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

合集下载

名词解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名词解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名词解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引言在经济领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个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工具。

它们都是国家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而货币政策则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

本文将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详细解释和比较。

二、财政政策1. 定义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宏观经济调控手段。

它主要通过调整财政收支状况来影响经济活动,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2. 目标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 - 经济稳定:通过调控财政政策,稳定经济增长,防止经济过热或过冷。

- 就业增长: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刺激经济活动,促进就业增长。

- 收入分配: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

- 社会公共服务:通过财政支出,提供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等。

3. 工具财政政策主要通过以下工具来实施: - 政府支出: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增长。

- 税收政策:通过调整税收水平和结构,影响个人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行为。

- 财政赤字:在经济下行时,可以通过增加财政赤字,增加政府支出,刺激经济增长。

4. 影响财政政策的实施对经济有以下影响: - 经济增长: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财政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或遏制经济过热。

- 就业: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可以促进就业增长,减少失业率。

- 通货膨胀:如果财政政策过于宽松,导致过多的货币供应,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 收入分配: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财政政策可以影响收入的分配情况。

三、货币政策1. 定义货币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宏观经济调控手段。

它主要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2. 目标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 - 价格稳定:通过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的稳定。

- 经济增长: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刺激经济增长。

- 就业增长: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促进就业增长。

许云霄——8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许云霄——8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8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第一节财政平衡一、如何理解财政平衡二、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三、财政不平衡的原因一、如何理解财政平衡1.财政平衡的概念财政平衡是指国家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

这种收支对比关系不外是三种结果:一是收大于支有结余;二是支大于收有逆差,即赤字;三是收支相等。

2.财政平衡的理解对财政平衡不能作绝对的理解。

(1)在实际生活中,略有结余应属基本平衡,略有赤字也应视为基本平衡,二者都是财政平衡的表现形式,因而财政平衡追求的目标是基本平衡或大体平衡;(2)研究财政平衡要有动态平衡的观点,不能局限于静态平衡;(3)研究财政平衡还要有全局观点,不能就财政平衡论财政平衡;(4)财政收支平衡可以从中央预算平衡和地方预算平衡分别考察。

预算平衡是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在复式预算制定下通常指经常收入和经常支出的关系。

预算平衡与否一般有三种情况,即预算赢余、预算赤字和预算基本平衡。

二、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1.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平衡研究财政平衡,就财政本身研究财政平衡难以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

2.财政平衡是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的一种手段国民经济整体平衡的目标是社会总供求的大体平衡,财政平衡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局部平衡,因而对社会总供求平衡而言,财政平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

3.财政平衡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国民收入决定因素中的消费、储蓄、投资以及进出口属于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是通过市场实现的,而财政收支属于政府行为,因而财政收支平衡是掌握在政府手中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

财政平衡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间接调节社会总供给.三、财政不平衡的原因1.财政不平衡具有必然性财政收支正好相等是偶然的,财政不平衡具有必然性。

造成财政不平衡的原因很多,既有经济原因,也有制度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2.外部冲击外部冲击是指对一国国民收入有很大影响的,但本国不能左右的外部事件。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别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别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别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政府用于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两者在调控对象、执行部门等方面是不同的。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分享的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别有哪些。

下面为大家做分享!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别(1)含义不同。

财政政策指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实现社会经济目标的具体措施;货币政策也称金融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的供应量和货币流通的组织、管理政策。

(2)内容不同。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方面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化,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对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投资的多少等;货币政策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三部分构成。

(3)类型不同。

根据对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财政政策一般可分为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两种类型。

扩张性财政政策即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增长,减少失业,使经济得以较快发展;紧缩性财政政策则指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从而降低通货膨胀率。

而我国在2005年实行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则不属于以上两种类型,它是既有扩张又有紧缩的松紧适度的财政政策。

从总量调节出发可以把货币政策分为均衡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三种类型。

均衡性货币政策是保持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要量的大体平衡,功能是促使和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扩张性货币政策是使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需要量,功能是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长和经济的较快发展,但有可能会形成通货膨胀或使已有的通货膨胀加剧;紧缩性货币政策是使货币供应量小于流通中对货币的需要量,功能是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长,但也可能会抑制生产的发展,导致经济停滞。

