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习题集

合集下载

中药药综第一章习题集

中药药综第一章习题集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一、最佳选择题1.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精气学说D.整体观念E.辨证论治【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中指导思想的认识。

中医学是一个具有独特理论的医学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都充分体现着整体认识的方法,因此说“整体观念”是其指导思想。

2.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思路是A.整体观念B.恒动观念C.同病异治D.异病同治E.辨证论治【答案】E【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中诊治特点的认识。

中医学对疾病的理性认识过程就是“辨证”,治疗疾病的过程就是“论治”,所以说“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思路。

3.下列属于疾病名称的是A.湿热B.肝郁C.感冒D.气虚E.瘀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症”、“证”、“病”含义的理解。

湿热、疾血属于病因范畴;肝郁、气虚为病机或证名;只有感冒属于疾病的病名。

4.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的中心是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形体官窍E.经络【答案】A5.下列表述中属于证的是A.水痘B.麻疹C.风寒犯肺D.头痛E.恶寒【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症”、“谇”、“病”含义的理解。

水痘、麻疹属于病名,头痛、恶寒是具体的症状。

6.下列表述中属于症的是A.消渴B.恶寒C.肺痈D.水肿E.咳嗽【答案】B【解析】恶寒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临床表现,属“症”的范畴。

消渴、肺痈、水肿、咳啦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属“病”的范畴,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

7.“证”是指A.疾病的体征与症状B.对疾病的症状与体征的调查C.对疾病的症状与体征的分析D.对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E.对疾病全过程规律的认识【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在于考查对“证”含义的掌握。

中医学认为,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

8.同病异治的实质是A.证同治同B.证异治异C.病同治同D.证异治同E.病异治同【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医学病治异同的认识。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试题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一、选择题 (一) A 型题1. 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A. 互根互用B. 对立制约C. 交感合和 互转化2. 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A. 气B. 气机C. 气化D. 彼此感应E. 神3. 阴阳交感是指:A. 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B. 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运动D. 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E. 阴阳二气的对峙 4.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A. 交互感应B. 对立制约C. 互根互用 互转化5.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A. 制约B. 交感C. 消长D. 互根E. 互用6.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A. 上午B. 下午C. 前半夜D. 后半夜E. 以上均非 7. “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A. 阳损及阴B. 阳盛伤阴C. 阴虚阳亢D. 阳气暴脱E. 阳 虚阴盛8. 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何归类法:A. 取象比类法B. 推演络绎法C. 以表知里法D. 试探 法E. 反证法9. “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五行间的:A. 相生B. 相克C. 相乘D. 相侮E. 制化10.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A. 木疏土B. 木克土C. 木乘土D. 木侮土E. 土侮木 11. 脾病传肾属于:A. 相生B. 相克C. 相乘D. 相侮E. 母病及子 12. 属于“子病犯母” 的是: A. 脾病及肺 B. 脾病及肾 C. 肝病及肾 D. 肝病及心 E. 肺病及肾13. 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D. 消长平衡E. 相 C. 阴阳二气的相互 D. 消长平衡 E. 相A. 培土生金 土制水 14. “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A. 肾阴虚而相火妄动 D.肾阴虚而肝阳 (二) B 型题 A. 寒者热之阴扶阳 1. B. 佐金平木 C. 泻南补北 B. 心阴虚而心阳亢 E. 肾阳虚而心火越 B. 热者寒之 C. 阳病治阴 2.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的是:A. 阴阳的运动B. 阴阳的交感 E. 阴阳的平衡 根 3. 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4. 实现阴阳交感的基础是:A. 母病及子B. 5. 肝火犯肺属于:6. 肝气犯脾属于:(三) D 型题 1. 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 A. 母子关系 B.其所不胜 2. 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 A. 传其所胜 B.所胜所不胜关系 子病犯母 母病及子 母病及子 3. 五行中某一行太过或不及,均可引起: A. 相生 B. 相克 C. 相乘 4. 阴阳学说中最根本的原理是: A. 对立 B. 互根 C. 消长 5.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是: D. 抑木扶土 C. 肾阴虚而心火旺 D. 阴病治阳 C. 阴阳的制约 C. 相乘 C. 子病犯母 C. 子病犯母 D. 相侮 D. 平衡 D. 相侮 E. 培 E. 滋 D. 阴阳的互 E. 相克 D. 传其所胜 D. 传其所不胜 E. 制化 E. 转化 A. 抑强 B. 扶弱 C. 虚则补其母 余,补其不足(四)X 型题 1. 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是: A. 水地说 B. 道家思想 C. 精气学说 D. 阴阳学说 学说2. 属于阳的属性有: D. 实则泻其子 E. E. 传E. 泻其有 E. 五行纯一脏有病 二、填空题 1.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的 ______ 、___1. 阴阳消长大体可概括为四种类型,即 ______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一)第一章【典型试题】一、选择题(一)A型题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A.水 B.天 C.地 D.风 E.气2.气的根本属性是: A.上升 B.下降 C.外出 D.运动 E.静止3.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A.互根互用B.对立制约C.交感合和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4.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 A.生殖之精 B.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5.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A.气 B.气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神6.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E.以上均是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动静 B.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9.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10.阴阳感是指: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E.阴阳二气的对峙1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生和变化的: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物质 E.现象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阴阳的: A.交互感应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1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 A.制约 B.交感 C.消长D.互根 E.互用14.“无阳则阴无以生,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15.根据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A.心B.肺C.肝D.脾E.肾16.根据阴阳属性的可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A.心B.脾C.肝 D.肺 E.肾17.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阳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8.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19.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20.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A.上午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E.以上均非21.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E.以上均非22.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A.前半夜B.后半夜C.上午D.下午E.以上均非23.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 A.阳胜则阴病 B.阳病治阴C.阴损及阳D.重阴必阳E.阴虚则阳亢24.“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 A.阳损及 B.阳盛伤阴 C.阴虚阳亢 D.阳气暴脱 E.阳虚阴盛25.“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 A.阴阳虚 B.阳胜阴虚 C.阴虚阳亢 D.阳虚阴盛 E.阴阳两虚26.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治疗方法属于: 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阴病治阳D.,阳病治阴E.以上均不是27.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何归类法: 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法D.试探法E.反证法28.“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五行间的:A.相生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制化29.“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 A.木疏土 B.木克土 C.木乘土 D.木侮土E.土侮木30.脾病传肾属于: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母病及子31.属于“子病犯母”的是:A.脾病及肺 B.脾病及肾C.肝病及肾D.肝病及心E.肺病及肾32.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 A.培土生金 B.佐金平木 C.泻南补北 D.抑木扶土 E.培土制水33.“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 B.心阴虚而心阳亢C.肾阴虚而心火旺D.肾阴虚而肝阳亢E.肾阳虚而心火越34.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 A.整体观念 B.阴阳学说 C.五行学说 D.精气学说E.比较、演绎、类比35.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何种归类方法: A.比较 B.演绎 C.类比 D.以表知里 E.反证36.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属于: A.比较 B.类比 C.演绎 D.以表知里 E.试探37.考查对象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在方法学上属于: A.比较 B.演绎 C.类比 D.反证 E.试探(二)B型题1.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A.精气学说B.比较、演绎、类比 C.诊断方法 D.治疗方法 E.预防方法 2.属中医学哲学方法的是: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E.滋阴扶阳3.“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的是:A.阴阳的运动 B.阴阳的交感 C.阴阳的制约 D.阴阳的互根 E.阴阳的平衡 5.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6.实现阴阳交感的基础是: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 C.相乘D.相侮E.相克7.肝火犯肺属于:8.肝气犯脾属于:A.益火补土 B.滋水涵木 C.培土生金 D.抑木扶土 E.金水相生9.以泄肝健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的治法称:10.以温肾阳的方法而补脾阳的治法是:11.滋养肺肾法称: A.比较法 B.类比法 C.演绎法 D.以表知里 E.反证法12.患者四肢震颤、抽搐,诊断为风邪为患,此采用的是:13.患者唇、舌青紫,诊断为血瘀,此采用的是: A.反证法 B.试探法 C.司外揣内D.比较E.类比14.中医古代医籍中的“消息法”属于:15.诊断性治疗属于:(三)D型题1.精气的两种存在状态是: A.弥散B.变幻莫测 C.凝聚 D.气化 E.以上均是2.阴阳的互根旨在说明: A.阴阳二气是交互感应的 B.阴阳具有各自的独立性 C.阴阳是对立统一的 D.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E.阴和阳都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3.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 A.母子关系 B.母病及子 C.子病犯母 D.传其所胜 E.传其所不胜3 4.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 A.传其所胜B.母病及子C.子病犯母D.传其所不胜E.所胜所不胜关系5.五行中某一行太过或不及,均可引起: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制化6.阴阳学说中最根本的原理是: A.对立 B.互根 C.消长 D.平衡 E.转化7.下列哪些属于阴阳运动的形式: A.阴阳交感 B.阴阳制约 C.阴阳消长 D.阴阳互用 E.阴阳转化8.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是:A.抑强 B.扶弱 C.虚则补其母D.实则泻其子E.泻其有余,补其不足9.从结果来进行反推的思维方法有:A.类比B.试探C.比较D.司外揣内E.反证10.气一元论(精气学说)作为一种自然观,是下列何学说的基础:A.气血津液学说 B.经络学说 C.阴阳学说 D.五行学说 E.病因学说(四)X型题1.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是:A.水地说B.道家思想 C.精气学说D.阴阳学说E.五行学说2.广义之“精”,泛指人体中的:A.气 B.血 C.津液 D.先天之精 E.水谷之精3.精气神学说中的“气”主要组成是: A.肾精所化之气 B.水谷精气 C.自然界清气 D.肾中所藏精气 E.脏腑之气 4.阴阳消长是: A.绝对的 B.相对的 C.稳定的 D.无条件的 E.有条件的5.属于阳的属性有:A.温煦 B.兴奋 C.明亮 D.潜藏 E.滋润 6.用阴阳互根互用原理来解释的有: A.阳中求阴 B.阴损及阳 C.阳病治阴 D.阳胜则阴病E.气虚导致血虚7.属阴阳制约原理的治法是:A.阴阳双补B.阳病治阴 C.阳中求阴 D.阴中求阳 E.寒者热之8.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A.阳制约阴 B.阴根于阳 C.阴消则阳长 D.阴阳中复有阴阳 E.阴阳双方是通过比较而分阴阳的9.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A.五行的特性B.事物按五行属性进行归类C.五行的生克制化D.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E.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0.“水曰润下”比象地说明了肾的哪些功能: A.肾主水 B.肾开窍于耳 C.肾主骨生髓 D.肾藏精 E.肾在液为唾11.下列属于土行的是:A.爪、筋、皮、肉、口B.唇、口、黄、化、肉 C.皮、鼻、口、胃、长 D.宫、脾、黄、思、 E.长夏、湿、中、歌、哕12.下列属于金行的是:A.爪、筋、皮、肉、B.鼻、皮、毛、收、悲 C.皮、鼻、口、胃、长 D.商、辛、白、哭、悲 E.秋、西、咳、燥、收13.下列属于火行的是: A.爪、筋、皮、肉、苦B.舌、脉、喜、夏、长C.喜、鼻、口、胃、长D.苦、赤、、、南 E.夏、小肠、舌、笑、忧14.下列属于木行的是: A.爪、筋、土生金法17.“补母泻子”的治疗原则适用于: A.子病犯母 B.母病及子C.肺病及肝D.肾病及脾E.单纯一脏有病18.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病情较深重的有: A.肝病及脾 B.脾病及肾 C.心病及肾 D.肝病及肺 E.肺病及肝19.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病情较轻浅的有:A.肾病及肝B.脾病及肺C.肺病及脾D.脾病及肝E.肝病及心20.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疾病的转归,下列为“顺”的有:A.肝病色青见浮脉B.心病面赤见沉脉C.肝病色青见沉脉D.肺病色白见洪脉E.肾病色黑见沉脉21.下列哪些属五行理论在情志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A.思胜恐 B.惊胜思 C.悲胜怒D.怒胜忧E.恐胜喜22.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是:A.注重整体上的研究 B.比较 C.擅长哲学思维 D.强调功能联系 E.从宏观的角度观察事物23.在中医学中运用较多的思维方法有:A.视外揣内B.类比C.比较D.演绎 E.试探与反证24.事物按五行属性归类的方法有: A.以表知里法B.试探法C.取象比类法D.推演络绎法E.比较法二、填空题 1.精气学说滥觞于______,西汉时______所同化。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一)第一章【典型试题】一、选择题(一)A型题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A.水 B.天 C.地 D.风 E.气2.气的根本属性是: A.上升 B.下降 C.外出 D.运动 E.静止3.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4.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 A.生殖之精 B.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5.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A.气 B.气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神6.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E.以上均是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动静 B.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 9.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10.阴阳感是指: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峙1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生和变化的: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物质 E.现象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1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 A.制约 B.交感 C.消长 D.互根 E.互用14.“无阳则阴无以生,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15.根据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16.根据阴阳属性的可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 A.心 B.脾 C.肝 D.肺 E.肾17.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阳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8.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19.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20.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均非21.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均非22.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前半夜 B.后半夜 C.上午 D.下午 E.以上均非23.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 A.阳胜则阴病 B.阳病治阴 C.阴损及阳 D.重阴必阳 E.阴虚则阳亢24.“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 A.阳损及 B.阳盛伤阴 C.阴虚阳亢 D.阳气暴脱 E.阳虚阴盛25.“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 A.阴阳虚 B.阳胜阴虚 C.阴虚阳亢 D.阳虚阴盛 E.阴阳两虚26.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治疗方法属于: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 E.以上均不是27.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何归类法: 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法 D.试探法 E.反证法28.“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五行间的: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制化29.“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 A.木疏土 B.木克土 C.木乘土 D.木侮土 E.土侮木30.脾病传肾属于: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母病及子31.属于“子病犯母”的是: A.脾病及肺 B.脾病及肾 C.肝病及肾 D.肝病及心 E.肺病及肾32.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A.培土生金 B.佐金平木 C.泻南补北 D.抑木扶土 E.培土制水33.“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 B.心阴虚而心阳亢 C.肾阴虚而心火旺 D.肾阴虚而肝阳亢 E.肾阳虚而心火越34.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 A.整体观念 B.阴阳学说 C.五行学说 D.精气学说 E.比较、演绎、类比35.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何种归类方法: A.比较 B.演绎 C.类比 D.以表知里 E.反证36.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属于: A.比较 B.类比 C.演绎 D.以表知里 E.试探37.考查对象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在方法学上属于: A.比较 B.演绎 C.类比 D.反证 E.试探(二)B型题 1.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A.精气学说 B.比较、演绎、类比 C.诊断方法 D.治疗方法 E.预防方法2.属中医学哲学方法的是: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E.滋阴扶阳 3.“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的是: A.阴阳的运动 B.阴阳的交感 C.阴阳的制约 D.阴阳的互根 E.阴阳的平衡 5.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 6.实现阴阳交感的基础是: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相乘 D.相侮 E.相克7.肝火犯肺属于:8.肝气犯脾属于: A.益火补土 B.滋水涵木 C.培土生金 D.抑木扶土 E.金水相生9.以泄肝健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的治法称:10.以温肾阳的方法而补脾阳的治法是:11.滋养肺肾法称: A.比较法 B.类比法 C.演绎法 D.以表知里 E.反证法12.患者四肢震颤、抽搐,诊断为风邪为患,此采用的是:13.患者唇、舌青紫,诊断为血瘀,此采用的是: A.反证法 B.试探法 C.司外揣内 D.比较 E.类比14.中医古代医籍中的“消息法”属于:15.诊断性治疗属于:(三)D型题1.精气的两种存在状态是: A.弥散 B.变幻莫测 C.凝聚 D.气化 E.以上均是2.阴阳的互根旨在说明: A.阴阳二气是交互感应的 B.阴阳具有各自的独立性 C.阴阳是对立统一的 D.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 E.阴和阳都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3.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 A.母子关系 B.母病及子 C.子病犯母 D.传其所胜 E.传其所不胜3 4.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 A.传其所胜 B.母病及子 C.子病犯母 D.传其所不胜 E.所胜所不胜关系 5.五行中某一行太过或不及,均可引起: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制化 6.阴阳学说中最根本的原理是: A.对立 B.互根 C.消长 D.平衡 E.转化7.下列哪些属于阴阳运动的形式: A.阴阳交感 B.阴阳制约 C.阴阳消长 D.阴阳互用 E.阴阳转化8.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是: A.抑强 B.扶弱 C.虚则补其母 D.实则泻其子 E.泻其有余,补其不足9.从结果来进行反推的思维方法有: A.类比 B.试探 C.比较 D.司外揣内 E.反证10.气一元论(精气学说)作为一种自然观,是下列何学说的基础:A.气血津液学说 B.经络学说 C.阴阳学说 D.五行学说 E.病因学说(四)X型题1.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是: A.水地说 B.道家思想 C.精气学说 D.阴阳学说 E.五行学说2.广义之“精”,泛指人体中的: A.气 B.血 C.津液 D.先天之精 E.水谷之精 3.精气神学说中的“气”主要组成是: A.肾精所化之气 B.水谷精气 C.自然界清气 D.肾中所藏精气 E.脏腑之气 4.阴阳消长是: A.绝对的 B.相对的 C.稳定的 D.无条件的 E.有条件的 5.属于阳的属性有: A.温煦 B.兴奋 C.明亮 D.潜藏 E.滋润6.用阴阳互根互用原理来解释的有: A.阳中求阴 B.阴损及阳 C.阳病治阴 D.阳胜则阴病 E.气虚导致血虚7.属阴阳制约原理的治法是: A.阴阳双补 B.阳病治阴 C.阳中求阴 D.阴中求阳 E.寒者热之8.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 A.阳制约阴 B.阴根于阳 C.阴消则阳长 D.阴阳中复有阴阳 E.阴阳双方是通过比较而分阴阳的9.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A.五行的特性B.事物按五行属性进行归类C.五行的生克制化D.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E.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0.“水曰润下”比象地说明了肾的哪些功能: A.肾主水 B.肾开窍于耳 C.肾主骨生髓 D.肾藏精 E.肾在液为唾11.下列属于土行的是: A.爪、筋、皮、肉、口 B.唇、口、黄、化、肉 C.皮、鼻、口、胃、长 D.宫、脾、黄、思、 E.长夏、湿、中、歌、哕12.下列属于金行的是: A.爪、筋、皮、肉、 B.鼻、皮、毛、收、悲 C.皮、鼻、口、胃、长 D.商、辛、白、哭、悲 E.秋、西、咳、燥、收13.下列属于火行的是: A.爪、筋、皮、肉、苦 B.舌、脉、喜、夏、长 C.喜、鼻、口、胃、长 D.苦、赤、、、呼怒握 C.皮、筋、口、南 E.夏、小肠、舌、笑、忧14.下列属于木行的是: A.爪、筋、皮、肉、口 B.目、筋耳骨胱恐C.膀胃、长 D.春、东、风、青、生 E.角、酸、东、胆、目15.下列属于水行的是: A.爪、筋、皮、肉、 B.冬、冬、鼻、口、胃、长 D.恐、呻、栗、耳、冬 E.北、寒、藏、黑、咸16.根据“虚则补其母”确立的治法是: 4 A.培土制水法 B.益火补土法 C.滋水涵木法 D.佐金平木法 E.培土生金法17.“补母泻子”的治疗原则适用于: A.子病犯母 B.母病及子 C.肺病及肝 D.肾病及脾 E.单纯一脏有病18.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病情较深重的有: A.肝病及脾 B.脾病及肾 C.心病及肾 D.肝病及肺 E.肺病及肝19.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病情较轻浅的有:A.肾病及肝 B.脾病及肺 C.肺病及脾 D.脾病及肝 E.肝病及心20.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疾病的转归,下列为“顺”的有: A.肝病色青见浮脉 B.心病面赤见沉脉 C.肝病色青见沉脉 D.肺病色白见洪脉 E.肾病色黑见沉脉21.下列哪些属五行理论在情志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A.思胜恐 B.惊胜思 C.悲胜怒 D.怒胜忧 E.恐胜喜22.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是: A.注重整体上的研究 B.比较 C.擅长哲学思维 D.强调功能联系 E.从宏观的角度观察事物23.在中医学中运用较多的思维方法有: A.视外揣内 B.类比 C.比较 D.演绎 E.试探与反证24.事物按五行属性归类的方法有: A.以表知里法 B.试探法 C.取象比类法 D.推演络绎法 E.比较法二、填空题 1.精气学说滥觞于______,西汉时______所同化。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_1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_1
【答案】③
3、用阴阳概括事物或现象的对立关系,二者之间必须是相互联系的。此话是下列哪项的内涵?( )
① 阴阳的相关性
② 阴阳属性的规定性
③ 阴阳的相对性
④ 阴阳的可分性
[题解】阴阳的相关性是指用阴阳划分两个事物或现象谁为阴谁为阳,这二孝间必须有内在联系,是相互关联的,如上与左之间就没有划分阴阳的必要,二者间没有直接的内在联系。
【答案】②④
二、 是非题
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神农本草经》是现在可考的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
【答案】√
2、《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各9卷81篇,共162篇。( )
【答案】√
3、《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张景岳所著。( )
【答案】①②③④⑤
4、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 )( )( )( )
① 唯物辩证观
② 整体观念
③ 天人一体观
④ 辩证论治
⑤ 辩证论治
【题解】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它虽具有唯物辩证观点,但不是中医理论体系最根本的、独具特色的和区别于西方医学的特点。天人一体观是整体观念两个内涵中之一。辩证论治的“辨”与“辩”字,不容混淆,辨证是辨别、辨认证候,是根据证候的不同特点,进行辨认做出判断;辩证的“辩”,有用语言辩解和合乎辩证法之义。
【答案】②
2、以下哪种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间架结构?( )
① 精气学说
② 阴阳学说
③ 五行学说
④ 脏腑学说
【题解】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构成,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行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医学用五行配属五脏,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系统,这五个系统间又存在着生克制化关系,使五脏成为一体。五脏一体的有机人体,通过五行属性的“比类取象”与自然界的五类相应,沟通了人体与自然界的联系。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正是这样一个五行结构系统,与之相应,疾病的病理变化、诊断、治疗也随之成为五大系统。

