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凯恩赏析

合集下载

现代电影经典——《公民凯恩》分析

现代电影经典——《公民凯恩》分析

现代电影经典——《公民凯恩》分析第一节《公民凯恩》与现代电影变革电影欣赏电影《公民凯恩》赏析现代电影经典【学习目标】主要介绍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经典影片《公民凯恩》,通过影片的叙事结构分析和镜头语言的分析,了解《公民凯恩》把经典写实主义发展到了最高程度。

【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明确影片的复杂叙事结构线,了解影片的镜头语言运用:景深镜头,隐喻镜头,长镜头,蒙太奇。

内容提要:一、威尔斯与《公民凯恩》二、《公民凯恩》分析1、内容分析2、叙事结构分析3、电影技巧分析(1)长镜头和景深镜头的运用(2)蒙太奇的运用三、《公民凯恩》的特质一、威尔斯与《公民凯恩》奥逊?威尔斯简介奥逊?威尔斯出生于1915年,20岁以前就出演舞台剧,20岁任“水星剧院”导演。

后来以CBS广播网制作广播剧。

1939年的《大战火星人》引起轩然大波,知名度大大提高。

不久后雷电华聘请他任导演兼制片人,给予无限权力。

制作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作品。

一、威尔斯与《公民凯恩》《公民凯恩》奖项本片获1942年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1977年美国电影学会评选“美国电影10大佳作”中本片名列第二;英国电影刊物《画面与音响》每隔十年的史上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评选中,威尔斯和《公民凯恩》几乎总是双双位居第一。

二、《公民凯恩》分析(一)《公民凯恩》内容:又名《大国民》,是一部传记体影片,影片以一位报业大亨凯恩之死揭开了序幕,并通过他的人生经历和事业的兴衰史,见证了一桩资本主义神话下的复杂真相。

《公民凯恩》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体现了独特的新颖性,因而被看成是世界电影史上的一次重要实验和创新之作。

被视做"电影史上十大影片"当之无愧的冠军和头号经典。

二、《公民凯恩》分析(二)叙事结构:在电影的叙事手法上,《公民凯恩》打破了以往电影顺序的线性叙事的手法,采用了非线性的多元叙事结构,运用倒叙和插叙的叙事技巧,多角度、多单元地去表现人物,使人物更为立体鲜活,从而成为现代电影和传统电影的分界线。

《公民凯恩》影评

《公民凯恩》影评

ROSE BUD《公民凯恩》影评很早就听说《公民凯恩》是一部在美国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公认的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

今天看完后真的很震撼,首先为影片循序渐进的表现手法和独特的逻辑思维方式而赞叹,就是放在现在这个时代,也能够感染观众体会到它的独特的创新意义和先锋价值。

再者为鬼才导演奥逊·威尔斯在26岁时就编导演制出如此伟大的银幕处女作而惊叹。

查尔斯·福斯特·凯恩,一个被人称作“美国忽必烈”的报业巨子,在76岁时孤寂地死去。

垂死之际,他留下了“ROSE BUD”这句遗言。

全世界都认为这是凯恩不为人知的一个秘密,于是记者汤普森便开始着手调查凯恩的一生,试图寻找该字的涵义。

于是,电影便开始通过已故银行家撒切尔的日记、凯恩报社经理波恩斯和生前好友里兰、第二任妻子苏珊的回忆展开了对凯恩一生的描述。

到最后、记者也没有解开玫瑰花蕾的真正意义,只是感慨道:他(凯恩)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最后又失去了。

玫瑰花蕾也许是他从来无法得到也无法失去的东西。

解释不了什么。

我不认为有任何词语可以解释一个人的生命。

不,我猜玫瑰花蕾只是拼图里的一块------丢失的一块。

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却为我们揭开了谜底,在凯恩儿时玩耍的雪橇被火舌吞没的一瞬间,上面印着的“ROSE BUD”渐渐清晰,然后消失在火光中。

整个故事都明朗了。

原来,玫瑰花蕾是凯恩小时候玩的雪橇的名字。

凯恩像是对全世界开了个玩笑。

他临终前念念不忘的,是一件儿时的玩具。

这象征着他内心深处对天真纯洁的渴望,也表现了他这跌宕起伏的一生,最让他感到遗憾的是没有一个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完整童年。

该片伟大之处不仅仅是影片讲述的故事和表现的人生意义,还有影片讲述故事的方式,甚至可以说该片的拍摄手法远比其所讲的故事有价值。

影片由六段有着内在逻辑的闪回组成,这几段倒叙并非一块拼图的组成部分,而是由外向内层层剥开,慢慢深入。

影片将镜头首次切入到人性的层面,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公民凯恩》电影分析

《公民凯恩》电影分析

《公民凯恩》电影分析首先,影片的叙事结构非常独特,采用了一种回顾的方式来展示主人公查尔斯·福斯特·凯恩的一生。

故事从凯恩的死亡开始,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回忆和人物的回忆来揭示他的生平和事业。

这种非线性的叙事结构使得观众不仅可以了解凯恩的成就,还可以深入了解凯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纠葛。

其次,电影中的镜头语言也非常精彩。

威尔斯运用了许多创新的拍摄技术,如鱼眼镜头、镜面反射和深度对角线等,使得影片更加生动和震撼。

此外,《公民凯恩》还采用了许多长镜头和移动镜头,使得观众可以与角色一同感受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变化。

例如,开头的那幕雪景中,镜头逐渐拉近,呈现出凯恩童年的悲惨经历,通过这一镜头语言,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凯恩后来建立报纸帝国的动力。

影片的主题是权力和野心,通过凯恩在报业业界的崛起和掌控报纸帝国,展现了一种权力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凯恩一度被视为英雄,但随着他权势日益膨胀,他开始滥用权力,追求个人利益,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和孤独。

影片通过凯恩的故事警示观众,权力应该用于造福社会和他人,而不是滥用和追求个人私利。

除此之外,《公民凯恩》还涉及了主人公的私生活和个人情感。

虽然凯恩有着巨大的财富和权力,但他却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和爱。

他与自己的第一任妻子离婚,与第二任妻子关系疏远,甚至将自己的爱女送到寄养家庭,以追求自己的事业。

这种对于个人情感的牺牲和追求权力的欲望,最终使凯恩成为了一个寂寞而悲惨的人物。

总的来说,作为一部经典之作,《公民凯恩》通过其独特的叙事结构、精彩的镜头语言和深刻的主题,成功地展现了权力和野心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并对人性的追求和牺牲进行了思考。

它不仅是一部具有艺术性和创新性的电影,同时也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积极警示意义的作品。

公民凯恩影评赏析

公民凯恩影评赏析

公民凯恩影评赏析《公民凯恩》是由奥森威尔斯于1940年拍摄的一部传记体影。

本文为公民凯恩影评赏析,让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来了解。

范文一公认的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是鬼才奥逊威尔斯在26岁时编导演制的银幕处女作。

