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杜林论》的逻辑和方法

合集下载

《反杜林论》

《反杜林论》

《反杜林论》《反杜林论》课程内容第一部分:《反杜林论》写作的历史背景一、《反杜林论》写作的历史背景1、《反杜林论》写作的国际背景:2、《反杜林论》写作的德国形势:二、《反杜林论》写作的伟大意义1、《反杜林论》的主要内容:2、《反杜林论》的写作特点:3、《反杜林论》发表的意义:第一、《反杜林论》的发表彻底粉碎了猖獗一时的杜林及其宗派小集团;第二、《反杜林论》的发表帮助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许多领导人,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的水平,克服了由于对杜林的迷恋而产生的动摇;第三、《反杜林论》的发表教育了德国广大的党员和干部;第四、《反杜林论》的发表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二部分:《反杜林论·哲学篇》的研究概况一、关于杜林哲学体系的性质问题1、杜林哲学性质的不同观点关于杜林哲学体系的性质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杜林的哲学性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第二、杜林的哲学性质是唯心主义的;第三、杜林的哲学性质是折衷主义的。

2、杜林哲学性质问题争论的焦点3、恩格斯与杜林哲学论战的实质二、关于形而上学的作用问题1、“形而上学”的涵义对于形而上学的涵义有三种不同的理解第一、方法论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第二、宇宙观、发展观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第三、思维方式上的形而上学;2、“形而上学“在历史上的作用第一、大多数人肯定形而上学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第二、少数人否定形而上学在历史上的积极意义。

3、“形而上学”在现代的作用4、“形而上学”在今天仍流行的原因的探讨5、“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的关系6、形式逻辑和形而上学思维的关系三、关于真理的问题1、真理是否包含谬误2、“相对真理”和“相对谬误”是否一回事四、关于道德问题1、道德的阶级性和继承性问题2、永恒道德与共同道德的问题五、关于唯物辩证法的三个规律的问题1、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2、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表述问题第三部分《三个版本序言》一、一版序言1878年7月,恩格斯把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三篇汇集在一起,在莱比锡出版了全书第一版。

反杜林论(哲学:世界模式论-辩证法)

反杜林论(哲学:世界模式论-辩证法)

1、杜林的世界统一性观点及论证方法
世界统一性的逻辑前提和现实基础是世界的多样性。 哲学家们正是面对多样性的世界,才会思考它们是 否是统一,以及统一于什么的问题。因此,世界的 统一性问题可分解为两个互相联系的问题:第一, 世界是否是统一的?第二,世界统一于什么?那么, 杜林是如何回答这两个问题的呢? 恩格斯一开始就摘录了杜林的一段原文,说明杜林 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杜林的观点概括 地讲有两个:一是从思维的统一性中引出世界的统 一性;二是世界统一于存在。
杜林是怎样从思维的统一性中引出世界的统一性的呢他的论证过程是首先他认为应当运用数学中的公理方法来解决哲学问题包括世界统一性问题其次他提出了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的公理再次他认为一切思维的本质就在于把意识的要素联合为一个统一体最后杜林按照公理方法推出了世界的统一性
第四章 世界模式论
一、批判杜林从思维中“引出”世界统 一性的观点(第1—10自然段) 二、批判杜林的世界统一于存在,阐述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第11、12自然段)

4
揭露杜林平等观的自相矛盾
杜林的平等论是从抽象的人出发杜撰的, 因此经常陷入自相矛盾中。为了摆脱困境, 他不得不承认不平等的存在。恩格斯揭露了 杜林平等论的三个自相矛盾,即三次退却。 这三次退却是:第一,承认了两个人在生理 上的不平等;第二,承认了两个人在道德上 的不平等;第三,承认了两个人在精神上的 不平等。
第一,两个人的意志完全平等,在现实社 会中是不存在的。恩格斯分别假定这两个人是: 一男一女、两个男人、两个家长,不论哪一种 情况,都证明两个人或两个人的意志完全平等 是不可能的。
第二,用两个人去解决社会问题,是从 18世纪思想家那里抄袭来的。杜林一遇到社 会问题,就让“这两个人飞快出动”,去解 决问题。但这不是杜林的创造,而是从18世 纪思想家那里抄袭来的。杜林的“独到之 处”,是“他把这种举例说明的方法提升为 一切社会科学的基本方法和一切历史形态的

恩格斯:《反杜林论》简介

恩格斯:《反杜林论》简介

恩格斯:《反杜林论》简介(1876年9月-1378年6月),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反杜林论》是恩格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批判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E·杜林假社会主义的斗争中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部伟大的经典著作。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这部著作的内容十分丰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反杜林论》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和崇高的战斗风格,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说:“《反杜林论》这本书对于正确理解德国社会主义是很重要的。

”(马克思:《致摩·考夫曼》(l启78年10月3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322页。

)“不仅普通工人······,而且真正有科学知识的人,都能够从恩格斯的正而阐述中吸取许多东西。

”(马克思:《致威·白拉克》(1877年4月11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242页。

