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生物四单元第四章输血与血型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生物七下第4章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课件(31张ppt (共31张PPT)
1902年,兰德斯坦纳的两名学生把实验范围扩大到155人,又 发现了较为稀少的AB型血。1927年,国际上正式采纳了兰德斯坦纳 原定的字母命名,确定血型有A、B、O、AB四种类型。至此,现代血 型系统正式确立。
兰德斯坦纳在认识人类血型方面的杰出研究成果,不仅为安全输血和 治疗新生儿溶血症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而且对免疫学、遗传学、法医 学的发展都带来了深远影响。
一、教学目标: 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 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同血性和血量的关系。 3参与关于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调查。 4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二教学重点: 1了解ABO血型的类型。2人体的血量, 以及输血原则 三教学难点:1输血原则。2ABO血型的决定 1课时
1、.常见的ABO血型分成几种类型? 2、献血时为什么先要检查血型? 3、输血的原则是什么? 4、当不同血型的人输血时,血液中的什么物质可能使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 5、什么血型的人可以少量地输血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
问5:当不同血型的人输血时, 血液中的什么物质可能使红 细胞发生凝集反应?
答:血清中的凝集素使 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
问6:什么血型的人可以少量地 输血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
答:O型血
问7:什么血型的人可以少量地接 受A型血或B型血?
答:AB型
问8: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 本人体重的多少?你的体重是多少? 如果按成年人的比例来计算,你的 血量大约是多少?
问12:献血有什么好处?
答(1)长期坚持适量献血的人,体内 新鲜的血细胞含量明显高于未献血者, 其精力更充沛,身体更健康。(2)保 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 和用血者身体健康提高用血质量发扬人 道主义精神。
问13:什么样的人可参加献血?
答: 18—55岁符合体 检标准的健康公民。
兰德斯坦纳在认识人类血型方面的杰出研究成果,不仅为安全输血和 治疗新生儿溶血症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而且对免疫学、遗传学、法医 学的发展都带来了深远影响。
一、教学目标: 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 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同血性和血量的关系。 3参与关于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调查。 4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二教学重点: 1了解ABO血型的类型。2人体的血量, 以及输血原则 三教学难点:1输血原则。2ABO血型的决定 1课时
1、.常见的ABO血型分成几种类型? 2、献血时为什么先要检查血型? 3、输血的原则是什么? 4、当不同血型的人输血时,血液中的什么物质可能使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 5、什么血型的人可以少量地输血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
问5:当不同血型的人输血时, 血液中的什么物质可能使红 细胞发生凝集反应?
答:血清中的凝集素使 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
问6:什么血型的人可以少量地 输血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
答:O型血
问7:什么血型的人可以少量地接 受A型血或B型血?
答:AB型
问8: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 本人体重的多少?你的体重是多少? 如果按成年人的比例来计算,你的 血量大约是多少?
问12:献血有什么好处?
答(1)长期坚持适量献血的人,体内 新鲜的血细胞含量明显高于未献血者, 其精力更充沛,身体更健康。(2)保 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 和用血者身体健康提高用血质量发扬人 道主义精神。
问13:什么样的人可参加献血?
答: 18—55岁符合体 检标准的健康公民。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 输血和血型》课件 (共17张PPT)
5、在什么情况下伤者才需要输血?
6、失血量如果一次超过800—1000 mL, 人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7、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 ,人 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8、健康的成年人每次可以献血多少毫 升?为什么提倡无偿献血?将来长大 了你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吗?请说出你 的理由?
成分输血技术
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有些 患者只是缺少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并不 需要输全血(含全部血液成分)。现代 医学已经发展出成分输血,即有针对性
阅读书P69中:想一想,议一议的内容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1900年,奥地利科学 家兰德斯坦纳发现了人 类的血型。1930年, 兰德斯坦纳获得诺贝尔 奖。
血型的发现
红细胞上有凝集原,血清中有凝集素,凝集原 与凝集素有相对应的特异关系,便发生凝集反应。 如红细胞上有A凝集原,血清中有抗A凝0~300毫升不会
影响健康的原因是( B)
A 损失200~300毫升的血液,对 人体丝毫没有影响
B 损失的血细胞和营养成分在不久 之后会得到补充
C 少量损失血液有助于健康 D 血液的减少可以促进人体造血
6、一个AB型血的人因大量出血,需要输
血,他最好接受何种血型的血? ( D )
A. A型 B. B型
C. O型 D. AB型
7、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 B)
A.2%~3% B.7%~8% C.10% D.15%
8、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 D )的
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A.18周岁以上 B.18~35周岁
C.18~45周岁 D.18~55周岁
ABO血型除了用于输血之外,还有什 么用途?
