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类开题报告
太原市新优园林树种的引选研究的开题报告
![太原市新优园林树种的引选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6cc732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4.png)
太原市新优园林树种的引选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化,园林绿化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优化城市环境,增加城市景观美化,同时也能够改善人们的精神状态和健康指数。
林木作为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增强城市形态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合理引进高效率、适应力强的树种并且在选育、培育、管理等方面做好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选题意义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省会,近年来大力推进园林绿化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其文化和城市形象。
本课题旨在通过引控优化选育高效适应力树种,丰富太原市城市绿化植物种类,同时提高树种典型性度,为太原市园林绿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对太原市新优园林树种进行引选研究,选出适应太原市环境条件的高效率、适应力强的树种,充分研究树种的植株特性、生长习性、典型性度以及生物学特点等方面。
四、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针对太原市园林环境条件和生长需求特点,首先通过文献资料、观测和调查等方式,调查太原市城市绿地区域化的气候和土壤环境状况,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各树种的生态习性,选择高效率、适应力强的树种,同时利用果实、叶片、花类等相关指标指导树种选育工作。
通过对于太原市多种经济效益、成长潜力、抗病性、适应环境能力等综合筛选标准的权衡作出树种引进方案,并进行苗木的试种以及对引进苗木的培育和管理工作。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为:收集整理了太原市及周边地区的树种引进情况和树种引进历史及现状情况;研究了适应太原市生态环境的树种适应条件及树种适应环境的几乎所有特殊性;并针对太原市绿地建设及城市园林绿化,选出具备适应条件呼吸好、疏水性、抗病虫侵害、生长迅速的高效率、适应力强的树种,为太原市的园林绿化建设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2种园林植物耐荫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12种园林植物耐荫性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b8692e2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7.png)
12种园林植物耐荫性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绿化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园林植物是城市绿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耐荫性是影响园林植物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为在城市中,尤其是高层建筑、密集楼房较多的地方,植物很容易被遮挡阳光而失去其生长能力,这就需要选择一些耐荫的植物进行绿化。
因此,研究园林植物耐荫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2.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选取12种常见的园林植物,利用田间调查、实验室分析等方法,研究它们的耐荫性能力,并对其适宜的生长环境、土壤质地和肥料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3.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如下方法:(1)田间调查法:对选取的12种园林植物进行实地调查,观察其耐荫性能力和适应性情况,记录下植株高度、直径、枝干数、叶片颜色等指标。
(2)实验室分析法:采用半自然控制室,对选取的植物进行控制荫度处理,探究不同荫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数据分析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对应的图表,对12种植物进行综合比较分析。
4. 研究预期成果:(1)鉴定出12种园林植物的耐荫性能力和适应性情况。
(2)分析出适宜各种园林植物生长的荫度和环境因素,并总结出相应的绿化技术措施。
(3)为城市绿化工作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5. 研究进度安排:(1)前期准备:确定研究题目、编制开题报告、设计研究方案。
(2)中期实施:完成田间调查和实验室分析,记录实验数据。
(3)后期论文撰写: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6. 研究经费预算:本研究所需经费约为20000元。
主要包括实验费用、材料购买费、差旅费和论文印刷费等。
论文园林树木学开题报告
![论文园林树木学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55cc64e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c.png)
2、研究内容及方案(包括研究目标、论文提纲、预期达到的研究结果和创新点、完成论文需具备的条件以及参考文献等)特征进行解析和研究,再结合当地气候及需要对行道树的特性详细阐述。
8.陈植《观赏树木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9.蒋永明,翁智林《园林绿化树种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0.任步钧《北方园林观赏植物图谱》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1.闫秀英,付雪松《城市道路行道树树种规划的探讨》吉林林业科技
12.王九龄《选择树种》中国林业出版社
13.吕正华,马青《街道景观环境设计》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参考文献:
1.陈有民《园林树木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2.苏雪痕《植物造景》中国林业出版社
3.赵世伟《园林工程景观设计》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4.苏雪痕《建筑内外植物识景作用》中国园林出版社
5.云南大学生物系《植物生态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6.李铮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清华大学出版社
2.2、论文提纲
一、行道树的研究背景
二、行道树的种类、习性和特征
三、当地气候对行道树的影响
四、行道树的规划选择
五、城市行道树的发展前景与对策
2.3、预期达到的研究结果和创新点
通过对城市行道树的规划可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不仅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
更重要的是在享受美丽的同时为我们提供更充足的氧气和噪音的减轻。这使得我们既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又可以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终 稿:2015年9月20日至2015年10月15日
实践活动:2015年6月28日至2015年10月15日
榆林市园林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研究的开题报告
![榆林市园林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ba68e75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9.png)