)列宁也曾指出,《反杜林论》“分析了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最重大的问题。

”(列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05年,月)。

《列宁全集》第2版第2卷第9页。

)它同《共产党宣言》一样,是“每个觉醒工人必读的书籍。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二个组成部分》(1923年3月).《列宁全集》第2版第23卷第42页。

)《反杜林论》是当时社会主义工人党内思想斗争的直接产物,它的发表对捍卫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维护科学社会主义纲领推动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辨别真假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决不会因为丧失原来的斗争目标而钝化,当代,马克思主义正受到挑战.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中,《反杜林论》仍然具有科学的和实践的意义。

《反杜林论》解读PPT课件

《反杜林论》解读PPT课件
批判主义哲学思想认为,人类的认识是有限的,因此必须不断地对现有知识进行审查和评估,以发现 其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同时,它也强调了人类认识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认为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修 正和改进,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是《反杜林论》 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物 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认为物质决定 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在 《反杜林论》中,恩格斯通过批判杜 林的唯心主义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辩 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政治上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比资本主义制度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社会主义提供了一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的制度 设计,它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实验;社会主义的基本矛 盾运动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相一致;在社会主义社 会中,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不断在更高的基础上重新 建立起来;社会主义社会对资本主义的否定是对一切 剥削制度的否定。
04
《反杜林论》中的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点
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特点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 裕。社会主义提供了一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 中心的制度设计,它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实验, 其成功与否取决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 和历史条件。
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激发了工人阶级的革命热情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杜林的批判,使工人阶级更加清 楚地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激 发了他们的革命热情。
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为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武 器,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和发展。
感谢观看
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认为,社会存在是客 观存在的,人类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 反映。同时,它也强调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和必然性,认为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社 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进程,才能更好地认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反杜林论4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反杜林论4

5、杜林的平等观及其阶级实质是什么?
6、简要说明平等观念的历史发展过程,无产阶级平等观与资产阶 级平等观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二)批判杜林抽象的平等观(6—段)
杜林的平等观:凡平等是绝对的好、不平等是绝对的坏,不平等的产生是两个 人中间有一个人用暴力实现他的要求。 恩格斯从四方面对杜林的平等官展开揭露与批判: 1、恩格斯指出,杜林所谓的两个人的意志完全平等的观点是荒唐的无稽之谈 。 2、用“两个人”来解决社会问题,并不是杜林的创造,而是他从18世纪资产 阶级思想家卢梭、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那里朝来的。 3、杜林平等观的根本错误就在于离开人的阶级性来谈论社会问题。不与任何阶 级、任何政治经济联系的人,只是两个抽象的人的概念而已。 4、杜林平等观的实质,在于掩盖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不 平等制度效劳。
3、资产阶级的平等观(28——30段) 4、无产阶级的平等观(31—33段) 无产阶级的平等观念也有一个发展过程,从发展过程来看,无产 阶级的平等要求有双重意义:一是自发的反对一切不平等;二是自觉 地反对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不平等现象。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 是消灭阶级的要求。
通过对平等观历史发展的分析,恩格斯告诉人们: (1)平等观念是具体的,平等总是与不平等联系在一起的; (2)平等观念是历史的,不同时代的人们有不同的平等观; (3)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虽然与其他阶级的平等要求一样,是历史
的产物,都是经济基础、阶级关系在社会观上的反映,但它是和资产
阶级的平等要求根本对立的,无产阶级的平等要废除私有制,实现人 类在政治上、社会地位、经济上的真正平等,解放全人类,同时也解
放自己,彻底根除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所以,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
际内容是消灭阶级。

读恩格斯《反杜林论》有感

读恩格斯《反杜林论》有感

《反杜林论-哲学篇》是恩格斯总结马克思主义在自然科学发展方面的成就,并对杜林的各种错误认识世界的观点进入深入批判的一篇,这一章篇中,恩格斯正确的论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并阐述了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同黑格尔式的矛盾辩证法的对立,是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重要一篇。

一反先验主义从古至今,有许多的数学家经过自己的不断思索,得出了一些数学史上新的重大结论,因此,杜林先生在研究世界的时候,也片面地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可以通过原有的观念来不断推论形成。

杜林在研究其他问题的时候,他并不是从现实本身推论出现实,而是从完全的主观观念去推出现实。

他的认识世界的方法是用采用数学方法他尝试着将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分解为最简单的元素,然后运用所谓的已知的公理去对这些元素进行加工整合,从而得到新的结论。

他的理念用一句简单的例子来阐述就是说,今天数学中有许许多多的公式推论,但是他们不是因为现实中的存在而被发现,而是他们本身就存在于那里,比如勾股定理这种理论,是可以通过向1+1=2这种基础的观念,逐步叠加推论形成,而不是去认识到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才去塑造这种概念。

恩格斯对他的这种观点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恩格斯认为,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是不能脱离于现实世界中所存在的东西,即便是像纯数学这样可以脱离任何个人的特殊经验而独立存在的领域,也必须从现实世界中获取经验。

恩格斯尖锐的指出,杜林的研究方法就是先验主义研究方法,杜林的研究方法是将概念和对象的适应准则相互颠倒,用我自己的理解去说,就是杜林是依靠自己的推论去构建这个社会方方面面的概念,而不是通过这个社会原本的本质特征去形成这些概念,让本身存在的物质与自己所构想的准则去相适应,而不是从事物本身的特质去得到概念,本身就已经与杜林先生所说的“完全客观的方法"相违背了,必然得到的结果也是歪曲独断的。

