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 易中天《闲话中国人》
中西饮食文化
中西饮食文化篇一:浅谈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浅谈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摘要】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和民族间的交流亦越发频繁。
而“吃”作为一种可以拉近彼此距离的交流手段,理应加以重视。
“吃的文化”即饮食文化,也是文化交流中不也或缺的重要部分。
本文将就中西饮食文化从饮食观念、宴会礼仪及饮食内容三大方面加以比较,展示中西餐饮文化差异,以便更加顺利的进行中西间的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不同的民族及国家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而饮食文化又是文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不同民族及国家饮食文化间的差异有利于促进他们间的文化交流,利于跨文化的交际。
而中国和英美等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在对于饮食的观念,宴会礼仪及饮食内容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比较和了解这些差异,将会为中西方将来的跨文化交际提供依据。
1饮食观念上的差异1.1“泛食主义”对“食用主义”在中国,“吃”不仅仅是“吃”,它被赋予了丰富的意义。
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可见饮食一事在国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而“民以食为天”的这种思想,也被很多学者称为“泛食主义”。
饮食,在国人心中不止是一种对“胃”与“味”的满足,它亦溶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与精神世界挂钩。
例如,以前人们一见面的寒暄语就是“吃了吗?”,可见古来人们都把“吃”或为“吃而准备当作很重要的事。
”小孩出生的时候要办满月酒,成人结婚时要办婚宴,高寿安康时要办寿宴,长辞人世时要办丧礼,诸如此类,中国人的一生都与饮食紧密关。
“吃”可以被看做一种传递心理沟通交流和表达礼节的方式。
“泛食主义”在汉语i也有充分的体现。
易中天先生曾在《闲话中国人》中写道:“如前述把人称为‘口’,吧职业称为‘饭碗’等。
又比如思索叫做‘拒绝’,体验叫‘品味’,嫉妒叫‘吃醋’,幸福叫‘陶醉’,司空见惯叫‘家常便饭’,轻而易举叫‘小菜一碟’??”1 可见“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心中及生活中,饮食的重要性。
而在西方人眼中,“吃”仅仅是一种生存手段和交际方式。
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套装共6册)
魏晋的风度
禅宗的境界
周易的启示
金字塔和昆仑山 《易经》与《易传》 周与易 《周易》的方法 《周易》的系统 《周易》与忧患意识 《周易》与理性态度 《周易》与变革精神 《周易》与中庸原则
中庸的原则
中庸不是什么 什么是“中” 什么是“庸” 关于“中庸”的三个结论 中庸与权宜 权宜之法 中庸与和谐 再说几句
1
城市与人
2
北京城
3
上海滩
4
广州市
5
厦门岛
成都府
武汉三镇
城市与人
中国的城市 城市的魅力 男性的和女性的 我们到底要读什么
北京城
北京的门 城与市 有容乃大 霸气与和气 平民与市民 两种世故 北京人与上海人 官气与痞气 我爱北京
上海滩
外地人与上海人 上海人与上海滩 上海滩与北京城 “城市部落人”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上海的男人和女人 新上海人
1
第一章饮食
2
第二章服饰
3
第三章面子
4
第四章人情
5
第五章单位
第六章家庭 第七章婚恋
第八章友谊 第九章闲话
第一章饮食
一民以食为天 二生命与血缘 三请客吃饭之谜 四烟、酒、茶
第二章服饰
一文明与野蛮 二道德与礼仪 三非凡意义 四时尚问题
第三章面子
一命之所系 二面子丢失之后 三吃得开与玩得转 四面具、角色、戏剧性
死去活来
德律风与BBS 上海口头禅 北京流行语 从头到尾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新与旧
张冠李戴
隔儿屁着凉大海棠 禁忌种种 说一不二 倒霉的蛋 蜜与屉 口彩
指桑骂槐