我国近几年来实行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属于以上类型,而是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在操作层面上或采用扩张的货币政策,或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

(4)政策的制定者不同。

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110506224 张留春)一、财政赤字含义:赤字财政(deficit financing),赤字是财政年度内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差额,赤字财政指国家制定赤字财政政策,实行赤字财政计划。

在制定国家预算时,国家有意将当年预算支出安排得大于当年预算收入,不足的预算资金,依靠发行国债、向银行透支、发行财政性货币的办法来应付。

资本主义国家经常使用的一种财政政策。

二、财政赤字起源:赤字财政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

1929~1933年,发生了世界经济危机,为解释和解救危机,赤字预算论纷纷出现,其中,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和美国经济学家汉森的理论最具代表性。

他们认为,财政收支平衡不是国家理财的原则,负债多少也不是衡量一国财政稳定的尺度。

资本主义经济之所以陷入了长期萧条和危机,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

国家为了促进就业和消除危机,应该积极进行经济干预,采用扩大国家预算支出的方式,举办公共工程,增加政府投资,增加军事订货,支付出口补贴等。

国家在实行这些政策中难免会出现赤字,但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增加就业,从而增加国民收入,缓解或消除经济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的许多国家使用了这种政策。

但是,赤字财政未能真正消除危机,反而又引起不断的通货膨胀。

70年代以后,就业不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出现,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中的严重问题。

赤字,意即入不敷出。

财政赤字,即政府的支出额度比收入的部分多,多花的这一部分预算,就会随着国库的支出流入国内社会当中;贸易赤字,即进口总额比出口总额多,又称入超,多花的这一部分钱,就随着国际贸易流入国际社会当中。

因纪录亏损皆是用红笔记录,故名。

三、中国的财政赤字: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扩大政府投资,刺激经济增长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但中长期仍应以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为宜。

赤字财政政策作为市场失灵时政府对市场的补救,只能作为启动力量来使用,以期由政府投资带动社会力量、民间力量,从而恢复市场活力。

财政平衡--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第十四章第一节讲义

财政平衡--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第十四章第一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职业培训教育网职业人的网上家园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第十四章第一节讲义财政平衡一、财政平衡的含义(掌握)财政平衡:财政收支之间的对比关系。

这种收支对比关系表现为三种情况:(1)收大于支,出现结余;(2)支大于收,出现赤字;(3)收支相等,出现数量上的绝对平衡。

一般来讲,财政收支略有结余或略有赤字,可以视作财政基本平衡或大体平衡。

财政收支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造成财政收支不平衡也是必然的。

了解造成财政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注意:对财政支出需要的无限性与财政收入可能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最主要原因。

在制定和实施具体的财政政策过程中,应坚持“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坚持财政收支平衡在财政管理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一)坚持财政收支平衡,是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的保证。

(二)坚持财政收支平衡,有利于实现无通货膨胀的经济运行。

财政赤字和信用膨胀是造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坚持财政收支平衡能防止从财政渠道引发通货膨胀。

【例题·单选题】(2009年)财政收支矛盾的客观性,决定了财政收支运动的基本形态是()。

A.收支平衡B.收支不平衡C.收入大于支出D.支出大于收入[答疑编号502556140101]【答案】B【解析】财政收支矛盾的客观性,决定了财政收支运动的基本形态是收支不平衡。

二、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及分类(一)财政赤字的含义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

财政赤字是一种世界性的财政现象。

(二)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掌握)【例题·单选题】(2008年)在财政赤字管理中,用债务收入弥补收支差额后仍然存在的赤字通常被称为()。

A.实赤字B.虚赤字C.硬赤字。

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是财政收支未能实现平衡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世界性的财政现象。

但是我们以往对于财政赤字的认识总是存在一定的误区与偏差,实际上我们应该辩证地来看待财政赤字。

第一,财政赤字是我国政府实施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的具体体现。

当前我国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物价指数处于负增长,银行借贷、储蓄压力过大。

所以在这一特定条件下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利用一定限度的国债与财政赤字,对扩大内需,调整国民经济结构,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增加税收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这一非常之举,充分说明我国宏观调控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都在不断增强。

