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简版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简版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1. 植物病虫害的定义和分类植物病虫害指的是植物受到病菌、真菌、、昆虫、螨虫等生物因素的侵害,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异常,甚至死亡的现象。

植物病虫害可以分为两大类:病害和虫害。

1.1 病害病害主要是由病菌、真菌或引起的。

常见的病害有黑腐病、霜霉病、赤霉病等。

病菌通过侵入植物的细胞,繁殖和释放毒素,导致细胞死亡,从而引起病害的发生。

1.2 虫害虫害主要是由昆虫、螨虫等节肢动物引起的。

常见的虫害有蚜虫、螨虫、飞虱等。

虫害主要通过取食植物组织,造成植物叶片萎黄、死亡,甚至导致整个植株死亡。

2. 植物病虫害的危害植物病虫害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减产病害和虫害会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受到限制,产生严重的生理障碍,从而导致农作物的产量减少。

2.2 传播病害常常是由引起的,它们可以通过昆虫媒介进行传播。

一旦农作物感染了,将会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2.3 破坏生态平衡病虫害的大量繁殖和侵害植物会导致植物的自然死亡,破坏了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平衡。

3.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为了防止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农民和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防治方法。

3.1 农艺措施通过合理选择作物品种、合理密度和间距、合理施肥和灌溉等方式,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害和虫害的发生。

3.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菌、寄生虫等生物控制病害和虫害。

例如,利用寄生虫来控制虫害,利用拮抗菌来抑制病菌的生长等。

3.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来控制病害和虫害。

化学防治具有快速、广谱的特点,但也存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所以在使用时要遵循安全使用的原则。

3.4 植物保护剂的应用植物保护剂包括有机肥料、微生物制剂等,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4. 预防植物病虫害的重要性预防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远比治疗要重要。

预防病虫害的关键措施包括:合理选用抗病虫害品种、采用合理的栽培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植物异常症状等。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复习试题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复习试题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复习试题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复习试题
一、植物病虫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1.什么是植物病害?请简要说明。

2.解释植物病害的主要分类。

3.什么是植物虫害?请简要说明。

4.植物虫害的分类有哪些?
二、植物病害的病因和发生规律
1.解释植物病害的病原体是什么?有哪些种类?
2.什么是植物病害的发病规律?
3.解释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

4.植物病害的发生规律受哪些因素影响?
三、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
1.详细描述植物病害的预防措施。

2.解释植物病害的化学防治方法及其应用注意事项。

3.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请详细说明。

4.如何通过种植方式和培育抗病品种来控制植物病害?
四、植物虫害的病因和发生规律
1.解释植物虫害的病原体是什么?有哪些种类?
2.什么是植物虫害的发病规律?
3.植物虫害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有哪些?
4.植物虫害的发生规律受哪些因素影响?
五、植物虫害的防治方法
1.描述植物虫害的预防措施。

2.植物虫害的物理防治方法有哪些?请详细说明。

3.什么是植物虫害的生物防治方法?请几个例子。

4.植物虫害的化学防治方法及其应用注意事项。

六、附件
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1.植物病害图片示例;2.植物虫害图片示例;3.防治方法案例研究。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
1.植物检疫法:确保植物及其产品进出口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检疫程序。

2.农药管理条例:管理和监督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保护农产品品质和农产品安全。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一、植物病虫害的定义及分类
1.1 植物病害的定义及特征
1.2 植物虫害的定义及特征
1.3 植物病虫害的分类和常见病虫害种类介绍
二、植物病原体的类型及传播方式
2.1 植物病原体的类型及特征
2.2 植物病原体的传播方式及预防措施
三、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机理
3.1 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因素
3.2 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3.3 植物病虫害的天敌和天敌的作用
四、植物病虫害的预防与防治策略
4.1 植物病虫害的预防措施
4.2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4.3 环境友好型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五、植物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
5.1 植物病虫害监测与监控
5.2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5.3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管理体系
附件:
1.图表:植物病虫害常见种类及其特征
2.表格:植物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3.实验数据:植物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效果对比
法律名词及注释:
1.农业法:指规定农业行为的法律法规。

2.植物保护法:指用以保护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以及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免受植物病虫害威胁的法律法规。

3.农药:指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化学药剂。

附件:
1.图表:植物病虫害常见种类及其特征
2.表格:植物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3.实验数据:植物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效果对比
法律名词及注释:
1.农业法:指规定农业行为的法律法规。

2.植物保护法:指用以保护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以及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免受植物病虫害威胁的法律法规。

