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读后感
教育中的社会学教育心得体会
教育中的社会学教育心得体会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学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具备社会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教学方法。
通过我多年的从教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中的社会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效果。
本文将通过分享我在教育中的社会学教育心得体会,以期为更多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思考。
一、培养学生社会科学思维的方法在社会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社会科学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分析和理解社会现象,学生能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深入思考问题,并形成自己对社会现象的独立见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社会科学思维。
首先,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理论。
在引导学生学习社会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具体感受社会理论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运用社会科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
我鼓励学生对于社会现象进行质疑和思考,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通过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成为有独立见解的社会参与者。
最后,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统计能力。
在社会学教育中,数据分析和统计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这些方法,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途径社会学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社会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社会责任意识是指学生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参与,以及对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正的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途径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首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讨论社会问题、观看与社会问题相关的纪录片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我相信只有当学生关注到问题存在时,才能更好地推动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的进步。
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社会调研、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于社会教育学有关的书籍的读后感
关于社会教育学有关的书籍的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读社会教育学书籍有感》社会教育学,这一领域的书籍就像是一扇扇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门,每打开一本,都仿佛踏上了一段充满惊喜与思考的旅程。
我最近读了几本有关社会教育学的书籍,其中一本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书里讲述了教育在社会阶层流动中的巨大作用。
它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就像把社会的画卷一点点在我眼前展开。
有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他生活在一个资源匮乏的社区,周围的人似乎都默认他的未来也会和大多数人一样,在那个小小的圈子里打转。
但是,学校里的一位老师发现了他的天赋,那是一种对数学超乎寻常的敏感度。
这位老师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孩子前行的路。
老师没有因为孩子的出身而忽视他,反而给予他额外的辅导,鼓励他参加各种数学竞赛。
这个孩子就像一颗被埋在土里的种子,在合适的滋养下开始发芽。
他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一所顶尖大学,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这故事让我深深感叹,教育可不就是这样吗?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那些被贫困、被出身锁住的大门。
还有一本书谈到了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书里提到在某些文化中,人们更注重集体的利益,教育的目标是让个人融入集体,为集体做出贡献。
这和我们常见的强调个人成就的教育理念是多么不同啊!我不禁想到我有一个朋友,他来自一个有着浓厚家族文化传统的家庭。
在他们家族里,长辈们总是教育晚辈要以家族的荣耀为首要目标。
他在学校里参加任何活动,都会先考虑这个活动对家族名声的影响。
他说,他不是为了自己出风头,而是为了让家族在社区里更受尊重。
这和我们很多人单纯为了自己的兴趣或者个人的成长去参与活动是不一样的。
这就好比我们都在一条河流里划船,有的人是为了自己划到对岸,而他是为了带着整个家族的船一起前行。
这种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它塑造了人们对知识、对成长的不同追求。
再说说另外一本书,它关注的是特殊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
书里讲述了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孩子,他们就像一群折翼的天使,需要特殊的教育方式才能在这个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教育社会学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我读的是有马和民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新编教育社会学》。
这本书把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学校系统中的行为、活动、组织和制度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其互动的过程”。
它以功能理论、冲突理论和互动理论为理论基础,来解释研究教育行为和教育事实。
学校成员的行为,课堂教学、教育知识,班级组织、学校组织便成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教育制度及其他社会制度的关系便自然成了教育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事实。
这本书紧扣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从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论、教育行为论、教育活动论、教育组织论、教育制度论、教育功能论六个方面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社会学的分析。
学习教育社会学、接受教育社会学的训练,可以改变我们研究教育事实的方式。
教育社会学的视角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一个教育问题多方面的社会原因,帮组我们去了解整个学校教育体系是如何运转的,以及学校是如何与更大的社会体系发生联系的。
我们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时时刻刻都在与社会发生着联系。