第二,财政赤字出现较高幅度的增长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所谓通货膨胀,是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中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在通常情况下,依靠扩大财政赤字搞建设,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但是在当前我国的特定经济条件下,发生这种危险的可能性不大。

一是银行储蓄存款较多,国家通过财政债券将一部分储蓄转化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不会导致银行过量发行货币而形成通货膨胀情况的发生;二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市场供应充裕,物价比较稳定,适度扩大一些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是在国民经济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所以这只要财政赤字运用得当,就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第三,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之下,财政赤字事实上起着向经济体注入基础货币的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规模的不断增大,经济运行本身所需要的基础货币量也在增加,需要不断地补充基础货币量,财政赤字是补充基础货币供给的渠道之一。

其次,在企业融资渠道不够畅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的情况下,财政赤字几乎是保证GDP增长率的惟一选择。

考虑到2003年相当低的消费物价指数增长预期,3198亿赤字仍然是较为保守的。

就目前的宏观经济结构而言,财政风险、增长停滞的风险和金融风险,三者必居其一。

我国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

我国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

我国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1. 财政赤字的定义及其影响2. 货币供给的定义及其影响3. 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4. 影响财政赤字和货币供给的因素5. 如何平衡财政赤字和货币供给财政赤字是指政府在一个财政年度中支出大于收入的情况,而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间内,国家中央银行向市场提供的货币量。

财政赤字和货币供给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它们相互制约,影响经济发展和稳定。

因此,探究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对于完善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政赤字的定义及其影响财政赤字是政府在财政年度内支出超过收入,最终导致财政平衡状况不良的一种现象。

财政赤字的主要影响是对经济产生负担。

一方面,对于政府而言,财政赤字会导致政府借债增加,随之带来的利息支出加重了国民财政的负担;另一方面,国家的债务增加,会使得国际信用等级下降,进而影响外部投资和贸易流动,导致经济的不稳定。

二、货币供给的定义及其影响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间内,中央银行向市场提供的货币量。

货币供给的总量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

货币供给的变化会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如果货币供给增加超过了市场需要,通货膨胀就会出现。

反之,若货币供给减少,将会导致通货紧缩。

这些作用不仅是对商品价格有影响,同时也会对国内贷款利率和汇率产生影响。

三、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财政赤字和货币供给存在密切的联系。

财政赤字如果得不到合理控制,就会产生货币过多,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可以引起某些人减少存款,避免存款价值贬值的风险。

这将导致银行不得不提高存款利率,增加贷款利率,导致整个贷款市场的利率上升。

因此,财政赤字对货币供给影响很大。

四、影响财政赤字和货币供给的因素影响财政赤字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和个人行为特征等,这些因素的变化将影响财政赤字的大小。

货币供给的影响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分别是物价水平、债务负担和汇率等;影响货币供给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地位、国家税制、政府债券和外汇储备等。

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1978-2003)

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1978-2003)
维普资讯
第 1 期 ( 第25 0 总 7 期) 20 年 1 06 0月
财 经 问 题 研 究
Re e r h o n n i la d E o o c Is e s a c n Fia ca n c n mi s u s
Nme1 Gn aN. 5 b 0(e r 浏 lo 7) 2
供给的传导机制 , 并予以实证检验 , 为有关政策的
制订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本文的结
果资源已经充分利用 , 则预算赤字 的增加对总需 构安排如下 : 第一部分, 引言 , 进行理论和实证研
求具有正效应 。总需求的扩张通过乘数效应增加 国民收入 , 货币交易需求随之增加 , 央行将不得不 适应货币需求的变化而增加货币供给。
此外 , os n和 C o du ‘ 提出, Hsi a hw hr 8 y 发展中国
究综述 。第二部分 , 分析我 国财政赤字影 响货币 供给的机制 。第三部分 , 实证检验及其结果。第 四部分 , 结论 与政策含义。
二 、 国财 政赤 字影 响货 币供 给 的机制分 析 我
或减少 , 但一般认为赤字增加导致货币供给增加 。
( ) a et Waae 18 )指 出, 3 Sr n 和 g l c (9 1 l 若赤 字 是持续性的, 政府最终将不得不增加 基础货 币并
引发通货膨胀 。如果实际利 率超 过经济增 长率, 政府债务将 以快 于实 际收入 的速度增长。此 时, 货币当局被迫通过货 币创造为政府赤字融资 。 () 4 赤字可能提 高利率水平 , 当货币 当局追 求的是低利率 目标 时 , 央行将进行公 开市场业务 以稳定利率 , 就会增加货币供给 以抵消赤字支出 增加对利率的影响。 ( ) 内生货币供 给理论 的框架货膨胀税作为赤字融资 的方式 , 财 政当局与货币当局联合决策。当宏观经济政策存