推测子女可能出现的血型、亲子鉴定 以及侦破案件等。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4《输血与血型》课件(共21张PPT)
二、 血型的发现
• 发现者:兰德斯坦纳 • 过程:在实验中发现,一个 人的红细胞,在遇到某些人 的血浆时这些红细胞会黏 结在一起,发生凝集;遇到 另一些人的血浆时,却不发 生凝集。——红细胞凝集 • 人类血型种类: A型、B型、AB型、O型
14
兰德斯坦纳
ABO血型的凝集原和凝集素
血型 A型 B型 AB型 O型 红细胞凝集原 血清凝集素 A B A,B 无 抗B 抗A 无 抗A,抗B
学习目标: 1.认识人类血型的种类。 2.知道输血的原则。
比比看谁记得快(2分钟)
1、成年人体内血量相当于体重的( 7%-8% ) 2、失血超过( 800-1000 ml)会引起头晕、心跳、 冷汗等症状 3、( 失血超过1200-1500ml 会有生命危险 )需要输 血。 4、输血时必须知道( 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 )
二、血型的发现
• 在古代,血液被视为 真气的载体。
• 1492年罗马教皇生病, 连喝了3个孩子的血, 结果连他在内3人全部 丧命。
• 当人们发现血液循环以后,就开始尝试输血
动物与动物
动物与人
人与人
• 1665年,英国人罗维 尔,把一条失血过多 濒临死亡的狗的静脉, 与一条健康狗的静脉 用鹅毛管连接起来。
严重贫血者: 输入红细胞
大面积烧伤者:输入血浆
血小板严重减少者:输入血小板
四、提倡无偿献血
• 从1998年起,我国 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提倡18~55周岁的 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作为一个健康的公 民,应当积极参加 无偿献血,为挽救 他人的生命奉献爱 心。
RH血型
• Rh是恒河猴(Rhesus Macacus)外文名称的头两个 字母。兰德斯坦纳等科学家在1940年做动物实验时, 发现恒河猴和多数人体内的红细胞上存在Rh血型的 抗原物质,故而命名的。凡是人体血液红细胞上有 Rh抗原(又称D抗原)的,称为Rh阳性,而缺乏Rh抗 原的人是Rh阴性。这样就使已发现的红细胞A、B、O 及AB四种主要血型的人,又都分别一分为二地被划 分为Rh阳性和阴性两种。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四节输血与血型课件
3. 在抗洪抢险中,解放军战士因受伤失血过多需要大 量输血,验血得知其血型为B型,医生应及时给他大量 输入( B ) A. A型血 B. B型血 C. AB型血 D. O型血
4. 2021年6月14日是第18个世界献血者日,今年的主题是“ 献血,让世界继续跳动”。下列关于献血和输血,说法不 正确的是( )B A. 适量献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B. 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病人可大量输入任何血型的血 C. 患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艾滋病等疾病的公民禁止献血 D.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 献血
A
AAB
AB
A、B、AB、O
AB
O
O
A、B、AB、O
5. 我国提倡 18~55 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对于 健康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可在短时 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可见,健康的成年人每次 献血200~300 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6. 成分输血:缺什么补什么。如大面积烧伤病人可补 充 血浆 ;严重贫血者可补充 红细胞 ;血小板减 少的病人可补充 血小板 等。
姓名 李伟 性别 男 血型 B
化验项目
测定值
姓名 张刚 性别 男 血型 O
化验项目
测定值
正常参考值
RBC(红细胞) WBC(白细胞) Hb(血红蛋白)PLT
(血小板)
4.8×1012 /L 18×109个/L
142g/L 400×109个/L
RBC
3.1×1012个/L 男:(4.0~5.5)×1012个/L
3.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了
ABO 血型,将血液分为A型、 B 型、AB型和O型。 4. 安全输血应以输 同型血 为原则。如输入不同型血,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节《输血与血型》PPT课件
新拓课展导延入伸
心血管病 心血管病是心脏病和血管病合在 一起的简称,其中以心脏病最为 常见。心血管病对人的健康危害 极大,轻则使人丧失或部分丧失 劳动能力,重则危及人的生命。
本课小结
输血与血型
输血与血型血量与输血:成年人体内 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血型
安全 输血
血型的发现者:1900 年,奥地利 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 血型:A型、B型、AB型和O型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成分输血
1
血量和输血
➢ 成人的血量大约是体重的7%—8%; ➢ 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有生命
危险;超过800~1000毫升,出现头 晕、心跳、眼前发斯坦纳在
实验中发现:
红细胞 遇到 血清
凝集 不凝集
红细胞凝集成团
兰德斯坦纳就发现血液有不同的类型,他将它们分为 A型、B型、AB型和O型,这就是ABO血型。
退 出
血型:A型、B型、 AB型、O型。
3
安全输血
验血
输血前必须 要做的是什么事?
