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灾的等级
容灾备份的等级和技术
容灾备份的等级和技术容灾备份:容灾备份是通过在异地建立和维护一个备份存储系统,利用地理上的分离来保证系统和数据对灾难性事件的抵御能力。
根据容灾系统对灾难的抵抗程度,可分为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
数据容灾是指建立一个异地的数据系统,该系统是对本地系统关键应用数据实时复制。
当出现灾难时,可由异地系统迅速接替本地系统而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应用容灾比数据容灾层次更高,即在异地建立一套完整的、与本地数据系统相当的备份应用系统(可以同本地应用系统互为备份,也可与本地应用系统共同工作)。
在灾难出现后,远程应用系统迅速接管或承担本地应用系统的业务运行。
容灾备份的等级:设计一个容灾备份系统,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备份/恢复数据量大小、应用数据中心和备援数据中心之间的距离和数据传输方式、灾难发生时所要求的恢复速度、备援中心的管理及投入资金等。
根据这些因素和不同的应用场合,通常可将容灾备份分为四个等级。
第0级:没有备援中心这一级容灾备份,实际上没有灾难恢复能力,它只在本地进行数据备份,并且被备份的数据只在本地保存,没有送往异地。
第1级:本地磁带备份,异地保存在本地将关键数据备份,然后送到异地保存。
灾难发生后,按预定数据恢复程序恢复系统和数据。
这种方案成本低、易于配置。
但当数据量增大时,存在存储介质难管理的问题,并且当灾难发生时存在大量数据难以及时恢复的问题。
为了解决此问题,灾难发生时,先恢复关键数据,后恢复非关键数据。
第2级:热备份站点备份在异地建立一个热备份点,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备份。
也就是通过网络以同步或异步方式,把主站点的数据备份到备份站点,备份站点一般只备份数据,不承担业务。
当出现灾难时,备份站点接替主站点的业务,从而维护业务运行的连续性。
第3级:活动备援中心在相隔较远的地方分别建立两个数据中心,它们都处于工作状态,并进行相互数据备份。
当某个数据中心发生灾难时,另一个数据中心接替其工作任务。
这种级别的备份根据实际要求和投入资金的多少,又可分为两种:①两个数据中心之间只限于关键数据的相互备份;②两个数据中心之间互为镜像,即零数据丢失等。
灾备技术:容灾与备份区别、灾备规划
灾备技术:容灾与备份区别、灾备规划容灾(Disaster Tolerance):就是在上述的灾难发生时,在保证生产系统的数据尽量少丢失的情况下,保持生存系统的业务不间断地运行。
容错(Fault Tolerance):指在计算机系统的软件、硬件发生故障时,保证计算机系统中仍能工作的能力。
区别:容错可以通过硬件冗余、错误检查和热交换再加上特殊的软件来实现,而容灾必须通过系统冗余、灾难检测和系统迁移等技术来实现。
当设备故障不能通过容错机制解决而导致系统宕机时,这种故障的解决就属于容灾的范畴。
什么是灾难恢复(Disaster Recovery):指的是在灾难发生后,将系统恢复到正常运作的能力。
区别:容灾强调的是在灾难发生时,保证系统业务持续不间断地运行的能力,而灾难恢复强调的灾难之后,系统的恢复能力。
现在的容灾系统都包含着灾难恢复的功能,所以本文的讨论除了包括容灾方面的内容,还包括了灾难恢复的部分内容。
容灾系统在企业中给与数据安全系数相当高的保障,但是容灾系统倒是是什么,他们是什么意思?恐怕连正在使用容灾备份的网络管理人员都不能解释。
本文用最浅显的语言给大家解释容灾备份到底是什么。
1.容灾和备份的目的不同容灾系统的目的在于保证系统数据和服务的“在线性”,即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仍然能够正常地向网络系统提供数据和服务,以使系统不致停顿。
而容灾备份技术的目的与此并不相同,备份是“将在线数据转移成离线数据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应付系统数据中的逻辑错误和历史数据保存。
所以,在各种容错技术非常丰富的今天,备份系统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2.备份是基石备份是指为防止系统出现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而将全系统或部分数据集合从应用主机的硬盘或阵列复制到其它的存储介质的过程。
备份是数据高可用的最后一道防线,其目的是为了系统数据崩溃时能够恢复数据。
3.容灾不可少那么建设了备份系统,是否就不需要容灾备份系统?这还要看业务部门对RTO(恢复所需的时间指标)/RPO(能够恢复到的最新状态)指标的期望值,如果允许1TB的数据库RTO=8小时,RPO=1天,那备份系统就能满足要求。
容灾及备份技术和关键指标(2022)
容灾及备份技术和关键指标(2022)数据复制软件经典的应用场景为灾备,包括备份、容灾、演练等,用于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
(1)灾备的基础知识衡量一个灾备系统建设优秀与否,或是否符合等级保护要求的两大关键指标是恢复时间目标(RTO)、恢复点目标(RPO)。
恢复时间目标(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即恢复时间目标,指的是用户业务系统所能容忍的业务停止服务的最长时间。
恢复点目标(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即数据恢复点目标,指的是业务系统所能容忍的数据丢失量。
根据恢复的目标与需要的成本投入,灾备等级依次可分为数据级灾备、应用级灾备、业务级灾备,级别越高,需要投资的费用也相应增长。
云灾备∶狭义上,云灾备是将灾备看作一种服务,由客户付费使用灾备服务提供商提供灾备的服务模式,行业通常称为DRaaS,租户通过类似于灾备计算管理平台,按需设置容灾备份规则,实现对多租户的灾备管理,确保云端数据安全。
广义上,云灾备是本地灾备的延伸拓展,容灾备份的场景可发生于云平台,或本地与云平台间。
在云灾备的模式下,数据保护的对象和灾备的目标端由本地系统转向云端系统。
