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的流行与危害
寄生虫病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88摘要:寄生虫与寄生虫病是广大养殖户养殖中常接触到并需解决的一类问题。
本文主要从寄生虫病致病机理、应对及防治措施进一步细化操作规程,通过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病,促进健康养殖。
关键词:寄生虫;寄生虫病;防治寄生虫是指暂时或永久地在宿主体内或体表,并从宿主身上取得它们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动物。
分内、外寄生虫。
内寄生虫如寄生于动物消化道的线虫、绦虫、吸虫等,外寄生虫寄生于动物体表如皮肤表面的蜱、螨、虱等。
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即生活史。
能使动物机体感染的阶段称感染性阶段或感染期。
寄生虫侵入动物机体并能生活一段时间,这种现象称寄生虫感染。
有明显临诊表现的寄生感染称寄生虫病。
1 寄生虫的危害及致病性1.1 掠夺宿主营养寄生于消化道的寄生虫,掠夺宿主食物(蛔虫、绦虫);甚至直接吸取宿主血液(牛见蜱、吸血虱);球虫和巴贝斯虫可破坏红细胞或其他组织液,以血红蛋白、组织液等作为食物,并大量繁殖,掠夺宿主不易获得、又必需的、极易缺乏的物质如维生素B 12、铁及微量元素,宿主长期处于贫血及营养不良状态。
再继发感染其他致病菌,极易造成死亡。
养鸡业中的鸡球虫,以血红蛋白、组织液为食,鸡贫血、发生血痢、尖叫,消瘦,很快死亡。
鸡球虫发病率50%~70%,死亡率20%~30%,严重时高达80%。
在规模化养鸡业中,若不加以及时防治,一旦球虫病发生,可引起鸡大批死亡,造成毁灭性打击。
1.2 组织损伤寄生虫入侵、移行都能造成寄生部位损伤、出血、炎症。
寄生虫侵入时带入细菌、病毒(尤其猪瘟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组织损伤的同时,破坏机体防疫屏障,又给其他病原入侵创造有利条件。
感染畜主后,若发生在体表,则皮肤黏膜完整性受破坏,苍蝇钻入受伤部位孵虫卵,蝇蛆大量繁殖,加宽加深创面,造成创面创伤性浸润、化脓,破坏性强。
往往引起动物骚动不安,摩擦、舔咬受伤部位,引发深层次继发感染。
若不及时治疗,则创伤很难愈合(此类养猪业中也常见于药物治疗时消毒不严格,注射部位发炎,或者应用有刺激性药物注射时发生渗漏,刺激腐蚀皮肤)。
寄生虫控制与人类健康
寄生虫控制与人类健康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寄生虫一直是人类健康和生存的重大威胁之一。
寄生虫是指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或体表上依赖宿主取得营养、生长和繁殖的一类生物。
它们能够感染到人类和动物,危害极大,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寄生虫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对寄生虫控制和治疗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寄生虫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寄生虫疾病的流行寄生虫疾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各类寄生虫在引起疾病方面发挥不同的作用,一些寄生虫直接侵入人体并活动,而其他一些则通过接触感染、食物和水源污染等途径引起感染。
这些疾病在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成为一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它们严重破坏了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危及生命安全。
全球有超过17亿人受感染,导致约100万人死亡,其中大部分为儿童和老年人。
2.影响免疫系统功能某些寄生虫会在人体内产生抗原,从而导致免疫系统失调和功能下降。
例如,血吸虫寄生虫会产生一种免疫抑制因子,抑制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
这将导致人体易感染各种细菌和病毒,使之更容易患病。
此外,寄生虫还可能通过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干扰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影响骨髓生成和淋巴细胞分化,从而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
3.损害重要器官某些寄生虫寄生在人体内的重要器官,例如肝脏、肠道、脑部等,导致器官失去正常功能,威胁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例如,钩虫的虫卵经过肠道吸收后进入肺部,造成肺部纤维化,而血吸虫则长期在肝脏中寄生,导致肝脏疾病。
二、寄生虫控制与治疗的策略1.宣传教育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寄生虫控制需要制定相应的针对性宣传教育方案。
通过向公众普及寄生虫疾病的危害以及防控的方法来提高公民的健康意识,加强对卫生和安全的重视,从而减少寄生虫的传播。
2.环境卫生对于传播寄生虫的媒介,例如蚊子、苍蝇、蜱和跳蚤等,在人类环境中进行有效的管理。
采取有效的灭虫、清洁和消毒措施,清理生活废物、病媒生物的栖息地,减少传播的机会,防止寄生虫的传播。
我国五大寄生虫现状及其危害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的危害及现状传统上认为寄生虫病属于热带病范畴,但事实证明,经济和社会条件对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远大于气候的影响。