一名报业大享孤独地在巨宅逝世,一名杂志记者为了探究其生前的真实面貌,从很多人口中收集到不同的说法,可是他到最后仍无法将这些资料拼成一个结果来。

片中主角凯恩乃刻意射影美国报业大王赫斯特。

《公民凯恩》拍摄于1941年,20世纪四五十年代正值美国资本主义兴盛阶段,期间经历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虽遭受重创,但在罗斯福总统的统治下重又恢复并进入黄金发展阶段。

影片是虚构的一个资本家凯恩,这个形象反映了当时美国资本主义巨头的现状,甚至可以说是多个形象的重组构成的,通过叙述凯恩的人生经历和事业的兴衰史,见证了资本主义神话下那些不为人知的复杂真相。

从这部电影,我们看到了权力和财富下的自我毁灭。

首先,我认为这是一部探索性质的电影。

届时的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大势良好,西方其他发达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世人的眼中,资本主义永远是光辉灿烂的。

《公民凯恩》中,制作者试图扭转我们片面的观点,影片一开始就是通过一个特写镜头向我们展示铁栅栏上挂着的一块路牌:不准非法进入。

而此地正是报业大亨凯恩的出版帝国。

看完整部影片,在结尾处又用了一个特写镜头重新回到那块牌子上,这样首尾呼应,试图让镜头带着观众违背“不准非法进入”的条款,走进凯恩的出版帝国,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自己去探索资本家内心的隐秘和不为人知的一面。

这样,影片就带有了探索性质。

在电影的开始部分,镜头带着我们走进凯恩的私人寓所,在昏暗沉闷的房间里,伴随着一声“罗斯班”,一个漂亮的水晶球从凯恩的手中滑落,散成一地的碎片,继而护士走进来。

这里,凯恩先就死了,影片通过一位新闻记者追查凯恩临终的遗言“罗斯班”到底为何人何物而前去采访凯恩身边的人,以闪回的镜头展示了凯恩的一生。

《公民凯恩》影片赏析

《公民凯恩》影片赏析

《公民凯恩》影片分析束星3101807013 动画1001公认的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公民凯恩》是鬼才奥逊·威尔斯在26岁时编导演制的银幕处女作。

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在任何一座褒奖电影成就的凯旋门上都占有显著的位置电影艺术的“开山之作”,现代电影与传统电影的历史转折点。

正是这部影片《公民凯恩》被人们视为心灵的咖啡。

《公民凯恩》的挑战性,主要体现在它对传统电影审美观念的大胆突破,威尔斯开拓创造出一种独具新意的多视角的现代叙事结构。

《公民》是一部按照现代叙事常规拍成的影片,从不同观点讲故事,由五个人向观众介绍凯恩,从凯恩去世揭开序幕,由记者汤姆逊围绕"玫瑰花蕾"而进行的采访,引出五个人物的不同回忆。

这些回忆错综地呈现出凯恩人生历程的不同阶段以及凯恩性格的不同侧面;而这个回述,又分别带有叙述者独特的感情烙印(或憎或爱)以及他们各自的主观评价。

这样,以情节的因果链作为主轴的传统叙事模式便被打碎了,时间序列也被打散了,故事被分割成若干若断若续的片段,同一个事情有时又从不同的人的视角给予重述和剖析。

正如奥逊*威尔斯所说的那样:"关有关于他的说法的全部总和予以推测。

"这就给观众的思考留下了比较自由而宽广的空间,而这恰恰正是《公民凯恩》这部影片在艺术处理上最富于现代意味的特征。

因此,《公民》的结构和角度是复杂的。

结构是纵横交错的。

使用闪回的动力是临终前说的"玫瑰花蕾!"一个叫汤姆逊的记者想探究出这个字眼的秘密。

因为从公开的历史中找不到线索,所以这部影片有象侦探故事式的结构。

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这部影片的一个关键在于理解这部影片的叙事上的基本动机,从"玫瑰花蕾"的真实含义中来了解凯恩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整部影片的叙事正是在于展示这样一个了解的过程。

影片中有不少关于凯恩的断语:一个不折不扣的共产党、一个只爱自己而没有信念的人、一个法西斯主义者、一个和平主义者。

公民凯恩影评

公民凯恩影评

公民凯恩影评一、电影《公民凯恩》概述《公民凯恩》是一部由奥逊·威尔斯执导和主演的美国电影,于1941年上映。

该片被广泛认为是电影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也是黑白电影的经典之作。

影片以富有传奇色彩的新闻大亨凯恩为主线,探讨了权力、财富、媒体和人性的复杂关系,深刻地揭示了一个人在权力的漩涡中逐渐失去自我。

二、故事情节影片以一件简单的事情为引子,即新闻大亨查尔斯·福斯特·凯恩的临终遗言:“玫瑰花谢得太快。

”这句话引发了记者杰瑞·汤普森的好奇心,他开始追溯凯恩的一生。

故事通过回顾凯恩从一个富有天赋的年轻人到权欲膨胀的媒体巨头的崛起,并展示了凯恩如何酿成自己悲剧的过程。

影片以非线性的手法展示凯恩一生中的重要时刻,通过杰瑞的调查和不同人物的讲述,揭示了凯恩个人生活和事业的深层次问题。

从贫寒的童年到崛起为报业巨头,凯恩的权力逐渐膨胀,但他的孤独和迷失感也日益加深。

凯恩的事业成功和个人生活失败之间的矛盾使他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境地。

1. 权力的腐败《公民凯恩》通过描绘凯恩如何通过媒体掌握舆论,塑造公众的意愿和价值观,探索了权力背后的腐败。

凯恩欺骗和操纵公众的行为,损害了社会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这一主题引发了对媒体对舆论的影响力及其滥用的深思。

2. 人性的复杂性影片展示了凯恩从一个富有梦想和抱负的年轻人变成一个孤独而堕落的巨头的过程。

凯恩追求权力和成功,但他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失去了亲情和友情。

这一主题呈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权力对人性的摧毁。

3. 革命性的电影技巧奥逊·威尔斯在《公民凯恩》中大胆尝试了非线性叙事、混合影像和光影运用等前卫的电影技巧。

这些技巧使得影片更富有艺术性和表现力,也为后来的电影制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这一主题展示了电影的革新精神和艺术突破的重要性。

《公民凯恩》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电影作品。

它通过对人性、权力和媒体的反思,引发了观众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公民凯恩影评

公民凯恩影评

公民凯恩影评《公民凯恩》是奥逊·威尔斯在25岁的年纪上创造出的影史上最重要的电影之一。

影片从一位报业大亨的死亡拉开序幕,并通过他的人生经历和事业的兴衰史,见证了一桩资本主义神话下的复杂真相,揭示了贪婪和野心以及不可抗的环境,如何让一个年轻理想主义者变成一个衰败的老人。

这部作品揭开了现代电影发展史的序幕,在电影史上有着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导演奥逊·威尔斯在电影的结构和镜头语言上独特的手法,是其区别于别的作品的标志,也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首先,《公民凯恩》在电影结构上,一改往日好莱坞类型电影的线性叙事和封闭性结尾,采用多角度、开放性的叙事结构,一开始就给我们设置了“玫瑰花蕾”的悬念,并通过与主人公凯恩有紧密联系的五个人:赛切尔、伯恩斯坦、李兰、苏珊与雷蒙的主观视野来回忆了自己心中凯恩的形象,组成他完整的一生。

