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绝妙对联典故
关于对联的著名历史故事
![关于对联的著名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ef9006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8.png)
关于对联的著名历史故事对联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文学形式,它以对仗工整、意蕴深远著称。
对联不仅是一种装饰和点缀,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交流的方式。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关于对联的著名历史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充满了智慧和趣味,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一、张贴对联显机智在明朝时期,有位富商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地位,每年都会在门口贴上新对联。
有一年,他请了一位年轻的秀才为自己的大门张贴对联。
秀才欣然答应了,但是当他准备张贴时,富商却发现这对联不太对仗工整。
富商非常生气,认为秀才是在羞辱自己。
秀才却不慌不忙地解释道:“我按照您的意思,将上下联尾字对仗,只是纸张太小,无法容纳整个对联。
”富商听后恍然大悟,并感慨秀才的机智。
这个故事说明了制作对联时要注重对仗工整,同时也展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智慧。
二、妙对联救人命清朝时期,有一位官员被派往边疆任职。
由于环境恶劣,官员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
他的家人为了让他安心工作,便请了一位精通对联的文人,为他在书房门口写了一副对联。
这副对联表达了对他的祝福和期望,也暗示了他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官员在看到这副对联后深受感动,他振作精神,努力工作,最终为边疆百姓做出了许多有益的贡献。
这个故事说明了好的对联可以激励人、鼓舞人,甚至可以救人性命。
三、巧对对联显才情在古代,有一位才子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经常在文人墨客中展示自己的对联。
有一次,他来到一位富商门前,看到门上贴着一副不甚工整的对联。
他略加思索,便上前对出了一副新对联,并将新对联贴在了原对联的旁边。
富商看到这对新旧对联对比鲜明,不禁赞叹这位才子的才华横溢。
这个故事说明了好的对联可以展示一个人的才华和智慧,同时也展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四、总结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联的历史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制作对联时要注重对仗工整,好的对联可以激励人、鼓舞人,甚至可以救人性命。
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
![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e776b8bb7360b4c2f3f6412.png)
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导读: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1、解缙是明朝大臣,从小聪明绝顶,才名远播,尤喜对对,走到哪里,总有人要与他对上几回。
有一次,解缙外出散步,口渴,想买个瓜解解渴。
卖瓜的人认出他是对联高手解学士,就说:“你若能给我续上一联,西瓜尽管吃,不要钱。
”解缙笑笑说:“行。
”卖瓜人说了上联:坐北向南吃西瓜,皮朝东甩。
解缙听后,马上答对:思前想后读左传,页往右翻。
卖瓜人说吃瓜,读书人说念书,各有千秋。
这时,又有一人走向前来,拉住解缙说:“学士,在下也有一联请教。
”说罢,指着一家酒店门口那盏四面都写有“酒”字的灯笼,吟道:一盏灯四个字,酒酒酒酒。
解缙脱口而出:二更鼓四面锣,哐哐哐哐。
围观者见此,无不拍手称绝。
2、从前,有位秀才在结婚的当天早上,父亲突然去世,只好丧事喜事一起办。
按风俗,丧事喜事都要贴对联,秀才犯了难,有位文人却写了一副对联:临亲丧,作新郎,哭乎?笑乎?细思量,哭笑不得辞灵堂,入洞房,进耶?退耶?再斟酌,进退两难这副对联,真实的描绘了当时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3、清朝有个知县叫王寅,贪脏枉法,有位先生写了一副对联叫人贴到了县衙的门口,联道:王好货,不论金银铜铁寅属虎,全需鸡犬牛羊4、清代浙江钱某未中举人时,时常遭亲友冷遇,后来中了举人,亲戚豪富争相祝贺,他针对这一反差,手书一联贴在大门上: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碳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5、眉先生,胡后生,后生确实长过先生。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居然高于孔子?(眉毛先长出来,而胡子是后来才长的,但是后来长的的确比先长出来的还要长,意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珠子”与“朱子”谐音,眼珠子长得高过鼻子,意味学生周起谓的地位比他还高。
)6、明朝时期,江南有一知府,姓贾名文通。
他博学多才,神思敏捷,尤擅续对。
一次,城中一间档铺贴出一幅上联:东典当,西典当,东西典当典东西。
古今绝妙对联典故_对联故事
![古今绝妙对联典故_对联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991172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3a.png)
古今绝妙对联典故1、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
众无以相对。
杨大年刚好赶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
众皆喝彩。
2 、刘贡父善属对。
王安石出对试之:三代夏商周。
刘对道:四诗风雅颂。
王安石夸其对句,真乃天造地设。
3、苏东坡与黄庭坚在松树底下走棋。
一阵风吹来,松果掉进棋盘。
苏东坡得句曰: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庭坚对道:柳边垂钓,柳丝常伴约丝悬。
4 、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胸中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廓。
苏东坡见状,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
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盛满清水的花缸里。
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投石击破水底天。
苏小妹闻声大喜,急忙迎进新郎。
5 、某日朱元璋与刘伯温下棋。
朱出对曰: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
刘伯温对道: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合。
朱刘之对各合身份,用词绝妙。
6、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乡村,看到农夫车水。
祝出对曰: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唐对道: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祝唐之对实属巧妙,传诵一时。
7、明朝天启元年,宰相叶向高路过福州,留宿新科状元翁正春家中,翁即兴出对曰: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叶向高见联中全是宝盖头的字,先是一惊,接着和道:客官寓宫宦,富室。
