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零售业规模化经营策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零售业规模化经营策略

作者:常伶丽宋秀云

来源:《职业时空》2007年第02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大型跨国商业资本竞相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力度。其中,规模居于世界第二的法国家乐福成为中国国内第一家大规模收购本土企业并获得扩张的外资零售企业。据有关部门统计,国际上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有三分之二进入中国。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内一批批超市的倒下,福州的华榕超市、大华超市和北京的红熊超市、朝林超市等陆续关门谢客。麦肯锡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甚至预计:在未来3至5年,中国零售业60%的市场将由3至5家世界级零售巨头控制。面对世界众多零售业巨头在我国零售业“圈地”扩大的势头,实现规模经营将成为我国零售业能与之抗衡的突破口。

零售业规模经营的必然性

1.国际化竞争的压力。由于市场进入门槛较低,零售业天然具有充分竞争的特性,特别是引入外资对零售业的规模化经营的革新推动尤大。进入新世纪,零售业业态之间、业态之内、城市不同商圈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升级。目前,我国全部连锁企业的销售总额只占全国零售商品总额的5%左右,年销售额在亿元左右的连锁企业占30%左右,年销售超过10亿元的连锁企业占2%左右,目前还没有年销售超过100亿元的大型连锁企业。与国际零售“巨鳄”相比,我国零售企业即使大如联华,无论规模、资金,还是管理、技术,都有不小的差距。跨国零售巨头都是世界500强,都有着上百亿美元的股本金,沃尔玛在2001财年的营收为2198亿美元,而国内最大的联华超市2001的销售规模为140亿人民币,仅为WALMART的1/50。因此,如果没有规模做优势,没有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态势下,何谈生存的机会。

2.生产过剩与制造业的国际化。近20年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制造业的国际化和生产过剩,市场上商品大部分供大于求。供应过剩必然要求流通能力扩大,消费速度加快,流通渠道畅通。而目前落后分散的流通业成为制约供求之间协调发展的瓶颈,实现规模经营,成为必然趋势。

零售业规模经营实施的途径

规模经济涉及的是企业的经营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销售数量和销售成本变化之间的关系。其基本含义是:在企业增加投入的过程中,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随销售量的增加而下降,从而使企业出现规模报酬递增。这里,投入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是前提,单位产品成本的降低与效益的提高是结果。

1.兼并重组,健全资金链供应。

在国外大型零售企业大量进入国内的形势下,通过兼并重组等手段进行扩张是必然之路,即通过上市和并购等资本集中的方式降低规模扩张的成本。零售业需要规模效应,连锁店的网点至少发展到20家以上,年销售额在亿元以上才会有盈利。纵观外国零售巨头的发家史,几乎没有一家是依靠其自身的原始积累而发展起来的,主要靠资本集中。大零售巨头以商业资本的集中实现了商业现代化,并由此全面改造供应链。1997年沃尔玛进入欧洲时,一次性收购了德国一家拥有21个大卖场的超市集团,1999年进军英国时,又是以1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英国的阿斯达集团。根据我国目前零售业的现实情况,如果仅凭商业零售企业之间的资产重组、兼并、联合等措施增大商业资本,或者上市融资,无论从形成的商业资本规模还是从我国零售业做大做强的时间紧迫性来考虑,都不能很好满足需要。中国零售业必须使其他产业的资本变为商业资本。其中较好的方式是:通过进一步健全法律制度,银行业、房地产业、商业零售业在法律制约下联姻,加快商业资本规模扩大的速度,使商业资本由“加法级”增长方式变为“几何级”增长方式。

2.坚持连锁经营和多行业、多业态的发展模式,实现整个流通链的规模经营。

连锁经营是企业规模由小到大的“聚合”过程。聚合的优势在于组织交易量大,交易经常化,流通路线稳定,容易建立生产者与经营者、经营者与经营者之间稳定的利益关系。“聚合”的过程则主要通过横向和纵向一体化两种方式得以实现。横向一体化主要是指以连锁经营的形式重新改造我国的零售商业组织形式,纵向一体化是指大型连锁企业建立起的制造加工机构和物流中心的产销一条龙组织。连锁经营将一改传统单店商圈的局限性,将大幅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企业经营实力的增强可以更有效地实现企业内部分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组织形式联合化、经营方式一体化。这既提高了企业管理运作效率,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又易产生顾客定向消费信任或依赖,减少顾客消费的风险成本,提高顾客的消费忠诚度。这将具有市场整合效应、资源共享效率和无形资产倍增效益等方面的优势,避免了重复成本支出和营销费用。零售业态将呈现更加多样化,出现大卖场、标准超市、便利店、折扣店、专业店、SHOPPINGMALL等多种业态齐头并进的态势。

3.政府应积极为零售企业实现规模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国外政府对发展连锁商业都有一定的支持政策。例如,日本政府1996年提出了零售商业连锁政策后,从70年代初开始,政府对中小企业自由连锁提供长期低息贷款,美国14个州都制定了连锁加盟法。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要为企业兼并创造必要的制度条件,制定诸如资产评

估、产权界定、职工换岗培训等兼并规则,消除企业兼并的地区和部门垄断障碍,给企业以无差别的国民待遇,形成公平的企业竞争兼并环境。政府对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企业间的联合和兼并,应在信贷、税收优惠上给予重点扶持,从立法上予以保护,促进其尽快成长,并积极为其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创造必要条件。为了保持零售业既能实现规模经济优势,又有保持适度竞争的活力,政府有必要对某些零售业态进行管制。如对大型百货商店、连锁企业、超级购物中心等制定最小经济标准限制,达不到最小经济标准的企业不得进入该行业,并且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经过科学测定,制定出各时期的特定市场上某种业态企业的最高数量界限。通过规模经济和数量管制政策,构筑双重市场保险,实现零售业规模经济。

零售业规模经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零售业连锁发展如果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形成规模经济的主客观条件,就不能实现规模经济。从较长时期的目标看,企业必须考虑财务结构的安排不至于降低资本利润率,即规模扩张不能导致长期利润率出现持续的下降走势,这也是企业规模扩张的一个前提。

为了防止出现规模不经济,企业必须要追求适度规模。首先,国内零售企业要理性扩张。企业应当意识到通过贷款、融资和占用供应商货款的方式扩张,其前提必须是实现资金的良性流动,否则大规模的扩张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包括供应商追逼货款和流动资金的缺口,这正是导致资金链断裂的元凶。因此,举巨资扩张中的商业企业更应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其次,在扩展时应固守自己的根据地,在物流条件和管理能力及经营成本许可的情况下,有步骤的向周边铺开。另外,兼并和重组是企业扩张的一大绝招,在选择合作对象时应侧重彼此的兼容和互补,重组之后侧重企业内部的整合,切忌强行拉郎配,使企业虚假膨胀,而实际竞争力却不强。此外,外资零售企业实力雄厚,国内企业不能以一己之力与其正面冲突,否则难保不损兵折将,应采取差异化战略,避免正面迎敌,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编辑:霍瑞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