这种碎片化叙事迫使观众拾起片段,重组整合直到一切顺利成章。

镜头的布局使得观众能够接收画面中的每个细节信息,给予电影一种全新而简洁的方式,仅通过构图和走位来表现复杂的情节和关系。

其次,《公民凯恩》在镜头语言方面。

对不同人物用了不同的拍摄方法:一、影片中用了很多仰角镜头来表现凯恩在政治、事业、爱情上的失意。

凯恩是一个仰角拍摄镜头之下的“失败的巨人”。

在凯恩竞选州长失败的时候,摄影机的位置已经到了最低处,而仰视角度达到最大,营造出了一种极其压抑的氛围,暗示着凯恩从一个巨大的成功者转变为一个最终的失意者。

二、俯拍的视点介绍了凯恩的第一任妻子:总统的侄女艾米丽,地位高高在上。

三、平拍的视点介绍凯恩的第二任妻子:歌厅的平民歌女苏珊。

没有什么好的地位,就是普普通通的平民。

四在摄像头运用上方面:1、在前景中,凯恩夫人有条不紊的做着案头工作,他们正将儿子的监护权交给塞切尔先生,为了儿子获得更好的教育。

2、中景里,凯恩的爸爸力争保住儿子,但最后还是败给了贪婪。

3、远景中,年幼的凯恩在雪中无忧无虑的玩耍,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命运被改变。

公民凯恩影评

公民凯恩影评

公民凯恩影评:世界维度:凯恩在影片中一直强调“我是一个美国人”。

《公民凯恩》探讨的问题是缠绕在美国人心中难以释怀的个人和国家主题——“既渴望自由与独立,又渴望取得社会认可,既追求个人抱负,又要注意社会的团结,这种矛盾心理造成了支配美国个人主义的紧张状态。

既然美国革命打翻并摒弃了旧的、传统的社会,那么美国人个人也要这样做:这是美国个人主义神话的使命。

”凯恩就是所有美国人的缩影,他自信,骄傲,为了理想努力拼搏,可在他信心满满的以为终将收获时,他却失去了更多,这种矛盾成了整个美国社会最真实的回响创造主体维度:威尔斯的空间感很可能来自他对舞台艺术的体会,但影片没有丝毫舞台腔。

在场景的过渡方面,威尔斯展露出行云流水般的技巧。

同一个形象可以跨越空间,同一句台词能连接上下几十年的岁月。

《公民凯恩》之所以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也是它在影像语言上的前瞻性与超越性所铸就的。

其在景深镜头与场面调度上进行了全方位有益的实践。

公民凯恩》常常用特写来开场和结尾,中间部分喜欢用长镜头,并不时加以变换,利用人物之间的位置制造“三角构图”。

这种古典构图法还充分发挥了前景和背景的联系,制造出独一无二的“深聚焦”效果。

作品维度:在摄影技巧上,《公民凯恩》大胆创新,其首创的仰拍,阴影逆光的拍摄方法也使得影片的叙事方式、场面调度获得了一种真实感。

在《公民凯恩》的影像语言里,我们获得了与一般类型片不同的审美体验。

隐藏于影像背后的深刻隐喻等待的是观者用辩证的理念去仔细挖掘接受维度:观众利用观影的完型心理将有关凯恩的破碎的片段进行重组,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立体、复杂而鲜活的人物形象。

《公民凯恩》独特的“留白”手法给予了观影者更多的思考空间,摆脱了类型电影强行给观众灌输的情节架构和意识形态,以其符合大部分观众的审美趣味。

凯恩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片中的人有不同的评价,同样的,观众在将影片中关于凯恩的内容整理筛选后也会得出自己的观点。

困在兽笼里的君主——评《公民凯恩》

困在兽笼里的君主——评《公民凯恩》

困在兽笼里的君主——评《公民凯恩》《公民凯恩》做为现代电影的里程碑,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电影,被无数人的解析,也被无数人夸赞,在美国电影史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越是伟大的电影越是难以评说,不是以偏概全就是新瓶装旧酒,与其盲人摸象不如只抓住一根线,一理到底。

本篇评论只抓住凯恩的君主思想来解析。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给了那兽笼般的铁丝网,醒目的告示牌“私人产业,禁止入内”在很严肃的提醒观众这铁丝网后面是“上都”的领地,是凯恩的地盘,不论你是剧中人还是剧外人都禁止入内。

在开始不久以后的镜头中“猴笼”的出现,更是在加深“笼”的意味。

影片从一开始便笼罩着一种黑暗和铁一样冰冷的不安,镜头不断转换,背景音乐的低沉延续,都是在勾勒着“上都”的豪华与衰落,在暗示“上都”主人的命运的终结。

雪花飘落的水晶球跌落的那一刹那,便是后来记者汤姆森苦苦追寻的问题的引发点,却同时又是最终答案的结点,它贯穿全片,却又若隐若现。

它就似那宇宙初始的奇点,却是也是宇宙的终结。

凯恩被他失去的童年禁锢在水晶球里面,他又把自己爱的人连同自己禁锢在“上都”里面,他把更多的人禁锢在思想上的“上都”里面,这是一切悲剧、喜剧的开始,却也是悲剧的结束。

影片最先以新闻片为基点,极具公式化的细列了他的一生,事业上的成功和感情上失败。

从一张契约发迹,再到管理报社,然后把政府卷入战争,左右大选等;结婚两次,第一次为了政治联姻,却因为第二次婚姻的萌芽断送了第一次婚姻以及政治前途,给第二任妻子苏珊盖剧院表演歌剧,却至始至终是一场失败。

