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研究
资方式, 发行股 票也可 以。 二、 融资效 率
收录日期:0 1 1 月 2 2 1 年 2 3日

分配给进行最优化生产性使用的投资者, 相当 于托宾提出的功能效率” 赵得志、 李国疆、 周

融资与融资方式
融资效率从效率的最基本含义讲, 它是泛 好文( 9) 1 9 在他们对中国融资制度改革所进 9
执法监察工作 的重点 , 年进行排查 。应 真执行信访举报工作纪律, 实保护举报 查 、 每 切 纪检 监察等结合起来 , 从不 同管理角
建立新任领 导干部任前谈话制度, 把治理 人 的合法权益 ,对打击报复举报人 的, 依 度入手 , 小金库 ’ 查作为一项 内容 常 将“ ’ 检 “ 小金库 ”纳入加强领导干部廉洁 自律教 纪依法从严惩处 。 对举报有功的单位和个 抓不懈 , 深化“ 小金库 ’ ’ 检查机制。一
商业银 行 内部监察 部 门应始 终保持 群众监 督力量 , 商业 银行应在单位显著位 及专项审计 。此外 , 商业银行 内部各业务 ‘ 小金库 , , 严肃查办 的高压态势, 坚持把 置公布举报信箱和 电话。 商业银行还应建 条线每年也均有 一定 的检查机制 。 商业银
“ 小金库 ”专项治理作为每年案件 防控和 立“ 小金库’ ’ 举报登记和查处督办制度 , 认 行 应该将条线检 查与内部审计 、财务检
得资金的渠道、 方式与规模实际上反映了社会 分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这两种融资方式时, 要筹集资金时, 首先选用内源融资, 其次才是 资源配置的效率。通过资金的运动, 个别企业 较早在国内研究中使用融资效率这个概念。 他 外源融资。而在外源融资中, 又首先选择以银 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 来实现整个社会 指出, 采用什么形式融资要着眼于融资的效率 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 然后才是利用资本市 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率的提高。 和成本, 并分析了影响融资效率和成本的七个 场的直接融资。而在直接融资中, 往往又以发 宋文兵(97在对股票融资和银行借贷 行企业债券融资为主, 19) 把股权融资通常安排在 企业融资方式是指企业获取资金的形式、 因素。

安徽融资投资分析报告

安徽融资投资分析报告

安徽融资投资分析报告安徽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较快的速度。

本文将对安徽省的融资投资进行分析,探讨安徽省的融资投资环境、趋势和前景。

通过对安徽省的经济形势、产业结构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投资者提供分析报告。

一、安徽省的经济形势安徽省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经济枢纽之一。

近年来,安徽省坚持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为主线,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安徽省2019年GDP达到2.8万亿元,同比增长8%。

二、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安徽省的产业结构较为多样化,包括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

制造业一直是安徽省的支柱产业,尤其是汽车、电子、机械等行业。

农业方面,安徽省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如稻米、茶叶、果蔬等,在国内外市场具有竞争力。

服务业也在近年来快速发展,尤其是旅游、金融、物流等领域。

三、安徽省的融资投资环境安徽省的融资投资环境良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吸引了大量的投资。

首先,在融资方面,安徽省提供了多种融资渠道,包括银行贷款、债券发行、股权融资等,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选择。

其次,政府鼓励创新创业,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创业扶持政策和科技金融支持。

此外,安徽省还加大了对外开放力度,吸引了国内外投资者。

四、安徽省融资投资的趋势基于对安徽省经济发展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一些融资投资的趋势。

首先,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推进,安徽省的制造业将迎来更多的投资机会。

特别是在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安徽省的投资潜力巨大。

其次,随着经济转型,服务业也将成为融资投资的热点。

尤其是旅游、金融科技等领域,安徽省的投资市场前景广阔。

最后,农业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人民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安徽省的农产品市场前景可观。

五、安徽省融资投资的前景总体来说,安徽省的融资投资前景较为乐观。

政府的支持政策、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都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优化策略研究

