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凯恩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民凯恩》影评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1101班
陈惠娟201100114
《公民凯恩》是美国电影史上的一部重要实验影片,被誉为"现代电影的纪念碑","电影史上十大影片"当之无愧的冠军和头号经典。这部纯粹的“电影的诗”处在战前电影伟大传统的结束和四五十年代电影的开端之间,是一部对生活高度凝炼、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心理世界的理性体验的影片。
“玫瑰花蕾”是凯恩临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那么究竟什么是“玫瑰花蕾”?整部影片就是围绕记者汤普森查访能够解释“玫瑰花蕾”的与凯恩有关的人而展开。通过采访活动的不断深入,一点点地揭开这位“美国忽必烈”的报业巨子——凯恩的一生,并通过他的人生经历和事业的兴衰史,见证了一桩资本主义神话下的复杂真相。
在《公民凯恩》影片最后,看着那个写有“玫瑰花蕾”字样的雪橇板被丢进火堆燃烧起来的时候,作为荧幕外的观众,我似乎隐约明白了玫瑰花蕾的含义,这是一种拥有了一切物质仍然感受不到安全的矛盾?还是一种对爱的渴望?
三、四十年代的好莱坞制片商们为了适应工业化生产的需要,为了迎合观众的欣赏趣味,为了获取票房的高额利润,不断强化电影的类型化概念。那个时代的好莱坞类型电影具有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和模拟化的场景。西部片中的孤胆英雄、硬汉牛仔等形象,铁骑救美、小人物成名等情节以及森林、城堡等场景意象都是好莱坞类型电影里常见的。然而,当时年仅25岁的电影大师——奥逊·威尔斯却改变了好莱坞过去传统的影片拍摄模式,对比《公民凯恩》与好莱坞的类型电影,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的不同。
先从影片的故事叙述讲起吧。
整部影片的框架非常简单:凯恩临死前说了一个字“玫瑰花蕾”(Rosebud),某报编辑部派记者去采访凯恩生前的亲人和好友,试图寻找该字的涵义。记者自始至终没有查出真相,但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把“真相”告诉了电影观众--那是凯恩幼年时玩的雪撬的名字,象征着他内心深处对天真纯洁的渴望(一个比国王更有钱有势的人,临终时最舍不得的却是最不具物质价值的怀旧物品)。“玫瑰花蕾”一词其实它只提供了电影的“骨架”,该片的精华不在这骨架里,而全在依附于骨架上的六段闪回中。
《公民凯恩》这六段“闪回结构”的故事叙述是影片的一个最突出突出特点,用一系
列闪回镜头打乱事件的事件顺序,每一个闪回镜头从讲故事人的角度来进行故事的叙述。这与好莱坞强调故事的客观化,呈现一个基本客观的故事有很大的不同,因为采用这样的“闪回结构”,每段故事都会不可避免地烙印上讲述者个人的情感色彩,对故事涉及的人物、事件有主观的评价。我们可以来看看《公民凯恩》的主要故事脉络:
1.开头。凯恩在“天堂庄园”里去世,在弥留之际,留下了“玫瑰花蕾”
的遗言。
2.故事概括。在影片的开头用一则新闻短片简单介绍了主人公凯恩一生中
较为重要的事件和遇见的人:去世。庞大的财富和事业,不积极的生活方式,和艾
米丽结婚,在参加竞选时“金屋藏娇”事发,与妻子离婚,竞选失败,扶植新任妻
子亚历山大的歌剧事业,年老的隐居生活。
3.故事的导火线。记者汤普森受命采访凯恩从前的合伙人,以发掘“玫瑰
花蕾”背后的涵义。
4.5大块的闪回场景展示凯恩的一生。在汤普森调查和凯恩生活两条线的穿
插之中,汤普森分别从塞切儿、他的经理伯恩斯坦、他的好朋友里兰、他的第二任
妻子苏珊和佣人雷蒙那里了解了凯恩的童年、他的事业、他的私人生活(第一次婚
姻)、他的中年以及晚年的事情等等。
5.结束。“玫瑰花蕾”秘密的最终揭晓
