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世界经济概论》是全国高等学校经济学专业开设的主干课之一,也是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同时也越来越广泛地被列入其它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选修课程目录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熟悉通行的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和惯例,培养其从世界的大视角认识经济现象和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中国的具体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结合之前在基础教育阶段所学习的历史、政治的知识,阅读经济发展史的相关书籍,观看一些大型的历史纪录片进行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总结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及轨迹,思考世界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本课程采取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法、案例分析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及互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渠道保持与学生的联系,随时了解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考核方法基本要求本课程的考试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包括课程论文、互动式教学及平时作业三项,讲求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三、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导论【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世界经济的概念并明确其内涵;分清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关系;理解世界经济这门学科重点研究的问题、本门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以及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世界经济的内涵;【教学内容】一、世界经济的内涵二、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三、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四、世界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特征五、研究方法六、学习本课程的意义第一篇世界经济成长的基础与历程第1章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与历史沿革【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国际分工及世界市场的相关知识;了解世界市场形成所经历的历史阶段、发展脉络及变化趋势特别是对战后世界经济的新发展及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自考《线性代数》(经管类)教学大纲
自考《线性代数》(经管类)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4184 总学时:33学时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线性代数》是以变量的线性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数学学科。
该课程介绍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二次型等有关的概念,理论及方法。
本课程不仅是许多后续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领域的重要数学工具。
内容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是《线性代数》的基本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对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重要方法有正确的理解,并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线性代数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增强学生处理问题的初步能力。
另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深造以及今后工作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要求由低到高分三个层次,有关定义、定理、性质、特征概念的内容为“知道、了解、理解”;有关计算、解法、公式、法则等方法的内容按“会、掌握、熟练掌握”。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行列式学时:4学时(讲课3学时)本章讲授要点:行列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行列式的计算、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克莱默法则。
重点:行列式的计算、克莱默法则难点:行列式的计算、克莱默法则。
教学内容:§1.1 二阶、三阶行列式§1.2 n阶行列式§1.3 行列式的性质§1.4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1.5克莱默法则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行列式的定义,掌握行列式的性质,并会用行列式的性质证明和计算有关问题。
2.熟练掌握通过三角化计算行列式的方法。
3.理解子式,余子式,代数余子式的定义,熟练掌握按某行(或某列)展开行列式,会应用展开定理计算和处理行列式。
4.了解“克莱默”法则的条件和结论,掌握判别齐次方程组有非零解的条件。
第二章矩阵学时:6学时(讲课4学时)本章讲授要点:矩阵的概念,几种特殊矩阵,矩阵的运算,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求逆矩阵,矩阵的初等变换,矩阵的秩。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经济学基础英文名称:Essentials of Economics课程代码:0901002;09010002授课专业:全校非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开课单位:管理与经济学院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下学期;一年级下学期(卓越班)学分/总学时:1/16 理论学时:16实验学时: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考核方式:考查二、课程简介1、《经济学基础》的学科特点:《经济学基础》是全校性公共必修课,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各行各业的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能够利用经济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科学决策,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因此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鉴于大部分学生已基本了解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因此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微观和宏观两部分。
2、《经济学基础》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学基础》是经济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为财经管理类各专业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
它在整个经济类课程中处于基础的地位,为财经类各专业学生准备经济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他们以后学习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针对非经济管理类的各专业开设的全校性公共必修课,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原理与理论为基础,建立和培养学生对现实经济现象的理解能力,力争达到能够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经济问题分析能力。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采用全校统一考试,在最后一次课上随堂完成。
学生总评成绩为60分即为合格,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占40%)和期末试卷成绩(占60%)组成。
其中,个人平时成绩包括三个部分:考勤、平时个人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
