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1.生理发展:生理发展是指身体各系统和器官在婴儿期到成年期逐渐成熟和发展的过程。
这包括身高、体重、大脑发育、性征和运动技巧等方面的发展。
2.感知和认知: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关系到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感知、理解和思考能力。
婴儿在出生后不久就能感知和识别声音,并逐渐发展出对颜色、形状和物体的认知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也逐渐提高。
3.社会和情感发展:社会和情感发展主要关注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体验的变化。
婴儿最初对社交互动和情感表达还比较原始,随着成长,他们能够建立亲密的关系、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4.语言和交流发展:语言和交流发展是指个体从简单的声音和手势表达到能够使用语言来交流和理解的过程。
婴儿从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发展出语言的能力,逐渐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
5.性别和身份发展:性别和身份发展是指个体对自己性别和性别角色的认同和理解。
儿童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随着成长,他们逐渐形成性别角色和性别身份。
6.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发展心理学着重研究遗传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的种族、性别、身高等特征,而环境因素则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文化和生活经历等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7.受众和个体差异: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变化和差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发展轨迹,因此个体之间可能在发展速度、认知能力、社交技能等方面存在差异。
8.社会化和身份认同: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学习和适应规范、价值观和社会角色的过程。
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的社会群体的认同和归属感。
9.网络和数字时代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儿童和青少年在网络和数字世界中的发展也成为研究的重点。
研究者关注个体在网络中的人际交往、学习和社交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发展。
10.跨文化发展:跨文化发展研究关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个体发展的异同。
研究者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数据和文化差异,来分析文化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儿童时期是人从出生到成熟的整个阶段,是人心理发生和形成的时期。
儿童心理学是毕生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心理学。
狭义: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简而言之,是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广义:发展心理学还包括种系心理发展,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心理的发展可以分为心理的种系发展和心理的个体发展。
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一书,宣告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
霍尔是美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也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开拓者。
他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最早研究老年心理。
荣格对成人期的心理进行系统研究,30年代提出比较成熟的理论。
何林渥斯最早提出研究心理发展全貌。
1930年他的《发展心理学概论》开启了生命全程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序幕。
古迪纳夫,1935年《发展心理学》,1957年美《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
弗洛伊德1900年出版《梦的解析》,通常被人们称为精神分析学的正式形式。
人格发展理论:①心理地形说: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他更强调潜意识的活动。
②人格结构说:认为人格结构师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的。
这三部分在意识、潜意识活动机制下,性力发展的关系中形成起来。
本我:无意识的本能,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意识结构,遵循现实原则;超我:良心和自我理想,遵循伦理原则。
③本能说:提出动机理论。
⑤人格的性心理发展阶段说:根据力比多主要投射的部位来划分年龄阶段。
他把儿童人格发展划分为口唇期(出生到1岁半)、肛门期(一岁半到三岁)、崇拜性器官期(三岁到6岁)、潜伏期(6岁到12岁)、生殖期(12岁开始)。
发展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1.从人脑重量的发展来看,出生第()年增长最快。
A、一B、二C、三D、四答案: A2.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对儿童心理发展最有利的是与()交往。
A、能力比自己差的同伴B、能力差不多的同伴C、能力比自己强的同伴D、能力比自己强的大人答案: C3.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 )。
A、动作B、感觉C、知觉D、意志答案: B4.幼儿园老师常常把刚入园的哭着要找妈妈的孩子与班内其他孩子暂时隔离开来,这主要是因为( )。
A、老师不喜欢哭闹的孩子B、该幼儿不适合上幼儿园C、幼儿的情绪容易受感染D、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答案: C5.狼孩现象主要是由( )因素造成的。
A、先天B、后天C、遗传D、狼奶答案: B6.以下几种情感中,不属于幼儿基本的高级情感的为( )。
A、理智感B、道德感C、责任感D、美感答案: C二、 多选题7.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是( )。
A 、童年期B 、婴儿晚期C 、幼儿期D 、婴儿早期答案: C8.个体第一逆反期主要反抗的对象是其( )。
A 、父母B 、同学C 、朋友D 、老师答案: A1.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 )两种形式进行的。
A 、整合B 、同化C 、顺应D 、平衡答案: B C2.对幼儿的“自我中心”,正确的说法包括( )。
A 、儿童的道德水平较低B 、认为所有人与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C 、不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D 、一个人比较自私答案: B C3.动作、形象、语词的关系在儿童思维中的变化便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思维方式().A 、理性逻辑思维B 、直觉行动思维C 、具体形象思维D 、 抽向逻辑思维答案: B C D4.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包括( )。
A 、上下原则B 、头尾原则C 、近远原则D 、大小原则答案: B C D5.婴儿1岁以前的记忆包括( )。
A 、情绪记忆B 、动作记忆C、表象记忆D、词语记忆答案: A B6.婴儿的主要动作包括( )。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
发展心理学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
2.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普遍性和差异性;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3. 皮亚杰的研究路线是生物学出发,核心是“发生认识论”4.皮亚杰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客体的平衡;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构建过程;内因外因相互作用。
认为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
皮亚杰认为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是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
