵守规章制度、做好备课和教学反思等。
8. 注重自我形象和言行的修养: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言行一致,讲文明礼貌,以身作则,做幼儿的表率。
9. 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利用各种机会参加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幼儿教师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水平,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同时,也要注重自我反思和总结,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以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师个人品德研修计划
教师个人品德研修计划
一、研修目标
本研修计划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培养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研修内容
1. 道德规范学习
教师应深入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理解其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
通过案例分析,反思自身行为,确保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2. 传统文化熏陶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教师应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等,汲取古人智慧,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3. 心理学知识学习
了解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 社会实践参与
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社会实践,培养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同时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研修形式
1. 自主学习
教师应利用业余时间,通过阅读书籍、观看讲座、参加在线课程等方式,自主进行道德规范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
2. 小组讨论
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交流教学经验,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3. 实践活动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师生互动游戏、社区服务、教育公益讲座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四、研修时间安排
本研修计划周期为一学期,每周至少安排3小时的个人学习时间,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小组讨论,每学期至少参与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五、效果评估
通过日常观察、学生反馈、同行评议等多种方式,对教师的品德修养进行综合评价。
鼓励教师撰写研修心得报告,总结个人成长经历。
六、结语。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与策略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与策略一、目标:培养高尚的师德师风,涵养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旨在培养教师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专业操守,以及建立促进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目标是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和专业能力,以保证他们能够担负起教育教学的责任。
同时,也要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倡导公正公平、助人为乐的教育价值观,影响和引领社会风尚。
二、策略一:强化师德师风教育的力度,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教育机构要加大师德师风教育的力度,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研讨和研修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
教师应该清楚自己的教育职责和使命,并时刻维护和践行教师的专业道德,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
三、策略二:建立有效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促进师德师风的提升建立科学、全面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将教师的道德素养和专业操守纳入到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中。
评价结果应当与晋升、职位晋级等相关,形成正向激励机制,推动教师提高自身师德师风水平。
同时,评价体系还应当倡导公正、客观、公开的原则,确保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公信力。
四、策略三:建设良好的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师德师风的交流与分享建立教师交流平台,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
平台可以是线上的教育社区或者线下的研讨会、研修班等,通过交流分享,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启迪,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水平。
五、策略四:加强对教师的监督和考评,维护教师师德师风的规范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教师的监督和考评。
建立健全的教师考核制度,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定期、全面的评估。
同时,要建立严格的教师违规行为处理机制,对于不遵守师德师风规范的教师进行惩戒,以维护教育领域的良好风气。
六、策略五: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支持,助力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机构和政府应当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支持。
提供专业发展机会、教学培训和学术研究的支持,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福利,激励教师为提升自身师德师风水平做出更大努力。
德育研修计划教师
德育研修计划教师一、研修目标本研修计划旨在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德育的内涵与价值,掌握德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并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通过本次研修,教师将能够:1. 明确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掌握德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点。
3. 学习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
4. 提升处理学生行为问题的能力。
5. 增强家校合作,共同推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二、研修内容1. 德育理论学习:包括德育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目标,以及国内外德育研究的最新进展。
2. 德育课程设计:教授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德育课程。
