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病害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在病残体或带病薯块上越冬,翌 年种薯发芽病菌即开始侵染。病苗出土后,其上产 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使病 害蔓延扩大。 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6—28℃,当叶上有结露或水滴 ,温度适宜,分生孢子经35—45分钟即萌发,从叶 面气孔或穿透表皮侵入,潜育期2—3天。瘠薄地块 及肥力不足田发病重。
马铃薯干腐病
( Potato Dry Rot)
症状
侵染块茎。发病初期仅局部 变褐稍凹陷,扩大后病部出 现很多皱榴,呈同心轮纹状 ,其上有时长出灰白色的绒 状颗粒,即病菌(Fusarium solani称茄病镰孢)子实体 。剖开病薯可见空心,空腔 内长满菌丝,薯内则变为深 褐色或灰褐色,终致整个块 茎僵缩或干腐,不堪食用。
中后期:交替喷施瑞凡2000倍液和世高1500倍 液。 收获前:立收谷催熟。200-250毫升每亩,收 获前10-15天。
马铃薯晚疫病
(Potato Late Blight)
症状
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叶片染病先在 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 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 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 (Phytophthora infestans 称致病疫 霉 ),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 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 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 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 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 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染病初 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 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 或烂掉。
马铃薯晚疫病
(Potato Late Blight)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苗薯块,导致不 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 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 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
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18— 22℃条件下,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冷凉(10一13℃,保持 1-2小时)又有水滴存在,有利于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 ,温暖(24—25℃,持续5—8小时)有水滴存在,利于孢子 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 件下发病重。
马铃薯晚疫病
(Potato Late Blight)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入窖、冬藏查 窖、出窖、切块、春化等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 ,有条件的要建立无病留种地,进行无病留种。 (3)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 块栽植,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 (4)发病前,可喷施75%达科宁保护,隔10-14天1次,连续 防治2次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68%金雷500-700倍液,视病情 ,隔7—10天1次。 最新药剂瑞凡-全球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最佳药剂。
马铃薯早疫病 ( Potato Early Blight)
ຫໍສະໝຸດ Baidu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 块茎。 块茎染病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圆 形或近圆形病斑(Alternaria solani 称茄链格孢) ,边缘分 明,皮下呈浅褐色海绵状干腐 。该病近年呈上升趋势,其为 害有的地区不亚于晚疫病。
马铃薯早疫病 (Potato Early Blight)

马铃薯枯萎病
马铃薯病害综合防治方法
无病种薯:
建立无病种薯基地,生产无病种薯 严格选择种薯,剔除有病虫的薯块
马铃薯病害综合防治方法
播种前:适乐时包衣:100-200毫升包衣100公 斤种薯 苗期:定期喷施金雷600倍液。间隔期大概15天
开花期:初期喷施一次阿米西达1500倍液。
马铃薯干腐病
( Potato Dry Rot)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组织或土 壤中越冬。多系弱寄生菌,从伤口或芽眼 侵入。病菌在5—30℃条件下均能生长。贮 藏条件差,通风不良利于发病。
马铃薯干腐病
( Potato Dry Rot)
防治方法
