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貌设计导引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导控与建筑风貌协调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导控与建筑风貌协调](https://img.taocdn.com/s3/m/cb2a774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df.png)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导控与建筑风貌协调在当今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的时代,城市规划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其中,城市设计导控与建筑风貌协调成为了塑造美好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关键要素。
城市设计导控,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规划手段和策略,对城市的空间形态、功能布局、景观环境等方面进行引导和控制。
它旨在创造一个具有良好秩序、人性化尺度和独特魅力的城市空间。
这并非是一种随意的规划行为,而是基于对城市发展规律、社会需求以及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和理解。
在城市设计导控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城市的整体空间结构。
这包括确定城市的中心区域、发展轴线以及各个功能分区的布局。
比如,商业区应该集中在交通便利、人流密集的地段,以形成繁荣的商业氛围;住宅区则要注重环境的安静和舒适,配套设施的完善。
同时,要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网络,确保人流、物流的畅通无阻,避免交通拥堵对城市运行造成的不良影响。
再者,公共空间的设计也是城市设计导控的重要内容。
公园、广场、步行街等公共空间是市民休闲娱乐、交流互动的场所,它们的品质直接关系到市民的生活质量。
这些公共空间应该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充足的绿化和舒适的设施,为市民提供宜人的活动环境。
而建筑风貌协调则是城市设计导控的一个重要方面。
建筑作为城市景观的主要构成元素,其风貌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形象。
一个城市的建筑风貌应该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同时又要体现出多样性和个性。
在追求建筑风貌协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尊重城市的历史文化。
许多城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这些历史文化元素是城市的宝贵财富。
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充分挖掘和运用这些元素,使新建筑与历史建筑相融合,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
比如,在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新建的建筑在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会借鉴传统建筑的风格,从而使整个城市的建筑风貌保持一致。
同时,要根据城市的自然环境来确定建筑风貌。
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如山城、水乡、平原城市等。
城市风貌设计指导意见 职责
![城市风貌设计指导意见 职责](https://img.taocdn.com/s3/m/27e8008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c.png)
城市风貌设计指导意见职责一、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城市风貌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融入绿化、水域和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在建筑设计中,应尽量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地域特色城市风貌设计应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尊重地域特色,打造独特的城市形象。
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利用历史建筑和传统文化元素,结合现代建筑技术,使城市的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三、提高城市空间品质和人居环境城市风貌设计应注重提高城市空间品质和人居环境,创造舒适、宜居的城市环境。
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规划道路、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提供便利的交通网络和完善的公共设施,增加人们的休闲娱乐空间。
四、强调人文关怀和社会互动城市风貌设计应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互动,创造具有人情味和社区感的城市环境。