麻烦与趣味 吃不了兜着走 捣糨糊,还是倒江湖 活法与说法 雅与俗 再说雅俗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人生有三‘得’”导写及范文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人生有三‘得’”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易中天教授在《闲话中国人》中说,人生有三“得”,即:学习时沉得住气,成功后弯得下腰,失败时抬得起头。
这三“得”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必备的素质。
对上述“三得”,你有何思考?请选择其中的一“得”,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指导】细审材料,可以发现它有三层意思:学习时沉得住气;成功后弯得下腰;失败时抬得起头。
这三句话虽然着眼点不同,但它们都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必备的素质。
从材料和要求来看,这三句话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动笔前,要对这三句话进行仔细审视,挖掘出文字背后的深层意蕴。
只有赋予这三句话以深刻的意蕴,才能写出具有深度思维的文章。
所谓“学习时沉得住气”,“学习”不能狭隘地仅理解为学生时代的课堂学习,还应该指提高自身素质所做的努力。
“沉得住气”,不仅指学习时要屏气凝神,全神贯注,还指在取得一定成就后,能够抵挡住尘世的繁华喧嚣,在名利面前能保持初心,不负使命,奋然前行。
“成功后弯得下腰”,是指成功后,能淡然面对环绕于身的鲜花和掌声,不骄傲自满,不知足不前。
聚光灯灭后,仍能像成功之前一样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对自己的事业保持专注和痴迷。
“失败时抬得起头”,是指在人生遭遇挫折时,失意而不失志,能坦然面对所遭受的打击,它是沮丧时的自我调整,是平淡中的一份自信,是失败时的静心反思。
写作任务指明了体裁,要写成议论文,这就要求观点明确,紧扣主题。
写作时,可以根据这三“得”中的一“得”进行立意,切不可笔墨均分,三则均写。
针对三句话,可分别立意为:1.要沉下心来专心学习,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潜心耕耘。
2.面对功名利,能淡然视之,面对他人,仍能谦虚以待,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
3.败而不伤,能豁达对待失败,坦然看待人生,总结经验,汲取勇气,以昂扬的姿态不断超越旧我,再创辉煌业绩。
闲话中国人解读
第一章饮食民以食为天有人说,中国文化史吃饭吃出来的,西方文化是做爱做出来的。
这当然“不像话”了,但也不是全没影的事,中国向来有“民以食为天”,这种说法,可见吃饭问题确是一等一的的大事情,你说还有比天更大的么!再说说西方,特洛伊战争不就是因为一个叫海伦的女人而爆发的么。
以前的中国,战乱不断,饥荒连连,老百姓不图什么,能图个温饱就已经很满足了,就算是和平的时代,好皇帝看见丰收年年,心底那个高兴呀!人民都丰衣足食,国家才能长久的发展。
可见,皇帝把吃饭问题和国家的强大联系的很紧密。
再说“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以吃饭来明示使者自己还能上阵杀敌,鸿门宴樊哙猛的生吃猪肉赢得项羽连连称赞壮士,死刑犯行刑前不都是要吃的好吃得饱么,这些都说明那时候的人对吃饭时多么看重。
就算放在当今中国,吃饭问题亦是在一个很高的位置,温家宝不久总是强调人民的温饱问题么。
请客吃饭之迷中国人最爱请客吃饭。
中国人很讲求血缘关系,只要是情投意合,就会结拜为兄弟,日后以兄弟相称,即使是师出同门,也要称师兄师弟师姐师妹云云,还有就是“知我者父母”,“再生父母”云云,也就是说,血缘对于中国人而言占有绝对的位置。
维持这种亲密的关系的方法是什么呢!历史使然,一起吃个饭,就行了。
中国人请客吃饭的理由有很多,公司开张,会议闭幕,外宾来访等等。
同事之间没事也会一起去吃个饭加深一下感情,亲戚分布在个个地方,到了过年也要从四方赶来聚聚吃个团圆饭。
就算是朋友之间谈话开玩笑,有事没事也会说某某某要请客吃饭,升职了加薪了别忘了请兄弟们吃饭。
中国人在餐桌上也是很有趣的,中国人崇尚同吃,也就是不分彼此,同吃一盘菜,同用一双筷子,同喝一个杯子等等,尽管分餐制是科学的,卫生的,但是中国人,特别是兄弟之间就觉得这样就太见外了,这样就是没有人情味,搞的对方像有传染病是的,中国的所谓兄弟就是那种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人,够朋友就要为朋友两肋插刀,不怕什么风险。
饭桌上火锅是中国人最具代表性的,只是不折不扣的共食。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一部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新概括,其内容规定了六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这些规定皆体现了时代的特色和要求,是当今社会的教师应该切实执行和遵守的。
