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敕勒歌》(部编)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启发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的简洁朴素,风格的雄浑豪放。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诗意,感受意境。
2.体会这首诗歌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悟意,启发想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蓝天以其辽阔深邃使人向往,高山以其巍峨雄伟令人震撼,大海以其宽容恒久给人启迪,美丽的草原又将带给我们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北朝民歌——《敕勒川》,感受草原的魅力。
二、简介《敕勒歌》的文学常识《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南北朝时敕勒族相当繁盛,史书记载有十二个部落。
而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
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1.请学生借助注释扫除字词障碍,正确朗读,理解诗意。
2.检查;①正确读出下列字词的读音敕勒(chì lè)穹庐(qióng)见牛羊(xiàn)天似(sì)笼盖(lǒng)②说说对句意的理解。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
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了正在吃草的肥硕的牛羊。
强调:见,通“现”,显现,四、启发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草原的辽阔富饶,体会情感。
1.通过读诗,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它们都有什么特点?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语文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语文教案一、教学背景《敕勒歌》是我国古代民歌中的一首,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广为流传。
本课是二年级语文课的第一课,也是第一篇课文。
通过学习本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进行了解,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目标1.了解《敕勒歌》的背景和由来;2.理解《敕勒歌》的含义;3.学习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本篇课文;4.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敕勒歌》的含义;2.学习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本篇课文。
四、教学内容1.教师授课导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当你置身于戈壁草原上,夜幕降临,你会听到什么声音?会看到什么景象?教学:详细介绍《敕勒歌》的背景、作者、内容、和韵律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并在黑板上呈现教材中的课文全文。
总结:以充满感染力的声音,感受《敕勒歌》的文化魅力,也对学生的语文兴趣和文化素养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2. 学生朗读1.分组阅读,每组学生读一小节,其他学生注意听。
2.教师选取几个学生代表在全班面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判其朗读效果。
五、教学方法1.阅读再创造法:在阅读教材前,对课文进行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合作学习法: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分组中进行朗读和讨论;3.生动形象法:通过丰富的课前导入,让学生进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内容;4.评价与反思法:由学生来评价自己和同学的朗读效果,反思自己的不足,以便改善和加强。
六、教学评价1.问答形式: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2.朗读赏析:教师选取几名学生在全班面前朗读本篇课文,其他学生评判其朗读效果,并提出建议;3.群体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所学知识,深入思考《敕勒歌》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七、教学准备1.课本;2.黑板、粉笔;3.录音机。
八、教学扩展1.学生可以自己编写属于自己的民歌,与同学共同创造一首优美的民歌;2.组织学生进行敕勒文化学习、研究和交流,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3.宣传普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语文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语文教案教材背景《敕勒歌》是一首明代汉族诗人文天祥所作,歌颂了汉族抵御外族入侵,维护民族尊严的精神。
该篇诗歌思想深邃、意义博大,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份子。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普遍引用《敕勒歌》作为教材,以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懂得珍视民族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1.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尤其是民族精神。
2.理解《敕勒歌》的背景与意义,并学会背诵。
3.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诗歌的能力,特别是学习如何分析词汇和诗歌结构,从而提升语文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敕勒歌》的背景与意义。
2.学生掌握《敕勒歌》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知识。
3.学生通过读诗和背诵诗歌,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课件:敕勒歌2.方便学生理解和回答问题的多媒体设备3.配合《敕勒歌》的文化背景资料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在课堂上播放演唱了《敕勒歌》的音频,并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声音韵律和表达意境。
2.随后,让学生看到《敕勒歌》的课件,了解诗歌的整体结构与诗句。
步骤二:学习词汇1.老师给每个学生分配一个字,让他们再课堂上介绍这个字的含义、发音和拼音,以及在《敕勒歌》诗中的意义。
2.针对生字汇、固定搭配和成语,老师与学生一起学习掌握这些常见的汉字和语汇。