在不发达地区,特别是乡村贫困人群中,一种或多种寄生虫同时感染的现象屡见不鲜。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动物区系分属于古北界和东洋界,动物群类极为丰富,寄生虫种类也繁多。
寄生虫病的危害仍是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定义了五大寄生虫:疟原虫、血吸虫、钩虫、丝虫、杜氏利什曼原虫一.我国五大寄生虫是什么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spp.)的生活史有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两个时期。
前者寄生于节肢动物(白蛉)的消化道内,后者寄生于哺乳动物或爬行动物的细胞内,通过白蛉传播。
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主要寄生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内,常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肝脾肿大、贫血、鼻衄等。
在印度,患者皮肤上常有暗的色素沉着,并有发热。
钩虫(hookworm)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的特征。
在寄生人体消化道的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性最严重,由于钩虫的寄生,可使人体长期慢性失血,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症状。
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尤其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人群感染较为普遍。
据估计,目前,全世界钩虫感染人数达9亿左右。
在我国,钩虫病仍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
疟原虫(Plasmodium)是一类最低等最原始的原生动物,它们的整个身体虽则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却是引起疟疾的罪魁祸首。
疟原虫种类繁多,遍及全球,但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在我国较常见的有三种:引起疟疾每隔一天发作一次的间日疟原虫;引起疟疾每隔三天发作一次的三日疟原虫;引起疟疾周期不规则的恶性疟原虫。
丝虫(filaria)是由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类寄生性线虫。
成虫寄生在脊椎动物终宿主的淋巴系统、皮下组织、腹腔、胸腔等处。
雌虫为卵胎生,产出带鞘或不带鞘的微丝蚴。
大多数微丝蚴出现于血液中,少数出现于皮内或皮下组织。
肠道寄生虫病的危害你知道吗及时治疗恢复健康
缓解症状:使 用抗炎药、止 痛药等,减轻
患者痛苦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切除寄生虫感染部 位,防止病情恶化
手术风险:可能引起并发症, 如出血、感染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手术方式:根据寄生虫种类和 感染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术后护理:注意伤口清洁,避 免感染,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预防复发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海鲜等食物 定期进行肠道寄生虫病的检测和治疗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肠道寄生虫病可能导致肠道黏膜损伤, 增加肠道通透性,从而增加感染其他 疾病的风险。
肠道寄生虫病可能导致肠道炎症,影 响肠道功能,从而增加感染其他疾病 的风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肠道寄生虫3病的传播途
径
饮食传播
食物污染:食物被寄生虫卵或 幼虫污染,如蔬菜、水果、肉 类等
餐具污染:餐具被寄生虫卵或 幼虫污染,如碗筷、杯子等
寄生虫在肠道内繁殖,引 发炎症反应
寄生虫破坏肠道黏膜,导 致肠道通透性增加,引发
炎症
寄生虫感染导致肠道菌群 失调,引发炎症
增加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
肠道寄生虫病可能导致人体免疫力下 降,增加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
肠道寄生虫病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 调,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从而增加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
避免接触污染水源
保持水源清洁,避免饮用未经 处理的水
定期清洗水箱、水管等供水设 施
避免在洪水、暴雨等自然灾害 后饮用未经处理的水
外出旅游时,尽量选择瓶装水 或煮沸的自来水饮用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避免接触寄生虫卵 保持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避免寄生虫卵滋生 食物卫生:不吃生食,避免寄生虫卵进入体内 水源卫生:饮用干净、安全的水,避免寄生虫卵进入体内
寄生虫病的预防PPT
5. 寄生虫病 的常见症状和
处理方法
5. 寄生虫病的常见症状和处理方法
