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 详细整理版

合集下载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

发展心理学重点归纳整理。

所谓种系心理发展指的是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动物心理的进化过程,一个是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

广义狭义发展心理学从广义上来说,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展与发生的科学。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德国普莱尔发表《儿童心理》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家荣格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将刺激—反应心理学区分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心理发展理论的三个方面①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强化次数多概率大,导致了人的操作行为的建立,行为是由伴随着它的强化刺激所控制的。

②强化在行为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得不到强化的行为是易于消退的。

③斯金纳强调及时强化,认为强化不及时是不利于人的行为发展的。

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概念。

①观察学习,实际上就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它不同于刺激反应学习。

②观察学习表现为一定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③强化是可以直接强化,即通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

维果茨基,历史理论和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他是苏联的心理学家,主要研究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语言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他是这个学派的创始人。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人类的认识。

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和思维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思维阶段(2-7),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形式运算阶段(12-15)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

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1)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发展状况,是发展心理学研究最基本的目的。

在进行深入研究之前,正确地描述研究对象的当前状况是必要的。

2)解释是对发展心理现象的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等作出说明。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详细总结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详细总结
第一章 绪论 1. 什么是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指的是研究种系与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包括种系心理的发展与个体心理的发展两个方 面。 种系心理的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又分为两个过程——动物心理的进化(动物心理学)和人类心 理的进化(民族心理学)。 个体心理的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这 也就是狭义的发展心理学。 个体心理的发展主要研究两个部分: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
现。 2 儿童早期(2-4 岁):基本的自立感对羞耻感和疑虑。主要任务是获得自立感,克服羞耻感和疑虑,体现着意志
的实现。 3 学前期(4-7 岁):基本的主动感对内疚感。主要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实现。 4 学龄期(7-12 岁):基本的勤奋感对自卑感。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5 青春期(12-18 岁):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感,避免同一感混乱,体验忠
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四个——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 1 连续性与阶段性:对于人的心理发展过程究竟是连续的,还是分阶段发展的,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观点。连续
论者强调发展的连续性,认为心理的发展只是数量的变化,一个婴儿与成人仅在量的方面上有差别,儿童是成 人的一个缩影。而阶段论者认为发展要经历一些不连续的步骤和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和水平上,行为的组织有 着质的差异,他们强调发展是阶段性的,而不是平稳而连续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学观点认为个体的心理发 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它既表现出一定的连续性又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在一定的时期内,个体心理 的发展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只发生一些细微变化,即属于量的积累,体现了发展的连续性;当某些新质要素 取代旧质要素占据主要地位,这时量变的过程就发生了质的“飞跃”,表现出发展之中的间断或跳跃现象,意味 着新的阶段形式。 2 定向性和顺序性:在正常情况下,个体身心的发展总是指向一定的方向并遵循一定的先后顺序,而且这种顺序 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逾越的,这就是心理发展的定向性和顺序性。 3 不平衡性: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的发展不是按照一个模式进行,也不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进行,而是表现出不平 衡性。从个体发展的不同方面来看,个体神经系统发展先快后慢,生殖系统的发展则是先慢后快;从个体发展 的不同阶段来看,发展的速度不同,幼儿前期是第一个发展加速期,童年期平稳发展,青春期又出现第二个加 速期,成年期是一个少变化期,最后老年期是下降期。 4 个别差异性:一般来说一个正常儿童的发展总是要经历基本的发展阶段,但同是在正常范围内的个体,在发展 速度、最终达到的发展水平、发展的领域等总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2. 如何理解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 特征。 个体的心理特征与年龄有关系,但又不是由年龄决定的。同时,它是从许多个别儿童的心理特征概括出来的,只代 表某一年龄阶段的个体发展的一般趋势,而不能代表该年龄阶段的所有个体的个别特征。 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是可以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的改变而有一定程 度的改变。 3. 说明遗传,环境在个体心里发展中的作用。 对于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有三种观点——单因素论,二因素论和相互作用论。 遗传决定论的基本观点是儿童心理发展是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素质的 自我表露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儿童发展起作用,至多只能是促进或者延缓遗传素 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代表人物如高尔顿,格达特,霍尔等。 环境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种理论重视环境与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作用,但片面强 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的作用。行为主义者大多持有这种观点。 二因素论提出了折中的观点,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有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如格赛尔的“成熟优势论”。 相互作用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 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瓦 龙等。 现代发展心理学家已经不再执迷于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孰大孰小的疑惑,而是更深入细致的探讨两者到底是以怎样的 方式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问题。遗传与生理成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和基础,正是遗传素质, 使人类的个体在正常的生活条件下可能发展为一个高度心理发展水平的人。没有正常人的遗传素质,就没有正常人 的心理。在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可能范围内,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水平起着决定作用。人类的后 代如果不生活在正常的社会环境里,那么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就不会变为现实。 4. 说明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发展是连续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成熟与不成熟时间只是行为的数量和复杂性的差异;而发展又是非连续的、 分阶段的,婴儿和儿童有着与成人不同的、独特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必须以不同的方式了解他们。发展是分 阶段的,不同阶段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有质的变化。