所以到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结论: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人们对于这个世界所产生的感悟思考即所谓的意识,其实质上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只有遵从唯物主义的观点才能有正确的认知。

反杜林论

反杜林论

反杜林论《反杜林论》共分五个部分,即序言、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一)剖析了杜林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系统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义先验论,阐明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论述了思维、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一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部分,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通过对杜林谬论的批判,恩格斯简明地论述了意识的起源和本质,阐明了包括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在内的认识辩证法,论证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从而坚持了唯物论的反映论,捍卫了在认识论基本问题上的唯物主义路线。

2、批判了杜林的世界统一于存在的折衷主义,论述了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唯物主义原理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只有这个科学命题,才真正揭示出问题的本质:世界上的现象无论多么千差万别,都是根源于物质的统一性,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都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3、批判了杜林在时间、物质、运动问题上的谬论,论述了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恩格斯深刻地批判了杜林的形而上学观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运动观。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没有运动的物质”、“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像的”,阐释了物质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且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永恒的、客观的,它没有起点和终点。

4、批判了杜林在道德和法的问题上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谬论,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平等、自由和必然的基本观点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最后的终极真理和个人思维至上等谬论,指出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领域,这种对立就是相对的,“对立的两极都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

”夸大了的真理,就会导致谬误。

恩格斯指出,道德在人类的历史上是发展变化的,不是永恒的。

专题四《反杜林论》

专题四《反杜林论》
专题四 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化和多 方面展开

第一节《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一、背景:
《反杜林论》是1876年9月~1878年6月期间 出版的图书,作者恩格斯。 1、巴黎公社失败以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

变化:随着垄断的加强,资本主义开始从自由
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江南大学贾淑品
思想家,出身于普鲁士官僚家庭,曾经开业当
律师。

1863年至1877年任柏林大学私人讲师,打着 “革新科学”的幌子,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全面 攻击,并在德国党内纠集自己的追随者,进行 分裂活动,妄图另外组建新党。

1877年因与官方教授发生冲突,被解除 柏林大学私人讲师职务。1889年创办 《人格主义者和解放者》刊物,继续攻 击马克思主义,鼓吹反犹太主义。十月 革命后攻击共产主义和苏维埃国家。
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终极真理论,论述了辩证 唯物主义真理观。 (1)批判杜林思维至上性的形而上学观点, 阐明思维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观点。 杜林提出,人的思维不包含任何矛盾,作为思 维产物的真理是绝对的。恩格斯指出,人的思 维包含着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矛盾:人的思维 “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终极目的来说, 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情况和每 次的现实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

恩格斯认为,这样广义的政治经济学还 有待于创造。这就把广义政治经济学与 由古典经济学家创立的专门研究资本主 义经济关系发展规律的狭义政治经济学 区别开来。实际上。我们今天所要创立 的社会主义经济学也应该是广义政治经 济学。
(三)全面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 和理论



1、科学评价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 局限 (1)揭示了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根 源。 (2)空想社会主义都探讨了未来的理想 社会,设计了种种社会改造方案,提出 了许多天才的预测。但具有时代局限性 和理论错误。恩格斯进行了分析。

浅析反杜林论

浅析反杜林论

浅析反杜林论一、关于《反杜林论》1871年德国实现了统一,之后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随着而来的阶级斗争也日益加剧。

欧洲工人运动的中心转移,从法国来到了德国。

为了维护和地主阶级的关系,实现联合专政,德国资产阶级不仅积极地支持俾斯麦政府使用暴力镇压无产阶级,还宣传各种形式的庸俗经济学理论和折衷主义,用于抵制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影响。

在这种斗争形势下,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不坚定,使得他们虽然接近社会主义,却反对阶级斗争,主张阶级矛盾的调和。

他们构造了种种体系,用于冒充新的科学,从而对抗马克思主义。

当时柏林大学的讲师杜林(1833—1921),就是其中一员,有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1875年左右,以社会主义改革家面貌出现的杜林,著书立说,宣称要在科学中实行一次彻底的变革,并露骨地攻击马克思主义。

为捍卫马克思主义学说,健康地发展德国工人运动,恩格斯撰写了《反杜林论》,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全面地,系统地批判了杜林的各种伪科学观点。

《反杜林论》原名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写成于1876年5月底至1878年7月初。

从1877年1月—1878年7月,以论文的形式,陆续地在《前进报上》发表。

1877年的7月份,发行了单行本第一版,名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 学 治经济学 会主义》二、恩格斯对杜林平等观的批判在《反杜林论》的“道德和法平等”中所提到,杜林的理论,而他的认识问题的方法概要地说,就是先把认识的对象分解成为最为简单的要素,然后将同样简单的,显而易见的公理应用在最为简单的要素之中,从而得出他的结论。