中医基础理论 习题集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 习题集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一、填空题1 .宇宙的构成本原是( ) 。

2 .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是( ) 。

3 .气的根本属性是( ) 。

4 .气的运动称为( ) 。

5 .精气概念的产生,源于( ) 说。

6 .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 ) 。

7 .根据阴阳的属性与可分性,一天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 ,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 ) 。

8 .脏腑分阴阳,则五脏属( ) ,六腑属( ) 。

9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提出:“阴在内,( ) ;阳在外,( ) 。

10 .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是( ) 或( ) 。

11 .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 ) 或( ) 。

12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 ) 证,( 内经) 称之为( ) 。

13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适用于( ) 证,( 内经) 称之为( ) 。

14 .事物和现象五行归类的方法,主要有( ) 和( ) 两种。

15 .《索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 ) ,阳胜则( ) ,阳胜则( ) ,阴胜则( ) 。

”16 .五行相生关系又称( ) ,相克关系又称( ) 。

17 .五行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 ) 和( ) 两个方面。

18 .五行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 ) 和( ) 两个方面。

19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是( ) 和( ) 。

20 .根据五行相克关系确定的治则是( ) 和( ) 。

21 .中和思维中的“中和”包涵着( ) 和( ) 两层意思。

X .类比法在中医学中叫做( ) 或( ) 法。

二、选择题( 一)A1 型题23 .精气学说滥觞于( )A .先秦时期B .两汉时期C .謇秋时期D .战国时期E .西周时期24 .气的运动产生宇宙万物各种变化的过程称为( )A .变化D .气化C .转化D .消化E .代谢25 .古代哲学精气概念的产生是源于( )A .水地说B .五材说C .元气说D .五方说E .人体之精说26 .古代哲学认为,人类的化生本原是( )A .人气B. 精气c. 巴元气D .烦气E .水地27 .使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是( )A .精气B .阴阳之气C .五行之气D .风气E .云气28 .植物的生长收藏的变化形式属于( )A .气与形之间的转化B .形与形之间的转化C .气与气之间的转化D .有形之体自身的更新变化E .以上都不是29 .( 素问·六微旨大论) 所说。

(完整版)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习题

(完整版)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习题

第一章中医学导论一、选择题(一)A1型题1.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精气学说D.整体观念E.辨证论治2.中医学的理论核心是()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精气学说D.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E.辨证论治3.中医学的诊疗特点是()A.治病求本B.辨证论治C.辨证求因D.四诊八纲E.以上都不是4.下列哪一论著的作者是秦越人()A.《伤寒论》B.《金匮要略》C.《中藏经》D.《难经》E.《针灸甲乙经》5.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千金要方》D.《中藏经》E.《诸病源候论》6.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A.《难经》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D.《神农本草经》E.《中藏经》7.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医著是()A.《针灸甲乙经》B.《伤寒杂病论》C.《小儿药证直诀》D.《黄帝内经》E.《难经》8.下列哪部著作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A.《伤寒论》B.《金匮要略》C.《诸病源候论》D.《难经》E.《脾胃论》9.确立六经辨证论治纲领的医家是()A.张介宾B.华佗C.钱乙D.陈无择E.张机10.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诸病源候论》D.《神农本草经》E.《中藏经》11.在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三因致病说”的医家是()A.王清任B.华佗C.张介宾D.陈无择E.巢元方12.将诊脉方法加以推广的医家是()A.巢元方B.陈无择C.张机D.王清任E.王叔和13.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A.朱震亨B.张从正C.王清任D.叶桂E.刘完素14.被后人称为“滋阴派”的代表医家是()A.朱震亨B.刘完素C.叶桂D.吴塘E.薛生白15.被后人称为“补土派”的代表医家是()A.李中梓B.李杲C.陈无择D.叶桂E.刘完素16.被后人称为“攻邪派”的代表医家是()A.王清任B.吴有性C.李杲D.张从正E.朱震亨17.重视命门学说的代表医家是()A.朱震亨B.李杲C.张介宾D.张机E.吴瑭18.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医家是()A.吴瑭B.薛生白C.王孟英D.吴有性E.叶桂19.在温病学方面,创立以“三焦为核心”辨证论治方法的医家是()A.朱震亨B.吴瑭C.吴有性D.刘完素E.薛生白20.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炮炙论》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图经》21.最早的药物加工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炮炙论》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图经》22.最早由国家政府颁行药典的时代是()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E.清朝23.首倡药物“归经”理论的医家是()A.张机B.孙思邈C.刘完素D.张元素E.李时诊24.在国内外药学界影响最深远、成就最大的药学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炮炙论》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图经》25.《本草拾遗》的作者是()A.张机B.李时珍C.陈藏器D.李中梓E.赵学敏26.第一部由国家组织编著的大型方书是()A.《千金要方》B.《千金翼方》C.《外台秘要》D.《太平圣惠方》E.《普剂方》27.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处方规范著作是()A.《太平圣惠方》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C.《普剂方》D.《千金要方》E.《医方集解》28.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的作者是()A.张机B.华佗C.皇甫谧D.王叔和E.陶弘景29.以“火热立论”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D.朱震亨E.钱乙30.认为“病由邪生,邪去则正安”,并主张用药以攻邪为主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D.朱震亨E.钱乙31.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观点,治疗用药以补脾胃为主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D.朱震亨E.陈无择32.首倡相火理论,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D.朱震亨E.陈无择33.集汉以前药物学研究之大成的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难经》D.《新修本草》E.《本草纲目》34.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的中心是()A.五脏B.六腑C.奇恒之府D.形体官窍E.经络35.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思路是()A.整体观念B.恒动观念C.同病异治D.异病同治E.辨证论治(二)B1型题:A.汉代B.晋魏时期C.唐代D.宋代E.明清时期1.现存最早的药典是由哪一朝代颁行的()2.药物配伍禁忌的“十八反”、“十九畏”最早提出的时代是()A.《新修本草》B.《本草拾遗》C.《食疗本草》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E.《海药本草》3.开创世界药物著作图文对照方法先例的是()4.唐慎微所著的是()A.《神农本草经》B.《炮炙论》C.《本草纲目拾遗》D.《本草图经》E.《新修本草》5.清代医家赵学敏所撰的著作是()6.由宋代政府组织编撰的是()A.《本草图经》B.《海药本草》C.《食疗本草》D.《千金要方》E.《针灸大成》7.唐代孟诜所著的是()8.李珣所撰的第一部泊来药物专著是()A.《医林改错》B.《医方集解》C.《成方切用》D.《温病条辨》E.《普剂方》9.清代汪昂所著的方书是()10.王清任对瘀血理论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代表作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食疗本草》D.《新修本草》E.《本草纲目》11.第一部食用药物专著是()12.最早运用自然分类法对所载药物进行分类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中藏经》E.《千金要方》13.最早提出“君、臣、佐、使”组方原则的论著是()14.被尊为“方书之祖”的著作是()A.张机B.秦越人C.皇甫谧D.孙思邈E.王惟一15.《千金要方》被称为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其作者是()16.率先铸造铜人模型的是()A.我国江南人体腠理多稀疏B.“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C.“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D.“旦慧、昼夜、夕加、夜甚”E.“日西则阳气已虚,气门乃闭”17.季节气候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18.昼夜晨昏对人体疾病的影响多为()(三)X题型1.确立中医学术体系的论著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五十二病方》D.《伤寒杂病论》E.《神农本草经》2.被尊称为“金元四大家”的是()A.刘完素B.张元素C.钱乙D.李杲E.张从正3.明清时期对温病学形成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家有()A.张介宾B.吴有性C.叶桂D.赵献可E.吴瑭4.力倡命门学说,为温补学派的创立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家是()A.张介宾B.吴有性C.叶桂D.赵献可E.王清任5.下列属于《中医学基础》主要内容的是()A.整体观念B.哲学基础C.诊法辨证D.病因学说E.病机学说6.对中医理论体系建立影响最大的古代哲学思想有()A.整体观念B.阴阳学说C.五行学说D.辨证论治E.精气学说7.“证”从哪几方面揭示了病理变化的本质?A.疾病的原因B.病变的部位C.疾病的性质D.邪正关系E.疾病的传变8.中医学有诸多的特征,但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特点是()A.恒动观念B.辩证观念C.整体观念D.思辨观念E.辨证论治9.下列哪些观点能体现中医学的整体思想?A.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系而构成有机整体;B.中医学是以“有诸内必形诸外”为理论依据进行察病的;C.中医学诊治用药强调结合机体内外因素进行全面考虑;D.中医养生原则之一是强调顺应自然;E.中医学对局部病变的治疗,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中医基础理论练习-总习题集

中医基础理论练习-总习题集

第一章中医学导论大纲要求1.掌握中医学及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内涵。

2.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3.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条件。

4.熟悉辨证论治相关概念的含义。

5.熟悉《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6.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及发展概况。