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 存在的抗体与输入的红细胞 抗原会发生凝集反应。
输血关系表:
某人的血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型
A
A、O
A、AB
B
B、O
B、AB
AB
A、B、AB、O AB
O
O
A、B、AB、O
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型血只能输入少量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新课导入
科学史记载:17世纪80年代的英国,有位医生曾经给一个生命垂 危的年轻人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他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效仿, 结果却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 1818年,英国一位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入人血,产妇起 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 1900年,奥地利人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健康人的血清对不同人 的红细胞有凝集作用。通过大量的实验,卡尔·兰德斯坦纳提出了 人类的ABO血型系统,从而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让我们共同来了 解输血与血型的知识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4.4.4 输血和血型 课件(共18张PPT)
讨论
将下列患者与应该输入的血液成分连起来:
伤者
b.浓缩血小板悬液
C.外出血不易止血的患者
c.浓缩红细胞悬液
患者需要的血液都来自其 他健康人,那么献血会不 会影响自身的健康呢?
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表明: 长期坚持适量献血的人,体内新鲜的血细胞含量 明显高于未献血者,其精力更充沛,身体更健康。一 个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 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2)小明的血可以给哪个血型的病人使用? B型
(3)献血200毫升会不会影响小明的身体健康?为什么?
不会;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不超过4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课堂总结
输血与血型
血量和输血
ABO型:A型、B型、AB型和O型 血型
其他血型
一般同血型输血最好 安全输血
随堂巩固
小明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周末他在公园广场看到流动献血车,就主动 要求献血。医生首先让他填写关于健康情况的表格,然后为他验血型, 是B型血。身体检查合格后,小明无偿献血200毫升。请结合你所了解 的献血常识,回答下列问题: (1)献血时,医生为什么要化验小明的血型?
输血时若血型不合会使输入的红细胞发生凝集,所以在输血前必须作血型 鉴定,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救治。
少量失血(小于400毫升): 2~3周得到补充而恢复。 一次失血800~1000毫升:头晕、心跳、眼发黑、出冷汗。 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血液总量的30% ):危及生命!
血型及输血
血型的发现 1667年,法国哲学家丹尼斯和外科医生埃默雷兹将250毫升
羊血输给了一个病人,这是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输血, 结果当然没有成功。出现了病人死亡的悲剧。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19张PPT)
200-300ml
3.原则: 无传染病及
血液相关的疾病
Rh血型
Rh血型是兰德斯坦纳等科学家在 1940年做动物实验时,发现恒河猴和多数 人体内的红细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质, 故而命名的。
据有关资料介绍,Rh阳性血型在中国 汉族及大多数民族人中约占99.7%,因Rh 阴性比较罕见而俗称熊猫血。
ABO和Rh血型是与人类输血关系最为 密切的两个血型系统。
1829年 英国医生布伦德尔第一次 完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输血试验;实验 结果还是令人失望,大多数病人死亡, 只有少数病人得到康复,到底是什么 原因在作怪呢?
