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课后练习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一、解释概念: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其中,“专业教育”表明的是高等教育的性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是讲高等教育的起点或基础,是使“专业教育”这一概念上升到“高等教育”的重要范畴,表明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位置是“最高”的。

并非所有的专业教育都是高等教育。

“学术性或职业性”是对“专业教育”的类型及其“有机结合”要求的进一步揭示。

2、高等教育学:综合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它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

二、简答题:1、古代“高等教育”有何特点?答:(1)随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高等教育”中心也处在变动之中。

(2)具有“官办”、“私办”或“官私合办”多种形式,但以官办的资助和兴办为主。

(3)教育内容比较全面,比较注重道德与论理教育。

(4)教育的方式方法比较灵活,交流、启发、论辩是常用的方法。

(5)学术研究和教学育才结合得比较紧密。

2、中世纪大学产生初期有哪些基本特征?答:(1)已初具现代意义上高等教育的基本内涵。

它是学习、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它是围绕学科、专业来组织教育活动的。

(2)大学拥有自治权。

初期的大学是学者和学生的行会组织,大学可以自己设置课程,聘请教师,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和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有权对违背法律的学者和学生进行处理。

(3)大学是具有“国际性”的学术机构。

中世纪早期各地大学采取开放的态度,至少在欧洲区域内,学者和学生们可以自由流动,选择自己向往的大学从事学习和研究,并可以得到各大学相互承认的资格证书。

(4)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授予相应的学历或资格证书。

这是现代大学学科划分和学位制度的最初起源。

(5)中世纪高等教育仅限于大学教学,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概念可以直接用“大学教育”(University Education)来指代。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一、高等教育学的目的参考答案:旨在探究高等教育中的各种理论和现实问题,找到高等教育的本质和客观的规律,使高等教育工作更具科学性,从而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和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二、高等教育学的意义参考答案:(1)加深对高等教育工作的认识。

系统学习高等教育学,可以帮助自己了解高等教育的缘起、性质、作用、规律等基本常识,了解高等教育工作的特点和方法,增强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自觉性。

(2)增强高等教育工作的责任感。

学习高等教育学可以使高等教育工作者更充分的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增加其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提升高等教育工作的水平。

学习高等教育学有利于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觉按照高等教育的规律来开展工作,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提高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三、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参考答案:(1)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当代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的原因主要有:首先是人口的增长;其次是经济发展迅速;再次是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最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学制有一定关系。

(2)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目前,我国已步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轨道。

(3)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所谓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各国高等教育互相影响、互相交流、互相依存的程度加深,高等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配置,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越来越密切的一种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国际化表现在高等教育观念、培养目标、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人员的国际交流、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等方面。

目前,高等教育国际化正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高等教育国际化既是各国政治力量推动和经济全球化驱动的结果,也是高等教育应对社会变化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4)高等教育的多元化。

高等教育多元化包含高等教育的办学主体、经费来源、层次结构等方面的多样化。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第一版)1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第一版)1

高等教育学(1-14章)一、名词解释.1.中世纪大学: 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 它是在仿照行会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一种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育机构, 并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教育活动系统, 其组织形式、管理制度、教学方式等都为近现代高等教育活动所直接继承下来。

2.高等教育: 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 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3.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 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4.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 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 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定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最早的教育方针: 是1957年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 应该使受教育都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6.最新的教育方针是十六大提出的: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们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

7、教育目的: 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8、培养目标: 是指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9、马克思主义理想中的人的全面发展: 是指人的体力、智力、道德品质及个性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10、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每个学生在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 即培养和谐发展的个人。

代表人物:卢梭11.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 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

代表人物: 涂尔干12.通才教育: 是一种通识教育, 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 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13、专才教育: 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

专才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 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 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汇总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汇总

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1、学习高等教育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答:目的:了解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理解高等教育的运行态势、认识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使高等教育工作者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以增强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从根本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意义:有利于增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利于我们深化对高等教育的理性认识;有利于提高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技能和水平。

第二章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1、试述高校的职能体系答: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国际合作四项职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

其中,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最基本职能,是决定高等教育本质的因素;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它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伸;国际合作是高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崭新职能,是在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市场杠杆作用将高校的教学、科研和服务三大职能在国际合作的现实导向下进行的协调和有机重组。

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理论1、谈谈你对“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认识答: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认为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结果也只能以其社会功能加以衡量,主要看它为社会贡献了什么,贡献的程度如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需要,社会本位论看到了教育目的受社会制约的一面是对的,但却完全否认了教育目的的个体制约性,因此是不全面的。

