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长相思》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
统编版五年级上语文21《古诗词三首》优质课堂说课稿
统编版五年级上语文21《古诗词三首》优质课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山行》、《枫桥夜泊》和《长相思》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的某些生僻字和古文言词汇,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这些词汇的解释和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掌握一些生僻字和古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感受古人智慧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教学难点:对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和古文言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诗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4.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提问等方式,深入探究古诗的背景和意境。
5.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重点解释生僻字和古文言词汇。
6.练习: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7.总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长相思》说课稿
《长相思》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长相思》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首词。
本单元以“自然之趣”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长相思》作为一首思乡词,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描绘将士们在风雪交加的征途上思念家乡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无尽思念。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积累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词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和表现手法还不够熟悉。
此外,由于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对于词人在词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可能难以产生深刻的共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联系背景等方式,深入理解词的内涵,感受词人的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人在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通过想象画面、联系背景等方法理解古诗词的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想象画面、联系背景等方法理解古诗词。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想象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词中所呈现的画面,加深对词的理解。
3、背景介绍法:适时介绍词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词人的情感。
六、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初步了解词的内容和作者。
2、合作学习法: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探究学习法: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探究词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圣哲学校蔡雨欣一、说教材《古诗词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是以读写为主的课。
本课共安排了三首古诗,分别是《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山居秋暝》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枫桥夜泊》是一首七绝,全诗以愁字统起,诗中意象景物满含浓愁,意境清幽寂远;《长相思》则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这三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不同的情感。
《山居秋暝》体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枫桥夜泊》体现出诗人寂寞、孤独的愁苦;《长相思》体现出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这三首诗在写法上有相同点,那就是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并背诵,默写《枫桥夜泊》。
2.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1.想象意境,领会诗情,品读诗句,背诵积累语言。
2.体会词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说教学方法: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古诗课文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字音,同时能对诗歌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2.重点诗句分析法诗歌呈现内容的方式比较含蓄,因此对于诗歌的主旨句要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准确的领悟诗歌的内涵。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诗歌内容讲解等,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内容呈现更丰富。
五、说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课件展示四季景色的图片,学生结合图片,说一说对哪个季节景象感受最深。
板书:古诗词三首(二)学习生字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生字,结合生字表查字典和课文注释认识生字。
2.课件展示生字。
3.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长相思的说课稿
长相思的说课稿一、说教材《长相思》是古代诗词中的经典之作,其作者是清代著名的女诗人纳兰性德。
这首词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1. 作用与地位《长相思》是一首描绘女子思恋之情的词,它以优美的词句、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女性细腻的心思。
作为古代诗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本词,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女性的内心世界,感受诗词的魅力。
2. 主要内容《长相思》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上片描绘了秋夜月色,渲染了凄清的氛围;下片则表达了女子对爱人的深切思念。
全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后,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词的基本知识,如词牌、词律、词韵等。
(2)分析并鉴赏《长相思》的艺术特色,如词句、意境、情感等。
(3)能够背诵、默写《长相思》,并正确理解词中的关键词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运用阅读、品味、感悟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之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体会女子思恋之情,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长相思》的艺术特色,如词句、意境、情感等。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1)对词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和品味。
(2)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同理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启发引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长相思》,感受诗词之美。
四、说教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长相思》,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以下是我将要采用的教法及亮点:1. 启发法:- 在课堂导入阶段,通过提出问题如“你们心中的思念是什么样子?”来启发学生对“思念”主题的思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优质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这一课,为我们展示了三首优美的古诗词:《长相思》、《山行》和《枫桥夜泊》。