次日翁送叶上路,经过池塘时,叶说:翁公昨夜讲穷窗寂寞,我看未必。
你看: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
翁正春不意被将了一军,寻视池塘,眉头一皱,当即应道: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
说完,二人相视大笑。
8、徐晞上任,守令率诸生相迎。
诸生以徐出身贫寒,相见时颇为无礼。
守令心中恼怒,乃出对考诸生:擘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
诸生面面相觑,无人能对。
徐答曰: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人。
诸生惊报,再也不敢小觑徐晞也!9 、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
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
富豪见了,叫人把竹砍掉。
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名人巧对对联的故事有哪些
![名人巧对对联的故事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b110620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c9.png)
名人巧对对联的故事有哪些古人的娱乐节目就是吟诗作对,大家一起一边喝着酒,一边对着对联,不失为一种乐趣。
今天店铺分享的是名人巧对对联的故事,希望你会喜欢。
名人巧对对联的故事:鲁迅鲁迅还小的时候在三味书屋上学,某次,夫子寿竟吾出了一个三字对联:独角兽。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对起来:双头蛇、三脚蟾、六耳猴、八脚虫、九头鸟、百足虫,真是五花八门,但寿先生都不满意。
鲁迅一直不做声,在认真地动脑筋。
他想起了《尔雅》一书中的句子,于是,他回答老师:“比目鱼。
”寿先生听了非常高兴,称赞说:“好,对得好!‘独’不是数词,但有‘单’的意思;‘比’也不是数词,却有‘双’的意思。
”名人巧对对联的故事:宋庆龄联考孙中山一九二八年四月,孙中山先生与宋庆龄女士,婚后半年的一天傍晚,他俩到公园散步,谈论着讨伐袁世凯的事情(当时袁世凯复辟称帝)。
宋庆龄兴致勃勃地说:“逸仙,我想起了一个讨袁对子的上联,你来续个下联好吗?”中山先生微微一笑说:“庆龄,你居然仿效苏小妹,三难新郎来了。
好,请读出你的上联来。
”宋庆龄吟了上联:或入园中逐出老袁还我国;中山先生轻轻念着上联,深感妻子才思敏捷,出此佳联。
他想:联中句子一语双关,园出“袁”,入或则为“国”字,而“或”的解释是:有人也。
显然,庆龄对我“逐袁”是抱有殷切期望的,我岂能辜负她的一片苦心,因此,下联既要对得工整,更应把自己的意愿表达清楚。
孙先生沉思片刻,下联便对了出来:余行道上不堪回首瞻前途。
下联妙语连珠,“道”字无首,添“余”即为“途”字,对仗工整,意思亦紧紧呼应上联。
宋庆龄连声称好。
同年六月六日,妄图复辟帝制的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强烈声讨中,忧愤交加,终于一命呜呼了。
名人巧对对联的故事:杨继盛杨继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对”著称的名人。
出生于河北容城,嘉靖进土。
相传他“每作对,人辄称善”。
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他的巧对佳话。
传说,杨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学生,私塾先生,看见这麽大年纪的人,也来求学,就出了一个对子相嘲:老学生谁知话一说完,就被坐在一旁的杨继盛不假思索地接过来:小进士那位嘲笑“老学生”的先生听后,大吃一惊,说:“此儿小小年纪,竟聪颖如此,将来必有出息!”有一次,私塾先生外出,学生们,学生们作阵交战的游戏玩耍。
古今十大绝妙对联
![古今十大绝妙对联](https://img.taocdn.com/s3/m/72b0ae6b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41.png)
古今十大绝妙对联古今十大绝妙对联包括:1.岳王庙前绝对: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这是一幅流传千古的绝对,作者是清乾隆朝十七年的状元秦大士。
2.明人名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这是明代万历年间文人洪应明写的对联,意境深邃,直抒胸臆,为历代人们熟知喜爱。
3.左宗棠题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书破万卷,神交古人。
这是晚清左宗棠的述志联,表达了其胸怀天下、勤奋好学的志向。
4.乾隆题联:事可对人语,福向俭中求。
此联为清代寒雪梅所作,表达了崇尚节俭、坦荡无私的情怀。
5.百年推甲子,福地在春申。
此联为清代上海人李熙所题,表达了上海自古以来就是繁华富庶之地,春申是战国时楚相黄歇的封号。
6.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此联为百年推甲子,福地在春申的配套联,意为瑞雪化去后梅花便凋零了,初春的杨柳又新叶成荫了。
表达了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景象。
7.百年推甲子,诗画动江山。
此联意为甲子年是一个轮回的开始,江山代表着祖国的美好河山。
用诗画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
8.事可对人语,寒雪梅中尽。
百年推甲子,福地在春申。
这两句对联被拼在一起,表达了人生百态、岁月流转的哲理思考。
同时也体现了寒梅傲雪、坚韧不拔的品质和精神。
9.寒雪梅中尽,百年推甲子。
这两句对联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岁月的沉淀,同时也体现了坚韧不拔、历久弥新的精神境界。
10.苔石随人古,山事拂面新。
这是清代著名书画家郑燮的自题联,表达了其追求古朴、创新的艺术理念。
十大系列之十大千古名对
![十大系列之十大千古名对](https://img.taocdn.com/s3/m/7fe5304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8.png)
十大系列之十大千古名对对联是汉文化圈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每到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过新年。
对联文化已经是我国民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历来我国的文人墨客把对对子颇为看重,是考验文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式。
因此也留下了很多的传世名对和有关对对联的民间故事。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就是十大系列之十大千古名对,话不多说待我一一写来。
第一、上联:烟锁池塘柳出自陈子升的《中州草堂遗集》,因其意境优美而五字蕴含五行为偏旁。
故而要对仗工整而且寓意深刻的下联难度极大。
下联:一、炮镇海城楼二、镜涵火树堤第二、上联: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清人李文甫少时同师出游,其师见青山白雪遂出下联: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李文甫低头看清风拂过水面上联脱口而出。
对仗工整而含意深刻。
三、上联:寂寞寒窗空守寡才女李易安(既李清照)守寡后不堪骚扰出此绝对,后一轿夫对出:“远近达道过逍遥。
”但后来有才子崔拂对出的:“梧桐朽枕枉相栖”,更工整而且更富情感。
四、上联:烟沿艳檐掩燕眼相传清人生火,其烟顺檐而上,只熏的大燕乱飞小燕乱叫,得此上联。
因其七字同音而寓意生动形象,顾难度极大。
后人所对下联:一、树输数暑树书塾二、雨淤渝屿渔鱼艅三、雾捂乌屋雾物无第五、上联:一撇一捺写人生短短七个字富含人生哲理,让人回味无穷,一经出对至今仍无良对应上。
