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绝关羽
三国“三绝”联赏析
隆也” 及杜甫< 蜀相》 三顾频烦天下计” 意 , 诗“ 语 说刘备 能三顾茅芦 , 重用诸葛亮这样 才德兼备 的贤臣 , 始得创 建蜀汉 , 了刘邦 创业 、 延续 刘秀 中兴 的刘 氏王朝 的正 统。下联 ,济大事 , 为本 ” 出< 国志 ・ 主传> “ 人 典 三 先 曹操南征荆州 , 荆州百姓随刘备南逃 , 有人劝说刘备弃 百姓可行 军迅 速 自保 , 备言 “ 刘 夫济大 事必 以人为 本 , 今人归吾 , 吾何忍弃去 ! ~四方靡骋” 化用 < ・ 诗 小雅 ・ 节 南山> 中的句子 :我瞻 四方 , 蹙靡所 骋。靡 , 。蹙 “ 蹙 ” 元 蹙 , , 可引 申为动荡不安。骋 : 马奔驰 , 紧迫 这里 纵 喻施 展才能。黎即黎民 , 指一般人民。下联意思是说 , 民 黎 百姓才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就 的根本 , 日天下多难 , 今 我 元法实现 自己的抱负 了, 愿你能保佑 蜀地 黎民 百姓得 享安 宁的生活。联 句化用君 臣名言 , 不露痕迹 , 拳拳之 义、 殷殷之情尽在其 中。 关羽是罗贯 中精心刻 画的人物形 象之 一 , 也是三 国人物 中享受香火最盛 的一位 , 明清封建统治 者 , 出于 政治上的需要 , 到处 为其建庙 , 毛宗纲评 其 为“ 今来 古 名将 中第一奇人” 后世将 其奉为 “ , 武圣 人” 是 小说 中 , 的“ 绝” 义 形象 , 以在 写关羽 的对 联 中尽 力渲染他 的 所 忠勇 和神武。 匹马斩颜 良, 河北英雄 齐丧胆 ; 单刀会鲁肃 , 江南名士尽低头。 这是湖南省湘潭市关帝庙里 的一副对联。建安五 年, 袁绍派遣大将颜 良率军 围攻操军 。颜 良连斩 两员 曹将 , 曹营无 人能 敌 , 羽奋 然上 马 , 入无 人之 境。 关 如 颜 良措手不及 , 被关 羽一刀斩 于马下 。河北 将 士惊魂 失魄, 不战 自乱 。曹军乘势进攻 , 大获全胜。关羽镇守 荆 州时 , 明知东吴设下 陷阱, 强要荆州 , 仍从容渡江 , 单 刀赴会 。鲁肃提起归还荆 州事 , 羽假 装喝醉 , 席 , 关 离 右手 提刀 , 左手 挽住 鲁肃 , 从容走 向江边 。吴将 吕蒙 、 甘宁等人 , 恐怕鲁肃 被伤 , 不敢动手 。关羽直到江边上 自己的船 时, 才放了鲁肃 , 已吓得魂不 附体 。这副 鲁肃 对联 , 引用这两 个故事 , 刻画人物 , 形神 具备 , 烘 云 用“ 托月” 映写之法 , 出关羽的机智与 勇敢 。 衬托 道 辞曹书, 美武 侯笺二表 ; 媲
三国演义中的三绝是哪三绝
三国演义中的三绝是: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
一、智绝:诸葛亮。
1、聪明绝顶,料事如神,熟知天下大势;有超人的政治才华和军事才能。
隆中对、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七擒孟获、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2、过人的口才与匡扶汉室的决心舌战群儒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忠君爱国的优秀品质白帝城托孤
二、义绝:关羽(青龙偃月刀)。
1、英雄虎胆且有过人机智单刀赴会、淹七军
2、武艺绝伦,有雄视天下的英雄气概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
3、忠义之气,义薄云天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4、傲上而不辱下的英雄气概。
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义释曹操
5、有过人的勇气和毅力刮骨疗毒
6、顾全大局挥泪斩马谡
7、刚愎自用,自负大意失荆州
三、奸绝:曹操。
1、胸怀大志,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视天下群雄如草芥。
2、爱才且智力过人当年和袁绍对峙的时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战当袁绍的谋士许攸发现自己的主公没有远见的时候决心投靠曹操许攸投靠曹操的时候曹操正准备休息听说许攸来了连鞋子、衣服都没穿好就去迎接他当时许攸感动到流泪以后为曹操出谋略提出偷袭袁绍的粮库“乌巢”结果曹操大胜这场战役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从这可以看出曹操的人不拘小节唯才是举对敌方来投靠自己的人推心置腹慧眼识英雄曹操的诗歌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无疑是他对自己雄心壮志的表现扫平四海,称霸天下的英雄之志;心系天下,虎视群雄的英雄气魄。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分析:论《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魏、蜀、吴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关羽就是一位为历代仁人志士推崇的忠义智勇兼备的英雄形象。
本文从忠贞神勇、义薄云天、刚愎自用、因小失大,对其形象作辨证的分析。
关键词忠贞神勇义薄云天刚愎自用因小失大《三国演义》是我国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它以魏、蜀、吴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五大时期近百年的历史。