(1)生长后期注意排水,收获时避免伤口,收获 后用特克多(Tecto 500SC)400-600倍液浸种薯, 充分晾干再入窖,严防碰伤。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Potato Spray Program of Major Pest & Disease
马铃薯主要病害
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早疫 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病 马铃薯干腐病 马铃薯炭疽病 马铃薯(疫霉菌)烂窖 马铃薯疮痂病 马铃薯黑胫病 马铃薯软腐病 马铃薯粉痂病 马铃薯环腐病
茶黄螨
后期(块根 膨大)
世高 1000-1500倍加金雷600倍 液喷雾
块茎蛾
功夫2000倍液, 美除1000-1500 倍液。
收获期
储藏期
催枯
储藏病害
立收谷200-250毫升/亩,收获前 10-15天叶面喷雾。
特克多190-250倍液浸种薯处理 ,
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病
(Potato Rhizoctonia Rot)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病薯上的或留在土壤书的菌核越冬。带病 种薯是翌年初侵染源,也是远距离传播的主 要途径。 该病发生与春寒及潮湿条件有关,播种早或 播后土温较低发病重。该菌除侵染马铃薯外 ,还可侵染豌豆。
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病
马铃薯(疫霉菌)烂窖
症 状
薯块表面现一片片略凹的 暗色或紫色病斑,深入薯 块1cm以内,一般不易见到 白霉,但窖内湿度大时, 病部长出白霉,即( Phytophthora infestans 称致病疫霉)病原菌孢囊 梗和孢子囊。造成烂窖。
马铃薯枯萎病
( Potato Fusarium Wilt)
马铃薯早疫病 (Potato Early Blight)
防治方法 :
(1)选用耐病品种。
(2)选择土壤肥沃的高燥田块种植,增施有机肥,推 行配方施肥,提高寄主抗病力。
(3)发病前,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0-600倍 液、隔7一10天1次,连续防治2次 。发病初期,可喷 施10%世高1000-1500倍液, 或25%阿米西达1500 倍液,交替使用,兼治晚疫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在 带菌的病薯上越冬。翌年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 雨水或灌溉水传播,从伤口侵入。田间湿度大、 土温高于28℃或重茬地、低洼地易发病。
防治方法 (1)与禾本科作物或绿肥等进行4年轮作。 (2)选择健薯留种,施用腐熟有机肥,加强水肥 管理,可减轻发病。
( Potato Rhizoctonia Rot)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建立无病留种田,采用无病薯播种。 (3)发病重的地区,尤其是高海拔冷凉山区,要特别 注意适期播种,避免早播。 (4)播种前,用2.5%适乐时种衣剂100-200毫升/100 公斤种薯,进行包衣处理,兼治苗期干腐病、炭疽 病。
马铃薯炭疽病
( Potato Black Dot)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以菌丝体在种子里或病残体上越冬,翌 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飞溅传播蔓延。孢 子萌发产出芽管,经伤口或直接侵入。生长 后期,病斑上产生的粉红色粘稠物内含大量 分生孢子,通过雨水溅射传到健薯上,进行 再侵染。高温、高湿发病重。
(3)适乐时包衣
防治方案
早 期 中 期 后
POTATOES 马铃薯
期 种子
收 获
严重程度
防治对象
0-2 3-4 5-6 7 8 9
10
11-12
13-18
储藏病害
干腐病, 立枯病 晚疫病 早疫病 蚜虫
适乐时
达科宁
金雷,瑞凡 世高, 功夫
阿米西达 阿米西达 阿克泰
茶黄螨
催枯 储藏病害
害极灭
立收谷
特克多
(2)窖内保持通风干燥,窖温控制在1—4℃,发 现病烂薯及时汰除。


(3)播种前,用2.5%适乐时种衣剂100-200毫升 /100公斤种薯,进行包衣处理。
马铃薯炭疽病
( Potato Black Dot)
症状
马铃薯染病后早期叶色变淡,顶 端叶片稍反卷,后全株萎蔫变褐 枯死。地下根部染病从地面至薯 块的皮层组织腐朽,易剥落,侧 根局部变褐,须很坏死,病株易 拔出。茎部染病生许多灰色小粒 点,茎基部空腔内长很多黑色粒 状(Colletotrichum coccodes 称球炭疽菌 )。
马铃薯炭疽病
( Potato Black Dot)
防治方法
(1)播种前,用2.5%适乐时种衣剂100-200毫升
/100公斤种薯,进行包衣处理。可防治苗期立枯 丝核病,干腐病及炭疽病等多种病害.
(2)在生长期,发病初可进行叶面喷洒10% 世高1000倍液;间隔10-15天,可喷施25%阿 米西达1500倍液,交替使用。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方案(供农户或农场试用)
生育期 播种 苗期 (早期) 苗期 (中期) 开花期 早疫病,晚 疫病 晚疫病、 早疫病 晚疫病 达科宁 300-500倍液,金雷多米 尔400-600倍液,交替喷雾 阿米西达 1500-2000 倍液喷雾 蚜虫 主要病害 立枯病 晚疫病 防治方法 适乐时 100毫升/100 公斤种薯 达科宁 300-500倍液喷雾 蛴螬 辛硫磷,或敌百 虫1000倍液 功夫3000倍,或 阿克泰 50007500倍液喷雾 害极灭2500倍液 主要虫害 防治方法
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病
( Potato Rhizoctonia Rot)
症状 主要为害幼芽、茎基部及块 茎。幼芽染病有的出土前腐烂形成 芽腐,造成缺苗。出土后染病初植 株下部叶子发黄,茎基形成褐色凹 陷斑,大小1一6cm。病斑上或茎基 部常覆有紫色菌丝层(Rhizoctonia solani 称立枯丝核菌)有时茎基部 及块茎生出大小不等(1—5mm)形状 各异的块状或片状、散生或聚生的 小菌核;轻病株症状不明显,重病 株可形成立枯或顶部萎蔫或叶片卷 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