这三首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它们不仅在语言上优美动人,而且在意境、情感、哲理等方面都具有深刻的内涵。
首先,从语言上看,这三首诗都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其次,从意境上看,这三首诗都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再次,从情感上看,这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流露,既有喜悦、欢愉,也有忧愁、悲伤。
最后,从哲理上看,这三首诗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引导我们思考人生、自然和社会。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他们对于古诗词的语言、意境、情感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三首诗的深层次内涵和哲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此外,学生的朗读、感悟、思考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词;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思考人生、自然和社会,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词;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教学难点:对诗的深层次内涵和哲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朗读、感悟、思考中掌握诗文内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3《长相思》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3《长相思》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长相思》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体会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感受古诗语言的美妙。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诗歌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古诗朗读和理解能力已经初步形成。
但是,对于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层次情感,还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相思》,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相思》,理解诗歌的大意。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感受古诗语言的美妙。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思乡之情,引出本节课的内容《长相思》。
2.学习诗歌: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然后教师逐句讲解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大意。
3.体会情感: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中作者的思乡之情,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
4.品味语言: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优美语言,感受古诗语言的魅力。
5.朗读背诵:让学生多次朗读和背诵诗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6.总结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诗歌的标题《长相思》和诗歌的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长相思》说课稿(公开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长相思》说课稿(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长相思》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纳兰性德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采用平水韵的韵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这首诗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引起他们的共鸣。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同时,诗中的思想感情也能够引导学生珍惜亲情,懂得感恩。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思想感情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长相思》;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品味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激发对古诗的热爱;懂得珍惜亲情,感恩亲人。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长相思》;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难点:品味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思想感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收获知识,提高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增强课堂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图片展示和音乐播放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纳兰性德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长相思》,注意字音、节奏,理解诗文内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诗文内容、语言、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体会诗人情感。
4.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思想感情,品味古诗意境美。
5.实践感悟: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五年级语文《古诗:长相思》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古诗:长相思》说课稿五年级语文《古诗:长相思》说课稿五年级语文《古诗:长相思》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标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长相思》一词。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逆雪之声的。
二、说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独立思考和查阅资料的能力,在学习古诗词上能够自主借助注释、课文插图、课外资料书等方法学习课文。
但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语言表达、综合归纳能力有所款的缺。
在教学时要有导有放、放扶兼施。
三、说教学目标分析松自如。
在教学中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设定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书写“帐”“畔”两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借助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知诗人、晓诗题、学诗意、悟诗情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词的意思。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比了解这首词与前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在拓展想象中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在自主学习中通过知诗人、晓诗题、学诗意、悟诗情等多种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怀家的思想感情,揣摸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说课前准备在教学新课前,制作课件创设情景,布置学生用知诗人、晓诗题、学诗的方法预习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词意,同时通过资料了解作者。
学生的课前预习为教学做了铺垫。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而古诗词犹如其中颗颗璀的明珠,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傲视群芳”。
古诗词凝练隽永,其每一个字都是浓缩的精华,意境悠远,哲理深刻……但古诗词对学生而言枯燥乏味,孩子们对古诗词毫无兴趣。
如何让今天的孩子去穿越时空,寻访古人,历其心志,激起他们学习古诗文的欲望?同时在教学中我推崇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宗旨。
〈长相思〉说课稿
1、借助课文插图和注释,默读课文。
2、小组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作者“身”哪里;第二,作者“心”在哪里?
