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大全(完整版)
高中物理68个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68个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7e68c0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7.png)
高中物理68个解题技巧1.熟悉公式:掌握物理公式是解题的基础,要多复习公式,熟记公式。
2. 看清题目要求:在做题之前,先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明确题目所要求的目标。
3. 理清思路:在解题之前,要先理清思路,分析题目,确定解题的方向。
4. 关注单位:在计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单位,确保单位的一致性。
5. 划重点: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把重点内容划出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6. 善于分析图片:物理题目中常常涉及到图片,要善于分析图片,理清物理关系。
7. 运用数学技巧:物理题目中常涉及到数学计算,要善于运用数学技巧,简化计算。
8. 熟练运用计算器:在计算过程中,要熟练使用计算器,提高精度和效率。
9. 多问问题:在解题中,要多问问题,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关键点。
10. 重视实验数据: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要重视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11. 掌握矢量运算:矢量运算是物理学的基础,要掌握矢量运算的方法和规律。
12. 熟悉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要熟悉机械运动的规律和公式。
13. 理解电路原理:电路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要理解电路原理和电路的分析方法。
14. 熟悉光学知识:光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要熟悉光学知识和光学原理。
15. 掌握热学知识:热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要掌握热学知识和热学公式。
16. 理解原子结构:原子结构是物理学的基础,要理解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组成。
17. 熟悉波动现象:波动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要熟悉波动的规律和公式。
18. 理解相对论:相对论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要理解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19. 熟悉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要熟悉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0. 熟练使用手册:在解题过程中,要熟练使用手册,查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答案。
21. 注意单位换算: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换算,将不同单位之间的数值进行转换。
22. 熟练使用公式表:在解题过程中,要熟练使用公式表,查找需要的公式和定理。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与解题方法全汇总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与解题方法全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f9e835aaaea998fcc220ebf.png)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与解题方法全汇总题型1 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
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题型2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
题型3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
(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题型4 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解题方法指导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解题方法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e3242fd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c9.png)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GAO ZHONG WU LI GONG SHI ZONG JIE一、力学1.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 k 为劲度系数, 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g 极>g 赤, g 低纬>g 高纬)3.求F1.F2的合力的公式:两个分力垂直时:注意: (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1-F2 ( ( F( F1 +F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x 合=0 Fy 合=0推论: 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 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 正交分解法, 三角形法, 相似三角形法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N (动的时候用, 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 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 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为动摩擦因数, 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 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m (f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 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 也可以作负功, 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1)公式: F=G (适用条件: 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G 为万有引力恒量: G = 6.67×10-11 N ·m2 / kg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 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步骤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2743937b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05.png)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步骤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步骤高中物理解题篇一:高一物理解题方法技巧一、解答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方法一隔离法和整体法1.