五、参考教材和资料:[1]叶德磊.西方经济学简明原理(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曼昆.经济学基础(第五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梁小民.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袁志刚.西方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许纯祯,吴宇晖,张东辉.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胡春田,巫和懋,霍德明,熊秉元.经济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大学经济学教案
大学经济学教案第一部分:引言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资源配置和决策行为的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它为我们解读和分析市场经济的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
大学经济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的核心课程之一。
在此教案中,我们将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提供一个可行的大学经济学教学参考。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大学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熟悉经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掌握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使学生了解和关注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1)宏观经济学: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2)微观经济学:讲解供求关系、市场均衡、价格选择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3)产业经济学:介绍产业结构、市场竞争、垄断与反垄断等产业经济学相关知识;4)国际经济学:讨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跨国公司等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5)公共经济学:讲解政府角色、税收、福利等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政策分析方法。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系统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将经济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4)实践教学法:组织实地考察、模拟实验和实际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经济学的应用场景。
第五部分: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反馈和评估。
在大学经济学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式:1)考试评价:通过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2)课堂参与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经济学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能力;3)实践评价:通过实践课程和实际操作的评估,评价学生能否将经济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案大学一年级经济学概论教学大纲
教案大学一年级经济学概论教学大纲教案:大学一年级经济学概论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大学一年级经济学概论课程的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建立正确的经济学思维方式;2. 培养学生的经济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其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加强与他人合作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信息分析的能力,提高其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1. 基本概念与范畴(6学时)1.1 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2 经济人的假设1.3 经济活动、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1.4 基本经济问题与资源配置2.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2学时)2.1 供需理论与价格决定2.2 效用理论与消费者行为2.3 生产成本与企业行为2.4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3. 经济学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8学时) 3.1 归纳与演绎3.2 定性与定量分析3.3 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3.4 经济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方法4. 宏观经济学基础(10学时)4.1 GDP与经济增长4.2 通货膨胀与物价水平4.3 失业与就业4.4 货币与银行5. 微观经济学基础(12学时)5.1 弹性与供求关系5.2 市场结构与垄断5.3 社会福利与公共选择5.4 外部性与公共物品6.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政策(8学时)6.1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与特征6.2 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6.3 货币与汇率6.4 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 课堂讲授通过系统化的讲解、示范和演示,向学生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2. 学案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案例分析等方式,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实际经济机构,进行调研和实际操作,增强学生对经济学的实际感知和实践经验。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学时数:72适用的专业范围及层次:全日制专科管理类专业学分:4考核方式:考试一、教学目的和要求经济学是全日制专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开设此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是:一是在了解经济学发展演变过程的基础上理解经济学理论知识与经济实践的辩证关系;二是了解和掌握修读专业课必须的经济学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三是学会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国内外经济领域内存在的重点问题和焦点问题。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
(二)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工具。
(三)要求学生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详尽的了解。
(四)了解和掌握现代经济的一般规律和规范,能运用一些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对有关理论和模型进行一些实证性的描述和分析。
(五)要求学生熟练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一些实际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理论课54学时,实验18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供参考。
表2.5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表三、教学建议原则上教师应该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大纲所确定的基本内容完成教学任务,但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教学时数的分配等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凡注上*号的内容,可作为学生自学内容或任课教师根据情况自行选择讲授。
四、理论教学部分教学目的和要求:第一章经济学概述一、了解经济学的学习内容和目的。
二、了解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三、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经济学二、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三、学习经济学的意义四、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五、经济理论研究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第二节经济学的方法一、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二、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三、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教学目的和要求: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理论一、理解并掌握需求定理、供给定理及供求定理的内容。