发展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发展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发展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一、概述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年成熟过程中心理上的变化和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儿童和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社会化和认知能力的形成等,并探讨这些发展过程与个体环境的互动关系。

本文将整理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学科。

二、发展心理学的流派1.行为主义派:行为主义派认为行为是对刺激做出的反应,心理发展是外界环境作用下的行为改变过程。

2.认知发展派:认知发展派关注儿童智力发展和思维过程,强调内在的心理结构和认知能力的成熟。

3.社会文化派:社会文化派关注环境、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强调学习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性。

三、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理论1.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Piaget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经历了从感知运动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再到形式运算阶段的发展过程。

2.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Vygotsky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与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密切相关,强调社会化和文化传承对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

3.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Erikson提出了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类在不同阶段面临不同的心理发展任务和危机,通过解决这些任务和危机来实现个体的心理发展。

四、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1.婴儿期(0-2岁):婴儿期是人类最早的生命阶段,主要发展领域是感知、运动和语言。

2.幼儿期(2-6岁):幼儿期是儿童的自主性和社交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开始学习语言、发展想象力和探索周围世界。

3.儿童期(6-12岁):儿童期是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迅速提升的阶段,他们开始学习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和建立道德观念。

4.青少年期(12-18岁):青少年期是身体和心理发展逐渐趋于成熟的阶段,青少年面临自我认同和独立性的挑战。

五、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纵向研究:纵向研究通过对同一群体的观察和测量来跟踪个体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

2.横向研究:横向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年龄段的不同个体来研究发展心理学问题。

发展心理学知识复习要点

发展心理学知识复习要点

发展心理学知识复习要点第一节概述广义的心理发展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个体的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包括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普遍性和差异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包括提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包括遗传和环境的关系、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发展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的关系、不同心理能是否存在关键期。

横断研究的优点在于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大量资料、可以使研究工作降低成本。

横断研究的缺点在于难以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的过程、难以了解心理变化中各事件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组间差异可能有不属于心理发展的因素。

纵向研究的优点在于便于了解个体心理发展连续变化的过程、便于揭示量变、质变现象,了解心理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和比较迅速的变化时期、比较容易发现心理发展中各事发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纵向研究的缺点在于样本少而且在追踪过程中容易流失样本、由于时间较长,会因环境变迁而出现某些新的变量、同一测量方法反复应用会导致重复效应、成本较高,耗费人力和时间。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包括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

环境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而已。

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包括否认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强调环境或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下列观点中属于二因素论的有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可以相加、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可以相乘、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是各自发挥作用的。

在遗传和环境的关系上挂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是施太伦、吴伟士。

下列观点中属于相互作用论的有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同化、顺应两种形式进行的。

《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考点总结(完整版)

《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考点总结(完整版)

期末考试考点总结(完整版)目录《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考点总结(完整版) (3)第一章绪论 (3)一、填空题 (3)二、名词解释 (7)三、思考题 (8)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 (11)一、填空题 (11)二、名词解释 (16)三、思考题 (20)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32)一、填空题 (32)二、名词解释 (34)三、思考题 (36)第四章胎儿的生理—心理发展 (39)一、填空题 (39)二、名词解释 (40)三、思考题 (41)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 (42)一、填空题 (42)二、名词解释 (44)三、思考题 (46)第六章幼儿心理的发展 (52)一、填空题 (52)二、名词解释 (54)三、思考题 (55)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59)一、填空题 (59)二、名词解释 (60)三、思考题 (60)第八章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63)一、填空题 (63)二、名词解释 (64)三、思考题 (64)第九章成年早期心理的发展 (68)一、填空题 (68)二、名词解释 (70)三、思考题 (71)第十章成年中期的心理特点 (71)一、填空题 (71)二、名词解释 (72)三、思考题 (73)第十一章成年晚期心理的变化 (73)一、名词解释 (73)二、思考题 (74)《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考点总结(完整版)指定教材:《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ISBN 978-7-107-21439-4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发展心理学是。

▲答案: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答案: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3、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二是。

▲答案: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

4、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四个有关的方面的问题:一是;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

