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
1.古诗文阅读。

“读一本书,览一座城”,小明和你边读边走,兴味盎然。

梦赏心亭①
[南宋]刘克庄
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

酒边多说乌衣事,曲里犹残玉树
..音。

江水淮山明历历,孙陵晋庙冷沉沉。

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千门②柳色深。

[注]①赏心亭:南京名胜之一,在今水西门外。

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曾登临赋诗。

②千门:众多宫门。

赏心亭记
[南宋]萧山
赏心亭,佳丽地之瑰观可赏。

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①。

抚慨千数百年之消息,兴怀四十余帝之盛衰,客心悲未央②,伤心长春草③,其心耳,骚人赏。

自高如虚。

何实而胜?莫若王谢④高。

宴饮新亭,赏也,“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实之;放情丘壑,赏也,“棋墅指授,破贼淮淝”实之。

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

以调玉烛之明⑤,为时和赏;以补金瓯⑥之缺,为国寿赏。

此之谓大赏,高哉!
亭前为张丽华⑦墓,一赏有一戒存。

[注]①几希:很少。

②未央:未尽。

③春草:指离愁。

④王谢:指东晋名臣王导和谢安。

在新亭酒宴上,诸臣为西晋灭亡而流泪,王导劝勉大家“戮力王室,克复神州”;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

⑤玉烛之名:指政治清明。

⑥金瓯:指国土完固。

⑦张丽华:昏君陈后主的宠妃,陈亡时被斩。

1.小明查找资料,为诗中“玉树”一词做了四个注释。

你告诉他()是正确的。

A.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

这里暗含对昏君误国的感叹。

B.即芝兰玉树,指优秀人才。

这里表达对王谢的仰慕和与之同游时的喜悦。

C.常指男性美好的姿态。

这里指作者梦见自己和王谢诸贤一样,风姿俊逸。

D.地名,在今青海省。

这里借远地边声,表达诗人欲收失地而难成的惆怅。

2.小明读古文时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

3.研读“赏”字,小明提了两个问题,你一一回答了他。

小明:读《赏心亭记》,我明白了,观看风景,只是普通的欣赏;登高怀古,感物伤怀,是“骚人赏”。

“赏”还有其他类型吗?
你:还有像王谢两公那样“(1)__________”的“大赏”。

(摘录原文句子填空)
小明:诗人刘克庄梦游赏心亭属于哪一种“赏”呢?
你:(2)属于______,因为______
【答案】
1.A
2.示例:古往今来外出游历的人很多,人们用眼睛欣赏,用口吟诵,而真正用心欣赏的很少。

3.(1)用实心办实功(2)骚人赏作者只是怀古伤今,虽期待与先贤同行,却不过是一场美梦而已,醒来后只能为朝代更迭、时代变迁而悲叹。

(如认为“大赏”,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1.考查理解词语意义。

“玉树音”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暗含统治者昏庸误国。

所以选A。

2.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重点词语:游:游历。

真赏以心:真正用心欣赏。

3.考查理解文本内容。

“赏”有表层欣赏和深层欣赏。

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

而诗人刘克庄梦游赏心亭:以调玉烛之明,为时和赏;以补金瓯之缺,为国寿赏。

此之谓大赏,高哉!作者怀古伤今,感叹昏君误国,朝代更迭乃深层欣赏。

【点睛】
参考译文:赏心亭,是江南美丽可以欣赏的地方。

古往今来游览的有很多。

人们眼里欣赏,嘴里吟诵,但是,真心欣赏的人很少。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千百年的信息,四十年朝代的兴衰,客人心中的悲伤之情未尽。

伤心离愁,油然而生,迁客骚人共赏。

自然太高如同虚幻,不如以实胜出。

不如像王谢,在新亭宴饮,是欣赏。

共同效力朝廷,光复神州是事实。

在丘壑放飞心情,是欣赏,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是事实。

用实在的心办实功,是两位高明的欣赏。

政治清明,为时和赏,来补全国土完固的缺陷,为国家增寿,这是大赏,高明呀。

赏心亭前有张丽华墓,一处欣赏必有一次告诫存在。

2.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

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
地上学书。

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

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②之。

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并加礼辟①,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

吴郡顾欢擿③出《尚书》滞义④,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选自《南史》)(注释)①礼辟:征召(为官)。

②依:依从。

③擿(tī):挑剔。

④滞义:含义不通。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_)
(2)父母岁有裘葛之遗.(_______)
(3)伯珍少.孤贫(_______)
(4)村邻皆奔走.(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

3.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划两处。

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4.(甲)(乙)文画线句子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分别说说其在刻画人物方面的作用。

5.(甲)(乙)两文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1.(1)同“肢”;(2)给予,赠送;(3)小时候(年少);(4)跑。