7.了解中医学基本特点的主要内容。

各类习题一、选择题(一)A1型题1.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精气学说D.整体观念E.辨证论治2.中医学的理论核心是()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精气学说D.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E.辨证论治3.中医学的诊疗特点是()A.治病求本B.辨证论治C.辨证求因D.四诊八纲E.以上都不是4.下列哪一论著的作者是秦越人()A.《伤寒论》B.《金匮要略》C.《中藏经》D.《难经》E.《针灸甲乙经》5.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千金要方》D.《中藏经》E.《诸病源候论》6.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A.《难经》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E.《中藏经》7.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医著是()A.《针灸甲乙经》B.《伤寒杂病论》C.《小儿药证直诀》 D.《黄帝内经》E.《难经》8.下列哪部著作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A.《伤寒论》B.《金匮要略》C.《诸病源候论》D.《难经》E.《脾胃论》9.确立六经辨证论治纲领的医家是()A.张介宾B.华佗C.钱乙D.陈无择E.张机10.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诸病源候论》D.《神农本草经》E.《中藏经》11.在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三因致病说”的医家是() A.王清任B.华佗C.张介宾D.陈无择E.巢元方12.将诊脉方法加以推广的医家是()A.巢元方B.陈无择C.张机D.王清任E.王叔和13.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A.朱震亨B.张从正C.王清任D.叶桂E.刘完素14.被后人称为“滋阴派”的代表医家是()A.朱震亨B.刘完素C.叶桂D.吴塘 E.薛生白15.被后人称为“补土派”的代表医家是()A.李中梓B.李杲C.陈无择D.叶桂 E.刘完素16.被后人称为“攻邪派”的代表医家是()A.王清任B.吴有性C.李杲D.张从正E.朱震亨17.重视命门学说的代表医家是()A.朱震亨B.李杲C.张介宾D.张机 E.吴瑭18.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医家是()A.吴瑭 B.薛生白C.王孟英D.吴有性E.叶桂19.在温病学方面,创立以“三焦为核心”辨证论治方法的医家是() A.朱震亨B.吴瑭C.吴有性D.刘完素E.薛生白20.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炮炙论》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图经》21.最早的药物加工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炮炙论》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图经》22.最早由国家政府颁行药典的时代是()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E.清朝23.首倡药物“归经”理论的医家是()A.张机B.孙思邈C.刘完素D.张元素E.李时诊24.在国内外药学界影响最深远、成就最大的药学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B.《炮炙论》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图经》25.《本草拾遗》的作者是()A.张机B.李时珍C.陈藏器D.李中梓E.赵学敏26.第一部由国家组织编著的大型方书是()A.《千金要方》B.《千金翼方》C.《外台秘要》D.《太平圣惠方》E.《普剂方》27.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处方规范著作是()A.《太平圣惠方》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C.《普剂方》D.《千金要方》E.《医方集解》28.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的作者是()A.张机B.华佗C.皇甫谧D.王叔和E.陶弘景29.以“火热立论”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D.朱震亨E.钱乙30.认为“病由邪生,邪去则正安”,并主张用药以攻邪为主的医家是() 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D.朱震亨E.钱乙31.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观点,治疗用药以补脾胃为主的医家是() 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D.朱震亨E.陈无择32.首倡相火理论,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D.朱震亨E.陈无择33.集汉以前药物学研究之大成的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难经》D.《新修本草》E.《本草纲目》34.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的中心是()A.五脏B.六腑C.奇恒之府D.形体官窍E.经络35.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思路是()A.整体观念B.恒动观念C.同病异治D.异病同治E.辨证论治(二)B1型题:A.汉代B.晋魏时期C.唐代D.宋代E.明清时期1.现存最早的药典是由哪一朝代颁行的()2.药物配伍禁忌的“十八反”、“十九畏”最早提出的时代是() A.《新修本草》B.《本草拾遗》C.《食疗本草》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E.《海药本草》3.开创世界药物著作图文对照方法先例的是()4.唐慎微所著的是()A.《神农本草经》B.《炮炙论》C.《本草纲目拾遗》 D.《本草图经》E.《新修本草》5.清代医家赵学敏所撰的著作是()6.由宋代政府组织编撰的是()A.《本草图经》B.《海药本草》C.《食疗本草》D.《千金要方》E.《针灸大成》7.唐代孟诜所著的是()8.李珣所撰的第一部泊来药物专著是()A.《医林改错》B.《医方集解》C.《成方切用》D.《温病条辨》E.《普剂方》9.清代汪昂所著的方书是()10.王清任对瘀血理论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代表作是() 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食疗本草》 D.《新修本草》E.《本草纲目》11.第一部食用药物专著是()12.最早运用自然分类法对所载药物进行分类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 D.《中藏经》E.《千金要方》13.最早提出“君、臣、佐、使”组方原则的论著是()14.被尊为“方书之祖”的著作是()A.张机B.秦越人C.皇甫谧D.孙思邈E.王惟一15.《千金要方》被称为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其作者是()16.率先铸造铜人模型的是()A.我国江南人体腠理多稀疏B.“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C.“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D.“旦慧、昼夜、夕加、夜甚”E.“日西则阳气已虚,气门乃闭”17.季节气候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表现为()18.昼夜晨昏对人体疾病的影响多为()(三)X题型1.确立中医学术体系的论著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五十二病方》D.《伤寒杂病论》E.《神农本草经》2.被尊称为“金元四大家”的是()A.刘完素B.张元素C.钱乙D.李杲E.张从正3.明清时期对温病学形成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家有() A.张介宾B.吴有性C.叶桂D.赵献可E.吴瑭4.力倡命门学说,为温补学派的创立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家是() A.张介宾B.吴有性C.叶桂D.赵献可E.王清任5.下列属于《中医学基础》主要内容的是()A.整体观念B.哲学基础C.诊法辨证D.病因学说E.病机学说6.对中医理论体系建立影响最大的古代哲学思想有()A.整体观念B.阴阳学说C.五行学说D.辨证论治E.精气学说7.“证”从哪几方面揭示了病理变化的本质()A.疾病的原因B.病变的部位C.疾病的性质D.邪正关系E.疾病的传变8.中医学有诸多的特征,但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特点是()A.恒动观念B.辩证观念C.整体观念D.思辨观念E.辨证论治9.下列哪些观点能体现中医学的整体思想()A.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系而构成有机整体;B.中医学是以“有诸内必形诸外”为理论依据进行察病的;C.中医学诊治用药强调结合机体内外因素进行全面考虑;D.中医养生原则之一是强调顺应自然;E.中医学对局部病变的治疗,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1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1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绪论第一章阴阳五行第二章藏象第三章气血津液第四章经络第五章病因与发病第六章病机第七章防治原则绪论一. 选择题:1. 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A. 先秦、秦、汉B. 两晋、隋、唐C. 宋、金、元D. 明清E. 近代2. “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 AA. 张元素B. 刘完素C. 张从正D. 朱震亨E. 李杲3. 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家是:DA. 张元素B. 刘河间C. 张子和D. 朱震亨E. 李杲4. 提出“三因学说”的医家是:BA. 张从正B. 陈无择C. 张仲景D. 巢元方E. 孙思邈二. 多项选择题:1. 标志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代表性著作有:ABCA. 《黄帝内经》B. 《难经》C. 《伤寒杂病论》D. 《针灸甲乙经》E. 《千金要方》2. 属于“金元四大家”的是:A. 张元素B. 刘完素C. 吴又可D. 朱震亨E. 李杲第一章阴阳五行一、选择题:1. 昼夜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A. 上午B. 上半夜C. 中午D. 下午E. 下半夜2. “阴病治阳”适用于:A. 阴损及阳B. 阳损及阴C. 阴盛则阳病D. 阳虚则阴盛E. 阴盛则寒3.“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A. 阴阳对立制约B. 阴阳交感相错C.阴阳互根互用D. 阴阳相互消长E. 阴阳相互转化4. 按五行生克关系,肝为脾之:A. 母B. 子C. 所胜D. 所不胜E. 所克5. 属于子玻郯母的是:A. 肺玻郯肾B. 肝玻郯肾C. 心玻郯肾D. 脾玻郯肾E. 肝玻郯脾6.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肺的所不胜是:A. 肝B. 肾C. 心D. 脾E. 胃7. 情志与五行配属,思属于:A. 木B. 土C. 金D. 水E. 火8. 下列各项中属于“实则泻其子”的是:A. 肝实泻肾B. 肺实泻脾C. 肝实泻肺D. 肝实泻心E. 心实泻肝第二章藏象一、单项选择题1. 既属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的脏器是:A. 膀胱B. 三焦C. 胆D. 脑E. 女子胞2. 气血生化之源是:A. 心B. 肝C. 脾D. 肾E. 肺3. 称为全身阴阳之根本的脏是:A. 心B. 肝C.脾D. 肾E. 肺4. 在体液代谢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是:A. 心B. 肝C. 脾D. 肾E. 肺5. 当人安静时,血主要归藏于:A. 心B. 肝C. 脾D. 肾E. 肺6. 肾在液为:A. 泪B. 涎C. 汗D. 唾E. 涕7. 心对血液的主要作用是:A. 化生血液B. 推动血行C. 固摄血液D. 贮藏血液E. 调节血量8. “朝百脉”是何脏的功能:A. 心B. 肝C. 脾D. 肾E. 肺9. 下列属于肾的生理功能的是:A. 主气B. 纳气C. 生气D. 调气E. 养气10. 肺的生理特征是:A. 喜和降B. 喜清肃C. 喜燥恶湿D. 喜润恶燥E. 喜条达11. 肾其华在:A. 面B. 唇C. 毛D. 发E. 爪12. 称为“后天之本”的是:A. 心B. 肝C. 脾D. 肾E. 肺13. 脾的所有生理功能中,最基本的是:A. 主运化B. 主升清C. 主统血D. 主四肢E. 主肌肉14. 在肝主疏泄的各种生理作用中最根本的是:A. 调节情志B. 调节脾胃升降C. 调畅气机D. 调节胆汁分泌E. 调节女子月经和男子排精15. 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主要依赖于:A. 肺主气B. 肺主皮毛C. 肺司呼吸D. 肺主治节E. 肺主宣降16. 内脏下垂与下列哪个脏腑功能失常有关:A. 心B. 肝C. 脾D. 肾E. 肺17. 称为“娇脏”的是:A. 心B. 肝C. 脾D. 肾E. 肺18. “主升清”的脏是:A. 心B. 肝C. 脾D. 肾E. 肺19.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学基础是:A. 气能生血B. 人以水谷为本C. 脾主升清D.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E. 脾为后天之本20. 下列最能概括肝的生理特点的是:A. 喜条达恶抑郁B. 主动、主升C. 体阴而用阳D. 为藏血之库E. 为罢极之本21. 命门之火实际上是指:A. 心阳B. 肝阳C. 脾阳D. 肾阳E. 肺阳22. 大怒主要影响机体的:A. 呼吸功能B. 疏泄功能C. 藏精功能D. 气化功能E. 运化功能23. 情志抑郁与下列哪个生理功能失调关系最密切:A. 心神不足B. 髓海空虚C. 肝失疏泄D. 肝火上炎E. 肺气虚损24. 下列哪一种不属于“五液”:A. 尿B. 涎C. 涕D. 泪E. 唾25. 《内经》所说的命门是指:A. 右肾B. 两肾C. 肾间动气D. 目E. 两肾之间26. 下列哪一项是指心:A. 罢极之本B. 气之本C. 封藏之本D. 生之本E. 仓廪之本27. “膻中”是指下列中哪一项:A. 肺B. 心C. 心包D. 腹腔E. 脑28. 称“相傅之官”的是:A. 心B. 肝C. 肺D. 脾E. 肾29. “诸湿肿满”,皆属于:A. 心B. 肝C. 肺D. 脾E. 肾30. “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指的是:A. 命门B. 肾C. 心D. 脑E. 膻中31.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心者,血之本B. 肺者,罢极之本C. 肝者,气之本D. 肾者,封藏之本E. 脾者,生之本32. 在下列五脏所藏中错误的是:A. 心藏神B. 肝藏魂C. 肺藏魄D. 脾藏意E. 肾藏智33. 全身“水液”运行的通道是:A. 肺B. 脾C. 肾D. 三焦E. 膀胱34. “原气之别使”是指:A. 肾B. 十二经脉C. 奇经八脉D. 三焦E. 血脉35. 胃气一般是指:A. 胃的受纳功能B. 胃的腐熟功能C. 脾的运化功能D. 脾胃功能的合称E. 水谷精微之气36. 称为“水谷气血之海”的是:A. 脾B. 大肠C. 小肠D. 三焦E. 胃37. “泌别清浊”是属于:A. 胃的生理功能B. 小肠的生理功能C. 大肠的生理功能D. 膀胱的生理功能E. 肾的生理功能38. “决渎之官”是指A. 肾B. 膀胱C. 肺D. 三焦E. 脾39. “中正之官”是指A. 心B. 肝C. 胆D. 脾胃E. 肾40. 有“化物”功能的是A. 膀胱B. 小肠C. 大肠D. 三焦E. 脾41. “传导之官”是指A. 膀胱B. 小肠C. 大肠D. 三焦E. 脾42. “中精之府”是指A. 心包B. 胃C. 胆D. 三焦E. 脾43. “州都之官”是指A. 胃B. 膀胱C. 小肠D. 大肠E. 肾44. “五脏之本”是指:A. 心B. 肝C. 脾D. 胃E. 肾45. 精血同源是指哪两脏的关系?A. 心与肾B. 脾与肾C. 肝与肾D. 肺与肾E. 肝与脾46. 调节全身气机主要是哪两脏?A. 心与肾B. 脾与肾C. 肝与脾D. 肝与肺E. 肝与心47. 两脏关系表现为阴阳水火既济的是:A. 心与肾B. 肝与肾C. 脾与肾D. 心与肺E. 心与肝48. 与血的生成、运行有关的两脏是:A. 心与肾B. 肺与肾C. 肝与脾D. 肝与肺E. 脾与肾49. 连结肺司呼吸和心主血脉功能的中心环节是:A. 元气B. 营气C. 宗气D. 卫气E. 肾气50. 两脏之阴常相互资生的是:A. 心与肝B. 肺与心C. 脾与肾D. 肝与肾E. 肺与肾51. 舌赤糜烂,小便短赤多属:A. 心火亢盛B. 小肠实热C. 肝胆火旺D. 心火下移小肠E. 膀胱湿热52. 腹胀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水肿者,多属:A. 脾胃虚寒B. 脾肾阳虚C. 肝脾不调D. 脾气虚E. 肾阳虚53. 与大肠相表里的脏是: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54. “肝肾同源”的理论依据是:A. 同居下焦B. 精血互化C. 同寄相火D. 水能生木E. 同源于水谷精气55. 与“气虚”关系最大的两个脏腑是:A. 心与肺B. 肺与脾C. 脾与胃D. 肝与肺E. 肺与肾56. 在脾与胃的关系中最根本的是:A.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B. 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C. 脾主升,胃主降D. 脾为阴土,胃为阳土E. 脾为胃行其津液第三章气血津液一、单项选择题1. 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A. 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B. 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C. 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D.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E. 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2. 肺在气生成过程中的作用为:A. 吸入自然界的清气B. 呼出体内的浊气C. 参与宗气的生成D. 行脏腑之气E. 参与新陈代谢3. 防止血液溢于脉外为气的:A. 推动作用B. 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 固摄作用E. 气化作用4. 生命的基本特征为:A. 气化运动B. 气机升降C. 气血充盈D. 脏腑功能正常E. 经络功能正常5. 化生血液的最基本物质是:A. 水谷精微B. 津液C. 精D. 营气E. 元气6. 脾胃虚弱可以导致血液的病理变化为:A. 血虚B. 血瘀C. 血寒D. 血热E. 血脱7. 肝在血液代谢中的主要作用是:A. 贮藏血液B. 调节血量C. 调畅气机D. 直接生血E. 肝木疏土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津液:A. 胃液B. 肠液C. 涕液D. 泪液E. 血液9. 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为:A. 体液B. 阴液C. 津液D. 津E. 液10. 下列哪一脏腑与津液生成无直接关系:A. 脾B. 胃C. 心D. 小肠E. 大肠11. 下列哪一脏腑与津液的输布无直接关系:A. 脾B. 肺C. 肝D. 肾E. 心12. 气能生血的含义为:A. 生血的动力B. 生血的原料C. 生血的动力和原料D. 气能生津E. 气能生精13. 直接推动血液循行的气为:A. 心气B. 肺气C. 卫气D. 元气E. 营气14. 理气活血以治血瘀的理论依据为:A. 气能生血B. 气能行血C. 气能摄血D. 血能载气E. 血可化气15. 气能生津的机理为:A. 气为生津的物质基础B. 气为生津的动力C. 气为生津的物质基础和动力D. 气能化精E. 气能生血第四章经络一. 选择题:1. 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是A. 十二经别B. 十二经筋C. 十二皮部D. 十二经脉E. 十五别络2. 分布于上肢内侧面的经脉,其前、中、后的顺序是:A. 太阴、少阴、厥阴B. 少阴、厥阴、太阴C. 太阴、厥阴、少阴D. 厥阴、少阴、太阴E. 少阴、太阴、厥阴3. 络脾,属胃的经脉是:A. 足少阳B. 手少阳C. 足阳明D. 手阳明E. 足太阴4. 按照十二经脉气血的流注次序,手少阳经上接:A. 足太阴经B. 足厥阴经C. 手厥阴经D. 足少阴经E. 足太阳经5. 按照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心经下接:A. 肺经B. 肾经C. 膀胱经D. 小肠经E. 脾经6. 十二经脉中,手足阴经交接于:A. 上肢B. 下肢C. 头面D. 胸中E. 腹部7. 心包经在四肢的循行部位是:A. 上肢内侧前缘B. 上肢外侧前缘C. 上肢内侧中线D. 上肢外侧中线E. 上肢内侧后缘8. 足少阴肾经在下肢的循行部位是:A. 内侧前缘B. 外侧前缘C. 内侧中线D. 外侧中线E. 内侧后缘9. 小肠经的经脉是:A. 手太阳B. 足太阳C. 手阳明D. 足阳明E. 手少阳10. 循行于腰背部正中线的是:A. 冲脉B. 任脉C. 督脉D. 肾经E. 膀胱经11. 称之为“十二经脉之海”的经脉是:A. 督脉B. 任脉C. 肝经D. 冲脉E. 阴维脉12. “一源而三歧”的三条经脉是:A. 督脉、任脉、带脉B. 任脉、冲脉、带脉C. 冲脉、督脉、任脉D. 督脉、冲脉、带脉E. 督脉、任脉、阴维脉13. 具有“主下肢运动”和“司眼睑开合”功能的经脉是:A. 督脉、任脉B. 冲脉、任脉C. 阴跷脉、阳跷脉D. 阴维脉、阳维脉E. 肝经、肾经14. 十二经脉的别络的分出是从:A. 四肢肘膝以上B. 四肢肘膝以下C. 体腔脏腑深部D. 体腔脏腑浅部E. 头面部第五章病因与发病一. 选择题:1. 六淫中具有升散上冲特性的是:A. 风暑火B. 风寒燥C. 风暑湿D. 风燥暑E. 风燥湿2. 下列属于湿性趋下的是:A. 妇女带下B. 咳嗽C. 小便清长D. 大便秘结E. 汗出恶风3. 下列不属于水湿痰饮致病特点的是:A. 致病广泛变化多端B. 病势缠绵病程较长C. 易扰乱神明D. 伤津耗气E. 多见滑腻舌苔4. 毒蛇咬伤,伤口表现以麻木为主,无明显红肿热痛,属于:A. 风毒B. 火毒C. 风火毒D. 血循毒E. 混合毒5. 钩虫的形成多由:A. 饮食不洁B. 手足皮肤直接接触了粪土C. 食生的或未经煮熟的猪牛肉D. 脾胃虚弱E. 饮食不节6.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系指:A. 邪气损正B. 正气抗邪C. 邪正俱衰D. 正虚致邪犯E. 正胜邪负7. 下列除何项外,均属于正气的范畴:A. 肾中精气的抗邪能力B. 元气的抗病作用C. 卫气的卫外功能D. 机体“阴阳自和”的能力E. 保健抗衰老的药物8. 同一邪气感受于人群中不同的个体,有的人发病,有的人却不病,此说明发病与否主要取决于:A. 邪气的性质B. 正气的旺衰C. 正胜邪负D. 邪胜正负E. 邪气的轻重9. 某一疠气致病并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在此情形下,下列何项起着主导的作用:A. 正胜邪负B. 正气虚衰C. 正邪两者D. 邪气致病E. 正气旺盛10. 下列除何项外,均属于邪气损正的范畴:A. 造成机体形质的损伤B. 导致机体阴阳失调C. 改变个体体质特征D. 促使疾病不药而愈E. 导致机体体用失谐第六章病机一、单项选择1. 病机理论,源于:A. 《难经》B. 《诸病源候论》C. 《内经》D. 《血证论》E. 《杂病源流犀烛》2. “病机十九条”奠定了下列哪项病机的理论基础:A. 外感病机与痰饮病机B. 脏腑病机与六气病机C. 气血病机与津液病机D. 六经病机与三焦病机E. 卫气营血病机与内伤七情病机3. 所谓实,主要指邪气亢盛,而此时机体的正气,则是:A. 正气未衰,抗邪有力B. 正气已衰,但不严重C. 正气受损,但尚有抗病能力D. 正气不足,无力抗邪E. 正气虚损,兼挟实邪4. “大实有羸状”的病机是:A. 实中夹虚B. 虚中夹实C. 实转为虚D. 虚转为实E. 真实假虚5. “至虚有盛候”的病机是A. 实中夹虚B. 虚中夹实C. 因虚致实D. 由实转虚E. 真虚假实6. 热结胃肠之真实假虚证,下列见症,何为假象:A. 大便秘结B. 尿黄而少C. 潮热D. 精神萎顿E. 谵语7. 脾虚失运,气不化水,水湿停聚而见水肿,则属于:A. 由实转虚B. 真虚假实C. 虚中夹实D. 实中夹虚E. 真实假虚8. 对“六郁”病机有创见性阐释的是:A. 《医贯》B. 《景岳全书》C. 《格致余论》D. 《丹溪心法》E. 《内科撮要》9. 疾病的基本病机,主要是指:A. 经络的功能失调B. 脏腑的功能失调C. 卫气营血的功能失调D. 阴阳、气血的功能失调E. 内生五邪的病理变化10. 邪正盛衰,决定着:A. 病证的寒热B. 病位的表里C. 气血的盛衰D. 病证的虚实E. 脏腑的盛衰11. 中医临床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A. 气血的盛衰变化B. 气机升降的失调与变化C. 阴与阳的盛衰变化D. 正气与邪气的盛衰变化E. 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变化12. “实”的病机最根本的是:A. 邪气亢盛,正气未衰B. 脏腑功能亢进紊乱C. 气血瘀滞D. 水液贮留E. 痰浊壅盛13. 从邪正斗争状况来预测疾病的转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邪盛正衰则病进B. 正盛邪衰则病退C. 邪盛正未衰则病变为实D. 正虚邪衰则病危E. 正气衰竭,邪气独盛则死亡14. 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的病机转变是:A. 由实转虚B. 虚实夹杂C. 真虚假实D. 真实假虚E. 因虚致实15. “至虚有盛候”的病机,主要是:A. 正气不足,邪气亢盛,而见实象B. 脏腑虚极,运化无力,外现实象C. 素体衰弱,外邪侵袭,而见实象D. 脏腑失调,饮食积聚,而见实象E. 内生五邪而外现实象16. “大实有羸状”的病机,主要是:A. 脏腑气血失调,功能减退而见虚象B. 邪气亢盛,正气衰败而见虚象C. 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而见虚象D. 邪热炽盛,煎熬津液而见虚象E. 疾病初期,兼见虚证而见虚象17. 在下列形成“阳偏胜”的病机中,最主要的是:A. 感受阳邪,从阳化热B. 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C. 气郁化火D. 瘀热在里E. 痰食积滞,郁而化热18. 在下列阴阳失调病机中,最易出现虚阳外越的是:A. 阴损及阳B. 阳损及阴C. 阴盛格阳D. 阳盛格阴E. 阴虚阳亢19. 阴偏衰的病机是指:A. 阳气亢盛,阴气相对不足B. 阳热病邪侵袭而伤阴C. 阴气和精血津液不足,机能虚性亢奋D. 精血津液亏乏,阳不敛阴E. 阳热盛极,格阴于外20. 阳偏衰的病机是指:A. 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B. 脏腑机能减退C. 阴寒伤阳,阴盛阳虚D. 阳气虚损,导致精血津液不足E. 阴寒积聚、阳气受抑而不升21. 病人持续高烧,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其病机应是:A. 重阳必阴B. 寒极生热C. 阳胜则热,从阴化寒D. 阳损及阴E. 阳长阴消22. 病人先有阴虚内热病证,以后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其病机应是:A. 阴损及阳B. 阳损及阴C. 阴盛格阳D. 阳盛格阴E. 阴阳亡失23.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病机的理论依据是:A. 气随津液而丢失B. 津气两虚C. 津亏无以载气D. 津液精血不足E. 津亏失养,机能减退24. 《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A. 气不摄血B. 气机逆乱C. 血随气脱D. 血随气逆E. 血随气结25. 形成血虚病机的原因,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 失血过多,血脉空虚B. 脾虚气弱,生化无源C. 劳力过度而耗伤D. 久病不愈,慢性消耗E. 思虑无穷而暗耗26. 气陷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 内脏下垂B. 腰腹胀满重坠C. 里急后重D. 子宫脱垂E. 久利脱肛27. 血热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 身热以夜间为甚B. 舌质红绛C. 心烦或躁扰发狂D. 衄血或吐血,血色鲜红E. 崩漏色淡28. 血瘀病理状态的形成,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 气滞B. 气虚C. 血热D. 津液干涸E. 津液停滞29. 何种气血关系失调,可出现人体某部瘫痪不用,甚至萎缩:A. 气滞血瘀B. 气虚血瘀C. 气不摄血D. 气随血脱E. 气血两虚30. 形成津液不足病理状态的原因,下列哪一项是不确切的:A. 燥热之邪灼伤B. 五志过极化火耗伤C. 忧愁思虑而暗耗D. 多汗、多尿,吐泻太过E. 过用辛燥药物化火耗伤31. 津液的排泄障碍,主要在于哪几脏的气化功能减退:A. 肺脾肝B. 肺脾肾C. 脾肾心D. 心肾肝E. 肝肾脾32. 从一定意义上说,伤津主要是失水,而最易引起伤津的则是:A. 高热煎灼B. 慢性病耗伤C. 吐泻所伤D. 汗出所伤E. 久病体虚,生成不足第七章防治原则一. 选择题:1. 就病变过程中矛盾主次关系言之,其标本划分,下列中何项为错:A. 正气为本,邪气为标B. 症状为本,病因为标C. 先病为本,后病为标D. 原发病为本,继发病标E. 脏腑病为本,肌表经络病为标2. 素体气虚,反复感冒,治之以益气解表,以标本先后缓急治则思想言之,属于:A. 标急则先治其标B. 本急则先治其本C. 标缓则先治其本D. 本缓则先治其标E. 标本兼治3. “阳病治阴”之“治阴”,系指:A. 温散阴寒B. 发表散寒C. 滋阴制阳D. 扶阳消阴E. 阴阳并补4.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主要适用于下列何项病机变化的病证:A. 阴偏盛B. 阴偏衰C. 阳偏衰D. 阴虚致阳亢E. 阳虚致阴盛5. 气虚证治以补气,一般认为当以何脏腑为其重点:A. 肺与大肠B. 心与小肠C. 脾与胃D. 肝与胆E. 肾与膀胱6. 根据脏性喜恶的理论,对于脾虚湿阻之证,适宜的治法是:A. 甘寒生津B. 降逆和胃C. 清热利湿D. 甘温燥湿E. 滋阴养血7. 下列除何项外,均可属于腑病疗脏的范畴:A. 膀胱虚寒治以温肾扶阳B. 三焦虚寒治以温肾扶阳C. 小肠虚寒治以温补脾阳D. 胃病虚寒治以温补脾阳E. 心火上炎治以通利小肠8. 在寒冷的季节里应慎用寒性药物,此用药戒律称为:A. 热因热用B. 寒因寒用C. 寒者热之D. 用寒远寒E. 用热远热。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母病及子 含义: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两 行皆异常。 规律:母行虚弱,引起子行亦不足,终致母子两行皆不足。
5. 五行的母子相及
(1) 五脏配五行 (2)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相生/相克/制约 (3)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1. 说明生理现象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正常的生命活动——阴阳平衡 病态——阴阳失衡
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 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阴阳偏胜、阴阳偏衰
阴阳失调
阴盛
阴阳 偏盛
实寒证(阴胜则寒)
伤阳
兼阳虚(阴胜则阳病)
阳盛:
实热证(阳胜则热)
伤阴
兼阴虚(阳胜则阴病)
阴虚:
阴阳 偏衰
虚热证(阴虚则热)
不能生阳
阳虚(阴损及阳)
火曰炎上:引申为凡具有温热、明亮、向上等性质或作用 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爰稼穑——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 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金曰从革——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 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曰润下——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 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2
相 侮
3
相侮次序为: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
6
五行的相乘相侮
7
子病及母 含义: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母行,导致母子两 行皆异常。 规律:①子亢→母盛→子母皆盛→“子病犯母”; ②子弱→母虚→子母俱虚; ③子亢→损母→子盛母衰→“子盗母气”。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火曰炎上——温热、向上、明亮 土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收敛、肃杀、下降、清洁 水曰润下——寒凉、滋润、下行 2.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1)直接归类(取象比类法) (2)间接推演(归类推演法)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 (1)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 (1)