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优化策略研究

主要原 因之一 是 由于公 司的长 期过度 投资 ,这样 的投资决 策影 响了公 司的投 资效率 。因此我 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额现 金持有 上市公
企业 发展 带来 巨大 的金融风 险 。
下 ,即使银 行拥 有继续 提供信 贷 的能力 ,而上 市公司也 愿 意接 受高额 利率 ,但银行 也不 会提供 贷款 。因此 ,上 市公 司 的内部 资金将对 企业 投资产 生重 大影 响 ,上 市公司 的资
金筹 集能力 决定 了其投 资水平 。
上 市公 司投 资率低 下 已经 成为各 方关 注的 焦点 ,因此 ,文 章对上 市公 司投 资效率影 响 因素进行 分析 ,然后提 出投 资效 率
的优化 策略 。
[ 关键 词 ]上 市公 司 ;投 资效率 ;投 资 不足 ;过 度投 资 [ 中图分类号 ] F7 26 [ 献标识码 ]A 文 [ 文章 编号 ] 10 — 42 (0 2 2 07 — 2 05 63 2 1 )2 — 0 1 0
资 的 固定偿 付本 息契 约形式 ,能够 有利 于削减 经营者 的 自
由现 金流 量 支 出 ,从 而 抑 制 上 市公 司 经 理 人过 度 投 资行 为 。此外 ,债务 融资作 为一种 担保机 制 ,能够抑 制上 市公 司的管理 者 的懈 怠行 为 ,优 化企业 投资决 策 。 23 内部现金 流 .
在信 贷市场 上 ,由于信息 的不 完全会 导致 市场竞 争 中
的 “ 信贷配 给 ” ,这时 利率不 能够 完 全 影响 银 行 的信贷 配 给 ,而风 险会对银 行 的预期 收益产 生重大 影响 ,在此情 况
缓 慢 , 利于公 司在激 烈 的竞 争 中生存与 发展 ,而投 资过 不 度 则会导 致其 生产过 剩 ,浪 费大量 的资源 和生产 要素 ,给

企业投资效率分析

企业投资效率分析

企业投资效率分析现代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为了保持竞争力和获得更高的利润,需要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并分析投资效果。

企业的投资效率直接关系到其盈利能力和生存发展能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企业投资效率的分析方法。

首先,企业可以通过计算资本回报率来评估投资效率。

资本回报率是衡量企业投资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为净利润除以总资产。

高资本回报率意味着企业通过投资获得了较高的利润,低资本回报率则表明企业的投资效果不佳。

通过比较不同年度资本回报率的变化趋势,企业可以了解其投资决策在不同时期的影响情况,为未来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其次,企业还可以运用投资回收期来评估投资效率。

投资回收期是指企业从投资开始到收回全部投资成本所需的时间。

较短的投资回收期意味着企业能够尽快收回投资成本并开始获得利润,反之则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实现盈利。

通过比较投资回收期的长短,企业可以评估不同投资项目的效率,并选择更加具有回报性的投资。

此外,企业还可以运用敏感性分析来评估投资效率。

敏感性分析是通过对关键变量进行不同数值的假设,来观察其对投资评估指标的影响情况。

例如,企业可以对销售额、成本、市场需求等关键变量进行不同数值的假设,然后观察这些假设对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收期等指标的影响。

通过敏感性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关键变量对投资效果的影响程度,为决策提供更加全面和科学的依据。

除了以上方法,企业还可以运用风险分析来评估投资效率。

投资决策往往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企业需要在追求较高回报的同时,考虑投资的风险程度。

风险分析可以评估不同投资项目的风险水平,并通过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来降低投资风险。

企业可以利用概率分布模型、敏感性分析和场景分析等方法,对不同风险因素进行量化和评估,以确定较佳的投资组合和决策方案。

最后,企业投资效率的分析也需要结合行业和市场的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不同行业和市场的投资效率存在差异,企业需要了解行业特点、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等因素对投资效果的影响。

中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研发投资效率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研发投资效率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研发投资效率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中国农业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中国农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如粮食供给不足、种植、养殖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农业类上市公司在研发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

但是,这些投资是否有效,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研发投资效率,分析研发投资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此为企业提供参考意见,优化研发投资策略,提高企业绩效。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从以下两方面进行:1.研究中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研发投资效率。