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

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能、本性的需要决定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发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评价教育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衡量。

它对反对宗教神学对人的思想禁锢,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但是,它排斥社会对教育的制约,排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高校教育学教材课后习题

高校教育学教材课后习题

一、解释概念高等教育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体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

二、简答题1.古代“高等教育”有何特点答:1.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变化,“高等教育”的中心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于发展过程中.2.具有”官办”、“私办”或“官私合办”多种形式,但以官方的资助和支持兴办为主。

3.教育内容比较全面,比较注重道德于论理教育。

4.教育的方式方法比较灵活,交流、启发、互动的论辩是常用的方法。

5.学术研究和教学育才结合的比较紧密。

2.中世纪大学产生初期有哪些基本特征?答:1.已初具现代意义上高等教育的基本内涵。

2.大学拥有自主权。

3.大学是具有“国际性”的学术机构。

4.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授予相应的学历或资格证书。

3.近代高等教育有哪些基本特征?答:1.将中等教育于高等教育严格区分开来并衔接起来。

2.学校、学科、课程的设置反应工业化和地方工商业发展的要求。

3.在各大学尚有不同程度自治的前提下,国家开始对大学加大干预力度。

4.大学的职能进一步扩展,如何正确处理科学研究和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关系问题,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

4.“二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高等教育有哪些主要特征?答:1.高等教育大发展、大调整,由注重发展数量逐步过渡到注重提高质量2.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3.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办学形式日趋多样化4.出现了“产学研一体化”和“学生消费者至上”的现象。

5.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是什么?答:1.研究高等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现象2研究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3.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

6.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答:1.从一般性来说,高等教育学是一门教育科学2.从特殊性来说,高等教育学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

三、论述题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谈谈怎样学习高等教育学?答:1.要以现实的高等教育工作为中心2.要注重将高等教育学理论运用于实际3要着力于对高等教育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4.要着眼于高教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

高等教育学复习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复习题及答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题及答案一、概念题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标明的是高等教育的性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是讲高等教育的起点或基础,是使“专业教育”2、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型的教育科学。

3、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理发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他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一切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指针;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4、教学大纲:是指课程教学大纲。

它是以系统连贯的形式,按章节、条目、基本论点和进程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他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同时也明确了教学进程、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5、高等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具体落实,它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竞技、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6、培养目标:是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相对于教育目的来说,他是高等教育层次的特殊目标;而相对于各级各类高等学校来说,则是共同的总目标。

7、高等学校教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已设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发展智力和体魄,树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形成良好个性品格的专业性、探索性、过渡性的高层次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

8、课程结构:就是各类型课程的有机组合方式,其功能是否优化,主要决定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跨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理论性课程与操作性课程之间的关系;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之间的关系。

9、专业:有广义狭义之分。

《高等教育学》习题集

《高等教育学》习题集

《高等教育学》习题集一、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大众教育2.高等教育3.高等教育结构4.高等教育目的5.高等教育培养目标6.高等教育体制结构7.高等教育学8.高等学校的教学9.高等学校的教学评价10.教师专业化11.教书育人12.教学大纲13.教学组织形式14.教育大纲15.教育方针16.课程17.课程体系18.课堂教学19.人才培养模式20.社会实践教学21.师生间教育关系22.通才教育23.威斯康星思想24.学位制度25.因材施教26.专才教育27.专业28.专业特色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每小题5分,共20分)1.“教书”是专业课教师的基本任务,“育人”则主要是思政课教师以及学生管理人员的基本任务。

2.从思维发展进程的角度可将现代教学过程分为激发学习动机、感知教学材料、理解教学材料、巩固知识经验、运用知识经验和教学效果评价六个环节。

3.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主要是指不同的办学方式及其比例关系,即一般高等教育与其他各种类型高等教育之间的比例关系。

4.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体现在培养国家政治领袖。

5.高等学校按照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叫做教学计划。

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6.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主要包括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

7.高等学校的专业和学科是一回事。

8.高等学校教师的任务在于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

9.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包括课堂教学、实验课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等。

10.高校的社会职能主要分为个体与社会两方面职能。

11.高校的师生关系是工作关系。

12.高校的学科和专业划分的标准是相同的。

13.高校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是教材。

14.高校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

15.高校教师的作用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16.高校教师只要知识渊博就能教好课。

17.高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

《高等教育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书院(P28)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至清末,存在一千年之久。