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

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

第二篇章《发展心理学》第一章发展心理学概述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1)研究内容: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和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究个体毕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2)研究任务:描述、解释、预测、控制;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横断设计: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同时对不同年龄的个体进行比较研究的方法;优点:①可以同时研究大样本,因而被试代表性比较强,所得结果的概括性比较好;②时效性强,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研究结果,能够避免被试流失对研究的造成影响;③不存在重复测量的问题;④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的数据资料,节省时间和经费,而且易于实施;缺点:①缺乏系统连续性,无法获得个体发展趋势和发展变化的数据资料;②难以确定因果关系,不适用于研究发展的稳定性和早期影响的作用等问题;③取样程序较为复杂;④可能存在同辈效应(组群效应或世代效应):是指在横断设计中将社会环境影响不同造成的差异当作是年龄增长引起的发展变化;(2)纵向设计:是指对同一个人或同一年龄组的个体在较长时间内进行系统的、定期连续的观察研究的方法;优点:①可以看到比较完整、系统的发展过程、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转折点、显著的阶段性特征以及质变量变的规律;②有利于确定因果关系,特别适用于研究发展的稳定性和早期影响的作用问题,也适用于个案研究;缺点:①比较耗费时间、经费和人力;②研究的时效性比较差;③因重复测量,可能存在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④可能存在跨代效应:是指在纵向设计中,目标群体位于某一特殊的年代,该年代的显著特征对群体产生了特定的影响,从而使实验结果难以推广;⑤耗时比较长,容易造成被试的流失,同时可能会出现测量时间效应(重大历史事件对心理发展的影响);(3)聚合交叉设计:是指在纵向研究的图式中分段进行横断研究,这样既排除了纵向研究的缺点,又保留了横向设计的长处;这种方法既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总体情况,又能从发展角度了解样本中个体随年龄增长出现的各种变化,以及社会历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优点:①既可以排除组群效应,也可以不断补充被试,避免被试流失对研究的影响;②耗时比典型的纵向设计短;③通过比较同时代出生但先后参加的实验的被试,可了解是否存在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④可以发展的稳定性和早期影响的作用问题进行研究;缺点:聚合交叉设计得出的结论是否能够推广到其他群体还需进一步验证;(4)双生子设计:是指以同卵双生子或异卵双生子为样本,通过研究在心理和行为上的相似和差异,进而揭示遗传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的方法;(5)微观发生学设计:是指在短时间内反复呈现一个诱发刺激,并观测个体发生变化过程。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史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一人的认知过程的发展年龄特征;而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四个方面的问题:一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生理因素的发展;三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言语的发展3、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有关心理发展原理或规律的理论问题;二个体发展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问题4、年龄特征的研究(1)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形成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或本质特征。

(2)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变性(3)心理现象是复杂的,故心理发展既指心理整体的综合发展,又指各种心理现象的发展。

5、儿童心理学诞生标志1882年普莱尔发表《儿童心理》6、发展心理学诞生标志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1、弗洛伊德发展心理学理论(1)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2)力比多发展的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前生殖器期、潜伏期、青春期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1)埃里克森人格理论人格的发展中,逐步形成自我过程在个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

(2)八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早期、学前期或游戏期、游戏期、学龄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3、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1)环境决定论否认遗传的作用;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2)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一是三种非习得性的研究即非学习性的情绪反应基础上形成的条件反射二是儿童嫉妒和羞耻的情绪行为研究4、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1)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2)儿童行为的强化控制5、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1)观察学习及其过程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不同于刺激-反应学习。

(2)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攻击性、性别化、自我强化、亲社会行为6、维果茨基的心理学发展观(1)历史文化发展理论在人类的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这就使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在受生物进化规律的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的制约。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知识整理1、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研究比较心理发展、种族心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

狭义:研究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和行为发生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

简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儿童心理》注意没有“学”字)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Preyer,1842-1897)撰写的《儿童心理》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

3、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标志何林沃斯:1930年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

4、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类型:纵向研究、横向研究、横向纵向交叉研究整体研究、分析研究个案研究、成组研究5、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实验法观察法:长期观察、定期观察;全面观察、重点观察;实验法: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6、弗罗伊德的基本观点(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核心思想: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人格结构理论本我:无意识的本能;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意识结构;遵循现实原则超我:良心和自我理想;遵循(道德)伦理原则文明的产生与超我密切相关本我由人的先天本能(主要是性本能)和基本欲望组成,是人格中最原始、最难接近、最基本的部分。

本我由快乐原则支配,按照快乐原则活动,即它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得快乐、减少痛苦。

本我是无意识的、非道德的,可以看作是人格中的生物成分。

本我生而有之,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大。

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他们无忧无虑,只追求基本需要的满足。

随着年龄的增长,本我逐渐与现实世界接通,产生了自我。

自我产生于婴儿早期,是人格中的理性部分,也就是人能够意识到的部分。

它相当于外部的现实世界与内在的原始冲动之间的缓冲器。

发展心理学考试范围汇总整理

发展心理学考试范围汇总整理

发展心理学考试范围汇总整理一、1、发展心理学概念:广义:通过对种系或动物演化过程的研究,考察动物心理如何演化到人类心理,以及人的心理又如何从原始、低级的心理状态演化到现代、高级的心理状态,/狭义:着重在于揭示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并探讨个体心理从一个年龄阶段发展到另一个年龄阶段的规律2、霍尔“复演说”:洛克“白板说”:为人的心灵在出生时就如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从后天的经验中获得的,因此,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