在建筑设计中,应注重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需求,提供便利的社区服务设施,鼓励社区活动和邻里互动,增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五、加强城市形象宣传和品牌建设城市风貌设计应注重城市形象宣传和品牌建设,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注重打造具有独特特色的地标建筑和景观,加强城市的宣传推广,吸引游客和投资者,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六、合理利用科技创新和智慧城市建设城市风貌设计应注重科技创新和智慧城市建设,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合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通过建设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系统,提升城市的智能化程度,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城市服务。
以上是针对城市风貌设计的一些建议和指导意见。
通过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地域特色、提高城市空间品质和人居环境、强调人文关怀和社会互动、加强城市形象宣传和品牌建设以及合理利用科技创新和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城市,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
(精品)城市风貌规划设计导则
![(精品)城市风貌规划设计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6aed636ee2bd960590c67741.png)
杏花村位于城市东南,与历史城区有着密 切的联系,是城市重要的历史和人文景观 资源。
自然山水、历史景观和人文景观共同构筑 了池州城市景观特色意象。
皖江
百牙山塔
清溪塔
平天湖
杏花村
白洋河
清溪河 孝肃街
齐山
4.城市景观分区
依据城市空间整体框架及总体规划功 能布局,将城市划分为若干景观分区。 池州城市景观分区包括
老城历史文化风貌区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 站前综合商贸风貌区 城北滨江风貌区 中心城综合风貌区 齐山-平天湖风景区 湿地森林景观区 东部现代产业风貌区 东部新城风貌区
5.城市景观结构分析
通过景观结构确定城 市景观要素的类型和位置, 建立要素之间的区位逻辑 和空间秩序,确保城市景 观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池州城市景观结构由 自然环境基底、生态景观 廊道、人工景观组团等景 观要素组成。
史景观,发展城市现代景观,焕发城市活力与生机。
百牙山塔 平天湖 池州傩戏
2.城市风貌规划原则
保育自然风景 尊重环境特征
规划应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过程和格局的完整性,突显山水城市风貌特征。尊 重和利用地形地貌、植被等自然生态要素,使得自然形态和人工建设在空间上达 到和谐组合并相互衬托。
保护历史风貌 延续城市文脉
二、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4.建筑学理论
建筑风格:欧陆、现代、传统(园林、徽派等)
1、传统徽派建筑的基本特 “青砖出檐长、马头白粉墙” 。 第一,显露山水。
第二,淡雅简约。
第三,尺度宜人。
第四,重细部装饰。
第五,建筑用材:因地制宜。 第六,建筑形式具有多样性。
2、新徽派建筑 第一,“徽而新” “徽而新”——充分吸取徽派传统建筑及聚落的特征和风貌,对 窗楣、门楣以及马头墙、屋脊等徽派元素进行简化,主要应用在低层 和多层建筑中。
城市建筑风貌控制引导分析
![城市建筑风貌控制引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bc480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3.png)
城市建筑风貌控制引导分析发布时间:2021-09-06T00:47:06.026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7期作者:贺姣[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中的建筑也越来越规模化、多元化、高层化。
东营市规划服务中心 257091【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中的建筑也越来越规模化、多元化、高层化。
城市建筑的高速发展体现了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成果,但同时也为城市的风貌控制提出了新的难题。
本文对城市整体风貌进行简单的概述,从而引出对城市建筑风貌控制引导的分析。
【关键词】城市建筑风貌;城市规划;控制引导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原本位于城市边缘的城郊地区也迎来更多、更高、更具规模化的建筑。
新城区的建设,旧城区的改造以及工业区的开发同时进行,使得城市的建筑风貌也各具其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缺少统一的发展思想和宏观调控,往往使得城市建筑的风貌像是各种建筑风格的大杂烩,只有各种建筑风格和形式上的大拼盘,却缺乏城市本身的特色和其历史人文的沉淀。
下面,本文从城市风貌的构成要素及定义等出发,对城市建筑风貌控制引导进行分析。
1关于城市建筑风貌的概述1.1城市建筑风貌的定义关于城市建筑风貌的定义,通常来说就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人工环境和非人工环境等部分协调统一而形成的城市传统、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环境的特征。
因此,城市建筑风貌往往包括人工环境和非人工环境两个重要的构成要素。
1.2城市建筑风貌的主要构成要素和重要构成要素城市建筑风貌往往通过人工环境和非人工环境两个部分表现出来,因此城市建筑风貌的主要构成要素通常包括人工环境和非人工环境两个部分。
一般来说人工环境指的是所有的人工建筑物,包括但不限于城市建筑、城市道路交通、市政设施以及城市家具等。
人工环境是城市建筑风貌的主体,也是城市建筑风貌的直接体现。
而非人工环境指的是城市中的非人工构筑物,主要包括城市水体、城市植被以及绿化带以及城市的自然地理地貌等。
建筑风貌指引 PPT课件
