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社会化探析

合集下载

公安局的警务改革探析

公安局的警务改革探析

公安局的警务改革探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公安局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的部门,在警务改革方面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新机制和新模式。

本文将探析公安局的警务改革,旨在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动机和改革的实施情况。

一、背景介绍在社会的不断变革中,犯罪手段也日益复杂多样化,传统的警务机制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社会安全的需求。

因此,公安局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治安维稳工作。

二、改革动机公安局进行警务改革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点:1. 社会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社会安全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公安局需要通过改革来提升警务水平,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

2. 技术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为警务改革提供了条件。

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可以提高警务效率,加强侦查和预防犯罪的能力。

3. 司法体制的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司法体制也在不断完善。

公安局需要顺应司法改革的步伐,与相关机构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提高执法水平。

三、改革措施公安局在警务改革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 数据化管理:公安局通过建设信息化平台,对警务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共享,实现各警种、各级之间的协同作战,提高犯罪侦查的效率。

2. 人员培训:公安局加强对警察队伍的培训,提升执法水平和素质。

培训内容包括法律知识、技能训练以及心理辅导等。

3. 创新机制:公安局积极推行多元化治安管理模式,鼓励社区参与治安维稳工作。

通过建立社区巡警制度、治安志愿者队伍等工作机制,提升社会治安水平。

4. 建立信任机制:公安局注重构建与民众的良好关系,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协作,倾听民意,建立信任机制,形成共治的局面。

四、改革成效公安局的警务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 案件破案率提高:通过改进侦查手段和提高警务效率,公安局的案件破案率明显提升,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安全。

2. 社会治安稳定:公安局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维稳工作,通过加强巡逻、出警、宣传等措施,有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3. 公众满意度提升:公安局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和便捷性,赢得了公众的信任和满意度,增强了社会的安全感。

公安社会化评价调研文章标题

公安社会化评价调研文章标题

公安社会化评价调研文章标题
《推动公安系统社会化评价,实现全面建设中国治理体系》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政府积极推进公安系统的社会化评价,以提高警务实务
的质量,有效推进“改革开放”、完善中国治理体系、培育全社会共同反腐败文明,提升公安系统效能水平,并以此发挥“四个作用”: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等相
关法律法规,实施社会化评价制度,实行正义正当的警务管理,推动行政机关更加关注民众的合法权益,确保公安行政管理的有序有效性。

其次,推广社会化评价审计,建立模式性企业,实现全面深入的公安系统优化,实行新型警务管理,提高警察的综合素质,打造服务型公安系统的卓越性能。

再次,依据客观事实采取自我批评,积极开展公安系统违法行为审查,采取措
施改进问题行为,实施司法审查制度,完善禁止违反政府规章和政策法规行为社会制裁。

最后,评估调研反馈结果,加强服务预算管理,构建精准治理体系,提高政策
设计、行政服务安排等社会效率,特别是实施服务改进、公众参与监督,有效促进公安系统的发展与进步,确保社会治理及执法审判的公正可靠,实施政府职责,实现优化治理体系中国梦。

浅谈警务社会化的理论与实践

浅谈警务社会化的理论与实践

A Brief Talk about the of the Socializ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olice Affairs
作者: 王嵬嵬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系,北京100038
出版物刊名: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页码: 32-35页
主题词: 警务 社会化 改革
摘要:警务社会化是指将警务工作普及到社会之中,使警务运行过程成为对社会的适应过程。

新的警务改革主张引入市场机制来完善政府公共管理,除属于国家警察权范畴的强制措施和执法活动外,警察的日常管理、保护、救护、服务等职能可以由社会其他职能部门履行。

目的在于允许社会其他组织提供部分服务,使其进入良性的竞争状态,从而使公众具有更多更好的选择治安服务的机会。

公安局的警务改革研究

公安局的警务改革研究

公安局的警务改革研究近年来,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的需求不断增长,迫使公安局进行警务改革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公安局的警务改革研究。

一、现状分析公安局作为维护社会治安和秩序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巨大的责任。

然而,面对犯罪方式的不断变化和复杂化,传统的警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

警务工作的基本特点是信息密集、工作量大、灵活性要求高等。

因此,公安局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改革。

二、科技应用在当今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

公安局可以利用这些新技术来提升警务水平。

首先,建立起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可以更好地管理数据和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犯罪活动进行更加准确的预测和分析,提前采取措施防范。

另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监控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和识别,提高犯罪的查办率。

因此,公安局应该不断进行科技应用的研究和推广,以提升整体的警务水平。

三、人才培养面对日益复杂的犯罪形势,公安局需要具备高素质的警务人才。

在警务改革研究中,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传统的培养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公安局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培养计划。

首先,加强警校和培训基地的建设,完善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

其次,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警务研究,培养专业的研究人员。

最后,建立起完善的选拔机制,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到警务工作中。

四、社会参与警务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与社会的互动和参与。

公安局应该主动与民众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听取他们的声音和需求。

通过建立社区警务站、开展警民联动活动等方式,增强警民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此外,也应该加强与企业、学校等社会组织的合作,形成全民警务的合力。

只有全面地推动社会的参与,才能真正达到警务改革的目标。

五、法律配套警务改革不仅仅是行政层面的工作,还需要与法律配套,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公安局应该与相关部门紧密合作,制定和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为警务改革提供法律保障。

警务社会化发展趋势研究

警务社会化发展趋势研究

趋势形成 。但随着 “ 民社会 ”的形成和发展 以及公众 市
收稿 日期 :2 1 — 7 1 020—2 责 任编 辑 :陈 汇 作者 简 介 :郝 洁(9 8 ),女 , 中国人 民公 安 大学2 1级 行政 管理 专业 治安 管理 方 向硕 士研 究生 。 18一 00