所谓隔离法,就是将物理问题的某些研究对象或某些过程、状态从系统或全过程中隔离出来进行研究的方法.隔离法的两种类型:(1)对象隔离:即为寻求与某物体有关的所求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将某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2)过程隔离:物体往往参与几个运动过程,为求解涉及某个过程中的物理量,就必须将这个过程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2.所谓整体法,是指对物理问题的整个系统或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也包括两种情况:(1)整体研究物体体系:当所求的物理量不涉及系统中某个物体的力和运动时常用.(2)整体研究运动全过程:当所求的物理量只涉及运动的全过程时常用.例:如下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球,重力大小均为G,两球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一根轻绳两端固定在两个球上,在绳的中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当绳被拉直后,两绳间的夹角为α.问当F至少为多大时,两球会发生滑动?【解析】设绳子的拉力为FT,水平面对球的支持力为FN,选其中某一个球为研究对象,发生滑动的临界条件是FTsin=μFN① 又FT cos②2μG再取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F+2FN=2G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F=. αtanμ2方法二等效法等效法是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思维方法,其实质是在效果相同的条件下,将复杂的情景或过程变换为简单的情景或过程.1.力的等效:合力与分力具有等效性,将物体所受的多个恒力等效为一个力,就把复杂的物理模型转化为相对简单的物理模型,大大降低解题难度.2.运动的等效:由于合运动和分运动具有等效性,所以平抛运动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小船过河”中小船的运动可以看作是沿水流的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垂直于河岸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在计算大小不变方向变化的阻力做功时,如空气阻力做功的时候,可以应用公式W=fS,只是式中的S是路程而不是位移,不管物体的运动方向如何变,均可等效为恒力f作用下的单向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25种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25种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feff02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3.png)
高中物理25种解题方法1. 分析力学方法: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力学问题。
2. 能量守恒法:使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机械能问题。
3. 动量守恒法:使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碰撞问题。
4. 圆周运动方法:使用圆周运动公式解决物体在圆周运动中的问题。
5. 匀加速直线运动法:使用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解决物体在直线上的运动问题。
6. 周期运动方法:使用周期公式解决周期性运动问题。
7. 熵变方法:使用热力学基本公式解决热力学问题。
8. 热力学循环方法:使用热力学循环定理解决热力学问题。
9. 电路分析法:使用基尔霍夫电路定律解决电路问题。
10. 磁场分析法:使用安培定理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磁场问题。
11. 声波分析法:使用声波传播公式解决声学问题。
12. 光学分析法:使用光线追踪法和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解决光学问题。
13. 物态变化分析法:使用热力学基本公式和相变公式解决物态变化问题。
14. 原子物理分析法:使用玻尔模型和量子力学解决原子物理问题。
15. 核物理分析法:使用核反应公式和质能方程解决核物理问题。
16. 热力学系统分析法:使用热力学系统的状态方程和热力学基本公式解决热力学系统问题。
17. 液体静压力分析法:使用液体静压力定律解决液体静压力问题。
18. 斯涅尔定律分析法:使用斯涅尔定律和菲涅尔公式解决光的反射和折射问题。
19. 拉普拉斯定理分析法:使用拉普拉斯定理解决电势问题。
20. 壳层模型分析法:使用壳层模型解决原子结构问题。
21. 磁通量分析法:使用磁通量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磁场问题。
22. 电场强度分析法:使用库伦定律和高斯定律解决电场问题。
23. 电势能分析法:使用电势能公式解决电势能问题。
24. 特殊相对论分析法:使用洛伦兹变换解决特殊相对论问题。
25. 一维气体分析法: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解决一维气体问题。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与解题方法全汇总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与解题方法全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cee4b9752ea551811a6878c.png)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与解题方法全汇总1、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4、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思维模板:(1)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满足x=v0t,y=gt2/2,速度满足vx=v0,vy=gt;(2)斜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上抛(或下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列相应的运动方程求解。