财政赤字会导致什么后果

财政赤字会导致什么后果

财政赤字会导致什么后果财政赤字会导致什么后果①挤出效应。

一国可供使用的资金总是有限的,当政府与民间部门竞争有限的资金时,必然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挤出民间投资。

政府对经济的行政启动,归根结底要转变为全社会的市场启动,富有活力的民间投资的萎缩,必然导致经济的停滞局面。

②国债利息支出成为政府财政的沉重负担。

国债作为政府可供支配的一种资金,它的使用并不是免费的,必须支付利息费用,有时候利率还相当高。

长期巨额赤字,依靠借新债来偿还旧债,国债发行额就会像“滚雪球”一样地膨胀,最后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爆发债务危机。

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有哪些财政赤字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

第二,财政赤字扩大总需求的效应。

财政赤字可以是作为新的需求叠加在原有总需求水平之上,使总需求扩张。

第三,财政赤字与发行国债。

发行国债是世界各国弥补财政赤字的普遍做法而且被认为是一种最可靠的弥补途径。

财政赤字的危害是什么1、债务累积:财政赤字需要通过借款或发行国债等方式进行弥补,这将使政府债务累积。

如果债务水平长期过高,可能会增加还款压力并影响国家信誉。

2、财政不稳定:持续的财政赤字会导致财政状况不稳定,可能引发通货膨胀或货币贬值等经济问题。

这可能损害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发展。

3、资源分配困难:财政赤字限制了政府的可用资金,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足或不合理。

某些领域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方面可能受到影响,从而降低社会福利水平。

4、增加负债负担:财政赤字意味着政府需要支付更多的利息和本金,这会增加未来纳税人的负担。

长期的财政赤字可能会给后代留下沉重的债务负担。

5、经济不平衡:当财政赤字主要用于消费性支出而非增加生产力的投资时,可能导致经济不平衡。

这可能削弱国家的竞争力和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

财政赤字为什么能扩大需求财政赤字说明政府实施了宽松的财政政策,会刺激国内需求,扩大消费或投资,从而扩大内需。

政府赤字必然是投资到基础设施建设或者是社会保障系统上,直接受益人就是国民,总需求就被放大了。

国家财政收支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国家财政收支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国家财政收支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二)国家财政收支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1、国家财政收支引起银行信贷相应收支2、不同财政收支状况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不相同(1)财政收支平衡对货币供应量无影响(2)财政结余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财政结余——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货币供应量减少(3)国家财政赤字对货币供应的影响财政赤字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取决于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

A、向银行借款或透支——银行信贷资金运用规模扩大——货币供应量必然相应增加——导致通胀。

B、发行国债弥补财政政策——国债购买人不同,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也不同。

居民、企业用闲置资金购买——货币供应量不变银行用信贷资金购买国债,或企业单位购买国债挤占了银行信贷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

第五节货币均衡一、货币均衡的含义与标志(一)货币均衡的含义货币均衡指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在总量上大体相等,结构比较合理。

Ms=Md1、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量上绝对地相等是不可能的。

2、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均衡必然要在社会经济过程中表现出来——动态的平衡。

3、货币均衡还要求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结构上平衡。

(二)标志1、物价水平变动率2、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3、货币供给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比较二、货币失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一)通货膨胀1、通货膨胀的概念通货膨胀是在一定时间内一般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的现象。

(1)通胀指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而并非个别商品或劳务的上涨。

(2)通胀是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上涨,而并非一次性的、暂时的上涨。

(3)通胀指的物价上涨必须超过一定的幅度2、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客观需求量。

