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王洪君、叶蜚声等著),DOC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版)复习提纲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语言,人类社会以外的社会无所谓语言。
语言不是自然现象:第一,与社会有着紧密联系;第二,从音义关系看也不是,不然世界上的语言应该是一样的,同样的语言有不同的方言;第三,社会发展变化对语言影响,随社会而分化或统一。
特殊: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这两者的变化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语言。
所以,从本质上看,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阶层,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的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
语言没有阶级性:可从这样几个方面思考,首先是看语言工具的服务对象,是为特定的阶级服务还是为大众服务。
其次是结合语言自身的结构考察,观察语言在哪一方面体现成了阶级性特征没有。
再次是看语言产生的社会环境,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社会,社会上连阶级都没有,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更谈不上有阶级性了。
当然,语言没有阶级性,用语言表达的思想是有阶级性的。
1.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
2.聚合关系: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这些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聚合在一起,它们就形成了聚合关系。
组合规则使得语言符号的结构呈现出有序性,聚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
语音的四要素:音质、音高、音重和音长。
元音的音色是由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圆唇与否三个方面决定的。
辅音发音部位: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受到阻碍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辅音的发音方法主要有塞音、檫音、塞檫音、鼻音、边音、颤音、闪音,汉语普通话有前五种发音方法。
此外,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辅音还分清音和浊音两类,根据发音时呼出的气流的强弱把辅音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两类音位的对立和互补是划分音位的重要的原则。
对立:是指两个或几个音素如果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相互替换后会产生意义上的差别,那么这里互相替换的几个音素,例如普通话音节[p‘à] 和[pà]中的两个辅音。
语言学纲要(王洪君、叶蜚声等著)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期末考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注意:文字不是语言。
2、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意义的声音。
它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3、条件变体——是指一个音位因受语音环境的制约而表现为若干不同的音素。
这些不同的音素所处的语音环境不同,相互处于一种互补关系中,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果他们在语音上又相似,我们可以把它们归为一个音位,从而成为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
4、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个语音环境里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作用的几个音素。
自由变体的各音素的音质虽有不同,但说这种语言或方言的人感觉不到它们是不同的音,而把它们当作同一个语音单位来使用。
例如汉语武汉话里的[n]和[l]可以自由变读,而不会引起意义的改变。
5、区别特征——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
语言中的每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区别特征。
音位的辨义功能归根结底是由区别特征负担的。
例如汉语普通话里[pʻ]和[p]这两个音位靠“送气/不送气”这对区别特征来区别。
6、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
这种变化叫做语流音变。
汉语的轻声、变调,都是,如“西瓜”中的“瓜”念轻声,“展览”中的“展”念阳平。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五种:同化:如:瓜子儿,受儿卷舌色彩的影响韵母变为ə。
异化:比方两个上声字相连前一个上声214调变成35调,如“土改”念成“涂改”。
弱化:从元音来说,如木头、馒头、噱头、石头等中的头,韵母单化为o。
从辅音来说,如“在”在语流中声母变为t或d或l。
脱落:比如“你们”常发成nim,“豆腐”说成douf。
增音:例如普通话语气词“啊”如果出现在后鼻音[ŋ]收尾的音节之后,就要变读为[ŋa]。
7、语法范畴——是对具有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概括而成的类。
《语言学纲要》(作者:叶蜚声、徐通锵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分化 总结

第七章语言演变与分化第一节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一、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外部原因)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存在与运用之中。
没有文字保护语言的遗迹,它早就小时多的无影无踪。
活语言总是在缓慢的变化。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语言中的词汇在逐渐更替。
1、同一个社会在历史的进程中有可能会分化为不同的社团或社会,不同的社团或社会在历史的进程中又有可能彼此接触以致统一;社会的分化、接触、统一会相应的引起语言的分化、接触、统一。
(社会发展)2、人们在用语言交际的时候,为了引起对方更多的注意,常常换用一些“新鲜”说法,由此引发词汇或用法的变化。
(人际交往)总之:(1)同一个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化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必然会带来语言的发展;(2)社会的分化、接触或统一必然会造成语言相应的变化;(3)人与人交流时的创新要求,省力要求也必然会使得语言变化和调整。
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内部原因)1、语言是符号系统,它内部的各种因素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相互间呈现一种平衡的状态。
如果其中某一种因素因为要满足新的表达要求,或收到其他语言的影响,或由于孩子学话的偏离,或者其他什么原因而发生变化,破坏原有的平衡,那么系统内的有关部分就会重新调整相互间的关系,达到新的平衡。
2、语言中语音、词义、语法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以及这些系统彼此之间,都有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关系,局部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总之,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
社会和交际是语言演变的最基本的条件,但是语言究竟如何变化,还是取决于语言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影响,它决定着每一个语言演变的特殊方向。
三、语言演变的特点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渐变性交际要求语言保持稳定的状态,不允许它一下子发生大的变化。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增长的交际需要又不断地促进语言发生变化。
所以,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允许突变。
语言学纲要

索绪尔在语言研究中的主要贡献:
1.区分语言与言语。
2.区分共时与历时。
3.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语言符号的构成关系存在 于组合、聚合两种关系之中 。
4.认为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体。
此外,在儿童语言习得问题上,索绪尔赞成17 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的观点——“白板说”。
哥本哈根学派
哥本哈根学派,又称语符学派、丹麦学派。代 表人物有叶姆斯列夫、布伦达尔、乌尔达尔等。 1931年,叶姆斯列夫和布龙达尔共同创建了“哥 本哈根语言学会”,该学会成为当时欧洲结构主 义语言学的一个中心。1938年创办会刊《语言 学学报》,1939年的创刊号布龙达尔发表了他 的论文《结构语言学》(1939),遂成为这个 学派的纲领;叶姆斯列夫的代表作是《语言理论 导论》(1943)。
语言学纲要
导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言是符号系统 语音 语法 词义 文字和书面语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语言的接触 语言系统的发展
《语言学纲要》 的课程体系