步骤三:传授知识1.让学生学习《敕勒歌》的文化背景,包括歌曲本身的来源、作者的生平事迹、历史背景和意义。
2.为了让学生在新领域中尽快进入状态,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诗句、导读、诗句铺排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敕勒歌》的诗歌架构、表达方式、语言特点等。
步骤四:让学生朗读诗歌1.在课堂上,设置一个小组,让学生一起朗读《敕勒歌》。
2.让学生根据学习的知识和理解,分组修改文章。
步骤五:讲解精彩部分1.让学生分组,组长讲解《敕勒歌》的亮点,互相交流和比较。
2.学生们一起学习《敕勒歌》的数字,解释并理解诗歌中的数字含义。
步骤六:扩展阅读让学生利用网络、图书、文献等资源,查阅《敕勒歌》相关的文献,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设想:本篇课文是首民歌,仅仅有27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壮阔,富有,美好安康的草原生活,本课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风格朴实、意蕴真淳,语言浅近明快。
所以本课以阅读赏识为主,以课件为辅助给学生美的的体会进而美的教育。
教学目标: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有、宽敞和漂亮,体会敕勒族美好安康的神奇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喜爱?之情。
4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上课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制造一个安静的氛围,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漂亮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一个漂亮的梦景。
2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老师在黑板上板题目:敕勒歌。
二初读全诗,字词释义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
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读准诗中“见”的音。
)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或许意思。
4全班齐读古诗。
二、分步解读,把握诗境1解题意。
读诗题,看注释了解题意。
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这首诗就是敕勒人所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①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敕勒川,阴山下。
”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
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
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宽广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
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方,饱含了草原牧民喜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
③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诗中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一片,正是要突出表现大草原的这种天地旷远、浩瀚自然的特点。
19《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9《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敕勒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为《古诗二首》中的《敕勒歌》。
全文如下:“敕勒川,阴山下。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古诗的韵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提高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古诗的韵味。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描绘自然景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彩色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
(2)引导学生说出古诗的名称,板书《敕勒歌》。
2. 学习古诗(1)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读,体会古诗的韵味。
(3)指名学生朗读,检查掌握情况。
(4)讲解古诗大意,帮助学生理解。
3. 精讲细读(1)分析诗句“敕勒川,阴山下”:引导学生想象敕勒川的辽阔和阴山的雄伟。
(2)分析诗句“天苍苍,野茫茫”:指导学生描绘大草原的美丽风光。
(3)分析诗句“风吹草低见牛羊”:让学生体会风吹草低时牛羊出现的画面。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画出诗句中的自然景观。
(2)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1. 黑板上板书《敕勒歌》。
2. 在旁边画出敕勒川、阴山、大草原等自然景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绘你心中的大草原。
2. 答案要求: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不少于1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敕勒歌》,学生掌握了古诗朗读、背诵技巧,理解了古诗大意,提高了描绘自然景观的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收集其他描绘草原的古诗,进一步了解草原文化。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第1篇】一、歌曲导入: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课件中出示标题)二、作家作品常识:《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朗读指导: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