习题集:《中医基础理论》阴阳是:参考答案:EA:古代的两点论B: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C:一个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D:矛盾E: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阴阳属性的征兆是:参考答案:BA:寒与热B:水与火C:上与下D:左与右E:动与静属于“阴中之阳”的是:参考答案:EA:上午B:中午C:下午D:前半夜E:后半夜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参考答案:AA:上午B:中午C:下午D:前半夜E:后半夜“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参考答案:D A:阴阳相互转化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相互消长D:阴阳对立制约E:阴阳动态平衡“阴在内,阳之守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参考答案:BA:阴阳交感B:阴阳互根C:阴阳对立D:阴阳消长E:阴阳转化“热者寒之”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参考答案:C A:阴阳交感B:阴阳互根C:阴阳对立D:阴阳消长E:阴阳转化“寒极生热”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参考答案:E A:阴阳交感B:阴阳对立C:阴阳互根D:阴阳消长E:阴阳转化“阴中求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参考答案:C A:阴阳交感B:阴阳对立C:阴阳互根D:阴阳消长E:阴阳转化“阴损及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参考答案:C A:阴阳交感B:阴阳对立C:阴阳互根D:阴阳消长E:阴阳转化“阴阳离决,精神乃绝”是指:参考答案:CA:阴阳平衡关系的破坏B:阴阳对立关系的破坏C:阴阳互根关系的破坏D:阴阳消长关系的破坏E:阴阳转化关系的破坏阴阳转化是:参考答案:AA:有条件的B:无条件的C:绝对的D:相对的E:必然的可用阴阳对立制约解释的是参考答案:CA:寒极生热B:阴损及阳C:寒者热之D:重阴必阳E:阴中求阳可用阴阳相互转化解释的是:参考答案:AA:寒极生热B:阴损及阳C:寒者热之D:阴病治阳E:阴中求阳可用阴阳互根互用解释的是:参考答案:EA:寒极生热B:阴病治阳C:寒者热之D:重阴必阳E:阴中求阳五脏分阴阳,则肺的阴阳属性是:参考答案:B A:阳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阳D:阴中之阴E:阴中之至阴导致虚热证的阴阳失调是:参考答案:DA:阳偏胜B:阳偏衰C:阴偏胜D:阴偏衰E:阴胜阳病属于阴证的是:参考答案:AA:虚证B:表证C:热证D:实证E:以上均非“阳病治阴”的病理基础是:参考答案:AA:阴虚B:阳虚C:阴胜D:阳胜E:阴阳两虚适用于阴偏衰的治疗方法是:参考答案:AA:阳病治阴B:阴病治阳C:阴中求阳D:阳病治阳E:阴病治阴“阳中求阴”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参考答案:A A:阴虚B:阳虚C:阴胜D:阳胜E:阴阳两虚补阳时适当配伍补阴药称为:参考答案:A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阴病治阳D:阳病治阴E:以上均非“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指:参考答案:A A:阴病治阳B:阳病治阴C:热者寒之D:寒者热之E:阳中求阴属于阳的味是:参考答案:DA:酸B:苦C:咸D:辛E:以上均非五行中“金”的特性是:参考答案:EA:炎上B:润下C:稼穑D:曲直E:从革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参考答案:EA:木B:火C:土D:金E:水五行中,“水”的“子”行是:参考答案:BA:金B:木C:水D:火E:土火是水的参考答案:CA:母B:子C:所胜D:所不胜E:以上均非肺病及肾的五行传变是:参考答案:AA:母病及子B:相乘C:子病犯母D:相侮E:以上均非属于“母病及子”的脏病传变是:参考答案:AA:心病及脾B:心病及肾C:心病及肺D:心病及肝E:以上均非五行学说认为病情较重的色脉关系是:参考答案:D A: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同B: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生C:客色胜主色D: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克E:以上均非面见青色,脉见弦象的是:参考答案:AB:心病C:脾病D:肺病E:肾病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参考答案:BA:泻南补北B:益火补土C:抑木扶土D:培土制水E:佐金平木思胜参考答案:DA:喜B:怒C:悲D:恐E:惊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参考答案:D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E: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有机整体的“中心”是:参考答案:CA:脑B:心C:五脏D:经络E:肾有机整体的“主宰”是:参考答案:BA:脑B:心C:五脏D:经络E:肾《素问•金匮真言论》中“善病洞泄寒中”的季节是:参考答案:C A:春季B:夏季D:秋季E:冬季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参考答案:E A: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B:自然界是一个整体C:时令晨昏对人体有影响D:五脏与六腑是一个整体E:人体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界相互统一中医学“证”的概念是:参考答案:D A:疾病的症状与体征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C: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E: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有机整体的中心是:参考答案:DA:脑B:肝C:心D:五脏E:经络有机整体的主宰是:参考答案:CA:脑B:肝C:心D:五脏E:经络阳中之阳的时间是:参考答案:AA:上午B:下午C:中午D:前半夜E:后半夜阴中之阴的时间是:参考答案:DA:上午B:下午C:中午D:前半夜说明阴阳互根的是:参考答案:C A: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B:动极镇之以静C:阴在内,阳之守也D:阳胜则阴病E:重阴必阳,重阳必阴说明对立制约的是:参考答案:B A: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B:动极镇之以静C:阴在内,阳之守也D:阳胜则阴病E: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阳中之阴的时间是:参考答案:B A:上午B:下午C:中午D:前半夜E:后半夜阳中之阳的时间是:参考答案:A A:上午B:下午C:中午D:前半夜E:后半夜说明阴阳互根的是:参考答案:B A:寒者热之B:阴中求阳C:热极生寒D:阳病治阳E:寒者热之说明阴阳转化的是:参考答案:C A:寒者热之B:阴中求阳C:热极生寒D:阳病治阳E:寒者热之称“阳中之阳”的脏是参考答案:A A:心B:肺C:脾D:肝E:肾称“阴中之阳”的脏是参考答案:D A:心B:肺C:脾D:肝E:肾称“阴中之阴”的脏是:参考答案:E A:心B:肺C:脾D:肝E:肾称“阳中之阴”的脏是:参考答案:B A:心B:肺C:脾D:肝E:肾阴偏胜所致证候是:参考答案:CA:实热证B:虚热证C:实寒证D:虚寒证E:寒热错杂阴偏衰所致证候是:参考答案:BA:实热证B:虚热证C:实寒证D:虚寒证E:寒热错杂阳偏胜所致证候是:参考答案:AA:实热证B:虚热证C:实寒证D:虚寒证E:寒热错杂阳偏衰所致证候是:参考答案:DA:实热证B:虚热证C:实寒证D:虚寒证E:寒热错杂根据阴阳互根确定的治法是:参考答案:AA:阳中求阴B:阳病治阴C:阴阳双补D:阴病治阳E:阴病治阴适用于阳偏衰的治法是:参考答案:DA:阳中求阴B:阳病治阴C:阴阳双补D:阴病治阳E:阴病治阴根据阴阳对立制约确定的治法是:参考答案:E A:阳中求阴B:阳病治阴C:阴阳双补D:阴病治阳E:热者寒之适用于阳偏胜的治法是:参考答案:EA:阳中求阴B:阳病治阴C:阴阳双补D:阴病治阳E:热者寒之“木”的特性是:参考答案:AA:曲直B:炎上C:稼稿D:润下E:从革“水”的特性是:参考答案:DA:曲直B:炎上C:稼稿D:润下E:从革属于“金”的音是:参考答案:EA:角音B:羽音C:征音D:宫音E:商音属于“水”的音是:参考答案:BA:角音B:羽音C:征音D:宫音E:商音木的“所不胜”之行是:参考答案:C A:木B:水C:金D:火E:土水的“所胜”之行是:参考答案:D A:木B:水C:金D:火E:土金的子行为:参考答案:BA:木B:水C:金D:火E:土火的母行为:参考答案:AA:木B:水C:金D:火E:土木的“所不胜”之“子”是:参考答案:B A:木B:水C:金D:火E:土木的“母”之“所胜”是:参考答案:D A:木B:水C:金D:火E:土肝病传脾的是:参考答案:BA:母病及子B:相乘C:子病犯母D:相侮E:制化肝病传心的是:参考答案:AA:母病及子B:相乘C:子病犯母D:相侮E:制化肺病及肾是:参考答案:AA:母病及子B:相乘C:子病犯母D:相侮E:制化木火刑金是:参考答案:DA:母病及子B:相乘C:子病犯母D:相侮E:制化“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属于:参考答案:B A:母病及子B:相乘C:子病犯母D:相侮E:制化“水气凌心”属于:参考答案:BA:母病及子B:相乘C:子病犯母D:相侮E:制化喜胜:参考答案:DA:怒B:喜C:思D:悲E:恐恐胜:参考答案:BA:怒B:喜C:思D:悲E:恐属于“火”的是:参考答案:BA:怒B:喜C:思D:悲E:恐属于“金”的是:参考答案:DA:怒B:喜D:悲E:恐属于“水”的是:参考答案:E A:目B:舌C:口D:鼻E:耳属于“土”的是:参考答案:C A:目B:舌C:口D:鼻E:耳属于“水”的是:参考答案:E A:酸B:苦C:甘D:辛E:咸属于“木”的是:参考答案:A A:酸B:苦C:甘D:辛E:咸属于“水”的是:参考答案:E A:青B:赤C:黄D:白E:黑属于“金”的是:参考答案:D A:青B:赤C:黄D:白1、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参考答案:CA:传化物B:实而不能满C:藏精气D:泻而不藏E:以上均非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参考答案:EA:化生精气B:贮藏精气C:满而不能实D:藏而不泻E:以上均非藏象的基本涵义是:参考答案:EA: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B:内脏的解剖形象C:脏腑的生理功能D:脏腑的病理表现E: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五脏阴阳的根本是:参考答案:DA:心阴与心阳B:脾阴与脾阳C:肝阴与肝阳D:肾阴与肾阳E:以上均非心为“君主之官”的理论基础是:参考答案:B A:心主血脉B:心主神明C:心在五行属火D:心开窍于舌E:以上均非“五脏六腑之大主”指的是:参考答案:AA:心B:肺C:肝D:脾E:肾“生之本”指的是:参考答案:C A:肝B:肺C:心D:脾E:肾肺主一身之气体现在:参考答案:C A:吸入清气B:宣发卫气C:生成宗气和调节气机D:助心行血E:呼出浊气“清虚之脏”指的是:参考答案:D A:肝B:心C:脾D:肺E:肾“相傅之官”指的是:参考答案:D A:肝B:心C:脾D:肺E:肾“主治节”的脏是:参考答案:D A:肝B:心C:脾D:肺E:肾肺之“门户”是:参考答案:CA:鼻B:口C:喉D:皮毛E:以上均非“君主之官”指:参考答案:AA:心C:脾D:肺E:肾“将军之官”指:参考答案:B A:心B:肝C:脾D:肺E:肾主升清的脏是:参考答案:C A:肝B:心C:脾D:肺E:肾“生之本”指:参考答案:A A:心B:肝C:脾D:肺E:肾“罢极之本”指:参考答案:B A:心B:肝C:脾D:肺E:肾主四肢的脏是:参考答案:C A:肝B:心C:脾D:肺E:肾主疏泄的脏是:参考答案:A A:肝B:心C:脾E:肾“气之根”是指:参考答案:EA:心B:肝C:脾D:肺E:肾“气之主”是指:参考答案:DA:心B:肝C:脾D:肺E:肾能够促进脾胃运化的脏是:参考答案:A A:肝B:心C:脾D:肺E:肾“先天之本”是指:参考答案:EA:心B:肝C:脾D:肺E:肾“后天之本”是指:参考答案:CA:心B:肝C:脾D:肺E:肾“罢极之本”是指:参考答案:AA:肝B:心C:脾D:肺E:肾“封藏之本”是指:参考答案:EA:肝B:心C:脾D:肺E:肾主纳气的是:参考答案:EA:肝B:心C:脾D:肺E:肾与肾主水液有关的是:参考答案:DA:肾精的作用B:肾气的作用C:肾阴的作用D:肾阳的作用E:以上均非“胃之关”指的是:参考答案:EA:贲门B:幽门C:膀胱D:大肠E:肾肾为气之根与肾的哪项功能有关:参考答案:CA:藏精B:主水C:主纳气D:化生元气E:以上均非肝主疏泄中最重要的是:参考答案:AA:调畅气机B:促进脾胃运化C:调畅情志D:促进血液津液的运行E:对月经的影响五脏关系中主要体现在气血方面的两脏是:参考答案:AA:心与肺B:心与肾C:肺与脾D:脾与肾E:肺与肾与气的生成关系密切的是:参考答案:C A:心与肺B:心与肾C:肺与脾D:脾与肝E:肺与肝“生气之源”指:参考答案:CA:心B:肝C:脾D:肺E:肾“主气之枢”指:参考答案:DA:心B:肝C:脾D:肺E:肾“生气之源”指的是:参考答案:CA:肝B:心C:脾D:肺E:肾“生痰之源”指:参考答案:CA:心B:肝C:脾D:肺E:肾“贮痰之器”指:参考答案:DA:心B:肝C:脾D:肺E:肾“主气之枢”指的是:参考答案:DA:肝B:心C:脾D:肺E:肾“生痰之源”指的是:参考答案:CA:肝B:心C:脾D:肺E:肾主行血的是:参考答案:AA:心B:肝C:脾D:肺E:肾主统血的是:参考答案:CA:心B:肝C:脾D:肺E:肾“贮痰之器”指的是:参考答案:DA:肝B:心C:脾D:肺E:肾与气机升降调节关系密切的是:参考答案:E A:心与肺B:心与肾C:肺与脾D:脾与肝E:肺与肝与血液生成及运行关系密切的是:参考答案:C A:心与肺B:心与肾C:心与脾D:脾与肝E:肺与肝朝百脉的是:参考答案:DA:心B:肝C:脾D:肺E:肾主生血的是:参考答案:CA:心B:肝C:脾D:肺E:肾气血两虚的病变多见于哪两脏:参考答案:C A:心与肺B:心与肾C:心与脾D:脾与肝E:肺与肝通调水道的是:参考答案:DA:心B:肝C:脾D:肺E:肾运化水液的是:参考答案:CA:心B:肝C:脾D:肺E:肾血虚的病变多见于哪两脏:参考答案:D A:心与肺B:心与肾C:心与脾D:心与肝E:脾与肝主行血的是:参考答案:AA:心B:肝C:脾D:肺E:肾主藏血的是:参考答案:BA:心B:肝C:脾D:肺E:肾司呼吸的是:参考答案:DA:心B:肝C:脾D:肺E:肾主纳气的是:参考答案:EA:心B:肝C:脾D:肺E:肾“水火既济”指的是:参考答案:EA:心肺关系B:肺肝关系C:肝脾关系D:脾肾关系E:心肾关系精血同源”指的是:参考答案:DA:心肺关系B:肺肝关系C:肝脾关系D:肝肾关系E:心肾关系主疏泄的是:参考答案:BA:心B:肝C:脾D:肺E:肾主闭藏的是:参考答案:EA:心B:肝C:脾D:肺E:肾“乙癸同源”指的是:参考答案:D A:心肺关系B:肺肝关系C:肝脾关系D:肝肾关系E:心肾关系气血生化之源是:参考答案:CA:心B:肝C:脾D:肺E:肾五脏六腑之大主是:参考答案:A A:心B:肝C:脾D:肺E:肾“气之主”指的是:参考答案:D A:肝B:心C:脾D:肺E:肾主血的是:参考答案:AA:心B:肝C:脾D:肺E:肾主气的是:参考答案:DA:心B:肝C:脾D:肺E:肾“气之根”指的是:参考答案:EA:肝B:心C:脾D:肺E:肾与维持正常呼吸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参考答案:E A:心与脾B:脾与肾C:肾与肝D:肝与肺E:肺与肾藏神的是:参考答案:AA:心B:肝C:脾D:肺E:肾调畅情志的是:参考答案:BA:心B:肝C:脾D:肺E:肾有藏泄互用关系的两脏是参考答案:C A:心与肺B:肺与肾C:肾与肝D:肝与脾E:脾与心有先后天关系的两脏是:参考答案:E A:心与肺B:肺与肾C:肾与肝D:肝与脾E:脾与肾与肾相合的是:参考答案:CA:脉B:筋C:骨D:皮E:肉与肺相合的是:参考答案:DA:脉B:筋C:骨D:皮E:肉主治节的是:参考答案:DA:心B:肝C:脾D:肺E:肾主升清的是:参考答案:CA:心B:肝C:脾D:肺E:肾肝在体为:参考答案:BB:筋C:骨D:皮E:肉心在志为参考答案:AA:喜B:怒C:思D:忧E:恐与脾关系密切的是:参考答案:CA:喜B:怒C:思D:忧E:恐肾所化生的液是:参考答案:EA:泪B:汗C:涎D:涕E:唾“在液为汗”的是:参考答案:BA:肝B:心C:脾D:肺E:肾与水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是:参考答案:E A:心B:肝C:脾D:肺E:肾与血液运行关系最密切的是:参考答案:A A:心B:肝D:肺E:肾“在窍为目”的是:参考答案:A A:肝B:心C:脾D:肺E:肾其华在爪的是:参考答案:AA:肝B:心C:脾D:肺E:肾心的“外华”是:参考答案:E A:发B:爪C:毛D:唇E:面心的功能为:参考答案:AA:行血B:统血C:藏血D:纳气E:主气肝的功能为:参考答案:CA:行血B:统血C:藏血D:纳气E:主气“血之余”是指:参考答案:A A:发B:爪C:毛D:唇“筋之余”是指:参考答案:B A:发B:爪C:毛D:唇E:面肾的功能为:参考答案:DA:行血B:统血C:藏血D:纳气E:主气肺的功能为:参考答案:EA:行血B:统血C:藏血D:纳气E:主气称为刚脏的是:参考答案:B A:心B:肝C:脾D:肺E:肾称为娇脏的是:参考答案:D A:心B:肝C:脾D:肺E:肾胃的生理功能是:参考答案:D A:受盛化物B:传化糟粕C:主持诸气D:受纳腐熟E:以上均非“中正之官”指:参考答案:AA:胆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受盛之官”指:参考答案:CA:胆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主津”的是:参考答案:DA:胆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主液”的是:参考答案:CA:胆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主受纳的是:参考答案:BA:胆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主化物的是:参考答案:CA:胆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中精之腑”指的是:参考答案:A A:胆C:小肠D:大肠E:膀胱“水谷之海”指:参考答案:BA:胆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州都之官”指:参考答案:EA:胆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有“精血同源”关系的是:参考答案:D A:脾胃B:肝胆C:心肾D:肝肾E:肝肺气机升降之枢是:参考答案:AA:脾胃B:肝胆C:心肾D:肝肾E:肝肺“中正之官”指的是:参考答案:AA:胆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大肠的功能是:参考答案:DA:排泄胆汁B:主和降C:化物E:受盛有“水火既济”关系的是:参考答案:C A:脾胃B:肝胆C:心肾D:肝肾E:肝肺与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参考答案:E A:脾胃B:肝胆C:心肾D:肝肾E:肝肺“主液”的腑是:参考答案:CA:胆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具有“化物”功能的腑是:参考答案:C A:胆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主津”的腑是:参考答案:DA:胆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水谷之海”是:参考答案:BA:胆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受盛之官”是:参考答案:C A:胆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州都之官”是:参考答案:E A:胆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髓海”指:参考答案:AA:脑B:髓C:骨D:脉E:女子胞“血府”指:参考答案:DA:脑B:髓C:骨D:脉E:女子胞泌别清浊是:参考答案:CA:胆的功能B:胃的功能C:小肠的功能D:大肠的功能E:膀胱的功能肺在体为:参考答案:EA:筋B:肉C:骨D:脉E:皮肝在体为:参考答案:AB:肉C:骨D:脉E:皮三焦的生理功能是:参考答案:AA:通行元气B:传化水谷C:化生精气D:调畅气机E:以上均非肾在体为:参考答案:CA:筋B:肉C:骨D:脉E:皮心在体为:参考答案:DA:筋B:肉C:骨D:脉E:皮“决渎之官”是:参考答案:DA:胆B:胃C:小肠D:三焦E:膀胱气机升降之枢是指哪一对升降关系:参考答案:C A:肺主呼气,肾主纳气B:肝气主升,肺气主降C:脾主升清,胃主降浊D:心火下降,肾水上升E:以上均非心在志为:参考答案:BA:怒B:喜D:忧E:恐肾在志为:参考答案:EA:怒B:喜C:思D:忧E:恐与肺相表里的是:参考答案:D A:胆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肝在志为:参考答案:AA:怒B:喜C:思D:忧E:恐脾在志为:参考答案:CA:怒B:喜C:思D:忧E:恐与胆相表里的是:参考答案:A A:肝B:心C:脾D:肺E:肾脾的华为:参考答案:CA:爪B:面C:唇D:毛肾的华为:参考答案:EA:爪B:面C:唇D:毛E:发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府的是:参考答案:B A:肝B:胆C:脑D:髓E:女子胞心的华为:参考答案:BA:爪B:面C:唇D:唇E:发肝的华为:参考答案:AA:爪B:面C:唇D:唇E:发“髓海”指:参考答案:CA:骨B:胆C:脑D:髓E:女子胞肝在窍为:参考答案:AA:目B:舌C:口D:鼻E:耳肾在窍为:参考答案:EA:目B:舌C:口D:鼻E:耳与脑的功能活动关系密切的是:参考答案:EA:心、肝、脾B:肺、肝、肾C:肺、脾、肾D:肝、脾、肾E:心、肝、肾“血府”指:参考答案:EA:骨B:胆C:脑D:髓E:脉“孤府”是指:参考答案:DA:胆B:胃C:小肠D:三焦E:膀胱女子胞的功能活动与下述哪项关系密切:参考答案:E A:心、肝、脾、冲脉、督脉B:心、肝、肾、冲脉、带脉C:心、肝、肾、冲脉、督脉D:冲脉、带脉、任脉、心、脾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参考答案:CA:心、肝、脾B:肺、肝、肾C:肺、脾、肾D:肝、脾、肾E:心、肺、肾能使血液不逸出于脉外的气的:参考答案:DA:推动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临床出现自汗多尿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参考答案:D 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易于感冒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参考答案:C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是:参考答案:A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与血液行于脉内而不溢出脉外有关的是:参考答案:D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主管生长发育是气的:参考答案:A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主管脏腑功能活动是气的:参考答案:A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E:气化作用精血转化依靠气的:参考答案:E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津液运行依靠气的:参考答案:A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精气血津液之间相互转化依靠气的:参考答案:E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肾所藏之气是指:参考答案:DA:宗气B:水谷之气C:营气D:精气E:元气三焦所通行的气是:参考答案:EA:宗气B:水谷之气C:营气D:精气E:元气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生理功能是气的:参考答案:A 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脉内的气是指:参考答案:C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脉外之气是指:参考答案:D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元气生成的主要物质来源是:参考答案:A A:肾中精气B:水谷精气C:清气D:脏腑之精气E:以上均非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参考答案:A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胸中之气是:参考答案:B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宗气是:参考答案:BA:藏于肾中之气B:积于胸中之气C:吸入肺中之气D:行于脉外之气E:行于脉中之气卫气是:参考答案:DA:藏于肾中之气B:积于胸中之气C:吸入肺中之气D:行于脉外之气E:行于脉中之气脉内之气是:参考答案:C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脾肺共同化生的气是:参考答案:A A:宗气B:水谷之气C:卫气D:精气E:营气肺所宣发的气是:参考答案:CA:宗气B:水谷之气C:卫气D:精气E:营气脉外之气是:参考答案:D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生化血液的气是:参考答案:C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推动心脏搏动的气是:参考答案:B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关系到:参考答案:BA:元气的生成B:宗气的生成C:营气的生成D:卫气的生成E:以上均非贯心脉的气是:参考答案:B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推动生长发育的气是:参考答案:A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与语言、声音、呼吸强弱有关的气是:参考答案:B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治疗血虚时配伍补气药的理论基础是:参考答案:A 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气随血脱”的理论基础是:参考答案:D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气是参考答案:A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夺血者无汗”的理论基础是:参考答案:E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血同源“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参考答案:D 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血同源具有营养全身和化生血液作用的气是:参考答案:C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分布于下肢内侧后缘的是:参考答案:AA:足少阴肾经B:足厥阴肝经C:足阳明胃经D:足太阳膀胱经E:足太阴脾经分布于下肢外侧后缘的是:参考答案:DA:足少阴肾经B:足厥阴肝经C:足阳明胃经D:足太阳膀胱经E:足太阴脾经具有调节汗孔开合作用的气是:参考答案:D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分布于下肢内侧前缘的是:参考答案:EA:足少阴肾经B:足厥阴肝经C:足阳明胃经D:足太阳膀胱经E:足太阴脾经分布于下肢内侧中线的是:参考答案:BA:足少阴肾经B:足厥阴肝经C:足阳明胃经D:足太阳膀胱经E:足太阴脾经具有行气血作用的气是:参考答案:B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足三阳经的走向是:参考答案:CA:从脏走手B:从手走头C:从头走足D:从头走手E:从足走腹手三阳经的走向是:参考答案:BA:从脏走手B:从手走头C:从头走足D:从头走手E:从足走腹循行于上肢内侧后缘的经脉是:参考答案:A A:手少阴心经B:手太阴肺经C:手少阳三焦经D:足厥阴肝经E:足少阴肾经循行于上肢内侧前缘的经脉是:参考答案:B A:手少阴心经B:手太阴肺经C:手少阳三焦经D:足厥阴肝经E:足少阴肾经具有司呼吸作用的气是:参考答案:B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有“悍气”之称的气是:参考答案:D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均非元气运行的道路是:参考答案:EA:心脉B:胸腔C:全身D:脉外E:三焦宗气的分布是:参考答案:DA:行于脉外B:散于胸腹C:熏于育膜D:贯注心肺E:布于肌表营气的分布是:参考答案:CA:贯注心肺B:行于脉外C:行于脉中。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习题集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习题集