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婴儿前期(0-2岁)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希望品质;婴儿后期(2-4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意志品质;幼儿期(4-7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目标品质;童年期(7-12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力品质;青少年期(12-18岁)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品质;成年早期(18-25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爱的品质;成年中期(25-50岁)这个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
(P190);成年晚期(50岁以后)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智慧、贤明品质。
(P191)维果斯基:教育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5.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研究发现,人的道德判断随年龄发展而发展的趋势是一致的,大致可以分为3种水平,6个阶段:一、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二、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三、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1.红点子实验P206(詹姆斯认为,自我由主体我和客体我所组成。
)阿姆斯特丹借用了盖洛普研究黑猩猩自我再认的“红点子”方法。
在婴儿毫无觉察地状态下在其鼻尖涂上一个红点来揭示婴儿自我认知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使婴儿自我意识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①如果表现出意识到自己鼻尖上红点的自我指向行为→婴儿有了自我认知的能力②如果特别注意自己鼻尖上的红点或者能找到鼻尖上的红点→婴儿对自己的面部特征有了清楚地认识。
刘易斯重复阿姆斯特丹的“红点子”方法。
15个月,婴儿才出现直接触摸自己鼻子上红点的行为→15个月是婴儿客体我发展的转折点。
幼儿期幼儿期指3-6/7岁。
通常是儿童进入幼儿园的时期。
又称学前期。
游戏成为幼儿的主导活动。
但是,将注意力长时间稳定下来很艰难。
儿童的神经系统发展最快,成熟最早,到幼儿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幼儿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
2.儿童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P214儿童的脑电图变化表明,儿童大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而且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
大脑各区域成熟的顺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3.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P217游戏是学前儿童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活动。
①游戏具有社会性,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反映,反映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
作为儿童获得和表达其社会交往能力的情境,为儿童提供了社会性发展的机会,帮助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倾向,学会更好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情感,是同情心、合作能力等社会能力发展的基础②游戏是想象和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结合,不是简单社会生活的翻版。
能利用假想情境自由地从事自己向往的各种活动,不受现实生活的限制。
即可以充分想象,又真实体验成人生活中的感受和人际关系。
③是儿童主动参与、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
可以让儿童体验到开放、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又可以发展适应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按目的分:创造性、教学、活动性)4.积极词汇与消极词汇P222(语言发展)言语发展上,词汇数量增加、词汇内容丰富和深化、词类范围扩大、积极词汇的增长。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史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一人的认知过程的发展年龄特征;而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四个方面的问题:一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生理因素的发展;三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言语的发展3、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有关心理发展原理或规律的理论问题;二个体发展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问题4、年龄特征的研究(1)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形成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或本质特征。
(2)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变性(3)心理现象是复杂的,故心理发展既指心理整体的综合发展,又指各种心理现象的发展。
5、儿童心理学诞生标志1882年普莱尔发表《儿童心理》6、发展心理学诞生标志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1、弗洛伊德发展心理学理论(1)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2)力比多发展的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前生殖器期、潜伏期、青春期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1)埃里克森人格理论人格的发展中,逐步形成自我过程在个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
(2)八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早期、学前期或游戏期、游戏期、学龄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3、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1)环境决定论否认遗传的作用;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2)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一是三种非习得性的研究即非学习性的情绪反应基础上形成的条件反射二是儿童嫉妒和羞耻的情绪行为研究4、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1)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2)儿童行为的强化控制5、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1)观察学习及其过程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不同于刺激-反应学习。
(2)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攻击性、性别化、自我强化、亲社会行为6、维果茨基的心理学发展观(1)历史文化发展理论在人类的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这就使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在受生物进化规律的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的制约。
发展心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研究儿童心理时不允许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体现了发展心理学研究的()。
A.矛盾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合子形成到两周这段时间,称为()。
A. 胚种阶段B.胎儿阶段C. 胚胎阶段D.婴儿阶段( )3、( )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作了研究。
A.认知B.行为主义C.精神分析D.社会学习理论( )4、根据精神分析理论,“超我”遵循的是( )。
A.快乐原则B. 现实原则C. 道德原则D.理想原则( )5、人的一生中词汇增加最快的时期是( )。
A.婴儿期B.童年期C.幼儿期D.学龄期( )6、婴儿对母亲在不在场表现得无所谓,这种依恋属于()。
A.矛盾型依恋B.安全型依恋C.回避型依恋D.迟缓型依恋( )7、母亲的极端情绪之所以会影响胎儿,是因为极端情绪时母体产生一种激素( )。
A.甲状腺B. 儿茶酚胺C. 雌激素D.乙酰胆碱( )8、按照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规则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由权威所给予的,而不理解规则可以经过集体协商来制定或改变的儿童处于道德发展的()阶段。
A.前道德B.自律道德C.他律道德D.道德相对论( )9、婴儿言语发生的时间在( )。
A.0-4个月B.4-8个月C.10-14个月D.12-16个月( )10、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发展的动力来自于()。