影片用“玫瑰花蕾”这个线索诱使观众去了解揭露凯恩复杂多变的性格,它故事展开的主心骨,探索“玫瑰花蕾“的含义决定了整个故事叙述的进程,让故事显得紧凑、不松散。以“玫瑰花蕾”为线索,5段采访,5位回忆者的叙事串联起凯恩的一生,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很多场景上,导演也是违反了时间顺序去安排情节。非线性叙事技巧并非《公民凯恩》首创,之前有几部好莱坞电影已经尝试过,但《公民凯恩》把这种“叠床架屋”的形式发挥到极致,打破了以往电影惯用的顺序线性叙事模式,采用了多元叙事结构,灵活地使用了倒叙和插叙的技巧,并且突破了叙事的单一视点,而是用多个视角、各个角度去表现凯恩。每一段的时间跳跃和重叠都很大,有些情节写得很虚,有些又很细致,很多视觉、对白及主题在不同段落中遥相呼应。
衡量一种艺术形式是否“完美”,不能光看它有多少值得炫耀的高难度技巧,而是应看它能否成为反映某个特定内容的最合适的形式。请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想一想,有什么故事结构能比洋葱似的层层剖白更有效地体现凯恩式的公众人物?我们民众看到听到的,是他在公众场合的一言一行;他的法律监护人掌握他身世中的一些不为他人所知的细节,但就像
是父母对成年孩子的了解往往局限于表面,监护人无法理解其内在的动机;他的同事对他的了解则更全面,但却比不上能推心置腹的密友;不过,有些私人细节只有同床共枕的人才知道;最后,对于某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最有机会看到他们另一面的人既不是家人,也不是朋友(他们或被他抛弃,或已抛弃了他),而是守护身边的仆人。
再来看看影片的拍摄手法的大胆创新吧。
《公民凯恩》开创并且运用了大量的景深镜头,使长镜头在这部片子中承担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出来的效果,却是一镜到底,流水舒畅,行云流水般的感觉,使得画面在纵深上有了更多的变化与调度,大大增强了电影画面的空间的张力。
比如:现凯恩的母亲与塞切儿签署契约的那个长镜头里,最先出现的是小凯恩的全景镜头,但是摄影机往后拉,带出了一扇窗,然后是凯恩的母亲,继续往后拉,凯恩的母亲和塞切儿坐在前景的桌子边签契约,凯恩的父亲则站在画面的左侧,窗外(景深处)小凯恩正在雪地里玩雪。这个长镜头将这一情节的复杂性同时地展现在画面中,小凯恩玩闹时的天真无邪与屋里正在进行的契约签订构成一个不论在视觉上还是情感上都是十分强烈的冲击。这一对比冲击也为影片最后“玫瑰契约”秘密的揭示埋下了伏笔。为什么凯恩的临终遗言是“玫瑰花蕾”?其实多少财富,多少事业,多少爱情,多少成就,缺少母爱是她心中永远的痛苦,为开头与结尾的玫瑰花蕾做上了连结与铺垫。这便是运用了深度空间的场面调度来完成画面表达。这种长镜头构成充分地体现了电影的特性,再现了统一的电影时空,比一般的剪辑程序更具有表现力。
现在,我们再想想,如果是经典好莱坞的叙事模式,这一情节会怎样展示呢?我想,最有可能的是运用正打反打,连续性的蒙太奇剪辑来处理。
再比如,苏珊的第一次演出,绝对是个精彩的长镜头。苏珊在舞台中央唱歌,镜头往上拉,移过幕布进入顶上,最后到舞台上的最顶端的天桥,再一个拉入又回来看见两个工作人员站在天桥上。在真正的舞台上是不可能拍到这样的镜头的,那一段原来是神不知鬼不觉的加入一个拉入到后台吊索的缩微模型。
蒙太奇的画面是人工技巧加以改造过的,它表达的是导演自我的观念,是一种表现的手法,镜头单一、鲜明、强制,多为短镜头的组合。而按照长镜头(镜头——段落)和景深镜头的原则构思拍摄影片,是一种旨在展现完整现实镜像的电影风格和表现手法,导演自身的理念隐身消除与其中,画面不再是人工加以改造的,而是一种现实的记录,固有原始的力量,镜头含义不再单一。这样的长镜头注重事物的常态和完整的动作揭示动机,保持多义的真实。长镜头保证了事件的事件进程收到尊重,景深镜头能够让观众看到现实空间的全貌和事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