3 3—
的提出是对传统 的警 务理念和警务模 式的挑战 ,强调 的 公共 安全 ,对警察 和公 众而言 ,既是权 力或权利 ,也 是 是 提供公共安 全服 务主体的多元化 和多元 主体 的责任分 职责和义务 。警察与社 会各 部分之 问是相互 合作 、相互 担 ,而且重点在 于 “ 以警察为 主体 转变为 以社会 为主 理解 的平等 的合作伙伴关系 。 从 体 ,强调 以全社会 的力量来维持社会 安定和法律秩序 , 重视警察组织 与社会各部分之 间的相互理解 、协调 与合
对公共 安全需求 的多样化 ,传统 的警务模式 受到挑战 ,
安全 ,需要全社会力量的支持 ,警务社会化成 为可能 。
在传统 的公 共安全观 中,往往强 调警察 的权力和公
公众缺 乏诚 心 、热心 、爱心 ,会 严重伤害群 众的感情 ,
警察机关无 法 以 自身力量单 独维护社会秩序 和保 证公共 民的义务 ,而忽视公 民的权利 。警察 以管理者 自居 ,对 根 据 警务 的 内涵 我们 可 以发 现 ,警务 社会 化 是警 导致群众 对公 安机关 的各项工 作不关心 、不 积极参与 。 务 的内在属性和本质要 求 ,是警务应有 的题 中之义 。警 有 的民警不愿深入群众 ,也 不注意与群众 打成一片 ,更 务社 会化是与警务专 门化相对应 的概念 ,它是指打破政 没有 意识到群众是社会公共 安全的主体 ,以至于没能 开 府对 警务工作 的垄断 ,将警 务工作普及 到社会之 中 ,动 展或者 没能有效地发动群众参 加警务活动 。在未来 的警 员全 社会 的力量维护 社会 秩序和公共安全 。警务社会化 务社会 化发展过程 中 ,新公 共安全观应该 是 :维护社会

中国警务社会化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警务社会化的理论与实践
和 多元化 的社会体 系 的需求 。
合 理有序 地构建警 务基础 社会 化 ,从群众 工作 、
完 善 法 规 、加 强 监 管 、社 会 化 安 全 服 务 体 系 等 角 度 合 理 发 展 警 务 社 会 化 ,构 建 和 谐 有 效 的 社 会 治 安防控体 系 。
首 先 是 警 力 方 面 , 国 的 人 均 警 察 数 远 低 于 我 西 方 发 达 国 家 。 国 警 察 机 构 尽 量 精 简 不 必 要 的 美
的 警 务 方 式 ,如 中 国 的社 区 警 务 、治 安 承 包 、保 安 服 务 公 司 、治 安 员及 辅 警 队 伍 ,西 方 国家 的 私
人 警务等 。
各个 方面 。
之 所 以 提 出这 样 的 理 念 , 因 为 提 出警 务 社 是 会 化 的宗 旨是 倡 导 全 民 参 与 治 安 管 理 ,治 安 问题
徐 甲
( 国 人 民 公 安 大 学 研 究 生 部 ,北 京 1 0 3 ) 中 0 0 8
摘 要 : 警 务 社 会 化 是 警 务 发 展 的 过 程 , 而 非 历 史 的 倒 退 我 国很 早 就 提 出 了实 行 警 务 社 会 化 ,提 出此 理 念 有 其 现 实 的 必 要 性 。 现 阶 段 我 国 的 警 务 改 革 面 I 力 不 足 、 无 法 满 告警 足 公 众 安 全 需 求 等 困难 和 问 题 , 一 个 一 元 化 的 警 务 体 系 不 再 能 够 满 足 正 变得 日益 多 样 化 和 多元 化 的 社 会 体 系 的 需 求 , 而 警 务 社 会 化 的 发 展 以 及 新 警 务 方 式 的 出现 则 是 解 决 现 存 问题
作者 简介 :徐

当前社区警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社区警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公安部党委在总结中外警务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于2002年3月在全国公安派出所工作会议上提出,在全国大中城市和县城全面实施社区警务战略,逐步建立起与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社区警务运行机制。

2002年6月14日,公安部作出《关于改革和加强公安派出所工作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公安派出所工作,“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方针,改革警务机制,积极实施社区警务战略。

”社区警务作为一种警务模式和理念被正式提出后,各级公安机关按照部署,积极推行社区警务。

但从目前社区警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来看,公安部的改革思路和要求没有得到全面、有力的贯彻落实,社区警务的组织建设、管理体制、警力配置、工作措施等仍然不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

要深入推进社区警务,实现社会治安工作的良性循环,必须加快公安机构改革,完善警务机制,改善社区警务的主客观环境。

在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当前社区警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深化社区警务改革谈点肤浅的看法。

一、当前社区警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社区警务开展以来,已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群众的认可,公安机关在稳步推进社区警务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

但从当前基层公安机关在推进社区警务方面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1.理论研究滞后,影响了社区警务的深入开展。

“社区警务”是西方发达国家最先提出来的。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警察机关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犯罪形势,采取增加警力、提高警察装备现代化水平等办法,增强警察的战斗力,但在遏制犯罪方面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总结这次警务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警察机关发现,忽视民众及犯罪预防工作是警务工作缺乏民众支持和犯罪“打不胜打”的根本原因。

为改变这种被动状况,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警察机关提出了社区警务理念。

经过多年实践,社区警务在维护社会治安和预防打击犯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

与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社区警务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相比,我国的社区警务理论和实践都处于起步阶段。

