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遥感技术在地质方面的应用
地质勘探中遥感技术的应用
![地质勘探中遥感技术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46ecf5a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2.png)
地质勘探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地质勘探是指对于地壳结构、矿产资源、地下水等研究工作。
在地质勘探工作中,常常需要对大面积地区进行快速的、准确的信息采集,这就需要运用到现代科技手段。
其中,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广泛应用的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中。
遥感技术是一种基于光学、红外、微波等传感器的,通过飞行探测器或地面测量仪器采集目标的电磁波图像信息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获取大面积的图像数据,即使在不可访问的地区也能够进行观测,同时也能够获取高精度的信息。
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主要名称以下几个方面。
1. 矿产资源勘探:遥感技术可以快速采集大范围的矿区图像,利用图像解析度和图像信息,可以寻找未知的矿床,或者判断已知矿床的深度和规模。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从地球表面直接探测到地下的矿床,大大加速了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开发速度。
2. 地质灾害监测:遥感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中。
自动化、低成本、实时更新的遥感信息可以被用于洪水、滑坡、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监测,对于防止人民生命财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 地质信息数据库构建: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地质信息数据库的构建。
基于地球遥感技术的自动化、高效的特点,使得综合地质信息自动处理和强大的数据库构建成为可能,同时也为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提供了更全面的预警和预测。
4. 地质学勘探:遥感技术还可以在地壳运动、构造分析等地质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观测到地表的裂缝和褶皱等构造特征,进而探测地下层的情况;同时,也可以观测到矿震等地震现象,为地球物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
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不仅加速了地质勘探和资源探测,也为灾害预警和科学探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遥感技术的发展。
然而,虽然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其所包含的复杂算法和数据处理需要进行专业开发,同时也需更多地根据应用场景进行调整和完善。
浅析遥感技术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浅析遥感技术在地质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2a205402b160b4e777fcf0e.png)
随着计 算 机 、航 空 、航 天等 科 学技 术 的不 断 发 展 ,遥 感 技术 作 为- -I ' - ] 新 兴 的高新 技术 手 段 ,应 用
于农业 、水利 、灾害监测 、国土资源调查 、地质环 境等多个领域 ,经过大量 的试验与应用验证 ,遥感 技术在地质工作调查 中发挥 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遥 感技术可 以贯穿于地质调查 、监测 、预警 、评估 的 整个过程 。随着遥感技术 向着 “ 高空间分辨率、高 时间分辨率 、高波谱分辨率”的方 向发展 ,以及相
2 . 2 遥感 技术 在 地质 灾害 预报 监测 中的应用 地 质灾 害往 往 对社 会 造成 很 大 的人 员 及经 济 损
失 .因此对 地 质灾 害 的预 报 与灾 后灾 情 的 监测 极 为
等。为 了能够更好地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规划利用 ,
对 水 资 源 的时 空分 布规 律 的研 究 极 为 重要 ,同 时 , 无 法 忽视 地表 水 与地 下水 的联 系而 只对 地 下水 进 行
研究 .结合已有的水文地质信息 ,可以比较准确地
评 价地 下水 资 源 。
3 结束 语
重要 。目前 将遥 感 技术 用 于地 质 灾 害调 查 已经 步 人
全面推广的实用性阶段 。遥感技术在获取信息方面
具有 快速 性 及 时效 性 .能 够满 足 突发 性 地 质灾 害抢 险救 灾工 作 的时效 性要 求 ,所 以应用 遥感 技 术 实施
步 获 取 .这 3个 方 面信 息 的 同步 获取 ,有 利 于 获取
更加精确的 目标信息 ,所以高光谱遥感技术应用 于 遥 感 找 矿 具 有 巨大 的 应 用 价 值 以 及 广 阔 的 发 展 前 景 。因为具有较高的光谱分辨率 ,使得高光谱图像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识别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识别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5ae8594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3a.png)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识别中的应用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地质灾害的频率和规模也在增加,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其中,地质灾害的预警、及时处理和防范是非常重要的,而遥感技术正是一种能够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预警的、高效的技术手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遥感技术对地质灾害进行识别并探讨其应用。
一、遥感技术概述遥感技术指的是通过对地球表面、海洋表面以及其他外空间特定环境特征的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以获取目标区域的数据、通讯、图像和情报。
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包括地球科学、石油勘探、环境监测、航空航天等领域。
而在地质灾害识别和预警方面,遥感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二、地质灾害识别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识别中的作用十分明显。
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等,而这些灾害的特点恰恰符合遥感技术所能够提供的信息。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的数据如植被指数、地形地貌、地下水位、地表污染物等多种指标,这些指标对于地质灾害的识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比如,植被指数可以通过卫星图像监测,并且与大自然的地貌、地形特点相结合,利用遥感技术就可以清晰地识别出潜在地质灾害地区,为接下来的预警、防范工作提供需要的指导性信息。
三、灾害预警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整个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同时,监测到的数据可以实时发送到控制中心,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进而进行地质灾害的预警。
遥感技术可以对地下水位进行实时监测,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从而预判潜在的泥石流等灾害是否会发生,并将提前预警推送至各级应急部门进行相应的处理。
四、应用前景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识别和预警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提高地质灾害的识别和预警的准确率,可通过数据分析精细到亚米级别的扫描,显著提升对灾害发生的预警及及时性。
可以为灾害预防和灾害后救援等方面提供有效信息,提高救援效率,也减少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而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更是为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遥感技术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3b45f9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d.png)
遥感技术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遥感和航空摄影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多时相、多波段的地球表面信息,为水文地质调查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和途径。
本文将探讨遥感技术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分析其在地质勘探、水文监测、地质灾害评估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一、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1. 地形地貌特征提取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地形模型(DTM)等数据,提取地表的地形地貌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等地貌特征,为地质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通过对地形地貌特征的分析,可以识别出地质构造、褶皱构造、断裂带等地质构造信息,为地质勘探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 地质构造解译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表覆盖的植被、土壤、岩层等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解译和分析,可以识别出地质构造、岩性、矿化蚀变等信息,为地质勘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
特别是在矿产勘探领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遥感图像的解译,识别出潜在的矿产资源分布区域,为矿产勘探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见。