如果让你分析儿童失学的原因,你是否能考虑到地区差异、性别差异、文化传统、家庭经济、家长的观念等因素?在没有学习教育社会学之前,我分析问题的角度单一,不会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不过自从读了《新编教育社会学》这本之后我学会了从多个角度来分问题,并且对遇到了问题了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还记得第一节教育社会学课上,苏老师给我们讲了常识和教育社会学的区别,让我们要敢于打破自己的眼睛看到的,“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
在“教育世界”我们往往以自己的感性认识、“第一印象”来认识评价我们所看到的世界。
我们关于教育的经验和常识在一定过程度上却成为我们正确认识教育事实的绊脚石。
跨越“经验”、“常识”这些表面的现象,寻找作为原因的社会因素来揭穿教育事实的真相,将会给我们带来全新的研究的体验。
在读书的时候给我触动最大的是对教育不平等问题的分析。
在社会和个体的教育需要是满足还是限制的问题上存在着一种“悖论现象”。
制度起源于人类的需要,但是在怎样看待制度与需要的关系问题上,东西方之间似乎存在着微妙而深刻的分歧。
教育社会学观后感
教育社会学观后感篇一教育社会学观后感哎呀,说起这个教育社会学,可真是让我感触良多啊!可能在很多人的眼里,教育就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然后考试拿个好成绩。
但通过对教育社会学的了解,我觉得,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也许,教育是一个大染缸,把我们每个人都染上了不同的颜色。
就拿学校来说吧,以前我觉得学校就是个学习知识的地方,可现在想想,学校也是个小社会啊!同学们之间的相处,老师的管理方式,这不都是社会现象的缩影吗?比如,成绩好的同学可能更受老师关注,这公平吗?我觉得这可能不公平,但又好像有它的道理。
再说说家庭对教育的影响,那可真是太大了!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把孩子累得够呛。
这到底是为了孩子好,还是满足家长的虚荣心呢?我也说不清楚。
还有社会环境对教育的作用,想想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他们可能连一本像样的课本都没有,而我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还抱怨学习辛苦,这难道不应该反思吗?教育社会学让我看到了教育背后的复杂,难道我们就只能这样被动地接受吗?我觉得不是,也许我们可以努力去改变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但这又谈何容易呢?总之,这一路了解教育社会学,真的让我思绪万千,我还得继续琢磨琢磨。
篇二教育社会学观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想跟你们聊聊我对教育社会学的一些看法。
教育社会学,这玩意儿一开始我觉得挺高深莫测的,不就是教育嘛,能有多复杂?可深入了解后,我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你说,教育咋就跟社会扯上关系了呢?后来我明白了,教育可不单单是学校里的事儿,它和整个社会都息息相关。
比如说,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大家都想通过教育出人头地,这是不是给我们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有时候就想,难道只有成绩好才能有出息?这可不一定吧!还有啊,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受到的教育资源也不一样。
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可以上各种贵族学校,参加各种高端培训。
咱们普通家庭的孩子呢?只能靠自己拼命努力。
这公平吗?也许社会就是这么不公平,但我们能因此放弃吗?教育社会学还让我思考了一个问题,学校教给我们的东西真的都有用吗?像那些死记硬背的知识,以后能派上多大用场?我觉得,教育是不是应该更注重培养我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呢?再说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一直在变,教育是不是也得跟上这个节奏?不然我们学了一堆过时的东西,到社会上不还是两眼一抹黑?哎呀,越想越觉得这教育社会学不简单,我这脑子都快转不过来了!但不管怎样,我觉得了解这些对我们的成长还是很有帮助的。
教育社会学读后感
教育社会学读后感精品文档教育社会学读后感随着国人对“文-革式”的“教育革命”导致的灾难教训的反思,随着改革开放重新启动的中国教育现代化高-潮的到来,以及“后文-革时代”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转移,沉寂30年的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于 1979年进入了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建发展期 (1979一2001)。
一、教育社会学重建发展的历程对恢复重建期的教育社会学的回顾,我们尝试着采用以学科制度的视角为纲,辅之以学科理智的视角。
因为教育社会学于中国是舶来品的性质和其 30年的停滞,使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不能够呈现出像西方教育社会学那样清晰。
可辨的理智发展脉络。
(一)教育社会学制度化建设前的准备期 (1979一1982)这个时期的标志工作,一是开始补课,表现为零星引介国外尤其是西方的教育社会学理论; 二是召开座谈会,共商教育社会学重建事宜。
这两方面的工作,推动了教育社会学学科的“文化自觉”,为教育社会学制度化的建设作了前提准备。
1.介绍国外教育社会学。
30年的停滞,不但使教育社会学失去了原有的连贯性和知识积累,而且彻底中断了与外界的学术交流。
因此,恢复重建初期的教育社会学所面临的首要的、紧迫的任务就是抓紧“补课”,缩小差距,1 / 5精品文档恢复学科发展的连续性。
而“补课”最简捷的途径就是引介国外,尤其是西方的教育社会学理论,因为教育社会学的源头在西方。
2.召开座谈会,商讨教育社会学的恢复重建。
为了进一步推动教育社会学的恢复重建,1981年12月 29 日《教育研究》编辑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联合召开摩谈会,共商教育社会学的恢复重建事宜。
综观参会代表的发言,可发现有三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强烈的宣传意识、教育社会学中断了30多年,很多人对它的恢复和重建还心存顾虑,还有很多人对它有隔世之感,不了解、不认同。
所以召开这个座谈会,用意之一在于‘今天在这儿喊一喊,希望专家鼓吹鼓吹”。
而鼓吹的最好方式,就是从现实问题入手,宣传呼吁恢复重建教育社会学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学习社会学理论教育心得体会(最新)
学习社会学理论教育心得体会(最新)研究社会学理论教育心得体会
经过研究社会学理论教育,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1. 社会学理论的价值
社会学理论为我们深入了解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提供了宝贵的工具。
通过研究不同的理论,我了解到社会是如何运作的,人们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这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研究社会学理论并不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我能够亲身感受到社会学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式使我对社会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 多样性与包容性
社会学理论教育使我认识到社会是多样性和包容性的。
人们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通过研究社会学,我学会了尊重和包容他人的不同。
这不仅提高了我与他人的相处能力,也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和谐的社会。
4. 持续研究的重要性
研究社会学理论教育是一个不断研究和更新知识的过程。
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新的社会问题和挑战不断涌现。
因此,不断研究和掌握最新的社会学理论对于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至关重要。
在学习社会学理论教育的过程中,我不仅从理论层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对社会的敏感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我相信我将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的挑战,并为建设一个更公正、平等的社会做出贡献。