A.超我B.遗传C.性本能D.环境( )11、下列特征中,()是前运算思维的特征。
A.思维不可逆性B.思维同一性C.思维互补性D.思维可逆性( )12、()发明了一种称为“视崖”的装置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
A.皮亚杰B.吉布森C.班杜拉D.斯腾( )13、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幼儿进行游戏的原因是( )。
A.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B.精力过剩C.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D.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准备( )14、皮亚杰以()的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
A.认知发展B.生理发展C.人格特征D.儿童的主导活动( )15、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发展心理学试题库(有答案)
发展心理学题库(有答案)第一章研究对象和任务一、选择题1.儿童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
A.儿童心理发展规律B.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C. A和BD.儿童个体心理发展2.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是指()A.动物心理发展B.人类心理发展C.心理的个体发展D.心理的种系发展3.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
A.儿童心理发展规律B.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C.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D.儿童个体心理发展二、填空题1.所谓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的历史。
2.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的科学。
3.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从时间的延续上,可分为和横断研究。
三、名词解释1.儿童发展心理学2.心理的种系发展3.心理的个体发展4.纵向研究5.横向研究四、简答题1.简述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内容。
2.简述心理的种系发展。
3.简述心理的个体发展。
4.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五、论述题1.结合教育实际,论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2.结合教育实际,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3.论述教育与发展的辩正关系。
4.论述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
第一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D3、C二、填空题1、心理发生发展2、心理特征3、纵向研究三、名词解释1、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的科学。
2、所谓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3、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4、纵向研究就是对同一人群在不同的时间里对他们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研究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
5、这种研究设计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心理观察或实验,比较各个年龄的人群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及习题解答完整版
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及习题解答完整版1、新生儿反射的种类有哪些?眨眼反射,吮吸反射,觅食反射,游泳反射,莫罗反射,抓握反射,强直性颈部反射,行走反射,巴宾斯基反射。
2、简述托马斯―切斯的气质三类型?托马斯和切斯依据婴儿对环境适应的能力,划分为容易型,困难型和迟缓型。
20、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前生殖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青春期(11或13岁开始)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感知运动阶段(0~2岁):获得了“客体永存性”概念(2)前运算阶段(2~7岁):具有“自我中心性”的认知特点(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克服了“自我中心性”,出现“观点采择”,获得思维上的“守恒性”(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思维具有了抽象性。
4、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关键期指儿童在心理发展的某个时期对某些刺激最敏感,因而也是发展某些技能、能力的最佳时期。
关键期概念的提出对教育实践有着直接影响,引起了人们对早期教育的重视。
应当承认,儿童的某些心理机能的发展是有较佳的时期的,这表现为某个时期的发展曲线陡然上升。
5、艾里克森关于个体发展的八阶段理论是什么?每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第一阶段,婴儿期(0~2岁)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第二阶段,儿童早期(2岁~4岁)。
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这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学前期(4岁~7岁)。
获得自主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第四阶段,学龄期(7岁~12岁)。
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第五阶段,青年期(12岁~18岁)。
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8岁~25岁)。
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5~50岁)。
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第八阶段,成年晚期(50~死亡)。
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发展心理学单项选择题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个体从出生到衰亡全过程的心理发展现象B解释心理发展规律C揭示心理发展规律D描述心理发展现象、揭示心理发展规律2.第一发展加速期是指()。
A从出生到幼儿期B从幼儿期到童年期C从童年期到青春期D从青春期到青年期3.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时间为()年。
A1879 B1882 C1876 D18914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
A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B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受生物变化规律所制约C个人的心理发展决定于生理成熟D心理发展是跨文化心理学和历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5.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叫()。
A整合B同化C顺应D平衡6.埃里克森认为幼儿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C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7.人类婴儿的关键期表现在()。
A感受系统范围内B运动系统C感知活动水平D神经系统8.皮亚杰认为婴儿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
A声音B味道C动作D哭泣9.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是()。
A兴趣B微笑C依恋D哭泣10童年期儿童游戏属于()。
A互动游戏B实物游戏C象征性游戏D规则游戏11.()是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
A婴儿末期B幼儿期C小学低年级D小学中年级12.幼儿体验高自尊与以后生活中()有关。
A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B压抑或焦虑等不良情绪C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度D缺乏人际交往能力13.青春发育期的主要特点是()。
A身心稳定发展B心理发展无显著变化C身心发展迅速而又不平衡D心里迅速发展并直达成熟14.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
A幼儿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更年期15.关于晶态智力的正确表述是()。