(两分钟)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从诗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及时板书)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及时板书)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生:很大、望不到边等顺势总结板书:辽阔无边还能看到什么?牛羊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草怎么样?茂盛牛羊怎么样?肥壮板书:茂盛肥壮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静态描写草低、见牛羊呢?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敕勒歌》(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敕勒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9课《敕勒歌》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敕勒歌》,使学生了解敕勒人的生活环境、习俗以及歌曲表达的主题,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背诵《敕勒歌》,了解诗歌背景,把握诗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结构,品味诗歌语言,提升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敕勒人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朗读、背诵《敕勒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难点:分析诗歌结构,品味诗歌语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音频设备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敕勒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了解敕勒人生活在草原上的习俗,为学生学习《敕勒歌》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敕勒歌》,结合课本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3. 合作探讨(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结构,品味诗歌语言,分享学习心得。
4.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对《敕勒歌》进行讲解,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歌节奏。
5. 实践练习(5分钟)学生进行朗读、背诵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确保学生熟练掌握。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题目:《敕勒歌》板书内容: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学生运用绘画或写作的方式,描绘自己心中的敕勒川景象。
2. 答案:示例:在我心中,敕勒川是一片广袤的草原,天空湛蓝,白云飘荡,草原上牛羊成群,风吹过来,草儿低垂,仿佛能听到牛羊的欢声笑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认为学生在朗读、背诵方面表现良好,但在分析诗歌结构、品味诗歌语言方面还需加强。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阴、似”等六个生字,正确地书写“苍、茫”二字,借助生活经验,在语境中理解字词含义。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大致了解诗句含义。
4.感受到草原天野辽阔、牧草丰茂,牛羊成群的美丽景象,体会敕勒族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想象画面,大致了解诗句含义。
【教学过程】一、激趣入题,了解背景1.谈话引入孩子们,你们的家乡在哪里?那里有什么特别美的景物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学生交流家乡的景色。
)2.背景介绍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她也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她的家乡,你看,她来了......(勒勒出场,介绍自己的民族、家乡。
)3.相机识字根据字理理解“阴”字,并学会用“阴”组词。
(1)通过勒勒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预设:我知道了她的家乡在阴山脚下。
(出示词语“阴山”及阴山图)(2)原来勒勒的家乡有一座山叫作“阴山”,和老师读——“阴山”。
4.创设情境勒勒介绍自己的生活场景,并歌唱《敕勒歌》,邀请同学们进行比试。
5.板书课题那咱们就来学一学来自勒勒家乡的这首民歌《敕勒歌》。
(相机板书课题。
)一起读一读它的名字。
生齐读——《敕勒歌》。
过渡:这首敕勒族民歌呀,在一千多年前的北朝时期就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直到现在,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它是一首北朝民歌。
二、读课文,正字音1.自由读文师:那现在咱们借助拼音自己先读一读,还不熟悉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师巡视指导。
2.同桌互读师:读好了吗?要是读好了,咱们读给同桌听一听,他读得好,请你竖起大拇指给他点个赞,有不准确的地方你就当当小老师帮他纠正一下。
3.指生读诗歌,请同学评价、正字音,注意“似”和“见”的读音。
4.齐读诗歌。
三、想象与理解,随文识字1.朗读、理解诗歌第一句。
(1)认识“穹庐”。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8敕勒歌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8敕勒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敕勒歌》中,探索这首古代敕勒族民歌的韵味。
我们将详细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其描绘的壮丽景象,感受敕勒民族的生活气息。
具体涉及教材的章节为:第二章《古诗》,课文《敕勒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敕勒歌》,理解其诗意,体会敕勒民族的生活场景。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敕勒民族的生活氛围。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学会正确朗读《敕勒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草原风光的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敕勒川,引入课题《敕勒歌》。
2. 课文朗读:让学生跟读课文录音,注意语音、语调,感受古诗的韵律。
3. 生字、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让学生用生字卡片进行认读,并在黑板上展示词语卡片,帮助学生记忆。
4. 课文解析:逐句讲解课文,分析诗意,让学生了解敕勒民族的生活场景。
