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参考模板)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穴位注射操作流程与考核评分标准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穴位注射操作流程与考核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e2c1bba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d6.png)
制订日期:2009.7.28修订日期:2022.12.31页数:共页
制订日期:2009.7.28修订日期:2022.12.31页数:共页【发生原因】
取穴姿势不当,刺入角度、深度有误。
【临床表现】
1、局部有触电感、疼痛;
2、触觉、痛觉减退;
3、后期神经所支配区域肌肉
萎缩。
【预防处理】
1、在穴位注射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局部感染;
2、进针时注意针头切口方向,避免针头横断神经,尽量避开血管、神经进行注射;
3、避免在同一穴位连续多次注射,可采用多穴交替注射的方式;
4、慎用高危穴位(如:环跳、内关等);
5、注射时触电感立即退针,调整方向再进针;
6、理疗,热敷;
7、遵医嘱用药;
8、功能锻炼。
中医护理技能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医护理技能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18123010b4e767f5acfcee6.png)
操作方
法与程序
(70分)
核对、解释
(4分)
举手示意、计时开始,携用物至患者床旁。
关闭门窗(口述1分)
核对医嘱、床号、姓名(1分)
洗手(1分)、 戴口罩(1分)
4
安置体位
(3分)
安置合理的体位(根据拔罐部位)(1分)
1
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护隐私(1分)
注意保暖(1分)
2
闪罐
(17分)
选择合适罐具(2分)
3.评估患者有无禁忌症(1分)
4.询问是否有艾灸史 (1分)
5.口述施灸部位皮肤有无瘢痕、丘疹等异常情况(1分)
6.评估心理状况(1分)
8
环境准备
(3分)
1.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光线适中(口述,1分)
2.环境安全,无易燃易爆物品(口述,1分)
3.必要时屏风遮挡(口述,1分)
3
用物准备
(3分)
1.用物准备(3分):治疗车、治疗盘、艾绒、姜片、三棱针、打火机、止血钳、弯盘、灭火瓶、纱布、白凡士林、快速手消毒剂、95%酒精棉球、必要时备浴巾、屏风(每少一样扣0.2分)
12
按摩手法运用符合操作要领,时间符合要求(20分,每种手法5分)
20
询问患者的感受,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3分)
3
安置患者
(5分)
清洁局部皮肤(1分);
协助患者穿衣,整理床单位(1分)
交代相关注意事项(口述,1分)
3
整理用物
(5分)
整理用物(按医用垃圾分类处理)
观察局部皮肤颜色(口述,1分)
询问患者感觉(口述,1分)
3
走罐
(18分)
选择合适罐具(2分)
(完整word版)中医护理——操作流程——技术规范
![(完整word版)中医护理——操作流程——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13dfd71f7ec4afe05a1df32.png)
中医护理操作规程目录一、耳针法(耳穴压豆法)---------------------------------3-5二、涂药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三、艾条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1四、拔罐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13五、穴位按摩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16六、刮痧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20七、熏洗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23八、湿敷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26一、耳针法(耳穴压豆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1.评估: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1.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5心理状况。
2、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4.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5.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操作程序: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6.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中医护理常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医护理常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6d9697c02768e9951e738e6.png)
第一章中医护理常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艾条灸法(一)评估1.患者意识状态,配合程度,主要症状、体质及心理状况。
2.施灸部位皮肤情况、对热痛的耐受程度、女病人是否处于妊娠期。
3. 评估环境,必要时屏风遮挡。
4.告知患者: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果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如是瘢痕灸会由于艾火烧灼皮肤产生剧痛。
(二)适应症1.经络闭阻所引起的风寒湿痹证、寒凝血滞的胃脘痛、痛经、闭经、菌痢等。
2.阳气下陷引起的遗尿、脱肛、崩漏、带下、阴挺、久泻、各种虚寒证、虚脱证、寒厥证和中气不足等。
3.防病保健。
(三)禁忌症1.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部、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3.极度疲劳、空腹、过饱或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灸。
体弱者,刺激量不宜过强,以防晕灸。
(四)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快速手消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五)操作流程1.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2.核对医嘱,做好解释,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3.再次核对施灸部位和施灸方法。