在他看来,儿童心理发展的差异9/10是由教育决定的。

他强调要培养儿童的兴趣,发展儿童的独立能力,并认为良好习惯的培养应从很小的年龄就开始。

卢梭“性本善说”:卢梭关于儿童天性中包含主动自由、理性和善良因素的结论,以及他呼吁保护儿童纯真天性,让儿童个性充分发展的主张,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总体上看,自然主义教育运动的盛行,对了解儿童心理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3、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 1876: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就的《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是儿童心理学领域早期的专题研究成果之一。

4、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普莱尔《儿童心理》 1882: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W.Preyer)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儿童心理》是第一部科学、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包括儿童感知的发展、儿童意志(或动作)的发展、儿童理智(或言语)的发展。

5、霍林沃斯(美)《发展心理学概论》1930 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要追求人的心理发展全貌6、《心理学年鉴》 1957 美国:提出发展心理学7、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中国最早的儿童心理学研究8、观察法(时间取样/事件取样):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经过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9、临床访谈:灵活地访谈,使被试的思维尽可能接近平时的方式,以获得其思维的全貌。

发展心理学重点

发展心理学重点

发展心理学重点1、 4 心理发展的规律 P1942、 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 P1993、 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P2004、 六、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 人名需重点记忆 P2015、 三、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P2036、 (一)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7、 (二)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 重点1. P2058、 一、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 P2279、 六、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P22910、 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P22911、 幼儿的记忆策略 P22912、 幼儿思维的发展 P23013、 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P23914、 二、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 P24015、 (二)、幼儿期儿童认同的对象 P24116、 四、儿童发展的第一逆反期 P24117、 第一单元童年期的学习(一、二、三、四、五、标题)P24318、 二、童年期思维的发展 P24519、 (二)、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 P25220、 四、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P25821、 一、记忆的发展 ;P25922、 二、思维的发展 P25923、 (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 P26124、 二、情绪的变化 P26225、 三、少年期的自我中心特点 ;四、第二逆反期 P26326、 二、辨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P27127、 一、自我概念的发展 P27228、 一、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P28129、 二、中年期的人格特征 P28330、 一、感知觉发生显著的退行性变化 P28631、 二、老年期的记忆减退特点 P28732、 老年期人格特征的变化 P290。

发展心理学重点

发展心理学重点

发展心理学重点谢文荟整理一、发展心理学研究对象广义种系、种族、个体狭义个体发展心理学(从出生到衰亡)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1、整体性2、社会性3、活动性4、规律性(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三、心理发展的动力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决定、3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4班、社会学习、5维、社会文化因素、6皮、主客体相互作用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1)最近发展区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3)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个体成熟、心理技能发展)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成熟;经验(物理经验、数理—逻辑经验);社会环境;平衡四、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一)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6、7岁)泛灵论、自我中心主义、不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二)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1)婴儿前期信任-怀疑;希望(2)婴儿后期自主-羞耻;意志(3)幼儿期主动-内疚;目标(4)童年期:勤奋-自卑;能力(5)青少年期:角色同一性-角色混乱;诚实(6)成年早期:亲密-孤独;爱(7)成年中期:繁衍-停滞;关心(8)成年后期:完善-失望;智慧、贤明••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岁•童年期:6/7~11/12岁•青春期:11/12~15/16岁•青年期:17/18~35岁•中年期:35/40~60/65岁•老年期:60/65岁~•婴儿期:0~3岁一、婴儿期的动作发展1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2动作是婴儿发展水平的指标3动作的发展使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4促进婴儿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二、婴儿与成人言语交往1内容:贴近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一般眼前事物2交流技能:叫名字、感叹词、语调3语用技巧:简短、合乎语法、语速慢(停顿不是发音拖长)、重复4采用互动方式和促进发展的策略三、哭笑1.自发性微笑(0―5周):生理性微笑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4个月)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1自发性的哭•2应答性的哭:•3主动的操作性哭泣四、依恋类型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矛盾型、焦虑型•幼儿期:3~6岁一、儿童游戏:认知发展理论分为三个阶段1机能游戏(婴儿期亲子游戏和模仿性游戏)2象征性游戏(幼儿期假装游戏)3规则性游戏(童年及以后)二、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1是幼儿活动和情感愉悦的精神寄托2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渠道3是幼儿之间社会交往的重要园地4游戏是幼儿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载体三、记忆发展特点▪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发展较迅速▪形象记忆为主→词的记忆逐渐发展▪机械记忆为主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四、幼儿后期记忆策略有:视觉复述策略、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五、幼儿期思维的发展特点1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思维2、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1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2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七、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1父母的教养方式2同伴关系的因素童年期:6/7~11/12岁小学一、小学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1学习是小学儿童主导活动2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3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4学会学习是最基本的学习任务5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二、记忆的发展复述策略、组织策略(归类)、系统化策略、巧妙加工策略三、思维的发展1基本特征: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2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3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9-10岁四、推理能力的发展间接推理能力的发展突出表现在演绎推理能力、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掌握守恒五、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1、受欢迎的儿童2、不受欢迎的儿童3、受忽视的儿童青春期:11/12~15/16岁一、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3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4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二、认知发展1记忆广度达到人生中的顶峰2对各种材料的记忆成绩都达到高值三、思维的发展1形式运算思维的特点(1)思维形式摆脱具体内容的束缚(2)假设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2抽象逻辑推理能力显著发展四、情绪变化的特点1、烦恼增多2、孤独感、压抑感增强五、自我中心特点:1独特的自我 2假象的观众六、两个逆反期的异同同:1都聚焦于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向控制方要求独立自主权2都出现成长和发展的超前意识,前者有“长大感”,后者有“成人感”异:前者要求按自我意志行事,重点是行为、动作自主和行事自由后者是要求人格独立,要求社会地位平等,要求精神和行为自由青年期:17/18~35岁一、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二元论阶段、相对性阶段、约定性阶段三、自我概念的特点:1自我概念的抽象性日益增强2自我概念更具组织性和整合性、3自我概念的结构更加分化中年期:35/40~60/65岁一、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1中年期思维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2中年期辩证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老年期:60/65岁~一、老年期记忆衰退的特点:1机械记忆衰退明显,意义记忆衰退慢2再认能力逐渐老化,但比回忆保持好3识记和回忆姓氏最难二、老人主要记忆障碍:1信息和提取困难2记忆障碍是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3较少主动运用记忆策略和方法三、人格的变化1不安全感2孤独感3适应差4拘泥刻板性并趋于保守5回忆往事。

