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学期古诗及欣赏

合集下载

2024最新整理小学生必背10首小学二年级「上册」古诗词(部编版)

2024最新整理小学生必背10首小学二年级「上册」古诗词(部编版)

小学二年级上册的10首古诗1. 梅花 - 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寒冷独自开放。

从远处就知道它不是雪,因为有一阵暗香飘来。

赏析:这首诗赞颂了梅花坚韧高洁的品质。

数枝梅花不畏严寒,在墙角独自绽放,展现了不凡的意志。

远处飘来的幽香证实它不是雪,更显梅花高洁脱俗。

诗人以"暗香"喻梅花内在的品质,予人启迪。

诗歌语言朴实无华而又韵味隽永。

2. 菊花 - 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秋天的菊丛环绕房舍,就像陶渊明笔下的菊花一样。

菊花从篱笆边盛开到日渐西斜。

倒不是在众花中独爱菊花,只因其他花都谢了,只有菊花还在傲然盛开。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

将菊丛环绕房舍比作陶渊明笔下的景象,表现出诗人渴慕淡泊高洁的情怀。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既言明对菊花的欣赏,又表现出菊傲霜斗寒的可贵品质。

诗歌语言平易近人,意境淡雅脱俗。

3.小儿垂钓 - 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头发蓬乱的小孩在学钓鱼,身旁青草莓苔衬托着他稚嫩的身影。

路人向他打听路怎么走,他不敢答话只遥遥招手,生怕说话声音把鱼儿吓跑了。

赏析:本诗运用白描手法,细致入微地描绘儿童垂钓的情景。

开头两句勾勒出孩童专注垂钓的神情和动作。

结尾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细腻传神地再现童心,表现儿童专注纯真。

诗歌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

4. 登鹳雀楼 - 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夕阳渐渐落到山后面,黄河水奔腾着流向大海。

想要尽收千里之外的风光,就要再登上高一层的楼阁。

赏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登高望远的豪迈胸怀。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弘的立体画卷,表现诗人胸襟之广阔。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赠刘景文/冬景(宋代:苏轼)【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山行(唐代:杜牧)【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二年级上学期古诗及欣赏

二年级上学期古诗及欣赏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这首诗抒写了久别回乡的感怀。

诗人从小离开家乡,五十年后才回来,虽然家乡口音没有改变,但须发却已稀疏变白。

晚辈们见了都不认识,笑着问:“这位客人是从哪里来的?”鬓毛衰:老年人须发稀疏变白。

衰:衰败。

慈仁寺荷花池(清)何绍基坐看倒影浸天河,风过栏干水不波。

想见夜深人散后,满湖萤火比星多。

【注释】①倒影浸天河:这里是天河的影子倒映在荷花池中的意思。

天河:银河。

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是由许多恒星构成,通称天河。

②水不波:水面上没吹起波纹。

③想见:由推想而知道。

这里含有想象得到的意思。

④萤火:指萤火虫的亮光。

萤火虫:昆虫名,腹部末端有发光的器官,能发带绿色的光。

【解析】这是一首描写夏季夜晚慈仁寺荷花池上景色的诗。

夏天夜晚,人们坐在荷花池边,看到天空的银河和池塘内荷花的影子,全都倒映在清澈的池水中,看上去又好像荷花的倒影浸在银河里一般。

微风吹过池边的栏杆,池塘里的水也没兴起波纹。

可以想象,夜深人们散去以后,水面上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它们的萤光映入水中,可能会比星星还要多。

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是虚实兼写,以动衬静。

前两句写眼前之景,后两句写想象之景。

实景写静,而想象中的虚景,却以萤火飞动,映入水中,以动写静,动与静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是历代传诵的名篇。

山亭夏日(唐)高骈(pián)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作者小传】:高骈(pián),字千里,唐代著名武将、诗人。

【注释】:1. 水精帘:又作水晶帘。

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2. 蔷薇:花名。

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

【意译】:绿叶茂盛,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

微风轻轻拂动色泽莹澈的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学期必背的古诗词(附注解)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学期必背的古诗词(附注解)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学期必背的古诗词(附注解)
二年级必背的古诗词(附注解)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注释
①寻隐者:寻访隐居在山中的人。