第一节 阴阳学说一、选择题 (一) A 1 型题1.阴阳的最初涵义是指( ) A .日月 B.动静 C 天地 D.昼夜 E .寒热2.“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体现了阴阳的什么特性(A •相关性 B.普遍性 3.《内经》认为“阴中有阴,阳中有阳”A .相关性B.普遍性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4.“阴阳互藏”关系体现了阴阳的哪一特性( )A •相关性B.普遍性C.可分性D.转化性5.中医学将人体具有温煦、推动、兴奋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确定为阳,这一认识体现了阴 阳的哪一特性( ) A •相关性B.普遍性C.可分性 6.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段是( ) A •上午B .前半夜 D.后半夜 E .以上都不是 7.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段是( ) A .上午 B .前半夜 D.后半夜 E 以上都不是 8 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段是( ) A 下午 B 后半夜 D 上午 E 以上都不是9 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段是()A 上午B 前半夜 D 后半夜 E 以上都不是10 “寒者热之”的治病方法是阴阳哪一关系的具体应用( A 对立制约 B 互根互用 D 相互转化 E 相互交感 D.转化性 C 下午 C 下午 C.前半夜C.下午 ) C.消长平衡 11 “阳不胜其阴,阴不胜其阳”的病机体现了阴阳的什么关系( A对立制约 B 互根互用 D 相互转化 E 相互交感 12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A 对立制约B 互根互用 D 相互交感 E 相互转化13 下列哪一项不能体现阴阳互根的关系(C 消长平衡 E .规定性E .规定性 ”此语主要说明了阴阳的哪一关系( C 消长平衡 A 阳在外,阴之使也 B 独阴不胜,孤阳不长 D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E 阴损及阳,阳损及阴14 阳损及阴,阴损及阳,是阴阳哪一关系在病理方面的体现( ) A 对立制约 B 互根互用 C 互相转化D 消长平衡E 阴阳自和C .阴在内,阳之守也C.可分性D.转化性 ,体现阴阳下列的哪一特性(C.可分性D.转化性 E .规定性)E .规定性15. “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所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A 对立制约 B .相互转化 D.消长平衡 E .阴阳交感 16.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体现了阴阳的哪一关系( A 相互交感D.相互转化17 .言人身脏腑之阴阳, A 阳中之阳D.阴中之阴 )C •互根互用B.对立制约E.消长平衡 则肾为()B.阳中之阴E 阴中之至阴 )C .C .)消长平衡阴中之阳 18 .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肝为( A 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D.阴中之至阴 E .阴中之阴19 .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肺为( ) A 阳中之阴 B.阳中之阳D.阴中之阳E.阴中之至阴 20 .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心为( ) B.阳中之阳 E .阴中之阳) A.阳中之阴D.阴中之至阴 21•脾的阴阳属性是(C .C .C .阴中之阳 阴中之阴 阴中之阴 A 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 阴中之阳D.阴中之阴E.阴中之至阴 22 .在医学领域中, 下列何项功能属阳( )A 滋润 B.抑制 C.凝聚 D.收敛E .推动 23 .在医学领域中, 下列何项功能属阴( )A 推动 B.温煦 C.滋润D.兴奋 E .升散24 .根据阴阳学说, 下列属阳的是( )A 寒凉 B.凝聚 C .兴奋 D.闭阖E .向下25 .下列属阳的事物是( A 青、白 D.呼吸微弱 26 .下列属阴的事物是( A 黄、赤 D.呼吸有力 27 .脉之属阳者是( A 沉 B.涩28 .脉之属阴者是( A 浮 B.大 ) B .晦暗 E.声音低怯 ) B. 青、白E.声高气粗 ) C. 滑 ) C.洪 C .D.小D.涩黄、赤 C .鲜明 E .细 E .滑29 .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A 补益正气 B.补虚泻实 D.泻阴损阳 E.调理阴阳 30 .《内经》中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旨在强调( A 阴阳与四时的关系 D.保养阴气的重要性 31 .阳偏胜形成的证候是(C . 清除邪气 )B .春夏重在保养阳气 C.秋冬重在保养阴气E .调养四时阴阳的重要性 )A 实证 B.里证 C.实热证32 .阴偏胜形成的证候是()A 实寒证 B.实热证 I 33 .“热者寒之”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A 表证 B.虚热证 C.里证34 .阴邪盛而导致的寒实证,其治疗方法是(A 实者泻之 B.虚者补之 D.热者寒之 E.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 ) A 阳偏盛证 B.阴偏盛证D.阳偏衰证E.阴阳俱衰证 “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 )A 实热证 D.虚热证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A 阴盛则寒之证 D.阴损及阳之证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 35.36. 37. D .实寒证E.表证C .虚寒证) D. ) D.虚热证 实热证 C . C . 寒者热之阴偏衰证 E .表证E.实寒证B.虚寒证 E.阴阳两虚证 的治法最适用于( B.阳虚则寒之证 E.以上都不是 C . C . 实寒证 ) 阴盛伤阳之证 A 阴病治阳 D.阳中求阴 B.阳病治阴 E.补阴扶阳C.阴中求阳 39 .在补阳时适当配以补阴药的方法,称为() A 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 E.阴阳双补40 .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方法属于, ( ) A 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D.阳病治阴E.平补阴阳41 .属于阴的味是()A 酸 B.辛 C.甘 D.淡 E . 42 .属于阳的味是( )A 酸 B.苦 C .咸 D.辛 E . (二) B1型题 A 阳中之阳 B.阴中之阳 C.阳中之阴D.阴中之阴E.阴中之至阴) 38. ) 以上都不是 涩1. 在不同时间段的阴阳属性划分中,前半夜属(2. 以脏腑部位来划分其阴阳属性,则肝是( 实寒证 真寒假热证3.4.5.6. A.实热证D.虚寒证 阴虚所致的证候是( 阳盛所致的证候是( A 阴不足则阳相对亢盛 D.阳不足则阴相对有余“阴盛则阳病”的含义为( “阳盛则阴病”的含义为( A 热极似寒、寒极似热B . E .C.虚热证 B.阳有余以致阴液受损 C .阴消亡则阳无所依E 阴邪有余以致阳气受损) )B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C .阴胜则寒、阳胜则热D.阴虚则热、阳虚则寒 7.可以用阴阳互根解释的是( &可以用阴阳转化解释的是( A 实热证 B.实寒证证 9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适应证是( 10 .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适应证是( A 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D.阴病治阳E.补阴补阳 11.补阴时适当配以补阳药即是(12 . E .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C. 虚热证D.虚寒证 E .寒热错杂) )C.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是( A.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C. “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E 阴阳双补“阴病治阳”即( 阴中求阳能使( B . D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13. 14. (三)X 型题1.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 A 阳制约阴 D.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B .阴根于阳 E .阴阳相互转化 C.阴消则阳长2.属性为阴的有( )A 发散 B.抑制 C. 明亮 D. 晦暗 E . 温煦3.属于阳的属性有( ) A 温煦 B.滋润 C. 抑制 D. 推动 E . 升腾4.从夏至冬的气候变化是()A 阴长阳消B . 热极生寒C. 阳消阴长D.由阴转阳 E .寒极生热) 5.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 A 补其不足 D.损者益之 B . E . ) 实者泻之 损其有余 C .虚则补之6. 根据阴阳互根原理确定的治疗是(A 阳病治阴 B.阳中求阴 D.阴中求阳 E.泻阳益阴 7. 根据阴阳制约原理确定的治法是(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C .阴病治阳 A 热者寒之 B. D.寒者热之 E. &在药物的五味中,属阴的是(A 甘 B.咸 9.据五脏部位分阴阳,属阴的脏是 A 心 B.肺 10 .八纲中以阴阳为总纲,其余六纲 A 里 B.表 二、词语解释1 .阴阳C .阴病治阳 C. 酸 D.苦 E .辛 ()C. 肝D. 脾E .肾勺中 属阴的; 是()C. 寒D. 实 E .虚)2. 3. 4. 5. 6. 7. & 9. 阴阳交感 阴阳互根 阴阳互用阴阳自和 阴阳互藏 阳损及阴 阴损及阳 阳中求阴 10. 阴中求阳 11. 阳病治阴 12. 阴病治阳 三、 填空题 在中医学理论形成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有精气学说和(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 阴阳的特定性质有相关性、 (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 ( 中医学将人体具有( 中医学将人体具有( 阴阳的对立制约是指阴阳双方存在着(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 阴阳消长关系存在着( 现形式。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与答案解析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与答案解析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一)第一章【典型试题】一、选择题(一) A型题1. 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 A. 水 B. 天 C.地 D.风E. 气2. 气的根本属性是: A. 上升 B. 下降 C.外出 D.运动 E. 静止3. 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 A. 互根互用 B. 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 E. 相互转化4. 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 A. 生殖之精 B.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 E. 水谷精微5. 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A. 气 B. 气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 神6. 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 A. 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 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E. 以上均是7. 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 A. 精的作用 B. 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作用 E. 精气生养神的作用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 动静 B. 水火 C.上下 D.晦明 E. 寒热9. 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 A. 事物的对立 B. 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 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10. 阴阳感是指: A. 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 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 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 阴阳二气的对峙11. 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生和变化的: A. 结果 B. 根由 C.形式 D.物质 E. 现象 12.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阴阳的: A. 交互感应 B. 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 相互转化 13.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 A. 制约 B. 交感 C. 消长 D.互根 E. 互用 14. “无阳则阴无以生,阴则阳无以化” 说明阴阳的: A. 交互感应 B. 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 消长平衡 E. 相互转化 15. 根据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 A. 心 B. 肺 C.肝 D.脾 E. 肾 16.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 A. 心 B. 脾 C.肝 D.肺 E. 肾 17.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阳中之阳的脏是: A. 心 B. 肺 C.肝 D.脾 E. 肾 8.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是: A. 心 B. 肺 C.肝 D.脾 E. 肾 19.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 A. 心 B. 肺 C. 肝 D.脾E. 肾 20.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A. 上午 B. 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 以上均非 21.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是: A. 上午 B. 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 以上均非22.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 前半夜 B. 后半夜 C.上午 D.下午 E. 以上均非 23. 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 A. 阳胜则阴病 B. 阳病治阴 C.阴损及阳 D.重阴必阳 E. 阴虚则阳亢 24. “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 A. 阳损及 B. 阳盛伤阴 C.阴虚阳亢 D.阳气暴脱 E. 阳虚阴盛 25. “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 A. 阴阳虚 B. 阳胜阴虚 C.阴虚阳亢 D.阳虚阴盛 E. 阴阳两虚26.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治疗方法属于: A. 阴中求阳 B. 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 E. 以上均不是27. 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何归类法: A. 取象比类法 B. 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法 D.试探法 E. 反证法 28.“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五行间的: A. 相生 B. 相克 C.相乘 D.相侮 E. 制化29.“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A. 木疏土 B. 木克土 C.木乘土 D.木侮土 E.土侮木30.脾病传肾属于: A. 相生 B. 相克 C.相乘 D.相侮 E. 母病及子 31.属于“子病犯母” 的是: A. 脾病及肺 B. 脾病及肾 C.肝病及肾 D.肝病及心 E. 肺病及肾32. 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 A. 培土生金 B. 佐金平木 C.泻南补北 D.抑木扶土 E. 培土制水33. “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A. 肾阴虚而相火妄动 B. 心阴虚而心阳亢 C.肾阴虚而心火旺 D.肾阴虚而肝阳亢 E. 肾阳虚而心火越 34. 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 A. 整体观念 B. 阴阳学说 C. 五行学说 D.精气学说 E. 比较、演绎、类比35. 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何种归类方法: A. 比较 B. 演绎 C.类比 D.以表知里 E. 反证 36. 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属于: A. 比较 B. 类比 C. 演绎 D.以表知里 E. 试探 37. 考查对象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在方法学上属于: A. 比较 B. 演绎 C.类比 D.反证 E. 试探(二)B 型题 1. 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 A. 精气学说 B. 比较、演绎、类比 C.诊断方法 D. 治疗方法 E. 预防方法 2. 属中医学哲学方法的是: A. 寒者热之 B. 热者寒之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E. 滋阴扶阳 3.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 4.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的是: A. 阴阳的运动 B. 阴阳的交感 C.阴阳的制约 D.阴阳的互根 E. 阴阳的平衡 5. 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 6. 实现阴阳交感的基础是: A. 母病及子 B. 子病犯母 C.相乘 D.相侮 E. 相克 7. 肝火犯肺属于:8. 肝气犯脾属于: A. 益火补土 B. 滋水涵木 C.培土生金 D.抑木扶土 E. 金水相生9. 以泄肝健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的治法称:10. 以温肾阳的方法而补脾阳的治法是:11. 滋养肺肾法称: A. 比较法 B. 类比法 C. 演绎法 D.以表知里 E. 反证法 12. 患者四肢震颤、抽搐,诊断为风邪为患,此采用的是:13. 患者唇、舌青紫,诊断为血瘀,此采用的是: A. 反证法 B. 试探法 C.司外揣内 D.比较 E. 类比 14. 中医古代医籍中的“消息法”属于:15. 诊断性治疗属于:(三) D 型题 1. 精气的两种存在状态是: A. 弥散 B. 变幻莫测 C.凝聚 D.气化 E. 以上均是 2. 阴阳的互根旨在说明: A. 阴阳二气是交互感应的 B.阴阳具有各自的独立性 C.阴阳是对立统一的 D. 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 E. 阴和阳都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3. 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 A. 母子关系 B. 母病及子 C.子病犯母 D.传其所胜 E. 传其所不胜 3 4. 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 A. 传其所胜 B. 母病及子 C.子病犯母 D.传其所不胜 E. 所胜所不胜关系 5. 五行中某一行太过或不及,均可引起: A. 相生 B. 相克 C.相乘 D.相侮 E. 制化 6. 阴阳学说中最根本的原理是: A. 对立 B. 互根 C.消长 D. 平衡 E. 转化 7. 下列哪些属于阴阳运动的形式: A. 阴阳交感 B. 阴阳制约 C.阴阳消长 D.阴阳互用 E. 阴阳转化8.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是: A. 抑强 B. 扶弱 C. 虚则补其母 D.实则泻其子 E. 泻其有余,补其不足9. 从结果来进行反推的思维方法有: A. 类比 B. 试探 C.比较 D.司外揣内 E. 反证 10. 气一元论(精气学说)作为一种自然观,是下列何学说的基础: A. 气血津液学说 B. 经络学说 C. 阴阳学说 D.五行学说 E. 病因学说(四) X 型题 1. 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是: A. 水地说 B. 道家思想 C.精气学说 D. 阴阳学说 E. 五行学说 2. 广义之“精”,泛指人体中的: A. 气 B. 血 C.津液 D.先天之精 E. 水谷之精 3. 精气神学说中的“气”主要组成 是:A. 肾精所化之气B. 水谷精气C.自然界清气D.肾中所藏精气 E. 脏腑之气 4. 阴阳消长是: A. 绝对的B. 相对的C.稳定 的D. 无条件的E. 有条件的 5. 属于阳的属性有:A. 温煦B. 兴 奋C.明亮D.潜藏E. 滋润 6. 用阴阳互根互用原理来解释的有: A.阳中求阴B. 阴损及阳C.阳病治阴D.阳胜则阴病E. 气虚导致血 虚 7. 属阴阳制约原理的治法是: A. 阴阳双补B. 阳病治阴C.阳 中求阴D. 阴中求阳E. 寒者热之 8. 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A. 阳 制约阴B. 阴根于阳C.阴消则阳长D.阴阳中复有阴阳E. 阴阳双方是通过比较而分阴阳的 9.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A.五行的特性B.事 物 按 五 行 属 性 进 行 归 类C.五行的生克制化D.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E.