这本书是理论语言学的入门书,讲述三方面 的问题:语言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语言的结 构(语音、语汇和语义、语法),语言的发展。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 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 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 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第二,研究目的不同。古代的研究语言,主 要给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方面的经典 著作作注解,比如我国古代的语文学主要就是围 绕阅读先秦经典著作的需要来研究文言的,而现 代语言学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分析语言的结构,以 探索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正因为有这些差别, 所以古代的语言学还不是独立的学科,处于附属 地位,而现代语言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 科,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又产生了许多边沿性学 科。
(完整word版)语言学纲要

三、简答题1、汉语音节ban、da、guang中的a,是三个不同的音素,但却是一个音位,为什么?2、形态变化有哪几种情况?举例说明。
3、什么是表意文字?什么是表音文字?各有什么特点?4、听别人说话,在没有看见人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能听出是男子说话还是妇女说话?是大人说话还是小孩说话来呢?请结合语音知识加以说明。
5、“红太阳”和“太阳红”的语法意义有什么差别?形成这些差别的语法手段是什么?6、地域方言是怎样形成的?7、“来客人了”和“客人来了”的语法意义有什么差别?形成这些差别的语法手段是什么?10、赵高曾在朝廷上“指鹿为马”,并得逞于一时。
但鹿并没有因此而改为马。
这说明什么道理?11、简述基本词汇的特点。
14、语音与自然界的声音有什么区别?15、简述词义的模糊性是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
16、音位的条件变体同自由变体有什么区别?18、什么是基础方言?什么样的方言可以成为基础方言?四、分析题1.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的词形变化所表示的语法范畴和语法意义。
(1)He has many things to do.(2)Laowang gives me a book.2.从“词根”、“词缀”、“词尾”等角度分析下列语素。
作者盖儿现代化dislike unhappinesses3、变换下面具有语法多义的句子,使其变成单义结构。
(1)我们负责给这个公司培养四个实验室技术员。
(2)开刀的是他的父亲4、分析下列语音现象产生的原因。
汉语普通话中“面貌”连续,由原来的[mian mau]变为[miam mau],“辛苦”由原来的[xin ku]变成[xing ku];英语中in[in]+ bed[bed]变为[im bed],look[luk](看)+ed[d](动词过去时)变为looked[lukt]。
5.分析下列词语中包含的i,指出它们是几个不同的音位或者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体,并简单说明理由。
(1)便衣诗歌警察(2)辞典是有用处6.分析说明下列词义演变的基础及方式。
完整版)《语言学纲要》(叶蜚声版)复习资料

完整版)《语言学纲要》(叶蜚声版)复习资料语言学纲要》(叶蜚声、___版)复资料导言部分本部分内容都需掌握。
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1.语言学是一门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其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规律,包括语言的性质、作用、结构以及发展变化等。
通过研究,人们可以获得有关语言的理性知识,提高研究和运用语言的水平。
2.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3.我国古代语文学包括训诂学、文字学和音韵学三部分。
其中,训诂学解释字义,文字学分析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
4.语言交际过程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传递与接受问题。
编码是发话人利用词语组织语句,发送是把思维成果变成话语通过发音器官表达出来,传递是通过空气振动成声波,把话语传达给受话人,接收是受话人利用听觉器官感知对方所说的话,解码则是经过大脑把声波还原成语言,理解对方话语的含义,从而完成信息传递接受。
如果受话人收到语言信息有所反馈,那么上述五个阶段则又重复一遍,只是发话人与受话人调换了。
二、语言学的基本类别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是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一个时期的状态的语言学,而历时语言学则是研究语言的发展变化。
2.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是以一种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而普通语言学则是研究语言的一般规律。
另外,文言是我国“五四”以前通行的书面语,而文言文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或著作。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实际上就是一套规则系统,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在语言学方面,索绪尔提出的标志性理论认为,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
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两条根本的原则,而语言符号则是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统一。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特点:1.作为交际工具,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要点名词解释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必不可少地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有鲜明的民族性,又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它是人类区别于所有其他动物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人类通过有限的语音组合、语素结构和语法规则来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运用语言说话和运用语言产生的结果所说的话;二是指在运用文字的情况下,是写和写下来的话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小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着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也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学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学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现在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目前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共时语言学:从一个特定时期的语言状态着眼,研究语言结构每个子系统的状态或各个子系统间的关联,如历史语言学:又叫历时语言学,是从纵向发展的角度研究某种语言从一个时代到另一时代的发展变化的语言学分支.如汉语史研究,英语史研究.普通语言学:综合具体语言研究的成果,以寻求语言的共性原理为目标,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应用语言学:一种交叉学科,是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社会: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习惯的人类社会的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与此相关联的现象就是社会现象.社会现象: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一切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的现象.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用人类发出的声音作为自己的形式,是音和义的结合体.组合关系就是符号和符号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组合关系就是符号和符号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聚合关系在语言符号的线性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符号之间的关系语言和言语的关系1语言和言语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2语言是一套规则系统,说话是对规则的具体运用,所说的话是根据规则系统的要求使用组织材料的结果.3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2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3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条性特征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即语言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依次出现的符号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随意编排.符号的线条性是由规则支配的,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语言符号的强制性: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时的情况来说的,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至于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而进入交际之后,对人们就有强制性,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语言符号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音和义的结合时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它是就语言符号的音和义的相互关系来说.