1. 地表水体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遥感图像,识别出地表的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信息,从而实现对地表水体的监测和调查。
通过对地表水体的监测,可以实现对水体的面积、深度、水质、水量等信息的获取,为水文监测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2. 土壤湿度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微波遥感数据,实现对地表土壤湿度的监测。
通过对土壤湿度的监测,可以实现对农田的农作物生长情况、土壤的墒情状况等信息的获取,为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2. 地质灾害评估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多时相的遥感图像,实现对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损失程度等信息的评估。
通过对地质灾害的评估,可以实现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危害程度等信息的获取,为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遥感技术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地质勘查中遥感技术的应用现状
![地质勘查中遥感技术的应用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62ae4098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9.png)
地质勘查中遥感技术的应用现状在当今的地质勘查领域,遥感技术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它犹如一双“千里眼”,让我们能够从宏观的角度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地质结构和特征。
遥感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直接接触目标物体,利用传感器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解释,从而获取目标物体的特征和状态。
在地质勘查中,遥感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工具。
从应用范围来看,遥感技术在矿产勘查、地质构造研究、地质灾害监测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矿产勘查中,遥感图像可以帮助地质工作者识别出与矿产有关的地质特征,比如特定的岩石类型、地层结构和蚀变带等。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分析,能够缩小勘查范围,提高找矿的效率和准确性。
地质构造是地质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而遥感技术在这方面也表现出色。
它能够清晰地显示出大规模的地质构造,如褶皱、断层等。
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解译,可以了解地质构造的形态、规模和展布方向,为研究地质演化历史和构造运动提供重要的依据。
在地质灾害监测方面,遥感技术更是大显身手。
例如,对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遥感可以快速获取大面积的地表信息,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区域,为灾害预警和防治提供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遥感技术所采用的数据源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常见的有航空遥感、航天遥感以及地面遥感等。
航空遥感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获取详细的地质信息,但成本相对较高,覆盖范围较小。
航天遥感则能够实现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成本相对较低,但空间分辨率可能稍逊一筹。
地面遥感则可以针对特定区域进行高精度的测量和监测。
不同的遥感数据源各有优缺点,地质工作者会根据具体的勘查任务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源和遥感技术手段。
比如,在大范围的区域地质调查中,可能会优先选择航天遥感数据;而对于小范围的重点矿区勘查,则可能会结合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以获取更精确的地质信息。
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49999c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6.png)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摘要】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监测、预警、评估、救援和防治等方面的应用,可以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类地质灾害。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帮助识别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变化趋势,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实现地质灾害的预警和预测,提前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灾害风险。
在灾害发生后,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快速准确的灾情评估和影响分析,指导救援工作和资源调配。
遥感技术还可以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有助于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地质灾害、遥感技术、监测、预警、评估、救援、防治、重要性、发展前景1. 引言1.1 地质灾害简介地质灾害是由地质作用和自然因素造成的对人类生活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突发事件。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等。
这些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难以预测性,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地质灾害的发生一般是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危险性的灾害。
地质灾害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严重的影响,因此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评估、救援和防治显得至关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起着关键性作用,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地质灾害的动态信息,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灾害,评估灾害风险和损失,指导灾害救援和防治工作。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应对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1.2 遥感技术概述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飞机、无人机等遥感平台获取地球表面特征信息的技术。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多频谱、多时相的影像数据,实现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评估、救援和防治工作。
遥感技术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可以获取到人类难以到达或无法观测到的地区的信息,为地质灾害研究和防范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
遥感技术在煤田地质勘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煤田地质勘测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4736e2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c.png)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煤田资源调查与评估
遥感技术能够快速获取大面积的煤田 资源分布信息,通过遥感影像的解译 和分析,可以确定煤田的边界、煤层 厚度、煤炭质量等关键参数。
结合GIS技术,可以将煤田资源数据 与其他地质信息进行整合,建立煤田 资源数据库,为资源评估和规划提供 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在煤田地质勘测中的挑战与机遇
数据处理和分析技
术
随着遥感数据的不断积累,需要 发展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 ,以提取有用的地质信息。
跨界融合与协同创
新
推动遥感技术与地质勘测、地球 物理、地球化学等领域的跨界融 合,形成多学科交叉的创新体系 ,提升煤田地质勘测水平。
政策支持和人才培
养
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培养 具备遥感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的 复合型人才,为煤田地质勘测领 域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遥感技术在煤田地质勘测中的未来展望
技术创新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未来将有更先 进的卫星和航空设备用于煤田地质勘 测,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智能化发展
遥感技术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 进技术结合,实现智能化分析处理, 提高地质勘测的效率和精度。
应用拓展
遥感技术不仅应用于煤田地质勘测, 未来还可能拓展到其他矿产资源的勘 探和环境保护等领域。Fra bibliotek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5
结论
遥感技术在煤田地质勘测中的重要性
高效性
遥感技术能够快速获取大面积的煤田 地质信息,提高了地质勘测的效率。
准确性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和航空设备获取高 分辨率影像,能够更准确地识别煤田 的地质构造和煤层分布。