高一物理解题方法技巧
![高一物理解题方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22045abe53a580216fcfe6d.png)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应试技巧一、解答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方法一 隔离法和整体法1.所谓隔离法,就是将物理问题的某些研究对象或某些过程、状态从系统或全过程中隔离出来进行研究的方法.隔离法的两种类型:(1)对象隔离:即为寻求与某物体有关的所求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将某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2)过程隔离:物体往往参与几个运动过程,为求解涉及某个过程中的物理量,就必须将这个过程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2.所谓整体法,是指对物理问题的整个系统或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也包括两种情况:(1)整体研究物体体系:当所求的物理量不涉及系统中某个物体的力和运动时常用.(2)整体研究运动全过程:当所求的物理量只涉及运动的全过程时常用.例:如下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球,重力大小均为G,两球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一根轻绳两端固定在两个球上,在绳的中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当绳被拉直后,两绳间的夹角为α.问当F至少为多大时,两球会发生滑动?【解析】 设绳子的拉力为F T,水平面对球的支持力为F N,选其中某一个球为研究对象,发生滑动的临界条件是F T sin=μF N ① 又F T cos=F ②再取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F+2F N=2G 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F=.方法二 等效法等效法是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思维方法,其实质是在效果相同的条件下,将复杂的情景或过程变换为简单的情景或过程.1.力的等效:合力与分力具有等效性,将物体所受的多个恒力等效为一个力,就把复杂的物理模型转化为相对简单的物理模型,大大降低解题难度.2.运动的等效 :由于合运动和分运动具有等效性,所以平抛运动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小船过河”中小船的运动可以看作是沿水流的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垂直于河岸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在计算大小不变方向变化的阻力做功时,如空气阻力做功的时候,可以应用公式W=fS,只是式中的S是路程而不是位移,不管物体的运动方向如何变,均可等效为恒力f作用下的单向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题解答技巧及常用方法
![高中物理题解答技巧及常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b0de2dc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f.png)
高中物理题解答技巧及常用方法关键词: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技巧方法一、如何解答选择题选择题一般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及应用这些知识进行一些定性推理.1.解答选择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每一选项都要认真研究,选出最佳答案,当某一选项不敢确定时,宁可少选也不错选.(2)解选择题时应仔细阅读题干和备选择项,抓住关键字、词、句(题眼),寻找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分析、联想、处理,切忌凭直觉、生活经验等想当然,或带有猜测性做答.注意题干要求,让你选择的是“不正确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3)相信第一判断:凡已作出判断的题目,要作改动时,请十二分小心,只有当你检查时发现第一次判断肯定错了,另一个百分之百是正确答案时,才能作出改动,而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千万不要改.2.解选择题的常用方法:(1)筛选(排除)法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和自身掌握的知识,从易到难,逐步排除不合理选项,。
最后逼近正确答案.(2)特值(或特例)法让某些物理量取特殊值,通过简单的分析、计算进行判断.它仅适用于以特殊值代人各选项后能将其余错误选项排除的选择题.(3)解析法对于计算型的选择题,主要用来考查学生运用物理公式、规律和数学知识进行定量分析和推理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的常用方法是:依据题意以及给定的条件,列出有关方程,然后进行计算推导,得出结果,与题目给出的选项进行对照便可得出正确答案.(4)图象法此类选择题要求我们会看、会用、会画图象,会看懂图象的物理意义,会用图象所反映的信息处理问题;会将物理问;题通过图象反映出来,以便更巧妙更灵活地解决物理问题.(5)极限分析法将某些物理量推向极端,并根据一些显而易见的结果或熟悉的物理现象进行计算(如摩擦系数取零或无穷大或电源内阻取零或无穷大等)(6)几何图解法该法常用于处理动态力平衡问题,优点是巧妙、直观而准确地将各作用力大小、方向等变化趋势形象地用图象形式反映,大大降低了思维强度和计算分析强度.(7)模型类比法如果通过分析研究,发现某一物理问题的研究对象与某一常见的简单的物理模型在某方面是等效的,则在求解这方面的有关问题时,可通过对比处理,直接利用那些原有模型的已知结论,以简化求解.二、如何解答实验题1.填空作图题作为填空题,数值、指数、单位,方向或正负号都应填全面;作为作图题:①对函数图象应注明纵、横轴表示的物理量、单位、标度及坐标原点.②对电学实物图,则电表量程、正负极性,电流表内、外接法,变阻器接法,滑动触头位置都应考虑周全.③对光路图不能漏箭头,要正确使用虚、实线,各种仪器、仪表的读数一定要注意有效数字和单位,实物连接图一定要先画出电路图(仪器位置要对应);各种作图及连线要用铅笔(有利于修改).2.常规实验题主要考查课本实验,几年来考查比较多的是实验的器材、原理、步骤、读数、注意问题、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这种题目考得比较细,解答常规实验题时,要在细、实、全上下功夫..3.设计性买验重在考查实验的原理.要求同学们能审清题意,明确实验目的,应用迁移能力,联想相关实验原理.一定要强调四性(科学性、安全性、准确性、简便性),如在设计电学实验时,要尽可能减小实验的误差,避免出现大量程测量小数值的情况.三、如何解综合计算题1.