施灸方法: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方法。
4.施灸,手持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穴位,距皮肤2-5厘米处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度,随时弹去艾灰,灸至局部皮肤红晕,每处灸5-15分钟。
5.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
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体位,酌情开窗通风,告知注意事项,整理用物。
8.洗手,核对医嘱,做好记录并签名。
(六)操作注意事项1.多穴施灸,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中医护理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中医护理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8e5dbecc5da50e2534d7fa3.png)
拔火罐操作规程(一)目的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
(二)评估与告知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
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
3。
心理状况。
4.告知患者拔罐的目的和配合方法。
(三)计划与实施1.服装、鞋帽整洁Array2.仪表大方,举止端庄3。
微笑服务,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1.护士:(1)查对医嘱, (2)洗手、戴口罩2。
物品:治疗车、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等。
3。
环境:安全、清洁、宽敞、光线充足。
患者:了解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取舒适体位1。
备齐用物放治疗车上,推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做好解释2。
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3。
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4.检查罐口有无缺损裂缝5。
一手持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95%酒精棉球点燃6.点燃的火焰深入火罐内中下端转动,使其罐内形成负压后并迅速叩至已经选择的拔罐部位上7.待火罐稳定后方可离开,防止火罐脱落,适时留罐8.拔罐时动作稳、准、快9.随时检查罐口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10.询问患者感受,疼痛、过紧,应及时起罐11。
起罐时一手夹持罐体,另一手拇指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顺利起罐1.再次核对,观察询问感受,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2。
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3.洗手,做好记录并签名(四)注意事项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
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2.操作之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3。
防止烫伤。
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5。
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6。
如水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五)评价1。
告知有效,患者/家属知晓相关告知事项;2。
患者病情得到改善;3.护士及时处理异常情况;4。
中医院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标准
![中医院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52a2fc243323968001c92d5.png)
4、艾条灸后应彻底熄灭,以防止复燃发生火灾。
六、综合质量评分
A. 5分;B. 4分;C. 3分;D. 2分;E. 1分;F. 0分
5
七、综合评分
1、用物缺一项或者不符合要求扣1分。
2、仪表、着装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3、沟通指导一项不到位扣2分。
4、操作程序颠倒一处扣1分。
8、分类处理用物。
2
操作项目
操 作 内 容
标准分
扣分
三、实施要点
9、洗手、取口罩。
2
10、记录(火罐的数量、部位、患者的反应情况、时间、签名)。
2
11、巡视,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2
12、起罐。
①洗手、戴口罩。
2
②携取罐盘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解释。
2
③观察拔罐部位皮肤反应情况,一手扶住罐体,一手取清洁纱布一块,轻压罐口处皮肤,待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取罐。
(3)闪罐法:将罐拔住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取下,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
(4)刺血拔罐法:在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皮肤针扣打后,再将火罐吸拔于点刺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刺血后,留罐10~15min。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
(5)留针拔罐法: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约5~10min,待皮肤红润、充血或瘀血时,将罐取下,然后将针取出。
2、评估患者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3、了解患者年龄、文化层次、目前心理状态及对疾病的认识。
4、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配合。
三、实施要点
(一)仪表:符合要求。
2
(二)操作用物:
中医护理技能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医护理技能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18123010b4e767f5acfcee6.png)
总分
100
四、传统养生功法评分标准
项目
标准
分值
得分
音乐
音乐以不带口令词的原配乐曲为演示四种健身气功相应的背景音乐.