尔后记者汤姆森对几个重要当事人的采访,影片拼图起了凯恩的碎片化的一生,就像苏珊在上都里独孤的拼图一样,拼起的凯恩的一生也是孤单的。

1870年冬季,赛切尔在风卷雪飞的罗拉多州的一个农场第一次见到了凯恩,却被凯恩的雪橇打倒。

最终赛切尔还是把凯恩带到了纽约,却把凯恩的亲情禁锢在了水晶球里。

雪橇是凯恩当时唯一的反抗工具,也是本片不论剧中还是剧外的人一直寻找的“玫瑰花蕾”,至少是“玫瑰花蕾”的实物版。

影片《公民凯恩》分析

影片《公民凯恩》分析

四、声音
• 全景镜头的声音是模糊遥远的,特写镜头的声音是清 晰响亮的,特殊段落的人声做混响处理,以示一种悲 哀又可笑的矛盾效果;时空压缩段落转换借由声音过 渡等。
五、剪辑
• 很难将本片的剪辑单独抽出讨论,因为剪辑和声音技 术、零碎的故事结构合并使用,采用多种剪辑风格。 比如,苏珊闪回其歌剧生涯这段戏,我们先看到她和 夸张歌唱的老师对戏,这是用长镜头表现。接着舞台 布幕拉起前的后台景象,则完全用短而碎的镜头来强 调首演之忙乱。然后影片用平行剪辑处理苏珊在舞台 上的恐怖与李蓝在观众席的百般无聊。而凯恩与苏珊 为报上恶评争吵时,则是用古典剪辑法完成。苏珊的 全国巡回演出采取的是主题浓缩剪辑。最后,苏珊自 杀的戏,则在凯恩撞开房门发现她在床上不省人事时 用了深且长的镜头。 • 另,影片常用剪辑来浓缩时间,辅以声音作为连接。
【色彩色调】 此片为黑白片。
【景深(镜头类型)】 深焦摄影配合广角镜头,大景深镜头居多,夸大人与人 之间的距离——与故事的主题相关联,表现了分离、疏 离和寂寞的象征意蕴。
【构图】 片中大部分画面都构图紧密而封闭,也都用大景深构图, 将重要信息分别放在前景、中景和背景; 角色间的距离 关系较为灵活,以说明其关系的情势变化; 有天花板的 场景较多,光线运用强调明暗对比等。
• 奥逊·威尔斯(OrsonWelles),1915年5月6日生于美国威斯康辛, 1985年10月10日因心脏病逝世于洛杉矶,集演员、导演、编剧、 制片人等多种角色于一身的电影天才。作为演员,他参与了一百 多部电影(包括配音);作为编剧,他写了42个剧本;作为导演, 他执导了近40部影片。1975年,AFI(American Film Institution 美国电影协会 )授予威尔斯终身成就奖,不过,奥 逊·威尔斯对于电影的贡献,令无数后人仰望,这远远胜过任何荣 誉。 • 法国新浪潮主将戈达尔认为:“我们所有的一切全都归功于他。” • 巴赞直接赞誉:“即使奥逊威尔斯只拍了《公民凯恩》、《安倍 逊大族》和《上海小姐》,他仍有资格在为电影史庆功的凯旋门 的显赫地位上刻上他的名字。”

公民凯恩影评(精选6篇)

公民凯恩影评(精选6篇)

《公民凯恩影评》公民凯恩影评(一):《公民凯恩》观后感《公民凯恩》作为一部制作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影片,它的经典地位是后世诸多制作精良的影片所不可企及的,时至今日还能在影史排行中位居榜首,能够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部堪称教科书式的影片。

影片《公民凯恩》讲述了美国报业大亨查尔斯凯恩的一生,由凯恩之死揭开序幕,记者汤姆逊开始调查凯恩临终时所说的玫瑰花蕾。

他去查看凯恩的领养人撒切尔的日记,得知凯恩幼年即离开了父母,虽然获得了大笔抚养费但是凯恩并不开心;然后汤姆逊找到凯恩早年板报的合伙人伯恩斯坦得知了凯恩的发家之路还有感情生活;依然没有关于玫瑰花蕾的消息,汤姆逊又去找李兰,李兰是凯恩以前唯一的朋友,但之后李兰无法忍受凯恩的独断而离开,在李兰回忆中凯恩的婚姻事业都开始走下坡;最后汤姆逊找到凯恩的第二任妻子苏珊,苏珊也因无法忍受凯恩的自我专断而离开了凯恩。

凯恩至死都是孤身一人,而汤姆逊最终也没能明白玫瑰花蕾的含义。

直到最后在大火中,我们看到凯恩童年的滑雪板,上面写着玫瑰花蕾。

由玫瑰花蕾开始,跟随着汤姆逊追忆了凯恩的一生,线索明晰,完成了对人物一生的精炼概括,其描述方式夹叙带议,有来自报纸媒体还有熟悉凯恩的人的所表达的对凯恩的看法,由此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凯恩的形象:这是一个童年不幸的人,他有钱有权却难得拥有爱,想爱别人却使爱成了伤害,在别人看来他是一个只在乎自己的专断的独裁者。

此外影片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是带给给观众的一个视角,影片中的所有人都无法理解凯恩,但是最后我们理解了,凯恩一向念念不忘的玫瑰花蕾就是他的童年和母亲在一齐的时光。

《公民凯恩》是一部完整的人物传记影片,有记录有评价,将一个人的一生囊括进两个小时,信息量巨大且高度集中,而并无杂乱无章之感,可见奥逊威尔斯在戏剧化表达方面的独到功力。

按照布莱克斯奈德在《救猫咪》一书中所提出的故事结构图分析这部影片不明白布莱克当初在撰稿时是不是以《公民凯恩》为参考的《公民凯恩》的故事结构竟然几乎与布莱克的结构图丝毫不差,简直是剧本写作的完美范本。

公民凯恩电影分析

公民凯恩电影分析

A
7
? 《公民凯恩》一片中的矛盾,就是整个美国社会的矛盾的回响,象这个国家 一样,影片的主人公在一个漂移不定的、令人神魂颠倒的悬念中保持着矛盾。 凯恩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是影片原形,他是一个拥有神话般的财富的人,然而, 他却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真正的爱。
? 因此也可以说《公民凯恩》是关于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冲突。在美国电影的梦 幻世界中,往往是既要物质成就,又要爱情的成功。
A
10
? 影片最后的长镜头与开场时呼应。镜头在房间里自内而外地拉远,越过城堡, 最后定格在触目惊心的警示牌“禁止进入”。这是对于危险的警示,也是一 种充满敌意的恐惧。作为全片的结尾,它恰如其分地总结了凯恩的全部精神 世界。对于安全感的匮乏,他丧失了全身心投入爱情 的勇气。他的心灵是孤 寂的,他对爱的幻想是干涸的。
A
28
? 凯恩和艾米丽吃早餐的六个场景对切和各场景间的闪接,既交代了时间,也 交代了两人关系的变化,苏珊在客厅独自玩拼图游戏的四个场景,每个场景 只是一段生活现象的记录,但它们被组合成一个段落后就具备了新的含义: 前者表达凯恩和艾米丽之间不可挽回的感情恶化:后者表先苏珊生活中日复 一日、年复一年令人窒息的无聊和空虚。
A
26
?5.声音空间 ?对声音空间的表现和探索: ?汤姆逊来到撒切尔的纪念馆,翻阅撒切尔的回忆录。镜头从仰拍的撒切尔雕塑 像缓缓下摇,在庞大的空间中,汤姆逊域管理员的对话形成空洞、缥缈、时断 时续、时强时弱的丰富混响。
?声音空间景深: ?苏珊位于前景,凯恩位于遥远的后景,两人彼此间甚至听不到对方的谈话,每 一句对答都有空间感,前后景的层次感和混响效果,形成声音空间的景深。
? 富足的物质生活并不能满足自我的精神世界这也正是从凯恩身上所体现出的 那些资本家们最大的悲哀。

电影赏析——《公民凯恩》

电影赏析——《公民凯恩》

电影赏析——《公民凯恩》一部按照现代叙事常规拍摄, 根据出版家、美国报业大王威廉•伦道夫•赫斯特的部分身世改编的影片《公民凯恩》, 由五个人从不同角度对剧中人物报业大王凯恩先生的身世和个性及其所作所为各抒己见, 因此具有复杂的角度和纵横交错的结构。

