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全面推进公费医疗制度改革

合集下载

医药体制改革的意义

医药体制改革的意义

医药体制改革的意义引言医药体制改革是指对医疗卫生体制进行深层次改革,以提高医疗服务和保障质量,实现医药卫生事业全面发展的目标。

医药体制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医疗服务机构、医疗技术、医学教育、医药卫生法规和政策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医药体制改革的意义。

一、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医疗服务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是医药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

当前,人们普遍反映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普遍较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了很多患者只能排队等候,或者被迫到其他地方去看病。

通过医药体制改革,可以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使人民群众能够获得更加方便、快捷和优质的医疗服务,从而有效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

二、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效率较低,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二级医院的医生过多集中在诊疗工作上,而临床科研、教学等工作相对薄弱;医疗资源存在浪费和滥用,导致医疗费用居高不下。

通过医药体制改革,可以通过在医疗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推动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例如,可以通过减少过度医疗、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推动患者就近就医等方式,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滥用,降低医疗费用,使医疗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三、促进医药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医药卫生事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密切相关,对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医疗机构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导致不当医疗行为的发生;医学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不高;医药卫生资源分配不平衡,导致二、三线城市医疗设施严重短缺。

通过医药体制改革,可以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防止不当医疗行为的发生,同时加强医学教育,提高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还可以通过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扩大医疗设施的建设,提升医疗服务的水平。

卫生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费医疗管理的通知

卫生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费医疗管理的通知

卫生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费医疗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财政部•【公布日期】1984.04.28•【文号】[84]卫计字第85号•【施行日期】1984.04.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其他规定正文卫生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费医疗管理的通知(〔84〕卫计字第85号)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公费医疗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些地区还进行了一些初步改革,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对节约开支,防止浪费,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主要是药品浪费严重,经费超支很多。

据统计,1982年全国平均每人公费医疗开支近50元,个别地区高达百元以上,全国超支3.7亿元。

公费医疗超支的原因很多,除了干部、职工平均年龄老化,医疗技术条件改善,新药品应用和部分药品提价,医疗管理费用增加等客观原因外,管理方面的问题也很大。

如公费医疗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松弛,执行制度不严,有的随意扩大享受公费医疗范围和报销范围;少数单位和人员特殊化,搞不正之风,少数医疗单位大量购进和滥开营养滋补等自费药品;有的药品生产和经营部门大搞滥搞包装和生活用品包装,大量生产和销售名为“药品”的营养滋补品和化妆品;有的单位对干部职工思想教育不够,对公费医疗缺乏正确的认识。

公费医疗制度本身也有一些弊端,如经费支出都由国家包下来,超支与浪费并不由享受公费医疗的个人承担任何经济责任。

为了保障干部和职工的身体健康,防止浪费,提高经济效益,切实改革和加强公费医疗管理,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公费医疗管理机构公费医疗涉及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必须十分重视。

各地要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各级公费医疗管理机构,卫生、财政及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

同时要充分调动医疗单位、享受单位和享受人员共同参加管理的积极性,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二、加强思想教育,纠正不正之风要切实加强对享受公费医疗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自觉遵守医疗制度。

财政部关于加强公费医疗管理严格控制公费医疗经费过快增长的通知-[92]财文字第10号

财政部关于加强公费医疗管理严格控制公费医疗经费过快增长的通知-[92]财文字第10号

财政部关于加强公费医疗管理严格控制公费医疗经费过快增长的通知正文:---------------------------------------------------------------------------------------------------------------------------------------------------- 财政部关于加强公费医疗管理严格控制公费医疗经费过快增长的通知((92)财文字第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近几年来,公费医疗经费增长过快。

1990年全国公费医疗经费支出达44.21亿元,比1985年增长1.85倍,平均每年增长23.3%;人均开支由1985年的72.57元,增加到1990年的164.73元,大大超过了同期国家财政支出和文教卫生事业费支出的增长速度。

此外,据1990年财政决算统计,全国挤占行政事业经费的医药费开支达6.09亿元。

出现这种情况,固然有医疗设备更新、物价上涨、人均寿命延长和医疗消费水平提高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公费医疗经费管理不严、公费医疗制度不完善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公费医疗经费增长过快,不仅加重了财政负担,使各级财政难以承受,而且不利于合理、有效、节约地使用卫生资源,保证基本医疗需要,也影响财政对农村卫生和防疫工作的财力投入,不利于卫生支出结构的合理调整,甚至还助长了医疗及药品经营中的不正之风。