榆林市园林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研究的开题报告(注:以下仅为开题报告的示例,内容仅供参考)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还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调节气候等。
榆林市作为陕西省的一个中心城市,近年来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园林绿化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发展。
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是园林绿化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其合理性与科学性直接影响着园林绿化建设的成效。
目前,虽然榆林市的园林绿化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在植物的选择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存在着部分地区植物种类单一、缺乏适应性强的植物等问题。
因此,对于榆林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进行系统研究,对于提高榆林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推进城市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榆林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进行研究,探讨如何使榆林市区内的园林绿化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经济化和可持续化。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榆林市园林绿化植物种类的现状和问题,包括植物数量、分布、空间配置及品种等问题。
2. 调查榆林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壤性质等因素对于园林绿化植物适宜性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植物种类及数量,并提出具体的植物配置方案。
3. 探究榆林市园林绿化植物的养护管理方式,如何有效保护植物的生长和发展,在养护管理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针对以上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采用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和综合研究方法,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对榆林市区内不同地域、不同用途的园林绿化植物进行调查,为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植物配置方案提供依据。
三、预期研究成果和意义通过本次研究,预期达到如下成果:1. 综合分析榆林市园林绿化植物现状,明确其优劣和不足之处,总结出适宜种植的植物品种,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
2. 提出榆林市不同地域、不同用途的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方案,针对不同的场景进行植物选择,提高植物配置的适应性,为园林绿化工作提供了实践性指导。
园林种植设计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园林种植设计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3d310c2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6e.png)
园林种植设计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面积日益减少,城市生态环境的问题日益突出。
园林种植设计是城市绿化工程中重要的一环,其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城市绿化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开展园林种植设计方法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将以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先进园林种植设计理论及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研究,探讨园林种植设计的方法与技巧,包括但不限于:
1.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方法;
2. 园林植物的管理养护方法;
3. 园林植物的生命力评价方法;
4. 园林植物的景观效果评价方法等。
三、预期成果及意义:
本研究将通过对园林种植设计方法的研究,为城市绿化工程的实践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提高城市园林建设的质量和效果,实现城市绿化与城市发展的有机结合,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手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手法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7b5a80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1.png)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手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园林的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园林植物作为城市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打造城市绿化空间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当前城市园林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植物的配置与造景手法不合理,导致园林景观不够优美、不够适宜观赏等。
因此,对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手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本项目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 园林植物的分类与特性:对常见的园林植物进行分类、特性分析,为园林植物的配置和搭配提供理论基础。
2. 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根据不同的园林风格和植物特性,提出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与方法。
3. 园林植物的造景手法:根据园林植物的形态、色彩、光线等特点,结合人工处理手法,探究园林植物的造景手法和技术。
4.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实践案例:通过对一些国内外园林景观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优秀的园林植物配置和造景手法。
本项目旨在建立合理的园林植物配置和造景手法体系,开展实践案例研究,为城市园林建设提供指导和参考。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本项目采用文献调研、案例分析和实地调查等方法,结合专家访谈和专业论证,分以下步骤展开:1. 文献调研:对国内外有关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手法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学习先进的理论和经验。
2.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园林景观进行分析和探究,总结其园林植物的配置和造景手法。
3. 实地调查:选择具有不同特点的城市园林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数据和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总结,进一步了解园林植物的配置和造景实践情况。