腹泻和腹痛:及时就医,遵医 嘱进行治疗 皮肤瘙痒和红肿:避免搔抓, 使用药物缓解症状
5. 寄生虫病的常见症状和处理方法
发热和疲劳:休息、补充水分 ,如情况加重及时就医
1. 什么是寄生虫病
主要传播途径:食物、水源、 接触等
2. 寄生虫病 的危害
2. 寄生虫病的危害
身体健康影响:寄生虫寄生在 体内损害器官和组织 传播范围:寄生虫病在人群中 传播迅速
2. 寄生虫病的危害
经济负担:治疗寄生虫病的费 用高昂
3. 寄生虫病 的预防措施
3. 寄生虫病的预防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定期洗手、保持身 体清洁 食品安全:避免生食、熟食分开存 放
寄生虫病的预 防PPT
目录 1. 什么是寄生虫病 2. 寄生虫病的危害 3. 寄生虫病的预防措施 4. 寄生虫病的预防注意 事项 5. 寄生虫病的常见症状 和处理方法 6. 预防寄生虫病的重要 性
1. 什么是寄 生虫病
1. 什么是寄生虫病
定义:寄生虫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 传染病 寄生虫的种类:包括蠕虫、原生动 物和虫类等
6. 预防寄生 虫病的重要性
6. 预防寄生虫病的重要性
预防胜于治疗:寄生虫病的治 疗难度高,预防措施更为重要 保护自己和他人:通过预防能 够减少疾病传播
6. 预防寄生虫病的重要性
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寄生虫病能够 维护身体健康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3. 寄生虫病的预防措施
饮用安全水源:选择安全可靠 的饮用水源 控制害虫:保持居住环境的清 洁和卫生
3. 寄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病的预防措施
寄生虫危害及预防PPT课件
寄生虫的防治措施
建立健全的防治工作机制; 强化相关法律的制定和执行。
寄生虫的检 查方法
寄生虫的检查方法
可以进行血、便、尿、皮肤等方面 的检查; 不同类型的寄生虫需要进行不同的 检查方式;
寄生虫的检查方法
检查结果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处 理。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寄生虫危害及 预防PPT课件
目录 寄生虫的危害 寄生虫的预防 寄生虫的治疗 寄生虫的防治措施 寄生虫的检查方法
寄生虫的危 害
寄生虫的危害
寄生虫概述:寄生虫是指寄生于其 他生物体内或体表,以吸取寄主组 织和液体为生的生物体。 寄生虫的危害:寄生虫会引起人畜 疾病,影响生命健康;寄生虫还会 影响经济发展,降低养殖业产出。
寄生虫的危害
寄生虫分类介绍:包括蠕形虫、原虫、 线虫、吸虫、疟原虫等,每一类寄生虫 都有其特殊的影响和预防措施。
寄生虫的预 防
寄生虫的预防
个人预防方法:定期洗手、饮 食卫生、熟食无菌、不喝生水 等; 畜禽预防方法:驱虫、消毒、 接种疫苗、严格隔离、改善生 长环境等;
寄生虫的预防
环境预防方法:消除病媒介、改善人畜 居住环境、定期清理卫生等; 社会预防方法:加强法律监管、加强科 普宣传、增强公民素质等。
寄生虫的治 疗
寄生虫的治疗
可以采用药物驱虫的方式,包括人 用和畜用两种; 药物治疗前需要对病情进行诊断, 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药物治 疗方案;
寄生虫的治疗
对于严重感染的寄生虫病病人,需要及 时就医治疗虫的防治措施
落实杀虫灭鼠制度; 定期进行环境清扫;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1000字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寄生虫病是一种由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中国,寄生虫病的流
行情况与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以下情况:
一、弓形虫病
近年来,随着中国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系统的改变,弓形虫病
在我国也呈现出明显的流行趋势。
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弓形虫病
的高发区波及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地,其中广东省的感染率
最高。
二、包虫病
包虫病是因摄入狗或猫肝内存在成虫或虫卵的生物细胞所致,
我国是世界上包虫病感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包虫病在北方的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等地高发,并在我国的东北、西北、西南等
多个地区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三、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我
国的南方地区,如江苏、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份。
在南方的农村地区,由于人们的生活卫生习惯不良,很容易感染血
吸虫病。
四、蛔虫病
蛔虫病是由寄生在人和猪体内的蛔虫引起的疾病,我国是世界
上蛔虫病感染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尤其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
地域、气候和环境等原因,蛔虫病的高发区波及了陕西、河南、山西、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份。