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想象自己站在敕勒川,描述看到的景色,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6.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让学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仿写。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草原风光画,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敕勒歌》2. 生字、词语:川、敕勒、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3. 课文主要内容: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草原风光画,并配以诗句。
示例答案:画面:草原辽阔,天空湛蓝,白云飘荡,草地上有几只牛羊在悠闲地吃草。
诗句: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第1篇】《敕勒歌》课堂教学实录上教学目标1.学习图文对照,一边读诗,一边想象的方法,大致理解诗句意思并流利地背诵。
2.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3.在诵读中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
图片教学重难点:学习图文对照,一边读诗,一边想象的方法。
图片视频导入,了解民歌图片师:孩子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想去吗?咱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视频)。
师:刚才你去游览了,你有什么感受?生1:我看到了绿绿的草。
师:你关注了草原的颜色。
生2:我看到了碧绿的草、成群的羊、牛和奔跑的马。
师:你观察很仔细,关注了那么多的事物。
还有同学关注其他吗?生3:草原真是一望无际啊!师:一望无际这个词好,一听你就是爱读书的孩子。
【出示PPT1】师:其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就与草原有关。
谁来读读诗题?【出示《敕勒歌》北朝民歌。
】抽生读。
师:诗题要读得轻快,美美地读。
(教师示范。
)抽生读师:你再试试,你读。
抽生读,全班齐读。
师:孩子们,朝代作者这里写的是北朝民歌,这和我们以前学的古诗不一样了对吧?【出示ppt2】瞧,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北朝位于这里。
北朝民歌是北朝人集体创作的歌谣。
所以这首诗是一个人创作的还是大家创作的?生:大家创作的。
师:这就叫做民歌。
二、初读古诗,感知情韵师:北朝时有一个少数民族叫敕勒族,他们唱的歌就藏在语文书84页,请同学们轻轻翻开书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尤其是生字的读音。
师:好了吗?这首诗一共几句?生:两句。
师:数句号,不错,两句四行,我们一句一句读。
【PPT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师:第一句诗谁来读?抽生读师:这一行好多生字,你都读准了。
尤其是这两个词,穹庐、笼盖。
你来教大家。
抽人读,齐读。
【PPT出示“穹庐”】师:穹庐你们见过吗?【PPT出示穹庐图。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敕勒歌》
《敕勒歌》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本课是本学期继第四单元接触古诗后第二次学习古诗,与之前的古诗学习不同的是这首是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民歌代表作之一,这与其它的格律诗在格式与韵律节奏上还是有所区别的。
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要尽量符合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
基于本诗中的生字比较简单,在学习生字更注重关注识字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利用识字方法科学识记生字。
在学习诗歌时,需要利用分隔线来帮助学生学习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感与韵律。
二、教材分析《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敕勒,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之一。
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在本课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结合图片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草原的美丽景色,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加深对大草原高远辽阔的感受,体会敕勒歌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6个认读字,会写2个生字。
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把握古诗的节奏和韵律,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享识字、背诵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背诵课文。
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理解、感悟。
通过朗读指导及多种多样的朗读练习,让学生想象画面、理解诗意、体会情感、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大草原的美丽辽阔和敕勒族人民热爱家乡情感,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画面、理解诗意,感受大草原的美丽辽阔和敕勒族人民热爱家乡情感,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过程:课前活动:循环播放盘锦宣传片,共同欣赏盘锦的美景,引导孩子们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一、疫情拍手歌二、图片导入1.请同学们观察欣赏出示的图片,你都观察到了什么?2.师:辽阔美丽的大草原真令人向往啊,今天,让我们乘上旅行的小火车到敕勒族人的家乡,去看一看他们生活的地方,听一听他们的草原民歌,让我们出发吧!3.齐读诗题,解诗题过渡:明确了诗题,我们的旅行小火车开进了影音隧道,请看视频,了解一下敕勒族人吧。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敕勒歌》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敕勒歌》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
敕勒川草原之行
任务一:放暑假了,丁丁一家来到敕勒川草原度假。
看到蓝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成群的牛羊,爸爸让丁丁弟弟用一首诗歌来赞美此情此景。
弟弟不禁想起了哥哥经常吟诵的《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但有几个字弟弟不会,想请哥哥丁丁为他注音后再朗诵一次:
似()庐()笼()盖()苍()茫()任务二:给好朋友明明的一封信
亲爱的明明:
我到了(阴山)下的敕勒川大草原,这里太让我(吃惊)了,绿油油的(野草)特别茂盛。
(茫茫)的大草原牛羊成群结队,十分壮观。
我还认识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给我讲了特别多草原的故事。
回来后我一定和你分享。
你的好朋友:丁丁 2022年7月22日