比如“爱国守法”强调“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说明当今社会逐步进入法制社会,必须依法执教;又如,“关爱学生”规定“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体现出时代的公民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和要求;又如,“教书育人”要求“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民族复兴的时代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客观必然;再如“终身学习”提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这正是当代学习型社会的本质,也是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但是,与中国古代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相比较,会发现,这些要求都是一脉相承的,其贯穿始终的基本上就是“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所以,师德规范的永恒主题是什么?我认为,虽然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师德的要求和表述都因时代要求而有所差异,但是,作为教师职业,师德规范的永恒主题应该是“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古今成为教育家者,莫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为人师表”要求教师的师德要在身教中体现。
教师榜样像一面旗帜,树立在学生面前。
教师要对学生一生负责,必须正视自己的言行。
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
教师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才能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约力。
如果教师说话不负责任,说一套做一套,就很难使学生信服,也就丧失了改正不足、提高自己的驱动力。
“关爱学生”要求教师要有爱心、要会爱学生。
下面,用案例式的具体描述说明这个问题。
李镇西的“后进生”转化手记《我和万同的故事》,就像一篇中篇小说,曲折生动,情感真挚,感人肺腑。
读书沙龙《闲话中国人》
该书特点之四,是结构上环 环紧扣。从饮食到服饰,从 单位到家庭,从面子到人情 到友谊,把各个似乎是不相 关的方面,从一引申到二, 从二引申到三,看完这一章 还想接着看下一章。
第一句:“人都是逼出来的”。每个人 都是有潜能的,生于安乐,死于忧患, 第一句:“人都是逼出来的”。每个人 所以,当面对压力的时候,不要焦燥, 都是有潜能的,生于安乐,死于忧患, 也许这只是生活对你的一点小考验,相 所以,当面对压力的时候,不要焦燥, 信自己,一切都能处理好,逼急了好汉 也许这只是生活对你的一点小考验,相 可以上梁山,时世造英雄,穷者思变, 信自己,一切都能处理好,逼急了好汉 人只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可以上梁山,时世造英雄,穷者思变, 人只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闲话中国人》,是“易中天随笔 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 (《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 和女人》、《读城记》和《品人 录》)之一。作者独具匠心,在对 中西文化的研究中,从中国几千年 文化的积淀里,对中国人的生活现 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具体到抽 象,从抽象到具体,努力发掘着文 化的内核,给予理论的阐述,指出 这一切之所以是“这一个”而不是 “那一个”,在于中国文化的内核 是“群体意识”。它由近及远,于 细致中阐发了中国文化的要旨。
第二句:“如果你简单,这个世界 就对你简单”。简单生活才能幸福 生活,人要知足常乐,宽容大度, 什么事情都能想繁杂,心灵的负 荷重了,就会怨天忧人。要定期的 对记忆进行一次删除,把不愉快的 人和事从记忆中摈弃,人生苦短, 财富地位都是附加的,生不带来死 不带去,简简单单的生活就是快快 乐乐的生活。
该书特点之二,是深入 浅出。在对林林总总的 生活现象进行剖析时, 或诠释字词,或引经据 典,从本义到广义,从 现象到本质,像与你聊 天般地娓娓道来,揭示 出这些现象深刻的社会 性。