总之,寄生虫病在我国的流行状况非常严重,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需要人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寄生虫病》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寄生虫病概述 • 常见寄生虫病类型 • 寄生虫病的预防与控制 • 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 寄生虫病的预防与控制案例分析
01 寄生虫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寄生虫病是指寄生虫侵入人体后 引起的疾病。
分类
根据寄生虫的种类和寄生部位, 寄生虫病可分为消化系统寄生虫 病、呼吸系统寄生虫病、神经系 统寄生虫病等。
治疗效果与预后评估
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评估治疗效果。
预后评估
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05 寄生虫病的预防与控制案 例分析
某地区疟疾防控案例
总结词
成功实施了全面的疟疾防控措施
详细描述
该地区通过加强病例监测、提高诊断准确率、及时治疗和预防性用药等措施,有效控制了疟疾的传播 。同时,加强了对居民的健康教育,提高了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预防措施的依从性。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特别是在接触可能被寄 生虫污染的物品或环境后 。
注意口腔卫生
饭后漱口,刷牙使用正确 的姿势和牙刷,避免口腔 成为寄生虫的滋生地。
避免与寄生虫接触
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可能携 带寄生虫的动物或其粪便 ,避免饮用未经消毒的水 。
改善环境卫生条件
保持居住环境清洁
杀灭寄生虫
定期清扫居住环境,保持室内通风, 避免潮湿和脏乱的环境。
某地区钩虫病防治案例
总结词
采取了综合性的钩虫病防治策略
详细描述
该地区针对钩虫病的流行特点,采取了加强粪便管理和个人防护等措施。同时,加强了 对钩虫病的宣传教育,提高了居民对钩虫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2-6寄生虫对食品的污染及危害
2)机械性损伤
指寄生虫对所寄生的部位及附近近组织或
器官损害或压迫而造成的直接损伤。
3)毒性作用(化学性刺激)
寄生虫的分泌排泄物及代谢产物、死亡分
泌物都是对宿主有害的化学物质。
4)变应原作用: 寄生虫的分泌排泄物、代谢产物、死后裂 解物都具有抗原性,使宿主致敏,引起局部或 全身变态反应。
Cysticercosis cellulosae
2015/10/26
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
•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列为B 类疾病
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
•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列为B 类疾病 • 联合国卫生组织列为需要根除的六大疾 病之一
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
•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列为B 类疾病 • 联合国卫生组织列为需要根除的六大疾 病之一 • 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社会经济病
蛔虫、钩虫—— 哮喘
血吸虫、疟原虫——肾小球肾炎
棘球蚴破裂——过敏性休克
尘螨——过敏性哮喘。
2.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
表现为宿主对寄生虫及其产物产生的免疫反应。
抵抗力〉侵袭力 (杀灭寄生虫)
抵抗力〈侵袭力
抵抗力=侵袭力
(病人)
(带虫者)
四.寄生虫的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应答 特异性免疫 非消除性免疫 伴随免疫 消除性免疫 带虫免疫
4. 宿主特异性、宿主转换与世代交替
• 宿主特异性:寄生虫由于长期过寄生生活, 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因而必须选择性 地寄生于宿主,这种现象称为寄生虫的宿 主特异性。
• 主宿转换:寄生虫的生活多种多样,有的不 需要中间宿主,为直接型;有的寄生虫的幼 虫则必须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到感染期后才 能感染人,为间接型生活史,这类寄生虫完 成生活史就要转换宿主,称为宿主转换。
寄生虫危害及预防PPT
寄生虫的传 播和预防
寄生虫的传播和预防
寄生虫一般通过环境、接触、 食物和昆虫叮咬等形式传播;
人们应注意环境卫生,洗手饭 前、避免赤脚行走、不生吃牛 肉等方式能有效预防寄生虫感 染。
寄生虫的治 疗
寄生虫的治疗
针对不同种类的寄生虫感染, 医生常会开具不同的药物治疗 方案,如抗生素、驱虫药、杀 真菌药等;
寄生虫危害及 预防PPT
目录 寄生虫的种类和危害 寄生虫的传播和预防 寄生虫的治疗 注意
寄生虫的种 类和危害
寄生虫的种类和危害
寄生虫可以分为内寄生和外寄生两 种类型; 内寄生虫如钩虫等会危害消化系统 并导致贫血,而绦虫则须依靠宿主 才能生存并会引发肠道疾病;
寄生虫的种类和危害
外寄生虫如蜱虫在宿主体内繁 殖并通过唾液传染疾病,真菌 也能在宿主体表生长导致皮肤 病。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漫 注意