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0.“水曰润下”比象地说明了肾的哪些功能:A.肾主水B.肾开窍于耳 C.肾主骨生髓D.肾藏精E.肾在液为唾 11.下列属 于 土行的是: A.爪、筋、皮、肉、口 B. 唇、口、黄、化、肉 C.皮、鼻、口、胃、长 D.宫、脾、黄、思、 E.长夏、湿、中、歌、哕 12. 下列属于金行的是: A. 爪、筋、皮、肉、B. 鼻、皮、毛、收、悲C. 皮、鼻、口、胃、长D.商、辛、白、哭、悲E. 秋、西、咳、燥、收 13. 下列 属于火行的是:A. 爪、筋、皮、肉、苦B. 舌、脉 、喜、夏、长C. 喜、鼻、口、胃、长D. 苦、赤、、、 南E. 夏、小肠、舌、笑、忧 14. 下列属于木行的是: A. 爪、筋、皮、肉、口 B. 握呼怒筋、目 C.皮、筋、口、胃、长 D. 春、东、风、青、生 E. 角、酸、东、胆、目 15. 下列属于水行的是: A. 爪、筋、皮、肉、 B. 恐骨耳胱膀、冬C.冬、鼻、口、胃、长D. 恐、呻、栗、耳、冬E. 北、寒、藏、黑、咸 16. 根据“虚则补其母”确立的 治法是: 4A.培土制水法B. 益火补土法C.滋水涵木法D.佐金平木法E.培土生金法 17“.补母泻子” 的治疗原则适用于:A.子病犯母 B.母病及子 C.肺病及肝 D.肾病及脾 E. 单纯一脏有病 18. 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 病情较深重的有: A. 肝病及脾 B. 脾病及肾 C.心病 D. 肝病 E. 肺病及19. 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A“顺”的有: A. 肝 病 色 青 见 浮 脉B. 心病面赤见沉脉C. 肝病色青见沉脉D.肺病色白见洪脉E. 肾病色黑见沉脉 21. 下列哪些属五行理论在情志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A. 思胜恐B. 惊胜思C.悲胜怒D.优质 .参考 .资料WORD 格式整理版怒胜忧E. 恐胜喜 22.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是: A. 注重整体上的研究 B. 比较 C. 擅 长 哲 学思 维 D. 强调功能联系E. 从宏观的角度观察事物 23. 在中医学中运用较多的思维方法有: A. 视外揣内 B. 类比 C.比 较D. 演绎E. 试探与反证 24. 事物按五行属性归类的方法有: A. 以表知里法 B. 试探法C. 取 象 比 类 法D. 推演络绎法 E. 比较法 二、填空题1. 精气学说滥觞于 ______,西汉时______所同化。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绪论第一章阴阳五行第二章藏象第三章气血津液第四章经络第五章病因与发病第六章病机第七章防治原则绪论一. 选择题:1. 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A. 先秦、秦、汉B. 两晋、隋、唐C. 宋、金、元D. 明清E. 近代2. “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 AA. 张元素B. 刘完素C. 张从正D. 朱震亨E. 李杲3. 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家是:DA. 张元素B. 刘河间C. 张子和D. 朱震亨E. 李杲4. 提出“三因学说”的医家是:BA. 张从正B. 陈无择C. 张仲景D. 巢元方E. 孙思邈二. 多项选择题:1. 标志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代表性著作有:ABCA. 《黄帝内经》B. 《难经》C. 《伤寒杂病论》D. 《针灸甲乙经》E. 《千金要方》2. 属于“金元四大家”的是:A. 张元素B. 刘完素C. 吴又可D. 朱震亨E. 李杲第一章阴阳五行一、选择题:1. 昼夜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A. 上午B. 上半夜C. 中午D. 下午E. 下半夜2. “阴病治阳”适用于:A. 阴损及阳B. 阳损及阴C. 阴盛则阳病D. 阳虚则阴盛E. 阴盛则寒3.“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A. 阴阳对立制约B. 阴阳交感相错C.阴阳互根互用D. 阴阳相互消长E. 阴阳相互转化4. 按五行生克关系,肝为脾之:A. 母B. 子C. 所胜D. 所不胜E. 所克5. 属于子玻郯母的是:A. 肺玻郯肾B. 肝玻郯肾C. 心玻郯肾D. 脾玻郯肾E. 肝玻郯脾6.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肺的所不胜是:A. 肝B. 肾C. 心D. 脾E. 胃7. 情志与五行配属,思属于:A. 木B. 土C. 金D. 水E. 火8. 下列各项中属于“实则泻其子”的是:A. 肝实泻肾B. 肺实泻脾C. 肝实泻肺D. 肝实泻心E. 心实泻肝第二章藏象一、单项选择题1. 既属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的脏器是:A. 膀胱B. 三焦C. 胆D. 脑E. 女子胞2. 气血生化之源是:A. 心B. 肝C. 脾D. 肾E. 肺3. 称为全身阴阳之根本的脏是:A. 心B. 肝C.脾D. 肾E. 肺4. 在体液代谢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是:A. 心B. 肝C. 脾D. 肾E. 肺5. 当人安静时,血主要归藏于:.A. 心B. 肝C. 脾D. 肾E. 肺6. 肾在液为:A. 泪B. 涎C. 汗D. 唾E. 涕7. 心对血液的主要作用是:A. 化生血液B. 推动血行C. 固摄血液D. 贮藏血液E. 调节血量8. “朝百脉”是何脏的功能:A. 心B. 肝C. 脾D. 肾E. 肺9. 下列属于肾的生理功能的是:A. 主气B. 纳气C. 生气D. 调气E. 养气10. 肺的生理特征是:A. 喜和降B. 喜清肃C. 喜燥恶湿D. 喜润恶燥E. 喜条达11. 肾其华在:A. 面B. 唇C. 毛D. 发E. 爪12. 称为“后天之本”的是:A. 心B. 肝C. 脾D. 肾E. 肺13. 脾的所有生理功能中,最基本的是:A. 主运化B. 主升清C. 主统血D. 主四肢E. 主肌肉14. 在肝主疏泄的各种生理作用中最根本的是:A. 调节情志B. 调节脾胃升降C. 调畅气机D. 调节胆汁分泌E. 调节女子月经和男子排精15. 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主要依赖于:A. 肺主气B. 肺主皮毛C. 肺司呼吸D. 肺主治节E. 肺主宣降16. 内脏下垂与下列哪个脏腑功能失常有关:A. 心B. 肝C. 脾D. 肾E. 肺17. 称为“娇脏”的是:A. 心B. 肝C. 脾D. 肾E. 肺18. “主升清”的脏是:A. 心B. 肝C. 脾D. 肾E. 肺19.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学基础是:A. 气能生血B. 人以水谷为本C. 脾主升清D.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E. 脾为后天之本20. 下列最能概括肝的生理特点的是:A. 喜条达恶抑郁B. 主动、主升C. 体阴而用阳D. 为藏血之库E. 为罢极之本21. 命门之火实际上是指:A. 心阳B. 肝阳C. 脾阳D. 肾阳E. 肺阳22. 大怒主要影响机体的:A. 呼吸功能B. 疏泄功能C. 藏精功能D. 气化功能E. 运化功能23. 情志抑郁与下列哪个生理功能失调关系最密切:A. 心神不足B. 髓海空虚C. 肝失疏泄D. 肝火上炎E. 肺气虚损24. 下列哪一种不属于“五液”:A. 尿B. 涎C. 涕D. 泪E. 唾25. 《内经》所说的命门是指:A. 右肾B. 两肾C. 肾间动气D. 目E. 两肾之间26. 下列哪一项是指心:A. 罢极之本B. 气之本C. 封藏之本D. 生之本E. 仓廪之本27. “膻中”是指下列中哪一项:A. 肺B. 心C. 心包D. 腹腔E. 脑28. 称“相傅之官”的是:A. 心B. 肝C. 肺D. 脾E. 肾29. “诸湿肿满”,皆属于:A. 心B. 肝C. 肺D. 脾E. 肾30. “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指的是:A. 命门B. 肾C. 心D. 脑E. 膻中31.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心者,血之本B. 肺者,罢极之本C. 肝者,气之本D. 肾者,封藏之本E. 脾者,生之本32. 在下列五脏所藏中错误的是:A. 心藏神B. 肝藏魂C. 肺藏魄D. 脾藏意E. 肾藏智33. 全身“水液”运行的通道是:A. 肺B. 脾C. 肾D. 三焦E. 膀胱34. “原气之别使”是指:A. 肾B. 十二经脉C. 奇经八脉D. 三焦E. 血脉35. 胃气一般是指:A. 胃的受纳功能B. 胃的腐熟功能C. 脾的运化功能D. 脾胃功能的合称E. 水谷精微之气36. 称为“水谷气血之海”的是:A. 脾B. 大肠C. 小肠D. 三焦E. 胃37. “泌别清浊”是属于:A. 胃的生理功能B. 小肠的生理功能C. 大肠的生理功能D. 膀胱的生理功能E. 肾的生理功能38. “决渎之官”是指A. 肾B. 膀胱C. 肺D. 三焦E. 脾39. “中正之官”是指A. 心B. 肝C. 胆D. 脾胃E. 肾40. 有“化物”功能的是A. 膀胱B. 小肠C. 大肠D. 三焦E. 脾41. “传导之官”是指A. 膀胱B. 小肠C. 大肠D. 三焦E. 脾42. “中精之府”是指A. 心包B. 胃C. 胆D. 三焦E. 脾43. “州都之官”是指A. 胃B. 膀胱C. 小肠D. 大肠E. 肾44. “五脏之本”是指:A. 心B. 肝C. 脾D. 胃E. 肾45. 精血同源是指哪两脏的关系?A. 心与肾B. 脾与肾C. 肝与肾D. 肺与肾E. 肝与脾46. 调节全身气机主要是哪两脏?A. 心与肾B. 脾与肾C. 肝与脾D. 肝与肺E. 肝与心47. 两脏关系表现为阴阳水火既济的是:A. 心与肾B. 肝与肾C. 脾与肾D. 心与肺E. 心与肝48. 与血的生成、运行有关的两脏是:A. 心与肾B. 肺与肾C. 肝与脾D. 肝与肺E. 脾与肾49. 连结肺司呼吸和心主血脉功能的中心环节是:A. 元气B. 营气C. 宗气D. 卫气E. 肾气50. 两脏之阴常相互资生的是:A. 心与肝B. 肺与心C. 脾与肾D. 肝与肾E. 肺与肾51. 舌赤糜烂,小便短赤多属:A. 心火亢盛B. 小肠实热C. 肝胆火旺D. 心火下移小肠E. 膀胱湿热52. 腹胀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水肿者,多属:A. 脾胃虚寒B. 脾肾阳虚C. 肝脾不调D. 脾气虚E. 肾阳虚53. 与大肠相表里的脏是: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54. “肝肾同源”的理论依据是:A. 同居下焦B. 精血互化C. 同寄相火D. 水能生木E. 同源于水谷精气55. 与“气虚”关系最大的两个脏腑是:A. 心与肺B. 肺与脾C. 脾与胃D. 肝与肺E. 肺与肾56. 在脾与胃的关系中最根本的是:A.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B. 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C. 脾主升,胃主降D. 脾为阴土,胃为阳土E. 脾为胃行其津液第三章气血津液一、单项选择题1. 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A. 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B. 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C. 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D.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E. 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2. 肺在气生成过程中的作用为:A. 吸入自然界的清气B. 呼出体内的浊气C. 参与宗气的生成D. 行脏腑之气E. 参与新陈代谢3. 防止血液溢于脉外为气的:A. 推动作用B. 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 固摄作用E. 气化作用4. 生命的基本特征为:A. 气化运动B. 气机升降C. 气血充盈D. 脏腑功能正常E. 经络功能正常5. 化生血液的最基本物质是:A. 水谷精微B. 津液C. 精D. 营气E. 元气6. 脾胃虚弱可以导致血液的病理变化为:A. 血虚B. 血瘀C. 血寒D. 血热E. 血脱7. 肝在血液代谢中的主要作用是:A. 贮藏血液B. 调节血量C. 调畅气机D. 直接生血E. 肝木疏土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津液:A. 胃液B. 肠液C. 涕液D. 泪液E. 血液9. 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为:A. 体液B. 阴液C. 津液D. 津E. 液10. 下列哪一脏腑与津液生成无直接关系:A. 脾B. 胃C. 心D. 小肠E. 大肠11. 下列哪一脏腑与津液的输布无直接关系:A. 脾B. 肺C. 肝D. 肾E. 心12. 气能生血的含义为:A. 生血的动力B. 生血的原料C. 生血的动力和原料D. 气能生津E. 气能生精13. 直接推动血液循行的气为:A. 心气B. 肺气C. 卫气D. 元气E. 营气14. 理气活血以治血瘀的理论依据为:A. 气能生血B. 气能行血C. 气能摄血D. 血能载气E. 血可化气15. 气能生津的机理为:A. 气为生津的物质基础B. 气为生津的动力C. 气为生津的物质基础和动力D. 气能化精E. 气能生血第四章经络一. 选择题:1. 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是A. 十二经别B. 十二经筋C. 十二皮部D. 十二经脉E. 十五别络2. 分布于上肢内侧面的经脉,其前、中、后的顺序是:A. 太阴、少阴、厥阴B. 少阴、厥阴、太阴C. 太阴、厥阴、少阴D. 厥阴、少阴、太阴E. 少阴、太阴、厥阴3. 络脾,属胃的经脉是:A. 足少阳B. 手少阳C. 足阳明D. 手阳明E. 足太阴4. 按照十二经脉气血的流注次序,手少阳经上接:A. 足太阴经B. 足厥阴经C. 手厥阴经D. 足少阴经E. 足太阳经5. 按照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心经下接:A. 肺经B. 肾经C. 膀胱经D. 小肠经E. 脾经6. 十二经脉中,手足阴经交接于:A. 上肢B. 下肢C. 头面D. 胸中E. 腹部7. 心包经在四肢的循行部位是:A. 上肢内侧前缘B. 上肢外侧前缘C. 上肢内侧中线D. 上肢外侧中线E. 上肢内侧后缘8. 足少阴肾经在下肢的循行部位是:A. 内侧前缘B. 外侧前缘C. 内侧中线D. 外侧中线E. 内侧后缘9. 小肠经的经脉是:A. 手太阳B. 足太阳C. 手阳明D. 足阳明E. 手少阳10. 循行于腰背部正中线的是:A. 冲脉B. 任脉C. 督脉D. 肾经E. 膀胱经11. 称之为“十二经脉之海”的经脉是:A. 督脉B. 任脉C. 肝经D. 冲脉E. 阴维脉12. “一源而三歧”的三条经脉是:A. 督脉、任脉、带脉B. 任脉、冲脉、带脉C. 冲脉、督脉、任脉D. 督脉、冲脉、带脉E. 督脉、任脉、阴维脉13. 具有“主下肢运动”和“司眼睑开合”功能的经脉是:A. 督脉、任脉B. 冲脉、任脉C. 阴跷脉、阳跷脉D. 阴维脉、阳维脉E. 肝经、肾经14. 十二经脉的别络的分出是从:A. 四肢肘膝以上B. 四肢肘膝以下C. 体腔脏腑深部D. 体腔脏腑浅部E. 头面部第五章病因与发病一. 选择题:1. 六淫中具有升散上冲特性的是:A. 风暑火B. 风寒燥C. 风暑湿D. 风燥暑E. 风燥湿2. 下列属于湿性趋下的是:A. 妇女带下B. 咳嗽C. 小便清长D. 大便秘结E. 汗出恶风3. 下列不属于水湿痰饮致病特点的是:A. 致病广泛变化多端B. 病势缠绵病程较长C. 易扰乱神明D. 伤津耗气E. 多见滑腻舌苔4. 毒蛇咬伤,伤口表现以麻木为主,无明显红肿热痛,属于:A. 风毒B. 火毒C. 风火毒D. 血循毒E. 混合毒5. 钩虫的形成多由:A. 饮食不洁B. 手足皮肤直接接触了粪土C. 食生的或未经煮熟的猪牛肉D. 脾胃虚弱E. 饮食不节6.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系指:A. 邪气损正B. 正气抗邪C. 邪正俱衰D. 正虚致邪犯E. 正胜邪负7. 下列除何项外,均属于正气的范畴:A. 肾中精气的抗邪能力B. 元气的抗病作用C. 卫气的卫外功能D. 机体“阴阳自和”的能力E. 保健抗衰老的药物8. 同一邪气感受于人群中不同的个体,有的人发病,有的人却不病,此说明发病与否主要取决于:A. 邪气的性质B. 正气的旺衰C. 正胜邪负D. 邪胜正负E. 邪气的轻重9. 某一疠气致病并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在此情形下,下列何项起着主导的作用:A. 正胜邪负B. 正气虚衰C. 正邪两者D. 邪气致病E. 正气旺盛10. 下列除何项外,均属于邪气损正的范畴:A. 造成机体形质的损伤B. 导致机体阴阳失调C. 改变个体体质特征D. 促使疾病不药而愈E. 导致机体体用失谐第六章病机一、单项选择1. 病机理论,源于:A. 《难经》B. 《诸病源候论》C. 《内经》D. 《血证论》E. 《杂病源流犀烛》2. “病机十九条”奠定了下列哪项病机的理论基础:A. 外感病机与痰饮病机B. 脏腑病机与六气病机C. 气血病机与津液病机D. 六经病机与三焦病机E. 卫气营血病机与内伤七情病机3. 所谓实,主要指邪气亢盛,而此时机体的正气,则是:A. 正气未衰,抗邪有力B. 正气已衰,但不严重C. 正气受损,但尚有抗病能力D. 正气不足,无力抗邪E. 正气虚损,兼挟实邪4. “大实有羸状”的病机是:A. 实中夹虚B. 虚中夹实C. 实转为虚D. 虚转为实E. 真实假虚5. “至虚有盛候”的病机是A. 实中夹虚B. 虚中夹实C. 因虚致实D. 由实转虚E. 真虚假实6. 热结胃肠之真实假虚证,下列见症,何为假象:A. 大便秘结B. 尿黄而少C. 潮热D. 精神萎顿E. 谵语7. 脾虚失运,气不化水,水湿停聚而见水肿,则属于:A. 由实转虚B. 真虚假实C. 虚中夹实D. 实中夹虚E. 真实假虚8. 对“六郁”病机有创见性阐释的是:A. 《医贯》B. 《景岳全书》C. 《格致余论》D. 《丹溪心法》E. 《内科撮要》9. 疾病的基本病机,主要是指:A. 经络的功能失调B. 脏腑的功能失调C. 卫气营血的功能失调D. 阴阳、气血的功能失调E. 内生五邪的病理变化10. 邪正盛衰,决定着:A. 病证的寒热B. 病位的表里C. 气血的盛衰D. 病证的虚实E. 脏腑的盛衰11. 中医临床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A. 气血的盛衰变化B. 气机升降的失调与变化C. 阴与阳的盛衰变化D. 正气与邪气的盛衰变化E. 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变化12. “实”的病机最根本的是:A. 邪气亢盛,正气未衰B. 脏腑功能亢进紊乱C. 气血瘀滞D. 水液贮留E. 痰浊壅盛13. 从邪正斗争状况来预测疾病的转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邪盛正衰则病进B. 正盛邪衰则病退C. 邪盛正未衰则病变为实D. 正虚邪衰则病危E. 正气衰竭,邪气独盛则死亡14. 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的病机转变是:A. 由实转虚B. 虚实夹杂C. 真虚假实D. 真实假虚E. 因虚致实15. “至虚有盛候”的病机,主要是:A. 正气不足,邪气亢盛,而见实象B. 脏腑虚极,运化无力,外现实象C. 素体衰弱,外邪侵袭,而见实象D. 脏腑失调,饮食积聚,而见实象E. 内生五邪而外现实象16. “大实有羸状”的病机,主要是:.A. 脏腑气血失调,功能减退而见虚象B. 邪气亢盛,正气衰败而见虚象C. 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而见虚象D. 邪热炽盛,煎熬津液而见虚象E. 疾病初期,兼见虚证而见虚象17. 在下列形成“阳偏胜”的病机中,最主要的是:A. 感受阳邪,从阳化热B. 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C. 气郁化火D. 瘀热在里E. 痰食积滞,郁而化热18. 在下列阴阳失调病机中,最易出现虚阳外越的是:A. 阴损及阳B. 阳损及阴C. 阴盛格阳D. 阳盛格阴E. 阴虚阳亢19. 阴偏衰的病机是指:A. 阳气亢盛,阴气相对不足B. 阳热病邪侵袭而伤阴C. 阴气和精血津液不足,机能虚性亢奋D. 精血津液亏乏,阳不敛阴E. 阳热盛极,格阴于外20. 阳偏衰的病机是指:A. 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B. 脏腑机能减退C. 阴寒伤阳,阴盛阳虚D. 阳气虚损,导致精血津液不足E. 阴寒积聚、阳气受抑而不升21. 病人持续高烧,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其病机应是:A. 重阳必阴B. 寒极生热C. 阳胜则热,从阴化寒D. 阳损及阴E. 阳长阴消22. 病人先有阴虚内热病证,以后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其病机应是:A. 阴损及阳B. 阳损及阴C. 阴盛格阳D. 阳盛格阴E. 阴阳亡失23.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病机的理论依据是:A. 气随津液而丢失B. 津气两虚C. 津亏无以载气D. 津液精血不足E. 津亏失养,机能减退24. 《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A. 气不摄血B. 气机逆乱C. 血随气脱D. 血随气逆E. 血随气结25. 形成血虚病机的原因,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 失血过多,血脉空虚B. 脾虚气弱,生化无源C. 劳力过度而耗伤D. 久病不愈,慢性消耗E. 思虑无穷而暗耗26. 气陷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 内脏下垂B. 腰腹胀满重坠C. 里急后重D. 子宫脱垂E. 久利脱肛27. 血热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 身热以夜间为甚B. 舌质红绛C. 心烦或躁扰发狂D. 衄血或吐血,血色鲜红E. 崩漏色淡28. 血瘀病理状态的形成,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 气滞B. 气虚C. 血热D. 津液干涸E. 津液停滞29. 何种气血关系失调,可出现人体某部瘫痪不用,甚至萎缩:A. 气滞血瘀B. 气虚血瘀C. 气不摄血D. 气随血脱E. 气血两虚30. 形成津液不足病理状态的原因,下列哪一项是不确切的:A. 燥热之邪灼伤B. 五志过极化火耗伤C. 忧愁思虑而暗耗D. 多汗、多尿,吐泻太过E. 过用辛燥药物化火耗伤31. 津液的排泄障碍,主要在于哪几脏的气化功能减退:A. 肺脾肝B. 肺脾肾C. 脾肾心D. 心肾肝E. 肝肾脾32. 从一定意义上说,伤津主要是失水,而最易引起伤津的则是:A. 高热煎灼B. 慢性病耗伤C. 吐泻所伤D. 汗出所伤E. 久病体虚,生成不足第七章防治原则一. 选择题:1. 就病变过程中矛盾主次关系言之,其标本划分,下列中何项为错:A. 正气为本,邪气为标B. 症状为本,病因为标C. 先病为本,后病为标D. 原发病为本,继发病标E. 脏腑病为本,肌表经络病为标2. 素体气虚,反复感冒,治之以益气解表,以标本先后缓急治则思想言之,属于:A. 标急则先治其标B. 本急则先治其本C. 标缓则先治其本D. 本缓则先治其标E. 标本兼治3. “阳病治阴”之“治阴”,系指:A. 温散阴寒B. 发表散寒C. 滋阴制阳D. 扶阳消阴E. 阴阳并补4.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主要适用于下列何项病机变化的病证:A. 阴偏盛B. 阴偏衰C. 阳偏衰D. 阴虚致阳亢E. 阳虚致阴盛5. 气虚证治以补气,一般认为当以何脏腑为其重点:A. 肺与大肠B. 心与小肠C. 脾与胃D. 肝与胆E. 肾与膀胱6. 根据脏性喜恶的理论,对于脾虚湿阻之证,适宜的治法是:A. 甘寒生津B. 降逆和胃C. 清热利湿D. 甘温燥湿E. 滋阴养血7. 下列除何项外,均可属于腑病疗脏的范畴:A. 膀胱虚寒治以温肾扶阳B. 三焦虚寒治以温肾扶阳C. 小肠虚寒治以温补脾阳D. 胃病虚寒治以温补脾阳E. 心火上炎治以通利小肠.8. 在寒冷的季节里应慎用寒性药物,此用药戒律称为:A. 热因热用B. 寒因寒用C. 寒者热之D. 用寒远寒E. 用热远热。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十三五)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十三五)