厦门大学教授 易中天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
佚名
【期刊名称】《学苑教育》
【年(卷),期】2009(000)007
【摘要】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
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与邓晓芒合作)等著作。
近年撰写出版了“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和《品人录》。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5
【相关文献】
1.厦门大学教授指导三明市氟化工产业工作 [J],
2.新时代中华老学研究--主持人: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谢清果主持人
按语 [J], 谢清果
3.蓝色地球的捍卫者——厦门大学教授王新红的海洋生态环境“保卫战” [J], 李
明丽
4.一辈子的先生——专访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厦门大学教授潘懋元 [J], 王
湘蓉;邢晓凤
5.厦门大学教授葛家澍的贺信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看《闲话中国》
我看《闲话中国》《闲话中国》一书是易中天先生新作,他独具匠心在对中西文化的研究中,从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里,对这些生活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努力发掘着文化的内核,给予理论的阐述,指出这一切之所以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在于中国文化的内核是“群体意识”。
它由近及远,在细节中阐发了中国文化的要旨。
本书对中国人的各种文化现象,以及中国人特有的“面子文化”进行了文化方面、历史方面的探究。
作者使用了九个章节,从各个方面,阐述了他对中华文化独到之处的理解:中国人是“群体主义”,西方人是个体主义。
作者语言幽默,文笔流畅,语言生动,在结构上环环紧扣。
从饮食到服饰,从单位到家庭,从面子到人情到友谊,把各个似乎是不相关的方面,从一引申到二,从二引申到三,看完这一章还想接着看下一章。
我们有很多传统美德,但也有很多滑稽的东西,如:好面子,好窝里斗,好起哄,重要关头又好息事宁人等等,最觉得搞笑的是酒桌文化,一切进行如仪,而且要偶尔做出即便喝的胃出血也在所不顾之表情。
我觉得柏杨从批判的角度评价传统文化,易中天却从解释的角度看中国文化。
作者说:“造就国人行为心理之根源的根源在于国人的群体意识。
”由此,一层层如剥茧抽丝,揭开中国人好面子,重人情,喜共食,爱拼酒等在老外眼中无法理解之行为的层层面纱。
写国人的书籍由来已多,我特别欣赏此书在于从文化的角度对这种种现象给予透彻入理的解释。
易先生从人文角度对于中国社会组织的特性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其中一句中国人是由圈子组成的,无非是小圈子组成大圈子,圈圈相套形成中国这个国家,颇为经典!而一句中国人只有圈子的概念,没有国家的概念更是批判的深入骨髓,让人神伤却又禁不住说这是一语中的。
这圈圈相套正源自于国人深受儒家教育熏陶所修炼而成的“明哲保身”的思想,从而促成了国人重关系、讲交情、人情大于事理的处世原则。
这几天看了《闲话中国人》后,我知道自己没有选错,易教授真的是个有很深文化底蕴的教授,他不但口才很好,文笔也非常不错,我最不喜欢有的人在书中大段大段的说理,说些枯燥的文化知识之类的话,易教授的《闲话中国人》不但语调轻松幽默,而且通俗易懂,从举例来说明一些道理,让人觉得不是在看他的文字,而是听一位慈祥和睦的朋友同你随便聊天,可是聊的是很有深意的东西,他语气的轻松诙谐,让你不会觉得听起来犯困和不解。
初中语文 文摘(社会)易中天:“我本来就是流寇一个”
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 可编辑1 / 1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易中天:“我本来就是流寇一个”5月22日,十六卷本《易中天文集》在北京隆重首发。
首发大事办完,易中天抽出时间来到广州,关起门来,就他的“历史问题”,向记者一五一十地做了三天的“口头交代”。
干过大多数农活“我本来就是流寇一个。
我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弄得‘身份不明,面目不清’,让贴惯了标签的人完全无从下手。
”接受采访时,易中天开口便这样说。
四次转型。
第一站,是。
易中天1965年高中毕业被分到农八师的“共青团农场”,那一年他18岁。
在兵团农场,易中天干过大多数农活。