正常
凝集
二、血 型
1.ABO血型发现者:
兰德斯坦纳 诺贝尔奖
2.ABO血型系统: A型、B型、AB型和 O型
输血关系表
某人的血型
A B AB O
可接受的血型
A、O B、O A、B、AB、O
O
可输给的血型
A、AB B、AB
AB A、B、AB、O
O型是“Hale Waihona Puke 能输血者”;AB型是“万能受血者”
古代是怎样做亲子鉴定的?
滴血认亲有科学依据吗?
滴血认亲,没有科学依据O型血的人 可以给任何人输血,均不会发生凝集。
成分输血(“缺什么补什么”)
1.严重贫血患者 浓缩红细胞悬液
第四章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学习目标
1.了解人体的血量 2.掌握ABO血型类型以及安全输血 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某地发生大型车祸,有部分司机和 乘客失血过多,120送至医院急救....
一、血 量与输血
成年人的血量大致是体重的7%-8% 1.失血超过800-1000ml 2.失血超过1200-1500ml 3.失血不超过400ml,短时间会恢复
3.原则: 无传染病及
血液相关的疾病
Rh血型
Rh血型是兰德斯坦纳等科学家在 1940年做动物实验时,发现恒河猴和多数 人体内的红细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质, 故而命名的。
据有关资料介绍,Rh阳性血型在中国 汉族及大多数民族人中约占99.7%,因Rh 阴性比较罕见而俗称熊猫血。
ABO和Rh血型是与人类输血关系最为 密切的两个血型系统。
1829年 英国医生布伦德尔第一次 完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输血试验;实验 结果还是令人失望,大多数病人死亡, 只有少数病人得到康复,到底是什么 原因在作怪呢?
正常
凝集
二、血 型
1.ABO血型发现者:
兰德斯坦纳 诺贝尔奖
2.ABO血型系统: A型、B型、AB型和 O型
输血关系表
某人的血型
A B AB O
可接受的血型
A、O B、O A、B、AB、O
O
可输给的血型
A、AB B、AB
AB A、B、AB、O
O型是“Hale Waihona Puke 能输血者”;AB型是“万能受血者”
古代是怎样做亲子鉴定的?
滴血认亲有科学依据吗?
滴血认亲,没有科学依据O型血的人 可以给任何人输血,均不会发生凝集。
成分输血(“缺什么补什么”)
1.严重贫血患者 浓缩红细胞悬液
第四章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学习目标
1.了解人体的血量 2.掌握ABO血型类型以及安全输血 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某地发生大型车祸,有部分司机和 乘客失血过多,120送至医院急救....
一、血 量与输血
成年人的血量大致是体重的7%-8% 1.失血超过800-1000ml 2.失血超过1200-1500ml 3.失血不超过400ml,短时间会恢复
4.4 输血与血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课件(共18张PPT)
万能受 B
血者
万能输 AB
血者
O
B、O A、B、AB、
O
O
B、AB AB
A、B、AB、O
安全输血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在没有同型血可
输而且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输 入少量的O型血;AB型血的人也可缓慢输入少量 的A型、B型、O型三种血。
输血原则: 同血型输血
O型
Hale Waihona Puke O输血关系图 A型 A
B
B型
AB
AB型
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都可以输入少 量的O型血 AB血型的人,除可输入O型血外,也可输入少量的A型 或B型血。
请输入标题
我国何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1998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什么样的人可参加献血? 国家提倡18~55岁符合体检 标准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一次献血量是多少?
二、血型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
纳在实验中发现:
遇到
红细胞
血浆
凝集 不凝集
红细胞凝集成团
二、血型
兰德斯坦纳发现血液有不同的类型,他将它们分为A 型、B型、AB型和O型,这就是ABO血型。
血型:A型、B型、 O型、 AB型。
三、安全输血
验血
输血前必须 要做的是什么事?
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存 在的抗体与输入的红细胞抗原 会发生凝集反应。
受伤严重,需要 立即输血!!!