遥感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遥感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41ff365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7.png)
遥感数据处理
1 数据预处理:对遥感数据进行几何校正、辐射校正等处理 2 数据融合:将多源遥感数据进行融合,提高数据质量 3 特征提取: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遥感数据的特征信息 4 信息提取:根据特征信息进行地质信息的提取和分析 5 数据可视化:将提取的地质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便于分析和理解 6 数据管理:对遥感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共享,提高数据利用率
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地球表面 的信息,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支持。
遥感的分类
01
主动遥感:通过 向目标发射电磁 波,接收反射信
号进行探测
02
被动遥感:通过 接收目标自身发 出的电磁波进行
探测
03
光学遥感:利用 可见光、红外、 紫外等电磁波进
行探测
04
微波遥感:利用 微波进行探测, 具有穿透云雾的
遥感地质解译
01 遥感影像分类:根据地质特征 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
02 地质构造分析:通过遥感影像 分析地质构造特征
03 矿产资源勘探:利用遥感技术 寻找矿产资源
04 地质灾害监测:通过遥感技术 监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
3
遥感在地质调查 中的优势
高效性
数据获取快:遥感技术 可以快速获取大量数据,
节省时间。
自动化程度高:遥感技 术可以实现自动化处理 和分析,减少人工操作。
01
覆盖范围广:遥感技术 可以快速覆盖大面积区
域,提高调查效率。
02
03
分辨率高:遥感技术可 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
提高调查精度。
04
准确性
01
04
遥感技术可以分析地质构 造和矿产资源分布,为地 质调查提供科学的依据。
03
遥感技术在矿山地质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矿山地质测量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d2a0b6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7d.png)
遥感技术在矿山地质测量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其中包括矿山地质测量。
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地面、大气、水体等景物的电磁波辐射信息,可以进行远距离无接触式观测,因此在矿山地质测量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本文将从遥感技术在矿山地质测量中的应用现状、应用方法及技术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研究。
一、遥感技术在矿山地质测量中的应用现状1.1 遥感技术在矿山勘探中的应用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航拍、卫星拍摄等方式获取矿山区域的高分辨率影像,进而对矿山的地质构造、岩性分布等情况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
这对于矿山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矿山的选址确定、矿床的定位等提供决策支持。
1.2 遥感技术在矿山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矿山开采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着大量的土地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矿山区域的植被覆盖情况、水体变化情况等,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提供监测数据,以便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
1.3 遥感技术在矿山安全监测中的应用矿山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及开采作业的不可预测性,常常会导致矿山发生安全事故。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地形变化、地表位移等监测手段,实现对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的快速探测,以提高矿山的生产安全性。
以上种种应用现状充分说明了遥感技术在矿山地质测量中的重要作用,正成为矿山地质测量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二、遥感技术在矿山地质测量中的应用方法2.1 遥感影像处理技术遥感影像处理是遥感技术的重要环节,包括遥感影像的预处理、信息提取、数据分析等多个环节。
在矿山地质测量中,可以通过遥感影像处理技术,提取出矿山区域的地貌、植被覆盖、水体分布等信息,为地质测量提供数据支持。
2.2 遥感数据融合技术遥感数据融合技术是指将来自不同传感器、不同波段的遥感数据进行融合,以获取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
在矿山地质测量中,可以将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提高矿山地质信息的获取效率和准确度。
2.3 遥感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遥感技术虽然可以获取大范围的矿山地质信息,但在特定地质问题的研究中,仍然需要与地面调查相结合。
地质勘查中的新兴技术应用研究
![地质勘查中的新兴技术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b8f415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0.png)
地质勘查中的新兴技术应用研究地质勘查是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研究和调查的工作,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有关地下资源、地质结构和地质过程的信息,为资源开发、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兴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地质勘查工作带来了更高的效率和更准确的结果。
一、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等平台获取地表的电磁波信息,从而对地质体进行探测和分析。
它具有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强、信息丰富等优点。
在地质勘查中,遥感技术可以用于识别地质构造。
不同的地质构造在遥感图像上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如褶皱、断层等。
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快速了解区域地质构造格局,为进一步的勘查工作提供指导。
遥感技术还能用于矿产勘查。
一些矿产资源在地表会形成特定的蚀变带,这些蚀变带在遥感图像上具有独特的光谱特征。
通过对这些光谱特征的分析,可以圈定潜在的矿产分布区域,缩小勘查范围。
此外,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实时监测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为灾害预警和防治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新发展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利用物理学原理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分布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新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地质勘查中得到了应用。
例如,高精度重力勘探技术能够更精确地测量地球重力场的微小变化,从而探测地下密度不均匀的地质体,如隐伏岩体、盐丘等。
电磁法勘探技术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瞬变电磁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等在探测深部地质结构和寻找深部矿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它们可以穿透较厚的覆盖层,获取地下深处的地质信息。
地震勘探技术不断提高分辨率和探测深度,使得对地下地质结构的成像更加清晰和准确。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能够全方位地展示地下地质体的空间分布,为地质勘查和矿产评价提供更详细的依据。
三、地质信息系统(GIS)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地质信息系统是用于管理和分析地质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浅谈遥感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浅谈遥感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a1bb023bd64783e09122bc6.png)
动的规律 , 用推理法 , 判断某一地物或现象的属性 。
在实 际解 译 中 , 述 各 种 方 法 相 互 交 织 在 一 起 不 可 分 割 。 由 围, 上 研究其规律等 。 沉积岩具有成层和层面单 一均匀 , 层理整齐稳
此 ,应用 于地学环境研 究的图像 解译 是一个需 要反复思考的 、 逐 定 的特点 , 这也是它的主要影像特征 。 岩 要 内容有 如 外 验 证 才 能 确 认 。 下 四个方面 :研究各种地质体 和地质现象在各
类遥感 图像上 的影像特征 。包括形态特征 和波
遥感图像上 的信 息是 十分丰富的。在解 译工作中 , 一方面应
谱 特征 。地质体 和地质现象在各类遥感 图像上 十分仔细地从图像上发现 、 判别和追索有关 的信息 ; 另一方 面 , 在 的形态特征 、波谱特征 以及 由某些特定 的形态 解译图上应该区别直接判译 的、 确定无疑 的现象和推 测的现象 。 和色调有规律 地组合起来 的某种组合 特征 , 是 遥感方法识别各种地 质体和地质现象的基础。
地物和地质体各 自都具有一定 的形状 、 大小和光谱 特性 等属 性, 这些 属性 与各种事物如 水系 、 地貌 、 植被 、 土壤 等存在着密切 的联 系。因此 , 图像解译 时应从各 方面考虑 与该地物 和地质体 在
, 耳
二、 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
( ) 质地 貌解 译 的 方 法 一 地 有联系的各种 因素。 直接判 别法 :根 据经验和解译标 志直接 判 三、 地质 判读
4应进 行 必 要 的量 测 和 统 计 .