综合计算题的特点综观近几年的高考,高考综合计算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分析综合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接受信息、鉴别、选择信息的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物理学科综合题是一种含有多个物理过程、多个研究对象、运用到多个物理概念和规律、难度较大的题目,它的特点就在于知识的综合与能力的综合上.要能够正确、熟练求解物理学科综合题,首先应是对力学综合题及电学综合题的解题方法及途径要有清楚的认识和把握,事实上很多的物理综合计算题往往是力学综合题、电学综合题或力、电综合题的有机组合.2.力学综合题求解要领(1)包含的规律:力学的知识总的来说是力和运动问题,因而它包含了两大方面的规律:一是物体的受力规律,二是物体的运动规律.(2)解题途径:在认真审题、做好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一个相对较好的解题途径.①题目中如果要求的是始、末状态的量,而它们又满足守恒条件,这时应优先运用守恒定律解题.②如问题涉及的除始、末状态外,还有力和受力者的位移,可优先选用动能定理.③若题目要求加速度或要列出各物理量在某一时刻的关系式,则只能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④若过程中的力是变力(不能用牛顿第二定律了),而且始末动量不齐全(又不能用动量定理),则惟一的解题途径就是应用动能定理,此时变力的功可用“P·t”求得(P为功率).3.电学综合题求解要领(1)包含的规律:电磁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电磁现象规律的分支学科,高中阶段电磁学的内容包括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和电磁场等方面的知识,概括起来,一是“场”,二是“路”.所谓“场”是指研究电场、磁场和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对电荷的作用;所谓“路”,研究的是直流电路及交流电路的有关规律.(2)解题途径:电磁学中的“场”与“路”知识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表现为“荷与场”、“场与场”间的关系,全部电磁学知识以“场”为基础,进而研究“场与路”关系.在学习中要“以场带路”、“场、路结合”.4.求解物理综合题的常规步骤(1)审题①看懂题目的文句;②弄清题目所描述的物理现象;③选定研究对象,涉及到力学问题的,要对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同时作受力图);④依次分清要研究的对象所经历的前后物理过程或状态(即力学方面的运动分析,电学方面的电路分析与场况分析等).可同时画出示意图;⑤明确每个过程或状态所对应的物理模型,所联系的物理知识,物理量和物理规律;⑥注意寻找出隐含条件,明确已知量和所求量;⑦找出各个物理过程或状态之间的联系.(2)寻求合理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明确每个过程或状态所对应的物理模型,所联系的物理知识、物理量和物理规律;明确已知量、待求量,注意寻找隐含条件;分析物理过程或状态之间的联系;通过联想和类比,建立起问题的物理模型,进一步思考各物理过程所遵循的基本规律,从而确定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3)力求表述得当:要有物理模型建立的准确表述;要有对所使用的物理量符号的意义说明;要对物理模型的状态或过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列出正确的方程(组);要对物理方程(组)做出正确的推导、运算(单纯的数字计算和推导可省略);要对运算所得到结果的物理意义作讨论.四、物理解答题一定要规范1.解题过程中,要有必要、简要的说明(1)对非题设字母、符号的说明.使字母、符号所代表的物理意义明确.(2)对于物理关系的说明和判断.如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物体用弹簧相连,“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在弹簧为原长时物体的速度有极大值”.(3)说明方程的研究对象或者所描述的过程,即说明某个方程是关于“谁”的,是关于“哪个过程”的.阅卷时常见有考生只列几个干巴巴的式子,把“对号入座”的工作留给阅卷人.(4)说明作出判断或者列出方程的根据,这是展示学生思维逻辑严密性的重要步骤.比如,先求出甲受乙物体施的某力F,一定要用“牛顿第三定律”才能得出此处甲给乙施的力大小为F.(5)说明计算结果中负号的物理意义,说明矢量的方向.有时画图作辅助,说明某矢量方向如图所示.(6)对于题目所求、所问的答复,结论或者结果的说明.2.高考阅卷多采用“见式给分”的方法,因此方程式的书写要规范为叙述方便,以下面一题为例:例题:如图1所示,物质质量m=3.0kg,置于水平地面上,在F=4.0N的水平恒力作用下, t=0时刻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µ=0.10,求t=5.0s时的速度和它离出发点的距离.( 1)要用字母表达的方程,不要掺有数字的方程.例如,要“F-Ff =ma”,不要“4.0-Ff=3.0a”.(2)要原始方程,不要变形后的方程,不要方程套方程.例如,要“F-Ff =ma”,“Ff=µFN”,“FN=mg”,“v2=2as”;为要“v2=2s”.(3)要方程,不要公式,公式的字母常会带来混乱.例如,本题若写出“F=ma”就是错的.(4)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一般情况下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续”进一些东西.例如,本题的解答中,不要“vt=”(5)方程要完备,忌漏掉方程:例如写了“F-Ff =ma”“Ff=µFN”,而漏写了“FN-mg=0”.(6)一些例题、习题中推出的结论解题过程中不要直接应用,如R=,y=(L+)tanθ.要先推导,再应用.3.在解题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方式要讲究(1)“代人数据”、解方程的具体过程可以不写出.(2)解题过程中涉及的几何关系只需说出判断不必证明:例如,指出三角形ABC相似于三角形DEF即可,不必说明为什么相似.指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全等即可,,不必说出为什么全等.(3)重要的中间结论的文字表达式要写出来.(4)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解,都要写出来,然后,该舍去的舍去.(5)数字相乘,数字之间不要用“·”,要用“×”;不要“·lO·32”而要“×10×32”.(6)卷面上不能“约分”.例如不能在G上打“/”或者“×”相约,写出(7)文字式做答案的,所有字母应是已知量.(8)解题过程中常数的取值与课本一致,如没有特别说明g=9.8m/s2,在估算或题目有说明时,可取g=10m/s2.4.使用各种字母符号要规范①尊重题目所给的符号,题目给了符号一定不再另立符号,题目给出半径是r,你写成R就是错的;②一个字母在一个题中只能用来表示一个物理量,忌一字多用,例如物体在第一阶段的时间用t1表示,第二阶段的时间在用t2表示,不能都用t.一个物理量在同一题中不能用多个符号,以免混乱;③注意延用习惯用法,拉力用F,摩擦力用Ff,阅卷人一看就明白,如果用反了就会用误解。
高三物理公式法高考物理解题方法大全(解析版)
![高三物理公式法高考物理解题方法大全(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1a92ad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ec.png)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公式法(解析版)高中物理最基本、最重要的解题方法是公式法(不仅高中物理,初中物理亦然;不仅物理,数学、化学、生物亦然)。