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任意性的表现1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方言用不同的声音符号来表示同一个意思,说明了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所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2任何符号,包括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只是就其单纯的初始符号而言的,是就绝大多数的符号的特性而言的.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也不能理解为每个人可以任意改变语言符号的声音实体和所表示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结合关系.语言系统的二层性语言系统的二层性是指在语言的组合中可分析为有意义的符号层面的组合,即语素、词、词组等语法单位组合,同时还可以分析为无意义的语音形式层面的组合,即音位、音节等音系单位组合.音系单位的组合为符号层面的各级单位提供了语音形式.语音演变规律音变规律:语言演变规律是同一语言内部语音层面演变的规律.音变规律具有条件性语音条件,时间性只在某一时期中演变、和地域性只在某一地区演变三大特点.规律性和系统性是由这些特点决定的音变的结果.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语言结构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与音素是人类语音从音质的角度切分的最小的线性语音单位.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对立和互补:是语言里音与音之间的两种重要关系,是考察一个因素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的根据.彼此对立的语素,起着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彼此相似而互补的因素,可能被语言社会当做同一个语音使用.互补关系的两个音不一定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音位条件变体:各个音位变体出现条件受环境等条件的制约.音位自由变体:音位之间的相互替换是自由的,没有条件限制.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角度来分析的音位.非音质音位指由音高、音强、音长这些非音质特征构成的音位,它在语音组合的线性序列中不占位置,所以又叫超音段音位.包括调位、重位、时位.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叫做区别特征音节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音位和音位组合时,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同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近,叫同化.异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同或不相近,叫异化.弱化:语流中一个较强的音由于所处的地位或受邻音的影响而变成一个较弱的音,叫弱化.脱落:语流中有些较弱的或不重要的音在发音时丢失了,或者为了发音的方便而省去音步是由若干个音节组成的语音单位,表现为语流中大致等距离等时出现的轻重、高低、长短或松紧的一次交替,是语言节奏的体现.语音学和音系学的研究对象语音学从自然属性出发、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进行研究.音系学从社会属性出发,针对语音在某一个具体语言的系统中起什么作用进行研究.音素与音位的区别与联系音素,语音的物理属性、生理属性;从音质的角度划分;无意义.音位,语音的社会属性;可以从语音四要素的任何要素上划分,“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能区分不同的意义.音位是在音素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能区分意义的语音单位.如果几个音素在音质上的差别具有区分意义的作用,那么这几个音素就属于不同的音位;反之就可以归为一个音位.音位和音素是类与成员的关系.音位的性质1.音位是具有辨义功能的最小的语音单位.2.音位是由一组彼此的差别没有辨义作用而听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类.3.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总是特定的语音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超语言或超方言的音位.a.不同的系统里有不同的音素,因而有不同的音位.b.相同的音素在不同的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不一定相同.5.在一种语言里,无论实际使用的声音数目有多大,用来区别词义的音位数目总是固定的.音位聚合群的特点1.聚合群的种类:双向聚合、单向聚合.双向聚合占多数,所以平行、对称是音位系统的重要特点.2.单向聚合的音位往往是语言习得中最晚习得的音,是历史演变中最不稳定并且变化方向多变的音.3.同一聚合群中的音位具有相同的组合关系.4.少量的不平行不对称的现象是语言演变处于某个阶段的表现m.n.5.双向聚合中的音位发生演变时,整个群中的成员都发生相应的演变.单向聚合中的音位变化不影响其他音位.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做句法,词以下的规则叫做词法.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是造句的时候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词组是词的组合,它是句子里面作用相当于词而本身又是由词组成的大于词的单位.句子是最的语法单位,也是语言用于交际时最小的使用单位.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是词义的主要承担者,是词的必有成分,可以单独成词,也可以彼此组合成词,也可以词根和词缀叫构词语素词缀是只能黏附在词根上的语素,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词缀主要表示语法意义和某些附加意义.派生词缀黏附在词根语素上构成新词,也即增加了新的词汇义内容或改变了词的类别归属.屈折词缀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能构成新词.也即屈折词缀增加的是表示句法范畴的意义,并且总是不改变词的类别归属.单纯词由一个词根语素或一个词根语素加上屈折语素构成的词复合词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派生词由词根语素和派生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词形变化,或叫内部屈折语音交替:指通过词内部词根中的语音形式的变化构成语法形式,表示某种语法意义,这种手段就是内部屈折.异根:指用不同的词根表示同一个词不同的语法意义,是同一个词的不同的语法形式的语法手段.词形变化表现的语法意义的聚合就叫做语法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主要有性、数、格、体、时、人称、态、级等.性和生物学上性别概念不一定一致.有的语言把名词分为阴性和阳性,有的语言分为阴性、阳性和中性.数这个范畴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时是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这个时间往往以说话的时刻为准,分现在、过去、未来.体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各种阶段和状态,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态也称语态,表示动作和主体的关系,一般分为主动态和被动态.人称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一致关系的一组特征.缺乏词形变化,复合词多,派生词少.词序严格.虚词十分重要屈折语有丰富的词形词干词根+派生词缀和屈折词缀结合紧密,脱离后词干在句中不能独立存在.黏着语日、土、维、芬、朝a.没有词的内部屈折,只有词的尾部发生变化表示语法意义b.每一个语法范畴义都有一个黏附语素来表示,而一个黏附语素也只表示一种语法范畴义c.词根和表示语法意义的黏附语素之间的结合并不紧密,界限分明,独立性强.复综语印第安语一种特殊类型的黏着语混合语;是由洋泾浜发展而来的一种有声交际工具,是一种建立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系统基础上形成的并被特定的言语社团作为母语学习使用一种语言.语言融合;又叫语言替换,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这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本形式.划分词类的依据,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短语的总汇.基本词汇是语言词汇的核心,它们是人们自古至今常用的、用来表达日常事物现象的、作为构成新词基础的那一部分词.具有常用性、稳固性、能产性等特点.基本词汇之外的词汇属于一般词汇.特点是:不是全民常用;或者虽然在短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容易发生变化;构词能力不强甚至没有构词能力.1.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具有一般性2.词义的模糊性边界模糊,内核清晰.3.对于具体语言社团而言具有全民性多义词一个词有多个意义,它们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同义词就是指几个语音形式不同而意义基本相同或相近的词词义的上下位关系指词义反应的现象之间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上位义更具有概括性,所反映的现实比下位义更多;而下位义的概念义内涵属性更丰富,除了继承上位义的所有属性外,还有自己特有的属性.语义特征也称“义素”,通过一组意义有联系的词的意义对比而找出的最小意义成分.具有相同的语义特征的词义所构成的集合就叫做语义场.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的关系,可以把变元分为若干个类型,这种变元的类型一般称为语义角色.