发展心理学重点内容

发展心理学重点内容

《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P3 发展心理学含义答: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死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P8 霍尔复演说P10 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含义答: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型)、典型特征(具有代表性)和本质特征(表示有一定的性质)。

P16 从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

P17 包尔特斯六条基本原则答:发展与人的毕生相伴;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有得有失的过程;生物学与文化的影响在毕生发展中会有所变化;发展涉及资源配置的变化;发展具有可塑性;发展会受历史文化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P36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特征答:(1)口唇期:0~1岁。

此期原欲集中在口部,婴儿专注于与口有关的活动,通过吸吮、吞咽、咀嚼等与口有关的活动获得快乐和安全感。

(2)肛门期:1~3岁。

此期原欲集中在肛门区,儿童关心与直肠及肛门有关的活动,愉快感主要来自排泄所带来的快感及自己对排泄的控制。

(3)前生殖器期:3~6岁。

此期原欲集中在生殖器,儿童对自己的性器官感兴趣,并察觉到性别差异,恋慕与自己性别相异的父母,而排斥与自己性别相同的父或母,出现恋母(父)情结。

(4)潜伏期:6~11岁。

此期儿童早期的性欲冲动被压抑到潜意识中,把精力投入到学习、游戏等各种智力和体育活动上,儿童的兴趣从自己的身体和对父母的感情转移到外界环境,愉快感来自于对外界环境的体验,喜欢与同性别的伙伴一起游戏或活动。

(5)生殖期:11岁或13岁开始。

此期原欲重新回到生殖器,注意力转向年龄接近的异性伴侣,逐渐培养独立性和自我决策的能力,性心理的发展趋向成熟。

P53 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答:皮亚杰把儿童心理或思维方式分成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发展心理学重点-整理后

发展心理学重点-整理后

发展心理学重点第一章1、发展心理学定义:从狭义上是指个体发展心理学。

人的心理发展:毕生发展心理学;种系心理发展: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2、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标志: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

普莱尔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分三部分:感知、意志(或动作)、理智(或言语)的发展。

阐述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反对“白板说”,用系统观察和传记法,进行比较研究。

被公认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发展研究的原理第二章一、佛洛依德理论:提出了精神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

(冰山理论)人格结构/心理结构: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本我是人最原始的、本能的部分,是潜意识的部分。

本我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目的在于追求最大的快乐和最小的痛苦。

自我是人格的意识结构部分,它是理性的。

自我按照现实原则行事。

自我不能脱离本我而独立存在。

超我,3-6岁之间,在与父母的交往中,人格结构的第三部分,超我开始形成,儿童开始内化父母的道德观念和规范。

超我按照道德原则(或至善原则)行事。

人格结构三者关系:本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自我的目的在于追求现实,超我的目的则在于追求完美。