②松下:指隐者居住的地方;童子:男孩,隐者的徒弟。

③堪:可以,能够。

④言:说。

⑤去:去处。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林深云密,不知师傅的行踪。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①朝:早晨;辞:告别。

②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城东白帝山上。

这首诗是李白于乾元二年(759)被流放夜郎途中,到白帝城时忽遇赦命,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

③还:返回。

④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人云间。

⑤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⑥啼:鸣、叫;住:停息。

⑦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很多。

译文
早晨才辞别了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一天时间就回到了千里之遥的江陵。

只听见两岸山间猿啼的声音连续不停,不知不觉,轻快的小舟已沿江穿过重重叠叠的青山。

花非花
〔唐〕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二年级上册全部古诗13首

二年级上册全部古诗13首

二年级上册全部古诗13首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解析:你看啊,在墙角那儿有几枝梅花呢。

这梅花可厉害啦,大冷天的,寒冷却独自开放。

远远地看过去,你为啥知道那不是雪呢?因为有暗暗的香味飘过来呀。

这王安石就是在夸梅花超级勇敢,不怕冷,而且还很独特,有香味来证明自己不是雪。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赏析:有个头发乱乱的小娃娃在学钓鱼呢。

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莓苔的地方,周围的草都把他的身子给遮住了一部分。

这时候有路人想问路,小娃娃老远就摆手,为啥呢?他害怕把鱼给吓跑了,都顾不上回答路人啦。

这个小娃娃多专注呀,就像我们做自己喜欢的事儿的时候,谁来打扰都不想理呢。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白天的太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了,黄河呢,一直朝着大海流去。

要是你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色呀,那就得再爬上一层楼。

这就告诉我们,要想有更大的收获,就得更努力,往更高的地方去。

就像我们学习一样,想懂得更多知识,就得不断进步。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太阳照着香炉峰,就像生出了紫色的烟雾一样。

远远地看那瀑布呀,就像挂在前面的山川上一样。

那瀑布水直直地流下来,好像有三千尺那么长呢,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落到了人间。

李白可真会想象啊,把瀑布写得像天上掉下来的银河一样壮观,他眼里的庐山瀑布简直就是超级无敌震撼的美景。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析:好多好多的山上,鸟儿都不见踪影了,数不清的小路上也看不到人的脚印。

在这么冷冷清清的江面上,有一只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头儿,他正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呢。

这画面可真够孤独的,柳宗元大概是想表达自己那种孤独又清高的心情吧。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赏析:那楼可高啦,有百尺那么高呢。

站在上面,手都能摘到星星了。

二年级上册必背古诗15首

二年级上册必背古诗15首

二年级上册必背古诗15首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解析:这首诗超级有趣呢。

你看开头那三个“鹅”字,就像鹅在嘎嘎叫着出场啦。

鹅弯曲着脖子朝着天空唱歌,这画面感一下子就有了。

白色的羽毛浮在绿水上,红色的脚掌在水里划动,就像一幅美丽的画。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赏析:这诗读起来就很有节奏感。

说江南是个采莲的好地方,莲叶长得特别茂盛。

然后那些小鱼在莲叶间游来游去,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的,就像小朋友在莲叶这个大迷宫里玩耍呢。

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解析:这首诗很神奇哦。

远远看过去山是有颜色的,可是走近听呢,水却没有声音,这就很奇怪啦。

春天都过去了花还在开着,人来了鸟也不飞走,原来这是一幅画呀,画里的东西都是静止不动的呢。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赏析:大中午的农民伯伯还在地里锄禾,汗水都滴到土地里了。

这让我们知道呀,盘子里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所以我们可不能浪费粮食,要像珍惜宝贝一样珍惜粮食哦。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解析: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月亮叫做白玉盘,这多可爱呀。

又怀疑月亮是瑶台仙境里的镜子,飞到了青云上面。

李白小时候就这么有想象力,把月亮想象成这么美好的东西呢。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赏析:风可厉害了。

能把秋天的树叶吹落,又能让春天的花开。

吹过江面能掀起千尺高的浪,吹进竹林能让好多竹子都倾斜。

就像一个调皮又有力量的小魔法师呢。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析:春天的时候睡觉睡得特别香,不知不觉就天亮了,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叫声。