2、高等教育大众化(P62)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概念源于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理论。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统一的概念,量的指标是指适龄青年高等学校入学率达到15%-50%。

质的变化包括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的变化。

3、民主化(P63)高等教育民主化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一个层面是涉及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

另一层含意体现在高等教育管理上,一是改变学校管理权过于集中于校级领导层面这一现状,二是克服学校中明显存在的等级制、官本位倾向和以行政管理代替学术管理的做法,三是充分发挥校内各种组织参入民主管理的积极性。

4、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P83)社会本位,主张根据国家利益与社会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社会价值为取向的;个人本位则与社会本位想对立,主张根据个人的发展和需求确定教育的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个人的价值为取向的。

5、高等教育结构(P100)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复杂的综合结构。

从高等教育结构的整体出发,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6、院校研究(P139)院校研究是把现代管理科学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学校管理,旨在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一门学科和一个实践领域。

7、教学(P142)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人为地可以控制的系统。

(P146)8、课程(P185)课程是一个复合概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课,指的是教学内容,是教学科目的总和,二是程,即教学的顺序与进程。

《高等教育学》课后题1-7章

《高等教育学》课后题1-7章

第五章高等教育结构及管理体制13、董事会制:美国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模式施行董事会制。

这一管理模式是以行政权力相对强大,强调规范,实行相对严格的等级制度,下级对上级负责的高校管理模式。

在美国大多高校,特别是研究性大学中,董事会和院校的行政官员的权力地位比较显赫。

董事会多由政府官员、企业首脑、社会名流等组成。

它负责制定政策,审批设备购置、财政预算,选拔和委任校长等。

校长手董事会委托,全权负责学校内部具体的管理事务,包括确定学校发展目标和重点、建立或调整组织机构、筹集和分配经费、处理董事会与外界各种组织的关系。

校长一般有一套包括多名副校长在内的助手班子协助管理,学校下属的分校、学院负责人由校长委任,他们必须向校长负责。

系作为基本的教学和科研单元,由系主任主持。

但系行政机构处于学校组织矩阵结构中的交叉点,系主任既要面向校长、院长负责,又要在决策上与系所有教学人员写上。

14、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在我国指高等院校、专门科学研究机关及企事业部门所属的科研机构中设立的学术评议与审核机构。

是高校教学、科研及学术评议的最高权力组织,是由教授或专家学者组成的学术评议、审议和决策咨询机构。

学术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审议和决策全校教学、科研规划、组织指导全校教学科研等学术活动;审议院系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审议院、系及重要研究机构(如研究基地、研究中心、实验室、研究所等)的设立;审定学校的重要科研管理制度及设立的重要教学、科研奖项;审议并制定教职工职称评定的相关政策和制度等。

学术委员会一般分为校、系或院、所两级。

各组学术委员会由副教授或副研究员以上学衔的人员组成,其主人、副主任应由学术上造诣较深、为人正直、办事公道的专家担任。

基层学术委员会的人选由讲师、助理研究员、工程师以上的科技人员酝酿推荐和选举产生。

15、教授委员会:教授委员会是高校改革、建设、发展中重大事项的决策机构,是学校建立“党委领导、行政管理、教授治学”新型高校管理领导模式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学员自主管理与自主发展的必要组织形式。

高等教育学复习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复习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1.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确切地是指 。

A. 举办高等教育的学校B. 高等教育的办学实践C. 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和基本规律D. 高等学校的老师、学生2.一般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初创阶段是在 。

A. 20世纪50年代中期B. 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C. 80年代末期D. 90年代初期3.关于“教育的本质”的诸多观点中,一般认为,“个人本位论”的最早提出者是 。

A. 卢梭B. 涂尔干C. 罗素D. 杜威 4.根据马丁·特罗的相关理论,大众高等教育阶段的毛入学率应为 。

A. 15%以内B. 15%~50%C. 50%以上D.75%以上 5.以下西方发达国家中,最早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国家是 。

A. 英国B. 法国C. 美国D. 加拿大6.欧美教育史家将以下哪所大学称为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第一所大学 。

A波隆亚大学 B. 阿资哈尔大学 C. 赫克迈大学 D. 雅典大学7.以下关于计划经济下我国高等教育弊端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国有化的办学体制B. 条块分割的领导体制C. 高度自主的办学管理模式D. 单一的培养模式8.“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表述说的是 。