输 血 和 血 型
学习目标
1、指明人体的血量与输血的 关系。 2、解释ABO血型的类型以及 安全输血的原则。 3、认同无偿献血制度,建立 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的参 加无偿献血的一个意识。
一、血量和输血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课件(共22张PPT)
人类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有其 他血型系统。Rh血型就是常见的人类血 型系统之一。被称为“熊猫血”Rh 阴性 血,汉族人所占的比例极少,仅占千分 之三,属稀有血型。
如果现有一位急需输血的A型血 病人,应给他输什么血型的血?
三 安全输血 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同型输血
输血关系表
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
第四节 输血和血型
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的血量与输血的关系。 2、说出ABO血型的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 3、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 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温故知新
血液
血浆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一、血量和输血
正常成年人血量
占体重的7%-8%
四 倡导无偿献血
1998年10月1日 ,我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第二条 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第七条 国家鼓励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率先献血,为树立社会新风尚作表率
对于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与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 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可见,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 康的。作为一个健康的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结束语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 你们是有爱心的一代。有爱的生活才有滋 味。希望你们生活的健康快乐。只要人人 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A. A型 B. B型 C. O型 D. AB型
能力提升
1.临床上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 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进行输血。对于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 积烧伤、血小板功能低下者,应分别输入的血液成分是( C )
人教版七下生物 输血与血型课件
1.未失血或者失血量少,不需要输血
2.突发情况,应冷静冷静及时拨打120 急救电话
1.检查病人意识,进行输血
输血3要点:(1)同型血 (2)18-55周岁 (3)健康的人
没有同型血怎么 办??
在危急情况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可异血型输血,但要进行交 叉配血实验,量要少、速度要慢。
( 如果输的太多太快,输进来 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
健康、适龄公民献血不会影响到献血者 健康。
有些患者只缺少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并 不需输全血。根据病人病情有针对性
地为患者补充缺少的成分,即成分输血
比如:烧伤病人主要是血浆量减少、出血性
疾病主要是血小板量少
血荒
• 。血荒蔓延引关注。随着各类 手术量的增加,血液供不应求 .部分地区“无血可用”的情况 仍在蔓延
◆你知道人有哪些血型吗?
• 除ABO血型系统 • Rh 血型系统 • MNS血型系统如果其他血型分类不
和也会导致输血反应
O型
O
A型
A
B
B型
AB
AB型
血型由什么决定的?
ABO血型是由红细胞上所带凝集 原的种类决定的。例:
血型
凝集原(红细胞) 凝集素(血清)
A
A
抗B
B
B
抗A
AB
A、B
无
O
无
抗A、抗B
A.5~7.8 升 B. 4.5~5.4升 C. 1~1.2升 D. 5.6~6.4升
等你长大了, 你愿意参加 无偿献血吗?
无偿献血者及家属
用血时有优惠
•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办法》规 定,无偿献血者自献血之日起,4年之 内可按献血量的3倍免费用血,4年之后 按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献血1000毫升 以上者可毕生无限量免费用血。献血者 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可按献 血量等量免费用血。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 第4节 输血与血型 课件
经过进一步研究,他将血液分为A型、B型、AB 型和O型这四种类型,这就是ABO血型。ABO血型的 发现,输血就成为临床上实际可行的重要治疗措施。
二、输血原则——同型输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 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
AB型血的人,除可输入O型血外,也可输入 少量的A型或B型血。
但是,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同型输血。
三、输血关系表
某人的血型 A B AB O
可接受血型 可输给血型
AO
A AB
BO
B AB
A B AB O
AB
O
A B AB O
▲注意: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同型输血。
四、血量和输血
体内血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 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 ~ 8﹪.
出你的理由。 ❖ 对照课本自学、讨论
一、血型的发现
1829年,英国医生布伦德尔 , 第一次完成了 人与人之间的输血试验。但以后的试验结果还是令人 失望,大多数病人死亡,只有少数病人得到康复,到 底是什么原因在作怪呢?