就我国来看主要有:国家财政原因、国民经济结构、国际收支和银行信贷。

(1)国家财政原因国家财政赤字,如果挤占银行信贷资金来弥补——银行信贷投放和信贷规模扩张——货币供应量超过货币客观需求量——通胀(2)国民经济结构原因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货币供应过多——结构型通胀——通胀(4)银行信贷原因银行自身信用膨胀导致的货币供应量过多。

我国财政赤字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我国财政赤字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我国财政赤字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我国财政赤字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而其与货币供给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我国财政赤字、货币供给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机制。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财政赤字、货币供给量和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

财政赤字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支出超过收入,必须通过发行债券或者印刷货币来弥补财政赤字。

货币供给量则是指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总量,它包括了现金、存款和其他流通中的货币。

而经济增长则是指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总产值的增加,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解释。

在我国,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调节财政赤字,包括增加税收、减少支出和发行债券。

而货币政策则是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来调节经济。

财政赤字和货币供给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财政赤字对货币供给量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复杂的。

一方面,财政赤字会导致政府需要增加债务,这可能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政府通过增加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这可能会带动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财政赤字对货币供给量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

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财政赤字、货币供给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通过对我国财政赤字和货币供给量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来研究它们之间的长期趋势和周期性变化。

我们将通过构建经济模型来探讨财政赤字和货币供给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我们将通过实证分析来验证我们的研究结论,以期能够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我们通过对我国财政赤字和货币供给量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

我们发现,我国财政赤字和货币供给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在经济增长较快的时期。

这表明,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财政赤字和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我们也发现,在一些特定的时期,财政赤字和货币供给量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这可能是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

财政学答案

财政学答案

一、名词解释1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2转移性支出是指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3国债负担率通常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是衡量国债限度的指标之一。

4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二、简答题1、简述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

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总投资都可分为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两部分,与非政府投资相比,政府投资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由政府自身的地位和职能决定的。

(1)政府居于宏观调控主体的地位,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的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

政府投资可以不赢利或低利,但政府投资项目的建成,如社会基础设施等,可以极大提高国民整体效益。

(2)政府财力雄厚,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投资大型项目或长期项目。

(3)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公用设施、农业、能源、通讯、交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和治理污染等有关国计民生的领域内,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增长。

2、简述国债的功能。

政府举借的债务称为国债。

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国债是一个特殊的债务范畴,它以政府的信誉为担保,具有较强的可靠性,通常被称为“金边债券”。

国债具有以下功能:(1)弥补财政赤字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

用国债弥补财政赤字,实质上是将不属于国家支配的资金在一定时期内让渡给国家使用,是社会资金使用权的单方面转移。

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一般不会影响经济发展,这是因为:第一,发行国债只是部分社会资金的使用权的暂时转移,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第二,国债的认购通常遵循自愿的原则,基本上是社会资金运动中游离出来的资金,一般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我国财政赤字对货币供给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我国财政赤字对货币供给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的 动 态影 响 。自1 8 年Sms 向量 自回归 模 型 引入 90 i 将
债余额与当年G P D 的比率 , 国际公认标准是不超过 6 %。 国2 1年这一 比率 为 1.%①2 0年 为 1%, 0 我 00 7 9 ,0 9 8 比许 多 发达 国家低 得 多 。日本 财务 省公 布 的20 年 09
②美 国国债余 额数据来 自美国证券 与金融业 协会 网站 ,美 国
G P 自美国商 务部 网站。 D来
人, 河北 金融学 院管 理系副教授 ; 池启 水( 9 0 , , 1 7 ~)男 福 建尤溪人 , 经济学博 士 , 北京石油化工学 院人文社科学 院 副教授。
19 ) 《 9 7 、 中国统计年鉴2 1)2 1年数据来 自国家 00 , 0 )0
(21年我国的国债余额来 自  ̄ 00 ) 预算执行统计表。
赤字对货 币供 给量会形成正向的、 大的冲击。 较 因此治理我 国的通货膨胀不仅要从 货 币政策上 着手 。 还要有 财政政
策 的 配合 。
关 键
词 : 政 赤字 ; 币供 给 量; 财 货 关系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6 34 (0 )2 0 3 一 4 10 — 5 4 2 1 0 — 0 t0 1
的1. 单从这两项指标分析 , 国面临的财政风 0 %。 6 我 险不 大 , 从 长期来 看 , 但 财政赤 字是 否增 加 了 当前 通 胀 的压力 有待 进行 实 证 考 察 。
二 、 型 和 数 据 模
我 们 选 用 的 分 析 模 型 是 向 量 自 回 归 ( et V co r A t R ges eV R) 型 。 模 型 通 常 用 于 多 变 uo ersi , A 模 v 该 量 时间序 列 系统 的预测 和描 述 随机扰 动对 变量 系统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比较,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什么是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的含义:国家通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方向和数量的确定,及其对数量的增减变化的调整来调节社会总需求。