高中物理公式林林总总、浩浩繁繁,大体分为定义式、决定式和关系式三种,或者定义、定理、定律三种,有些公式也可以叫方程。
公式,不要死记硬背,要知道公式的来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一、定义式速度t xv =,单位:m/s加速度tva ∆∆=,单位:2/s m电场强度定义式qFE =,单位:N/C 电势定义式qE P=ϕ,单位:V 电势差定义式B A AB U ϕϕ-=,单位:V 电流定义式tQI =:单位:A 电源电动势定义式qW E 非=,单位:V 电阻定义式I UR =,单位:Ω 电容定义式U QC =,单位:F电感定义式tI EL ∆∆=(E 为自感电动势),单位:H 弹簧劲度系数定义式xFk =,单位:N/m 电阻率定义式L RS=ρ,单位:m Ω 折射率定义式vcr i n ==sin sin二、 决定式重力势能:mgh E p = 弹性势能:221kx E P =动能:221mv E k =点电荷电场强度决定式2rkQ E = 电阻决定式S L R ρ= 电容决定式kdSC πε4=电感决定式空心电感计算公式:L(mH)=(0.08D.D.N.N)/(3D+9W+10H)D--线圈直径,N--线圈匝数,d--线径,H--线圈高度,W--线圈宽度单位分别为毫米和mH 。
弹簧决定式弹簧的弹性系数k 与弹簧的直径,弹簧的线径,弹簧的材料,弹簧的有效圈数有关。
具体关系是:与弹簧圈的直径成反比,与弹簧的线径的4次方成正比,与弹簧的材料的弹性模量成正比,与弹簧的有效圈数成反比。
k =F/λ=Gd 4/8D 23=Gd/8C3n 上式中:k :弹簧的刚度(即所说的弹性系数,中学物理叫劲度系数或倔强系数k); F :弹簧所受的载荷;x :弹簧在受载荷F 时所产生的变形量;G :弹簧材料的切变模量(钢为8×104MPa ,青铜为4×104MPa); d :弹簧丝直径; D2:弹簧直径; n :弹簧有效圈数;C :弹簧的旋绕比(又称为弹簧指数)。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大全(完整版)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大全(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3d115a83c4bb4cf7ecd1f8.png)
yH
qH mH e 1 4 = 2
yH e qH e mH 2 3 3
(2)以相同的初动能 Ek0 进入电场,因为 E、 l、 mv 2 都相同,所以 y q
yH qH 1 yH e qH e 2
(3)以相同的初动量 p0 进入电场,因为 E、 l、 mv0 都相同,由
1 qE l 2 qEml 2 y 2 m v02 2(mv0 )2 qm
③ 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平衡及变化。
认识物体的平衡及平衡条件
对于质点而言, 若该质点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即加速度 为零, 则
称为平衡,欲使质点平衡须有∑ F= 0。若将各力正交分解则有:∑ FX =0,∑ FY = 0 。 对于刚体而言, 平衡意味着, 没有平动加速度即 = 0,也没有转动加速度即 = 0(静
(二)、受力分析步骤:
1、判断物体的个数并作图:①重力;②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 场力)
;③场力(电场力、磁
2、判断力的方向: ①根据力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去判;
②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去判;
a 由牛顿第三定律去判;
b 由牛顿第二定律去判(有加速度的方向物体必受力) 。
二、运动学解题的基本方法、步骤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和基本规律是我们解题的依据,是我们认识
三、动力学解题的基本方法
我们用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求解动力学习题. 们根据不同的动力学规律把习题分类求解。
由于动力学规律较复杂, 我
1、应用牛顿定律求解的问题 ,
这种问题有两种基本类型: ( 1)已知物体受力求物体运动情况, ( 2)已知物体运动情况 求物体受力.这两种基本问题的综合题很多。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加速运动公式可得qeqeqe22111以相同的初速度以相同的初速度以相同的初速度vv进入电场进入电场进入电场都相同所以都相同所以都相同所以mm222以相同的初动能以相同的初动能以相同的初动能eek0k0k0进入电场因为进入电场因为进入电场因为eemvmvmv22都相同所以都相同所以都相同所以qqyhyhyh333以相同的初动量以相同的初动量以相同的初动量pp进入电场因为进入电场因为进入电场因为eemvmvmv00都相同由都相同由都相同由qmqmqmmvmvmvqemlqemlqemlvvqeqeqeyy444先经过同一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电场在加速电场加速后粒子的动能先经过同一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电场在加速电场加速后粒子的动能先经过同一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电场在加速电场加速后粒子的动能quququmvmvmv为加速电压为加速电压为加速电压elelelquququqelqelqelvvqeqeqeyy是相同的是相同的是相同的yy的大小与粒子质量电量无关所以
高中物理的44种解题方法研究
![高中物理的44种解题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5a0f864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b0.png)
高中物理的44种解题方法研究高中物理28个最佳突破口1.“圆周运动”突破口——关键是“找到向心力的来源”。
2.“平抛运动”突破口——关键是两个矢量三角形(位移三角形、速度三角形)。
3“类平抛运动”突破口——合力与速度方向垂直,并且合力是恒力!4“绳拉物问题”突破口——关键是速度的分解,分解哪个速度。
(“实际速度”就是“合速度”,合速度应该位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即应该分解合速度)5.“万有引力定律”突破口——关键是“两大思路”。
(1)F万=mg 适用于任何情况,注意如果是“卫星”或“类卫星”的物体则g应该是卫星所在处的g.(2)F万=Fn 只适用于“卫星”或“类卫星”6.万有引力定律变轨问题突破口——通过离心、向心来理解!(关键字眼:加速,减速,喷火)7.求各种星体“第一宇宙速度”突破口——关键是“轨道半径为星球半径”!8.受力分析突破口——“防止漏力”:寻找施力物体,若无则此力不存在。
“防止多力”:按顺序受力分析。
(分清“内力”与“外力”——内力不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外力才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9.三个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动态分析突破口——(矢量三角形法)10.“单个物体”超、失重突破口——从“加速度”和“受力”两个角度来理解。
11.“系统”超、失重突破口——系统中只要有一个物体是超、失重,则整个系统何以认为是超、失重。
12.机械波突破口——波向前传播的过程即波向前平移的过程。