选择2010年至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中农业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运用贡献收益分析法(CBA)和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企业研发投入效率进行评估。

2.分析研发投资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运用回归分析法,探究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研发投资对企业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影响。

四、预期结果通过对中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效率的评估和研究研发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以下预期结果:1.从CBA和DEA的角度评估企业研发投入效率,揭示研发投资的结构和优化空间。

2.研究不同研发投入水平和研发投资组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探究企业在研发投资策略制定时的优化路径。

3.从理论上和实践角度上提供指导意见,优化研发投资策略,推动公司研发投资对企业绩效的提升。

五、参考文献1.吴丽萍,樊荣,王顺发. 中国上市公司研发投资效率的测度方法论述[J].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3):230-233.2.夏蒙蒙,杨斌. 基于CBA的创新投入效率评价--以中国A股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为例[J]. 经济科学,2015,37(1):57-67.3.张树坤,张瑜. 基于DEA的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效率分析--以计算机软件和证券行业为例[J].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2015,29(1):24-30.4.林晔,张晓锋. 试析研发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J]. 管理评论,2018,30(7):126-136.。

关于提高我国企业投资效率的研究——以长城公司为例

关于提高我国企业投资效率的研究——以长城公司为例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关于提高我国企业投资效率的研究——以长城公司为例系别经济学院专业会计学学生姓名窦新宇学号 013131505指导教师刘树王秀职称教授助教2017 年 4 月 30 日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课题信息:课题性质:设计□论文√课题来源:教学√科研□生产□其它□发出任务书日期: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阐述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案、进度安排、预期结果、参考文献等)一、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1、研究目的:随着我国企业投资进程的加快,企业投资的质量也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

本文通过分析近些年来长城公司投资效率的现状,对长城公司投资存在的潜在危险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发觉各种投资危险,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投资危险成因和投资危险评价指标提出更好更合理的规避措施和治理措施以及相关建议,使长城公司能更稳健地进展。

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企业生存与进展的前提是通过投资确立企业的经营方向,配置企业的各类资产,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企业的综合生产经营能力。

通过对企业投资行为和企业投资效率的研究,对于企业提高投资危险意识,加强投资危险的评价与控制提供了思想准备与方法指导。

有利于企业改善资金结构,提高投资科学性,构建、丰富与完善合理的企业投资体系。

(2)现实意义:长城公司产品理念是“定位于全球市场,融汇最新技术,打造高质价比创新技术的精美产品”。

但如果不转变投资观念、提高投资效率、建立健全投资控制制度,只依靠国家扶持政策是不能够实现其战略进展的。

本文对长城公司的投资效率进行剖析,有利于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实现企业的进展目标。

二、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进展,为了进展资本经济,国外大批学者加大了对企业投资效率方面的研究。

AivazianGe和Qiu(2010)利用所收集来的有关加拿大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成长性企业中债务融资数额越大企业的投资支出越少。

上市公司的筹资策略及效率效果分析

上市公司的筹资策略及效率效果分析

上市公司的筹资策略及效率效果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上市公司的筹资策略及效率效果展开研究。

在对背景进行介绍,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分析了上市公司的筹资策略,探讨了影响筹资效率的因素,介绍了筹资效率的评价方法,并提出了提升筹资效率的途径。

分析了筹资效率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在总结了上市公司的筹资策略对效率的影响,强调了提升筹资效率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上市公司的筹资策略及效率效果有着深入的理解,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与指导。

【关键词】上市公司、筹资策略、筹资效率、影响因素、评价方法、提升途径、企业绩效、效率影响、企业发展、研究方向、引言、正文、结论、背景介绍、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上市公司筹资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而有效的筹资策略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上市公司在筹资过程中面临着种种挑战和机遇。

资本市场是企业筹资的重要渠道之一,而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是提升企业融资效率和拓展融资渠道的重要途径。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上市公司需不断优化筹资策略,提高筹资效率,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上市公司的筹资策略及效率效果,不仅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挑战,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本文将对上市公司的筹资策略及效率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上市公司的筹资策略及其效率效果,分析上市公司在筹资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策略,并评估这些策略对公司筹资效率的影响。