公安部门警务改革与发展路径探讨

公安部门警务改革与发展路径探讨

公安部门警务改革与发展路径探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治安形势的不断变化,公安部门警务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提高警务效率,警务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将对当前公安部门警务改革与发展的路径进行探讨。

一、警务改革背景与目标近年来,我国社会治安形势日趋复杂,新型犯罪不断涌现,对公安部门的警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大数据等技术在警务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公安部门必须进行警务改革,以实现以下几个目标:1.提高警务效率: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信息化水平等方式,提高警务工作效率。

2.提升公众安全感:通过加强治安防控、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等措施,提升公众安全感。

3.增强公安队伍素质: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完善激励机制等方式,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警务改革路径为实现上述目标,公安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警务改革:1.深化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加强信息采集、分析和应用,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同时,加强公安信息网络建设,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2.优化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面治安巡逻防控,完善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安全防范措施。

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3.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执法制度体系,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

同时,加强执法监督,确保执法公正、公开、透明。

4.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完善公安人员招录、培训、考核等机制,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同时,加强公安文化建设,增强公安人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5.推动社区警务建设:加强社区警务工作力度,深化“警民共建、平安社区”等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同时,加强与社区居委、物业等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共同维护社区治安秩序。

三、发展路径展望未来公安部门的发展路径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继续深化信息化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化将在警务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试论警务社会化的路径选择

试论警务社会化的路径选择
21 年 1 01 2月 第 2 卷 第 6期 3
湖南警察学 院学报
Jun lo n n oieA a e o r a fHu a P l c d my c
It 2 1 ) 01
V‘. 3 Nl 6 1 2 I } _
试 论 警务 社 会化 的路 径选 择
单桔平
( 湖南警察学院 , 湖南 长沙 4 03 ) 118
性互动, 以实现最大 限度供给安全社会秩序的 目 。 于从警察到民众都已接受公安机关是安全礼会袱序 标
因为相对于人 口数量众多 、情况复杂多变的社会而 供给的唯一主体 。在西方国家成功实践的新公其管
言, 警察的数量和监控制裁 的作用总是有限的, 要提 理 运 动 的 核 心理 论 之 一
社 会 的发展 而变化 调 整 。
建立社区警务机制等等 , 但是 r于我同同情的特殊 l : I
立法滞后性及社会 化管理发展缓慢等多方而的 世界警察经历了职业化 、 专业化、 现代化及社区 性 、 十 警察四次革命 ,而随着席卷全球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原因 ,我 国警务社会化与西方发达同家警务丰会化
摘 要 : 警务社会化是新时期有效供给安全社会秩序的科学合理的途径选择。当前我 国实行警务社会化很有 必要 。应 当采取 多种路径加 以推 广。
关键词: 警务社会化 ; 公共物品 ; 政府职能 ; 区警务 社 中图分类号: 6 11 D 3.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5 14 ( 0 10 — 16 0 2 9 — 1 0 2 1 )6 0 3 — 4
当・ 密 的经济人假设不仅在经济领域适用 , 在公共 公共产品。指只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某 准公共产品大量存在 , 领域 同样适用 , 公共领域中政治家、 官僚 和选 民在公 特征或特征不充分的产品。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警务社会化思辨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警务社会化思辨

一、前言公安部2006年10月下发《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部署在全国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要求在城市原则上以社区为单位划分警务区、配置社区民警,在农村以一个或多个行政村划分一个警务区、配置驻村民警,逐步建立与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社区、农村警务工作新机制,为推进城市社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从2002年3月全国公安派出所工作会议(简称“杭州会议”)决定在大中城市全面实施“社区警务战略”以来,社区警务作为一种全新的警务战略理念和警务哲学思想,诠释了社会治安问题作为社会问题的社会职责和义务,指明了警务战略的社会化思路。

与传统警务方式相比,社区警务以社会化、主动性、综合性的警务特征显示出理念革新和制度优势,以此引发我国警务观念、机制、工作方式的转变,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无疑值得推崇推广。

然而,从福建省社区警务实践看,目前全省各市已建立的社区警务室1071个,占已建社区总数的92.8%,每个社区警务室都配有1名或1名以上的社区民警,但警察的社区专业安全防范工作难以到位;社区群防群治组织在形式上基本完整,但作用有限,形同虚设;表现在社区犯罪类型上,以侵占财产为目的的侵财型犯罪为主。

通过对福州、厦门、泉州和南平四市2001年至2005年发案情况的调查统计,发现盗窃、抢劫、抢夺、诈骗等可防性案件约占80%,位居首位。

可见,就安全防范而言,社区警务并不像其制度设计的那样,仍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调查分析,制约社区警务战略实施的主要因素是:一是社会基础的制约,我国“行政性社区”特点使社区居民对社区缺乏认同感,导致对社区事务漠不关心。

二是公安机关本身观念制约,表现为过分强调公安机关的政治性和专政性;警察对警务工作大包大揽的思想盛行;公安民警中仍存在自恃“老大”的特权意识根深蒂固。

三是公安机关组织体系的制约,表现为集权式组织体系与社区警务要求一种分权、灵活的组织形式相矛盾;强调警务化管理,削弱社区民警的个人主动性。

关于社区警务工作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三篇

关于社区警务工作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三篇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关于社区警务工作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三篇,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

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

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关于社区警务工作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三篇关于社区警务工作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一社区警务是依托社区而建立起来的新型警务机制,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随着社区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社区警务正以其独有的社会综合功能,为社区管理防范提供了有力保障,已得到越来越多的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推动了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进一步融合。