对某些地质地貌要素 , 如构造面产状 、 层厚 度 、 岩 断裂构造统
根据地质体和地质现象 的影像特征对遥感 计以及阶地高度 、 沟谷深宽 比、 沟谷 密度 等地貌要 素 , 应尽可能多 图像进行分析解译和必要 的实地验证 。在遥感 做些必要的量测 和统计 , 以提高解译程度 。 r] 图像 上识别及量 测各种地质体 和地质 现象 , - 这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16dc159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76.png)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引言地质灾害是自然界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对人类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因此,准确地识别、监测和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变,对于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远距离观测、超高精度的技术手段,具备了识别、监测和预测地质灾害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一、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识别中的应用1.岩体裂缝识别岩体裂缝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形态,对于岩石的稳定性和固结性有很大的影响。
遥感技术的高分辨率传感器可以捕捉到地表的微小细节,如岩体表面的垂直位移和断裂面。
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可以准确的识别岩体裂缝的位置和演化趋势,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滑坡识别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现象,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识别滑坡的发生和演变。
遥感数据中的高分辨率影像可以提供滑坡形态、区域和幅度的详细信息,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的影像可以观察滑坡的位移和速度。
此外,遥感数据还可以通过遥感雷达或合成孔径雷达测量滑坡区域的地表形变和变形量,进一步深入地研究滑坡的机理和演化规律。
3.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对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多时相影像可以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并且通过研究地质灾害和地下水位之间的关系,可以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变。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测量影像中的地表反射率和波长,来评估地下水位的深度和水质等水文指标,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二、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1.岩体位移监测地质灾害中的岩体位移是灾害发生前的预兆之一。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高质量、高时空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可以实时监测和测量岩体的位移。
遥感技术的短时序监测能力可以提供岩体位移的详细信息,如位移速度、位移量和位移方向等,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
2.地表沉降监测地表沉降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形态,对于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等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遥感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遥感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b2d1e19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7d.png)
遥感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遥感测绘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在地质勘探领域中,遥感测绘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地质勘探的基本概念入手,逐步介绍遥感测绘技术的应用以及其在地质勘探中的意义。
地质勘探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对地球内部构造和物质组成进行探测的一门科学。
常用的勘探方法包括地震勘探、地磁勘探、电磁法勘探等。
这些传统的勘探方法具有局限性,比如成本高、工作量大、时间耗费等。
而遥感测绘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勘探手段,能够在不进入地下的情况下获取地质信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盖范围广等优势。
遥感测绘技术主要利用卫星、飞机等平台搭载的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的特征进行观测和记录。
这些传感器包括光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等,通过接收地面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可见图像或数据。
通过对这些图像和数据的分析,地质学家能够揭示地下构造、矿产资源分布以及灾害风险等重要信息。
遥感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它可以帮助地质学家发现新的矿产资源。
通过对地表影像的解译,能够发现潜在的矿床和矿藏。
例如,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观测到地表的石层或岩脉的出露情况,进而判断潜在的矿产资源分布区域。
此外,通过分析地表植被或土壤的反射特征,也可以推测地下可能存在的矿藏类型。
其次,遥感测绘技术还可以对地下构造进行研究。
地质构造是指地球上形成的各种构造体系,如断裂、褶皱、隆起等。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表上地形起伏、河流分布、湖泊形态等地形信息,进而推测地下的构造情况。
例如,通过卫星图像的高程数据,地质学家可以绘制出数字地形图,从而了解地下地质构造的状况,为后续的地质勘探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此外,遥感测绘技术还可以用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预警。
地质灾害指各种地质现象造成的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地表的形变、沉降等情况,并结合其他数据和模型进行分析,评估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
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040379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56.png)
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地质勘探是指通过对地球内部结构、岩石组成、矿产资源等进行调查和研究,以寻找矿产资源、判断地质灾害危险性等。
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获取地表和大气的电磁波能量,并对其进行解译和分析来获得地球物体信息的技术。
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勘探效率和准确度。
本文将重点探讨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一、矿产资源调查矿产资源调查是地质勘探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调查和研究地球内部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可以为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而传统的地质勘探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效率低下。
而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通过遥感卫星、无人机等手段进行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图像采集,可以快速获取大量的地物信息。
同时,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处理和解译,可以识别出地表的矿物反射特征,进而判断矿产资源的可能分布区域。