任务三:丁丁弟弟想为《敕勒歌》配一幅图送给奶奶,但他还没有想好,请求哥哥帮忙。
请你为丁丁画一幅图作为参考。
部编版二年级《敕勒歌 》教学设计
《敕勒歌》教学设计一、图片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草原吗?在你眼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跟着吴老师一起到辽阔的大草原去看一看吧!让我们来学习《敕勒歌》吧!板书课题请你们齐读课题。
1.读了诗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你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2.那让老师来告诉你:敕勒,是南北朝时期生活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
他们生活在阴山脚下,辽阔的草原上,那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
而《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二、初读诗歌,识记生字1.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朗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学好古诗,朗读可是一件好法宝!!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指名读。
你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孩子,注意到了两个平舌音“似、苍”。
出示生字“似、苍”,跟老师一起读一读。
还有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古诗,你身板挺得直直的,你准备好了,请你读,你注意到了这里有一个特殊读音“见”,(出示“见”字)读准他“见”。
它是什么意思呢?3.吴老师要给你们一个小法宝,同学们看到课文下面,有一个注释,跟我读注释注释就是解释课文当中字词的意思在这里它解释了哪个字的意思呢?(见同现是显现、出现的意思)所以呀吴老师这个小法宝你知道是什么了吗?就是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古诗(板书结合注释)请你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学生齐读)你们读的可真棒,字音都读的很准确。
4.学到这,老师要考考你们了(出示题目)5.这首诗的每一行有一个地方和我们之前学习过的古诗有所不同,你发现了吗?(每行诗句的字数不同)在朗读时可以借助标点的停顿,帮助我们读好诗歌的节奏。
6.请你们自由的读一读,试一试能不能读好节奏7.谁想来读一读,你读的字音很准确,但是节奏没有把握好,注意读到标点符号这里需要停顿一下。
你的节奏把握的很准确,真是一个小小朗读家呢!8.你们想听一听别人是怎么读这首诗的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出示范读)9.现在请你把这首诗读给你的同桌听,如果他做到了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请你竖起大拇哥给他点赞。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乐府;会认“似”、“笼”、“庐”“茫”“盖”“苍”6个字。
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朗读背诵诗歌;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
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师: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
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原,见过草原的美丽景色吗?播放腾格尔的《天堂》,听了歌曲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
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师(板书诗题):谁来读读诗题?师(给“敕勒”注上拼音):看看拼音,再来试试。
师:(请学生读,齐读诗题)诗写得可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二、初读古诗1、师: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笼盖苍茫见(xiàn)牛羊3.这些字谁会读?(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4、师(出示整首诗):字音都读准了,我相信古诗也一定会读得很棒的!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
(指名读)5、师:谁来评一评?6、师:分组赛读吧,看哪组的字音读得最准,读得最流利。
三、背景资料:《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
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
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
二年级上《敕勒歌》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七单元第18课《敕勒歌》教学片段设计【教学目标】1、读准读顺,有感情地诵读,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
2、借助智慧课堂,运用体验式活动设计,让学生展开想象诵读古诗,在诵读中获得初步情感体验。
(本单元语文要素)【教学重点】读准读顺,有感情诵读,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难点】借助智慧课堂,运用体验式活动设计,让学生展开想象诵读古诗,在诵读中获得初步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AR VR奇妙课堂资源、希沃授课助手等学生:自主诵读古诗;查找敕勒族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5分钟一、情境导入,走进诗境(3分钟)1.师:我们祖国风光秀美,山川壮丽,今天,老师带你们到祖国的风景名胜去游一游。
(提示: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标注三个地点:江西庐山、山西省永济市鹳雀楼、黄河;2、三个地点课件上超链接三幅图画,对应三首已学的古诗画面。
)2.师:同学们,让我们来到第一站江西庐山(点击地点出现画面),如果要你用一首古诗描述这幅画面。
你会立刻想到哪首?请你说出诗名,并诵读给大家听一听。
3.请学生回答,背诵想到的古诗。
(提示:课件先只依次出示画面,学生答对后再依次出示对应的古诗文字——《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浪淘沙》)过渡语1:知道这首古诗的同学请一起诵读吧!评价语2:看来同学们都是了不起的小诗人!4.师过渡:同学们,正如画家用笔描绘美景般,有的诗歌也如画一般,当你品读它时,脑中似有一幅画,缓缓展开,让人陶醉不已。
接下来,我们继续往下游,不过,这次要来点有挑战性的!陈老师想带大家在诗歌去中领略美景。
5.引出课题:在1600年以前,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曾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敕勒族。
他们用一首优美的民歌写下了自己的家乡。