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出最优决策的学科。
它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主要领域,通过分析个体和整体的行为,帮助我们理解市场运作、经济增长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重要问题。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提供学生必要的经济学知识和分析工具,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解决与经济相关的问题。
三、课程内容1.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基础a. 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b. 弹性及其应用c. 企业与产业组织d.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e. 收入与福利分配2.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a. 国民经济核算b. 经济增长与经济循环c. 货币与银行d. 政府财政与货币政策e. 国际贸易与汇率3. 第三部分:经济分析方法a. 经济学模型与假设b. 数据收集与处理c. 统计分析与推断d. 经济预测与评估e. 经济实证研究方法四、教学方法在本课程中,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习效果:1. 授课:通过系统而清晰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经济学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
2. 讨论:在特定的话题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讨论,促进思维的活跃与碰撞。
3. 案例分析:通过对真实案例和经济事件的研究,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项目: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开展研究项目,加深对特定经济问题的理解和应用。
5. 阅读与写作:指导学生阅读经济学相关文献,培养独立思考和写作的能力。
五、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参与讨论、小组项目等。
2. 作业与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和研究报告。
3. 期中考试: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知识进行考核。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全课程的知识与能力。
六、参考资料1. 经济学原理,Gregory Mankiw 著2. 经济学通识讲义,N. Gregory Mankiw等著3. 经济学概论,Paul Samuelson 著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学期:a.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基础(8周)b.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7周)2. 第二学期:a. 第三部分:经济分析方法(7周)b. 复习与总结(4周)八、上课要求1. 准时上课,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
《经济学原理》教学案
《经济学原理》自学指导书使用专业:专、本科相关专业课程:经济学原理教材版本:《经济学原理》卢远瞻汪雄剑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经济学原理》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程。
该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学说史、经济史等多门学科,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广泛吸收和正确借鉴西方经济理论和有关学科的优秀成果,密切联系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倡导科学的求实精神和大胆的理论创新,重视对国内外经济学的最新动态的把握。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部分的消费者、生产厂商的行为理论和处于核心的价格理论及贯穿所有的均衡理论,并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上,对宏观经济的调控的方法、理论等进行学习和探讨。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增加对经济社会的了解,树立正确的“三观”。
学习经济学的三个原因:1、有助于你了解你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
2、它将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
3、它将使你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三、课程的目的、内容、学习要求和自学时数第一章导论(自学时数:4学时,第1周完成)自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及研究方法;理解经济学的涵义;掌握经济学得原理及研究的方法。
主要内容:经济学和十大经济学原理;经济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重点与难点:1、经济学的含义。
2、深刻理解经济学的内容。
3、准确把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4、掌握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学和经济学十大原理经济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
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
(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一、人们如何做出决定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经济学教学大纲
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经济现象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理解经济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应用经济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3. 能够分析经济政策对市场的影响;4. 培养经济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经济学的定义和分类;2. 需求与供给;3. 价格与成本;4. 市场结构和竞争;5. 政府干预和市场失灵;6.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知识。
五、课程安排1. 第一周:经济学导论2. 第二周:需求与供给3. 第三周:价格与成本4. 第四周:市场结构和竞争5. 第五周:政府干预和市场失灵6. 第六周:国际贸易与全球化六、教学考核1. 平时表现(20%):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等;2. 期中考试(30%):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3. 期末考试(50%):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料1. 主要教材:《经济学原理》;2. 辅助阅读:相关学术论文、案例分析等。
八、教学指导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或困惑,请及时与老师联系,老师将为您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以上为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请学生们根据大纲内容认真学习,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各位学生学习愉快,取得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
作业
第一章
简答题:
1.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是一门考察市场经济体系中稀缺的生产资源的配置的科学?
2.举例说明一个社会生产资源的配置可以采用哪些不同的方式方法? 第二章
1、指出发生下列几种情况时某种蘑菇的需求曲线的移动方向,左移、右移,还是不变?为什么? (1)卫生组织发布一份报告,称这种蘑菇会致癌; (2)另一种蘑菇的价格上涨了; (3)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
(4)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了。
2.下列事件对产品的供给有何影响? (1)生产的技术有重大革新;
(2)在产品的行业内,企业数目减少了; (3)生产的人工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了; (4)预计产品的价格会下降。
第三章 计算题:
1.某君消费商品x 的数量与其收入的函数的关系是:M =1 0002
Q ,计算当收入M =6 400时的点收入弹性。
2.甲公司生产皮鞋,现价每双60美元,1988年的销售量每月大约l0 000双。
1988年1月其竞争者乙公司把皮鞋价格从每双65美元降到55美元。
甲公司2月份销售量跌到8 000双。
(a)甲公司和乙公司皮鞋的交叉弹性是多少(甲公司价格不变)?