《三国演义》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成就最高。
它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无数的大大小小的战争。
特别精彩的是对战前准备的描写:敌对双方如何确定战略战术,如何调兵遣将,如何刺探虚实,如何利用对方的弱点,都写得十分生动逼真。
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浅作分析:一、关羽的忠贞神勇、义薄云天作为《三国演义》刻画的风云人物,关羽具有独特的气质和精神。
是作者极力颂扬的英雄式人物,也是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
从他的外表到内心,无不闪烁着与众不同的英雄气质。
具体表面在以下几个方面:1、豪气冲天、一身正气小说开始描写关羽一出场便显出英姿勃勃、豪气冲天之威。
身长九尺三寸,髯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若抹朱,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他之所以逃难到江湖之中,是因为主持正义,杀了仗势欺人的豪霸。
这正是一个忠义神勇的大将的形象。
小说在有关羽的情节中,只要是有可能,都要描写他的威武形貌,把他身穿绿袍、坐骑赤兔马、手持青龙偃月刀,作为一个整体形象多次描写,并塑造出一个具有中华民族审美特点的英雄形象。
2、忠贞不二、知恩图报关羽虽只是一名武将,但在最困难的条件下,在极其危险的处境中仍表现出大义凛然的精神状态。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中的“三绝”形象
横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魏、蜀、吴三 国间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 展示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争史; 描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 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蕴含着极为丰富 的经验,堪称是一部谋略百科,有相当的认 识意义和借鉴价值。 以浓墨重彩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 形象。
《三国演义》想说啥?
作者最给予热情描写是蜀汉集团 —— 刘备:三顾茅庐、求贤若渴
刘备与诸葛亮“食则同桌,寝则同榻” ; “贤亮”,又能“尽亮”; “待之以师礼,委之以事政”; “白帝城托孤” 通过塑造诸葛亮超轶绝伦的“智绝”形象,还总结 了丰富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经验
“三绝”形象—— 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
9.“悲剧”说 1.“正统”说 10.“总结争夺政权经验” 2.“忠义”说 说 3.“刘反曹反映人民愿望” 11.“追慕圣君贤相鱼水 说 相谐”说 4.“反映三国兴亡”说 12.“宣扬用兵之道”说 5.“歌颂理想英雄”说 13.“人才学教科书”说 6.“赞美智慧”说 14.“向往国家统一歌颂 7.“天下归一”说 忠义英雄”说 8.“讴歌封建贤才”说 15.“总结历史经验”说 16.无固定主题”说等
“仁民爱物” “桃园三结义”: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仁”为赢得民心手段: 当安喜县尉:“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 理政新野:“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 当阳撤退:携民渡江:“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兵进西川:“秋毫无犯”,百姓“焚香礼拜兄弟,则同 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为人宗旨是“宁死不为负义之事”; 为政方针是“爱民如子”; 小说中描述的刘备,整整一生“仁德及人”; 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远得民心”,近 孚民望”。处处是君爱民、民拥君的景象。 刘备饱受暴君残虐的老百姓所企盼的理想中 的明君,在现实中不可遇合。于是成了小说 中老百姓的一种远距离的寄托。
英雄人物关羽
英雄人物关羽
三国有“三绝”,“义绝”——关羽,“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而我最佩服的,是关羽。
关羽,自桃园三结义起,追随刘备一生,唯刘备马首是瞻。
在他的一生中,他有勇,有忠,但更令人敬佩的是他的义。
勇
他,曾在讨伐董卓时,温酒斩华雄,和刘备、张飞大战吕布几百回合。
他也曾杀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足以知道他的勇猛。
他是刘备建立蜀国的五虎名将之一,可谓是勇猛刚烈,所向无敌。
忠
他追随刘备,不论是富还是穷困潦倒,不离不弃,是他忠心的最大诠释。
他虽然被曹操俘获,赐他锦衣玉食,但他仍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为所动。
当曹操赐他赤兔马时,他满心欢喜,曹操以为他有所动心,却不想他这样回答:“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