3. 德育教学方法:分享有效的德育教学方法和技巧,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讨论辩论等。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德育教学案例,提炼经验教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5. 家校合作交流:探讨如何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德育成长。
三、研修方式1. 专题讲座:邀请德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主题演讲,为教师提供理论指导。
2. 小组讨论:教师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和教案设计,鼓励相互学习和经验分享。
3. 实践操作:组织教师参与德育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评估,以实践检验学习成果。
4. 反思总结:每项活动后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教师深化对德育教学的认识。
四、研修时间安排本研修计划为期一周,每天的研修时间为上午9:00至下午5:00,中间休息一小时。
每天的研修内容包括两个专题讲座、一个小组讨论和一个实践操作环节。
五、预期效果通过本次研修,教师将能够全面提升自身的德育教学水平,更加自信地面对德育教学中的挑战。
学校也将通过教师的成长,实现德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师德的教育目标与教育任务
师德的教育目标与教育任务教育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过程,而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他们的师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师德教育目标旨在培养教师端正的职业道德观和价值取向,以及培养他们具备高尚品质的教育者。
因此,教育系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术素养,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教师的师德,确保他们具备扎实的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
本文将探讨师德的教育目标及教育任务,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师德的教育目标1.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观一个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即要能够清楚理解教师的职责与义务,始终坚守教育事业的初心和使命,尊重学生和他人的权益,具备奉献精神,追求真理和卓越。
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制定合适的师德准则,并在教师培训中注重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观。
2. 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他们的行为和品德对于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培养教师的高尚道德品质是师德教育的重要目标。
教师应以身作则,诚实守信,勤奋敬业,关心学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 培养教育者的教育素养教育者的教育素养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教学效果。
培养教师的教育素养是师德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原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在师德教育中,学校应注重培养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方法,提供有效的教育资源和支持,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
二、师德的教育任务1. 建立师德教育体系为了实现师德教育目标,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师德教育体系。
这包括制定师德准则和规范,开展师德培训和研讨会,建立师德评价和激励机制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使教师们更好地认识到师德的重要性,激发他们提升自身师德水平的积极性。
2. 加强师德教育宣传师德教育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对师德教育的宣传,提高公众对师德的认识和重视。
通过媒体、网络和各种宣传渠道,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推动师德教育工作的开展。
3. 强化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教师应时刻保持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和审视,不断自我提高。
学校开展教师四德工作计划
学校开展教师四德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1. 促进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提高,确保其在教育教学中做到品德高尚、业务精湛。
2. 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增强教师的专业教育责任感,提高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
3. 为全体教师搭建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二、工作内容及措施:1. 推广崇德向善活动,在学校内部创办“百善班”、“先进教师典范”等评选活动,对教师进行精神激励。
(1)定期组织德育培训,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够充分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伦理和职业准则。
(2)设置专门的德育内容课程,引导教师关注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 开展各类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水平。
(1)通过开展“教师课题探究”、“年中中职技能大赛”等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各种教学研究中。
(2)鼓励教师参加省级、市级等各项教育教学考核,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
(3)定期开展德育标兵、艺术标兵等评选活动,树立典范,激励全体教师。
3. 加强日常德育管理和指导。
(1)组织德育专家对教师进行指导性讲座,提高教师思想品德水平。
(2)组织查看教师德育日常工作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跟踪指导。
4. 建立教师团队协作机制。
(1)开展教师间的教学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将一线教师的教学心得分享给全体教师,鼓励教师间相互学习。
(3)建立多种形式的教师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间的互助互学。
5. 加强教师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1)利用多种方式,让教师掌握教育教学信息,提高综合素质。
(2)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技能培训和心理健康培训等,提高教师的自我修养和综合素质。
6. 完善教师奖惩机制。
(1)建立健全教师评价制度,对优秀教师进行及时表彰和奖励。
(2)对教师的不当行为进行严格管理和处理。
三、工作措施:1. 以领导为主导,教育教学管理助手为支撑,全员参与的方式,推进校内的教师四德工作;2. 以科学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四德工作的实效性和可行性,实现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提升;3. 以教师为主体,全方位提升学校教师整体素质,加强校内德育队伍的建设,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保障。