其中最累的是“和泥巴”。
干活的人得站在土坑里,用铁锹像揉面一样和泥,再一锹一锹扔到地面。
“一天下来,感觉肠子都要断了。
” 同学脸都吓白了易中天是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考试那年,以同等学力考进武汉大学,读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生的。
这是他转型的第二站。
易中天觉得武大那时的学风非常好。
毕业论文答辩会时,从哲学系请来的答辩刘纲纪,与导师吴林伯的某些观点不同。
易中天就跟刘纲纪当面争起来,针锋相对,“旁边的同学脸都吓白了”。
没想到,最后刘纲纪给他的成绩是“优”。
毕业时,易中天按规定必须回。
导师胡国瑞认为他是难得的人才,主张留校。
那时,是全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
他通过教育部长蒋南翔,找到自治区委第一书记王恩茂,把易中天留在了武大。
易中天的课叫“文艺审美心理学”,也不“循序渐进”,一上来就是弗洛伊德、格式塔,口碑传开,郑州、长沙等高校的教师也赶来听,窗户上、走廊里挤满了人。
“土匪”变“流寇”1988年被免职后,继任的校长搞两个“凡是”:“凡是拥护的我反对,凡是反对的我拥护。
”武大风气的转变让易中天感到压抑。
有人推荐他去厦门大学,他没有片刻犹豫就举家迁往厦门特区,时在1992年。
跨文化书
1. 布罗斯纳安:《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毕继万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年。
2. 陈原:《社会语言学:关于若干理论问题的初步探索》,商务印刷馆,1984年。
3. 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
4. 法斯特:《体态与交际》(孟小平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年。
5. 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1985年。
6.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7. 高晨阳:《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年。
8. 高慎盈:《体语之谜》,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
9. 耿二岭:《体态语概说》,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年。
10. 龚鹏程:《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1. 顾建光:《文化与行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12. 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13. 胡超:《跨文化交际:E时代的范式与能力构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14.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
15. 胡文仲:《跨越文化的屏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
16. 胡曙中:《英汉修辞比较研究》,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3年。
17. 季羡林、张光璘:《东西文化议论集》,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
18.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
19. 居延安:《信息、沟通、传播》,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20. 李天民:《现代国际礼仪知识》,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
21.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1987年。
22. 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
23. 刘丹霞:《跨文化交际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24.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年。
带你体验祖国大好河山的11本书籍