”他的回答令曹操愕然,他的忠心令曹操折服。
义
我最欣赏他的,不是他的勇猛,不是他的忠心,而是他的义。
他为保其嫂,降汉不降曹,曹操有心安排他与其嫂共处一室,但他却秉烛立于室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
他知道刘备下落后,带其
嫂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投奔刘备。
大意失荆兵败被俘后,大义凛然,从容赴死。
这,足以表现他对刘备的义气。
他誓死追随刘备,不离不弃,不畏艰险,助刘备创立蜀国,是他对义的不二体现。
他勇猛,威震华夏;他忠心,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义气,誓死追随刘备。
忠、勇、义,是我对他一生的评价,也唯有他对这三个字诠释得最为完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我心目中的英雄,只有一个,那就是——关羽。
关羽义绝
“义”的抉择——华容道义释曹操
• “士为知己者死”的观念 • 后来曹操对他“千里走单骑”的宽容,曹操被关羽视为知 己也就合情合理。因此,尽管放曹违背了刘备集团的根本 利益,刘备还是原谅了关羽。 • 事实上,罗贯中对关羽由此体现的“义”是肯定的,还借 助诸葛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于身亡”的说辞为其开脱 。明嘉靖元年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第一百回的赞诗中有 这样一句:“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毛宗岗在其修 改本中也称赞道:“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由此可见,“义释华容”为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关羽这个“义绝”典型 写下了最浓重的一笔。
义的定义 • “义”,是从两周以来就开始萌芽的封建伦理教 条之一。 • 所谓“义”,主要是指比较平等的朋友关系、兄 弟关系,从真挚的感情出发,丝毫不带有利诱和 强制的性质。
桃园结义
• 《三国演义》中的“义”,首先是由与劳动人民 精神相通的团结御侮、祸福与共的“朋友间的义 气”发展而来的,是建立在浓厚的民间市井文化 的基础上的。“桃园结义”的誓词“同心协力, 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又将这种市井 义气与儒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联姻。可 以说,关羽就是带着这种民间市井的“义”闯入 政治舞台的。
“义”的坚定——千里走单骑
• 身在富贵之中,美女金帛不足以动其心,高官礼遇不足以 移其志,新恩虽厚,旧义难忘,一举一动,一思一念,都 专注在那生死未卜、穷愁破败的结义兄弟身上,生则“不 可背之”,死则“誓以共死”。身在曹营心在汉,一旦得 知刘备下落,便毅然挂印封金,斩关夺路而“千里独行” ,光明磊落,来去分明,完全践行了降曹时的诺言。这种 不恋高官厚禄,不图荣华富贵,不顾危难艰辛,重然诺, 轻生死,始终忠于桃园之盟的高风亮节,如同青松傲雪, 皓月当空,足令后人千秋敬仰!《三国演义》的中心主题 之一——刘、关、张的结义和尽义,也透过关羽“义绝” 形象的渲染,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义绝”关羽
16作文与考试“义绝”关羽●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申集镇平安希望小学张智鹏《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讲述了魏、蜀、吴三国复杂的军事和政治斗争。
作者罗贯中把三国人物描述得惟妙惟肖,譬如五虎上将:关羽、张飞、黄忠、赵云和马超,他们为蜀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我最喜欢的就是赵云那句“我乃常山赵子龙也”,他一身是胆,忠勇护主,简直是古典文化中战将的典范。
不过,在我心中,真正的英雄不仅有一身好武功,还需要重情重义。
谁最符合这个标准呢?他身长九尺,红脸绿帽,丹凤眼,卧蚕眉,左手轻抚长及胸际的美髯,右手提着青龙偃月刀,此人正是作文T 型台佳作有约▲家喻户晓的武圣人——关羽,他温酒斩华雄、降汉不降曹、单刀赴会、刮骨疗毒……留下无数传奇的故事。
有一次,刘备战败,关羽带着两位嫂嫂被曹军包围,但他就是不愿意投降。
曹操爱才心切,心想:关羽可是一位猛将,有了他,我就可以一统天下了。
于是,曹操派张辽去劝降。
关羽为了保护嫂嫂的安全,提出三个条件:“一、发现大哥的去向就立马告辞;二、不许有任何人伤害嫂嫂;三、降汉不降曹。
”曹操见关羽肯留下,高兴极了,命人送上许多钱财,可关羽看都不看一作文T型台眼。
曹操非常厚待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还赐关羽一件锦袍。
然而,关羽只把新袍穿在里面,外面仍然穿着旧袍子,他说:“不能只想丞相新爱,而忘了大哥旧爱。
”有一天,他得知大哥的去向,马上告辞,一路“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这种不忘根本、重情重义的品质,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曾有人用“义绝”评价关羽,再精妙不过。
他不愿效忠曹操,却也顾念恩情,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不惜冒着杀头的危险,只为知恩图报,这怎能不让人对他肃然起敬?“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正是对关羽忠义的有力诠释。