通过对影响筹资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公司更好地制定筹资计划,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研究还旨在探讨提升上市公司筹资效率的途径,为公司未来的筹资活动提供参考和建议。

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沪港通”效应的实证检验

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沪港通”效应的实证检验

2021年09期 (3月下旬)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沪港通”效应的实证检验高佳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摘要:我国近年来致力于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沪港通”政策的实施,是我国力求对外开放在制度层面迈出的关键一步。

本文着重研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与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

研究结果发现:“沪港通”制度将会增加企业投资-股价敏感程度。

并主要体现在国际化程度较高、国有企业、两权分离的企业与管理层持股比较高的企业。

关键词:资本市场开放;股票市场开放;PSM-DID模型;企业投资;“沪港通”一、前言纵观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对外开放是力求经济发展中的必经之路。

我国资本市场始终保持着较为保守的开放速度,带来了一系列弊端,例如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低下。

我国在2014年宣布实施“沪港通”,这将会促进境外与国内资本市场的双向沟通与双向开放,不仅为境内外多方投资者提供更为多样的投资方式。

沪港通政策的落地已超过6年时间,但其实施效果尚不可知。

资本市场开放是否能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的政策要求和预期效果?是否能对代表资源配置效率的上市公司投资水平产生正面影响?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这些均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话题。

因此,本文将基于上市公司投资效率对“沪港通”政策带来的实际经济后果进行分析。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一)外部投资者影响“用手”或“用脚”投票是外部投资者影响企业行为的两种方式,“用手投票”可能存在“搭便车”等行为,将削弱投资者公司治理动力。

“沪港通”这一重要的资本市场开放机制会削弱境外投资者实现前一种方式,但会带来交易平台的增加和交易方式的便捷,对我国企业的产生积极作用。

(二)“信息优势观”与“信息劣势观”已有研究表明,外资具有较强的优质股识别能力,其投资主要集中于大盘蓝筹股等优质股票,有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趋势逐渐由投机转向投资。

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为获取更多投资资金的关注,企业信息披露质量越高。

区块链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研究

区块链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研究

区块链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研究作者:解晓涵姜娟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2年第14期摘要:融资效率是衡量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对区块链上市公司融资效率进行评价,对于推动区块链企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使用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2016—2020年179家区块链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进行测度,并为区块链企业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区块链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多数企业存在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的情况;样本企业的融资效率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不同行业区块链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存在差异。

关键词:融资效率;SBM;Malmquist指数;区块链上市公司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4-0118-04一、研究现状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引导以及区块链技术本身的优势,区块链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一系列被称为“区块链概念股”的公司逐渐应用区块链技术并发展与区块链相关的业务。

但大部分进入区块链领域的上市公司仍处于早期规划阶段,更多以概念和研究为主,尚未进入落地实施层面,深层次的技术应用较为稀缺。

区块链上市公司的许多项目涉及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因此,融资问题是制约区块链上市公司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何进一步优化融资环境、提高融资效率,成为区块链上市公司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以往学者关于融资效率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曾康霖[1]在比较直接融资与間接融资这两种方式时较早使用了“融资效率”一词。

叶望春[2]认为,企业融资效率是指企业筹资成本、筹资风险以及筹资的方便程度。

刘海虹[3]认为,企业融资效率是指企业融资能力的大小。

卢福财[4]认为,企业融资效率是指某种企业融资方式或融资制度在实现储蓄向投资转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和功效。

目前关于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融资效率进行测度,主要使用BCC模型、CCR模型、三阶段DEA等模型对融资效率进行测度。

投资效率研究

投资效率研究

投资效率研究投资效率研究一、引言投资是指将资金投入到一定的项目或行业中,以获取一定的收益或利益增长的行为。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投资效率成为衡量一个经济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高效的投资能够提升经济总量、改善资源配置,并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将围绕投资效率的研究展开,探讨其重要性、测算方法,以及影响投资效率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二、投资效率的重要性投资决策在经济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投资效率则是评估投资决策的关键指标。