1900年,奥地利医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了人类的 血型。他发现自体的红细胞和血清在试管内混合后, 不会发生凝集,但从不同个体采集来的红细胞和血清 在混合以后,在试管中就发生凝集与不凝集两种情况。 这种现象虽然很多人都观察到过,但只有兰德斯坦纳 做出了解释,红细胞上有两种特异的结构,在血清中 有这种特异性结构的抗体-凝集素,如果它与红细胞 上的特异结构相遇,就会产生凝集反应,给人输血时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发生危险 。
6.一个AB型血的人大量失血需要输血,他 最好接受那种血型的血( C) A A型 B B型 C AB型 D O型
二、输血原则——同型输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 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
AB型血的人,除可输入O型血外,也可输入 少量的A型或B型血。
但是,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同型输血。
三、输血关系表
某人的血型 A B AB O
可接受血型 可输给血型
AO
A AB
BO
B AB
A B AB O
AB
O
A B AB O
▲注意: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同型输血。
四、血量和输血
体内血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 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 ~ 8﹪.
出你的理由。 ❖ 对照课本自学、讨论
一、血型的发现
1829年,英国医生布伦德尔 , 第一次完成了 人与人之间的输血试验。但以后的试验结果还是令人 失望,大多数病人死亡,只有少数病人得到康复,到 底是什么原因在作怪呢?
1900年,奥地利医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了人类的 血型。他发现自体的红细胞和血清在试管内混合后, 不会发生凝集,但从不同个体采集来的红细胞和血清 在混合以后,在试管中就发生凝集与不凝集两种情况。 这种现象虽然很多人都观察到过,但只有兰德斯坦纳 做出了解释,红细胞上有两种特异的结构,在血清中 有这种特异性结构的抗体-凝集素,如果它与红细胞 上的特异结构相遇,就会产生凝集反应,给人输血时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发生危险 。
6.一个AB型血的人大量失血需要输血,他 最好接受那种血型的血( C) A A型 B B型 C AB型 D O型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课件
严重贫血的患者——输红细胞。
大面积烧伤的患者——输血浆。 血小板严重减少的患者──输 红细胞 血小板。
血液成分的离心分离
血浆
免疫球蛋白
人血白蛋白
3.献血
义务献血每次200~300毫升,不 会影响健康。
献血的条件: 献血者必须是无传染病史,无慢 性病的健康的成年人。
4.献血的益处
①可预防、缓减高粘血症; ②可预防、降低心脑血管病的产 生。
献血后24小时内 不要做剧烈运动。
适当多饮水, 以便及时补充失 去的水分。
如肘部针眼处出现 青紫斑,不要紧张,这 是由于少量血液渗到皮 下组织造成的,过几天 就会消失,必要时可用 热敷促其消退。
采血后针眼处 要保持干净,至少 在24小时内不要让 水浸润,以防止局 部感染。
课堂小结
输血 与血 型
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作 为一个健康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 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5.献血注意事项
献血前一天要 休息好,晚上要有 充足的睡眠。
献血前不 要过量喝水。
献血前不要空 腹,可以吃些清淡 的食物,如馒头、 稀饭、咸菜等。
献血前一天晚上和 当天早餐不要喝酒、不 要吃鱼、肉、油条等脂 肪含量高的食物。
3.严重贫血的患者,往往伴有营养不良,所 以应当输浓缩的红细胞血液。如果这种患者不存在 营养不良症状,则可以进行成分输血——只输红细 胞。大面积烧伤的患者,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和组织 液,所以应该输入血浆。血小板严重减少的患者, 缺少的只是血小板,所以应该进行成分输血──只 输血小板。
新课导入
17世纪,哈维发现血液循环以后,人 类就开始进行输血的尝试。
大面积烧伤的患者——输血浆。 血小板严重减少的患者──输 红细胞 血小板。
血液成分的离心分离
血浆
免疫球蛋白
人血白蛋白
3.献血
义务献血每次200~300毫升,不 会影响健康。
献血的条件: 献血者必须是无传染病史,无慢 性病的健康的成年人。
4.献血的益处
①可预防、缓减高粘血症; ②可预防、降低心脑血管病的产 生。
献血后24小时内 不要做剧烈运动。
适当多饮水, 以便及时补充失 去的水分。
如肘部针眼处出现 青紫斑,不要紧张,这 是由于少量血液渗到皮 下组织造成的,过几天 就会消失,必要时可用 热敷促其消退。
采血后针眼处 要保持干净,至少 在24小时内不要让 水浸润,以防止局 部感染。