A. 高等教育的任务B. 高等教育的性质C. 高等教育的目的D. 高等教育的内容9.以下各项不属于现代大学功能的是 。

A. 产业功能B. 交流功能C. 批判功能D. 服务功能10.以下各法规中,其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初步确立的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章程草案》B.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高校60条”)C. 《高等教育管理暂行规定》D.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1.目前,我国高等学校采取的管理体制的主要形式是 。

A. 校长负责制B.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C. 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负责制 D.党委领导下的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负责制 12.按不同的学科领域来对高等教育进行划分,指的是高等教育的 。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详细完整版).doc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详细完整版).doc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仁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2. 高等教育大众化某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跨入大众阶段后,不断培养大批普通民众直至普及阶段来临之前的发展过程.3、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从整体出发,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4、通才教育是相对传统〃专才"教育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该教育模式注重人才多方面素质的培养,除了具有专业特长外,还要培养人的社会能九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5、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6、教学过程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7、教学:教师和学生在教育系统内通过媒介进行传递信息的双边活动。

8、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有着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学评估是指对影响教学活动的所有因素的评估。

它既包括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估,又包括教学质量的评估。

狭义的教学评估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系统的检测,并评定价值及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

它既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所有有效教学与成功教学的基础.9、教学方法:大学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联系的方式;大学教学方法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方法,具有科学方法的性质;大学教学方法的本质在于师生联系方式与科学方法的统一。

10、威斯康星思想在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通过培养人才和输送知识两条渠道,打破大学的传统封闭状态,努力发挥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职能,积极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11、社会本位论主张根据国家利益与社会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社会价值为取向.12、隐性课程也叫广义课程,指包含学生在计划的教学内容之外,通过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人际关系等各种渠道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等,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何学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14、莫里尔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的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而这些学院主要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15、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咼等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至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高等教育学最新课后答案

高等教育学最新课后答案

高等教育学重点复习内容整理第一章1.高等教育的概念: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培养社会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2.教育的本质特征是教育的社会性。

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社会制约性,历史性,阶级性,生产性,民族性,独立性。

3.界定高等教育概念的三要素:层次要素(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性质要素(专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要素(高级专门人才)4.国外高等教育的发展追溯至17世纪,我国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始于1889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

1978年第一个全国高等教育研究所在厦门大学成立。

1984年第一部《高等教育学》出版,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正式成立。

5.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教育问题,解释教育现象,探讨高等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6.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问题领域不断扩大,研究范式在发展,理论基础不断扩展,与教育改革联系日趋加强,国际化影响明显。

7.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外延式与内涵式共同发展。

8.国际化影响的三个特点:国际教育组织的出现和发展,国际合作加强,本国与国际各级各学科发展趋向一致。

9.国外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特点:日趋全球化,学科体系逐渐完善。

10.教育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教育为国民经济各部分、社会各方面培养提供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各类人才和一般工作者。

11.教育需求:广义需求(社会需求),狭义需求(个人和家庭需求)第二章1.教育的社会性的主要表现:教育受社会生产力、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的制约;教育促进着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制度、文化的发展。

2.高等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高等教育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制约目标的设定;制约发展速度、规模和学校的结构;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变革;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高等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

(2)高等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提高劳动者能力的手段;实现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创新;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高等教育学练习题库(含答案)

高等教育学练习题库(含答案)