如预算、税收、国债、补贴、财政收入和支出。

(2)分类: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①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开支,抑制需求,扩大社会总供给。

②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刺激需求、增加国债、扩大财政赤字。

③稳健的财政政策: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

具体说来,就是十六个字: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2006年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2.货币政策:(也叫金融政策)(1)货币政策的含义: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等进行调节和控制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如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信贷、货币发行。

(2)分类: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扩张性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①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政策):提高利率、增加储蓄、提高存款准备紧率、减少货币供应量、控制货币信贷、抑制投资和消费。

②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减少存款储蓄、降低存款准备紧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投资和消费。

③稳健的货币政策:介入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中间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服从服务于改革开放发展大局,服从服务于中央宏观调控大局。

其特点是:合理控制货币信贷总量,既要支持经济发展,又要防止通货膨胀和防范通货紧缩的风险;既要坚持控制投资需求膨胀,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既要对投资过热的行业降温,又要著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宏调原则:“稳定政策,适度微调,把握大局,着力协调,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关注民生,积极稳妥,留有余地。

”3、总结: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区别和联系区别:(1)含义不同。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联系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联系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联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主要是通过实施扩张性或收缩性政策,来调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

二者各有侧重,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联系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联系一、区别1、两者的含义不同。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的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

2、政策的制定者不同。

财政政策是由国家财政机关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直接制定的。

3、政策目标有区别。

虽然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都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目标,但各有侧重。

货币政策侧重于货币稳定,而财政政策多侧重于其他更广泛的目标。

在供给与需求结构的调整中,财政政策起着货币政策所不能取代的作用,调节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在调节收入分配公平方面,货币政策也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只能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手段来解决。

4、调节的范围不同。

财政收支及其政策体现政府职能的各个方面,其调节范围不仅限于经济领域,也涉及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货币政策主要处理商业性金融系统功能边界内的事务,其调节范围基本上限于经济领域(当然,可以由经济领域间接传导到其他领域)。

5、调节的侧重点不同。

虽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对总量与结构发生调节作用,但财政政策相对于货币政策而言带有更为强烈的结构特征,因为财政收入按不同项目与不同规定来组织,可以直接调节不同地区、部门、企业及个人的收入水平,财政支出按资金性质与用途来安排,可以直接调节产业结构、部门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各个方面;财政政策对总量的调节,则主要是以政府收支及其乘数作用影响社会总资金运动的全局。

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基础知识(ppt 106页)

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基础知识(ppt 106页)
(3)看供求结构,在投资过旺时排挤投资、在消费过 旺时排挤消费产生正的影响;反之,则产生负面影响。
四、我国财政赤字规模
1978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
1132.00 5218.10 6242.20 7407.99 8651.14 9875.95 11444.08 13395.23 16386.04 18903.64 21715.25 26396.47 31649.29 39343.62
3、评价排挤效应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看政府需求和非政府需求在总需求中所占的比例, 如果政府需求所占比例低,则排挤效应起正面影响, 因为这有助于资源宏观配置比例的优化。反之,则反 是。
(2)看社会总供求对比关系,如果社会总需求大于或 等于总供给,则排挤效应产生正面影响,如果小于总 供给产生负免影响。
(2)扩张总需求
(三)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
1、概念:政府在弥补财政赤字的过程中,减少 了企业的投资和家庭的消费,从以政府需求替 代了非政府需求,此为排挤效应
2、实现机制
(1)传统体制下,这种排挤是强制实现的。
(2)市场体制下,这种排挤是通过经济手段 而非行政手段实现的。比如,通过提高政府发 债的利率或者降低价格变相提高利率来实现排 挤效应,这是直接排挤,此外,还可有间接排挤, 即政府发债导致货币需求增加,这在货币供给 一定的情况下,利率提高,进而减少私人的投 资和消费。
而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远高于中央政府,地方政
府债的发行规模可能也比今年要大,预计将达到2000
亿元至4000亿元。
/v_show/id_XMTM5OTk5NTE2.htm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
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
财政赤字是影响一国货币供给的重要因素,但财政赤字并不一定必然导致货币供给增加,财政赤字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是由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规模决定的。