夜里听到风雨的声音,不知道有多少花儿被吹落了呢。

感觉孟浩然在春天的早晨醒来,还有点小惆怅呢。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二年级的古诗上册全部

二年级的古诗上册全部

二年级的古诗上册全部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解析:你看啊,荷花都没了,荷叶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举着像雨伞一样遮雨啦。

菊花呢,虽然也残败了,但是它剩下的花枝还很有骨气地在寒霜里挺立着呢。

诗人就跟朋友刘景文说啊,一年里美好的景色你得记住呀,什么时候最美呢?就是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时候。

这诗就像是在告诉朋友,别看现在好像有点衰败的样子,但是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珍惜呢。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诗人沿着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往山上走,那山看着有点清冷呢。

走着走着,看到在白云冒出来的地方居然有住家。

这可真有点像仙境似的。

为啥诗人把车停下来了呢?原来是他太喜欢傍晚的枫林啦。

你看那被霜打过的枫叶,红得比二月的花还鲜艳呢。

这就好像是大自然在秋天搞了一场特别的色彩秀,诗人就被这景色给迷住了,舍不得走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解析:这个人啊,小时候就离开家了,等老了才回来。

他的家乡口音可一点都没变,但是头发已经变得稀疏花白啦。

那些小娃娃们看见他,都不认识他是谁呢,还笑嘻嘻地问他这个客人是从哪里来的。

这诗就写出了一种很让人感慨的感觉,离开家太久了,家乡都有点陌生了,但是自己对家乡的那份感情还在,读起来有点心酸又有点好笑呢。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赏析:李白坐上船准备走啦,突然听到岸上传来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

这是谁呀?原来是汪伦来送他呢。

你看那桃花潭的水啊,就算有千尺那么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李白的感情深啊。

李白很直白地就说出了朋友之间这种深厚的情谊,就像我们现在说的,好朋友之间的感情那是无价的,可不是什么东西能衡量的。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14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14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14首二年级上册(7首) (1)1、梅花 (1)2、小儿垂钓 (2)3、望庐山瀑布 (3)4、登鹳雀楼 (4)5、江雪 (4)6、敕勒歌 (5)7、夜宿山寺 (6)二年级下册(7首) (7)1、咏柳 (7)2、村居 (7)3、赋得古原草送别 (8)4、绝句 (9)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6、悯农(其一) (11)7、舟夜书所见 (11)二年级上册(7首)1、梅花【唐】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译文】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简析】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2、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注释】蓬头:形容小孩可爱。

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

苔:苔藓植物。

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理睬。

【简析】《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

古诗三百首二年级上册

古诗三百首二年级上册

古诗三百首二年级上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 简单解析。

- 这首诗超级有趣呢!一开篇就是三个“鹅”字,就像鹅在嘎嘎叫着出场了。

“曲项向天歌”,你看那鹅呀,弯曲着脖子朝着天空唱歌,多有画面感。

鹅的羽毛是白色的,浮在绿色的水上,这“白毛”和“绿水”颜色对比可鲜明了,就像一幅漂亮的画。

还有它红色的脚掌在水里划动,“红掌拨清波”,把鹅在水中嬉戏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

2. 赏析。

- 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这首诗特别好记。

它用很简单的字就把鹅的形象、动作、颜色都写出来了。

就像小朋友在看鹅的时候,能把看到的直接说出来一样。

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鹅鹅鹅”的开头很有节奏感,就像鹅走路一摇一摆的那种韵律。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 简单解析。

- 这诗讲的是江南采莲的事儿。

“江南可采莲”,直接告诉我们江南是个能采莲的好地方。

“莲叶何田田”,“田田”就是莲叶长得很茂盛的样子,一片片莲叶挤在一起。

然后呢,小鱼在莲叶中间游来游去,一会儿在东边,一会儿在西边,一会儿在南边,一会儿在北边。

感觉小鱼可调皮了,在莲叶的各个方向穿梭玩耍。

2. 赏析。

- 这首诗特别有童趣。

它把江南水乡那种采莲的场景描绘得很美好。

而且重复“鱼戏莲叶”加上不同的方向,就像小朋友在玩游戏一样。

从东边到西边,从南边到北边,让我们能想象到小鱼在莲叶下欢快游动的场景,充满了生机。

同时呢,“田田”这个词用得很妙,虽然简单,但是一下就把莲叶茂密的样子表现出来了,就像小朋友看到莲叶的时候,心里想的就是“好多莲叶呀,莲叶好茂盛”。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 简单解析。