教师德育工作计划措施及方法
教师德育工作计划措施及方法一、工作目标1. 加强教师自身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提高师德师风水平,增强教师使命感和责任感;2. 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3. 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形成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格局;4. 推动学校德育工作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措施1. 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1)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意识和职业素养;(2)建立健全师德考核机制,对教师师德师风进行评估,并进行激励和约束;(3)加强师德师风引导,树立正面典型,引导广大教师正确对待学生,履行好自己的师德师风。
2. 推进学生道德教育(1)开展道德教育主题班会、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2)建立学生道德教育档案,对学生的道德表现进行记录和评价,对优秀学生进行嘉奖,对不良行为进行纠正;(3)加强对学生守规矩、诚实守信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品行修养。
3. 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机制(1)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道德品质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2)在学校设立德育处,加强学校的德育管理,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3)建立健全家校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作,形成共育格局。
4. 推动德育工作与课程教学相结合(1)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德育与课程教学相融合,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2)加强课外德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3)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实施方法1. 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1)组织开展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并开展师德师风知识竞赛活动;(2)建立师德师风考核机制,通过定期考核、年度考核等方式对教师进行评估;(3)举办师德师风故事分享会,邀请优秀教师分享自己的师德师风故事,树立正面典型。
2. 推进学生道德教育(1)组织开展道德教育主题班会、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同时邀请相关人员进行道德教育讲座;(2)建立学生道德教育档案,对学生的道德表现进行记录和评价,并设置相关奖惩措施;(3)开展诚实守信、友爱互助、诚实守信等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品行修养。
[德育导师工作计划]德育研究工作计划
[德育导师工作计划]德育研究工作计划德育导师工作计划。
一、目标和任务。
1. 制定并实施德育教育计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开展德育研究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具体工作安排。
1. 制定德育教育计划,包括德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2. 开展德育研究工作,深入了解学生的道德发展特点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 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包括主题班会、德育讲座、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建立健全德育档案,对学生的德育表现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5. 与家长和社会资源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三、工作重点。
1. 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计划,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2. 深入研究学生的道德发展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
3. 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建立健全的德育档案,及时发现学生的德育问题并进行干预。
5.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四、工作措施。
1. 制定德育教育计划,并定期评估和调整。
2. 开展德育研究工作,组织专题讨论和研讨会,提高德育教师的专业水平。
3. 组织开展德育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4. 建立健全的德育档案,及时记录学生的德育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5. 加强家校合作,开展家长学校德育教育沟通会,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
五、工作效果评估。
1. 定期对德育教育计划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2. 对德育研究工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提高德育教师的专业水平。
3. 对德育活动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4. 对德育档案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5. 对家校合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教师2024师德师风学习计划(三篇)
教师2024师德师风学习计划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自古以来就有“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之说。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以塑造教师良好形象为方向,以关注孩子生命为己任,以关心孩子成长为目标,在不断充实、完善自我师德修养的同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
工作中,我要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学校交给我的各项工作。
在课外积极学习各种师德理论,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我还利用各种案例来警醒自己,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严于律已,以身作责。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师德修养。
积极参加社会时间活动,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此过程中,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认识自己行为的是与非,辩别善与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沧桑,才能真正锤炼师德。
三、积极进行自我反思。
如果一个人要想进步,就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深刻地了解自己,然后才能思考应该如何改进。
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常常进行自我反思的人。
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做到老,学到老。