语气是表达“句子的言语交际作用”的范畴.情态是体现“说话者对所言的主观态度”的范畴,主要由情态动词、情态副词、或“我认为、我相信、我肯定、我确信”等小句来体现.蕴涵就话语本身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说甲蕴涵乙.预设和蕴涵一样,也是就话语本身表达的意义而言的,也是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但蕴涵包含在句子的断言范围之内,是句子的基本信息;而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之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物理语境又叫“言谈现场”.指话语的说话者/受话者、说话当时的时空及这一时空中的所有存在.话语只有同以上的因素正确地关联才能准确地传递和被理解.话题和说明说话者向受话者说话,一定要向他传达一定的信息,这个信息一定是关于某个实体包括特定时间、空间的信息,可称作“信息的基点”.一个句子中句义信息所关涉的那个实体是句子的“话题”,针对话题展开的句子其他部分是“说明”.有定性是指说话者所认为的听说双方都可以确定所指的实体,以这个有定实体为基点添加新的信息内容,才能更好地向受话者传递说话者在听说双方共有知识的基础上所要传达的信息.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这就是句子的“焦点”.直接言语行为由基本句型或施为句体现出来的言语行为,可以称为直接言语行为.现实中的话语,常常具有超越直接言语行为的其他的言语行为功能,这称为间接言语行为.本义指一个词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它是这个词产生其他意义的基础.派生义指一个词由本义衍生出来的后起意义.引申义中心义是从共时来看最常用的意义,是离开上下文人们就能知道的那个意义.隐喻:隐喻的基础是不同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转喻:反映的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也即人们由现象甲总是可以找到现象乙.语言的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这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本形式.自愿融合:在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融合过程中,有些民族顺乎历史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放弃使用自己的语言,选用语言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这种情况叫做自愿融合.被迫融合:在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融合过程中,有些民族为了保持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但迫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语言,学会汉语,实现语言的融合.这种情况叫做被迫融合.语言分化: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一种语言逐渐分化成几种语言的状态.共同语:又叫"通语",它是一个民族或部族内部共同使用的语言.基础方言: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称为基础方言.如汉民族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类推: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做“类推作用”.类推作用铲平语法中的坎坷,推广新规则的适用范围,起着调整整顿的作用,给语言带来更大的条理性.词义的演变: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从词义演变的结果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情况.词义的扩大: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就是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如果演变后的词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小,这就是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如果原来的词义表示某类现实现象,后来改变为表示另一类现实现象,这种演变就是词义的转移.文字的基本性质1文字是用书写/视觉形式对语言进行再编码的符号系统.2文字是对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的再编码,文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早期自源文字:苏美尔古文字、埃及古文字、甲骨文、玛雅文字表音文字特点:字符只表示语言符号的音,而不表示语言符号的意义.意音文字特点:有的字符提示语言符号的音声符,有的提示意义义符自源文字共同点:1.形体与语言音义结合的方式:象形、会意、指事、假借、形声2.都有大量的假借字.假借字的大量出现,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文字不一定要画出事物的形象,也可以直接表示语词的音.这是文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进展.3.假借方法的运用促成了形声字的产生.。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要点名词解释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要点名词解释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必不可少地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有鲜明的民族性,又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
它是人类区别于所有其他动物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人类通过有限的语音组合、语素结构和语法规则来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
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运用语言(说话)和运用语言产生的结果(所说的话);二是指在运用文字的情况下,是写和写下来的话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
小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着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也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学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学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现在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目前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共时语言学:从一个特定时期的语言状态着眼,研究语言结构每个子系统的状态或各个子系统间的关联,如现代汉语研究,现代英语研究。
历史语言学:又叫历时语言学,是从纵向发展的角度研究某种语言从一个时代到另一时代的发展变化的语言学分支。
如汉语史研究,英语史研究。
普通语言学:综合具体语言研究的成果,以寻求语言的共性原理为目标,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
应用语言学:一种交叉学科,是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
叶蜚声、徐通锵主编《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研究的回顾和探索

186odern ChineseMXIANDAI YUWEN汉语专业有一系列关于语言学方面的课程,“语言学概论”就是其中的主干课、必修课,它主要是阐明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学习各门具体的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学习语言理论课程奠定一定的基础。
现在大多采用“语言学概论”这个名称,但也有其他许多种叫法,如:语言学大意、国语学草创、言语学通(概)论、语言学原理、普通语言学、语言学引论、语言学基础、语言论、语言学纲要、语言学导论、语言学概要、语言理论、语言学教程、理论语言学基础、普通语言学基础、普通语言学概要、语言学理论基础、语言文字原理、普通语言学、语言学教程、基础语言学教程、理论语言学-人文与科学的双重精神、语言学通论、语言学理论与训练等。
20世纪20年代以来,我国的语言学概论教材建设经过了初创期、奠基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
20世纪20至40年代,代表作为张世禄《语言学概论》(中华书局,1934年),50至70年代,代表作为高名凯、石安石主编《语言学概论》(中华书局,1963年),80年代至今,代表作为叶蜚声、徐通锵主编《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
我国出版的“语言学概论”教材,大都以索绪尔在20世纪初阐述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作为贯串全书的语言结构的总框架。
《语言学纲要》是叶蜚声、徐通锵两位语言学家在20世纪80年代编著的比较成功且影响较大的教材。
在借鉴和运用索绪尔语言理论方面,《语言学纲要》是一部首创之作。
教材出版以后,“不少兄弟院校采用作为教材或参考书”[1],后来国家教委把其列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也有很多学校把其列为考语言学研究生的必参考书目或参考书目。
本文就《语言学纲要》的基本情况、研究概况、修订版存在的一些问题等几个方面做一些叶蜚声、徐通锵主编《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研究的回顾和探索张春秀(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摘 要:文章对叶蜚声、徐通锵主编《语言学纲要》的基本情况、研究概况、修订版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一些梳理和探讨,为从事语言学教学或科研作一些力所能及的探索。