“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关系——“上山抬头,下山低头”。
波源之后的质点都做得是受迫振动,“受的是波源的迫”(所有质点起振方向都相同波速——只取决于介质。
频率——只取决于波源。
)13.“动力学”问题突破口——看到“受力”分析“运动情况”,看到“运动”要想到“受力情况”。
14.判断正负功突破口——(1)看F与S的夹角:若夹角为锐角则做正功,钝角则做负功,直角则不做功。
(2)看F与V的夹角:若夹角为锐角则做正功,钝角则做负功,直角则不做功。
高中物理】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
![高中物理】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88f90187fd5360cba1adb92.png)
高中物理】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2019-10-24 08:42高中物理考试常见的类型总结下来有16种,怎样才能做好每一类型的题目呢?今天小编为同学们整理了高中物理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快快收藏!题型1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题型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
题型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
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主要有两种情况。
(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高中物理11类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11类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1a1009d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b9.png)
高中物理11类解题方法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
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
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
(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
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
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
(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要用图解法分析。
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之公式法(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之公式法(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adde67c50e2524de4187e6c.png)
重力势能: Ep = mgh
弹性势能:
EP
=
1 2
kx2
动能: Ek
=
1 mv2 2
点电荷电场强度决定式
E
=
kQ r2
电阻决定式 R = ρ L S
电容决定式 C = εS 4πkd
电感决定式空心电感计算公式:L(mH)=(0.08D.D.N.N)/(3D+9W+10H)
D--线圈直径,N--线圈匝数,d--线径,H--线圈高度,W--线圈宽度
r
qB
周期T = 2πr = 2πm v qB
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公式 E = mc2 , ∆E = ∆mc2
折射率 n = c v
四、 定理
∑ 动能定理:
W
=
∆Ek
=
1 mv2 2
−
1 2
mv02
∑ 上式用到求和 W ,求差 ∆Ek ,同时上标和下标 v02
动量定理: F合∆t = ∆p = m∆v = mv'−mv
到另一个物体,总能量不变。
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
移到另部分,总量不变。
动量守恒定律:物体或物体系不受力或所受合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简单的情况是
电功公式W = UIt = I 2Rt = U 2 t R
电源电动势计算式 E = U内 + U外 = U + Ir
电源效率η = W有 = P有 = I 2R = R W总 P总 EI R + r
电阻串联 R = R1 + R2 + R3
1
电阻并联
=
1
完整版)高中物理解题技巧
![完整版)高中物理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28b5e1c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b.png)
完整版)高中物理解题技巧物体在重力场中的状态分为三种:超重、失重和重力平衡状态。
在解题时,要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情况,确定物体所处的状态,再根据物理规律进行分析和计算。
在本例中,利用超重状态下的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D。
技巧一:合成法解题典例1】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一木块,木块上固定一支架,支架末端用丝线悬挂一小球,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运动。
当细线(1)与斜面方向垂直,或沿水平方向时,求上述两种情况下木块下滑的加速度。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运动,即小球与木块有相同的加速度,方向必沿斜面方向。
可以通过求小球的加速度来达到求解木块加速度的目的。
在本题中利用合成法的好处是相当于把三个力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函数可直接把三个力联系在一起,从而很方便地进行力的定量计算或利用角边关系(大角对大边,直角三角形斜边最长,其代表的力最大)直接进行力的定性分析。
在三力平衡中,尤其是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法求解尤为简单;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尤其合成后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更为简单。
技巧二:超、失重解题典例2】如图2-2-4所示,A为电磁铁,C为胶木秤盘,A 和C(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B为铁片,质量为m,整个装置用轻绳悬挂于O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绳上拉力F的大小满足:A。
F=MgB。
Mg<F<(M+m)gC。
F=(M+m)gD。
F>(M+m)g解析: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中只有铁片在电磁铁吸引下向上做加速运动,有向上的加速度(其它部分都无加速度),所以系统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系统处于超重状态,所以轻绳对系统的拉力F与系统的重力(M+m)g满足关系式:F>(M+m)g,正确答案为D。