他虽有“大意失荆州”的急躁、冒进,但是瑕不掩瑜。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关羽为人忠义,必为世人尊敬。
(指导教师:张宗黄)小学版17。
三国演义考试题及答案
30、请说出《三国演义》中和下列数字有关的故事情节。
32、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哪一1、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带“三”字的故事(如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等)答:例“三顾茅庐”:徐庶走马荐诸葛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去,未遇。
数日后,二顾茅庐,仍未遇。
过了一段时间,三顾茅庐,终于见到诸葛亮。
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终于答应出山。
其他略。
2、《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载:“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
尸骸飘流,塞江而下。
”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次战役?请概述此次战役的经过。
答:彝陵之战,刘备为重新夺取荆州、替关羽报仇,对孙吴大举进攻。
开战之初,蜀军步步进逼,吴军节节败退。
后来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指挥战事。
陆逊胸有成竹,先是坚守关隘,后及时抓住战机,采用火攻,蜀军的40多座军营,顷刻之间变成一片火海,全线崩溃。
这次大战以蜀军彻底大败而告终。
3、简述孙策用什么方法向袁术借兵马?他开始草创江东基业的过程里最主要的助手有哪几个?答:孙策在父亲死后投奔袁术,虽然屡立战功,袁术也很喜爱他,但他无法忍受袁术的倨傲。
他与朱治、吕范等人商议,用父亲孙坚所留的传国玉玺作为抵押,以母舅吴景有难为由,向袁术借雄兵数千。
孙策带领旧将程普、黄盖、韩当等回来途中遇见交情甚密的周瑜,周瑜向孙策推荐了江东“二张”即张昭和张纮。
这些人帮助孙策打败刘繇,扩充了兵力,迅速占领了江东。
4、《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青梅煮酒论英雄”情节历来为人所称道。
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该情节中的两位人物各自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曹操用手一指刘备,再指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这一话语展现了他的踌躇满志与骄横霸气。
刘备听了曹操的话吓得变了脸色,匙箸掉到地上,急忙借惊雷之声掩饰过去,体现了他小心谨慎、机智从容。
5、《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诸葛亮舌战群儒”、“空城计”分别发生在哪里? 答:汜水关、虎牢关、柴桑、西城县。
关羽形象分析
关羽形象分析勇武忠义慷慨悲壮—关羽艺术形象的悲剧色彩引言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是作者精心刻画的重要人物,历来被称为“义绝”。
关羽被清初小说评论家毛宗岗誉为“古今名将中第一人”,他在《读三国志法》中说道:“历稽载籍,名将者莫若云长。
青史对青灯,则极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
秉烛达旦,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
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
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
心则赵焚舌告帝之心而磊落过之, 意则阮籍白眼傲物之意而严正过之。
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
”[1]关羽武艺超群,智勇双全,上报国家,下报黎庶,其性格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勇武、忠义。
在古今历史英雄画廊中,关羽是极为后人称道的艺术形象,人们用“武圣人”与孔子的“文圣人”并称于世。
应该说,关羽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相当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
罗贯中笔下塑造的关羽是一位悲剧英雄形象,他所处的诸侯纷争,三国争霸的乱世社会环境,以及自身骄傲自矜、目中无人、缺乏战略眼光等性格弱点共同酿就了其败走麦城的悲惨结局。
但正因为其浓厚的悲剧色彩才给后人留下深深的敬重和惋惜,令后人在深深崇敬的同时无不为其悲剧结局而深深叹息。
本文结合《三国演义》的有关情节论述关羽勇武忠义的性格特征,并分析其悲剧命运的原因,以期加深读者对关羽这一英雄形象的任识。
第一节关羽的勇武在《三国演义》中我们知道关羽是个自幼识礼,武艺超群,有胆有识的人。
关羽的勇和吕布、张飞之流的勇不同,关羽的勇在于勇中有义,义中有勇。
对此毛宗岗评价道:“儒雅至极,是云长身份,不是翼德身份”。
孔子云: “君子有勇无义为乱”。
(《论语·阳货》)就是说君子有勇不可无义,只一味的匹夫之勇难称得上真正的君子。