和本地灾备相比,云灾备的传输环境具有带宽窄、不稳定等特点,对数据复制技术的压缩能力、断点续传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云灾备(云容灾、云备份)提供商可以是云平台服务商,也可以是灾备服务商。
相比前者,灾备服务商在专业度、备份颗粒度、兼容性、跨平台系统迁移及数据保护方面,更有优势。
灾备演练∶指通过假设某种灾难场景发生时,如系统宕机、地震、火灾等,灾备系统或体系是否可紧急使用,进而进行的一种主动应急演练行为。
在金融、医疗、政务等领域常举行周期性的灾备演练。
业务连续性∶是灾备技术的升华概念,是一种由计划和执行过程组成的策略,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包括生产、销售、市场、财务、管理以及其他各种重要的功能完全在内的运营状况安全可用。
容灾恢复能力等级划分
容灾恢复能力等级划分
数据容灾恢复能力是现代企业运维管理必不可少的要素,为了科学评价企业数据容灾恢复能力,对数据容灾恢复能力进行划分。
根据企业数据容灾恢复能力可以划分为五级:一级容灾能力、二级容灾能力、三级容灾能力、四级容灾能力、五级容灾能力。
一级容灾能力指企业数据容灾恢复能力具备最基础的要求,常见的做法是利用系统备份,设置备份程序和作业策略,定期备份企业系统数据,以便等待灾难发生时恢复数据。
二级容灾能力指实施灾难措施,结合定期备份策略,搭建及时备份数据的相关软硬件架构,将企业数据复制备份到海外集群,灾难发生时,可以及时恢复集群数据,保障企业系统数据的保密和完整性。
三级容灾能力要求搭建基于灾难恢复的软硬件体系,提供高可用数据的保证,采取即时同步和实时同步的备份策略,面向灾难环境,经常在本地和外地进行数据备份,确保灾害发生后可以快速恢复数据,实现数据容灾。
四级容灾能力要求搭建完整的容灾和接管环境体系。
软件和硬件应当保持可用性和可靠性,采取多级数据同步容灾,全面拓展基础设施,实现信息化资源的分布式管理,为企业实现容灾保护提供支持。
五级容灾能力要求将系统资源整合在一起,设计灾难机制,需具备自动故障检测和自动恢复功能,灾难发生时可实现无缝接力。
通过分级评价,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合理的数据容灾恢复能力,有效保障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可用性及完整性,实现企业可持续数据发展的目标。
容灾等级通用的国际标准
容灾等级通用的国际标准容灾是指组织采取的特殊措施来减轻灾害的破坏力的统称,最早的容灾理论出现于19世纪末,它要求组织以一种有序的方式来安排资源,以减少灾害发生的影响。
容灾等级是容灾的一种表现形式,用来对企业容灾能力进行划分,以便各组织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容灾管理。
随着容灾理论的发展和实践,国际容灾等级标准也日益成为备受重视的容灾衡量标准。
目前,国际容灾等级标准已经从一种神秘的理论发展成为一种广泛接受的国际标准,它的存在对许多国家的安全和稳定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际容灾等级标准在实际实施中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遵循国际容灾等级标准,制定出适应本国特点的容灾等级;二是通过建立灾害评估模型,为企业灾害预测和容灾等级配置提供参考;三是对企业容灾等级设置最低要求,确保企业拥有充足的容灾能力;四是建立容灾补偿机制,以缓解灾害给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
国际容灾等级标准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求企业要有足够的能力应对灾害,而具体的要求往往是以三个方面为主,即对灾害的识别、评估和恢复。
首先,要对灾害进行有效的识别,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其次,要定期对灾害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以便能准确地估计灾害的发生概率和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最后,企业要建立健全的恢复预案,以确保灾害发生后可以尽快采取恢复措施,迅速恢复企业的正常运行。
国际容灾等级标准的出现为企业建立容灾能力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指导,帮助企业合理配置容灾资源、建立健全的容灾预案,更好地应对灾害。
通过提高企业容灾等级,并建立容灾补偿机制,可以有效降低灾害发生的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对企业造成的损失。
国际容灾等级标准的实施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包括法律法规、统计学、金融管理等,这都要求企业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否则很难确保容灾等级标准的质量和有效性。
总之,国际容灾等级标准对于提高企业容灾能力和抵御灾害至关重要,企业应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落实,以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防汛应急预案等级划分依据是
防汛应急预案等级划分依据是防汛应急预案是在防汛工作中制定的一种预先准备措施,旨在提前预防、应对和减轻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
防汛应急预案等级划分依据是根据洪涝灾害的程度和后果来确定的,分为多个等级,以便在发生灾害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以下是防汛应急预案等级划分依据的详细解释。
一、灾害程度划分:1. 一级灾害:指极其严重的洪涝灾害,对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的灾害。
如城市内涝严重,大面积农田被淹等。
2. 二级灾害:指较严重的洪涝灾害,对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威胁的灾害。
如河流、湖泊、水库出现洪水,严重影响到周边地区的生活和生产。