3.农药:指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化学药剂。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复习试题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复习试题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复习试 题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植物病虫害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 植物病害的识别与诊断 • 植物害虫的识别与诊断 • 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 • 植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 • 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践与案例分析
01
植物病虫害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植物病虫害的基本概念
植物病害
指植物在生物或非生物因子作用下,引起的组织形态和生理机能发生紊乱的 现象。
温室植物病虫害类型
温室植物病虫害主要包括白粉病、灰霉病和温室螨虫等,不 同温室植物的病虫害症状和防治方法不同。
防治方法
针对不同的温室植物病虫害,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如 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环境控制措施等。同时需要注意合理 使用农药,避免对温室植物和环境造成过度伤害。
THANKS
感谢观看
02
植物病害的识别与诊断
植物病害的基本症状
变色
叶片或花瓣出现褪色、黄化或白化 等。
坏死
局部组织或细胞死亡,形成枯斑、 溃疡等。
腐烂
由于细菌或真菌感染,导致组织腐 烂、分解。
畸形
由于病原物的刺激,使植物组织异 常生长、发育异常。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鉴定
细菌性病害
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 括水渍状病斑、溢脓、发酵等
动态变化。
GIS模型
将病虫害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 (GIS)结合,建立空间分布和
预测模型。
植物病虫害的预警系统
01
02
03
04
05
病虫害预警系 统架构
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处 理、预警和发布等环节。
数据采集
采集农田和植物病虫害相 关数据,如病情、虫情等 。
数据传输
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数 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

1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复习题

1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复习题

名词解释1、羽化2、补充营养3、龄期4、昆虫生活年史5、滞育6、真菌的生活史7、病原物8、假死性9、植物病害10、转主寄生11、病原物的寄生性:12、病毒的稀释终点:13、半寄生种子植物:14、病原物的再次侵染:15、昆虫的性外激素:16、致死中量(LD):5017、补充营养18、龄期19、农药的致死中量20、多胚生殖21、昆虫的假死性22、农药的规格23、综合治理24、昆虫的胚后发育25、病症26、病原物的致病性27、侵染循环28、病毒的致死温度29、发育起点30、昆虫的变态31、世代重叠填空1、昆虫的触角由、、三部分组成。

触角的类型是识别昆虫的重要依据,蜜蜂的触角为状,蝶类的触角为状,金龟甲的触角为状,叩甲的触角为状,白蚁的触角为状。

2、昆虫的足由、、、、和六部分组成。

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昆虫的足特化成各种类型,其中,蝗虫的后足为,螳螂的前足为,蝼蛄的前足为。

3、昆虫的翅按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天牛的前翅为,蛾的前后翅均为,蓟马的前后翅均为,蝽的前翅为,寄蝇的后翅特化为,蜜蜂的前后翅为。

4、真菌进行营养生长的菌体部分称为,其典型的形态是,它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分化为特殊的变态结构,如、、和。

5、真菌通过两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进行有性繁殖,产生有性孢子,常见有有性孢子有、、、四种。

6、感病植物本身在生理、解剖、形态上表现出来的各种不正常特征称为,主要的类型有、、、、。

7、子囊菌亚门的真菌的子实体常见的类型有、、及四种。

8、确定昆虫针插部位的原则是既能使虫体平衡又不破坏分类特征,因此,半翅目昆虫的针插部位是,直翅目昆虫的针插部位是,鞘翅目的针插部位是,鳞翅目昆虫的针插部位是,双翅目昆虫的针插部位是。

9、昆虫的采集标签的内容主要是、、和。

10、鳞翅目成虫翅上的常见线条有、、、、和。

11、病毒的传播可分为和传播两大类。

传播是指通过感病植物或带毒体本身的无性繁殖材料或有性繁殖材料来完成的。

传播是指由带毒的或本身受感染的其他生物介体来完成的传播方式。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复习资料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复习资料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等生物防治 方法,控制虫害的发生和数量。
物理防治
使用光、热、电等物理方法杀灭或 驱赶害虫。
农业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如耕作、施肥、灌 溉等,来改变害虫的生存环境,减 轻其发生和危害。
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药剂,如杀虫剂、杀螨剂 等,防治虫害。
04
植物病虫害的诊断技术
植物病害的诊断技术
症状识别
病原物鉴定
植物病害的症状是诊断病害的第一步,识别 症状应考虑其类型、发生部位、发生时间、 受侵害程度等。
确定病原物的种类和分类地位是诊断植物病 害的关键步骤,这需要了解病原物的形态特 征、分类学知识和相关鉴定方法。
病程分析
诊断程序
了解病程是诊断植物病害的重要环节,包括 侵染过程、潜育期、发病期等。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等,对病虫害进 行防治,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基于农业实践的治理策略
科学种植
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灌溉等,以提高植物的抗 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物理防治
使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性诱剂等物理方法来 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
农业防治
通过耕作制度的改革、作物品种的选育等农业手 段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阻,抗病能力下降。
植物自身因素
03
如品种抗病性差异、生长阶段变化等,导致植物容易感染病害