由于超我永无止境地追求完美,所以它同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它经常批评本我谴责自我。

自我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根据力必多(人的性欲本能)作用的部位不同,把心理发展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口唇期(0-1岁左右):力必多作用的部位是口、唇和舌。

婴儿通过吸吮,咀嚼和咬等动作或行为来获得快感,寻求乐趣。

肛门期(1岁-3岁):这一阶段的性感区域转变为肛门,大小便的排泄给儿童带来快感。

儿童首次遇到生物冲动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

前生殖器期(3-6岁):这一阶段的性感区域转变为生殖器,冲突来源中男孩的“恋母情结”和女孩的“恋父情结”。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标题:儿童发展心理学引言概述: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及相关因素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心理学家们关注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并提供更有效的教育和支持。

一、儿童认知发展1.1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阶段包括感知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1.2 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儿童认知发展受到遗传、环境、社会互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3 认知发展的重要性儿童认知发展对其学习、社会适应和情绪调节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儿童情感发展2.1 情感发展的特点儿童情感发展表现为情绪的多样性、情感的表达方式逐渐丰富等特点。

2.2 家庭环境对儿童情感发展的影响家庭环境中的情感表达方式、亲子关系等因素对儿童情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3 情感发展的重要性良好的情感发展有助于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社交技能和心理健康。

三、儿童社会交往3.1 社会交往的发展阶段儿童的社会交往发展经历了单向互动、互惠互动和互为理解等阶段。

3.2 家庭和学校对儿童社会交往的影响家庭和学校是儿童社会交往的主要场所,对其社会技能和人际关系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3 社会交往的益处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够促进儿童的自信心、合作能力和情感连结。

四、儿童发展心理障碍4.1 儿童发展心理障碍的种类儿童发展心理障碍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学习障碍等多种类型。

4.2 早期发现和干预的重要性早期发现和干预对于儿童发展心理障碍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4.3 家长和教育者的支持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关注儿童的行为和情绪变化,提供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五、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应用5.1 家庭教育中的应用家长可以通过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更好地引导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5.2 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原理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发展心理学重点

发展心理学重点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功能描述、解释、预测、控制)(1882年普莱尔发表《儿童心理学》)一、婴儿期0-3岁,新生儿期0-1个月 P2101、新生儿的反射行为:第一类有生存意义的无条件反射(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

第二类无适应价值的无条件反射(抓握、行走、游泳、围抱、巴宾斯基反射)4-6个月自行消退。

2、婴儿感知觉发展:跨感觉通道的知觉最明显的表现形式是手眼协调和视听协调。

约6个月就具有深度知觉。

3、婴儿的记忆发展:发生时间胎儿末期。

12个月前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12个月后表象记忆和词语记忆。

4、婴儿的言语发展:分为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的发展。

1.5-2.5岁是掌握母语的关键期,3岁末基本掌握。

5、婴儿的气质类型:巴斯将其分为情绪性、活动性、冲动性和社交性四种类型。

托马斯和切斯将其分为容易抚养型、抚养困难型和发展缓慢型。

6、婴儿情绪发展:情绪是婴儿先天具有的反应能力,又是其社会化的开端。

7、婴儿的社会性微笑:自发性微笑(生来就会)、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区分人和其他非社会性刺激)、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能够区分熟悉人和陌生人的声音和面孔)。

8、社会性哭泣:自发性的哭(与生俱来)、应答性的哭(不适宜的内外环境刺激引起)、主动操作性的哭(从经验中学到如打针与痛和白大褂联系)。

9、婴儿的社会性依恋:依恋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安斯沃斯将依恋分为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反抗型依恋(矛盾型依恋、典型的焦虑型依恋)。

10、婴儿自我发展:8个月前没自我意识,1岁后主体我,2岁后客体我(自我意识第一次飞跃)。

二、幼儿期指3-6、7岁 P2271、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婴儿期以机能游戏、幼儿期以象征游戏(假装游戏)、童年期以规则游戏。

其社会性发展分:非社会性游戏(独自或旁观)、平行游戏(无交流)、社会性游戏(协同游戏、合作游戏)。

2、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P229游戏是幼儿活动和情感愉悦的精神寄托;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渠道;是幼儿之间社会交往的最好园地;是幼儿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载体。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点1、发展心理学(广义、狭义、种系发展)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基本理论问题有哪些?什么是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3、社会化4、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5、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6、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7、观察学习、积极强化、消极强化、8、维果斯基(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和原因是什么?最近发展期、教育与发展的关系、语言和工具的对心理发展的意义)9、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发展阶段理论)10、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11、横断研究、纵向研究、交叉聚合研究、微观发生学研究、双生子研究12、胎儿宫内发育分期13、胎儿大脑是未成熟脑。