高等教育学练习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A、多媒体教学法B、讨论法C、案例教学法D、讲授法正确答案:D2、提倡发现法教学的课程理论是( )A、科学主义课程观B、结构主义课程观C、永恒主义课程观D、改造主义课程观正确答案:B3、教学计划目标表述中的主语应该是( )A、管理者B、学习者C、教育者D、教师正确答案:B4、教案常规项目的主体部分是( )A、重点难点B、导入新课C、讲授新课D、教学目的正确答案:C5、不属于行动研究类型的是( )A、调查研究B、批判的行动研究C、实践的行动研究D、科学的行动研究正确答案:A6、大学教师的角色具有多样性,其根本角色是( )A、教学者角色B、研究者角色C、服务者角色D、应用者角色正确答案:A7、根据教学是否为学生后续知识学习做了充分准备来判断教学质量,这种教育质量观是( )A、控制质量B、个适质量C、外适质量D、内适质量正确答案:D8、高校人事管理中一般不会采用( )A、股权激励法B、情感激励法C、待遇激励法D、事业激励法正确答案:A9、主张学习是个体随意志、情感对事物自由选择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 )A、认知信息加工学习理论B、行为主义学习论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D、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正确答案:C10、高校组织的管理特征是( )A、复杂性B、模糊性C、二元性D、学术性正确答案:A1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并不认为( )A、分工与私有制使人片面发展B、现代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C、生产劳动是造成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D、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一致的正确答案:C12、既有理论性又有技术性,即把基本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中介是( )A、基础研究B、质性研究C、发展研究D、应用研究正确答案:D13、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手段是( )A、单靠社会实践B、做到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三结合C、单靠教学D、单靠科研正确答案:B14、狭义的课程评价是指( )A、对课程方案实施过程的评价B、对课程方案实施结果的评价C、对课程方案制定结果的评价D、对课程方案制定过程的评价正确答案:B15、高校实施战略管理的必要性不包括( )A、是国家制度的强制规定B、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C、是高教改革的必然趋势D、是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正确答案:A16、当代大学生在智力水平、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表明当代大学生的( )A、群体价值取向多元化B、文化观念趋向多元化C、群体结构趋向多元性D、群体行为表现多元化正确答案:C17、高校课程改革中,牛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 )A、以学群、学类为组织进行综合知识教学B、跨学科选课C、通过复合课程将文、理学科融为一体D、加强基础,淡化专业正确答案:C18、相对于中小学教育,高校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是( )A、历史性B、操作性C、系统性D、前沿性和职业倾向性正确答案:D19、高校课程改革中,麻省理工学院(MIT)模式的主要特征是( )A、跨学科选课B、通过复合课程将文、理学科融为一体C、以学群、学类为组织进行综合知识教学D、加强基础,淡化专业正确答案:A20、体现课程的体系结构,也是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的是( )A、教材B、教学计划C、教学大纲D、课程方案正确答案:B21、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最低学历应是( )A、本科B、硕士C、博士D、专科正确答案:A22、根据工作方式和任务,可以将人才划分为( )A、杰出人才与通用人才B、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C、通才与专才D、精英人才与合格人才正确答案:B23、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的调整必须做到( )A、加大应用型学科门类的比重B、避免过度综合化C、追求同质化D、提升研究生教育层次的水平正确答案:B24、下列哪一项不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 )A、方法得当B、目的明确C、内容正确D、手段先进正确答案:D25、高校课程内容的推陈出新、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使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内容,科研又从教学中汲取营养,体现了高校课程的( )A、基础性B、高深性C、前沿性D、专业性正确答案:C26、说到底,高校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 )A、校长的卓越领导和创新实践B、高水平的教师和高质量的毕业生C、先进的办学理念D、优势学科正确答案:B27、高校培养目标的定向作用是指( )A、高校培养目标对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人的发展方向起着一种制约作用B、高校培养目标对教育活动起着支配、调节和控制作用C、高校培养目标是衡量和评价高等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D、高校培养目标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价值标准正确答案:A28、关于案例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B、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C、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D、扩大学生的实际知识正确答案:A29、主张课程内容应该围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来选择,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理论是( )A、科学主义课程观B、结构主义课程观C、永恒主义课程观D、改造主义课程观正确答案:D30、研究型大学大都致力于培养( )A、技术型人才B、应用型人才C、拔尖人才D、技能型人才正确答案:C31、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 )A、教研结合B、终身学习C、反思经验D、创新实践正确答案:B32、为替代"高等教育"这一概念,国际组织有时采用的概念有( )A、中学后教育和成人教育B、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C、第三级教育和中学后教育D、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正确答案:C33、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是( )A、学时安排B、课程设置C、学分要求D、培养目标正确答案:B34、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性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类课程称为( )A、核心课程B、隐性课程C、活动课程D、显性课程正确答案:B35、可提供高等教育的两类院校是( )A、大学和企业培训机构B、大学和自考机构C、大学和其他各类高等院校D、大学和科研院所正确答案:C36、我国实施"2011工程"的主要目标是( )A、尽快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B、打造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C、推动高校内部以及高校内外部创新力量之间创新要素的融合发展D、促进高等教育的多样化正确答案:C37、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应是( )A、教学与科研兼顾B、以科研为主C、按学校考核来取舍D、以教学为主正确答案:A38、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最显著的特点是( )A、教学和科研的结合B、科学研究和教育研究的结合C、个体研究和集体协作的结合D、学术责任和学术自由的结合正确答案:A39、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民办高校的特点是( )A、以教学和科研为主要任务B、以发展学术为主C、以发展科研为主D、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正确答案:D40、具体规定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是( )A、教材B、课程方案C、教学大纲D、教学计划正确答案:C二、多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以学科或专业为基础,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是( )A、职业教育B、基础教育C、高等教育D、专业教育正确答案:CD2、下列学习差异中,会导致个体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的有( )A、学习动机差异B、学习风格差异C、认知水平差异D、学习能力差异正确答案:ABCD3、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为( )A、高等教育的规律B、高等教育的问题C、高等教育的矛盾D、高等教育的现象正确答案:BCD4、高等学校的组织特征是( )A、二元性B、学术性C、复杂性D、模糊性E、分散性正确答案:ABCDE5、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具有极强的主体意识,具体表现在( )A、学习方法的独立性B、学习目的的多样性C、教师影响的决定性D、对教育影响的选择性正确答案:ABD6、高等学校的科研性服务的主要形式有( )A、参与国家和地方的多学科联合科研攻关B、参与科技市场建设,实现科技成果转化C、广开渠道培训社会各类人才D、开发基础科研成果E、送教上门提高生产一线劳动者素质正确答案:ABD7、我国高校课程表现出的基本形式有( )A、课程目标B、教学大纲C、教材D、课程方案E、教学计划正确答案:BCE8、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应该( )A、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B、塑造大学生的主体人格C、加强学校的严格管理D、发展大学生的主体能力正确答案:ABD9、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的核心是( )A、公开招聘B、择优聘用C、按需设岗D、平等竞争E、合同管理正确答案:BCE10、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 )A、提高审美情趣B、强化专业教育C、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D、提高人文素养正确答案:ACD11、学习的内部条件包括( )A、学习目标B、学习材料C、智力因素D、非智力因素正确答案:CD12、高校要有效实现培养目标,需处理好以下哪几方面关系?