(提示:板书,齐读课题;课件出示《敕勒歌》全诗)二、初读民歌,感受节奏(4分钟)1.师:同学们,这首民歌不仅传遍大江南北,而且从古至今,仅仅27个字的敕勒族民歌,一直传唱,经久不衰,流传千年,说明这首民歌怎么样?(预设生:受人喜爱,写得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敕勒族,走进敕勒歌,去探寻它的独特魅力。
部编版二上语文18古诗二首《敕勒歌》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二首》敕勒歌(以文带文课型)安宁区万里小学苗承菊教学目标:1.识记巩固本课生字。
2.读诗句、想象画面,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4.拓展阅读两翼教材的名句和诗歌《草原》,背诵积累。
教学重、难点:1.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以及敕勒族人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准备: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环节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草原的美丽风光,说说草原给你的印象。
2.谈话:在古代,同样有一首歌,它写尽了北方草原的富饶壮丽,写出了草原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让我们一同走进《刺勒歌》。
(板书课题)3.解诗题:刺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流传在敕勒族的民歌。
主要反映北方人民的尚武精神、人民疾苦、自然风光等。
二、“一主”教材学习环节(一)一读:读准字音1.学生自读(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指名读。
强调生字读音:似、庐、笼、盖、苍、茫3.巩固字词复沓读:敕勒川,阴山下,阴阴阴,阴山下,天似穹庐,似似似,庐庐庐,似穹庐,笼盖四野,笼笼笼,盖盖盖,盖四野。
天苍苍,苍苍苍,天苍苍,野茫茫,茫茫茫,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见见见,见牛羊。
(二)二读:读出节奏1.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节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2.指导读出古诗的节奏。
范读、指名读、齐读。
(抑扬顿挫、音断气连)3.感受欢快的节奏。
(拍手打节奏读)(三)三读:读出画面引言:一句诗就是一幅唯美的画面,读诗句,你看到了哪些景物?1.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学生自由说自己看到的景物)2.师生对译读:师:看,那一望无际的敕勒大草原,就在高大雄伟的阴山下面。
生:敕勒川,阴山下师:看,那高大雄伟的阴山下面,有一望无际的敕勒大草原。
生:敕勒川,阴山下3.敕勒大草原就在连绵不绝的阴山环绕中,人们仰望蓝天,觉得天像什么?(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出示诗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1)聚焦“庐”的字理变化;理解“庐”的意思:简陋的居室。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19课《古诗二首敕勒歌》。
这首古诗描绘了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景象,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首古诗的美。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9课《古诗二首敕勒歌》。
这首古诗的内容描绘了敕勒川、阴山下的草原景象,以及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场景。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这首古诗,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同时,通过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语言表达,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同学们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难点是帮助同学们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以及古诗的韵律和语言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PPT和音频资料。
同学们需要准备的是课本和文具,包括笔和纸。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草原的图片,引导同学们观察草原的美景,然后提问同学们对草原的印象和感受。
2. 讲解:我会逐句讲解古诗的内容,解释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感受古诗的美。
3. 朗读:我会带领同学们朗读古诗,注意指导朗读的节奏和韵律,让同学们能够正确地朗读古诗。
4. 背诵:我会鼓励同学们背诵古诗,可以分组进行比赛,提高同学们的背诵兴趣。
5. 实践:我会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自己对草原的想象,可以写下来或者口头表达。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古诗的题目《敕勒歌》和古诗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和图示来展示古诗的意境和韵律。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对草原的想象,可以写下来或者口头表达。
答案:草原是广阔的,天空是蓝蓝的,风吹过,草低现牛羊,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学习这首古诗,同学们对草原的美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语文素养。
在课后,同学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草原的文化和自然景观,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或者观看相关的纪录片,拓展自己的知识。
敕勒歌教学设计精品3篇
敕勒歌教学设计4一、教材分析《敕勒歌》是部编本教材第七单元第18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
本组教材都充满了想象力,给人以启迪。
《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
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表现了北方少数民族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
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通俗。
在景物描写上,动静结合是显著特点。
二、学情分析小学生很喜欢古诗,因为其短小,朗朗上口,很快就能背诵下来,但是对于诗的意思意境还不能领会。
这首《敕勒歌》我在一年级学习“草原”这个词语时已经推荐学生课外积累过。
教学时,重点就应该放在识字写字以及对古诗的理解感悟上。
三、教法创设情境法。
四、学法朗读法。