关羽是真正的君子,是罗贯中笔下的兼高超武艺和义重如山与一体的义勇形象,其一生戎马生涯,为我们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如:“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刮骨疗毒”“单刀赴会”“水淹七军”�6�7�6�7。
17.“义绝”----关公(人物故事系列之三)
主标题:“义绝”——关公(人物故事系列之三)副标题: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可是要好好了解的任人物哦!关键词:人物故事,形象,关羽,片段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义绝”——关公(五虎上将之首)形象:单凤眼,卧蚕眉,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
性格:忠义勇武忠贞不二光明磊落恩怨分明情节: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千里寻主、水淹七军、单刀赴会、温酒斩华雄、败走麦城精彩片段:温酒斩华雄(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董卓当权,把持朝政。
十八路诸侯兴兵声讨。
交战中,先后有四位各诸侯中的悍将被董卓的部将华雄斩杀。
此时,关羽自告奋勇,愿与华雄交锋。
袁绍嫌他地位低微,称其“安敢乱言”,喝令将其打出。
曹操上前阻止,关羽才有了出战的机会。
曹操端了杯热酒为关羽壮行,而关羽愿先去斩华雄,回来再喝酒。
果然在温酒未凉之际提来了华雄首级,令众诸侯惊讶不已。
三英战吕布(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屯土山关公约三事(第25回)公曰:“兄言三便,吾有三约。
若丞相能从,我即当卸甲;如其不允,吾宁受三罪而死。
”辽曰:“丞相宽洪大量,何所不容。
愿闻三事。
”公曰:“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
望文远急急回报。
”张辽应诺,遂上马,回见曹操,先说降汉不降曹之事。
徐州失守,关羽中计被围屯土山,被张辽以“忠义”名义劝说后,提出三个条件而后暂居曹营。
虽然曹操对他极尽恩宠,更赠他赤兔宝马,但关羽在探听到刘备的消息后,仍决然挂印封金,保护着刘备的两位夫人义无反顾地离开曹操,追随刘备而去。
斩颜良,诛文丑(第26回)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居曹营。
曹操一心想收服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赐美女、金银、官职等物品,关羽独留下赤兔马,以便来日寻刘备方便。
0三国演义经典及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经典及成语故事一、奸绝操、义绝关羽、智绝诸亮备:桃园结义、三顾茅庐、携民渡江、入主西川、白帝城托孤、三英战吕布;救孔融、煮酒论英雄、跃马过檀溪、征吴赏六军、陆逊营烧七百里;诸亮: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智取、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木牛流马、秋风五丈原、巧布八阵图;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操、战、单刀赴会、水淹七军、败走麦城飞:鞭督邮、独挡长坂桥、战马超、义释严颜、智取瓦口关云:初战文丑、古城相会、长坂坡单骑救主、智取桂阳、截江夺斗、据汉水以寡胜众、力斩五将马超:潼关逼操、战飞黄忠:战关羽、计夺天荡山、定军山斩夏侯渊庞统:献连环计、耒阳县理事、落凤坡徐庶:走马荐诸维:九伐中原操:献刀、发矫诏讨董、报父仇伐、大败吕布、挟天子令诸侯、下邳围城、许田打围、煮酒论英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割须弃袍、败北夏侯敦:拔矢啖睛辽:镇守败权、威震逍遥津郭嘉:十胜十败、遗计定辽东司马懿:街亭之战、祁山拒孔明、扫平辽东、诈病赚爽坚:窃取玉玺、跨江击表策:神亭岭大战太史慈、统一江东、怒斩于吉权:遗书退操周瑜:群英会、苦肉计、火烧赤壁、赔了夫人又折兵太史慈:酣斗小霸王甘宁、百骑劫营陆逊:夷陵之战董卓:称霸京师、凤仪亭掷戟袁绍:率军讨董、官渡之战吕布:三英战吕布、凤仪亭、辕门射戟、白门楼貂蝉:连环计美人计二、操1、操献刀董卓自封为相国后,欺主弄权,朝中正直的大臣们都想除掉他。
校尉操,足智多谋并早有杀董卓之心。
一日,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他走到小阁,站在一旁等待杀董卓的机会。
见他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镜看见了操的动作,转身急问:"你要干什么?"这时吕布也牵马回来。
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
"董卓接刀一看,长有盈尺,锋利无比,果然是一口宝刀。
董卓引操出阁看马,操道:"愿借马一试。
三国演义考试题及答案
30、请说出《三国演义》中和下列数字有关的故事情节。
32、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哪一1、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带“三"字的故事(如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等)答:例“三顾茅庐”:徐庶走马荐诸葛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去,未遇.数日后,二顾茅庐,仍未遇。