未成熟大脑发育的两个关键期是14、影响胎儿生理-心理发展异常的因素15、后天环境影响与婴儿脑发展的关系16、婴儿神经系统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其相应的行为特征是什么?17、个体心理和生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18、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顺序、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19、习惯化与去习惯化20、元认知21、主我客我22、转换生成理论23、婴儿言语发展中“词语爆炸”指的是24、气质定义、托马斯切斯的气质类型说25、情绪的社会性参照26、依恋定义、依恋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依恋发展阶段、依恋类型、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27、儿童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28、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及其所反应的心理发展特点29、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30、麦科比所区分的四种自我控制活动31、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32、侵犯行为(工具性、敌意性)、亲社会行为概念、发展、理论33、性别角色认同34、小学儿童发展的一般特点35、广义的学习36、角色采择37、青少年发展一般特点38、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39、青少年情绪表现的特点40、自我同一性41、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社会问题42、延缓偿付期43、成年早期的一般特征44、爱情三元理论45、沙伊的智力适应理论46、成年中期的一般特征47、巴尔特斯的智力发展双重过程模型理论48、中年危机49、卢文格自我发展过程类型理论50、自我控制理论51、成年人智力发展综述及理解52、代群效应53、苏帕的职业发展理论54、老龄和老化55、延缓或适应老化的理论56、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发展观57、成年晚期认知特点58、成年晚期情绪情感的一般特点59、成年晚期面临的挑战和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发展心理学(背):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死亡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

他的研究多集中在人格方面。

弗洛伊德修订了自己早期把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的这种二分法而引入了自我、本我、超我的人格结构。

①本我本我:本我是原始本能的自然表现,在人格中最难接近而又最有力的部分,类似于“无意识”的概念,遵守“快乐原则”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重要,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

本我可能闯入梦境。

②自我自我: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本我与现实世界的中介,遵守“现实原则”,属于意识结构部分,随着儿童长大,他们发现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要考虑后果和现实经验,这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是自我。

③超我超我: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超我遵守“道德原则”,部分属于潜意识部分属于意识前者是超我中惩罚性、消极性和批判性的部分,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后者是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构成的,是抽象的东西,使个体为之奋斗。

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

超我和自我都是人格的控制系统,但自我控制的是本我的盲目的激情以保持机体免受损害;而超我则有是非标准,它不仅力图使本我延迟得到满足,而且可能使本我完全不能获得满足。

超我与本我有其对立的一面。

(2)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师承于安娜·弗洛伊德的艾里克森,提出了人的八个发展阶段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

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自我的过程在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

名词解释:积极强化作用: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进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的作用消极强化作用: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的作用(3)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①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结果而进行学习(名词解释)观察学习的强化可以是三种,即: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观察学习过程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注意、保持、复现、动机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苏联的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的实质: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质变的过程)心理发展与教学:①最近发展区思想最近发展区:(名解)维果茨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要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第二种是在指导的情况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②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教学在内容、水平、特点和速度上决定着智力的发展,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儿童发展。

③学习最佳期限学习任何知识或机能都有一个最佳年龄,为了最大限度发挥教学作用而不造成发展障碍,要让儿童在最佳年龄学习对应的知识。

④“内化”学说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原因: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个体的任何心理反应,不论指向外部动作还是内部思维,都是一种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而适应则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形式完成。

心理发展的因素:支配心理发展的原因有成熟、物理条件、社会环境、平衡。

心理发展的结构: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其中图式为核心概念。

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儿童喜欢敲击东西)图式最先来自遗传,之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改变和丰富,经过同化、顺应、平衡演变成图式。

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用锤子敲完了用勺子敲)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

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用鸡蛋敲了一次桌子鸡蛋碎了,以后不敢用鸡蛋敲)顺应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平衡:同化与顺应导致的适应,是机体暂时达到平衡,但这只是下一个较高水平平衡运动的开始。

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

心理发展的阶段: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人的动作图式经过不断同化、顺应、平衡的过程,形成了本质不同的心理结构,也就是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思维阶段2-7、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形式运算阶段12-15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8、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定义,优缺点)1).横断研究(如皮亚杰实验研究)横断研究设计: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比较的方法。

样本可来自不同背景和环境。

通过研究,对与年龄或生理成熟度有关的心理及行为特征得出变化和差异的规律。

优点:①可同时研究较大样本;②可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资料;③省钱省时省力缺点:①缺乏系统连续性;②难以确定因果关系;③取样程序较为复杂④代群效应2).纵向研究纵向研究设计(追踪研究):对同一个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方法。