5
服装及队员数
参赛队员应着统一服装,仪表符合养生功法要求。
3
参赛队员每多一名或少一名扣1分(10-12人每队)
2
动作规格
动作:肢体动作符合功法规格标准;
平衡:不属规范动作内的肢体移动、晃动。
观察局部皮肤颜色(口述,1分)
询问患者感觉(口述,1分)
3
走罐
(18分)
选择合适罐具(2分)
2
施术皮肤上涂少量凡士林(1分)
1
使用闪火拔罐法将罐吸拔住(3分),吸拔不牢者酌情扣1-3分
3
手握罐具,选择正确区域往返推拉罐具3次(6分)
所拔皮肤潮红充血(口述)(2分)
燃烧的棉球置于灭火瓶内熄灭(1分)
9
2.准备姜片:选择大小适宜(直径约2~3cm,厚约0.2~0.3cm)的姜片(2分);中间以三棱针刺数孔(2分)
14
安置体位
(3分)
根据施灸部位安置合理的体位 (1分);
1
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护隐私(1分);
注意保暖(1分)
2
穴位选取
(14分)
遵,医嘱取穴(口述穴位的位置,7分);
定位穴位的位置准确(7分)
3.必要时屏风遮挡(口述,1分)
3
用物准备
(5分)
1.用物准备(3分):治疗车、治疗盘、玻璃罐数个(大、中、小号依所拔部位准备)、止血钳、95%酒精棉球、打火机、灭火瓶、白凡士林、纱布、浴巾、弯盘、压舌板、快速手消毒剂,必要时备屏风。(每少一样扣0.2分)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a88088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f4.png)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一、前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是中医护理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是中医护理工作者必须严格遵守的标准和规范。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提高中医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促进中医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1. 安全操作规程1.1 确保工作场所的清洁整洁,保持空气流通。
1.2 使用中医护理器械前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1.3 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杜绝不规范操作和违章操作。
2. 技术操作规程2.1 按照中医护理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保证操作技术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2.2 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进行观察和处理。
3. 沟通协调规程3.1 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见,协助患者合理安排护理。
3.2 与医疗团队进行良好的沟通协作,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
4. 知识技能规程4.1 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
4.2 遵守中医护理的伦理规范和职业规范,严守护患尊严。
三、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1. 技术操作评分标准1.1 操作准确性:技术操作是否符合中医护理操作标准和规范。
1.2 操作熟练度:对操作仪器和器材是否熟练掌握和运用。
1.3 操作效果:操作后是否达到预期的护理效果。
2. 沟通协调评分标准2.1 与患者沟通:是否能有效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见。
2.2 与医疗团队协调:是否能与医疗团队有效沟通协作,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安全操作评分标准3.1 操作安全性:操作过程中是否注意安全细节,保障患者和自身的安全。
3.2 事故处理:遇到突发情况时,是否能迅速、果断地处理,保证患者的安全。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对于中医护理工作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个人认为,严格遵守规程和评分标准,不仅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要求。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严格遵循规定的操作流程,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揿针技术操作流程与考核评分标准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揿针技术操作流程与考核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3e125d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7.png)
题目:投针操作评分表 编号:ABCD-GC-B-027.2 制订日期:2022.12.31修订日期:
版次:1 页数:共页
题目:推针操作评分表
编号:ABCD-GC-B-027.2 版次:1
制订日期:2022.12.31修订日期:页数:共页
【发生原因】
1、体虚、饥饿、醉酒、过敏体质、疲劳者;
2、害怕、紧张心理因素;
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
4、体位不当;
5、穴位刺激过强;
6、环境闷热、空气混浊、声浪喧杂。
【临床表现】
患者面色苍白、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神昏仆倒等。
【预防处理】
1、对初诊、精神过度紧张及体弱者,应先做好解释,消除顾虑;
2、对饥饿、疲劳者,先令进食休息;
3、取平卧位;
4、保持环境舒适,避免人多嘈杂;
5、选择型号合适的揪针;
6、操作过程中询问病人感受,如患者自觉不适,立即起针,通知医生,配合处理。
中医护理技术项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医护理技术项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83bc2331eb91a37f1115cdc.png)
