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公司kV变电站典型设计技术导则修订版

合集下载

国家电网公司kV变电站典型设计技术导则修订版

国家电网公司kV变电站典型设计技术导则修订版

国家电网公司35kV变电站典型设计技术导则修订版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二○○六年九月国家电网公司35kV变电站典型设计技术导则第1章技术原则概述1.1 依据性的规程、规范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9-1992、35~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范DL/T 5103-1999等国家和电力行业有关35kV变电站设计、通信设计和调度自动化设计的标准、规程、规范及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输变电设备技术标准、预防输变电设备事故措施、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等有关企业标准和规定..1.2 设计对象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35kV变电站;包括户外、户内和箱式变电站..1.3 运行管理模式35kV变电站典型设计按无人值班远方监控设计..1.4 设计范围35kV变电站典型设计设计范围是变电站围墙以内;设计标高零米以上..受外部条件影响的项目;如系统通信、保护通道、进站道路、站外给排水、地基处理等不列入设计范围..1.5 设计深度按DLGJ25-1994变电所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有关深度要求开展工作..1.6 模块化设计35kV变电站典型设计模块划分原则与220kV和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一致..方案中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主变压器、无功补偿装置、站用电、主控楼等是典型设计方案的“基本模块”;对于“基本模块”中的规模;如各电压等级的出线回路、无功补偿组数及容量的大小、主变压器台数及容量等;是典型设计工作的“子模块”..实际工程可通过“基本模块”拼接和“子模块”调整;方便的形成所需要的设计方案..1.6 假定条件海拔高度: ≤1000m;环境温度:-20~+40℃;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35℃;覆冰厚度:10mm;设计风速:30m/s50年一遇;10m高;10min平均最大风速;污秽等级:Ⅲ级;日照强度: 0.1W/cm2;最大冻土层厚度:≤0.5m;地震设防烈度:7度;地震加速度为0.1g;地震特征周期为0.35s;洪涝水位:站址标高高于50年一遇洪水位和历史最高内涝水位;不考虑防洪措施;设计土壤电阻率:不大于100Ω·m;地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f ak=150kPa;无地下水影响;腐蚀:地基土及地下水对钢材、混凝土无腐蚀作用..第2章技术条件一览表国家电网公司35kV变电站典型设计的分类原则按两个层次分类:第一层次;按变电站布置方式可分为:户外站A型、户内站B型和箱式变电站D型;第二层次;按配电装置型式可分为:户外装配式配电装置和户内成套开关柜配电装置..国家电网公司35kV变电站典型设计共13个方案;其中户外站A型方案5个、户内站B型5个、箱式变电站D型方案3个..各方案的技术条件一览表见表1..表1 国家电网公司35kV变电站典型设计各方案技术条件一览表式变电站仅适用于35kV变电站典型设计;1、2……n表示子方案号..第3章电力系统部分3.1 系统一次3.1.1 主变压器主变压器容量和台数的选择;应根据相关的规程、规范、导则和已经批准的电网规划决定..单台变压器容量可采用5、10、16、20 MVA或31.5MVA..主变压器台数:本期1~2台、远期1~3台主变压器..主变压器采用两绕组变压器;有载调压..主变压器参数按 GB/T 6451-1999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和有关规程规范要求设计..3.1.2 出线回路数35kV远期出线为1~9回..10kV出线按主变容量和台数分别设定..3.1.3 无功补偿容性无功补偿容量规程要求按主变容量的10%~30%配置..典型设计按10~20%配置;无功补偿确切容量和组数在工程设计中经系统论证后调整..在不引起高次谐波谐振、有危害的谐波放大和电压变动过大的前提下;无功补偿装置宜加大分组容量和减少分组组数..3.1.4 短路电流水平35kV电压等级: 25kA;10kV电压等级: 16kA或25kA..3.2 系统继电保护、远动和通信典型设计不涉及系统保护、系统远动和系统通信的具体内容;仅需要根据工程规模;进行原则性配置;并提出建筑布置要求..1根据系统需要设置35kV系统继电保护;保护选用微机型..235、10kV采用保护与测控单元合一装置;当采用敞开式配电装置时;可采用集中或分散布置方式;当采用开关柜时;保护与测控单元可就地柜上分散式安装..3变电站通信采用载波或光纤通信方式;光纤通信可传输数字和模拟信号;通信容量及可靠性按照变电站无人值班要求设计..4变电站监控系统应具有通信监控功能..5站内应设置程控电话及市话各一部;不设站内小总机..第4章电气一次部分4.1 电气主接线4.1.1 35kV电气主接线35kV采用单母线、单母线分段、内桥或线路变压器组接线.. 4.1.2 10kV电气主接线10kV采用单母线或单母线分段接线..4.2 总平面布置户外变电站:35kV配电装置及主变布置在户外..户内变电站:35kV及10kV配电装置布置在户内;主变布置在户外或户内..箱式变电站:35kV或10kV配电装置布置采用箱式型式..4.3 配电装置户外变电站:35kV采用软母线中型或改进中型配电装置;10kV采用软母线中型、改进中型配电装置或户内开关柜..户内变电站:35kV及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内开关柜..箱式变电站:35kV采用软母线改进半高型或箱式配电装置;10kV 采用箱式配电装置..4.4 主要设备选择主要设备选择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技术标准的要求;位于城市中心的变电站可采用小型化设备..所有屋外电气设备的污秽等级为Ⅲ级;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设备的爬电比距≥31mm/kV按系统最高运行电压计;户内电气设备爬电比距≥20mm/kV..1主变压器..主变压器采用油浸式、低损耗、双绕组、自然油循环自冷型式ONAN;位于需要控制噪音地区的变电站宜采用低噪音主变压器..235kV设备..断路器采用单断口真空或SF6断路器;隔离开关型式根据配电装置确定;应采用可靠性高、运行业绩好的产品;互感器采用油浸式或干式设备;熔断器采用跌落式熔断器..310kV设备..断路器采用单断口真空或SF6断路器;出线也可采用真空或SF6重合器;隔离开关型式根据配电装置确定;应采用可靠性高、运行业绩好的产品;互感器采用油浸式或干式设备..采用户内开关柜时;宜采用真空断路器..4并联电容器装置可采用成套柜式、组装式或密集型..5站用变、接地变或消弧线圈可采用干式或油浸式设备..当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时;站用变和接地变宜合并;当采用小电阻接地时;站用变和接地变宜分开设置..6各电压等级采用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进行过电压保护;避雷器参数按GB 11032-200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7各电压等级的导体按DL/T 5222-2005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设计..4.5 防雷、接地及过电压保护变电站采用避雷针或避雷线作为直击雷防护装置..变电站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应符合DL/T 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要求..