语言学纲要 叶蜚声

·语言从社会性来说,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从内部结构而言,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符号就是症候?·“症候”是发生某种情况的现象,“山雨欲来风满楼”,“风满楼”就是“山雨欲来”的症候。
符号则不一样。
符号是代表事物的标记,由形式、内容两部分构成,两部分之间无必然联系,不可论证,是人为结合的结果。
症候是事物本身特征,与代表的事物有必然联系,可以推理、可以论证·语言符号有什么特点?·任意性。
不同的语言可以用不同的音来表示同样的食物。
如汉语“书”和英语的“BOOK”。
也可以用相同的、类似的音来表示不同的食物。
如汉语的“哀”和英语的“I”。
·线条型。
比方“香菜”“香肠”“香瓜”“香油”等,都是由最小的符号组合而成。
“香”“菜”“肠”“瓜”“油”这些都是任意结合的符号,但他们之所以能组合成“香菜”“香肠”“香瓜”“香油”都不是任意的,而是有道理可说的。
·系统性。
比如说:我看书他看书小王买书老师写文章人们欢呼胜利所以每个符号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和别的符号替换这样两种关系当中。
我们正可以从这两个不同角度去研究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语言符号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
文字的三要素:字音、字意、字形,其中字形是文字独有的。
·语音就是人类发出的声音?·人睡眠时发出的呼噜声,鼓掌发出的掌声,饥饿时肚子里发出的“咕咕”声,很显然都不是语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材料,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任何符号的构成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物质形式,以一定的物质材料为载体,这样与意义统一于一体,才能构成完整的符号。
语音就是语言的符号形式。
·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在1888年8月制定的用于记录因素符号。
他的制定是一个音标记录一个音素,一个因素用一个音标。
·记录汉语文字是表意性质的语素文字,记录英语的文字是表音性质的字母文字。
语言学纲要WORD电子版

《语言学纲要》电子版·导言·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三、语言学的功用·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和说话·二、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一、思维离不开语言·二、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三、思维不能离开语言的实验根据·四、关于聋哑人的思维·五、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六、人类思维在机器中的再现·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一、什么是符号?为什么·二、符号应该具备的条件·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一、语言的层级体系·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第三节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一、语言能力·二、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三、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第三章语音·第一节语音研究的诸方面·一、语音的最小单位·二、音标·三、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研究语音?·第二节音晌·一、语音四要素·二、音质的音响分析·三、研究音响的仪器·第三节发音·一、发音器官·二、两类音素:元音和辅音·三、元音·四、辅音·第四节音位·一、对立和互补·二、音位和音位变体·三、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第五节音位的聚合·一、区别特征·二、聚合群·第六节音位的组合·一、音节·二、语流音变·第四章语法·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单位·一、说话要符合规则·二、语法规则·三、语法单位·第二节组合规则·一、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二、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类型·三、语法结构的意义和形式·四、组合的层次性·五、组合的递归性·第三节聚合规则·一、词类·二、形态·三、语法范畴·第四节变换·一、变换和句型·二、变换和句法同义·第五节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一、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二、语法结构不能分优劣·三、语言的普遍特征·第五章词义·第一节词汇和词义·一、词和词汇·二、词的词汇意义·三、词义的概括性·第二节词义的聚合·一、单义和多义·二、同义词·三、反义词·第三节词义的组合·一、词语的搭配·二、词义和环境·三、“言内意外”·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第一节文字和语言·一、文字的作用·二、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三、汉字和汉语·第二节文宇的起源、发展和改革·一、文字的起源·二、文字的发展·三、文字的改进和改革·第三节书面语·一、口语和书面语·二、书面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的改革·第七章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第一节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一、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发展·三、语言发展的特点·第二节语言的分化·一、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二、社会方言·三、地域方言·四、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第三节语言的统一·一、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二、共同语·三、共同语的规范·第八章语言的接触·第一节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一、借词·二、结构规则的借用·第二节语言的融合·一、语言系统的排挤和替代·二、融合的原因·三、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四、融合的过程·第三节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一、“洋泾浜”·二、混合语·三、国际辅助语·第九章语言系统的发展·第一节语音的发展·一、何以知道语音的发展·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第二节语法的发展·一、组合规则的发展·二、聚合规则的发展·三、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发展·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二、词语的替换·三、词义的演变导言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语言学,顾名思义,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语言学纲要__叶蜚声版_复习资料.doc

5.国家语文政策的制定、语言的推广。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语言最基本的社会功能
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冇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社会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 种语言、有共同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人与人Z间的联系是靠语言的支持。
左半球——抽象的、概括的思维;右半球一一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说话中枢——布洛卡区,在大脑左半球前部;听觉型语言屮枢——韦尼克区,人脑左半球的后部。
语言功能主要存在于左半球。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第一节语言的符号性质
语言的能够生成话语的符号系统,具体说出來的话语是人们运用符号系统所产生的结果。
一、什么是符号
印度:梵语希腊-罗马:拉丁语
3.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一一标志着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学屮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它为现代语言 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4.语言学成为一门现代学科: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存在丁•语言 社团中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的真」|对彖。
2.语文学阶段——语言系统研究的开始。(还不是独立的学科)
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苦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 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中国、印度、希腊一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中国的小学: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由训诂学、文字学、 音韵学三部分组成。训诂学解释字义,文字学分析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电子版.