这样可以提高矿产资源调查的效率和准确度,为后续的矿产资源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二、地质构造研究地质构造研究是地质勘探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地球内部构造特征的研究,可以揭示地壳运动规律、预测地震和地质灾害等。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表的高分辨率图像,通过对图像进行解译和分析,可以获取更详细的地表信息。
例如,可以通过遥感图像中的地表起伏度、断裂带、抬升带等特征,进行地质构造的判断和研究。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地质构造研究的效率和准确度,为地震预测和地质灾害防范提供科学支持。
三、岩石成分分析岩石成分分析是地质勘探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岩石成分的分析,可以了解岩石的组成、形成过程等信息,为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而传统的岩石成分分析需要进行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耗时耗力。
而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地表的光谱信息来判断不同岩石的成分。
不同的岩石在电磁波谱上有不同的反射特征,通过对遥感图像中的光谱曲线进行分析和解译,可以识别出不同岩石的成分特征。
这样可以提高岩石成分分析的效率和准确度,为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四、地下水资源调查地下水资源调查是地质勘探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查和评估,可以为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eb7163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b.png)
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于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而资源大多数都隐藏在地底下,为此我们需要开展地质勘探,以找到地下的矿藏、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而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领域中的应用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
一、遥感技术及其原理遥感技术是指通过航天器、飞机等遥感平台获取地面信息,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作图等,以达到了解地球表面环境和地理现象的方法。
遥感技术主要有光学遥感、雷达遥感、卫星导航等。
这些技术能够获取地表的物理、化学、生态等信息。
光学遥感是指利用光学仪器来获取反射、透射和辐射等信息,包括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等。
这种技术可以获取地面的形态、地貌、植被、水文等信息。
而雷达遥感是利用雷达仪器向地面发射微波,在回波和辐射信号中获取地面信息的手段。
这种技术适用于天气不好、夜晚等环境,并且可以获取地面深层信息。
卫星导航是指利用卫星定位系统来获取地面位置等信息,不仅可以在空中获取数据,在地下也可以通过探测器获取相应数据,为地质勘探提供数据支撑。
二、1.地质勘探中的地形分析地形分析是一种将高程数据等遥感数据与地形数据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实现重建三维地形模型,并进行地形分析、地貌研究等。
在地质勘探中,地形分析被广泛应用于矿产勘察、地震灾害分析、建筑工程规划等领域。
2.区域地球化学发现地球化学勘查是常用的矿产勘查方法之一。
该方法是通过研究地球化学元素的空间分布和浓度,进而揭示矿产的分布规律和地质构造。
而遥感技术与地球化学勘查结合,可以实现区域地球化学发现。
即通过遥感获取的多维数据,结合地球美化学数据,为地质勘探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3.矿产资源勘查矿产资源勘查是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珍贵矿物等矿产资源的勘查。
而遥感技术可以获取的数据包括:遥感图像、数字高程模型、地面物理数据、卫星热成像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被用于资料库的生成,随后进行特征提取与数据分析。
4.非常规能源勘查非常规能源遥感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非常规能源地球物理特征的方法。
地质勘探中的遥感技术应用
![地质勘探中的遥感技术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b5f8e6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5.png)
地质勘探中的遥感技术应用地质勘探是指通过对地壳构造、地层、矿床、矿化带等地质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和系统研究,以揭示地壳内部物质组成、构造变形和矿产资源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而遥感技术则是指利用人造卫星、航空器、无人机或其他遥感平台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手段。
将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勘探中,可以大大提高勘探效率和准确度,为矿产资源的寻找和评价提供重要支持。
一、遥感技术在矿产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在矿产资源调查中,遥感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矿产地质调查:通过对地表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出矿山、露天采矿场、矿石储量等地质要素,从而为矿产地质调查提供重要参考。
2. 矿产资源评价: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整个矿产资源区域的地表信息,包括地貌、植被、水文等多个方面的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综合,可以评估矿产资源的潜力和价值,为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3. 矿产环境监测:矿产勘探和开发活动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露天矿和矿山排放物的治理问题。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矿产资源开发区域的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和识别环境敏感区域,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塌陷、地面沉降等多种形式,它们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断层监测:通过对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变形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监测断层的活动情况,为地震和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2. 地质灾害评估: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地质灾害发生区域的影像数据和地表信息,包括植被状况、水文特征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综合,可以评估地质灾害的规模、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为防治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3. 灾后恢复与重建:遥感技术不仅能够对地质灾害本身进行监测和评估,还可以用于灾后的恢复与重建工作。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对比分析,可以及时掌握受灾区域的变化状况,为灾后的重建和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f9ddd0c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da.png)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地质过程或人为活动导致的地表、地下发生的、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破坏的现象。
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高、危害严重,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
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航空或卫星的感应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方法。
通过对不同波段的电磁辐射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获取包括光谱信息、空间分布、形状特征等多种信息,进而对地质灾害进行预警和监测。