带你体验祖国大好河山的11本书籍又一年春暖花开,要浪费这大好时光吗?十一本书讲的都是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妨就现在趁着春光出发吧。
?《我甚至希望旅途永无止境》副标题: 蒙古国纪行胡成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11月书本内容:蒙古国就在咫尺之外的北方,却又可能是我们永不会踏足的天涯。
正如我们渊源如此之深,却又如此陌生。
全书精选135帧彩色胶片摄影作品,是旅途之中的135个瞬间,用以佐证那些风景、城市与人的存在,路途、旅馆、街角与一切偶然相见。
听读者说:这一段旅途看的人揪心,习惯了有攻略的旅程,而这样没任何攻略可以借鉴,甚至连什么时候能等到一辆客车都是未知数,还要提防着无所不在的危险的旅程,一定毕生难忘,好想说,能活着从蒙古回来真不容易。
小浪建议:去蒙古自由行,还需要慎重考虑。
?《理想的下午》副标题: 关于旅行也关于晃荡舒国治著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1月书本内容:本书以一种超俗的眼光,与闲散的人生情怀,讲旅行、讲山水,看待周遭、寻觅佳境。
听读者说:这并不是一本旅行文学,而是退回原点看待旅行本身的文字,涉及旅游指南,旅游心态,居所。
同意舒老师说的“指南之幽地破坏性”。
恍然大悟,看似世俗的只写热门景点的指南书实则在保护那些人间仙境啊。
人恐怕也是一样。
旅游真是件矛盾的事。
小浪建议:这本书是这次推荐的书籍中唯一一本不止是国内经典的书,追求文艺旅行者必备。
?《寻路中国》副标题: 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美] 彼得·海斯勒著李雪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1月书本内容:我叫彼得·海斯勒,是《纽约客》驻北京记者。
这本书讲述了我驾车漫游中国大陆的经历。
《寻路中国》是我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之尾曲。
它探讨经济,追踪发展的源头,探究个人对变革的应对。
听读者说:迷人的视角与不带戾气的叙述。
城市中盛产了太多拿擦破皮当军功章的中二,但世界并非只似这般一尺见方,人们各自按照自己的轨迹与期望非常努力地生活,而这才是世界真实的样子。
闲话中国人
谢谢观看
“工作就是开会,管理就是收费,协调就是喝醉。”
中国人的服饰之道,就可以总结为三句话:重人前而轻人后,重外衣而轻内衣,重礼服而轻便服。
敬酒的学问主要有三条:一是要注意先后次序,即尊者先,卑者次;二是在碰杯时,自己的杯子要低一点, 以示谦虚;三是自己要先喝完,叫作先干为敬。
目录分析
一民以食为天 二生命与血缘
给四颗星,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到很多礼仪知识,也见识到易老师知识的渊博。
收获颇丰原来生活这么有趣吃住行游购娱都涵盖于其中闲话中国人又何尝不是了解中国人解读国人就是解读 中国历史文化民俗优劣。
通俗地剖析了社会文化和人情世故,这么实在的事情写得趣味性十足,读起来兴趣盎然啦?!。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中国人耿直却又圆滑,坦诚却又世故,多疑却又轻信,古板却又灵活,讲实惠却又重义气,尚礼仪却又少公 德,主中庸却又走极端,美节俭却又喜排场,守古法却又赶时髦,知足常乐却又梦想暴发,烧香算命却又无宗教 感,爱抱团儿却又好窝里斗,爱挑刺儿却又会打圆场,不爱管闲事却又爱说闲话,懂得只争朝夕的道理却又主张 慢慢来,等等,等等。
二子女问题
三大男大女
四当代婚恋
一真情所系 二交友三昧
三任侠与清高 四圈子
一所谓闲话
二闲话不闲三男人女人ຫໍສະໝຸດ 四闲话心理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易中天(1947年2月8日-),出生于湖南长沙,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知名作家、学者、教育家,曾任厦门 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他的研究领域涉及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个方向。他从2005年开 始在《百家讲坛》讲解历史,因其白话式的幽默分析,受到追捧。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 类学》等作品。
写的很好啊,对中国文化历史的研究很透彻,对中国现状以及群体又加深了认识。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作文800字(精选5篇)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作文800字(精选5篇)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作文800字(精选5篇)《丑陋的中国人》,作者中国台湾作家柏杨。