课堂小结
输血 与血 型
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作 为一个健康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 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5.献血注意事项
献血前一天要 休息好,晚上要有 充足的睡眠。
献血前不 要过量喝水。
献血前不要空 腹,可以吃些清淡 的食物,如馒头、 稀饭、咸菜等。
献血前一天晚上和 当天早餐不要喝酒、不 要吃鱼、肉、油条等脂 肪含量高的食物。
3.严重贫血的患者,往往伴有营养不良,所 以应当输浓缩的红细胞血液。如果这种患者不存在 营养不良症状,则可以进行成分输血——只输红细 胞。大面积烧伤的患者,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和组织 液,所以应该输入血浆。血小板严重减少的患者, 缺少的只是血小板,所以应该进行成分输血──只 输血小板。
新课导入
17世纪,哈维发现血液循环以后,人 类就开始进行输血的尝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课件
除了ABO血型系统外,人类还有一 些其它的血型系统,比如Rh血型系 统等。
1、血型的发现
①发现者: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
德斯坦纳. ②发现的血型:
ABO血型系统。
2、血型(ABO血型系统)
①种类:
A型(最多),B型,
AB型(最少) , O型
②凝集原:
A型凝集原
红细胞凝集原
B型凝集原
凝集原 (红细胞)
兰德斯坦纳做出了解释,红细胞上有 两种特异的结构,在血清中有这种 特异性结构的抗体-凝集素,如果
它与红细胞上的特异结构相遇,就会产 生凝集反应,给人输血时如果遇到这种 情况,就会产生危险 。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 坦纳经过研究,将人的血液 分为A型、B型、AB型、O型 四种,也就是ABO血型。
凝集素 (血清)
抗B 抗A
无
抗A和抗B
⑤输血时:主要是考虑献血者的 红细胞(凝集原)与受血者的血 清(凝集素)之间是否会产生凝 集反应。
红细胞 红细胞凝集成
模拟血型鉴定
A型标准血 清(抗B)
B型标准血清 血型
(抗A)
A
B
O AB
请你来鉴定:
A型标准 B型标准 血型
血清
血清
赵 凝集 不凝集 B
钱 凝集 凝集 AB 孙 不凝集 不凝集 O
一 命危险 次 ②800~1000毫升:头晕、 失 心跳、眼前发黑、出冷汗 血 等。
③200~300毫升(即<400
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二、人体的血型
17世纪 哈维 发现血液循环以后, 人类就开始进行输血的尝试。 1667年,法国哲学家 丹尼斯和
外科医生埃默雷兹 将250毫升羊血 输给了一个病人,这是人类历史上有 文字记载的第一次输血,结果当然没 有成功。出现了病人死亡的悲剧。
1、血型的发现
①发现者: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
德斯坦纳. ②发现的血型:
ABO血型系统。
2、血型(ABO血型系统)
①种类:
A型(最多),B型,
AB型(最少) , O型
②凝集原:
A型凝集原
红细胞凝集原
B型凝集原
凝集原 (红细胞)
兰德斯坦纳做出了解释,红细胞上有 两种特异的结构,在血清中有这种 特异性结构的抗体-凝集素,如果
它与红细胞上的特异结构相遇,就会产 生凝集反应,给人输血时如果遇到这种 情况,就会产生危险 。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 坦纳经过研究,将人的血液 分为A型、B型、AB型、O型 四种,也就是ABO血型。
凝集素 (血清)
抗B 抗A
无
抗A和抗B
⑤输血时:主要是考虑献血者的 红细胞(凝集原)与受血者的血 清(凝集素)之间是否会产生凝 集反应。
红细胞 红细胞凝集成
模拟血型鉴定
A型标准血 清(抗B)
B型标准血清 血型
(抗A)
A
B
O AB
请你来鉴定:
A型标准 B型标准 血型
血清
血清
赵 凝集 不凝集 B
钱 凝集 凝集 AB 孙 不凝集 不凝集 O
一 命危险 次 ②800~1000毫升:头晕、 失 心跳、眼前发黑、出冷汗 血 等。
③200~300毫升(即<400
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二、人体的血型
17世纪 哈维 发现血液循环以后, 人类就开始进行输血的尝试。 1667年,法国哲学家 丹尼斯和
外科医生埃默雷兹 将250毫升羊血 输给了一个病人,这是人类历史上有 文字记载的第一次输血,结果当然没 有成功。出现了病人死亡的悲剧。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共28张PPT)
首届无偿献血形象大使濮存晰和杨澜
濮存晰和杨澜在献血
广大市民踊跃献血
广大官兵踊跃献血
一次献血量多少不会影响健康? 不超过400毫 升,所丧 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 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 充而恢复正常。
将来等你长大了,你 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吗?