叶蜚声徐通锵著《语言学纲要》电子版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和说话每个正常的人都会说话,这就像每个人都用两条腿走路一样,极其平常。
正因为它太平常了,一般人才不去想它究竟是怎么回事情。
其实,平常的事情往往隐含着极不平常的奥妙。
谁能够看到并且揭示这个奥妙,谁就能够推动科学的发展。
牛顿看到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研究它的原因,发现了万有引力的秘密,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
瓦特从水开时蒸汽顶起壶盖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
马克思从人们每天都在进行的亿万次的商品交换中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广阔的道路。
语言中也隐藏着很深奥的秘密。
人类有语言,会说话。
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它是把人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自古以来,历代都有人探索语言中的奥妙,取得了不少成果。
不过,由于语言这种现象牵涉的方面多,本身太复杂,至今还只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我们可以从人们最平常的说话谈起。
人们都会说话。
话是一句一句说的。
话的长短差别很大。
短可以只有一个词,长可以长到无止境。
例如,在一定的环境中,“看”就可以是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但这种现象不典型。
说话通常是把几个词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造出一句句的话。
这种话的长度在理论上说是无限的。
例如:看。
看书。
看一本书。
看一本有趣的书。
看昨天买来的一本有趣的书。
看图书馆昨天买来的一本有趣的书。
李晓明看图书馆昨天买来的一本有趣的书。
李晓明喜欢看图书馆昨天买来的一本有趣的书。
……不论多么长的句子,我们都可以加上一些成分,使它更长。
当然,实际说话的时候,句子是不会太长的。
因为太长了,说话的人(或听话的人)说(或听)到后来会忘记前面说过(或听过)的内容。
句子的长度可以无限,单从这点来看,一种语言的句子的数目就可以是无限的,何况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说话的需要自由地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说出各种各样的话来呢。
《语言学纲要》课件第一章

三,语言的交际功能是语言的社会 本质的表现
语言从本质上说是社会的.斯大林 语言从本质上说是社会的. 《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提出 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提出 》, 了语言的社会性,属于社会现象, 了语言的社会性,属于社会现象,是 全民交际和思维工具; 全民交际和思维工具;而语言的交际 功能则是语言的社会本质的表现. 功能则是语言的社会本质的表现. 这里的社会是指一定的语言社团. 这里的社会是指一定的语言社团.
视觉方式 如文字,图画,旗语(一种 视觉方式:如文字,图画,旗语( 如文字 通讯方式,使用于航海, 通讯方式,使用于航海,军事或野外作 手持两面小旗用不同姿势代表字母, 业,手持两面小旗用不同姿势代表字母, 进行传达联络),红绿灯,电报代码, ),红绿灯 进行传达联络),红绿灯,电报代码, 化学符号,数学符号,统计图表, 化学符号,数学符号,统计图表,舞蹈 语汇,烽火,商标,袖章, 语汇,烽火,商标,袖章,徽标以及手 势,身势,表情等; 身势,表情等; 触觉方式:如盲文,握手,抚摸,拥抱, 触觉方式 如盲文,握手,抚摸,拥抱, 如盲文 接吻等. 接吻等.
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的社会功能
交际职能: 第一节 交际职能: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 交际工具
一,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 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动物不具备. 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动物不具备. (二)语言是适应人类需要而产生的:适应人类 语言是适应人类需要而产生的: 需要→语言产生 沟通信息, 语言产生→沟通信息 需要 语言产生 沟通信息,交流思想 反之亦然:社会存在 人类交往 语言重要 反之亦然:社会存在→人类交往 人类交往→语言重要 如果没有语言,交际受限 人类生活受影响;语 如果没有语言,交际受限→人类生活受影响 人类生活受影响; 言产生受交际促使→社会交际不需要 社会交际不需要, 言产生受交际促使 社会交际不需要,就不会有 语言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版

语言是说话所使用的一套代码, 包括材料(语音词汇)和规则。
语言:是从话语中抽象出来的一套 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规则。它是说 话和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
3、语言和言语 语言是一种工具,是一种规则。
言语是人们利用这一工具和规则 而产生的结果。 语言不同于说话。语言存在于说 话或话语之中。
二、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四、关于聋哑人的思维
语言是思维最有效的工具,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 他就得用语言进行思维。这是不是说,没有语言就 不能进行思维?那也不是,因为依靠其他的行为方 式也能表达一些清楚的意思,如鞠躬、敬礼之类的 行为可以表示感谢或敬意。最突出的是聋哑人,他 不会语言,但无疑能进行思维,并用手势表达相关 的意思。聋哑人失去语言能力对他的思维能力的发 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由于聋哑人不会语言, 思维受到很大的限制,很多比较抽象的意思无法得 到准确的表达,也无法自如地表示以往喜怒哀乐的 经历,更难展望今后的畅想。
二、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
五个阶段: 咿呀期——独词句——双词句——实词句(电报 体)——完善的句子(也包括了虚词)
孩子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话,在学话过程中认识 周围世界,发展思维能力。 小孩能理解并说出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句子,说明在 学词、句的过程中也学规则,运用规则说话,具有 思维能力。 语言和思维从每个人的孩提时期起就形影相随,互 相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 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所 以中国的“小学”被人们称之为经学的附庸。成 果大多体现在注释、注疏等中,也有既是工具书 又是语言学专著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尔雅》、隋代陆法言《切韵》
*古印度的语言学家研究梵文,目的是为了传播和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电子版.