新的形势要求公安机关必须建立与社区发展相适应的警务运行机制,做到警力沉到社区,警务前移到社区,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发动群众,充分依托社区加强社会治安的预防、控制、管理和服务工作,实现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被动打击向主动防范的转变,单一治标向综合治理的转变,管理为重向服务为主的转变,真正建立起打、防、控一体化的治安管理长效机制,实现社区长治久安,群众安居乐业,然而,在社区警务运行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正牵挚、阻碍社区警务的发展,亟待得到有效解决。

为此,本人就如何深入推进社区警务工作开展了专题调查。

现就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作个粗浅分析,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前段我局社区警务工作的初步探索近年来,我局把社区警务作为夯实基层基础、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的重要支撑,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警务室等级达标为抓手,强力推进社区警务建设,社区警务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我县属于山区县,农村派出所和农村警务室居多,基层普遍存在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社区警务战略发展。

二、社区警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前期的社区警务运行来看,我局社区警务工作已经基本正常运作。

但影响、制约社区警务工作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社区警务警力严重不足、功能发挥不够。

警务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和趋势

警务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和趋势

警务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和趋势
警务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和趋势主要包括:
1. 信息化: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警务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应用。

警务机构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和预测分析等手段,提高犯罪预防和打击的效果。

2. 智能化: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警务机构的智能化水平。

例如,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对嫌疑人进行快速识别,利用无人机技术进行巡逻和侦查等。

3. 社会化: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和互动,建立共同治理体系。

警务机构与公众、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形成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4. 专业化:加强人员培训和能力素质提升,推进警务机构的专业化建设。

例如,加强法律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警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

警务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包括:
1. 信息共享和协同:通过建立警务信息共享平台和协同机制,实现信息的互通共享,提高警务工作的协同效能。

2. 数据驱动: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挖掘犯罪线索和趋势,提高智能化侦查和预警能力。

3. 跨界整合:警务机构与其他部门、行业的合作,通过跨界整合资源和力量,共同应对社会治安问题和突发事件。

4. 社区参与:强调社区治安的基层治理和居民参与,实现社区与警务机构的互动和共同参与社会治理。

总之,警务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是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和专
业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变化,警务现代化的趋势是信息共享和协同、数据驱动、跨界整合和社区参与。

社区单元警务:内涵及其警务社会化特征

社区单元警务:内涵及其警务社会化特征

社区单元警务:内涵及其警务社会化特征王智军【摘要】社区单元警务是指将基层公安机关的工作区域分隔为一定数量的社区单元,将基层民警划分为一定数量的单元警组,由社区单元警组全面负责社区单元内的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产品及服务的警务模式。

作为一种新的警务模式,社区单元警务要求单元警组深入社区和公众作直接和深入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这使社区单元警务既成为社区警务战略的落实和深化,也成为警务社会化这一警务潮流和趋势的实践平台。

【期刊名称】江苏警官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25)006【总页数】7【关键词】社区警务单元警务警务社会化一、社区单元警务的内涵社区单元警务模式,作为一种基层警务实践中的警务模式变革,取得了良好的运作效果,得到了理论和实务层面的肯定。

①社区单元警务模式是江苏现代警务研究中心与江苏省宿迁市公安局合作进行的基层警务模式变革的一种目标模式,这一警务模式从理论的研究到实践的推广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公安部治安局的肯定并获得了“2009年度江苏省公安工作创新奖”。

在社区单元警务实际运作两年之后,是可以进行全面的内涵解读的时候了。

在对社区单元警务的内涵解读上,可以遵循社会科学研究“概念——假设——理论——解释”的逻辑过程。

对研究对象认识的深入,需要基本的研究逻辑过程,这个逻辑过程的起点是概念。

所谓概念是凭藉语言或文字对事物、现象、观念的描述或界定。

概念一旦形成,下一步是发展假设(hypotheses),然后是逻辑基础上理论的建构。

理论是“一些通则结合成的系统,这些通则彼此相联,并且表示变项间的关系”,理论主要的功能“是知识的组织或系统化,即把零星的知识整合(integration)或编集(codification)并予以解释”②吕亚力:《政治学方法论》,台湾三民书局1979年版,第42页、第55页。

由概念开始的对社区单元警务解读的逻辑框架正是这样建构的:先解释社区、单元和警务的概念,再在这三个概念的基础上解释社区警务和单元警务的含义,最后在社区警务和单元警务的基础上再去认识社区单元警务的内涵。

我国警务再社会化演进与评述

我国警务再社会化演进与评述
Vo 1 .1 3 No . 2
【 治 安研究 】
我国警务再社会化演进与评述
李 伟 清
( 中 国人 民公 安 大 学 ,北 京 1 0 0 0 3 会 化 的理 念 , 是 现 阶 段 对 于 计 划 体 制 时 期 以来 我 国 警 务 社 会 化 再 发 展 形 式 与 变化 的9 3 纳 与总 结 我 国警 务 再 社 会 化 是 在 市 场 经 济环 境 和 氛 围之 下 的警 务 变 革 与创 新 , 与 计 划 体 制 时 期 相 比. “ 非 制服 警 务 ” 再 社 会 化 形 式 既 有 继 承 也 有 创 新 。 继 承 之 处在 于 单 位 内保 组 织 、 治保 会 的传 承 、
基金项 目:本文为中国人民公安 大学 2 0 1 1 年校级科研 项 目 “ 新形势下社会治安多元治理模式探析” ( 项 目编号 :1 1 X XS K 2 1 )阶段性研
究成果。