4. 专家访谈和专业论证:采取专业访谈和论证的方式,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和评估,为研究结果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四、研究预期成果本项目研究的预期结果如下:1. 建立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手法的理论体系,提出适用于不同园林风格和植物特性的配置原则和方法。
2. 结合实践案例,总结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具体技术和效果,为城市园林建设提供指导和参考。
江南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生态学分析的开题报告
![江南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生态学分析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a720914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d.png)
江南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生态学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江南地区的古典园林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优美的园林景观深受游客喜爱。
古典园林植物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园林景观的形成和美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植物配置方面,古典园林采用了诸如“吐绿吐花”“变幻有序”“引景入幽”等手法,通过巧妙地安排植物,使游人在园林中感受到宁静、和谐、自然的美好氛围。
然而,由于近年来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等因素,一些传统的古典园林植物逐渐稀少,植物配置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探究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适应策略、生长状况及其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有助于理解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优越性和合理性,并为植物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本论文选取江南地区经典古典园林,通过对植物配置方案的生态学分析,探究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生态学基础和内在规律,为今后的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提供参考和指导,保护江南古典园林植被资源和人类文化遗产。
二、研究内容1.分析江南地区经典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特点,探究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
2.选取经典古典园林的代表性植物种类,分析其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态适应策略和生长状况,揭示其适应性和生态价值。
3.分析古典园林植物的空间配置方式和对园林景观的影响,探究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景观规划理念和实践经验。
4.探讨当今江南地区古典园林植物配置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和管理建议。
三、研究方法1.文献调查法:收集相关古典园林的历史资料、植物资源及相关研究文献,加深对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了解,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2.实地调查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江南古典园林,测量样地环境参数,研究植物的生态特征和生长状况,分析植物与其他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3.系统综合分析法:将文献调查和实地调查的资料进行数据整合和分析,建立植物空间配置模型和景观适宜性评估模型。
四、论文结构1.绪论: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
植物配置分析开题报告
![植物配置分析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9efa64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61.png)
植物配置分析开题报告植物配置分析开题报告植物配置是指在园林设计中,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和美学要求,合理选择和布置植物的过程。
在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美丽的环境,还能够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等。
因此,植物配置的合理性对于园林设计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影响。
植物配置的分析是园林设计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对植物配置的分析,可以了解各种植物的特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为园林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植物的生态特性、景观效果和养护难易度三个方面对植物配置进行分析。
一、植物的生态特性植物的生态特性是指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生长习性。
不同的植物对于光照、湿度、土壤等环境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植物的生态特性,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以保证其能够良好地生长和发展。
例如,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可以选择喜阳性的植物,而在湿润的环境中则可以选择喜湿性的植物。
二、景观效果植物配置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创造美丽的景观效果。
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形态、颜色和花期,可以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植物的色彩搭配、高低错落和层次感等因素,以营造出具有美感的景观效果。
例如,在花坛中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花卉进行搭配,形成鲜艳夺目的花海。
三、养护难易度植物配置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是植物的养护难易度。
不同的植物对于养护的要求也不同,有些植物需要较多的水分和养分,而有些植物则相对耐旱和耐寒。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到养护的难易度,选择适合养护条件的植物,以确保植物能够长期健康地生长。
例如,在养护条件较为有限的地方可以选择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植物,而在养护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选择对环境要求较高的植物。
综上所述,植物配置是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植物的生态特性、景观效果和养护难易度的分析,可以为园林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创造出美丽、实用和易于养护的景观效果。
【参考文档】植物保护开题报告-优秀word范文 (5页)