![建筑风貌指引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14b9a2a5e9856a561260b4.png)
典型颜色
蓝灰: PB蓝紫 明度:4-6 彩度:2-6
B蓝 明度:4-8 彩度:1-5
49
谢谢!
50
24
3.1 建筑风格控制引导
点缀风格:新古典主义
上海——复旦大学新江湾校区, 偏欧式经典
25
3.1 建筑风格控制引导
点缀风格:新古典主义
南京——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 偏中式点缀风格:新古典主义
成都——置信丽府, 法式新古典,偏欧式经典
上海——西康路989华侨城,
7.5:明度(明暗程度1-10)
8:彩度(饱和度1-10)
47
附录——推荐色调可选范围
推荐色谱
灰色、白色: N无彩色 明度:5-10 (明度为10即为白色)
米色: Y黄 明度:9-10 彩度:1-2
典型颜色
浅黄: YR红黄、Y黄 明度:7-10 彩度:4-8
48
附录——推荐色调可选范围
推荐色谱
赭石、熟褐: YR红黄、G红 明度:4-6 彩度:2-6
以体现“教学理性严谨、生活活泼明快”、彰显“滨海特色”为原则,
选取 橙、黄、蓝、白、灰 五色为启动区建筑的基本色调。
31
3.2 建筑色彩控制引导 墙面主色调:
中高明度、中低彩度的中暖色调为主。
灰色
米色
赭石
熟褐
32
3.2 建筑色彩控制引导
墙面辅色调:
除上述主色调可同样用作副色调之外,还可包括白色和彩度相对更高一些的冷暖色调。
18
3.1 建筑风格控制引导
主体风格:现代简约风格
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
19
3.1 建筑风格控制引导
主体风格:现代简约风格
上海——新江湾上和园
中心城区建筑风貌设计导则
![中心城区建筑风貌设计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4e46f070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31.png)
中心城区建筑风貌设计导则摘要:一、导则背景与意义1.中心城区建筑风貌设计的重要性2.制定导则的目的和意义二、导则适用范围与对象1.中心城区范围界定2.建筑风貌设计对象分类三、设计原则1.尊重历史与传统2.保持城市特色3.注重生态环保4.提升城市品质四、设计要求1.建筑风格与色彩2.建筑高度与密度3.公共空间与景观设计4.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五、导则实施与监管1.政策宣传与培训2.设计审查与监管3.激励与惩罚措施4.公众参与与监督正文:中心城区建筑风貌设计导则,旨在对我国中心城区的建筑风貌设计进行规范和引导,提高城市品质,促进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本导则适用于我国各中心城区,针对各类建筑风貌设计对象,为相关政府部门、设计单位、开发企业等提供设计参考和监管依据。
首先,导则明确了制定背景与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中心城区的建筑风貌日新月异。
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城市特色、尊重历史与传统以及注重生态环保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制定中心城区建筑风貌设计导则,有助于实现城市建设的有序发展,提升城市品质。
其次,导则对适用范围与对象进行了详细说明。
中心城区范围界定主要参考城市总体规划,涉及老城区、新城区等各个区域。
建筑风貌设计对象则分为住宅、商业、办公、文化、教育等多种类型,以满足不同功能需求。
在此基础上,导则明确了设计原则。
尊重历史与传统,意味着要保留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使新建建筑与历史环境相协调。
保持城市特色,要求建筑风貌设计应反映城市的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元素。
注重生态环保,强调建筑应节能、节水、节材,减少环境污染。
提升城市品质,要求建筑风貌设计应注重公共空间与景观设计,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此外,导则还提出了具体的设计要求。
建筑风格与色彩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避免过度追求新颖奇特。
建筑高度与密度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避免过度开发导致城市拥挤。
公共空间与景观设计要注重人性化、生态化,为居民提供宜人的活动场所。
建筑风貌特色引导
![建筑风貌特色引导](https://img.taocdn.com/s3/m/d0fa2f5c02768e9950e73823.png)
二、建筑风貌特色引导(一)建筑风貌特色思考●面对全球化下的城市发展——我们需要新的价值理念●面对建筑的功能主义泛滥——我们需要新的建筑主义●面对玉溪的历史与未来——我们需要重塑建筑的DNA(二)建筑风貌塑造的理论借鉴(1)黑川纪章的共生理论黑川纪章:“新时代建筑的目标是普遍的秩序与地域文化的共生”。
共生理论的哲学体系——以东方佛教哲学为本体,同时吸取西方哲学的整体结构、生命哲学等思想,形成自身的价值体系。
共生理论的价值体系——以地域差异性与文化多样性对抗全球化下价值观的普遍化,突出多元融合。
代表人物:黑川纪章共生哲学的内容包括:历史与未来的共生、异质文化的共生、部分与整体的共生、内部与外部的共生、理性与感性的共生、宗教与科学的共生、人与技术的共生、人与自然的共生,甚至还包括经济与文化的共生、年青人与老年人的共生、正常人与残疾人的共生等等。
(2)新城市主义新城市主义——主张塑造具有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反思批判现代主义,力图使现代生活的各个部分重新成为一个整体,即居住、工作、商业和娱乐设施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紧凑的、适宜步行的、功能混合的新型社区。
新城市主义成功地把多样性、社区感、俭朴性和人性尺度等传统价值标准与当今的现实生活环境结合起来。
(三)玉溪建筑风貌塑造(1)价值观取向前文分析过,在经济全球化下的现代城市面临的是一种价值观取向的两难选择,屈从于功能主义与机械理论的建筑模式与城市发展思路必然使城市特色最终丧失。