( )A、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B、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C、处理好教学工作、科研训练与社会实践的关系D、处理好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E、处理好“五育”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ABCDE13、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意义是( )A、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B、科学研究是新学科产生的基础C、科学研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D、科学研究是高校服务于社会的主要渠道E、科学研究是提高高校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正确答案:ABCDE14、心理发展阶段论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划分为以下哪几个阶段?( )A、墨守成规期B、自治期C、自觉期D、尽责期E、自我保护期正确答案:ABDE15、科学主义课程思潮对大学课程带来的变化有( )A、促进大学课程以问题为导向B、促进大学课程向结构化转变C、促使大学内容学问化D、促进大学课程更加专门化E、促使大学课程注重经典正确答案:BCD16、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类型有( )A、科研性服务B、产学研结合服务C、教学性服务D、综合性服务正确答案:ABCD17、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 )A、使受教育者政治化B、创新文化C、促进政治民主化D、培养政治精英和政法人才正确答案:ACD18、与正规高等教育相比,非正规高等教育具有以下优点( )A、入读便利B、组织方式灵活C、教学内容实用D、周期短正确答案:ABCD19、在写教案涉及知识的难点时,应重点考虑的知识有( )A、概念抽象、学生又缺乏感性认识的知识B、现象复杂、文字概括性强的定律或定理C、自己深入研究的领域内的知识D、概念相通、方法相似的知识E、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正确答案:ABDE20、高校规章制度对学校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对学校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协调与规范功能B、在思想与行动相互转化中具有中介功能C、有助于促进高校科学管理D、有助于发扬学校民主E、有利于高校领导发挥个人才能正确答案:ABC21、选题时应注意的问题有( )A、问题难易要适度B、主攻目标要明确C、课题的可行性D、课题要有价值E、范围的大小要适度正确答案:ABCDE22、教学反思有如下特征( )A、针对性B、过程性C、时效性D、反省性E、实践性正确答案:ABCDE23、世界著名大学在办学特色形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是( )A、杰出的大学校长B、优势学科C、优秀的教师和毕业生D、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E、凝练的办学理念正确答案:ABCDE24、高校教师培养的形式主要是( )A、特殊培养B、合作培养C、脱产研修D、终身学习E、在职培养正确答案:ACE25、高校培养目标的评价作用包括( )A、高校培养目标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价值标准B、高校培养目标是衡量和评价高等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C、高校培养目标对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人的发展方向起着一种制约作用D、高校培养目标对教育活动起着支配、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答案:AB26、教师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A、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B、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C、教师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水平D、教师的工作成效正确答案:ABCD27、搞好课堂教学要做到( )A、方法得当B、形式合理C、目的明确D、内容正确正确答案:ABCD28、高校战略管理过程一般包括( )A、战略制定B、战略分析C、战略评估与控制D、战略转移E、战略实施正确答案:ABCE29、转变教师角色具体表现在( )A、教师要从“传道”者转向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B、教师要从“解惑”者转向使学生发现问题的启发人C、教师要从“授业”者转向帮助学生“创业”的指导者D、教师要从“平等中的首席”转向教学的控制者正确答案:ABC30、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能动性表现为( )A、受动性B、自主性C、创造性D、主动性正确答案:BCD三、判断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培养目标是教学计划的出发点,也是实施教学计划的归宿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随着高校就业方式的变化,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要从被动就业转向主动就业、从主动就业转向自主创业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高校成为"社会的服务站",体现了高校致力于推广成果的科学研究职能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4、国际性是中世纪大学的特征之一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5、高校科研经费属于消费性支出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6、教育目的就是教育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7、大众高等教育排斥精英高等教育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8、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的范围包括自然和人文社会等方面的研究,但不包括教育研究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9、高校教师具有忠诚于所在单位和忠诚于自己的学科或专业的双重忠诚的特点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0、案例教学大多是结合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习等教学方法进行的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1、我国高校管理变革中出现了"去行政化"的改革动向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2、事业激励法是高效管理中用得最多的基本激励手段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3、在签订教师工作合同的过程中,应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信的原则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4、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二元结构决定了高校管理既不同于企业管理,也不同于政府管理,高校管理更具有复杂性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5、大学生权益就是取得高等学校学籍的在校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以作为的方式,以及要求他人做出一定行为的方式实现一定利益的许可和保障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6、科学研究是新学科产生的基础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7、在开放的环境中长大的当代大学生,思想十分活跃,他们一反传统的封闭观念和单一的思维模式,面向社会,面向世界,表现出对新事物的兴趣、极强的接纳能力和灵活性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8、《教师法》规定: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9、高校战略管理在本质上是对高校发展方向及未来环境适应性的把握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0、1901年,书院被统一改为学堂,古代书院制度的终结标志着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衰落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1、大学生权益包括受教育权和一般公民权两个方面,受教育权不属于公民权的一部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22、科学研究成为高等学校职能之一始于12世纪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23、绩效考评具体可分为"德能勤绩"四个方面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4、大学生已成年,其社会认知、情感及自我意识,都已成熟,因此,大学生的成长已基本定型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25、教学的艺术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而教学的科学性应通过艺术性来体现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6、高校的组织结构是指高校系统内各组成部分及其配合关系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7、办学定位是高等学校战略管理的首要问题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8、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是我国首部高等教育法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9、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学校定位的核心,也是制定战略规划的关键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30、国家精品课程是教学改革的标志性成果,体现了宽、厚、精、新的原则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一、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高等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学园和大学。