![【参考文档】植物保护开题报告-优秀word范文 (5页)](https://img.taocdn.com/s3/m/7ba22256f5335a8102d220b8.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植物保护开题报告篇一:植物保护开题报告范本篇二:园林植物类开题报告四川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2345篇三:开题报告-范本香椿叶内生细菌分离方法的初探(开题报告)1 立题依据1.1 项目研究的意义香椿又叫香椿芽、香椿头、香椿尖,被称为“树上蔬菜”。
香椿叶厚芽嫩,绿叶红边,犹如玛瑙、翡翠,香味浓郁,营养丰富远高于其他蔬菜,为宴宾之名贵佳肴。
民间食用香椿,据说从汉代起就开始了。
香椿的吃法也很多,可炒食、腌制,也可作调味用,如小炒香椿芽、凉拌香椿芽、香椿芽拌冷面等等,都别有风味。
此外,香椿中还富含维生素C、优质蛋白质和磷、铁等矿物质,是蔬菜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它不仅营养丰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中医认为,香椿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杀虫固精等功效。
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关香椿树内生细菌及其与生理活性物质关系的研究报道。
为了能较全面客观的研究香椿树内生细菌多样性及获得更多的香椿树内生细菌资源。
因此,本研究以香椿叶为研究材料,探讨香椿叶表面灭菌的最佳条件,以及8种常用的细菌分离培养基对香椿叶内生细菌的分离效果。
本研究结果可为选择合适的表面灭菌条件及培养基分离香椿叶内生细菌提供参考以及为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抗香椿树病虫害的菌株质及为香椿树病虫害防治提供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关于内生细菌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内生细菌的有益生物学作用,及内生细菌与寄主植物互作的生态学研究。
植物内生细菌由于其与寄主植物具良好的亲合能力,可系统的分布于植物细胞间隙或细胞内,有足够的营养物质,并受到植物组织的保护,可避免外部恶劣环境的影响,相对于植物附生细菌更易发挥生防作用。
因此,内生细菌的应用广泛受到人们的重视。
通过对内生菌的不断研究, 学者们在甘蔗的根、茎、叶内发现存在有大量的新型内生固氮菌重氮营养醋杆菌,这种内生菌具有严格的寄主专一性, 强的抗酸能力,能在高糖环境中生长和保持高效的固氮活性并与甘蔗建立联合固氮作用。
6开题报告范文——树种调查
![6开题报告范文——树种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181d5fc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64.png)
沈阳市大东区行道树树种应用调查一、选题依据1、论文题目:沈阳市大东区行道树树种应用调查2、研究领域:园林绿化树木种类调查3、实验的理论意义及价值行道树是现代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线”的形式联系着城市中分散的“点”和“面”的绿化,构成了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丰富的城市绿地景观对美化城市环境、防污除尘、净化空气、减少噪音,增进居民身心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必须重视行道树种的选择,在规划中应用适合本地区气候的树种,建立和谐生态的城市绿地系统。
此次调查的目的既是通过对沈阳市行道树种的调查与现状分析,对沈阳市行道树种的选择与搭配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4、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在行道树的选择应用上,城区道路多以绿荫如盖、形态优美的落叶阔叶乔木为主。
而郊区及一般等级公路,则多注重速生长、抗污染、耐瘠薄、易管理等养护成本因素。
甬道及墓道等纪念场地行道树种的选择应用,则多以常绿针叶类为主,如圆柏、龙柏、雪松、马尾松等。
落叶树种的选择,有柳树、龙爪槐、榆树等。
另外,棕榈类树种亦是常被选择应用的对象。
近年来,随着城市环境建设标准的提高和绿化、净化、美化、香化指标的实施,常绿阔叶树种和彩叶、香花树种的选择应用有较大的发展并呈上升趋势。
二、研究内容1、重点解决的问题(1)调查总结出沈阳市大东区行道树种类及其生长情况,解决沈阳市行道树种选择的随意和盲目。
(2)调查掌握各行道树种的树形、季相等观赏价值,为改善沈阳市冬季市景的单调、灰暗提供指导性建议。
2、拟开展研究的几个重要方面(1)研究沈阳市大东区自然环境状况(2)采用经典抽样的方法调查沈阳市大东区行道树的主要种类(3)研究了解各行道树的生长状况,归纳出适宜品种3、论文预期的成果(1)总结得出现今沈阳市大东区行道树的种类(2)掌握各行道树种的生长状况,并以此得出适宜沈阳气候的行道树种类,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起到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三、论文工作安排1、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经典抽样法选取沈阳市大东区内的一些主要街道,按照宽度及车流量对其进行分类,划分为一至三级,如:一级路:北海街、联合路、大北街二级路:德增街、小东路、望花街三级路:技校街、草仓路、八王寺街调查内容:种类、株高、冠幅、胸径、数量、年龄、生长状况、配植情况、养护状况等。
园林树木调查开题报告
![园林树木调查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8d3315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3d.png)
园林树木调查开题报告园林树木调查开题报告一、引言园林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树木作为园林的主要元素之一,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园林树木的分布情况、种类特征以及其对城市环境的贡献,以期为城市绿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二、调查目的1. 了解园林树木的种类和数量分布情况;2. 探究园林树木的生长环境和适应能力;3. 分析园林树木对城市环境的生态效益;4. 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园林树木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两个方面。
1. 实地调查:选择城市中不同类型的园林区域,包括公园、绿化带和街头花园等,对树木进行分类、计数和测量。
同时,记录树木的生长环境、树冠形态和树干状况等相关信息。
2. 数据收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调查报告,收集园林树木的分类学、生态学和保护学等方面的数据和资料。
四、调查结果1. 园林树木的种类和数量分布情况根据实地调查的结果,园林树木的种类较为丰富,包括常见的榉树、松树、柳树等。
其中,榉树是最常见的园林树木,数量占比最大。
而在不同类型的园林区域中,树木的种类和数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公园中以花卉树木为主,绿化带则以乔木为主。
2. 园林树木的生长环境和适应能力调查发现,园林树木的生长环境与其生长状况密切相关。
例如,在高温多雨的地区,适宜生长的树木种类主要是喜湿树种,如杨树和柳树;而在干燥地区,较为适宜的树木种类则是耐旱树种,如柏树和松树。
此外,树木的适应能力也与其生长环境的改变有关,一些耐寒树种如松树和冷杉树,在寒冷地区能够良好地生长。
3. 园林树木对城市环境的生态效益园林树木在城市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效益。
首先,树木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其次,树木的树冠和树干能够起到阻挡风沙、降低噪音和调节气温的作用,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此外,树木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对于城市的土地保持和水资源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园林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3篇
![园林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dfb44e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0f.png)