教育社会学教育反思
教育社会学教育反思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每个人成长与发展必不可少的经验。
然而,当我们深入反思教育,发现教育并不是那么简单和理性。
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如权力、差异、异化、压抑等,这些问题导致了教育的失衡和偏离初衷。
因此,本文将对教育社会学中的教育反思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拓展我们对教育的认知和思考。
第一部分:权力教育中存在着门槛和群体分化的现象,这种现象源于教育中的权力问题。
教育权力问题的核心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支配性形式,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和自由。
教师具有教育权力的天然优势,但如何正确使用这种权力,以及如何避免权力导致的剥削和伤害,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
对此,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来减少权力的失衡性。
首先,教师应该认识到自身的权力优势,并积极跟进教学,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
其次,要提醒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他们走出被动的学习状态,去发现和探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同时,学生也应该更加积极主动的,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和与教师/同龄人的互动交流,以增强自身的学习和自我规划能力。
第二部分:差异教育中存在着各种差异,如性别差异、种族差异、地域差异等等。
面对这种差异,我们应该正视并应对。
差异带来的不仅是教育机会的不公,也会造成教育成果的分化。
所以如何在差异中寻找平衡点是我们考虑的问题。
对于这些教育差异,我们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鼓励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和个性考虑教学策略。
教师应该建立更多的互动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和表达,进一步推动教育进程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由和创新能力。
第三部分:异化教育是为人类提供发展机会的过程。
然而,教育的过程却伴随着诸多的异化因素。
这些因素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限制学生的学习策略,甚至损害学生的发展成长。
异化因素的存在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发现问题的根源,并进一步改善教育的质量。
解决教育异化问题的关键在于多元化、开放化的教育方式。
教育社会学心得
教育社会学心得教育社会学心得教育社会学,主要是运用社会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社会学层面,探讨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条件及机制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也是教育理论的三大基础理论之一。
就我自己来说,学习教育社会学也就四个月十几个课时的时间,因此对这门学科的认识可以说还是冰山一角,如果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不免受能力所限,所言也只是牵强附会之词。
因此,在这就略谈一下自己在学习教育社会学这门学科之后的所想所感以及学过这门课之后我对一些教育现象的新认识。
教育社会学,根据其字面先拆开来看,一是教育,一是社会。
因此,我们可将这门学科通俗的理解为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学科。
其研究内容多来自教育领域,而理论方法则大多借助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社会学将教育置于社会中去研究,使教育成为了一种社会性的事业。
那么,这一趋势是从何开始的呢?教育社会学作为一项专门学问来研究是从近代西方开始的,1883年美国出版的由社会学家L.F.沃德所著的《动态社会学》一书探讨了教育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并首次使用了"教育社会学"一词,其发展到今天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相比之下,在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还是比较晚的。
开始于1931年雷通群著的《教育社会学》一书。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研究者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和关于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探讨,为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社会学。
事实上,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其实中国古代的学者很早便注意到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的需求,社会经济、政治、军事都对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在这我主要谈一下经济对教育的影响。
《论语.子路》中就有这样一段记载:孔子到卫国去,冉有替他驾车。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学习教育社会学的收获以及对课程与教学的反 思、建议
学习教育社会学的收获以及对课程与教学的反思、建议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的社会性质、社会功能以及教育制度、教育组织、教育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中国古代学者很早便注意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孔丘就提出过“庶、富、教”的理论,注意到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学记》所载“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也表述了当时对教育与社会政治关系的基本认识。
教育社会学作为一项专门学问来研究是从近代西方开始的,它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各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与社会之间相互制约关系。
教育社会学因其位置的特殊性,使得它与社会现实、教育发展均联系密切,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可以掌握学科知识,还可以学到新的思考方式。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对我思考和研究问题的帮助教育社会学研究的范围主要有社会结构与教育的关系、社会化过程与教育的关系、社会变迁与教育的关系等。
除此之外,不少学者还探讨学校的社会结构,学校与周围社区的关系,教师的社会角色的内涵,以及教师的职业特点、地位和职业发展阶段等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就其研究问题的视角给了我一些启示与帮助。
首先,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育社会作为一门介于教育学与社会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的研究内容涉及范围广,研究对象不断变化发展,着就要求在研究过程中运用多门学科知识。
它兼收教育学与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吸收了教育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心理学、比较教育学、教育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知识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