投资效率的提升可以带来一系列积极影响。

1. 资源配置优化:高效的投资能够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经济体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2. 经济增长:高效的投资有助于提升经济总量,通过扩大规模经济、创造就业机会等方式推动经济增长。

3. 创新驱动:投资效率的提升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从而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竞争力。

三、投资效率的测算方法投资效率的测算是评估投资决策成果的重要手段。

有多种方法可以用于测算投资效率,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1. 回报率法:回报率是衡量投资项目收益与投入之间关系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回报率 = (项目收益 - 投资成本)/ 投资成本。

回报率越高,投资效率越高。

2. 生产率法:生产率是衡量单位投入产生的产出量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生产率 = 产出量 / 投入量。

生产率越高,投资效率越高。

四、影响投资效率的因素投资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 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影响投资效率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政策环境可以提供稳定的投资环境和投资保护,促进投资者信心提升,推动投资效率的提高。

2.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投资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引入新技术和提升技术水平,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投资效率。

3. 资金市场:资金市场对投资效率的发挥也十分重要。

充足的资金供给、完善的金融体系以及有效的风险管控机制,都可以提高投资效率。

基于资金链视角的企业融资约束及效率研究——以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为例

基于资金链视角的企业融资约束及效率研究——以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为例

基于资金链视角的企业融资约束及效率研究——以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为例许立新;史雪明【摘要】企业的融资约束状况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融资效率能够有效衡量企业的融资约束状况.文章基于资金链视角将企业融资系统划分成资金吸纳系统和资金应用系统,并以房地产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两个子系统及融资系统的效率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协调度模型对企业融资系统的协调性进行研究,通过效率水平及协调度来判断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研究表明,我国大部分房地产上市公司由于资金吸纳效率低下,资金应用效率不高,资金链不连贯,存在着严重的融资约束.为此,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应改善资金筹集及使用效率,提升企业融资系统的协调度.【期刊名称】《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34)001【总页数】6页(P41-46)【关键词】融资约束;资金链;融资效率;数据包络分析【作者】许立新;史雪明【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2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31.1一、引言资金链是指企业从融资到资金投入使用,再回收,最终偿还债务、回馈投资的一种反复过程。

资金链是企业的生命线,其是否连贯以及各个环节的效率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存在融资约束的程度。

为此,从资金链视角出发,将企业融资系统划分成资金吸纳系统和资金应用系统来考察企业的融资约束状况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一直保持着过高过快增长势头。

为了防止房地产行业发展过热,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维持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特别是2011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相对密集,力度也非常大。

因此,很有必要关注房地产企业在2011年的融资约束状况。

由于企业融资约束取决于企业的融资效率,所以可以根据企业的融资效率来判断企业的融资约束状况。

本文从资金链视角出发,以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为例,并应用超效率DEA模型,研究其融资约束状况。

我国中小企业投资效率问题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投资效率问题研究

环球市场/经济视野我国中小企业投资效率问题研究钟 玲西南财经大学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现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虽然中小企业的发展迅速,数量多,并大力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但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仍有许多问题急需解决。

尤其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规模、声誉等方面处于劣势,使其在投融资方面无法与大企业竞争。

虽然投资组合方式能分散风险,但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等的局限性无法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投资风险,最终影响其投资效率。

关键词:中小企业;投资效率;1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投融资现状分析1.1融资现状企业的融资来源包括两类,第一类是包括盈余公积及未分配利润的内部融资;第二类为包括银行借款、公司债券和股票等的外部融资。

从长期来看,由于中国金融体制不健全等外部因素以及企业自身不足等内部因素,虽然我国中小企业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其仍难以获得足够支持它们发展生存的金融资本。

(见图1)图1是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在 2009-2014 年间的内部融资数额和外部融资数额的趋势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在 2009-2014 年间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总融资数量除了 2010 年数量较高,2011年和 2012 年数量相对下降,但总体上还是随着年份不断增加的,说明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不断改善,其中内部融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只是略有增加,而外部融资数量也是随着年份而不断增加的,并且与总融资数量基本保持相同的增加趋势,观察图 1,不难得出我国中小上市企业的融资结构以外部融资为主的结论,而内部融资数额则较少,且基本保持不变。