在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开始兴起,如博洛尼亚大学和巴黎大学,它们主要教授神学、法学和医学等学科。

近代以来,高等教育经历了重大变革。

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高等教育更加注重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教学与研究。

19 世纪德国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强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成为现代大学的重要典范。

20 世纪以来,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和普及化。

高等教育的类型也日益多样化,包括综合性大学、理工大学、师范院校、职业技术学院等。

二、高等教育的本质与功能高等教育的本质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其功能主要包括:1、人才培养:这是高等教育最基本的功能,为社会输送各类专业人才。

2、科学研究:高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推动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

3、社会服务:通过产学研合作、技术咨询等方式,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4、文化传承与创新: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同时创造新的文化成果。

三、高等教育的目的与目标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目标则因不同的高校类型、学科专业和社会需求而有所差异。

例如,研究型大学侧重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应用型高校则更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四、高等教育的结构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和管理体制结构等。

层次结构通常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科类结构涵盖了理、工、农、医、文、法、经、管等多个学科领域。

形式结构包括全日制、非全日制等。

管理体制结构有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和混合型等。

五、高等教育的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符合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注重综合性、前沿性和实践性。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手段,如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

六、高等教育的教师与学生教师是高等教育的关键因素,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一、基本概念高等教育: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来看高等教育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级学制体系中的最高阶段,它是建立在完整的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

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

高等教育民主化:即追求学术的民主,追求教育机会的均等。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舒尔茨在研究基础上提出资本分为两种: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最好的投资,学校教育和知识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于是,这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导向。

教育是人类生产性投资。

人力资本理论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中世纪大学:十二世纪在西欧产生了中世纪大学,其特点是由行会组织的,旨在保存和传递知识,培养训练有素的官司吏、通晓教义的牧师、懂得法理的法官和律师以及精通医术的医生。

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职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而并不进行科学研究。

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和模式后来在世界各地被广为效法。

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

柏林大学: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

并提出“大学自主与学术自由”及“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自此,大学的职能从中世纪大学培训人才扩展到培养人才及发展科学。