- 这首诗就像是在描述一幅神奇的画呢。

从远处看山是有颜色的,可是走近了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都过去了,可是画上的花还在开着,人走近了,鸟儿也不飞走。

这和我们平常看到的真实世界不太一样,因为真实的水是有声音的,春天过了花会凋谢,人靠近鸟会飞走。

二年级上册古诗15首诗

二年级上册古诗15首诗

二年级上册古诗15首诗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解析:小朋友们呀,这首诗超级有趣呢。

你看开头“鹅,鹅,鹅”,就像小作者看到鹅的时候特别兴奋,忍不住大声叫着鹅呢。

“曲项向天歌”,鹅把它弯弯的脖子朝着天唱歌,多有画面感呀。

那白色的羽毛浮在绿色的水上,红色的脚掌在水里划动着清波,就像一幅漂亮的画。

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赏析:这诗就像把我们带到了大草原上。

敕勒川在阴山下面呢,天空像个大大的帐篷,把整个原野都盖住了。

天是苍苍的,原野是茫茫的,一阵风吹过,草低下了头,牛啊羊啊就露出来啦。

感觉就像我们躲猫猫,风把草的秘密给暴露啦。

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解析:有个老爷爷呢,他小时候就离开家啦,等老了才回来。

他的家乡口音可一直没改哦,但是头发已经变得稀少花白啦。

小孩子们看到他都不认识,还笑着问这个老爷爷是从哪里来的呢。

老爷爷心里肯定有点感慨,自己的家乡,小娃娃们却把自己当客人啦。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柳树就像一个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小姑娘,高高的呢。

那数不清的柳条就像绿色的丝带垂下来。

这么多细细的叶子是谁裁剪出来的呀?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样把它们剪出来的呢。

春风就像个巧手的裁缝,把柳树打扮得这么美。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析:黄河远远地流向白云之间,一座孤城在万仞高山的环绕之中。

有人吹起羌笛,好像在埋怨着没有杨柳可折(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为啥呢?因为春风吹不到玉门关这边来呀。

感觉这玉门关外面的地方好孤单,连春风都不来呢。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白天的太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啦,黄河呢朝着大海流去。

要是想看到更远的地方呀,那就得再爬上一层楼。

就像我们想要看得更多,就得努力往高处走呢,这诗告诉我们要不断进步哦。

小学二年级古诗文上册古诗文赏析 整理

小学二年级古诗文上册古诗文赏析 整理

二年级古诗文赠刘景文zèng liújǐng wén【宋】苏轼【sòng】sūshì荷尽已无擎雨盖,héjìn yǐwúqíng yǔgài菊残犹有傲霜枝。

júcán yóu yǒuào shuāng zhī一年好景君须记,yīnián hǎo jǐng jun1xūjì正是橙黄橘绿时。

zhèng shìchéng huáng júlǜshí【注释】(1)擎:举,向上托。

(擎雨盖:喻指荷叶)(2)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3)最:一作“正”(4)君:你,指刘景文。

【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刘景文(名季孙)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

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

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登鹳雀楼与望庐山瀑布
赏析
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的课本教材主要包括两首古诗,分别是《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佳作。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并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而是用宏大的气势,结合特殊的景物来烘托自己的心情;后两句即景生情,将眼前所观之景与自己的胸怀联系在一起,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全诗气势磅礴、意境深远。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描绘壮丽的瀑布景象的诗。

作者李白通过描绘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看瀑布挂在前川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此诗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视觉感和空间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瀑布的壮美和磅礴。

这些古诗是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课本教材的主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年级上必背古诗

二年级上必背古诗

以下是十篇适合二年级学生背诵的古诗,每篇古诗都会附上详细的解释和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1.《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释: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床上看到明亮的月光,感觉像是地上的霜。

他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低头思念自己的家乡。

2.《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释: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白天的阳光似乎在山脚下终结,黄河水汇入大海。