由于政治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教育社会学已成为一个十分活跃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并在教育决策、教育立法、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评价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不仅仅需要人才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广博的跨学科知识。
因为现今世界是一个网状结构的社会空间,任何团体、个人都不能独立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在知识储备阶段广泛涉猎各个学科的知识,拓宽视野,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生活。
第二,重视比较,加强协作。
【教育社会学】我对教育社会学的理解
【教育社会学】我对教育社会学的理解教育社会学——认识学校的独特视角学了一学期的教育社会学,可谓收获巨大,作为社会学专业的学生,能够接触这样社会学与教育学结合的课程是十分必要并且感觉很幸运的。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对于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在个人成长经历中扮演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组织、社会群体、社会互动等等的社会科学,学科分类很多,而社会学与教育的结合,则形成了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的社会学,同时也是具有社会学思想和方法的教育学,在此,我们可以先研究一下教育本身。
教育贯穿着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它开始于我们出生的那一天,一直到我们死去的那一天才结束,教育存在于任何社会,而且形式多样,范围涵盖从生活磨砺中学习或者成为经验学习到正式的学校学习。
在这些形式多样的教育中,我们做了哪些工作?有关这些方面的政策又是如何影响学校的?所有问题都是教育社会学家所要应对的。
然而社会学家并非试图判断对错好坏,而是要思考教育的现状以及某些政策的后果。
在第一节课上,老师就对我们解释了教育社会学的开课原因,即校园问题社会化,社会问题校园化,较为简单的例子就是高考加分问题已经在社会上热议了很多年,各地加分政策不透明不公开,制度设计本身不够严密导致损害了其他考生的正当权益和整个社会的公平意义。
就以我自己为例,作为一名来自吉林省的朝鲜族学生,我就感受到了高考加分问题的一些问题,吉林省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即为朝鲜族,而且其区别于满族的地方在于其有自身的民族语言并且流传至今。
吉林省对于朝鲜族加分政策是,就读于少数民族学校的少数民族高考加10分,就读于汉族学校的少数民族加5分,这就涉及到学籍的问题了,由于各个学校对于学籍管理的严谨程度不同,又由于汉族学校教育水平明显高于朝鲜族学校,存在朝鲜族学生去汉族学校上学学籍挂在朝鲜族学校最后加分加10分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对于朝鲜族学校学生的一种不公平。
然而这个不公平又与朝鲜族学校的师资水平较为不乐观有关,这也是一种不公平,在不公平的制度下,又有人钻着制度的空子,导致其他考生受到不平等待遇却无从解决问题。
社会学教学分享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社会学教师,我有幸在这个充满活力和挑战的领域中耕耘多年。
在社会学教学中,我不仅传授知识,更致力于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社会现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
以下是我对社会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的学科,它涉及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变迁等多个方面。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点:1. 结合实际案例:将抽象的社会学理论与社会现实相结合,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看到社会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创设互动情境: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
通过互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融入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社会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社会学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点:1. 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对社会现象和理论进行质疑,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培养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 倡导学术规范: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要求他们遵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观点。
再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社会学教学的核心。
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实践:1. 组织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参观社区、企业、政府机构等,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现象,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2. 开展社会调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调查项目,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提高社会认知。
3. 举办学术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术兴趣。
最后,作为教师,我深知自身的责任重大。
以下是我对社会学教学的一些反思:1. 持续学习:社会现象不断发展,社会学理论也在不断更新。
作为教师,我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 关注学生需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他们的需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社会学概论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我国,教育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教育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及其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对于理解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制度、教育公平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教育社会学概论》,我对教育社会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社会学告诉我们,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紧密相连的。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发展和变革都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教育也对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包括对人的成长、社会结构、社会流动等方面。
1. 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政治紧密相连,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都受到政治制度、政治观念和政治利益的制约。
在我国,教育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教育政策、教育法规和教育改革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发展目标和社会的稳定。