A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B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C更能反映人的聪明程度D是识别图形关系等的基础能力16.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因素不包括()。
理论3-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师考证复习资料★医学心理学专业期末复习资料
理论3-发展⼼理学★★⼼理咨询师考证复习资料★医学⼼理学专业期末复习资料第三章发展⼼理学发展⼼理学的重点内容在婴⼉期、幼⼉期、⼉童期。
第⼀节概述⼀.发展⼼理学的起源1.霍尔,开发的问卷法,撰写了第⼀本青少年⼼理学著作《青春期:青春⼼理学以及青春期与⽣理学、⼈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将⼉童⼼理的研究范围界定为从出⽣到成熟。
2.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全程的发展率先做了研究①弗洛伊德:童年经验,⼈格发展五阶段。
②荣格:最早对成年期⼼理学发展理论研究;⼀,提出了前半⽣与后半⽣分期个观点,25-40岁的分界的年龄;⼆,重视“中年危机”;三,论述了⽼年⼼理学,特别阐述了临终前的⼼理。
③埃⾥克森:在荣格理论的基础上,将弗洛伊德的⼈格发展五阶段理论扩展到⽼年期提出了⼈格发展的⼋阶段。
3.华⽣;最早进⾏⼼理发展的实验研究-----⼩奥尔波特实验推孟:基于智商分数的纵向研究格赛尔:⼉童发展常模研究。
4.何林沃斯:美国⼼理学家,1930年出版《发展⼼理学概论》,世界上第⼀部发展⼼理学著作。
⼆.⼼理发展的概念和性质1.⼼理发展的概念:⼴义:种系发展,种族发展,个体⼼理发展。
狭义: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成熟、衰⽼的⽣命历程中,⼼理发⽣、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也就是研究个体毕⽣⼼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2.发展⼼理学研究的两个领域:①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思维的年龄特征是最主要的。
②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情感、价值观、⾃我意识、⼈际交往,⼈格的年龄特征是最主要的。
3.发展的联系性和阶段性:个体⼼理发展既是连续的,⼜是分阶段的,前⼀阶段是后⼀阶段的基础,后⼀阶段是前⼀阶段的延伸。
----⼀边上楼梯,⼀边往前⾛4.发展的主动性和被动性:①机体论:认为⼉童是形成、控制和调节⾃⾝发展过程的积极因素。
(卢梭)②机械论:认为⼉童是被动的机体,⾏为主要由环境中的外部⼒量塑造(洛克)三.发展⼼理学研究的设计⽅式1.横断研究: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族群被试者的⼼理发展特点和发展⽔平,进⾏横向⽐较,从⽽了解年龄增长被试者组间的⼼⾥变化。
儿童发展心理学考点整理(word03版)
儿童发展心理学1.艾里克森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强调儿童所处的心理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影响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儿童自我的功能,因此他的理论也被成为“自我心理学”。
2.替代强化:看到他的一位同伴推倒了另一个同伴,并获得了想要的玩具,该儿童于是也可能在以后尝试使用这个方法。
自我强化:当自身的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儿童就会用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的方法来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反应,所以完成拼版游戏的幼儿会为自己拍手叫好。
3.实验室实验:其优点是对无关变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对自变量的精细操纵和对因变量的精确测量。
4.生活在同一个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各自遭遇到的生活事件、情境及经验都不同,即家庭中非共享的环境是不同的。
非共享环境效应=1-r(同卵双胞胎的相关)5.受精卵经过不断的自我复制,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胚种期、胚胎期、胎儿期。
6.早产的标准:通常把妊娠少于38周、出生时重量小于2500克的婴儿,称为早产儿。
7.足月产新生儿所表现出来的原始反射中,摩罗反射:巨大的声响或头部位置的突然变化导致婴儿向外甩胳膊,背成弓形,两只胳膊并拢,好像去抓什么东西。
8.大脑左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右侧,包括语言中枢、听觉中枢、动作记忆中枢、言语加工中枢,积极情感表达中枢。
9.有两种严重的生长紊乱就源自于情绪压力与爱的缺失:非气质性发育不良,剥夺性矮小症。
10.儿童动作发展的动力系统理论把动作技能看作是婴儿在探索欲望和新的目标支配下对先前已掌握的能力的重新建构。
11.按照皮亚杰的理论,感知动作阶段的儿童在认知上有两大成就:模仿能力和客体永久性地形成。
12.对客体永久性的认识:皮亚杰认为,不足8-12个月大的婴儿是无法理解外部自然世界的重要规律的,也不具有客体永久性的知识。
但伦尼巴亚尔容在研究中发现,早在三个半月时婴儿就对客体永久性有所了解,这种知识是婴儿遗传基因的一部分,不必像皮亚杰所说的那样进行“建构”。
13.格赛尔发展顺序量表适用于:1个月-6岁婴幼儿(4周-6岁)贝利婴儿发展量表适用于:2-30个月的婴儿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适用于:3-8岁的儿童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适用于:2岁-成人14.从1940年开始,每过10年,各个国家公民的智商平均增长了3分。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期末复习整理
*同辈效应指同龄人群体因生活在类似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经受类似的历史大事而对群体成员进展产生的影响。
比方,9.11 大事对当代美国人的影响请你举一个同辈效应的例子同辈效应是怎样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生活的预备?例如,与网络消灭之前的那一代相比,网络使用成为习惯的这一辈有些什么优势和缺乏?*重要问题1连续变化与阶段性变2先天和后天〔遗传与环境〕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心理进展中的作用问题,长期以来始终存在着争议。
从历史上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一〕遗传打算论根本观点:·儿童心理进展是由先天不变的遗传所打算的。
·儿童心理进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素养的自我进展和自我表露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
·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儿童心理进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养的自我进展和自我表露,不能转变它的本质•高尔顿名人家谱调查:两者比率的差异是力气由遗传打算的证明。
高尔顿从家谱调查中得出了一条“遗传定律”:人的遗传性1/2来自父母,1/4来自祖父母,1/16来自曾祖父母……•格达特的家族调查:K 氏有两个不同的世系,一是 K 氏与一个正常女子的合法婚姻所生的后代,一是 K 氏与一个低能的酒吧女子的不正值关系所生的后代。
通过对两个世系各近 500人的调查,觉察后者中低能与道德败坏的比率大大超过前者。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的复演说个体心理的进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洁重复,也属于遗传打算论。
“一两的遗传赛过一吨的教育”评价:家族不仅在遗传上有联系,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共处于一样的环境。
由家族内的相像性得出遗传因素的打算作用过于确定。
〔二〕环境打算论根本观点:儿童心理的进展完全是由环境打算的这种理论重视环境与教育对个体心理进展的作用但片面强调和机械地对待环境或教育的作用•代表人物:行为主义者•华生〔J. B.Watson〕:S-R公式“请给我十几个强健而没有缺陷的婴儿,……”•斯金钠〔B. F. Skinner 〕通过“操作”、“强化”任意塑造人的行为“正如一个雕刻师塑造一块烂泥一样”〔三〕二因素论遗传打算论和环境打算论都具有片面性和确定性根本观点:儿童心理的进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打算的〔四〕相互作用论根本观点:•儿童心理的进展是遗传与环境两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对心理进展作用的大小依靠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代表人物:皮亚杰〔J. Piaget〕瓦龙〔H. Wallon〕3.关键期与敏感期“关键期”(critical period):进展过程中的一个特别时期,此时特定的大事会造成重大影响。
完整word版,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林崇德 第二版 已修改未整理