他希望能够穷尽视线所及的千里景色,再登上更高的楼层。

3.《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释: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象。

诗人说春天的早晨他会沉沉地睡去,不知不觉地到了天亮,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叫声。

夜晚风雨的声音带来了春花的凋零,诗人深感世界的变化。

4.《古朗月行》- 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解释: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小时候对月亮的认知。

他以为月亮是一块白玉盘子,有时候又觉得像仙女手中的镜子,飞在天空的青云上。

5.《悯农》- 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解释:这首诗表达了对农民艰辛工作和食物匮乏的同情和关切。

它告诉我们,一粒种子在春天播种,到了秋天会有成千上万的谷物收获。

但是如果全国各地都没有闲置的土地,农民们仍然可能会挨饿。

6.《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释:这首诗描绘了山野的景色。

山上风劲,天空高远,猿猴发出悲鸣。

湖水清澈,沙滩洁白,鸟儿飞回。

无边的树木飘落下来,长江滚滚流淌不尽。

7.《静夜思》- 杜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释: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类似,用同样的词句描述了看到明亮月亮的情景,感觉像是地上的霜。

作者抬头看着明亮的月亮,低头思念自己的故乡。

8.《夜泊牛渚怀古》- 杨万里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念远人村。

二年级上册古诗

二年级上册古诗

二年级上册古诗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也是培养学生情感、语言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二年级上册的古诗教学中,主要围绕中华文化、美好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展开。

下面是几首适合二年级上册学生学习和欣赏的古诗,以及对应的简要解析。

1.《阳光》露珠晶莹剔透,阳光照射很明亮。

山里的花儿绽放,飞鸟在歌唱。

快乐的春天来了,蓝天白云舒畅。

晴朗的日子,人们穿着轻薄的衣裳。

这首诗以阳光为主题,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人们对春天温暖明亮的期待。

适合用来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小小花瓶》小花瓶琳琅满目,花儿嫩绿似玉。

红、黄、白、紫,各种颜色悦目。

好像是画家在画画,美丽的花儿难以抵挡。

我爱小花瓶,就像爱妈妈拥抱。

这首诗以小花瓶为形象,描述了花儿的美丽多彩和它们在花瓶中的艺术价值。

通过这首诗,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艺术的热爱。

3.《梦》梦里飞鹅充满天,白得耀眼闪亮。

海边小花香喷喷,蓝得漂亮动人。

轻轻地笑,欢快地歌唱。

真希望这样的梦能常相伴。

这首诗以梦为题材,描绘了诗人美好的梦境。

诗中的梦境色彩绚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这首诗,可以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追求。

4.《秋天的果实》树上的果实红红绿绿,诱人的香气扑鼻。

苹果、橙子、桃子,多吃对身体好。

听说秋天的果实营养丰富,晚饭后吃一口。

秋天的果实真好吃,健康生活乐悠悠。

这首诗以秋天的果实为主题,描述了秋天丰收的景象和果实的美味。

同时,强调了饮食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这首诗,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界丰富资源的观察和珍惜。

以上是四首适合二年级上册学生学习和欣赏的古诗,这些诗歌都具有简单明了、色彩绚丽和情感真挚的特点。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读、背诵和创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这些古诗,同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

二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

二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1,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1],菊残犹有傲霜枝[2]。

一年好景君须记[3],正是橙黄橘绿时[4]。

注释[1]荷尽:指荷叶枯萎凋落。

擎:举,向上托。

雨盖:雨伞的旧称,这里喻指荷叶。

[2]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3]君: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这里指称刘景文。

须记:一定要记住。

[4]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已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也就是上文提到的“荷尽”、“菊残”的时候。

今译荷叶全枯萎了,再也没有遮雨伞的样子了;菊花也已凋零,但仍然还有那不怕霜冻的菊枝。

您一定要记住:一年当中风景最美的时候,正是在这橙子已黄、橘子还绿的初冬时节啊!诗境秋末冬初,万物萧瑟。

放眼望去,遮雨伞似的荷叶早已残败,再也不像盛夏那般亭亭玉立了。

菊花也已枯萎,菊瓣飘落一地,但那菊枝却在寒风中挺拔竖立,不怕霜冻,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像是对严寒高傲地吹着战斗的号角。