影片中不断出现构思新颖的仰角镜头和简约而富于表现力的纵深镜头, 独特而又自然流畅的场面调度和移动拍摄, 以及音响、对白、用光的革新运用和独具匠心的配乐, 这一切使得《公民凯恩》在当时成了一部大大超出奥斯卡评委审美极限的影片。

对日后电影艺术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的这部作品, 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导演、主演、摄影、录音及音乐等九项提名。

影片片头, 深夜。

广大而又神秘的上都庄园。

卧室里, 主人公凯恩临终前只说了一个神秘的字眼: “玫瑰花蕾”。

在记者为发掘这一单词的含义而进行坚持不懈的调查的背景上,凯恩以往生活的各个侧面开始逐渐展现在观众面前。

配乐的序曲部分, 标题中包含“上都”( 片头出现在全景中的上都庄园) 和“雪景”, 反映的是影片第一次闪回时化出的雪景。

当时, 幼年的凯恩正在房前的雪地上无忧无虑地滑雪橇。

作曲家以传统配嚣法创作的音乐形象、贴切地描绘了画面情节。

标题为“早餐蒙太奇”的主题变奏段落, 是与导演心有灵犀的赫尔曼, 特意安排的一级“音乐蒙太奇”。

他的乐思以极少的笔墨、简约的手法配合了镜头。

事业正处于颠峰状态的凯恩和总统的侄女结了婚。

在舒缓轻柔的三拍圆舞曲衬托下, 我们看见新婚的凯恩夫妇在柔情对话。

但下一镜头中的气氛显然已发生改变。

随着二人谈知的内容、表情、服饰和发型的变化, 音乐的情绪、节奏和旋律也在变化, 亦步亦趋地衬托着经过抽象隐喻或象征性蒙太奇压缩的原本会花费较多篇幅的情节发展。

音乐在这组留给用。

在离婚后, 凯恩闪电式地和他在街上邂遁的一位天分低下的女演员苏珊•亚利山大结了婚。

在凯恩为她建造的歌剧院里, 苏珊开始试唱, 而她的歌唱教师大声地作出了否定反映。

《公民凯恩》赏析

《公民凯恩》赏析

电影欣赏
电影《公民凯恩》赏析
奥逊•威尔斯简介 奥逊•威尔斯出生于1915年,
20岁以前就出演舞台剧,20岁任 “水星剧院”导演。后来以CBS广
播 网制作广播剧。1939年的《大战 火星人》引起轩然大波,知名度 大大提高。不久后雷电华聘请他 任导演兼制片人,给予无限权力。 他看着大批制作设备兴奋地说: “这是人们能给予一个孩子的最好 的机械玩具!”于是以一个青年菜 鸟的身份,制作出电影史上最伟 大的作品。
电影欣赏
电影《公民凯恩》赏析
好莱坞类型电影
5、恐怖片
恐怖片源于德国表现主义影片,如《卡里 加里博士》等。好莱坞最重要的恐怖片是 《德拉库拉》(1931)《木乃伊》(1932) 等;这类影片集中表现出现代人对未知世 界和心灵黑洞的恐惧。后来发展为惊悚片、 科幻恐怖片、灾难片、科幻片……这类影 片现在已成为最主要的类型片之一。
电影欣赏
电影《公民凯恩》赏析
二、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 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郊外的好莱坞,这是 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地方。最先是由摄影师寻找外景地 所发现的,大约在20世纪初,这里便吸引了许多拍摄者, 而后一些是为了逃避专利公司控制的小公司和独立制片商 们纷纷涌来,逐渐形成了一个电影中心。在第一次世界大 战之前以及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格里菲斯和卓别林等一些 电影大师们为美国赢得了世界名誉,华尔街的大财团插手 电影业,好莱坞电影城迅速兴起,恰恰适应了美国在这一 时期的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电影进一步纳入经济机制, 成为谋取利润的一部分,资本的雄厚, 影片产量的增多,保证了美国电影 市场在世界上的倾销,洛杉矶郊外 的小村庄最终成为一个庞大的电影城, 好莱坞也在无形中成为美国电影的 代名词。
《窕窍淑女》(1964)、约翰•休斯顿《马尔他之鹰》(1940)、 《宝石岭》(1948)《白鲸》、(1956)《唐人街》(1974);

《公民凯恩》影评

《公民凯恩》影评

《公民凯恩》影评一、叙事结构:运用非线性的多元叙事结构,采用倒叙和插叙的叙事技巧进行全片的构建。

影片由六段有着很强的逻辑性的闪回组成,也就是插叙的技巧,从多个角度展现人物形象,对人物的塑造起了很大的作用。

开头用的是倒叙的手法,先将凯恩之死的事件表现出来,再通过对“玫瑰花蕾”的调查和研究展开,即对撒切尔、伯恩斯坦、李兰、苏珊和雷蒙的回忆录找寻“玫瑰花蕾”的出处,连接全片。

但是《公民凯恩》可以说是没有结局的,导演突破传统的线性叙事手法大胆创新,这种叙事手法同样也是对现实状态的一种反映,表现了对当时时代的挫败感,折射了社会现实问题,反应人们的精神诉求,对社会的抱怨。

拍摄技巧1、精神镜头银行家赛切尔与凯恩妈妈谈判时,前景是赛切尔、管家与凯恩妈妈的对话,而在画面中的窗户里,能够看到在雪地中快乐玩耍的小凯恩。

导演所想表达的意思是小凯恩处在被操控的世界里。

“窗户”的框里与框外造成的所指远远大于它的能指自身。

2、仰拍公室中的两个人对话。

据一些资料表述,那个角度的形成,是将地板砍掉把摄影机埋在地中构成的一个仰视的感觉。

构成像这样超越视线范围的视觉角度来看,会带给观众一种震撼力。

这种仰视的角度使人物形象更加高大伟岸。

但对凯恩这个形象的塑造,这个镜头所想表达给观众的并不是一个崇高的形象,反而是想给人一种压迫感。

后面所发生的事情使观众越来越了解凯恩这个人,年轻时的他的确才华出众、鹤立鸡群,但再如何他的晚年是以悲剧结尾的。

他被自己的天才和极度膨胀的自我意识抛进了孤独的、高高在上的位置。

而这种摄影手法很好的将导演的意图传达给了观众。

3、阴影逆光的表现还有在伯恩斯坦的闪回中,凯恩对李兰和伯恩斯坦说他要在头版发表“原则宣言”,向读者承诺他将成为一名为公民利益奋斗的不屈的、勇敢的斗士。

但是当他俯下身来在文件上签字时,他的脸突然冲进黑暗——这是对他后来的性格的一种凶兆预示。

在苏珊的闪回中,歌剧首演后二人争吵,凯恩不顾苏珊的反对,向前踏进一步,凶恶的吼道:“你必须唱下去”,凯恩身影的阴影投射在了苏珊的脸上,由此强调了苏珊已被凯恩统治的事实,并突出了苏珊心中的压抑感。