杜林认为在,对于社会生活领域问题的认识上,“从最简单的,单个的形式出发,通过公理来解决。

就像是简单的数学的基本形式一样”。

针对这种不可理喻的平等的观念,恩格斯提出来“三大退却”,批判其矛盾和荒谬之处。

1、两个人在意志实际上所存在不平等,是第一退却。

杜林主义认为,两个人的意识是无差别的,是完全平等的,并且,其中的一方是不能向另一方提出任何的,肯定的要求。

马列经典原著反杜林论

马列经典原著反杜林论

二、论述平等观的历史发展
1 古代的平等观;
2 资产阶级的平等要求:商品所有者都 有进行商品交换的平等权利;劳动力买卖双方 的权利是平等的;所有人的劳动都是平等的。
三、无产阶级的平等观 “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是消灭阶
级的要求”。
总之,平等观念本身是一种历史的产物, 决不是永恒真理。
(六)第一编 哲学·十一、自由和必然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恩格斯
应法国工人党的革命派、马克思的女婿拉 法格的请求,恩格斯把《反杜林论》中引论 的第一章、第三编的第一、二章改写成一篇 独立的、更通俗易懂的著作,从而获得了更 广泛的传播,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著作。
第一章 主要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发 展、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提出空想社会主 义是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尽 管世界的存在是它的统一性的前提,因为世界 必须先存在,然后才能是统一的。”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而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证明 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和持续的发 展所证明的。”
第一编 哲学·九、道德和法 永恒真理 这一章的中心是批判杜林在道德、真理
1 批判杜林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唯心 主义观点(1-13):世界统一性问题可以分为 两个相互联系的问题,第一是世界是不是统一 的?第二是世界统一于什么?世界具有统一性 的逻辑前提和现实基础是世界具有多样性,杜 林认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惟一的”,所以存 在就是它的统一性,这是一个折中主义的命题。
2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314)
5.再次强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 要使被压迫的无产阶级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 己解放的条件和性质,最终完成解放世界的 神圣使命。

[反杜林论]《反杜林论》读后感

[反杜林论]《反杜林论》读后感

[反杜林论]《反杜林论》读后感摘要:《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一部十分卓越的经典著作,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无产阶级斗争经验和自然科学成就的概括和总结。

它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充分集中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当时所达到的水平和所取得的成果,因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而特殊的地位,被人们誉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关键词:杜林马克思哲学原则一、不是自然界和人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一)杜林的哲学对象是整个世界一切领域的终极原则的体系。

杜林认为:“哲学是对世界和生活的意识的最高形式的阐发,在更广的意义上说,还包括一切知识和意愿的原则”。

杜林还认为,无论在哪里,只要人对某一事物或对某一类存在形式,发生了需要认识的问题,那么这些存在形式的原则就是哲学研究的对象。

在这里,杜林企图摆脱和越过科学直接把握世界的本质。

哲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旧的本体论哲学就是这样规定哲学的对象的,古希腊早期的哲学任务是研究事物发展的原因、原因的原因以及终极原因,以至于哲学成为了一切知识的总汇,乃至于出现哲学原子论,就是这种哲学理念的结果。

(二)杜林认为哲学原则是一切知识和意志的终极成分。

杜林把存在形式的原则看作为构成各种知识和意志的简单成分,就好像物体都是由化学元素构成的一样,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可以分解为一些简单的、终极的成分,或基本原则。

只要发现了这些原则,就可以获得对一切事物的解释。

这些原则适用于一切事物,包括人们未接触过的和根本不知道的事物在内。

正因为这样,杜林进一步断定,有了这些基本原则,哲学就成为科学说明世界的统一体系所需要的最后补充,也就是在科學所不能达到的地方,要靠哲学的“原则”来作补充性说明。

这样,哲学就成为包打天下的英雄。

(三)杜林哲学体系的内在逻辑体系是原则在先。

杜林把哲学对象分成三类:适用于一切存在的基本原则是一类,此外还有两类,即自然界和人类世界。

《反杜林论》的逻辑和方法

《反杜林论》的逻辑和方法

《反杜林论》的逻辑思维方法探讨邓太平摘要:恩格斯从批判杜林哲学入手,创立了唯物辩证法的逻辑系统,从而在丰富和发展马克主义哲学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研究《反杜林论》的逻辑和方法,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反杜林论》的理解,而且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本文想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一粗略的探讨。

一、逻辑思维和历史观的辩证统一逻辑思维和历史的辩证统一,是建立科学理论思维体系的重要方法。

恩格斯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止的,这时,每一个要索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范形式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

”①这是对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思维方法所作的很好的说明。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出色地运用了这一思维方法,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同样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思维方法,从而建立了唯物辩证法的逻辑思维体系。

《反杜林论》中唯物辩证法的逻辑思维结构大致是这样的:辩证法史,思维与存在的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社会历史辩证法;思维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概论。

唯物辩证法的这一逻辑思维结构正是逻辑和历史统一原则的生动体现,也是对自然、人类社会与思维形式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正确反映。

恩格斯将辩证法史作为唯物辩证法的“绪论,。

《反杜林论》的“概论”扼要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斯第122页地叙述了辩证法在人类认识的发展中所经历的三个基本发展阶段:古代朴素辩证法,近代唯心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