为此,必须通过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强化管理逐步加以解决。

改革的方向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保险制度。

在积极推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的同时,必须进一步从改进现行公费医疗制度入手,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管理。

1991年7月李鹏总理在同全国财政税务工作会议代表座谈时指出:“公费医疗开支大量突破指标的问题不能任其发展,对公费医疗开支要逐步做到以医疗单位管理为主,财政和享受单位主动配合,实行公费医疗经费包干,并适当与个人挂钩等办法。

医改的目的和意义

医改的目的和意义

医改的目的和意义1. 引言近年来,医疗体系的改革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议题之一。

医改旨在改善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质量和效率,以满足公众的健康需求。

本文将探讨医改的目的和意义。

2. 目的医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存医疗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以下是医改的一些主要目标:2.1 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是医改的首要目标之一。

在一些地区或群体中,由于各种原因,包括经济、地理和社会因素等,公众往往无法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

通过医改,政府可以采取措施,降低医疗服务的门槛,提高公众获得医疗服务的机会。

2.2 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医改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在现有医疗体系中,存在着质量不一的医疗服务。

通过改革,可以引入一系列的措施,如完善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管等,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2.3 降低医疗服务的成本成本是制约医疗服务可及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医改的目的之一是降低医疗服务的成本,使更多的人能够负担得起必要的医疗费用。

通过改革,可以推动药品价格的降低、医疗设备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从而降低医疗服务的成本。

3. 意义医改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改善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质量和成本方面,还有以下几个方面:3.1 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医改的实施可以促进公众的健康水平提升。

通过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更多的人可以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及时进行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从而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

3.2 增强社会公平性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不平等是现有医疗体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医改的实施可以推动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提高社会公平性。

3.3 促进经济发展医疗服务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在医改的推动下,医疗产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新的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和药品的研发和推广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

3.4 提升国家形象一个良好的医疗体系不仅对国内居民的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也对国家的形象产生积极影响。

公费医疗制度

公费医疗制度

公费医疗制度公费医疗制度是指由政府支付医疗费用,为全体公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一种制度安排。

在这种制度下,公民可以享受到免费或者低价的医疗服务,能够有效保障全民的健康权益。

首先,公费医疗制度旨在解决贫困人群无法支付医疗费用的问题。

这样可以杜绝因为经济原因而无法接受医疗救治的情况发生,保障了全民的基本医疗权益。

在公费医疗制度下,贫困人群可以享受免费或者低价的医疗服务,不需要为医疗费用而担心,提高了他们接受医疗救治的意愿。

其次,公费医疗制度有助于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公费医疗制度可以使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得到及时的、适当的医疗服务,减少了因为经济原因而拖延就医的情况。

这样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和发展,提高公民的健康水平,降低医疗风险。

再次,公费医疗制度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的医疗权益,无论贫富,无论地位,都能够享受到相同的医疗条件和服务。

这样可以消除因为经济差距而导致的医疗体验和服务不均等的问题,实现社会公平。

此外,公费医疗制度还有助于推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由于公费医疗制度覆盖全体公民,政府将根据公民的需求和疾病的紧急程度来合理安排医疗资源的分配,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这样可以避免因为医疗资源分配不当而导致的浪费和矛盾,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

然而,公费医疗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公费医疗制度需要政府承担医疗费用,会给财政带来一定压力。

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政府需要思考如何平衡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费用的关系,确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公费医疗制度可能存在资源过度集中的问题。

由于一些地区和医疗机构的发展水平不同,可能会导致医疗资源在某些地区过度集中,而在其他地方医疗资源短缺的情况。

政府需要加强对医疗资源的管理和调配,确保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均衡性。

总之,公费医疗制度是一种为全体公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制度安排,可以有效保障全民的健康权益,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

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解读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解读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解读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解读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近年来,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这些核心制度进行解读。

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公立医院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力量,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旨在改善医院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这一制度的推行,进一步提升了公立医院的服务水平和治疗效果,让患者能够享受到更加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二、医保支付改革医保支付改革是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权益,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这个改革着眼于优化医保支付方式,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提高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

通过这项改革,人民群众在就医过程中不再为高额的医疗费用所困扰,医保支付改革的推行有力地推动了医疗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三、基层医疗服务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是医疗体系的基石,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的医疗需求。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基层医疗服务的提升成为了重要任务。