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广义、狭义)(1广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2)狭义: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和各个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科学。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3)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4)发展心理学研究涉及的问题:一、先天还是后天二、与环境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三、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四、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还是有最终目标(5)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年龄特征: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心里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1. 年龄阶段的划分2、人生的阶段依据:(1)以心理性欲的发展为划分标准——弗洛伊德;(2)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柏曼;(3)以认知发展作为划分标准——皮亚杰;(4)以个性发展特征为划分标准——埃里克森。
两个部分:一、人的认知过程二、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四个方面:一、心理发展的社会社会条件和教育条件二、生理因素的发展三、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语言的发展三、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6)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82年、普莱尔、《儿童心理》的出版。
(7)从1930年,出版的《发展心理学概论》-何林渥斯,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四.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遗传与环境{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霍尔(复演说),麦独孤,弗洛伊德}(2)内因与外因{华生(环境决定论),纽曼}(3)连续性与阶段性{斯特恩,吴伟士,格赛尔}(4)相互作用论{皮亚杰:遗传与环境相互依存;遗传与环境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收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五. (1)种系心理发展: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包括动物心理跟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刺激感应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2)人类心理的特点:有意识的;社会性的;有语言功能的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汇总(含答案)23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汇总(含答案)1、学习态度初步形成的时期是()A.学前期B.学龄初期C.少年期D.青年初期【答案】B2、少年期儿童抽象逻辑思维主要属于()A.经验型B.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C.理论型D.经验、理论型兼备【答案】A3、脑重量增加最快的时期是在()A.乳儿期B.婴儿期C.学前期D.学龄初期【答案】A4、成年初期,个体观察力方面的特点,不包括()。
A.主动性B.抽象性C.多维性D.持久性【答案】B5、( )是毕生发展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A.卡特尔B.巴尔特斯C.霍尔D.彪勒【答案】C6、通常人们将()规定为成年初期的开始年龄。
A.生理的成熟年龄B.心理的成熟年龄C.社会生活的成熟年龄D.思维的成熟年龄【答案】A7、神经类型弱,气质类型属于()A.粘液质B.多血质C.抑郁质D.胆汁质【答案】C8、儿童动作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A.新生儿B.乳儿C.婴儿D.幼儿【答案】B9、神经类型强、平衡、惰性,气质类型属于()A.粘液质B.多血质C.抑郁质D.胆汁质【答案】A10、小学阶段,儿童抽象思维逐渐发展,但是在其思维中具有()。
A.很少具体性C.很高自觉性D.无自觉性【答案】B11、()认为,男孩在幼儿期对母亲会有恋母情结,女孩则对父亲产生恋父情结。
A.弗洛伊德B.荣格C.阿德勒D.卡特尔【答案】A1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A.冯特B.陈鹤琴C.普莱尔D.比纳和西蒙【答案】C13、由于看见成人给小孩洗澡,一些儿童也给自己买来的玩具娃娃洗澡,这是思维活动的()A.直观动作性B.抽象概括性D.间接概括性【答案】C14、儿童心理的研究要依据儿童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与儿童机体特别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发展,这是遵循儿童心理学研究的()A.客观性原则B.实践性原则C.矛盾性原则D.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答案】A15、认知学派在儿童心理学研究方面的重要代表人物是()A.霍尔B.比纳C.皮亚杰D.格塞尔【答案】C16、小学儿童在正常条件下,平均每节课有意注意的时间是()A.5—10分钟B.10—15分钟C.10—20分钟D.10—30分钟【答案】C17、内部言语主要执行着分析综合的功能和()A.概括的功能B.调节的功能C.选择的功能D.自我调节的功能【答案】D18、神经类型强、平衡、灵活,气质类型属于()A.粘液质B.多血质C.抑郁质D.胆汁质【答案】B19、儿童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是()A.3岁B.4岁C.5岁D.6岁【答案】C20、下列不属于中年人的生理变化的表现是()。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第六章(简答)1. 幼儿为什么做游戏?2. 为什么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3. 简答:幼儿游戏的类型有哪些?(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划分;从社会化程度的角度划分;从游戏目的地角度划分等。
)4. 简答:幼儿言语的发展特点是什么?5. 简答: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特点是什么?6.. 心理理论的代表性研究有哪些?7. 简述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8.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9.简述侵犯行为的分类。
10.简述亲社会行为的分类。
11. 简述3种亲社会行为的理论。
12. 简述3种侵犯行为的理论。
1、(一) 经典的游戏理论(1)精力过剩论(席勒、斯宾塞,他们认为游戏是由于机体内剩余的精力需要发泄而产生的)(2)复演论(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霍尔认为,游戏是复演祖先的生活史,是遗传活动的表演,游戏是重复祖先的进化过程,是种族行为的复演)(3)娱乐论(或松弛论)(德国的提扎鲁斯认为游戏不是发泄精力,而是在工作疲劳后,恢复精力的一种方式)(4)机能快乐论(彪勒提出机能快乐论。
他认为游戏是儿童从行动中获得机体愉快的手段)(5)生活准备说(德国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格罗斯把游戏看作儿童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的准备,是一种本能的练习活动。
扮演各种角色体验和准备未来生活)(6)成熟说(荷兰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博伊千介克认为游戏不是本能,而是一般欲望的表现。
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以进行活动,不是单纯的一种机能,而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表现。
由于有童年,才会有游戏)(二)当代的游戏理论(1)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弗洛伊德:补偿说(发泄论)(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
是本我能量的发泄)埃里克森:掌握论(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
认为游戏可以帮助自我对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协调和整合。
提升自我的组织能力和力量。
“复活”幼儿的快乐经验,也能修复自己的精神创伤)(2)认知动力说(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游戏的发展水平。
发展心理学最新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整理复习资料第一章1.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 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1)关于遗传和环境(含教育)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
(2)关于心理发展的外因和内因问题。
(3)关于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问题。
3. 年龄特征的研究:(1)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典型特征(具有代表性)或本质特征(表示有一定的性质)。
(2)在一定的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可以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等文化背景的改变而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3)心理现象是复杂的,所以心理发展既指心理整体的综合发展,又指各种心理现象的发展。