但我们却又生存在一个这样的时代,无法再来一次建筑风貌的“文艺复兴”,由此,要形成特色的建筑风貌首先是要与城市的内在精神进行对话,特别是价值观取向,最终将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建筑风貌标准。
●聂耳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和奋斗精神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价值观;●红塔精神——“山高人为峰”、勇于攀登为代表的时代开拓精神;●四大价值取向——多元融合;人性尺度;价值回归;人文关怀;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确立玉溪的新城市主义——重建传统价值标准的时代精神。
中心城区建筑风貌设计导则
![中心城区建筑风貌设计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c385e174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8d.png)
中心城区建筑风貌设计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总体风貌定位:确定中心城区的整体风貌定位,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
征。
2.空间风貌结构:优化建筑形态与群体的组织,完善高度分区、天际轮廓线、第
五立面(屋顶)等关键要素的导控,构建整体有序、重点突出、错落有致的三维空间形态。
3.建筑风貌正负面清单:明确列出鼓励的建筑风貌要素和需要避免的建筑风貌要
素,确保建筑设计符合导则要求。
4.建筑高度整体管控:根据城市规划和空间需求,合理控制建筑高度,塑造和谐
的城市天际线。
5.建筑色彩整体管控:确定中心城区的建筑主色调和辅助色调,营造统一的城市
色彩氛围。
在实施中心城区建筑风貌设计导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导则应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相关规划相协调,确保导则的实施符合城市整
体发展方向。
2.导则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明确各项管控要求的指标和标准,便于规划
管理人员进行操作。
3.导则应建立动态更新机制,根据城市发展和市场需求,适时调整和优化导则内
容,确保导则的时效性和适应性。
4.导则的实施需要加强对建筑设计项目的审查和监管,确保建筑设计符合导则要
求,提升城市整体建筑风貌品质。
福建省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导则(试行)
![福建省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导则(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ff23a54b33687e21af45a97d.png)
福建省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导则(试行)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〇一三年十月编制说明按照省政府《关于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攻坚计划的通知》(闽政办〔2013〕16号)要求,为塑造城市特色,避免“千城一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结合福建省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要求,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了《福建省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导则(试行)》。
本导则力求规范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的内容和深度,规范编制成果和审批管理程序,引导各地推进城市特色塑造,促进城市竞争力提升。
本导则所称景观风貌是指城市自然环境和当地历史文化的综合特征。
目前全国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的编制尚无统一标准、也无定式,不少省市都在进行多种探索和尝试。
本导则在遵循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基础上,针对福建省实际和城市建设发展需求,结合各县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编制及管理实践,吸纳各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借鉴其它各省市相关成果编制而成。
本导则由省厅印发实施。
试行过程中,各使用单位若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至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乡规划处,以便修订时参考。
联系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北大路242 号邮编:350001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〇一三年十月目录1 总则 (10)1.1编制目的 (10)1.2适用范围 (10)1.3 规划类型 (10)1.4 主要任务 (10)1.5编制原则 (10)1.6 编制程序 (11)2规划编制内容与深度要求 (12)2.1 规划编制主要内容 (12)2.2 规划预判 (14)2.3 整体景观风貌特色塑造 (14)2.3.1 资源评价与元素提炼 (14)2.3.2 风貌特色定位与塑造 (14)2.3.2.1景观风貌特色定位 (14)2.3.2.2 景观风貌总体结构设计 (15)2.3.2.3 景观风貌要素导引 (15)2.3.2.4景观风貌特色塑造指引 (16)2.3.3 特色空间体系构建 (16)2.3.3.1 景观风貌特别控制区规划 (16)2.3.3.2 景观廊道控制规划 (11)2.4示范设计 (11)2.5 实施保障 (11)2.5.1 规划控制管理措施 (11)2.5.2 近期建设项目策划 (12)3 规划成果要求 (13)3.1 成果构成 (13)3.2 成果内容 (14)4 附则 (20)附录A 景观风貌特别控制区规划控制图参考范例 (21)1 总则1.1编制目的为突出城市景观风貌、提升城市可识别性,塑造城市整体形象和地方特色,规范全省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编制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结合福建省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要求,制定本导则。