通过优化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加强医疗人才培养和管理等举措,提升基层医疗服务的水平,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四、药品供应保障药品供应是医疗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障良好的药品供应,医疗体制改革中着重加强药品质量的监管,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这一举措的实施,提升了药品供应的质量和可及性,让人民群众能够更好地享受到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五、医疗纠纷解决机制医疗纠纷是医疗体制改革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通过完善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加强医疗纠纷调解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等措施,有效地化解医患纠纷,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六、医疗信息化建设医疗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提高医疗信息的流动效率,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政策制度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政策制度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政策制度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政策制度经历了多次变化。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医疗资源匮乏,医疗服务水平低下,医疗保障制
度尚未建立,人民的医疗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1950年,新中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医疗制度,实行“以公费医疗为主,以自费医疗为辅”的原则,全面实行免费医疗。

这一政策的实施,使
得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基本的医疗保障,但也存在着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医疗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1980年代初期,国家开始实行医疗体制改革,取消了免费医疗制度,实行医疗费用自
付制度,同时建立了医疗保险制度,为人民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医疗保障。

1997年,国家开始实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等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为
人民提供了更加全面、更加公平的医疗保障。

2009年,国家开始实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分级诊疗制度等,推动医疗服务向基层延伸,
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为人民提供了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政策制度经历了多次变化,从免费医疗到医疗保险制度,再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每一次变化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的医疗需求,为人民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优质的医疗保障和服务。

未来,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医疗政策制度将不断完善,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公费医疗相关制度

公费医疗相关制度
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交流。
04
公费医疗的保障机制
保障范围的确定
疾病种类
公费医疗保障范围覆盖哪些疾病种类,如传染性 疾病、慢性病、常见病等。
地域限制
公费医疗保障范围是否涵盖不同地区,如跨省、 跨境等。
特殊人群
公费医疗保障范围是否涵盖特殊人群,如老年人 、儿童、学生等。
保障水平的确定
报销比例
公费医疗的报销比例是根据医疗费用的一定比例进行报销,还是 根据其他标准进行报销。
公费医疗相关制度
汇报人: 日期:
• 公费医疗制度概述 • 公费医疗的筹资机制 • 公费医疗的管理体制 • 公费医疗的保障机制 • 公费医疗的监督机制 • 公费医疗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01
公费医疗制度概述
公费医疗的定义
公费医疗是指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提供资金,为特定范围内的人员提供免费医疗服 务的一种医疗制度。
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公费医疗的筹资金额通常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确定,经济发展 水平越高,筹资金额也会相应增加。
根据当地财政状况
公费医疗的筹资金额也会受到当地财政状况的影响,财政状况越好 ,筹资金额可以相应增加。
根据当地公费医疗需求
公费医疗的筹资金额还应根据当地公费医疗的需求情况确定,需求 越大,筹资金额也应相应增加。
筹资比例的确定
01
根据参保人员的不同群体
公费医疗的筹资比例通常根据参保人员的不同群体来确定,如学生、老
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筹资比例可能会有所不同。
02
根据公费医疗项目的不同
不同的公费医疗项目也可能有不同的筹资比例,如基本公费医疗项目和
特殊公费医疗项目的筹资比例可能会有所不同。
03
根据当地财政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

为什么要全面推进公费医疗制度改革

为什么要全面推进公费医疗制度改革

54 | ECONOMYFinance 财经2009年5月,北京市平谷区启动财政拨款单位进行公费医疗并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的试点。

此项改革在首都启动,标志着国家决策层开始考虑将已经在地方实施多年的公费医疗制度改革进一步全面推进的决心。

为什么要全面推进公费医疗制度的改革?改革后是否会降低待遇水平?试点效果如何?应当如何进行改革?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认真思考与解答。

改革公费医疗制度是由“单位保障”到“社会保障”的需要公费医疗制度是为保障国家工作人员身体健康而实行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即国家通过医疗卫生部门向享受人员实行免费医疗预防的制度。

公费医疗的范围包括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工青妇等团体,文化、教育、卫生、经济建设等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革命残疾军人,以及普通大专院校的在校生。

医疗费用由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的卫生机构,按照各单位编制人数比例分配,统收统支。

门诊、住院所需的诊疗费、手术费、住院费、门诊费和住院期间经医师处方的药费由医疗费拨付,住院的膳食费、就医的路费由个人负担。

根据1952年政务院发布的《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公费医疗制度在全国建立。

此后,国家卫生、财政等部门先后颁布了《关于改进公费医疗管理问题的通知》、《公费医疗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公费医疗制度不断得到修订和完善。

公费医疗制度在保障国家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等方面尽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单位保障”的局限性也日趋明显。