五、教学目标1.会认“似”等六个生字,会写“阴”等五个生字,重点指导“野、茫”两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草原的苍茫与美丽。
4.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七、教学难点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意境,激发情感。
八、教学准备ppt课件。
九、课时安排一课时。
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
(播放配乐图片)你们看了后想到了什么?2.回忆我们一年级积累的古诗词,哪首与刚才看到的最相符?3.出示课题,师板书生书空。
[设计意图]利用色彩鲜明的图片和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调动学生的感官,回忆以前积累的古诗,温故知新。
(二)初步了解“敕勒”与“北朝民歌”。
[设计意图]简单介绍相关知识,有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相机说“野”“见”的读音。
)2.圈出生字,练习认读。
3.课件出示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4.出示无拼音生字,指名认读组词。
(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教授多音字“似、笼”)。
5.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名领读。
6.观察田字格中本课要求写的五个生字,指名说说需要注意的地方。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敕勒歌》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诗是部编版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
《敕勒歌》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敕勒人唱的歌,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表达了敕勒族牧民对自己的家乡及游牧生活的无限热爱与无比思念的深情。
这首诗气势雄浑,画面开阔,寥寥几笔就把草原美丽的景色勾勒了出来,让人读了如临其境。
诗中运用巧妙的比喻,叠字双声,读起来音韵铿锵,朗朗上口,使人意气昂扬,精神振奋,在粗犷中显出壮丽。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限。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辨别多音字“似”、“笼”,知道诗中“见”同“现”。
2、理解诗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草原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学习方法:自学、朗读法、小组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激发兴趣师:1、同学们,我们祖国名山大川众多,我们领悟过黄山奇石的奇,体验过日月潭的秀美,这节课我们要去感受北方草原的壮美。
2、出示草原的风光图,学生欣赏。
揭示课题《敕勒歌》。
3、板书课题:敕勒歌。
再揭题: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其实,《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流传在敕勒族的一首民歌,敕勒族是古代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以游牧为主。
这首北朝民歌离现在已经有1500多年了,仍深受人们的喜爱。
4、二、自主识字,读通诗句5、学生借助工具书,完全能够自学完成。
6、1、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生字的方法。
(即:圈——读——记——扩)7、2、学生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自学生字:(1)自由读文,圈出生字词。
(2)读准字音。
(3)分析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4)扩词练习,理解字意。
8、3、指名读古诗。
这时候,4、之后同桌互读,互相正音,直到读通顺,读流畅。
三、解析字词,明了诗意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尝试学习,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并发现问题,提出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第1篇】《敕勒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草原的美丽。
3、感受中华经典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草原的美丽。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丰富认知1、师: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道去领略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请看大屏幕——2、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指名说。
3、大草原风光秀丽,说也说不完,很多大作家都写过文章来赞美它!但早在1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仅仅用了27个汉字、短短的一首诗歌,就把草原的美表现出来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只有27个字的诗歌——《敕勒歌》(板书课题)二、练习朗读,读出韵味1、请同学们先听朗读,一边听,一边小声跟读,注意读对每个字的读音。
2、诗歌里有一个字的读音跟平常不一样,大家发现了没有?明确:“见”通“现”,读“现”的读音。
像这种字,我们叫它通假字。
3、认读本课生词,多音字,扫清朗读障碍。
4、学生跟师练习朗读《敕勒歌》,要求正确流利。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境(一)学习诗歌一二两行1、这两行有个生字“阴”,我们来学习一下。
2、这两行中的“敕勒川”是什么意思?“阴山”又在哪里呢?3、明确:敕勒,我国古代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以游牧为主。
敕勒族居住在我国甘肃、内蒙古一带,那里又称敕勒川。
阴山座落在今天的内蒙古中部,绵延数百里!(打开PPT图片,感受阴山的雄伟。
)4、请看到第二行诗,学习“似”、“野”两个生字。
5、了解“穹庐”是什么,看(出示PPT),“穹庐”就是这些白色的、供敕勒族人生活的毡帐,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蒙古包。
请你想想看,“天似穹庐”,是说天空像什么?6、讲述“天圆地方”说,帮助学生理解“天似穹庐”。
7、为什么在敕勒族人的眼里,他们觉得天空像自己生活的蒙古包,也就是像他们的家呢?这说明天空、草原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他们的——(家)8、家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是我们最感温馨和亲切的地方,所以,“天似穹庐”这个比喻表达出敕勒族人对于草原的什么感情?——热爱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敕勒歌》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