绪论
第二章藏象
01
第三章精气 血津液神
02
第四章经络
03
第五章体质
04
第六章病因
06
第八章养生 与防治原则
05
第七章病机
习题 参考答案
习题 参考答案
习题 参考答案
习题 参考答案
习题 参考答案
习题 参考答案
习题 参考答案
习题 参考答案
习题 参考答案
试卷(1)
试卷(2)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三判断题(每题0.5分,共5分)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参考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十三五)
读书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教材
基础
论述题
教学科研
大纲
习题
类型
中医
习题
规划
主编 参考答案
示例
名词解释
填空题
判断题
错误
试卷
考试
内容摘要
本书为“十三五”规划教材配套用书,具有双效益。我社已出两版《中基习题集》,效益很好,年年重印, 本版与“十三五”规划教材配套,主编由“十三五”教材主编承担,更切实用。作者简介:郑洪新主编,系辽宁 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导、原基础医学院院长,从事中基教学、科研、临床工作40余年。从“十一五”开始参编教 材,直至“十二五”规划教材第二主编,“十三五”规划教材主编,并有多部学术著作出版.
读书笔记
嘤嘤嘤……居然只有试读部分又要去别的地方找了但是我觉得这个版本的中医基础理论,比那个绿色封面的 要好。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一第一章典型试题一、选择题一A型题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A.水 B.天 C.地 D.风 E.气2.气的根本属性是: A.上升 B.下降 C.外出 D.运动 E.静止3.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4.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 A.生殖之精 B.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5.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A.气 B.气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神6.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E.以上均是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动静 B.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 9.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10.阴阳感是指: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峙1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生和变化的: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物质 E.现象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1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 A.制约 B.交感 C.消长 D.互根 E.互用14.“无阳则阴无以生,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15.根据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16.根据阴阳属性的可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 A.心 B.脾 C.肝 D.肺 E.肾17.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阳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8.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19.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20.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均非21.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均非22.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前半夜 B.后半夜 C.上午 D.下午 E.以上均非23.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 A.阳胜则阴病 B.阳病治阴 C.阴损及阳 D.重阴必阳 E.阴虚则阳亢24.“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 A.阳损及 B.阳盛伤阴 C.阴虚阳亢 D.阳气暴脱 E.阳虚阴盛25.“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 A.阴阳虚 B.阳胜阴虚 C.阴虚阳亢 D.阳虚阴盛 E.阴阳两虚26.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治疗方法属于: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 E.以上均不是27.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何归类法: 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法 D.试探法 E.反证法28.“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五行间的: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制化29.“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 A.木疏土 B.木克土 C.木乘土 D.木侮土 E.土侮木30.脾病传肾属于: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母病及子31.属于“子病犯母”的是: A.脾病及肺 B.脾病及肾 C.肝病及肾 D.肝病及心 E.肺病及肾32.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A.培土生金 B.佐金平木 C.泻南补北 D.抑木扶土 E.培土制水33.“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 B.心阴虚而心阳亢 C.肾阴虚而心火旺 D.肾阴虚而肝阳亢 E.肾阳虚而心火越34.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 A.整体观念 B.阴阳学说 C.五行学说 D.精气学说 E.比较、演绎、类比35.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何种归类方法: A.比较 B.演绎 C.类比 D.以表知里 E.反证36.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属于: A.比较 B.类比 C.演绎 D.以表知里 E.试探37.考查对象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在方法学上属于: A.比较 B.演绎 C.类比 D.反证 E.试探二B型题 1.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A.精气学说 B.比较、演绎、类比 C.诊断方法 D.治疗方法 E.预防方法 2.属中医学哲学方法的是: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E.滋阴扶阳3.“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的是:A.阴阳的运动 B.阴阳的交感 C.阴阳的制约 D.阴阳的互根 E.阴阳的平衡 5.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 6.实现阴阳交感的基础是: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相乘 D.相侮 E.相克7.肝火犯肺属于:8.肝气犯脾属于: A.益火补土 B.滋水涵木 C.培土生金 D.抑木扶土 E.金水相生9.以泄肝健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的治法称:10.以温肾阳的方法而补脾阳的治法是:11.滋养肺肾法称: A.比较法 B.类比法 C.演绎法 D.以表知里 E.反证法12.患者四肢震颤、抽搐,诊断为风邪为患,此采用的是:13.患者唇、舌青紫,诊断为血瘀,此采用的是: A.反证法 B.试探法 C.司外揣内 D.比较 E.类比14.中医古代医籍中的“消息法”属于:15.诊断性治疗属于:三D型题1.精气的两种存在状态是: A.弥散 B.变幻莫测 C.凝聚 D.气化 E.以上均是2.阴阳的互根旨在说明: A.阴阳二气是交互感应的 B.阴阳具有各自的独立性 C.阴阳是对立统一的 D.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 E.阴和阳都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3.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 A.母子关系 B.母病及子 C.子病犯母 D.传其所胜 E.传其所不胜3 4.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 A.传其所胜 B.母病及子 C.子病犯母 D.传其所不胜E.所胜所不胜关系5.五行中某一行太过或不及,均可引起: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制化6.阴阳学说中最根本的原理是: A.对立 B.互根 C.消长 D.平衡 E.转化7.下列哪些属于阴阳运动的形式: A.阴阳交感 B.阴阳制约 C.阴阳消长 D.阴阳互用 E.阴阳转化8.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是:A.抑强 B.扶弱 C.虚则补其母 D.实则泻其子 E.泻其有余,补其不足9.从结果来进行反推的思维方法有: A.类比 B.试探 C.比较 D.司外揣内 E.反证10.气一元论精气学说作为一种自然观,是下列何学说的基础: A.气血津液学说 B.经络学说 C.阴阳学说 D.五行学说 E.病因学说四X型题1.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是: A.水地说 B.道家思想 C.精气学说 D.阴阳学说 E.五行学说 2.广义之“精”,泛指人体中的: A.气 B.血 C.津液 D.先天之精 E.水谷之精3.精气神学说中的“气”主要组成是:A.肾精所化之气 B.水谷精气 C.自然界清气 D.肾中所藏精气 E.脏腑之气 4.阴阳消长是: A.绝对的 B.相对的 C.稳定的 D.无条件的 E.有条件的5.属于阳的属性有: A.温煦 B.兴奋 C.明亮 D.潜藏 E.滋润 6.用阴阳互根互用原理来解释的有: A.阳中求阴 B.阴损及阳 C.阳病治阴 D.阳胜则阴病 E.气虚导致血虚 7.属阴阳制约原理的治法是: A.阴阳双补 B.阳病治阴 C.阳中求阴 D.阴中求阳 E.寒者热之 8.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 A.阳制约阴 B.阴根于阳 C.阴消则阳长 D.阴阳中复有阴阳 E.阴阳双方是通过比较而分阴阳的9.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A.五行的特性B.事物按五行属性进行归类C.五行的生克制化D.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E.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0.“水曰润下”比象地说明了肾的哪些功能: A.肾主水 B.肾开窍于耳 C.肾主骨生髓 D.肾藏精 E.肾在液为唾 11.下列属于土行的是: A.爪、筋、皮、肉、口 B.唇、口、黄、化、肉 C.皮、鼻、口、胃、长 D.宫、脾、黄、思、 E.长夏、湿、中、歌、哕12.下列属于金行的是: A.爪、筋、皮、肉、 B.鼻、皮、毛、收、悲 C.皮、鼻、口、胃、长 D.商、辛、白、哭、悲 E.秋、西、咳、燥、收 13.下列属于火行的是: A.爪、筋、皮、肉、苦 B.舌、脉 、喜、夏、长 C.喜、鼻、口、胃、长 D.苦、赤、、、南E.夏、小肠、舌、笑、忧二、填空题 1.精气学说滥觞于______,西汉时______所同化; 2.精气概念的产生,源于______,其存在形式有两种:______、______; 3.气的概念于______; 4.中医学的方法学体系,从上向下大体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5.历代中医养生家称为人身“三宝”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体气的运动必须______而______; 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_______的作用; 8.神凝则______,神散则_______; 9._________是精气与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者; 10.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阴阳消长大体可概括为四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 13.类经附翼·医易提出:“动极者_______,阴亢者______”; 1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阴在内,______;阳在外,______”; 15.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是_______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________; 16.阳邪盛导致的实热证,则用_______的方法;阴邪盛而导致的寒实证,则用_____的方法; 17.“益火之源,消阴翳”的治法适应于______证,内经称为“________”; 18.“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适于_______证,内经称为“______”; 19.尚书·洪范对五行的特性作了经典性的阐释:木曰______,火曰______,土爰______,金曰_______,水曰_______; 20.五行相乘的顺序与_______一致;五行相侮的顺序与________相反;因此,相侮又称_______,或称_______; 21.心火之气有余,既可乘袭_____,又可反悔______;心火之气不足,既可导致______相乘,又为______所侮; 22.用五行学说说明腑的病理关系:脾病传肾是______;影响心是______;影响肝是______;影响肺是______; 23.抑扶土法是_____与_______相结合治疗_____的一种治法,又称_____法,______法,———法;24.类经图翼·运三、判断题1.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主要包括水地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等; 2.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气构成的; 3.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是指后天水谷之精; 4.精气神学说中的“气”是指自然界清气; 5.气的运动是气化的前提;6.事物的阴阳平衡是相对而并非绝对的;7.阴阳交感是生命产生的基本物质;8.阴阳交感是生命产生的基本条件;9.阴阳交感是阴阳二气在运动过程中的一种最佳状态;10.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在阴阳的作用下发生的;11.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的动态平衡是彼此依存的结果;12.阴阳相互制约的过程,即阴阳相互消长的过程;13.“阴平阳秘”是阴阳在对立制约和消长中取得动态平衡;14.阴阳转化是阴阳立的结果;15.阴阳转化是阴阳消长的结果;16.阴阳之间的转化属于阴阳运动的异常变化;17.阴阳的消长是相对的,阴阳的平衡是绝对的;18.阳胜则热,是指阳气充沛,阴精被抑制的热证;19.阴胜则阳病,是指阴精充盛,阳气被抑制;20.阳胜则阴病,是指阳气充沛,阴精被抑制;21.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22.阴阳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是阴阳学说中最根本的原理;23.阴阳互损所致的阴阳两虚,是阴阳双方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24.“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即是阳损及阴,阴损及阳的一种病理改变;25.在临床辨证中,首先应分清阴阳;26.阴偏衰的治疗原则,内经称为“阴病治阳”;27.阳偏衰的治疗原则,内经称为“阳病治阴”;28.“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属此长彼消之类的治疗法则;29.“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属此长彼亦长之类的治疗法则;30.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31.五行实际上是指“五材”;32.五行相生为事物发展变化的正常现象,而相克则为异常变化;33.五行乘侮可同时并见,均为不正常的相克现象;34.当土过度虚弱时,则不仅木来乘土,而且水也会因土之衰弱而侮之;35.五行之中,凡具有生化特性者,大都属于木类;36.五行之间“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即是相乘关系;37.肾病影响到肝脏,即是“母病及子”;38.五行中,土为木之所不胜,金为木之所胜;39.心火之气有余,既可乘肺金,又可反侮俾土;40.心火之气不足,势必导致肝木乘心火,肾水反侮心火;41.中医学以五行生克制化规律说明人体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42.中医学以五行的乘侮关系阐释脏腑间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43.“泻南补北法”是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而确立的治疗方法;44.心火旺盛,累及肝脏,引动肝火,致心肝火旺为母病及子;45.一般来说,母病及子的病情较轻浅;子病犯母时病情较深重;46.疾病的转变,相乘时的病情较深重;相侮时的病情较轻浅;47.肺金的肃降,以制约肝气、肝火的上升,称为金克木;48.“益火补土法”,目前临床上多指温心阳以暖脾土;49.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所以怒胜悲;50.“木火刑金”,为火乘金;51.比较、演绎是中医学中一般思维方法;52.试探和反证是中医学中的哲学方法;53.类比法是中医认识自然的常用方法,但有一定的局限性;54.类比法是一种或然的推理,对于类比的结论,必须通过实践加以检验;55.比较、演绎、类比、以表知里、试探、反证均属中医学的具体方法;56.内经提及的“揆度奇恒”,是一种用试探方法进行鉴别的手段;57.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小承气汤观察患者有无燥屎的方法,属于反证法;58.中医主要从微观角度,用哲学的方法,从局部对人体的生命和疾病进行研究理论体系;59.反证,是从原因来追溯和推测结果,并加以证实的一种逆向思维方法;60.试探法与反证法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从原因来进行反推;61.中医认识病因的“审证求因”法是典型的反证法;62.中和思维的核心是平衡与和谐;63.类比法在中医学中叫做“援物比类”或“取象比类”法;64.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主要有“取象比类法”和“推演络绎法”;四、名词术语解释1.精气学说古代哲学 2.精古代哲学 3.气古代哲学 4.气化古代哲学5.精气互化6.阴阳7.阴阳学说8.阳化气9.阴成形10.阴阳交感11.冲气12.冲气以为和13.阴阳互根14.阴阳互藏15.阴阳自和16.中和17.阴阳消长18.阴平阳秘19.阴阳转化20.重阴必阳21.重阳必阴22.阳胜则阴病23.阴胜则阳病24.阳病治阴25.阴病治阳26.阴中求阳27.阳中求阴28.阴损及阳29.阳损及阴30.五行31.五味32.五液33.五色34.五化35.五官36.五体37.五志38.五行相生39.五行相40.五行制化41.五行胜复42.五行相乘43.五行相侮44.五行学说45.木曰曲直46.火曰炎上47.土爱稼墙48.金曰从革49.水曰润下50.母病及子 51.子病犯母 52.虚则补其母 53.实则泻其子 54.滋水涵木 55.益火补土 56.培土生金 57.金水相生 58.抑强扶弱 59.抑木扶土 60.培土制水 61.佐金平木 62.泻南补北 63.比较 64.揆度奇恒 65.演绎 66.类比 67.以表知里 68.试探 69.反证五、简答题 .中医学的方法体系大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2.中医学的主要哲学基础是什么 3.学习中基础理论,为什么必须对中国古代的主要哲学思想有个大体认识 4.为什么说精气神三者不分离 5.简述无形之气与形质之气的异同点; 6.你对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是如何认识的 7.气运动有何意义 8.如何理解气运动的普遍性 9.气化的形式主要可概括为哪几种 10.为什么说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11.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机理是什么 12.何谓阴阳学说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13. 如何分析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 14.事物阴阳属性相对性体现在哪几方面试举例说明之; 15.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16.为什么说“人有形,不离阴阳” 17.人体五脏阴阳是怎样划分的 18. 你对阴阳的对立和制约是如何理解 19. 你对阴阳的互根与互用是如何理解的 20. 何谓阴阳的消长、转化二者关系如何 21. 何谓阴阳互为消长举例说明之; 22. 何谓阴阳皆消皆长举例说明之; 23.阴阳转的条件及形式如何举例说明之; 24.何谓“阴阳自和”其对自然界和人体有何意义 25.如运用阴阳理论来概括分析药物的性味及功能 26.怎样运用阴阳理论概括分析各种证候 27.如何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有何临床意义 28. 何谓五行学说其基本观是什么 29.五行各自的特性是什么 30.何谓”取象比类法”举例说明之; 31.何谓推演络绎法”举例说明之; 32.何谓所胜与所不胜 33.何谓五行相乘其次序和原因如 34.何谓五行相侮其次序和原因如何 35.何谓“母病及子”一般规律如何举例说之; 36.何谓“子病及母”一般规律如何举例说明之; 37.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和常用治法有哪些 38.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和常用治法有哪些 39.何谓“五行化”其规律如何 40.如何以五行生克乘侮理论指导情志病的治疗 41.五行生克乘侮理在针灸取穴中有何指导意义 42.中医学思维方法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为几个方面六、论题 1试述古代哲学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2.古代哲学中精和气各自的概念是怎样形成的 3. 为什么称精、气、神为人身“三宝” 4.气的运动与气化之间的关系如何 5.如区别古代哲学与中医学中的精、气概念 6.古代哲学之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如何 7.如何理解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举例说明之; 8.怎样理解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例说明之; 9.阴阳转化发生的内在根据和条件是什么 10.何谓阴阳交感其内在机制是么 11.何谓阴阳互藏有何意义 12.何谓阴阳自和其意义如何 13.何谓阴阳平何意义8 14.试述阴阳消长的形式及其与阴阳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的关系; 15.如运用阴阳学说指导确定治疗原则16.如何运用阴阳理论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17.如运用阴阳学说指导中医诊断疾病18.五行学说在生理方面的应用可概括为几个方面19.何谓“生我”、“我生”、“克我”、“我克”举例说明之; 20.何谓“五行胜复”其规律如何1如何以五行的特性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22.如何以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来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例说明之; 23.五行生克理论在阐释五脏病变的传变方面有何意义举例说明之; 24如何运用五行生克理论指导控制疾病的传变25.如何运用五行理论指脏腑用药26.试述在中医学中应用较多的思维方法; 27.你对“中和思维”是如何理解举例说明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8.何谓“类比思维”在中医学中是如何应用此思维方法试举例说明;试题答案一、选择题一A题 1.E 2.D 3.C 4.D 5.A 6.B 7.C 8.B 9.E 10.D 11.B 12.B 13.E 14.C 15.C 16.D 17.A 18.D 19.E 20.C 21.B 22.B 23.C 24.C 25.D 26.B 27.A 28.E 29.C 30.31.C 32.A 33.C 34.E 35.B 36.C 37.A 二B型题 1.B 2.A 3.D 4.C 5.B 6.A 7.D 8.C 9.D 10.A 11.E 12.B 13.C 14.B 15.B 三D型题 1.AC 2.DE 3.BC 4.AD 5.CD 6.AB 7.CE 8.AB 9.BE 10.CD 四X型题 1.CDE 2.ABCDE 3.ABC 4.AD 5.ABC 6.ABE 7.BE 8.DE 9.ABCD 10.A 11.BDE 12.BDE 13.BDE 14.BDE 15.BDE 16.BCE 17.ABE 18.ABE 19.ABDE 0.CE 21.ACE 22.ACE 23.ABCDE 24.CD 二、填空题 1.先秦时期元气说元气一元 2.水地说无形有形 3.云气说 4.中医的哲学方法中医的一般思维方法中医学中具体方法 5.精气神 6.协调通畅 7.神8.气聚气消 9.神 1 0.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与互藏消长平衡相互转化阴阳自和与平衡11.此长彼消此消彼长此消彼亦消此长彼长12.阴阳交感13.镇之以静胜之以阳14.阳之守也阴之使也15.损其有余实者泻补其不足虚者补之16.热者寒之寒者热之17.虚寒阴病治阳18.虚热阳病治19.曲直炎上稼穑从革润下20.相克相克反克反侮21.肺金肾水肾水肺金22.土乘水子病及母土侮木母病及子23.疏肝健脾肝旺脾虚疏肝健脾理肝脾肝和 4.生制育无由亢而为害9 25.太过不及26.害制生化7.传受8.相生关系传变相克关系的传变29.母病及子子病及母 30.相乘相侮31.补母泻子抑强扶弱32.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金水相生33.抑木扶土培土制水佐金平木泻南补北34.肾阳脾阳温肾健脾温补脾肾35.比较演绎类比以表知里试探与反证36.注重宏观察注重整体的研究擅长哲学的思维强调功能联系37.诸内诸外38.消息法39.一般个别40.比较41.比较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61.√ 62.√ 63.√ 64.√四、名词术语解释 1.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是研究精气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以阐释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及其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是对中医学影响较大的古代学思想之一; 2.在古代哲学中,精的基本概念有:①一般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②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构成人类的本原;3.在古代哲学中,气是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的共同构成本原;4.在古代哲学中,气化是指由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5.有形之精与气可以相互转化,即有形之精可散而为无形之精气,无形之精气又可聚积而成有形之精;6.是有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它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和现象,又可标示同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7.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以对立统一理论阐释宇宙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8.指物质从有形蒸腾气化为无形的过程;9.指物质由无形之气凝聚成有形之物的过程;10.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11.指运动着的和谐之气;12.阴阳二气在运动中达到和谐状态时就会发生交感作用,从而产生万物;13.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 14.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15.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16.又称“中庸”、“中行”、“中道”,涵有平衡,和谐之意,是中国古代哲学中重要的思维方式;17.指一事物中所含阴阳的量和阴与阳之间的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地消长变化着的;18.即阴阳平秘;平,饱满之意;秘,即秘密、潜藏之意;阴平阳秘,即阴阳充盛,相互潜藏而不外亢;19.是指一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20.指阴阳转化的机理;重,有程度深之意,是促进阴阳转化的条件;谓阴气过甚,必然向对立面阳的方面转化;21.指阴阳转化的机理;重,有程度深之意,是促进阴阳转化的条件;谓阳气过甚,必然向对立面阴的方面转化;22.阳,指阳热;阴,指阴液;阳胜则阴病是指阳热偏盛,必消10 耗阴液而出现各种伤津、伤阴的病证;23.阴,指阴寒;阳,指阳气;阴胜则阳病是指阴寒偏盛,必伤阳气而出现各种阳气不足的病证;24.阴偏衰产生的“阴虚则热”的虚热证阳病,治疗当滋其阴治阴,从而使阴阳恢复平衡,此即阳病治阴;25.阳偏衰产生的“阳虚则寒”的虚寒证阴病,治疗当壮其阳治阳,从而使阴阳恢复平衡,此即阴病治阳;26.治疗阳虚时,在补阳药中,适当佐以补阴药,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27.治疗阴虚时,在补阴剂中,适当佐以补阳药,使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28.当阴精亏损到一定程度,就会累及阳气,使阳气生化无源,出现阴阳两虚的病变;29.当阳气虚损到一定程度,就会累及阴精,使阴精化生不足,出现阴阳两虚的病变;30.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衍化为归纳宇宙万物并阐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基本属性;31.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32.汗、涕、泪、涎、唾五种液体;33.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34.五行气化而表现出的植物的生、长、化、收、藏五个生长阶段;。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库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库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库版权所有: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基教研室绪论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郁症”,认为“气血流畅,则百病不生,一有郁滞,则诸病生焉,治当解郁”的医家是:A、李杲B、张从正C、朱丹溪D、刘完素E、李中梓2、在中医学中,最早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书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小儿药证直诀》E、《温病条辩》3、人体整体统一性形成,是以何者为中心的:A、五脏B、六腑C、经络D、气血E、形体4、"证"的概念是:A、疾病的名称B、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C、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体征D、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E、体征5、我国第一部针灸专著是:A、《灵枢》B、《难经》C、《针灸甲乙经》D、《中脏经》E、《金匮要略》(二)多项选择题6、金元时期,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医家是:A、张仲景B、张从正C、刘完素D、李杲E、朱丹溪7、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预防为主B、整体观念C、辨证论治D、因时、因地、因人制宜E、治病求本8.中医学"整体观念"的思想主要体现于:A、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B、精神情志活动可以致病C、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体D、异病同治、同病异治E、社会环境与人的健康有关9、中医学"人与天地相应"的思想认为,下列因素可以影响人的生理、病理:A、四时气候的变化B、昼夜晨昏的变化C、地区气候的差异D、地理环境的不同E、地区生活习惯的不同10、所谓辨证,就是要辨清病变的:A、部位B、原因C、性质D、邪正关系E、治疗原则和方法11、在中医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的医家是:A、张仲景B、巢元方C、陈无择D、吴又可E、张景岳12、属于“金元四大家”的学术观点是:A、五志过极,皆为热甚B、阳常有余,阴常不足C、百病多由痰作崇D、脾胃为元气之本E、三因学说二、填空题1、中医学理论体系,以_________为主导思想,以________的生理、病理为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总结-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总结-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习题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一节精气学说一、名词解释1. (较难)精气学说(古代哲学):答案: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是研究精气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及其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2. (较难)精(古代哲学):答案:在古代哲学中,精的基本概念有:①一般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②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