公费医疗在财政经费来源上属于“人头包干”制,超支的经费大部分要由单位承担,这就是“单位保障”的缘由。

由于不同单位的经费充足程度不同,疾病风险不同,就存在着“苦乐不均”的情况。

尽管经费充足的单位在公费医疗保障方面可能不存在太大问题,但一些经费不足的基层单位在公费医疗经费保障方面可能存在困难。

有的单位曾经出现工资发放困难,又谈何按时足额报销医药费?再加上一些单位的关停并转制等情形,医药费报销上也往往存在诸多问题。

财政部、卫生部关于整顿和加强公费医疗管理工作的通知

财政部、卫生部关于整顿和加强公费医疗管理工作的通知

财政部、卫生部关于整顿和加强公费医疗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财政部•【公布日期】1978.08.02•【文号】[78]财事字第156号•【施行日期】1978.08.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其他规定正文财政部、卫生部关于整顿和加强公费医疗管理工作的通知(〔78〕财事字第156号)几年来,公费医疗经费普遍超支,增加了地方财政的负担,挤占了卫生事业费和各部门经费,影响了卫生事业的发展。

粉碎“四人帮”以后,有些地区的卫生、财政部门在上级党委领导下,对公费医疗管理工作进行了整顿,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多数地区超支仍然很大,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个问题,为此,提出以下意见:一、适当提高公费医疗预算定额。

为了有利于加强管理,扭转超支,将公费医疗预算定额由每人每年20.5元提高到30元,随后根据各地情况再做调整。

以此计算追加你省(市、自治区)1978年公费医疗经费指标××万元,并列作基数,用以弥补因定额偏低所造成的公费医疗经费缺口。

二、为了便于考核公费医疗实际开支情况,和明确资金渠道,确定公费医疗经费做为一项专款管理。

并准备从1979年起,公费医疗在国家预算科目中单列一款;指标专项分配下达。

今后凡属公费医疗的开支,都应在公费医疗经费中列报,不要挤占卫生事业费和各部门的经费。

公费医疗经费年终结余,可以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倘有超支,应查明原因,先从公费医疗经费上年结余中弥补,不足时报请同级革命委员会处理。

三、认真整顿和切实加强公费医疗管理工作。

各地应当健全公费医疗管理机构并切实加强工作,纠正公费医疗开支的浪费现象。

要认真清理核实享受公费医疗的人数,至少每年清理一次,堵塞漏洞。

凡是有条件的地区都应实行定点医疗的办法。

要坚决执行自费药品规定,凡按规定应属由个人负担的自费药品,任何人均无权批准由公费医疗经费报销。

转诊转院要严格执行国务院批转卫生部、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凡未经批准而转诊转院的,一切费用由个人自理,不得报销。

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

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

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发布时间:2017-04-24国卫体改发〔2017〕2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财政厅(局)、编办、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中医药局、医改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财务局、编办、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医改办:为贯彻落实《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国发〔2016〕78号)有关要求,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要意义2017年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决策部署,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改善民生的要事、社会发展的实事。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原则、目标、路径和重点任务已经十分明确,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关键在于抓好落实。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确保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新进展、再上新台阶。

二、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点任务(一)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38号),逐条逐项落实改革任务,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二)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厅字〔2016〕36号),学习先进经验,结合地方实际大胆探索创新,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

(三)贯彻落实《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国卫体改发〔2015〕89号),2017年全国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平均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下。

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

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

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发布时间:2017-04-24国卫体改发〔2017〕2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财政厅(局)、编办、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中医药局、医改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财务局、编办、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医改办:为贯彻落实《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国发〔2016〕78号)有关要求,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要意义2017年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决策部署,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改善民生的要事、社会发展的实事。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原则、目标、路径和重点任务已经十分明确,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关键在于抓好落实。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确保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新进展、再上新台阶。

二、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点任务(一)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38号),逐条逐项落实改革任务,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二)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厅字〔2016〕36号),学习先进经验,结合地方实际大胆探索创新,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

新医改的五大内容

新医改的五大内容

新医改的五大内容近年来,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一直在不断推进,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水平,政府不断推出新的医改政策。

本文将围绕新医改的五大内容展开,一一为读者进行解析。

一、医保制度改革医保制度改革是新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2016年开始,我国全面推开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取消了原有的药品加成和医疗服务费,改为按照病种进行付费。

同时,政府加大了医保基金的投入力度,提高了医保报销比例,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了基本医疗保障。