生汇报,师点拨。
读上阕,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
——将士们翻过悬崖峭壁,渡过惊涛骇浪,向山海关前进,辛苦。你的感觉是辛苦,你来读
——夜晚,他们露宿营地,点起篝火,好壮观的场面,你的感觉是壮观,你来读。
2、感受故园,写下感触,感受相思之苦。(配乐)。
那可能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一家人坐在一起,喝着下午茶……那也可能是一个寒风凛冽的早上,父母们端上热腾腾的饭菜……那还可能是……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已经不存在了,这里远离故园,没有鸟语花香,这里只有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没有了妻子的相伴,这里只有
设计依据:情到浓时自然水深火热,我们不仅要从读出情,更要从情中走出来。
四、说板书设计
身在征途碎心在故园
了设计依据: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通过板书,能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知道选材,因此,我的板书力求体现这些,以达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孩子们通过读课题,我们就把疑问定格在一个字(生:“思”),由此我产生了猜想(生:这是不是在写与“思”相关的诗?”)打开书本,大声朗读课文,看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
2、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3、抽生读、评价,齐读,定格初步印象。
设计依据:整体感知课文,带着问题读,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有价值地获取,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及时反馈,才能得知相应朗诵的情况,通过抽生的朗读,孩子们就能感受到这样一字一顿,节奏有序,就叫字正腔圆,就叫有板有眼,这就是诗的味道。在反复朗诵的础上,这时他们的头脑中已形成了初步印象。
21古诗三首《长相思》(说课稿)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21古诗三首《长相思》(说课稿)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长相思》这首古诗;了解作者纳兰性德及其创作背景;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内容:《长相思》是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清朝的纳兰性德。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寒冷的冬夜中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共三句,每句七字,形式简洁,意境深远。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长相思》这首古诗;了解作者纳兰性德及其创作背景;难点:深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简介作者纳兰性德及其创作背景。
二、朗读与背诵(10分钟)1. 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2. 教师引导学生背诵古诗,帮助学生记忆;3. 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三、理解与体会(10分钟)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2.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进行互动交流;四、课堂练习(5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练习题;2. 教师批改学生的练习,及时给予反馈。
五、板书设计(3分钟)1.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直观的板书;2. 学生观察板书,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六、作业设计(5分钟)1. 学生回家后,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1. 自主学习: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深入理解《长相思》这首古诗。
长相思说课稿范文
长相思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要说的课程内容是《长相思》。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长相思》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七第二单元的内容。
它是一篇唐代文学名篇,由王之涣创作,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亲人和爱人的思念之情。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长相思》的诗意和情感内涵,感受古代诗人对故乡和亲情的思念之情。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诗歌形式和修辞手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长相思》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家乡和亲情的珍视之情。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学《长相思》这篇诗歌时,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情感体验法相结合的教法。
学法是:欣赏、感悟、思考。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长相思》的诗歌原文及翻译,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和音频,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力。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长相思》这篇诗歌时,我将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情境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我将通过播放一段描绘秋天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秋天的景色。
随后,我将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表达对秋天的感受和联想到的诗歌。
最后,我会呈现《长相思》的标题,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可能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环节二、诗歌欣赏,分析形式和修辞手法。
我将让学生先阅读《长相思》的诗歌原文,并播放诗歌的朗读音频。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节奏,以及其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通过学生的互动讨论,加深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环节三、情感体验,思考人生哲理。
我将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对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的理解,以及与自己的体验和想法。
通过分享和思考,让学生深入感受诗歌中对故乡和亲情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启示。
环节四、总结归纳,展示作品。