2.(1)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2)徐伯珍把床叠架起来,坐在上面,诵读不停。

40.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4.【甲】文以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对比,突出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乙】文以山水暴出时村邻“皆奔走”与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的行为对比,突出伯珍的处险不惊、内心安宁、专心读书的品质。

5.示例:只有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才能学有所成。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四支.僵劲不能动”翻译为“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支”同“肢”。

“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翻译为“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遗”意思是“给予”。

“ 伯珍少.孤贫”翻译为“徐伯珍早年丧父,家境贫困”,“少”意思是“小时候”。

“ 村邻皆奔走.”翻译为“村里邻居都急忙逃走”,“走”意思是“跑”。

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1)“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句中“负箧曳屣”意思是“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2)“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句中“累”意思是“叠加”,“辍”意思是“停止”。

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3.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

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意思进行断句。

“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意思是“徐伯珍训释回答,很有条理,因此儒学之士对他极为宗仰”据此断句为: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4.此题考查的是文章的写作手法。

(甲)文中“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同舍生的优越条件和“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我的条件形成对比,突出了我以学习为乐的精神。

乙文中“村邻皆奔走”和“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形成对比,突出了伯珍的宁静专心的品质。

据此作答。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结合文章的主题来谈即可。

宋濂“犹幸预君子之列33,而承天子之宠光”和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都离不开他们的勤奋和持之以恒。

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
(甲)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

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

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

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

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乙)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

徐伯珍早年丧父,家境贫困,在竹叶及地上写字练字。

山洪暴发,淹没了房屋,村里邻居都急忙逃走,徐伯珍却把床叠架起来,留在上面,读书不止。

经过十年,对经籍子史都很有研究,所以游学的人大多依从于他。

太守琅邪王萧昙生、吴郡人张淹都曾礼聘他,徐伯珍应召后便立即退归,这样做共有十二次。

吴郡人顾欢挑剔出《尚书》中含义不通的地方,徐伯珍训释回答得很有条理,因此儒学之士对他极为宗仰.
3.(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
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

复曰“能徒者子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於时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注释)①布:颁布,公布。

②於:同“于”。

③卒:终于。

④嗣:继承。

⑤刑:处罚。

⑥傅:老师。

⑦黥:即墨刑。

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秦民大说.说:(_____)②有一人徙之.之:(_____)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故/外户/而不闭
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 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费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4.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甲文中的“____”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

5.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己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案】
295.通“悦”,愉快。

代词,指“木”(木头)。

2.A
3.招募能搬(木头)放置(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金。

4.取信于民(表明不欺骗百姓);“讲信”
5.不同意。

示例 1:因为太子当继承人不符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特征;
示例 2:太子老师代罚不符合“修睦”(成员间建立良好关系)的特征。

【解析】
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说”:通“悦”,愉快。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之”作为文言虚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断句错误的答案A项。

改为: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划开。

译为:所以人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
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募”“徒”“予”等字词的翻译。

“民有能徒置北门者”定语后置句的翻译。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4.试题分析:文言文要点的提取。

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的目的可从取信于民的角度作答。

甲文中能体现这一点的词语可提取“讲信”作答。

5.试题分析: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大同社会”,然后根据文言文所描述的内容来分析。

如太子当继承人不符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特征
,太子老师代罚不符合“修睦”的特征。

所以不同意这种说法。

(一)译文:在政治上最高的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能干的人选举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所以人们不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对于财产,人们憎恶把它抛弃在地上的行为(而要去收贮它),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这样一来,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是理想中“大同”的境界。