我亲爱的朋友,冬景虽然萧瑟零落,但你千万不要以为一年中最好的景色都逝去了,更不要为此悲伤难过而意志消沉啊。

此时此刻,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致嘞!你看,那金黄的橙子压低了枝头,青绿的橘子挂满了树梢,我的朋友啊,你一定要将这美景深深铭记于心,不要辜负了这大好的时光!2,山行[5](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6],白云生处有人家[7]。

停车坐爱枫林晚[8],霜叶红于二月花[9]。

注释[5]山行:在山中行走。

[6]远上:即“上远”,向上伸向远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遍布石头的小路。

斜:倾斜,这里指蜿蜒曲折。

为了押韵,这里“斜”可按古音读。

[7]白云生处:云雾升腾缭绕的地方。

[8]车:轿子。

坐:因为,由于。

枫林晚:即“晚枫林”,傍晚时的枫树林。

[9]红于:比……还要红。

于:这里表示比较,引出比较的对象“二月花”。

今译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朝山顶蜿蜒伸向远方,在那云雾升腾的地方依稀有几户人家。

停下轿子只因为喜爱傍晚的枫林,经霜的枫叶竟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古诗是中华文化瑰宝中的一颗明珠,它以简洁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意境,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也包含了一些经典的古诗,让孩子们在学习语文的同时,领略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面,我们来欣赏其中的几首古诗。

第一篇:《小白菜》小白菜开心笑,美丽得象花。

青青的叶儿翻起舞,圆圆的脸儿却无语。

这首古诗以描述小白菜为主题,描绘了小白菜的可爱和青春活力。

通过简洁明快的语句,把小白菜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样的诗句既容易被孩子们理解,又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热情。

第二篇:《红蜻蜓》一只红蜻蜓,停在墙头,弯着腰。

它张开透明的翅膀,蹬蹬蹬,飞走了。

这首古诗以描绘一只红蜻蜓的景象为主题,通过生动的诗句展现了红蜻蜓翩翩起舞的美丽场景。

短小精悍的语句,直截了当地表达了红蜻蜓的姿态和动作。

这样的古诗对于孩子们来说,既容易理解,又能激发他们的联想能力和观察力。

第三篇:《荷叶》悠悠荷叶荡秋波,绿水纹丝点点多。

荷花上种满晴天,舞动湖光如丝弱。

这首古诗以描绘荷叶的特点和美丽景色为主题,通过婉约诗意的表达和精心选择的词语,将荷叶美丽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读者被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感受到了荷叶绿意盎然的美妙。

古诗的魅力在于简洁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的深远。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古诗,正是为了让孩子们在学习语文的同时,领略古代文化的瑰宝。

通过欣赏这些古诗,孩子们能够培养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写作方面,我们也可以向古诗学习,借鉴古诗的简洁明快的句子结构和妙趣横生的意境,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同时,通过深入理解古诗背后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底蕴,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总之,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古诗是我们了解中华文化的一扇窗口,通过欣赏这些古诗,我们可以欣赏到古代文人的才华和智慧。

同时,这些古诗也是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宝贵资料,通过朗读和理解这些古诗,他们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年级上学期古诗经典诵读15首(带注释)与小美文10篇

二年级上学期古诗经典诵读15首(带注释)与小美文10篇

二年级上学期经典阅读★必背诗词(15首)1 金缕衣〔唐〕无名氏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注释①金缕衣:缀有金线的衣服,比喻荣华富贵。

②惜:珍惜。

③堪:可以,能够。

④折(zhé):折断⑤直须:尽管。

直:直接,爽快。

⑥莫待:不要等到。

译文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

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2 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注释①即(jí)事:以眼前事物为题材之诗,称即事。

②登高:古时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③更(gèng):再。

④举觞(shāng):举杯。

觞,古代喝酒用的器具。

⑤遭此两重阳:古时重阳节有采菊宴赏的习俗。

重阳后一日宴赏为小重阳。

菊花两遇饮宴,两遭采摘,故有遭此两重阳之言。

译文昨天刚登上龙山宴饮,今天又在这里举起了酒杯。

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3 花非花〔唐〕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注释①花非花:《花非花》之所以成为词牌始于此诗。