2 6 ・
了保 卫 组 织 查破 案 件 的 权力 .以及 可 以做 出包 括 警告 、罚 款在 内的治 安处 罚 的裁决 。 ②说 明计划 体 制 时 期 内保 组 织 始 终 保 持 着 公 安 行 政 机 关 特 性 . 也 即公 安 机关 直接 对 机 关 、团体 、企 业 、事 业 单 位 治安 管 理 事务 进 行 直 接 领导 和 干 预 群众 性 的 治安 自治 组织 包括 治 安保卫 委 员会 ( 简称治 保 会 ) 和治 安联 防组 织 。治保 会是 宪 法 明确规 定 . ③具 有
大体 经历 了两 个 阶段 .即计 划 经 济发 展 阶段 以及
使 公 安机 关赋 予 它 的一 定 职权 的基 础上 .又增 补
作 者 简 介 :李 伟 清 ,女 , 中 国人 民 公 安 大 学 治 安学 院 副教 授 ,治 安 学 专 业 硕 士生 导 师 。

警察社会化的过程探析

警察社会化的过程探析
维普资讯
第2 卷 l
第 3期
吉林 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unl finP bi S c ryAcd my o ra o J i u l eui ae l c t
Vo121 N O. . 3
20 0 6年 6月
J n ,0 6 u e2 0
警 察社 会化的过程探析
殷 炳 华
(l I 东警察 学院法律 系, t J h东 济南 2 0 01 5 4)

要 :警察 社会化 是指新 警 员或警 察学 员 ( 包括正在 警察 院校接 受普通 高等教 育 的预 备警 员和 那些
接 受继 续教 育的警 察 学员等 )学 习警察 文化 ,养成警 察 的社会 个性 , 内化警 察的 思想 、行 为规 范 ,获得 并 扮 演 警察社会 角 色的过程 。探 析警察 社会化 的 整个过程 ,可将其 分 为选择 阶段 、培训 阶段 、磨合 阶段 和提
应警察生活 , 都必然要经历一个警察社会化的过程 。 段 : 所谓警察社会化是指新警员或警察学员学习警察文 选择 阶段 选 择阶段主要是 指招录 新警过程 中的决策阶 化, 养成警 察的社会个性 , 内化警察的思想 、 价值 、


行 为规范 , 获得并扮 演警察社会 角色的过程 。 里 段 , 这 此处的 “ 决策 ” 既包括作为被招录方的个人之 的警察文化包括 了警察这个社会群体的多种形式的 决策 , 也包括作为招录方的警察机构之决策 , 选择 文化 , 如警 察物质文化 、 警察行为文化、 警察制度 过程实际上就是个人决策和警察机构决策之间相互 相互作用的过程。 从个人决策的角度来看 , 对 文化和警察精神文化 ,1 『 l 主要是指警察的道德观 、 价 适应 、 值观和各种思想 、 行为规范体系。 这里所说 的警 察 于那些潜在的谋求从事警察职业的人而言 , 警察的 的社会个性是指警察群体所共同具有的心理特质和 社会地位 、 政治地位以及国家为人民警 察从事相应 性格特点 。 一个新警员或警察学员学习各种警察规 警务工作而提供 的法律保 障、 物质保 障、 生活保 障、

关于构建现代警务保障体系的调研报告

关于构建现代警务保障体系的调研报告

关于构建现代警务保障体系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构建现代警务保障体系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的需求日益增加。

构建现代警务保障体系成为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的重要举措。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现代警务保障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为构建现代警务保障体系提供参考。

二、现状分析1.警务资源配置不均衡:存在着警力密度低、警力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导致一些地区治安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

2.警务信息化水平有限:警务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影响了警务工作效率和质量,信息共享不畅,侦查能力不足。

3.警务设施落后:有些警务部门的设施建设滞后,缺乏现代化设备和技术,不利于高效开展警务工作。

4.警务人员素质待提高:一些警务人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不准确,执法不规范,缺乏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

三、问题分析1.缺乏统一指导:现有的警务部门管理方式没有形成统一的指导方针和标准,导致工作方向不一致,工作效率低下。

2.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各警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渠道,导致信息孤岛,影响了警务工作的协同性和高效性。

3.警务装备不齐全:部分地区的警务装备过时落后,无法适应现代化犯罪形式和社会需求,影响了警务工作的效果和效率。

4.人员培训体系不健全:缺乏完善的警务人员培训机制和规范化的培训课程,导致警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

四、解决方案1.完善警务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统一指导、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的警务体制机制,确保各级警务机构有明确的职责和工作目标。

2.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大警务信息化建设力度,推动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实现警务信息的整合和共享,提升警务工作的智能化和高效性。

3.加强装备更新换代:及时更新警务装备,以适应现代犯罪形式的需要,提升执法效果和警务工作效率。

4.健全人员培训机制:建立完善警务人员培训体系,注重培养警务人员的法律素养、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提高警务队伍的整体素质。

警务化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警务化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警务化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引言警务化管理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警务化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来解决这些问题。

问题一:行政化倾向过重在一些地方,警务化管理工作存在行政化倾向过重的问题。

这表现为警察部门过于强调规章制度,而忽视了对社会矛盾的解决和社区的服务。

对策建议: - 提高警察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加强执法能力和沟通技巧的培训,以更好地处理各类社会矛盾。

- 加强社区警务工作,建立警民互信机制。

通过与社区居民的密切合作,增进警方与社会的联系,主动倾听民众意见和需求。

问题二:警力资源配置不均衡在一些地区,警力资源配置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一些繁荣地区的警力过剩,而一些贫困地区的警力严重不足,无法有效维护公共安全。

对策建议: - 对警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整,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风险程度,科学确定警力配备比例。

- 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增加警力配备和经费投入,提升对这些地区的综合治理能力。

问题三:信息化建设滞后当前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但有些警务化管理工作仍处于传统模式下运行,信息化建设滞后。

对策建议: - 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推动警务信息系统的升级和完善。

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提高信息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 加强技术人员培养和引进,提升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实力。