城市景观风貌要素控制与指引方法初探——以平潭综合实验区景观风貌专项规划为例
![城市景观风貌要素控制与指引方法初探——以平潭综合实验区景观风貌专项规划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d5dc2f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7.png)
城市景观风貌要素控制与指引方法初探——以平潭综合实验区景观风貌专项规划为例张韧柘【摘要】城市景观风貌要素包括山体、水体、城市地标、道路廊道、色彩等.景观风貌专项规划作为总体规划的配套专项规划,在规划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景观风貌要素,可分别从控制和指引两方面进行规划落实.控制,主要通过“量化”来明确其位置、范围、宽度、高度等.指引,以“定性”为主,主要指对景观要素提出策略、措施等.最终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和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分别重点针对控制为主的景观风貌控制要素和结合指引为主的景观风貌指引要素进行落实.【期刊名称】《福建建筑》【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4页(P13-15,49)【关键词】城市景观风貌要素;控制;指引【作者】张韧柘【作者单位】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建福州 3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5.14E-mail:***************1.1 相关定义景观风貌,是指城市自然环境和当地历史文化的综合特征。
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环境及重要空间环境等景观风貌特色资源进行梳理、组织,对当地有代表性的风貌特色元素进行提炼创新,并对承载其风貌特征的空间环境进行整体安排,从而引导富有个性魅力的城市整体形象。
其核心内容是延续历史文脉、保护城市大山大水空间格局、强化城市与山水环境的有机联系,塑造城市特色等[1]。
城市景观风貌要素,是指一个城市的基本面貌形象让人对于城市所产生感受的载体。
每个人感受城市面貌,城市氛围,城市文化的时候,通过城市景观风貌要素形成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综合城市映像。
城市景观风貌要素包括山体、水体、城市地标、道路廊道、色彩等[2]。
1.2 平潭综合实验区概况平潭综合实验区,位于福建省东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大陆距离台湾岛最近的地方,福建省第一大岛,中国第五大岛。
陆域面积392.92km2,其中主岛海坛岛面积324.13km2,离岛包含屿头、大练等四个乡镇。
城市风貌引导体系建构
![城市风貌引导体系建构](https://img.taocdn.com/s3/m/ee362f295901020206409c05.png)
城市风貌引导体系建构——以克拉玛依市城市风貌规划为例(吴伟老师收)1231986 摘要本文尝试从城市风貌引导的角度切入,从克拉玛依市城市风貌规划实践角度出发,建立起由分级引导、分项引导、色彩专项引导耦合的,上至城市总体、下达重点单元地块的开放的风貌引导体系,以此寻求针对中国城市千城一面、缺乏协调问题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城市风貌,风貌引导,风貌引导体系,城市风貌规划ABSTRACTThis article is trying to cut into the angle of cityscape guidance, from the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of Karamay Cityscape planning of the senate, set up by the classification guide, the breakdown of the boot, to the city overall color special guide coupling, issued the focus of unit facilities open plots, in order to seek a way to resolve the problem of lacking co-ordination for Chinese cities. KEY WORDSCityscape; Cityscape guidance; Cityscape guidance system; Cityscape planning1 引言段德罡教授认为,“城市风貌是指城市在不同时期历史文化、自然特征和城市市民生活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无形的精神面貌特征和有形的实体环境属性”1。
“风”与“貌”一个主外,一个主内;然貌由风生,风以貌显。
“风”与“貌”是动态平衡着的一对辩证统一体。
套用系统论的观点,城市可以被看作“一个复杂、开放、层次性强的巨系统”2。
城市设计导则
![城市设计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f01f19d55901020206409cd6.png)
城市设计导则一)景观风貌区控制城市风貌区划分为老城商业风貌区、新城行政文化景观风貌区、现代产业景观风貌区、综合景观风貌区、居住景观风貌区等几类进行控制。
♦老城商业风貌区主要指南山路与青山路交叉口及其周边地区。