恩格斯关于辩证法史的叙述,为从思维的范畴体系本身的发展历史上理解认识史开辟了道路。

唯物辩证法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在“哲学编”第三章中,恩格斯揭露了杜林在哲学分类上的唯心主义先验论,从总体上论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恩格斯通过对思维一与存在关系的历史考察后指出,思维和存在不是一开始就绝对对立的,思维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劳动的产物;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反杜林论》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逻辑三重性及现代意义

《反杜林论》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逻辑三重性及现代意义

《反杜林论》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逻辑三重性及现代意义作者:安雨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26期摘要:为了防止对马克思主义的割裂、歪曲与只注重分门别类研究的弊端,学界倡导进行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

在此基础上,学者们提出了进行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一大视角即文献学研究,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文本中探讨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而《反杜林论》一书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将马克思主义划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的文本根据,也是马克思主义进行分门别类研究的支撑。

本文旨在以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入手,阐释这一经典著作如何从创作逻辑、对象逻辑、理论逻辑等逻辑三重性来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特征,以及研究这一著作对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反杜林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逻辑三重性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视角有许多观点,其中主张进行文献学视角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大都内在包含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三大部分,并体现出三者的紧密结合,因此,这一视角是为了论证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大都包含了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的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因此,文献学视角下考察《反杜林论》,就旨在通过深入分析,论证《反杜林论》即使将马克思主义化为三编分别进行论述,也是在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整体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三部分也不是分別独立的,而是互相贯穿紧密结合的。

1.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视角的研究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问题,目前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但仍存在割裂与歪曲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现象存在,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割裂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脉相承关系、甚至制造马克思主义内部的各种对立,破坏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因此,澄清这一误解,不仅在于要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实质与内涵,更要加强认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途径与视角。

浅析恩格斯《反杜林论》的平等观念

浅析恩格斯《反杜林论》的平等观念

浅析恩格斯《反杜林论》的平等观念一、批判对象的厘清1.先验公理的确定杜林在平等这一概念中的错误逻辑:将社会分解为最简单的要素,而最简单的社会至少要由两个人组成,这两个“人”的意志,就其本身而言,是彼此完全平等的,而且一方不能一开始就向另一方提出任何肯定的要求。

这就是一条基本的前提性公理,是杜林的平等观的基础也是核心所在。

在这个基本的“公理”下,杜林进一步指出,如果有一方向另一方提出了任何要求并且以暴力来实现他的要求,那就产生了非正义、暴力以及奴役。

只此一句话说明了全部以往应遭唾弃的人类历史。

【概念上理想的人】2.三次退却的具体表现那么现实社会中始终存在的各种奴役史实又该作何解释呢?这就到了杜林的“退却之一”,他说也存在着“可以允许的隶属关系”,但是它们存在的“原因不应当到两个意志本身的活动中,而应当到第三领域中去寻找”。

即,现实的奴役状况与那两个意志平等的人是无关的。

【环境里真空的人】然而,即便用一个莫名其妙的“第三领域”为随处可见的奴役关系进行开脱,杜林先生仍要面对另一个更棘手的问题,那就是人与人之间分明是如此不相同的,怎么就能实现真正的意志的平等呢?杜林并未正面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而是用一种“耶稣会士”的方式,将人分成了“野兽和人混合的人”和“具有完全的人性的人”,而他所谈论的具有平等意志的人自然地就排除了那类尚未完全摆脱兽性的人,这正是退却之二。

【本质上纯粹的人】清空了人的存在环境,提纯了人的内在本质,接下来杜林先生要解决的,就是人与人的交往活动,而人与人的交往中最大的不平等就体现在各种暴力冲突中,对此杜林先生又是作何解释的呢?他说“暴力……是对……使得它们的由于本身荒谬而成为敌对性的愿望进行的压服……异己的意志在这里也被认为是有平等权利的,但是由于它的危害活动和敌对活动的荒谬性,它就引起了恢复平衡的行动。

”简而言之,暴力在杜林先生看来就是最最公正和崇高的那个意志为了维持平等而压服异己意志的一种平衡活动。

反杜林论内容

反杜林论内容

反杜林论内容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的一部重要著作,主要内容是对欧根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分析。

书中涉及到认识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三个基本方面,包括对杜林“实体”概念的批判性考察以及唯物主义的观点等。

在认识论上,恩格斯揭示了杜林的唯心主义本质,指出他错误地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思想上的实体;在自然观上,恩格斯深刻地揭露了杜林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特点,即否认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其内部矛盾的结果,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一种盲目的相互作用;在历史观上,恩格斯则批判了杜林英雄史观的错误做法。

总之,《反杜林论》是一部非常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反杜林论 马克思原理

反杜林论 马克思原理

《反杜林论》是怎样批判杜林的“永恒真理观”的,论述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终极真理论,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批判杜林思维至上性的形而上学观点,阐明思维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观点。

杜林提出,人的思维不包含任何矛盾,作为思维产物的真理是绝对的。

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包含着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矛盾:人的思维“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情况和每次的现实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

”(选集3/427)并且,“思维的至上性是在一系列非常不至上的思维着的人中实现的。

”恩格斯强调,人的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矛盾是“所有智力进步的主要杠杆,它在人类的无限前进发展中一天天不断得到解决”(376)。