尽管生理、言语、活动、认知和人格的发展存在着内在一致性,但也存在着各自发展的不平衡性。
4.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是以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为标志的。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学观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核心思想)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体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原始的、本能的,是人格结构中最难接近的也是最强有力的部分,个体的年龄越小,本我的作用越重要,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
自我由于作为无意识结构中的本我,不能直接接触现实世界,为了促进个体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作用,必须通过自我,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分为两部分:良心和自我理想,其中良心是批判的,消极的,惩罚性的,他告诉个体不要违背良心,后者是由积极的雄心和理想构成的,希望个体为之奋斗;超我和自我是人格的控制系统,自我控制的是本我盲目的激情,超我则是使自我延迟满足甚至完全得不到满足;2、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把力比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前生殖器期【出现恋母情结】(3--6岁)潜伏期(6--11岁)青春期(11或13岁起);3、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分八个阶段)婴儿期(0--2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儿童早期(2--4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学前期或游戏期(4--7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学龄期(7--12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青年期(12--18岁)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成年早期(18--25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成年中期(25--50岁)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老年期(成年晚期)(50--死亡)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厌倦感,体验的智慧的实现;第二节行主义的发展心理观4、华生的心理发展学理论最突出的观点是环境决定论:①否认遗传的作用a.行为发生的公式是刺激—反应;b.生理构造上的遗传作用并不导致机能上的遗传作用;c.心理学应以控制行为为研究目的,而遗传不能控制;②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a.构造上的差异及幼年时期训练的差异足以说明行为上的差异b.提出教育万能论。
教育学-《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1一、名词解释1. 最近发展区2. 客观性原则3. 气质4. 反抗型依恋5. 角色采择二、简答题1. 简述塞尔曼关于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阶段论。
2. 简述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3. 简述胎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4. 简述成年晚期情绪情感的一般特点。
5. 简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答案一、名词解释1.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成年人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2. 客观性原则:要坚持真实地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研究儿童心理的目的。
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时,要确立客观指标。
3. 气质:是婴儿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明显而稳定的个人特征,是在任何社会文化背景中父母最先能观察到的婴儿的个人特点。
4. 反抗型依恋:是指一类婴儿在母亲要离开前就显得很警惕,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但是当母亲回来时,其对母亲的态度又是矛盾的。
既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当母亲亲近他,比如抱他时,他会生气的拒绝推开,但是要他重新回去做游戏,似乎又不太容易,不时的朝母亲这里看。
所以,这类这种类型又常被称为矛盾型依恋。
5. 角色采择:也称观点采择,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
二、简答题1. 简述塞尔曼关于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阶段论。
塞尔曼(Selman, 1980) 认为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表现出五个阶段。
阶段0: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3~6岁)。
儿童不能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与己不同,因而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作出反应。
阶段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6~8岁)。
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这种差异的原因。
认为他人所做的即是其所想的,而不能了解他人行动前的思想。
代阶段2: 自我反省角色采择(8~10 岁)。
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可能会有冲突。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发展心理学单项选择题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个体从出生到衰亡全过程的心理发展现象B解释心理发展规律C揭示心理发展规律D描述心理发展现象、揭示心理发展规律2.第一发展加速期是指()。
A从出生到幼儿期B从幼儿期到童年期C从童年期到青春期D从青春期到青年期3.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时间为()年。
A1879 B1882 C1876 D18914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
A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B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受生物变化规律所制约C个人的心理发展决定于生理成熟D心理发展是跨文化心理学和历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5.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叫()。
A整合B同化C顺应D平衡6.埃里克森认为幼儿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C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7.人类婴儿的关键期表现在()。
A感受系统范围内B运动系统C感知活动水平D神经系统8.皮亚杰认为婴儿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
A声音B味道C动作D哭泣9.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是()。
A兴趣B微笑C依恋D哭泣10童年期儿童游戏属于()。
A互动游戏B实物游戏C象征性游戏D规则游戏11.()是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
A婴儿末期B幼儿期C小学低年级D小学中年级12.幼儿体验高自尊与以后生活中()有关。
A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B压抑或焦虑等不良情绪C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度D缺乏人际交往能力13.青春发育期的主要特点是()。
A身心稳定发展B心理发展无显著变化C身心发展迅速而又不平衡D心里迅速发展并直达成熟14.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
A幼儿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更年期15.关于晶态智力的正确表述是()。
A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B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C更能反映人的聪明程度D是识别图形关系等的基础能力16.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因素不包括()。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复习提纲2