四、德及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并不是所有德只能体现在对人对事方面,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常以德化人,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教育学生,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注,用爱心去实现对各种学困生的教育。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推陈出新,只有不断的创新才新才能被更多的孩子所喜爱。
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推动教育的大发展。
五、为学生倾注所有的爱心。
作为一个教师,爱心最重要。
“热爱关心学生”是真挚的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是教育实践中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表现了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____爱,体现了教师的独立人格和应承担的。
作为一个美术教师我更应该承担起传播美的责任。
幼儿园教师师德修养目标及策略
幼儿园教师师德修养是构建优质幼儿教育环境的基础之一。
以下是幼儿园教师师德修养的目标和一些策略:师德修养目标:1.以爱为本:-目标:培养教师以爱为本,关爱每个幼儿,为幼儿提供温馨、和谐的教育环境。
-策略:注重对幼儿的个体差异,尊重和理解每个幼儿的需求,倡导爱与关怀。
2.师生互动贴心:-目标:建立师生之间亲密、信任的关系,促进良好的师生互动。
-策略:主动与幼儿交流,关心他们的生活、情感,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道德榜样:-目标:成为幼儿的良好榜样,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策略:注重个人言行的规范,遵循职业操守,传递正能量,引导幼儿学习正直、守纪律等品质。
4.个体关怀:-目标:实现对每个幼儿的个体化关怀,满足其个体差异的需求。
-策略:了解每个幼儿的兴趣、优势、困难等,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关注幼儿的成长发展。
5.积极沟通:-目标:建立积极的家园沟通,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合作。
-策略:定期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分享幼儿在学校的表现,解答家长的疑虑,建立互信关系。
6.专业成长:-目标:追求教育专业的不断成长,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水平。
-策略:参与专业培训,关注教育前沿知识,不断提高教育技能,积累实践经验。
7.情感调适:-目标:培养教师良好的情感调适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工作和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往。
-策略:学习情感管理技巧,注重个人心理健康,建立积极、阳光的心态。
8.团队合作:-目标: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同事之间的团结与协作。
-策略:参与团队建设活动,建立团队文化,共同分享教学资源和经验,共同面对挑战。
9.社会责任感:-目标:培养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问题,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策略:引导幼儿参与公益活动,让他们感受社会责任,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
以上目标和策略可以帮助幼儿园教师在师德修养方面取得更。
德育研究教师工作计划
德育研究教师工作计划一、引言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任。
因此,制定一份全面而有效的德育研究教师工作计划,对于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目标1. 知识传递深化学生对德育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使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拓展学生的道德视野,增强其道德判断力和道德选择能力。
2. 情感培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培养其对道德行为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其为社会贡献的积极性和热情。
3. 实践操作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引导学生将德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自己的道德理念和道德行为准则。
三、工作内容1. 课程设置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合理安排德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各类德育主题活动,如道德讲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
3. 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
定期举办家长会、德育讲座等活动,提高家长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4. 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德育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鼓励教师开展德育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德育工作的特色和经验。
四、工作策略1. 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各方资源,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渗透,共同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个性化教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的德育方案。
鼓励学生自主发展和创新实践,培养其独特的道德品质和个性魅力。
3. 激励与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德育表现。
设立德育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在德育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和进步。
五、工作计划执行与监控1. 计划执行德育研究教师应按照本工作计划的要求,认真执行各项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02A
力量/教师德性是社会德性的标杆等等。 上述口号
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 ①关心教师内在需要,
减 少 其 生 活 忧 烦 感 和 职 业 倦 怠 ;②营 造 教 师 工 作
42 良 好 氛 围 ,提 高 工 作 满 意 度 和 归 属 感 ;③促 进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和 人 际 相 融 ,拓 展 成 才 快 车 道 ;④ 引 领教师高雅生活,倡导积极的阳光心理。 既让教 师有敬畏感,又让教师有幸福感;既让教师欣赏 自我,又引导教师超越自己;既让教师克服机械 和单调、平庸和乏味,避免在题海里挣扎,又让教 师珍视学生稚嫩的尊重和翱翔的胆量,分享学生 成长的愉悦。
“理性的本质是永无止境的探索和发现。 ” (柏拉图语)课题明确提出后,我们却发现已有专 家发表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我们通读专家们的观
2013·02A
*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和谐价值追求的教师德性生活行动研究”的研究成果。
收 稿 日 期 :2012-12-12
40
作 者 简 介 :陈 育 彬 ,南 通 市 第 二 中 学 (江 苏 南 通 ,226002)校 长 兼 党 总 支 书 记 ,南 通 市 学 科 带 头 人 。
性 ”意 义 和 创 造 价 值 [2], 试 想 , 一 位 教 师 如 果 失 去
了对现实问题的把握能力,失去了面向生活的追
问意识,其教学能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吗?