对于超、失重现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物体在重力场中的状态分为三种:超重、失重和重力平衡状态。
在解题时,要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情况,确定物体所处的状态,再根据物理规律进行分析和计算。
高中物理解题49种方法
![高中物理解题49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03a6822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69.png)
高中物理解题49种方法1. 利用公式计算2. 利用图像分析3. 利用物理实验数据4. 利用基本物理原理5. 利用万有引力定律6.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7. 利用牛顿第三定律8. 利用动量守恒定律9. 利用能量守恒定律10. 利用气体状态方程11. 利用光的折射和反射定律12. 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定律13. 利用电场和电势能14. 利用电势差和电位差15. 利用电场线和电荷密度16. 利用静电力和电容17. 利用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18. 利用洛伦兹力和电磁感应定律19. 利用电路中的欧姆定律20. 利用交流电路中的功率和频率21. 利用透镜的成像公式22. 利用热力学定律23. 利用热传导和热辐射24. 利用声波和共振25. 利用核反应和辐射26. 利用半导体和电子器件27. 利用电磁波的传播和反射28. 利用相对论和时空29. 利用量子力学和微观世界30. 利用黑洞和宇宙学31. 利用光电效应和波粒二象性32. 利用原子结构和化学反应33. 利用光合作用和生物光学34. 利用人体力学和生物电学35. 利用地球物理和大气物理36. 利用机械波和弹性体37. 利用材料力学和强度学38. 利用流体力学和气体动力学39. 利用光学仪器和测量技术40. 利用电子学和通信技术41. 利用能源转换和储存技术42. 利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43. 利用科技创新和应用发展44. 利用历史和哲学思考45. 利用文化和社会影响46. 利用文学和艺术表达47. 利用个人经验和感悟48. 利用跨学科综合思考49. 利用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指导(完整版)物理题解常用的两种方法:分析法的特点是从待求量出发,追寻待求量公式中每一个量的表达式,(当然结合题目所给的已知量追寻),直至求出未知量。
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目标明确”,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应当熟练掌握。
综合法,就是“集零为整”的思维方法,它是将各个局部(简单的部分)的关系明确以后,将各局部综合在一起,以得整体的解决。
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量入手,将各已知量联系到的量(据题目所给条件寻找)综合在一起。
实际上“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密不可分的,分析的目的是综合,综合应以分析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
正确解答物理题应遵循一定的步骤第一步:看懂题。
所谓看懂题是指该题中所叙述的现象是否明白?不可能都不明白,不懂之处是哪?哪个关键之处不懂?这就要集中思考“难点”,注意挖掘“隐含条件。
”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不懂题,就不要动手解题。
若习题涉及的现象复杂,对象很多,须用的规律较多,关系复杂且隐蔽,这时就应当将习题“化整为零”,将习题化成几个过程,就每一过程进行分析。
第二步:在看懂题的基础上,就每一过程写出该过程应遵循的规律,而后对各个过程组成的方程组求解。
第三步:对习题的答案进行讨论.讨论不仅可以检验答案是否合理,还能使读者获得进一步的认识,扩大知识面。
一、静力学问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对象”隔离出来-。
必要时应转换研究对象。
这种转换,一种情况是换为另一物体,一种情况是包括原“对象”只是扩大范围,将另一物体包括进来。
2.分析“对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
以受力图表示。
3.根据情况处理力,或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用三角形法则,或用正交分解法则,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4.对于平衡问题,应用平衡条件∑F=0,∑M=0,列方程求解,而后讨论。
5.对于平衡态变化时,各力变化问题,可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研究。
静力学习题可以分为三类:①力的合成和分解规律的运用。
②共点力的平衡及变化。
③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平衡及变化。
认识物体的平衡及平衡条件对于质点而言,若该质点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 为零,则称为平衡,欲使质点平衡须有∑F =0。
若将各力正交分解则有:∑F X =0,∑F Y =0 。
对于刚体而言,平衡意味着,没有平动加速度即α=0,也没有转动加速度即β=0(静止或匀逮转动),此时应有:∑F =0,∑M =0。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物体在三个力(非平行力)作用下平衡时,据∑F =0可以引伸得出以下结论:① 三个力必共点。
② 这三个力矢量组成封闭三角形。
③ 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
对物体受力的分析及步骤(一)、受力分析要点:1、明确研究对象2、分析物体或结点受力的个数和方向,如果是连结体或重叠体,则用“隔离法”3、作图时力较大的力线亦相应长些4、每个力标出相应的符号(有力必有名),用英文字母表示5、物体或结点:⎩⎨⎧解法。
受四力以上:用正交分成法或正交分解法。
受三个力作用:力的合 6、用正交分解法解题列动力学方程①受力平衡时⎩⎨⎧=∑=∑0F 0F Y X②受力不平衡时⎩⎨⎧∑∑y max F XX ma F == 7、一些物体的受力特征: ⎩⎨⎧均可传。
杆或弹簧:拉力、压力(张力)不能传压力。
绳或橡筋:不能受拉力 8、同一绳放在光滑滑轮或光滑挂钩上,两侧绳子受力大小相等,当三段以上绳子在交点打结时,各段绳受力大小一般不相等。
(二)、受力分析步骤:1、判断物体的个数并作图:①重力;②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③场力(电场力、磁场力)2、判断力的方向:①根据力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去判;②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去判;a 由牛顿第三定律去判;b 由牛顿第二定律去判(有加速度的方向物体必受力)。
二、运动学解题的基本方法、步骤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和基本规律是我们解题的依据,是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题途径的武器。