1.2投资现状首先,由于融资难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而中小企业板块的设立则改善了中小上市企业的直接融资环境,中小上市企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融资难问题有所改善,投资数额也逐年呈上升趋势。

其次,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以外部融资为主,内部融资数额则占很小的一部分,对融资来源方面进行分析,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外部融资主要来自于商业信用、银行借款、股权融资,相较于长期融资,我国中小上市企业主要依靠短期融资。

大股东增持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沪深A股数据的实证分析

大股东增持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沪深A股数据的实证分析

第37卷第1期2021年2月吉林工商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L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OLLEGEV ol.37,No.1Feb.2021大股东增持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沪深A股数据的实证分析贺云龙,康舒怡(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76)[摘要]以2015—2018年发生大股东增持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大股东增持与公司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表明:大股东增持能显著改善公司的投资效率,且增持比例与非效率投资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非国有企业大股东增持比例与其非效率投资的负相关关系比国有企业更加显著。

[关键词]大股东增持;增持比例;上市公司;投资效率;产权性质[中图分类号]F27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288(2021)01-0021-07[收稿日期]2020-12-27[作者简介]贺云龙(1971-),男,湖南隆回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资本市场财务与会计、无形资产财务与会计;康舒怡(1997-),女,湖南娄底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财务与会计。

一、引言在降杠杆、产业资本加速套现、场外配资受到严格监管以及打新资金分流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国股市从2015年6月牛市崩盘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出现了三次大型股灾,大盘指数从5100多点跌至3500多点。

出于救市护盘、稳定股价的目的,中国证监会于2015年7月8日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增持本公司股票相关事项的通知》,极大地提高了上市公司大股东与高管增持上市公司股票的积极性,尤其是大股东的增持行为逐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的一大现象。

大股东增持公告显示:增持目的是基于公司股价近期发生非理性下跌,且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的发展充满信心,因此增持股票有益于提升投资者对公司发展的信心,稳定公司股价。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与投资效率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与投资效率实证研究
刘 畅 ,田 悦 2
(. 1 中央财经大学 【 摘
会计学院; 2 . 中国人民大学
商学院, 北京 10 7 ) 08 1
要1 信息是影响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借鉴 V g 19) ot94的研究模型, ( 实证分析证明上市公司会
计信 息披露水平与其投 资效 率是 密切相 关的 , 上市公 司会计信 息披露水平越 高 , 市公 司过度 投资的行 为就会 降低 , 上 其投 资

【 文献标识码】 B
综合上述理论分析来看 , 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 露水平 ,将有利于降低 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上市公 司过度投资行为 , 进而提高上市的投资效率。


投资的一条最基本的法则是接受净现值 > 0的项 目。
只有投资净现值 > 的项 目, O 才能提高公司的价值 。近年 来我国上市公司非有效投资行为的普遍性引起了社会各 界的广泛关注 ,从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资金的实际使用情 况来看 , 更多的表现为将资金投资于各种新投资项 目, 以 扩大企业投资规模 .甚至将资金投入到一些公司原本并 不熟悉 , 且与企业主营业务范围无关 的领域等过度投资
[ 收稿 日期】21-5 2 010—0
. .
1 8. 0 .

畅。 悦: 田 上市公 司会计信 息披 露水平与投资效率实证研究
水平(er ) Dg e e 替代 , 以检验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和外部信 息环境的提高能否减少企业的无效投资行为,提高企业 的投资效率 , 如果交叉项回归系数显著为正 , 则说明假说
得 到 了支持 。模型如 下 : I et + x oi’ + 2 F F B x C x o n s= v B Tb s p x C + F F T- 1 nQ 3 b ’ + x ax C x ois + i + i s B4 V r F F Tb ’ p S e nQ nQ 5z