叶蜚声徐通锵著《语言学纲要》电子版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和说话每个正常的人都会说话,这就像每个人都用两条腿走路一样,极其平常。
正因为它太平常了,一般人才不去想它究竟是怎么回事情。
其实,平常的事情往往隐含着极不平常的奥妙。
谁能够看到并且揭示这个奥妙,谁就能够推动科学的发展。
牛顿看到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研究它的原因,发现了万有引力的秘密,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
瓦特从水开时蒸汽顶起壶盖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
马克思从人们每天都在进行的亿万次的商品交换中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广阔的道路。
语言中也隐藏着很深奥的秘密。
人类有语言,会说话。
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它是把人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自古以来,历代都有人探索语言中的奥妙,取得了不少成果。
不过,由于语言这种现象牵涉的方面多,本身太复杂,至今还只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我们可以从人们最平常的说话谈起。
人们都会说话。
话是一句一句说的。
话的长短差别很大。
短可以只有一个词,长可以长到无止境。
例如,在一定的环境中,“看”就可以是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但这种现象不典型。
说话通常是把几个词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造出一句句的话。
这种话的长度在理论上说是无限的。
例如:看。
看书。
看一本书。
看一本有趣的书。
看昨天买来的一本有趣的书。
看图书馆昨天买来的一本有趣的书。
李晓明看图书馆昨天买来的一本有趣的书。
李晓明喜欢看图书馆昨天买来的一本有趣的书。
……不论多么长的句子,我们都可以加上一些成分,使它更长。
当然,实际说话的时候,句子是不会太长的。
因为太长了,说话的人(或听话的人)说(或听)到后来会忘记前面说过(或听过)的内容。
句子的长度可以无限,单从这点来看,一种语言的句子的数目就可以是无限的,何况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说话的需要自由地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说出各种各样的话来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期末考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注意:文字不是语言。
2、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意义的声音。
它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3、条件变体——是指一个音位因受语音环境的制约而表现为若干不同的音素。
这些不同的音素所处的语音环境不同,相互处于一种互补关系中,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果他们在语音上又相似,我们可以把它们归为一个音位,从而成为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
4、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个语音环境里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作用的几个音素。
自由变体的各音素的音质虽有不同,但说这种语言或方言的人感觉不到它们是不同的音,而把它们当作同一个语音单位来使用。
例如汉语武汉话里的[n]和[l]可以自由变读,而不会引起意义的改变。
5、区别特征——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
语言中的每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区别特征。
音位的辨义功能归根结底是由区别特征负担的。
例如汉语普通话里[pʻ]和[p]这两个音位靠“送气/不送气”这对区别特征来区别。
6、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
这种变化叫做语流音变。
汉语的轻声、变调,都是,如“西瓜”中的“瓜”念轻声,“展览”中的“展”念阳平。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五种:同化:如:瓜子儿,受儿卷舌色彩的影响韵母变为ə。
异化:比方两个上声字相连前一个上声214调变成35调,如“土改”念成“涂改”。
弱化:从元音来说,如木头、馒头、噱头、石头等中的头,韵母单化为o。
从辅音来说,如“在”在语流中声母变为t或d或l。
脱落:比如“你们”常发成nim,“豆腐”说成douf。
增音:例如普通话语气词“啊”如果出现在后鼻音[ŋ]收尾的音节之后,就要变读为[ŋa]。
7、语法范畴——是对具有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概括而成的类。
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体、时、人称、态。
性:是主要与名词相关的语法范畴,一般把名词分为阴性、阳性、中性或二分为阴性、阳性,并用不同的形式标志表示。
如俄语名词分为阴性、阳性、中性三类。
数:很多语言都有数的语法范畴,这个范畴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两种意义,或是单数、双数或复数,多与名词相关。
如英语,俄语中的名词等。
格:是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它的意义是直接和句法相关的。
如俄语名词、代词、形容词都有格的变化,共有六种格。
体: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各种阶段和状态,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
最常见的有完成体或未完成体。
如汉语的“着、了、过”也可以表示体。
时:也是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
一般分为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
例如英语“Iwrite”(现在时),“Iwrote”(过去时),“Ishallwrite”(将2来时)。
人称:不少语言的动词随着主语的人称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
俄语、法语都有三种人称。
如英语一般动词的现在时单数有单数第三人称的形式变化。
如:“He(she)writes”,“Iwrite”,“Youwrite”,“Theywrite”。
态:也称语态,表示动作和主体的关系。
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一般分为主动态和被动态两种。
如英语就有主动态和被动态之分。
8、直接组成成分——句法结构每一层中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
例如“各级干部都必须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中的“各级干部”和“都必须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是第一层的两个直接组成成分,它们的结构关系是主谓。
“各级”和“干部”是第二层前一部分的直接组成成分,结构关系是偏正,其余以此类推。
9、屈折——指词内部的语音形式发生了屈折的变化。
所以又叫做内部曲折。
俄语是比较典型的屈折语。
10、孤立语——也叫词根语,以汉语为突出的代表。
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词序严格。