(2)批判杜林的永恒真理的形而上学观点,阐明了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杜林认为,作为思维成果的真理是永恒真理。

恩格斯指出:所谓真理,不是简单事实的记录,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恩格斯通过对非生物界研究、有机体研究和社会历史研究三大认识领域的考察证明,在所有科学认识领域,都不存在所谓永恒真理、终极真理。

杜林认为二乘以二等于四、巴黎在法国、人不吃饭会饿死等常识是真理,那么就是对极简单的事物使用了大字眼。

就会陷入一些陈词滥调和老生常谈。

(3)批判杜林关于真理和谬误绝对对立的错误观点,阐明了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真理与谬误关系的观点。

杜林把真理和谬误绝对对立起来,认为一个认识,要么是真理,要么是谬误。

恩格斯指出,杜林不懂得真理和谬误的辩证法。

在一定的界限内,真理不是谬误,但一旦超出这个界限,对立的绝对性就转化为对立的相对性。

恩格斯说:“真理和谬误,正如一切在两极对立中运动的逻辑范畴一样,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

“对立的两极都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

1。

浅析《反杜林论》概论的基本线索

浅析《反杜林论》概论的基本线索

浅析《反杜林论》概论的基本线索在《反杜林论》的概论中,恩格斯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讲科学社会主义的物质根源和理论来源;第二,讲唯物辩证法的创立为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提供了唯物的辩证思维方法和理论前提;第三,讲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科学。

一、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物质根源和理论来源启蒙学说是恩格斯分析问题的逻辑起点。

首先,他肯定了启蒙学者及其学说的积极一面,主要体现在这样两个特点上:一是启蒙学者所具有的革命性和批判性;二是他们高扬理性原则。

其次,恩格斯指出了启蒙学者及其学说的局限性,即“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所给予他们的限制。

”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是在启蒙学说的影响下形成的,它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

恩格斯分析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及其学说产生、发展、消亡的全过程。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积极贡献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揭露和批判;二是对未来社会的描绘和猜测。

他们的学说也存在缺陷:第一,他们不是作为当时已经历史地产生的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而出现的;第二,他们也想建立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王国;第三,他们的历史观仍然是英雄史观。

那么,出路何在呢?“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这就是说,要创立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就必须从现实出发,即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揭露雇佣奴隶制的本质,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找到变革社会的阶级力量,才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而要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还需要有科学方法论的指导。

这个科学的方法论就是唯物辩证法。

二、论述唯物辩证法演变发展的过程首先,恩格斯概述了朴素辩证法的实质、局限性以及被形而上学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朴素辩证法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

这个朴素辩证法的实质“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来的: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

恩格斯的道德观及其启示——《反杜林论》读后感

恩格斯的道德观及其启示——《反杜林论》读后感

恩格斯的道德观及其启示——《反杜林论》读后感一、引言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对杜林的道德观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从中可以看出恩格斯对道德的深刻理解。

在此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阐述恩格斯的道德观及其启示,来探讨人类社会道德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历史进程,以及恩格斯的观点对我们当代社会的启示意义。

二、恩格斯的道德观1. 道德观的内在逻辑恩格斯认为道德观在人类社会中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

他认为,道德观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受到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斗争的影响。

这种深刻理解让我们认识到,道德观并非超脱于社会现实之外的抽象概念,而是与社会结构和历史进程密不可分的。

2. 道德观的历史进程恩格斯还通过对历史发展的分析,指出道德观具有历史性和发展性。

他认为,不同社会阶级、不同历史时期的道德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反映了社会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不同表现。

这一观点引发我们对道德观变迁的深刻思考,使我们认识到道德观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受到历史进程和社会现实的影响。

3. 道德观的启示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提出了许多关于道德观的启示,他强调道德观的阶级性,揭示了资产阶级道德观的虚伪性,提出了对抗资产阶级道德观的革命性道德观。

这对我们深刻认识道德观的实质和发展规律,为我们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提供了启示。

三、《反杜林论》对我们当代社会的启示1. 震撼当代社会的资产阶级道德观恩格斯对杜林的批判震撼着当代社会的资产阶级道德观。

在当代社会,资产阶级道德观将其私利高于一切,忽视劳动人民的利益,这使恩格斯的观点显得更加深刻和现实。

2. 指导当代社会的革命性道德观恩格斯提出了对抗资产阶级道德观的革命性道德观,这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道德观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当以此为指导,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道德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 影响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恩格斯的道德观及其启示对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恩格斯的思想,将其融入到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中,推动社会主义道德观的传播和发展。

《反杜林论》原着解析

《反杜林论》原着解析

《反杜林论》(哲学篇)原著解析导言(一)《反杜林论》的写作目的1. 适应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需要2. 反击以杜林为代表的机会主义思潮(二)《反杜林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1. 《反杜林论》是第一部系统而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整个学说的重要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一是论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即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二是论述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政治经济学,即关于人类社会的,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理论;三是论述由空想到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说,即关于无产阶级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的理论。