全站采用水平接地体为主;垂直接地体为辅构成复合接地网;接地体的截面选择应综合考虑热稳定要求和腐蚀..电气装置过电压保护应满足DL/T 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要求..4.6 交流站用电变电站装设两台站用变压器;站用变压器的高压侧从主变压器低压侧、35kV线路侧或站外电源引接;每台站用变压器容量按全站站用负荷计算选择..交流站用电系统采用三相四线制接线;380/220V中性点接地系统;采用单母线分段或单母线接线..对于远期规模为一台主变压器的变电站;可装设一台站用变压器..第5章电气二次部分5.1 计算机监控1变电站采用具有远方控制功能的计算机监控系统;不设置远动专用设备..2变电站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后台部分进行简化..3监控范围及操作控制方式1监控范围..监测范围: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变压器、电容器、交直流站用电、通信设备及其辅助设备、保护信号、各种装置状态信号、电气量和非电气量信号..控制范围:断路器、主变有载调压开关等..2操作控制方式..操作控制功能按远方调度中心、站控层、间隔层、设备级的分层操作原则考虑..4与集控中心及调度通信计算机监控系统在确保信息安全的情况下同时与调度和集控中心实现网络通信..5全站仅设置一套GPS接收系统..6与继电保护通信1继电保护信号如保护跳闸、重合闸动作、保护装置异常等信号送调度或集控中心..采用两种方式实现监控系统与继电保护的信息交换:方式1:保护的跳闸信号以及重要的告警信号采用硬接点方式接入I/O测控装置..方式2:通过通信接口实现监控系统与保护装置之间的信息交换..2对监控系统所需保护信息量要进行优化筛减..7防误操作闭锁功能由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原则上不设置功能独立、“单采单送”的防误操作闭锁装置..5.2 二次设备布置35、10kV采用保护与测控单元合一装置;当采用敞开式配电装置时;可采用集中或分散布置方式;当采用开关柜时;保护与测控单元可就地柜上分散式安装;主变保护可集中或分散布置方式..预留1块计量屏位..5.3 元件保护及自动装置1主变及馈线保护采用微机型保护..2根据需要;设置带自动跟踪补偿装置的消弧线圈或小电阻接地系统..3低压侧可设置备自投装置..5.4 直流系统直流系统额定电压采用220V或110V;单母线接线;设一组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组和两套高频开关模块型整流器经切换可互为备用或采用一组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组和一套带冗余模块的高频开关电源..设微机型直流接地自动检测装置;不单独设置蓄电池室..蓄电池容量按2h事故放电时间考虑..通信电源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方式一:由直流电源经两套DC/DC电源变换装置供给;额定电流不大于20A;互为备用方式二:设置独立的通信电源..5.5变电站内配置一套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在系统通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远传至监控中心..5.6变电站内配置一套火灾报警系统..第6章土建部分6.1 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10g;并考虑特征周期..6.2 设计包括站区内给排水..站区内给水采用城市管网供水或站区内打井;场地排水采用自然排水或强制排水;采用强制排水时不单独设排水泵房..6.3 变电站建筑物应按远景规模一次建成;按无人值班设计..6.4 建筑物采用联合建筑..除生产用房外;建筑上考虑工具间、卫生间和机动房间各1间;必要时可设给水泵房..不考虑集控站用房..为保证变电站的安全;可设置保安室..6.5 变电站主建筑设计要简洁、稳重、实用;体现现代工业建筑气息;建筑造型和立面色调要与变电站整体状况以及所在区域周围环境协调..6.6 对设有重要电气设备的建筑物;其防水标准宜适当提高..6.7 建筑物底层宜少设门窗;并加装防盗设施..6.8 建筑风格、外装修标准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内装修应力求简化;典型设计按中等水平装修计列费用..6.9 主要建筑物采用框架或砖混结构..6.10 变电站构支架可选用钢筋混凝土环型杆、薄壁钢管混凝土杆或钢结构..6.11 站内外道路可采用公路型混凝土道路..6.12 变电站宜采用实体围墙、封闭实体大门..城市变电站应结合周围环境确定围墙大门形式;农村地区可因地制宜的采用通透式围墙等形式..6.13 消防应符合GB 50229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6.14 户外变电站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户内变电站优先采用自然排风..安装有SF6设备的房间除设置机械排风外;同时还应设置SF6气体及其他有害气体事故排风系统..6.15 变电站的绿化系数无具体要求;各地区应根据国家土地政策和节水政策因地制宜确定绿化方案..对各方案的评审建议1、A-1方案新疆A-02修改意见如下:1)进一步进行优化布置;将占地面积控制在1亩之内;2)A-02-02图中补充道路;3)主变容量应按照2x5MVA考虑;并重新进行设备选择;4)电容器总容量应按照900kvar配置;5)站用变压器宜按照50kVA进行配置..2、A-2方案河南A-4修改意见如下:1)请进一步进行优化布置;宜将占地面积控制在2.6亩之内;2)在图35-A-4-000-D1-02中;将转弯的道路取消;将35kV配电装置及主变;向上移动3.5米;3)主变容量应按照5MVA考虑;并重新进行设备选择..4)本期设2台站用变;35kV站用变接到线路侧;10kV侧站用变布置在本期建设的一段母线上5)构架高度采用7.3m..3、A-3方案山西A-2修改意见如下:1)进一步进行优化布置;宜将占地面积控制在2亩之内;2)10kV配电室布置采用中置式开关柜;双列布置;3)电容器总容量应按照2x1500KVar配置;4)10kV配电装置与主变之间应采用母线桥连接;减少主变与配电装置室间距离;5)调整厕所和工具间布置..4、A-4方案陕西A-1修改意见如下:1)主控室应与10kV配电室联合布置;2)10kV配电装置采用双列布置;3)10kV出线回路数为12回;4)35kV出线考虑线路PT及载波设备..5)35kV构架高度采用7.3m;隔离开关安装高度统一..6)10kV侧增加1台站用变;布置在本期建设的一段母线上..5、A-5方案江苏A-2修改意见如下:1)建筑物与围墙间应留出通道;2)避雷针布置在围墙之内;3)污水池取消;4)调整厕所和工具间布置位置..6、B-1方案江苏B-2修改意见如下:1)35kV开关柜采用1400及以下柜宽;2)10kV应采用架空母线桥进线;3)变电站建筑物周围与围墙之间设置通道;4)增加消弧线圈;5)主变可靠近布置;中间设防火墙..7、B-2方案浙江B-3修改意见如下:1)10kV出线回路数改为16回;2)取消蓄电池室;3)10kV配电室设备运输门位置和楼梯间优化;以减小配电室后道路;优化占地指标..8、B-3方案山东III修改意见如下:1)10kV出线回路数最终按16回考虑;2)电容器总容量应按照3000kvar配置;3)电缆沟补充完整;4)补充35kV电缆出线的方式;35kV开关柜布置可转180度;以使35kV电缆引下不影响10kV开关柜..9、B-4方案天津B-1修改意见如下:1)进入主控室通道不宜通过开关室;2)主控室模拟盘应取消;3)断面图35-B-1-000-D1-04图中隔墙位置未见示意4)建议单独设置2台10kV站用变;电阻接地不宜采用接地变带站变..10、B-5方案上海B-1修改意见如下:1)TW811B12006-D-03图中补充接地电阻安装位置;2)要求接地电阻和消弧线圈可以互换..11、D-1方案安徽A-5修改意见如下:1)主变容量选择5MVA;2)取消警卫室;调整大门位置;大门改在东侧;3)可考虑10kV箱体与电容器结合的方案;4)补充避雷针..12、D-2方案浙江D-1修改意见如下:1)10kV出线回路数为6回;2)箱前尺寸适当缩小;3)35-B-D1-D-02图纸中补充道路..13、D-3方案安徽D-1修改意见如下:1)10kV出线回路数为16回;2)电容器总容量应按照2x3000KVar配置;3)电缆沟补充完整;4)补充避雷针..。