(二)译文:法令已经制订完成,尚未公布,恐怕老百性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

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

又下令说:“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

”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了,当即就赏给他五十金,以表明决不欺骗。

然后终于发布法令。

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

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

”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

新法施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

4.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嘉禾五年,权①北征。

使逊②与诸葛瑾攻襄阳。

逊遣亲人韩扁赍表③奉报,还。

遇敌于沔中,钞逻④得扁。

瑾闻之甚惧。

书与逊云:“大驾⑤已旋,贼得韩扁,具知吾阔狭。

且水干,宜当急去。

”逊未答,与诸将栾棋射戏如常。

瑾曰:“伯言多智略,其当有以。

”自来见逊,逊曰:“贼知大驾以旋,无所复慽⑥,得专力于吾。

又已守要害之处,兵将意动,且当自定以安之,施设变术,然后出耳。

今便示退,贼当谓吾怖,仍来相蹙,必败之势
也。

”乃密与瑾立计,令瑾督舟船,逊悉上兵马,以向襄阳城。

敌素惮逊,遽还赴城。

瑾便引船出,逊徐整部伍,张拓声势,步趋船,敌不敢干。

军到白围,托言住猎,潜遣将军周峻、张梁等击江夏新市、安陆、石阳,石阳市盛⑦,峻等奄至,人皆捐⑧物入城。

城门噎不得关,敌乃自斫杀己民。

然后得阖。

斩首获生,凡千余人。

①权:指孙权,三国时代吴国的建立者。

②陆逊:字伯言,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③赍:(jī)表,指带着奏表进呈孙权。

④钞逻:指巡逻查问。

⑤大驾:代称帝王,这里指孙权。

⑥慽(qī):担忧。

⑦市盛:这里指集市正热闹的时候。

⑧捐:丢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具.知吾阔狭
(2)宜.当急去
(3)贼当谓吾怖.
(4)潜遣.将军
2.下列选项中,与“瑾闻之甚惧”中的“之”字用法不相同
...的一项是()
A.徐公来,孰视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B.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C.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D.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逊未答,与诸将栾棋射戏如常。

(2)贼知大驾以旋,无所复慽,得专力于吾。

4.读了本文请你分析陆逊在危机中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1)详细,完全(2)应该,应当(3)害怕(4)派遣
2.D
434.(1)陆逊没有回信,自己与诸位将领下棋、射戏如同平常。

(2)敌人知道主上大驾归去,没有什么可担忧的,可以专门对付我们。

4.沉着冷静,临危不乱;正确分析敌我形式,做到知己知彼;足智多谋,战略得当,善于用兵。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具.知吾阔狭”翻译为“完全掌握到我们的底细”,“具”意思是“完全,详细”。

“宜.当急去”翻译为“应当赶紧撤军”,“宜”意思是“应当”。

“贼当谓吾怖.”翻译为“敌人一定认为我们害怕”,“怖”意思是“害怕”。

“潜遣.将军”翻译为“暗派将军”,“遣”意思是“派遣”。

2.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意义。

例句中的“之”意思是“代词,指这件事”。

ABC三项中的“之”都是代词。

D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

故选D。

3.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
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1)“逊未答,与诸将栾棋射戏如常”句中的“答”意思是“回信”,“常”意思是“平常”。

(2)“贼知大驾以旋,无所复慽,得专力于吾”句中的“以”是通假字,同“已”意思是“已经”,“旋”意思是“归去”,“慽”意思是“担忧,担心”。

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文中的陆逊得以取胜,首先从“逊未答,与诸将栾棋射戏如常”中可以看出陆逊遇事沉着冷静;“贼知大驾以旋,无所复慽⑥,得专力于吾。

又已守要害之处,兵将意动,且当自定以安之,施设变术,然后出耳。

今便示退,贼当谓吾怖,仍来相蹙,必败之势也。

”可以看出他能准确地分析形势,做到知己知彼;“瑾便引船出,逊徐整部伍,张拓声势,步趋船,敌不敢干。

军到白围,托言住猎,潜遣将军周峻、张梁等击江夏新市、安陆、石阳,石阳市盛⑦,峻等奄至,人皆捐⑧物入城”可见他有谋略。

据此作答。

译文:
嘉禾五年(236),孙权北征魏国,派陆逊与诸葛瑾攻打襄阳。

陆逊派亲信韩扁带着奏章进呈孙权,返程时在沔中遇上敌军,敌人搜索抓到韩扁。

诸葛瑾听说后十分恐惧,写信给陆逊说:“主上大驾已返归,敌人捉住韩扁,完全掌握到我们的底细。

而且现在江水干涸,应当赶紧撤军。

”陆逊没有回信,自己与诸位将领下棋、射戏如同平常。

诸葛瑾说:“伯言足智多谋,他必定有好办法。

”于是亲自前来会见陆逊,陆逊说:“敌人知道主上大驾东归,没有什么可担忧的,可以专门对付我们。

再者他们已把守住要害之处,我军将士思想动摇,这就需要我们镇定自己以稳定军心,施展灵变的计策,然后退兵。

现在就表示出要退兵,敌人一定认为我们害怕,因而前来进逼,这是必败的形势。

”于是与诸葛瑾秘密设计,让诸葛瑾督率船队,陆逊带领全部兵马,向襄阳发起进攻。

敌人向来惧怕陆逊,于是迅即退回城内。

诸葛瑾便带领船队出现在江边,陆逊从容地整顿队伍,虚张声势,缓步上船,敌军不敢进犯。

军队行至白围,陆逊假说要住下打猎,却暗遣将军周峻、张梁等袭击江夏郡新市、安陆、石阳。

石阳此时正是赶集热闹的时候,周峻等领兵突然杀到,人们都丢下货物纷纷逃进城去。

城门被堵塞无法关闭,敌兵便砍杀自己的民众,然后城门才得以关上。

吴军斩俘计千余人。

5.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薄.暮冥冥狐裘不暖锦衾薄.
B.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
C.则有去.国怀乡乃记之而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