摘两下联大家看看:下联:一、半声半思表志向二、两竖两横书井然。
第六、上联: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相传是纪晓岚妻子所出,因纪大烟袋说无不能对之联,故而其妻子出此绝对。
此联意境一般但技巧奇难,至今无人能对。
最好的一则下联:清风沐凤阁,处处常清上官正。
虽有瑕疵仍不失精彩。
第七、上联:浙江江浙,三塔寺前三座塔,塔、塔、塔。
明初大才子解缙以文采名动天下,一次他与友人同游三塔寺,友人触景生联,得此上联让他来对。
此联难度之大不仅大才子黔驴技穷,此后数百年都无人能对。
第八、由山而城,由城而陂,由陂而河,由河而海,每况愈下。
此联隐喻颇深,山是孙中山,城是袁世凯,陂是黎元洪,河为冯国璋,海是徐世昌。
最有趣的19则对联趣闻故事
![最有趣的19则对联趣闻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eb3abaa561252d381eb6e1f.png)
最有趣的19 则对联趣闻故事古往今来,对联不仅在民间流传广泛,也一直备受文人推崇今天就一起来看看以下10 则最有趣对联,不仅立意精巧,还令人忍俊不止。
王羲之巧防小偷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喜书门联,但每次张贴都被贼偷走。
某年除夕,他想出了一个防“贼”的妙法,在门楹上贴出这样一副对联: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偷春联的人一看,都摇头而去。
初一清晨,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尾各续三字: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贵妃妙对唐明皇一日晚上,唐明皇和杨玉环登上楼台赏月,唐明皇即景吟出一联:二人土上坐杨贵妃机敏伶俐,应声对道:一月日边明唐明皇的上联无甚出奇,不过将“ 坐”拆成两个“人”和一个“土”。
杨贵妃所对下句,则不一般:既将“ 明”字拆成“ 日”和“ 月”,又采用暗喻手法,将皇上比做日,把自己比成月,月亮只有依靠太阳之光才放光明,聪慧机敏尽显无遗。
李白对句戏权臣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才华,总想奚落他一番。
一天,杨国忠约李白去对三步句。
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讥讽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猴儿”则暗指李白。
李白微微一笑:“请大人起步,三步之内对不上,算我输。
” 不想杨国忠刚想抬腿,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匹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蹄”谐“题”,对得刚刚好。
杨国忠刚抬脚就被讥讽“畜生出蹄”,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尴尬秀才巧改进士联有个进士老爷,专横跋扈,仗着有财有势欺负百姓。
进士的儿子也花钱买了进士,为了炫耀,老进士在大门上贴了这么一副对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有个穷秀才,因无钱送礼,年年落榜。
见了这副对联,计上心头。
第二天一大早,进士的门前围满了一大堆看热闹的百姓,无不拍手叫绝。
进士老爷打开大门一看,立马昏倒在台阶上。
原来对联被秀才改成: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唐伯虎戏弄商人苏州有个商人请求唐伯虎为自己题写一幅对联,唐伯虎多番推辞,无奈经受不住纠缠,大笔一挥写下: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
史上最绝妙的六副对联,意欲深刻,回味无穷!
![史上最绝妙的六副对联,意欲深刻,回味无穷!](https://img.taocdn.com/s3/m/092cd00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ba.png)
史上最绝妙的六副对联,意欲深刻,回味无穷!对联是诗歌中的华彩乐章,它源于律诗中的颈联和腹联。
这两联要求有平仄的协调、对仗的工美,以及词意和句式的相匹,因此对联极具语言的表现张力与空间的对位之美。
一、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明嘉庆进士陈大纲写的湖南岳阳楼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是歌颂范仲淹的。
出处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这句话得意思是,从宋朝以后,很少有人取名字带“桧”字,姓秦的人也为自己的姓氏感到羞愧,因为秦桧害死了岳飞,遗臭万年。
表达自己忠奸分明,强烈的爱国热情。
从此为杭州西湖增添了一段佳话。
三、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书破万卷,神交古人。
对于一个有着远大志向的人来说,虽然他穷到身无分文的地步,但并不妨碍他对国计民生的关注。
对于一个在困境中依然发愤读破万卷书的人来说,书中的古人便是他的知己和朋友。
四、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这副对联,如今就刻于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内。
此联高度肯定了诸葛亮的忠心和名望。
表达了希望襄阳南阳两地着眼于人物大节、平息纷争的意愿。
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这副对联意思是说,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现在的人大多觉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负。
六、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表现的是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思想恰恰是一个反对。
这对联是劝勉读书人要以救国为己任,其实就是“天下兴旺,匹夫有责”的意思。
对联故事集锦
![对联故事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7dda2bc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7.png)
对联故事集锦
1.纪晓岚对乾隆:有一次,乾隆皇帝想考考纪晓岚,于是便出了一个上联:
“鼠无大小皆称老”。
纪晓岚听后,稍作思考,便对出了下联:“蜂有雌雄都叫蜂”。
上下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巧妙地蕴含了“无大不小”的道理。
2.王羲之妙对当鹅群:王羲之是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飘逸,深受人
们的喜爱。
有一次,他和朋友去游山玩水,朋友出了一个上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落西湖,惜乎锡壶”。
王羲之听后,沉思片刻,便对出了下联:“过南岭,带难领,难领倒南岭,难难南岭”。
上下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富有诗意。
3.唐伯虎巧对祝枝山:有一次,唐伯虎和祝枝山在一起喝酒,祝枝山出了一
个上联:“一杯酒,凄凄夜,凄夜饮酒思旧人”。
唐伯虎听后,稍作思考,便对出了下联:“两盏灯,茫茫海,茫茫海浪映孤舟”。
上下联不仅意境深远,而且对仗工整。
4.苏东坡妙对出奇:有一次,苏东坡去参加一个盛大的宴会,在宴会上,他
遇到了一个才子。
这位才子出了一个上联:“绿叶厚荫覆长亭,长亭下面唱凤鸣”。
苏东坡听后,稍作思考,便对出了下联:“红花独艳映小径,小径旁边听鹿鸣”。
上下联不仅意境优美,而且对仗工整。
5.郑板桥妙对斗贪官:有一次,郑板桥去拜访一个朋友,朋友出了一个上
联:“一盏灯,亮到明”。
郑板桥听后,沉思片刻,便对出了下联:“三更鼓,响连天”。
上下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寓意深刻。
郑板桥用这个下联暗指那些贪官污吏的腐败行为就像鼓声一样响彻云天。
对联的历史故事大全,值得收藏!