中医护理技术项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护理人员中医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XXX医院护理部目录1.刮痧技术 (2)2.拔罐技术 (4)3.麦粒灸技术 (6)4.隔物灸技术 (8)5.悬灸技术 (10)6.蜡疗技术 (12)7.穴位敷贴技术 (14)8.中药泡洗技术 (16)9.中药冷敷技术 (18)10.中药湿热敷技术 (20)11.中药涂药技术 (22)12.中药熏蒸技术 (24)13.中药热熨敷技术 (26)14.中药离子导入技术 (28)15.穴位注射技术 (30)16.耳穴贴压技术 (32)17.经穴推拿技术 (34)18.中药灌肠技术 (36)一、刮痧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年月日2018年3月制定刮痧技术操作流程图二、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2、操作时间为5分钟。
从取罐开始计时至最后一个罐吸附住结束。
每超时10秒扣1分。
3、根据病情选3个主穴,双侧穴位,算作一个。
监考老师考核时间年月日2014年8月修订拔罐技术操作流程图三、麦粒灸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监考老师 考核时间 年 月 日2018年3月制定麦粒灸技术操作流程图四、隔物灸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2、操作时间为5分钟,从取姜片开始计时至艾灰全部倒入储物缸结束。
每超时10秒扣1分。
3、根据病情选3个主穴,双侧穴位,算作一个。
监考老师 考核时间 年 月 日2014年8月修订隔物灸技术操作流程图五、悬灸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注:1. 艾条灸方法常用者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
2.若有艾灸火脱落烧伤皮肤,烧坏衣被均为不合格。
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年月日2017年10制定悬灸技术操作流程图六、蜡疗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年月日2018年3月制定蜡疗技术操作流程图七、穴位贴敷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操作时间监考老师签名:考核时间年月日2018年3月制定穴位敷贴技术操作流程图八、中药泡洗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考核时间年月日监考人2018年3月制定中药泡洗技术操作流程图九、中药冷敷技术操作流程评分标准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年月日2018年3月制定中药冷敷技术操作流程图十、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考核者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2018年3月制定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图十一、中药涂药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考核者签名: 考核时间:年 月日2018年3月制定中药涂药技术操作流程图十二、中药熏蒸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考核时间 年 月 日 考核者签名:2018年3月制定中药熏蒸技术操作流程十三、中药热熨敷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考核时间年月日监考人2018年3月制定中药热熨敷技术流程图十四、中药离子导入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考核时间:年月日考核者签名:2018年3月制定中药离子导入操作流程图十五、穴位注射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监考老师考核时间年月日2018年3月制定穴位注射操作流程图十六、耳穴压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注:1、操作时间为1分钟,从消毒皮肤开始计时至压豆完成结束。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火龙灸技术操作流程与考核评分标准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火龙灸技术操作流程与考核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34b8d7f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17.png)
题目:火龙灸技术操作评分表
编号:ABCD-GC-B-029.2 版次:2 制订日期:2021.7.28修订日期:2022.12.31页数:共页
【发生原因】
1、未监测皮肤温度及火疗时间过长致局部温度过高引起烫伤;
2、操作者注意力不集中,操作不当酒精外洒致患者皮肤烧伤;
3、患者皮肤敏感对温度耐受力差。
【临床表现】
火龙灸敷药处局部皮肤发红、疼痛、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
【预防处理】
1、操作前评估患者皮肤情况,避开粘膜,有伤口、发红感染的皮肤;
2、2、操作过程中使用控温仪监控温度的变化,密切观察温度变化,最高温度不超过45C
3、操作中不断观察和询问患者的感受,注意个体差异,如患者感觉温度过高,不能耐受,及时灭火,暴露皮肤,立即观察局部皮肤状况;
4、如果停止火疗后患者仍感皮肤疼痛,及时予冰敷至疼痛消失,局部涂抹烧伤翻墙,皮肤发红有水泡用无菌针筒抽吸水泡,通知医生,按皮肤科烫伤处理;
5、操作时间为20-30分钟,时间不可过长;
6、向患者宣教,火龙灸后,保持治疗处皮肤清洁,注意保护皮肤,勿用力揉搓,6小时内勿洗澡。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57c84a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b.png)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中医护理可是很有讲究的呢,那这个评分标准也是为了让护理操作更加规范、专业。
咱们这个评分标准满分是100分哦。
(一)清洁护理操作评分(30分)1. 头发护理如果是给患者进行头发护理,从准备工作开始就要做好。