国家电网公司电缆敷设典型设计技术导则

国家电网公司电缆敷设典型设计技术导则

国家电网公司电缆敷设典型设计技术导则(修订版)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二○○六年九月电缆敷设典型设计技术原则第1章 技术原则概述1.1 技术依据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款。

GB 50003-200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9-2001 建筑结构荷载GB 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116-19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68-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7-1994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DL/T-401-2002 高压电缆选用导则DL/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5221-2005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GJ-154-2000 电缆防火措施设计和施工与验收标准JB/T 10181.1~10181.5 电缆载流量计算SD 117—1984 农村低压地埋电力线路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暂行规定DL-0132 电缆运行规程1.2 设计范围电缆敷设典型设计的设计范围是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城(农)网新建、扩建等1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线路敷设,包括电缆设施与电气设施相关的建筑物、构筑物;排水、火灾报警系统、消防等。

1.3 敷设方式电缆敷设典型设计分直埋、排管、电缆沟、电缆隧道、桥梁(桥架)等敷设方式。

1.4 设计深度按DL/T 5221-2005《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国家电网公司66kV及以下输配电工程典型设计指导性意见》的有关要求达到扩大初步设计深度。

1.5 假定条件按照城市(农村)道路规划要求,具有符合相关规程要求的电缆敷设通道。

国家电网公司10kV和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技术导则(修订版)

国家电网公司10kV和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技术导则(修订版)

国家电网公司10kV和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技术导则(修订版)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二○○六年九月目录1、10k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技术导则 (1)2、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技术导则 (13)国家电网公司10k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技术导则1、主要设计标准、规程规范GB 50052-19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61-1997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DL/T 5231-2001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DL/T 599-2005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DL/T 499-2001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DL/T 601—1996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GB 50010-200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396-19954 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GB4623-1994 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DL/T 5130-2001 架空送电线路钢管杆设计技术规定DL/T 5154-2002 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5220-2005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以上设计标准、规程规范若有新的版本,按新版本执行。

2、典型设计的分类和设计分工2.1 气象区根据各网省公司报送的技术导则,经合理归并,并参照现行有关标准和规程规范的典型气象区,国家电网公司10k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的气象区见表1。

表1 国家电网公司10k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气象区2.2 设计分工编制国家电网公司10kV及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的单位有:1、江苏南通电力设计院(简称南通院);2、浙江金华设计院(简称金华院);3、福建三明电力勘察设计所(简称三明院);4、辽宁大连电力设计院(简称大连院);5、河北唐山电力勘察设计院(简称唐山院);6、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院);7、湖南株洲电力勘测设计科研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株洲院)。

国家10kv配电典设技术导则

国家10kv配电典设技术导则

国家电网公司10kV配电工程典型设计技术导则(修订版)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二○○六年九月目录1、国家电网公司10kV配电站典型设计技术导则 (1)2、国家电网公司10kV开关站典型设计技术导则 (12)3、国家电网公司10kV箱式变电站典型设计技术导则 (25)4、国家电网公司10kV配电变压器台典型设计技术导则 (34)国家电网公司10kV配电站典型设计技术导则第1章技术原则概述1.1主要设计标准、规程规范GB311.1-1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1094-1994 电力变压器GB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942-1993 低压电气外壳防护等级GB50011-2001 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045-19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GB50052-19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3-199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60-1992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1-1997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217-1994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6450-86 干式电力变压器GBJ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本)(2001年版)GB50229-1996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DL5027-1993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范GB50057-19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DL/T 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404-1997 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DL/T 599-2005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DL/T5103-1999 35~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范DL/T 5231-2001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DL/T5216-2005 35kV~220kV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程DL/T5221-2005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728-2000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订货技术条件DL/T791-2001 户内交流充气式开关柜选用导则JB/T10088 6~220kV级变压器声级JB/T7113-1993 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JGJ/T16-19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NDGJ96-1992 变电所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定以上设计标准、规程规范若有新的版本,按新版本执行。

国家电网公司110~500kV输电线路典型设计铁塔制图和构造规定

国家电网公司110~500kV输电线路典型设计铁塔制图和构造规定
国家电网公司110~500kV输电线路典型设计铁塔制图和构造规定
国家电网公司110~500kV输电线路典型设计
铁塔制图和构造规定
输电线路典型设计工作组
2005年11月
1.图纸幅面尺寸
基本幅面代号
0#
1#
2#
3#
4#
5#
长×宽(mm)
1189X841
841X594
594X420
420X297
297X210
注:组合角钢垫板距离不应大于下表数值:
组合型式
2L63
2L70
2L75
2L80
2L90
2L100
2L110
2L125
2L140
2L160
2L180
2L200
750
860
900
970
1080
1200
1330
1520
1700
1960
2200
2420
490
550
580
620
700
770
850
980
1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
6、其它规定
1)材料表中的计量单位用“kg”、“mm”表示,单件保留2位小数,小计及合计保留1位小数。
2)材料表中的对齐方式:编号、数量采用中间对齐,规格、备注采用左对齐,长度、单重、小计采用右对齐。
3)结构图中杆件的负端距不宜出现小数(特殊情况出外),一般以5mm为级数,如-105,-110等;三角形尺寸以0.5mm为准,不得出现0.1、0.2等,奇数节间不得出现0.5mm,偶数节间允许出现0.5mm,材料表中构件长度不得出现小数。
3)图中正面、背面的构件编号不同时,应在编号圆圈内注明,编号中前后用F、R表示,或用前、后中文字书写,左右全用中文字书写。