在比较发达的市场经济中,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办法不外三种:增加税收、增发政府债券和变动基础货币。

1、增加税收。

属于紧缩性措施。

增加税收包括开增新税﹑扩大税基和提高税率。

从短期效果来看,它并不会直接缩减货币供给,因为从个人、公司征收到财政的货币必然要支出,用于转移性支付,最后又会流到个人、公司,货币的总量不变。

增加税收会降低投资的积极性,降低对贷款的需求,从而可能成为控制货币增长的因素。

2、增发货币。

增发货币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一个方法,通常情况是:财政部发行债券,中央银行直接收购。

财政部用出售债券的收入支付商品、服务或其他支出。

公司、个人收入货币存入银行,银行则相应增加了在央行的准备存款。

债券出售给公司或商业银行,从而造成银行准备金的减少,但这些债券或抵押或出售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购买债券的支出又会补足了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而财政把出售债券的收入再支出,则仍然成为准备金增加的因素。

3、发行公债。

通过发行公债来弥补财政赤字是世界各国通行的作法。

如果债券的购买者是公众或商业银行,并不直接产生增加供给的效应。

因为政府取得货币后,流通中的货币虽以同等金额减少,但是政府将这笔货币再用于购买支出时,这些流通的货币又会回到流通系中。

具体过程是:公众开出商业银行的支票或是商业银行开出自己支付的支票,这都使各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减少。

但财政支出后,这些准备金又会恢复。

准备金不变,创造货币的规模也不会变。

居民或企业的购买资金不同,具体的货币效应也有所不同。

一是用现钞或活期存款购买,意味着M1相应缩减,财政再用于支出,又形成M1的供给,因而M1的供给规模不变;二是用储蓄或定期存款购买,意味着M2中的准货币减少,而财政支出形成M1时,虽然货币供给总规模不变,但M1的规模增加,对市场均衡必将产生一定影响。

一、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
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是指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实现的国际收支调节,即在政府没有干预的情况下,由市场经济中的其他变量与国际收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来实现的国际收支调节。

通常,国际收支的失衡会引起汇率、物价、国民收入、利率的变化,而后者的变化又会改变国际收支的失衡。

1、汇率机制
国际收支是影响汇率变动的实际经济因素之一。

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对汇率的预期和资本流动的决策等,都要把国际收支状况作为主要的考虑因素;另一方面当汇率发生变动时,不仅一国商品的进出口、服务的贸易会受到显著的影响,而且资本的跨国流动也会出现大规模的变化。

2、价格机制
英国的经济学家大卫休谟最早注意到物价变化同国际收支状况之间的关联,休谟指出,在国
际金本位制度下,各国的国际收支失衡会通过价格水平的变化而自动地得到调整。

这是国为每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是以黄金本身或以黄金为基础的纸币构成的。

在当代,价格变化对国际收支状况仍然存在重要的影响,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顺差情况正好相反),意味着对外支出大于收入,货币外流(基础货币减少,从而减少了社会的货币量),物价下降,同时该国的货币会贬值,即汇率上浮,由此引起本国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下降,进口商品价格相对上升,从而使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收支得到改善。

3、收入机制
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表明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导致社会总需求、进口需求下降,从而贸易收支得到改善。

国民收入水平下降不仅能改善贸易收支,而且也能改善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项目收支。

因为国民收入水平下降会使对外国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都程度不同的有所下降,从而使整个国际收支得到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国民收入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是“不完全的”,它很可能在国际收入完全恢复平衡以前就不再起作用,而不象“物价——铸币流动机制”那样会消除国际收支的失衡。