2. 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经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一方面,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通过培养人才、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经济发展。
在我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3. 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教育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制度都承载着一定的文化价值观念。
在我国,教育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教育制度与教育公平教育制度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教育制度不仅包括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经费投入、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还包括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质量保障等方面。
1. 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对教育进行管理的制度安排。
在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经历了从中央集权到地方分权,再到现在的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的演变过程。
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旨在提高教育管理效率,保障教育公平。
2. 教育经费投入教育经费投入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但仍存在城乡、区域、学校之间的差距。
2024年学习社会学心得(2篇)
2024年学习社会学心得我是一名教育期刊编辑,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只是简单了解教育与社会学的关系,但不系统、不全面,通过学习《社会学导论》,我系统地了解了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历史、代表人物,研究的主要对象、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使我受益匪浅。
现结合自身工作和生活实际将学会体会总结如下:一、深刻地理解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综观____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发展的轨迹,许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只所以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是因为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缘故。
这也证明,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教育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当然,教育同时也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经济基础制约着教育的社会性质和受教育机会的分配,经济基础对教育具有复制-强化或者削弱-消解作用。
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同时,教育对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教育与文化是共生关系,教育具有传递-保存、传播-丰富、选择-提升、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通过收听《社会学导论》课程,学习有关书目,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对我以后的工作很有帮助。
二、学会用社会学视角分析教育问题社会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学科,它面向整个社会,侧重研究整个社会运行与发展的规律,特别是社会良性运行与发展的规律,不但研究静态的社会,而且研究动态的社会,不但研究社会现状,而且研究社会变迁。
其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小到日常的互动,大到全球化的趋势和潮流。
这为我们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提供了一种研究的视角,有利于帮助我们认清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育与社会密不可分。
看待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就可以用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比如:社会变迁与教育改革、教育资源的分配与社会公平、农村劳动力转移与职业教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与教育、青少年学生的社会化问题,等等。
分析这些问题,不能只站在教育自身的角度来研究,不能以教育而论教育。
若站在社会学的视角来研究,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教育与社会学》的读后感
《教育与社会学》的读后感篇一《教育与社会学》读后感读了《教育与社会学》这本书,我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啊!也许你会问,不就是一本书嘛,至于这么夸张?嘿,你还别不信,这书真的让我感触颇多。
我觉得吧,教育和社会学就像是一对难解难分的“双胞胎”。
教育影响着社会,社会反过来也制约着教育。
这就好比你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出了校门可能发现有些根本用不上,为啥?因为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学校教的不完全一样呗!这能不让人郁闷?书里说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许是这样。
但我就在想,那为啥还有那么多高分低能的人呢?是教育出了问题,还是社会太复杂?这谁也说不准。
可能教育有时候太注重成绩,忽略了培养我们的实际能力和创造力。
比如说,现在好多学校都是填鸭式教学,老师拼命灌知识,我们拼命记,累得要死要活。
可这真的能让我们成为有思想、有能力的人吗?我看未必!难道教育不应该更注重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吗?再说说社会对教育的影响。
社会的价值观、风气啥的,不也在悄悄改变着教育的方向吗?大家都追求名利,教育是不是也变得越来越功利了?这真的好吗?不过,话说回来,教育也不是一无是处啦。
它至少给了我们一个起点,让我们有机会去接触知识,去认识这个世界。
只是,我们不能完全依赖教育,自己也得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不断学习、成长。
总之,读了这本书,我对教育和社会的关系有了更深的思考。
这一路的阅读和思考,真好!篇二《教育与社会学》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教育与社会学》这本书,我这脑子就像炸开了锅一样,各种想法不停地往外冒!你们说,教育到底是为了啥?是为了让我们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然后过上所谓的“成功人生”吗?也许是,但我觉得没那么简单。
教育难道不应该是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更有责任感,更懂得关心他人和社会吗?书里提到教育能够促进社会公平,可现实真的是这样吗?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他们能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吗?我看够呛!这公平吗?不公平啊!再说了,社会对教育的期望是不是太高了?好像教育能解决所有问题似的。