二、公立医院改革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政府对公立医院进行了分类管理,将其分为医疗服务机构和医学教育科研机构两类。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公立医院的监管力度,推进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的改革,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药品供应保障药品供应保障也是新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

政府加强了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推行了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制度,降低了药品价格。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医疗机构的药品管理,推行了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临床用药指南制定等措施,保障了药品的供应质量和安全。

四、分级诊疗制度分级诊疗制度也是新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

政府加强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了基层诊疗能力,推行了分级诊疗制度,让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适当的诊疗服务。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医疗机构的评估和监督,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

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新医改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政府加强了对家庭医生的培训和管理,推行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患者能够得到更加全面、贴心的医疗服务。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家庭医生的奖励和补贴力度,提高了家庭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新医改的五大内容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水平,让患者能够得到更加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

政府将继续推进医疗体制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

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

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全国各地进行医疗保险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更多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医疗服务。

然而,目前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医疗保障范围不够广泛,普通群众仍然有许多医疗费用需要自己来支付。

因此,为了更好地改善我国医疗保障制度,需要深入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首先,健全和完善医疗保障体制。

目前,我国医疗保障制度集中依赖医保,只有在公费医疗、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等政府支付医疗统筹的政策的支持下,才能将费用拨付到普通群众的帐户中。

因此,应该健全和完善医疗保障体制,扩大医疗保障范围,加大对民营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增加就医保障的财政资金,健全参保机制,实现多元化的医疗保障体制。

其次,完善医疗保障监管制度。

应该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和检查,确保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从而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同时,应该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医保监管制度,严格执行医保政策,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更好地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幅度。

此外,还要加强医疗卫生的改革和创新。

在此过程中,应加大医学科研的投入,推动科技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创新和应用,开发更多更安全、更有效、更节能的医疗技术,实现医疗服务的普及化、标准化,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

最后,健全普及保健教育制度。

健康是人的第一生产力,保健教育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应该加大普及保健教育的力度,让公众更加了解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医疗服务的使用率,减少医疗滥用的行为,有效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最终实现医疗保障制度的健全发展。

总之,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有必要深入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健全和完善医疗保障体制,完善医疗保障监管制度,加强医疗卫生的改革和创新,健全普及保健教育制度,最终达到更好的保障水平,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主要为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两种医疗保险制度。

下面介绍一下这两种医疗保险制度:(1)公费医疗制度公费医疗制度是根据1952年政务院发布的《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建立起来的。

政务院《指示》明确规定国家对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工青妇等团体,各种工作队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经济建设等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和革命残废军人,实行公费医疗预防制。

医疗费用由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的卫生机构,按照各单位编制人数比例分配,统收统支,不能分给个人。

门诊、住院所需的诊疗费、手术费、住院费、门诊费或住院期间经医师处方的药费,由医疗费拨付,住院的膳食费、就医的路费由个人负担。

1952年8月,政务院又将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人员范围扩大到在乡干部和大专院校的在校生。

同时,为了控制用药与不必要的检查,国家还制定了十一类西药和大部分中成药的基本药物目录、大型设备检查的规定及公费用药报销范围。

公费医疗制度是我国对享受对象实行的一种免费医疗保障制度。

由于公费医疗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各级财政,因此,这项制度实质上是国家或政府保险型的保险制度。

(2)劳保医疗制度劳保医疗制度是根据1951年政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及1953年劳动部公布试行的《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等相关法规、政策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其适应范围主要是全民所有制工厂、矿场、铁路、航运、邮电、交通、基建等产业和部门的职工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

集体所有制企业参照执行。

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在企业医疗所、医院、特约医院医治时,诊疗费、住院费、手术费及普通药费由企业负担,贵重药费、住院的膳食费及就医路费由本人负担。

劳保医疗制度是我国五十年代初建立起来的另一种福利型医疗社会保险,它是我国劳动保险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企业职工实行免费、对职工家属实行半费的一种企业医疗保险制度。

北京市新公费医疗改革知识职工医疗报销全攻略

北京市新公费医疗改革知识职工医疗报销全攻略

北京市新公费医疗改革知识职工医疗报销全攻略近年来,北京市对公费医疗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旨在提高职工的医疗保障和报销待遇,让大家可以更好地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北京市新公费医疗改革的相关知识和职工医疗报销的全攻略。

一、新公费医疗改革的背景和目的北京市新公费医疗改革是在国家医改政策基础上的深化调整和改革,旨在全面提升职工的医疗保障水平,从而让广大职工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其中的主要改革内容包括新医保政策的推出、医疗费用管理的优化、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等。