园林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3篇园林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文化广场中栽植了各种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能够有效的吸收二氧化碳、滞尘,减少太阳辐射,有的排列,改善了空气环境质量,增加了生态效益,以下就是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景观作用广场公园绿地种植设计形式以自然式、花坛式的形式相结合,在植物的种植设计上与周围坏境相结合,根据城市当地的地域性特色以及地理环境,以当地适宜栽植树种为主,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相结合的栽植方式。
结合公园土壤、空气、光照和温度的条件以及周围环境,广场植物配置变化,常绿与落叶相结合,彩叶植物的应用,使公园在不同的季节表现不同的风貌,景观赋予变化,使人们不会产生审美疲劳。
社会意义从整体来看,以及周边的大风景和优雅的小景观,自然水域汉江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园林景点和植物群落环山竞秀的格局,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了居民的园林品味。
从局部来看,给当地人民和外地游客带来了新的.景观和消闲游玩的好去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传承作用结构严谨,姿态优美,其外观雄伟壮观不失灵巧,古朴典雅不失大气。
它是发展的见证,是汉水人文的结晶。
这座诗意汉水的塔楼,以“”为楼名,意蕴深含。
意在江水,传承人民“自古逐水而居,即得水之利又为水所患”的历史,体现当今人民“以水为灵,以水表情”的赤子胸怀。
彰显人民"回朔源头,承传命脉",使"筅5佳,东流为汉"川流不息的汉水源永不枯竭;彰显"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生态旅游的文化品味。
园林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3篇扩展阅读园林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3篇(扩展1)——园林毕业论文开题报告3篇园林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
植物在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中的作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植物在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中的作用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66a329e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5.png)
植物在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中的作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代表之一,其独特的意境和园林构造成为了世界传世的经典之一。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中,植物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植物因其自然的生命力和生态属性,在园林营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了园林人士追求的目标之一。
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园林从传统的自然主题转向了更加现代化的建筑和城市化发展。
这种趋势直接导致了传统的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社会中的逐渐消失和被忽视。
因此,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和植物在其中的作用,将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与发展,为保护与传承中国园林文化做出贡献。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立足于对植物在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中的作用进行探究。
具体来说,本研究将会围绕以下方面进行探讨:1. 植物在中国古典园林建造中的历史发展;2. 植物在中国古典园林主题营造中的作用;3. 基于植物的元素探究中国古典园林建造理念;4. 基于植物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性质和特征,探寻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城市园林设计的共同点。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查、实地考察、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植物在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以期能够提出合理化、有效的保护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建议和方案,为中国园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研究支持和实践应用。
四、研究意义通过对植物在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中的作用进行探究,本研究旨在既能够从植物元素的角度来了解和理解传统园林营造的理念,也可以为当代园林设计提供启示和助力,从而实现中国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同时,本研究也有助于提高公众对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引导人们更加注重和尊重传统文化,形成重视中国园林文化的社会氛围。
【开题报告】关于东北林业大学园林专业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关于东北林业大学园林专业开题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27ab3515a8102d276a22f7b.png)
关于东北林业大学园林专业开题报告范文一、选题依据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大部分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对基本的生活需求有所增加,特别是对居住的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行业迅猛发展,竞争形式严峻,市场对房地产产品的要求也更加高端,概念地产开始出现,如景观主题地产、环保主题地产、文化主题地产、休闲主题地产、智能主题地产等。
房地产在从单纯的卖楼盘转向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倡导社区新的生活方式。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质量要求逐步提高,近几年来,居住区的环境建设――景观设计与营造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舒适、安全、健康、平衡的生态型景观环境已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居住区一大亮点。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进行设计与施工方面的提高,该设计就是要在实际项目的依托之下研究与探索居住区设计与实现的一种方法。
1、国内外发展动态1)、国外发展动态:从新世纪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就一直进行着生态居住区的建设,这些居住区的“生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环境生态方面,在居住区内种植粮食作物,支持有机农业;使用可再生能源系统;鼓励生态型商业;通过合理的能源和废弃物处理,保护洁净的土壤、水和空气;保护自然,维护原生环境。
第二,社会生态方面,社区居民互相认识、互相联系;共享公共资源,提供互相帮助;强调整体和预防性的卫生措施;提供有意义的工作,使每个居民得以维持生计;促进终身教育;促进边缘群体的融合,鼓励不同种族、文化、职业和收入者的团结。
第三,文化生态方面,尊重不同方式、不同文化和不同地方的言行;通过例行的仪式和庆典,促进社区归属感的形成;强调创造性,把艺术作为社区与外界交流的方式。