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卫生, 特别是洗手,并坚持使用药物疗程 ,预防疾病复发; 如果寄生虫症状明显,需及时前往 医院确诊并寻求专业治疗。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自古以来,寄生虫病一直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
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疾病,寄生虫病对人类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阐述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寄生虫病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极大。
寄生虫侵入人体后,会导致人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如发热、腹泻、贫血等。
严重时,甚至会引发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威胁生命。
例如,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感染,导致大量死亡。
又如,钩虫病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贫血症状,长期未治可导致死亡。
寄生虫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儿童是寄生虫病的易感人群,一旦感染,会导致身体机能紊乱,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特别是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绦虫等,会使儿童出现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从而影响其体质和智力发展。
在我国,儿童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寄生虫病还严重威胁到畜牧业的发展。
寄生虫侵入牲畜体内,会导致牲畜生长缓慢、繁殖能力下降,甚至死亡。
这给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同时,寄生虫还可通过牲畜传播给人类,形成人畜共患疾病,如猪肉绦虫、牛结核等。
寄生虫病对社会卫生事业也带来了巨大压力。
防治寄生虫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尽管我国在寄生虫病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寄生虫病的流行地区广泛,尤其是偏远农村和贫困地区,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寄生虫病还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患者需长期服药治疗,经济负担沉重。
同时,家庭成员还需承受心理压力,担心疾病传播和恶化。
寄生虫病导致的婚姻破裂、家庭贫困等现象屡见不鲜。
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防治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创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
自古以来,寄生虫病一直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
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疾病,寄生虫病对人类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阐述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浅谈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定稿)
摘要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人体寄生虫学由医学原虫学(medical protozoology)、医学蠕虫学(medical helminthology)和医学节肢动物学(medical arthropodology)三部分内容组成。
学习本学科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或消灭病原寄生虫所致人体寄生虫病,以及防制与疾病有关的医学节肢动物,保障人类健康。
关键词:寄生虫人体寄生虫病感染防治目录摘要 (I)第一章寄生虫的危害 (1)第二章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其类型 (2)第三章影响寄生虫病流行因素 (4)3.1自然因素 (4)3.2生物因素 (4)3.3社会因素 (4)第四章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5)第五章意见与建议 (6)参考文献 (7)第一章寄生虫的危害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其作为病原引起寄生虫病及作为疾病的传播媒介两方面。
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和畜牧家禽业生产的危害均十分严重。
在占世界总人口77%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寄生虫病依然广泛流行、威胁着儿童和成人的健康甚至生命。
寄生虫病的危害仍是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倡议的热带病特别规划要求防治的6类主要热带病中,除麻风病外,其余5类都是寄生虫病,即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和锥虫病。