问题四:内部管理问题警务化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内部管理问题,如队伍管理混乱、警务行为失范等。

对策建议: - 加强警务队伍的管理,严格执行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健全的考核和奖惩机制,激励警察队伍的积极性。

- 加强内部监督和纪律建设,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对违法违纪行为严肃处理。

结论以上是对警务化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思考。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升警务化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通过优化行政化倾向、合理分配警力资源、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强化内部管理,我们可以构建更加科学和高效的警务化管理体系,提高警方的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公正的社会环境。

新形势下治安管理社会化研究——以三明市1+N警务模式为视角

新形势下治安管理社会化研究——以三明市1+N警务模式为视角

大和市场经济的建立 ,这种 自发性 、义务性的群防群治组织因人员变化 、观念转变、经费困难等
新形势下 治安 管理社会化研 究
新形势下治安管理社会化研 究
— —
以三 明 市 1 +N警 务模 式 为视 角
福 建省 三 明 市公 安局 课 题 组
摘 要 治安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单靠公安机关独家承担,必须整合调动全
社会力量参 与,走社会化道路。治安管理社 会化不仅 有深 厚的历 史渊源 ,更是政府职 能转变的必然要
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 的各种措施和多种方法,推广适合各种情况 的安全保卫责任制 ,把综 合治理真正落实到各个方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提出,为社会治安管理社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19 年 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 91 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 ,肯定 了社会治安管
理社会 化 的工作方 针 。20 06年 l ,党的 十六届六 中全 会 《 于 构建 社会 主 义 和谐社 会 若 干重 O月 关
求 ,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群 众安全诉 求的实现途径和公 安机关 自身发展 的迫切 需要。福建省三
明市公安机关积极实践 ,探索 出以 1 +N为抓 手的公 安工作 与群众路 线有机结合 的治安管理社会 化警
务模式。其对于治安管理 社会化工作的启 示是 :转变观 念是 前提 ,政 府主 导是关 键,公安 引导是 核 心 ,市场运 作是活力 ,健全 法制是保 障。
理社会化程度并未随着经济 的发展而得到提高 ,反而出现了大幅度 的下滑 ,原有严密有效的社会 管理、控制模式逐渐出现松动和坍塌。突出表现在:一是群众参与治安管理的意愿下降。受市场 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群众 的私有观念和 自私心理在增强 ,利益观念被强化 ,认为事不关 己高高 挂起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参与社会治安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还有一些群众不理解 、不 配合 、不支持公安机关工作 ,甚至有相 当一部分党政领导及综合治理组织片面地认为治安管理是 公安一家的事 。以三明市为例 ,20 年群众扭送违法犯罪嫌疑人 20名 , 0 0年为 4名 ,锐减 00 9 21

当前社区警务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当前社区警务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些 地 方 在 社 区警 务建 设 过程 中, 有 进 行 科 学 的调 查 研 究 。 有 的地 方 受 传 统 思 维 定 势 的 束 没 还
缚, 缺乏改革创新 的精神 , 日常社 区警务工作缺乏规范性 , 区警务运行实施 中存 在许 多误 区 , 社
不 仅 影 响 到社 区警 务 战 略 的具 体 实施 , 且 影 响到 社 区 警务 的有 效发 展 。 而
关 键 词 : 区警务; 社 问题 ; 对策
中 图分 类 号 : 0 53 D 3. 4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6 4 5 1 ( 0 2 0 — 0 8 0 17— 6 22 1 】10 7 — 5
社 区警务 作 为 当今 世 界各 国警 务 改革 的基 本方 向 , 是一 项 预 防 为 主 、 在 治 本 的警 务 战 略 。 重 在 我 国 , 区警 务从 二 十世 纪 九 十 年代 开 始 进行 探讨 、 究 、 社 研 应用 和 推 广 。 入新 世 纪 以后 , 国 进 我 社 会 正在 发生 着 革 命 性 的变 迁 , 面对 复 杂 多 变 的 社 会 治 安形 势 , 区警 务 作 为 符 合 历 史 发 展 潮 社
1 传 统警 务 观 念 主 导 下实 施 社 区 警 务 。社 区警 务 自改 革 推 行 以来 , 想 观念 的转 变 远 远 . 在 思 落 后 于社 区警 务 工 作 的 推 进 。 少 民警 甚 至 领 导对 社 区警 务 一 知 半 解 , 不 简单 地 认 为社 区警 务 就 是在 社 区 中建 个 警 务 室 , 让群 众 在 家 门 口就 能 办 成 事 , 作 内容 和 方式 与原 来 的 民警 责 任 区 的 工 工作 没 什 么两 样 。由 于传 统警 务 重 打击 轻 防 范 的思 维 习 惯 和 工作 习惯 根 深 蒂 固 , 整 个警 务 工 使 作 的重 心 仍 偏 向于 刑 事 案 件 打击 , 由于 观 念转 变 的滞 后 , 致 作 为社 区警 务 实 施 主体 的社 区 民 导

优秀公安民警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新形势下加强公安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优秀公安民警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新形势下加强公安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优秀公安民警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新形势下加强公安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贯彻落实****政法委部署的“三项重点工作”和公安部提出的“三项建设”的重要举措。

面对新形势,公安机关如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主动作为,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为加快新一轮发展打造一流治安环境。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探索建立符合新形势要求的社会管理运行机制和模式,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履职尽责能力谈些个人认识。

一、认清形势,深刻认识公安机关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一)社会管理存在因循守旧,创新意识不强问题。

目前,部分公安机关负责人和民警缺乏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对新时期社会治安、公安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认识不足,循规蹈矩,管理方式粗放、方法简单、程序繁杂,致使社会管理疲于应付、应对、应急,难以标本兼治,降低了社会管理实效。