在这个环节,我将让学生总结归纳《长相思》的主题和情感内涵,并展示他们的作品,如朗读诗歌、写感想或创作相关作品。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古诗三首之《长相思》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及课后作业含答案和知识点汇总
(五)、交流纳兰性德的资料。
【出示课件35】
【出示课件】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 号楞伽山人。满州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幼好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 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 至一等,正三品。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纳兰性德去世后,被埋葬在北 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出示课件36】
(六)、再读《长相思》
(七)、拓展《长相思》 【出示课件37】
1.问纳兰性德:既然你这么想家,你为什么不回家呢?谁来替纳兰性德回 答。 2.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板书:心系祖国) 设计意图:以词讲词,以情悟情,会让学生拥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一、说教材
本课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一课时古诗三首《 长相思 》。 这首词的作者是纳兰性德。纳兰性德为了祖国,毅然远赴战场。由于远离家乡,他不禁 产生了思乡之情。于是,他借助边疆特有的风景,融入自己的思乡情感,写出了这样一 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成为千古绝唱。
二、说学情
(八)、交流
交流纳兰性德的《菩萨蛮》。
【出示课件39】
菩萨蛮 纳兰性德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长相思》说课稿(3篇)
《长相思》说课稿(3篇)为了加深您对于长相思免费观看电视剧全集60集的写作认知,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3篇《长相思》说课稿,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长相思》说课稿篇一今天,我所上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标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长相思》一词。
这篇课文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并通过对比了解这首词在表达上与前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多种方法感知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教学新课前,首先布置学生预习,借助注释理解词意,同时通过资料了解作者。
在教学新课前以复习《秋思》一诗导入。
为了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用学习诗的方法,知诗人、晓诗题、学诗意检测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
题目《长相思》不难理解,一代而过,在知作者上,让学生简介作者,纳兰性德(1655-1685)30岁,清代词人,字容若,满州人,少聪明读书过目不忘,继承满人习武,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的造诣,文学成就与词为较,现存349首。
不错,肯定学生对作者的简介,学生的资料来源于他们手上的课外辅导书。
接着让在学**自觉性较强的学生来说说他们是怎样理解这首词的。
我猜想,学生肯定会受以前塞外作战诗的影响,说出作者在外征战多年,十分想家。
果然不出我所料,当我**学生是怎样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时,学生的回答和我想象的是一样的,我没有及时去对他们回答进行评价,只是微笑着对他说,你是怎样知道作者是外出打仗的呢,学生自信地说,我是从课文插图上看到一个身穿盔甲的士兵、从文中千帐灯中知道在外安营扎寨得知。
不错,你在学**善于观察、思考。
这时,我紧接着问,同学们还有其他答案吗?学生不语,说明都认可这一答案。
这时,我告诉学生,这首词写的不是在外征战,而是什么呢?大家想知道它的写作背景吗?给予学生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渴望。
想知道,我们还得从知作者中去寻找答案。
刚才你们对作者的简介只是其中的。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教学目标]1.认识“榆、畔”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会写“孙、泊”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枫桥夜泊》。
3.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语文要素】4.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2.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朗读唐诗,感知诗意1.回顾我们平时学习古诗的步骤:解诗题、读通古诗、了解诗意。
2.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后全班交流。
重点处理词句:“下渔舟”“对愁眠”。
3.朗读古诗,做到读通读顺诗句。
一、说教材《古诗词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是以读写为主的课。
本课共安排了三首古诗,分别是《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山居秋暝》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枫桥夜泊》是一首七绝,全诗以愁字统起,诗中意象景物满含浓愁,意境清幽寂远;《长相思》则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这三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不同的情感。
《山居秋暝》体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枫桥夜泊》体现出诗人寂寞、孤独的愁苦;《长相思》体现出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这三首诗在写法上有相同点,那就是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并背诵,默写《枫桥夜泊》。
2.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1.想象意境,领会诗情,品读诗句,背诵积累语言。
2.体会词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说教学方法: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古诗课文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字音,同时能对诗歌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长相思》说课稿(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长相思》说课稿(部编版)一、说教材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逆雪之声的。
二、说教学目标1、学生能借助看注释、查字典,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2、通过反复诵读,在紧贴诗句的想象中,走进诗词描写的意境。