导则1:以商业服务为主要导功能的区域,控制开发建设密度,鼓励用地的复合利用,要创造好的步行环境和宜人的商业活动空间。
导则2:建筑风格可有对比变化,建筑色彩可采用相对明快的色系,不必强调统一,但在色调上应有一定的协调或对比关系,营造出充满活力的商业氛围。
建议在建设前对整个建筑群深入细致的空间环境设计,以保证空间环境品质。
导则3:应结合龙河与其两侧绿化形成公共活动空间。
公共空间的设置要将绿地和活动广场相结合,成为购物、休闲、游乐于一体的开放空间。
导则4:倡导立体开发,混合利用。
可利用绿化、广场建设地下停车场及地下购物中心。
♦行政文化景观风貌区导则1:行政办公和商务办公建筑应形成宏伟严整与开放的布局;以整体性和个性相统一,形成城市的象征和标志。
导则2:文化建筑以广场为依托,建筑采用规则式布局,在统一中有变化,彰显个性,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现代产业景观风貌区主要指沿龙河北路两侧、青山路与北外环路交叉口周边地区。
导则1:要充分体现现代产业建筑的特色,强调技术美,现代感,建筑尺度不宜出现过高和超大体量。
导则2:建筑应后退道路相应的距离,以保证形成围合的开放或半开放的公共空间,作为人群休息、交通的场所。
♦综合景观风貌区导则1:公共建筑成组成群设置,建议建筑采用较为一致的体量,突出标志性建筑的高度,建筑造型以水平线条为主,开窗简洁,细部处理精致。
导则2:居住建筑以多层为主,低层为辅,建筑体量不宜过大,在建筑布局上应错落有致。
建筑形式宜采用坡屋顶,建筑色彩以浅色调为主♦居住景观风貌区主要指老城片区、新城片区、寻山片区内的各个居住区。
导则1:鼓励沿人流量大的道路两侧用地复合利用,增添地区的活力,保持街道宜人的尺度。
城市特色风貌设计初探--以《清远市城市风貌规划》为例
![城市特色风貌设计初探--以《清远市城市风貌规划》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1c86939910ef12d2bf9e717.png)
就丰富“全景城市”的业态方面而言,主要是:促进都市观光、购物、休闲等业态的发展,加快不同类型精品公共空间的建设。;引入和推广互动体验式的产业,使这些业态融入本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丰富外地游客互动体验的同时,增强本地居民的参与感和幸福感。
4.强化城市特色风貌设计创新
4.1感知优先
通过社会学的调研方法和大数据的结合,在对清远现状风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环境意象分析法,建立起科学的现状风貌评价体系,分别对山水格局、开敞空间、建筑风貌、历史文化等10类现状风貌要素进行量化分析,构建风貌影响要素分级评价模型和感知地图评价模型,得出对清远现状风貌的客观评价,进而指导风貌规划体系的构建。
就清远市而言,在城市特色风貌设计中,应始终以“全景城市”为理论指导,构建以人的空间感知优先的全方位、长时段、多角度的城市风貌展示体系。
就优化“全景城市”的生态方面而言,主要是:保护城市的“绿色基质”,维护自然山水格局;切实做到城市规划结合自然生态资源,创造优良的城市气候;努力打造融入自然山水格局的“绿色花园城市”;建立完善的绿化景观系统,使绿化系统融入城市建设的各个细节。
4.3多维构建
从保护山水格局、完善湖城水系、优化空间形象、塑造建筑风貌、展示特色文化等八个方面出发,以山?水?湖?城大山大水的特色山水格局和城市精品空间塑造为核心,将山水四城、特色九湖、活力十廊、清远十八景等特色空间资源转变为空间资本,形成发展与品质的良性互动关系。通过研究清远地域特色建筑,重点塑造清远地域特色的建筑风貌形象,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辨别核心价值、保存城市文化精神、打造城市空间特色,引导城市转型。
城市风貌规划设计导则
![城市风貌规划设计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4c99e705f78a6529647d5375.png)
3.1 长江路--永明路
功能定位
城市南北向重要的发展轴,都市生活的舞台,古今交融的 魅力展示区。
风貌定位
提升形象,激发城市活力,历史与现代对比协调的多彩风 貌带。
7.建筑高度分区规划
8.城市色彩规划 城市的基本色调
通过调查分析,池州城市建筑基本色调 定为白色系、暖灰色系、冷灰色系和红褐系 的色彩体系。 白色系列的色彩体系:白色系是池州的 背景色,如城区的民居建筑等。将白色系作 为城市建筑主色调之一,表达对城市传统的 尊重。 冷灰色系列的色彩体系:冷灰色是建筑 墙面及屋顶主色调之一,多为青砖和青瓦色 彩。 暖灰色系列的色彩体系:暖灰色是建筑 墙面主色调之一。 红褐色系列的色彩体系:红褐色为建筑 墙面主色调之一,在传统建筑中多为立面木 质部分色彩。
杏花村 白洋河 清溪河 孝肃街 齐山
4.城市景观分区
依据城市空间整体框架及总体规划功
能布局,将城市划分为若干景观分区。
池州城市景观分区包括 老城历史文化风貌区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 站前综合商贸风貌区 城北滨江风貌区 中心城综合风貌区 齐山-平天湖风景区 湿地森林景观区
东部现代产业风貌区
东部新城风貌区
2 城市分区规划设计导则
老城区设计导则
杏花村景区 设计导则
滨江风貌区 设计导则
综合风貌区 设计导则
站前综合商贸区 设计导则
东部新城风貌区 设计导则
东部现代产业风貌区 设计导则
齐山—平天湖风景区 设计导则
3.城市重要道路设计导则
道路根据功能分为交通型,景观型,生活型三类。 根据城市整体风貌规划和分区风貌控制要求,对中心城区三横三纵一环:长 江路、秋浦路、九华山大道、建设路、清风路、东湖路、齐山路等十三条城市重 要道路进行景观、风貌设计引导。
旅游城市特色景观风貌的规划设计导引
![旅游城市特色景观风貌的规划设计导引](https://img.taocdn.com/s3/m/95cec245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1.png)
旅游城市特色景观风貌的规划设计导引【摘要】在旅游城市的建设中,如何保持和突显地域性的景观风貌特色是城市管理者和规划技术人员面对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凯恩斯市的《凯恩斯风格设计导引》,归纳并阐述了规划的主要技术思路和控制方法,并结合我国旅游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和误区进行了对比借鉴。