例如位于英国伦敦西南萨顿市的一个城市生态居住区――拜得(Bed)零耗能小区。
拜得零耗能小区是由Peabody Trust公司承建,环境2)、国内发展动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提高很多,在人们选择住宅的时候,选择的也不再仅仅选择了室内的空间,对周围景观的美感及生态性的要求也在提高,对于自然的追求也在加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生活环境是人们追求的重点。
园林植物类开题报告
![园林植物类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d9cd7b54b35eefdc8d333d8.png)
Pb污染土壤后,乔木各器官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均表现出随Pb胁迫程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Pb胁迫条件下乔木生物量分配格局在钙质紫色土表现为茎>粗根>叶>细根。相同浓度Pb处理条件下,单株乔木总生物量均表现为钙质紫色土大于酸眭紫色土[14]。随Pb浓度增乔木叶片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其叶长和叶面积均减小;Pb胁迫使得乔木根茎比发生明显的变化,还加大其叶的凋落程度,同时整株生物随着Pb胁迫浓度的增大呈极显著降低趋势[15]。
1.2.2Pb胁迫对乔木生理特性的影响
Pb处理显著抑制乔木的根系伸长,乔木根系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均受到Pb的显著抑制。乔木的根系活力均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脯氨酸(Pm)含量均先增加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一定程度内均降低,只是变化的幅度和进程不同[16]。可导致乔木叶片中chla、chl及叶绿素a/b值的显著下降。使叶片产生光抑制现象[17]。
红椿多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我国主要则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海南、湖南、贵州、福建、重庆以及四川盆周山区。垂直分布于海拔300m一2 260m,通常多生于海拔300In一800 m的低山缓谷地阔叶林中。
Pb用途广泛,但人们对其不合理的利用,致使Pb污染和Pb中毒事件频发。Pb污染破坏了生态系统,威胁动植物生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已成为全球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3,4]。因此,缓解Pb污染的危害,修复已污染的土壤刻不容缓。Pb不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过量的Pb进入土壤后会产生明显的毒害效应,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5,6],但仍有一些植物能在较高的Pb浓度环境中生长[7],能对Pb污染的环境进行修复。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廉、安全无污染、美化环境等优点并逐渐成为Pb污染修复的主要手段,目前对该类植物研究集中在草本植物与农作物,其具有生长周期短、容易栽培等优点,但普遍存在生物量低、生长缓慢等缺点[8],而乡土木本树种则具有生物量高、适应本地环境能力强等优点,且可能具有Pb污染修复的潜在能力[9]。植物修复技术已成为遏止这种趋势的关键力量,而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量大、抗逆能力高、繁殖容易的潜在速生乡土树种已经成为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热点[10,11]。红椿(Toona ciliata Roem)作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珍贵速生用材树种,目前陷于濒临灭绝的境地,对其研究仅有零星报道,如关于其天然居群的遗传结构、体内化学成分分析等研究[12,13]。红椿可能对Pb具有很强的耐受性和积累能力,且不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为此本文研究Pb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四川乡土树种红椿对重金属的耐性以及植物修复技术提供依据。
中国传统园林庭院植物景观理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传统园林庭院植物景观理法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b37df3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a.png)
中国传统园林庭院植物景观理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传统园林庭院在植物景观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其栽植理念和配置方式自古相传,并得到了不断发扬光大。
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传统庭院的建造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变革。
因此,在这个背景下,对中国传统园林庭院植物景观理法进行研究,寻找适合现代城市发展的新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研究旨在通过文献资料调查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园林庭院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和理念。
主要从园林文化及植物学的角度来剖析中国传统园林庭院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和理念,包括以山水意境为依托、寓意象征与艺术审美相结合、四季景观的布置等。
2. 园林庭院植物的分类和特点。
研究园林庭院植物的分类,了解各类植物的特点和生态习性,分析其在园林庭院中的运用,以在庭院中营造自然和谐的环境。
3. 庭院植物配置的技巧和方法。
研究园林庭院植物的配置技巧和方法,探讨如何利用植被遮挡、景观植物点缀、植物分层配置等手法,打造特色独具的庭院景观。
4. 中国传统园林庭院植物景观现代化的途径和思路。
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庭院绿化建设的新思路,探讨如何在传统庭院景观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规划和设计,从而适应现代城市发展要求。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园林庭院植物景观的价值和魅力,同时也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
景观园林工程植物配置设计分析的开题报告
![景观园林工程植物配置设计分析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6a30210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1f.png)
景观园林工程植物配置设计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绿化建设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如今的城市规划中,景观园林工程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优美的景观园林需要多种元素的融合,其中植物配置设计是重要的一环。
植物配置设计不仅关系到景观美观程度,还关系到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状况和应对不同灾害的能力。
因此,本文拟以景观园林工程植物配置设计分析为研究内容,深入分析不同类型的公共绿地、景观道路和城市广场等地方的植物配置,探讨如何设计出适应性强且美观的植物配置,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研究意义景观园林工程植物配置设计分析的研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提高城市绿化建设的品质和水平。
通过分析不同场所的植物配置情况,可以总结出适宜的植物选择和配置方案,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提升城市环境的美观程度。