国家10kv配电典设技术导则解读

国家10kv配电典设技术导则解读

国家电网公司10kV配电工程典型设计技术导则(修订版)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二○○六年九月目录1、国家电网公司10kV配电站典型设计技术导则 (1)2、国家电网公司10kV开关站典型设计技术导则 (12)3、国家电网公司10kV箱式变电站典型设计技术导则 (25)4、国家电网公司10kV配电变压器台典型设计技术导则 (34)国家电网公司10kV配电站典型设计技术导则第1章技术原则概述1.1主要设计标准、规程规范GB311.1-1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1094-1994 电力变压器GB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942-1993 低压电气外壳防护等级GB50011-2001 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045-19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GB50052-19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3-199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60-1992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1-1997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217-1994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6450-86 干式电力变压器GBJ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本)(2001年版)GB50229-1996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DL5027-1993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范GB50057-19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DL/T 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404-1997 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DL/T 599-2005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DL/T5103-1999 35~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范DL/T 5231-2001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DL/T5216-2005 35kV~220kV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程DL/T5221-2005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728-2000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订货技术条件DL/T791-2001 户内交流充气式开关柜选用导则JB/T10088 6~220kV级变压器声级JB/T7113-1993 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JGJ/T16-19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NDGJ96-1992 变电所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定以上设计标准、规程规范若有新的版本,按新版本执行。

国家电网公司35kV变电站典型设计技术导则(修订版)

国家电网公司35kV变电站典型设计技术导则(修订版)

国家电网公司35kV变电站典型设计技术导则(修订版)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二○○六年九月国家电网公司35kV变电站典型设计技术导则第1章技术原则概述依据性的规程、规范《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9-1992)、《35~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范》(DL/T 5103-1999)等国家和电力行业有关35kV变电站设计、通信设计和调度自动化设计的标准、规程、规范及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输变电设备技术标准》、《预防输变电设备事故措施》、《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等有关企业标准和规定。

设计对象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35kV变电站,包括户外、户内和箱式变电站。

运行管理模式35kV变电站典型设计按无人值班远方监控设计。

设计范围35kV变电站典型设计设计范围是变电站围墙以内,设计标高零米以上。

受外部条件影响的项目,如系统通信、保护通道、进站道路、站外给排水、地基处理等不列入设计范围。

设计深度按DLGJ25-1994《变电所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有关深度要求开展工作。

模块化设计35kV变电站典型设计模块划分原则与220kV和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一致。

方案中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主变压器、无功补偿装置、站用电、主控楼等是典型设计方案的“基本模块”;对于“基本模块”中的规模,如各电压等级的出线回路、无功补偿组数及容量的大小、主变压器台数及容量等,是典型设计工作的“子模块”。

实际工程可通过“基本模块”拼接和“子模块”调整,方便的形成所需要的设计方案。

假定条件海拔高度: ≤1000m;环境温度:-20~+40℃;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35℃;覆冰厚度:10mm;设计风速:30m/s(50年一遇,10m高,10min平均最大风速);污秽等级:Ⅲ级;日照强度: cm2;最大冻土层厚度:≤0.5m;地震设防烈度:7度,地震加速度为,地震特征周期为;洪涝水位:站址标高高于50年一遇洪水位和历史最高内涝水位,不考虑防洪措施;设计土壤电阻率:不大于100Ω·m;地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f ak=150kPa,无地下水影响;腐蚀:地基土及地下水对钢材、混凝土无腐蚀作用。

330~750kV智能变电站通用设计方案修订原则及编制要求

330~750kV智能变电站通用设计方案修订原则及编制要求

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通用设计方案修订原则及编制要求一、总体说明1.本次通用设计修编按照“国网基建部关于委托开展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通用设计二次系统设计修订的通知”开展工作。

2.根据智能变电站相关技术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要求,“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采用常规互感器时,站内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保护、测控等各功能二次设各由数字量采用调整为模拟量电缆采样”。

分别制定了330kV、500kV及750kV 智能变电站通用设计方案的修订原则。

3.本修订原则仅列出与本次采样调整相关的主要变化内容,其他未涉及的部分,如站控层、过程层设备配置,间隔层设备技术要求、组网及网络设备配置、直流及UPS电源、装置集成、组柜及布置优化等,设计应结合现行的标准、规范及文件要求,认真核实并修改。

应重点核实但不限于如下文件:•有关调自…2013〕185号《国调中心关于印发变电站二次系统和设备有关技术研讨会纪要的通知》•办基建〔2013〕3号《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厅关于印发智能变电站110kV 保护测控装置集成和110kV 合并单元智能终端装置集成技术要求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14〕108号《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发布电网运行有关技术标准差异协调统一条款的通知》•国家电网基建… 2014〕1131 号《国家电网公司关于明确输变电工程“两型三新一化”建设技术要求的通知》•QGDW1161-2014 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1175-2013 变压器、高压并联电抗器和母线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4.本次330kV、500kV及750kV智能变电站通用设计方案的修编将完全替代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通用设计110 (66)〜750kV变电站智能变电站部分(2011年版)中的相应电压等级内容。

5.本次编制内容包括总论中各电压等级部分(技术方案组合表及技术导则)及方案部分,其中总论中各电压等级部分由相应电压等级牵头设计院负责,其他设计院配合,方案部分由各方案承担设计院完成。

380V-500kV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修订)

380V-500kV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修订)

Q/GDW-15380V—500kV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修订)目次前言 (II)1 总则 (1)2 500kV电网 (3)3 220kV电网 (4)4 城市110kV电网 (4)5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络 (6)6 农村电网 (7)7 继电保护、通信、调度自动化 (8)8 无功补偿 (10)9 电能计量 (11)10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 (13)11 主要电气设备 (15)12 主网设备技术改造原则 (23)前言为规范湖北省电力公司输、变、配、用电工程的建设及改造技术工作,提高电网设备装备水平,保证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规程和规范,并结合湖北省380V—500kV电网目前的发展水平、运行经验和管理要求而提出,适用于湖北省电力公司380V—500kV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工作。

本标准于2007年6月21日正式颁布实施(Q/ED 119 101-2007),2008年初,为与国家电网公司差异化标准中有关规划、基建、生产类标准条款保持一致,公司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了修订,具体修订条款见修编说明。