植物虫害的病因
昆虫因素
包括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等众多昆虫种类,它们是植物的主要害虫来源。
环境因素
环境条件适宜时,昆虫繁殖迅速,导致虫口密度增加,植物容易受害。
植物自身因素
如植物的品种抗虫性差异、生长阶段变化等,导致植物容易遭受昆虫侵害。

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复习资料

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复习资料

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复习资料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有害生物种群数量进行控制的防治方法。

现代生物防治是指研究及利用自然天敌与害虫及其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控制害虫在接受的经济损失水平以下的科学与技术。

生防制剂是指直接利用生物生产的活性物质或生物活体作为农药,具有杀菌、杀虫或抗病的生物活性物质。

生物化学生防制剂则是以生物体内活性次生代谢产物为原料制成的农药。

昆虫疾病流行学是研究病原寄主和环境相互作用与昆虫疾病发生流行规律的科学。

昆虫疾病可表现为症状和病症。

症状是指患病昆虫常表现出机体和行为上的反常,包括行为失常、对刺激反应不正常、发育受阻等。

病症则是指虫体构造上的病态变化,包括任何解剖系统、形态和结构的异常、体色变化等。

综合病症则是症状和病症二者的合并,代表一种疾病的症候群。

微生物农药是以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为原料制成的农药。

传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的寄生而引起,能使昆虫得传染病的病原生物。

非传染性疾病则包括不良的物理环境因素、捕食或寄主引起的创伤、化学杀虫剂的毒杀作用等不良反应。

败血症是细菌在虫体血液中大量繁殖引起的病态,通常全身感染。

毒血症则是细菌等微生物的毒素散布在血液里而产生的症状,在未待血腔中有细菌等大量繁殖之前即中毒死亡。

抑病土是指所有不利于病害发展的土壤。

根际指根周围受根生长影响的土地,而根际微生物则是生活在根际附近土壤中,依赖根系分泌物、外渗物和脱落细胞而生长得微生物。

根际促生菌定殖于植物根际,兼有植物病原菌、根际有害微生物,直接或间接促进植物生长。

植物内生菌指其生活的某一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的各组织和器官中的真菌和细菌,其中80%有益。

竞争作用指处于同一生境中两种或多种微生物群体间对生活空间和营养物质的同时需求的竞争现象,拮抗菌与病菌的小生境越接近,竞争越激烈。

捕食作用则是指一种微生物直接吞食另一种微生物的现象,主要有:真菌捕食线虫、原生动物捕食细菌、藻类捕食细菌及其他藻类。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成取食与被取食的食物环节,称为食物链,通常是许多彼此交错联系的食物链结合在23. 昆虫的口器有多种类型,最主要但一个单纯的食物链是不存在的,通常是一起,构成错综复杂的食物网。

的是(咀嚼式)、(刺吸式)和(虹吸式)。

许多彼此交错联系的食物链结合在一起,21 .多胚生殖:在一个卵内发生两个24. 昆虫的呼吸器官是由(外胚层内陷)构成错综复杂的食物网。

或数百个、甚至多达上千个胚胎,进而发而成的管状器官系统,分为(气I、1)、(气2. 种群与群落:种群,农田生态中的育成多个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管)。

和(微气管)。

种群是在特定空间与时间内彼此密切xx25. 昆虫的腹部是(代谢与生殖消化)的同一物种的个体集合。

群落:在特定环22. 经济阂值:是接近但未达到经济受害的中心,腹腔内有(排泄、呼吸、神经、循境中彼此相互作用并由此形成的具有一定允许水平时的害虫种群密度或植物受害的环和生殖)等器官。

成分、结构、功能及与环境有相互关系的程度。

26. 全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的组合。

23. 侵染循环:侵染性病害从上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3. 生态系统:是指白然界一定空间内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四个虫态变化。

生物因子与非生物因子相互作用形成的、的过程。

27. 昆虫分类的阶元是界、门、纲(目、具有一定结构的白然综合体,系统凭借其科、属、种)。

结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24. 多胚生殖:在一个卵内发生两个28. 蝗虫、蟋蟀、峻虫古属于(直翅)目。