只有深刻理解概念、规律才能灵活地求解各种问题,但解题又是深刻理解概念、规律的必需环节。
根据运动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可知求解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方法、步骤为(1)审题。
弄清题意,画草图,明确已知量,未知量,待求量。
(2)明确研究对象。
选择参考系、坐标系。
(3)分析有关的时间、位移、初末速度,加速度等。
(4)应用运动规律、几何关系等建立解题方程。
(5)解方程。
三、动力学解题的基本方法我们用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求解动力学习题.由于动力学规律较复杂,我们根据不同的动力学规律把习题分类求解。
1、应用牛顿定律求解的问题,这种问题有两种基本类型:(1)已知物体受力求物体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运动情况求物体受力.这两种基本问题的综合题很多。
从研究对象看,有单个物体也有多个物体。
(1)解题基本方法根据牛顿定律ma F =合解答习题的基本方法是① 根据题意选定研究对象,确定m 。
② 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受力图,确定合F 。
③ 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确定a 。
④ 根据牛顿定律、力的概念、规律、运动学公式等建立解题方程。
⑤ 解方程。
⑥ 验算,讨论。
以上①、②、③是解题的基础,它们常常是相互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
应用动能定理求解的问题动能定理公式为k 1k 2E E W -=合,根据动能定理可求功、力、位移、动能、速度大小、质量等。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方法是 ·① 选定研究的物体和物体的一段位移以明确m 、s 。
② 分析物体受力,结合位移以明确总W 。
③ 分析物体初末速度大小以明确初末动能。
然后是根据动能定理等列方程,解方程,验算讨论。
(例题)如图4—5所示,木板质量千克10m 1=,长3米。
物体质量千克=2m 2。
物体与木板间摩擦系数05.0=μ,木板与水平地面间摩擦系数1.0=μ,开始时,物体在图4-5木板右端,都处于静止状态。
现用33F =牛的水平恒力拉木板,物体将在木板上滑动,问经过2秒后(1)力F 作功多少?(2)物体动能多大?(10g =米/秒2)应用动量定理求解的问题从动量定理12P P I -=合知,这定理能求冲量、力、时间、动量、速度、质量等。
动量定理解题的基本方法是① 选定研究的物体和一段过程以明确m 、t 。
② 分析物体受力以明确冲量。
⑧ 分析物体初、末速度以明确初、末动量。
然后是根据动量定理等建立方程,解方程,验算讨论。
【例题8】 质量为10千克的重锤从3.2米高处自由下落打击工件,重锤打击工件后跳起0.2米,打击时间为0.01秒。
求重锤对工件的平均打击力。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的问题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式是p2k 2p1k 1E E E E +=+知,可以用来求动能、速度大小、质量、势能、高度,位移等。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方法是① 选定研究的系统和一段位移。
② 分析系统所受外力、内力及它们作功的情况以判定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
③ 分析系统中物体初末态位置、速度大小以确定初末态的机械。
然后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列方程,解方程,验算讨论。
四、电场解题的基本方法本章的主要问题是电场性质的描述和电场对电荷的作用,解题时必须搞清描述电场性质的几个物理量和研究电场的各个规律。
1、如何分析电场中的场强、电势、电场力和电势能(1)先分析所研究的电场是由那些场电荷形成的电场。
(2)搞清电场中各物理量的符号的含义。
(3)正确运用叠加原理(是矢量和还是标量和)。
下面简述各量符号的含义:①电量的正负只表示电性的不同,而不表示电量的大小。
②电场强度和电场力是矢量,应用库仑定律和场强公式时,不要代入电量的符号,通过运算求出大小,方向应另行判定。
(在空间各点场强和电场力的方向不能简单用‘+’、‘-’来表示。
)③电势和电势能都是标量,正负表示大小.用qU = 进行计算时,可以把它们的符号代入,如U 为正,q 为负,则ε也为负.如U 1>U 2>0,q 为负,则021<<εε。
④ 电场力做功的正负与电荷电势能的增减相对应,W AB 为正(即电场力做正功)时,电荷的电势能减小,B A εε>;W AB 为负时,电荷的电势能增加B A εε<。
所以,应用B A B A AB U U q W εε-)=-(=时可以代人各量的符号,来判定电场力做功的正负。
当然也可以用)-(B A U U q 求功的大小,再由电场力与运动方向来判定功的正负。
但前者可直接求比较简便。
2、如何分析电场中电荷的平衡和运动电荷在电场中的平衡与运动是综合电场;川力学的有关知识习·能解决的综合性问题,对加深有关概念、规律的理解,提高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这类问题的分析方法与力学的分析方法相同,解题步骤如下:(1)确定研究对象(某个带电体)。
(2)分析带电体所受的外力。
(3)根据题意分析物理过程,应注意讨论各种情况,分析题中的隐含条件,这是解题的关键。
(4)根据物理过程,已知和所求的物理量,选择恰当的力学规律求解。
(5)对所得结果进行讨论。
【例题4】 如图7—3所示,如果H 31 (氚核)和He 24(氦核)垂直电场强度方向进入同—偏转电场,求在下述情况时,它们的横向位移大小的比。
(1)以相同的初速度进入,(2)以相同的初动能进入; (3)以相同的初动量进入; (4)先经过同一加速电场以后再进入。
分析和解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所受电场力远远大于所受的重力,所以重力可以忽略。
带电粒子在偏转电场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做类似于平抛的运动,在原速度方向作匀速运动,在横向作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加速运动公式可得202)m qE 21at 21y v l (== (1)以相同的初速度v 0进入电场, 因E 、l 、v 0都相同,所以mq y ∝ V 0323241=⨯⨯==H e H e H H e H H m q m q y y (2)以相同的初动能E k0进入电场,因为E 、l 、mv 2都相同,所以q y ∝21==e H H e H q q y yH (3)以相同的初动量p 0进入电场,因为E 、l 、mv 0都相同,由qm mv qEml v l m qE y ∝==202202)(221 834231=⨯⨯==H e H H H e H H m q m q y y (4)先经过同一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电场,在加速电场加速后,粒子的动能12021qU mv = (U 1为加速电压) 由 12122024421U El qU qEl v l m qE y === 因E 、l 、U 1是相同的,y 的大小与粒子质量、电量无关,所以:11=e H H y y 注意 在求横向位移y 的比值时,应先求出y 的表达式,由题设条件,找出y 与粒子的质量m 、电量q 的比例关系,再列出比式求解,这是求比值的一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