教育社会学课程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在我国,教育社会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本人在参加教育社会学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对教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以及教育现象的解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教育社会学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教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1.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社会学认为,教育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方面,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反映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征;另一方面,教育又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推动社会的发展。
在教育社会学中,我们应关注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教育在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国家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
2. 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社会学强调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
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3. 教育与社会阶层教育社会学认为,教育是社会阶层分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教育资源、教育机会、教育成果等方面的差异。
教育社会学应关注教育公平问题,努力缩小社会阶层之间的教育差距。
三、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1. 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是教育社会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数据,揭示教育现象的规律性。
例如,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育投入、教育成果等数据的比较,分析教育公平问题。
2. 定性研究定性研究侧重于对教育现象的深入解读,探讨教育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
通过访谈、观察、案例研究等方法,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例如,通过对教师、学生、家长等教育主体的访谈,了解他们的教育观念、教育需求等。
3. 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教育社会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育制度、教育实践进行比较,发现教育现象的共性和差异,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四、教育社会学课程心得体会1. 提高了对教育现象的认识通过学习教育社会学,我对教育现象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
教育社会学观后感
教育社会学观后感篇一教育社会学观后感最近看了一些关于教育社会学的东西,哎呀妈呀,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觉得吧,教育这事儿,可不只是在学校里学学知识那么简单。
也许你会说,“那不然呢?” 嘿,还真不然!教育社会学告诉我们,它和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说家庭背景,有钱人家的孩子可能从小就上各种补习班、兴趣班,那普通家庭的孩子呢?也许就只能靠自己在学校里努力。
这公平吗?我觉得可能不太公平。
但又一想,普通家庭的孩子也许更懂得努力和珍惜,这是不是也算是一种补偿?再说说学校里的老师,有的老师那真是尽职尽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
可有的老师呢?可能只是应付工作,上完课就走人。
这能教出好学生吗?我看悬!还有社会的价值观,现在大家都觉得成绩好就是一切,可真的是这样吗?那些成绩不好但有其他特长的孩子怎么办?难道就没出路了?这让我不禁想问,我们的教育到底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还是只会考试的机器?不过,话说回来,教育社会学也让我看到了一些希望。
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素质教育,不再只盯着分数。
也许未来,我们的教育会变得更加公平、更加人性化。
但这一路上会顺利吗?可能不会。
毕竟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
但我还是希望,我们的教育能越来越好,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都能在这个社会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篇二教育社会学观后感教育社会学?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我心里直犯嘀咕:“这是啥玩意儿?” 可深入了解之后,我才发现,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去了!你看哈,社会阶层对教育的影响那叫一个大!有钱有权人家的孩子,从出生就享受着优质的教育资源,什么国际学校、一对一辅导,那都是家常便饭。
咱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呢?可能连个像样的课外书都没有。
这能一样吗?我觉得这不公平,凭啥呀?还有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为了培养人才,还是为了筛选人才?有时候我就想,难道只有成绩好、考上好大学的才算是人才?那些动手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孩子就不行?也许我们的教育体制需要好好反思一下了。
学前教育社会学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前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学前教育社会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为我们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通过学习学前教育社会学,我对学前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学前教育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学前教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及其与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等方面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学前教育制度、学前教育政策、学前教育机构、学前教育内容、学前教育师资等方面的社会问题,以及学前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相互作用。
学前教育社会学的对象主要包括:1. 学前教育制度:研究学前教育制度的形成、演变、现状及发展趋势。
2. 学前教育政策:研究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估及调整。
3. 学前教育机构:研究学前教育机构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管理方式及发展状况。
4. 学前教育内容:研究学前教育内容的设计、实施、评价及改革。
5. 学前教育师资:研究学前教育师资的选拔、培养、培训、激励及职业发展。
6. 学前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关系:研究学前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学前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相互作用。
二、学前教育社会学的重要意义1. 揭示学前教育现象的本质:学前教育社会学通过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了学前教育在个体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为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2. 促进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学前教育社会学通过分析学前教育政策的社会背景、实施效果,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提高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3. 推动学前教育制度的完善:学前教育社会学通过对学前教育制度的深入研究,发现制度中的不足,为学前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参考。