4. 生物防治: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的或数百个、甚至多达上千个胚胎,进而发29. 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代谢产物来达到控制虫害或病害的目的。

育成多个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主,综合防治)。

5. 农业防治:是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前提下,通过耕作栽培制度,选用抗(耐)性品种,加强xx栽培管理以及改造白然环境等来抑制或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园林病虫害防治 复习提纲(含答案)

园林病虫害防治 复习提纲(含答案)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复习提纲一、解释名词1. 侵染性病害2. 症状3. 子实体4. 专性寄生5. 单循环病害6. 生活史7. 全寄生种子植物8. 系统侵染9. 病程10. 趋光性二、判断题1. 园林植物主要叶部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锈病、炭疽病、叶斑病等。

()2. 兰花炭疽病只发生在我国的广东地区。

()3. 柑橘溃疡病的病原是柑橘极毛杆菌。

()4. 柑橘溃疡病的病菌潜伏在土壤中越冬。

()5. 翠菊黄化病引起植株矮小萎缩、花小、边色等症状。

()6. 菟丝子为全寄生种子植物。

()7. 预防根癌病可对病土进行热力或药剂处理。

()8. 杨树溃疡病菌越冬的主要场所为病残体。

()9. 草地螟老熟幼虫体长为9~12mm。

()10. 黄刺娥成虫体在翅尖上汇合于一点,呈倒“U”字形。

()三、简答题1. 何谓无性繁殖?无性孢子有几种?2. 仙人掌类茎腐病的症状如何?3. 园林植物主要食叶害虫的危害特点是什么?4. 桃缩叶病的发病规律是怎样的?四、问答题1.蛴螬的识别特征和分布、危害怎样?其防治措施有哪些?2. 根据郁金香碎色病的发病规律制定病害防治措施。

参考答案一、解释名词1. 侵染性病害—由致病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叫做侵染性病害,该类病害具有传染性,又称为传染性病害。

2. 症状---植物感病后,外部形态上所表现出的不正常的变化。

3. 子实体---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

4. 非专性寄生---病原物既能营寄生生活,又能营腐生生活。

5. 单循环病害---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植物病害。

6. 致死温度---又称为钝化温度,把病毒汁液放在不同温度下处理10分钟,在10分钟内使病毒失去侵染力的最低温度。

7. 半寄生种子植物---寄生性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但缺少根,靠吸盘与植物的导管相连,从寄主上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8. 系统侵染---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其扩展范围较大,可沿着维管束蔓延到整个植株,形成系统症状。

9. 病程---病原物侵入寄主引起发病的过程。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病虫害的侵袭,这不仅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还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观赏植物失去观赏价值等问题。

因此,了解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础知识对于保护植物健康至关重要。

一、植物病虫害的类型(一)植物病害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导致生理和形态上的异常变化。

常见的植物病害包括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和线虫病害等。

1、真菌病害真菌是引起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原之一。

例如,白粉病会在植物叶片表面形成白色粉状霉层;锈病则会在叶片上产生锈色的孢子堆。

2、细菌病害细菌病害通常会导致植物出现斑点、溃疡、腐烂等症状。

如软腐病会使植物组织变软、腐烂,并伴有恶臭。

3、病毒病害病毒病害会使植物出现花叶、黄化、畸形等症状。

例如,烟草花叶病毒会导致烟草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斑驳。

4、线虫病害线虫会侵入植物根部,引起根部肿大、坏死等症状,影响植物的水分和养分吸收。

(二)植物虫害植物虫害是指由昆虫、螨类、蜗牛等害虫对植物造成的损害。

常见的植物虫害有咀嚼式害虫、刺吸式害虫和蛀食性害虫等。

1、咀嚼式害虫这类害虫会直接啃食植物的叶片、茎干、果实等部位。

比如,蝗虫会吃掉大量的农作物叶片;天牛会蛀食树木的枝干。

2、刺吸式害虫它们通过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吸取汁液。

常见的有蚜虫、介壳虫、叶蝉等,会导致植物叶片卷曲、发黄、生长不良。

3、蛀食性害虫蛀食性害虫会在植物内部蛀食,如螟虫会蛀食水稻茎秆,影响植株的生长和结实。

二、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一)病害的发生规律1、病原菌的越冬和越夏病原菌在冬季或夏季会以不同的形式存活下来,如在病残体、土壤、种子等中潜伏,等待适宜的环境条件再次侵染植物。