![对联的历史故事大全,值得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e8ea8f34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a.png)
对联的历史故事大全,值得收藏!对联的历史故事蕴含很多历史知识,帮助大家理解文化内容。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对联的历史故事大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对联的历史故事大全(一)一副绝妙数字联从前有个杨秀才和一个王秀才,两人同样饱读诗书,又时乖运蹇,应试多年连个举人都没考上,就双双投到督军府当了幕僚。
好在两人都没有家口之累,长年在外乐得无牵无挂。
那一年除夕,府中上下都回家探亲,他们两人无处可去,就在一起饮酒“守岁”。
两人谈天说地,倒也不觉孤凄。
但文人不改旧习,总想压倒别人。
杨秀才开了口:“王兄,我们就这样饮酒十分无聊,不如对句助兴如何?”王秀才回答说:“就请杨兄先出上联吧。
”杨秀才沉思片刻,说出上联:一夜连双岁;王秀才一听就觉得这个对子很不好对。
今夜除夕,过了今天就是明年,杨秀才即景生情,出得好,出得妙!沉思片刻,他才对出下联:五更分二年。
杨秀才立马称赞道:“王兄果然不凡,妙,妙!”接着又说:“这次换王兄先出吧。
”王秀才答道:“刚才我们对的是数字联,这一次也用数字,我出上联全用单数,杨兄下联全用双数,如何?”杨秀才听后,说:“看来,下面一联必定不简单,算了,你说怎样就怎样。
”王秀才就慢慢吟出上联:孤山独庙单枪匹马一将军;杨秀才听后愣了愣,心想:“这上联实在蹊跷,果真不容易对!”他想了好几个句子,都觉得不够工稳,急得他抓耳挠腮,眉头频皱,最后好不容易对出了下旬:双沟两溪同舟对桨二渔翁。
王秀才听后不由得啧啧道:“好,好!杨兄果然高明,对得太绝了。
”他们谁也没能难倒谁,从此就互相佩服起来。
后来督军也听说了这副对联,将他两人大大夸奖了一番,并将对联抄下,挂在自己的卧室之中。
对联的历史故事大全(二)考官“少目”学生“欠金”清朝乾隆年间有个官员叫吴省钦。
他颇有才学,曾考中进士,由编修一直升到了左都御史。
平时“工诗文,刻琢凝炼,援引精密”。
但他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视财如命,见利忘义,靠着官职,捞了许多“油水”。
有一年,他奉命到江西主持考试,又利用这次职务上的便利,收受贿赂。
古代经典趣味对联故事
![古代经典趣味对联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a6b4989da38376baf1fae54.png)
古代经典趣味对联故事(1)女神童妙对女皇帝相传唐代宣化府有一对女神童姐妹。
姐姐十三岁,妹妹只有九岁。
姐妹俩聪明过人,能诗善对。
一天,爱才好文的女皇帝武则天,传旨面试女神童。
姐妹俩来到金銮殿上,不住东张西望,处处都觉新奇。
武后一见她俩那副机灵童稚神态,早有几分喜欢,为防她们害怕,特令撤去殿仪,并慈祥地携着二人小手,走向殿旁长廊温步。
她们来到佛祖殿御河岸边,见一和尚正在河里摘荷花。
武后对姐姐说:“朕以此为题出一联你对。
”随即吟道:河里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1924年,岁在甲子,60年一遇,甚为难得,云南丽江纳西族秀才和文华特作一上联,张贴在街口征对,并说,谁能对出下联,愿以薄礼相酬。
这上联是个串“花”对:此联连用“河、荷、和、何”四个谐音字,难度不小。
那姐妹举目四眺,忽闻优乐堂琴弦切切,歌声袅袅。
因即对道:情凝琴弦清音弹给青娥听此联亦用“情、琴、清、青”四个谐音字,切情切景。
武后闻之甚喜。
接着她们又经过一座照壁,上面塑着一副兵战浮雕。
武后端详片刻,又出一联要小妹妹属对:冰冻兵车兵砸冰冰碎兵车动只见那九岁的小娃娃眨了三下眼睛,随即对上下联:龙卧隆中隆兴龙龙腾隆中升武后一听,不觉出声赞曰:“果神童也。
”因想:自古安邦定国多为男子,似这等聪慧女孩,若能精心培养育,日后定是巾帼英豪,因而抱住小妹说:“你天资聪颖,机敏过人,如经名师指点,可成大器故欲留汝宫中深造,未知汝是否乐意?”小妹妹一惊,脸色阴沉,她望了一下姐姐,立即低头不语。
姐姐神色惊慌,久久不能回话。
武后曰:“不必迟疑,汝可即赋一诗与阿姐告别。
”小妹妹眼眶噙泪,仰望天空,当即赋诗一首:天空云骤起,鸿雁竞双飞。
所嗟人异雁,不得一行归。
说完潸然泪下。
武后见状叹曰:“人各有志,其意不可留也。
”因命厚礼送小姐妹回家。
(2)纪晓岚祝乾隆寿联乾隆是清代帝王中年寿最高、在位最久的皇帝。
他25岁起当皇帝,整整60年。
他同纪晓岚相处最长,纪20岁就当他的侍读学士,常陪他吟诗作对,游山玩水,乾隆和纪晓岚文字唱和故事甚多。
历史上妙趣横生的经典对联
![历史上妙趣横生的经典对联](https://img.taocdn.com/s3/m/6b48348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1d.png)
横批是:上下“凭”等
9、王羲之接对联
一年除夕,王家大门口对联几次贴出几次被人揭走,王心生一计,贴出一副对联: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这对联不吉利就没人揭了。第二天凌晨,他让儿子献之给对联添了个尾巴,为: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10、三国名人入对
狗啃河上(和尚)骨(东坡出句)水流东坡诗(尸)(佛印对句)
25、析字联
一日,佛印对东坡大谈佛事,躺在帘子后边的苏小妹见佛印把佛法说得神乎其神,便很 想“幽”这位和尚一“默”,遂题一上联并吩咐女仆拿出去交给苏东坡。东坡接过一看便朗 声大笑,上联是: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东坡把上联交给佛印,佛印思索片刻即对出了下联:
有杏(幸)不须梅(媒)
李于是决定把女儿许配给程。
33、王洪佳对
王洪是明代的闽中才子,幼时即擅属对。一日有客登门,见王家正在庭院中建楼,便出 上联让王洪对答:
地楼之上起楼,楼间无地
王洪见一群雇工在院中掘井,便对曰:
天井之中开井,井底有天 34、牛对鱼,获赠大鱼
明人曹宗七岁时去海滨玩耍,一渔夫以沙马鱼为题出联索对:
18、佳对
北宋名相寇准与众友同游郊外,即景乘兴出句求对:
水底月为天上月
众友无句答对,杨大年刚好赶到,对曰:
眼中人是面前人
众友皆齐声喝彩。
19、文人佳句
苏轼(号东坡)与黄庭坚于松下走棋,阵风吹来,松子掉落棋盘,东坡即景出句: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庭坚对曰: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20、苏轼受挫,苦思无对子
这副对联,真实的描绘了当时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4、穷秀才改联抱不平
著名对联典故
![著名对联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d20aa6a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22.png)
著名对联典故1.金圣叹的生死诀别对:1.典故:金圣叹因“抗粮哭庙案” 被朝廷下令处死,金圣叹的儿子来送行。
临刑时,金圣叹见儿子悲痛,便出上联“莲子(怜子)心中苦” 让儿子对,儿子此时哪有心情对对子。
于是金圣叹自己对出下联“梨儿(离儿)腹内酸”。
2.原文:1.上联:莲子心中苦;2.下联:梨儿腹内酸。
3.解析:上联的“莲” 与“怜” 同音,意思是他看到儿子悲切恸哭之状深感可怜;下联的“梨” 与“离” 同音,意即自己即将离别儿子,心中感到酸楚难忍。
此联对仗严谨,一语双关,可谓出神入化,撼人心魄。