3、运用互动反馈技术,通过三个按点的选择,逐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4、体会诗人通过写景叙事抒发思乡之情的写作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准确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的意境。
教学难点:从文字中读出画面,实现诗情画意的融合。
四、说学情五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的古诗词的方法,能够通过看注释、查资料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大致知道诗词写了哪些景和事,知道表达思乡的情感。
但是不能走进作者描绘的情境,见到景见到事,不能入景就不能入境,更不能入心,就不能真正感悟到思乡之情。
需要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引导他们边读边想象。
五、说教法学法教师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词描写的画面,逐渐走进词的情境,词人的心境。
运用互动反馈技术设计,梳理、归纳学生的生成,转化为有效的学习资源,促进深入学习,从而深入感悟诗人的感情,揣摩诗人抒情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步骤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学习《枫桥夜泊》,我们感受到了张继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那么,在风雪交加的夜晚,纳兰性德又将流露出一份怎样的感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相思》。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步骤二.检查预习1.同学们,昨天已经布置预习课文了,谁来说说自己是怎样预习的?(通过结合注释、查阅相关资料、反复诵读等方法,试着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2.介绍作者纳兰性德(1655一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说课稿)
山中的生活悠闲自在,生机勃勃。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美景的喜爱,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之情。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静态描写的诗句要读得轻缓一些,犹如静态画面展现在眼前。
动态描写的诗句要读得活泼些,声音也相对响亮明快。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朗读首联,边读边想象,说一说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雨后初晴图
既点出新近下雨之意,又表现出下雨后清新如洗的感觉
呼应诗题
朗读颔联和颈联,边读边想象:如果你身处其中,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我仿佛看到皎洁的月光洒落在松林里。
我仿佛听到泉水潺潺的流淌声、浣女的欢笑声,渔舟顺流而下时莲叶晃动的景象。
结合生活实际
理解为“伴愁眠”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漫天寒霜里,月亮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的灯火点点,面对这些景象,诗人心中充满愁绪。
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入客船。
边读边想象:这首诗写在什么时间?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你体会到了什么?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边读边想象行军队伍的壮观,征途中的艰辛,缓慢而深情地读。
边读边想象关外风雪交加与故园宁静美好的夜景图,低沉而悲伤地读出词人思乡的柔情。
眼观世界
练一练
《山居秋暝》中描写动态场景的诗句有 , , 。
说明“榆”的意思和树木有关。
旁边。
三更半夜
夜里的计时单位,整夜分为五更,每两小时为一更。
《长相思》 说课稿
2.学生自由汇报发言。
(二)对比引读
1.故园啊,我的故园,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去郊外踏青、放飞风筝。可在这里,有的只是──
2.故园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园,当明月东升的时候,我们一起围坐在庭院里,数着一颗一颗闪闪的星星。可在这里,有的只是──
(3)自主学习,明诗意;
(4)想象诵读,悟诗情;
(5)迁移运用,创诗文。
五、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以上设置的教学目标,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本课的难点,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教法: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根据这一理念,结合本组教材“思乡”这一专题,我将通过情境教学、想象体验、朗读品味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学法:本节课,我设立了“读——悟——写——再读”的学法导向,层层推进教学,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
六、教学设计
时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7分
一、会心诵读,读准词文(预计用时:7分钟)
(一)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指名读
学生展示朗读
会读“更、聒”
齐读
思考,回答老师提问
个别读
齐读
整体把握三首诗之间的联系,利用旧知迁移学习新的知识,以乡愁引入主题,让学生明白本文学习的整体感情基调;让学生质疑,也能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走近文本。
古代教育学家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则自然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得。”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就是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总体把握词文,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奠定基础。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长相思》说课稿
5古诗词三首《长相思》说课稿一、说教材《长相思》是国家统编教材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词。
这样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表达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词的上下两阕开头对仗,“一”字的运用,有连续不绝的含义,使词风缠绵。
“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丈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
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的心理。
夜的静谧更显出了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
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园的温暖、宁静和祥和。
“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乡之意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并背诵。