优点:(总:系统详尽地了解发展的连续过程及显著的阶段特征)1、能提供发展方向的数据2、能揭示早期经历与后来发展结果之间的关系3、能揭示个体某些方面的时间发展的稳定性及个体变化方式上的个体差异缺点:①被试随时间逐渐流失;②反复测量引起被试情绪;③研究期长过程中变量增多④练习效应3).聚合交叉研究聚合交叉设计: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融合在一起的研究方法。

优点:1、从同辈效应中区分出发展趋势2、可揭示一个群体经历的变化是否和另一个群体相似3、比追踪研究更经济第五章婴儿的心理发展(知识点多,出小题)9、婴儿的动作发展(记表P139 P140)婴儿动作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行走动作的发展和手运用技能的发展。

婴儿动作发展遵循以下规律:(1)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儿童最初的动作作为全身性的、笼统的。

(2)从上部到下部动作,先抬头、胸部挺起、翻身、坐、爬、站立,最后到行走(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12、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托马斯、切斯等人根据他们确立的气质九维度标准,将65%婴儿的气质类型划分为以下三种(另外35%属于中间型):①容易型40%婴儿属于这一型。

它们生理机能有规律,节奏明显,容易适应新环境接受新事物和陌生人;而情绪上一般积极愉快爱玩,对成人的交往行为反应积极,因此容易受到成人最大的关怀和喜爱。

②困难型约占10%。

它们和“容易型”婴儿截然相反,时常大哭大闹,烦躁易怒,爱发脾气,不易安抚。

生理机能缺乏规律,接受新环境、新事物慢;情绪不好,游戏中也不愉快,很耐接受成人的抚爱,因此容易亲子关系疏远,需要成人极大的耐心和宽容。

③迟缓型(逐渐热情型)约占15%。

活动水平低,反应弱,情绪消极却很安静;逃避新事物、新环境,适应变化慢,在无压力情况下也能缓慢接受新事物和新环境。

此种婴儿气质随时间和成人抚爱水平发生分化。

14、婴儿的依恋定义(背):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指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依恋的阶段(对应名称、年龄段、每个阶段含义)鲍尔比、安斯沃思等将婴儿依恋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从出生到3个月)这个时期婴儿对人反应的最大特点即是不加区分、无差别的反应,未有对任何人的偏爱②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对母亲、婴儿熟悉的人、陌生人的反应有了区③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到2岁)此阶段婴儿与母亲的依恋基本形成,与母亲的关系符合依恋的标志,而对陌生人则更加排斥④第四阶段: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之后)能认识并理解母亲的情感、需要、愿望,交往时考虑对方的需要,并适当调整自己的目标15、依恋的类型(三种类型具体行为表现、意义)论述安斯沃思等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认为婴儿依恋存在三种类型:①安全型(65%-70%)婴儿在母亲里离开时忧伤;母亲出现后寻求亲近、安慰和接触如果,母亲能非常关心婴儿所处的状态,注意听取并正确理解婴儿的信号,然后作出及时、恰当、关爱的反应,婴儿就能发展对母亲的信任和亲近,形成安全型依恋。

反之则不能。

②回避型(20%)婴儿表现冷淡,母亲出现后主动躲开或忽视。

回避型与反抗型都属于不安全型依恋。

③反抗型(矛盾型)(10%-15%)婴儿在母亲离开前显得很警惕,离开后不安焦虑;母亲返回后仍不能安静,并表现出生气和抵制,但同时又有接触需要婴儿依恋的性质取决于与婴儿有关的母亲的行为。

依恋并不仅仅是母亲使婴儿的需要得到满足,婴儿与母亲在一起的时间多少也不能单纯决定婴儿依恋的性质。

依恋是在婴儿与母亲的相互交往和情感交流中逐渐形成的。

22、皮亚杰关于幼儿思维的研究:皮亚杰把2-7岁儿童思维归属于“前运算阶段”。

这阶段儿童思维基本特点是:相对具体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刻板性三座山实验:(名词解释)实验目的:测验儿童的“自我中心”的思维特征。

实验材料:一个包括三坐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过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实验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

皮亚杰以此来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即儿童认为别人的思考和运作方式应该与自己的思考完全一致,这时儿童还没有意识到别人可以有与自己完全不同的思考26、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特点(记忆四点)①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②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这个关键年龄在四年级(10-11)③思维结构趋于完整,但有待完善④思维发展过程的不平衡,表现在对不同思维对象、不同学科的不平衡性第七章、青少年的心理发展30、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1、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1)由于青少年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在新的追求中,使他们感到困惑2)由于性的成熟,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但不能公开表达导致他们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b心理水平呈半成熟、半幼稚:表现在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1)反抗性与依赖性2)封闭性与开放性:对成人封闭,对同伴开放3)勇敢与怯懦5)高傲与自卑6)否定童年与眷恋童年31、青少年思维的基本特征(记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可知,青少年正处于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少年期个体的形象思维趋于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

从初二开始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

初中生思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以已占优势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起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