标签:旅游城市;特色景观风貌;规划设计1 背景概述旅游城市,是指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同时具备一定的接待能力,并以旅游业作为其主导产业之一的城市。
鉴于旅游城市特殊的城市性质与功能,其城市景观风貌的建设尤为重要。
旅游城市尤其强调在景观风貌中对于城市特色的保持与凸显,因为城市特色既可以强化地域差别,增加旅游吸引力,同时也是旅游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凯恩斯市是澳大利亚北昆士兰州的首府,约有17万人口(2010),辖区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
因其位于著名的“大堡礁”附近,又具备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和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旅游业已成为凯恩斯的支柱产业,2008年凯恩斯是澳大利亚第四大国际旅游目的地。
作为典型的旅游城市,凯恩斯极其重视城市特色景观风貌的建设,地区议会制定了长期有效的土地利用战略规划,其首要章节即是《凯恩斯风格设计导引》(Cairns style design guide),这是一部面向房屋建造者和开发商的规划设计手册,其目的是鼓励新建建筑采用“凯恩斯风格”,增强地区的热带特点和城市吸引力。
2 “凯恩斯风格”规划设计导引设计导引按照昆士兰传统建筑、现代住宅、多层住宅、商业及市政建筑四种类型分类进行设计引导,同时对植被景观和建筑节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导引认为,“凯恩斯风格”是由大至街道的尺度与韵律,小至建筑的雨棚和栏杆等组成的广义概念,通过控制影响建筑风格的重要元素,可以实现对整体建筑形态和景观风貌的塑造。
2.1 昆士兰传统建筑“凯恩斯风格”鼓励现代建筑融入传统建筑的核心特征及元素,因此导引首先对传统建筑的特征要素进行了系统提取,这一方面为传统建筑的改建和复建提供了指导,同时也作为后续建筑类型的设计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城市风貌设计导引1.1 基本原则城市风貌设计是对本次规划的进一步诠释,旨在通过保护、创造和发展优美的物质空间形态,提高环境质量,丰富城市内涵,凸显城市特色和个性。
规划以建设具有适宜居住的产业区为总体目标。
突出“北山南水,水绕城流”的地域风貌特色,强调对区内空间的总体要求,并为下层次的规划提供依据。
从城市总体形象、空间景观格局、公共空间系统、景观环境、空间尺度及色彩设计等方面,将城市景观中心与滨水岸线以及各功能组团,共同构建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城市景观环境,并遵循以下原则:⏹整体性和独创性相结合的原则,创造生态与现代城市新区风貌特色相结合的产业新城景观环境;⏹充分重视开放空间和道路作为空间构图骨架的作用,注重道路和开放空间的界面设计;⏹生态环境与人工环境相结合,注重保护原生态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街区;⏹构筑现代化城市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系统组织城市开放空间,强化街道空间的特色,创造高品位的城市空间环境;⏹强化细节,注重城市天际线的设计以及城市色彩控制。
1.2 总体形象控制总体形象控制是对形成城市总体意向的重要场所的控制。
总体意向的形成是通过常规的视点观察城市及城市活动,因此,城市的观景点和形成景观的城市区域是城市设计总体形象控制的具体内容。
总体形象控制的要点在于:依托秀才山以及秀才山水库良好的环境背景形成借景和对景,并通过加强与自然生态用地、河渠等绿地的沟通与联系,精心营造自然生态休闲景观区。
通过严格限制其开发强度和高度,保护山及河渠等自然景观的视觉通达性。
通过加强绿化和活动设施,与公园、街头绿地、商业和旅游休闲绿地等绿化开敞空间共同构筑现代化生态型城区的景观基准面。
依托景观基准面,通过武广高铁、广乐高速、昆汕高速等横贯规划区的道路防护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主体构架,衬托合作区总体城市形象;以秀才山核心区形成主要自然生态休闲中心;以中央服务区城市中心地段展示城市界面;最终逐步形成脉络清晰的城市风貌区和城市轮廓。
本次规划根据城市功能分区而形成不同特征的景观区域,共以下8个风貌片区:①秀才山自然生态休闲组团:自然生态休闲风貌区以秀才山水库为主要休闲旅游项目,整体采取保护的策略,营造北部自然生态休闲风貌。
②中央服务区:活力中心特色风貌区“山水相连、城景互融”的自然环境与精心规划、疏密有致的建筑形式相辅相成,行政、商业、文化教育等多功能物质要素在城市滨水中心区合理组织,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③启动区:丰富多彩城市新区作为合作区的启动区,合理组织高新技术产业、商业、配套服务等各种功能,体现丰富多彩的城市新区的景观特质。
④西部生态居住组团:“生态、亲和、便利宜人”的现代住区以自然山体为景观核心、高速公路绿化带为纽带,契形绿地向社区渗透的景观格局,使居住融入到城市景观系统中去。
⑤南部滨水居住组团:特色水景风貌区结合中间景观水系,合理组织配套服务功能,体现丰富多彩的滨水城市新区景观特质。
⑥南部现代产业新城特色风貌区以大规模现代工业厂房形成规整、明快的城市风貌,体现追求速度、科学高效的精神。
结合中间景观水系积极创造开敞空间,打破传统工业区呆板枯燥的格局,满足舒适、安全、生活、社交、美学多层面的需要,创造人性化的生产生活环境。
⑦高新技术综合发展组团:生态新城特色风貌区依托现有的山水自然资源,营造富有自然气息的高新科技综合发展区,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及生活环境。
⑧茶园风情特色风貌区依托茶叶研究所的茶园以及原有茶叶世界等旅游景区,打造具有茶园风情的绿色休闲度假风貌区。
1.3 设计要素控制空间景观格局、公共空间系统和视觉效果是影响城市意象的重要方面。
城市设计应重点分析公共开敞空间的分布形态及联系的空间因素,尺度、节奏、层次、韵律、天际线等视觉要素和标高、高度、朝向、间距、建筑后退等技术要素。
1.3.1 高度控制高度控制划分为城市制高点、高层发展区(可根据景观要求建设高层、超高层)、多层发展区(除特殊局部,不应超过24米建设)以及低层发展区(除特殊局部,不应超过12米建设)四个层面的控制区。
根据整体城市形象控制的需要,在中央服务区、高新技术综合发展组团设立城市制高点,作为城市的主要地标。