3. 三级灾害:指一般的洪涝灾害,对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影响的灾害。
如农田被淹没,村庄和乡镇道路被水淹等。
二、影响范围划分:1. 一级范围:指灾害影响到城市或地区的大部分地区,造成严重的破坏,影响广泛。
2. 二级范围:指灾害影响到城市或地区的部分地区,破坏程度较轻,影响较小。
3. 三级范围:指灾害影响到城市或地区的个别点或局部地区,破坏程度较小,影响有限。
三、紧急程度划分:1. 一级紧急:指灾害发生后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以防止或减轻灾害造成的严重后果。
2. 二级紧急:指灾害发生后需要较快采取措施,以防止或减轻灾害造成的后果。
3. 三级紧急:指灾害发生后需要采取措施,但时间上较为宽裕,可以有一定的准备时间。
四、预警等级划分:1. 一级预警:指灾害发生前需要提前预警,通知相关单位和人员准备应对措施。
2. 二级预警:指灾害发生前需要提前预警,但通知范围较小。
3. 三级预警:指灾害发生前预警,仅通知相关单位和人员。
以上就是防汛应急预案等级划分的依据。
根据不同的等级,相关部门和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汛预案,加强应急救援能力,提前进行演练和准备,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同时,等级划分也为政府在灾害发生后的灾后救助和重建提供了依据,使得资源的调配更加有序和高效。
地震应急等级
地震应急等级地震应急等级划分与措施摘要:地震是自然灾害中一种极具破坏性的灾害,为了提高社会抗震防灾能力,地方政府通常采用地震应急等级划分制度。
本文将介绍地震应急等级的划分标准以及各级别应急措施,以期在地震发生后,能够有序、迅速、科学地进行应对。
关键词:地震,应急等级,防灾减灾,紧急措施引言:地震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提高社会抗震防灾水平,各地政府通常制定地震应急等级划分,以便在地震发生后迅速、有效地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本文将探讨地震应急等级划分的标准以及各级别的应急措施。
地震应急等级划分:地震应急等级通常根据地震的震级、地震造成的损失程度以及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等因素进行划分。
一般而言,地震应急等级可分为四个级别:一级应急、二级应急、三级应急和四级应急。
一级应急:需要立即启动地方政府的最高领导机构,形成地方政府一级应急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应急工作。
同时,迅速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投入到地震救援和抢险工作中。
二级应急:需要加强地震灾害信息的搜集、发布和传播工作,协助相关部门对受灾地区进行科学合理的疏散和转移,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三级应急:要求各级政府强化对受灾地区的物资保障,迅速组织医疗救援力量,加强灾后心理疏导工作,帮助灾民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四级应急:为灾后重建和长期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支持,促进受灾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恢复。
各级别应急措施:一级应急:立即启动地方政府最高领导机构。
组成地方政府一级应急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应急工作。
启动地方灾害应急预案。
二级应急:强化灾害信息的搜集、发布和传播工作。
协助相关部门对受灾地区进行科学合理的疏散和转移。
加强灾后救援力量的组织和调度。
三级应急:强化对受灾地区的物资保障。
迅速组织医疗救援力量。
加强灾后心理疏导工作。
四级应急:为灾后重建提供支持。
促进受灾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恢复。
加强长期防灾减灾工作。
结论:地震应急等级划分与相应的应急措施,对于有效应对地震灾害、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救灾等级
国家救灾等级
国家救灾等级分为四个等级,其中Ⅰ级为最高级别。
具体如下:
1.Ⅰ级响应由国家减灾委主任统一组织、领导,因灾死
亡30人以上。
2.Ⅱ级响应由国家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部长)组织协
调,因灾死亡20人以上或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0万人以上或房屋倒塌和严重损坏1万间以上。
3.Ⅲ级响应由国家减灾委秘书长组织协调,因灾死亡5
人以上或因灾造成20人以上人员死亡或紧急转移安置群众5
万人以上或房屋倒塌和严重损坏3000间以上。
4.Ⅳ级响应由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组织协调,出现下列情
况之一者:因灾死亡3人以上;因灾造成10人以上人员死亡
或紧急转移安置群众5000人以上;房屋倒塌和严重损坏1000间以上。
当出现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响应时,国家减灾委各成员单位根据各响应等级的需要,切实履行好本部门的职责。
请注意,上述信息仅是国家救灾等级的基本情况,如需了解更具体的内容,建议前往官方网站进行查询。
国家应急救灾响应等级
国家应急救灾响应等级国家应急救灾响应等级是指根据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对国家社会经济生活造成的影响,国家相关部门根据一定标准制定的应急响应级别。
这一级别的制定旨在在灾害发生时,及时、有序地组织和指挥救灾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害。