《公民凯恩》赏析

《公民凯恩》赏析
(四)蒙太奇:本片多处运用了蒙太奇技法,试着把 这些镜头找出来,能找出多少找出多少。
电影欣赏
电影《公民凯恩》赏析
一、威尔斯与《公民凯恩》 1940年至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电影是唯
一能够继续发展的地方。这时的著名导演与著名影片有: 乔治•顾柯:《费城故事》(1940)、《煤气灯下》(1944)、
电影欣赏
电影《公民凯恩》赏析
(二)蒙太奇,剪接(对于时间的巧妙设计): (1)从圣诞快乐一下切出新年快乐,似乎是接 连的,却一下子过了20年。 (2)用照片转场,将过程全部省略。 (3)早餐的几组对切和各组间的闪接,既交待 了时间,也交待了两人关系的变化,是真正的电影手 法。(其他叙事形式:戏剧、文学,都不可能这样简 捷,这样形象,这样具体。)
电影欣赏
电影《公民凯恩》赏析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民凯恩》之后,威尔斯 再也没有达到这个巅峰水平。他的《安倍逊大族》 及一些惊险片、黑色片都表现出相当的水准,但没 有成为艺术力作。并非他江郎才尽,而是《凯恩》 的票房失败让电影公司撤销了对他的支持—— 他再也不能进行“自由创作”了。电影艺术创作需
要 资本的支持,而资本却只瞄着市场,所以只有偶尔 几次历史的误会培育出几个大制作的精品。《公民 凯恩》是这种误会的一个制高点。
电影欣赏
电影《公民凯恩》赏析
内容提要: 一、威尔斯与《公民凯恩》 二、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 三、《公民凯恩》分析
1、内容分析 2、叙事结构分析 3、电影技巧分析 (1)长镜头和景深镜头的运用 (2)蒙太奇的运用 4、人物形象塑造及表演 四、《公民凯恩》在世界电影史的 地位 五、由《公民凯恩》荡开去
好莱坞类型电影
3、 西部片
在好莱坞所有的类型片中,西部片应该说是最能 反映其特征的一种影片类型。西部片主要以19世 纪下半叶美国人开发西部荒野土地作为历史背景 ,反映文明与蛮荒、个人与社会、本民族与异域 文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一种类型电影。它既是 人们逃离现实,进入想象与幻想世界的心灵良药 ,同时也是增强美国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的催 化剂。从1903年鲍特的《火车大劫案》开始,至 2003年的《天地无限》,西部片已拍出了成百上 千部作品。

现代电影的范式—经典名片《公民凯恩》论析

现代电影的范式—经典名片《公民凯恩》论析
现代电影的范式—经典名片 《公民凯恩》论析
01 引言
目录
02
分析电影的情节和主 题
03
探讨电影的表现手法 和艺术创新
04
总结论点并给出个人 评价
05 参考内容
引言
引言
《公民凯恩》是1940年由奥森·威尔斯执导的一部美国经典电影,影片以一 位报业大亨凯恩的传奇人生为主线,深入探讨了权力、爱情、家庭等诸多主题。 本次演示将从电影的情节和主题、表现手法和艺术创新等方面对《公民凯恩》进 行深入分析,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电影的价值与意义。
谢谢观看
正文
1、角色分析
1、角色分析
《公民凯恩》中的主人公凯恩是一个复杂而且矛盾的角色。他既是一个富有 才华和雄心的报业巨头,又是一个孤独、矛盾的个体。威尔斯通过精湛的表演, 刻画出凯恩的双重性格,让观众对这个角色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1、角色分析
凯恩的性格既有无情和冷酷的一面,又有温柔和感性的一面。他对权力和财 富的追求让他不择手段,甚至背叛了友情和爱情。然而,在影片的某些片段中, 凯恩也展现出了他对音乐、艺术和爱情的热爱,这些元素也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 和挣扎。
情节发展方面,电影采用了非线性叙事手法,将凯恩的一生分成多个片段, 让观众在不断的闪回中逐渐了解凯恩的故事。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加了影片的悬 念,还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凯恩这一角色。
分析电影的情节和主题
主题思想方面,《公民凯恩》深刻探讨了权力、爱情、家庭等主题。电影中 的凯恩拥有无尽的财富和权力,但在爱情和家庭方面却屡遭不幸。他为了追求真 爱,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但最终却无法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影片通过凯恩的命 运,揭示了权力、爱情和家庭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人性的无奈和多样性。

《公民凯恩》电影赏析

《公民凯恩》电影赏析

《公民凯恩》影评《公民凯恩》不仅是美国电影史上一部重要的实验影片,也是世界电影史上为人们所公认的创新之作和经典之作,被人们称为“现代电影的纪念碑”。

这部电影是1941年出品;年仅25岁的奥尔逊.威尔斯编、导、演的处女之作。

影片描述了凯恩跌岩起伏的一生,这是一个特定的年代在一个简单的生活中发生的不简单的事情。

片中以“一条叙述线(现在时态,正序):从凯恩的死起,引出一系列调查访问的过程。

通过记者汤姆逊访问与凯恩有密切关系的几位知情者,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了主人公凯恩的一生。

从而塑造出了一个复杂的、矛盾的、多面的、完整的人物形象。

由一个假悬念:玫瑰花蕾来引导。

另一条是内容线(过去时态,基本正序):先是纪录片式的总结和提出问题,然后由不同的受访人叙述出他从幼年、办报成功、第一次婚姻失败,到政治失败和第二次婚姻破裂的人生过程。