2.纪晓岚巧对“文不如武” 联:1.典故:一次,纪晓岚乘船而行,遇一船与他并头而行,船上一个武夫人物出了一副对联后,拉帆快行,扬长而去,这副对联是“两船并行,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纪晓岚马上明白了,这是借用鲁肃和樊哙两位古人的名字写的上联,鲁肃为东吴文臣,樊哙却是汉刘邦手下的武将,以此嘲笑文不如武。
纪晓岚苦思冥想之后,对出下联“八音齐奏,笛清(狄青)怎比箫和(萧何)”。
2.原文:1.上联: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2.下联: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
3.解析:此下联中“笛清”“箫合” 与“狄青”“箫何” 是谐音,且也是一文一武。
暗示文官萧何能运筹帷幄之内,决胜千里之外,显示了文官的作用之大。
3.蒋焘的拆字联:1.典故:明人蒋焘,少时即能诗善对。
一天,家中来了客人,此时窗外正下着小雨,客人想考考他,便出联云“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冻” 字拆开是“东两点”,“洒” 字拆开是“西三点”,十分巧妙。
蒋焘从屋里抱出个大西瓜,切成两半,其中一半切了七刀,另一半切了八刀,对客人说:“我的下联对出来了,即‘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2.原文:1.上联: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2.下联: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3.解析:此联巧妙地运用了拆字法,将文字的结构特点与生活场景相结合,既体现了文字的趣味性,又展示了蒋焘的机智和才华。
古人巧对对子的故事有哪些
![古人巧对对子的故事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50e02cf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29.png)
古人巧对对子的故事有哪些一些巧对对子的故事,体现了古人的智慧,让人拍案叫绝。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人巧对对子的故事,希望能帮到您。
苏东坡巧对有一次,苏东坡与他的好友黄山谷在一棵松树下饮酒下棋。
一阵微风吹来,一粒松子掉到棋盘上。
苏东坡手拈松子,笑着对黄山谷说:“我有一上联,你要是在三步棋的时间内对不上来,就要罚你饮三杯酒。
”黄山谷望着苏学士那飘飘欲仙的长髯说:“你这个大胡子既然有此雅兴,我当然奉陪罗。
对不上,甘愿受罚。
”苏东坡口占一联: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黄山谷望着湖边的青青柳丝下,有一垂钓者。
心中即得一联。
但是,黄山谷想喝苏东坡为他斟的那杯酒,就故作为难之相,表示达不出来。
苏东坡以为真的难倒了黄山谷,就笑吟吟地倒酒递到黄山谷面前。
黄山谷一把抢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苏东坡知道自己被戏弄,连赞:“妙对。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日落西山,天色渐晚,苏东坡与黄山谷收棋归家。
黄山谷见晚霞明灿,回头对苏东坡即景生情吟道: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
然后拉着苏东坡向前奔跑。
苏东坡蹲下身子,使得小个子的黄山谷使出浑身解数,也拉他不动。
然后苏学士一松手,使得黄山谷跌了个仰面朝天。
苏学士哈哈一笑,吟道: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朔雪飞空,农夫齐诵《普天乐》。
牧羊女巧对裴律清康熙年间,山西侯马大李村有个叫裴律的,自幼饱读诗书,尤擅赋诗联对,被誉为三晋第一才子。
这裴律样样都好,只是由于少年得意,渐渐变得狂妄起来,自诩才高八斗,未免目中无人。
这天,裴律出外踏青,只见春光明媚,芳草萋萋,一群洁白的羊儿正在泉边饮水,他诗兴大发,随口吟道:“白水泉口口口品……”没想到吟出上联后,反复沉吟半晌,总也续不出下联来,急得他抓耳挠腮。
正在为难之际,忽听得一串银铃般的笑声,裴律抬头一看,只见是一个牧羊姑娘,便道:“你嗤笑我,莫非能续出下联来?”那姑娘莞尔一笑,随口吟道:“山石岩石石石磊。
古今经典著名对联故事
![古今经典著名对联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9873e4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5.png)
古今经典著名对联故事摘要:一、引言: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背景二、著名对联故事1:杨慎与对联三、著名对联故事2:解缙与对联四、著名对联故事3:林则徐与对联五、著名对联故事4:毛泽东与对联六、对联的写作技巧与鉴赏标准七、结尾:总结全文,强调对联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正文:【引言】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战国时期,历经千年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对联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对仗工整的结构、寓意深远的意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四位古今著名对联故事,以展示对联的魅力和价值。
【著名对联故事1:杨慎与对联】杨慎,明朝著名文学家,博学多才,擅长对联。
有一次,他与友人在江边游玩,见到一位渔夫在船上唱歌,歌词中对杨慎颇为不敬。
杨慎便以对联回应,既展示了才子风度,又教育了渔夫。
此事传为佳话,成为对联史上的一段佳话。
【著名对联故事2:解缙与对联】解缙,明朝大学士,才子一枚。
有一年春节,他与家人团聚,一时兴起,以对联为游戏,要求家人对出下联。
解缙的父亲想了想,写下上联:“岁岁平安”,解缙的母亲、妹妹纷纷对出下联,形成了一幅温馨和睦的家庭画面。
【著名对联故事3:林则徐与对联】林则徐,清朝著名政治家,他以对联勉励自己,提倡清廉自律。
有一年,他在广州禁烟,宵小之徒想要行贿,林则徐以对联回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表达了他坚定的反腐决心。
【著名对联故事4:毛泽东与对联】毛泽东,新中国伟大领袖,才情横溢。
他在长征时期,曾写下对联:“山高水长,志士仁人”;“风景这边独好,江山如此多娇”。
这副对联既展示了毛泽东的豪情壮志,又赞美了我国的壮美河山。
【对联的写作技巧与鉴赏标准】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和鉴赏标准。
首先,对联要字数相等,对仗工整;其次,内容意境深远,寓意丰富;最后,语言简洁明快,韵味悠长。
学会欣赏对联,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更能弘扬传统文化。
对联故事大全
![对联故事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ef60594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11.png)
对联故事大全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它以对仗的方式表达出对事物的赞美或祝福。