从一开始,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把“共产主义世界观”作为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相联系的一个体系,并从不同方面研究与阐发这个体系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直到恩格斯撰写《反杜林论》时,才第一次系统地在一本书里,以论战的形式系统而全面地阐发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内容和相互联系。

2. 《反杜林论》是每一个革命者必读的著作(三)《反杜林论》(哲学编)的总体结构1. 三《分类。

先验主义》:研究问题的出发点2. 四《世界模式论》:物质、物质观3. 五、六、七、八《自然哲学》:时空观、运动观、生命观4. 九、十、十一《道德和法》:真理观、平等观、自由与必然的关系5. 十二、十三《辩证法》:辩证法的基本规律6. 十四《结论》:对杜林的评价主要内容三、分类。

先验主义(一)中心问题:是从“原则”出发还是从事实出发,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还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二)结构与内容:批判杜林“原则在前”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点,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原理(1—9段)1. 杜林的“原则在前”论的基本内容(1段)(1)把普遍的“原则”形式看作哲学的对象。

(2)原则是构成“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意志”的简单的成分。

原则一旦被发现,就能获得一切知识,得到了最后的终极真理。

(3)人的研究问题应该是“原则走在前面”,而对象领域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则依次跟在后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杜林论》的逻辑思维方法探讨邓太平摘要:恩格斯从批判杜林哲学入手,创立了唯物辩证法的逻辑系统,从而在丰富和发展马克主义哲学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研究《反杜林论》的逻辑和方法,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反杜林论》的理解,而且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本文想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一粗略的探讨。

一、逻辑思维和历史观的辩证统一逻辑思维和历史的辩证统一,是建立科学理论思维体系的重要方法。

恩格斯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止的,这时,每一个要索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范形式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

”①这是对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思维方法所作的很好的说明。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出色地运用了这一思维方法,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同样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思维方法,从而建立了唯物辩证法的逻辑思维体系。

《反杜林论》中唯物辩证法的逻辑思维结构大致是这样的:辩证法史,思维与存在的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社会历史辩证法;思维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概论。

唯物辩证法的这一逻辑思维结构正是逻辑和历史统一原则的生动体现,也是对自然、人类社会与思维形式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正确反映。

恩格斯将辩证法史作为唯物辩证法的“绪论,。

《反杜林论》的“概论”扼要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斯第122页地叙述了辩证法在人类认识的发展中所经历的三个基本发展阶段:古代朴素辩证法,近代唯心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

恩格斯关于辩证法史的叙述,为从思维的范畴体系本身的发展历史上理解认识史开辟了道路。

唯物辩证法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在“哲学编”第三章中,恩格斯揭露了杜林在哲学分类上的唯心主义先验论,从总体上论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恩格斯通过对思维一与存在关系的历史考察后指出,思维和存在不是一开始就绝对对立的,思维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劳动的产物;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这就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根本原理。

但是,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意识作为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规律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能够“被应用于世界”。

②以下相同出处,只注页码,不写书名。

》),即能动地改造世界。

这又坚持了物质与意识关系上的辩证法。

如果说,“概论”中关于辩证法史的概述是唯物辩证法的“绪论”,那末,第三章中恩格斯对思维与存在辩证关系的阐述,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纲”,为解决唯物辩证法的其他问题提供了一个总的指导性原则,以后各章则表现为这个“总纲”的逐步展开,表现为对思维一与存在关系的具体解决。

“哲学编”第四章至第八章叙述了自然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系统的第一层次)。

恩格斯第一次提出和论证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的基本原理,论述了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理论。

在这个基础上,恩格斯运用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思维方法,依次论述了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劝、生物运动等运动形式,从而把自然界这个现实的整体在思维进程中作为思维具休再现出来,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0卷第42页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由低级到高级的辩证发展。

“哲学编”第九章至第十一章,阐述了历史辩证法与思维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系统的第二个层次)。

恩格斯是将历史辩证法与思维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阐述的。

这种叙述方式反映了人类社会历史运动与认识运动的内在统一性付于认识的北休与客体、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真理与谬误,自由与必然等辩证关系的考察。

都是从人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中考察的。

关于社会历史辩证法,恩格斯批判了杜林脱离人类的历史发展。

抽象地谈论法、永恒道德、绝对平等的非史的方法。

从法、道德、平等观念的考察来看,这些观念从根本上说是依赖于社会的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的发展,依赖于阶级斗争的发展。

但它们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恩格斯对它们的考察,是严格地按照历史发展的自然过程来进行的,从其逻辑形式和内容来看,是符合历史发展的;但又不是简单地跟随历史,而是摆脱了历史的形式以及起扰乱作用的偶然因素,是对历史的概括和总结。

恩格斯在论述了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和思维辩证法之后,在“哲学编”第十二、十三章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木特征、基本规律作了集中的和全而的阐述。

这一部分可称做唯物辩证法的概论,它是唯物辩证法系统的最高层次。

恩格斯指出了唯物辩证法的定义,即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③;着重论述了唯物辩证法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从而与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划清了界限;精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三大}t本规律的主要内容。

以上就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卜所阐述的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就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0卷第154页其逻辑结构来看,:是符合逻辑和历史辩证统一的原则的。