像梳子、毛巾这些东西得准备齐全、干净。
护理人员的态度也要亲切温和,和患者好好沟通。
要是在这过程中,动作轻柔,能让患者感觉舒服,那就能得不少分呢。
比如说,能正确地给患者梳理头发,避免拉扯头发让患者疼痛,这一块就可以拿到10分。
要是准备工作没做好,少拿点分也是应该的,可能就只能得5分或者更少。
2. 皮肤护理皮肤护理也很重要。
在给患者清洁皮肤的时候,水温要合适,不能太烫也不能太凉。
擦拭的力度也要适中,不能太用力把患者皮肤擦红了。
这部分操作如果很完美,能拿到20分。
要是水温不对或者擦拭力度有问题,就会相应扣分。
(二)病情观察操作评分(30分)1. 生命体征观察量体温、测血压、数脉搏这些基本的生命体征观察,护理人员得做得准确无误。
像体温计要使用正确,读数准确。
血压计的袖带位置要对,测量出来的数值要是偏差太大,那肯定会扣分的。
这部分如果准确规范,可以得15分。
2. 症状观察除了生命体征,患者的症状观察也不能马虎。
比如说患者有没有哪里疼痛啊,疼痛的程度啊。
护理人员要是能准确判断并且记录下来,这一块能拿到15分。
要是对患者的症状判断错误或者没有及时发现新出现的症状,就会被扣分。
(三)中医特色护理操作评分(40分)1. 艾灸操作艾灸的时候,穴位要找得准。
这可需要护理人员有一定的中医知识功底。
艾条的燃烧情况要控制好,不能让灰掉到患者身上。
如果操作熟练,穴位准确,能拿到20分。
要是穴位找错了或者艾条使用不当,就会扣不少分。
2. 拔罐操作拔罐的罐具选择要合适,拔罐的部位也要准确。
拔罐的时间也有讲究,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
操作规范的话能得20分。
要是罐具不合适或者拔罐时间过长导致患者皮肤出现水泡等问题,那肯定要扣分啦。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加专家手册扣分标准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加专家手册扣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07b4ae4b8f67c1cfad6b898.png)
耳穴埋籽一、概念耳穴是全身各部组织、器官和内脏依靠经络在耳郭上的特定反应点(区)。
采用王不留行籽(或菜籽)刺激耳郭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止疾病的目的。
二、适应症急慢性疼痛性疾病,急慢性炎症,功能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精神、神经性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及催产、催乳、保健、美容、减肥等病症。
三、禁忌症1、耳郭局部炎症、溃疡者。
2、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妊娠5个月以内者不宜进行,5个月后可轻刺激,但不宜刺激子宫、盆腔、腹、卵巢、内分泌。
四、耳穴的分布耳穴在耳郭的分布规律犹如子宫内的胎儿倒置位:1)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邻近;2)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3)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4)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5)消化道在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
五、注意事项1、耳郭有炎症、冻伤或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2、选穴准确,动作轻巧。
按压力度适中,使病人有“得气”的感觉。
3、撤籽后,若局部红肿、破损,应及时消毒处理,严防引起软骨膜炎。
六、常见病症选穴耳穴埋籽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艾条灸法一、概念灸,烧灼的意思。
灸法主要是借艾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二、适应症灸法的适应范围较广,总的来说适应于寒证、虚证,尤其对慢性虚弱性疾病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更为适宜。
如腹泻、久痢、呕吐、腹痛、贫血、痹证等皆可用灸。
三、禁忌症1、凡实证、热证、阴虚内热者禁2、传染病一般不宜用灸法。
3、高热、急性炎症(肠痈、急腹症)、大饥大饱、醉酒、大惊、精神病禁灸。
4、面部、眼周、心脏、大血管、黏膜等处及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四、艾灸分类:1、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距离腧穴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一般每处灸5-10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可以治疗常见虚寒性慢性疾病如胃痛。
2、雀啄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与施灸部位不固定距离,如同鸟雀啄食一样,—上一下不停地移动,也可均匀的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
中医护理技术18个实施步骤及评估标准
![中医护理技术18个实施步骤及评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7c683a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9e.png)
中医护理技术18个实施步骤及评估标准1. 准备工作- 根据病患的个人情况和病情,确认是否适用中医护理技术。
- 准备所需的中医药材和器械。
2. 评估病患状况- 细致观察病患的病情和症状,并对病患进行全面评估。
- 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理指标的测量。
3. 制定护理计划- 根据病患的状况,制定中医护理计划。
- 确定中医护理的目标和具体措施。
4. 指导病患配合- 向病患解释中医护理的目的和重要性。
- 指导病患在中医护理中的配合和协助。
5. 洗手消毒- 进入病患房间前,进行必要的手部卫生措施。
6. 做好环境准备- 保持病患房间的清洁和整洁。
- 检查床铺、床单、被褥等是否清洁。
7. 中医药熏蒸- 根据需要,使用中药进行空气熏蒸。
- 控制好熏蒸时间和药材浓度。
8. 中药泡洗- 将中药放入洗澡水中,根据病患情况进行泡洗。
- 注意水温和泡洗时间。