一些公安机关认为管理创新就是把过去的提法换一换、说法改一改,而管理方式没有转变,起不到创新管理、实效管理的作用。

(二)社会管理存在职能弱化,管理手段滞后甚至缺位问题。

一是治安防控方面,治安专业防控力量较为薄弱。

一些企事业单位、社区、村居的治保组织不健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群众自防自治意识不强,影响了社会化防控效能。

二是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方面,社会化管理手段滞后。

流动人口只靠公安民警逐门入户核对,登记遗漏等现象很难避免,从而导致高危人口特别是“两劳”解教、涉稳等人员的管理存在“盲区”,现实表现难以掌控。

三是新生社会组织管理方面,缺少必要的行业自律及管理经验。

对新生的各类社会团体、行业协会、中介机构、民间组织及新生经济体的管理,过去没有管理欠缺经验,加上因缺少相关的法律依据以及必要的行业自律,而弱化了公安机关对社会组织的管理。

四是互联网安全管理方面,涉稳舆情处置形势严峻。

个别网吧追求经济利益,执行起实名登记等管理措施打折扣,给“落地查人”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加之公安机关的体制机制、应对举措不健全,对公安机关的舆情引导处置、依法处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警务社会化探析薛 典 武 摘 要 警务社会化是新世纪公安改革的战略选择和基础工程,是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公安工作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创新。

要提高公安机关的社会管理水平,实现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要按照市场运行的客观要求,有效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安行政管理体制,在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的同时,实现“社会的事社会办”。

关键词 警务 社会化 世界自警察诞生至今,经历了“四次警务革命”,即警察职业化、警察专业化、警察现代化和社区警务。

近几年又有西方学者提出了第五次警务革命理念,即警务社会化。

警务社会化,是指借助社会力量参与和监督警务管理工作,促使警方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我国,传统警务工作资源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公安机关本身,这大大限制了社会治安工作开展。

随着公安保卫任务不断加重,警力资源愈显有限,无论是警力还是经费都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有限警力资源需要无穷民力支持。

事实上,犯罪现象是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仅靠公安机关不能根本解决治安问题,必须依靠全社会力量来综合治理。

在新形势下,以警务社会化开展警务工作,以全社会力量抑制与预防犯罪,开发蕴藏于人民中间的社会治安资源,是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警务社会化的指导理论警务社会化是近年来西方国家在公共选择理论的影响下警务改革的主要方向。

公共选择理论是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府的管理活动及各个领域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理论,因此又被称为官僚经济学。

在用种种经济学方法分析了政府困境及其原因的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独到办法,与传统行政学致力于改革完善政府本身不同的是,公共选择关注的中心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它认为没有任何逻辑理由证明公共服务必须由政府官僚机构来提供。

既然政府内部问题重重且历次改革收效甚微,那么最好的出路是打破政府的垄断地位,建立公私组织之间的竞争,从而使公民得到自由选择的机会。

具体来讲,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方面。

(一)组织类型的理性选择私营企业、非营利组织、政府机构等各种类型的组织都可以提供服务,但对特定情况下的特定服务来说,某一类组织会比其它组织干得更好,由此产生了组织类型的理性选择。

过去的错误在于对政府组织过分依赖,即使是它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比其它类型组织还差也是如此。

作者单位:安徽省警察协会(二)市场机制与个人选择市场机制主要是竞争机制,这种竞争给公民提供了“用脚投票”(即自由选择服务机构)的机会。

公民由此获得至高无上市场权利:就像顾客通过对产品选择决定企业命运一样,公民对服务机构选择可以决定单个公共机构存亡,这必然迫使公共机构竭力改善服务赢得更多“顾客”。

(三)分权化公共选择理论主张允许不同组织之间在职能和管辖区域上存在交叉重叠,因为只有这样,公众才有选择的可能。

二、警务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仅凭警察机关内部的有效运作,希望提高警察工作的质量是不够的。

因为警察机关是否能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靠的是警察机关高度的责任心。

如何改变这种靠良心保证为不可抗拒的动力,就需要依赖公共选择理论所描述的那样,让警察提供的服务进入良性的竞争状态,打破警察服务的国家垄断地位,允许社会其它组织包括私营组织提供部分警察服务,进而公众有选择更好治安服务的机会。

只有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才能真正迫使警察机关改变服务态度和科学地规划勤务。

当然,与其它政府公共部门相比,,是强制力部门,掌握着国家警察权和各种揭露犯罪、安全防范方面的技术手段,具有非国家警察不能履行的性质,不可能完全采用市场和社会管理模式,由此能够允许社会其它组织经营的警察业务是有限的。

尽管如此,推行警务社会化对警务改革的意义不能忽视,警务工作社会化管理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一)警务社会化的必要性从政体来看,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国家,参与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神圣权利。

警务工作作为国家和社会管理的一部分,人民群众有权参与。

从警察职责任务看,人民警察主要职责之一就是打击犯罪、预防犯罪和维护治安。

犯罪和治安问题本身就是社会问题,如果没有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配合,警察就无法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从警察的工作特点来看,警务工作大多具有随机性、突发性、分散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公安机关不可能像军队那样对警察队伍采取集中封闭式管理。

因此,警务工作不仅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与配合,而且更需要争取和接受社会的监督。

从我国公安工作的历史来看,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是我国警务工作的优良传统,警务工作只有建立在深厚的群众基础上,才能无往而不胜。

(二)警务社会化的可行性从国际上来看,西方一些国家在警务社会化方面已经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如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英国就提出了警务私有化(或民间化,或社会化)的理念,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其具体做法是允许成立大量的商业保安公司,这些公司履行着本来应由国家警察履行的部分业务,以商业运作的方式为公众提供安全服务,并收取报酬获得收益。