本标准由湖北省电力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湖北省电力公司科技信息部归口管理。

本标准由湖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负责起草,省公司生产技术部、发展策划部、安全监察部、科技信息部、基建部、营销部、农电工作部、调度中心、信通中心参与有关章节编写工作。

本标准起草人:宋伶俐、汪涛、刘建华、杜治、陈宏、忻俊慧、胡惠然、林志伟、梁新建、代伟、周想凌、胡刚、殷建刚、董永德、陈隽、陈国强、潘小兵、苏昊。

本标准审核人:周世平、杨勇、胡波、梁志斌、刘世琦、詹必川、谭文林、吴耀文、蔡敏、傅军、李小平、涂琦、王力军、方毅、周友斌、靖小平、涂明、彭世建、刘启德、金涛、王金槐、戴堂云、喻子易、程建翼、施通勤、詹智红、许萍、杜江、季斌、田华、李松山、胡传禄、罗志娟。

本标准由湖北省电力公司批准。

本标准由湖北省电力公司负责解释。

国家电网35kV及110kV电力电缆新建、技改和检修导则

国家电网35kV及110kV电力电缆新建、技改和检修导则

35kV、110kV电力电缆线路新建、技术改造及检修技术导则目录1 使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3)4 总体技术原则 (5)4.1 新建 (5)4.2 技术改造 (7)4.3 检修 (7)5 一般技术原则 (8)5.1 电缆安装 (8)5.2 防火与阻燃 (9)5.3 验收及试验 (10)5.4 技术改造重点 (10)5.5 状态评价与检修 (11)5.6 故障排查 (14)6 设备配置标准及选型原则 (15)6.1 导体 (15)6.2 绝缘 (16)6.3 屏蔽 (17)6.4 附件及附属设备 (17)6.5 电缆通道 (19)7 附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使用范围本导则规定了额定电压为35kV及110kV的电力电缆线路(以下简称“电缆线路”)新建、技术改造及检修工作的原则。

这些要求适用于电网系统于通常安装和运行条件下使用的35kV 及110kV电缆线路,但不适用于特殊条件下使用的电缆及其附件,如水底电缆等。

对于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条件对本导则进行合理修改后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或文件中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导则的引用而构成本导则中的条文。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导则,然而,鼓励根据本导则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

GB/T 2900.10—2001 电工术语电缆GB/T 11017.1-2002 额定电压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试验方法和要求GB/T 11017.2—2002 额定电压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额定电压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GB/T 11017.3—2002 额定电压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额定电压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附件GB 12706.1—91 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塑料绝缘电力电缆一般规定GB 12706.3—91 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塑料绝缘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GB/T 12706.3—2008 额定电压1kV到3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额定电压35kV电缆GB/T 12706.4—2008 额定电压1kV到3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额定电压6~35kV电力电缆附件试验要求JB/T 8144—1995 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附件基本技术要求JB/T 7829—1995 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户内型、户外型热收缩式终端JB/T 8503.2—1996 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塑料绝缘电力电缆直通型预制件装配式接头GB 11033.1—89 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附件基本技术要求总则GB 11033.2—89 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附件基本技术要求电缆终端头GB 11033.3—89 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附件基本技术要求电缆接头DLT 413—2006 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热缩式附件技术条件GB/T 2952.1—2008 电缆外护层总则GB/T 2952.2—2008 电缆外护层金属套电缆外护层GB/T 2952.3—2008 电缆外护层非金属套电缆通用外护层JB/T 8996—1999 高压电缆选择导则DL 401—91 高压电缆选用导则GB/T 14315—2008 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铜、铝接线端子和连接管GB 50168—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DL/T 5161.5—200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电缆线路施工质量检验GB 50217—200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T 19666—2005 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DL/T 5221—2005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 5405—2008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程DLGJ 154—2000 电缆防火措施设计和施工验收标准GB/T 3956—1997 电缆的导体国家电网公司《电缆敷设典型设计技术导则(修订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规定》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路状态检修试验规程》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改造工作管理办法(试行)》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导则。

《国家电网公司380220V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修订版)》征求意见

《国家电网公司380220V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修订版)》征求意见
《国家电网公司380/220V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修订版)》
征求意见表提出单位:联系人源自联系电话:1. 具体内容修改意见和建议
序号
篇名
章节编号
页码
意见内容
提出
理由
原文内容
建议改为
1
380/220V架空线路典型设计
15.4.3
83
典型设计选用GB/T 4623-2014《环形混凝土电杆》中的锥形普通非预应力电杆、普通预应力电杆和部分预应力电杆共12种。按杆高分为8m、10m、12m、15m四种规格
2. 其他意见和建议
对于落地式低压电缆分支箱,为了运行安全,在较开阔的地方应加装围栏。
典型设计选用GB/T 4623-2014《环形混凝土电杆》中的锥形普通非预应力电杆、普通预应力电杆和部分预应力电杆共12种。按杆高分为8m、10m、12m、15m、18m五种规格
随着现在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住环境的不断改善,在农村已有自建的三层楼及四层楼,原有的杆高部分地方已经不满足对建筑物的要求,建议增加18米电杆

国家电网公司110-500kV输电线路通用设计修订技术要求汇总(2010年8月简洁版)

国家电网公司110-500kV输电线路通用设计修订技术要求汇总(2010年8月简洁版)
表 2-1 ***子模块气象条件表
项目 气温 t(℃) 风速 v(m/s) 冰厚 b(mm)
条件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覆冰 基本风速 安装情况 平均气温 雷电过电压 操作过电压
5
操作过电压和雷电过电压的风速按《110kV~750kV 架空输电线 路设计规范》(GB50545)中的详细规定进行取值,其他工况的风速不 必按导线高度进行折算,按该规范中规定取值即可。跨越塔的雷电过 电压风速与相应Ⅰ~Ⅳ型直线塔的雷电过电压风速取一致。
2
基建〔2008〕1 号)
3
第二篇 设计说明一、概述 结 Nhomakorabea新的规范和要求,制定《输电线路通用设计修订杆塔设计主
要原则》,包括设计气象条件、铁塔系列、导地线规格、绝缘子串、 间隙圆图、防雷保护、塔头布置、联塔金具、杆塔荷载、高强钢等部 分,对 110kV、220kV、330kV、500kV 部分修订、改进和补充, 750kV 模块部分、钢管塔模块部分的设计工作同期展开。
与以前的通用设计不同,本次修订按照公司“统一组织、统筹规 划、把握关键、系统全面、重在应用”的原则,发挥各网省公司的积 极性,充分借鉴已有的成果,应用已经颁布执行的新版设计标准,应 用“两型三新”、全寿命周期设计竞赛成果,应用大截面导线、同塔多 回、高强钢等新技术、新材料。
为了满足通用设计成果标准化、统一化、规范化的要求,公司基 建部颁布制定了《110~500kV 输电线路通用设计修订主要设计原则 及模块划分和编号》(附件 1)和《110~500kV 输电线路通用设计修 订模块主要技术条件》(附件 2),本导则是在此基础上,针对通用设 计杆塔模块的修订而制定的。 二、设计依据 2.1 主要规程规范
4
力科学研究院组织专家会议讨论、协商决定。由于时间较短、编者水 平有限,错误和遗漏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二、主要设计原则和方法