首先,这种叙述方式体现了逻辑和客观实在发展的历史过程的统一。

物质的运动总是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发展的,,是从自然运动(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运动)到社会运动(包括思维运动)不断地发展的,人们只有到社会运动的一定发展阶段上才能达到对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认识。

恩格斯关于唯物辩证法逻辑系统的三个层次:自然辩证法-一社会历史辩证法(思维辩证法)---一唯物辩证法概论,就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逻辑”和客观实在发展过程的统一。

其次,这种叙述方法也体现了逻辑和人类认识发展历史的统一,体现了人类认识从特殊到普遍,再从普遍到特殊的无限的过程,:是对人类认识发展史的逻辑概述。

譬如,恩格斯关于辩证法史的阐述,就突出地表现了逻辑思维同认识发展历史的统一。

恩格斯还强调了辩证思维的发展史和科学史的一致性,他说,真实的思维(辩证思维)“它也一仃长期的经验的历史,其时期之长短和经验自然科学的历史正好是一样的”。

④再次,在唯物辩证法逻辑起点的选定上也体现了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恩格斯批翅了杜林从“f则”出发的唯心一胜义先验论,划清了在哲学出发点上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

思格斯说:“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这是对事物的唯一唯物主义的观点”,⑤这就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研究从何出发的间题。

按照这一原则,我们在哲学出发点上,就只能从物质出发,而不能象杜林那样从“存在”出发;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0卷第17页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0卷第38页在社会历史观_匕我们只能从人们的社会关系(首先是生产关系)出发,而不能象杜林那样从抽象的人、人性出发,只能用人们的社会存在说明他们的意识,而不能用人们的意识说明他们的仲在。

只有这样选定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才符合逻辑和历史辩证统一的原则,才能真正做到历史从哪里开始,思维进程也应从哪里开始,才能使逻辑的内容符合历史的发展。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正是这样做的。

关于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恩格斯是这样地确定的:总的说来,唯物辩证的逻辑起点是联系,因为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弓个总的特征,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由于唯物辩证法系统的一各个层次的内容不同,各个层次也就相应有不同的逻辑起点,但都体现了联系这个总原则。

白然辩证法的逻辑起点是机械运动。

历史辩证法的逻辑起点是生产方式。

唯物辩证法概论的逻辑起点是矛盾。

这些逻辑起点是最抽象的概念,但这是对事物本质的抽象,是和历史的起点相一致的,只有从这种抽象出发、才能达到思维的具体,达到对复杂的矛盾的总体一一事物·—的认识。

二、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统一于客观物质世界逻辑和历史的统一也表现了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的一致口无疑,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从其研究对象上看是有着相对的区分。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在承认其相对区分的同时,又把它们作为统一的整体加以阐述,从而大大地丰富了辩证法理论的内容。

首先,恩格斯揭示了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一致的基础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恩格斯把辩证法区分为两个系列的观律: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二者在表现形式上不同,但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都不是把辩证法的规律从外面注入自然界、人类社会,而在于从自然界、人类社会中找出它们,从自然界、人类社会里阐发它们。

思维的任务就在于通过一切迁迥曲折的道路去探索这一过程依次发展的阶段,透过一切表面的偶然性揭示这一过程的内在规律性。

坚持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坚持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也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认一识论恩格斯坚决批判了以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现成事物的唯一尺度的唯心主义观点,指出不能使思维脱离唯一的真实的基础,即脱离人和自然界,而在我们看来思维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

⑥逻辑范畴和逻辑规律也不是从纯粹观念的领域中产生的,而是从外部世界中吸取和引伸出来的,哲学的内在逻辑次序,只有在它符合客观世界的历史发展时才是正确的。

恩格斯在“哲学编”第三章中,批判了‟杜林的所谓逻辑模式主观自生论以及用原则来构造现实世界的杜林式系列的“内部逻辑次序”,坚持了逻辑和客观实在的辩证统一。

总之,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是从不同的方面反映物质世界辩证发展的,这就决定了三者是统一的其次,恩格斯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论述了辩证法和认识论的一致:离开了辩证法,就没有科学的认识论;离开了认识论,也就没有科学的辩证法。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以相当多的篇幅阐发了认识的辩证法。

这一阐述是立足于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一致,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基础之上。

恩格斯从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入手,深刻地阐述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法,真理发展的辩证法,自由与必然的辩证法,这就使认识论摆脱了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0卷第39页形而上学的侄桔,获得了科学的形态,成为科学辩证法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同样,辩证法也不能脱离认识论。

思格斯批判了杜林把唯物辩证法诬蔑为单纯的证明工具的谬论,明确指出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工具,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最好的劳动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唯物辩证法的真理性和力量需要用人类认识发展的全部历史来证明,也只有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才能掌握唯物辩证法。

再次,恩格斯揭示了辩证法和逻辑学的一致性。

恩格斯把辩证法和形式逻辑的关系比喻为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关系,辩证法是比形式逻辑更高级的方法,“因为辩证法突破了形式逻辑的狭隘界限,所以它包含着更广的世界观的萌芽。

”⑦又说:“研究人类思维的规律的科学,即逻辑和辩证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