2、病害的初侵染和再侵染初侵染是指病原菌首次侵染植物引起发病,再侵染则是指发病后产生的新病原物再次侵染植物,导致病害的扩散和加重。

3、环境因素的影响温度、湿度、光照、土壤酸碱度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复习题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复习题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复习题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复习题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是园艺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关乎着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丰收。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这一知识点,下面将给出一些与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相关的复习题。

1. 什么是植物病虫害防治?它的意义是什么?2. 列举几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病因和防治方法。

3. 列举几种常见的植物虫害,并简要介绍它们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4. 请简要介绍有机农业中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5. 什么是生物防治?请举例说明。

6. 请简要介绍化学防治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7. 请简要介绍物理防治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8. 请简要介绍遗传防治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9. 请简要介绍培育抗病虫害品种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10. 请简要介绍病虫害监测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11. 请简要介绍病虫害预警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12. 请简要介绍病虫害防控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13. 请简要介绍合理施肥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14. 请简要介绍生态环境调节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15. 请简要介绍农药使用安全措施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通过回答以上问题,可以对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同时,复习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思考更多的应用和案例,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来解决问题。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果,保护农作物的健康和农民的利益。

希望以上复习题能够帮助大家巩固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祝愿大家在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方面取得优秀的成绩,为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复习资料

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生物防治:指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有害生物种群数量进行控制的防治方法。

现代生物防治:指研究及利用自然天敌与害虫及其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控制害虫在接受的经济损失水平以下的科学与技术。

生防制剂:又称生物农药,是指直接利用生物生产的活性物质或生物活体作为农药,具有杀菌,杀虫或抗病的生物活性物质。

生物化学生防制剂:以生物体内活性次生代谢产物为原料制成的农药。

昆虫疾病流行学:是研究病原寄主和环境相互作用与昆虫疾病发生流行规律的科学。

症状:是指患病昆虫常表现出机体和行为上的反常,包括行为失常,对刺激反应不正常,发育受阻等病症:是指虫体构造上的病态变化,包括任何解剖系统、形态和结构的异常、体色变化等综合病症:症状和病症二者的合并,代表一种疾病的症候群昆虫疾病:昆虫和其他动植物一样,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得病微生物农药: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为原料制成的农药。

传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的寄生而引起,能使昆虫得传染病的病原生物.非传染性疾病:包括不良的物理环境因素,捕食或寄主引起的创伤,化学杀虫剂的毒杀作用等不良反应败血症:细菌在虫体血液中大量繁殖引起的病态,通常全身感染。

毒血症:细菌等微生物的毒素散布在血液里而产生的症状,在未待血腔中有细菌等大量繁殖之前即中毒死亡。

抑病土:所有不利于病害发展的土壤根际:也叫根围,指根周围受根生长影响的土地。

根际微生物:生活在根际附近土壤中,依赖根系分泌物、外渗物和脱落细胞而生长得微生物。

根际促生菌:定殖于植物根际,兼有植物病原菌,根际有害微生物,直接或间接促进植物生长。

植物内生菌:指其生活的某一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的各组织和器官中的真菌和细菌,有真菌、细菌放线菌,80%有益。

竞争作用:指处于同一生境中两种或多种微生物群体间对生活空间和营养物质的同时需求的竞争现象,拮抗菌与病菌的小生境越接近,竞争越激烈。

捕食作用:指一种微生物直接吞食另一种微生物的现象。

主要有:真菌捕食线虫、原生动物捕食细菌、藻类捕食细菌及其他藻类。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一、植物病害的概念植物受不良环境重要条件和病源的不断刺激,其新陈代谢受到持续的干扰,在生理上和组织结构上产生一系列变化,因而在组织解剖上和外部形态上表现“反常”的状态(即是病态), 并在经济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称为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的重要特点就是植物和病源相互作用的持续性, 即有一个病理变化的过程, 伤害是特发的, 没有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不能称之为病害。

病害可分为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是不能传染的, 其发生主要是二方面的因素:即不利的环境因素和植物本身对这些因素的反映。

侵染性病害:是可以传染的, 主要是由其他生物寄主引起的, 也可称之为寄主性病害, 引起该病害的的生物称为病原物, 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类菌原体、线虫、寄生种子植物等。

其中真菌引致的病害约点整个植物病害的80%以上, 而真菌中, 半知菌这类的高等真菌又占整个真菌病害的80%以上。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一)、症状变色: 植物感病后, 局部或整株失去正常的绿色。