按蚊传播的疟疾是热带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
当前寄生虫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还表现在已经出现恶性疟抗药株,媒介昆虫抗药性的复杂问题。
因此,随着寄生虫病的化学防治及媒介昆虫化学的防制将会出现更多的新问题;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不可避免地将许多本来和人类没有关系或极少接触的寄生虫从自然界带到居民区而进入人群,造成新的公共卫生问题;人类交往越来越频繁,本来在别国危害性很大的寄生虫病或媒介节肢动物可输入本国,并在一定条件下传播流行;现代工农业建设造成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和生态环境平衡的破坏,也可能引起某些寄生虫病的流行;近代一些医疗措施、如长期用免疫抑制剂、可造成人体医源性免疫受损,使机会致病性寄生虫异常增殖和致病力增强,这些寄生虫正以新的形式威胁着人类。
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
✧寄生虫:永久或暂时地生活在其他生物的体内或体表获得营养并损害对方的低等生物。
✧宿主:被寄生虫寄生并遭受损害的生物。
✧中间(终)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成虫)或无性(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保虫宿主:某些寄生虫即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
✧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①疟疾②血吸虫病③丝虫病④钩虫病⑤利什曼病(黑热病)✧寄生虫感染:寄生虫侵入人体并能生活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若不引起明显的临床表现的现象。
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寄生虫感染则称为寄生虫病。
✧带虫者:无症状的寄生虫感染者,是重要的传染源。
✧消除性免疫:宿主能清除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抵抗力,但很少见,例如;利什曼病✧非消除性免疫:寄生虫感染后虽可诱导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对体内已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清楚,维持在低虫荷水平,很常见如疟疾的带虫免疫、吸血虫诱导的伴随免疫✧疟疾的带虫免疫:疟疾患者在临床症状消失后,宿主体内仍保持着低密度的原虫,使机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能抵抗同种疟原虫的感染,一旦根治后,随着原虫的消失,免疫力也随之消失。
✧伴随免疫:宿主感染血吸虫后,对再次感染的血吸虫童虫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而对体内原发感染的成虫无杀伤作用的免疫现象。
✧简述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掠夺营养:寄生虫在体内生长、发育及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宿主。
2.机械性损伤:3.毒性与免疫损伤:宿主的排泄物、脱落物、分解物等对宿主均有毒性作用,或能引起免疫病理损害。
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有三种不同的结果1.宿主将寄生虫全部清除,寄生关系终止,(罕见)2.宿主能清除部分的寄生虫,宿主转入慢性期。
(常见)3.宿主不能有效控制寄生虫,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发育甚至大量繁殖,导致明显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
(寄生虫病)✧简述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应答类型有哪些?有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可分为消除性免疫和非消除性免疫✧幼虫移行症:是指某些蠕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这些幼虫可在非正常的宿主体内长期存活并移行,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变。
动物医学课件:寄生虫病的流行与危害
一、寄生虫病的流行
4、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基本的研究内容
(一)生物学因素 1.寄生虫发育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2.寄生虫的寿命; 3.寄生虫以什么形式或什么发育阶段排
出宿主体外; 4.中间宿主的种类、分布密度、习性、
栖息地等。
一、寄生虫病的流行
(二)自然因素 包括气候、地理、生物种群等。 纬度、海拔高度、光照、土壤、植 被的不同,必然导致寄生虫、中间宿 主和媒介者的分布不同。因此,寄生 虫病的流行往往表现为季节性和地方 性。
经胎盘感染
如弓形虫、蛔虫等
自身感染 较少见,人反胃感染猪囊虫.
一、寄生虫病的流行 (1)经土、水、食物、污染物传播。
猪蛔虫
猪
感染性虫卵
鸡球虫
鸡 孢子化卵囊
一、寄生虫病的流行
(2)经中间宿主传播
肝片吸虫
中间宿主
媒
介
牛羊
绦虫
一、寄生虫病的流行
(3)经媒介物传播
媒介 牛 马
伊氏锥虫
一、寄生虫病的流行
一、寄生虫病的流行
1、寄生虫病的感染来源