国家电网公司110~500kV输电线路典型设计铁塔制图和构造规定

国家电网公司110~500kV输电线路典型设计铁塔制图和构造规定
10)横担悬臂部分超过3m,应采用预拱,横担预拱值可根据实际外荷载在无风情况下的验算查看其位移(*.DIS文件),一般可取横担悬臂长度的1/50~100;
11)塔腿各主材应设置一个接地孔(孔径17.5mm),离基础顶面距离宜为0.5~1.0m;
2、螺栓排列
1)角钢准线
肢宽(mm)
基准线(mm)
第一排心线(mm)
国家电网公司110~500kV输电线路典型设计铁塔制图和构造规定
国家电网公司110~500kV输电线路典型设计
铁塔制图和构造规定
输电线路典型设计工作组
2005年11月
1.图纸幅面尺寸
基本幅面代号
0#
1#
2#
3#
4#
5#
长×宽(mm)
1189X841
841X594
594X420
420X297
297X210
210X148
边宽(mm)
10
5
装订边宽(mm)
25
注:1、0#图不得加宽;
2、1#、2#、3#图不宜加宽,可按(长边/8)的倍数加长,最长不超过1931mm;
3、4#、5#图不得加长和加宽,5#图用于手册;
4、选用图纸幅面时,同册图纸宜以一种规格的图幅为主,尽可能不要大小图幅混用。
2.图标与工程名
2)当节点板的自由边长度lf与节点板厚度t之比lf/t>60*(f/fy)0.5时,此时应沿自由边加强,优先采用卷边处理,或焊加加强板,如图所示:
3)单面连接的受拉构件端头螺栓处理:(如边横担上平面主材、酒杯塔曲臂内主材等)端距取2d、螺栓间距适当放大、螺栓准线距离靠近角钢重心线;
4)节点板厚度应等于或大于斜材或横材肢厚,当斜材长细比≤120时,节点板应加厚1~2mm。

110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施工图设计技术导则

110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施工图设计技术导则

会议材料之四国家电网公司110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施工图设计技术导则(修改稿1)2016年3月3日目录第7章 110kV智能变电站施工图设计技术导则 (5)7.1概述 (5)7.2 电气部分 (5)7.2.1 电气主接线图 (5)7.2.2 电气总平面 (5)7.2.3 配电装置 (6)7.2.4 设备安装 (8)7.2.5 交流站用电系统 (12)7.2.6防雷接地 (13)7.2.7照明 (16)7.2.8电缆敷设及防火 (19)7.3 二次系统 (23)7.3.1 二次设备室(舱)及屏(柜)布置 (23)7.3.3 二次网络设计 (26)7.3.4 二次设备的选择及配置 (26)7.3.5 一体化电源 (30)7.3.6 时钟同步系统 (31)7.3.7 辅助系统 (32)7.3.8 二次设备接地和抗干扰 (33)7.4 土建部分 (35)7.4.1 设计基本技术条件 (35)7.4.2 站区征地图 (35)7.4.3 总平面及竖向布置 (35)7.4.4 站内外道路 (37)7.4.5 装配式建筑物建筑 (38)7.4.6 装配式建筑物结构 (40)7.4.7 装配式构筑物 (40)7.4.8 给排水 (42)7.4.9 暖通 (42)7.4.10 消防 (43)第7章 110kV智能变电站施工图设计技术导则7.1概述110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施工图技术原则依据电力行业相关设计规定,总结了110kV变电站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施工图设计经验,同时结合国网公司通用设计、通用设备、标准施工工艺及两型一化相关要求进行编制。

110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施工图通用设计16个典型方案均遵循设计技术导则编制完成,当实际工程与典型方案有差异时应根据导则原则合理调整。

7.2 电气部分7.2.1 电气主接线图电气主接线根据初步设计所确定的接线形式开展施工图设计。

(1)110kV 最终规模2线2变采用内桥接线或线变组接线;2线3变时采用扩大内桥接线;3线3变时采用线变组、扩大内桥或内桥+线变组接线;4回出线以上时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或环入环出接线。

国家电网公司110-500kV输电线路典型设计--铁塔制图和构造规定

国家电网公司110-500kV输电线路典型设计--铁塔制图和构造规定

国家电网公司110~500kV输电线路典型设计 铁塔制图和构造规定(正式版)输电线路典型设计工作组2006年06月18日目 录图纸幅面尺寸一 (2)图标与工程名二 (2)图纸内容三 (4)铁塔构造四 (4)图面一般规定五 (11)常用图型式六 (15)螺栓、角钉、垫圈规格表七 (17)工艺符号说明八 (17)九 (18)塔脚板型式十.插入式基础型式 (20)十一.铁塔加工统一说明 (20)一.图纸幅面尺寸基本幅面代号 0# 1# 2# 3# 4# 5#长×宽(mm) 1189X841 841X594594X420420X297297X210 210X148边 宽(mm) 10 5装订边宽(mm) 25注:1、建议尽量不采用0#图纸;2、1#、2#、3#图不宜加宽,可按(长边/8)的倍数加长,最长不超过1931mm;3、4#、5#图不得加长和加宽,5#图用于手册;4、选用图纸幅面时,同册图纸宜以一种规格的图幅为主,尽可能不要大小图幅混用。