常见的有: 褪绿和黄化、红叶、花叶和斑驳。

坏死:植物细胞和组织感病死亡, 形成各样的病斑, 是局部的。

常见的有:叶斑和叶枯、疮痂和溃疡、立枯和猝倒。

腐烂: 植物组织细胞受到病原物的破坏和分解而成。

植物任何部分都可发生。

常见的有: 软腐和干腐、流胶和流汁。

(腐烂和坏死区别是:腐烂是整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 坏死则多少还保持原有组织和细胞轮廓)萎蔫植物的叶片因缺水而下垂的现象。

畸形常见的有: 簇生和丛生、矮缩和皱缩、卷叶和缩叶、瘤肿和徒长、叶变。

(叶变是指植物花器各部分转化为绿色叶状结构的症状)(二)类型1.植物病原真菌在真菌分类中,很多学者认为真菌是属于菌物界真菌门,真菌门分为: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半知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五个亚门。

较通俗的说法可以认为鞭毛菌亚门属低等真菌, 半知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属高等真菌。

原核类—原核界(细菌等)鞭毛菌亚门: 营养体单细胞或没有隔膜的菌丝体, 有性孢子为卵孢子, 无性孢子为游动孢子, 主要以水传播。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复习资料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复习资料

发展新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需要积极发展和推广 新的防治技术,如绿色农药、生物农药、精准防 治等,以提高防治效果和减少环境污染。
推进国际合作
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加强 国际合作和交流,分享各国经验和资源,共同应 对全球植物保护的挑战。
THANKS
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
掌握植物病虫害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是有效防 治的基础,因此建议认真学习相关课程和资 料。
了解植物病虫害的种类 和特点
不同种类的植物病虫害具有不同的发生规律 和特点,因此需要充分了解和熟悉当地常见 的病虫害种类和特点。
掌握防治方法和技术
注重实践和应用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种类和特点,需要掌握相 应的防治方法和技术,如化学防治、生物防 治、物理防治等。
通过对病虫害的调查,可以针对不同的发生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如确定防治时期、选择适宜的防治方法和药剂等 。
病虫害监测的内容与步骤
确定监测对象和监测地 点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防治需要,确定需 要监测的对象和地点。
定期调查病情
根据监测对象和地点,定期进行病情调查, 记录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如发病时间、发病 部位、危害程度等。
学的防治方案。
适时用药原则
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应尽早使 用农药进行防治,控制病虫害
的扩散。
安全用药原则
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 ,严格遵守使用方法和使用量

安全使用农药的注意事项
使用前要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按照说明书上的方法 正确使用农药。
避免在高温、高湿和有风的天气条件下使用农药。
使用农药时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如穿上长袖衣裤、 戴上口罩和手套等。
观察虫害症状
注意观察植物叶片、茎秆、花朵等 部位是否有虫害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复习资料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传染性病害:由真菌、病毒、细菌、线虫引起的植物病害叫传染性病害。

2.非传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即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植物病害叫非传染性病害。

3.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干扰和破坏,在植物的内部和外部,生理和组织上均表现出不正常的现象。

4.寄生性:病原物寄生在活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物质的能力。

5.抗病性:寄主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及侵染后所造成损失的能力称为抗病性。

6.垂直抗性:垂直抗性的植物品种仅对病原物的某些小种具有较高水平的抗性,而对其它小种不具抗性。

7.生理年龄抗性:寄主植物不同生理年龄对病原物侵染的抵抗力有差异。

8.兼性寄生物:以腐生为主,兼能寄生的生物。

9.病程:病原物侵染植物的过程叫病程。

一般将病程分为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及发病期。

10.症状:植物感病后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由病状和病症两部分组成。

病状是植物本身表现的异常状态,病症是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结构。

11. 全部种群治理: 是采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和方法,将害虫的种群彻底灭绝,以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12. 植物检疫: 是由国家颁布法规,并建立专门的机构,对植物及其产品的运输、贸易进行管理和控制,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的植保措施。

13. 世代重叠: 是指同一时期内,出现前代和后代混合发生,代界不明显的现象。

14. 生态系统: 是指自然界一定空间内生物因子与非生物因子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自然综合体,系统凭借其结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名词解释21.侵染循环:侵染性病害从上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2.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在植物的一个生长季节中只有一个侵染过程的为单循环病害。

在植物的一个生长季节,病原物对寄主有多个侵染过程,为多循环病害3.世代重叠:是指同一时期内,出现前代和后代混合发生,代界不明显的现象。

4.多胚生殖:在一个卵内发生两个或数百个、甚至多达上千个胚胎,进而发育成多个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5.群集性: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现象称群集性。