《莫里尔法案》: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著名的《莫里尔法案》。

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1860年分配的名额,每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可获得三万英亩的公共土地或相等的土地期票,赠予各州作为建立人事农业和机械工程教育的学家的经费资助,并要求所建立的学院依照各州议会分别规定的方式,授予农业和机械专业有关知识。

自此,美国诞生了一批“赠地学院”。

威斯康星思想:威斯康星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赠地学院,它以“威斯康星思想”而著名。

该思想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1)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2)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3)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基本途径是:(1)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息。

(2)专家服务。

二、思考题1、试析高等教育概念的历史演变答:高等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它的形式在不断变化,职能在不断丰富,因此,高等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演变。

中世纪大学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它是由行会组织的围绕学科、专业来组织教育活动,成为一种进行专业教育的机构。

中世纪,高等教育仅指“大学教育”。

欧洲工业革命时期,各国教育制度基本确立,中等教育逐步与高等教育衔接,大学教育开始建基于中等教育的基础之上。

随着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的活动形式开始新的变化,从而使高等教育的概念有了更新、更广的含义。

表现在:(1)高等教育的层次多样化,在大学、学院之下,派生出专科学校、社区学校,在大学本科之上出现了研究生教育。

(2)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除了正规的大学教育,又出现了诸如“开放大学”、“函授大学”、“业余大学”、“成人大学”等“非正规大学”。

这些“非正规大学”也被许多国家列入高等教育的范围,显然,高等教育概念已不能用中世纪“大学教育”的概念来指称了,于是,国际上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新的高等教育概念。

当代,普通接受的高等教育概念是: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哪里?答: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政治制约高等教育体制。

(4)政治制约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1)经济发展是高等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

(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体现在:(1)文化影响着高等学校教育的内容。

(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

(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3、阐述高等教育的政治和经济功能?答: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

(2)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

(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

(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

4、从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过程看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与服务社会三者的关系。

答:(1)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18世纪以前的大学以中世纪大学为典型,其职能仅仅是培养人才。

直到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在洪堡新人文主义思想指导诞生,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

19世纪末美国大学在营造德国大学式的学术研究氛围的同时,将美国人的“求实精神”注入大学的办学思想与办学实践中,于是引发了大学的第三种职能——为社会服务。

(2)大学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

其中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使命,培养人才应居于中心地位。

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研职能的进一步延伸,否则高校培养的人才、发展科学将脱离社会实际。

但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高校,职能发挥的重点是不一样的,任何高校都应根据自身特点,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处理好三者关系。

5.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它除了与各种社会现象密切联系外还具有它自身的特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能动作用。

(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与其他社会属性的根本区别)(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具有与政治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的思想和内容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当旧的政治经济制度消亡之后,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内容并不立即随之消逝,还会残存一段时间,例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里还会有剥削阶级的教育思想。

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认识到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预见到教育的大众的方向,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下,也可能出现新的思想。

第二章一、基本概念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的质量要求。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

高校培养目标:高校培养目标上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制定的,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它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职业层次的需要决定的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德育:高校德育是全面发展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高校学生施加影响,使他们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

智育:智育是全国发展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

是指以系统的科学理论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体育:体育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

是指以运动为基本手段,授予学生以体育运动的知识、技能、增强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运动能力,培养体育道德的品质,促进身体健康的活动。

二、思考题1、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及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

答:(1)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实施的途径。

(2)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育目的的性质。

答: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教育目的的性质表现在:(1)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具有主观的性质,它同政治思想、社会理想等又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从不同的哲学观点出发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反映了人们的教育理想,它与现实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差距,正因此,它为教育活动确立了一个追求的目标,并能在宏观到微观各个方面有形或无形地对教育实践起着定向、引航作用。

(2)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教育目的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即教育目的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因素的影响,具有客观性。

3.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要点。

答:其要点包括:(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中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主义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将在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4、试析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答:人的全面发展是由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所构成的,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也包含了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全面发展的教育。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这些组成部分既相互独立,各有特殊任务,又是辨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以其整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其中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动力,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

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工作者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使他们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

(2)智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以系统的科学理论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3)体育是以运动为基本手段,授予学生以体育运动的知识、技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发展运动能力,培养体育道德品质,促进身体健康的活动。

5、试析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

答: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的基本途径有:(1)教学工作。

教学是实施德、智、体诸育的基本途径。

我国高校的教学目标包括:a.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b.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c.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观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d.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