2、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想象意境,领会诗情,品读诗句,背诵积累语言。
难点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词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学情,下面,我把教法学法融合在一起谈谈本课时采取的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教学本首诗,我通过音乐渲染情境,导语创设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受,并能享受其间的情境,能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体会词人绵绵的思乡情。
统编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相思》说课稿
统编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相思》说课稿教材分析《长相思》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这首词的上阙写出了长途跋涉,远离故乡的情状。
下阕描绘了行程中的夜景,风雪之声将梦境打断。
词中静动结合使得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根据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准确认读“榆、畔、聒“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会写“榆、畔”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长相思》。
3.借助注释,体会词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4.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中,第三个目标指向本课的教学难点,第四个目标指向本课的教学重点。
学习活动设计任务一:知作者,明心声1.引导学生课前通过查阅资料,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作者,了解创作背景。
2.播放视频,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景之中,初步感受作者浓浓的思乡之任务二:读诗文,知词意(一)自主识字,读准字音结合预习清单找出易错音、易错字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
学习多音字“更”。
(二)结合注释,疏通词意1.找出注释以外的,不理解的字词意思。
2.解决难懂词义后结合注释和插图,小组讨论疏通词的大意。
任务三:悟诗情,想画面1.想象“山一程,水一程”描述的画面。
直观感受北京到山海关的地图距离,感受将士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的情景与艰辛。
3.提问行军路上既然这么艰难,为什么到了晚上营帐里的灯还亮着?风雪交加让人辗转难眠,以前的美好画面又浮现在眼前……4.词中只写到“身向榆关”,提问作者的心留在了哪?5.通过圈画的方法找出上阙描写的静态景物,体会作者孤独的内心。
6.下阕中一个“碎”字,给人怎样的感受。
7.提问难道作者的故园真的没有风雪声吗?8.通过圈画的方法找出下阕描写的动态景物,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任务四:拓相思,谈体验。
1.古人喜欢用同一词牌写出不同的词作。
(I)引导学生先看形式,体会写作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相思》说课稿
一、说教材
《长相思》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
中的一首词。
这首词的作者是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为了祖国,毅然
远赴战场。
由于远离家乡,他不禁产生了思乡之情。
于是,他借助
边疆特有的风景,融入自己的思乡情感,写出了这样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成为千古绝唱。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这首词的特点,现在制定教学目标
如下:
1、要求学生能字正腔圆、深情地朗读,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
盾心情,感悟作者天涯行役时的相思之苦与情感之深。
三、教学重点:
1.会认“浣、聒”等6个生字,会写“孙、泊”等6个生字,
掌握“更”这个多音字。
2.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
四、教学难点:
体会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五、说教法学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学情,下面,我把
教法学法融合在一起谈谈本课的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
教学本首诗,我通过音乐渲染情境,导语创设情境,语言描绘
情境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受,并能享受其间的情境,
能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体会词人
绵绵的思乡情。
2、读悟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读中理解,在读
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
学生反复品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在读中想象,在
读中感悟。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五大教学板块:
1、激趣导入
对于诗歌,学生们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导入的时候,我根
据题目直接导入,这样简洁明了,能激发学生兴趣。
2、读诗文,知词意
这个环节我准备分三步:第一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的形式指
导学生把诗读正确;第二步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读得字正腔圆;第三步提升读的要求,从读的实践中要求学生“争取读出你的味道
和感觉来”,不但能读出感觉来,还要能读出作者浓浓的思乡情;
第四步,指导学生读懂词意,指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即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先来读懂词的大意,再小组合作交流,解
决问题。
3、悟诗情,想画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征途”与“故园”,引领学生在吟咏
中放飞想象,感悟“征途”与“故园”的情景与画面,体味作者“身”“心”分离的情感。
4、拓展相思内涵,在情感对话中体验。
为了深入展开“词人为什么身在征途,心系故园?”这个话题的
讨论,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文本的拓展,将纳兰性德《菩萨蛮》
引入课堂。
直面词人的心灵深处,感悟词人的“理想”与“壮志”,体悟到词人因何事离别——是为了保家卫国。
5、布置作业。
让学生课下搜集有关思乡的诗词或歌曲,将其背
一背或唱一唱,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七、板书设计:
身在征途
长相思心眷故园
心系祖国
板书用导图的形式体现出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清楚明了,
让人一目了然,同时对学生理解课文很有帮助。
六、预设教学效果。
由于在课前备课中,我对文本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因此备
课非常充分。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参与度,因此,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