过了一段时间,三顾茅庐,终于见到诸葛亮。
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终于答应出山.其他略.2、《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载:“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飘流,塞江而下。
"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次战役?请概述此次战役的经过。
答:彝陵之战,刘备为重新夺取荆州、替关羽报仇,对孙吴大举进攻。
开战之初,蜀军步步进逼,吴军节节败退。
后来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指挥战事。
陆逊胸有成竹,先是坚守关隘,后及时抓住战机,采用火攻,蜀军的40多座军营,顷刻之间变成一片火海,全线崩溃。
这次大战以蜀军彻底大败而告终。
3、简述孙策用什么方法向袁术借兵马?他开始草创江东基业的过程里最主要的助手有哪几个?答:孙策在父亲死后投奔袁术,虽然屡立战功,袁术也很喜爱他,但他无法忍受袁术的倨傲。
他与朱治、吕范等人商议,用父亲孙坚所留的传国玉玺作为抵押,以母舅吴景有难为由,向袁术借雄兵数千.孙策带领旧将程普、黄盖、韩当等回来途中遇见交情甚密的周瑜,周瑜向孙策推荐了江东“二张"即张昭和张纮。
这些人帮助孙策打败刘繇,扩充了兵力,迅速占领了江东。
4、《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青梅煮酒论英雄”情节历来为人所称道。
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该情节中的两位人物各自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曹操用手一指刘备,再指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这一话语展现了他的踌躇满志与骄横霸气。
刘备听了曹操的话吓得变了脸色,匙箸掉到地上,急忙借惊雷之声掩饰过去,体现了他小心谨慎、机智从容。
5、《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诸葛亮舌战群儒"、“空城计”分别发生在哪里? 答:汜水关、虎牢关、柴桑、西城县。
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_历史故事
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_历史故事导语:关羽,人称武圣,为三国演义三绝之一,为义绝。
关于他的温酒斩华雄你是否看过?本文为大学网推荐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_历史故事温酒斩华雄原文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
”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
”绍喜,便著俞涉出马。
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
”众人大惊。
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绍急令出战。
潘凤手提大斧上马。
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斩了。
”众皆失色,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鬓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
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
”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
”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
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
”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
”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之他是弓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
”操叫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
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
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军中,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
其酒尚温。
后人有诗赞之曰: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咚咚。
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温酒斩华雄白话文曹操招兵买马,会合袁绍、公孙瓒、孙坚等十七路兵马,攻打董卓。
刘备、关羽和张飞追随公孙瓒一同前往。
董卓大将华雄打败了十八路兵马的先锋孙坚,又在阵前杀了两员大将,非常得意。