国家应急救灾响应等级一般分为四个级别: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
特别重大级别是最高级别,适用于灾害造成的严重损失超过国家或地区应急救灾能力的范围,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灾害。
例如,地震、洪涝、台风等灾害的严重影响范围超过一省或一地区,需要全国范围的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协同合作,才能有效应对。
重大级别适用于灾害造成的严重损失超过地方应急救灾能力的范围,威胁地方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灾害。
这种灾害虽然范围相对较小,但对地方的影响较大,需要全力以赴进行救援和恢复工作。
例如,火灾、地质灾害等。
较大级别适用于灾害造成的损失超过一般应急救灾能力的范围,对地方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威胁的灾害。
这类灾害一般范围较小,但对灾区的影响较为严重,需要快速响应和救援,以减少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害。
例如,山洪灾害、森林火灾等。
一般级别适用于灾害造成的损失处于地方应急救灾能力范围内,对地方安全和社会稳定影响较小的灾害。
这种灾害一般可以通过地方的应急救援能力迅速得到控制和处理,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的威胁较小。
例如,局部洪涝灾害、交通事故等。
国家应急救灾响应等级的划分,不仅仅是为了快速、高效地响应灾害,也是为了提高全国范围内的灾害应对能力和救援能力。
根据不同级别的灾害,国家可以调动不同规模的应急救援队伍和资源,以确保救援和恢复工作的有序进行。
同时,国家应急救灾响应等级的划分也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参考,使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和灾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减少灾害对地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总之,国家应急救灾响应等级的划分是灾害应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为灾害救援提供指导和支持,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容灾分级与技术选型
2级 4 7 2 2 — 2 4小时 专用 的 磁带 磁带
关机
3级 2 文件 级 专 用的 1— 4 2 电子 文件 . 时 活动 定 4 4 1 日志级 专用 的 级 — 2 电子 文件 或 日志 .活动 时 间段
阶段 。促 成容 灾备份 市场快 速 发展 的原 因主要 源于 两个方 面
客观 上 是 国内信 息 化建 设 的不 断普 及 , 很多 政 府 、 业 和企 业 行
2 1 一级 : 异地 备份 . 无
一
等级 容灾 方案 数据 仅在 本地进 行备 份 , 没有在 异地 备份
的 关键业务 已经 全部信 息化 , 持业 务运 行 的连续性 和信 息 而保
后送 往异地 保存 , 异地 没有可用 的备份 中心 、 但 备份 数据处理 系
统和 备份 网络通信 系统 , 制定灾难 恢复计 划。 灾难 发生后 , 未 使 用新 的主机 , 利用异地数 据备份 介质 ( 带) 磁 将数据恢 复起来 。
C S : 及维 护一套 容 灾方 案所需 的费 用 。 O T 建立
技 术应 用 ・ e h o o y a d A p a i n T c n lg n p l c to s i
容 灾分 级 与技 术选型
陈佼
( 州大学计 算机 科 学与信 息 学院 贵 州贵 阳 5 0 2 ) 贵 5 0 5
1 容 灾建 设 发 展 现 状 .
信息 技 术 的 迅速 发 展 和 广 泛 应用 , 企 业 的 商 业运 作 模 使 式发 生 了变 革性 的变 化 , 业信 息系统 占据 了企 业竞 争优 势的 企
逐渐 认 识 并 已经在 推动 国家重 要 行业 的灾 备 建 设 。20 07年 7 月, 国务 院信息 化 工作办 公 室领 导编 制 的 《 要信 息系 统 灾难 重 恢复 指 南》 式升 级 成 为 国家标 准 信息 系 统 灾难 恢复 规 范 正 ( B T 29 8 20 ) G / 0 8— 0 7 。这 是 中 国灾难 备 份与 恢复 行 业 的第
容灾概念
序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据越来越突出地成为社会正常运作的核心。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数据更是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各行业的用户和企业对网络应用和数据信息的依赖日益强烈,使得突发性灾难如火灾、洪水、地震或者恐怖事件对整个企业的数据和业务生产会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如何保证在灾难发生时,企业数据不丢失,保证系统服务尽快恢复运行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所以,容灾技术日益成为各个行业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技术角度对容灾的概念、相关技术以及相关法规做出初步的介绍分析,力图使读者对容灾的内容有个概略性的理解,最后本文对现在的容灾技术趋势做进一步的介绍。
1.概念篇1.1 容灾的定义在给出容灾的概念之前,有必要先给出灾难的定义。
从一个计算机系统的角度讲,一切引起系统非正常停机的事件都可以称为灾难。
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个类型: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灾、洪水、雷电等,这种灾难破坏性大,影响面广;设备故障,包括主机的CPU、硬盘等损坏,电源中断以及网络故障等,这类灾难影响范围比较小,破坏性小。
人为操作破坏,包括误操作、人为蓄意破坏等等。
