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总论笔记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儿科学基础

◆绪论

0.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萌芽期(远古~南北朝),形成期(隋朝~宋朝),发展期(元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最早的小儿医: “扁鹊”

2.儿科最早的医案: 西汉淳于意用气汤治小儿气鬲病

3.现存最早儿科专著:《颅囟经》,提出小儿为“纯阳之体”观点

4.“儿科之圣”“儿科鼻祖”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其主要学术贡献:

①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②儿科四诊,尤重望诊;

③辨证方面,首创小儿五脏辨证体系;提出“疳皆脾胃病”的著名论点;

④在用药上,他善于化裁古方,创制新方。

5. 宋代痘疹疾病分两派:寒凉和温补学派(专科成于宋)

寒凉派——《小儿斑疹备急方论》董汲,为天花麻疹类专著之始;

温补学派——《小儿痘疹方论》陈文中

6.儿科专著:《幼幼新书》:南宋刘昉等,整理、汇集了宋代以前的儿科学术成就,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完备的儿科专著。

7.明代儿科世医万全:《育婴家秘》《幼科发挥》《片玉新书》等;治病重保护胃气

提出育婴四法:预养以培其元,胎养以保其真,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疾;

三有余四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8.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大概小儿病者纯阳热多冷少也”

李东垣—重视固护脾胃

张从正——治热病擅用攻下

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9.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生理特点: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病理特点:易于感触,易于传变;

用药特点: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

10.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11.元·曾世荣著《活幼心书》《活幼口仪》

将急惊风归为四证八候:惊、风、痰、热暑(四证)

搐、搦、掣、颤、反、引、窜、视(八候)

◆小儿年龄分期

1.小儿年龄共分为7期:

胎儿期:受精卵至分娩断脐

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到生后满28天

婴儿期:从生后28天到满1周岁

幼儿期:1周岁后到3周岁(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第一次高峰))

学龄前期(幼童期):3~7周岁(特点:小儿性格特点形成的关健时期)

学龄期:从7岁后到青春期来临(一般女12岁,男13岁)

青春期:一般女孩11~12岁——17~18岁、男孩13~14岁——18~20岁

2. “十月怀胎”:胎龄从孕妇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为40周,4周为一个妊娠月

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天(死亡率最高)

◆小儿生长发育

1.体重:初生:3kg

前半年:0.7kg/月→3+0.7×月龄

前半年:0.5kg/月→7+0.5×(月龄-6)

1岁以上:8+2×年龄

体重增长2个高峰:前6 个月、青春期。波动范围±10%

低于标准15%以上时——营养不良,即低于正常均值的85%者

(临床用药量主要考虑体重,年龄,体表面积)

2.身高(长)初生:50cm ;

1周岁:75cm;

2岁-12岁:身高=70+7×年龄

身高低于正常均值的70%者应考虑侏儒状态

3.囟门:前囟:出生时约1.5-2.cm(囟门对边中点连线距离)

前囟(额骨与顶骨菱形间隙)闭合时间:12—18个月

后囟(顶骨与枕骨三角形间隙)闭合时间:出生时或生后2—4个月内

前囟早闭: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某些遗传性疾病等

前囟闭合晚及头围大:佝偻病、先天性甲低、脑积水等

前囟饱满:多见于热炽气营之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

前囟凹陷:多见于阴伤液竭之失水

(头围和胸围大约相等在一周岁)

5.牙齿(乳牙20颗恒牙32颗)

乳牙萌出:4~10个月(平均6个月)

乳牙出齐:2~2.5岁(20~30个月)

6岁开始萌出第一颗恒齿(第一恒磨牙),20~30岁最后一颗恒牙齐出或终生不出

2岁以内乳牙颗数=月龄—4(或6)(6~24月)

6.呼吸脉搏

呼吸:年龄越小越快l~3个月:45 ~40 次/分;8—14 岁:20—18次/分

脉搏:新生儿~l 岁:140~120次/分8 ~14 岁90~70 次/分。

7.血压

收缩压(mmHg)=80+2×年龄;舒张压=收缩压×2/3

8.智能发育

感知发育:6岁时视感觉已充分发育完全,4岁时听感觉已发生完全

运动发育:发育顺序:由上到下,由粗到细,由不协调到协调进展。

语言发育(发音、理解、表达):发音阶段,咿呀作语阶段,单语单句阶段,成语阶段性格发育:两三月认母,三四月笑应,七八月认生,两岁喜怒怕懂。

9.变蒸学说

古代医家阐述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一种学说,始见于西晋王叔和的《脉经》

《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小儿变蒸者,以长气血也。”

《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凡小儿自生三十二日一变,再变为一蒸。凡十变而五小蒸,又三大蒸,积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蒸都毕,乃成人。”

并谓“小儿所以变蒸者,是荣其血脉,改其五脏。”

婴儿在生长过程中,或有身热、脉乱、汗出等症,而身无大病者。

◆生理特点及病因病理特点

1.小儿生理特点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a.含义:指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机体脏腑的形态未曾成熟,各种生理功能未健全,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

b.突出表现:肺脾肾三脏不足,表现为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

原因:①肺脾肾三脏成而未全,全而未壮。②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肺脾肾功能需求大。三有余四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a.含义:指小儿时期无论形态结构还是生理功能方面都在不断地、迅速地发育生长,生命力旺盛。

b.古代医家概括:

“纯阳”(《颅囟经》“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

“纯”指小儿所禀元阴元阳未增耗散;

“阳”指小儿生命力旺盛,犹如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荣,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纯阳”概括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并非说正常小儿是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稚阴稚阳”(清代吴鞠通:“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阴,是指体内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物质;

阳,是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

“稚阴稚阳”说明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还是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

2.小儿病理特点

(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a.与“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理特点相关.

b.发病容易突出表现:小儿容易感邪而发病。尤其易于发生肺脾二经疾病

传变迅速:小儿在疾病过程中容易发生转化,变化多端,其主要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易虚易实”:小儿一旦患病,则邪气易实,正气易虚。实证可迅速转化为虚征,虚证也可转化为实证,或为虚实并见之证。举例:肺炎喘嗽,泄泻

“易寒易热”:是指在疾病的过程中,由于稚阴未长,易呈阴伤阳亢,见热象;又由于稚阳未充,机体脆弱,易见阳虚阴寒之证。

(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3.病因特点:外感、乳食、先天因素、情志、意外、其他

4.新生儿用药原则:

新生儿:成人1/6;乳婴儿:成人1/3;幼儿1/2;学龄儿:成人2/3或成人量

5.小儿汤药服法:少量频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