发展心理学一、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三)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 横断研究2. 纵向研究3. 聚合交叉研究4. 双生子研究(四)发展心理学的历史1. 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2. 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研究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1. 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2.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3. 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4.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5. 生态系统理论(二)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1. 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2.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 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4.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三、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一)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1. 染色体、DNA和基因2.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3. 有丝分裂和细胞增殖4. 显性和隐性基因5. 遗传疾病(二)胎儿的发展与先天素质1. 胎儿的发育过程2. 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四、婴儿心理发展(一)婴儿神经系统的发展1. 婴儿大脑结构的发展2. 婴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二)婴儿动作和活动的发展1. 动作发展的规律2. 动作发展的阶段3. 动作发展的训练(三)婴儿言语的发展(四)婴儿心理过程的发展1. 婴儿感觉的发展2. 婴儿知觉的发展(五)婴儿气质的发展1. 婴儿气质类型学说2. 气质稳定性与可变性(六)婴儿社会性的发展1. 婴儿的情绪发展2. 婴儿的依恋3. 早期同伴交往五、幼儿心理发展(一)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1. 幼儿大脑结构的发展2. 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二)幼儿的游戏1. 游戏理论2. 游戏种类及其发展(三)幼儿言语的发展1. 词汇的发展2. 句子的发展3. 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四)幼儿认知的发展1. 记忆的发展2. 思维的发展(五)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1. 心理理论2. 幼儿道德认知发展3. 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4. 性别角色的社会化5. 同伴关系六、童年期心理发展(一)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二)童年期儿童的学习(三)童年期儿童言语的发展1. 书面言语的发展2. 内部言语的发展(四)童年期儿童认知的发展1. 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2. 元认知及其发展(五)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发展1. 自我意识发展2. 社会认知与交往技能3. 品德发展七、青少年心理发展(一)生理发育1. 生理变化的主要表现2. 第二性征与性成熟(二)认知发展1. 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2. 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三)自我发展1. 青少年自我发展的一般特征2. 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四)社会性发展1. 科尔伯格的品德发展理论2. 反社会行为(五)情绪1. 青少年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2. 常见情绪困扰八、成年期心理发展(一)成人期发展任务理论(二)认知发展1. 成人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2. 认知老化的主要理论(三)人格发展1. 自我发展理论2. 稳定性与可变性(四)临终心理1 直觉性物理知识(Intuitive knowledge of physics):婴幼儿在正式学习自然世界只是之前就具有的,关于物理规律的直觉性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
—知、情、意—需要、动机—能力、人格2、什么是发展?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
3、心理学中的发展种系发展(进化)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受孕到死亡这个过程中的系统的连续性和变化。
4、毕生发展心理学的界说广义(种系发展)(1)动物心理演化—比较心理学(2)人类心理的进化—民族心理学狭义(个体发展)—毕生发展心理学等5、发展心理学从广义上来说,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6、毕生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领域之一,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死亡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7、复演说(霍尔理论观点:把个体心理发展看作是一系列或多或少种系心理发展的复演过程。
(儿童喜欢捉谜藏——复演狩猎、男孩打仗——复演古代战争、女孩过家家——复演原始女性持家)8、毕生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遗传与环境外因与内因稳定与易变连续性与阶段性有无发展顶点年龄特征是指个体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或本质的心理特征。
主要包括认知发展(如感知觉的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如性别角色的形成)的年龄特征。
9、产前期(胎儿期)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岁)儿童中期(6-12岁左右)青春期(12岁左右-18岁)青年期(18-40岁)中年期(40-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10、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年龄特征研究的四个方面)(1)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2)生理因素的发展(3)动作(act)和活动(activity)的发展(4)言语的发展11、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客观性原则特殊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生态性原则12、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相关设计可以考察我们感兴趣的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但它的主要缺点是不能表明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设计是严格的评估两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
纵向研究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个体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叫做追踪研究。
不足:样本减少、反复测量、时间较长横断研究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某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不足:不能确切反映个体发展规律;世代效应(cohort effect不同世代群体由于所处社会文化、历史条件和遭遇历史事件的不同而表现出心理发展上有差异的现象。
)13、发展心理学收集研究资料的常用方法:观察法(自然观察法、实验室观察法)访谈法(如临床法)问卷法与测验法作品分析法14、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明确研究目的与选择研究对象选择研究方法与设计方式确定研究变量与观测指标选择研究工具与材料制定研究程序和选择研究环境考虑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的方法15、小结什么是毕生发展心理学?毕生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和资料收集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一、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1)理论核心思想: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