容灾(Disaster Tolerance),就是在上述的灾难发生时,在保证生产系统的数据尽量少丢失的情况下,保持生存系统的业务不间断地运行。
一个和容灾易混淆的概念是容错(Fault Tolerance),容错指在计算机系统的软件、硬件发生故障时,保证计算机系统中仍能工作的能力。
容错和容灾最大的区别是,容错可以通过硬件冗余、错误检查和热交换再加上特殊的软件来实现,而容灾必须通过系统冗余、灾难检测和系统迁移等技术来实现。
当设备故障不能通过容错机制解决而导致系统宕机时,这种故障的解决就属于容灾的范畴。
另外一个容易和容灾混淆的概念是灾难恢复(Disaster Recovery),灾难恢复指的是在灾难发生后,将系统恢复到正常运作的能力。
灾难恢复和容灾的区别是,容灾强调的是在灾难发生时,保证系统业务持续不间断地运行的能力,而灾难恢复强调的灾难之后,系统的恢复能力。
计算机三级信息安全技术习题及答案
xx年计算机三级信息平安技术习题及答案1.灾难恢复和容灾具有不同的含义。
×2.数据备份按数据类型划分可以分成系统数据备份和用户数据备份。
√3.对目前大量的数据备份来说,磁带是应用得最的介质。
√4.增量备份是备份从上J知韭行完全备份后更拔的全部数据文件。
×5.容灾等级通用的国际标准SHARE78将容灾分成了六级。
×6.容灾就是数据备份。
×7.数据越重要,容灾等级越高。
√8.容灾工程的实施过程是周而复始的。
√9.如果系统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出现问题,就可以不用再进展容灾了。
×10.SAN针对海量、面向数据块的数据传输,而NAS那么提供文件级的数据访问功能。
√11.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AID),根本思想就是将多只容量较小的、相对廉价的硬盘进展有机组合,使其性能超过一只昂贵的大硬盘。
√1.代表了当灾难发生后,数据的恢复程度的指标是(A)A.RPOB.RTOC.NROD.SDO2.代表了当灾难发生后,数据的恢复时间的指标是(B)A.RPOC.NROD.SD03.我国《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将灾难恢复分成了级(B)A.五B.六C.七D.八4.以下列图是存储类型的构造图。
(B)A.NASB.SANC.以上都不是5.容灾的目的和实质是(C)A.数据备份B.心理抚慰C.保持信息系统的业务持续性D.系统的有益补充6.容灾工程实施过程的分析阶段,需要进展(D)A.灾难分析B.业务环境分析C.当前业务状况分析D.以上均正确7.目前对于大量数据存储来说,容量大、本钱低、技术成熟、广泛使用的介质是B。
A.磁盘c.光盘D.自软盘8.以下表达不属于完全备份机制特点描述的是D。
A.每次备份的数据量较大B.每次备份所需的时间也就校长C.不能进展得太频繁D.需要存储空间小9.下面不属于容灾内容的是(A)A.灾难预测B.灾难演习C.风险分析D.业务影响分析1.信息系统的容灾方案通常要考虑的要点有ABCDE。
容灾的级别
容灾的级别
容灾从保障的程度上一般分为三个级别:数据级、系统级、业务级。
数据级别容灾的关注点在于数据,即灾难发生后可以确保用户原有的数据不会丢失或者遭到破坏。
数据级容灾与备份不同,它要求数据的备份保存在异地,也可以叫异地备份。
初级的数据容灾是备份的数据人工方式保存到异地;高级的数据容灾是建立一个异地的数据中心,两个数据中心之间进行异步或同步的数据同步,减少备份数据与实际数据的差异。
数据级别容灾是容灾的基本底线,因为要等主系统的恢复,所以也的恢复时间最长的一种容灾方式。
系统级容灾是在数据级容灾的基础上,再把执行应用处理能力(业务服务器区)复制一份,也就是说,在备份站点同样构建一套支撑系统。
系统级容灾系统能提供不间断的应用服务,让用户应用的服务请求能够透明地继续运行,而感受不到灾难的发生,保障系统的服务的完整、可靠、安全。
数据级容灾和系统级容灾都是在IT范畴之内,然而对于正
常业务而言,仅IT系统的保障还是不够的。
有些用户需要
构建最高级别的业务级别容灾。
业务级容灾的包括很多非IT 系统,比如电话、办公地点等。
当一场大的灾难发生时,用户原有的办公场所都会受到破坏,用户除了需要原有的数据、
原有的应用系统,更需要工作人员在一个备份的工作场所能够正常地开展业务。
实际上,业务级容灾还关注业务接入网络的备份,不仅考虑支撑系统的服务提供能力,还考虑服务使用者的接入能力、甚至备份的工作人员。
城市救灾等级
城市救灾等级城市救灾等级主要分为四个等级: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这些等级是根据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等因素来划分的,旨在指导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救灾措施。
Ⅰ级响应Ⅰ级响应适用于特别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如特大洪水、多个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决口等情况。
启动条件包括:死亡200人以上;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200万人以上;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30万间或10万户以上;干旱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占该省(区、市)农牧业人口30%以上或400万人以上12。
Ⅱ级响应Ⅱ级响应适用于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如台风、泥石流等。
启动条件包括:死亡100人以上、200人以下;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100万人以上、200万人以下;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20万间或7万户以上、30万间或10万户以下;干旱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占该省(区、市)农牧业人口25%以上、30%以下,或300万人以上、400万人以下12。
Ⅲ级响应Ⅲ级响应适用于较大灾害事件,如暴风、冰雹等。