企业集团投资效率同群效应研究——基于系族控股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

企业集团投资效率同群效应研究——基于系族控股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

The Peer Effect on Investment Efficiency of Group Firms:Empirical Evidence from Affiliated Listed
Firms in China
作者: 夏子航[1,2];谢伟[2]
作者机构: [1]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275;[2]珠海金融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珠海519000
出版物刊名: 会计与经济研究
页码: 52-73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期
主题词: 企业集团;投资效率;同群效应;交叉董事
摘要:文章以系族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在投资效率上的同群效应。

研究发现,企业集团内部存在投资效率同群效应,这一效应既包括成员企业投资效率恶化的负面影响对其他成员企业的传染效应,也包括投资效率改善的积极传递效应;将低效投资行为区分为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后发现,过度投资行为的加剧在集团内部成员间的传染更为明显。

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资本市场行为是上述同群效应形成的机制之一,而集团内部执行董事交叉任职形成的董事网络会强化集团内部投资效率的同群效应。

研发效率报告:研发投入与研发产出分析

研发效率报告:研发投入与研发产出分析

研发效率报告:研发投入与研发产出分析一、引言二、研发投入分析1. 人力资源投入2. 资金投入3. 研发设施和设备投入三、研发产出分析1. 新产品开发与销售额2. 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3. 技术成果转化和商业化四、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分析1. 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2. 投入与产出的时序分析五、提升研发效率的措施1. 加强两岸三地合作2. 优化研发流程3. 增加创新创造空间六、结论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研发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是评估一个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研发投入与研发产出的分析,探讨如何提升研发效率,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发投入分析1. 人力资源投入人力资源是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企业的研发团队规模、学历结构和员工薪资水平等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企业在研发方面的人力资源投入情况。

同时,还需考虑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对研发效率的影响。

2. 资金投入资金是研发活动所必需的资源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研发经费的规模、来源和分配情况来评估企业的资金投入水平。

同时,还需考虑研发经费的使用效率,即资金的利用程度和效果。

3. 研发设施和设备投入研发设施和设备是支撑研发活动的基础设施。

通过分析企业的研发设施和设备投入情况,我们可以了解企业在硬件方面的投入水平和现代化程度。

同时,还需考虑设施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和维护保养对研发效率的影响。

三、研发产出分析1. 新产品开发与销售额新产品的开发是研发活动的主要成果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企业的新产品数量、研发周期和市场销售额等指标来评估研发产出的效果。

同时,还需考虑新产品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市场份额的增长。

2. 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专利是研发成果的重要体现。

通过分析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我们可以评估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成果和实力。

同时,还需考虑专利的质量和有效性对研发产出的影响。

3. 技术成果转化和商业化研发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商业价值。

企业金融化、战略差异与投资效率关系研究

企业金融化、战略差异与投资效率关系研究

企业金融化、战略差异与投资效率关系研究
彭清婉;王美娇
【期刊名称】《中国物价》
【年(卷),期】2024()2
【摘要】本文选取2010-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企业金融化、战略差异与投资效率的关系。

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与投资效率呈倒“U”型关系,
即随着企业金融化程度由适度阶段转向过度阶段,其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也由促进效
应转变为抑制效应,且战略差异度越大,二者曲线越陡峭。

本文研究结果为企业合理
选择战略决策,良性提高投资效率,进而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
参考依据。

【总页数】6页(P64-68)
【作者】彭清婉;王美娇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
【相关文献】
1.企业金融化、生命周期与投资效率关系研究
2."一带一路"倡议下企业战略差异与投资效率研究——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3.数字化背景下企业金融化、内部控制与投资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
4.沪港通政策实施、企业战略差异与金融化
投资5.企业金融化与投资效率的关系研究——基于CEO财务背景的调节作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研究
投资作为一项重要的活动,投资效率水平的高低对一个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我们借鉴Richardson(2006)的模型,选取2011-2014年全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和安徽省同时期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安徽省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分析发现安徽省投资效率较高的上市公司数量偏少,而投资效率低的上市公司数量偏多。

标签:投资效率;生命周期;投资不足;过度投度
1.文献整理
1.1投资效率的衡量与影响因素
关于投资效率,理论界有两种假说:一种是s.Myers and N.Mailuf(1984)提出来的融资约束假说,另一种是Jensen(1986)提出自由现金流量假设与投资效率理论直接相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来衡量投资效率的大小,即投资效率的测度方法。