首先,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辅助地质灾害的预警工作。
例如,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可以利用卫星遥感图像获取该地区的地貌、植被、地下水等信息,建立地质灾害预警模型。
通过与历史灾害数据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地表突变和其他潜在威胁因素,为灾害的有效预防和避免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遥感技术的多源数据融合能力可以提高地质灾害识别和监测的精度。
遥感数据可以来自不同的传感器,包括可见光、红外、雷达等,这些传感器能够提供多方面的地表信息。
通过将多源数据进行集成和处理,可以获取更全面、更准确的地质灾害信息。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地面裂缝分布图,判断地质构造强度和稳定性,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支持。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连续观测地表变化,及时掌握地质灾害演化过程,为应急救援和灾后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比对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可以监测地质灾害过程中地表的变化,如地表下陷、山体滑坡、水库泄洪等。
这些信息可以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提高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的效率。
最后,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还可以促进科学研究和决策支持。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大量地理信息可以用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预测模型的建立。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辅助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减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总之,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手段和视角,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复杂地区的地质灾害监测和预测。
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775c2d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8.png)
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尤其是在地质矿产勘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卫星遥感技术是现代遥感技术中的重要分支,其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等特点使得它成为地质矿产勘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简要介绍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一、遥感技术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意义地质矿产勘查是指通过对地表、地下及其它地球系统进行分析和探测,获取地质、地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相关信息的过程。
这些信息是评估地质矿产资源潜力和勘探储量的关键所在。
传统的地质勘探技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投入,而且勘探范围有限,效率低下。
借助现代遥感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数据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信息、全天候观测等优势,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意义。
二、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1. 地质调查和矿床勘查卫星遥感数据可通过各种途径解译,以获取矿产有利地带、岩层、脉体、丧失交代带、断层、伟力垫等有益信息,从而辅助矿产成因研究和探测。
例如,图像解译水平和谷线宽度等,可以使矿床受损区域进行估值分析,有效地同化地球科学所亲密的一些领域数据,为地质调查和矿床勘查提供有力支持。
2. 地形、地貌分析地形、地貌对于包括矿产资源在内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从高空角度获取地球表面丰富的地形地貌数据,包括地形高度、坡度等相关特征,从而反映区域内的成分、结构和演化序列。
此外,并且构建出直观具体的高程模型,矿产在形成和分布过程中有很大的影响,具有调查环评和野外造图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3. 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地质灾害对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特别是在矿山和工程如隧道工程中更是如此。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提供高精度、遥感、三维全局监测矿山等人类工程活动区域。
同时,卫星遥感技术还可对地区内的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测,及时提醒有关部门和群众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遥感技术在地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地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e410c3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fa.png)
遥感技术在地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地学领域是研究地球系统的学科,涉及地球的物理特征、地质、地貌、水文环境、气候、生态等方面,由于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地学研究常常需要借助于遥感技术进行观测与研究。
遥感技术是通过获取地表、大气和水体等目标的“图像”和数据,对其进行处理分析,获得地球表面性质和信息的一种技术和方法。
在地学领域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使用。
一、遥感在地质研究中的应用在地质学中,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图像、航空照片等手段获取地表的多种信息,如地形、构造、岩性、矿床等。
这些信息的获取对于资源勘查和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以石油勘探为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图像和航空照片获取地表沉积地层的分布、运移路径和有利沉积条件,从而为石油勘探提供依据。
在地震研究中,遥感技术可以对断层、地表位移等现象进行观测,为地震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二、遥感在地形研究中的应用地球表面的地形起伏是地球表面上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也是人们进行自然环境分析与研究的重要依据。
遥感技术通过对卫星图像、航空照片等数据的分析,可以获得高精度的地形数据。
地形数据的获取对于水文模拟、洪水预报、土地利用规划、地表沉降、地质灾害等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气候变化等方面,基于地形数据的气候模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遥感在水文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水文是研究地表水循环、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的学科。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图像、航空照片等手段获取水资源和水环境相关的信息,如湖泊、河流、冰川、水库等,还可以获取土地利用、植被分布等信息。
基于遥感数据的水文模型和水资源评估方法,成为了当前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的重要工具。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水库、河流的水位、水温、水质等进行监测和预测,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四、遥感在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生态环境是指生态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表植被生态系统和动物栖息环境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如森林覆盖度、草地表面积、沙漠化过程、沙尘暴频率等,基于这些数据,可以构建生态环境模型,为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领域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领域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32ceee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1.png)