植物配置的美学价值不容忽视,通过合理配置可以营造出更美观、宜人的城市景观,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3.优化植物生长环境,提高抗灾能力。
针对不同场地的气候特点、土壤质量等条件,设计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防止植物枯死、病虫害等灾害,提高植物的抗灾能力。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对不同类型的公共绿地、景观道路和城市广场等地方的植物配置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和整理资料,分析其优缺点。
(2)根据不同场地的具体情况,选取适宜的植物种类,探讨植物配置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3)基于对植物配置设计原则和方法的分析,结合具体场地情况,设计出符合环境要求且美观的植物配置方案。
(4)通过方案实施和成果管理,验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研究方法(1)实地调研法:通过对不同场所的实地调研和采样,掌握其植物配置情况和生长环境,为后续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2)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经验数据进行查阅和整理,归纳总结出植物配置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3)数据统计法:通过对实地采样数据的统计分析,探究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状态,为植物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风景园林开题报告(15篇)
![风景园林开题报告(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283b4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08.png)
风景园林开题报告(15篇)风景园林开题报告篇一早春花卉的生产技术和花期掌握。
1)了解xx地区的植物生产环境,选择适应xx地区生长的植物2)植物选择,考虑植物的花期长短、病虫害、花卉的生长特性、生态特性、欣赏与应用等因素xx地区国庆盛花花坛设计中我选择的植物是彩叶草。
3)植物图案及颜色设计,考虑呈现的效果是否与主题相配图案设计是由几何图形或者是几何图形的组合组成,花坛的大小适度。
颜色设计:盛花花坛表现的主题是花卉群体的颜色美,因此在颜色设计上要细心选择不同不同花色的花卉奇妙的搭配。
一般要求鲜亮、明丽。
假如有台座,花坛颜色还要与台座的颜色相协调。
1、方法:上网找资料、图书馆找资料、请教教师、还有去参观xx 的盛花花坛2、步骤:a、先确定主题b、找和关于xx地区盛花花坛设计的资料c、进展整理d、设计大致流程e、进展细节的审核f、拟定方案设计可能会消失的问题的解决方案4.阶段进度规划。
第一阶段(11月24日-11月30日):资料收集阶段,主要进展资料收集与整理,开题报告的预备工作。
其次阶段(11月30日-12月12日):设计阶段,依据资料与实地考察结果进展设计。
第三阶段(12月12日-12月20日):完成阶段,将设计阶段完成并进展审核。
第四阶段(12月20日-12月31日):毕业设计文本编写与修订,并完成辩论工作。
风景园林开题报告篇二<钱塘河地块位于钱塘河与大洋江的交汇口,四周多以小区为主。
滨水景观设计集中于沿河两岸,靠前河路的这一块多用于公共人群,比方说:市民休闲熬炼、沿河观景、漫步等等,还要考虑其对于交通路段的一个景观美化作用;而在水韵江南这一块,经过实地的考察我比拟倾向于小区内部及和它比拟靠近的人群使用,因此,它的设计针对性很强。
我选择鄞州的钱塘河地块的滨水区景观设计作为我的毕业设计课题。
开头考虑到的因素是离宁波比拟近,而我自己来去考察比拟便利;再次也是由于平常对于接触这方面作业的比拟多,相对的好掌控,也更有自信念。
中西古典园林植物文化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西古典园林植物文化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ea78e43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1.png)
中西古典园林植物文化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中西园林是各自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园林艺术,其中,植物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中西园林文化也开始相互交流融合。
因此,对中西园林植物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西两种文化及园林的发展历史,以及相互影响和融合的情况。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中西古典园林植物文化,探索中西园林植物文化传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深入了解其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同时分析中西园林植物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情况,为中西园林文化交流提供借鉴和启示。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中西古典园林植物文化的概述:介绍中西古典园林植物文化的发展历程、特点和文化背景。
2. 中西古典园林植物的比较分析:比较中西古典园林中的植物使用、造景方式、种植形式、对植物的修剪等方面,分析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中西古典园林植物文化的影响和融合:分析中西园林植物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情况,探讨影响园林植物文化融合的因素,解析中西文化交流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查阅中西古典园林植物相关文献,了解中西园林植物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同时,以具有代表性的中西古典园林为实例,进行实地考察和对比分析。
五、预期成果1. 中西古典园林植物文化的详细对比分析,探讨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 中西园林植物文化的影响和融合情况及其意义的深入分析。
3. 提出中西园林植物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借鉴和启示。
六、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索中西园林植物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分析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解析中西文化交流的意义。
同时,本研究对于促进中西园林文化交流、推进中西文化融合有一定指导意义。
园林植物模型在辅助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园林植物模型在辅助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3ff925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4f.png)
园林植物模型在辅助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园林设计也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园林植物作为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设计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在园林设计中充分发挥植物的特性及其美学价值,又如何实现设计的实用性与美感的统一,成为当前园林设计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园林植物模型在辅助设计中的应用,为园林设计师提供一种快捷、有效、实用的辅助工具,以期达到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水平的目的。
三、研究内容
(一)园林植物模型的制作
采用现代数字技术,利用三维打印技术、激光切割等手段来制作园林植物模型,并将其与实际植物进行比对、分析,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二)园林植物模型在设计中的应用