由于孤立语缺乏词形变化,或者说词形变化极不丰富,一个词在句子中属于什么成分没有形态上的标志,完全是根据语序来确定,因此词序就显得非常重要。
比如“你看我”,改变词序成为“我看你”,意思就相反了。
第二,虚词十分重要。
孤立语中词与词的关系,常常通过虚词这一重要的语法手段来体现。
比如“父亲和母亲”、“父亲的母亲”、“父亲或母亲”等,仅虚词不同,意义就大不相同。
第三,复合词多,派生词少。
大部分合成词是由词根构成的复合词,这些词不带有表示各种语法关系的帽子(前缀)和属巴(后缀和词尾),词的结构比较简单,往往是一个孤立的词干。
所谓孤立语的称呼就与这个特点有关。
11、屈折语——以词形变化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以印欧语系诸语言为代表,如俄语、英语、法语等。
其主要特点是:第一,有比较丰富的词形变化,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例如“他”在英语中居于主格的位置是he,处于宾格的位置是him。
第二,一种词形变化的语素可以表示几种不同的语法意义。
例如英语的动词works,其中的词尾s,在这里表示了单数、第三人称、普通体、现在时四个语法意义。
而内部屈折,例如man(男人、单数),men(男人们、复数)。
第三,词尾和词干或词根结合十分紧密,脱离开词尾,句子中词根就不能独立存在。
12、隐喻——是词义引申的一种重要方式,隐喻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
例如“碟”原本指“一种盛食物的器皿”,现在我们可以用“碟”指“飞碟”、“光碟”等,这是因为它们在形状上相似。
隐喻产生的意义,实际上是从一个词长期比喻用法获得的。
例如“包袱”。
13、语义特征(义素)——多义、同义、反义等都是词义的一种聚合类型,着眼于词内(多义)或词间(同义、反义)的意义关系。
词义的聚合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类型,这就是仿效音位区别特征的分析,通过一组意义有联系的词的意义对比,从中找出最小的意义构成成分,人们将它称为语义特征(义素)。
语义特征是词义的最小的语义构成成分,又叫义素。
例如“男子”是由“人”+“男性”+“成年”等语义特征构成的,这些语义特征合起来,是“成年男性”,这就是“男子”这个词的意义。
414、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历史同源关系,我们称之为亲属语言。
具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属为同一语系。
如汉语和藏语都来自原始汉藏语,它们是亲属关系,归属汉藏语系。
15、谱系分类——语言的谱系分类是指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为同一个语系,把没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相互分开。
这种分类叫语言的谱系分类。
语系之下还要根据语言的分化层次再分为“语族”、“语支”、“语群”、“语言”等下级分类。
例如英语属于印欧语系。
16、语言联盟——也称“语言的区域分类”。
它是指一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相互有大量的借贷,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但各语言仍有相当数量的核心词根彼此不同。
这说明它们的相似是因后来的彼此接触造成的,而不是来自同一祖先语或同一祖先语中关系密切的后代。
例如巴尔干半岛的语言联盟,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属于斯拉夫语族,罗马尼亚语属于罗曼语族,希腊语单独成一个语族。
17、系统感染——是指处于同一地区的若干语言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逐渐趋同,但仍然保持了各自语言的本质——有相当数量继承于自己语言祖语的核心词根。
另外,这些语言也会有较大数量的词语借贷。
经济文化水平低的一方主要向高的一方借用文化政治方面的词汇,而经济文化水平高的一方主要向低的一方借用当地事物、风俗或观念的名词,但核心词根一定有相当数量还用各自语言原有的。
比如,东亚/东南亚语言联盟诸语言的共同点是:有声调的单音节孤立语。
研究表明,这些语言的相似点是后来才产生于这一区域的。
18、双语现象——语言替换过程必须经历的现象,即被融合民族的成员一般会讲两种语言。
当不同民族长期生活在同一地区,交际的需要必然会使他们各自学习对方的语言,许多人成为双语者。
经过长期并存的双语,各自的使用范围会逐渐此长彼消,经济、文化发达一方的语言使用场合逐渐增多,而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一方的使用场合逐渐萎缩,到只在家庭中使用,再到无人使用而消亡。
19、共同语——有具体音值标准的,涵盖书面语和口语两种变体的通用语。
在有语言或方言分歧的社会里,人们往往选共同语:择一种语言或方言作为“通用语”,用作不同语言区或同一方言区之间交际的工具。
我们把这样的交际工具称为共同语。
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
在多数情况下,共同语就是过去的通用语。
虽然这样,由于社会条件的改变,它们所处的地位不同,性质也不一样。
共同语对方言来说是一种高级形式,它引导方言的发展,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准备最后取代方言。
例如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1.民族共同语,一个民族内部各地区人们的通用交际语。
2.共同语的基础方言(简称“基础方言”),任何一种共同语都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作为共同语的基础的那种地域方言,叫做基础方言。
究竟哪一种方言成为基础方言,决定于客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
3.国家共同语,是一个国家各个民族共同的通用交际语。
4.哪种语言做国家共同语也取决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20、基础方言——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原因都可以使某一个方言取得一种特殊的地位而成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例如我们的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21、洋泾浜——是十七世纪以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
这种语言是当地人和外来殖民者在打交道的过程中彼此在语言上妥协而产生的一种能使双方勉强沟通的临时交际工具。
6各地洋径派的共同特点是: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
如把“胡子”叫做grassbelongface(“属于脸的草”)。
可以说,洋泾浜是当地人没有学好的殖民者的语言,是殖民者语言在异域的有限交际范围内使用的一种特殊变体。
洋泾浜使用场合有限,不作为母语传授给下一代。
一旦社会环境改变,就会自动消失。
所以一般不被看作正式的语言。
22、混合语(克里奥尔语)——又叫克里奥耳语,是由洋泾浜发展而来的一种有声交际工具,是一种建立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系统基础上形成的并被特定的言语社团作为母语学习使用一种语言。
洋泾浜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
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洋泾浜就变成了混合语。
23、语音对应关系——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同义或表义上有联系的一组词在语言上呈现出来的系统性差异。
例如:豪的韵母,在北京的方言读ao,在广州的方言读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