3. (较难)气(古代哲学)答案:在古代哲学中,气是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

4. (较难)气化(古代哲学):答案:在古代哲学中,气化是指由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

5. (较难)精气互化:答案:有形之精与气可以相互转化,即有形之精可散而为无形之精气,无形之精气又可聚积而成有形之精。

二、填空题1. (中等)精气学说滥觞于______,西汉时被______所同化。

答案:先秦时期;元气说(元气一元论)2. (中等)精气概念的产生,源于______,其存在形式有两种:______、______。

答案:水地说;无形;有形3. (中等)气的概念源于______。

答案:云气说4. (中等)中医学的方法学体系,从上向下大体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答案:中医的哲学方法;中医的一般思维方法;中医学中的具体方法5. (中等)历代中医养生家称为人生“三宝”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气;神6. (中等)人体气的运动必须______而______。

答案:7. (中等)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_______的作用。

答案:神8. (中等)神凝则______,神散则_______。

答案:气聚;气消9. (中等)_________是精气与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者。

答案:神三、单项选择题1. (中等)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E )A.水B.天C.地D.风E.气2. (中等)气的根本属性是:(D)A.上升B.下降C.外出D.运动E.静止3. (中等)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C)A.互根互用B.对立制约C.交感合和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4. (中等)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D)A.生殖之精B.后天之精C.自然界之清气D.肾中所藏之精E.水谷精微5. (中等)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A)A.气B.气机C.气化D.彼此感应E.神6. (中等)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 B)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E.以上均是7. (中等)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C)A.精的作用B.气的作用C.神的作用D.精气互化的作用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8. (中等)阴阳属性的征兆是:(B)A.动静B.水火C.上下D.晦明E.寒热9. (中等)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E)A.事物的对立B.事物的对立统一C.事物的一分为二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10. (中等)阴阳交感是指:(D)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E.阴阳二气的对峙11. (中等)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B)A.结果B.根由C.形式D.物质E.现象12.(中等)“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B)A.交互感应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13. (中等)“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E)A.制约B.交感C.消长D.互根E.互用14. (中等)“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C)A.交互感应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15. (中等)(中等)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C)A.心B.肺C.肝D.脾E.肾16. (中等)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D)A.心B.脾C.肝D.肺E.肾17. (中等)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阳的脏是:(A)A.心B.肺C.肝D.脾E.肾18. (中等)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脏是:(D)A.心B.肺C.肝D.脾E.肾19. (中等)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E)A.心B.肺C.肝D.脾E.肾20. (中等)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C)A.上午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E.以上均非21. (中等)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是:(B)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均非22. (中等)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B)A.前半夜B.后半夜C.上午D.下午E.以上均非23. (中等)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C)A.阳胜则阴病B.阳病治阴C.阴损及阳D.重阴必阳E.阴虚则阳亢24. (中等)“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C)A.阳损及阴B.阳盛伤阴C.阴虚阳亢D.阳气暴脱E.阳虚阴盛25. (中等)“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D)A.阴胜阳虚B.阳胜阴虚C.阴虚阳亢D.阳虚阴盛E.阴阳两虚26. (中等)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治疗方法属于:(B)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阴病治阳D.,阳病治阴E.以上均不是27. (中等)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何归类法:(A)A.取象比类法B.推演络绎法C.以表知里法D.试探法E.反证法28. (中等)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E)A.整体观念B.阴阳学说C.五行学说D.精气学说E.比较、演绎、类比29. (中等)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何种归类方法:(B)A.比较B.演绎C.类比D.以表知里E.反证30. (中等)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属于:(C)A.比较B.类比C.演绎D.以表知里E.试探31. (中等)考查对象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在方法学上属于:(A)A.比较B.演绎C.类比D.反证E.试探五.简答题1 (中等)中医学的主要哲学基础是什么?答案: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习题集D.相互转化E.相互交感11.“阳不胜其阴,阴不胜其阳”的病机体现了阴阳的什么关系()A.对立制约B.互根互用C.消长平衡D.相互转化E.相互交感1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此语主要说明了阴阳的哪一关系() A.对立制约B.互根互用C.消长平衡D.相互交感E.相互转化13.下列哪一项不能体现阴阳互根的关系()A.阳在外,阴之使也 B.独阴不胜,孤阳不长 C.阴在内,阳之守也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14.阳损及阴,阴损及阳,是阴阳哪一关系在病理方面的体现()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C.互相转化D.消长平衡E.阴阳自和15.“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所说明的阴阳关系是()A.对立制约 B.相互转化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阴阳交感16.“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体现了阴阳的哪一关系()A.相互交感B.对立制约C.消长平衡D.相互转化E.消长平衡17.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肾为()A.阳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阳D.阴中之阴E.阴中之至阴18.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肝为()A.阳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阳D.阴中之至阴E.阴中之阴19.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肺为()A.阳中之阴B.阳中之阳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E.阴中之至阴20.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心为()A.阳中之阴B.阳中之阳C.阴中之阴D.阴中之至阴E.阴中之阳21.脾的阴阳属性是()A.阳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阳D.阴中之阴E.阴中之至阴22.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属阳()A.滋润B.抑制C.凝聚D.收敛E.推动23.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属阴()A.推动B.温煦C.滋润D.兴奋E.升散24.根据阴阳学说,下列属阳的是()A.寒凉B.凝聚C.兴奋D.闭阖E.向下25.下列属阳的事物是()A.青、白B.晦暗C.黄、赤D.呼吸微弱E.声音低怯26.下列属阴的事物是()A.黄、赤B.青、白C.鲜明D.呼吸有力E.声高气粗27.脉之属阳者是()A.沉B.涩C.滑D.小E.细28.脉之属阴者是()A.浮B.大C.洪D.涩E.滑29.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A.补益正气B.补虚泻实C.清除邪气D.泻阴损阳E.调理阴阳30.《内经》中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旨在强调()A.阴阳与四时的关系 B.春夏重在保养阳气C.秋冬重在保养阴气D.保养阴气的重要性 E.调养四时阴阳的重要性31.阳偏胜形成的证候是()A.实证B.里证C.实热证D.实寒证E.表证32.阴偏胜形成的证候是()A.实寒证B.实热证C.虚寒证D.虚热证E.表证33.“热者寒之”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A.表证B.虚热证C.里证D.实热证E.实寒证34.阴邪盛而导致的寒实证,其治疗方法是()A.实者泻之B.虚者补之C.寒者热之D.热者寒之E.阴病治阳35.“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A.阳偏盛证B.阴偏盛证C.阴偏衰证D.阳偏衰证E.阴阳俱衰证36.“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A.实热证B.虚寒证C.实寒证D.虚热证E.阴阳两虚证37.“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最适用于()A.阴盛则寒之证B.阳虚则寒之证C.阴盛伤阳之证D.阴损及阳之证E.以上都不是38.“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A.阴病治阳B.阳病治阴C.阴中求阳D.阳中求阴E.补阴扶阳39.在补阳时适当配以补阴药的方法,称为()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阴病治阳D.阳病治阴E.阴阳双补40.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方法属于()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阴病治阳D.阳病治阴E.平补阴阳41.属于阴的味是()A.酸B.辛C.甘D.淡E.以上都不是42.属于阳的味是()A.酸B.苦C.咸D.辛E.涩型题(二)B1A.阳中之阳B.阴中之阳C.阳中之阴D.阴中之阴E.阴中之至阴1.在不同时间段的阴阳属性划分中,前半夜属()2.以脏腑部位来划分其阴阳属性,则肝是()A.实热证B.实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E.真寒假热证3.阴虚所致的证候是()4.阳盛所致的证候是()A.阴不足则阳相对亢盛B.阳有余以致阴液受损 C.阴消亡则阳无所依D.阳不足则阴相对有余E.阴邪有余以致阳气受损5.“阴盛则阳病”的含义为()6.“阳盛则阴病”的含义为()A.热极似寒、寒极似热 B.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C.阴胜则寒、阳胜则热D.阴虚则热、阳虚则寒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7.可以用阴阳互根解释的是()8.可以用阴阳转化解释的是()A.实热证B.实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E.寒热错杂证9.“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适应证是()10.“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适应证是()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阳病治阴D.阴病治阳E.补阴补阳11.补阴时适当配以补阳药即是()12.“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是()A.“壮水之主,以制阳光”B.“益火之源,以消阴翳”C.“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D.“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E.阴阳双补13.“阴病治阳”即()14.阴中求阳能使()(三)X型题1.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A.阳制约阴B.阴根于阳C.阴消则阳长D.事物的无限可分性E.阴阳相互转化2.属性为阴的有()A.发散B.抑制C.明亮D.晦暗E.温煦3.属于阳的属性有()A.温煦B.滋润C.抑制D.推动E.升腾4.从夏至冬的气候变化是()A.阴长阳消B.热极生寒C.阳消阴长D.由阴转阳E.寒极生热5.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A.补其不足B.实者泻之C.虚则补之D.损者益之E.损其有余6.根据阴阳互根原理确定的治疗是()A.阳病治阴B.阳中求阴C.阴病治阳D.阴中求阳E.泻阳益阴7.根据阴阳制约原理确定的治法是()A.热者寒之B.阴中求阳C.阴病治阳D.寒者热之E.阳中求阴8.在药物的五味中,属阴的是()A.甘B.咸C.酸D.苦E.辛9.据五脏部位分阴阳,属阴的脏是()A.心B.肺C.肝D.脾E.肾10.八纲中以阴阳为总纲,其余六纲中属阴的是()A.里B.表C.寒D.实E.虚二、词语解释1.阴阳2.阴阳交感3.阴阳互根4.阴阳互用5.阴阳自和6.阴阳互藏7.阳损及阴8.阴损及阳9.阳中求阴10.阴中求阳11.阳病治阴12.阴病治阳三、填空题1.在中医学理论形成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有精气学说和()。

2.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的概括。

3.阴阳的特定性质有相关性、()和规定性。

4.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及随着划分属性的前提的改变而改变三个方面。

5.中医学将人体具有()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规定为阳。

6.中医学将人体具有()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规定为阴。

7.阴阳的对立制约是指阴阳双方存在着()的关系。

8.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的关系。

9.阴阳消长关系存在着()和此长彼亦长、此消彼亦消四个方面的表现形式。

10.“阳胜则热”,是指机体在阳邪作用下,呈现出()的病理状态。

11.“阴虚则热”是指阴液亏虚,而致阳()的病理状态。

12.阴阳互损是以阴阳的()为前提的。

13.阴阳互损包括()两个方面。

14.唐朝王冰用()方法治疗阳虚所致的虚寒证。

15.唐朝王冰用()方法治疗阴虚所致的虚热证。

四、简答题1.何谓阴阳?有何特性?2.什么是阴阳的相对性?这一特性表现在哪几方面?3.如何理解阴阳的规定性?4.如何正确理解阴阳和矛盾的异同?5.阴阳的相互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6.阴阳的互根互用包涵哪几方面的关系?7.如何全面理解阴阳的消长平衡关系?8.何谓阴阳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

9.阴阳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主要有哪几方面?10.为什么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11.如何应用阴阳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12.用阴阳学说解释病理有哪些主要内容?13.如何全面理解阴阳偏盛所致的病理变化?14.何谓阴阳互损?其发生的前提是什么?结局如何?15.如何理解“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16.如何对阴阳偏盛所致病证进行治疗?17.如何对药物的性味进行阴阳属性划分?五、论述题1.试论古代哲学对中医理论体系建构的作用。

2.简述阴阳学说对中医理论形成的影响。

3.试论阴阳的特性。

4.举例说明阴阳的相对性及其意义。

5.举例说明阴阳规定性及其意义。

6.简述阴阳消长平衡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

7.简述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及其意义。

8.简述阴阳学说在解释人体病理变化方面的应用。

9.简述阴阳学说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0.简述阴阳学说在指导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型(一)A11.D 答案分析:阴阳的最初涵义是非常朴素的,最初人们将日出后的白昼称为阳,将日入后的黑夜称为阴。

2.B 答案分析:用阴阳对立统一运动规律可以广泛地用以认识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与联系,所以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体现了阴阳的普遍性。

3.C 答案分析:阴阳的可分特性是指属阴或属阳的事物,还可再分为阴阳两个方面。

所以“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就体现了这一特性。

4.C 答案分析:“阴阳互藏”是指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蕴涵有另一方,因此阴阳可分性可以体现“阴阳互藏”关系。

5.E 答案分析:中医学根据自身理论的需要,将人体具有温煦、兴奋、推动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规定为阳,这一认识体现了阴阳的规定特性。

6.B 答案分析:黑夜属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7.C 答案分析:白昼属阳,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

8.D 答案分析:白昼属阳,下午为阳中之阴,上午为阳中之阳。

9.D 答案分析:黑夜属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10.A 答案分析:寒证属阴,热药属阳,“寒者热之”是指用热性药物治疗寒性病证的方法,所以体现了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

11.A 答案分析:“阳不胜其阴,阴不胜其阳”的是指阴或阳的一方对另一方制约不足而致的病机,所以体现了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

12.B 答案分析:这段原文认为,在内的阴精是阳气的物质基础,阳气又能促进了阴精的化生。

因而体现了阴阳互根互用关系。

13.D 答案分析:“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经文是对阴阳转化关系的概括。

不属于阴阳互根关系之列。

14.B 答案分析:当阴阳的互根互用不足时,任何一方的减少都可造成另一方的不足。

因此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是互根互用关系在病理中的体现。

15.C 答案分析:阴阳互为其根,互为其用。

阴是阳的生化之源,阳是阴的生成之力,故“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体现了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

16.D 答案分析:寒属阴,热属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是阴阳转化关系在气候变化方面的体现。

17.D 答案分析:肾位于属阴的膈下腹中,又为属阴的水脏,故肾为“阴中之阴”脏。

18.C 答案分析:肝位于属阴的膈下腹中,但其性喜条达而主升属阳,故为“阴中之阳”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