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领域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遥感技术是通过利用卫星、航空器等进行对地球表面的观测,获取地表信息和数据,以及识别和解释地表特征的一种技术。
在地质勘探中,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和数据,可以有效地帮助地质工程师和勘探师找到矿物资源的分布和分布规律,从而大大提高勘探效率。
一、遥感技术的原理遥感技术是利用人造卫星、航空器、无人机等技术对地球表面进行全面观测,获取地表信息和数据,并使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这些信息的一种技术。
这些信息包括地面温度、植被覆盖、地表形态等,可以通过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手段进行分析和识别,从而帮助地质工程师和勘探师找到矿物资源的分布和分布规律。
二、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1. 地质勘查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观测,获取地表上的各类信息,包括岩石的物理特征、形态等。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计算机处理和分析,快速识别矿物资源的分布和分布规律,从而指导地质工程师和勘探师进行勘查。
2. 矿物勘探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观测,获取地表上的各类信息,包括矿物的物理特征、形态等。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计算机处理和分析,快速识别矿物资源的分布和分布规律,从而指导地质工程师和勘探师进行矿物勘探。
3. 非金属勘探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观测,获取地表上的各类信息,包括非金属矿物的物理特征、形态等。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计算机处理和分析,快速识别非金属矿物资源的分布和分布规律,从而指导地质工程师和勘探师进行非金属勘探。
三、遥感技术的优势1. 客观性高遥感技术能够直接对地面进行观测,获取客观的数据和信息,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干扰,保证了勘探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覆盖范围广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航空器等手段对地球表面进行全面观测,能够覆盖辽阔的区域,快速获取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助力地质勘探。
3. 勘查成本低传统的地质勘查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而遥感技术减少了对工程师、勘探师等人力资源的消耗,同时减少了物料和器材等的使用成本,使得勘查成本大大降低,提高了勘查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遥感技术在地质方面的应用遥感技术是太空时代的一项高新技术。
遥感影像可以全面、客观地记录地表综合景观的几何特征,遥感图像不仅可以获得地表景观的形态、分布特征组合,而且还可以获得物质的成分和结构等,进而实现地物识别的目的。
随着遥感技术的推广,遥感地质技术人员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和提高。
标签:遥感地质1遥感地质的概念及发展历史1.1遥感地质的概念遥感是“遥感技术”的简称。
用各种仪器,从远距离探查、测量或侦察地球上、大气中及其它星球上的各种事物和变化情况,这种与目标不直接接触而获取有关目标的、信息的技术方法称遥感。
遥感地质又称地质遥感,是综合应用现代遥感技术来研究地质规律,进行地质调查和资源勘察的一种方法。
它从宏观的角度,着眼于由空中取得的地质信息,即以各种地质体对电磁辐射的反应作为基本依据,结合其他各种地质资料及遥感资料的综合应用,以分析、判断一定地区内的地质构造情况。
遥感技术系统,一般由遥感仪器(传感器)、运载工具(遥平台)、地面管理和数据处理系统以及资料判译和应用机构等四个部分组成。
按运载工具的类型,遥感技术可分为地面遥感、航空(机载)遥感和航天(星载)遥感等。
1.2遥感地质的发展历史1960年,地理学家普鲁特首先提出这一术语。
遥感技术是六十年代以来在航空摄影、航空地球物理测量等方法基础上,综合应用空间科学、光学、电子学及计算机技术等最新成果而迅速发展起来的。
现阶段的遥感技术仍以地球(包括大气圈)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是利用各种物体反射或发射电磁波的性能,由飞机、火箭、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运载工具上的各种传感仪器,从远距离接收或探测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从而获得多方面的情况和动态资料。
由于这种方法具有覆盖面积大、获取情报速度快、受地面障碍限制小,并能在短时期内连续、反复进行观测等优点,因而在探测自然资源、监视环境动态变化、气象观测、军事侦察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1.3遥感地质工作的基本内容及应用范围遥感地质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地面及航空遥感试验,发挥适用于地质找矿、地质环境的遥感系统,进行图像、数字数据的处理和地质判释。
遥感地质需要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电磁辐射理论、现代光学和电子学技术以及数学地质的理论与方法,是促进地质工作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技术领域。
遥感地质在地质方面的应用主要有地质制图、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及环境、工程、灾害地质调查研究等。
遥感图像相当于一定比例尺缩小了的地面立体模型。
它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各种地物(包括地质体)的特征及其空间组合关系。
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包括对经过图像处理后的图像的地质解释,是指应用遥感原理、地学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以目视方法揭示遥感图像中的地质信息。
遥感图像地质解译的基本内容包括:(1)岩性和地层解译。
解译的标本有色调、地貌、水系、植被与土地利用特点等。
(2)构造解译。
在遥感图像上识别、勾绘和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形迹的形态、产状、分布规律、组合关系及其成因联系等。
(3)矿产解译和成矿远景分析。
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解译工作。
在大比例尺图像上有时可以直接判别原生矿体露头、铁帽和采矿遗迹等。
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利用多波段遥感图像(尤其是红外航空遥感图像)解译与成矿相关的岩石、地层、构造以及围岩蚀变带等地质体。
除目视解译外,还经常运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矿产信息。
成矿远景分析工作是以成矿理论为指导,在矿产解译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将矿产解译成果与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查资料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圈定成矿远景区,提出预测区和勘探靶区。
利用遥感图像解译矿产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找矿手段。
2遥感在地灾领域的应用2.1发展概况感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调查,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
在国外,开展得较好的有日本、美国、欧共体等。
日本利用遥感图像编制了全国1/5万地质灾害分布图;欧共体各国在大量滑坡、泥石流遥感调查基础上,对遥感技术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指出了识别不同规模、不同亮度或对比度的滑坡和泥石流所需的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遥感技术结合地面调查的分类方法,可以用GPS测量及雷达数据,监测滑坡活动可能达到的程度。
中国利用遥感技术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起步较晚,但进展较快。