现代学者比较常用的有两种测度微观层面投资效率的模型和方法,即V ogot (1994)的现金流与投资机会交乘项判别模型和Richardson(2006)的残差度量模型。

投资效率的合理度量,使得該领域的实证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

李青原(2009)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效率进行研究发现会计信息质量与过度投资(投资不足)显著负相关,这与国外相关研究一致。

曲进、高升好(2015)以2006-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Richardson(2006)投资期望模型研究了银企关联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与投资效率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在不同产权所有制公司之间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建立银企关联不会导致过度投资,但可以缓解投资不足,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

刘星等(2013)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紧缩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抑制集团型企业的过度投资,但却降低了独立企业的投资效率。

蒋德权(2014)以我国2003-201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费用粘性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以及宏观货币政策对这种影响的中介作用。

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费用粘性特质越明显,越容易导致公司投资不足,但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减轻这种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货币政策的这一影响仅存在于民营企业样本中。

伍仲信、旷文辉(2015)以2007-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越宽松,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越严重;内部控制对货币政策和公司过度投资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这种效应在非国有上市公司显著,在国有上市公司不显著。

1.2上市公司生命周期与投资效率
上市公司作为一个组织,其发展会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其生命周期的划分需要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来进行。

我国学者曹裕等(2010)借鉴产业增长率法方法将我国上市公司所处的生命周期划分为成长、成熟和衰退三个阶段。


傅强(2013)同样运用产业经济学增长率产业分类法将上市公司划分为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研究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区别。

国内学者根据生命周期理论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在不同阶段里其投资效率的特征。

马春爱、韩新华(2014)基于Richardson(2006)模型,以2011年和2012年我国120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财务弹性对投资效率存在滞后性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

刘焱(2014)通过对我国2009—2012年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处于各生命周期阶段的上市公司都存在非效率投资行为,且每一年投资不足的上市公司所占的比例要比过度投资的要大;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公司的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的程度均在成长期最明显。

罗琦、李辉(2015)从企业生命周期和股利政策角度对2004-2013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成长型公司不支付现金股利而将利润留作再投资有助于缓解投资不足,成熟型公司发放现金股利则有利于约束过度投资。

1.3研究评述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投资问题是理论界的一个研究热点问题,且如何提高投资效率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

对此,学术界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不仅理论上有产权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现代投资理论的支撑,而且实证分析上也有有FHP和V ogt的现金流模型、Richardson的投资期望模型的检验。

但从生命周期和完整的行业分类角度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则从生命周期和行业分类这两个角度对安徽省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出投资效率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2.实证分析
2.1样本选择
本文以“十二五”时间段为样本期,由于2015年的有关数据不全,故选取2011年至2014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其次,由于Richardson(2006)模型中衡量本期的投资效率时需要用到上一期的财务数据,因此有些变量需要使用2010的数据。

在筛选数据时,作以下处理:剔除金融性上市公司;剔除数据不全和ST公司。

经过上述处理后,我们筛选出全国1300家上市公司2011-2014年5200个样本值,其中投资不足样本数为3187个,过度投资样本数为2013个;再将属于安徽省的样本单独进行研究。

安徽省的样本有51家上市公司204个样本值,发现安徽省的投资不足样本数为109个,过度投资样本数为95个。

数据均来源于CSMAR数据库,并使用STATAl2.0和EXCEL2007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2上市公司生命周期划分
上市公司作为一个组织,其发展会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关于我国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学术界常用产业增长率法进行划分。

范从来等(2002)用该种方法将上市公司所处行业分为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以前后2个时间
段的增长率来判断行业是否处于增长。

曹裕等(2010)借鉴上述方法将我国上市公司所处的生命周期划分为成长、成熟和衰退三个阶段。

本文借鉴此方法通过营业收入增长率的比较进行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各行业前后两个时期的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见表4。

通过将上市公司2011-2014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分为2011-2012和2012-2014年两个阶段,将其两个阶段的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平均值和各行业的两个阶段的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后,全国范围和安徽省上市公司生命周期阶段划分的结果见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