对联的形式简洁明了,语言优美,因此备受人们喜爱。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有关对联的故事,希望能够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传统文化。
故事一,《横批》的由来。
相传,明朝时期,有一位书法家在书写对联时,总是感到对联的横批不够美观,于是他决定创造一种新的书法形式。
他将对联的横批书写在两幅对联的中间,使得整幅对联看起来更加完整美观。
这种形式后来被称为“横批”,成为了对联书法中的一种经典形式。
故事二,《春联》的由来。
在古代,有一位文人在春节时写下了一副对联,“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幅对联被人们传颂,后来成为了春节的经典对联形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联不仅仅是一种书法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表达方式。
故事三,《对联的神秘力量》。
相传,有一位书法家在写对联时,不小心将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写反了。
然而奇迹出现了,这样写出来的对联竟然比原来更加有灵气,更加让人喜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联的神秘力量是无法被解释的,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故事四,《对联的传承》。
在中国的乡村,有一位老人将自己写的对联挂在家门口,每年春节都会换上新的对联。
他告诉家人,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要好好传承下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民族的情感和文化的传承。
故事五,《对联的艺术魅力》。
有一位艺术家将对联的形式融入到了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将对联的语言与绘画相结合,使得作品更加富有韵味和内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联不仅仅是一种书法形式,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
以上就是关于对联的一些故事,希望能够让大家对这一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它不仅仅是一种书法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表达方式。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让对联的艺术魅力得以延续。
中国对联大全千古绝对集锦
![中国对联大全千古绝对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78d6468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8.png)
中国对联大全千古绝对集锦对联起源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孟昶在除夕让学士在桃木板上写的这两句,成了中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历史趣对小故事1.纪晓岚和乾隆的妙对纪晓岚在乾隆十九年中进士后当了侍读学士,陪伴乾隆皇帝读书。
时间长了,不免思念起河间老家来。
乾隆皇帝也看出纪晓岚的心事,便说:“纪晓岚,看你面色悒郁不乐,必有心事在怀,让我替你猜详一下如何?”纪晓岚问:“陛下如何猜详?”乾隆说:“我看你是: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纪晓岚立刻跪下说:“皇上说得很对。
如蒙陛下恩准,给假回乡省亲,纪晓岚衷心感戴圣恩。
我便:“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乾隆皇帝见纪晓岚对仗工整,应答如流,不觉圣心大悦,恩准假期,让纪晓岚回乡省亲。
2.李调元妙对唐伯虎清代,蜀中才子李调元到山中寺庙游玩。
长老说有事相求。
原来,寺庙里有幅荷花图,是长老师傅所画。
恰好唐伯虎游玩到此,老和尚就请他在画上题字。
唐伯虎就提笔写下了一句题词:画上荷花和尚画写完后对老和尚说:“我走之后,若有人能对出下联,此人必是当今奇才!”李调元一看,便发现了这上联的妙处:它属于回文对联又兼用谐音,字的读音反读正读完全相同。
最后他在唐伯虎上联旁写出了下联:书临汉帖翰林书这七个字反过来读,字的读音和正读完全相同,与唐伯虎的上联珠联璧合,长老拍手称奇。
从此,这幅画成了这座寺庙的镇寺之宝。
3.诸葛亮还击周瑜相传,周瑜自命不凡,有一次,他以诸葛夫人黄氏面丑为题,向诸葛亮呤道:有目也是瞅,无目也是丑去掉瞅边目,加女便成妞隆中女子生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瞅”的古汉语的写法,左偏旁为“目”,右边为“丑”)诸葛亮听罢微微一笑,即刻对道: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桥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成娇江东美女数二乔,难保铜雀不锁娇周瑜听罢大怒,诸葛亮还是胜了一筹。
关于对联的著名历史故事
![关于对联的著名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19c9269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7.png)
关于对联的著名历史故事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指的是将两句意义相对称、字数相等的诗句排列在左右或上下相对称的位置,以形成对仗的美感。
对联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其历史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关于对联的著名故事,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其中一些。
第一个著名的对联故事是关于“秦律齐盛”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齐国君主高宗偶然听闻左右对句的音律与乐曲的旋律极为相似,于是决定请来相关专家进行实验。
结果他们发现,左右对句的形式能够很好地配合乐曲的合奏,并且增添了音韵的美感。
于是,高宗便下令让国内人民普及对联的学习和应用,推动了对联的繁荣发展。
第二个著名的对联故事是关于明代诗人宋应星的故事。
宋应星是明代著名的博学家、天文学家和农学家,他在《天工开物》一书中记载了丰富的科学知识。
而他对对联也有着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
宋应星认为对联与八卦的卜筮相似,具有一定的神秘力量。
因此,他将对联与天文学知识相结合,提出了许多有关天文现象的对联,如“日月长”的对联,用来表达日月运行的轨迹。
他的这些对联不仅富有科学内涵,而且艺术价值极高。
第三个著名的对联故事是关于清朝文人吴兴浩与李串珍的传说。
吴兴浩和李串珍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们是好友,也是相互竞争的对手。
有一次,吴兴浩和李串珍决定举行一场对联比赛,看谁能写出更有妙思的对联。