(2)人格理论:意识、无意识(3)人格结构: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4)心理发展阶段说: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前生殖器期(3~6岁、阳具艳羡、阉割恐惧、俄底普斯情结)、潜伏期(6~11岁)、生殖期(11或13岁开始)(5)简评进步之处:是对禁欲主义、理性主义的有力反抗;研究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人格发展理论特别强调个性形成与儿童早期经验有关,与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态度有关。
缺陷:泛性论的观点;潜意识决定一切是不符合实际的;理论依据的资料主要来自于他的个人诊断经验和自我分析,缺乏科学的实验依据,很难重复验证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1)主要观点:强调自我在个性结构中的作用。
强调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自我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人的本性最初既不好也不坏,但有向任何方向发展的可能性。
自我同一性渐成的发展阶段(2)同一感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有什么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么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串感觉。
二、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行为主义的基本假设:有关人类发展的结论应该以可观察的外显行为为基础,而不是以不可观察的无意识动机或认知过程的内省为基础。
1.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S—R)(1)行为就是有机体用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
它的构成单位是反射。
反射就是刺激(s)与反应(r)的联结。
(S-R)(2)心理学就是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自然科学)(3)环境决定论(否认遗传的作用、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4)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怕、怒、爱嫉妒和羞耻)2.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1)应答性行为:是指经典行为主义中由刺激引起的反应行为,可以是无条件反射,也可以是条件反射。
(S-R)操作性行为:自发发生而受到强化后经常性重复的行为。
(特点:自发的而不是由刺激引发、可以受控制变量的影响、不是单独反应而是一类反应。
)(3)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强化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强化在行为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行为不强化就会消退。
强调及时强化,认为强化不及时是不利于人的行为发展的。
(4)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育婴箱的作用、行为矫正(行为协议法、代币制)、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5)早期行为主义简评操作性强;只重视环境,不重视有机体本身主见(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否认遗传和本能;只讲行为发展,不讲心理发展3.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1)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它不同于刺激反应学习。
过程:榜样的行为表现、注意阶段、保持阶段(以符号的形式贮存在大脑中)、再现阶段、动机阶段(诱发观察者将获得的行为表现出来的过程)、经模仿学得行为(2)强化可分为3种:直接强化(外界因素)、替代强化(别人成功)和自我强化(实现目标并奖励自己)(3)强化—行为被直接结果加强的过程。
正强化—一种刺激的加入增进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的作用。
负强化—一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作用。
连续强化—指强化物重复出现,对每一个合乎要求的正确反应都给予强化间歇强化(部分强化)—指仅对一部分反应予以强化(4)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5)相互作用决定论:强调环境对人的行为重要作用,但是他认为环境跟人的行为、个体特征三个因素相互作用。
(6)评价:班都拉强调外部刺激和环境的作用,是环境决定论者,也强调自我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认为这才是人发展的根本原因。
三、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知发展过程是文化成员之间社会互动的结果。
(1)两种工具观(物质生产的工具、精神生产的工具)(2)两种心理机能(低—环境和教育—高)低级心理机能:感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直观动作思维、(基本)情绪、冲动性意志等。
特点:不随意性、被动性的,由客体引起的心理现象,具体、形象的。
起源:种族发展的产物高级心理机能:观察、随意记忆、逻辑思维、情绪。
特点:随意、主动的,按预定目的实现的、间接的、自我构建的心理活动。
是概括抽象反映,由于思维的参与变得间接,以符号为中介。
起源:社会文化的产物(3)语言发展2.发展与教学的理论:最近发展区、学习的最佳期限3.内化学说:个体高级心理机能的形成,是外部动作内化的结果。
四、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发生认识论)1.发生认识论:研究知识起源问题、具有跨专业性质、着重知识的结构和认识功能的分析、以运算逻辑来描述认识的结构和功能2.发展观—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3.心理发展的本质(动作的发展)和原因(适应)4.适应:机体与环境不平衡—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5.影响心理发展(认识结构)的因素: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6.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图式、同化、顺应、平衡7.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认知发展阶段—划分标准:运算(有组织的、形式的、逻辑性的心理过程。
)0-2感知运动阶段—没有产生语言和表象,无法借助语言和表象认识事物,只能依靠感知觉适应环境。
2-6、7前运算阶段—各种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模式,特别是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或重现外界事物,因此在这一阶段儿童出现了表象思维。
前运算—皮亚杰认为学前儿童还未能进行逻辑思维的运算形式。
7-11、12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开始具有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先后获得了守恒概念,但运算形式和内容仍以具体事物为依据。
12以上,形式运算阶段—能够脱离具体事物进行抽象概括,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能够用归纳组合分析解决抽象问题,这时儿童根据假设对各种命题进行了逻辑推理的能力不断发展,开始接近成人的思维水平。
8.简评:(1)进步之处—a 重视认知,特别是思维发展的研究,指出了研究思维的新道路和前景。
b 按照思维的发展水平来划分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c 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体现了他分析问题的辩证性。
(2)不足—a 低估婴幼儿的能力,高估十几岁的孩子的能力。
b 样本太小,实验缺乏控制,结果缺乏统计分析,可靠性和普遍性较差。
9.新皮亚杰主义(1)来源:a 对皮亚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修订(许多重要的认知能力在儿童十分年幼时就已经存在、辩证运算思维的提出)b 信息加工理论与皮亚杰理论相结合:非发展理论、发展论c 日内瓦学派本身的变革(2)物理经验:通过简单抽象而获得的客体特征的知识。
数理逻辑经验:通过反省抽象而获得的有关活动本身特征的知识,是儿童经过内在活动所获得的概念,而非来自物体表面的知识守恒:当物体的某些表面特征发生变化时,仍能认识到物质的量并未发生变化。
五、习性学的心理发展观1.基本假设:动物生来就有许多生物性的程序化行为,这些是进化的产物,是有利于生存的适应性行为。
2.观点:儿童有许多先天的程序化的行为每种反应都促进了有利于个体生存和正常发展的特定经验的获得。
许多特性的发展都有一个“关键期”。
3.关键期(又称敏感期,是指幼儿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是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
)出生后6个月婴儿学习咀嚼和喂干的食物的关键期。
2~3岁计数能力(口头数数、按物点数、按数点物、说出总数)发展的关键期。
2~3岁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关键期。
5岁左右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关键期。
2岁半~3岁半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
3岁左右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
3~5岁发展音乐能力的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