二、医保政策改革的主要特点1. 责任主体由单位变更为区县管理部门:北京市新公费医疗改革将医保管理的责任主体从原来的单位转变为由区县管理部门负责,以更好地理顺医保的接入链条和服务链条,提高医保的管理效率。

2. 医保基金的整合和调剂:新医保政策把原来分散在各单位的医保基金整合起来进行统一调配,确保医保资源的公平合理利用。

3. 医保参保方式的调整:新医保政策推出了“三统一”即社保卡、医保卡、就医记录三个统一的参保方式,以方便职工就医和报销。

4. 政府购买服务:新医保政策采取了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将公费医疗与社会医疗连通起来,扩大职工的医疗保障范围。

三、职工医疗报销的全攻略1. 参保和缴费:职工应及时参保并按规定缴纳医保费用,确保自己的医疗保障权益。

缴费方式可选择自行缴费或单位代缴,缴费方式和数额需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

2. 就医选择:职工可自由选择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就诊。

有些医保政策规定了特定的医院或科室,需按照规定进行就医,确保报销的顺利进行。

3. 报销申请:职工在就医后,需及时向医保机构提交报销申请材料。

申请材料一般包括就医发票、医保凭证、个人身份证明等,按照医保部门的要求进行提交。

4. 报销比例和封顶线:北京市新公费医疗改革对职工医疗报销比例进行了优化调整,提高了报销比例,减轻了职工的医疗负担。

同时,也设定了封顶线,即超过一定金额的部分由职工自行承担。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是一项全面的改革,旨在提高和完善国民健康保障服务体系。

它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一、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从政策层面上激励和引导各方加快完善《医疗卫生法》相关条款,强化社会监督;细化医疗服务, 对医疗服务能力、质量有具体的评价方式;支持医院进行技术创新,改善患者就医条件;提高医疗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普及医用套件,以确保医疗安全性和质量。

二、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保险支付能力,完善医疗保险支付标准;建立完善医疗保险与公共财政补助机制,实现医疗保险和公费医疗协调衔接;加大对廉价药品、慢性病、重症病患者的补助,拓宽药品补贴及疾病治疗补助范围,提高药品及慢性病患者的报销比例。

三、改善投入使用和效益评估。

研究建立全社会投入与效益平衡的公共医疗财政预算管理体制,采取阶梯式费用收费模式,提高医疗保障费用的使用效率;加强医疗服务效果的科学管理及质量评估,结合医疗服务绩效考核,建立符合实际的医疗服务评价体系。

四、加强医院组织治理。

通过扩大公立医院参与市场竞争,建立经营制度;加强两类病医院制度,明确特色医疗服务内容;加强管理,制定医院管理制度,规范医院内部行为,强化财务管理,实行严格的资金预算,同时鼓励医院自源资金,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

五、建立社会性医疗服务体系。

强化卫生行政主管和卫生规范监督,加快建立社会性医疗服务体系,完善社会应急医疗保障机制;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及其能力,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质量;建立社区性医疗服务,提高居民就医利用率;实施“精准医疗”,保障特殊群体及多发病群体的正常就医条件;严格药品安全,阻止药品滥用现象,遏制医疗成本不合理增长。

总之,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水平,促进社会医疗保险相关制度,改善投入使用和效益评估,优化医院组织治理和社会性医疗服务体系。

同时,还要加强对技术创新的支持,提高医疗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完善医疗保险支付和药品补贴机制,推行精准医疗。

医疗改革的背景、意义和挑战

医疗改革的背景、意义和挑战

医疗改革的背景、意义和挑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民需求的变化,社会对于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要求不断提高,医疗改革因而成为一个重要话题。

本文将从医疗改革的背景、意义和挑战三方面来详细阐述这一话题。

一、医疗改革的背景我国医疗改革起点可以追溯至2009年全国卫生会议。

会议提出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诸多问题,提出医疗改革的任务和目标。

此后,这一任务被提升至全国层面,各地区政府也依据地域情况逐步对医疗服务进行改革。

政策上,医疗改革的一些主要路径有: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的步伐;医保制度的改革,包括降低医保费用负担,提升医疗保障水平等;加强医院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建设;提升中国医药的创新能力等。

二、医疗改革的意义医疗改革意义之一,在于促进公平和效率。

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可以增强公民的健康保障,并促进社会公平。

同时,推进医保制度改革可以降低患病风险,为老年人、低收入群体和贫困户等提供更好的福利服务,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