主要高层区则集中在南部现代产业发展组团、启动区发展组团周边,体现城市的现代化风貌。
低层发展区主要包括图12-1 城市设计导引秀才山自然生态休闲组团、西部生态居住组团、南部滨水居住组团、茶园风貌区等,强调开发的控制,维持各自的景观特色。
其余地区以发展多层为主。
1.3.2 视线通廊通过建筑高度控制以及建筑形体设计等手段,创造既视野开阔又丰富多样、串联多个景观节点的视觉通廊。
主要包括:西部贯穿生态居住区与高新技术综合发展区的通廊、北部秀才山至南部仙桥村的景观通廊、旅游大道过境的视线通廊等。
对于视线通廊范围内的建设,要进行控制,尽量以开敞为主。
1.3.3 界面对滨水界面的处理,主要强调其轮廓线的连续性,以便于创造富有层次感和韵律感的城市天际线。
而南部工业区中央大道作为综合性干道及进入城市核心区的主要通道,应强化其两侧建筑的现代风格及界面的连续性,既要有作为“街墙”的围合感,又要具备作为背景的优美连贯、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线轮廓。
要求沿街高层建筑的布局及建筑物顶部形式的设计要考虑到车行观赏的特点,既不要过度拥塞也不要过于稀松,而对于这些高层建筑的裙房或建筑的地面几层,要充分考虑行人尺度,加强建筑物的细部处理,适当补充视觉焦点与小型公共开放空间,以增强街道的韵律感与节奏感,满足使用者不同的视觉需求。
1.3.4 开敞空间包括滨水开敞空间及郊野开敞空间两类。
滨水开敞空间主要包括中央水系周边、仙桥水两岸绿地,要加强对滨水空间的规划控制,在滨水区尽可能控制一定宽度的绿化带,建设步行道,增进亲水性。
同时,加强与城市景观的融合。
郊野开敞空间主要有西部生态居住区内的小山、北部秀才山等,要对山体加强保护,并将郊野景观引入周边建设区之中。
规划控制中央水系、中央服务区内绿地等,形成“山-城-水”对话的开敞空间系统。
1.3.5 景观轴线布局“T字型”的景观轴,形成合作区的景观主轴。
规划以南部中央景观大道为景观主轴,旅游大道为景观次轴贯穿主要城市景观区,加强主次轴向间的联系和渗透,联系各主要景区和景点之间的道路必须特别重视自身的景观建设,在重要的对景轴线上合理组织街景的起伏对比变化,留置视线通廊。
南部中央景观大道:联系园区与英德市主城区,既有现代化的城市风貌景观,也有丰富的滨水景观,是展示合作区标志性城市景观界面的主要轴线,同时也是联系北部秀才山自然生态。
旅游大道:穿越中央服务区、高新技术产业片区,景观的主要轴线,是区内东西向的景观次轴。
1.4 城市风貌建设1.4.1 功能区1.4.1.1居住区住区建设以规模体量适度的多层和低层住宅建设为主,建筑设计应考虑建筑空间组合、建筑造型与景观视线通廊、整体景观环境的整合,并通过建筑自身形体的高低组合变化与住区内、外自然环境结合,塑造具有个性明显和识别性强的住区整体环境。
要打通住区与滨水地区的绿色廊道,使人有更多机会亲近水体,并严格禁止位于滨水区的新建居住区侵占滨水公共绿地。
1.4.1.2工业区打造绿色工业区,在区内工业建筑内辟设植有草木的公用平台花园,以加强工厂内部及周边环境的绿化。
尽量在园区内提供更多用地作为绿化用途,提高绿化覆盖率,使其与周边环境更为协调。
1.4.1.3商业街区注重建筑的退线,高层建筑必须与城市道路之间有足够的退后距离,尽量减少交通对办公区的影响。
结合规划多布置街头绿地、休闲广场等活动空间。
1.4.2 开放空间1.4.2.1道路空间分车带景观要保持一定的通透性,以利于组织道路两侧景观及不阻碍司机视线。
交通岛不宜密植乔木或者大灌木,植物配置的图案要简介、曲线优美,创造具有特色的通透空间,以免分散注意力影响交通。
交叉口要根据道路的数量、交界的角度,结合花草进行造景,保证三角形视距范围的通透性及街道转折过渡作用,营造清爽开阔的路口景观。
1.4.2.2滨水空间打造滨水风光带,在人工湖附近设置具有标志性的滨水空间景观,并在河口处设置大型建筑,作为重要收尾节点。
1.4.2.3广场空间以休憩为主题的广场,入口要容易识别,并交通方便。
新建广场空间应以热带植物品种为主,广场的硬质铺装面积不宜过大,适当增加绿地面积。
结合地段的条件,应设置类型多样、规模适当的广场,包括交通广场、纪念广场、游憩广场、公共建筑前附属广场等。
1.4.2.4绿色空间尽量安排开敞式的公园,促使市民与绿色的接触。
滨水驳岸要增加层次感,增加绿色柔化驳岸的比例,进一步形成“水体-地被-花灌木-乔木-休憩空间”的城市环境。
1.4.3 建筑风格考虑到合作区地域范围较大,每个不同功能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演化过程,因此将片区的建筑风格控制按以下两个区域划分:1.4.3.1现代建筑集中区主要包括中央服务区、高新技术综合发展组团、南部现代产业发展组团、启动区发展组团。
以现代建筑作为主要的风格,凸现具有强烈时代感的新区形象,强调建筑风格的新颖与协调。
在中央服务区,建筑形式可以更为别致典雅,同时可以结合传统的坡屋顶、骑楼的建筑形式,凸现城市个性以及地域特色,形成整体的层次感和韵律感。
1.4.3.2建筑风格协调区其他地区均划为风格协调区。
区内建筑要尊重环境、尊重文脉,建筑风格强调多元化,符合审美要求的建筑形体,都可以在此区运用。
1.4.4 城市色彩色彩作为一种视觉形象要素,在城市建设和改善生活环境中的作用十分突出。
在城市色彩选择及搭配方面,依据英德市城市色彩规划,英红镇色彩规划为新颖、简洁、明快。
合作区所处的位置决定了自然美的丰富性,城市的空间色彩设计是以自然美为主要美学特征的。
河水、树林、阳光是处于纯自然条件下的色彩元素,因此,合作区的主色调偏重于明亮的暖色调及舒适的冷色调。
规划在空间色彩的处理上注重对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的特色保护,挖掘固有存在于城市发展脉络之中的色彩,为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与城市文脉的建设起到关键的作用。
在城市色彩控制上,规划将合作区划为色彩限制区、色彩主导区和色彩引导区。
色彩限制区主要包括秀才山自然生态休闲区、西部生态居住区、南部滨水居住区,新建建筑色彩应基本沿用朴素典雅的白色、暖灰色墙面和浅红色屋顶的搭配,红褐色、棕色和灰褐色作为主要的辅色调。
色彩主导区主要包括中央服务区、高新科技综合发展区、南部现代产业规模发展区、启动区等,区域内的建筑需形成具有现代感的清新绚丽的色彩风格,主色调以浅米黄、浅蓝和白色为主。
色彩引导区主要包括城市建设区内其他区域,色彩可以在城市整体形象上,根据各个区域的特色予以变化,使其保持协调又各具特色。
同时,考虑到规划区各个区域的功能和环境特点有差别,同时又避免破坏城市的主体色调,建议采用大协调下的微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