基本上是点状结构,但一生的脉络非常清晰。

是一部容量丰富、富于哲理的传记影片。

现代电影和传统电影有许多分野,其中最显著的是对故事元素的处理。

《公民凯恩》不再是传统的顺序结构及单视点的封闭结构,而对故事作了倒叙式和开放式的处理。

著名电影理论家巴赞极力称赞这部电影,认为它把错综复杂的事物呈现在观众面前,却未把凯恩一生的含义完全点破,这是非常高明的一点。

这部影片敢于运用长镜头,又善于运用景深镜头,加强了影片的总体感和立体感。

长镜头和景深镜头的使用景深镜头是镜头空间中纵深结构的不同关系来实现表意功能的。

本片有一个表现凯恩童年时代决定他人生转折的景深镜头:前景是塞切尔同凯恩母亲在屋里商谈财产委托事宜,后景是一扇窗户,透过窗户可以看见小凯恩在雪地上嬉戏撤野的情景。

这个著名的景深镜头,既是一种客观的叙事,即对事实的描述,但前、后景中又存在着一种内在关系,表现了财富对凯恩纯真心灵的侵蚀。

隐喻是本片另一个重要的表现方法,一方面来自于情节手段,如凯恩对苏珊演艺生涯的全力扶持,即预示着竞选失败后他对自己形象的重新塑造,另一方面又来自于镜头手段。

《公民凯恩》画面造型元素分析

《公民凯恩》画面造型元素分析
大景深
展示了三个空间层次,母亲和伯恩斯坦,无助的父亲,在玩耍的小凯恩。形成特殊的美学效果与风格。
《公民凯恩》画面造型元素分析
一、概述
《公民凯恩》是由奥森·威尔斯于1940年拍摄的一部传记体影片,由奥森·威尔斯担任导演、制片、编剧以及主演。曾获得1941年奥斯卡奖七项提名,并最终获得最佳原创剧本奖。
影片讲述了报业大王凯恩的一生。影片以一位报业大亨凯恩之死揭开了序幕,并通过他的人生经历和事业的兴衰史,见证了一桩资本主义神话下的复杂真相。
近景
突出苏珊的表情细微变化,展现苏珊的内心世界,容易与观众形成交流感。
特写
展现影片中非常重要的物件,同时为下文转场做准备。
2:角度
截图
作用
水平
正面
表现凯恩的正面特征,画面显得平稳庄重。
侧面
凯恩横向运动,方向感强,对比突出。表现凯恩的侧面轮廓。
斜侧
苏珊脸部的横线条,在画面上表现斜线条画面活泼,空间透视感,立体感强。
二、造型元素分析
1:景别
大远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故事结束需要将观众带出,场景的宽阔意味着超脱。
大特写
使观众去注意凯恩说的“rosebud”
这一在影片中非常有意义的词。
远景
展现上都建造时的繁荣景象体现上都的宏大与壮观。
全景
苏珊登上舞台正式演出,场面非常庞大,可以看清苏珊的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中景
凯恩接受记者采访,表现出了凯恩的表情变化,镜头显得非常客观。
背面
人物面部表情具有不确定性,用来制造悬念,营造紧张,从而引起观众对角色和情节发展的兴趣。
垂直
平拍
公正客观不偏不倚客观冷静地看待凯恩和银行家。
仰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人”的悲剧--《公民凯恩》赏析关键词:《公民凯恩》话语权的垄断多元化人物形象人物背后的隐喻色彩摘要:美国电影导演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作为电影史上的一座丰碑,成为许多理论家言说的对象,但不少评论家只是关注其在形式上的革新和突破,而对影片的文化内涵言之甚少。

本文着重于从文化角度分析《公民凯恩》对美国电影的影响及贡献。

正文:1941年,一部既能总结四十年来的电影, 同时又与过去所做的一切截然不同的美国影片--《公民凯恩》诞生了。

这是一部内涵丰富、富于哲理的传记体影片,也是当时年仅25岁的电影大师奥逊·威尔斯自编、自导、自演的成名代表作。

影片以一位报业大亨凯恩之死揭开了序幕,并通过他的人生经历和事业的兴衰史,见证了一桩资本主义神话下的复杂真相。

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都体现了独特的新颖性,因而被看成是世界电影史上的一次重要实验和创新之作。

纵深镜头、长镜头、电影中的电影、音响蒙太奇、带天花板的画面等技巧的使用,长久以来为人津津乐道,在此不多叙述。

要理解《公民凯恩》,不仅仅是把它当作技巧上的辉煌成就来崇拜,也要关注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改变世界的传媒帝国在任何国家,民众大都朴实善良,他们对于某一件事物的认知,都会被主流媒体引导,美国也不例外。

美国媒体并没有像中国媒体一般充当政府的喉舌,其对社会舆论的控制甚至能左右政治社会。

作为大众传媒的报纸业,在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期进入发展时期。

报纸内容丰富,读者增加,公共性、政治性报道的传播范围也随之扩大。

1898年,爆发了美国――西班牙战争,这是“最无痛苦的一场战争”,它仅持续了几个月,美国人牺牲很少,却换来在广阔的古巴国土上插遍美国国旗的骄傲。

这是一次不义的战争,究其原因,主要是以赫斯特为主的美国报纸人制造战争气氛,煽动战争情绪造成的恶果。

赫斯特意识到战争这种充满激情的题材对报纸发行必然有利,就不失时机地利用美国人的理想主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正义感,也利用了正在发展阶段的美国统治集团迫切需要扩张领土、扩大贸易和国外投资的愿望,极力在报纸上渲染西班牙对它占领下的古巴的暴行,以证明对西班牙宣战、匡扶正义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众所周知,《公民凯恩》中身为报业大亨的凯恩就是以赫斯特为原型的,影片中凯恩显然明白无孔不入的媒体能够控制人们的思想,甚至左右国家的命运。

影片中,当伯恩斯坦拿着电报找到凯恩,对他说惠特向他抱怨古巴没有战争时,年轻气盛的凯恩正坐在椅子上,悠闲地点着雪茄,面带笑意地嘱咐伯恩斯坦回电报:“你提供散文诗,我提供战争”,说完还自我褒奖一句“我觉得这句挺棒的。

”而在此期间,凯恩在和他之前的监护人撒切尔针锋相对,可见这个决定是多么的轻描淡写。

在挑起美西战争时,则是在一次报业的聚会上,凯恩一边和舞女们跳着舞蹈,一边问着“我们要对西班牙宣战吗?”当得到“《问世报》已经对西班牙宣战了。

”的答案后,凯恩开了几句玩笑后,便又和舞女跳舞去了,神情语气之轻描淡写似乎他们是在谈论今天的晚餐是否美味。

在最为人称道的与第一任妻子的餐桌戏中,在第三个镜头中,凯恩说出了他的心声:“我让他们怎么想,他们就会怎么想。

”当时的凯恩作为最大的报业大亨,拥有37家报社,两个财团,一家广播电台,几乎可以说是垄断了话语权。

而当1935年,凯恩帝国没落后,记者问他,在欧洲是否有可能发生战争,凯恩的回答是:“我与大国领袖谈过,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他们还没有蠢到要去结束现代文明……相信我的话,不会有战争”而在现实中,1935年10月3日,意大利就对埃塞尔比亚不宣而战;德国也在此年间加速重整军备的计划,甚至以大规模征兵的方式扩充部队兵力。

这一切都预示着凯恩帝国的没落,广播事业的兴旺和电视业的崛起剥夺了凯恩帝国长期垄断的话语权。

凯恩曾经改变过世界,但是他的世界早已成为历史。

这个垂垂老矣的迟暮之人不复往日威风,再也不能左右国家的命运了。

《公民凯恩》对于媒体话语权的关注,在1997年上映的007之明日帝国中得到更多的体现。

在片中,传媒大亨卡佛,就是一个为了获得全球媒体的垄断地位,不惜策动阴谋挑起英国与中国之间的战争。

有趣的是,有些人认为,卡佛也是在隐射传媒大亨默多克。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美国主流文化的宣传也渗透于电影的方方面面。

以美国人的价值观拍摄的电影美国电影大片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殖民,对此我们也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多元化的人物形象在好莱坞电影里,人物形象多是呈一种类型化分为:正、反两大阵营和少数的“灰色”———中间人。

正面人物有:主人公,主人公的导师,盟友,信使。

反面人物有:主人公的敌人,帮凶。

中间人则指的是:看门人(目击者,知情者),变色龙(顺风驶舵的人)。

我们再来看看《公民凯恩》里的人物形象。

影片通过五个人, 即凯恩的上级、同事、同窗、情妇和管家的回述看到了凯恩的不同侧面。

对赛切尔来说, 凯恩是一个傲慢而自作聪明的家伙, 他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共产党’。