6.休眠与滞育:昆虫的休眠是由环境因素不适宜引起的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

不良环境消除后,可立即停止休眠恢复生长发育。

滞育是由外界环境条件和昆虫的遗传稳定性支配,造成昆虫的生长发育暂时中止的现象。

在滞育期,给予良好条件,也不能解除。

7.年生活史:昆虫以当年越冬虫期开始到第二年越冬结束为止的发育过程,成为年生活史。

名词解释31.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与生物之间构成取食与被取食的食物环节,称为食物链,但一个单纯的食物链是不存在的,通常是许多彼此交错联系的食物链结合在一起,构成错综复杂的食物网。

2.种群与群落:种群,农田生态中的种群是在特定空间与时间内彼此密切关联的同一物种的个体集合。

群落:在特定环境中彼此相互作用并由此形成的具有一定成分、结构、功能及与环境有相互关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的组合。

3.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一定空间内生物因子与非生物因子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自然综合体,系统凭借其结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4.生物防治: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来达到控制虫害或病害的目的。

5.农业防治:是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前提下,通过耕作栽培制度,选用抗(耐)性品种,加强保健栽培管理以及改造自然环境等来抑制或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6.颉颃作用:是指一种生物的存在和发展限制了另一种生物存在和发展的现象。

7.物理机械防治:应用各种物理因子如声、光、电、色、温度、湿度及机械设备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称为物理机械防治法。

8.经济阂值:是接近但未达到经济受害允许水平时的害虫种群密度或植物受害的程度。

9.侵染循环:侵染性病害从上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10.世代重叠:是指同一时期内,出现前代和后代混合发生,代界不明显的现象。

11.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与生物之间构成取食与被取食的食物环节,称为食物链,但一个单纯的食物链是不存在的,通常是许多彼此交错联系的食物链结合在一起,构成错综复杂的食物网。

12.多胚生殖:在一个卵内发生两个或数百个、甚至多达上千个胚胎,进而发育成多个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3.经济阂值:是接近但未达到经济受害允许水平时的害虫种群密度或植物受害的程度。

14.侵染循环:侵染性病害从上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15.世代重叠:是指同一时期内,出现前代和后代混合发生,代界不明显的现象。

16.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与生物之间构成取食与被取食的食物环节,称为食物链,但一个单纯的食物链是不存在的,通常是许多彼此交错联系的食物链结合在一起,构成错综复杂的食物网。

17.多胚生殖:在一个卵内发生两个或数百个、甚至多达上千个胚胎,进而发育成多个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填空题11.植物病害病症的类型包括()、()、()、()和()。

1.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脓状物2.植物病害病状的类型有()、()、()、()和()。

2.变色坏死腐烂畸形萎蔫3.有些真菌侵入寄主后形成的吸收养分的特殊结构叫()。

3.吸器4.子囊菌无性繁殖一般形成()孢子,有性繁殖形成( ) 孢子。

4.分生子囊5.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是。

5.预防为主,综合防治6.植物病害病状的类型有、、、和。

6.变色坏死腐烂畸形萎蔫7.病原物入侵并建立寄生关系到开始表现症状,称为。

7.潜育期8.黄瓜霜霉病的菌丝体在上越冬,其传播途径有 .8.越冬植株气流传播、雨水和昆虫传播9.在气温25—30℃条件下,雨量与柑橘溃疡病的发生呈。

9.正相关10.昆虫的消化系统包括和有关的。

10.消化道消化腺11.昆虫的腹部是的中心,腹腔内有等器官。

11.代谢与生殖消化、排泄、呼吸、神经、循环和生殖12.不全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只经过三个阶段。

12.卵、若虫、成虫13.仙人掌的类品种易感炭疽病。

13.黄色球14.我国危害茄科蔬菜的瓢虫主要有和两种。

14.马铃薯瓢虫茄二十八星瓢虫15.美人蕉锈病病原属于菌,病菌主要以越夏和越冬。

15.担子菌亚门的锈菌菌丝体和孢子体在活的寄主上填空题21.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破坏和毒害能力称为( )。

1.致病性2.黄瓜幼嫩叶片抗霜霉病,而成熟叶片易感病,说明寄主植物( )对病原物侵染的抵抗力有差异。

2.不同生理年龄3.垂直抗性由( )基因控制,水平抗性又称( )抗性,由( ) 基因控制。

3.主基因或寡非专化性或一般性多4.影响病害发生的气候条件主要是( )。

4.温度和湿度5.植物病害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因素,一是( ) 、二是( ) 三是( )。