②来如:来时。

③不多时:短暂美好的。

④似:好似,如。

⑤朝(zhāo)云:清晨的云。

译文似花又不是花,似雾又不是雾,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梦,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

该诗表达了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4 易水送别〔唐〕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释①燕(yān)丹:燕国的太子,名丹。

②冠(guān):帽子。

③没(mò): 淹没。

译文荆轲在这个地方告别了燕国太子丹,当时他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

古时的英雄豪杰早已被时光淹没,只有这河水依旧还像当年一样冰冷。

5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二年级上册必背古诗20首

二年级上册必背古诗20首

二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二十首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理解】老朋友孟浩然辞别黄鹤楼到东边的扬州去了,这正是繁花似锦柳绿如烟的暮春三月。

我望着他乘坐的那只小船越走越远,最后连那片白帆的影子也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这时候只有滚滚的长江水向遥远的天边流去。

2.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理解】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需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3.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理解】天门山从中间断开,长江畅通奔流,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回旋。

东西两岸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夹江对峙耸出来,有一只挂着帆的小船从太阳那边驶来。

4.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理解】旷野茫茫,西沉的夕阳染黄了天边的乌云,风吹雁鸣,声音凄凉,大雪飘落。

不要担心旅途中没有知心朋友,天下有谁不认识您呢?5.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理解】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在晴朗的蓝天飞翔。

透过窗子望见积雪经年的西山雪岭,门外停泊着要到东吴远行的船只。

6.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理解】好雨像适应了季节变化,到了春天就降临。

伴随着春风悄悄地飘洒在夜里,滋润着万物,细微而没有声音。

田野里的小路、乌云全部乌黑,只有江中船上的灯火明亮。

到天亮时,再看那红色的湿漉漉的地方,春花沉甸甸的,妆点着锦官城。

7.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理解】在初春明媚的阳光里,江边是多么美丽。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登鹳雀楼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登鹳雀楼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登鹳雀楼古诗的学习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的内容以供大家学习。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登鹳雀楼》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登鹳雀楼》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登鹳雀楼》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其中,前两句写所见。

“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

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

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

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

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

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

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

至于“黄河”。

当然也是写实。

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

诗人眼前所呈现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辉的壮丽图画。

这幅图画还处于瞬息多变的动态之中。

白日依山而尽,这仅仅是一个极短暂的过程;黄河向海而流,却是一种永恒的运动。

如果说.这种景色很美,那么,它便是一种动态的美,充满了无限生机的活泼的美。

二年级12首古诗上册

二年级12首古诗上册

二年级12首古诗上册一、《梅花》——(宋)王安石1.原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译文: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3.注释: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地。

知:知道。

为(wèi):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二、《小儿垂钓》——(唐)胡令能1.原文: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译文: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3.注释:蓬头:形容小孩可爱。

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

苔:苔藓植物。

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理睬。

三、《登鹳雀楼》——(唐)王之涣1.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3.注释: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再。

四、《望庐山瀑布》——(唐)李白1.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好像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3.注释: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直:笔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

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疑:怀疑。

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这首诗抒写了久别回乡的感怀。

诗人从小离开家乡,五十年后才回来,虽然家乡口音没有改变,但须发却已稀疏变白。

晚辈们见了都不认识,笑着问:“这位客人是从哪里来的?”鬓毛衰:老年人须发稀疏变白。

衰:衰败。

慈仁寺荷花池(清)何绍基坐看倒影浸天河,风过栏干水不波。

想见夜深人散后,满湖萤火比星多。

【注释】①倒影浸天河:这里是天河的影子倒映在荷花池中的意思。

天河:银河。

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是由许多恒星构成,通称天河。

②水不波:水面上没吹起波纹。

③想见:由推想而知道。

这里含有想象得到的意思。

④萤火:指萤火虫的亮光。

萤火虫:昆虫名,腹部末端有发光的器官,能发带绿色的光。

【解析】这是一首描写夏季夜晚慈仁寺荷花池上景色的诗。

夏天夜晚,人们坐在荷花池边,看到天空的银河和池塘内荷花的影子,全都倒映在清澈的池水中,看上去又好像荷花的倒影浸在银河里一般。

微风吹过池边的栏杆,池塘里的水也没兴起波纹。

可以想象,夜深人们散去以后,水面上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它们的萤光映入水中,可能会比星星还要多。