二.图标与工程名1.图标图标采用以下两种形式:(样本见图框的DWG文件)图 2.1 大图标格式图 2.2 小图标格式图标统一放在图纸右下角。

设计院签署设计、校核、审核和批准,制图公司签署制图和校核。

校核栏内设计院签署在前,制图公司签署在后。

2.结构图册及塔名5A-ZM1 ZM1直线塔总图及材料汇总表5A-J1 J1转角塔结构图5A-ZBC1 ZBC1直线塔(长短腿)结构图5D-SZ1 SZ1双回路直线塔结构图5D-SJ1 SJ1双回路转角塔结构图5D-SZC1 SZC1双回路直线塔(长短腿) 结构图3.工程名: 110~500kV输电线路典型设计4.图纸名称:5A-ZBC1直线塔地线支架结构图①5A-ZBC1直线塔中导横担结构图②5A-ZBC1直线塔边导横担架结构图③5A-ZBC1直线塔上曲臂结构图④5A-ZBC1直线塔下曲臂结构图⑤5A-ZBC1直线塔塔身结构图⑥5A-ZBC1直线塔腿部结构图⑦5D-SZ1双回路直线塔地线支架结构图① 5D-SZ1双回路直线塔上导横担结构图②5D-SZ1双回路直线塔中导横担结构图③5D-SZ1双回路直线塔下导横担结构图④5D-SZ1双回路直线塔塔身结构图⑤5.图纸目录:图纸目录采用A4号图纸,格式如图2.3所示。

110kV变电站通用设计技术导则

110kV变电站通用设计技术导则



类型
号 A3-2
(本期/远期) ×容量
(本期/远期) 110kV:2/3 回 35kV:8/12 回 10kV:16/24 回 110kV:2/3 回 10kV:24/36 回 110kV:2/4 回 35kV:4/6 回 10kV: 7/12 回 110kV:1/2 回 35kV:3/6 回 10kV: 8/16 回 110kV:1/2 回 35kV:4/8 回 10kV: 8/16 回 110kV:2/4 回 35kV:4/6 回 10kV: 6/12 回 110kV:2/4 回 35kV:4/8 回 10kV:10/20 回 出线规模(本期/ 远期)
A2-2
2/3×50MVA
全户内
上海院
A2-3 A2-4 A2-5
2/3×50MVA 2/3×50MVA 2/4×50MVA
全户内 全户内 全户内 主变压器户外布 110kV、10kV 配电装 置户内布置 布置格局
上海院 北京院 北京院
A3-1 设备 方案编
2/2×50MVA 主变台数
山东院 负责院
1.3.2 66~500kV 变电站通用设计修订成果主要内容 《66~500kV 变电站通用设计使用手册》 主要概述通用设计的设计依 据、编制过程、主要内容、应用方法及不同电压等级变电站设计方案、
2
各方案的适用条件、 技术特点、 主要技术经济条件、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各方案子方案和模块划分、推荐方案总平面布置图及使用说明等。
1 1.1
概 述 设计方案及分类原则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 110(66)~500kV 变电站通用设计修订工作
启动会议》 (基建技术〔2010〕 188 号)以及 《国家电网 110(66)~500kV 变电站通用设计(修订)方案的通知》的要求,110kV 变电站通用设计 按配电装置设备型式分为 A、C 两类。A 类配电装置采用 GIS 设备, C 类配电装置采用户外柱式断路器。针对不同的变电站规模和容量,本次 通用设计包含 A 类方案 10 种, C 类方案 11 种,共计 21 种方案。具体 各方案的技术方案组合见表 1.1。 1.2 主要借鉴的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电网公司k V变电站典型设计技术导则修订版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国家电网公司35kV变电站典型设计技术导则(修订版)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二○○六年九月国家电网公司35kV变电站典型设计技术导则第1章技术原则概述1.1 依据性的规程、规范《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9-1992)、《35~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范》(DL/T 5103-1999)等国家和电力行业有关35kV 变电站设计、通信设计和调度自动化设计的标准、规程、规范及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输变电设备技术标准》、《预防输变电设备事故措施》、《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等有关企业标准和规定。

1.2 设计对象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35kV变电站,包括户外、户内和箱式变电站。

1.3 运行管理模式35kV变电站典型设计按无人值班远方监控设计。

1.4 设计范围35kV变电站典型设计设计范围是变电站围墙以内,设计标高零米以上。

受外部条件影响的项目,如系统通信、保护通道、进站道路、站外给排水、地基处理等不列入设计范围。

1.5 设计深度按DLGJ25-1994《变电所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有关深度要求开展工作。

1.6 模块化设计35kV变电站典型设计模块划分原则与220kV和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一致。

方案中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主变压器、无功补偿装置、站用电、主控楼等是典型设计方案的“基本模块”;对于“基本模块”中的规模,如各电压等级的出线回路、无功补偿组数及容量的大小、主变压器台数及容量等,是典型设计工作的“子模块”。

实际工程可通过“基本模块”拼接和“子模块”调整,方便的形成所需要的设计方案。

1.6 假定条件海拔高度: ≤1000m;环境温度:-20~+40℃;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35℃;覆冰厚度:10mm;设计风速:30m/s(50年一遇,10m高,10min平均最大风速);污秽等级:Ⅲ级;日照强度: 0.1W/cm2;最大冻土层厚度:≤0.5m;地震设防烈度:7度,地震加速度为0.1g,地震特征周期为0.35s;洪涝水位:站址标高高于50年一遇洪水位和历史最高内涝水位,不考虑防洪措施;设计土壤电阻率:不大于100Ω·m;地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f ak=150kPa,无地下水影响;腐蚀:地基土及地下水对钢材、混凝土无腐蚀作用。

第2章技术条件一览表国家电网公司35kV变电站典型设计的分类原则按两个层次分类:第一层次,按变电站布置方式可分为:户外站(A型)、户内站(B型)和箱式变电站(D型);第二层次,按配电装置型式可分为:户外装配式配电装置和户内成套开关柜配电装置。

国家电网公司35kV变电站典型设计共13个方案,其中户外站(A型)方案5个、户内站(B型)5个、箱式变电站(D型)方案3个。

各方案的技术条件一览表见表1。

表1 国家电网公司35kV变电站典型设计各方案技术条件一览表典型设计),D:箱式变电站(仅适用于35kV变电站典型设计);1、2……n表示子方案号。

第3章电力系统部分3.1 系统一次3.1.1 主变压器主变压器容量和台数的选择,应根据相关的规程、规范、导则和已经批准的电网规划决定。

单台变压器容量可采用5、10、16、20 MVA或31.5MVA。

主变压器台数:本期1~2台、远期1~3台主变压器。

主变压器采用两绕组变压器,有载调压。

主变压器参数按 GB/T 6451-1999《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和有关规程规范要求设计。