比赛的规则是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临摹一位名家的对联,并在对联的右下方补上一句。
最后,吴兴浩胜出,并补上了“百花齐放”的一句。
这一对联不仅形象地描述了百花各自盛开的情景,而且寓意着文人之间的友谊和竞争。
第四个著名的对联故事是关于民间艺人贾平凹的故事。
贾平凹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和文化名人,他以写作深受读者喜爱。
他曾经因为对对联的热爱而闻名于世。
贾平凹小时候来到一座古镇,看到镇上的对联千姿百态,非常着迷。
从此,他开始学习对联,并创作了大量的诗句和对联。
他的作品既富有思想性,又充满了艺术感染力,奠定了他在对联领域的崇高地位。
千古绝对!上联:“洞中泉水流不尽”,下联太经典了
![千古绝对!上联:“洞中泉水流不尽”,下联太经典了](https://img.taocdn.com/s3/m/9ffcb0bb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53.png)
千古绝对!上联:“洞中泉水流不尽”,下联太经典了
在今天,我们继续来说对联的故事,咱们先来看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吧,在历史上,有一位甲秀才,这位甲秀才博学多才,能诗能词,一天甲秀才的父亲得了重病,已经到了无法医治的地步,而这位父亲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在自己离开之前,看到自己的儿子结婚娶妻,而甲秀才也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于是答应了父亲的要求,不过,在甲秀才结婚当天,父亲看到甲秀才的妻子之后就立马去世了!
甲秀才为了父亲忙前忙后,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父亲,这么快就离开了,而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假如说在谁家有喜事或者白事,都是需要在自己门口张贴相应意义的对联的,而尽管说甲秀才博学多才,但是当下内心极度的悲伤,显然是写不出合适的对联,于是就请了自己的好友乙秀才写了一副对联。
乙秀才非常才明白甲秀才的处境,这幅对联他是这样写的,上联:“临亲丧,作新郎,哭乎?笑乎?细思量,哭笑不得辞灵堂”,下联:“入洞房,父丧事,进耶?退耶?再斟酌,进退两难难面对”。
可以说乙秀才给出这幅对联,将甲秀才的处境描述的淋漓尽致,不得不佩服我国对联文化的伟大!
而在今天,笔者也为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上联,大家请看,上联:“洞中泉水流不尽”,嘿嘿,大家看到这个上联的第一印象是啥呢?有没有想歪呢?是的,可以说上联就是一大白话,但是想要给出经典的下联,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你不仅要照顾到平仄问题,还要考虑句式、意境是否到位。
那么这个下联该怎么来对呢?有人给出了一个下联:“河里浪花覆难休”,可以说此人给出的下联,真是太经典了,“洞中”对“河里”,“泉水”对“浪花”“流不尽”对“覆难休”,其无论是从句式上,还是从意境方面来讲,都是相当绝妙的,各位大神还有啥更好的下联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绝妙对联典故精品文档古今绝妙对联典故1、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
众无以相对。
杨大年刚好赶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
众皆喝彩。
2 、刘贡父善属对。
王安石出对试之:三代夏商周。
刘对道:四诗风雅颂。
王安石夸其对句,真乃天造地设。
3、苏东坡与黄庭坚在松树底下走棋。
一阵风吹来,松果掉进棋盘。
苏东坡得句曰: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庭坚对道:柳边垂钓,柳丝常伴约丝悬。
4 、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胸中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廓。
苏东坡见状,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
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盛满清水的花缸里。
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投石击破水底天。
苏小妹闻声大喜,急忙迎进新郎。
5 、某日朱元璋与刘伯温下棋。
朱出对曰: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
刘伯温对道: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合。
朱刘之对各合身份,用词绝妙。
6、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乡村,看到农夫车水。
祝出对曰: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唐对道: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祝唐之对实属巧妙,传诵一时。
7、明朝天启元年,宰相叶向高路过福州,留宿新科状1 / 7精品文档元翁正春家中,翁即兴出对曰: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叶向高见联中全是宝盖头的字,先是一惊,接着和道: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
次日翁送叶上路,经过池塘时,叶说:翁公昨夜讲穷窗寂寞,我看未必。
你看: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
翁正春不意被将了一军,寻视池塘,眉头一皱,当即应道: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
说完,二人相视大笑。
8、徐晞上任,守令率诸生相迎。
诸生以徐出身贫寒,相见时颇为无礼。
守令心中恼怒,乃出对考诸生:擘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
诸生面面相觑,无人能对。
徐答曰: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人。
诸生惊报,再也不敢小觑徐晞也~9 、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
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
富豪见了,叫人把竹砍掉。
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
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富豪气得目瞪口呆。
10、程敏政人称神童,宰相李贤欲招为婿,指着席上果品出对曰:“因荷(何) 而得藕(偶),程对道:有杏(幸)不须梅(媒)。
李贤大喜,乃以女配之。
11、戴大宾五岁时,应童子试。
诸生见其年少,笑问:“欲为何官,”戴答道:“阁老”。
众人戏之曰:未老思阁老。
戴大声答道:无才做秀才。
众皆大笑。
2 / 7精品文档12 、杨慎,安用修,号升庵,生于明代弘治元年。
相传他五、六岁时在桂湖附近一个堰塘里游泳,县令路过,他居然不起来回避。