由此我们觉得教师德性研究应从社会哲学的角
度,关注教师的社会现实和命运,关注教师的专
业工作状态,“关注教师工作过程中的专业品质:
的运用,是现代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也是
提炼出科学的教育主张、观点或见解的基础。 本
课题研究过程中, 不仅收集了我校教师近五年
实践中的大量案例,而且从报刊上、网络上遴选
了大量的有典型意义的教育案例或教育叙事,
2013·02A
这为增强本课题研究的科学性起到了开阔视
野、关注人的多维需求等方面的作用,让我们从
品质, 又必须关注教师的工作智慧和创造力量。
只有从这两个维度来考察教师德性, 才能达到
“教好学生、成就教师、发展学校”的愿景和目标。
从道德的角度说,我们寻求的是教师生存和
学生 进步以及学 校发 展 的 最 大 公 约 数— ——尊 重 、
责任、关怀、享受,引导教师悦纳自我、欣赏他人。
在 此 过 程 中 我 们 注 意 把 握 一 个 切 入 点 — ——教 师
|
课 题
博 教师德性研究:目标、内容及策略*
览
】 陈育彬
摘要: 以往的教师德性研究往往是从伦理角度探求至善德性, 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道德要 求。 “基于和谐价值追求的教师德性生活行动研究”试图超越单纯的、传统的道德范畴,从智慧创 造的角度,寻找教师德性的张力,强调教师德性应关注教师的现实境遇及工作实践,引导教师在 实践反思过程中涌动创造性的德性品质,用促进学生成长的智慧来展示教师对学生的爱。
求。 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有着强 烈的向师性和模仿性,要提升教师对学生道德行 为的领导力,教师首先要有端正的品行、健全的 人格,用丰富的课堂智慧、端庄大方的衣着举止, 同化人感染人、示范人引导人,而这都离不开对 教师智慧型德性行为的塑造。 第四,这一研究是 引导教师追寻自身职业幸福的需要。 亚里士多德 认为,幸福的生活是合乎德性的生活。 传统师德 “安贫乐道” 等理想化的崇高标准在现阶段很难 与现实合拍,也难为常人所能企及。 “我们正处于 人的基本价值的建构时期,仅仅有理想和激情是 无法解决中国社会人的建设的问题的,因而人的 教育必须以社会哲学的眼界为根本依托。 ”[1]这就 需要我们立足当下现实,在照亮他人的同时也成 就自己。
和实践研究组, 每组邀请相应的专家作指导,制 课
定了定期的学习计划和交流时间,并规定了各自 题
的研究范围、职责、期限、任务,实践证明这一变 博 化是行之有效的。
览 在上述思路做了相应的调整后,本课题研究
|
采取了以下研究策略:
】
第一,大力占有文献和资料,并对相关资料
实施了全面的理性分析和归类。 本课题研究始于
正家长又不配合怎么办? 对学生有爱心、经常向
困难学生捐资捐物的教师是否就一定是有德性
的教师? 等等。 在分析探讨上述问题的过程中,我
们 逐 步 厘 清 教 师 德 性 的 本 质 内 涵 — ——有 德 性 的
教师在于对学生终身发展尽责,进而为我校校本
化的制度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三,大量采用了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
从社会哲学的角度说,我们必须用历史命运 的意识来审视教师德性的构建,由此必须考量教 师智慧的生成、运用及其在发展学生、成就自身 中的巨大作用。 “人的教育是一个严肃的社会课 题, 包含强烈的社会历史责任……人的教育,它 不仅源于学生心灵升华的需要,而且同时又源于 时 代的命运 和责任 。 ”[4]“教育 的目的不是 为了 应 试,而是培养公民的健全人格、主体意识、对国家 与社会的责任感以及社会参与的能力 。 ”[5]由此我 们超越了以往“圣洁”的教师德性,从社会哲学的 角度重新考量了教师的德性。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 方面: 其一, 关注教师的现实境遇及工作实践。 1932 年教育家潘光旦先生在 《教育与成见破除》 一文中就说:“教育有两大目的,一是教人认识自 己,尤其是认识自己在能力上的限制,二是教人 破除成见,少受些成见的蒙蔽。 ”国学大师南怀瑾 也曾说,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 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由 此我们觉得,任何关于德性的思考与研究,如果 脱离实践的旨归,其意义都会逐步消弭,对教师 德性的关注与讨论也是如此。 