探究园林植物模型在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如何根据模型来优化空间布局、实现景观与植物的有机结合等。
(三)园林植物模型的评估及改进
对园林植物模型进行评估,分析其优缺点,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案,进一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实验研究、文献调研法以及专家访谈法等方法,结合案例分析、模型比对等手段来对园林植物模型进行制作、应用和评估,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来验证研究假设。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学术上能够为园林设计领域提供有益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另一方面,实践上可以为园林设计师提供一种快捷、有效、实用的工具,提高设计效率和水平,为城市园林建设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b处理显著抑制乔木的根系伸长,乔木根系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均受到Pb的显著抑制。乔木的根系活力均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脯氨酸(Pm)含量均先增加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一定程度内均降低,只是变化的幅度和进程不同[16]。可导致乔木叶片中chla、chl及叶绿素a/b值的显著下降。使叶片产生光抑制现象[17]。
3.2分析实验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判定红椿对N、P、K的吸收随Pb胁迫浓度的增加会有怎样的变化。
3.3分析实验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判定红椿体内酶的活性随Pb胁迫浓度的增加会有怎样的变化。
4 实验材料
盆栽试验设置在温江校区苗圃内。
以温江本地土作为供试土壤。
在四川省洪雅市种苗站选取生长环境相同、 生活能力强、 无病虫害且植株大小和成熟度相近的一年生红椿种苗100 株 (株高约30cm、 地径约 8 cm ) 作为供试植物。
四川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Pb胁迫对红椿(Toona ciliata Roem)生长发育的影响
选题类型
应用基础
课题来源
自选项目
学 院
风景园林学院
专 业
园林
指导教师
宋会兴
职 称
副教授
姓 名
方骄
年 级
2010级
学 号
20100298
1立题依据
1.1研究对象概况
红椿(Toona ciliata Roem)为楝科(Meliaceae)香椿属落叶或半落叶乔木,又名香椿、猪椿、春阳树、椿甜树、春菜树、椿芽树、白椿、香树。红椿是我国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中国桃花心木”之称,渐危种[1]。红椿又名红楝子,是名贵的用材树种,分布虽较广,但很零星。红椿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珍贵速生用材树种。《中国植物红皮书》(1991年)将毛红椿列为国家第一批二级保护濒危物种[2]。
2.1不同浓度Pb胁迫对红椿光合色素的影响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温江本地土上生长的一年生红椿实生苗暴露在不同浓度 Pb 胁迫 (0、50、200mg . Kg-1和 800 mg . Kg-1)条件下的光合色素的变化。
2.2不同浓度Pb胁迫对红椿N、P、K吸收的影响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温江本地土上生长的一年生红椿实生苗暴露在不同浓度 Pb 胁迫 (0、50、200mg . Kg-1和 800 mg . Kg-1)条件下的N、P、K吸收状况。
1.2.3园林植物对Pb的富集及修复
Pb胁迫园林植物,植物地下部Pb含量大于地上部, 即根>叶或根>茎>叶; 且植物不同部位Pb含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大而不同程度的增高, 且根系Pb含量增大幅度均比地上部( 叶片或茎) 大,植物地上部与地下部Pb含量比值及Pb在植物体内的迁移率均较低[18]。
2研究内容
5实验方案
5.1Pb胁迫梯度的设置
为了解红椿在不同浓度 Pb 胁迫下的生长适应特征,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西南地区重金属污染概况,设置 4个 Pb 胁迫梯度: (CK ) 0 mg · kg-1、 (T1 )50mg · kg-1、 (T2 )200mg · kg-1、 (T3 )800mg · kg-1, 均为干土, 以 Pb 计。 每种梯度各20盆,共计100盆。
2.3不同浓度Pb胁迫对红椿体内酶活性的影响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温江本地土上生长的一年生红椿实生苗暴露在不同浓度 Pb 胁迫 (0、50、200mg . Kg-1和 800mg . Kg-1)条件下的红椿体内的酶的活性。
3预期目标
3.1分析实验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判定红椿的光合色素随Pb胁迫浓度的增加会有怎样的变化。
1.2文献综述பைடு நூலகம்
Pb污染土壤后,乔木各器官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均表现出随Pb胁迫程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Pb胁迫条件下乔木生物量分配格局在钙质紫色土表现为茎>粗根>叶>细根。相同浓度Pb处理条件下,单株乔木总生物量均表现为钙质紫色土大于酸眭紫色土[14]。随 Pb 浓度增乔木叶片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其叶长和叶面积均减小 ; Pb 胁迫使得乔木根茎比发生明显的变化, 还加大其叶的凋落程度, 同时整株生物随着 Pb 胁迫浓度的增大呈极显著降低趋势[15]。
1.1.1生存现状
红椿多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我国主要则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海南、湖南、贵州、福建、重庆以及四川盆周山区。垂直分布于海拔300m一2 260m,通常多生于海拔300In一800 m的低山缓谷地阔叶林中。
1.1.2研究意义
Pb 用途广泛,但人们对其不合理的利用,致使Pb 污染和 Pb 中毒事件频发。Pb 污染破坏了生态系统, 威胁动植物生存,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已成为全球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3,4]。因此, 缓解 Pb 污染的危害, 修复已污染的土壤刻不容缓。 Pb 不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过量的 Pb 进入土壤后会产生明显的毒害效应, 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5,6], 但仍有一些植物能在较高的 Pb 浓度环境中生长[7], 能对 Pb污染的环境进行修复。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廉、安全无污染、美化环境等优点并逐渐成为 Pb 污染修复的主要手段, 目前对该类植物研究集中在草本植物与农作物, 其具有生长周期短、 容易栽培等优点,但普遍存在生物量低、 生长缓慢等缺点[8], 而乡土木本树种则具有生物量高、适应本地环境能力强等优点,且可能具有 Pb 污染修复的潜在能力[9]。 植物修复技术已成为遏止这种趋势的关键力量, 而具有适应性强、 生长量大、 抗逆能力高、 繁殖容易的潜在速生乡土树种已经成为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热点[10,11]。红椿 (Toona ciliata Roem ) 作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是我国热带、 亚热带地区的珍贵速生用材树种, 目前陷于濒临灭绝的境地, 对其研究仅有零星报道,如关于其天然居群的遗传结构、体内化学成分分析等研究[12,13]。红椿可能对 Pb 具有很强的耐受性和积累能力, 且不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为此本文研究Pb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四川乡土树种红椿对重金属的耐性以及植物修复技术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