4. 优化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学前教育社会学关注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激励等问题,为优化师资队伍提供理论支持。
5. 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学前教育社会学关注学前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研究,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提供指导。
教育系社会学实习心得
教育系社会学实习心得教育系社会学实习心得转眼之间,两个月的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
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社会学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一、努力,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社会学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
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
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
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
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社会学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社会学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
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社会学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
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社会学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
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社会学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
根据社会学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把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尽心尽力完成社会学岗位工作的任务。
教师社会学学习感悟体会
教师社会学学习感悟体会引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师职业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肩负着培养下一代,塑造其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任。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社会学知识对于教师职业的重要性。
本文将结合我的实际教学经验,从多个维度探讨社会学在教师职业中的应用,以及我在此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悟和体会。
社会学在教师职业中的应用1. 理解学生社会背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社会背景,这包括但不限于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等。
社会学提供了观察和分析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理论,帮助我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从而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2. 促进学生社会化社会学原理指导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学生社会化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策略,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如合作、沟通、协商等,使学生能够在社会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3. 营造和谐校园环境社会学知识还帮助我们理解并处理校园内的各种社会关系,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
教师需要运用社会学原理,营造一个和谐、包容、公平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
4. 参与社会教育改革教师不仅是教育者,也是教育改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社会学知识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把握教育发展的社会趋势,从而积极参与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感悟与体会1. 教育的人文关怀学习社会学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教育是一门人文关怀的艺术。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人的关怀,对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关注。
2. 教育的社会责任教师职业的社会责任是重大的。
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要引导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有道德情操的公民。
3. 教育的复杂性教育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科学,它涉及到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
社会学的学习让我更加认识到教育的复杂性,也使我更加谦虚和谨慎地面对我的职业。
结语社会学的学习不仅加深了我对教育职业的理解,也提升了我处理教育问题的能力。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给予我们的帮助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给予我们的帮助在接触教育社会学之前,我从未真正思考过何为教育,也没有关注过教育的相关问题,更没有深刻的思考一系列社会问题与教育的关系。
我是一名理科学生,长时间的学习自然科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对于人文社科类的知识本就比较薄弱。
大学里修读数学专业课程后,由于学科的关系甚少了解这些知识。
整天和数学理论打交道,觉得它深奥难懂,需要强大的理论知识作后盾,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才能领会其中的内涵。
接触教育社会学后,我也体会到好多社会现象也不能只看它的表面,要去思考、观察、分析,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同样需要我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帮助我们更好的思考和研究教育问题。
同时,也给与我们积极的启示。
首先,教育社会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是以问题而不是以领域引导研究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可理解为是跨领域的学科。
教育社会学兼收教育学与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吸收了教育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心理学、比较教育学、教育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知识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