感染来源通常是指寄生有某种寄生虫的 终末宿主、中间宿主、补充宿主、保虫宿 主、带虫宿主及贮藏宿主等。病原体(虫卵、 幼虫、虫体)通过这些宿主的粪、尿、痰、 血液以及其它分泌物、排泄物不断排出体 外,污染外界环境。然后经过发育,经一 定的方式或途径转移给易感动物,造成感 染。
(4)直接接触传播
疥螨猪
健康猪
传播途径
感染源
感染源
易感动物
一、寄生虫病的流行
3、寄生虫病的地理分布
大多数寄生虫的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 特征有关,因此,其分布的地理条件不同 而各异。
一般来说,不需要中间宿主或传播媒介 参与的寄生虫,往往呈世界性分布。如蛔 虫、球虫等;反之则呈地区性分布,且其 分布范围常受到动物区系和植被的影响。 如布氏锥虫、血吸虫、巴贝斯虫等。
《我国五大寄生虫现状及其危害》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的危害及现状传统上认为寄生虫病属于热带病范畴,但事实证明,经济和社会条件对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远大于气候的影响。
在不发达地区,特别是乡村贫困人群中,一种或多种寄生虫同时感染的现象屡见不鲜。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动物区系分属于古北界和东洋界,动物群类极为丰富,寄生虫种类也繁多。
寄生虫病的危害仍是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定义了五大寄生虫:疟原虫、血吸虫、钩虫、丝虫、杜氏利什曼原虫一.我国五大寄生虫是什么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spp.)的生活史有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两个时期。
前者寄生于节肢动物(白蛉)的消化道内,后者寄生于哺乳动物或爬行动物的细胞内,通过白蛉传播。
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主要寄生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内,常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肝脾肿大、贫血、鼻衄等。
在印度,患者皮肤上常有暗的色素沉着,并有发热。
钩虫(hookworm)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的特征。
在寄生人体消化道的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性最严重,由于钩虫的寄生,可使人体长期慢性失血,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症状。
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尤其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人群感染较为普遍。
据估计,目前,全世界钩虫感染人数达9亿左右。
在我国,钩虫病仍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
疟原虫(Plasmodium)是一类最低等最原始的原生动物,它们的整个身体虽则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却是引起疟疾的罪魁祸首。
疟原虫种类繁多,遍及全球,但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在我国较常见的有三种:引起疟疾每隔一天发作一次的间日疟原虫;引起疟疾每隔三天发作一次的三日疟原虫;引起疟疾周期不规则的恶性疟原虫。
丝虫(filaria)是由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类寄生性线虫。
成虫寄生在脊椎动物终宿主的淋巴系统、皮下组织、腹腔、胸腔等处。
雌虫为卵胎生,产出带鞘或不带鞘的微丝蚴。
大多数微丝蚴出现于血液中,少数出现于皮内或皮下组织。
寄生虫病防治实施方案
制定实施计划
根据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项任务 的责任人、时间节点和预期成果。
设定时间表
为确保实施计划的顺利推进,设定详细的时间表 ,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
建立有效的监测与评估机制
设立监测小组
组建专业监测小组,负责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数据收集、整理和 分析。
改进,提升防治效果。
05
寄生虫病防治宣传与 教育
制作宣传资料,普及防治知识
制作宣传册、海报等
设计并制作寄生虫病防治的宣传册、 海报等,内容包含寄生虫病的种类、 传播方式、预防方法等。
发放宣传资料
将宣传册、海报等资料发放到社区、 学校、医疗机构等公共场所,供人们 自由取阅,提高大众对寄生虫病的认 知。
一些寄生虫病可导致慢性 病理改变,如肝纤维化、 心脏瓣膜病变等,严重影 响患者生活质量。
寄生虫病的流行趋势
全球趋势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 加速,一些寄生虫病的传播范围
有所扩大。
地区差异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卫生条件相对 较差,寄生虫病发病率较高;在发 达国家,寄生虫病相对较少,但仍 需警惕输入性病例。
• 推广寄生虫病疫苗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通过疫苗接种,有 效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和传播。
个人卫生习惯