该书1985年出版于中国台湾,当年即评为台湾年度畅销书。
该书结集作者的数十篇杂文,主要内容是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作文800字,方便大家学习。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作文800字(精选篇1)《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以前看过,近来又看了一遍,实话说,还是深有感触。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深在此山中。
”听柏杨一讲,确实又一次感受了坠下悬崖,摔得粉身碎骨的恐惧。
但掩卷玩味,却又觉得并不尽焉。
其中礼义之邦之说余见就不敢苟同。
在柏杨先生眼里,中国不是礼义之邦,而处在蛮谎时代,野蛮到有人在别人关心她,怕她着凉,要她换下被雨水淋得透湿的的衣服,就把别人看作色狼,是在打她的主意,想讨点便宜。
别人为她拾起一把掉在车上的雨伞就怀疑别人是为了爱她的姿色,而甘愿效犬马之劳。
可是在柏杨先生眼里已经看成是普遍性,并由此推出一个蛮谎时代的事,我实在是遇见的太少。
这并不是我没有遇上这些事的机会。
其实,在车上的时侯,只要有老人或孕妇或病人,我都要让座的。
但每次都有会得到一次感激。
如果这些人中,年事稍高,那么,我还会听到她们说;“让你站着真是不好意思。
”每每听到这些话即使我站着辛苦,我也会产生一种得意之情。
为我是礼义之邦的一员,为我生活在礼义之邦而得意。
当然象柏杨先生碰上的事我也碰上过,有一次在冰场溜冰,有几个青年大发所谓的神威,把我撞倒了。
可是,他们不但不说对不起,反而踢了我一脚,说我不中用。
可是,当时在冰场的不下百人吧,百人之中也仅此几个而已。
而且,他们走了之后,另一个青年把我拉起来了。
我承认柏杨先生说的那种现象,但这远不能否认礼义之邦。
当我们走过一片绿色田野的时侯,不是也能看见几根稗草吗?可并没有谁由于这几根稗草而对田野失去希望,仅仅是把这杂种除掉就是了。
余以为那几个不讲理的跳骚也不过是礼义之邦中的杂种,只要我们去除掉就是了,而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的说;“哎呀,这里全都是杂种。
冯骥才《俗世奇人》通篇解读
《俗世奇人》解读<苏七块><刷子李>立规矩的目的在哪?规矩的存在是对人性的尊重、敬畏和解读,亦是维持环境和谐、自我和谐的手段。
自立门规:1、 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空间;2、 为了保证自己的自由和权益;3、 是告诉人你要自尊,你要对自己负责;4、 是告诉别人自己价值的存在;5、 是给相互信任、自我信任树块牌匾;6、 是对投机倒把的杜绝;7、 是良性秩序的维持和发展;8、 是让人变成自我约束的高贵的人;立规矩又要讲人情味儿,两者冲突时该如何抉择?——扬弃纳新的过程——不破不立——规矩是用来打破的——用发展的眼光、良善的人性眼光维持好规矩。
规矩存在的意义在于要遵守其内在的一种精神去实现其价值;既然有规矩,就要去遵守,让其有意义。
讲规矩又兼顾人情的做法充满智慧。
有本事的人掌握话语权立规矩,没本事的人看戏遵守规矩。
哪一行的行规不是由行业龙头立出来的?<酒婆>“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世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道不明了。
到底骗人不对,还是诚实不对?不然为嘛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到毁了?”从酒来说:“假到真时真亦假”这个世界之于每个人都如雾里看花,谁又能道得清说得明?骗人者清者自清。
当一个人用许多的假忽悠过大家,且足以以假乱真时,再拿出真的,却没人信了。
说假话者言而不实往往弄巧成拙骗自己,行假事者以为是灵运善巧,实则机关算尽的小聪明需饱受良知折磨,反害了卿卿性命。
从人的趋利性和道德命题来说,经商者诚信与否,是商业行为发展和可持续的的前提。
弄虚作假的短见行为必自食其果。
——多行不义必自毙;酒婆最后一次喝酒变为:真到假时假亦真,真是无巧不成书。
辩证关系:真正假假难分辨,假者自假真自真。
真假互因互缘,相对而成立。
常行假事者行其真事来不舒坦——自以假才是真——无错;常行真事者行起假事来也不舒坦——自居为真不做假事——无错;世上之事,多为非真非假非善非恶之事,哪有真哪有假哪有善哪有恶。
作文范文之小细节见真人品作文
小细节见真人品作文【篇一:以小见大的作文素材】以小见大的作文素材以小见大的作文素材(一)箕子发现商封王的生活越来越腐败,便经常通过宫中的侍从打听消息。
一天,他问侍从:“现在,封王吃饭时还川竹筷子吗?”侍从说:“不再用竹筷子,已经改川象牙筷子了。
”箕子说:“用象牙筷子,还会再使用陶碗吗?必然要配玉器啊。
用象牙筷、玉器皿,还会吃一般的饭菜吗?必然要吃山珍海味啊。