9. 中药外敷- 根据需要,将中药煎汤或熏制敷于病患相关部位。
- 控制好中药的用量和外敷时间。
10. 中药熏鼻- 根据需要,将中药挥发于病患鼻腔。
- 控制好药材的熏鼻时间和熏鼻距离。
11. 针灸治疗- 根据病患状况,进行相应的针灸治疗。
- 注意针灸的穴位选择、针刺技巧和使用的针具。
12. 掌握灸法- 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灸法治疗。
- 控制好灸具的使用方法和时间。
13. 掌握拔罐技术- 根据病患需要,进行拔罐治疗。
- 注意拔罐的位置选择、拔罐时间和拔罐方式。
14. 掌握推拿按摩- 根据病患需要,进行推拿按摩治疗。
- 注意用力的轻重和按摩的部位。
15. 饮食调理- 根据中医理论,调理病患的饮食。
- 确保病患摄取适当的营养和药膳。
16. 中医调配药物- 根据病患情况,调配适当的中药。
- 控制好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
17. 病情观察和记录- 细致观察病患的病情变化。
- 及时记录病情、护理措施和效果。
18. 评估护理效果- 根据病患的状况和护理实施情况,评估护理效果。
- 确认中医护理的效果和必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
一、耳穴压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2)
二、药罐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3)
三、中药保留灌肠(肛滴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4)
四、水针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5)
五、穴位按摩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6)
六、艾灸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6)
七、拔气罐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8)
八、中药熏蒸蒸汽自控治疗仪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9)
九、穴位貼敷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10)
十、刮痧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11)
十一、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二、中药湿敷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三、中药坐浴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四、中药雾化吸入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五、敷药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六、中药封包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七、中药涂擦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八、超声药物透入治疗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九、腕踝针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低频脉冲电治疗操作评分标准
二十一、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
一、耳穴压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考核时间考核者
二、药罐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考核时间:考核者:
三、中药保留灌肠(肛滴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考核时间:考核者:
四、水针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考核时间:考核者:
五、穴位按摩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考核时间:考核者:
六、艾灸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考核时间:考核者:
七、拔气罐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考核时间:考核者:
八、中药熏蒸蒸汽自控治疗仪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考核时间:考核者:
九、穴位貼敷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考核时间:考核者:
十、刮痧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考核时间:考核者:
十一、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得分
考核时间:考核者:
十二、中药湿敷法操作评分标准
考核时间:考核者:
十三、中药坐浴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考核时间:考核者:
十四、中药超声波雾化吸入法操作及评分标准
考核时间:考核者:
十五、中药敷药法操作评分标准科室姓名得分
考核时间:考核者:
十六、中药封包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
检查者签名:检查时间:201 年月日
十七、中药涂擦治疗操作评分标准
检查者签名:检查时间:201 年月日
十八、超声药物透入治疗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得分
检查者签名:检查时间:201 年月日十九、腕踝针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低频脉冲电治疗评分标准科室姓名得分
检查者签名:检查时间:201 年月日
二十一、艾盐包操作评分标准
检查者签名:检查时间:201 年月日
五、产后穴位按摩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考核时间:考核者:---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