启动条件包括:死亡50人以上、100人以下;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50万人以上、100万人以下;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10万间或3万户以上、20万间或7万户以下;干旱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占该省(区、市)农牧业人口20%以上、25%以下,或200万人以上、300万人以下12。
Ⅳ级响应Ⅳ级响应适用于一般灾害事件,如雷雨、干旱等。
启动条件包括:死亡20人以上、50人以下;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10万人以上、50万人以下;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1万间或3000户以上、10万间或3万户以下;干旱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占该省(区、市)农牧业人口15%以上、20%以下,或100万人以上、200万人以下12。
这些响应等级的划分旨在确保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各级政府能够迅速、有效地调动资源,采取适当的救灾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影响。
容灾的等级
容灾的等级国际标准SHARE 78 对容灾系统的定义有七个层次:从最简单的仅在本地进行磁带备份,到将备份的磁带存储在异地,再到建立应用系统实时切换的异地备份系统,恢复时间也可以从几天到小时级到分钟级、秒级或零数据丢失等。
目前针对这七个层次,都有相应的容灾方案,所以,在选择容灾方案时应重点区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结合自己对容灾系统的要求判断选择哪个层次的方案。
1小时值多少钱?业务行业停机1小时的损失经纪业务运营金融645万美元信用卡授权金融260万美元付费收看媒体15万美元居家购物(TV) 零售11.3万美元目录销售零售9万美元预定航班交通9万美元电子标务销售媒体 6.9万美元ATM费用金融 1.45万美元根据有关机构统计,对关键业务运行要求最高的银行业,每次计算机系统宕机导致的损失平均为一千万美元,同时还会导致对公司声誉无法估量的无形资产损失,而采取灾难恢复方案总共花费平均只有一百万美元。
0级:无异地备份0等级容灾方案数据仅在本地进行备份,没有在异地备份数据,未制定灾难恢复计划。
这种方式是成本最低的灾难恢复解决方案,但不具备真正灾难恢复能力。
在这种容灾方案中,最常用的是备份管理软件加上磁带机,可以是手工加载磁带机或自动加载磁带机。
它是所有容灾方案的基础,从个人用户到企业级用户都广泛采用了这种方案。
其特点是用户投资较少,技术实现简单。
缺点是一旦本地发生毁灭性灾难,将丢失全部的本地备份数据,业务无法恢复。
1级:实现异地备份第1级容灾方案是将关键数据备份到本地磁带介质上,然后送往异地保存,但异地没有可用的备份中心、备份数据处理系统和备份网络通信系统,未制定灾难恢复计划。
灾难发生后,使用新的主机,利用异地数据备份介质(磁带)将数据恢复起来。
这种方案成本较低,运用本地备份管理软件,可以在本地发生毁灭性灾难后,恢复从异地运送过来的备份数据到本地,进行业务恢复。
但难以管理,即很难知道什么数据在什么地方,恢复时间长短依赖于何时硬件平台能够被提供和准备好。
灾备标准分级
灾备标准分级灾难备份分级国际标准SHARE78,这个标准将灾难恢复分成八个层次:那么从存储结构来看,SHARE78涵盖最简单的本地磁盘的备份,到将备份的磁带存储在异地,再到建立应用系统实时的切换的异地备份系统。
那么从恢复的时间点角度来看,SHARE78涵盖几天级,几小时级、几分钟、几秒级,这是零数据丢失。
SHARE78它将异地灾备的定义为如下七个级别,我们国家六个级别,它是定义七级别。
第一个级别第0级容灾方案:这个时候数据仅在本地进行备份,没有在异地备份,并且没有制定灾难恢复计划,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对吧,也是最便宜的一种。
第1级容灾方案,它将关键数据备份到本地磁带介质上,然后送往异地保存。
第2级容灾方案,就是在第1级的容灾方案的基础上,再增加了一个热备中心。
那么从第0级,第1级,第2级这三种容灾方案,到目前来说,应该说对于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已经不能再用了,已经被淘汰了。
被小的机构用是另外一回事。
大机构用的都是下面要介绍的3级以上的容灾方案,或者是容灾级别。
第3级,那么在这一级中,就通过网络将关键的数据进行备份,并且存放至异地,制定有相应的灾难恢复计划,有备份中心,并且配备部分数据处理系统及其网络通信系统。
第4级的容灾方案,那么这个时候增加了备份管理软件,自动通过通信网络将部分关键数据定时的备份到异地,这么一种功能。
同时还制定了相应的灾难恢复计划。
第5级的容灾方案,增加了硬件的镜像技术和软件的数据复制技术。
也就是说可以实现在应用站点与备份站点的数据多备份更新。
第6级容灾方案,这个时候利用专用的存储网络,将关键数据同步镜像至备援中心,数据不仅在本地进行确认,而且需要在异地进行确认,这个异地就是备援中心那个地方进行确认,实现零数据的丢失。
第7级也就是最高级的容灾方案。
那么这个时候当一个工作中心发生灾难时,能够提供一定程度的跨站点动态负载平衡和自动系统的故障切换功能,这是最高级的,这是SHARE78的情况。
国家容灾等级划分
国家容灾等级划分
国家容灾等级划分是指根据国家对于信息系统容灾能力的要求,将信息系统的容灾能力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这些等级通常用于评估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恢复性等方面的能力。
我国的国家标准《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将信息系统的容灾能力划分为 6 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为:
1. 第 1 级:基本支持
2. 第 2 级:备用场地支持
3. 第 3 级:电子传输和部分设备支持
4. 第 4 级:电子传输及完整设备支持