伯恩坦斯心目中的凯恩是有高度原则的人, 很懂生意经, 热爱普通人。

李兰心目中的凯恩只是‘爱自己’ ,是一个没有信念的人, 是群众的叛徒。

苏珊把凯恩看成是一个自私但又可怜的老人。

而雷蒙的故事中的凯恩则是一个暴露出他本性中的那冷漠的超然态度的孤独的隐居者”。

通过不同人的叙述,多层次,多角度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矛盾复杂的凯恩。

一方面凯恩说着要为底层人民服务,将《问世报》办成不受任何势力威胁的,具有公信力的报纸,另一方面为了报纸的发行量,不惜重金挖对手的墙角,挑起战争,虚假宣传。

在感情方面,凯恩是爱着苏珊的,但是他又将苏珊看成她形象的延伸,强迫苏珊成为歌唱家,从未真正给予妻子真心的关怀。

在政治上,他演讲的主题是爱,与台下的儿子亲密互动,然后演讲结束就去了情妇的住处,最终因为性丑闻而终止了政治生涯。

我们可以看出,凯恩并不是传统观念中视钱如命的“葛朗台”,而是一个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被异化的可怜之人。

尽管凯恩不追求钱财,权欲和虚荣却禁锢着他的灵魂,导致了他“爱无能”。

凯恩渴望得到真情,然后他的傲慢自私又使得朋友爱人渐渐远离,物质上的财富掩盖不了精神的贫乏。

凯恩还是失去了他所追求的一切陪伴他的只有没落无言的帝都和大堆冰冷的收藏。

影片深刻地揭示了金钱和权力强大的异化力量,以震撼人心的大手笔谱写了一曲人性的悲歌。

影片中凯恩的形象,是以美国报界巨头威廉·伦道夫·赫斯特为原型创作。

但这部影片具有更多的自叙性。

如威尔斯的母亲就是在他九岁时去世的,这与凯恩离开母亲的年龄相吻合。

十五岁时,他的父亲也去世,父亲生前把威尔斯委托给好友伯恩斯坦监护,在影片中,威尔斯原封不动地把伯恩斯坦安排为报业集团的总经理,并一直与凯恩的关系非常友好。

所以这部影片决不简单是赫斯特的传记,而是与奥逊·威尔斯的个人的生活经历及人生体验有许多重合。

威尔斯在接受电影手册的访问时,当问及《公民凯恩》里,是否有意批判美国文明,或者说一种资本主义观点时,威尔斯回答说当然啦,我认为每个艺术家都有批判他自己文明与时代的义务。

很明显这是每个有抱负的艺术家的课题……这会看起来像是我采用了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但事实上不然。

”威尔斯一方面批判美国文化,一方面又不由自主地受到这种文化的熏陶。

他与凯恩在很多方面十分相似。

凯恩的《问世报》公然反对剥削民众的托拉斯,威尔斯也在自述中表明“他好莱坞中交不上一个朋友”并“抱怨制片厂经理根本不学无术,不少人糟的一塌糊涂”批评了好莱坞商业至上的价值观。

与凯恩因为苏珊终止了政治生涯,而威尔斯却为了政治放弃了爱情。

与性感女星海华斯婚后不久,威尔斯爱上了政治,开始为罗斯福的连任奔波,为此放弃了电影与正在怀孕的海华斯。

但政治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好处。

再次回到好莱坞时,对于伤心欲绝的海华斯,威尔斯只有轻描淡写的一句抱歉。

带有自传色彩和写实主义的《公民凯恩》展现出一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在不同人生境遇下,他的性格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

这改变了当时好莱坞非黑即白的平面化人物形象,给今后美国电影中塑造更为真实客观的人物形象提供了范本。

人物背后的隐喻凯恩是一个巨大的隐喻形象,他不是或者不仅是一个孤立的人物造型, 而是一个具有独特审美内涵的“概括性形象”。

一方面“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审视” , 使凯恩的形象保持着生活的原型; 另一方面, 又将一个国家, 甚至一个时代的复杂矛盾和道德观念凝聚凯恩于一身。

《公民凯恩》中的矛盾就是整个那国家的回响,难怪影片最初的片名是《美国人》: 象这个国家一样, 这部影片及其主人公在一个漂移不定的、令人神魂颠倒的悬念中保持着矛盾。

”霍华德劳逊在剖析这部影片的时候, 对于这一点, 也有同感, 他认为: “《公民凯恩》继承了三十年代的阶级意识; 描写了一个可以代表美国法西斯主义的百万富翁;。

所以, 《凯恩》之后的现代电影, 对隐喻形象的塑造十分流行。

如果说对威尔斯发明的性格悬念的探索, 后来没能取得明显进展的话, 那么, 对他所创造的隐喻形象, 人们却表示了极大的热心。

象威尔斯一样, 许多艺术家都试图通过隐喻形象来体现自己道德观念和美学主张。

其中, 象好莱坞的后起之秀科波拉, 可以说是威尔斯之后的一个集大成者。

此人继《凯恩》之后, 又接连拍了几部同样隐喻美国形象的故事片, 如六十年代的《教父》、七十年代的《现代启示录》, 都因此而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分别荣获法国戛纳和美国奥斯卡大奖。

在《教父》中, 科波拉大胆地把“黑手党”的形象同美国的形象相类比, 从而造成了一种强烈的隐喻和象征, 他甚至认为“黑手党简直是对这个国家绝妙的影射” , 后来, 科波拉又把这种隐喻的意义加以延伸和扩大, 指出: “强盗家族在《教父》中构成了资本主义的象征。

”至于他的《现代启示录》, 明显是一部讽喻美国战争狂人形象的影片。

首先同《凯恩》一样, 其片名就是一个隐喻, 在《圣经》启示录章中, 上帝向约翰揭示人类将面临末日之灾, 影片用现代启示录之名, 正是为了隐喻美国侵越战争将使人性毁灭, 使人类面临现代的末日。

特别是在影片中, 科波拉也象当年威尔斯一样, 塑造了一鲜明的隐喻形象—库尔茨。

并巧妙地以泥公河隐喻历史的长河, 以威拉德一行人乘船上溯来隐喻战争使历史倒退。

主人公库尔茨, 原来是一个勇敢而正直的军官, 但是战争扭曲了他的性灵, 使他比凯恩还异化得残暴无羁, 成了杀人如麻、嗜血成性的狂人。

作者正是企图通过他来类比和讽喻美国战争狂人的形象。

用科波拉自己的话说: “这是一个牺牲品, 我想杀掉库尔茨, 使他为美国而死, 我希望美国能从这一恐怖的形象中看到自己的形象。

”总之, 从《公民凯恩》、《教父》到《现代启示录》, 使观众透过绝妙的隐喻形象, 分别看到了三个不同时代的美国形象: 四十年代—凯恩一样漂移不定的矛盾者,六十年代—黑手党一样的强盗家族; 七十年代—库尔茨一样的战争狂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