3.1.2 出线回路数35kV远期出线为1~9回。

10kV出线按主变容量和台数分别设定。

3.1.3 无功补偿容性无功补偿容量规程要求按主变容量的10%~30%配置。

典型设计按10~20%配置,无功补偿确切容量和组数在工程设计中经系统论证后调整。

在不引起高次谐波谐振、有危害的谐波放大和电压变动过大的前提下,无功补偿装置宜加大分组容量和减少分组组数。

3.1.4 短路电流水平35kV电压等级: 25kA;10kV电压等级: 16kA或25kA。

3.2 系统继电保护、远动和通信典型设计不涉及系统保护、系统远动和系统通信的具体内容,仅需要根据工程规模,进行原则性配置,并提出建筑布置要求。

(1)根据系统需要设置35kV系统继电保护,保护选用微机型。

(2)35、10kV采用保护与测控单元合一装置,当采用敞开式配电装置时,可采用集中或分散布置方式;当采用开关柜时,保护与测控单元可就地柜上分散式安装。

(3)变电站通信采用载波或光纤通信方式,光纤通信可传输数字和模拟信号,通信容量及可靠性按照变电站无人值班要求设计。

(4)变电站监控系统应具有通信监控功能。

(5)站内应设置程控电话及市话各一部,不设站内小总机。

第4章电气一次部分4.1 电气主接线4.1.1 35kV电气主接线35kV采用单母线、单母线分段、内桥或线路变压器组接线。

4.1.2 10kV电气主接线10kV采用单母线或单母线分段接线。

4.2 总平面布置户外变电站:35kV配电装置及主变布置在户外。

户内变电站:35kV及10kV配电装置布置在户内,主变布置在户外或户内。

箱式变电站:35kV或10kV配电装置布置采用箱式型式。

4.3 配电装置户外变电站:35kV采用软母线中型或改进中型配电装置,10kV采用软母线中型、改进中型配电装置或户内开关柜。

户内变电站:35kV及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内开关柜。

箱式变电站:35kV采用软母线改进半高型或箱式配电装置,10kV采用箱式配电装置。

4.4 主要设备选择主要设备选择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技术标准》的要求,位于城市中心的变电站可采用小型化设备。

所有屋外电气设备的污秽等级为Ⅲ级,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设备的爬电比距≥31mm/kV(按系统最高运行电压计);户内电气设备爬电比距≥20mm/kV。

(1)主变压器。

主变压器采用油浸式、低损耗、双绕组、自然油循环自冷型式(ONAN);位于需要控制噪音地区的变电站宜采用低噪音主变压器。

断路器;隔离开关型式(2)35kV设备。

断路器采用单断口真空或SF6根据配电装置确定,应采用可靠性高、运行业绩好的产品;互感器采用油浸式或干式设备;熔断器采用跌落式熔断器。

(3)10kV设备。

断路器采用单断口真空或SF断路器,出线也可采用6重合器;隔离开关型式根据配电装置确定,应采用可靠性高、运真空或SF6行业绩好的产品;互感器采用油浸式或干式设备。

采用户内开关柜时,宜采用真空断路器。

(4)并联电容器装置可采用成套柜式、组装式或密集型。

(5)站用变、接地变或消弧线圈可采用干式或油浸式设备。

当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时,站用变和接地变宜合并;当采用小电阻接地时,站用变和接地变宜分开设置。

(6)各电压等级采用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进行过电压保护,避雷器参数按GB 11032-200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7)各电压等级的导体按DL/T 5222-2005《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设计。

4.5 防雷、接地及过电压保护变电站采用避雷针或避雷线作为直击雷防护装置。

变电站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应符合DL/T 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要求。

全站采用水平接地体为主,垂直接地体为辅构成复合接地网,接地体的截面选择应综合考虑热稳定要求和腐蚀。

电气装置过电压保护应满足DL/T 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要求。

4.6 交流站用电变电站装设两台站用变压器,站用变压器的高压侧从主变压器低压侧、35kV线路侧或站外电源引接,每台站用变压器容量按全站站用负荷计算选择。

交流站用电系统采用三相四线制接线,380/220V中性点接地系统,采用单母线分段或单母线接线。

对于远期规模为一台主变压器的变电站,可装设一台站用变压器。

第5章电气二次部分5.1 计算机监控(1)变电站采用具有远方控制功能的计算机监控系统,不设置远动专用设备。

(2)变电站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后台部分进行简化。

(3)监控范围及操作控制方式1)监控范围。

监测范围: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变压器、电容器、交直流站用电、通信设备及其辅助设备、保护信号、各种装置状态信号、电气量和非电气量信号。

控制范围:断路器、主变有载调压开关等。

2)操作控制方式。

操作控制功能按远方调度中心、站控层、间隔层、设备级的分层操作原则考虑。

(4)与集控中心及调度通信计算机监控系统在确保信息安全的情况下同时与调度和集控中心实现网络通信。

(5)全站仅设置一套GPS接收系统。

(6)与继电保护通信1)继电保护信号如保护跳闸、重合闸动作、保护装置异常等信号送调度或集控中心。

采用两种方式实现监控系统与继电保护的信息交换:方式1:保护的跳闸信号以及重要的告警信号采用硬接点方式接入I/O 测控装置。

方式2:通过通信接口实现监控系统与保护装置之间的信息交换。

2)对监控系统所需保护信息量要进行优化筛减。

(7)防误操作闭锁功能由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原则上不设置功能独立、“单采单送”的防误操作闭锁装置。

5.2 二次设备布置35、10kV采用保护与测控单元合一装置,当采用敞开式配电装置时,可采用集中或分散布置方式;当采用开关柜时,保护与测控单元可就地柜上分散式安装,主变保护可集中或分散布置方式。

预留1块计量屏位。

5.3 元件保护及自动装置(1)主变及馈线保护采用微机型保护。

(2)根据需要,设置带自动跟踪补偿装置的消弧线圈或小电阻接地系统。

(3)低压侧可设置备自投装置。

5.4 直流系统直流系统额定电压采用220V或110V,单母线接线,设一组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组和两套高频开关模块型整流器经切换可互为备用或采用一组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组和一套带冗余模块的高频开关电源。

设微机型直流接地自动检测装置,不单独设置蓄电池室。

蓄电池容量按2h事故放电时间考虑。

通信电源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方式一:由直流电源经两套DC/DC电源变换装置供给,额定电流不大于20A,互为备用方式二:设置独立的通信电源。

5.5变电站内配置一套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在系统通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远传至监控中心。

5.6变电站内配置一套火灾报警系统。

第6章土建部分6.1 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10g,并考虑特征周期。

6.2 设计包括站区内给排水。

站区内给水采用城市管网供水或站区内打井;场地排水采用自然排水或强制排水,采用强制排水时不单独设排水泵房。

6.3 变电站建筑物应按远景规模一次建成,按无人值班设计。

6.4 建筑物采用联合建筑。

除生产用房外,建筑上考虑工具间、卫生间和机动房间各1间,必要时可设给水泵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