5. 第 5 级:实时数据传输及完整设备支持
6. 第 6 级:数据零丢失和远程集群支持
不同等级的容灾能力要求不同,等级越高,要求越严格。
例如,第 6 级要求在灾难发生时,信息系统能够在远程集群支持下实现数据零丢失,并在规定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业务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当的容灾等级进行建设和管理。
1。
救援响应等级
救援响应等级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救援响应等级是指在面临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时,各级政府、非政府组织和相关部门根据事件的紧急程度和灾情的严重程度,对救援行动进行分类和分级,以便有序地组织和调配救援资源、人力和物资。
救援响应等级是救援机构和组织在灾难发生时快速作出反应和采取行动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保障灾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减轻灾害损失的有效管理手段。
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救援响应等级的标准和分类可以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几个基本等级:一级救援响应是指灾害程度非常严重,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的突发事件,如地震、洪水、飓风等,需要立即启动全面的救援行动。
二级救援响应是指灾害程度较为严重,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一定威胁的突发事件,需要组织应急救援力量进行救援和救助。
三级救援响应是指灾害程度较轻,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一定影响的突发事件,需要对受灾地区进行灾情评估和救援物资的调配。
在救援响应等级中,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通常会建立相应的应急响应机制和救援计划,包括明确责任分工、及时通讯联络、救援资源调配和物资储备等,以确保在灾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展开救援工作。
还会根据灾情的发展和变化,及时调整救援响应等级,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救援响应等级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提高灾害应急救援的效率和能力、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也进一步凸显了救援响应等级的重要性。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救援响应等级的研究和探讨,建立完善的救援响应机制,提高救援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积极参与灾害救援工作,共同为应对灾害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贡献。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才能有效应对灾害挑战,维护社会安定和和谐发展。
【救援响应等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希望在未来的灾害应急救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价值。
第二篇示例:救援响应等级是指根据紧急情况的程度和影响范围来划分不同的响应级别,以便组织和协调救援行动。
容灾等级划分及关键指标要求
的法律问题、较高的财产损失等。
13
JR/T 0199—2020
c) 严重影响,指的是工作职能受到严重影响或丧失行使能力,业务能力严重下降或功能无法执行, 出现严重的法律问题等。
3 容灾关键指标
结合金融领域特性,应用于金融领域的系统各等级RTO、RPO、可用性等关键指标要求见表2所示。
表 2 应用于金融领域的系统容灾能力等级关键指标要求
14
JR/T 0199—2020
附录 (规范性附录) 容灾等级划分及关键指标要求
1 容灾影响范围分级
应符合 GB/T 20988、JR/T 0044、GB/T 22240 的相关要求,按照系统发生故障或瘫痪的影响范围、 危害程度等对容灾能力要求进行划分。
结合金融领域特性,将系统发生故障的影响范围分为 4 个层级: a) 内部辅助管理:未对金融机构经济效益、社会声誉产生直接影响的内部管理事项。 b) 内部运营管理:对金融机构经济效益、社会声誉产生直接影响的内部管理事项。 c)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金融权益,包括:
容灾等级 3级 4级 5级 6级
RTO ≦24 小时 ≦4 小时 ≦30 分钟 ≦2 分钟
RPO ≦24 小时 ≦1 小时
≈0 0
可用性 每年非计划服务中断时间不超 过 4 天,系统可用性至少达到 99%。 每年非计划服务中断时间不超 过 10 小时,系统可用性至少达 到 99.9%。 每年非计划服务中断时间不超 过 1 小时,系统可用性至少达到 99.99%。 每年非计划服务中断时间不超 过 5 分钟,系统可用性至少达到 99.99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容灾的等级
国际标准SHARE 78 对容灾系统的定义有七个层次:从最简单的仅在本地进行磁带备份,到将备份的磁带存储在异地,再到建立应用系统实时切换的异地备份系统,恢复时间也可以从几天到小时级到分钟级、秒级或零数据丢失等。
目前针对这七个层次,都有相应的容灾方案,所以,在选择容灾方案时应重点区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结合自己对容灾系统的要求判断选择哪个层次的方案。
1小时值多少钱?