中国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是在为山区大型工程建设或为大江大河洪涝灾害防治服务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80年代初,湖南省率先利用遥感技术在洞庭湖地区开展了水利工程的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调查工作。
有关单位先后在雅砻江二滩电站、红水河龙滩电站、长江三峡工程、黄河龙羊峡电站、金沙江下游落渡、白鹤滩及乌东清电站库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区域性滑坡、泥石流遥感调查;从80年代中期起,又分别在宝成、宝天、成昆铁路等沿线进行了大规模的航空摄影,为调查地质灾害分布及其危害提供了信息源。
90年代起,在主干公路及铁路选线,如京九铁路沿线等也使用了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技术。
90年代末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省级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工作中,各省(区)都设立了专门的中小比例尺“地质灾害遥感综合调查”课题,主要是识别地质灾害微地貌类型及活动性,评价地质灾害对大型工程施工及运行的影响等。
特别是近年在重大工程论证中,都开展了工程地质遥感调查工作,如杭州湾跨海大桥、向山港跨海大桥等。
经过实践,摸索了一套较为合理有效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方法,即利用遥感信息源,以目视解译为主,计算机图像处理为辅,将重点区遥感解译成果与现场验证相结合,并利用其它非遥感资料,综合分析,多方验证。
传统的遥感地质以大的岩性构造、隐伏体为识别目标,由于早期的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和波譜分辨率都比较低,而一次成像覆盖面积较大(如LandSat TM 一景覆盖范围为185 km×185 km),对于地表宏观构造特征可以很好的表现。
早期的遥感地质主要任务是识别大的岩性构造、隐伏体(影像中的线性体、环形体),进行区域性构造解释及隐伏断裂构造识别。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地貌构造目视解译、地质动力解译分析以及地质指示模拟。
其中遥感地貌构造目视解译发展最成熟、应用范围也最广。
而地质动力解译分析和地质指标模拟工作基础相对薄弱,正处在探索与发展之中。
而随着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高光谱遥感数据具有成百个波段,光谱分辨率达10nm,使得其在盐矿识别和地质矿物识别填图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2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的必要性2.2.1 地质灾害的日益严重要求采用当代高新技术开展调查工作人口、资源、环境与灾害是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
人口的不断增长,导致了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人类活动空间和规模的迅速增大及对资源的过量开采,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引起了一系列自然灾害。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地质灾害占有重要的比重。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发展中国家每年由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5%以上。
在我国灾害及其所导致的环境问题中,据估计由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约占整个灾害损失的35%。
其中崩塌、滑坡、泥土流及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浅表生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约占55%。
这些灾害的一次性规模虽小于地震、洪涝灾害等,但其发生频度和涉及范围则远远高于和广于这两种灾害,一年的总损失约200亿元。
我国从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和从云贵高原向长江中下游平原过渡的两个大陆坡度带范围内,仅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所发生的一次性伤亡人数在数十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在数千万元以上的灾难性崩滑事件就达十余起,仅这些灾害所造成的人民生命损失已超过千人,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事后善后处理及整治费用则高达近十亿元,而由于灾害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所产生的间接损失则更是无法估量。
地质灾害已经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阻碍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利用当代高新技术加大对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和防治,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2.2.2地质灾害的突发性与救灾的迫切性要求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调查暴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催化剂。
暴雨的冲刷、淋漓和渗透,一方面降低了岩土体的抗剪强度,特别是降低地质体结构面的抗滑强度,使其发展成为滑动面和崩塌界面;另一方面增加了岩土体的自重、并增大了地下水的动压力和静压力,进一步降低了斜坡的稳定性,进而诱发滑坡。
另外,崩塌体和滑坡体在高强度水流作用下形成泥石流。
由此可以看出,地质灾害多发生于暴雨天气,常具有突发性特点。
一般地,暴雨多呈面型分布,因此,由暴雨引发的地质灾害也相应地大多表现为区域性,且多形成地质灾害链。
这种在暴雨恶劣天气下突发的地质灾害,若用传统的调查方法,不仅因为大面积调查难以做到实时性,也难以保证真实性和准确性。
但是,卫星遥感中的“星载雷达技术”具有穿透云雨特点,不受天气条件影响。
利用星载雷达可以实时而准确的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
遥感对地观测技术是当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0世纪末几年开始执行的“对地观测系统(EOS)”计划的主体。
它具有时效性好、宏观性强、信息量丰富等特点。
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可以准确地监测地质灾害体的形变与蠕动情况,从卫星遥感图像上可实时或准实时地反映灾时的具体情况,监测重点灾害点的发展演化趋势,增强地质灾害发生的预见性。
因此,为了能及时地调查地质灾害状况,为抢灾与救灾工作提供准确资料,根据国民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地质灾害调查中采用遥感技术这一先进手段,是尤为必要的,这也是现代高新技术应用发展的必然趋势。
2.3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的可行性2.3.1 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技术经验的积累国内外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技术方法主要是在上世纪最后20年发展起来的,现已基本形成了规范化的技术流程,在地质灾害遥感判读、分类及制作相应的图像方面都取得了较成熟的经验。
2.3.2 遥感技术特点为有效地进行地质灾害调查提供了可能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受制于地层岩性、构造展布、植被覆盖、地形地貌以及大气降水强度等要素。
一般情况下,岩性脆弱、构造发育、植被稀疏、地形陡峻的地段,在强降水过程中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遥感技术有宏观性强、时效性好、信息量丰富等特点,不仅能有效地监测预报天气状况进行地质灾害预警,研究查明不同地质地貌背景下地质灾害隐患区段,同时对突发性地质灾害也能进行实时或准实时的灾情调查、动态监测和损失评估。
因此,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中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2.3.3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是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的强有力技术支持空间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20世纪发展最迅速的科学技术。
就空间技术而言,光机扫描遥感仪器的实验成功(代替了摄像管技术),是空间光学-传感器技术发展的转折,它解决了从空间获取可见光和红外两个重要电磁波段数据的关键技术性问题,也为遥感技术提供了更宽波段范围内的服务。
2.4地质灾害遥感调查内容分析2.4.1孕灾背景调查与研究研究表明,地质灾害的孕灾背景主要有如下8种因子:①时日降水量;②多年平均降水量;③地面坡度;④松散堆积物的厚度及分布;⑤构造发育程度(控制岩石破碎程度和稳定性);⑥植被发育状况;⑦岩土体结构(反映岩土体抗侵蚀、破碎的能力);⑧人类工程活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