献 血 意 义
1、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 2、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 3、提高用血质量 4、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三、同型输血 大量输血时,必须输同型血!
血型 红细胞上的凝集原 血浆中的抗凝集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 B
O AB
A凝集原
A凝集原
抗B凝集素
B凝集原
抗A凝集素
无
抗A凝集素 抗B凝集素 B凝集原
无
二、同型输血
• 在没有同型血可输而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 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O型血。因为献血 者的血浆中虽然可能含有与受血者的红细胞 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但是这些少量的对抗 性的凝集素缓慢进入受血者的循环系统后,可 以被受血者的血浆所稀释,而不致于造成不良 后果,所以O型血的人有“万能供血者” 之称. 而AB型血的人,除了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外, 还可以缓慢输入少量的A或B型血。
凝集反应
A型凝集原与抗A凝集素或 B型凝集原与抗B凝集素相 遇时,就会凝集成团,阻 碍血液循环。
模拟血型鉴定
B型标准血清 A型标准血清 (抗B凝集素) (抗A凝集素)
血型
赵
钱 孙 李
A B O AB
现在最常用的血型系统就是沿用 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的分 类方法即ABO血型系统。
除了ABO血型系统外,人类还有一些 其它的血型系统,比如Rh血型系统等。 Rh(+)/ R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危险;超过800~1000毫升,出 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等症状。
讲授新课
二 血型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
纳在实验中发现:
红细胞 遇到 血清
凝集 不凝集
红细胞凝集成团
讲授新课
兰德斯坦纳发现血液有不同的类型,他将它们 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这就是ABO血型。
血型:A型、B型、 O型、 AB型。
可输而型血的人也可缓慢输 入少量的A型、B型、O型三种血。
随堂训练
1.血型最早是谁发现的? 1900年奥地利兰德斯坦纳。
2.常见的ABO血型分成几种类型? A型、B型、AB型、O型四种。
3.输血原则是什么?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说出人体的血量与输血的关系。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 3.认同无偿献血制度,建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 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讲授新课
一 血量和输血
➢ 成人的血量大约是体重的7%~8%; ➢ 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有
讲授新课
三 安全输血
验血
输血前必须 要做的是什么事?
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存 在的抗体与输入的红细胞抗原 会发生凝集反应。
讲授新课
输血关系表:
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A
A、O
B
B、O
AB
A、B、AB、O
O
O
可输给的血型
A、AB B、AB
AB A、B、AB、O
安全输血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在没有同型血
讲授新课
二 血型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
纳在实验中发现:
红细胞 遇到 血清
凝集 不凝集
红细胞凝集成团
讲授新课
兰德斯坦纳发现血液有不同的类型,他将它们 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这就是ABO血型。
血型:A型、B型、 O型、 AB型。
可输而型血的人也可缓慢输 入少量的A型、B型、O型三种血。
随堂训练
1.血型最早是谁发现的? 1900年奥地利兰德斯坦纳。
2.常见的ABO血型分成几种类型? A型、B型、AB型、O型四种。
3.输血原则是什么?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说出人体的血量与输血的关系。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 3.认同无偿献血制度,建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 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讲授新课
一 血量和输血
➢ 成人的血量大约是体重的7%~8%; ➢ 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有
讲授新课
三 安全输血
验血
输血前必须 要做的是什么事?
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存 在的抗体与输入的红细胞抗原 会发生凝集反应。
讲授新课
输血关系表:
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A
A、O
B
B、O
AB
A、B、AB、O
O
O
可输给的血型
A、AB B、AB
AB A、B、AB、O
安全输血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在没有同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