它的研究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并不是局限于某处,这对于我学习数学给与很大帮助。
它启示我研究一个问题要从多个角度、不同层次入手,不可只盯一个层面,一个角度,要对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系统、全面的进行总结和分析,从整体上把握问题,并且加以继承和创新。
同时我也感悟到了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一个问题如果仅从某一学科进行研究可能很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如同闭门造车,收效甚微。
,但若综合与之有关的相关学科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实现对问题的整合性研究,可能会取得重大的进展。
其次,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提示我们,研究不应当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更应当将其利用于具体的实践中。
倘若只有理论,那无异于纸上谈兵。
我们应该学会将知识变得有价值。
比如: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虽然注重于理论学习,但是更应该让它为人类社会服务,只有创造价值,才会有意义。
更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思考和研究问题时,应当不怕困难,尽可能地开辟一条新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社会学读后感
随着国人对“文-革式”的“教育革命”导致的灾难教训的反思,随着改革开放重新启动的中国教育现代化高-潮的到来,以及“后文-革时代”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转移,沉寂30年的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于 1979年进入了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建发展期 (1979一2001)。
一、教育社会学重建发展的历程
对恢复重建期的教育社会学的回顾,我们尝试着采用以学科制度的视角为纲,辅之以学科理智的视角。
因为教育社会学于中国是舶来品的性质和其 30年的停滞,使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不能够呈现出像西方教育社会学那样清晰。
可辨的理智发展脉络。
(一)教育社会学制度化建设前的准备期 (1979一1982)
这个时期的标志工作,一是开始补课,表现为零星引介国外尤其是西方的教育社会学理论; 二是召开座谈会,共商教育社会学重建事宜。
这两方面的工作,推动了教育社会学学科的“文化自觉”,为教育社会学制度化的建设作了前提准备。
1.介绍国外教育社会学。
30年的停滞,不但使教育社会学失去了原有的连贯性和知识积累,而且彻底中断了与外界的学术交流。
因此,恢复重建初期的教育社会学所面临的首要的、紧迫的任务就是抓紧“补课”,缩小差距,
恢复学科发展的连续性。
而“补课”最简捷的途径就是引介国外,尤其是西方的教育社会学理论,因为教育社会学的源头在西方。
2.召开座谈会,商讨教育社会学的恢复重建。
为了进一步推动教育社会学的恢复重建,1981年12月 29 日《教育研究》编辑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联合召开摩谈会,共商教育社会学的恢复重建事宜。
综观参会代表的发言,可发现有三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强烈的宣传意识、教育社会学中断了30多年,很多人对它的恢复和重建还心存顾虑,还有很多人对它有隔世之感,不了解、不认同。
所以召开这个座谈会,用意之一在于‘今天在这儿喊一喊,希望专家鼓吹鼓吹”。
而鼓吹的最好方式,就是从现实问题入手,宣传呼吁恢复重建教育社会学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所以,这次座谈会,多宣传,少研究。
二是强烈的问题意识。
具言之,是从当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教育社会学的理论问题出发,去探讨教育社会学的恢复重建,自然,讨论的学科味和专业味不浓。
这一重实际问题取向的特征,是文-革十年和“后文-革时代”初期所造成的大量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亟待解决的直接反映,要知道理论问题不是一时就能扯清楚的。
三是强烈的跨学科联合意识。
一方面,参会人员既有社会学家也有教育学家的构成很好他说明了这种联合的特征,另一方
面,既然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是复杂的,许多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是一种连锁关系,由此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就教育论教育。
那么,问题的分析解决,进而教育社会学的重建,就需要社会学(界)和教育学(界)的协同攻关。
这次座谈会解放了思想,提出了对教育社会学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意见和努力方向,有力推动了较大范围内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开展和教育社会学的恢复和重建。
综合之,引介和座谈尽管都缺乏研究性,但两者是互补的,引介眼光向外,使我们看到自己的落后,激励我们通过补课尽快缩小差距,恢复重建中国的教育社会学;座谈会眼光向内,使我们看到现实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的迫切性,激励我们在实际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中恢复重建中国的教育社会学,也正是这两方面的工作,为教育社会学制度化的建设准备了前提,标志着教育社会学恢复重建的开始。
(二)教育社会学制度化恢复重建期(1982一 1991)
座谈会之后,许多学者开始了对教育社会学的自觉研究,学术共同体意识也开始出现,从制度化的角度重建教育社会学被逐步提上议事日程,教育社会学在形式上作为一独立学科开始建立。
1.在全国部分高等师范院校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1982年,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率先开设了教育社
会学。
以后,东北师范大学、杭州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大部分师范大学以及一部分师范学院和教育学院也相继开设了此课。
稍后,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始招收教育社会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2.成立全国性的学会 1989年4月,在杭州成立了以张人杰为主任委员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分会所属的教育社会学(以下简称中国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1991年8月,在天津又成立了以厉以贤为理事长的中国社会学会教育社会学研究会,”它是中国社会学会建立的第一个专业研究会。
3.出版了专业学术会刊。
教育社会学教科书。
著(译)作和文选学术期刊方面, 1991年11月,中国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会刊《教育社会学简讯》作为内部学术交流材料开始半定期印发;教材建设方面, 1986年,裴时英编著的《教育社会学概论》作为建国后的第一本教育社会学教材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
此后,董泽芳编著的《教育社会学》,鲁杰主编、吴康宁副主编的《教育社会学》相继出版。
此外,专(编)著、译作、文选方面也出现了不少非常有价值的成果,至此,从学科制度的层面看,教育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合法性,在中国科学共同体中已经基本确立。
正是伴随着教育社会学学科制度的重建和逐步完善,
教育社会学学科的自主意识得以不断激发和强化,开始从补课学习转入研究阶段,这主要表现在:(1) 在对国外教育社会学介绍研究方面,由于弥补与国外的巨大差距非一日之功,所以此期为“补课”而作的译介成果依然不少,且范围和质量已有明显提高。
(2) 在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以及理论体系方面,我国学者也开始了自己的探索和分析。
其中,厉以贤的文章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