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是虚实兼写,以动衬静。

前两句写眼前之景,后两句写想象之景。

实景写静,而想象中的虚景,却以萤火飞动,映入水中,以动写静,动与静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是历代传诵的名篇。

山亭夏日(唐)高骈(pián)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作者小传】:高骈(pián),字千里,唐代著名武将、诗人。

【注释】:1. 水精帘:又作水晶帘。

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2. 蔷薇:花名。

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

【意译】:绿叶茂盛,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

微风轻轻拂动色泽莹澈的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简析】:这是一首描写夏日景色的诗,主要是捕捉夏日凉快的一面,在炎夏或者烦闷气躁时读来倍感清凉安详。

作者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

绿树荫浓、池塘倒影,这些景象都可消除暑气,让人的心很自然的平静下来,如果再看到微风轻拂水晶帘,吹动满庭花香,那么就更能感觉出夏日的可爱,而不觉得它的漫长与闷热了。

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夏日山亭的宁静。

诗的第三句中“水精帘动”是比喻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châ);微风吹来,水光潋(liàn)滟(yàn),碧波粼粼(lín),这一景象,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美妙而逼真,多美啊!蝉(唐)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释】:1.绥: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绥”。

“垂绥”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

2.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

3.流响: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

4.疏桐: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

5.居高:身在高处。

6.藉:借,凭借,借助。

后两句指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简析】:古人以蝉居高饮露象征高洁,作者以比兴和寄托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操。

本诗与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同为当时咏蝉诗三绝。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

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关键要把握住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出艺术上的契合点。

垂绥(ruí音近于“锐”),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

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

诗的最后评点道,这完全是由于蝉能够居高声自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

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无非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

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凭见风使舵,或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的。

实际上,咏蝉包含着虞世南的夫子自道。

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

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杨义)采莲曲二首(其二)(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简析】: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

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

次句的芙蓉即荷花。

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

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

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

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

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

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

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

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

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

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

“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

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

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

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

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长干曲(唐)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注释】:1. 长干:在金陵。

2. 横塘:在今南京西南麒麟门外,与长干相近。

3. 九江:泛指江水,而非浔阳九江。

4. 借问:船家女真直率也,才问罢郎家何处,不及回答,旋而自言横塘人。

【简析】:这两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它不凭任何布景借力,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它截头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独幕剧。

题材是那样的平凡,而表现手法却是那样的不平凡。

先看第一首的剪裁: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

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个“君”字指出对方是男性。

那些题前的叙事,用这种一石两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

诗一开头就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现身纸上,而读者也闻其声如见其人,绝没有茫无头绪之感。

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不仅如此,在寥寥二十字中,诗人仅有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

他不象杜牧那样写明“娉娉袅袅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隐那样点出“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他只采用了问话之后,不待对方答复,就急于自报“妾住在横塘”这样的处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龄从娇憨天真的语气中反衬出来了。

在男主角并未开口,而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不正是因为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吗?这里诗人又省略了“因闻声而相问”的关节,这是文字之外的描写,所谓“不写之写”。

这首诗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

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舟”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

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就这样的喜出望外。

诗人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外露的声音笑貌,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

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有如民歌。

民歌中本有男女对唱的传统,在《乐府诗集》中就称为“相和歌辞”。

所以第一首女声起唱之后,就是男主角的答唱了。

“家临九江水”答复了“君家何处住”的问题;“来去九江侧”说明自己也是风行水宿之人,不然就不会有这次的萍水相逢。

这里初步点醒了两人的共同点。

“同是长干人”落实了姑娘“或恐是同乡”的想法,原来老家都是建康(今江苏南京)长干里。

一个“同”字把双方的共同点又加深了一层。

这三句是男主角直线条的口吻。

现在只剩最后一句了:只有五个字,该如何着墨?如用“今日得相识”之类的幸运之辞作结束,未免失之平直。

诗人终于转过笔来把原意一翻:与其说今日之幸而相识,倒不如追惜往日之未曾相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