县令命人把他的衣服挂在一个古树上,并告诉杨慎:“本县令出副对子,如果你能对得出,饶你不敬之罪~”县令刚念完上联:千年古树为衣架。
杨慎即对出:万里长江做澡盆。
县令叹服,赞杨慎为神童。
13、沈义甫八岁时,其师命对云: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沈对道: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师爱其聪明,赞之不绝。
14、俞曲园携女游西湖灵隐寺,见冷泉亭有一联,俞樾可有可无轻声念道: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其女笑答:泉自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
俞惊问:“项字何谓,”其女道:“项羽若不将此山拔起,峰安得飞来,”15、秀才张某恃才高傲,一天,在田间道上遇一挑泥农夫,不肯让路,两人均不得过。
农夫笑道:“我有一联,君若能对,愿下田让道。
”秀才满口应承。
农夫曰:一担重泥遇子路(即为:一旦仲尼遇子路)。
张苦思冥想,无言可对,只得下田让路。
三年后,张某看浚河工决堤引水,傍晚河工散工说笑而返,才恍然大悟,续上前联:两堤夫子笑颜回。
16 、李某延师课子,允诺逢七夕宴请先生。
一连数载,李某均不践约。
又一年七夕,三餐依然粗茶淡饭,先生传学3 / 7精品文档生作对曰:客舍凄清,恰似今宵七夕。
学生不能对,问其父,父代对道: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
到了中秋李又失约。
先生再传学生作对: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
李某见了,又代其子对曰: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后待何迟。
到了重阳,客舍依然清冷,先生只得再传学生作对: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
李某在旁听了大笑道:“先生谬矣~狄仁杰乃唐人也。
”先生答道:“前唐后汉记得烂熟,为何一顿饭却如此健忘,”李某顿时语塞,赧然而退。
17 、郭沫若幼年的私塾读书。
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
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
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
先生曰:昨日钻狗洞偷桃,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对道:他年步蟾宫攀桂,必定有我。
先生惊其才华,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
18、一九五三年,钱三强率科学考察团出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贝时璋、吕淑湘等人。
途中闲暇无事,少不得谈今论古。
这时华罗庚即景生情,得出上联一则:三强韩魏赵,求对下联。
“三强”说的是战国时期韩、魏、赵三大强国,却又隐喻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中难对的困难,而且要在下联中嵌入一位科学家的名字。
因此,华老上联一出,诸人大费踌躇。
隔了一阵,只见华罗庚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下联:九章勾股弦。
“九章”4 / 7精品文档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这本书首次记载了我国数学家所发现的勾股定理。
同时,“九章”又是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
对得如此之妙,使满座为之倾倒~19、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圭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此联以一至十的序数镶入上联,以东西南北中和金木水火土嵌入下联,把诸葛亮一生的主要功绩纳入一副楹联之中,实在高妙。
20、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该联相传为金圣叹在刑场离别子女时所作。
联语表面意思是写莲心之苦、梨核之酸,实际上是以“莲”谐音“怜”和“连”,寓含“可怜”、“连累”之意;以“梨”谐音“离”,寓含“离别”之意,全联意为“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
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子刑场离别时的心情,确为对偶精工、文辞优美的佳联。
21、相传旧时有一书生,衣食无着,一日饿极,伏于泉畔饮水充饥。
一老秀才路过,见面问之曰;欠食饮泉,白水何能度日,书生答道:才门闭卡,上下无处逃生。
联语用析字双关法。
“欠”与“食”组成“饮”字,“白”与“水”组成“泉”字,“才”与“门”组成“闭”字,“上”与“下”组成“卡”字。
22、同音异字间联,如我在讲,滕王阁序,时摘抄明人5 / 7精品文档解缙的联语入题授课: 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 水陆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这副楹联中的“阁”与“鸽”、“洲”与“舟”同音异字相间使用,使楹联产生回环反复的妙趣,文采斐然,意趣佳妙。
23、有一副豆芽店门联,比上一副楹联更加奇特,其联云: 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
对此,有人解读为:上联一、三、五、六字读“chang,经常”,二、四、七字“zhang,生长”,下联则正好相反,上下联的意思就是所生豆芽经常长,越长越大的意思。
曲折有致,而又耐人咀嚼。
与此联相关者,还有一奇联,上下句为同一句话,但就是借中国没字独有的多音来形成不同的意义,很有赏玩的价值。
此联为: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其中读书的的甘苦寓在其中,一声叹息在其中,一声悲慨也在其中。
请同学们再三玩味,参透读书之道,不亦宜乎。
24、三十年前,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无名,人眼不开天眼见; 八十日里,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
相传清朝大余县有个戴衢亨,勤奋好学,才华颇高,可因县官不识才,到30余岁连个秀才也没捞到。
他的朋友出于义愤为他买了个秀才,得以取得乡试资格。
在80天里,他由乡试到京试再到殿试,连中三元,被点为状元,衣锦归乡,感慨之余,写下了这副楹联。
联语中“考无名”与“试第一”各自间隔出现三次,形象地表述了自己仕宦途6 / 7精品文档中的坎坷经历,同时警告了那些玩忽职守、埋没人才的官吏,堪称联坛佳话,联中上品。
25、相传古时有一个秀才,步行至渡口,准备搭渡过河,艄公见他是一书生,有意要考一考他的才学,便对秀才说:“我出一个上联,你若对得上,我免费送你过河,若对不上,那就你走你的路,我摆我的渡了。
”秀才满口中应允。
艄公遂指船尾的船孔说道:“孔子生于舟(周)末。
”秀才沉思片刻,一时难以应对,适逢此时,电闪雷鸣,天穹漆黑,秀才灵机一动,指着天空即道,光舞(武)起自汉中。
艄公闻言,称赞不已,遂免费送其过河。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