医疗改革意义之二,在于促进经济发展。

公共卫生的重要意义可以得到广泛理解,通过加强医疗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势必对中国医药业产生积极促进作用,推动中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医疗改革的挑战医疗改革的挑战之一,在于落实难度大。

医疗改革需要涉及许多机构,需要政府、医生、医院、保险公司、患者等多个方面积极配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医疗改革的挑战之二,是体制、文化等问题。

我国的医疗体系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基础,医生与病人之间的许多传统文化因素,对于改革的实施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

很多医疗工作者、机构等也存在固有观念与利益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

总之,医疗改革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过程,其重要性与复杂程度不言而喻。

我们需要在不断积极探索和尝试中,不断完善医疗改革方案和措施,使医疗卫生领域真正成为公众利益的保护者和更好的服务者。

四、医疗改革的前景医疗改革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重订社会契约,构建准全民公费医疗制度

重订社会契约,构建准全民公费医疗制度
□顾昕
目 前,全民医保的目标已经达成, 但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依 然存在着诸多结构性问题,导致其运 行呈现碎片化的状态。作为基本医疗 保障体系的支柱之一,城镇职工基本 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职工医保”) 长期以来实行退休者免缴费、享待遇 的政策。这是城镇职工医保制度建立 之初确立的一项游戏规则,后载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成为 一项法定制度。这一制度设计有其合 理的历史考量,但现在却难以为继了。 因为其现在却对医保筹资的公平性、 医保给付的可持续性、医保关系跨地 区转移接续等诸多方面造成阻碍,严 重影响着整个医保体系运行的公平与 效率。
退休者免缴费是市场转型时期历
2016年2月,郑州社会 保险办事大厅外,几 位老人在聊天。中国养 老保险连续两年收不抵 支,退休者和缴费者比 例1:3。CFP供图
史背景的一种反映。当单位社会主义 福利体制在市场转型的进程中无以为 继之时,以社会统筹为特征的城镇职 工医保建立起来,并逐渐取代了单位 福利体制中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者都无 需缴费的“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 在旧体制下,国家与职工(以及离退 休者)实际上签订了一项社会契约, 即国家向职工支付较低的工资,但为 职工提供终身就业和社会保障(包括
社会事业改革
封面专题
COVER STORY
023
医疗保障)。这种社会契约在所有苏 联式社会主义国家都存在,只不过中 国落实这一社会契约的具体模式较为 特殊而已。既然所有退休者在旧体制 中已经履行了社会契约,因此要求他 们在新体系中缴费,一来属国家违约 行为,二来其微薄的退休金也根本无 力负担缴费。因此,城镇职工医保在 建立之初设立退休者缴费的规则实属 顺理成章。退休者免缴费规则一直延 续到今天,变成了一个典型的历史遗 留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要全面推进公费医疗制度改革
作者:褚福灵
来源:《经济》2011年第05期
2009年5月,北京市平谷区启动财政拨款单位进行公费医疗并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的试点。

此项改革在首都启动,标志着国家决策层开始考虑将已经在地方实施多年的公费医疗制度改革进一步全面推进的决心。

为什么要全面推进公费医疗制度的改革?改革后是否会降低待遇水平?试点效果如何?应当如何进行改革?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认真思考与解答。

改革公费医疗制度是由“单位保障”到“社会保障”的需要
公费医疗制度是为保障国家工作人员身体健康而实行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即国家通过医疗卫生部门向享受人员实行免费医疗预防的制度。

公费医疗的范围包括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工青妇等团体,文化、教育、卫生、经济建设等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革命残疾军人,以及普通大专院校的在校生。

医疗费用由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的卫生机构,按照各单位编制人数比例分配,统收统支。

门诊、住院所需的诊疗费、手术费、住院费、门诊费和住院期间经医师处方的药费由医疗费拨付,住院的膳食费、就医的路费由个人负担。

根据1952年政务院发布的《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公费医疗制度在全国建立。

此后,国家卫生、财政等部门先后颁布了《关于改进公费医疗管理问题的通知》、《公费医疗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公费医疗制度不断得到修订和完善。

公费医疗制度在保障国家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等方面尽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单位保障”的局限性也日趋明显。