业务行业停机1小时的损失
经纪业务运营金融645万美元
信用卡授权金融260万美元
付费收看媒体15万美元
居家购物(TV) 零售11.3万美元
目录销售零售9万美元
预定航班交通9万美元
电子标务销售媒体 6.9万美元
ATM费用金融 1.45万美元
根据有关机构统计,对关键业务运行要求最
高的银行业,每次计算机系统宕机导致的损失平均为一千万美
元,同时还会导致对公司声誉无法估量的无形资产损失,而采取
灾难恢复方案总共花费平均只有一百万美元。
0级:无异地备份
0等级容灾方案数据仅在本地进行备份,没有在异地备份数据,未制定灾难恢复计划。
这种方式是成本最低的灾难恢复解决方案,但不具备真正灾难恢复能力。
在这种容灾方案中,最常用的是备份管理软件加上磁带机,可以是手工加载磁带机或自动加载磁带机。
它是所有容灾方案的基础,从个人用户到企业级用户都广泛采用了这种方案。
其特点是用户投资较少,技术实现简单。
缺点是一旦本地发生毁灭性灾难,将丢失全部的本地备份数据,业务无法恢复。
1级:实现异地备份
第1级容灾方案是将关键数据备份到本地磁带介质上,然后送往异地保存,但异地没有可用的备份中心、备份数据处理系统和备份网络通信系统,未制定灾难恢复计划。
灾难发生后,使用新的主机,利用异地数据备份介质(磁带)将数据恢复起来。
这种方案成本较低,运用本地备份管理软件,可以在本地发生毁灭性灾难后,恢复从异地运送过来的备份数据到本地,进行业务恢复。
但难以管理,即很难知道什么数据在什么地方,恢复时间长短依赖于何时硬件平台能够被提供和准备好。
以前被许多进行关键业务生产的大企业所广泛采用,作为异地容灾的手段。
目前,这一等级方案在许多中小网站和中小企业用户中采用较多。
对于要求快速进行业务恢复和海量数据恢复的用户,这种方案是不能够被接受的。
2级:热备份站点备份
第2级容灾方案是将关键数据进行备份并存放到异地,制定有相应灾难恢复计划,具有热备份能力的站点灾难恢复。
一旦发生灾难,利用热备份主机系统将数据恢复。
它与第1级容灾方案的区别在于异地有一个热备份站点,该站点有主机系统,平时利用异地的备份管理软件将运送到异地的数据备份介质(磁带)上的数据备份到主机系统。
当灾难发生时可以快速接管应用,
恢复生产。
由于有了热备中心,用户投资会增加,相应的管理人员要增加。
技术实现简单,利用异地的热备份系统,可以在本地发生毁灭性灾难后,快速进行业务恢复。
但这种容灾方案由于备份介质是采用交通运输方式送往异地,异地热备中心保存的数据是上一次备份的数据,可能会有几天甚至几周的数据丢失。
这对于关键数据的容灾是不能容忍的。
3级:在线数据恢复
第3级容灾方案是通过网络将关键数据进行备份并存放至异地,制定有相应灾难恢复计划,有备份中心,并配备部分数据处理系统及网络通信系统。
该等级方案特点是用电子数据传输取代交通工具传输备份数据,从而提高了灾难恢复的速度。
利用异地的备份管理软件将通过网络传送到异地的数据备份到主机系统。
一旦灾难发生,需要的关键数据通过网络可迅速恢复,通过网络切换,关键应用恢复时间可降低到一天或小时级。
这一等级方案由于备份站点要保持持续运行,对网络的要求较高,因此成本相应有所增加。
4级:定时数据备份
第4级容灾方案是在第3级容灾方案的基础上,利用备份管理软件自动通过通信网络将部分关键数据定时备份至异地,并制定相应的灾难恢复计划。
一旦灾难发生,利用备份中心已有资源及异地备份数据恢复关键业务系统运行。
这一等级方案特点是备份数据是采用自动化的备份管理软件备份到异地,异地热备中心保存的数据是定时备份的数据,根据备份策略的不同,数据的丢失与恢复时间达到天或小时级。
由于对备份管理软件设备和网络设备的要求较高,因此投入成本也会增加。
但由于该级别备份的特点,业务恢复时间和数据的丢失量还不能满足关键行业对关键数据容灾的要求。
5级:实时数据备份
第5级容灾方案在前面几个级别的基础上使用了硬件的镜像技术和软件的数据复制技术,也就是说,可以实现在应用站点与备份站点的数据都被更新。
数据在两个站点之间相互镜像,由远程异步提交来同步,因为关键应用使用了双重在线存储,所以在灾难发生时,仅仅很小部分的数据被丢失,恢
复的时间被降低到了分钟级或秒级。
由于对存储系统和数据复制软件的要求较高,所需成本也大大增加。
这一等级的方案由于既能保证不影响当前交易的进行,又能实时复制交易产生的数据到异地,所以这一层次的方案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正因为如此,许多厂商都有基于自己产品的容灾解决方案。
如存储厂商EMC等推出的基于智能存储服务器的数据远程拷贝;系统复制软件提供商VERITAS等提供的基于系统软件的数据远程复制等。
但这些方案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无法完美的解决逻辑错误,对恢复点只能做到指定时间点恢复(FPIT,Fix Point In Time),无法做到任意时间点的恢复APIT(Any Point In Time)。
据了解,目前北京和力记易科技有限公司的UPM备特佳容灾备份系统(Bit Guard)软件能够提供这一功能。
6级:零数据丢失
第6级容灾方案是灾难恢复中最昂贵的方式,也是速度最快的恢复方式,它是灾难恢复的最高级别,利用专用的存储网络将关键数据同步镜像至备份中心,数据不仅在本地进行确认,而且需要在异地(备份)进行确认。
因为,数据是镜像地写到两个站点,所以灾难发生时异地容灾系统保留了全部的数据,实现零数据丢失。
这一方案在本地和远程的所有数据被更新的同时,利用了双重在线存储和完全的网络切换能力,不仅保证数据的完全一致性,而且存储和网络等环境具备了应用的自动切换能力。
一旦发生灾难,备份站点不仅有全部的数据,而且应用可以自动接管,实现零数据丢失的备份。
通常在这两个系统中的光纤设备连接中还提供冗余通道,以备工作通道出现故障时及时接替工作,当然由于对存储系统和存储系统专用网络的要求很高,用户的投资巨大。
采取这种容灾方式的用户主要是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的大型企业和电信级企业。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完全同步的方式对生产系统的运行效率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适用于生产交易较少或非实时交易的关键数据系统,目前采用该级别容灾方案的用户还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