4、利率机制
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顺差,表明该国银行所持有的外币存款和其他外国资产增多,负债减少,因此产生银行信用膨胀,国内金融市场银行银根趋于松动,利率水平逐渐下降。

利率下降会引起本国资本外流,同时也阻止外国资本内流,于是在资本帐户中净差额减少,国际收支的顺差也会减少;相反,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即表明该国银行所有持有的外国货币和其他外国资产减少,而负债增多,于是该国信用会出现紧缩,银根也会相应地趋于紧张,利率也会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上升。

利率上升必须会导致本国资本不再外流,同时外国资本也纷纷流入本国谋求高利。

因此,资本帐户的逆差就会向顺差方向转化。

以上是国际收支与各种经济变量,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实现的国际收支调节,这种调节是一种基于内生因素的自动调节,它的成立必须具备一系列的条件:(1)这种调节只有在进口商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大时,才能发挥作用。

如果弹性小,即无法缩小进口,也就不能改变贸易入超状况;(2)由物价变动导致商品进出口的变化,其前提条件是物价的弹性较大,否则,它也不能起到自动调节作用。

(3)这种自动调节需要对利率升降有较敏感的反映。

如果对利率的反应迟钝,那么即使是信用有所扩展或紧缩,也难于立即引起资本流入与流出。

对利率反映的敏感程度与利率结构也有关系,也与一个国家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情况息息相关。

(4)这种自动调节必须在国家财政金融政策不过分干预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
自动调节过程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各国不能单纯地依靠市场来自动调节国际收支,而必须利用各种政策措施来调节国际收支的失衡,政策引导就是指政府为校正国际收支失衡而采取各种措施。

1、财政政策调节。

财政政策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机理表现为运用财政收入政策、支出政策和公债政策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变动,进而通过对边际进口倾向的影响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

如果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则政府应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和提高税率,政府支出的减少通过乘数效应使国民收入数倍的减少;同时,税率的提高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收益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收入的减少必然导致本国居民商品和劳务支出的下降,其中包括对进口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下降,至于下降的程度则取决于边际进口倾向的高低,最终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通过总需求间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以外,财政政策还可直接作用于恢复国际收支的均衡,特别是当国际收支的赤字源于财政赤字时,控制国内财政赤字即可直接改善国际收支。

2、汇率政策调节。

国际收支逆差时,压低本币汇率,有利于刺激出口,抑制进口;反之国际收支顺差时,货币当局则支持本币汇率升值,以减少出口,增加进口。

2、货币政策调节。

货币政策可以改变社会总需求的水平,进而影响价格、利率等变量,达到最终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目的。

如果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运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降低国内生产的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的价格,增强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从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两个角度纠正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逆差。

再者,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将促进一国国内利率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吸引资本流人,改善国际收支的资本和金融账户。

3、信用政策调节。

信用政策也可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如果一国面临较严重的经常项目逆差,可以有针对性地直接向出口商提供优惠贷款,鼓励其扩大出口;中央银行也可以通过提高进口保证金比例,抑制进口。

另外,还可以通过向外商提供配套贷款吸引投资,通过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来平衡经常项目的逆差。

信用政策的运用还可以通过影响利率水平的变化,进而对投资,价格等变量产生影响,并作用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通过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变化来进一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4、外贸政策调节。

外贸政策调节国际收支比较典型的做法是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实施贸易的管制。

前者主要是通过提高外国出口商品的关税来抑制进口,刺激对本国进口替代品的需求。

但是,其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仅仅是一种对进口方面的单向调节。

后者则一方面运用配额、进口许可证等措施限制进口,另一方面运用出口补贴等措施鼓励本国商品的出口,从进出口两方面双向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如果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可以通过提高关税和增加非关税壁垒来抑制进口、鼓励出口,改善国际收支。

但是,通过外贸政策调节国际收支会扭曲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效果,因此将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例如,走私猖獗、黑市活跃、千方百计逃脱管制。

外贸管制还容易产生国际贸易摩擦,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5、外汇管制。

对外汇收支与汇率进行行政性干预,诸如强制结汇政策,对外汇支出进行限制。

6、加强国际合作,完善各国国际收支协调,借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付短期内国际收支失衡。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加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