(b)若甲公司皮鞋的价格弧弹性是-2.0,乙公司把皮鞋价格保持在55美元,甲公司想把销售量恢复到每月10 000双的水平,问每双要降价到多少? 第四章
1、已知某君每月收入120元,全部花费于X 和Y 两种商品,他的效用函数为XY U =,X 的价格是2元,Y 的价格是3元。
求:(1)为使获得的效用最大,他购买的X 和Y 各为多少? (2)货币的边际效用和他获得的总效用各为多少?
(3)假如X 的价格提高44%,Y 的价格不变,为使他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收入必须增加多少?
2、.若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4
xy U =,他会把收入的多少用于商品Y 上? 3、画出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点 第五章
(1)在表中填空,用( )表示。
(2)该生产要素是否出现边际报酬递减?如果是,是从第几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始的? 2.在生产的三个阶段中,问:
(a)为什么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Ⅱ阶段? (b)厂商将使用什么样的要素组合?
3.一个企业主在考虑再雇佣一名工人时,在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中他更关心哪一个?为什么? 第六章
1.假定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劳动L ,产出一种产品Q ,固定成本为既定,短期生产函数
L L L Q 1261.023++-=,求解:
(a)劳动的平均产量L AP 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b)劳动的边际产量L MP 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c)平均可变成本极小L AP 极大)时的产量。
(d)假如每人工资W =360元,产品价格P =30元,求利润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第七章
1.假设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D Q =50 000—2 000P 和S Q =40 000+3 000P 。
求:
(1)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2)厂商的需求函数是怎样的?
2.完全竞争行业中某厂商的成本函数为403062
3
++-=Q Q Q STC ,成本用美元计算,假设产品价格为66美元。
(1)求利润极大时的产量及利润总额。
(2)由于竞争市场供求发生变化,由此决定的新的价格为30美元,在新的价格下,厂商是否会发生亏损?如果会,最小的亏损额为多少?
(3)该厂商在什么情况下才会退出该行业(停止生产)?
3.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5108.004.02
3
++-=Q Q Q STC ,试求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
4.设垄断厂商的产品的需求函数为Q P 4.012-=,总成本函数546.02++=Q Q TC ,求:(1)
Q 为多少时总利润最大,价格、总收益及总利润各为多少?
(2)Q 为多少时总收益最大,与此相应的价格、总收益及总利润各为多少?
5..已知某垄断者的成本函数为Q Q TC 105.02+=,产品的需求函数为Q P 5.090-=。
求利润为极大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第八章
1.一厂商生产某产品,其单价为10元,月产量为100单位,每单位产品的平均可变成本为5元,平均不变成本为4元.试求其准租金和经济利润。
两者相等吗?
2. 假设某特定劳动市场的供需曲线分别为:W S W D L L 100,1006000=-=,则:
(a)均衡工资为多少?
(b)假如政府对工人提供的每单位劳动课以10美元的税,则 新的均衡工资变为多少? (c)实际上对单位劳动征收的10美元税收由谁支付? (d)政府征收到的总税收额为多少? 第十章
1.假设国内生产总值为4800,总投资800,净投资300,消费3000,政府购买960,政府预算盈余30,试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2.假设某国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时3800,贸易赤字是100,试计算:
(1)储蓄 ; (2)投资; (3)政府购买
第十一章 1.已知某经济社会消费函数为c=100+0.8yd ,投资支出I=50,政府购买G=200,转移支付tr=62.5,税收t=250,
(1)求均衡收入
(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3)假设社会达到充分就业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1)增加政府购买;2)减少税收;3)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 第十二章
1.假定法定准备金率是0.12,没有超额准备金,对现金的需求是1000亿美元。
(1) 假定总准备金是400亿美元时,货币供给是多少?
(2) 若中央银行把准备金率提高到0.2,货币供给变动是多少?(总准备金仍是400亿美元) (3) 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存款准备金率为0.1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2.已知某经济社会消费函数为c=100+0.8yd ,投资支出I=900-50r,政府购买G=800,税率t=0.25,货币需求为L=0.25Y-62.5r ,实际货币供给m=500,试求: (1) IS 曲线; (2)LM 曲线;
(3)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