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县山茶花繁殖及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嘉县山茶花繁殖及栽培技术
摘要详细总结了茶花的繁殖技术,并从培育环境、盆土要求、移植换盆、肥水管理、开花调节、摘蕾、花后处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山茶花栽培技术,以期指导山茶花生产。
关键词山茶花;繁殖技术;栽培技术;浙江永嘉
中图分类号s685.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1-0064-01
永嘉县山茶花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茶花的叶片多为革质互生,边缘有锯齿。茶花的叶色及斑纹变化极大。现将其繁殖与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繁殖技术
1.1扦插繁殖
于梅雨季节后的4~5月进行扦插繁殖,土壤温度20~25℃。茶花的插穗可取长度10~15cm,保留2~3片叶子;茶梅的插穗可取长度6~10cm,保留3~4片叶子。剪取后可直接扦插,若留置超过1h以上时,需先行浸水保鲜,于40h内扦插完。扦插入土1/3~1/2深即可。
1.2嫁接繁殖
可于2~3月或6~7月间进行嫁接繁育。茶花的接穗可取上年生(即二年生)的充实枝条,每节留1芽1叶切取,叶部切除仅留1/3即可。砧木必须树势强、生长健壮,在台湾地区多以油茶作为砧木。嫁接方式常用切接、割接、嵌接及靠接等。
1.3高压繁殖
需于梅雨季节后的4~6月进行高压繁育;茶花的高压繁殖可采用环状剥皮方式进行,于表皮与形成层间割剥长1.0~1.5cm的环状皮后,以含水量约85%的水苔包裹,经30~45d后始发根,再经20~30d待发根完全后,即可剪下上盆培育。
1.4播种繁殖
采收即播法于9~11月进行繁殖;春播法的最佳繁殖时期为3~4月,最晚亦可于5~6月进行。采收即播法采种可于每年9~10月,视果实变成茶褐色且未裂开前采收。采收后需使果实阴干并自动龟裂后,即可收取种子。种子采集后需即刻浸水,待种子吸水饱和后,沉入水中者可直接播种,如未沉入水中者可将其硬种壳敲碎后再播种。春播法采种与采收即播法采收方式相同;但需以砂或水苔包裹后放入盆中,上覆稻草或枯叶以免过于干燥,待春天时,将盆内已发根的种子直根切除1/2~1/3后再上盆培育。
2栽培技术
2.1培育环境
宜于半日照、通风良好的凉爽环境下培育,忌炎热、密闭、阴湿或干燥区域栽培。
2.2盆土要求
一般以排水良好、保水透气性佳、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壤土为宜,以砂质壤土60%+腐叶土40%调配使用最为理想。
2.3移植换盆
可在11月至翌年3月间于新芽萌发前移植或换盆。
2.4肥水管理
施肥以骨粉、草木灰、油粕等有机肥为主,并辅施过磷酸钙、氯化钾,其中氮∶磷∶钾为5∶3∶2。开花后可施重肥;5~7月花芽分化期间忌施肥,尤其是氮肥,以免仅萌发腋芽。山茶花喜湿润、排水良好土壤环境,故应适时给水。应防夏季缺水、西晒干燥或建筑物辐射热伤害,当花芽分化时,不可断水、缺水,以免着花不易或引起落花。
2.5开花调节
于9~10月用1%激动素(ga)于花芽边的腋芽处,将腋芽折伤后滴入其腋芽伤口即可;处理后约30d即会开花。此外,利用花芽分化与花蕾形成至开花阶段,辅以27℃的高温处理,促进花芽形成。
2.6摘蕾
茶花的花芽分化期多为6月。摘蕾时需于花蕾如黄豆大小时在
9~11月间进行。摘蕾时每节花芽仅留1个花蕾,且花蕾需朝上,并不可伤及新芽。
2.7花后处理
12月至翌年1月;花后应尽早除去残花,并立即追肥。在枝干基部起仅保留2~3节新芽,其余顶端可去除。4~5月需减少供水,使新芽上生长的枝条不会过分伸长,以免后续花芽分化的花蕾数减少。
2.8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害有糕饼病、炭疽病、白星病、煤病、菌核病、根腐病等。
可用大生水合剂、石灰硫黄合剂、免赖得水合剂、好速杀水合剂等杀菌药剂防治。常见虫害有介壳虫、蚜虫、茶黄蓟马、茶毒蛾、潜叶蛾、象鼻虫、红蜘蛛、避债蛾、天牛、根腐线虫等。可用加保扶、陶斯松、速灭松、加福松、地特松、马拉松、欧杀松等杀虫药剂防治。
3参考文献
[1] 袁颖,李立娜.山茶花的繁殖方法及其栽培技术[j].西昌学
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9-40.
[2] 林施沉.山茶花的生态特征及栽培技术[j].林业勘察设
计,2004(2):45-46.
[3] 黄美珍.山茶花引种栽培技术[j].甘肃林业科
技,2003(2):68-70,78.
[4] 谢红梅,柏劲松.山茶花的栽培管理技术[j].林业实用技
术,2003(3):42.
[5] 赵慧.茶花嫁接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5):81,83.
[6] 李国树,王波,李易洲,等.云南山茶花的露地栽培技术[j].
中国花卉园艺,2008(z1):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