公费医疗在财政经费来源上属于“人头包干”制,超支的经费大部分要由单位承担,这就是“单位保障”的缘由。

由于不同单位的经费充足程度不同,疾病风险不同,就存在着“苦乐不均”的情况。

尽管经费充足的单位在公费医疗保障方面可能不存在太大问题,但一些经费不足的基层单位在公费医疗经费保障方面可能存在困难。

有的单位曾经出现工资发放困难,又谈何按时足额报销医药费?再加上一些单位的关停并转制等情形,医药费报销上也往往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為了使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工作人员的医疗待遇得到充分保证,就应走社会保险之路,通过筹集医疗保险基金和实现社会化管理,来有效化解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医疗风险。

改革公费医疗制度是中央政府的既定方针和各地的现行政策
在多年试点的基础上,国务院在1998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该文件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是: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各种类型企业、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职工和退休人员。

根据国务院的文件精神,各地相继出台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这些地方规定中同样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险。

也就是说,从制度上看,1998年全国很多省市就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至今已经实施十多年的时间。

那么,为什么要在北京市平谷区启动公费医疗并入基本医疗保险的改革试点?原因可能来自多方面,但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要将公费医疗制度改革覆盖包括首都乃至中央的各级行政机关及其事业单位,为最终覆盖全国而进行建立必要的制度措施的准备。

就全国来看,绝大部分地区已经将公费医疗并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出台相应的实施方案。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1.5亿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人员0.36亿人。

根据统计,全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大概是0.4亿人,这说明90%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已经参加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只有10%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仍然在实行公费医疗制度,而这10%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主要集中在北京及设在北京的中央国家机关和相应的事业单位。

因此,建立覆盖全国财政拨款单位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经是大势所趋。

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并不是要降低待遇水平
将公费医疗制度改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否会降低待遇水平?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公费医疗个人不缴费,没有起付线和封顶线,报销比例通常为80%左右;基本医疗保险需要个人缴费,有起付线和封顶线,目录内报销比例平均在85%左右。

如果没有其他补充保险措施,将公费医疗直接转换成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待遇水平上可能有一定降低。

经验表明,社会福利具有刚性,改革的目标不是也不应当是降低待遇,而应是对参保人有更加充分的保障,这既是改革的原则,也是改革的目标。

为了确保改革后职工医疗待遇不降低,国家实行多层次的医疗保险制度。

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还有大额医疗互助费用制度、公务员医疗补助制度、单位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等。

通过实行多层次的医疗保险制度,可以有效化解多种医疗风险,使职工享有更加充分的医疗保障。

根据调查,北京市平谷区公费医疗并轨基本医疗保险后,医疗保障水平并没有降低。

按照北京市医疗保险规定,参保人及单位每月各按照职工缴费工资的2%和10%缴纳相关费用,职工缴纳金额直接进入个人账户,单位缴纳金额则按照职工年龄不同,分比例划入职工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账户。

在报销比例方面,根据实行方案,则由以前的最高80%提高到目前最高99.1%,并且建立了大额费用互助金和退休人员补充保险以提高参保人的待遇水平。

并轨后,参保人员门、急诊费用通过个人账户支付,超过起付线1800元的费用按50%~80%比例报销,年限额2万元,其中退休人员个人负担部分再通过补充保险报销50%。

住院费用根据医院等级按85%~99.1%比例报销,年限额17万元;17万元以上部分由大额互助金支付70%,年限额10万元,总计每年门诊、急诊与住院最高支付额累计为29万元。

另外,长期居外的公费医疗人员可异地就医,同样享受公费医疗并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

以上分析表明,改革后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的实际福利程度并未降低。

改革公费医疗制度有利于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公费医疗制度除了抗风险能力不强的局限性外,在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待遇水平。

就当前来看,公费医疗只能到指定的一两家医院看病,排队现象严重,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看病难问题比较突出;再就是医疗费需要垫付后再报销,报销的周期长,审批的环节多,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同时,公费医疗下的大处方现象严重,带来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加大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开支。

从试点看,将公费医疗与基本医疗保险并轨后,有利于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公费医疗时只能选择一两家指定医院,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后参保人可选择4家定点医院和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并能够直接到全北京市19家A类医院、52家中医医院和111家专科定点医院看病就医,方便了参保人员的就医。

在报销结算方面,公费医疗是事后报销,即患者先把钱垫上,再拿单据去报销,这样可能会拖上数月甚至更久的时间,效率十分低下。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后,参保人只需交纳自付的部分,报销部分由医疗服务机构与医疗保险机构结算,既方便了患者,也减轻了医院的后顾之忧。

由于基本医疗保险有起付线、封顶线等门槛,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总之,全面推进公费医疗制度改革是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可能遇到来自不同方面的阻力。

因此,应当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消除误解,为实现覆盖全国的公费医疗全面并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打好思想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