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
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
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
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
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乐府;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朗读诗歌;
2、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难点】
“天似穹庐”的比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诗歌配乐朗诵音频、字卡、图片。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谈话引入:我们祖国的幅员辽阔,有数不清的美丽景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参观雄伟壮观的北国风光。
2、利用多媒体或教学挂图,展示北国风光。
(教师板书诗题:敕勒歌)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
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读准诗中“见”的音。
)
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4、全班齐读古诗。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选择“穹庐”?这个比喻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2、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3、在“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这句采用了什么写法?
4、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从诗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苍苍及时板书)
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
(生:茫茫及时板书)
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
生:很大、望不到边等顺势总结板书:辽阔无边
还能看到什么?
牛羊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
草怎么样?茂盛牛羊怎么样?肥壮板书:茂盛肥壮
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静态描写
草低、见牛羊呢?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
1、解题意。
读诗题,看注释了解题意。
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这首诗就是敕勒人当日所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1)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敕勒川,阴山下。
”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
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
引导学生读注释,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
“见”(同“现”),露出的意思。
学生质疑,讨论诗意。
(2)“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
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饱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
(3)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诗中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一片,正是要突出表现大草原的这种天地旷远、浩瀚自然的特点。
虽然诗中没有写人,但诗中并非无人,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
在这样“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就可能给我们如下的感觉:油然涌起的生机感、喜悦感;尤感这些生机、活力、生命信息的宝贵;在这样草原辽阔、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
教师有感情地描述诗境:“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
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
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
”
3、交流: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悟诗情,感受草原风光的辽阔壮美,激发学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
4、感情诵读古诗。
这首古诗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据说,在公元646年,统治中国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间爆发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
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定军心,在宴会上命大将斛律金唱《敕勒歌》,群情因之一振。
想想,我们应该怎样朗诵这首诗。
学生先自己反复练习朗读,再指名朗读,集体评议是否读出诗中宏大的气势。
5、“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6、“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天高地阔辽阔无边热爱家乡的情感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7、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8、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机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
五、课堂总结:
1、齐读诗歌。
2、这是一首草原的赞歌,它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草原的无限热爱之情。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且背诵默写。
2、书面完成课后练习三。
七、板书设计:
敕勒歌
苍苍茫茫静
(辽阔无边)
草低见牛羊动
(茂盛肥壮)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