•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的宣传和培养,如勤洗手、食物煮熟等。通过改 善个人卫生习惯,降低寄生虫病的感染风险。
03
寄生虫病防治措施
环境卫生改善
改善饮用水源
确保饮用水源清洁无污染,减少 寄生虫通过水源传播的风险。可 以采取建立集中式供水系统、加
防控挑战
随着国际贸易与人员往来日益频繁 ,寄生虫病防控面临更大挑战,需 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寄生虫的流行与危害
第一节寄生虫的流行
1.定义:研究寄生虫病流行的科学,主要研究动物群体的某种寄生虫病的发病
原因和条件。
传播途径、流行过程及其发展规律。
2.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
3.特点:a在地域上,可表现为地方性b在时间上,可表现出季节性c自然疫
源性
●季节动态:即某一种寄生虫在一种动物群体内,一年中的消长变化的规律,
可确定预防性驱虫的时间。
●区系调查:某一地区寄生虫体分布情况的研究。
●感染性阶段或感染期:具有感染宿主的能力的虫卵或虫体。
●寄生虫感染:寄生虫侵入动物机体并能生活一段时间。
●寄生虫病:有明显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感染。
●多寄生现象或混合感染:动物机体同时有2种以上虫体寄生。
●隐性感染:动物感染寄生虫后,没有明显临床表现,也不能用常规方法检测
出病原体的一种状态。
4.感染来源
●寄生有某种寄生虫的宿主(指寄生有某种寄生虫的终末宿主、中间宿主、补
充宿主、保虫宿主、带虫宿主及贮藏宿主等。
)
●被寄生虫污染的环境(病原体通过这些宿主的粪、尿、痰、血液以及其他分
泌物、排泄物不断排出体外、污染外界环境。
经过发育,经一定的方式或途径转移给易感动物。
)
5.感染途径
经口感染:大部分寄生虫通过此途径经皮肤感染接触感染经节肢感染(媒介传播)
经胎盘感染(垂直传播)自身感染交配感染其他感染方式
6.寄生虫的地理分布
●自然疫源性寄生虫:指某些寄生虫在一定地区的自然条件下,由于生存着某
种特有的野生传染源、传播媒介和易感动物而长期存在,当人或家畜进入这一生态环境时可能遭到感染,而家畜或人的感染和流行对这类病原体在自然界的存在并不必要。
7.基本内容:
生物因素:a寄生虫因素b宿主因素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理、生物种群等。
1)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经济状况、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水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
执行、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饲养管理条件及防疫保健措施等。
8.基本方法
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血清学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
第二节寄生虫病的危害
一、寄生虫病的致病作用
掠夺宿主营养机械性损伤虫体毒素和免疫损伤作用传播其他疾病和继发感染
二、寄生虫病的危害
(一)对牧业的危害
急性病引起的损失屠宰场次品的损失慢性病例引起的损失发育受阻肉的数量、质量降低产奶、产蛋量降低皮革的质量降低毛的数量和质量降低
降低役畜的使役能力,寿命缩短降低家畜的抵抗力,诱发其他疾病传播寄生虫病和传染病
(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目前发现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有40多种危害巨大
第三节寄生虫免疫逃避
一、免疫逃避:寄生虫可以侵入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内,并能逃避宿主的
免疫效应,而在宿主体发育繁殖并生存的现象。
二、寄生虫的抗原特性
1.体抗原或结构抗原:由寄生虫身体结构成分组成的抗原称为体抗原,也称为
内抗原。
2.代谢抗原或分泌排泄产物或外抗原:寄生虫生理活性产物抗原叫代谢抗原,
这些物质大多数是酶。
3.可溶性抗原:存在于宿主组织或体液中游离的抗原物质。
三、免疫逃避机理
(一)组织学隔离
免疫局限位点寄生虫细胞内寄生虫被宿主包裹膜包裹的寄生虫(二)表面抗原的改变
●抗原变异
●分子模拟与伪装:有些寄生虫体表能表达与宿主组织抗原相似的成分,称为
分子模拟。
有些寄生虫能将宿主的抗原分子镶嵌在虫体体表,或用宿主抗原包被,称为抗原伪装。
●表膜脱落与更新
(三)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
特异性B细胞克隆的耗竭抑制性T细胞的激活
虫源性淋巴细胞毒性因子封闭抗体的产生
(四)可溶性抗原的产生
(五)代谢抑制
第四节寄生虫免疫特点与免疫预防
一、寄生虫免疫特点:
免疫复杂性不完全免疫带虫免疫
二、免疫的一般机制
1.自然抵抗力:也叫自然抗性,指宿主在寄生虫感染之前就存在的,有宿主的
种属所固有的结构特点和生理特性所决定的,且不被感染所提高的抵抗力。
2.恢复力:指被寄生虫感染的个体对损伤恢复(补偿)的能力。
3.获得性抵抗力:是指由寄生虫感染所引起的,有宿主免疫系统参与的,能被
寄生虫再次感染所提高的抵抗力。
三、免疫的应答过程
1.抗原的呈递与处理
2.T细胞活化与细胞因子的产生
3.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及抗体的功能
●B细胞表面的膜结合型抗体参与对抗原的识别和结合
●分泌抗体可产生抗原中和作用
●同型抗体的功能
4.细胞免疫效应
四、免疫预防的方法
1.低剂量虫体感染:散毒、不能根除寄生虫感染
2.灭活寄生虫和寄生虫粗提取物免疫:免疫效果差
3.提纯抗原免疫:难以批量化生产和难以标准化
4.基因工程虫苗免疫
5.DNA虫苗免疫
6.致弱虫苗免疫
7.异源性虫苗免疫
8.非特异性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