十八路诸侯都很惊慌,束手无策,袁绍说:“可惜我的大将颜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华雄了。
关公有哪些英雄事迹
关公有哪些英雄事迹(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个人事迹、英雄事迹、先进事迹、名人事迹、感人事迹、爱国事迹、劳模事迹、好人事迹、其他事迹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personal deeds, heroic deeds, advanced deeds, celebrity deeds, touching deeds, patriotic deeds, deeds of model workers, deeds of good people, and other deeds. How to write, stay tuned!关公有哪些英雄事迹关羽(161-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蜀国名将。
浅论关公形象的文化意义
浅论关公形象的文化意义自《三国演义》问世、流传以来,“义绝”关羽的形象,便连同“智绝”诸葛亮、“奸绝”曹操的形象在中华大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上至王侯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对他敬爱有加。
关公这一形象为什么会赢得如此广泛的认同?研究这一文化现象,对于正确认识关公一用文学的观点来看,值得称道的“英雄人物”,不但是叱咤风云、勇于进取的斗士和强者,同时必须具有作为一个好人而不可或缺的美德。
英国17世纪的戏剧家、诗人德莱登曾说过:“要想引起我们怜悯的角色必须有合乎美德的倾向,他必须有某种程度的美德。
”“他的美德胜过恶行,这样观众才喜欢他。
”(《西方文论选》上卷)德莱登所强调的美德,正是把握英雄人物性格的美学原则。
在《三国演义》对关羽这一形象的塑造中,这一准则主要体现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义”的道德伦理关系。
关羽这一文学形象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喜爱,主要是由于小说着意描绘了关羽同刘备、张飞之间“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的“义气”,使他表现出令人喜爱的美德。
这种义气,不受情势的影响,不受利欲的诱惑,它贯穿于关公一生的为人处事中,成为关公的人生信条。
相反,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极端利己主义行为则自然遭人唾弃。
在封建时代,“义”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正是人民群众理想中至高无上的道德、情操和伦理关系。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赖、相互扶助的同情心和责任感概括了那一时代的英雄气质。
诚如恩格期所说,“一切已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反杜林论》)。
出于小生产者的狭隘心理,“义”就其个人行为来讲,所维护的只能是某一集团的利益,因而不难为封建统治阶级接受和利用。
但是不能否认,在那一历史条件下,“义”终究是一种进步的道德观,其所鼓吹的扶危济困的道德责任感,本质上符合人民的意愿。
更何况关公所效忠的义兄刘备是一个带有广大社会民众理想色彩的“平民皇帝”,结义桃园时立誓“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在后来的创业奋斗中又时刻关心民众疾苦。
关羽义绝的事例
关羽义绝的事例
关羽义绝,指的是中国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关羽与刘备之子刘禅之间的一段故事,表示关羽因为对刘备的不满而断绝了与刘备的关系。
这一事件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有所描述,但实际历史中并没有确凿的记载,因此有争议。
以下是关羽义绝的一些版本和事例:
1.《三国演义》版本: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关羽因为刘备让曹操夺取荆州,导致关羽的两位亲兄弟关平和关兴被杀害,感到深感愧疚和不满。
后来,关羽被曹操的部将张辽俘虏,张辽劝说关羽归降曹操,但关羽坚决拒绝,并表示要报仇雪恨。
他最终被斩首,头送给曹操,显示了他对刘备的义气和忠诚。
2.历史争议:实际历史中,关羽的死因有多种说法,关于他是否真的与刘备义绝存在争议。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关羽可能是在与曹操的战斗中战死,而并非被张辽俘虏。
无论关羽是否真的与刘备义绝,他在三国时期被认为
是一个极具忠诚和义气的形象,他的故事也成为中国文学和文化中的经典之一,反映了忠诚、义气和兄弟情义的重要主题。
这个故事也为后人提供了许多启发和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三国》关羽之义——义绝关羽
明清两朝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各类社会矛盾尖锐,统治者除加强君主专制外,企图用儒家思想塑造超人的神的力量来维护统治。
以关羽为例。
关羽是《三国演义》中重笔刻画的人物之一,他武艺高强,神勇盖世,同时又"义不负心,忠不顾死",是忠义的化身。
《三国演义》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表现关羽的忠义的:
1.为义而盟——关羽杀了本处势豪,逃难江湖,闻招军破贼,前来应募,结果与刘备,张飞幸遇,交谈甚是相投,于是三人在张飞庄后桃园结为兄弟。
这是第一回开篇所述。
标题不说"结拜""结盟",而说"结义"。
誓曰:"背义忘恩,天人共戮!"可以说,"义"起领全篇,又贯穿全篇,成为全书中的一个神眼。
守义者便颂,背义者则伐,不论身在何方,皆用"义"来作褒贬的界限。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三国鼎立,魏吴蜀相争,本无是非正邪之分,但小说就是要把蜀汉写作正面,曹魏定成反面,很多人对此不解以至反感,其实,这里面还是一个"义"在起作用。
刘关张重义,曹操背义,曹操最初行刺董卓不果,逃跑时对款待他的吕伯奢一家九口,悉数杀尽,并且大言不惭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正是背义的宣言。
作者抓了一个"义字,也使全书有了神韵。
2.守义而战——兴兵之初,诸侯会集,共讨汉贼。
刘备投奔,并不被看重,只因是帝室之胄,才被袁绍赐于末座。
关羽、张飞叉手侍立于后。
恰好华雄到寨前大骂挑战,接着几名大将出寨迎战,均被华雄斩于马下。
关羽请战,并非于己邀功,实为刘备争位。
面对强敌,关羽不饮热酒,"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大战华雄,瞬间即胜。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
众皆失惊。
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这段精妙的侧面描写,历来为评论家看好,正面不着一字,尽得"斩"字风流。
从关羽"叉手侍立于后"便能看出他对刘备"末位"的愤懑不满,斩华雄应是关羽全然为"义"而战之一证。
3.重义而动——在关羽的心目中,刘备的利益高于一切。
在刘备为吕布追杀,兵败之后,刘备暂投曹操,用韬晦之计巧过难关。
身在曹营,刘后园种菜,亲自浇灌,曹操却邀刘饮酒时,说出"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大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后借雷声掩饰。
就在煮酒论英雄之时,关羽、张飞闻知刘备被请走,立即"撞入后园,手提定剑,突至亭前,左右拦挡不住。
"见到刘备与曹操之后,两人便按剑而立。
尊刘护刘,由此可见一斑。
4.护义而降——刘关张早期根基不稳,不断依附他人以保全自身,又不断寻机自立,徐州、刘备几收几失。
关羽自守下邳,保护着刘备妻小。
曹操大军压境,张辽在关羽失城困窘之中前来劝降,晓以利害,关羽也自知不降必死。
按勇士之志,可杀而不可辱,可死而不可降,但关羽正肩负着保护刘备妻小的重任,弃任而死,似有不义,因此,便有降曹一段。
但关羽又不同一般降将,他要降汉不降曹,还要让刘备家小得到皇叔俸禄善赡,并且一经知晓刘备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
这样的投降,恐怕古今中外难找第二,但关羽就是关羽。
曹操爽快答应三条之后,关羽又让曹操退军,容他入城禀告刘妻,这真有些得寸进尺。
但其间全然没有一点私心私利,都在忠刘"义"上。
护义而降之后,还有一个细节,即关羽随曹军班师还许昌。
"关公收拾车仗,请二嫂上车,亲自护车而行。
于路安歇馆驿,操欲乱其君臣之礼,使关公与二嫂共处一室。
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
毫无倦色。
操见公如此,愈加敬服。
这个细节看起来平常,但足见曹操诈。
当初张辽向他禀呈关羽三约时,他不允"但知玄德信息,虽远必往"一条,认为"然则吾养云长何用?此事却难从。
"是张辽劝他"更施厚恩以结其心",方才应允。
曹操看出,仅凭施恩,难以留住关羽,而乱了他的君臣之礼,关羽自己也不便再去投刘备了。
使其与嫂共处一室,实属为人所不齿之下策,但曹操却做得出来。
关羽光明磊落,夜立户外,其忠义之心更是跃然纸上。
《三国演义》写降事比比皆是,但不是无奈,便是不义,唯有关羽、黄忠之降,写出了光明与大义。
5.奉义而辞——关羽知晓刘备下落之后,立即辞别曹操,曹操避而不见,便不辞而别。
一路上,由于没有拿到曹操文书,守将一一阻拦,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演出了流传千古的夺路之争,也写就了关羽忠义最有气势的篇章。
可以说,到这里,全书对关羽忠义性格的刻画既是高潮,也是完成。
在过关斩将的过程中,关羽每到关口,总是下马施礼,好言求路;总是对方不允,先行动武之时,才被迫反抗。
杀将求路,对其余军士,一概晓以缘委,不予诛杀。
并且把刘备的两个妻子甚是看重,精心护卫,不让出一点差错。
即使受了箭伤,亦毫不怠慢,其忠义之心,着实天地可鉴。
从思想性格的刻画而言,到了过五关,斩六将,关羽的忠义形象已经完成。
此后还有诸多义举,最典型的是义释曹操。
赤壁大战大败曹军,在诸葛亮的精心设计下,终于有了一次捉拿曹操的机会。
如果消灭曹操,掌握北方,便有了压倒孙吴之势,平定天下,兴复汉室的大业就可能成为现实。
但关羽与曹操面对面的时候,竟不忘旧恩,心中不忍,放走曹操,正是这一放,使蜀汉江山永在下风,诸葛亮晚年六出祁山,终不能灭魏,反而出师未捷身先死。
关羽义释曹操,当作对蜀汉不义而论。
终其一生,正应了我们今天的一句话:为忠义生,为忠义死,为忠义奋斗一辈子;吃忠义亏,上忠义当,最终死在忠义上。
令人叹息阿!
在演义上,描写华容道这件事时,说是曹操屈尊向关羽求情以博得关羽的同情,实则不是这样,而是曹操在被逼入绝境时一看领将是关羽便放声大笑,好像来的不是取他人头的敌人而是多年未见的好友,关羽也许正是被曹操在这种绝境中还能放声大笑的豪气和气概所折服,而不惜冒死放了曹操,这也跟加证明了关羽是何等重情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