从实践的角度看, 人的行为首先是受一定思想观点支配的,同时也 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创造行为。 由此我们引导 教师实现了以下三个转变:第一,引导学生以科 学的态度而不是单纯以应试的态度对待课程探 究,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教学方式才是符合德 性的创造之举;第二,引导学生追求答案标准而 不是标准答案,由“以题论题”向“以题论法”转 变,让学生在自我运动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第三, 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过程,而不是一味让学生模 仿解题思路套路,还学生以探索、归纳、体会、创 意和思路启蒙的过程。 冯契曾说过德行乃“德性 自证”。 实践中教师们以南怀瑾先生所讲的三种 错误作为一面镜子, 在实现上述三个转变中,努 力避免三种错误在自己身上出现。 其二,引导教 师在实践反思过程中涌动德性品质。 教师德性的 完满有利于教师价值的实现,利己利人、意义巨
大量具体详实典型的案例中抽象出具有共性意
义 的 教 师 德 性 要 求 及 行 动 特 征 , 进 而 让 我 们 的 41
|
课 研究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窥斑见豹的效
题
果。
博
三、研究的成果及主要结论
览 有专家认为,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
】
教师的第一智慧。 我们在实践中对这一观点也有
深切的感受。 对于教师德性的本质及内涵这一难
点并结合实际发现,从伦理角度探求的至善德性 现阶段大多教师并不缺乏,我们要探求的是基于 教师职业基础上的智慧性工作带来的幸福感及 成就,也就是说,我们所研究的教师德性,已经超 越了单纯的、传统的道德范畴,还从智慧、创造的 角度,寻找教师德性的张力。
在 学 习 的 过 程 中 我 们 还 注 意 到 :(1)20 世 纪 后半叶以来,西方教育理论界有一些围绕“道德 生活”的讨论,提出“教学作为一种道德生活”的 命题,但总体上表达的还是“教学的伦理性”这一 传统意蕴。 如美国著名伦理学家麦金太尔等人的 观点即是如此。 (2)杜国民等的论文《论教师德性 的内在价值》, 强调教师德性的内在价值主要体 现在教师德性对于教师个体生命的浇铸、对于教 师职业发展的支撑、对于学生教育影响等三个主 要方面。 (3)黎琼锋等的论文《论教师德性与教育 幸福》, 提出教师德性作为实践场域中的教师道 德,是教师历经反复的道德实践而生成的专业品 性,并以教育良心、教师善和教育理解力表现出 来;教师德性与教育幸福相辅相成……我们在学 习思考专家学者关于教师德性论述的基础上,运 用社会哲学,结合当下的社会现实,创造性地开 展了自己的个性研究。
指导下,课题组拜读了英美著名哲学家、伦理学
家麦金太尔的 《德性之后》, 重读了夸美纽斯的
《大教 学论》、奥古斯 特·孔德的《论 实证 精 神 》、王
南堤的《社 会哲学— ——现 代 实 践 哲 学 视 野 中 的 社
会生活》等,此后又陆续收集到了薛晓阳、吴永
军、吕素珍等专家学者的文章,在此基础上我们
人格提升与教师心理满足,目标是让教师在处理
人际关系时游刃有余,让教师面对学生时充满爱
与智慧,让教师面对知识时充盈渴望。 为此,我们
总结提炼了一系列口号。 如,帮助学生展开梦想
的 “双翼”/平凡的 生命也会 有怒放的灿 烂/好 教 师
应该学会用亮点自励/做一个传递自信的教师/教
师 成 为 和 谐 社 会 的 德 性 典 范 /教 师 的 德 性 是 一 种
2009 年 11 月, 尽管如今关于教师德性的论述 有
上百篇甚 至更多, 但 当 2009 年 年 初 我 们 通 过 百
度、 中国知网和维普网等渠道收集与教师德性、
德行相关的内容时,仅仅收集到刘万海、吴安春
等的几篇文章或专著。 于是,我们专门向朱小曼、
成尚荣、严清、冯卫东等专家作了请教,在他们的
睿智、机智、理智、明智、大智”[3]。 我国先人在描述
教 师 形 象 时 说 ,“学 高 为 师 ,身 正 为 范 ”,这 句 话 隐
含了中国古代对教师提出的“智者”和“仁者”的
双重要求; 第斯多惠说,“一个坏教师教学生真
理,一个好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 这都表明,研
究教师德性,必须既关注教师的道德状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