从目前情况来看,这种私有化的警务带来了多个方面的正效应。

我国虽然也有群众性治安组织、保安服务公司等社会治安力量,但与国外相比,其区别在于我们的社会治安力量是在公安机关的指导下开展业务,作为公安机关治安保障的重要补充形式存在,并没有与公安机关形成竞争性氛围,因而没有形成促进公安机关进行内部改革的外部压力。

三、警务社会化的意义(一)警务社会化对转变警察职能有着积极的影响从世界范围来看,警察机关管理的事务都是复杂多样的,并且对社会和公众都有内容广泛的服务承诺。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警察可以包办、代替一切国家行政与社会事务的管理。

恰恰相反,不少国家的社会组织与公众都有广泛的自治权利,许多社会事务都由民众自己去办、去解决,只有那些民间办不了、办不好、不愿办的事务才由国家、政府和警察去办。

否则,警察管得过多、过宽,不仅管不过来、管不好,还费力不讨好,有不尊重民意民权之嫌,招致责难,因此,民权、民主、民治建设受到广泛重视与提倡,而警务社会化在一定程度上就体现了这种要求。

如果公安部门在深化警务改革过程中注重警务社会化,就会有利于促进警察职能的转变,实现从全能警察向责任警察过渡,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警察角色的回归。

(二)警务社会化可以促进警察绩效提高警务社会化把竞争机制引入警务改革,为警务改革开启了新思路,即通过竞争机制来提高警察绩效。

警务社会化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因为竞争能够给组织带来种种好处。

竞争最明显的好处就是提高效率,迫使公营的(或私营)垄断组织对顾客的需要做出反应,竞争能够提高公营组织员工自尊心和士气。

纽约市立大学管理系主任E1S1萨瓦斯在1971年发表的《论市政垄断》中说道,“我强调问题的实质不是公营对私营,而是垄断对竞争,呼吁在公共服务中引进竞争”。

所以说,在警务改革中引入竞争机制,不仅可以节约开支,更重要的是可以充分调动广大民警的积极性,激发其创造力和责任心,从而增强警方对社会需求的回应能力。

(三)警务社会化有助于弥补警力资源的不足当前,警力资源不足是公安机关普遍面临的问题。

如何挖掘有限的警力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资源和力量参与到警务工作中来,是警务改革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是公安部门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的需要。

警方通过与社区(公民与志愿者)、私营部门、非营利组织等建立伙伴关系就提供了实现这种需要的具体途径,在弥补警力资源的不足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乔治・里查森(George R ichards on,1972)从理论经济学的角度曾指出,资源互补的必要性是组织间合作的关键动力。

公共部门与非营利部门合作伙伴关系可被视为积聚公共部门和非营利部门两者的资源和力量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创新性。

萨瓦斯在论及民营化的原因时曾引用了美国一个问卷调查的结果。

1992年美国就推行民营化的原因对地方官员做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试图削减机构内部支出是实行民营化的主要原因,财政方面的外部压力是实行民营化的第二个原因。

换句话说,实行民营化是为了节省开支。

当然这只是民营化优势的一个方面,其实民营化的优势是多方面的,它为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提供了实现的具体途径。

通过结合社会资源和力量,增强了社会影响力。

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有助于填补政府用于社会发展方面的资金不足;增加资源运用的透明度和合理性;推动社会广泛关注和帮助在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资金和人力资源薄弱的部门;提高公共部门效率,减少公共部门内部权力和机构的扩张以及把公共管理者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使之能更集中精力去做他们份内的事情;还有利于促进社会改革的进程等。

更重要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部门通过民营化引入竞争机制,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四)警务社会化有利于改善警方的整体形象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作为民营化重要形式的伙伴关系的建立本身就是对政府的不满和政府活动频繁出现问题的可能矫正方法。

政府通过民营化改善对纳税人的服务,民营化同样改善了这些人的生活质量,这样社会各界对政府的满意度也会逐渐上升。

同样道理,警方通过建立多种形式的伙伴关系无疑对树立勤政爱民的形象会有帮助。

再者,既然建立多种形式的伙伴关系可以提供一个社会力量参与进来的渠道,也就为警方提供了一个改善警民关系的平台。

因为建立多种形式的伙伴关系可以加强警方与社会各界的互动,这样不仅增进了伙伴双方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伙伴的力量拓宽与社会各界互动的渠道。

譬如与媒体关系,各种宣传媒体是加强警方与社会各界沟通的重要渠道,具有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

警方通过多角度多方位与社会公众互动,一方面可以更多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意愿;另一方面让更多公众了解警方的工作态度、价值追求、建设成果以及困难等情况。

在这种良性互动的过程中,不仅使警方更能关注社情民意,确保警方工作的顺利开展,更重要的是赢得了更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取得公众的认可与赞同。

四、警务社会化的具体途径和基本方向借鉴当代行政改革的主导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最好的结果应是市场力量作用的最大化,除属于国家警察权范畴的强制措施和执法活动外,警察的部分管理、保护、救护、服务等职能是可以由社会其它组织来履行的。

这个理论对传统的警察业务必须由警察包办的认识提出了挑战,为未来的警务改革拨开迷雾,指明方向,为警务改革走出目前困境指出了一条可行道路。

(一)在行业设立许可方面不再进行治安审批,对重点行业协助组建行业管理协会,由行业协会对行业的准入、出局及其行为规范进行自律管理2004年11月,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的“2004警察与科学国际讲坛”上,有国外警学专家介绍了大型活动公共安全社会化管理的有关经验,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响应。

国内公安领域的专家一致认为,这是我国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创新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