5.致病性强繁殖数量大的病原物连续连片种植面积大的感病品种有利于病原物侵染繁殖及传播的环境条件6.病原物入侵并建立寄生关系到开始表现症状,称为( )。

6.潜育期7.病原物的浸染过程分为( )、( )、( )和( )四个时期。

7.侵入前期侵入期潜伏期发病期填空题31.昆虫的口器有多种类型,最主要的是( )、( )和( )。

1.咀嚼式刺吸式虹吸式2.昆虫的呼吸器官是由( )而成的管状器官系统,分为( )、和( )。

2.外胚层内陷气门气管微气管3.昆虫的腹部是( )的中心,腹腔内有( )等器官。

3.代谢与生殖消化、排泄、呼吸、神经、循环和生殖4.全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要经过( )、( )、( )和 ( )四个虫态变化。

4.卵幼虫蛹成虫5.昆虫分类的阶元是界、门、纲( )。

5.目、科、属、种6.蝗虫、蟋蟀、蝼蛄属于( )目。

6.直翅7.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是( )。

7.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选择题1 1.非传染性病害与传染性病害诊断程序的不同在于()。

CA 田间观察B 症状鉴别C 环境调查D 病原鉴定2.下列关于非传染性病害表述正确的是()AA 非传染性病害只有病状,没有病症B 非传染性病害有发病中心C 非传染性病害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D 非传染性病害发病与环境条件关系不十分密切3.引起非传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BA 真菌B 营养不良C 线虫D 类病毒4.下列关于植物病害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是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B 植物病害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C 植物病害不一定造成植物产量和质量的损失D 植物病害的形成首先是内部生理变化、然后是组织变化,最后是外部形态变化。

5.以下不是描述真菌的是()。

DA 营养体为丝状体B 具有细胞结构C 以产生孢子的方式繁殖D 形态有球形、杆状、螺旋状6.蔬菜病毒病的侵入途径是()。

DA 植物幼嫩部位B自然孔口C植物根部D微伤口7.虫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很多,常用的苏云金杆菌属于()。

AA 细菌B 真菌C 病毒8。

维管束病害的病原为()。

DA 细菌B 镰刀菌属的真菌C 病毒D 细菌或镰刀菌属的真菌9关于单循环病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单循环病害为系统性病害,潜育期长B.单循环病害多为局部病害,潜育期短C.单循环病害为系统性病害,潜育期短D.单循环病害为局部病害,潜育期长1.苹果轮纹病有性繁殖产生的抱子为( B )。

A.抱囊孢子 B.子囊孢子C.接合孢子 D.厚垣孢子2.蔬菜病毒病的侵入途径是( D )。

A.植物幼嫩部位 B.自然孔口C.植物根部 D.微伤口3.昆虫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很多,常用的苏云金杆菌属于( A )。

A.细菌 B.真菌C.病毒4.以下不是描述真菌的是( D )。

A.营养体为丝状体 B.具有细胞结构C.以产生抱子的方式繁殖 D.形态有球形、杆状、螺旋状5.属于病毒病的是( D )。

A.黄瓜霜霉病 B.番茄早疫病C.辣椒白绢病 D.黄瓜花叶病6.属于被动传播的是( D )。

A.真菌菌丝体的生长B.线虫在土壤中的移动C.游动抱子在水中的游动 D.真菌通过雨水传播7.描述苹果轮纹病的是( C )。

A.树干及枝条上产生溃疡型病斑B.树体负载量过高是发病的关键C.受害果实常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渍状斑点D.病部常有黄褐色汁液流出,有酒糟味8.以下描述不属于昆虫的是( C )。

A.身体分头、胸、腹三个体段B.头部有口器和触角C.腹部有三对足、两对翅D.身体最外层是外骨骼9.美洲斑潜蝇属于( D )。

A.鳞翅目 B.斑蝇目C.膜翅目 D.双翅目10.蚜虫的口器为( A )。

A.刺吸式 B.虹吸式C.咀嚼式 D.挫吸式11.用内吸杀虫剂主要防治( B )。

A.虹吸式口器害虫B.刺吸式口器害虫C.咀嚼式口器害虫D.挫吸式口器害虫12.昆虫血液循环的功能不包括( A )。

A.运送氧气 B.运送营养物质C.运送代谢废物 D.涨脱旧表皮13.下列不属于昆虫保护性适应的是( A )。

A.迁飞 B.保护色C.拟态 D.假死14.属于鳞翅目的有(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