吃山珍海味,还会住苇草屋子吗?必然要盖楼阁啊。
”侍从说:“你分析得很对,现在大王正准备盖楼阁呢。
”箕子说:“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由此可知,商朝怕是不会长久了。
”有时候,细微的东西往往反映事物的发展本质,代表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忽视不得的。
在生活观念上,越是细微的迫求,越是反映观念的本质。
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懊重行事啊。
不然,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以小见大的作文素材(二)越时尚的商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快。
无论是电子产品还是时髦的服装,商家通过不断地推陈出新,刺激人们的购买欲。
那些追求奢侈品消费的「月光族」和「车奴」、「卡奴」,不仅浪费资源,还使自己背上沉重的经济枷锁,究竟是富人还是「负人」,只能冷暖自知。
以小见大的作文素材(三)购买季节性的水果和蔬菜能减少温室生长的农作物。
很多温室都消耗大量的能源来种植非季节性的产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本地的食品最适合当地人食用。
本地生产的其他商品,维修保养方便且成本低廉。
季节性的食品是在最适宜该物种生长的自然生态下成熟的,最富营养,同时也少有各种催生的添加品。
而反季节食品不仅价格贵而且营养较少,添加的农药、化肥和催生剂也危害健康。
以小见大的作文素材(四)商场里充斥着一次性用品:一次性餐具、一次性牙刷、一次性签字笔??一次性用品给人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灾难。
它们加快了地球资源的耗竭,所产生的大量垃圾造成环境污染。
以一次性筷子为例,我国每年向日本和韩国出口约150万立方米,需要损耗200万平方米的森林资源。
易中天教授在《闲话中国人》说,人生有三“得”,即:学习时沉得住气,成功后弯得下腰
易中天教授在《闲话中国人》说,人生有三“得”,即:学习时沉得住气,成功后弯得下腰(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易中天教授在《闲话中国人》说,人生有三“得”,即:学习时沉得住气,成功后弯得下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实力与实惠
1)“争面子需要本钱”
爵位(社会地位)、年龄、德行 社会地位:富贵? 权、血统
屈原:“帝高阳之苗裔” 刘备: “中山靖王之后” 杜甫: “大将军杜预之后”
3,实力与实惠
2)面子靠里子支撑
“体面”→“务实之人” →不看重“虚面” 有实力→有面子→实惠 面子是中国人社会交往中的“通行证”。 “懂面子,用面子” 面子生面子:
“封妻荫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反之亦 然)
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4,面具与角色
5,戏剧性种种
“欲知详情,请自借书分解。” --《闲话中国人》
且扯且谈
--(我不是逗你玩)
面子
❖ (素材来自《闲话中国人》--易中天)
❖ @香草山的羊
面子小论:
❖ 1,命与之所系 ❖ 2,赔偿与补偿 ❖ 3,实力与实惠 ❖ 4,面具与角色 ❖ 5,戏剧性种种
1,命之所系
❖ 面子是中国人的宝贝 ❖ 1)关乎面子:“体面” ❖ 服饰之道:
①重人前而轻人后 ②重外衣而内衣 ③重礼服而轻便服
1,命之所系
❖ 2)“没脸见人”
“吃不开” “掉脑袋”
❖ 3)“中国人死要面子”
❖子路“结缨而死” ❖伯夷、叔齐“饿死不食周粟”
“为面子让别人去死”
❖“子公弑灵公”
1,命之所系
❖ 4)“中国人为什么死要面子?” ❖ 文化思想内涵→“群体意识”
社会关系:君臣、父子、师生…… 面对他人→要有面子→没面子,×面对→不是人
“锦衣夜行”、“衣锦还乡”
没面子→“没脸见人”→无法在社会和群体中生 活→ “命之所系”
2,赔偿与补偿
▪ “伤面”
▪ 被伤者要求偿还 ▪ 伤害者自动赔偿或者被伤害者设法得到
赔偿
➢ 1)伤害不大 ➢ 2)对方面子很大 ➢ 3)面子存在于关系中
2,赔偿与补偿
▪ 补偿:
➢ 自补 ➢ 他补
▪ 面子之争
➢ “解决面子争端”→“讲和”(圆场) ➢ “和事老”↓
→“死要面子” “要面子” →面对他人 若“没面子”、“伤面子” →×面对→错过→不
对→“错过、过错”
1,命之所系
❖ 5)“群体意识” →(理论)相“对”
❖事实:“不对”常生 --“对不起!” --“没关系。”
❖对不起 前提→“对得起” ❖“没面子” →无法“面对” →“看不起” →“对不对、起不起来自 ❖“得脸面” →给别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